上渭南师范学院学费,的高子分离工程出来好找工作吗

且看中国的大学【渭南师范学院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27,957贴子:
且看中国的大学收藏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中国特色的官本位造成人身依附,造成知识分子丧失独立的思想和判断,失去头脑,失去灵魂。传统宗法制度和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网的劣根滋长,侵入并支配意识形态,腐蚀了近代以来形成的中国大学精神,也瓦解了现代民族精神。&
这些年里,本来应当冲在时代最前列的集团军“靠边站”,甚至被“看不见的手”拎着耳朵走。中国大学在市场化大潮中倍受冲击的窘况,远非人才“外流”与“南飞”等外部表象所能形容,大学精神的失落才是真正致命的。&
由于体制压抑,人际关系紧张,人们不得不另找出路。到了新单位,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与人相处,熟悉复杂的人情世故。除非已有某种筹码,被确认为高级人才,新来者总是处身于最底层,面对各色人等的关怀、同情、怜悯与轻蔑,坚守自己是艰难的。学术文化界的不正之风即缘于此,不仅导致了人的压抑、封闭和不得已的流失,而且形成了大学权力的封闭交接。&
在轰轰烈烈的社会改革和竞争中,企业职工普遍面临下岗情形。在高校里,那些不敢出去,或者在外面被淘汰的家属子弟龟缩里面,当避难所。他们造成人浮于事,机构臃肿,管理紊乱。一些人占据学校资源,掠夺教师的福利待遇。&
多数行政和后勤人员没有世俗生活之外的任何追求,由于他们在公开场合下的人格地位较低,所以许多人需要以无形的方式寻找补偿,能捞什么就捞什么。他们对教学的干涉却无孔不入,常常为了体现和验证自己的面子,不惜让教授和大学生们的腿都跑断。师生本是学校的主人,却得罪不起普通的行政人员。学生更是背气,见谁都得毕恭毕敬,无一得罪得起。&
从食堂的师傅到看门的大爷,通常都是权势人物的“关系户”,这造成了校园恶劣的人事关系。后勤部门正式职工多是家属子弟,许多人根本不干活,指手画脚,在家拿工资,房子占几套。真正干活的是从外面招聘的待遇极低的临时工、合同工。&
正如国有企业的所有权、经营权及老板问题是改革的关键一样,大学的办学主体问题也是改革的关键。随着意识形态淡化而彻底官僚化的官员,造成了政治的腐败、国有经济的困境,同样也使国家的文化、教育、科学事业陷入困境之中,严重弱化着中国未来精英的基本素养。虽然文教事业的问题不如政治和经济的问题那样扎眼,但对于民族的危害远远超过后者。&
企业搞不好,开始不着急,反正是国家的;但企业要垮了,总会有人急起来。大学办不好,不像企业那样可以从经济效益中反映出来,不直接涉及到个人的利益关系,不妨碍官僚们经营自己的权力体系,可能永远没有人着急。&
学术文化为经济市场、政治宣传的当下需要服务,就没有思想和学术的自由探讨。由于80年代自由化反自由化的恶性循环及周期性学潮,为了稳定的考虑,大学的体制改革受到扼制,脱离社会发展的整体进程、远离改革浪潮的冲击。&
大学也因此更容易成为逆反情绪的聚集中心,而发泄情绪,同样是出于特定政治情结,当然也没有独立的创造,没有思想的生命力。静态看来,教育官僚体系维护着大学稳定。但动态来看,它又是制造、挑逗、激发、放大不稳定因素的根源。&
学的病态——技能化、市场化、功利化,实用主导选择,效益统揽一切,盲目跟从潮流&
若问教育要不要为市场经济建设服务,多数中国人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这当然是天经地义、不言而喻的!&
然而,在典型的德国现代大学里,谁谈论实用价值、职业前途,是会招人蔑视的。大学四年,本是一生中难得的自由浪漫的时光。全身心沐浴在文化的海洋里,感受精神的熏陶,登高望远般地提升生命的冲动,高屋建瓴地建构内心的世界。&
多数人心中的“现代化”,实质就是西方化,就是模仿别人。所以,大学要求学生掌握知识,学好本领,成为“有用”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国家建设服务。这样以现实需要作为“人才”标准,其代价是扼杀学生的主体人格及其自由发展。&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市场经济给人的紧迫感、焦虑感像沙漠烈日一样灼人。毕业工作的压力,消费观念的诱惑把人的思路、情绪、选择引进死胡同。大学生过早失去应有的纯朴、烂漫、激情与执着,更没有知识分子应有的品质,或麻木不仁,或玩世不恭,或浮躁轻狂。关于人生、社会的基本素养几乎空白,文史哲完全不懂,便钻研市侩的交际学、公关学、谋略学、厚黑学,基本的科学理论、系统知识、思维能力都不具备,便专注于某些专业技能(南方一些大学生除计算机和外语外的所有课程都只应付)。&
高分低能是中国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人们只看到有形的技能,却忽视技能背后更根本的文化底蕴和思维素养,以为写几篇文章便可以练好文笔,搞几场辩论便能舌战群儒,在某团体里混个一官半职便有了交际能力、管理能力。&
大学文化长期沉寂无声,一周、一月甚至一年没有一次真正的文化活动,更没有深入人心的文化热点。只有偶尔由官方安排的趋时、赶潮、就势、应景的文化活动——热热闹闹的卡拉OK赛,冠冕堂皇的辩论赛,还有徒具形式的社团组织。&
这些年,学生一组织活动都是辩论赛。由于头脑空空,思路展不开,这种论辩仅仅是一种智力与语言游戏。&
一个辩题的正反两面本是不能分割的,辩论的双方却要按抽签分配的立场各持一端。义正词严的表述与思想完全分离。全套造作的手势、模式化的神态、慷慨激昂的语气,都被收进小品,用以笑人。这是对人类思想本淼某胺恚?孕〈厦鞯淖萑荨U兆急负玫母遄颖常?偈钡美吹乃枷耄?荒芰榛钤擞茫?衅?蛔悖蛔杂杀缏郾阒挥懈砂桶偷穆鄣悖?雍?谅???
所谓学生社团,是各级学生官僚之外的准官僚组织。组织者通过一套形式主义的手续,吸引好奇的学生,交钱、照片办个证书,然后把正副会长、正副部长、正副主任、助理、秘书、干事之类的头衔分配个遍,凑合两次没有内容的活动就完事了。&
中国大学通常是狠命灌给学生既定知识,不灵时,便网开一面,鼓励大学生创业。比尔·盖茨,这位大学没毕业的全球最大富翁,一时成为深受僵化教育体制之害的大学生的偶像。其中国研究院院长还用长老式的语气《寄语中国大学生》。&
大学迎合着重物质轻精神,重经济轻文化,重科技轻人文,重操作轻思想的倾向,丧失对社会的超前性、批判性、创造性。一些听起来与经济热点、权力资源直接相关的专业,便门庭若市,学生家长宁愿放弃名牌学校,更不惜出高价挤进去。&
可是,这些时髦专业的课程设计者、教科书编撰者大多是以空对空,现炒现卖,既缺乏理论思维,也不具有实用价值。任课教师里,大多是投机于热门专业,没有扎实的理论修养,一味追逐现实热点,心态浮躁,盲目务实,多是挂羊头卖狗肉。&
不少热门专业的学生进校成绩相对较高,从文章看得出,本来智力水平较高,基础不错,应付知识性的学习绰绰有余。但由于没有超越功利之上的心理动力,引导他们进入学习和探讨的深层次,心态普遍依从社会时尚而定型,早熟、老练、自恃甚高、玩世不恭,学习热情淡薄,见解浮于表面,只是以外在的世俗目标规划自己,甘愿做学习机器。浮躁四年,到头来不过得到一些浮浅的实用知识和技能,思维方式、知识结构基本上停滞在中学水平,综合修养、心理品质往往较差。&
毕业后,当薄薄的镀金层剥落,便成为彻底的庸才,事业后劲全无。没有内在的信念和理想,成为争权夺利的小爬虫。只能承担简单的工作,随波逐流,却没有根基,没有底蕴,没有后劲。他们能应付社会转型的混乱,但不能对社会发展有所创造。&
与之相反,冷门基础专业的学生的选择大多是非情愿的。相当一部分人没有兴趣投入这些被认为没有前途的专业里,但有些人钻进去了,改变了自己的日常思维,形成了内心的文化积淀。在他们走出学校时,在自己的专业里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不得不选择与专业不对口的工作,起初他们比那些对口专业的毕业生要笨拙得多。然后,由于有过扎实的理论思维训练,一两年之后适应过来,逐步显示这种学科基础作用和综合优势,不久便会超过那些技术性专业学生。&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西方现代社会的物质表象的背后,是深刻而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中国人的智慧不在不着边际的理论争执上,而在人际间现实利益的关系里,物质生活只能维系直接的农耕生产,无法提升,无从超越,社会生产趋于停滞,发展与动乱交替。&
过多接受现实,心中的世界过早凝固,不再有生命活力,更没有质疑与想象。有的人假老练,背弃基本的诚实。西方人觉得中国人心计太多,城府太深,狡猾太过。这不是智慧,只是小聪明。将人的智力消耗在这里,是整个民族的悲哀!&
这种圆熟的世俗智慧正使这个文明最后失去活力。多数中国人,包括大学毕业的人根本不读书。中国人均图书消费极低,偌大中国找不到几部稍有品位的畅销书,没有几部好影视作品,色情业、毒品泛滥的速度比谁都快……。&
西方伟大的作家多与大学相联系,因为大学是文化象牙塔。中国大学里出的大作家很少,因为市井生活才是真实的。&
许多现代经济运行方式如股份制,一到中国就变味。因为缺乏超越的理性思维,公共道德、法律秩序、市场规则很难确立。这并不是知识和智力问题,而是价值与选择问题,有再高学历同样卷入这些非理性的活动中。腐败的官员,化公为私的实业家,各种物欲狂潮中的兴风作浪者,以及没本事而躲在事业单位内耗着的知识分子,大都是高校培养出来的。&
政治课早已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教师大多是些遗老遗少,没有别的职业,能走的都走了,待遇、地位高不了,落后于时代脚步,得跟在形势后面走,没有稳定的文化信念,也就谈不上学术可言。除非本人额外讲点有趣的知识,或者别的思想。&
教师自己不信,当然更不能让学生信。几乎没有学生当真了。当真也不在它本身的思想内容上,而在它作为一门必修课程的工具性知识上。偶尔能得到学生的回应,欣喜一番,后来却发现学生只是一时心血来潮,或者原本就是逗老师开心的。&
高高在上的官僚们要求政治教育理论联系实际,其实他们根本没有想过或根本不懂,教条化的理论是无法联系实际的,牵强附会的联系,骗得了暂时,也经不起将来现实的敲打。学生们一走出校门,更不要说走出国门,马上就会发生精神蜕变。&
这种反应对大多数人来说,意味着把过去所受的教育视为对孩子的蒙骗——他成熟了,再不信这一套了——从此永远告别了理想主义,告别理性的、精神的追求,成为市侩的、空心的人。实际上,这个瓦解的过程在学校里就在进行。&
一些在政治课或者正式场合上表现好的学生,可能正是最早完成“社会化”而走向早熟、世故、虚伪的人。湖北有一位市长腐败成为全国新闻,每月换一个情人,总数达100多人。此人系某著名大学历史系毕业生,在学生会任职过。有学生会里干过的人感叹说,这不算什么新闻,学生会的人就是以投机立足,这种人出去不腐败,那才是新闻呢!&
80年代初,77、78、79级一直往下的每届学生,都有不同的经历和教育背景,人们常常能够说出各个年级的明显特征。那以后的学生一直保持着按年级划分代沟的逻辑。高年级学生常常说下一代自私、散漫、开放,低年级则以个性、自由、时尚自居。&
这种趋势客观上是有的,只是被放大了。其中,更主要的原因是正统人生理念一步步丧失影响力,学生普遍处于浮躁和赶潮的状态,高年级学生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消极地回归于现实,回归于无奈后的稳重和成熟。&
大学精神沦丧是民族堕落的先兆,后果比任何经济腐败、政治腐败、司法腐败都更为可怕&
大学腐败与社会其它领域的腐败虽然特征不同,根源一致。它与大学的工具化、官僚化、世俗化相联系。&
一,职称腐败。首先表现为官僚控制职称这一利益资源的授予,学术权威官僚化,其次职称作为利益资源被滥用,造成鲤鱼过江之势,完全失控。教授,博导漫天挥舞,知识分子却斯文扫地。知识群体堕落为功利之徒。&
这几年,一方面真正的创造性人才青黄不接,中国长期与世界一流的科技发展无缘,国内一流的科技成果也严重下滑。另一方面从教授、研究员、博士导师直到院士,人数却以惊人速度递增。教授终身制,评教授难,当教授容易。&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最恶劣的莫过于一些教师直接在学生头上敲诈勒索。学生为了学分、入党、毕业、考研和工作各方面关照,送礼如同家常便饭;为了买通关节,请客之风盛行。那些可怜的教师,打学生的主意是到了露骨和肉麻的地步。&
教师待遇偏低,在人欲横流和权钱万能的时代里,“失节保身”也就在所难免了。一些大学乱送头衔,导致博导、教授严重泛滥。“教授也是人么”,这句话已为当代师表的堕落找到合法依据。朱老夫子的“身死事小,失节事大”早已不管用了。相比之下,那些古板的老学究令人怀念不已,他们虽然在生活上显得作风僵板,仍不失肃然可敬的师表风范。&
教师不再是学生的“道德楷模”,道德不再是学府的职责。高校的人文文化和理论学科明显失势,学术思想奄奄一息,那些实用管理和技术培训成为主导。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无法给自身价值找到定位,只能向世俗和权钱妥协,他们不仅思想浅薄和人格匮乏,几乎丧尽了为人师表起码的文化良知和学理精神
大学沦落为高级“市井”们沽名钓誉,欺世盗名的地盘;如有破产机制,早已全军覆没了&
中国大学道貌岸然的表象里隐藏的虚假,不会比基层社会少。各种怪事搜集起来,又是一部《儒林外史》。&
1、缺乏学术自由&
整体看来,大学的观念落后于全国改革的步伐。90年代初期,在大学里是“左”比“右”好。到90年代中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口号喊响后,有的学校、院系便宽松了一些,而有的地方则是你说我“反社会主义”,我说你“反市场经济”。这种争论同60年代争论不同,那是在报纸刊物上公开讨论,这是暗地里扣帽子,用致命的政治子弹打黑枪。&
从远看,有中国人窝里斗的老传统;从近看,有“文革”遗风。“与人奋斗”要比与学问奋斗容易,扳倒竞争对手的最有力武器是政治帽子。有的人乐此不疲,打棍子、扣帽子成了习惯动作。这种状况再加上近亲繁殖产生的师长权威,学术自由几乎没有余地了。人文社会科学只有炮制文字垃圾最保险,思想创新总是感到一种巨大的精神束缚。&
2、官僚化&
国外的大学一般只有校长,副校长各一到两人,校长能对全校几百名教师情况了如指掌。而中国大学里,校长、书记各1人,副校长、副书记多达10人;学校的常设处、部、室多达30-40多个,即便精简也是把几小盘菜装进一个大盘,实际上人数没有减少。还有自上而下的团、工会系统,有各级学术机构——学术委员会和学位委员会。&
这些数字决定了大学管理无论如何搞不好。相互摩擦、权力争夺、踢皮球、开会、没事找事干,构成了每日官僚事务。首先是信息高度地分散化,管教学、管科研、管职称,谁也不知道教师的整体信息。校长可能只知道几个被人为地树立起来的突出人物。其次是权力高度分散化,一些简单的问题在相互推委中却不能解决,因为谁也没有决定权。“领导班子”的体制只是增加官僚化,实现了最大的权力分配,带来了最低的管理效率。既没有“集中”又没有“民主”。校长负责还是书记负责,至今也没有理顺。另一方面没有透明度,只有“班子”里的人无休止的争论,普通教师说话没一点作用。&
领导班子的最大工作是分配“大锅饭”,尽量向上面要钱、要指标、要项目,然后在下面搞分配。办公会讨论着无意义的话题,??冈??牟固?⒓甘??陌彀嗵岢桑??恿??复位帷Q?跷?被崦γβ德档闹俺破郎螅??旧弦彩锹圩逝疟驳胤峙浯蠊?埂D涿?镀钡哪康氖俏?斯???峁?锤?饲楣叵岛痛蚧鞅ǜ刺峁┝朔奖恪V灰?咄?怂饺斯叵担?裁词虑槎寄馨斓健R?峤淌凇⒉┑迹?偷锰崆凹改旮闳饲楣叵怠C挥醒细竦墓嬲隆⒅贫取⒈曜迹?幸渤J且恢娇瘴模?磺卸际窃诓煌该髦薪?械摹?
3.“官”的磁石&
当官对于许多大学教师来说,是一块有巨大吸引力的磁石。尽管所有人口头上都说自己“没有官瘾”,不是“当官的料”,但无论什么官儿都像“臭豆腐”,都说臭,却都想吃,一吃就上瘾。为了做个系主任、系副主任、处长、副处长什么的官儿,不知道耗费多少人的聪明才智。每每班子换届,便会有一场激烈的明争暗斗:小报告、匿名信、诬告诽谤、造谣中伤、相互串联、走后门、逢迎讨好……无所不用其极。组织部马拉松式地同系里所有的教师谈话,辛辛苦苦地工作半个月,产生的新班子大家还是不满意,新鲜几天后不久又会有人开骂,并盼望再换新班子。一是新班子的确有问题,一是有人想当官。&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在这种体制下当官,的确毫无意义:(1)耽误许多时间。校级、校机关的干部自不必说,系级干部每周至少有3天时间白白地泡进“工作”中去,包括开会、值班、在家中为工作接打电话、为工作心情烦恼而浪费掉的时间;(2)干不了事。这种体制本来就不是干事的体制,而是一种消耗能量的体制;(3)丢掉原来的名声。许多人当官之前名声很好,一当官就马上会有人指你的脊梁骨:“没时间做学问了”、“官瘾大”、“无能”、“谋私利”、“主观武断”等,最好的人至少也有两顶帽子。&
可是当官对人仍有巨大的吸引力:(1)锦上添花。在中国人眼里,既有学问又当官,才算个功德圆满。自古以来就是官、学不分;(2)对提职晋级有帮助。身上有官职,即使教学和科研不行,可以给你个硬性指标。同学术委员会的委员们搞好关系,提职称时自然是近水楼台;当然,你必须会搞“官官相护”,如果因为原则得罪人,还不如不当官;大学里有“政工教授”、“调研员”一类的职称,你总不至于笨到连“思想工作”都不会作吧?(3)有物资利益。尽管大学穷,也有各种企业、办班、奖金福利分配,大岗位有大机会,小岗位有小机会。做学问是何等的苦事,不仅需要天才,还要经常忍受寂寞、苦闷和失败的痛苦,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吃这种苦,如果再加上生活条件的艰苦,谁个受得了?相比起来,作官不仅容易多了,而且有油水可捞。&
4、权威的缺失&
许多学科,第一代学术权威是在解放以前就成名的人,他们如今大多去世了;第二代学术权威主要是解放前西南联大毕业及从国外留学归来,他们多数也都已去世。第三代学术权威是解放后毕业,他们数量不多,公认的更少。&
文史哲这些老学科一旦没有权威,立即呈现出群龙无首的混乱状态,人们纷纷宣布自己是“权威”。而在那些历史短的学科,谁也没有资格说哪个行哪个不行,大家都差不多,谁也不服谁,你说我水平差、我说你水平差,无休止地相互攻击。这与“学术倾向”斗争、权力斗争搅和在一起,使许多单位评职、定岗及日常工作搞得乱七八糟。&
权威缺失表现在成果的评价体系上,没有哪家刊物算得上“权威刊物”。一些刊物的位置很高,却很少有创新成果,基本没有读者;而一些办得好的民间刊物,又不被学校承认。具体执行则是“多样化”,当权者可以任意宣布,报纸和通俗性读物都被定为“核心期刊”。学术委员会实在没法判定一个人的科研水平的时候,就只有靠字数来判定。&
各种科研项目审批和评奖同样没有权威性。每年都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来组织项目的审批,但大家都知道项目审批过程大都是黑箱操作。评审委员每人分一个项目,就所剩无几了。许多项目本来就是他们为自己设计的,他人岂能有份儿?少量剩余项目也需要人情关系。某教授的一项目得到3万元,而为了评上这个项目,托人情、走后门、送礼、拉关系、在京活动、住宿、往还车费共花了4万多元。但它对申报者的前途关系重大,对学校也是一个光荣。所以,各校科研处头等大事是抓“国家项目”。&
这些项目,带头人水平高的,还能出一、两本好书,水平不高的,连一篇像样的文章都写不出。大多是找些熟人合伙编一本书,然后通过关系出版,只印一两千册,甚至几百册,还卖不掉。卖不出去没有关系,留着评奖。评了省部奖,再评国家级奖。获奖对有的人难于上青天,对有的人却是探囊取物。因为,评奖过程不透明,黄鼠狼烤火——各往自己怀里扒。只要进入了人情关系的网络,最低也能评上个“三等奖”。可以毫不客气地说,这些“科研成果”一直在给大学管理添乱!&
5、最后一招&
最后一招是评先进,这和上面说的评奖有联系,因为评奖也是评先进。西方也有推举“优秀市民”、“美国小姐”之类,但这只是为了点缀社会生活,大学里不搞这此名堂。而中国大学则动真格,在其他办法不灵光时,把这作为撬动杠杆。中国树模范人物始于汉代的察举制度,“举秀才”、“举孝廉”、“举贤才”、举“清官”、“节妇”、“烈女”等等。文化大革命是举“学毛著积极分子”和“斗私批修积极分子”,出了不少“钢队长”、“铁姑娘”、“硬嫂子”之类的模范人物。&
登录百度帐号离别【渭南师范学院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27,957贴子: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不是所有的梦都来得及实现
不是所有的话都来得及告诉你
虽然&&上苍让我们永远不能够在一起
但是&&谢谢你承诺过
会照顾我一生一世&&永不分离
我并不是要刻意的错过你
只是&&&命中注定&
我们要分离
其实&&我不想离开你&
因为&&我知道
我爱你
感谢上苍&&&安排着
你我的相遇
温暖着我即将冰冷的躯体
即使&&&时间如此短暂
但我心早已无憾
只希望
离别后
请你一定要为我珍惜自己
我也会时时刻刻看着你
即使在天堂里
我依然会&想着你
离别后&&
只希望
你为我保重身体
请一定要为我
照顾好自己
登录百度帐号24小时热门版块排行榜&&&&
(初入文坛)
在线: 13.9小时
虫号: 1265356
注册: 性别: GG专业: 化学反应工程
如何用精馏塔分离有机物物A,B和C
现有物料A,B(均为有机物),想用精馏塔将其一一分离。
已知A凝固点100℃,沸点250℃B凝固点—60℃,沸点40℃,C的沸点比A高。
已初步确定思路 用板式精馏塔分离,进料方式为连续进料。
要求:加热用中压蒸汽(可以确定压力数值),冷却用32℃—40℃循环水。
1° 画出流程草图(主要设备:原料罐,泵,塔,换热器,产品罐A,产品罐C等)
2°画出设备布置图(立式和平式)
3°画设备简图
4°写出流程说明说(200—300字)
1°A沸点较高,采用常压分离还是减压分离好,写出原因。
2°若分离出的A中含有比A沸点高的化合物C,想要得到纯净的化合物A,应如何处理(可以继续对AC组分蒸馏,但注意A凝固点较高……)
[ Last edited by ljason on
at 10:51 ]
& 本帖已获得的红花(最新10朵)
& 猜你喜欢
已经有1人回复
已经有1人回复
已经有145人回复
已经有2人回复
已经有3人回复
已经有2人回复
已经有1人回复
已经有1人回复
已经有0人回复
已经有2人回复
已经有0人回复
& 本主题相关商家推荐:
(职业作家)
面朝大海,无语。
散金: 305沙发: 7
在线: 388.3小时
虫号: 983312
注册: 性别: GG专业: 能源化工
【答案】应助回帖
★ ★ ★ ljason(金币+3): 辛苦了。我上面已经评分说明您的性格之类的。相信他会理解的。
引用回帖:Originally posted by xjkgmj at
首先,你根本没有明白我的意思,我开始只是对题目的合理性提出了质疑,提出了诸多不合理的地方,如果是常压或减压精馏的话,冷却水温度和物料温度的温差太小,根本无法满足需要,并且加热热源温度也不足。并且 ... 没想到你反应这么大。
你看看你的回复帖子&&9楼 第四行 下面那句话。
“其次,A物料的熔点100度,沸点250度,A、C物料的相对挥发度这么大,有精馏的必要吗?简单的蒸馏就分离的差不多了。”
还有下面那句话“最后我想提醒你一点,作为本版的技术顾问,也不可能样样俱通,不出任何错误,技术讨论很正常的事情,怎能气急败坏呢!”
气急败坏我可一点都没有,这点涵养还是有的,不信你可以问问ljason版主,我还向他推荐你做专家顾问呢?从你9楼回复之后我就把AB分离不说了,认同你的简单蒸馏了,你看看是不是?还有就是你的每一个回复帖子我都是认真从头读到尾的。
不跟你说了,只要给楼主解决了问题就行。其他都是次要的。
没有别的,我只想低调的活着!
(文学泰斗)
外刚内柔之逍遥达子
散金: 24720沙发: 595
在线: 2205小时
虫号: 904684
注册: 专业: 分离过程管辖:
本版版规第三条:
3. 发帖禁止加金币限制,否则扣除金币2-3个
为什呢要设置金币限制呢,我想听听你的说法。
(职业作家)
面朝大海,无语。
散金: 305沙发: 7
在线: 388.3小时
虫号: 983312
注册: 性别: GG专业: 能源化工
【答案】应助回帖
★ ★ ★ ★ ★ ljason(金币+5): 嗯嗯,灰常认真。奖励。待lz发放金币求助完结后再考虑TEPI。
22:58:25海面听雪(金币+10):
12:23:06ljason(TEPI+1): 激烈讨论一个话题,专家顾问做的非常好。
为了论坛便于管理,请楼主支持ljason斑竹,遵守版规,谢谢合作。
下面来回答你的问题:
问题1.A沸点较高,采用常压分离还是减压分离好,写出原因。
首先说一下减压蒸馏的特点:
1、在减压的情况下,物系的相对挥发度是减小的;
2、在减压情况下,气体的体积加大,单位塔的处理能力下降;
3、在减压情况下,物质的泡点下降,易于用低压汽进行组织生产;
4、减少热分解。
但是我看你的问题里面没有用减压精馏的必要啊,你也没有提及物料是不是热分解。常压精馏能实现为什么要用麻烦的分离方式。减压精馏在操作上比常压精馏要困难的多,纯粹的设计可以考虑,实际生产就算了,即费力又费钱,而且对装置的气密性要求很高。
问题2.若分离出的A中含有比A沸点高的化合物C,想要得到纯净的化合物A,应如何处理(可以继续对AC组分蒸馏,但注意A凝固点较高……)
精馏能不能分开是要看相对挥发度,也就是沸点差别,能不能形成共沸物而导致分离不开,跟A的凝固点高不高有什么关系.顶多冷却的时候在100℃以上,管线保温做好就行了。
没有别的,我只想低调的活着!
(职业作家)
散金: 2523沙发: 19
在线: 1062.6小时
虫号: 893894
注册: 性别: GG专业: 化工系统工程管辖:
【答案】应助回帖
★ ★ ljason(金币+2): 是呀。貌似是个毕业设计。
首先同意上楼上的楼上的看法,其次同意楼上的看法
最后,我的看法
第一眼看,怎么感觉你是在毕业设计呀!让别人帮你完成作业?
250度又不是很高的温度!常压操作即可!
第二个可以采用双塔或侧线采出!塔顶冷却温度一定要大于100度,保证A与C没有分离或出料之前不能凝固!
好好生活,勤奋科研!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seais1314
小木虫,学术科研互动社区,为中国学术科研免费提供动力
违规贴举报删除请发送邮件至:
广告投放与宣传请联系 李想 QQ:
QQ:&&邮箱:
Copyright &
MuCh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小木虫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渭南师范学院新校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