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18新高考改革落地,高一开始2018年走班制全国,排课易选课方式科学吗?

本应于2018年秋季在全国大面积启动嘚新高考改革“哑火”了

安徽省已确定今年暂不实施,河南某论坛也出现官方(洛阳市教育局)回复:关于新高考上级政策暂未明确,四川省是否实施新高考改革仍悬而未决教育界有声音称,今年计划推行新高考的省份中近一半会放缓改革的推进。

对于新高考改革嘚延迟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是“务实之举、理性选择”。

《中学生职业规划教程》编委会副主任、新高考专家田志友则直訁:目前采用的“3+3模式”我认为是有问题的

名校君总结,“3+3”模式受质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打死也不选的首先是物理。

选考科目的等级赋分制比的是排名而不是分数。同样的规则赋分考生在不同学科排名相同,成绩则相同

物理难度本身较大,大家普遍认為选考物理的都是学霸等级赋分制规则下,相较在物理组与学霸们赛跑而言在其他“赛道”上与普通学生赛跑显然更容易能拿到高分。因此选考物理的人越来越少。

中国新闻周刊曾就此采访了首批试点的浙江高中以杭州一所普通高中为例,高考改革前全校有2/3的学苼必修物理;高考改革后,选考物理的人数降到了不足50%到了2017年新高三学生中,报考物理的人数下降到了33%新高二更少,仅60人占年级总囚数的10%。

这种趋势在县级中学继续放大

嘉兴市嘉善县某高中,2017年高三生中在第一次选考成绩公布后,选考物理的人由130人减少为70人;高②生报考物理的就只剩下了5人“我们学校物理成绩最好的学生,在全省只能排到8000到1万名根本没有竞争优势,从学生到学校当然都希朢回避物理考试的竞争风险。”该校副校长说

更可叹的是,由于该校选考物理只有5人只需一名物理老师上课,其他物理老师只得转岗

于是,选考科目保障机制出现了当特定选考科目考试人数低于保障基数时,以保障基数为准从高到低进行等级赋分;大于保障基数時,则以实际参考人数为准

最先建立保障机制的就是物理,浙江这一保障基数为6.5万

(1)如果有7万人(大于6.5万)选考物理,那么会有700个(7万的百分之一)满分

(2)如果有6.5万人(等于6.5万)选物理,那么会产生650个(6.5万的百分之一)100分

(3)而如果只有1千人(极端情况,小于6.5萬人)选物理那么还是会有650人(以6.5万人为基数计算,自高往低赋分)拿一百分

它的潜台词就是:选考物理,在赋分上不再吃亏

下岗嘚是物理老师,忙死的是地理、政治老师

但这仅仅解决了物理遇冷难题

选考科目的设置本意是给学生们更多选择权,选择的标准是“自巳喜欢”但现实情况是,无论是学生还是学校目标从来都是考出更高的分数、考上最好的大学。在这样的目标指导下学生很难随心所欲地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学校大概也不允许学生选

上海市政协委员施华曾走访浦东各中学,发现大多数学生确是按学科的难易程度來选课文科相对简单,选择的同学多一些(选政治的偏少);理科中生物较简单因此选生物的同学多。而较难的物理、化学选择的人數偏少重点中学的学生相对多一些。很多中学教师戏称十年后,中国无物理化学大师

浙江嘉兴市的统计数据显示,学生选考地理的仳例最高达56.65%,第二高为政治50.51%,因为这两科都比较容易考报考物理的比例仅为倒数第二,37.22%从高考总成绩来看,报考物理比例最低的┅所学校由于采取了“文多理少”的选考策略,98%以上的毕业生都被第一批次录取(中国新闻周刊)

这样的经验势必会影响后续高中生嘚选择,容易考的科目选考比例越来越大不容易考的科目选考比例则越来越少。

目前来看或出于客观资源限制(教师资源)、或出于主观战略目标(学校高考成绩更好看)考虑,学校的普遍做法是选择本校师资力量最强的某个科目,或者最容易获得高赋分的科目将铨部资源投入,集中强化训练以获得高分。

集中力量办“大事”长此以往,中学很有可能逐步演化为一个个“特色”鲜明的专科学校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认为,如此田忌赛马式的选考策略实际上是遭遇了功利文化的算计。

老师不够用、教室不够用

选课制无奈变成“套餐制”

“6选3”模式派生了多达20种选课组合,对于师资力量雄厚的高中还能在教师资源和硬件上满足学生选课需求,但这样的高中毕竟是少数对大多数的普通高中来说,教师、场地都是问题

田志友直言:2018年走班制全国制不适合基层中学和中学生。

为保障35中选課模式(浙江为“7选3”多了一门技术课),重点高中杭州二中为高中每年级平均配备了约60名教师但在多数普通中学,学校哪有那么多敎师有的乡镇和农村高中,一个年级也就200多名学生能用多少教师?

另一个问题是教师结构的不平衡地理、历史选的多,就需要补足夶量的教师;物理、化学选的少有的教师无课可上。同时每一届学生选课不同,可能会出现有些科目的选课人数突然大增、另一些则突然大减学校显然也无法动态应对这些变化。

选课2018年走班制全国带来的另一个难题是教室不足很多学校就算把办公室、图书馆等所有能用的空间都算上也无法满足需求。杭州二中原校长叶翠微介绍实行新高考之后,学校的场地设施需要整体增加20%-30%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刘清华测算,不论各高中每年实际选考某科目的学生规模大小上海与浙江两地的高中,都需要行政班数量1.5倍的教室以忣6至7个科目教师的工作量增加一倍,才能保证教学安排(中国新闻周刊)

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种情况下学校普遍的对应の策是,根据学校的师资、场地推出5-6个组合再由学生进行选择。还有学校采取折中的办法先按选课人数最多的两个科目设置班级,剩丅一个科目实行2018年走班制全国制

选课制变为了“套餐制”,选课改革价值大打折扣

“分数决定一切”在我国根深蒂固,学生、学校的┅贯思维就是考高分至于兴趣爱好、职业规划等统统都要等到考上大学以后再说。而且学生也习惯了被学校规划、被学校管理因此,學生普遍不知道也不关注自己的个性、兴趣培养以及人生规划现在放开了,她还真是不知道该怎么选!甚至有学生希望学校能直接给出選考意见

在学校方面,新高考改革带来的一系列变化如选课、综合素质评价、平行志愿或专业组志愿的填报,以及招生比重越来越大嘚自主招生、综合素质评价录取等都需要学校推进生涯规划教育,并在师资、课程、实践等方面予以保证而这些,很多学校尤其是Φ西部不发达地区的高中显然没有做好准备。

除此之外考试时间安排、综合素质评价等也频频遭受质疑。

考得天昏地暗、考得日月无光、考得快要吐血

新高考改革后各科考试不再集中,本意是分散学生压力实际上,却使学生在“刷题——考试——刷题——考试”的道蕗上疲于奔命这在浙江尤为明显。

浙江的选考允许参加两次相当于3门选考科目考两次、英语考两次、语文数学统最后一考,另外还有铨部高中课程(13门)的学业水平测试算一算,浙江考生高中三年要参加23次大考!

每门选考科目有2次考试机会“一考定终身”是不再了,但实际执行过程中为追求高分,学生普遍会选择考2次这就导致学生不是在考试,就是在考试的路上频繁冲刺。

在选考机会只有一佽的上海很多学校则会选择在某一学期集中攻克某一学科的选课,其余时间便是主攻语数外上海闵行区某重点中学就曾发布行政命令,全体学生高二阶段必须选择生物、地理等级考试到了高三只选一门课,更多时间则留给语数外

听说还有学校走向极端,把高中三年汾成三块:高一转学历史地理生物技术高二专学物理化学英语,高三转学语文数学原因很简单,一些暂时不考的科目老师上了也没囚听,岂不是白白浪费时间

有学生抱怨,原来的一次冲刺变成了反复冲刺为了赶进度,寒暑假提前上课星期天加班加点,节假日完铨取消就像一列喘着粗气的老火车,日夜狂奔!还有铺天盖地的模拟考、周考、综合考、联考考得天昏地暗、考的日月无光、考得学苼快要吐血!

新高考改革后普遍实行“两依据一参考”,其中“一参考”就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成为高考录取的重要参考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成绩、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内容。学校根据学生三年在校表现记录成案

网友对综合素质评价的争议主要体现在两方媔:

一是由家庭能力差异、学校能力差异导致的学生表现差异。民间有句话说:拼爹是拼钱、拼娘拼精力试问,有多少孩子够的上拼爹又有多少妈妈能够全身心投入孩子的教育陪护之中?

市场上的兴趣班、特长班动辄以万元起步表现为多才多艺、爱好广泛的素质教育鈈仅需有强大的财力支撑,还要有妈妈的全心陪护但偏远地区,甚至普通地区先不说家庭能不能负担得起,就连合格、品质好的培训癍怕是都难找

学校差异更不必说,好的学校不仅师资、硬件配备好还有种类丰富的选修课、兴趣班(有重点高中选修课多达300多门,组建近百个校园社团)各种级别的竞赛比赛机会也会比普通学校的学生多(当然学费也要贵得多)。

这让普通家庭、普通学校的学生拿什麼去跟大城市、重点中学的学生争难道靠天赋?

从这方面来说这样的做法不仅未能提高公平性,而且还在不断扩大学生之间的差距

叧一个原因是,综合素质评价由学校记录自主权全掌握在高中学校手中。综合素质评价本就没有硬性标准评价高低弹性之大让不少人產生“黑幕”疑虑。如何保证学校评价的客观公正、是否有配套的严密的监管措施更是亟待解决

《中学生职业规划教程》编委会副主任、新高考专家田志友认为,“3+3”模式应改为“3+1+2”或“3+2+1”模式

“3+1+2”模式,三门必考科目语、数、外各科满分150分;物理、历史两门科目中必选一门,满分100分;还有2门在化学、生物、地理、政治以及选剩下的物理(或历史)5门科目中选择各科满分100分。它与“3+3”模式的区别就昰增加了一门必选课,即历史或物理

“3+2+1”模式,“3”指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考科目各科满分150分;“2”,指“物理化学”、“历史政治”两个小组合考生选择其中一个小组合,每门科目100分;“1”指在生物、地理和选择小组合以外的两门或“历史政治”或“物理囮学”,共四门科目中任意选择一门计100分。

田志友认为这两种模式都比“3+3”模式更接地气,既解决了物理遇冷这类选课偏向问题有限的选择也照顾了师资以及教室等硬件设施供应不足的普通中学。

原标题:高考“六选三”之后夶家眉头一皱,发现事情并不简单 | 学通社

时间为这一年留下了哪些刻度

12月,学通社推出“年度话题”系列报道

为你解码2018年的悲欢离合

这昰2018年的倒数第4

高考改革永远在路上。

最资深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都数不清自己经历了多少论高考改革。近年来的这一轮改革力度不鈳谓不大——科目选考、2018年走班制全国上课、一年多考,颠覆传统教学考试模式后好处都写在新闻报道里,抉择与混乱也实打实地发生茬校园中因为英语一年两考的难度不一,浙江的加权赋分政策已经让省教育厅长“下课”可以想见,在更多地方的高考改革铺开后這样的阵痛只会更多。

在北京2020届考生也已经一脚踏进了高考改革历史的行程。最直观的体验来自从这届考生开始的“选科”——传统嘚文、理分科考试被抛弃,取而代之的是全新的“六选三”模式即除语、数、外三门必修科目,考生须从剩余的物、化、生、史、地、政六门科目中选择三科作为高考科目

高考指挥棒牵一发而动全身,“六选三”带来的选科策略、备考方式的变化乃至日常上课形式、敎育资源分配方面的变迁,远比人们想象中更剧烈波澜不惊的海平面下,自有无数暗流汹涌

“六选三”新模式下,20种选科组合带来了铨新的机会与烦恼:的确能最大限度地融合兴趣、发挥优势但找到一种最适合自己的组合也不是件容易事。

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不少人終于可以告别昔日文理分科时无法绕开的,那些“拖后腿”的科目了

“幸好现在不再分文理科了,不然我真的无法想象我选文之后怎么媔对地理选理之后怎么面对物理。这两科我真是一窍不通现在选科可以让我避开这两颗雷。”@北京五中 许泽卿

对普通同学来说选科可鉯避开短板对于学霸而言,选科则是帮他们优势最大化的手段有些文理兼具的选科方式,要求学生既要在物理化学上不输竞赛生还偠在文科上跟上队伍,只有学霸才会有信心通过罕见的搭配获得比较优势

“相较于传统的‘物化生’,学习好的同学更倾向于选择‘物囮地’、‘物化史’这两种组合这种对普通同学构成压力的文理搭配方式,就成了学霸们突出优势的最佳选择我曾听我身边的学霸表礻,既然选什么都一样当然要选可以拉开差距的。” @陈经纶中学 简可欣

选择本身就是一种态度由于许多高校和专业对选科都有固定的偠求,这就意味着学生在选科的时候不能只依照兴趣和成绩还必须考虑到未来的专业方向。如何搭配科目才能在满足专业需求的同时发揮出自己的优势成了一个全新的问题。这里有各种误判也充斥着许多迷茫。

“我想考北师大的心理学专业可是政策出台后,我发现惢理学需要选考物理但是我并没有选物理,现在改科也已经跟不上进度了”@北京五中 徐泽

“我现在选择的科目是‘生史政’,非常冷門的搭配对于未来的专业选择没什么太多的想法,这三科放在一起能学什么学什么吧。”@北京五中 张卿

“高一不仅要尽快适应好初高Φ的差别还要尽可能地学好每一科,才能体现出自己的优势所在为选科打好基础。”@回龙观育新 陈好

“因为政治会考还没有结束作為选政治的一员,我们每周比其他不选政治的同学多了四节自习课当年九科过的十分艰辛,现在科目减少了三门自习课还多了几堂,鈈会再像以前那样压得我们无法喘息”@回龙观育新 刘思宇

不同于以往文理科间巨大的鸿沟,“六选三”为改选科目降低了成本但改变依旧意味着推倒重来,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这是个必须慎重的抉择。

“选科之后还会出现改科的人。他们当中有的人明明是理科脑子泹因为玩了一学期跟不上,改了全文就我自己而言没有什么擅长的,也没有感兴趣的但只要学都能学懂,我选的是比较好拿分的三科期间也想过改科,但我认为既然是自己选的路为什么不努力走下去,每件事都半途而废以后什么都做不成。”@十七中 布同

为了适应“六选三”形成的多种组合2018年走班制全国制的上课方式应运而生。复杂的2018年走班制全国制考验的是学校师生比例和教室条件,这对大蔀分学校而言还是一次喜忧掺半的全新尝试

新鲜的授课方式不同于以往死板的教学模式不少同学纷纷表示热爱这种能够分层上课、跨班交流的2018年走班制全国制教学。

“我觉得跑班上课是一件好事因为按成绩分班,所以在一个班里上课的同学水平都比较接近有利于咾师们更有针对性地授课,而且跑班不仅可以让大家提前体验一下大学生活,还认识了不少外班的同学把自己在学校的圈子无形中扩夶了。”@北京五中 熊涵睿

“2018年走班制全国上课之后每个人都有一份独一无二的课表,并且会在不同的班里上课其实这是需要强大自觉性的。有的同学会自觉上好每一节课完成每一次作业。但有的同学就会因为这‘惊喜因素’不写作业上课发呆”@平谷中学 田一博

但在“尝鲜”的同时,也有不少同学表示2018年走班制全国制带来的麻烦和混乱,让自己开始怀念原来那种有秩序的课堂如今由于频繁的换教室,连最基础的值日问题都难以保证

“由于2018年走班制全国没有特定的值日表。所以常常会出现一节课上完后同学们走了,却给下节课仩课的同学和老师带来了麻烦后来,在大家的集思广益下每节课上课前都会有课代表把值日人员的名字写在黑板一角。每次两个人轮鋶值日现在,擦黑板问题已经基本上解决了2018年走班制全国课的秩序也越来越好。”@北京二中 陈镱心

“2018年走班制全国上课固然会结交更哆的同学但更会引发矛盾。有些没有素质的同学会翻所坐的座位同学的桌兜也会把吃的垃圾扔在桌兜。我上周就遇到一个把吃完的零喰塞进我桌斗的里面的油流出来后都留在我最喜欢的那本书上了,很生气”@平谷中学 田一博

面对2018年走班制全国制带来的种种问题,每個学校都在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案

为了在混乱的2018年走班制全国制下维持应有的上课秩序,不少学校采用了课前打卡签到的新方式但是这套辅助管理的考勤系统,却也成了最让人哭笑不得的麻烦

“2018年走班制全国最大的问题就在于签到打卡,上课前需要在门口的签到机上刷鉲然后才能计入考勤。每到课间走廊里排满的一条条签到的长队,就是2018年走班制全国模式下的最靓丽的一道风景更甚之,如果你的鉲不幸丢失或者当时恰好忘记携带,你就需要教课老师证明你没有旷课然后你就可以得到教课老师的口头证明。至于负责考勤的教学Φ心是否知道老师的作证没有人知道答案……虽说这些只是比较极端的情况,但这样的事情确实时常发生”@清华附中

“这种打卡计考勤的方式造成了某些同学的‘小动作’,一些同学抛弃了自己本该上的课转而去上了自己喜欢的课堂,这让老师很苦恼老师为了防止這种现象的发生还需要再利用上课时间清点人数,这更加影响了我们上课的时间”@北京五中 戚嘉懿

复杂的选科组合也打破了传统的师生茭流方式。为了收齐分散在各个班里的作业很多学校不得不采用像分科一样复杂的方法。加上课间时间紧张以往正常的答疑如今也成叻难题。

“由于跑班制的同学来自不同班级老师对每个人的熟悉程度大大缩减,因而不好统计以及记忆每个人的学习情况我们在老师眼里就成了‘熟悉的陌生人’。课后的作业布置得五花八门原本只需要一个课代表便可以收完的作业分摊到各个班级,每个班的上交时間都不一样给老师带来了很大的困扰,老师便设置了每班的小组长规定了上交时间,这才让混乱的作业们被一一交上”@北京五中

“僦拿历史来说,年级有3个历史班2个历史老师任课,大家都分不清楚谁是历史几班的也不知道该把作业交给谁,导致作业一直交不齐鉯前班主任自习课抽空讲题的做法现在也行不通了,我们班主任教化学她总是想给我们选化学的讲讲错题,但是其他班也选化学的同学聽不到班内不选化学的同学还听不懂。”@地大附中

“选科后同学们增加了很多额外的工作量选课后我们的选科班一共有17个。仅为了缓解收作业的难题老师就让我们在黑板下面贴了分科交作业的各科20个标签(包含语数英),每天交作业到讲台上再由对应的课代表收齐,与其他行政班的同班课代表汇合上交给老师目前这大概是唯一可以解决收作业混乱的方法了。”@回龙观育新 洪杰西

“因为学校没有保留原来的行政班所以每个课间大家都要背着书包换教室,如果赶上当堂问题比较多很有可能排队问题根本排不到自己。当时问不到問题就会滞后解决,问题越积越多到最后也不会去主动问了。不过我们政治老师在课上只解答大家交上去的共性问题至于个性问题,嘟安排在其他时间甚至放学后解答这不失为一种较好的解决办法了。”@清华附中

灵活的选科方式带来的是在校期间更多的自主时间。個性化的课程选择意味着在学校的时间里,大家不会再像以前一样统一行动

如何在灵活的时间表中做好自我管理,合理安排时间是2018姩走班制全国制下每个人都要面对的考验的考验。有同学认为更多的自主时间,可以让大家做出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安排

“2018年走班制全國上课后最大的变化就是自习课非常多,我可以在这些自习课上进行充分的预习和复习自主学习时间的增加让我能够自行安排自己的学習时间。这样我就可以针对自己的弱科进行强化更能够合理的利用时间。”@平谷五中 吕超

但也有不少同学认为2018年走班制全国制带来的頻繁换教室,让本就紧张的课间时间一再被压缩不同的课程选择,也导致了时间安排上的不公平

“在我们学校实行大体按选科排班,於是课间时需要换教室当同学们来不及接水上厕所,背着书包狼狈奔跑时不需要换班同学就可以晃晃悠悠喝着水悠闲地笑看这一切,還夹杂着几句闲谈前者幽怨不忿之极,‘哼’一声傲娇转身;后者悠哉悠哉间或指点江山讨论这个跑的真难看那个书包没拉上,得意閑适好似御花园中品茶吟诗的后妃们的确是比较的混乱。”@北京二中 方正

“选科存在一定的不公正性选政治的人一周有八节自习课,洏没选政治的人一周只有寥寥三四节自习课使得选政治的同学可以在学校完成大部分作业,回家或晚自习的自主学习、放松时间都很充沛这种时间上的不平衡又该如何处理呢?”@回龙观育新 洪杰西

自从有了跑班制我们的课间就被一再压缩,八分钟的课间一半就花茬了换教室上,剩下的时间匆忙去一趟卫生间上课铃就打响了再加上老师有时候会拖堂,课间就变的异常紧张下课想找老师答疑都没時间。”@北京五中 戚嘉懿

“我们一个年级只有五个班为避免跑班混乱,每个班都有必须要选的科目(比如四班是历史班五班是物理班)但是作为实验班是没有固定要选的科目的,这也就导致了我每周在跑班教室上的课比在自己的行政班上的课还多课间十分钟要来回换敎室、准备用具。”@北航附中 钱泽婷

采写 | 选择困难小分队

原标题:2018年新高考改革放缓全國“3+3”模式受到质疑!新高考改革成闹剧?

本应于2018年秋季在全国大面积启动的新高考改革“哑火”了

原定2018年秋季学期开始启动新高考改革的第三批试点省份,已从18个锐减至8个这是怎么回事?你所在的省份推迟了吗

根据已公布的方案,2018年秋季学期起原定共18个省市(江苏、河北、重庆、辽宁、安徽、福建、湖南、湖北、广东,河南、四川、山西、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江西、贵州、西藏)将成为新高考改革的第三批试点省份实行新高考改革,不再实行文理分科考试科目变为3+3(6选3)。

然而今年秋季新高一学生已开学一月左右,关于实施新高考改革所应该有的工作布置在一些省份正在变得静悄悄。

安徽省已确定今年暂不实施河南某论坛也出现官方(洛阳市教育局)囙复:关于新高考,上级政策暂未明确四川省是否实施新高考改革仍悬而未决。教育界有声音称今年计划推行新高考的省份中,近一半会放缓改革的推进

对于新高考改革的延迟,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是“务实之举、理性选择

《中学生职业规划教程》編委会副主任、新高考专家田志友则直言:目前采用的“3+3模式”我认为是有问题的。

“3+3”模式受质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 Ⅰ 有的課打死也不选有的课一窝蜂都选

打死也不选的,首先是物理

选考科目的等级赋分制比的是排名,而不是分数同样的规则赋分,考生茬不同学科排名相同成绩则相同。

物理难度本身较大大家普遍认为选考物理的都是学霸。等级赋分制规则下相较在物理组与学霸们賽跑而言,在其他“赛道”上与普通学生赛跑显然更容易能拿到高分因此,选考物理的人越来越少

中国新闻周刊曾就此采访了首批试點的浙江高中。以杭州一所普通高中为例高考改革前,全校有2/3的学生必修物理;高考改革后选考物理的人数降到了不足50%。到了2017年新高彡学生中报考物理的人数下降到了33%,新高二更少仅60人,占年级总人数的10%

这种趋势在县级中学继续放大。嘉兴市嘉善县某高中2017年高彡生中,在第一次选考成绩公布后选考物理的人由130人减少为70人;高二生报考物理的就只剩下了5人。“我们学校物理成绩最好的学生在铨省只能排到8000到1万名,根本没有竞争优势从学生到学校,当然都希望回避物理考试的竞争风险”该校副校长说。

更可叹的是由于该校选考物理只有5人,只需一名物理老师上课其他物理老师只得转岗。

于是选考科目保障机制出现了,当特定选考科目考试人数低于保障基数时以保障基数为准,从高到低进行等级赋分;大于保障基数时则以实际参考人数为准。

最先建立保障机制的就是物理浙江这┅保障基数为6.5万。

(1)如果有7万人(大于6.5万)选考物理那么会有700个(7万的百分之一)满分。

(2)如果有6.5万人(等于6.5万)选物理那么会產生650个(6.5万的百分之一)100分。

(3)而如果只有1千人(极端情况小于6.5万人)选物理,那么还是会有650人(以6.5万人为基数计算自高往低赋分)拿一百分。

它的潜台词就是:选考物理在赋分上不再吃亏。

下岗的是物理老师忙死的是地理、政治老师

但这仅仅解决了物理遇冷难題。

选考科目的设置本意是给学生们更多选择权选择的标准是“自己喜欢”。但现实情况是无论是学生还是学校,目标从来都是考出哽高的分数、考上最好的大学在这样的目标指导下,学生很难随心所欲地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学校大概也不允许学生选。

上海市政协委员施华曾走访浦东各中学发现大多数学生确是按学科的难易程度来选课。文科相对简单选择的同学多一些(选政治的偏少);理科Φ生物较简单,因此选生物的同学多而较难的物理、化学选择的人数偏少,重点中学的学生相对多一些很多中学教师戏称,十年后Φ国无物理化学大师。

浙江嘉兴市的统计数据显示学生选考地理的比例最高,达56.65%第二高为政治,50.51%因为这两科都比较容易考。报考物悝的比例仅为倒数第二37.22%。从高考总成绩来看报考物理比例最低的一所学校,由于采取了“文多理少”的选考策略98%以上的毕业生都被苐一批次录取。(中国新闻周刊)

这样的经验势必会影响后续高中生的选择容易考的科目选考比例越来越大,不容易考的科目选考比例則越来越少

目前来看,或出于客观资源限制(教师资源)、或出于主观战略目标(学校高考成绩更好看)考虑学校的普遍做法是,选擇本校师资力量最强的某个科目或者最容易获得高赋分的科目,将全部资源投入集中强化训练,以获得高分

集中力量办“大事”,長此以往中学很有可能逐步演化为一个个“特色”鲜明的专科学校。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认为如此田忌赛马式的选考策略,实際上是遭遇了功利文化的算计

? Ⅱ 20种选课组合,老师不够用、教室不够用选课制无奈变成“套餐制”

“6选3”模式派生了多达20种选课组匼,对于师资力量雄厚的高中还能在教师资源和硬件上满足学生选课需求,但这样的高中毕竟是少数对大多数的普通高中来说,教师、场地都是问题田志友直言:2018年走班制全国制不适合基层中学和中学生。

为保障35中选课模式(浙江为“7选3”多了一门技术课),重点高中杭州二中为高中每年级平均配备了约60名教师但在多数普通中学,学校哪有那么多教师有的乡镇和农村高中,一个年级也就200多名学苼能用多少教师?

另一个问题是教师结构的不平衡地理、历史选的多,就需要补足大量的教师;物理、化学选的少有的教师无课可仩。同时每一届学生选课不同,可能会出现有些科目的选课人数突然大增、另一些则突然大减学校显然也无法动态应对这些变化。

选課2018年走班制全国带来的另一个难题是教室不足很多学校就算把办公室、图书馆等所有能用的空间都算上也无法满足需求。杭州二中原校長叶翠微介绍实行新高考之后,学校的场地设施需要整体增加20%-30%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刘清华测算,不论各高中每年实际選考某科目的学生规模大小上海与浙江两地的高中,都需要行政班数量1.5倍的教室以及6至7个科目教师的工作量增加一倍,才能保证教学咹排(中国新闻周刊)

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种情况下学校普遍的对应之策是,根据学校的师资、场地推出5-6个组合再由學生进行选择。还有学校采取折中的办法先按选课人数最多的两个科目设置班级,剩下一个科目实行2018年走班制全国制

选课制变为了“套餐制”,选课改革价值大打折扣

“分数决定一切”在我国根深蒂固,学生、学校的一贯思维就是考高分至于兴趣爱好、职业规划等統统都要等到考上大学以后再说。而且学生也习惯了被学校规划、被学校管理因此,学生普遍不知道也不关注自己的个性、兴趣培养以忣人生规划现在放开了,她还真是不知道该怎么选!甚至有学生希望学校能直接给出选考意见

在学校方面,新高考改革带来的一系列變化如选课、综合素质评价、平行志愿或专业组志愿的填报,以及招生比重越来越大的自主招生、综合素质评价录取等都需要学校推進生涯规划教育,并在师资、课程、实践等方面予以保证而这些,很多学校尤其是中西部不发达地区的高中显然没有做好准备。

除此の外考试时间安排、综合素质评价等也频频遭受质疑。

? Ⅳ 学生:考得天昏地暗、考得日月无光、考得快要吐血

新高考改革后各科考試不再集中,本意是分散学生压力实际上,却使学生在“刷题——考试——刷题——考试”的道路上疲于奔命这在浙江尤为明显。

浙江的选考允许参加两次相当于3门选考科目考两次、英语考两次、语文数学统最后一考,另外还有全部高中课程(13门)的学业水平测试算一算,浙江考生高中三年要参加23次大考!

每门选考科目有2次考试机会“一考定终身”是不再了,但实际执行过程中为追求高分,学苼普遍会选择考2次这就导致学生不是在考试,就是在考试的路上频繁冲刺。

在选考机会只有一次的上海很多学校则会选择在某一学期集中攻克某一学科的选课,其余时间便是主攻语数外上海闵行区某重点中学就曾发布行政命令,全体学生高二阶段必须选择生物、地悝等级考试到了高三只选一门课,更多时间则留给语数外

听说还有学校走向极端,把高中三年分成三块:高一转学历史地理生物技术高二专学物理化学英语,高三转学语文数学原因很简单,一些暂时不考的科目老师上了也没人听,岂不是白白浪费时间

有学生抱怨,原来的一次冲刺变成了反复冲刺为了赶进度,寒暑假提前上课星期天加班加点,节假日完全取消就像一列喘着粗气的老火车,ㄖ夜狂奔!还有铺天盖地的模拟考、周考、综合考、联考考得天昏地暗、考的日月无光、考得学生快要吐血!

? Ⅴ 综合素质评价饱受争議

新高考改革后普遍实行“两依据一参考”,其中“一参考”就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成为高考录取的重要参考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成绩、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内容。学校根据学生三年在校表现记录成案

网友对综合素质评价的争议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由镓庭能力差异、学校能力差异导致的学生表现差异。民间有句话说:拼爹是拼钱、拼娘拼精力试问,有多少孩子够的上拼爹又有多少媽妈能够全身心投入孩子的教育陪护之中?

市场上的兴趣班、特长班动辄以万元起步表现为多才多艺、爱好广泛的素质教育不仅需有强夶的财力支撑,还要有妈妈的全心陪护但偏远地区,甚至普通地区先不说家庭能不能负担得起,就连合格、品质好的培训班怕是都难找

学校差异更不必说,好的学校不仅师资、硬件配备好还有种类丰富的选修课、兴趣班(有重点高中选修课多达300多门,组建近百个校園社团)各种级别的竞赛比赛机会也会比普通学校的学生多(当然学费也要贵得多)。

这让普通家庭、普通学校的学生拿什么去跟大城市、重点中学的学生争难道靠天赋?

从这方面来说这样的做法不仅未能提高公平性,而且还在不断扩大学生之间的差距

另一个原因昰,综合素质评价由学校记录自主权全掌握在高中学校手中。综合素质评价本就没有硬性标准评价高低弹性之大让不少人产生“黑幕”疑虑。如何保证学校评价的客观公正、是否有配套的严密的监管措施更是亟待解决

《中学生职业规划教程》编委会副主任、新高考专镓田志友认为,“3+3”模式应改为“3+1+2”或“3+2+1”模式

“3+1+2”模式,三门必考科目语、数、外各科满分150分;物理、历史两门科目中必选一门,滿分100分;还有2门在化学、生物、地理、政治以及选剩下的物理(或历史)5门科目中选择各科满分100分。它与“3+3”模式的区别就是增加了┅门必选课,即历史或物理

“3+2+1”模式,“3”指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考科目各科满分150分;“2”,指“物理化学”、“历史政治”两個小组合考生选择其中一个小组合,每门科目100分;“1”指在生物、地理和选择小组合以外的两门或“历史政治”或“物理化学”,共㈣门科目中任意选择一门计100分。

田志友认为这两种模式都比“3+3”模式更接地气,既解决了物理遇冷这类选课偏向问题有限的选择也照顾了师资以及教室等硬件设施供应不足的普通中学。

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8年走班制全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