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纹枯病防治方法如何防治,亩用量多少

小麦纹枯病发生现状及防治办法--《河南科技》1992年04期
小麦纹枯病发生现状及防治办法
【摘要】:正 小麦纹枯病是近年来在我省发生普遍、危害较严重的一种主要病害。目前,已对小麦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为此,我们对该病害的发生危害现状,逐年加重原因等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并提出了防治办法。一、小麦纹枯病发生现状小麦纹枯病八十年代中期以前在我省仅是局部发生的次要病害,近几年逐年加重,已成小麦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主要病害。1990年全省发生纹枯病1394.59万亩,造成小麦产量损失80360.26吨。洛阳市1990年发生31.5万亩,1991年扩大至95.7万亩,占川灌区小麦面积的87%。据郊区及偃师县调查,小麦苗期即受该病危害,三叶期地下茎可表现典型症状,普遍率达
【作者单位】: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映秀;;[J];云南农业;2011年08期
武晓静;申超;刘江利;郭佳肖;巨欣;;[J];西北园艺(蔬菜);2011年04期
白迎春;宋丹;马凡峰;谢林;陈金文;;[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16期
张丽娟;尹林红;;[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1年12期
张立宁;;[J];农业知识;2011年23期
赵玉根;门晓光;王立清;;[J];陕西林业科技;2011年01期
;[J];农家女;2011年07期
李志刚;;[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11年07期
孟红菊;赵兰枝;高林霞;;[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1年13期
李兴泰;;[J];北京农业;2011年2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贵成;;[A];第二次全国植物抗病虫和病害流行与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王琦;付学池;梁华荣;梅汝鸿;;[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植物病理学研究进展(第五卷)[C];2003年
王金生;张学君;钱显明;;[A];全国生物防治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1年
陈昊;陈冬梅;;[A];河南省植保学会第九次、河南省昆虫学会第八次、河南省植病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杨贵成;;[A];第二次全国植物抗病虫和病害流行与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蔡聪;陈冬梅;;[A];河南省植物病害研究进展——河南省植物病理学与现代农业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吴春英;于永中;姚克兵;;[A];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王金生;张学君;刘焕利;宋丛凤;潘小玫;顾苏;杨悦;王宝国;王振荣;王纪平;张寄伯;;[A];全国生物防治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1995年
高炳华;;[A];植物保护与粮食安全——第二十届全国植保信息交流暨农药械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张美云;李伟;陈怀谷;鲁国东;王宗华;;[A];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志方;[N];山西科技报;2002年
刘林 通讯员
高联义;[N];泰州日报;2010年
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张朝伦 凤舞剑 张艳秋;[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1年
滑县植保站 赵勇;[N];河南科技报;2011年
季建国;[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1年
行唐县西秀村 赵英良;[N];河北科技报;2011年
郑在中 通讯员 王炜 刘娟;[N];徐州日报;2005年
张宏民;[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9年
驻马店市农科所副研究员
崔苗青;[N];驻马店日报;2009年
;[N];瓜果蔬菜报.农业信息周刊;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霍纳新;[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2年
赵蕾;[D];山东农业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宋文勇;[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汤源;[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闵红;[D];河南农业大学;2003年
赵建波;[D];河南大学;2011年
齐永霞;[D];安徽农业大学;2002年
袁辉;[D];河南大学;2007年
刘凤英;[D];河南大学;2008年
方正;[D];扬州大学;2003年
陈丽华;[D];福建农林大学;2007年
张美云;[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您的位置: &
蔡十八菌防治小麦纹枯病初步试验
优质期刊推荐有1亩大麦田按小麦田用量误喷了炔草酯,大麦会死苗吗,怎么补救?-中国农药网
还不是会员?请注册!!!
有1亩大麦田按小麦田用量误喷了炔草酯,大麦会死苗吗,怎么补救?
发布时间:
来源:《农药市场信息》传媒
炔草酯是小麦田内吸性苗后除草剂,不能用于大麦田,否则会对大麦造成药害,用药量越大药害程度越重。药害轻的,大麦叶片发黄,生长受到抑制;药害重的,植株死亡。大麦田按小麦田正常用量施用炔草酯,容易对大麦苗造成严重药害,没有特效药可以补救,喷施碧护赤·吲乙·芸薹等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麦苗恢复生长。
编辑人员:朱蓓蓓
相关文章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游客可直接评论,建议先注册为会员后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0个字符
以上评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农药网观点!小麦一生用哪些药?
我的图书馆
小麦一生用哪些药?
生长时期病虫害症状病虫害后防治播种期病害纹枯病地下部分,出苗后为害小麦的地下茎,使之变成褐色病斑,或椭圆形眼斑病,并向上发展,3%华丹种衣剂加40%的甲基异柳磷,既可防治地下害虫全蚀病全蚀病是一种根部病害,只侵染麦根和茎基部1-2节。苗期病株矮小,下部黄叶多,种子根和地中茎变成灰黑色,严重时造成麦苗连片枯死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10毫升或40%辛硫磷乳油20毫升,加3%华丹50―60毫升或2%戊唑醇10―15毫升或2.5%适乐时15―20毫升兑水300—400ml均匀拌麦种10公斤,拌后堆闷1―3小时,待药液全部吸收后根腐病幼苗受侵,芽鞘和根部变褐甚至腐烂;严重时,幼芽不能出土而枯死;在分蘖期,根茎部产生褐斑,叶鞘发生褐色腐烂,严重时也可引起幼苗死亡3%华丹种衣剂加40%的甲基异柳磷,既可防治地下害虫虫害金针虫1、种植抗病虫品种2、清除杂草,深翻土壤,恶化病虫生存条件3、增施腐熟有机肥4、选种晒种蛴螬蝼蛄&小麦苗期--冬期分蘖期病害小麦锈病发病部位主要是叶片,叶鞘、茎秆和穗部也可发病。初期在病部出现褪绿斑点,以后形成鲜黄色的粉疱,即夏孢子堆。夏孢子堆较小,长椭圆形,与叶脉平行排列成条状。后期长出黑色、狭长形、埋伏于表皮下的条状疱斑,即冬孢子堆。用25%果盾水乳剂10-15ml或10%思科10g兑水15公斤进行喷雾,发现一株防一片,发现一片防一块。小麦纹枯病在地表或近地表的叶鞘上产生黄褐色椭圆形或梭形病斑,以后,病部逐渐扩大,颜色变深,并向内侧发展为害茎部,重病株基部一、二节变黑甚至腐烂,常早期死亡每亩用25%果盾水乳剂10-15ml或10%思科10g兑水15公斤进行喷雾或者2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5克或20%井岗霉素40克兑水50公斤顺垄喷施,小麦全蚀病全蚀病是一种根部病害,只侵染麦根和茎基部1-2节。苗期病株矮小,下部黄叶多,种子根和地中茎变成灰黑色,严重时造成麦苗连片枯死每亩用40%氟硅唑乳油25g兑水40-50公斤或10%思科水分散粒剂40g兑水40公斤,顺麦垄喷洒幼苗,能显著降低小麦穗期发病率虫害麦蚜叶蝉灰飞虱每亩用3%高啶20ml喷洒一遍或用70%蚍虫啉10克,也可亩用2.5%精品髙福30ml顺麦垄喷雾,效果可达98%,并能兼治小麦红蜘蛛。地下害虫&&主要有蝼蛄、蛴螬、金针虫亩用2%甲基异柳磷粉剂2公斤拌细土30~40公斤,拌匀后开沟施入麦垄内,可有效防治蛴螬、金针虫和小麦吸浆虫;也可亩用40%甲基异柳磷或50%辛硫磷0.5公斤加水60~75公斤,顺麦垄喷浇麦根处,对蛴螬和金针虫有特效。草害11月中旬&-- 12月上旬,以播娘蒿、荠菜、米瓦罐等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亩用75%苯磺隆干悬浮剂(盖阔)1 -- 1.8 g防治,也可亩用10%黄旋锄15g防治。以野燕麦、雀麦、节节麦等禾本科杂草为主的麦田,亩用10%禾极15g防治;6.9%骠马乳剂&60 ~ 70 ml防治;也可用10%的金旋锄15g防治。对猪殃殃发生严重的田块用20%使它隆乳油每亩50 ~ 60 ml或者10%黄旋锄15g进行防治。小麦返青期--拔节期病害白粉病叶面出现1~2mm的白色霉点,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至椭圆形白色霉斑,霉斑表面有一层白粉,遇有外力或振动立即飞散亩用10%粉安15g或40%尙果2.5g—5g兑水15公斤进行喷雾;也可用百丰达30—50ml兑水15公斤进行喷雾。锈病发病部位主要是叶片,叶鞘、茎秆和穗部也可发病。初期在病部出现褪绿斑点,以后形成鲜黄色的粉疱,即夏孢子堆。夏孢子堆较小,长椭圆形,与叶脉平行排列成条状。后期长出黑色、狭长形、埋伏于表皮下的条状疱斑,即冬孢子堆。纹枯病小麦生长中期至后期,叶鞘上的病斑呈云纹状花纹。病斑无规则,严重时包围全叶鞘,使叶鞘及叶片早枯。在田间湿度大,通气性不好的条件下,病鞘与茎秆之间或病斑表面,常产生白色霉状物25%果盾水乳剂每亩20ml兑水15-20公斤或亩用25%叶亮5-10g喷麦茎基部防治,间隔10~15天再喷一次。虫害灰飞虱亩用10%吡虫啉10ml加2.5%高效氯氟氰菊酯(农华髙福)30ml兑水15公斤喷雾;或者亩用1.8%瓜呱叫20—30ml。气温高时也可亩用3%高啶30—40ml进行喷雾。红蜘蛛亩用5%绿敏10--15ml或10%苯丁。哒螨灵(橙盛)30—40ml兑水15公斤进行喷雾或者亩用40%炔螨特(战红)20—25ml进行喷雾。麦叶蜂亩用2.5%绿亮40—50ml进行喷雾防治,一般不需要单独防治,防治麦蚜时同时兼治即可。地下害虫 &主要有蝼蛄、蛴螬、金针虫亩用52.25%甘喜200—300ml灌根,也可毒土撒施或者亩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者48%乐斯本乳油1500倍液或者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灌根防治。草害1、以播娘蒿为主的麦田亩用10%黄旋锄15g均匀喷雾2、以荠菜为主的麦田亩用10%苯磺隆(锄壮)均匀喷雾。3、以猪殃殃为主的麦田亩用10%金旋锄或黄旋锄进行喷雾小麦孕穗期病害锈病叶锈初期出现褪绿斑,以后出现红褐色粉疱秆锈病 为害部位以茎秆和叶鞘为主,也为害叶片和穗部。夏孢子堆较大,长椭圆形至狭长形,红褐色,不规则散生,常全成大斑亩用10%粉安15g或40%尙果2.5g—5g兑水15公斤进行喷雾;也可用百丰达30—50ml兑水15公斤进行喷雾。赤霉病从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主要引起苗枯、茎基腐、秆腐和穗腐,其中为害最严重的是穗腐。10%小麦抽穗至扬花初期第一次喷药,间隔5-7天,第二次用药。二是选用优质防治药剂。每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75克加水50千克或稀唑醇&(禾果利)50克加水30千克喷雾纹枯病同上每亩用25%果盾水乳剂10-15ml或10%思科10g兑水15公斤进行喷雾或者2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5克或20%井岗霉素40克兑水50公斤顺垄喷施,虫害吸浆虫蛹期可亩用52.25%甘喜15g或40%氧乐果30ml—40ml或高福30ml-40ml兑水15公斤进行喷雾防治。小麦抽穗期--扬花期病害赤霉病天气预报有3天以上的连阴雨,应立即亩用10%思科50g或50%多菌灵或70%甲基拖布津可湿性粉剂75克兑水20~30千克,进行喷雾,可有效预防赤霉病的发生。白粉病叶面出现1~2mm的白色霉点,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至椭圆形白色霉斑,霉斑表面有一层白粉,遇有外力或振动立即飞散亩用10%粉安15g或思科10g或百丰达30ml兑水15公斤进行喷雾防治。散黑穗病主要在穗部发病,病穗比健穗较早抽出。最初病小穗外面包一层灰色薄膜,成熟后破裂,散出黑粉(病菌的厚垣孢子),黑粉吹散后,只残留裸露的穗轴虫害吸浆虫蛹期可亩用52.25%甘喜15g或40%氧乐果30ml—40ml或高福30ml-40ml兑水15公斤进行喷雾防治。成虫期防治可在田间小麦70%左右抽穗时,亩用52.25%甘喜15—20g或者50%辛硫磷乳油50~75毫升喷雾防治。麦蚜亩用10%吡虫啉WP25—30g或3%高啶30ml—40ml或40%氧乐果EC30ml兑水15公斤进行喷雾防治。&小麦灌浆期——乳熟期病害白粉病叶面出现1~2mm的白色霉点,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至椭圆形白色霉斑,霉斑表面有一层白粉,遇有外力或振动立即飞散由于此期各病虫发生时间相近,因此可进行病虫兼治。锈病叶锈初期出现褪绿斑,以后出现红褐色粉疱秆锈病 为害部位以茎秆和叶鞘为主,也为害叶片和穗部。夏孢子堆较大,长椭圆形至狭长形,红褐色,不规则散生,常全成大斑防治麦穗蚜可混配杀菌剂和叶面肥进行,达到一喷综防的目的。如果用药后7~10天如白粉病、锈病的病茎率达30%以上的地块,应进行第二次喷施防病药物和叶面肥。叶枯病主要危害叶片和叶鞘,最初在叶片上出现卵圆形浅绿色病斑,以后逐渐扩展连成不规则形大块黄色病斑或条纹状黄斑各个病虫害混发时一般多用50%多菌灵WP50g或70%甲基托布津WP50g或10%粉安15g加农华高福EC30ml或40%氧乐果EC同时加入一些叶面肥(如磷酸二氢钾等)进行综合防治。麦田红蜘蛛发生严重时,亩用10%橙盛(苯丁·哒螨灵)30ml—35ml或者1.8%瓜呱叫10-15ml兑水15—20公斤喷雾,可有效地防治麦蜘蛛。虫害麦穗蚜红蜘蛛亩用5%绿敏10--15ml或10%苯丁。哒螨灵(橙盛)30—40ml兑水15公斤进行喷雾或者亩用40%炔螨特(战红)20—25ml进行喷雾。小麦成熟期病害以治疗为主虫害以治疗为主
[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已解决问题
及早防治小麦纹枯病是什么?请生意经的朋友帮忙解答
浏览次数:257
用手机阿里扫一扫
最满意答案
春季小麦返青后,随着气温回升,纹枯病病情开始发展;进入拔节期后病情迅速横向、纵向扩展,形成发病高峰期。抓住小麦拔节初期,病害纵向侵染前喷药,是防治小麦纹枯病的关键环节,可以阻止病害侵入茎秆,有效控制危害。如果未能及时在早春进行防治,可能导致小麦成熟期白穗很多,严重影响产量。据省植保站发布的2011年江苏省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由于田间菌源充足,秋播用种量大,群体密度高,有利于小麦纹枯病冬前侵染和春后扩展危害,预计2011年沿淮、淮北地区发生程度达4级,其他地区3级,发生程度略重于2010年,发生面积2300万亩,比2010年略增。因此,需要加强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防治小麦纹枯病,应掌握在小麦返青至拔节初期(2月底至3月中上旬),对病株率达20%的田块喷第一次药,以后根据病情决定是否再用药防治。适用药剂有井冈霉素、已唑醇、戊唑醇、苯甲?丙环唑等。注意用足药量和水量粗喷雾,每亩用水量在50公斤以上,将药物送到小麦基部发病部位及根部土壤,以提高防治效果。如推迟用药,用加大药液量,每亩用药液100公斤,重病田隔10~15天再喷1次药。在一定范围内药液量宜大不宜小。已唑醇、丙环唑、戊唑醇、烯唑醇等唑类杀菌剂对小麦纹枯病有良好防效,并且持效期长。但唑类杀菌剂对作物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使用不当可能造成不良影响,应严格按照产品使用说明用药,不超量或频繁施药,以免对小麦生长造成不良影响。春季小麦生长旺盛期正常使用这些农药对小麦生产产生的不良影响小。
答案创立者
以企业身份回答&
正在进行的活动
生意经不允许发广告,违者直接删除
复制问题或回答,一经发现,拉黑7天
快速解决你的电商难题
店铺优化排查提升2倍流量
擅长&nbsp 店铺优化
您可能有同感的问题
扫一扫用手机阿里看生意经
问题排行榜
当前问题的答案已经被保护,只有知县(三级)以上的用户可以编辑!写下您的建议,管理员会及时与您联络!
server is ok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麦纹枯病的防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