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考试中申论归纳概括题口诀的技巧有哪些???

热门关键字:
当前位置:
申论高分技巧:归纳概括主要问题
http://www.chinagwy.org &&&&&& 09:23&&&&&&来源:学宝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归纳概括主要问题一般要求考生就给定资料中消极的、负面的信息进行概括,其出题形式一般为“概括主要问题”、“指出隐患”、“概括问题现状”等等。
  【示例一】“给定资料1”和“给定资料2”集中反映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的诸多问题。请根据这两则资料,对这些问题的具体表现进行概括和归纳。(10分)
  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不超过200字。(2011?国家?第一题?1)
  【示例二】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了巨大成绩,也面临许多问题。请概述“给定资料”反映的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20分)
  要求:紧扣给定资料,全面,有条理,不必写成文章,不超过300字。(2009?国家?第一题)
  具体来说,归纳概括材料的主要问题,应该包括问题是什么、问题有什么具体表现。
  作答形式一般为:
  核心问题+一是……(表现)+二是……(表现)+三是……(表现)+……
  主要问题一是……,主要问题二是……,主要问题三是……
  或者:
  【示例】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发展方式需要加快转变,产业结构有待升级优化。一是加工业产业结构有硬伤:以东莞模式为代表的出口型加工业产业结构存在硬伤,缺乏定价权,出现了企业迁厂和倒闭的现象,产业结构升级思路还不清晰;部分企业家缺乏创新和创业精神、缺乏核心技术研究能力;高级技工人才也比较缺乏;本土企业在生产加工领域遭到外资企业强有力的竞争。二是粮食问题:随着农资价格大幅上涨,农民的生产成本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外出打工,致使大面积耕地荒废,我国农民的种粮意愿在下降;同时,发达国家把粮食作为重要的金融工具掠夺发展中国家,导致全球粮食涨价,使我国粮价面临上涨压力。(2009?国家?第一题?参考答案)
  【分析】本答案开头即点明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发展方式需要加快转变,产业结构有待升级优化。紧接着从产业结构有硬伤以及粮食问题两个层面具体阐述了该核心问题的具体表现。答案完全符合归纳概括主要问题“核心问题+问题具体表现”这一作答形式。
  归纳概括主要问题也应遵循审清题意、提炼要点、加工要点的作答流程。需要考生注意的是,归纳概括主要问题同归纳概括主要内容一样,要求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材料所反映的事实,然后由表及里,提炼出材料所反映的深层含义,即材料的主题,继而发现事实背后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申论考试的给定资料并非简单堆砌而成,而是有其内在的逻辑顺序,一般会有一条主线贯穿于给定资料始末。也有些给定资料的形式比较特殊,每部分资料之间相对独立,但各个部分都会围绕一个主题。这条主线或这个主题往往就是给定资料的中心思想,掌握了给定资料的中心思想,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也就顺理成章了。
  申论更多作答思路和作答技巧,可参看。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归纳概括题型你了解吗?(8月20日)
来源: &&&发布时间: 00:02:00&&&点击量:
【综合类】 |
【国税】 |
【考题班】 |
 推荐阅读: |
  归纳概括题在申论考试的历年考题 中经常出现,作答较为容易,但2014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中归纳概括题目的难度却有所提高。如2014年国考市级试卷第一题明确提出&请据此对F市所做工作进行分类总结&,很多考生被&分类&二字迷惑,不知从何下手。其实,这只是提问形式的创新,题目的本质还是要我们归纳概括F市所做工作。考生需要注意的是,国考题型似乎逐年创新,但万变不离其宗,我们只要在备考时灵活掌握答题思路和方法,取得仍然易如反掌。
  按照题目要求的不同,可将归纳概括题分为三种题型:归纳概括主要内容、归纳概括主要问题和归纳概括部分内容,中公网校专家在本文主要针对这三种题型进行一次总结。
  一、归纳概括主要内容
  归纳概括主要内容一般要求考生就相关资料中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其出题形式一般为&概括主要内容&、&概括主要信息&、&整理材料进行汇报&、&对材料进行汇总&等。例题如下:
  1)根据&给定材料1、2&的内容,整理一份供有关负责同志参阅的材料。(30分)
  要求:概述全面,观点鲜明,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超过500字。(2007&国家&第一题)
  2)请概括&给定资料1~5&的主要内容。(10分)
  要求:语言精练,层次要点清楚,字数不超过200字。(2013&上海&B类&第一题)
  3)假定给定资料1~6是你在调查研究中获取的信息,请你依据这些资料归纳出一份情况汇报提纲,以供领导参阅。(20分)
  要求:分条归纳,内容全面,表述准确,逻辑清晰;不超过400字。(联考&河南等省&第一题)
  二、归纳概括主要问题
  归纳概括主要问题一般要求考生就相关资料中的主要问题进行概括,其出题形式一般为&概括主要问题&、&指出隐患&、&概括问题现状&等。例题如下:
  1)&给定资料2&揭示了当前社会心理方面存在的若干&缺失&,请对此予以归纳概括。(10分)
  要求:全面准确,分条归纳,不超过150字。(2014&国家&省级&第一题)
  2)&给定资料4&反映了转型期青年人在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请指出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10分)
  要求:全面、准确。不超过150字。(2014&国家&市级&第二题)
  三、归纳概括部分内容
  归纳概括部分内容一般要求考生就相关资料中某一方面的内容进行概括,如要求归纳概括争议焦点、观点意见、目的意义、方针政策、现状趋势、影响效果、优点优势、特点特征、经验做法、原则实质、重要性、原因、对策、方式、作用等。例题如下:
  1)&给定资料6&中提到&德国制造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这个国家高水平的职业技术教育&。请结合&给定资料6&,谈谈职业技术教育在德国取得成功的原因。(20分)
  要求:全面准确、条理清楚,不超过200字。(联考&内蒙古&第三题)
  2)根据给定资料,概括目前我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现状。(20分)
  要求:内容全面,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语言准确,不超过200字。(2013&吉林&甲级&第一题)
(责任编辑:筱心)
根据本篇文章,又帮你搜索到了以下内容:
国家公务员招考信息
国家公务员复习资料
国家公务员考试题库
国家公务员培训视频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技巧:如何拿到归纳概括题的高分_国家公务员考试_中公教育网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技巧:如何拿到归纳概括题的高分
10:07:32 | 来源: 杨欣
在众多考生反馈的信息中,中公教育专家发现,很多考生通过学习之后可以理解各个题型,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掌握各个题型的解答思路,但是在考试中却不能得到高分,归根结底,在于考试对于每个题型只了解了皮毛,并未深入挖掘。为了帮助大家备考公务员考试,中公教育专家在此分享申论作答高分技巧。
一、归纳概括能力概述
【真题示例】根据给定资料,概括我国目前公益性质文化场馆面临的困难。(20分)
要求:概括全面,条理清楚;语言简洁,书写工整;不超过200字。
归纳概括主要考察考生阅读理解和归纳概括的能力,是申论考试中最基础的能力,也是最简单的题型。归纳概括在字典中的解释为:归而拢之,使之有条理。因此,可以看出归纳概括这项能力主要通过四个要素来考察大家:归纳、概括、提炼、加工。既然是四个要素,那么只有在考生的作答中充分体现这四个要素才能得高分。
二、掌握高分技巧
只有充分认识归纳概括这种题型,深入透彻的了解归纳概括考察的要素,才是考生获得高分的通道。
(一)技巧一:掌握关键词汇
上次软文已经阐述详细,需要的考生可以查找。
(二)技巧二:灵活运用精读法
归纳概括题,又称为客观题,意在指需要考生从给定的材料中找到符合要求的信息,并且只有把所有的信息全部找到才能尽可能的得高分。因此,各位考生在作答归纳概括题时,务必记住要将答案点全部都找到,务必将找到的答案点全部都写到答题纸上。
【例题】以2015年省考真题为例,以下是真题部门材料摘录
【材料摘录】虽然农村如此,然而在某些大中城市中却是另一番景象。据某市社科院对该市2309名市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参与度和满意度调查显示,尽管政府近年来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物力,但部分公共文化设施、公共文化活动,文化惠民项目的利用率和市民参与度均较低,设施、资金等资源的利用率和投入收效比亟待提高。其中,针对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和陈列馆的调查数据显示。24.4%的受访者一年中从未去过这5类场所,61.6%的人平均每年去1到5次,而市民对文化馆的年均光顾次数则更低,93.7%的人平均每年到馆次数在5次以下;其中,35.1%的人每年到馆次数为1到5次,58.6%的人没去过文化馆。针对公众满意度的调查结果显示,对基层文化场所和文化馆的服务表示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市民,分别只有34.2%和40。8%
【中公解析】2015年省考第一题要求考生归纳我国公益性质文化场馆所面临的问题,而在这段话中大多数考生都只找到一个要点,导致得分受到影响,没有找全要点的原因在于没有灵活运用精读法。那么应该如何运用呢?
具体来说,考生需要注意:(1)每段材料中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2)每句话的核心词,核心意思。
如上述材料,这段材料的第一句,在这段中的作用是承上启下,上面一段讲农村文化场所面临的问题,那么这段着重引到城市。第二句,核心词是调查了市民参与度和满意度,那么考生应该要想到在这段中会包含两个方面,即参与度、满意度;第二句的第二层意思是虽然投入比农村多,但是也存在问题,那么下述内容一定是在讲城市存在的问题,而这句是总,那么将会从参与度和满意度两个方面讲城市公益性质文化场所存在的问题。其实到此为止,考生已经可以找到,这段材料中有两个要点,即市民参与度低,市民满意度低。
【关注官方微信wwwoffcn,了解更多公考资讯!】
&关注中公教育微信wwwoffcn,政策问题实时答,考试信息不漏看。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责任编辑:mjcb_lmm)
关键词阅读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真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扫码关注中公教育微信 (微信号:wwwoffcn)国考信息每日推送2013国考申论作答技巧:如何作答归纳概括主要内容_国家公务员考试_无忧考网
2013国考申论作答技巧:如何作答归纳概括主要内容
14:00 来源:国家公务员网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权威发布2013国考申论作答技巧:如何作答归纳概括主要内容,更多2013国考申论作答技巧相关信息请访问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归纳概括题,是申论考试中的典型题型之一,与其他几类题型相比而言得分较高。在辽宁近几年的申论考试中,都设置有归纳概括题,可见该题在辽宁省公务员考试中所占的比例还是较重的。归纳概括题的答案基本上都是来源于给定材料当中,因此概括全面是重点。归纳概括题基本分为:词语解释阐释、归纳概括主要内容、归纳概括主要问题、归纳概括部分内容四种题型,在此,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专家对如何作答归纳概括主要内容的题型做一讲解。  一、基础理论  归纳概括主要内容的作答原则,就是“材料说了什么,答案中就要体现什么”,即答案是材料的“浓缩版”。具体来说,归纳概括主要内容,应当涉及材料中的方方面面,包括现状、问题、影响、原因、成功经验、对策措施等等。因此,归纳概括主要内容的作答形式一般为:  实际作答中,答案具体包括哪些内容,还要依据材料而定,切不可固守形式。  具体来看,作答归纳概括主要内容依然遵循审清题意、提炼要点和加工要点这一流程。  (一)审清题意  1.表述方式: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确定试题类别。由于归纳概括主要内容所涉信息较多,故组织答案应当做到语言精练、简明扼要,不可冗长拢话阋膊恢苯右镁咛迨吕蚴帧  2.范围限定:只能在给定资料的范围中概括,不能跳出限定的范围随意发挥。  3.权衡轻重:既然是归纳概括主要内容,作答重点应突出在“主要”上,即主要的事实或观点。答题时不可过于关注细枝末节,要统观全局,高瞻远瞩,从宏观的范围来把握。可以认为,“主要”内容是在文中带有倾向性的内容,它决定或支配着文章思路的走向或观念的变迁。  (二)提炼要点  任何文章都是有筋脉可循的,申论中的给定资料也不例外。筋,是文章、语句的外在形式,是语言、语法层面的规则;脉,是把资料组织起来的逻辑规则和事理原则,是体现资料中心思想的线索。把握给定资料的筋脉,就是根据文章、语句外在的语言形式,从外到内、由表及里地深入到组织语言的事理逻辑线索,进而确定资料、段落、语句的内容要点、中心意思。  一般情况下,给定资料中会包含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等各种要素。在提炼要点的过程中,人物和事件是最重要的,它们往往就是资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而相对来说,时间、地点等常常作为辅助性要素出现,它们对资料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所以,在归纳概括主要内容时,考生应当砍掉资料中的细枝末节,提取内容中的精髓部分,用简洁的语言将主要内容抽象地概括出来。  (三)加工要点  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或从问题到对策的认识处理顺序,摘要或概括资料的内容要点。这种摘要和概括,通常包括现状、成因、影响、对策、趋势等各个方面。  二、示例解读  【示例】  根据“给定资料1~18”提供的信息,用不超过400字的篇幅,给上级领导整理一份情况反映。(20分)  要求:内容全面,主旨突出,表述简洁。【分析】  【解读】  第一步,审清题意。  本题要求整理情况反映,是对材料内容的再现,属于归纳概括主要内容的题型。归纳概括主要内容,作答形式为“现状+问题+影响+原因+对策+经验”,若材料中包含了以上信息,则均要在答案中予以体现。此外,注意此题的作答范围是“给定资料1~18”。  第二步,提炼要点。  阅读指定的作答范围的材料,将其所需的要点按照不同的分类进行归纳,一定要谨记要点的提取要全面。  第三步,加工要点。  可按照“问题及其表现+原因+对策”的逻辑结构对提炼出来的要点进行加工、整理。首先,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对浙江经济造成严重影响的具体表现;然后,针对这些问题分析原因所在;最后,引出措施。结尾处简单分析这些措施带给我们的启示即可。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技巧-归纳概括能力
09:29:34 来源:中公教育 点击量
提醒你关注国家公务员考试信息:申论技巧:归纳概括题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五大题型中的基础题型,虽难度较低,但是作答其他题型的基础。也常与其他题型混合考察,归纳概括能力贯穿于作答其他题型的过程中。因此,熟练掌握归纳概括能力非常重要。中公教育专家特作出深入【专业】解读,希望能够给广大考生提供帮助。
一、什么是归纳概括能力?
2010年以前归纳概括题所占分值比重较大,常在20-30分;近几年有与其他题型混合考察的趋势,分值一般稳定在10或15分。近四年考频1.375,实际上就是送分题,能够帮助考生快速进入答题状态。
归纳指归入、收拢 、合并,概括是指把事物的方方面面运用一定的方法形成一定的条理;归纳概括即运用一定的方法,把事物的方方面面进行归入、收拢,使之形成一定的条理。从这点上我们可以知道全面、客观 是归纳概括的本质。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归纳概括题的思维方式和答案呈现形式是逆向思维,我们在作答申论试卷时的思维方式是先归纳,再概括,即从材料中选择完要点后,再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合并同类项。而答案的呈现形式先概括后归纳。以2011年国考副省第一题第二小题考察&请概括王景治河后黄河安澜800年的主要原因&为例,在材料中我们归纳了很多要点,合并同类项之后发现可以按照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进行概括,答案的呈现如下:
例:王景治黄安澜800年的原因在于主观与客观两方面:主观上,一是通过&十里立一水门,令更洄注&来利用大泽进行放淤,解决&善淤&问题;二是先择的东汉故道河身较短、地势较低,行河路线较优,解决&善决&问题;三是修建了黄河大堤,治理了汴渠,解决&善徒&问题。客观上,这一时期黄土高原人口减少,植被得到一定恢复,使黄河输沙量减少;且大暴雨纪录少,黄河下游有分支,两侧有较多湖泊洼地。
二、归纳概括能力的基础性体现在哪里?
归纳概括能力的基础性还体现在与各个题型的关系上,申论考试中,归纳概括题一般有要求我们归纳概括材料中的主要内容(常规型和争议型)、现状、问题 (国考高频考点)、优势(浙江省考出现过)、原因、影响(意义和危害)。所有这些需要我们归纳概括的也就是构成申论材料的基本要素,也即我们所谓的申论材料的五大维度&&主题(话题)、现状、原因、影响、对策。
1.与提出对策能力之关系:
提出对策题型,一方面实质上就是归纳概括对策,只是在归纳概括对策的基础上,附加了一些条件,比如身份的限制、对策要求。身份包括绝对身份和相对身份;所提对策有针对性、可行性、可操作性等要求,对策的来源可能需要从问题、原因推,而不像大多数归纳概括题直接从材料中能推。另一方面,归纳概括题最常与提出对策复合考察。并且,提出对策题型在国考中日渐淡化,有与归纳概括题型和贯彻执行题结合考察的趋势,如2013年国考,就没有单独纯考察提出对策题。
2.与贯彻执行题之关系:
贯彻执行题无论是公文还是应用文写作都是以归纳概括能力为基础。一般的公文写作行文结构较为固定,也就决定了我们概括的思路。而应用文写作,则要确定应用文文种和特殊目标后,再确定大致思路,回归材料归纳要点,按照确定的思路规范书写即可。
一般公文行文结构即包括发文事由、发文事项和结尾。发文事由一般是现状分析包括政策背景、问题概况、产生原因、发文意义或目标,发文事项基本都是对策措施。
而现今国考贯彻执行日益面试化,越来越考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2012年国考副省考察的编者按,2013年国考副省讲解稿和短文。无论贯彻执行怎样变形,我们只要要紧扣题目,紧扣材料,找到相应要点,入情入境的表述即可。紧扣题目我们要弄清身份、文种和特殊目标,这样也就能够快速形成作答思路,即知道我们应当怎样进行概括,归纳什么要点。
3.与综合分析题之关系:
综合分析题也称深度的归纳概括,作答过程与答案呈现也是逆向思维。一般条理是总分总,我们作答此题一般是先归纳、再概括、最后提出观点,然而答案呈现是亮明观点、论证分析、提出对策。第二环节分析论证阶段一般也是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争议型话题一般分析合理性(意义)、不合理性(危害),重要性、必要性,最后提出对策,而第一步亮明观点或点名本质是在分析的基础之后。故此,综合分析题是在归纳概括的基础上提炼观点,再加上解决对策。启示型综合分析也就是归纳概括成功经验失败教训。
4.与申论作文之关系:
申发论述实际上就是将整个材料中的好现象、问题、原因、影响、对策提炼后按照正确的立意方向,进行杂糅,而归纳概括每一个细化题型的思路都可以作为作文开头、分论点、结尾充实内容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注意文章结构,适当加上一些个性化表述,如引证名言警句、政策文件,添加设问等,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综上所述,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务必掌握好归纳概括题之作答思路,这也是做好其他题型的基础和关键。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资料:
& &&&&欢迎加入QQ群&|&|微信号:tzoffcn|
& &&&&&&||QQ交流群:|
提醒您关注成绩
(责任编辑:zjd)
相关文章推荐
国家公务员考试提醒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归纳概括技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