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觉大战对比如何解释?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吃完糖后又马上吃橘子,你可能会觉得只有酸味而没有甜味,下列解释比较合理的是( )A 吃了糖后对各种味觉的敏感度降低了B 吃了糖后对甜味的敏感度降低了C 橘子汁没碰到舌上感受甜味的区域D 橘子汁本来就没有甜味 马上就要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肿瘤患者的味觉变化——怡补康来帮你
文章来源:转发自石汉平医生
味觉和嗅觉是维持人类生命的重要因素,他们能驱动食物的摄入来获得维持机体功能的能量和营养。这些感官还能够为食物或者环境带来的毒素提供警告的信息[1]。舌头上密布着大量突起,即舌乳头,每个乳头中有一个到上百个味蕾。味觉的产生是由位于味蕾中的味受体细胞(taste-re-ceptor cell,TRC)接收到呈味物质的刺激,编码形成神经电信号并通过感觉神经传送到大脑皮层,最终通过大脑综合神经中枢系统分析后产生的,图1[2]。从生理角度分类,人类能够识别的基本味觉只有酸、甜、苦、咸、咸五种。通俗意义上的辣、麻、涩等味道实际上并非由味蕾感知,例如辣味是辣椒素受体受到刺激后产生的一种痛觉,麻味是一种振动感,而涩味是一种收敛感觉。从对肿瘤患者进行味觉研究的大量文献中看,涩味、金属味、化学味等由其他感官带来的影响也被囊括为研究的对象。
味觉改变的发生可能来源于肿瘤本身、肿瘤的治疗或者是其他社会和情绪的影响[3]。味觉的紊乱可以分为四个方面:味觉丧失、味觉减退、味觉障碍和味幻觉。肿瘤患者味觉和嗅觉异常的原因有很多,如感官受体细胞的损伤、神经活性的反常、锌的缺失和黏膜炎[3,4]。味觉和嗅觉的紊乱影响了很大一部分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
1.味觉改变的症状
味觉敏感度的改变
肿瘤患者的味觉敏感度一般用味阈来进行定量,而味阈可以通过化学的单盲“三滴法”(forced choice-three stimulus drop technique)或者“电味觉测试仪”(electrogustometer,EGM)来测定。其中三滴法需要调制不同浓度的甜、咸、酸、苦的溶液并让受试者分辨其与水的区别,受试者能尝出的最低浓度即为此味觉的辨别阈。EGM的工作原理为:用微电流(微安级)刺激味觉感受细胞,使其发生去极化并产生动作电位,从而引起味觉传入神经,在中枢产生味感,最小刺激电流强度可代表味阈[5]。Berteretche MV等[6]用EGM测定110位肿瘤患者和170位健康人员,发现肿瘤患者的味觉阈限比对照组显著提高,这意味着味觉敏感性的缺失。Fernando IN等[8]测定接受进行过化疗的头颈癌患者的味阈,发现味觉损失在放疗处理中与舌头的比例显著相关[7]。Yamashita H等的研究也表明,当放射区域避开了舌头前三分之一区域时,患者几乎没有出现味觉缺失的症状。
每种基本味觉的敏感性受到肿瘤和治疗方法的影响是不同的。Steinbach S等[9]对87名接受化疗治疗的患者进行了跟踪测试,发现接受化疗后患者的4种基本味觉敏感度均显著降低,其中对咸味感知的质量下降最为明显。DeWys WD和Walters K对50名并未接受过化疗或者结束化疗至少一周时间的肿瘤患者与23名对照者的研究表明,肿瘤患者的甜味阈值显著提高,而苦味阈值有所下降[10]。Sánchez-LaraK等[11]进行了30个接受化疗患者和30个健康人的对比实验,结果发现肿瘤患者的甜味和苦味的阈值更高。图2中综合了Yamashita H,Ripamonti C等人的研究结果并将其与纽迪希亚制药(无锡)有限公司的98名健康员工的感官评测结果相比较,显示癌症患者对四种基本味觉的阈值平均值相对于健康人群均有所上升,即敏感度下降。其中苦味的差别最为明显[8,12]。通过高选择性的抑制hedgehog通路从而起到治疗作用的基底细胞癌靶向药物Vismodegib副作用之一即为改变患者味觉。研究表明Vismodegib显著降低小鼠对甜与苦的敏感度,图3[36]。
注:采用双瓶味觉测试法,其中甜味参照物为600mmol/L蔗糖溶液(A),苦味参照物为50nmol/L苯酸苄铵酰胺溶液(B)。考察标准为24小时内参照物摄入与纯水摄入的比例,引自参考文献36。
味觉品质的改变
在化疗过程中,肿瘤患者报告的味觉改变包括“化学味”、“金属味”、“药味”和“苦味”。患者很难准确的描述这些味觉感受,因而很难确定它们是否属于同一种感受。金属味是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最常提及的感受,被认为是一种幻味觉。目前还不明确金属味的起源是真实的幻觉还是外部的暗示。诱发金属味觉的盐包括铁盐、铜盐和锌盐。其中硫酸亚铁(FeSO4)已经被用在食品感官评价中作为标准参照物。
Rhodes VA等[13]发现已经报道的研究中肿瘤患者有金属味觉的患病率很高,40%接受CAF(环磷酰胺+阿霉素+5-氟尿嘧啶)的患者报告了金属味,27%的接受CMF(环磷酰胺+甲氨蝶呤+5-氟尿嘧啶)的乳腺癌患者报告了苦味。Ravas-coP[14]研究发现,77%接受CAF和顺氯胺铂的肿瘤患者在1~6个疗程后报告了味觉变化,其中金属、苦、扭曲和甜味被提及最多。Jensen SB等[15]人查阅大量文献发现金属味觉的发病率在不同种类的肿瘤、不同的化疗方案以及不同的疗程阶段中高达9.7%~78%。医务工作者需要提高对此不良反应的认识来改进对患者的治疗。
患者通常会拒绝那些令他们联想到胃肠道不适症状的食物。食物厌恶通常源于食欲减退以及摄入的食物种类减少,能够引起体重丢失、营养不良。综合文献,30%~55%接受化疗和放疗的患者会有食物厌恶的症状。由于发病的具体时间、发病强度以及持续时间等在不同癌症患者中存在很大的区别,食物厌恶的模式还不能被全面地表述。Mattes RD等[16]人发现在接受化疗的76个患者中,食物厌恶出现在化疗的第一个疗程后,但持续的时间不长。Dewys WD等[17]发现,在一部分患者中食物厌恶的发病频率呈间歇式,但另一部分患者食物厌恶的症状会逐步加重。
口腔干燥不属于味觉或者嗅觉紊乱,但与味觉的变化有很高的相关性。口腔干燥相关的味觉改变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但推测源于唾液流的减少从而干扰到风味分子到嗅觉和味觉受体的运输。BerkL B[18]和Kokal WA[10]等人发现肿瘤患者的口腔干燥来源于辐射引起的唾液腺的损伤,这会导致唾液分泌的减少还有唾液黏度的增加。口干症患者的唾液比正常人蛋白浓度高很多。唾液蛋白的作用机制是已知的,通过与食物的挥发性芳香族化合物结合从而影响鼻后香气感知;因此,唾液成分的变化也可能与味觉改变相关。但这一结论有待商榷,因为其他对接受放射治疗的肿瘤患者的研究并没有检测到在辐射引起的唾液蛋白浓度或组成的变化。Fernando IN等[7]以问卷的形式评估了接受过头颈部位放疗的患者的口腔干燥情况,发现口干症的发生和强度与舌头和腮腺接受辐射的比例成显著相关。
2.味觉改变的机制
感官接受细胞的损伤
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的感官抱怨一般被认为与化疗药物的毒性相关。尽管化疗的目的为靶向作用于快速分化的肿瘤细胞,但体内其他一些快速分化的细胞(例如肠黏膜细胞)也不可避免的会受到损伤。味觉和嗅觉的接收细胞都属于快速繁殖的细胞(繁殖周期分别为10天和30天),因此对化疗的毒性效应均高度敏感。
与味觉改变相关的抗肿瘤药物包括:顺氯胺铂、卡铂、环磷酸胺、阿霉素、5-氟尿嘧啶、左旋咪唑和氨甲叶酸。很多化疗药物在高浓度时呈苦味,一旦进入口腔或者鼻腔,便会通过唾液被尝到或者闻到。另一种药物进入嘴里的途径是通过来自于血浆的龈沟液,在咀嚼的过程中可以进入嘴或者鼻腔里[19]。
放疗像化疗一样也会损伤感官接收细胞。味觉接收细胞受到辐射刺激或损害的患者经常会抱怨有金属味觉。在放射治疗中由于嗅觉接收细胞也受到损伤,嗅觉损伤通常伴随着味觉改变[7]。
小鼠研究表明靶向药物Vismodegib可以引起味蕾大小和单位味觉细胞数量的显著减少。同时减少的还包括味蕾中的Ki67及Shh(Sonichedgehog)表达细胞,负责感知甜味和苦味的Cβ2-及α-味转导素表达细胞,负责调节甜味敏感度的T1R3、胰高血糖素样肽-1及胰高血糖素表达细胞[36]。
异常的神经活动
肿瘤的治疗方法除可能影响受体细胞外,也可能影响神经活性。鼓索神经的异常敏感可以在不需要刺激味觉受体和相应的味觉分子出现的条件下即导致特别的味觉感知[21]。肿瘤药物可能损伤神经元细胞从而改变味觉传导通路。但是味觉阈值的测试显示,接受高毒性神经药物和低毒性神经药物治疗的患者味觉灵敏度没有显著性差异[27]。
Pattison RM等[1]人的实验表明,显示出较低的苦味阈值和较好的区别气味能力的患者组有较高水平的免疫细胞衍生副产物,如血浆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6。一项大鼠研究表明,脂多糖作为人体免疫产物的同系物,可能会激活鼓索神经。这一发现说明味觉可以通过免疫细胞衍生的副产物(细胞因子)刺激味觉神经系统来调节[1]。
味觉改变也可能源于口腔黏膜炎,这是头颈部放疗和某些化疗药物的常见并发症。黏膜炎是消化道内膜疼痛、发炎及溃疡的症状。在骨髓移植治疗中,几乎100%的患者都会由于大剂量的化疗引发口腔和胃肠道黏膜炎,约40%的患者患有溃疡性口腔黏膜炎。口腔并发症如黏膜炎、口干、水泡与肿瘤患者味觉损伤显著相关。黏膜炎损害口腔上皮细胞膜,并可能导致细胞因子在黏膜炎的部位增加氧化应激而更容易氧化。口腔上皮细胞的脂质过氧化作用产生的羰基化合物可能引起异味味觉感知的形成[1]。
锌也可能与味觉和嗅觉异常相关。许多临床观察结果支持了锌有助于维护正常味觉感知的假说。锌很容易由于肿瘤患者的高代谢率、营养不良以及恶液质而被耗尽。一些抗癌药物具有硫氢基,后者可以结合并螯合包括锌在内的重金属离子,从而中断味细胞再生。盐的平均识别阈值可能在锌耗尽后的一段时期内增加,但这种现象在锌补充后是可逆的。
Halyard MY等[20]人总结了锌的缺失导致味觉紊乱的机制。锌在DNA合成、细胞分裂和蛋白质合成等各种细胞处理中是必不可少的。缺锌导致蛋白质合成和味蕾细胞分裂的延迟,从而引起味觉的紊乱。在例如肺癌等恶性疾病中,锌很可能被肿瘤细胞消耗用以进行肿瘤细胞DNA的合成。
3.味觉改变的影响
味觉改变是一种令人困扰的体验。在过去的研究中,有着味觉改变症状的患者常常抱怨“食物没有任何味道”、“食物吃起来像纸板”[21]。Boltong A等[22]人对10位化疗患者以及4位护理人员进行了一系列的访谈,其中首要的抱怨即为对食物的兴趣降低。Rehwaldt M等[23]人对42位接受化疗并有味觉改变症状的淋巴癌、乳腺癌、肺癌以及卵巢癌患者进行了调查,其中75%的对象认为味觉改变影响了他们进食的能力,73%的对象报告出现了食欲减退的症状。这些常见症状会显著影响患者的进食量,从而进一步导致体重丢失,营养不良并影响到患者的QOL。
体重丢失是营养不良的一个重要指标。HuangHY等[24]人观察了放射治疗对鼻咽癌患者体重的影响,在37个样本中,35个样本在放疗结束时出现了平均3.9公斤的减重,相当于自重的6.1%。一个样本由于持续接受肠内营养,在治疗阶段增加了4.3公斤,这个结果反映了摄取食物与营养对于维持患者体重的重要性。刘志敏等人对存在与不存在味觉改变症状的肿瘤患者进行了一个对比,发现在没有味觉改变的患者中,只有19.5%的患者出现了体重丢失的症状;而在出现味觉改变的患者中,这一比例高达72.59%[25]。Hut-tonJ等[26]人的研究指出,相较于没有明显味觉改变的晚期肿瘤患者,有严重味觉改变的患者平均每天少摄入1000千卡的热量,在6个月中的减重百分比高出了前者7%。结果发现有自我感知味觉困扰的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的风险更高。BrisboisDT等[21]人进行了相似的研究并得出了与HuttonJ一致的结论。出现严重味觉改变的小组平均每天少摄入约700千卡的能量并多减重8%。
除了体重丢失,味觉改变对患者还有其他的影响。Rehwaldt M等[23]人发现,71%的研究对象认为味觉改变对他们去超市购买食物、做饭、吃饭、与家人休闲娱乐以及与朋友社交产生了影响。为了更全面的衡量味觉变化对肿瘤患者的影响,QOL通常被作为衡量指标。Shun SC等[35]人持续跟踪了99位接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肝癌患者,观察QOL的影响因素,发现在接受放射治疗前,患者的总体QOL已经偏低。经过6周的放疗后,食欲降低成为对QOL影响最大的症状之一。Zabernigg A等[27]人对197位肿瘤患者进行了“欧洲肿瘤研究与治疗组织肿瘤患者生存质量量表C30”(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QLQ-C30,EORTC QLQ)问卷调查,发现味觉改变与QOL的一些方面有着显著的关联,尤其是食欲减退和疲劳两方面。Hutton J和Brisbois DT等人运用了“食欲不振恶病质综合症治疗的功能性评价表”(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Anorexia/Cachexia Therapy,FAACT)问卷对QOL进行打分。该问卷综合考察了生理状况,功能状况,社交/家庭状况,情绪状态以及与厌食恶病质相关的营养状况。两项研究得出了一致的结论,即味觉与嗅觉改变的抱怨与QOL营养相关领域的分数密切相关。有严重味觉变化的患者QOL分数降低了20~30分。调查显示改变的味觉限制了食物的摄入并可能造成严重影响并给患者带来痛苦[21,26]。
4.管理策略
由于味觉改变能够引起营养不良并严重影响患者的QOL,通过合适的方法缓解该症状对肿瘤患者的临床护理尤为重要。
保护健康的组织
如上所述,放射治疗中的味觉改变可能是由唾液腺、口腔黏膜或者味蕾受到射线破坏引起的。一些新的技术,包括适型放疗、调强放疗以及图像引导放疗可以尽可能多的避开主要唾液腺和味觉接受器,能尽可能缩小辐射区域[1,28]。但是,这些新技术对于减轻味觉改变的功效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
氨磷汀,一种细胞保护制剂,被报道能够通过保护健康的器官组织不受化疗/放疗引发的氧化破坏从而有助于缓解味觉改变的症状。但同时也有研究指出氨磷汀本身会带来包括金属味觉、口腔干涩等不良反应[18,29-31]。
清除自由基以及过渡金属螯合剂疗法能够保护唾液细胞的DNA不受损害并且刺激细胞增殖,因此也有文献提到可以作为缓解味觉改变的一种方案[28]。
由于锌缺乏被发现与味觉改变相关联,很多研究考察了肿瘤患者给予含锌的药物对味觉变化的影响。Yamagata T等[32]人的研究显示,在2周化疗中接受了含锌补液输液的肺癌患者通过测量味觉阈限电信号没有出现进一步的味觉紊乱,而没有接受额外锌补给的对照组100%表现出了味觉紊乱进一步加深的症状。Ripamonti C等[12]对在头颈区域接受放疗的肿瘤患者进行了研究,发现对比接受安慰剂与接受硫化锌的患者,前者有着明显退化的味觉灵敏度,而接受硫化锌治疗的患者在放疗结束1个月后有着更快的味觉恢复。另一方面,Halyard YM等[20]人对169名接受头颈区域放疗的肿瘤患者进行的双盲安慰剂对照测试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硫化锌对改善味觉改变的症状以及加速后续味觉恢复均没有帮助。样本量过小以及不同的评估方式也许能够解释不同结论,同时也表明有必要对锌在味觉改变中起到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
抗氧化剂与螯合剂有可能通过减少脂质氧化从而减轻金属口感。研究表明这一类别药物中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EDTA)与乳铁蛋白是最有效的。有人在对22名健康成人进行的实验中发现,乳铁蛋白能够完全消除金属味道[33]。这项发现可能运用到金属味觉强烈的肿瘤患者。
氯硝西泮在神经性口腔疾病管理中的应用使其也有潜力用于减少肿瘤患者的味觉变化。坏死性肿瘤患者的味觉可能是由革兰氏阴性细菌的过渡生长造成的,这种情况下可以局部或全身使用抗生素[3]。
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策略
患者教育是管理厌食和味觉改变中一项最基本的护理原则[4]。文献中可以找到很多可能有助于患者面对味觉变化的建议与方法,表2。Rehwaldt M等[23]研究显示使用了味觉改变建议表的患者中,绝大部分(74%~87%)认为其有用。McDaniel WR等[34]人给接受化疗的乳腺癌患者播放感官信息录像带,收到了正面的反馈,这些预先的教育帮助患者对味觉改变做出更好的准备,降低了症状发生的频率,减轻了症状的困扰。研究同时指出对不同的患者应该定制不同的教育与自我看护策略。不同的治疗方式,例如化疗或者放疗,以及化疗方案的不同都会引起不同的味觉变化;而特定的护理方式针对不同的味觉变化也有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效果[23]。不同文化、生活背景的患者针对同一种方案也可能产生不同的反应。表3归纳了应对味觉变化的总体建议。
肿瘤以及肿瘤治疗引起的味觉改变是普遍并且复杂的。很多文献对味觉改变的类型、原理以及治疗处理进行了研究。但这些研究大部分都受制于有限的样本量。不同的肿瘤类型、治疗周期、治疗方案、患者病况也为这些研究带来了过多的变量。因此想要真正了解肿瘤引发的味觉改变的本质原因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在对肿瘤患者的护理中应该特别重视患者教育,因为它能帮助患者面对味觉变化这一症状并提升他们的QOL。在今后的肿瘤患者临床护理中,定制化的餐食及额外的营养支持有潜力成为一个热点。
1. Hong JH, Omur-Ozbek P, Stanek BT, et al. Taste and odor abnormalities in cancer patients. J Support Oncol. ):58-65.
2. Chandrashekar J, Hoon MA, Ryba NJP, et al. The receptors and cells for mammalian taste. Nature. 7):288-294.
3. Epstein JB, Barasch A. Taste disorders in cancer patients: pathogenesis, and approach to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Oral Oncol. ):77-81.
4. Sherry VW. Taste alterations among patients with cancer. Clin J Oncol Nurs. ):73-77.
5. Ovesen L, S?rensen M, Hannibal J, et al. Electrical taste detection thresholds and chemical smell detection thresholds in patients with cancer. Cancer. ):.
6. Gamper E-M, Zabernigg A, Wintner LM, et al. Coming to your senses: detecting taste and smell alterations in chemotherapy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J Pain Symptom Manag. ):880-895.
7. Fernando IN, Patel T, Billingham L, et al. The effect of head and neck irradiation on taste dysfunction: a prospective study. Clin Oncol. ):173-178.
8. Yamashita H, Nakagawa K, Nakamura N, et al. Relation between acute and late irradiation impairment of four basic tastes and irradiated tongue volume in patients with head-and-neck cancer. Int J Radiat Oncol. ):.
9. Steinbach S, Hummel T, Bohner C, et al.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taste and smell change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hemotherapy for breast cancer or gynecologic malignancies. J Clin Oncol. ):.
10. Kokal WA. The impact of antitumor therapy on nutrition. Cancer.):273-278.
11. Sánchez-Lara K, Sosa-Sánchez R, Green-Renner D, et al. Influence of taste disorders on dietary behaviors in cancer patients under chemotherapy. Nutr J. ):1-6.
12. Ripamonti C, Zecca E, Brunelli C, et al.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zinc sulfate on cancer patients with taste alterations caused by head and neck irradiation. Cancer.):.
13. Rhodes VA, McDaniel RW, Hanson B, et al. Sensory perception of patients on selected antineoplastic chemotherapy protocols. Cancer Nurs. ):45-51.
14. Ravasco P. Aspects of taste and compliance in patients with cancer. Eur J Oncol Nurs. -S91.
15. Jensen SB, Mouridsen HT, Bergmann OJ, et al. Oral mucosal lesions, microbial changes, and taste disturbances induced by adjuvant chemotherapy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Or Surg Or Med Or Pa. ):217-226.
16. Mattes RD, Arnold C, Boraas M. Learned food aversions among cancer chemotherapy patients. Incidence, nature,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 Cancer. ):.
17. Dewys WD, Walters K. Abnormalities of taste sensation in cancer patients. Cancer. ):.
18. Berk LB, Shivnani AT, Small Jr W. Pathophysiology and management of radiation-induced xerostomia. J Support Oncol.):191-200.
19. Comeau TB, Epstein JB, Migas C. Taste and smell dysfunction in patients receiving chemotherapy: a review of current knowledge.Support Care Cancer. ):575-580.
20. Halyard MY, Jatoi A, Sloan JA, et al. Does zinc sulfate prevent therapy-induced taste alterations in head and neck cancer patients? Results of phase III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from the North Central Cancer Treatment Group (N01C4). Int J Radiat Oncol. ):.
21. Brisbois TD, de Kock IH, Watanabe SM,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chemosensory alterations in advanced cancer reveals specific chemosensory phenotypes impacting dietary intake and quality of life. J Pain Symptom Manag. ):673-683.
22. Boltong A, Keast R, Aranda S. Experiences and consequences of altered taste, flavour and food hedonics during chemotherapy treatment. Support Care Cancer. ):.
23. Rehwaldt M, Wickham R, Purl S, et al. Self-care strategies to cope with taste changes after chemotherapy. Oncol Nurs Forum. ):E47-E56.
24. Huang HY, Wilkie DJ, Schubert MM, et al. Symptom profile of nasopharyngeal cancer patients during radiation therapy. Cancer Pract. ):274-281.
25. 刘志敏 , 康琳 , 石书琴 , 等 . 癌症患者味觉改变与体重变化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 河北医药 . ):645.
26. Hutton JL, Baracos VE, Wismer WV. Chemosensory dysfunction is a primary factor in the evolution of declining nutritional status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ancer. J Pain Symptom Manag . ):156-165.
27. Zabernigg A, Gamper EM, Giesinger JM, et al. Taste alterations in cancer patients receiving chemotherapy: a neglected side effect? Oncologist. ):913-920.
28. Ruo Redda MG, Allis S. Radiotherapy-induced taste impairment.Cancer Treat Rev. ):541-547.
29. Genvresse I, Lange C, Schanz J, et al. Tolerability of the cytoprotective agent amifostine in elderly patients receiving chemotherapy: a comparative study. Anti-Cancer Drugs. ):345-349.
30. Vissink A, Burlage FR, Spijkervet FKL, et al.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the consequences of head and neck radiotherapy. Crit Rev Oral Biol M. ):213-225.
31. Büntzel J, Glatzel M, Kuttner K, et al. Amifostine in simultaneous radiochemotherapy of advanced head and neck cancer. J Support Oncol. ):4-13.
32. Yamagata T, Nakamura Y, Yamagata Y, et al. The pilot trial of the prevention of the increase in electrical taste thresholds by zinc containing fluid infusion during chemotherapy to treat primary lung cancer. J Exp Clin Canc Res. ):557-564.
33. Ijpma I, Renken RJ, Ter Horst GJ, et al. Metallic taste in cancer patients treated with chemotherapy. Cancer Treat Rev. ):179-186.
34. McDaniel RW, Rhodes VA. Development of a preparatory sensory information videotape for women receiving chemotherapy for breast cancer. Cancer Nurs. ):143-148.
35. Shun SC, Chiou JF, Lai YH, et al. Changes in quality of life and its related factors in liver cancer patients receiving stereotactic radiation therapy. Support Care Cancer. ):.
36. Yang H, Cong W, Yoon JS, et al. Vismodegib, an antagonist of hedgehog signaling, directly alters taste molecular signaling in taste buds. Cancer Med-US. ):245-252.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你的口味怎么越来越重!别想歪了哦,正确理解它。。。你的口味怎么越来越重!别想歪了哦,正确理解它。。。年轻人聊养生百家号味觉指的是能够感受物质味道的能力,包括食物、某些矿物质以及有毒物质的味道,与同属于化学诱发感觉的嗅觉相比是一种近觉。人类舌苔上那一层细小的蕾状物,能觉察到稀释200倍的甜味、400倍的咸味、7.5万倍的酸味和200万倍的苦味。然而,为什么美食越来越多,食欲却越来越差?味蕾也越来越没感觉呢?拯救味觉疲劳综合征是谁偷走了我们的味觉?1.锌的流失不良的饮食习惯往往导致我们的味觉系统出现混乱,而更糟糕的是,这还会加速体内锌元素的流失,而锌就是怂恿我们味觉逃亡的主犯。锌是唾液中的味觉素的组成成分之一,长期缺锌会影响舌表面的味蕾的生长,而只有舌表面有足够的味蕾,才能感觉到饭菜的味道。正常成年人一天补锌15毫克,就可以预防味觉障碍的发生。含锌最多的食物是牡蛎,每100克含锌40~70毫克。此外,小鱼、绿茶、可可、芝麻、杏仁、海藻、黑米、蛋黄、动物肝脏也是含锌量较高的食物。2.胃的问题胃出现问题也会引起食欲下降,进而影响味觉的敏锐性。其实这是一个连续反应,常见的情形有:情绪紧张:压力下引起的失眠、焦虑等紧张情绪,导致胃酸分泌功能失调,引起食欲下降。过度疲劳:过度劳累往往会引起胃壁供血不足,胃液分泌减少以及胃消化功能减弱等一系列症状。酗酒吸烟:酒精能够损伤味蕾细胞和胃黏膜,烟雾对胃黏膜的危害也是同样的。常吃生冷食物:经常吃一些生冷食物,尤其是睡觉前吃生冷食物容易导致胃寒,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睡前饱食。晚餐吃得过饱,会使胃肠负担加重,胃液分泌紊乱,继而出现食欲下降等症状。除此以外,各种疾病也会影响牙齿的咀嚼功能,从而造成味觉障碍,而某些药物长期服用还可导致药源性味觉障碍。找回丢失的味觉倘若味觉丢失了,我们也就失去了享受美食的乐趣。然而,只要不是神经损伤,在消除病因后,味觉障碍还是可以逐渐恢复的。对于丢失了的味觉,我们可以这样找回:1.补充维生素A、E及复合维生素B。2.经常吃一些含锌丰富的食物,口服葡萄糖酸锌或摄入含锌丰富的动物类食品、贝类水产品等效果都不错。3.咀嚼口香糖,学会用小苏打水漱口。4.改变自己的饮食种类及烹调方法,从色、香、味三方面来刺激食欲。5.吃饭时做到充分咀嚼,让食物与味蕾接触的机会增加,不断提高其兴奋性。6.三餐注意不要吃得太饱,避免味蕾经常处于兴奋状态。味觉突变得小心俗话说,“鼻闻香臭,舌尝五味”,酸、甜、苦、辣、咸,让我们充分享受美食。然而,如果你在进食时,口中会有异味感,或者不进食口腔内也觉得有异常味道,那么,你得小心了,你可能得了某种疾病。1.口酸:是肝气上溢的征兆,如有乏力、脉弱、情绪低落、不想吃东西的状况,可能是肝郁脾虚。中医认为,口酸多为肝胆之热侵脾所致,这种情况是因为肝胃不和,以致胃酸过多引起。常见人群:多见于胃炎和胃及十二指肠溃疡。2.&口甜:又称“口甘”。即使喝白开水也觉甜,或甜而带酸。中医认为,口甜多为脾胃功能失常所致。可能是脾热。伴有口渴、多尿、多食,应检查是否有糖尿病。常见人群:辛辣厚味食物食用过多、年老或久病伤及脾胃一般都会有口甜症状。此外,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增高,因而口内也有甜味。3.口苦:人体惟一能产生苦味的器官是胆,若感到口苦,即可认为是肝胆出了问题,多见于肝胆急性炎症。早晨起来如口苦尿黄,可能是肝热,若同时伴有右胁肋饱胀,吃油食或饱食后加重,可能是胆石症。常见人群:常吃燥热的食物者、癌症病人。经常熬夜或抽烟的人早上醒来也会感到口苦。4.口辣:自觉口辣的人舌温可能偏高,室温18~22摄氏度时,正常人的舌温大多在33~35摄氏度之间,口辣者有时可达36摄氏度以上。中医认为,口辣以肾阴不足、肝火偏旺为多,其次为肺热。常见人群:高血压、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及长期低热者。5.口咸:自觉口中有咸味,犹如口中含盐粒一般。中医认为,口咸多为肾虚所致,是肾液上泛引起的,如伴有小便多、夜尿多、腰酸乏力、怕冷、手足发凉、舌苔白、脉沉无力,应考虑肾气虚。常见人群:慢性咽喉炎、慢性肾炎、神经官能症或口腔溃疡患者容易感到口咸。6.口淡:口淡,指口中味觉减迟、无法尝出饮食滋味,对甜、酸、苦、咸诸味均不敏感,味觉起点阈值普遍升高。多是脾虚,如伴有乏力脉弱,可吃些人参健脾丸。常见人群:多见于炎症的初起或消退,而以消化系统疾病为多见,还见于内分泌疾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锌的缺乏的病人。另外,口淡无味、味觉减弱甚至消失,还是癌症病人的特征之一。7.口涩:当舌头味觉细胞苦味阈值降低,唾液腺分泌减少,舌触觉感受异常时,可出现口涩。常见人群:神经官能症或通宵未眠者容易患有口涩现象,一般只要调整好睡眠时间,必要时用点镇静剂即可消除。但须注意,有些恶性肿瘤,尤其到晚期,多有味觉苦涩。8.口腥:多为肺热先兆,如伴痰黄、痰多、口干,可吃一点鱼腥草、百合、枇杷、梨、杏仁之类以清肺养阴。常见人群:多见于肾虚阳气不足的人,如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常出现特殊的口腥臭味。Tips味觉与养生的关系甜味主要来自小分子的碳水化合物,如蔗糖、麦芽糖、葡萄糖、果糖,在体内能快速地向身体提供热能,以维持各种生理活动。咸味来自食盐,食盐中的钠和氯都是新陈代谢所必需的,每天人体对钠的需求仅相当于3克食盐,而我们实际摄入食盐却高达15~20克,高盐膳食已被证明是导致高血压的一个重要诱导因素,改变口味,吃清淡,是养生的要素。身体新陈代谢的中间产物大多是酸性的,喜欢酸味被认为是体内代谢加速的信号,经常吃食醋和含有机酸的水果,能够增食欲,助开胃,利消化。适量的苦味能松弛神经,清心除烦。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年轻人聊养生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要注重保养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味觉大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