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南京元宪光朋宝小学在哪里

原标题:他是民国的大律师、新中国的大法官!

“君影我怀在,君身我影随。重泉虽暂隔,片夕未相离。俯仰同襟袍,形骸任弃遗。百年真哭笑,只许两心知。”

这首诗的题目为《影》,作者是我国近代著名民主革命家、法学家、教育家沈钧儒。

1934年,在上海法科大学任教务长的沈钧儒和夫人双双迎来60岁大寿。1月1日,上海律师公会、上海法科大学等团体的好友,为沈钧儒夫妇举办了热闹的庆祝活动。

然而,仅仅两个月后,沈钧儒夫人张象徵就因肺炎在上海病逝。沈钧儒悲痛万分,入殓时,他将自己的照片放在夫人胸前。

夫人去世后,沈钧儒一直贴身带着她的照片。每当有人给他介绍配偶时,他都说:“请不要在我夫人面前提这种事情……”并终生没有再娶。

他写了很多悼念夫人的诗,《影》就是其中之一。

沈钧儒是民盟创始人之一,也是新中国第一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他虽官居高位,但在家人眼中却情感细腻,充满生活情趣,是位“家规严格,痴迷石头”的老人。

沈钧儒共有5个子女,儿子沈谦、沈诚、沈议(叔羊)、沈谅和女儿沈谱。如今,只有90岁的女儿沈谱还在世,但身体不好,行动不便。

几经周折,环球人物杂志记者找到了沈钧儒在北京的孙子沈宽和孙女沈松。他们的父亲沈议是沈钧儒的三子,最得沈钧儒疼爱。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沈钧儒去世,沈议全家一直生活在父亲身边。

沈松拿出一张1949年6月15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时的照片。她指着毛泽东身旁的沈钧儒感慨地说:“你说爷爷站在领导人中间,个子最小,又那么瘦,凭什么得到毛泽东、周恩来他们的认可呢?”

沈钧儒1875年生于浙江嘉兴,早年为清光绪进士。他历经几次改朝换代,每一次都因站在人民一边,遭到通缉。

沈宽说:“爷爷曾留学日本,专攻政治法律,但因搞立宪活动,刚一回国,就险遭清廷抓捕。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他在浙江参与起义,后来又积极倒袁,袁世凯也要抓他;再往后,他反对直系军阀首领曹锟贿选,反对军阀孙传芳南下。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认为他有通共嫌疑,曾将他扣押,试图阴谋杀害。幸亏爷爷的师生相救,他才得以获释。”

1927年10月,沈钧儒出任上海法科大学教务长,培养出沙千里、林亨元等著名的法学家和律师。

沈宽说:“爷爷在那时就有了律师证,按当时的名望,他本来可以有很高的收入。但他接穷人和革命者的案子一律免费,有时还倒贴钱给他们,家里反而更拮据了。债主不断登门,有时连水费也交不起。”

1931年,沈钧儒被上海律师公会选为执行委员,他不畏豪强,敢于主持正义。

1936年5月31日,宋庆龄、沈钧儒等人在上海成立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沈钧儒当选执行委员,成为抗日救国运动的主要领袖之一。10月19日鲁迅逝世,沈钧儒作为公祭主持人,将自己书写的“民族魂”三个大字做成大旗,盖在鲁迅遗体上,这悲壮的举动感动了无数进步青年。

沈宽说:“爷爷在之后的‘九一八’事变5周年纪念活动上,率领千人游行,遭受军警威胁,蒋介石也让人警告他‘识相点,再胡闹就不客气了’,但爷爷全然不理。”

1936年11月22日深夜,救国会7位负责人,沈钧儒、李公朴、沙千里、史良、王造时、章乃器、邹韬奋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国民党上海市政府宣布他们的“罪行”是:“托名救国,肆意造谣,勾结‘赤匪’煽动阶级斗争,更主张推翻国民政府,改组国民政府,种种谬说均可复按。”

消息传出,全国哗然,北平高校学生纷纷罢课,并举行示威游行,高呼“争取爱国自由、释放爱国领袖”。宋庆龄也专程赶来营救,她说:“不把‘七君子’放出来,我也要去住监狱!”西安事变后,共产党提出八项主张,第一条就是释放“七君子”,蒋介石这才妥协。

沈松告诉记者,即便在当时的情况下,爷爷从未忽视对家庭的责任。2008年出版的《沈钧儒家书》,汇集了他从1901年到新中国成立后写给亲人的200多封信。

1936年12月,沈钧儒在苏州监狱依然和家人通信。他在给儿子的信中说:“我今日尤其快乐者,昨日接小妹信,顷午后同时接汝十九午刻所写之信,内有熊熊(孙女)、康康(孙子)各一纸,又他们照片三张,这一乐真是非同小可,大家传观,称羡不已。”

1937年1月29日信:“日来天气真暖,昨夜临睡,耳边嘤的一声,竟发见一蚊子,但蚊子它亦发见了我。二三点钟醒来,头上痒得不得了,睡都没有睡好,可恨之至……”

沈松感慨:“爷爷在监狱里完全把生死置之度外,亲人的只言片语、几张照片都会令他开怀大笑,连小小的蚊虫都能引发他的乐趣。他是个情感很细腻的人。”

1945年10月,救国会改名为“中国人民救国会”,沈钧儒被推举为主席。在他领导下,救国会为彻底摧毁南京反动独裁政府,实现民主、和平、独立的新中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后来,沈钧儒创建并领导了中国民主同盟。1948年10月,他代表中国民主同盟和中国人民救国会,赴解放区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同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沈钧儒当选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

沈钧儒生活十分俭朴,不抽烟不喝酒,唯一的嗜好就是收藏石头。沈宽向记者介绍:“爷爷的奇石藏品丰富,既有天上的陨石,也有地下的化石,光矿石标本就有200多枚。”

“吾生尤好石,谓是取其坚”。沈钧儒爱石头,就是看重其坚强的品质。沈钧儒曾将自己的书斋命名为“与石居”,这里一度成了南北爱国志士的聚会场所。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以及当时的社会名流郭沫若、冯玉祥、李济深、黄炎培、茅盾都是他的座上客,冯玉祥曾题词:“南方石,北方石,东方石,西方石,各处之石,咸集于此。都是经过风吹日晒,雪浸雨蚀,可是个个顽强,无亏其质。今得先生与石为友,点头相视,如旧相识,且互相祝告,为求国家之独立自由,我们要硬到底,方能赶走日本强盗。”

沈钧儒与石而居,以石会友,远近闻名。同为“七君子”的史良曾在文章中回忆,沈老在重庆时,身后经常有“尾巴”(指特务)跟踪,抗战胜利后,他离渝返沪,“尾巴”看沈老身边总有个大箱子,很沉重的样子,费尽心思打开审查,结果发现竟是一箱石头。

沈宽告诉记者,那时候爷爷藏石,和现在的概念完全不同,丝毫不计钱利。石头记录着爷爷的足迹,也是最廉价的纪念品。1900年,爷爷曾在陕西汉水襄河拣过石头;此后,在贵州的安顺、广西的百色、甘肃的玉门、辽宁的沈阳等处都拣过石头。新中国成立后到了北京,依然如此,他在鸭绿江边国界桥下、在罗盛教烈士陵墓处拣过石头;到苏联访问时,他在列宁躲藏过的拉兹里夫草棚旁拣石头;89岁时,他在北戴河洗海水浴,还从鹰角石海滩拣回一块大石头。此石红白相间,点缀有一些云母似的小星点,爷爷一直把它放在案头,朝夕相伴……

在沈钧儒的影响下,沈宽和父亲也痴迷上了石头。“我从小耳濡目染,跟着爷爷拣石头,研究石头。石头的天然纹理、天然色彩、天然造型,都具有艺术性、观赏性,让人充分发挥想象,净化心灵和陶冶情操。”沈宽如今在中国石头圈里已是排名一二的行家,他告诉记者,石头虽然无生命、无思维、无语言,但当你深入研究,会发现它内涵的博大精深。

它不仅跟地壳的变迁、自然的形成有关,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尤其是与书法、绘画、文学有着紧密的联系。“自古以来,石头是人们心目中坚强硕大、纯朴厚重的象征,它默默伫立,从不张扬,与世无争,这像极了爷爷的品质。”

翻看沈钧儒的家谱,后代中有许多熟悉的名字。沈谦(长子)的儿子沈人骅娶了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沈谱(女儿)嫁给了杰出新闻记者范长江。

“很多人都说这是当时的政治联姻,其实只能说门当户对,彼此熟悉。”沈宽告诉记者,周秉德曾在《我的伯父周恩来》的回忆录里提到过她的婚姻。“其实,周秉德认识我堂哥之前,看上了一个苏联回来的人。但是,她七妈(邓颖超)担心这样的人政治背景复杂。眼看姑娘30岁了,经人介绍给我堂哥,邓颖超觉得堂哥更可靠。开始,周秉德觉得我堂哥没情趣,不说话,而她爱交往,性格活泼。不过,两个人相处久了就好了。婚后,他们生了两个儿子。”

沈钧儒非常注重对儿女的教育,他的4个儿子都曾在国外留学。1920年,长子沈谦在上海同济医工学校读书,希望到德国深造。尽管沈钧儒当时家境窘迫,但为了让儿子留学,他卖掉了自己心爱的书籍和物品,还向人借款。1923年,沈钧儒又送次子去德国留学。1935年1月,他送三子赴日本大阪商科大学学习,10月,送四子赴德学习电机工程。沈宽说:“爷爷,特别重视教育。为了供几个孩子上学,家里有时甚至无米下锅。但他喜欢年轻人上进,只要肯学习,再困难也想办法克服。”

沈钧儒的女儿沈谱虽未出国留学,但自幼受父亲影响,立志干一番振兴中华的事业。她考入当时闻名全国的南京金陵女子大学化学系,在校期间,是个非常积极上进的爱国者。

时任救国会领导人之一的邹韬奋早就想为沈谱和《大公报》记者范长江牵线搭桥。1939年沈谱毕业回到重庆,恰巧和范长江都是救国会会员,共同的理想使他们萌生了爱情。

回忆往事,沈松笑言:“他们结婚很简陋,就像个茶话会。那个年代也要求新娘子坐轿子,揭盖头,但沈谱和范长江都没有,各自穿了一件干净的旧蓝布长衫。爷爷也没有给女儿准备嫁妆,只在婚礼现场简单说了两句话,在结婚纪念册上写了首诗。之后,客人们就一起嗑瓜子、喝酒,一切从简。”

沈钧儒家规严格且非常细致。他从苏联出差回来,专门买了一本关于怎么教育儿童的书,用于教育孙辈。沈松告诉记者:“爷爷边读边批注,那些文字都可以出论文集了。他按照书中的某些要求教育孩子,认为最重要的是做正直、正派的人。”

沈钧儒要求家中无论老少,每天都要坚持看报纸,即便是上小学的孙子,回家后第一件事也是先读报,再做作业。沈宽告诉记者:“爷爷还要求,吃饭时不能大声说笑,要细嚼慢咽;家里的东西要摆放规矩,被子要叠好;沈家人不许打麻将、打牌;礼拜天早上要去给长辈请安。”

在沈钧儒孙辈眼里,爷爷被称为“爱的化身”。沈松告诉记者,爷爷对亲人,对身边人,甚至对一些原本素不相识的人,都饱含爱心。“就拿爷爷和奶奶的爱情来说,他们同岁,20岁时在苏州结婚,恩爱相处、同甘共苦40年。爷爷在外奔波,家里很多事情都是奶奶一手操持,即便如此,爷爷还不忘叮嘱她多多学习。”

沈钧儒曾在1902年4月24日的家书中写道:“上海有《女学报》望阁下购阅之。一年大约亦花不了多钱,而可以增许多见解。其报好否,可一再请教岳父,至要至要。”他称妻子为“阁下”,饱含深情。1929年2月至3月间,张象徵重病住院,虽然有儿女陪伴,但沈钧儒仍七天七夜没有合眼,守护在妻子身边。

沈松告诉记者,爷爷还曾资助已经和儿子离婚的儿媳妇,直到她去世。“我二伯父有个原配妻子,后来伯父去德国留学提出离婚,娶了位德国妻子,和原配妻子很少联系。爷爷心里一直觉得过意不去,就在经济上资助她。”沈宽回忆:“爷爷曾在信中不止一次提醒我们,‘金钱身外之物,不要理它’。”

回忆历史,沈宽感慨地说:“爷爷那代人的思想非常单纯,就是热爱国家和人民,没有一丝个人名利的东西。新中国成立后,他觉得救国任务完成了,也没跟毛泽东、周恩来打招呼,自己解散了救国会。毛泽东、周恩来知道后说,沈老您也不跟我们说一声,新中国成立,救国任务没有完成啊!爷爷就是这样一个纯粹的人。”

1963年,沈钧儒在北京去世,享年88岁。沈松说:“爷爷这辈子,老老实实做人,不拍马屁,不搞人前一套背后一套。这种态度和人生观对全家都有影响。”

沈钧儒的后代中,没有再出过律师。家中的孙辈,除了范长江的四子范小建从政,现任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党组书记,其余子女都过着平凡的生活。

沈宽介绍:“爸爸是学美术的,曾在中央美院任职,自己找的工作;妈妈教英文,也是自己找。爷爷有时怕家人有想法,就打趣地说‘你们可以利用我的关系嘛。’但我们心知肚明,都靠自己,从来不往那方面想。出去也尽量不让别人知道我们是沈钧儒的后代。现在常有人会说,沈钧儒的家属比较亏,我想,这和我们从小生活的环境有关,加上‘以石为伴’的熏陶,培养出沈家人石头般朴实无华的性格。在我们看来,金钱名利不过是过眼烟云,平平淡淡方得幸福。爷爷的家教和石头的品性,会继续在沈家发扬光大。”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环球人物》,如侵权请联系责编

投稿信箱:(欢迎您原创投稿)

打盹会做梦,学习会圆梦

荐语:《论语》集百家之说,近一家之言,关注论语,一起品读儒家经典智慧。

荐语:精选传统文化优秀读本,与你共享优质阅读!每周赠送一本好书!

荐语:“不骄纵不惩罚”“和善与坚定”并行的育儿方法!欢迎各位家长加入,让我们一起科学快乐育儿!

? 双11在即,养生也要任性购,推荐一家值得你购买的正品好店,希望你会喜欢!

历史应该还原一个真实的民国

最近,不断有一些珍贵的历史照片被披露,中华民国时期第一夫人宋美龄上前线慰问抗日将士的照片更是被网友广为转载。

那么,你印象里1949以前的中国是什么样的?黑暗?腐朽?堕落?恐怖?民不聊生?人间地狱等等一些邪恶的词汇,当然这可能不是你的想法,但这的确是我自己大脑中一贯的看法。

1949年前是中华民国政府治理中国的时代,从1912年到1949年的37年间,中国是不是真的就只是我大脑中印象的那几个词汇?准确吗?随着社会阅历的不断丰富,我开始越来越怀疑我大脑中的很多意识及导致它们的客观存在。

历史上的中华民国曾经借鉴美国的三权分立案例,为中国播下了文明政治学说的种子,中国应该会有些许光明才对。这里不妨可以挖掘一下它在经济、教育等领域的其他真面目。

经济:曾经的辉煌光芒万丈

1920 年11月,上海的“火柴大王”刘鸿生创办“鸿生火柴公司”。工厂技术人员经过半年多的试验研究,采用高强度的胶粘剂,解决了火柴头受潮脱落的难题;并购置磨磷机,提高了赤磷面的质量。

改进后的鸿生火柴,头大,发火快,火苗白,磷面经久耐用。此后,他们又对生产技术进行了大大小小的多次改进,火柴质量一再提高,鸿生成为众口一词的名牌产品,不但在国内成了抢手货,一度还打入了南洋市场。工厂的利润也逐年上升。

1935年7月,刘鸿生首先邀集国产火柴制造同业成立联合办事处,继而以此名义与美商火柴公司达成协定,成立了华中地区火柴产销管理委员会,并制定了相应的火柴生产、销售限制办法。

最后,刘鸿生又以中华火柴同业联合会首席代表名义,与日商在华火柴同业会进行谈判。日商迫于华商联合会与华中管理委员会的一致行动,不得不加入中华全国火柴产销联营社。

留学海外的侯德榜,带来了在美国设计好的图纸,与工程技术人员一道,测试各种机器,经过调整改进,终于揭开了苏尔维制碱法的秘密,解决了大规模制碱的一系列技术难题。

1926年,永利碱厂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质量已经超过了英国卜内门公司的洋碱。这年秋天,在美国建国150周年国际博览会上,红三角牌纯碱荣获金质奖,不但使中国人扬眉吐气,而且打开了广阔的国际市场。

1906年周学熙筹建“启新洋灰公司”。由于产品质量好,所以销路很畅。启新水泥很快被全国重大的建筑工程所采用,津浦铁路上的淮河铁路桥、黄河大桥,京汉铁路上的洛河铁桥,北宁铁路上的渭水铁桥,以及青岛、烟台、厦门、威海等地的海坝、码头,用的都是启新生产的马牌水泥;

北京图书馆、辅仁大学、燕京大学、大陆银行、交通银行、河北体育馆、上海邮政总局等当时的有名建筑,也都是用马牌水泥建造的。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这些建筑大部分仍然完好无损,与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并肩挺立。

外国商人、特别是日本商人为了争夺中国水泥市场,与启新公司展开了一场殊死的竞争大战。日本商人仗着日本水泥产量高、质量好,又离中国最近,大量运到中国倾销。

为了挤垮启新公司,他们孤注一掷,拼命压低价格。他们的水泥在日本的销售价是每袋(欢迎您原创投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续宪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