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宾州州立约克分校差吗比呢,和君主差多少

重返人间/比阿特丽斯公主
的好强性格源于7岁时的一场病,当时小公主总是学不会认字,经过们的诊断,公主患上了困难症。该病症多发生在学龄前,典型症状是小孩在阅读、、、时比同龄人困难得多,传统观点认为这是由于一块专管数据处理的区域发生异常引起的。这意味着公主将无法正常地阅读和,连上学也很成问题。身为王室成员却目不识丁,安德鲁王子无法想象那将会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小小年纪的比阿特丽斯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她只是觉得单词都很奇怪,永远记不住组成它们的。现实总是残酷的。从此,小公主淡出了公众的视线,开始接受各种各样的治疗。10年之后,病愈后的比阿特丽斯公主重返人间,现身说法,呼吁公众关注阅读困难症。在一所名叫奥利弗的学校里,许多阅读困难症的学生齐坐一堂,听略带羞涩的少女演讲,她说,“我在学校读书的时候,看书读报都有点困难。但是我现在好了,因为这么多年来我努力使自己读更多的书,所以我就好了。”她的发言得到热烈掌声的支援,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表示对年轻公主的崇拜:“她高贵漂亮极了,而且非常亲切,是个真正的公主。”
太空公主/比阿特丽斯公主
作为新兴旅游项目,太空游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英国公主比阿特丽斯便是其中一位。在男友戴夫·克拉克的鼓励下,比阿特丽斯将乘坐的飞船进行太空旅行,由此成为遨游太空第一人。比阿特丽斯及其男友商讨太空之旅克拉克的鼓励将使公主成为第一个参加太空游的王室成员,”比阿特丽斯要参加太空游的消息令约克公爵夫妇感到吃惊。公爵夫妇对女儿的追求者克拉克感到很满意。第一位太空公主将要产生了,一则惊人的消息在伦敦街头流传。刚满18岁的比阿特丽斯公主将要参加维珍集团的“太空游计划”,成为第一位进入太空的王室成员。这位英国媒体眼中“世界上最美丽的未嫁公主”,一时间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比阿特丽斯公主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孙女,安德鲁王子和其前妻约克公爵夫人莎拉?弗格森所生的长女。这位在英国王位继承人序列中排名第五的公主,为什么会突发奇想遨游太空,还得从她的新任男友戴夫?克拉克说起。 比阿特丽斯公主的男友戴夫·克拉克目前任职于老顽童布兰森旗下的“维珍银河公司”,主要从事太空旅游业务推广的工作。可能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吧,在戴夫的极力游说之下,公主向维珍银河公司报名,决定于2008年参加维珍集团的“太空游计划” 。二十四岁的克拉克说:“她很渴望上太空。”“但当初她不肯去,有些害怕,是我说服了她。”。比阿特丽斯公主参加的亚轨道太空旅行属于短途太空旅行,她乘坐的飞船将被发射到距地球约112公里的高空,然后沿抛物线轨迹返回地面。简单地讲,首先是用一架大型喷气机把太空飞船运到距地7万英尺(约21.33公里)的平流层,然后,飞船与飞机分离,点燃自身携带的助推,采用这种空中“接力”方式进入太空。当飞船冲出大气层,到达距地球112公里高度时,太空游客们可以在失重的状态下透过舷窗观赏地球。 尽管失重时人的活动会受到限制,但比阿特丽斯公主和男友还是决定要搭乘太空飞船上进入近地轨道,漂在太空舱里,看着蔚蓝的地球谈情说爱。其实整个绝非想象中的那么浪漫,他俩还需要先到莫哈韦沙漠的维珍进行4天的艰苦训练,而且太空旅行中出现意外的机会也非常大。尽管如此,比阿特丽斯仍对成为第一个“太空公主”满怀憧憬。其一名密友称:“比阿特丽斯是一个非常外向的女孩,她之所以愿意加入此次飞行,主要原因就是想成为进入太空的第一位王室成员,她可不愿意这一风头被别人抢去。”
感情生活/比阿特丽斯公主
尽管公主才刚刚成年,但也谈过两场恋爱了。美国贵公子可说是公主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男友。两人自从结识之后感情迅速升温。公主甚至希望能到美国读大学,这样就能和爱人生活在一起了。但令人惊讶的是,保罗竟是曾卷入一起谋杀死室友的案件!当时,保罗和一名学生发生争吵,19岁的同学乔纳森?杜查特里尔出于好意上前劝架。不料,保罗等人却将怒火转向杜查特里尔。结果,杜查特里尔被打得脑溢血突发身亡。最终,法庭决定判保罗3年缓刑,并下令他在当地医院做社区服务100小时。由于保罗的经历,比阿特丽斯公主一直不敢把两人的这段恋情公开。直到后来,保罗受邀和比阿特丽斯公主以及她的父母一起前往瑞士滑雪,意外弄折了手臂和肩部,才使两人的恋情曝了光。但令人意外的是,比阿特丽斯公主的父母竟觉得保罗是个有礼貌的青年,双双同意女儿与之交往。尽管得到了父母的首肯,两人的恋情最终还是画上了句号。 2005年夏季,在比阿特丽斯的堂哥的撮合下,公主现任男友戴夫相恋了,戴夫相貌英俊,自5岁起便随父亲迈克尔?克拉克来英国读书和生活,曾经就读于“伦敦美国学校”,并且获得英国和美国双重国籍。戴夫高中毕业后就读于美国马萨诸塞州著名的私立大学——布多因大学,后来又在苏格兰首府爱丁堡的圣安德鲁斯大学学习了一年。这期间,戴夫结识了当时同在就读的威廉王子。戴夫的父亲是一位来自美国的百万富翁,曾任巧克力巨头、英国吉百利史威士公司首席法律顾问,直到去年刚刚退休。目前,父子俩居住在伦敦北部的一幢价值500万英镑的豪宅。
英国继承法/比阿特丽斯公主
英国王位的继承是根据长子继承权来决定的,即王位应先由现任君主的长子继承,然后才依次序轮到其他儿子,最后才轮到女儿。但是根据法律,英国王位的继承不是自动的,1701年通过的(Act of Settlement)规定,王位应该传给选帝侯夫人(Electress Sophia of Hanover)的有血缘关系的后代,而且继承者不得是徒,也不得嫁娶一名天主教徒。一些人认为该规定与英国其他法律中禁止宗教歧视的条款有冲突。不过实际上,绝大多数有资格继承王位的人都是新教徒,而且在公开场合都大多宣称自己是圣公会成员。此外该法案还规定,王位的继承是由议会来决定的,而非君主本人。继承顺序目前的君主:伊丽莎白二世女王陛下这里列出了有资格继承王位的前15人1.查尔斯王储殿下(伊丽莎白二世的长子) 2.殿下(查尔斯王储的长子)3.殿下(又名哈利王子,查尔斯王储的次子)4.殿下(又名安德鲁王子,伊丽莎白二世的第二个儿子)5.殿下(约克公爵的长女)6.殿下(约克公爵的次女)7.殿下(又名,伊丽莎白二世的第三个儿子)8.(又名路易斯·温莎,威塞克斯伯爵的女儿)9.王家长公主殿下(又名,伊丽莎白二世的女儿)10.(安妮公主的长子)11.(安妮公主的女儿)12.(乔治六世的孙子、玛格丽特公主的儿子)13.斯(林莱子爵的儿子)14.(林莱子爵的女儿)15.(乔治六世的孙女、玛格丽特公主的女儿)由于欧洲各国王室通婚的结果,一些欧洲国家的君主和王族也有权继承英国王位。国王哈拉尔五世是英国王位的第60位顺序继承人,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排在第182位,女王排在第208位,女王排在第806位。作为-丹麦王族的后代和女王的重曾孙,公爵亲王排在第490位。
打工经验/比阿特丽斯公主
身为金枝玉叶的小公主竟然在一家百货公司里打工。比阿特丽斯公主实习没薪水比阿特丽斯是从日起开始这份新工作的,她在为VIP顾客当“私人购物顾问”。这家百货公司位于伦敦街。比阿特丽斯秋天就要上大学了,她是趁开学前的这段时间赚取工作经验,因此这份工作没有薪水。比阿特丽斯的工作职责包括帮客人选购和递送各种物品。她的工作要一直持续到本月末,每天早上9点上班,下午5点下班。工作的时候,比阿特丽斯必须穿统一的工作服:一条黑色裙子,上面系着一条宽腰带,配平底鞋。午餐期间,她才可以换上自己的服装——由著名设计师马修·威廉设计的价值825英镑的夏服,以及价值310英镑的女式夹克衫和175英镑的詹姆士·吉恩牌长裤。“很有天赋”比阿特丽斯公主在百货公司出现,让很多客人感到惊讶。牛津郡的贾尼斯·霍姆说:“她匆匆忙忙地抱着一堆衣服,前往‘’专卖区。开始的时候,我越看这个女孩越像约克公爵夫人莎拉·弗格森。最后,我终于确认,她就是比阿特丽斯公主。”百货公司管理人员说:“比阿特丽斯公主很有天赋,我们的私人购物顾问非常受那些富有的阿拉伯人、名人以及球星妻子们的欢迎。”
减肥成功/比阿特丽斯公主
比阿特丽斯公主2008年4月,在加勒比海的圣巴特斯岛和美国男朋友度假时,被媒体拍下穿蓝色泳装在海滩玩耍、露出赘肉的照片。随后,媒体毫不留情地炮轰公主的身材,而其母亲约克公爵夫人则奋起为女儿反驳。不过,公爵夫人自己也在努力减肥。她还是国际减肥中心的健康大使,她已经就瘦身和健康问题出版了好几本书。在一次宣布要和政府一道解决肥胖问题的简短新闻发布会上,她很不情愿地自嘲自己是“肥胖得不愿见人” 作为英王室第五顺位继承人,2008年在穿着蓝色比基尼的丰满照片曝光后,引来恶评如潮,让比阿特丽斯很是苦恼,心情备受打击。她当时说,“或许我可以让自己瘦一些,因此也需要大家的鞭策。”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么做的。此后,她非常注意科学饮食,抑制食物的诱惑,并且进行了超负荷的锻炼,把自己累得精疲力尽。2009年,她还参加了马拉松长跑,是王室的第一人。2010年,比阿特丽斯公主是戈德史密斯学院的历史专业学生,已经完成了第二年的学习,正在和热恋三年的男友戴夫·克拉克在里维埃拉度假,少有地放纵了一下自己。她一定觉得,经过这么久的瘦身努力,应该犒赏自己一下。他们两人和朋友一起乘游艇游玩,后来又到海滩上散步,还去逛商店大吃冰淇淋。尽管男友买了个大甜筒,比阿特丽斯还是有所克制,只选了个小的雪糕球。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菲利普亲王的大儿子,生于日,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久的一位王储。他1981年与结婚,1996年离婚。2005年,查尔斯迎娶现任王妃卡米拉。查尔斯与戴安娜王妃的大儿子,1982年生于伦敦。日与喜结连理。曾加入英国陆军,后转入皇家空军,担任搜救直升机飞行员。第三顺位继承人: 新生王室宝宝&第四顺位继承人:威廉王子与凯特王妃的第一个孩子,他将享有剑桥亲王的爵位。 &王储查尔斯与戴安娜王妃的次子,日生于伦敦,曾在驻阿富汗英军服役,在一架“阿帕奇”武装直升机上担任炮手。第五顺位继承人:第六顺位继承人:比阿特丽斯公主&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爱丁堡公爵菲利浦亲王的次子,被授予皇家海军荣誉上校头衔。相传是伊丽莎白女王最疼爱的儿子。安德鲁王子和前妻约克公爵夫人莎拉·弗格森的长女.第七顺位继承人:第八顺位继承人:
安德鲁王子的小女儿,就读纽卡斯尔大学,攻读英语和艺术史本科。伊丽莎白二世和菲利普亲王的第三个儿子和第四个孩子,大学毕业后打破传统,没有像两个哥哥一样进入皇家海军服役,而是从事电视剧创作职业,但有报道称其多年亏损。&
大女儿:&&(第6顺序继承人)
大女儿:&&(第7顺序继承人)第三子:&(第8顺序继承人)
& 配偶:苏菲·利丝琼斯儿子:塞文子爵詹姆斯 &(第9顺序继承人)
女儿:路易丝·温莎女爵&(第10顺序继承人)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上传TA的照片,让词条焕然一新
编辑次数:18次
参与编辑人数:11位
最近更新时间: 14:57:20
贡献光荣榜
比阿特丽斯公主
扫码下载APP空王冠:英国历史上兰开斯特王朝与约克王朝的君主
我的图书馆
空王冠:英国历史上兰开斯特王朝与约克王朝的君主
文/艾栗斯一、兰开斯特王朝House of Lancaster (1399 – 1461)兰开斯特王朝是金雀花王朝下面的分支,王朝的标志是一朵红玫瑰,六十年代王朝统治时间里,一共有三位国王。“波林布鲁克的亨利”Henry of Bolingbroke()亨利四世废黜理查二世,进入兰开斯特王朝。bolingbroke城堡是他的出生地?。“波林布鲁克的亨利”这个称号,其实与“铁岭的翠花”没啥本质区别。他从国外引入了“神圣宗教审判所”的刑罚:火刑,圣女贞德、布鲁诺都是死于这种惨无人道的刑罚。据说晚年染疾癫痫,在威斯敏斯教堂圣.爱德华(绰号“忏悔者爱德华”)的神龛前祷告时直接被收走了。2.“高卢人之锤” Henry V()亨利五世在位统治只有九年,却与狮心王理查一样因为骁勇善战而留名。从绰号就可以看出在他的带领下,英法百年战争中的这段时间英国算是占了上风。阿金库尔战役(the battle of Azincourt)是有名的英军以少胜多的战役,高卢人之锤亨利五世凭此 成为爱德华三世以后又一次给法国重创的英国国王。可惜也是英年早逝,年仅三十四岁就因病而去。3.亨利六世Henry VI ()亨利五世去见上帝的时候,小亨利六世只有九个月大,这种幼年继位的国王大多难得善终,作者也没找到绰号。被亨利五世打惨了的法国人里突然出现了一个农妇自称得到了神的指示要率法军作战,法国人叫她圣女贞德,英国人叫她巫术异教徒,最终抓住了贞德并将其火刑。同样是因为搞不定民心,一大波举着白玫瑰棋子的亲戚在赶来抢皇冠的路上。二、 约克王朝House of York(1461 – 1485)约克王朝的族徽是一朵白玫瑰,从1455年开始两个家族就开战不停,由此为历史上的“玫瑰战争”。这种自杀式的内战有四万英格兰人在英格兰土地上作战,把国家变成了一个大坟场。即使赢得了战争,这个王朝非常短命只有二十几年。1.爱德华四世Edward IV()亨利六世本来是个精神脆弱的人,但是妻子玛格丽特不肯这样失去王位,在法国军队的帮助下又杀了回来,甚至还一度短暂复辟。一年以后,爱德华又打了回来,这次斩草除根:俘虏了玛格丽特,在伦敦他处死亨利六世,才算坐稳王位。2.爱德华五世“塔中王子”Edward V,Princes in the Towe()爱德华四世去世的时候,他的长子年仅十三岁,(即爱德华五世)次子十一岁。传闻他们被摄政王叔叔理查三世囚禁在伦敦塔,后来与弟弟一起“消失”在塔中,所以也被称为“塔里的王子”。3.理查三世Richard III“驼背暴君”“停车场的国王”()民间对理查二世的印象,从“驼背暴君”的绰号就可见一斑,按照莎士比亚的描述:理查从外表到内在都是一个丑陋卑鄙的灵魂“矮小、跛足、手残、为了谋权篡位杀害了塔中的王子,杀了岳父和妻子,在与亨利.都铎的交战中被从马上击落时为了逃命竟然高喊:kindom for a horse(谁把战马借给我我把英格兰让给他)”不过最近他失踪多年的尸骨被在莱斯特的一个停车场发现,由此几百年后又得新绰号“停车场的国王”。英国人意外发现“驼背”、“跛足”、“残手”以及莎士比亚剧中渲染的罪行多是谣言。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为什么和欧洲面积差不多大的中国是统一的,而欧洲是分裂的?
为什么和欧洲面积差不多大的中国是统一的,而欧洲是分裂的?
http://www.zhihu.com/question/
根据&&(许田波)的估计[Victoria
Tin-bor Hui
2005],“中原”从秦始皇(221BCE)至今的2000多年里有42%的时间是统一的;而“西方”从奥古斯都(27BCE)开始至今的2000余年中仅有19%的时间是统一的。
图:汉帝国与罗马帝国鼎盛时期的疆域。
这个问题经常会和欧美朋友一起讨论,和我们经常见到的地缘解释不同,西方人更愿意从人文和政治的角度给予解读。在吸收了各种思想和见解之后,我会从“自然——文化——政治”的递进角度,从唯一一个可算统一的罗马时代之后(中世纪早期)开始论述,尝试完整详细地给出答案。
.zm-item-answer"}" data-init="{"params":
{"url_token": , "pagesize": 10, "offset": 0}, "nodename":
"QuestionAnswerListV2"}" style="border-bottom-width: 1
border-bottom-style: border-bottom-color: rgb(238, 238,
238); color: rgb(34, 34, 34); font-family: 'Helvetica Neue',
Helvetica, Arial, sans- line-height: 17.68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地理因素:
地缘的角度,上述很多答案都已经提到了。中国的地形,是呈现一个三面封闭的格局:东部和南部是亚欧大陆的尽头,被太平洋包裹住。西边有陆地最大的屏障——喜马拉雅山脉隔开南亚次大陆,西南一带也有茂密的丛林。唯一敞开的北部平原,本来是游牧民族入侵中原最好的地势,但却被人造的屏障——万里长城硬生生地拦截。整个地理环境,导致了中原可以在相对安全的空间内发展,唯一需要对抗的敌人,就是北部强大的游牧民族。
而在国家还没有腐朽到行将就木的情况下,长城的霸道防御足以抵御最可怕的草原民族入侵。
相形之下,欧洲的地理就完全不同了。它呈现出一个近乎开放式的格局:南部的阿尔卑斯山脉、比利牛斯山脉、喀尔巴阡山脉和亚平宁山脉,没有一座可以称之为安全的屏障,古典时期的迦太基名将汉尼拔都可以带着人和战象,翻越最高的阿尔卑斯山脉进攻罗马。(你弄个大象翻越喜马拉雅试试看。。)至于中部和北边,那就完全是一马平川的地势了。只要游牧民族越过乌拉尔山,理论上就可以长驱直入,一直抵达大西洋。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中亚乃至远东的游牧民族一次次地侵袭欧洲,从上帝之鞭阿提拉,到阿瓦尔人(柔然人的后裔),马札尔人(今天的匈牙利人),再到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无一不给欧洲留下恐怖的阴影。甚至难以想象,如果当初阿提拉没有暴毙,奥托一世没有在列席菲德击败马札尔人,欧洲会不会又是另一番景象。
除此之外,欧洲的海岸线破碎而绵长,远远不像中国那么齐整。外族可以从地中海的任意角落,甚至从波罗的海,从大西洋发起进攻,欧洲大陆的每一处边缘,几乎都处于可以登陆作战的前线上。
那么这样的地理差异带来怎样的后果呢?
在中国,人民会有这样的愿望,希望有一个强大的集权政府,可以调动国家的资源和军事力量,将兵力投入到北部防线,抵御外族的入侵。所以秦朝能够统一六国,汉朝能够长盛不衰,说白了,并不仅仅是因为它们国力强,制度优越,而是从底层而言,就有这样的需求。而短暂的秦朝,也的确不负众望地将各国防御城墙连接起来,铸就了万里长城,将北方最后的缺口堵上。当然,这样高度集权的制度带来的超级国力和资源调动能力,压垮了人民,也彻底摧毁了这个短命的王朝。
人民的期望,是一个国家能够得以形成统一格局的关键因素。这也是为什么即便中国一次次四分五裂,却最终又能统一起来的根本原因。而长期的统一带来的繁荣,又反作用于人民,使乱世时代的他们,会希望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驱逐外虏到长城以北。
而欧洲呢,因为地理的因素,即便有一个高度集权的国家,也很难面对强大的外族。衰落的罗马帝国尚能抵抗北部森林中的野蛮人,而一旦更可怕的战争疯子跨越中亚草原而来,就只有束手待毙的份了。所以,既然集权政府也不足以带来防御优势,那么人民自然也就没有太多对统一的渴望了。
除此而外,地理因素还表现在另外一点:水源。中国的长江黄河流域,是文明的主要发源地,而且两河相距很近,导致人口相对集中。而欧洲的水源非常分散,多瑙河、莱茵河、第聂伯河、顿河、易北河、卢瓦尔河、伏尔加河等,分散在各个区域,因此沿河而建立的文明聚集点乃至大型城市,也自然就分散在各个区域,没有形成一个具有内聚凝合力的整体民族。而这一点,就导致了下一个因素。
============
民族因素:
在古代中国,汉族是一个主体民族。而且,汉族具有很强的同化能力,在统一的非战争年代里,可以呈现出对其他民族非常强大的包容性。这一点,在唐朝时达到了顶峰。甚至在被统治的时期,汉族也可以凭借先进的文明和几千年来积累的统治管理能力,迅速逆袭统治民族。
但是欧洲的民族就比较复杂了。拉丁人、日耳曼人、斯拉夫人就三分天下了,再加上凯尔特人、希腊人、马札尔人、保加尔人等等,分散在整个欧洲大陆的各个角落。前三个欧洲的主体民族,始终处于一种微妙平衡的角力之中,这样的抗争就带来一种各自为政的结果,即便彼此之间会经常通婚,但依然改变不了缺乏主体凝聚力的现实。
下图中,蓝色的区域主体是拉丁人(法兰克那一块是日耳曼人和拉丁人兼有),绿色的区域是日耳曼人,红色的区域是斯拉夫人。由于缺乏主体民族,欧洲的各民族体现为谁也不服谁,各自为政的态度。就连日耳曼人,也更是细分为了:法兰克人、盎格鲁人、撒克逊人、东哥特人、西哥特人、汪达尔人,伦巴底人等等。。这些民族在后来民族主义开始出现后,就逐渐形成了各自的主体国家。
============
文化因素:
欧洲人的文化差异方面,可以说的就太多了。这里集中于日耳曼人和拉丁人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种族之间说一说好了。
日耳曼人和拉丁人之间的文化差异,比游牧民族和中原民族的差异要大得多。长期在寒冷森林中的生活,给予了日耳曼人高大的体型,坚毅严谨的性格,粗野却朴素的生活习惯,以及独特的民族文化。
这一点,从他们的法律就可以看出:日耳曼部落民族的法律更遵循先例和习惯,也因此被称为“习惯法(Common
Law)”,这和以查士丁尼《国法大全》为核心思想的罗马法有着巨大的差异。所以日耳曼人更倾向于“神明裁判(Ordeal)”以及升级版本的“决斗制度(Trial
by ordeal)”这种比较独特的裁决方式。
略带一提的是,习惯法和罗马法分别发展形成了海洋法系(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
日耳曼人还有一种独特的习俗,便是“扈从队(Comitatus)制度”。扈从队是由原始的部落兄弟阵线发展而起的,由一位军事首领率领的一支精锐部队。这种扈从队不参与生产,只参加作战。扈从队的首领,往往非常具有领袖气质的。在战斗中势必身先士卒,在撤退时必须留在最后。
这种扈从队制度,就是后来骑士贵族制度的原型。而骑士精神也可以说很早就扎根于日耳曼民族的思想之中。这些文化思想在拉丁人看来,显得格格不入。
这还只是拉丁文化和日耳曼文化之间的抗衡,更不用说还有拜占庭的希腊文化,斯拉夫文化,还有曾经辉煌的伊斯兰文化,整个欧洲一直在诸种文化的碰撞中走到现在。
而在中国,单一的主体民族带来了较为单一的文化。这当然也归因于秦始皇当初的焚书坑儒,以及汉武帝时的罢黜百家,明朝禁海令等等保守思维之下的政策。中国漫长的古代历史中,除了印度的佛教文化渗透进入(并被极大程度地改造,再二手转给东亚各国)之外,基本都保持着一个文化强势输出国家的地位,并未受到其他文化的过多影响。
单一的文化,给予整个区域内的人民一种强大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支撑下的文化又会随着人口的增多进一步辐射,最终产生极其庞大的主体文化。这是欧洲所没有的。
文化因素,又和语言因素互相作用着。
============
语言因素:
虽然整个欧洲都属于印欧语系(北非有部分闪含语系),但彼此之间的差异都相当之大。即便在罗马帝国的余晖之下,大家都曾尝试较为统一地使用拉丁文,但大部分日耳曼人都是文盲。他们只会说自己的部落语言,连书写都不会。拉丁语从未在他们的地区真正传播。
其实,即便在罗马帝国时代,不同地区的拉丁语系,口音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当帝国崩溃后,随着各地区的相对独立发展,西班牙、法国、意大利、葡萄牙等地的口语的区别日益加大,最终在拉丁语系的基础上,衍生出了各民族独有的语言: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法语、葡萄牙语和罗马尼亚语等等。这些都属于罗曼语族(Romance
Languages),也便是拉丁语族。
由于相对罗马而言,日耳曼属于落后文明,他们的语言也就没有取代拉丁地区的方言。(唯一的例外在英国,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语言基本取代了古代凯尔特语言)虽然没有取代,但依然有所影响,再加上斯拉夫语等,带来的结果就是,欧洲的语系非常分散。
除此之外,欧洲不同语系之间还使用不同的文字。比如斯拉夫语就使用的是圣西里尔和美多德兄弟创立的西里尔字母,而拉丁语系和日耳曼语系普遍使用的是拉丁字母,拜占庭还使用希腊字母。(早期拉丁字母非常难以辨识,在加洛林王朝革新为加洛林字体之后,才逐渐易于读写传播)
对比一下中国,大家都使用统一的文字汉字。秦始皇时,全国统一使用小篆,到了汉朝时,隶书的推广,让全国各地哪怕说着完全听不懂的方言,也能通过书写汉字让对方理解。而隶书的辨识度已经相当高了。相对统一的语言和文字,让中国各地区可以更容易地交流,这也促进了文化的包容和凝聚力。
============
制度因素:
从制度因素开始,逐渐从文化转为到政治因素。
在欧洲,绝大多数的王国都采用的是采邑制度以及后来的封建制度。
采邑制度最初是“铁锤”查理·马特在担任法兰克王国的宫相期间实施的。(在此之前的墨洛温王朝,土地都是无条件分赠的)。所谓采邑制度,是将一块土地及其上面的农民一起,作为采邑分封给有功劳的人,以服骑兵役为条件,供其终身享用,但是不能世袭。
到了他的儿子矮子丕平时,把大部分土地当作采邑分封给臣下。丕平的儿子查理曼也把通过战争夺来的土地分封给有功将领,这样使得采邑遍及全国。(英国也是从征服者威廉开始也实行采邑制)
此后,国王下面的领主,也依样画葫芦,把自己的土地作为采邑分封给下属,而这些下属又把自己的土地作为采邑分封给自己的下属,从而形成了一个以土地为纽带的领主与下属之间的关系。如此一来,领主既需要负起保护下属土地的责任,而下属也有为领主作战的义务。
这也便形成了欧洲的等级制度:国王 - 有爵位者(贵族) - 骑士 - 自由农 - 农奴 -
奴隶。拥有采邑的领主,在自己的土地内享有完全的行政、司法、军事和财政权。到了9世纪以后,采邑逐渐变成了世袭领地,采邑制度逐渐被真正的封建制度取代。在封建制度下,每个领主都有着相当高的自主权,他们自行修建高大难以攻破的城堡,享有地方性的强大武装骑士集团。
如果对此理解有问题的话,可以对比一下冰与火之歌。鹿家的劳勃·拜拉席恩是国王,下属有狼家史塔克家族,狮家兰尼斯特家,玫瑰家的提利尔家族等,这些都是封建大领主。而史塔克家族以临冬城为自己的城堡,又下属有波顿家族、卡史塔克家族等小领主。这就是标准的封建制度的体现。
在欧洲,封建领主有着非常大的自主权,一些庞大的家族,更是控制着整个国家的一举一动。比如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对于下属的萨克森、波西米亚、巴伐利亚等公国和王国,只有着象征性地统治权力。(除了在巴巴罗萨·腓特烈一世和腓特烈二世时,通过扩大皇权,强迫版图内领主承认其统治权)而腓特烈所在的霍亨斯陶芬家族,和后来的哈布斯堡家族,更是几乎包揽了所有皇帝的所属。在英国,约克家族和兰开斯特家族也是为了皇权争夺,导致了“玫瑰战争”。可以说,领主和封建贵族,始终对皇权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并虎视眈眈地想要推翻任何不稳定的皇权。(除此之外,还有更可怕的一股权力力量,在下文中会说。。)
而在中国,一切都是截然不同的。中国采用的,是高度集权的统治方式,除了王朝的末期之外,皇权始终是至高无上的存在。中国的地方贵族,在被一项项的政策削弱(削藩)后,所拥有的自主权力也随着朝代逐渐减少。从汉朝的推恩令削藩,到唐朝的藩镇制度,再到宋朝的两府三省六部制度,明朝的内阁制度等等,一次次将最高权力集中在皇帝的手中。
更何况,古代中国还有着古代欧洲所没有的两大杀器:“科举制度”和“文官制度”。
“科举制度”彻底改变了汉朝以来的门阀政治,这一制度也直接催生了不以家族出身而论的一个独特的阶级:“士大夫阶级”。而士大夫阶级,也正是文官制度的核心。由于有着这一批懂得统治和管理之术,又对道德有着极高标准(至少从理论上而言)的文官阶级,可以保证皇权的高度稳定性。因为文官阶层和欧洲的贵族领主不同,他们对于皇帝的忠心要高得多。(忠是头号道德标准)
相对比一下,欧洲的知识分子和官员就少得可怜了。直到13、14世纪的法国,“美男子”腓力四世才逐渐起用了一批中产阶级官员,以此来维护皇权,并对抗地方领主。
为什么欧洲的官僚机构出现得如此之晚呢?因为他们的国王,实在缺乏地方性的管理人才,缺乏那些既有丰富知识,又深谙统治之术的那批文官阶层。而导致这一人才缺乏的原因,正是因为下一个因素。
============
宗教因素:
这里就不再赘述中国为何没有产生独立教权了,直接分析一下宗教对于欧洲的影响。
其实基督教在诞生的初期,和政治并没有太多的瓜葛。早期的基督教,沿袭了斯多葛派的思想,认为宗教生活是一种个人化的,灵魂对于上帝的关系,而不是公民和国家的关系,更不是教徒和教会的关系。
但是通过一些著名圣徒的传播(如圣保罗的宗教改革)之后,基督教的信众人数逐渐扩大,并逐渐影响到了政治。当发现戴克里先那样的肃清依然无效之后,君士坦丁大帝承认了基督教并皈依。这一政策和汉朝的尊儒政策异曲同工,都是最高统治者对全国范围内的思想进行统一认证,两者的影响都一直波及至今。
此后当罗马帝国轰然倒塌之后,法兰克王国的创始人克洛维(Clovis),也皈依了基督教。这象征着日耳曼人也逐渐开始信教。基督教在一些早期的著名传教士(比如,将基督教传入爱尔兰凯尔特人的圣帕特里克,将基督教传入英格兰的“坎特伯雷的奥古斯丁”等)的不懈努力下,开始在欧洲大地生根发芽。
教皇格里高利一世在圣本笃(St.
Benedict)思想的影响下,开始创办修道院。(此时的修道院大概就和中国古代的寺庙类似,并不过多涉及政治)真正将基督教的权威开始展现的,是格里高利七世,从他开始起,教权开始和皇权进行争斗。而格里高利七世的想法很简单,他想建立一个基督教化的统一的欧洲,以教皇为最高领导者,统治整个欧洲。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格里高利七世改革了教皇的选举制度,坚决排除皇帝的干扰,为此他和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亨利四世展开了一系列的政教争斗。所以,教会是和国王、贵族领主们争权的可怕对手。
也许有人会问,欧洲教会阶级既没有战斗力,也没有军队,何以能和俗世君主抗争?没错,在中国这样的事情就基本没有发生过(如果你非要算上黄巾起义或者太平天国的话。。)
但事实是,第一,教会阶级基本都是贵族出身,他们本身就有自己的地方势力。
第二,教会阶级就像中国的士大夫阶级一样,是唯一受到高等教育的阶级。他们掌握了丰富的知识,特别是管理和统治的知识。从修道院,到后来的教会学校,经院哲学是教会阶级的法宝。
第三,欧洲的君主们彼此勾心斗角,教会非常善于利用他们之间的不合,帮助一方打击另一方。这一点在中世纪屡见不鲜,像亚历山大三世、英诺森三世这几个教皇,都是玩弄权术的顶尖好手。
第四,在民众间,甚至是君主本人的内心深处,都依然相信教会是掌握他们死后命运的关键。所以教皇可以肆无忌惮地开除某个君主的教籍,并号召人民反对他。
第五,在中世纪末期,教会可以维持无政府状态的秩序,因此受到商人阶级(特别是意大利伦巴底自由城邦商人)的支持。
所以,教会阶级虽然没有直接的军队,但是却依然可以掌握武力,是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教皇乌尔班二世和英诺森三世发动的两次十字军东征(第一次和第四次),便从侧面证明了这一点。
但是,教会阶级最终也无法完成统一欧洲的梦想。
这是因为,俗世的君主们从始至终都在对抗着他们的这一梦想,他们从来不肯乖乖交出自己的权力。(国王和教皇之间各种撕逼、妥协再反悔打脸的事情简直喜闻乐见。。)到了英国法国的国王逐渐开始实施国家教会,抵制罗马教皇的统治之后,教皇们统一之梦基本就破灭了。
此外还有一点,教会阶级内部也从来不是铁板一块。教皇和主教、教会之间的斗争也没有消停过。到后来教会甚至希望建立一个教会版的君主立宪制,以教会会议的制度,来取代教皇个人至高无上的统治权力。(还有阿维尼翁和罗马两个教皇互相开除对方教籍的撕逼大战等等。。)
下图为教会阶层示意图。左边是神职人员,右边是修士等。再有就是,教皇为首的教会过多参与俗世事务,争权夺势,又滋生了腐败,引起了底层教众和平民的严重不满,基督教的神圣地位也一落千丈。
所以,即便欧洲的教会阶级曾经权倾天下,但最终也无法实现以基督教形式统一欧洲的愿望。
============
外力因素:
这个因素其实是和地理因素息息相关的。欧洲自身长期面临着外界的挑战,而且力量是完全不均衡的。游牧民族的两次重大入侵,都把整个欧洲按在地上打。伊斯兰世界也一直在威胁着欧洲(还有后来的俄国、美国)。整个欧洲不但形成不了和外界的长期制衡的抗争能力,还身陷内斗的泥沼和黑死病的大瘟疫。
============
后期因素:
从中世纪后期到启蒙时代,民族主义开始抬头,主权国家的思想已经渐渐深入人心。民族国家互相之间划分了边界,任何挑战主权的战争都几乎会牵动整个欧洲。
再到工业时代后,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君主贵族阶级完全陷入和中产阶级、无产阶级的无穷无尽的斗争中去,远远不可能再统一欧洲了。拿破仑和希特勒分别尝试了一次,但最终都功亏一篑。
至于现在,德国想当欧洲老大,英国人第一个跳出来不甩,法国人也不答应。美国人更不可能坐视欧洲联合做大。所以。。。(嗯,所以同理,试图将中国四分五裂的企图,亡我中华之心,同样是始终存在的。。不可不警惕。。)
补充一下,评论区有提到经济因素,这也必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对此我也一直在思考。但因为个人还没有能够把经济因素的脉络整理清晰,就不贸然写出来了,等理解透彻后会再补充进来,让答案更系统更完整。
最后写了这么多,还得说一句,中国能长期处于大一统时期,得多亏了秦始皇。喜欢就点个赞吧。。
&&&&&&&&&&
1353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高频交易、策略与算法制作、中国迷
谢邀。。。
对付这个问题,我们要分十二个时代、十二个欧洲与中国不同的文化事故:
------
A)3000(±300)年前
【注:此处说长江一带没有文明,不是指文明完全没有。这些地方也都是历史非常悠久的,也有好几千年前的城市遗址。只是中国历史被中原文化垄断了,所以产生无文明的错觉】
中国:商、西周
欧洲:古希腊
共同:古希腊文明只占欧洲一个东南小角落,不到2%欧洲的土地。剩下98%就是一大片各种没有文字没有城市的小部落,但这些地方最后都吸收了那么多来自希腊的西方文化。中国呢,商朝仅限于河南附近,也只占不到5%的中国面积。然后当时中国其他地区的人确实和欧洲那些部落差不多;比较落后吧。今天中华文明如此发达,基本上都能追溯到最早的这一个中原古典文明。正如西方文明;一样都可以追溯到最早的古希腊这个起源地。
商周的命运跟古希腊的命运就非常像了;都是一小群人决定了很大一片土地的未来。
区别:欧洲古人没有发展出“天下”这种概念。为什么?
古希腊隔壁是什么?埃及、亚述、巴比伦、波斯、等等、好多比自己更发达的规模更大的文明。
尼罗河流域与双河流域那一块有9000多年的一些古城,5500多年的历史记载。
而且在3000年前的世界这个地区仍然还占世界人口的60%以上。
甚至可以说希腊只不过是那些文明的一个很偏僻的小分支。
古希腊人明明能看见邻居这么强盛,就不会觉得自己是老大,更不会认为自己是什么核心。
而中国的中原朝廷,离中东和其他文明太远了,没机会接触跟自己一样的。只看见东西南北一群很不文明的部落。所以,东边的中国古人把自己当成世界上唯一的靠谱实力(当成中心)是必然产生的一种错觉。然后西边的希腊人没有条件去这么胡思乱想。
说明:欧洲文明从一开始就不可能以为世界只有一个中心。这影响到了许多欧洲后来的思维。反过来,中国人一直觉得世界应当只有自己一个中心。同样影响到了中国之后几千年的思维。
欧洲人自古以来可以接受“你我两国是平等的”这种想法。认为两国可以容忍对方,就没有必要统一。勉强统一在欧洲人看来,不太和谐,所以才可以接受长期分裂。中国反而觉得越统一越和谐,和这个“天下”观念非常有关系。
------
B)2500(±300)年前
中国:春秋、战国
欧洲:希腊城邦、迦太基城邦、亚历山大
共同:这段时间,希腊与中原差不多,也分成好几百个小国。希腊列国用“殖民地”方式把文明扩张到整个地中海的海边。而且,这些殖民地很多都逐渐独立形成新的势力了。最典型的是西西里岛上的敘拉古城,从殖民地身份走出来了,成为地中海政治局势最重要角色之一。
中华文明在这段时间内也大力扩张到长江的吴越、巴蜀、等地。本来是野蛮地区的楚国,也跟敘拉古城一样成为很重要的新角色了。
虽然中国仍然保留了一个核心政权(周天子吧),但是这时候的中国和欧洲还真是一样的:都处于极为分裂的状态。百家思想争鸣与合纵连横这些中国的政治现象,在地中海也同时演出。
区别:欧洲这些城邦没有任何归属感可说。两点:
1)这时候的地中海除了希腊人,还有另外一个正在崛起搞殖民地的势力:北非的迦太基人(原名腓尼基人)。迦太基联盟和希腊差不多强大。许多新的小国弄不清楚自己是亲近希腊好还是亲近迦太基好。因为两方影响都收到了。在这种复杂的政治矛盾下,小国还是选择强调自己的本地特殊身份,主张中立和独立。而中国的春秋小国没有这种第二文明势力带来的矛盾,也没有多个选择,所以只能去参与或融入到核心的中原文化。
2)欧洲开始超越中东古文明的一个最大代表;应该选择亚历山大这个人吧。如果按照中国传统思想,他作为希腊的一个小国领袖,应该尽一切能力把希腊诸国统一起来才对吧?可是他把目标放在远东的波斯埃及印度这些地区,也没有耐心把希腊那么多殖民地都收复下来。更没有耐心去敌对迦太基。无论他心里是怎么想的,正好能看出来:这些共同文化的小国和外边不同文化的大国在他眼里都是值得考虑的对手。他只是比较勇敢选了更吸引他的更有挑战的外国对手。
如果中国的楚王或吴王选择忽略中原,然后努力去打下越南泰国印度什么的,这有可能吗?
说明:欧洲古人比较轻松让自己的分支独立。独立了以后就平等平坐,爱干嘛就干嘛,可以自由往自己的方向走了。很快就没有明显的归属关系了,这也是欧洲容易分裂的原因之一。
------
C)2000(±300)年前
中国:大秦、西汉、东汉
欧洲:罗马帝国
共同:地中海终于出现了一个比较霸心的殖民地小国;罗马。用了八百多年,从小城市升级到一个庞大的帝国。把希腊和迦太基那么多小联盟全打得落花流水,然后吞并了。如果欧洲有机会得到大统,这应该算是第一个机会了。在东方,秦始皇就同样做到了。汉朝和罗马这两个四百年的帝国有非常多的相似之处。
再加一句:古代中国有“东夷、西戎、北狄、南蛮”之类的说法。朝廷比较清楚这些地方的情况,所以会让它们的本地首领得到很大程度的自治权。更遥远的一些小政权(朝鲜、越南?)只能算是朝廷的附属国关系而已。同时的罗马也有这一套手段;离首都较近的(例如意大利、希腊)受中央直辖以及中央法律,然后离罗马较远的(例如法国、埃及)有“公众省”之称,中央干预相当少一些。最遥远的一些地方也只能算是附属国,还会有自己独立的王室。耶稣所出生的“犹太山地省”就是这样的。。。
区别:罗马没有进行任何类似“汉化”的方案。并没有因为罗马四百年而得到一个共同身份体系。
先说英格兰这一例。罗马统治不列颠好几百年了。英国历史最悠久的一些城池(比如伦敦、约克)都是罗马当时建立的省会。而且好多其他城市叫什么什么chester(比如Manchester,曼城)都是罗马的营地名。罗马不仅带来了文字、马路、高架渠、各种科技,最后还把基督教也带过来了。不得不承认这些文化影响的存在。可是过了四百年,罗马人一撤军,英国本地文化又复兴得很快了,立马造反了。这是为什么呢?我觉得是罗马派来的军队和官员都没能够融入到本地社会,没有刻意吸引和教化本地人。
再说,罗马最基本的社会层次制度是什么?只有最上面三层才算是citizen(公民,有权利)。下面几层,包括各地少数民族只能说是“非公民”。
一个英格兰土著家庭如果不是奴隶,那就是“自由民”(已经不是奴隶的意思)。自由民不管奋斗了多少代还是不能成为公民的。
说明:从文化融合的角度来说,这一点实在太重要了。
可以看一看中国东汉末年;百越被统治了好几百年,也还没有完全被汉化。但是中原乱了,他们没有主张独立,也没有跟中原翻脸。。。这和汉人的包容能力融合能力有关。比起汉人,罗马人对待其他民族更加忽略和歧视,没有任何包容或融合可言;所以罗马人的吸引力永远不如汉人。文化不能够归一了,所以很容易分裂。
------
D)1500(±300)年前
中国:汉末、三国、五胡乱华、南北朝、隋、唐初
欧洲:罗马末年、日耳曼乱罗马、划分独立
共同:这几百年,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都应该算Dark
Ages(黑暗时期)。和谐盛世的文明消失了,还各种被外地野蛮人群玩弄。鲜卑匈奴等五胡在中原建立了十六国,乱了很久很久才终于被隋唐统一了。这些匈奴的另一个分支(阿迪拉)也跑到老远的欧洲一样惹事,把罗马打得岌岌可危。罗马把欧洲的“五胡”(日耳曼人)邀请到境内来防守边界,结果邀请来的这些部落反而很快就把罗马彻底搞掉了(搬来石头反而砸到自己的脚)。
汉朝崩溃了,东方各族还希望建造新朝代继承汉朝的地位。虽然和欧洲一样乱,但是“改朝换代”的思维一直被保留。
相反罗马崩溃了,西方各族就已经把罗马当成过去过时的敌人,不可能愿意建造什么新的罗马或者新的朝代。没有什么“改朝换代”的思维。
欧洲这些五胡呢,比较有趣,顺便介绍一下,因为他们逐渐成为欧洲列国的贵族。
都来自波兰以北那一带。
东哥特人(推翻了罗马,占领了意大利、奥地利、匈牙利、许多地方)
西哥特人(占领了法国南部、西班牙半岛)
法兰克人(占领了德国中部、法国北部、比利时)
龙把敌人(占领了意大利北部)
苏维汇人(占领了葡萄牙)
撒克逊人(占领了德国北部、荷兰、英国南部、等地)
盎格鲁人(占领了丹麦和英国北部-“英格兰”本来就是“盎格鲁人之地”的意思)
汪达尔人(又称流氓人,饶了一大圈占领了北非、西西里、撒丁岛、其他群岛)
说明:这些野蛮民族到处跑,狂找自己的新土地。各有各的目标。经常互相打起来,只是完全没有复兴新罗马的那种想法。虽然他们被罗马希腊文化深深地影响到了,虽然都有共同的日耳曼祖先的背景;但是他们就是没有一个共同身份意识。这和中国太不一样了:天朝只能容得下一主,但是西方人从这时候起,可以接受多个主多个实力。然后这些日耳曼人发展成了现在熟悉的欧洲各国。欧洲因为他们这些国家之间的互相认同才算和谐化了。这就是欧洲之后长期分裂的核心原因之一。
------
E)1200年前左右
中国:大唐
欧洲:日耳曼中的法兰克族(查理曼王)称霸差点统一了欧洲、神圣罗马帝国衍生
共同:中国终于被杨坚、李渊、李世民统一了。这是多难得的一件事?有这么一句话“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中国好像是个常理。仔细想一想好像有道理,因为“合久必分”也同样在欧洲发生。那中国“分久必合”第一次发生在什么时候?我觉得就是隋唐这一次了。因为那才真是分了四百多年,终于被统一了。这个几率很低,我估计当时的南北朝的人也想不到真的会发生。不过,发生了这第一次,就注定了中国之后一千多年会是一直这样的“分分合合”循环下去。
类似的一个机会也出现在同时期的欧洲。这十几个日尔曼王国中,出现了一个“查理曼大帝”。查理曼自己身为法兰克族(请别联想到法国,因为当时法兰克族首都在德国西部)。查理曼及其父爷一共三代,真的很了不起;把西哥特国、东哥特国、龙把敌国、萨克逊国、等等都打的落花流水。地盘扩张到半个罗马之大。所以这位查理曼是(罗马以后)欧洲第一位敢自称皇帝的征服者。如果欧洲有可能再次得到统一,这是唯一的机会了。如果他成功了,欧洲很可能变得和中国一样;“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成了常规。
(顺便加一句,查理曼大帝的“丞相”Alcuin;是从英格兰邀请过去的,和我一样是约克人。上任丞相之前,Alcuin是我们高中的校长。高中有1500多年历史。)
区别:唐朝持续了将近三百年。但是欧洲第二次帝国几十年就散了。主要是欧洲封建制度的不同。
查理曼临死决定把帝国分割成三块给三个儿子。大儿子在东部继承了皇帝宝座;渐渐成为“罗马神圣帝国”以及“德国”。二儿子继承了西边一块地,后来变成“法国”王室。还有一个儿子继承了中间的一条;包括意大利瑞士比利时等等。这一个大帝国过了两三代就成为了四五个独立而互相争斗的中等势力。
你们可能在想:这个皇帝脑子进水了吗?但是当时的日耳曼封建制度是gavelkind。他们比较注重这种儿子之间的平等什么的。他们希望后代在各地分开繁衍下去,也很担心各地诸侯的看法,所以这么做才是他们眼里的圣明王道。因此,这时候的欧洲帝王就算四处扩张成功,也不能够把整个业绩完整地传给长子了。欧洲不能再次出现罗马那种帝国制。
说明:已经很明显了;欧洲自从分裂了一次,之后还真没办法再被统一了。主要是封建文化差异加以上我所描述的几千年的各种因素吧。
------
F)1000年前左右
中国:北宋
欧洲:英格兰等各种新国家走上了舞台
共同:到这个时候,欧洲政治已经与中国政治没有可比性了。差距太大,我们只能继续讲述一些其他更有趣的导致欧洲永远分裂的文化区别。
区别:在中国的封建社会,如果你是朝廷,那你的随从的随从(和随从的家属)也要听命于你,都要保护全国利益。但是欧洲君主真管不了他们随从的所作所为。欧洲的一个君王手下在名义上可能有十个公爵等级的小领导。这些小领导爱干嘛就干嘛。他们跟其他小领导打起来也不关国王的事。就算他们跟其他王国打起来,或者跟其他国家的王室建立婚姻联姻什么的,君主也更管不着。
我们说一个英格兰王室诞生的故事吧。不列颠在唐朝时期是七八个小王国组成的。到北宋时期,只剩下两个:英格兰王国在南、约克王国在北。如果论面积、约克比英格兰还大一些,但是人口可能少很多。反正最后约克出现了一个类似商纣王那样的暴君Eric
Bloodaxe,然后他自己手下的几个诸侯密谋把他杀掉了,把王位托付给了英格兰王。而约克北边的一部分诸侯却归降了苏格兰。约克王国就从此不存在了,很可惜吧(自己是约克人)。
然后呢,英格兰才刚刚统一了不久,挪威国王(Eric的远亲)过来解放约克了。我家村子Stamford
Bridge就是这个战场,挪威王葬身之地。但是英格兰军队在斗争中顺便杀死了好多北方平民,费了好多资源,死了好多兵,所以就失去了民心。导致英格兰不到半年又被另外一个人征服下来了。
就说这个新的征服者William威廉吧。(现在的英国女王就是他的后代,所以也可以说英国这个朝代一直持续到了今天吧)。
William是什么身份?他是法国国王手下的诺曼底公爵呀。但是他舅舅就是英格兰国王。法国国王也无法拦着他去做这件事情。而且,威廉打败了英国各地不听话的诸侯,就成了一个独立的法国之外的王。他同时是英格兰王,也是法国诺曼底公爵。他孙子又因为婚姻继承了法国西部另外两个公爵封地。土地已经有半个法国了,还占领了意大利西西里苏格兰爱尔兰许多地方。最后他还自称法王,这才引起英法百年战争。
说明:古代中国能出现这一套事情吗?一个诸侯公爵和外国贵族结婚,最后去继承或吞并了另一个国家成为国王?除非是归顺朝廷,把这些业绩献给朝廷,否则肯定会有矛盾。而且在欧洲,同样名义上为君主的人还没资格说话动手干涉。如果欧洲君王过于控制他们的部下,会被取笑的,还可能要被打的。在中国就很不一样了吧?中国那种天子地位的无限权利放到欧洲真的很早就行不通了。
其实不仅是英格兰。丹麦、挪威、瑞典、匈牙利、波兰、立陶宛、葡萄牙、奥地利、一大堆欧洲国家就是在这个时代这么形成的。实际上,文化都没多大差别,但是各种诸侯只在意自己的家族利益和威望。他们闹来闹去是没有国家边界的,也没有绝对长期的归属关系。你今天的诸侯很可能明天成为人家的诸侯了;也可能成为你的大敌。
这些国家的诞生能说明欧洲越来越分裂是必然的。因为好多贵族复杂的家属关系和矛盾。跟民族、文化没多少关联。一群在波兰的人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有个匈牙利贵族的新国王。一群奥地利贵族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因为条约成了老远的比利时贵族了。这倒是会让老百姓和贵族都觉得国家是特别随机的一个现象;和自己没多大关系,也不会关心。
虽然这一段写得很长;还是加一句吧:其实“天命”这种概念在欧洲也是存在的,如果大家都认为自己领导道德已尽,会努力寻找支持新的人当国王。但是最有趣的是:他们可能去找“外国人”过来当自己的国王。欧洲古代人真没有很强烈的保护民族身份的概念。约克人把自己的暴君害死了,邀请了英格兰国君过来自己的地盘,也是这样。
------
已经写了好多。个人感觉欧洲分裂这个事实,基本上可以追溯到以上这六个点。这六个点发生在古代欧洲,注定了欧洲人对于国家和自己的理解。之后一千年也发生了一些很重要的变化;但是我要说得简短一些。以后如果有必要再补充:
------
G)800年前左右
中国:南宋、辽、金、元
欧洲:典型封建时期、西班牙诞生、宗教挣扎、十字远征
这时候的欧洲呢;主要是抵抗蒙古和伊斯兰教。各国贵族还是整天想着往外收复土地或者打压异族扩张(优化自己家族的名誉)。他们认为打破“野蛮”的伊斯兰教有助于拯救自己的宗教,所以宁愿用这种理由和口头号来平衡自己在贵族中的地位。他们没有心思在欧洲内部搞事搞统一,会被骂的。在这个时代,没有实现统一的任何渠道或道理。西班牙的扩张和建立也是一种驱除穆斯林的过程导致的。
------
H)600年前左右
中国:大明
欧洲:文艺复兴、航海探险时期、俄罗斯诞生
欧洲终于算是把野蛮人赶走了,不再担忧这些方面了。和明朝脱离蒙古的压力也有一些相似。所以欧洲各国开始变得比较内向了。也没有之前那么乱了,觉得没必要去打人家,只希望图谋自己比其他国家更富裕。所以只有文化、招商、科技方面的竞争。虽然也有一些战争,因为基督教分裂成天主教和新教等等原因,但是谁赢了谁输了没有怎么影响到欧洲版图。这些国家的区域确实开始稳定了。俄罗斯在这个时候也开始统一了,往东扩张。而欧洲西部开始往西扩张到美洲。古代中国,要先把中华(自己人)统一了,再考虑是否要往外扩展。但是在欧洲无所谓了,或者可以说因果顺序是反过来的(如果我们往外扩展,我们在欧洲地位拉高了一些,可以在欧洲做更多的事)。
------
I)370年前左右
中国:明末、清初
欧洲:科学革命、民族国家的诞生
在这个时期,中国到了比较乱的几十年了。但是欧洲国家并没有类似的问题。欧洲国家之间的竞争已经到了新的一个层次。他们不再担心自己的国库里面金子是否比别人多,而是更注意整体经济。国家之间开始有了很复杂的金融和贸易关系,不再像以前那样轻易打起来。其中一结果就是欧洲国家终于得到自己的身份了。各个国家已经有了稳定的存在,已经不再是贵族的游戏,各个国家的人民都有了归属感和属于自己的文化。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已经牺牲扔掉了任何“欧洲共同身份”。不再用共同的拉丁语,而是用自己国家的语言。同时也开始有了最早的国际规则:各国有自己公开的界限,不能随便占领别人的土地。所以每个独立国家都受到大家的保护和保障。要侵犯或惩罚一个国家,大家都要同意才行。国家属于人民,不属于领导贵族。
1648就有第一次引用这种价值观的条约,所以民族国家的重要性大概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每个国家都把自己说得非常高大上了。这样以后,欧洲更没机会统一了。
------
J)220年前左右
中国:清乾隆
欧洲:工业革命、航海殖民时期、拿破仑
欧洲在这个时候又面临新的问题了。第一是各个国家之间的科学和经济差距变得很夸张了。当时的一个小英国突然间在生产世界一大半的衣服和钢铁等等。第二是很多殖民地要独立了,所以民族国家的概念已经传到欧洲外了,怎么办?那我们只去移民那些比较落后的地方,比较好欺负,好掌握,是吗?第三是贵族和国王的地位被质疑,老百姓越来越重要了,开始有民主的声音了。贵族害怕了,需要妥协限制民族国家的君主制。这三件事情导致欧洲又一次比较乱比较矛盾的时期。拿破仑当时也占领了大半欧洲,但是也不算统一,因为他不得不面临这些矛盾。那时候你让一个外地人去控制另外一群人,搞什么帝国之类的,是特别敏感的一件事。
------
K)150年前左右
中国:清(嘉庆、道光、咸丰、同治)
欧洲:英国称霸、德国诞生、意大利诞生
民族国家这种概念到了高峰期。拿破仑把欧洲的神圣罗马帝国概念废除了,意大利和德国两个地区就只剩下一群弱小的裸体的国家。(之前神圣帝国就是他们的衣服)。但是他们因为一定的共同语言和文化,加上民族国家概念这个主流,习哦过终于还是愿意合作统一成两个新大国。如果用现代人的眼睛去看,那就是很极端的一个时期了,他们把国家身份分得那么清清楚楚有些可笑。明明很多地区在两国之间,分划不清楚,因为两种文化语言都有。那些地区之前都没有问题,结果硬生生被分配到两个不同的国家,还莫名其妙成为极大的爱国冲突。他们把欧美之外非洲亚洲民族意识忽略掉了,歧视了或不当回事了(特别是英国),也更可笑了。总之,这是欧洲国家最爱国的一个时代了。这种爱国非常虚假也非常有害;让他们无法看得起亚洲人非洲人,也让他们自己越来越分裂。
------
L)最近100年
中国:清末、民国、人民共和国
欧洲:一战、二战、美国称霸、冷战、欧盟、民族国家的衰弱
欧洲的“国家”和“爱国”发展成法西斯主义了。英国的爱国主义已经开始衰退了(开始主动让很多殖民地独立了,开始更注重经济实力、现实、外交名誉)。但是德国不一样;极端优越感导致他们认为自己应当是欧洲中心、世界中心。这个就不用说了。反正最后这种优越感势力被打破了,然后欧洲人不再认为自己国家有什么特别炫酷的。大家能一起和谐相处才最利于普通人民的生活。所以这个爱国和民族国家的阶段算是得到严重的历史教训合惩罚了,不能再出现这样的主义。并且现在有欧盟之类的新运动吧,让人民在欧洲内随便居住随便工作;原来的国家界线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而且国家主义会被排斥。
欧洲那些国家只是一个历史现象,现在“国家概念”快走到临头了。但是不得不承认,过去欧洲小国之间的斗争游戏的影响非常大。导致了欧洲在之前一千多年一直无法统一。现在游戏得到了结局,是一件好事。像过去的英国或者过去的德国,还有过去的日本,这种自以为是的国家概念;世界已经不需要了。他们能够意识到自己思想问题,主动将那一些思想改进或淘汰,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过程。
------
个人觉得欧洲不统一不行,已经到很合适的时候了,不能再等。已经拖延了至少1500多年。希望英国法国德国等等都成为欧洲的自治州。所以下个月打算投票支持“不退出欧盟”的势力。看到英国脱离欧盟的支持率大概快到50%,所以非常有必要投这个反对票吧。
&&&&&&&&&&
263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知乎用户&,不喜欢飞行的地理爱好者不是好法科生
5.24更新,知友提了一些很好的问题和建议,自己也有一些补充.
关于第二点,汉字的表意功能,@李硕同学指出:
如果是同一字母系统的如都是拉丁字母,笔谈也是可能的。欧洲人之间或多或少都能猜得出一些有同源痕迹的词汇的,以名词为主.
欧洲人之间或多或少可以猜得出一些名词的含义,但是能否像汉字文化圈一样顺畅地笔谈讨论各个方面,我认为并不能.汉字文化圈内则可以明白无误的理解对方的意图,汉字相对于表音文字仍然具有表意的优势.然而@李硕指出这一点我希望李硕同学能允许我加入答案中,使回答更加严谨。
关于第三点 东亚人口的众多,第四点 儒家思想的感召,应该分成两种情况:
(1)尽管满蒙回藏等兄弟民族在纳入中华民族过程中依然保有自己的文化,并且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各民族有保留自己风俗文化的权利,但是这些民族今天已经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一员了。
(2)有许多民族已经被视为汉族人了,西周晚期春秋早期的骊山的骊戎,太行山的赤狄,山戎,白狄,齐国以东的莱夷,淮水的淮夷,南阳的九夷,最强盛的楚,都在春秋后期被认为是华夏。而秦国在穆公和商鞅变法之后,战国时期被视为“战国七雄”之一,说明中原诸国已经视其为华夏了。秦汉时期,闽粤、岭南、交趾诸越族也被纳入华夏,隋唐时期,先前进入中原之鲜卑羌胡匈奴东胡诸族也已经被视为汉人,隋唐皇室都有少数民族血统,仍然无碍于他们被视为中原王朝正统,名臣长孙无忌的长孙姓就是胡人之改姓,然而早在当时就不被认为是胡人之姓了。而到了明清代,皇室接受儒家文化,奋秦汉隋唐宋元六世之余烈,更将新疆青藏、东北外蒙诸族牢牢纳入中国版图,虽然经过近代一百年的衰弱分割,我国至今仍然得以保有内蒙、新疆、青藏、东北大部,实在是中国之幸运。同学对华夷之辨有更精辟的解释,征得他的同意,我将此引用:
自古就有华夷之辨,华夏是不分种族,习俗的,遵从华夏礼法者就是华夏,如果遵从蛮夷戎狄礼法的话,即使你是汉人,遵从了蛮夷的礼法你就是蛮夷
华夷之辨并非种族主义,《春秋左传·正义》云:“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华者,文明,先进也,夷者,野蛮,落后也。所以题主回答中,除了满族之前无自己民族文化外,其余民族皆未信仰你的文化,而是他们扔在坚持自己的文化。
但是有一点,我认为满族在入关之前也有自己的文化,我有一位镶黄旗的室友,他认为满族确有自己的文化习俗(例如自己的语言,显然是形成于入关以前)。特此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1更新,看评论说最后开始鬼畜了,修改了措辞中表达个人化的地方,改正了一些错别字。赞越来越多,看到的人越来越多,诚惶诚恐,考虑更新讲详细点,严谨点。
————————————
手机码字,主要原因有四个:&
(1)东亚有地理上的优势;&
(2)汉字的表意功能;&
(3)东亚人口的众多;&
(4)儒家思想的感召。
第一大家都讲到了,地理上的优势。 欧洲实际上是一种山河破碎的地理什么?中学地理不是说西欧地形起伏和缓吗?骚年,先来一张欧洲政区图。看他们的国界线就知道了。国界实际上是天生地也是人为地按地理单元划定的,当今国际法划界原则中一大原则就是因山河便利(分水岭原则、中间线原则)。凡国界,河不如山,山不如海,地形越破碎,越容易产生一个个独立的割据地方。至今欧洲有国数十,有点像中国的春秋时代,这和地形的破碎有关。罗马人要想征服高卢,便要翻越阿尔卑斯山,要想得英伦三岛,便要渡过英吉利海峡,要想得伊比利亚,便要翻越比利牛斯山买,至于小亚细亚、埃及、叙利亚、腓尼基诸邦,则更要渡海远征。罗马能维持环地中海地区就已经很不错了,这也是罗马的极限了。
中国不同,虽然地形复杂,然而并不破碎。自辽东至江南,自函谷至泰山,都是平原,容易形成一个巨大的人口众多的核心区,历代王朝命脉在此,至今这些地区任然是中国人口最多,经济最繁荣的地区。在它周边,则有关陇、巴蜀、岭南三个小核心,这些地区只要中原统一,是跑不掉的。
以上是对内形势,对外形势上讲,欧洲偏偏在边境全是平原,比如波德平原、俄罗斯无比广大的平原、中欧平原,异族蛮族想要入侵非常便利。罗马正是由于被汉朝打得西迁的匈奴人进入俄罗斯和中欧,逼迫原本居住在此的斯拉夫人向西迁移,斯拉夫人又逼迫日耳曼人,日耳曼人表示无处可去,南方的罗马好像挺富,走,咱们进去。欧洲人实在被虐得很惨,称匈奴王阿拉提为“上帝之鞭”。中世纪末期成吉思汗的部队又通过俄罗斯和中亚进入中西欧,肆虐欧洲。欧洲人称之为“鞑靼人”,翻译成汉语叫做蛮子。西欧西边就是大西洋,北欧的海盗把船一搁沙滩,就开始进村扫荡,扫荡完坐上小船,任小船儿静静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中国北边有燕山阴山贺兰山六盘山各种大山,座座都是巍峨无比,自战国修筑长城,北边就形成了一个系统性防御体系。西边有沙漠和青藏高原隔绝,所以当年马其顿大军打到帕米尔高原折向南方征服印度去了,要不是帕米尔高原挡住去路,估计我们就可以看到齐桓晋文之事,尊王攘夷是攘马其顿夷了,哈哈。中国东边和南边临海,容易入侵,但是你得先有到得了的船才行啊,所以倭寇发于明朝,而英国扣关则到了1840年,当时中国早就大一统上千年了。&
第二,则是汉字的表意性帮了大忙。拉丁文表音,各地过个几十年就形成了自己的口音,几百年就互相搞不懂对方的鸟语了。本来表音表意文字都会因地方不同而渐渐不同,但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尽废六国文字,只取秦小篆,这个问题被解决了,秦始皇“统一之功”,既在政区,更在文化。汉字表意的优势在于我听不懂你在说什么,但我看得懂。行政指令写在文书上,全国通行,全国人民都能深刻领会领导意图。据说越南人以前用汉字的时候来中国生病了,说话人家听不懂,就用毛笔写下病状给医生,医生登时明白了,把病给治好了。又有日本人以前用汉字的时候来中国,说话人家听不懂,就用毛笔写字,同中国学者“笔谈”,什么茶道哲学老庄诸子,通通莫问题。表音文字则不行,你让俄罗斯人和美国人笔谈试试?
第三,则是中国人口的众多,这个因素和第四个儒家文化一起发生作用。长江和黄河肥沃湿润的气候可以产出丰厚的粮食,使得中国能够养活巨大的人口,这是自然能力。而在农业自动化机械没有发明出来的时候,种植水稻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王朝想要强盛的前提就是维持大量人口,这是社会需要。这样,当少数民族入侵后,他们往往只占人口的少数,不得不被同化,满族和蒙古族、回族在以前是王朝的敌人,现在已经被视作中华民族的一员了。西欧大陆纬度比我们高了10多度,虽然有北大西洋暖流的滋润,但是其热量和雨量达不到种植水稻的程度,无法养活像中国这么多的人口。至今西欧农业现代化水平(注意,是现代化)远超中国,然而西欧人口总共只有四亿,中国有大片水田耕地连农业机械化都没有实现,城市化发展更占用大量良田,却养活了14亿人口。可想而知,在中国耕种机械和技术比西欧更先进的时候,双方人口基数的差别。在古代,中国人口长期占据世界人口的相当比重,在今天依然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中国人。当几百万的少数民族凭借武力入侵中原之后,发现他的周围是几千万上亿的信奉儒家文化的士农工商,他如果想维持长久的统治,他如果是理智的,他如果知道马上得天下可,马上治天下难的话,该怎么做是很明显的。
第四,儒家文化区分国别是以文化而不是种族来区别的。子曰:“戎狄入中华,则中华之。”以文化之亲疏来区分是否属于中华。而西方则以种族区分,并在近代建立了“民族国家”,欧洲人还引以为豪的创造了“民族自决”原则,用它来处理国际问题,结果是塞尔维亚一个青年不满奥匈帝国,要求自决,在萨拉热窝青年为自己的民族愤恨不平,他义愤填膺地冲上去给了大公一枪,终于一雪国仇。但是欧洲人也因此引发群殴,德国人打输了表示不服,一位士兵越想越气:“堂堂大日耳曼,优秀的雅利安人种,为什么会输?都怪他妈的犹太人!”自从此公当了元首之后,大新闻就一个接一个的搞出来了,搞到最后全世界又开始群殴。现在有些人,看了铁血几篇野史,自己再去百度一下,便以为一定是这样。就开始“崖山之后无中华,明亡之后无汉人了”,老祖宗的话都摆到一边,我就是要谈“中华”!你们这些汉奸dog…
手机码字,写了一晚上,同意就赞。
&&&&&&&&&&
185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批话多,不存在。
一个地理决定论的解释,摘自《枪炮、病菌与钢铁》。
欧洲海岸线犬牙交措,它有5大半岛,每个半岛都近似孤悬海中的海岛,在所有这些半岛上形成了独立的语言、种族和政府;希腊、意大利、伊比利亚半岛、丹麦和挪威/瑞典。中国的海岸线则平直很多,只有附近的朝鲜半岛才获得了作为单独岛屿的重要性。欧洲有两个岛(大不列颠岛和爱尔兰岛),它们的面积都相当大,足以维护自己的政治独立和保持自己的语言和种族特点,其中的一个岛(大不列额岛)因为面积大,离欧洲大陆又近,所以成了一个重要的欧洲独立强国。但即使是中国的两个最大的岛——台湾岛和海南岛,面积都不到爱尔兰岛的一半,这两个岛都不是重要独立的政体;而日本在地理上的孤立地位使它在现代以前一直处于与亚洲大陆的政治隔绝状态,其程度远远超过了大不列颠与欧洲大陆的政治隔绝状态。欧洲被一些高山(阿尔卑斯山脉、比利牛斯山脉、喀尔巴阡山脉和挪威边界山脉)分割成一些独立的语言、种族和政治单位,而中国在西藏高原以东的山脉则不是那样难以克服的障碍。中国的中心地带从东到西被肥沃的冲积河谷中两条可通航的水系(长江和黄河)连接了起来,从南到北又由于这两大水系(最后有运河连接)之间比较方便的车船联运而成为一体。因此,中国很早就受到了地域广阔的两个高生产力核心地区的决定性影响,而这两个地区本来彼此只有微不足道的阻隔,后来竞合并为一个中心。欧洲的两条最大的河流——莱茵河与多瑙河则比较小,在欧洲流经的地方也少得多。与中国不同,欧洲有许多分散的小的核心地区,没有一个大到足以对其他核心地区产生长期的决定性影响,而每一个地区又都是历史上一些独立国家的中心。
中国一旦于公元前221年最后获得统一,就再没有任何其他的独立国家有可能在中国出现并长期存在下去。虽然在公元前221年后有几个时期出现了分裂局面,但最后总是重新归于统一。但欧洲的统一就连查理曼、拿破仑和希特勒这些下定决心的征服者都无能为力;甚至罗马帝国在其鼎盛时期所控制的地区也没有超过欧洲的一半。
附图:欧洲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包括几个海岛。
中国海岸线较平整
楼主只负责搬运,供大家讨论。
&&&&&&&&&&
1294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公众号:junlin_1980
中国和欧洲似乎可以看作是两个平行宇宙。
——他们分别位于亚欧大陆的东西两端,纬度相似,都在北半球,面积差不多(1016万平方公里VS960万平方公里)。面积虽然如此广袤,但是实际的文明核心区其实并不大,都只有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
——最北方是苦寒的蛮族聚居地,塞外草原的匈奴-鲜卑-蒙古人,北欧的日耳曼-维京人,数千年来在寒冷和饥荒的压力下不断南迁,成为文明核心区遭受攻击的输出源头。
——大陆之外有一个孤悬海外的群岛,日本和英国,都曾经在近代文明史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力,但在古典文明时代,则无关大局。
——文明核心区的北方,都是一望无垠的大平原,华北平原和中欧平原,南方则是崇山峻岭分隔开的小块农业区。
文明的火种,从三千到五千年前开始先后被点燃。
东方落在了黄河流域,人们在甲骨上篆刻的象形文字,成为文明记忆的符号;西方落在了两河流域,人们在泥板上刻写的楔形文字,则成为了后世广泛流行的字母文字的起源。文字一经出现,思想就有了载体,薪火相传。
在东方,他们进入了春秋战国时代,用儒家、道家、墨家来注解心中的困惑;在西方,他们进入了希腊城邦时代,用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来填充空虚的灵魂。
接着,出现了短暂的征服者,将整个文明统一起来。在东方,这个人的名字叫秦始皇,在西方,这个人的名字叫亚历山大大帝。然后很快的,帝国崩溃,一个更伟大的时代开启。在东方,这个时代叫“汉”,在西方,这个时代叫“罗马”,他们搭起了两个文明的基本框架。
这个框架包括四根支柱:文字的统一,法律的统一,历史记忆的统一,信仰的统一。
文字:东方将篆体文字在全国推广开来,西方将拉丁文字在整个西方世界推广开来,那些说因为中国书同文,所以中国更认同统一的说法是有问题的,虽然亚历山大没有秦始皇的远见,但是罗马做到了这一点,在整个中世纪,西方各国虽然有不同的方言,但是拉丁文却是知识阶层的通行语言,就像今天的英文一样普及。
法律:东方采纳了法家的思想,西方则有罗马的法典,构成了整个帝国的运行秩序。
历史:东方有司马迁的“史记”,西方有希罗多德的“历史”,这些伟大的著作构筑了一个文明的共同记忆。希罗多德虽然是希腊时代的人物,但他的作品在罗马时代得到了广泛的流传,比如罗马的执政官西塞罗就赋予其“史学之父”的头衔。
信仰:东方独尊儒术,西方定基督教为国教,信仰也被统一了。
语言、行为、记忆、信仰,在一个统一的帝国内,就这样被铸造,按道理来说,应该是没有什么力量能够将这个文明打散的了吧?
公元三到六世纪,全球性的寒冷气候将北方的蛮族往南驱赶,两个文明同时进入黑暗的中世纪。
东方有五胡乱华,西方有日耳曼入侵,他们摧毁了古典时代的帝国,建立起了一个新的混血文明——
在东方,这是隋唐第二帝国时代,在西方,这是法兰克-查理曼帝国时代。那些说罗马之后,欧洲就再没有统一的说法同样是有问题的,查理曼帝国的疆域基本上覆盖了整个欧洲文明核心区,其国土面积和隋唐的汉人聚居区相比差不了太多。并且该帝国起源于荷兰,首都先后设在巴黎和今天的德国亚琛,曾经接受罗马教皇的加冕,继承了罗马以来的文化和信仰,这是一个大欧洲的概念。
公元9世纪开始,两个帝国再一次陷入分裂之中。
在东方,自从黄巢起义之后,整个晚唐都已是有名无实的军阀割据状态,一直延续到五代十国的正式独立;在西方,查理大帝的后代们三家分晋,瓜分为三个法兰克王国。看起来,这似乎就是后来德法意三个国家的来历了。
然而,这时候还不是他们的分野,因为很快的,两个文明的核心区再一次被统一了。
在东方,是宋朝(960-1279)。在西方,则是“神圣罗马帝国”的霍亨斯陶芬王朝()。这个王朝的疆域北抵波罗的海,南达地中海,欧洲大陆的文明核心区,几乎尽收囊中。王朝里最著名的两位皇帝,一位红胡子腓特烈一世,先后六次从北方的莱茵河畔出发,发动对意大利领土的征服战争,到他的孙子腓特烈二世当皇帝的时候,记忆中的故乡已经是地中海上的西西里岛。
如果十二世纪的霍亨斯陶芬王朝能够继续他的征服战争,将剩下的半壁法国领土纳入治下,那么欧洲将彻底的大一统。这个时代的帝国东方,仍然被视作落后的化外之地,最南端的西班牙半岛,还是阿拉伯人的疆土,甚至都不被视为欧洲。
但是霍亨斯陶芬王朝最终没有实现完全的大一统,很快就像此前的罗马帝国、查理曼帝国一样陷入了四分五裂之中,而此后的卢森堡王朝、哈布斯堡王朝都再也没有实现过这么大面积的统治,在分裂和割据中延续了千年。
两个平行宇宙,在这里最终分道扬镳。
宋王朝之后,东方的文明核心区就再也没有过分裂格局的出现,从元,到明,到清,都是连续的、稳定的大一统王朝。而西方,就像是哈布斯堡王朝的国土一样,成了一块打碎后再也粘不起来的镜子。(下图为1547年时的哈布斯堡王朝疆土)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两个如此相似的文明从这里开始出现了戏剧性的分化?
我们将放大镜对准霍亨斯陶芬王朝的缔造者——红胡子腓特烈一世,看看他的统治之道。腓特烈一世的一生,都在四处征战中度过,67岁高龄时还带领十字军东征,最终在遥远的亚洲结束了其轰轰烈烈的一辈子。这位皇帝是如此热爱战争和打架,以至于一言不合就要教训罗马教皇一顿,屠戮的鲜血都将其胡子染红,得了一个“红胡子”的绰号。
其实这样行为的皇帝,在东西方的文明宇宙中比比皆是,也算不得有什么特别的。更重要的是,这位皇帝管“打”不管“治”,很喜欢将他征服的土地赏赐给部下,和各地效忠的世家望族。比如忤逆龙鳞的名将狮子亨利,最终被皇帝驱逐出境,他的封地被没收后,竟然又被这位皇帝分封给了其他的公爵。这种行为就跟西楚霸王项羽的分封天下是一个思路,以为如此就能安抚臣僚,孰不知几年之后就被汉中王造了反。
历朝历代,国家统一最大的威胁,就是来自军阀的拥兵自重。这个问题,曾经长久的困惑过各个王朝的建立者们。
最初级的解决方式,就是分封,将领土分封给自己的儿子们,希望“国家有难,兄弟有责”。然而这种方式,只是一厢情愿,在东方,自周朝开始,延绵了千年,周有春秋战国,汉有七王之乱,晋有八王之乱。而在西方,自从法兰克王国开始,就一直热衷于此道,并在神圣罗马帝国时代发展至极盛,于是整个欧洲就像穿越到了春秋时代一样,城堡筑起,纷争不宁。
高级一点的,则是郡县制,但即使如此,也并未能彻底杜绝。军队总需要将领来统御,时间长了,权力难免就落到了将领的手中,一旦帝国内部出现动荡,比如农民起义,皇帝的统治力下降,地方将领很有可能就会摇身一变,建立起独立的王国。汉末的三国,唐末的十国,都是这样来的。
这个千年的难题,最终被一个人解决了。
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干了两件事,第一,杯酒释兵权,用赎买的方式让将领们告老还乡,颐养天年;第二,让文官管治地方,将调兵权和统兵权分离,彻底瓦解了地方将领的权力。
两件事说来很简单,但就是这样,整个东方文明的历史进程,被赵匡胤以一己之力彻底扭转。宋朝之后千余年的历史中,中国再也没有出现过国家分裂的长期局面。直到今天,我国的人民军队仍然坚守着太祖的方略,以保证党指挥枪的坚定执行。
而另一边,西方文明则越分越小,列国林立,然后在长期的分裂中各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民族记忆和历史叙事,统一成为了几乎不可能的奢望。虽然在历史上,他们都曾经书写着同样的拉丁文,遵守着同样的罗马法,有着共同的信仰和文明源头。
统一之难,不在“战”,而在“治”。
与那些热衷于战争,攻伐四方的皇帝相比,宋太祖之伟大,简直就是宇宙中的一盏长明灯。
补充一下:
兵权的分离,就是带兵的不管人,管人的不带兵,这是现代国家保持国家稳定的基本原则之一,就像三权分立,可以有效防止专制集权一样,好处不言自明。而这个制度,欧洲直到近代才开始执行,比中国晚了数百年之久,这是我认为欧洲近代出现大分裂局面的关键原因。
制度和地理,究竟哪个的作用更重要?我认为,文明发展水平越高,地理的约束就越小,制度的重要性就越强。在古典时代,罗马就已经实现了大一统,难道以后世欧洲的文明水平,都做不到这一点吗?关键还是制度的缺陷造就了这一切。
&&&&&&&&&&
89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代数几何/INTP/上帝一思考,高斯就发笑
看楼上都从地理的军事、文化层面讨论,那我补充说一个不一样的观点吧。
中国能利用的土地远没有看起来那么大。
中国在数据上足矣和欧洲比肩是因为土地“掺了水”,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面积中,各种沙漠、高原占的多,而实际上能居住和产生文明的平原面积并不大。(注:中国960万平方千米陆地面积怎么算的,可能有争议,具体见评论区,这里采取国内主流说法)
比如塔克拉玛干沙漠、青藏高原,面积巨大,但在古代利用率极地,很多地方不能住人,即使能,也是零星散居,这些土地从人口和经济上来看,等效于没有。而真正适合人类大规模居住的地区,只是在低海拔的平原地区,比如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成都平原等等,自古以来都是人口、粮食、经济的集中之地。所以我们比较中国和欧洲,不能算总面积,更好的方式是算能大规模产生文明的平原地区面积。
中国平原面积有多少?只有12%。也就是说,全算上也只有115万平方千米。古时候东北平原不能算,因为人烟过于稀少,这样又少了35万平方千米。也就是说,古代中国能利用的平原土地不超过80万平方千米。
我们再来看看欧洲的情况。欧洲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占大约60%,也就是说,有636万平方千米左右。是中国的8倍之多。
但是不是所有的欧洲平原都能住人,东欧平原北边都接壤北冰洋,是不适合大规模居住人类的。所以我们具体来看:
法国:60%平原,换算完就是约33万平方千米
德国+波兰(中欧平原):30万平方千米
匈牙利:10万平方千米
丹麦:4万平方千米
荷兰:4万平方千米
这些平原都是能大规模农业生产的。也就是说,中国假如扔在欧洲的,也就是差不多这6个国家的总和水平。当然想把它们都统一确实难度不小,但是比统一整个欧洲容易太多了。个人觉得,“中国统一”难度更应该类比“西欧统一”,或者类比“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欧洲统一”,而不是拿欧洲全境比。
上面都是拿大家熟悉的西欧列强比,咱们再换个东欧国家——乌克兰。乌克兰有多大你们有概念吗?全境95%的平原,换算是57万平方千米。仅仅一个乌克兰,就是中国的四分之三!
这里感谢&&帮忙补充的乌克兰情报。
(灰色部分整个都是
Great European Plain),肉眼可见的一望无际,这还没算其他零散的平原。
对比下图中国:当然只算平原面积,这样考虑的过于粗暴,其他问题,比如雨热同期问题,河流灌溉问题,等等都没有考虑,这里期待大神补充。
最后,数据来源百度+google,本人不是地理专业,如果有错误,欢迎指正。谢谢。
&&&&&&&&&&
351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知乎用户&,拉拉啦啦啦
因为地理上有着巨大的区别
因为地理上有着巨大的区别
因为地理上有着巨大的区别
重要的话说三遍
1 世界屋脊
3 极寒地区
1 3 4都是自然分界线,
唯一的缺口来自于2方向,所以中国人很早就在这里造了堵墙,名叫长城,靠人力封上了最后一道门
解释下,长城并不是大一统的原因,只是南方任何一个农耕民族抵抗北方游牧民族的必需工事。大一统之后,秦帝国正好可以拿过来用。而长城所在的这条线恰好就是15英寸降雨线,也即农耕/游牧分割线,以此为障碍,非常合适作为一个农耕帝国的北方边界。
于是,中国人自古以来认为的这四道线内的,就是自己家
而自己家,必须要竭力争取统一。任何一个王朝为了有执政合法性,必须这样做
之所以会诞生这样力求统一的文化
是因为有这样的地理条件,大家不要上来就分析民族性格之类的,完全搞反了而你看看欧洲,这么多平原,西边还有个伊比利亚半岛,这地形对外族完全没法防御。
简直就是一副"快来上我"的表情嘛!
顺便说句,渡海远比翻山容易,尤其是地中海这样大型岛屿星罗棋布,海上贸易非常发达的内海。地中海的存在只能加剧各民族的交流而不是阻隔,对于欧洲而言它根本不是屏障。
所以在欧洲,任何一个统一的主导民族都无法产生。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约克中央空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