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每个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都不一样的孩子心理学。

父母通用的教育孩子12种方法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父母通用的教育孩子12种方法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跟在家里不一样?家长你要注意了!
在家里明明是个小霸王,在学校变成“纸老虎”;在学校能言善辩,回到了家却沉默寡言?孩子在家里跟在学校判若两人,这是怎么回事?不少家长都有这样的疑问,今天,米粒妈特地请了在美国任教的Ms.Hui老师来讲讲这个问题。
Ms.Hui,跟米粒妈一样,是个地地道道的北京姑娘。从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本科毕业后,又在Boston College(波士顿学院)完成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for Early Child Education(幼教课程指导)专业硕士项目,于2017年5月毕业后又搬到纽约参加了由创办于1963年纽约West Side Montessori School开办的AMS (美国蒙台梭利协会)教师资格培训项目。现在成为了一名蒙台梭利教师,在新泽西州一家有着十年历史的蒙台梭利学校与另外两位老师和班里有22个来自不同国家文化的3-6岁孩子一起成长。
文 | Ms.Hui 米粒妈 (公众号 米粒妈频道)
刚刚结束了本学期最后一次家长会,家长们最关心的一个话题就是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怎么样,从学习到交友,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家长们也会和我们说一些孩子在家的表现。通过沟通和观察,我发现很多孩子在家和在学校的表现并不完全一致,甚至一些孩子简直是判若两人。
我们班有一个小男孩特备淘气,和他的朋友在一起的时候总是在打闹,一直是老师需要时刻叮嘱的对象。
可是他在家里却非常安静,甚至有些害羞,几次在校外的路上碰见他和他的家长,我竟然有些意外:这还是我们班的那个孩子吗?
还有一个小女孩,她年龄稍大一点儿(我们是混龄班级),各方面发展都比别的小朋友要好,经常帮助别的小朋友,像一个大姐姐一样照顾别人,对老师说的话理解的也非常的快,很少闹脾气耍性子。
通过和她妈妈的沟通和校外的观察,我发现她在家的表现,就像一个刚入学的孩子,会做一些小宝宝才会做的无意义的事。
就连我自己也是如此,上小学的时候我在学校非常爱说话,和同学朋友总有说不完的话。在家却沉默寡言,因为我觉得没有什么可以和家长说的,他们聊的话题我也不感兴趣。所以曾经我妈妈给我开家长会的时候,得知我在学校的表现十分震惊,因为我在家里和亲戚眼中是出了名的内向孩子。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相信大多数家长都会发现自己的孩子在家里和学校的表现多多少少会有些不一样,那面对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呢?
首先,如果孩子的不同表现没有引起一些其他的问题的出现,家长们完全不用担心。
因为这种现象十分的正常,就像我们成年人作为一个社会人扮演不同的角色一样:虽然孩子还没有明确的划分自己作为家中的宝贝和班里的一员的区别,但是不同的环境给他们的安全感和体验也不同,他们自身就会找到一个最舒服的状态来适应不同的环境。
我们学校有个小朋友的妈妈说他最近在家经常一不如意就哭闹,还特别不好哄,非常任性,家长担心他在学校也是这样,但其实并不是。
他清楚地知道在学校哭闹没有任何的作用,只有理由合理才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但在家里就不一样了,因为他是家里唯一的小孩,所以父母的注意力都在他身上,这样撒撒娇也至少可以达到一定的目的。
孩子的这些“小手段”其实非常的普遍,只要家长守住自己的原则,就很容易改正。
但是有些孩子的“两面派“,就不得不重视了。
Part1 第一种两面派
在家安安静静,在学校放飞自我
他们可能在家很沉默,尤其是男孩子,从不疯闹,也不撒野,哪怕是在合适的场合下也总觉得他们在克制着自己。
在学校却像撒了欢一样,违反课堂纪律,不听老师的话,和同学也经常起冲突和矛盾。就像我上文说的那个孩子一样,作为老师每天能听到他的小报告,而且不止一次。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就要思考,家庭环境和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不是太过严苛或者压抑了。
这种情况下,学校的环境就会宽松很多,他们会利用有限的上学时间来“放飞自我”:
年龄小的孩子的表现就会疯玩疯闹,做一些“silly”的事情;
年纪稍微大一点的孩子,比如小学或者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就会想办法做一些在家不能做但又一直想去尝试的事情,完全无视任何规则。
如果你的孩子正在经历这样的阶段,请首先反思自己在家庭中的表现: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想一想在孩子面前家长们是否也做到了自律,尊重规则,有原则。
有的家长一到家就会把外套乱丢,甚至在公共场合违反规则,这些都会让孩子觉得违反规则并不是一件大不了的事情,因此他们在离开家的社会上也会随意的藐视规则。
其次,家长要重新审视自己和孩子的关系,是否太过“霸权”。这其中包括对他们的要求,与他们沟通的方式,家长们是否给足了孩子安全感和自由让他们在学校外也可以去自己探索。
这点许多中国家长都容易做的不够好,因为过度担心孩子受到伤害,用他们所谓“过来人”的眼光去审判孩子的世界,让他们失去了自由的天性,这样的结果无非就是孩子做事畏首畏尾或者在没有家长的环境下为所欲为。
比如因为怕孩子把衣服弄脏而不让他们去踩水坑,禁止他们触摸大自然;孩子捡到了什么东西,也随口说一句脏就帮孩子扔掉,相信这些画面大家都非常大熟悉。
还有一些家长在家里制定“家规”,孩子需要完成额外的家庭作业,经常对孩子的诉求说“不”。如果稍一犯错就恐吓,威胁孩子。
虽然我们有句老话说“棍棒底下出孝子”,但一味的强权,只能让孩子和家长的距离更远,在家里更加压抑。
所以为了避免“霸权”,家长可以多多聆听孩子们的想法,去发现他们真正想要的东西,找一找行为背后的理由,这样也有助于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
最后一点就是要与老师保持积极的沟通,多多了解他们在学校的表现。
尽管老师要照顾全班的学生,但老师也一定会有一些值得和家长分享的小点滴,这些都是家长了解孩子的方式;
同时家长们也要多多观察孩子在家和学校以外的表现,包括他们和陌生人接触的方式,和新朋友如何相处,观察他们是否和在家表现的差异很大。
如果这些差异造成了负面问题,比如缺乏安全意识,和新认识的陌生人就说很多自己家里的事情,或者对伙伴暴力,经常推人打人抢东西等,家长一定要及时制止教育。
Part2 第二种两面派
学校里规规矩矩,家里充当小霸王
还有一种“两面派”是让家长哭笑不得的,这些孩子在学校表现的十分出色,或者安静听话,但是在家里却像个小霸王一样,撒娇耍赖,不听劝,不讲道理。
如果你家宝贝是种情况,家长就要问问自己:家庭的规则制度是否建立起来?
孩子之所以在学校很乖,是因为学校有自己的规则,老师也会教育每个孩子去遵守规则。如果家里没有规则,他们会把家当作一个自己为所欲为的地方。
这种情况更多的会出现在老人带孩子的家庭里,老人们心软,会尽量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助长了他们“耍赖”的气焰,甚至会用老人来压制自己的爸爸妈妈,所以家长们需要在家庭中也建立规则制度,让孩子觉得遵守规则的自然和必要性。
作为老师,总能一眼看出来哪些孩子是父母带大,哪些则是老人们带的时间更多。年轻父母带大的孩子会更加守规矩,活泼又不失礼节,而大多数爷爷奶奶宠大的孩子在学校里会更加任性,不听老师的话。
有的家长可能会觉得孩子在外面听话就够了,在家里能宠就宠吧。
有些时候,尤其是女孩子,她们在老师面前表现的十分听话大多是因为胆小,她们知道违反规则的后果,但从心里可能并不习惯这样的方式。因此在社交方面,在没有明确规则的时候就会容易出现“公主病”,易怒,玻璃心等,所以家长们还是要全方面的关注孩子的性格发展。
此外,造成孩子在学校很安静很“内向”的原因,还有可能是孩子存在厌学的情况,这就需要家长与学校进行沟通。
厌学的原因有很多,有的孩子因为学习进度跟不上,在学校没有成就感,一直是落在后面的,自然会不喜欢上学。
如果是因为学习上的问题,家长要及时和老师沟通,看看从什么方面可以帮助到孩子,分析他们落后的原因,并且鼓励他们,重建他们的自信心。
还有一种可能是孩子在学校这个小社会中不会与他人沟通相处,不能满足自己的诉求也没有获得和同龄人交往的快乐。
情况如果十分严重,家长可以考虑咨询一下心理方面的咨询师,像自闭症,孤独症的孩子都会有这种情况。
不过这种情况也会出现在低龄儿童阶段,根据孩子发展的特点来看是十分正常的,许多3岁孩子的家长会咨询我们孩子交友的情况,他们很担心孩子一直自己一个人玩,但从我的实际观察来看,这种现象只不过是时间问题,当他们情绪发展更成熟了自然而然就会去寻找朋友,作为家长也可以给他们创造更多和同龄人交往的机会,让他们学会如何交朋友。
Part3 第三种两面派
明明什么都会,却要求家长包办一些
还有一种可能是孩子在家长面前缺乏自信,这种情况表现为孩子明明什么都会但在家却什么都不做的还像个小小孩。
因为家长的过分包办,孩子缺少自己尝试的机会,并且在他们的认知中,这些事情就是要父母或者大人们才可以做的,自己是做不到的,害怕失败,更不会去尝试。
这个时候家长就要适当后撤,在给他们足够安全感的情况下给他们更多自己做事的机会,但是可以说的更有使命感一点,比如“我需要你的帮忙”“这件事你做的最好了,所以我想请你自己来做。
当孩子出错误的时候也不要责备他们,尤其是在刚开始的时候,也不要嫌弃他们做的慢,因为这是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第一步。
对于年龄稍微大一点的孩子,他们的这种表现更多是因为“懒”,作为家长可以多多督促他们完成自己份内的事情,并且明确自己的职责所在,比如今天妈妈的任务是打扫厨房,你的任务是收拾你的书桌,让他们习惯成自然。
孩子“两面派”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家长不用过分担心。只要孩子的身心发展健康,如果出现了一些问题,不妨试试文中讲的方法。如果有什么疑问,欢迎大家留言! 我看到了会一一回复哒!
Ms.Hui在美国一家著名蒙台梭利幼儿园任教,她特意为咱们写过一篇要不要上蒙氏园的文章,链接在下面
要不要送孩子去蒙台梭利幼儿园?看完这篇你就懂了!
此外,我也写过几篇关于教育的文章,全部贴出来,希望能帮到大家
1.关于入学
你跟孩子多大仇,要让他零起点入学
2.关于减负
小学减负没错,但这话不是说给你听的
3.北京学区房、升学政策分析
重磅独家!北京各区学区房详细点评、升学政策大扫盲,经验教训大汇总
4.各地国际学校
北京国际学校深度评测,真是天壤之别!
上海国际学校深度评测,世外才排第三!
广东国际学校深度测评,原来不同学校差别这么大!
亲爱的们,欢迎投稿哦(投稿发至:,主编微信号:daoshidabai)!一经采用,稿费元哦!请勿一稿多投,我们需要:教育教养(3-12岁)、婚姻情感、学习启蒙(3-12岁)、科学喂养(0-3岁)
作者米粒妈,美国海归、原500强高管麻麻一枚,专注于科学育儿、亲子阅读、剁手推荐。2-6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频道 (ID:MiLimaPinDao ),0-3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爱分享(ID:milima666),么么哒~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每个家长对孩子教育方式为什么不一样?对孩子教育怎样是正确的?如果教坏了会怎样???_百度宝宝知道有钱人和穷人家的父母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怎样教育孩子才是正确的方法_腾牛健康网
腾牛健康网:实用的健康养生网站,助你健康生活每一天
有钱人和穷人家的父母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怎样教育孩子才是正确的方法
导读:有钱人和穷人只是一个泛指,并不是一个特定概念。一般来说有钱人和穷人家教育孩子的方式是不同的,那么有钱人和穷人家的父母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怎样教育孩子才是正确的方法?
教育对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俗话说知识是可以改变命运的,但是有的人家因为贫穷就更是认为知识是毫无用处,不如真实得来的强,下面来看本文内容。有钱人和穷人家的父母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最近大家被北京文科高考状元熊轩昂的话刷屏了。他接受采访时说自己生在北京中产之家,获得的教育和资源是很多外地孩子或者农村孩子得不到的。阶层差异造成教育资源差异,形成阶层固化,早不是什么新鲜话题。很多人觉得寒门难出贵子是社会的不公,然而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从另一个角度看,寒门难出贵子,体现的恰恰是对奋斗者的公平。如果你不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你的孩子也很难实现他的梦想;把自己的梦想嫁接在孩子身上,越来越不现实。我小时候,见过每天打麻将,躺在家里啃老的成年人,他们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你爹妈这辈子算完了,你要争气。而这些说自己完了的爹妈,还不到四十岁。还有个男同学,母亲没文化,生完孩子就不工作了,父亲是工人,特别爱喝酒,喝完酒就打他,说他不好好学习。男同学后来顶父亲的职进厂当工人,完美诠释了什么叫阶层固化。所谓阶层固化,是这两年的事。之前几十年的经济发展,每个人,只要有点智商、肯吃苦努力、愿意跟时代一起前进,都有机会走出自己的阶层,过踮起脚尖够得着的生活。我有个农村亲戚,初中毕业来武汉做装修,吃苦耐劳性格又好,慢慢有了装修队,买了房,还在小区门口开一间五金杂货店。把妻子接出来守店,两个孩子在武汉读不错的小学。另一个亲戚跟他一起出来,受不得气,吃不了苦,离婚后带着女儿回到农村。农村生源减少后,很多学校取消或者合并,好老师也走得差不多了。我清明回去祭祖,看到他在钓鱼,说你们在城里吸毒气吃毒鸡蛋,哪像我过得这么舒服。话锋一转,却要求我把他女儿带来武汉读书,说女儿聪明,如果在武汉读书,一定能考上好大学,在农村就耽误了。我当时心里又急又气:那么多机会摆在你面前,你不努力,现在知道为孩子着急了?这个亲戚,是典型的寒门,不仅穷,而且懒惰、天真。按常理,一个人穷,应该很上进,知道生活的不容易,但我看到的很多寒门都不是这样。越穷越天真,觉得财富来得容易,累了不愿意,苦了不愿意,被老板说几句也不愿意。等到孩子没出息的时候,就开始抱怨阶层固化,却忘了别家孩子的父母搏命的时候,你在钓鱼、打麻将、玩游戏。越是拼搏过的父母,越知道教育的重要。他们明白奋斗的艰难,人生的不容易,能将自己受过的苦,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优良的学习、思考习惯,传承给孩子。而从没有拼搏过的成年人,嘴上说教育很重要,心里想的却是人生全靠命,投机又取巧。他们只看到成功,看不到成功后面的艰辛,只看到有钱人吃肉,看不到有钱人失眠。他们身上有一种反智的天真:我的所有梦想,只要生个孩子,就能帮我实现。六神磊磊写过一篇文章,说真正可怕的不是阶层固化,而是智商固化。有很多成年人,智商永远停留在初中水平。有一次坐出租车,司机说一个牌友家的孩子,父母下岗,拿低保,从小在麻将桌旁写作业,今年考上了华中科技大学。“什么父母培养,都是扯淡。孩子不是学习的料,怎么都没用。”父母是文盲,天天打麻将不管孩子,结果孩子考上名牌大学。这样的低概率事件,在不重视教育(或者只是嘴上重视)的寒门,特别受推崇。这就不是阶层的固化,而是智商的固化了。信息如此发达,时代日新月异,寒门的家长如果还活在过去,往轻了说是天真,重了说就是反智,是对知识的不尊重。乱世出枭雄,在和平盛世,优秀是一种传承,是几代人的努力,而不是意外或者运气造就的。港媒曾报道,谢霆锋为两个儿子购买了3亿港币的教育基金,方便他们将来去任何地方读最好的学校。大儿子lucas一岁的时候,谢霆锋把自己拍危险动作戏的镜头,剪了一段两分钟的视频,送给他当生日礼物。目的是让儿子明白:“爸爸就是这样卖命拍戏养活你的!不管你今后长大做什么工作,都要有上进心,有很好的人品,才有好前途!”看出来了吧?寒门与非寒门的父母,最大的区别,不是财富,而是思维。非寒门的父母,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尽可能多地创造财富,他们给孩子的寄语是:“我很拼,你肯定也是好样的”。而寒门的大多数父母,哪怕正值壮年,想的也是我没机会拼了,你一定要拼;我实现不了的梦想,你要帮我实现;我偷的懒,你要帮我补回来;我输了,你要赢。前者是有价值的父母,后者是有期待的父母。价值容易催生更高的价值,期待往往是空中楼阁。不要轻意相信阶层固化,更不必忿忿不平。先想想自己,作为成年人,贵为父母,有没有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即使活在三流人生中,依然有勇气为梦想买单。认真对待生命的每一分钟,认真赚钱,认真花钱,认真与孩子交流,告诉他们,什么是生活与梦想,奋斗与挫折。当你有了这些,阶层其实已经不是问题。向上也只是时间的问题,而不是方向问题。怎样教育孩子才是正确的方法不要采取过激的方式。有的家长认为,“玉不琢不成器”,“孩子不打骂不容易成才”。所以每当孩子犯错的时候,不是心平气和地讲道理,而是不分青红皂白先骂一通、打一顿再说。这样粗暴的对待孩子,不仅没有办法让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很有可能会在心里留下阴影,性格容易变得偏激。要以身作则。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空洞说教远不及实际行动的影响力大。不是有这么一则公益广告吗,母亲给外婆洗脚,小儿子看在眼里,便有模有样学着要给母亲洗脚。同样的,“上梁不正下梁歪”,做家长的如果品行不端,那么教育出来的孩子很难说不是一个失败的复制品。可见大人的言传身教真的很重要。大人的意见要统一。有的时候家长之间相互要通气,对于同一件事的看法要争取一致,态度也要统一,切忌你说东我说西,你扮白脸我扮红脸,更不能当着孩子面就相互数落。否则的话孩子往往会莫衷一是,不知道究竟该听谁的。时间一长,大人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和威信也会荡然无存,再想要管教孩子就比较困难了。不要扼杀孩子的兴趣。学业固然重要,但是兴趣是激发孩子创造力的源泉。现在的社会需要的不是读书机器,而是全面发展的多面手。所以,如果孩子表现出某方面的爱好,千万不要干涉,而是应该鼓励他,说不定还能成为孩子的一项技能。怎样教育孩子对成功的理解现在教育孩子不是重视不重视的问题,而是如何顺利实现成功教育“子女成才”的问题了。所以现在的家庭教育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现在的教育结果是学校30%社会20%家庭50%,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教育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由于部分家长不注意家庭教育,导致现在全国的刑事发案率,青少年就占去20%。所以家庭教育事关你们的家庭和社会,事关孩子的将来。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方法各有不同。有的家长主张“棍棒底下出孝子”,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就是批评惩罚。有的家长主张“唯考试成绩论”,为了自己的孩子考个好的成绩,可以包揽、包办代替孩子的一切。其实这些都是不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您包揽不了孩子的一辈子。家庭教育是个复杂的工程,关键是家长是不是掌握了教育孩子成才的关键点。下边我把成功教子的关键讲给大家,希望对您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有所帮助:1、 有惩罚变激励什么叫激励?怎么激励孩子?简单的讲,就是如何发挥孩子内心深处的东西和潜能,这是一个根本和主要方法。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潜能,父母要做的就是激励孩子,让孩子发挥自己的价值,给他发挥自己潜能的机会。人像汽车一样,而激励就像汽车油箱的汽油。家长必须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他挖掘自身的潜能,这就如同给他们的“油箱”里加油。并且家长在激励孩子的时候要有诚意的激励,才能打动孩子的心。千万不要认为自己是孩子的家长,摆出冷面孔和家长高高在上的样子,这样孩子就不会接受您的激励和建议,您的激励就失败了。有的家长老是用“你真棒”“了不起”“太好了”等简单而空洞的评价,孩子也不知道您为什么表扬他,这样就失去了您激励的用处。不如具体一些,譬如:“你自己穿衣服穿的很整齐,真不错。”“你能自己叠被子,把床铺收拾的很干净,你真棒!”具体而细致的指出孩子的值得夸奖的地方,这样孩子知道为什么值得夸奖,并能够继续努力,强化好的方面,逐步养成好的品德与习惯。家长一定注意,以精神鼓励为主,以物质鼓励为副。2、 和孩子的关系要平等和谐我为什么要强调平等呢?原因是中国有几千年文化传统,“君为臣纲,父为子纲”以深入到了每个人的骨髓。很多的家长认为:和孩子平等是“天方夜谭”,因此许许多多的悲剧就不断发生。譬如:有一个5岁的小女孩子很愿意和隔壁的叔叔交朋友,心里话都愿意和这位叔叔讲,而不愿意和自己的父母讲。原因在于,这位叔叔跟她说话的时候都是蹲着,与他一样高,她觉得自己受到了尊重,而和自己的爸爸妈妈说话时,是居高临下,不论爸爸妈妈是站着和坐着总是比自己高好多。且爸爸妈妈老是很严肃的板着脸,而不想在家里多说话。这样下去您的家庭和孩子之间就没有和谐平等的氛围,就谈不上引导教育,你们家庭的亲情、和孩子的感情就大大疏远了,孩子当面不反抗,可就是内心里不喜欢您。你们家庭的潜在矛盾、就这样默默的存在了。所以,家庭的和谐平等是家庭教育的第一要素。3、 要给孩子留面子中国有这样的古话,叫做“堂前教子,枕边教妻”,就是说孩子没有什么面子,在什么地方都可以教,而妻子有面子,只能在枕头边隐秘的地方才能“教育”。可就是这句混帐话给不少的家庭带来了灾难,家长和孩子中间出现了很大的隔阂。在这里我反复的强调,家长一定注意在众人面前不要对孩子说三道四,你知道孩子怎么理解吗,孩子的理解是:您对着众人这样,就是对孩子的大批特批。虽然当面孩子不反抗,但是孩子的心灵是不接受的,而您的目的根本就没有达到,相反,孩子根本不愿意和你多说话了。我举一个例子:龙岗的一个孩子的爸爸,开小店,孩子初一辍学不读书了。爸爸就看到《深圳特区报》有我的报道,于是就找到特区报,又找到我原来青少年家长培训中心,和约好时间,带着孩子的香港叔叔,爸爸、孩子一块到培训中心一坐下,爸爸就说:这孩子不听话,在学校老打架,现在又辍学,求老师帮帮我们的孩子。孩子一听大声说:今天是来批判我呀!我就赶快插话说:这样吧,孩子的问题我们两个单独谈,你们是不是说说自己在家庭教育方面体会。要不你们先回去了,我和孩子单独的沟通好吗!两个小时的沟通,孩子知道了自己的不对,也反映了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缺陷。所以我呼吁家长不要在众人面前当孩子的面说三道四,孩子也有自尊,孩子要面子。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整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果对您有帮助,留下您的阅读感言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家长对孩子教育方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