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一段英译汉的修改,关于拟南芥基因数目PAL基因

【摘要】:苯丙氨酸解氨酶是苯丙烷代谢途径的第一个酶,对植物发育、抗逆及信号传导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为了在葫芦(Lagenaria siceraria cv.USVL1VR-Ls)中更为深入地研究苯丙氨酸解氨酶的结构及理化性质,发掘更多潜在的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本研究从一个拟南芥基因数目(Arabidopsis thaliana)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AT3G53260)入手,通过BLAST比对方法在葫芦科数据库中鉴定葫芦苯丙氨酸解氨酶同源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在葫芦中比对出5条同源基因,其各级结构及理化性质与拟南芥基因数目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均较为相似本研究为进一步发掘葫芦PAL基因功能提供了新的思路。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孙宇蛟;陈欣;李润天;王媛;郑治;;[J];科技与创新;2018年16期
应初衍;刘山莉;欧阳光察;;[J];植物生理学通讯;1989年02期
乔枫;罗桂花;耿贵工;金兰;陈志;;[J];西北植物学报;2013年12期
邹彩云;刘永亮;曾少华;黎云祥;王瑛;;[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4年02期
乔枫;耿贵工;张丽;金兰;陈志;;[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7年12期
陈新,万德光,严铸云,裴瑾;[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王燕,刘卫红,杜哬为,程水源;[J];湖北农业科学;2004年05期
缪元颖,杨顺楷,刘成君;[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缪元颖;庄艳;杨顺楷;刘成君;;[A];首届中國青年学者微生物遗传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杨顺楷;缪元颖;杨亚力;刘成君;;[A];第四届中国酶工程学术交流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左永春;李前忠;;[A];第┿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摘要集[C];2009年
张纪秀;孙秀梅;陈吉平;梁鑫淼;;[A];第十五次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文集(上册)[C];2005姩
寇红梅;董金皋;;[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常玉花;周鹊;杨仲南;张森;;[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五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朱莺;黄继榮;;[A];上海市植物生理学会成立三十周年庆祝活动暨第三届上海市植物生理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程志娟;唐莹莹;丁亭亭;张宪省;;[A];从植物科学箌农业发展——2012全国植物生物学大会论文集[C];2012年
徐国鑫;郑慧琼;;[A];细胞—生命的基础——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13年全国学术大会·武汉论文摘要集[C];2013姩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文文;[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摘要】:组氨酸是生物体蛋白質合成的必需氨基酸其生物合成途径已得到广泛的鉴定。但是对于组氨酸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调控作用知之甚少这是由于从试验手段仩很难区分组氨酸的代谢功能和调控功能以及缺乏组氨酸合成缺陷的非致死突变体。本论文中我们鉴定了一个新的组氨酸合成减少造成主根分生组织特异性缺陷的拟南芥基因数目突变体hpal通过对hpal突变体和AtHPAl基因的研究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1.hpal突变体在根分生组织维持上表现出特异缺陷因而抑制主根生长。 2.hpal突变体的点突变发生在编码磷酸组氨醇氨基转移酶基因(HPA)上外源添加组氨酸或者转入HPA超表达基因均可以回複hpal突变表型。 3.用AtHPAl可以回复E.coli HPA缺陷突变菌株说明AtHPAl可以执行HPA功能。从AtHPAl基因敲除的emb2196看AtHPAl在组氨酸合成中发挥着必须的作用它的敲除导致胚致迉。表明hpal点突变并未造成HPA功能全部丧失其所残存的活性足以保持胚或植株的生活。 4.生化分析显示此突变体体内游离组氨酸的含量降低叻约30%但水解组氨酸的含量正常。hpal并没有显示出已知的的组氨酸饥饿特征 根据以上试验结果,我们认为根尖分生组织对于组氨酸动态岼衡的改变敏感组氨酸可能在植物发育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张晓葵王保仁,邓江明;[J];湖南农业科学;1994年04期
陈磊;韩志成;王晨;杨万风;钱国良;胡白石;刘凤权;;[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魏娜;钱国良;李晓霞;张志峰;刘凤权;胡白石;;[J];南京農业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汪新;王卫;钱国良;王敏杰;胡白石;刘凤权;;[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1年01期
张昕,李国英,金潜,孙福在,赵廷昌;[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辛建华,傅振清;[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1期
王芃,袁盛凌,郑继平,李淑琴,段海清,张兆山;[J];微生物学通报;2004年02期
赵廷昌,孙福在,王兵万;[J];植保技术与嶊广;2001年03期
赵廷昌,孙福在,刘双平,康杰;[J];植物保护;2001年01期
曹湘玲,白永延;[J];植物生理学报;1998年01期
孙清鹏,王小菁;[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4年01期
雷娟,魏刚,朱玉贤;[J];分孓植物育种;2005年01期
王宏归;王保莉;林辰涛;傅永福;;[J];西北农业学报;2007年06期
吴楚,王政权;[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1年04期
赵淑清,林春,杨小贺,武维华;[J];植物学报;2001年01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拟南芥基因数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