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奶奶捶背的看图写话给点建议,他为什么要这样?

为什么会这样,请看图,求一定要帮忙,谢谢_百度知道
为什么会这样,请看图,求一定要帮忙,谢谢
我有更好的答案
有可能你安装在手机上了,如果不是那就是系统问题了
系统内存满了
可以下载清理大师之类的app,深度清理,再把手机里的软件尽量搬家到内存
可能是你这张卡没有用了
你可以刷一下机
还有可能就是你这张sd卡没有用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教 学 进 度 表周 次 1 2 3 时 间 3.6-3.8 3.9-3.15 3.16-3.22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长城和运河》 ;2.《美丽的南沙群岛》 3.《庐山的云雾》 习作 1 练习 1 4.《翻越远方的大山》 5.《雪儿》 6.《花瓣飘香》 习作 2 练习 2 7.《菩萨兵》 8.《李广射虎》 9.《少年王勃》 10.《大作家的小老师》 习作 3 练习 3 11.《赶海》 12.《荷花》 13.《古诗两首》 习作 4 练习 4 期中考试周 14.《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15.《水上飞机》 16.《跟踪台风的卫星》 习作 5 练习 5 17.《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18.《狼和鹿》 19.《放飞蜻蜓》 习作 6 练习 6 20.《恐龙》 21.《槐乡五月》 22.《海底世界》 23.《日月潭的传说》 习作 7 练习 7 24.《寓言故事》 25.《争论的故事》 26.《剪枝的学问》 习作 8 练习 8 期末考试周 内容 备注43.23-3.2953.30-4.56 74.6-4.12 4.13-4.198 9 104.20-4.26 4.27-5.3 5.4-5.10复习、 备考11 125.11-5.17 5.18-5.24135.25-5.3114 15 16 176.1-6.7 6.8-6.14 6.15-6.21 6.22-6.28复习、 备考-1-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6)三年级语文下册 课时:2 执教者:马琰毓 习惯(6)安排了两个训练主题,是由 5 页插图呈现的。第 1 页至第 3 教学 页有八幅图,展现主题一:“自主预习、复习”。第 4 至第 5 页也有八 内容 幅图,展现主题二:“认真完成作业”。分析1. 仔细观察课本上的图,使学生懂得预习、复习的重要性,逐步养成课 教学 目标 内外自主预习、复习的习惯。 2.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 并结合平时的教学, 使学生 了解认真完成作业的重要性和应具备的态度及有关要求, 逐步养成认 真完成课内外作业的良好习惯。 重、难点:1、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重难点 教学 资源 课时 划分 -22 课时。其中 1-3 板块为第一课时,4-6 板块为第二课时。 课件 2、让学生明白认真完成作业是一种好习惯,要持之以恒。 预习按导学单上的内容进行预习。 教师引导 一、复习学过的良好的学 习习惯。 二、看图,认识预习的意 义,明确预习的要求 1 、思考:我们为什么要 预 习 呢 ? 预 习 有什 么好 处呢? 2 、对于我们来说,预习 有 什 么 具 体 要 求呢 ?看 书中的图: ( 1 )第一幅图上画的是 谁?在干什么? ( 2 )指名读黑板上的预 习 要 求 并 板 书 :自 读课 文,读正确、读通顺、自 学生字新词 学生活动 个性化补白教学 流程自由说一说 先让学生课前预习, 讨论 课上通过学生的预习 让他们感知预习的重 要性 观察文中插图 。之后,在课上让学 生相互讨论各自的预 习情况。 明确预习要求第一板块第二板块第三、指导课内预习 1、夸夸图上同学。 观察文中插图 看图②③④⑤,弄懂他们 是怎样预习的? 相互交流 2 、指导预习第一课,出 示预习要求: 按要求预习课文 ①读通课文,画出生字新 词。 ②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交流预习结果 了解大意。 ③再读课文,画出不懂词 教师给予辅导、点评 句,打上“?”。 教师提示:不懂的词句如 总结课内预习方法 何解决? 3、评评身边同学。 四、提出课外预习的要求 预习课文可以在课 观察插图 内,也可以在课外,瞧, 他们是怎样做的?看图六。 -3- 三板块第四板块第 五 板 块①查工具书。 ②查相关资料。 五、明确复习要求及重要 性 1 、预习可以提高我 们的自学能力,使我们开 动脑筋、思考问题,那学 过 的 东 西 为 什 么要 复习 呢? 2 、说说有关复习的 故事。 3、小结。 一、导入:展示上学期几 份优秀学生作业,小结导 入。 二、看图,明确认真完成 作业的意义 1、出示挂图(第 4 页上 图)学生观察,然后说说 图上的同学们在做什 么? 2 、集体讨论:为什么要 认真完成作业? 指导看图 3 、小结:“认真完成作 业 ” 既 是 我 们 的学 习任 务,更是一种好习惯,它 可 以 检 验 我 们 知识 掌握 的情况,可以巩固我们所 学知识,增强我们的学习 能力。每个同学都要养成 这个好习惯,你才能成为 真正的成功者。 三、欣赏优秀作业。 1、学生看书上第 4 页的 下图。 2、指名说说看后的感受。 3 、集体评议本班认真完 成 作 业 的 同 学 ,加 以表 扬。交流方法及时复习观察作业观察插图相互交流观察小结:是呀,你们是 学习的主人,自觉地讨论预习,你会发现你自 己能学会和理解课文交流中的许多内容,而且 能找出自己难以理解 的一些问题,还能提 出自己的看法,那样 我们的自学本领就增 -4- 强了,阅读理解能力 也提高了,我们的头 四、 观察图片, 明确要求。 1、学生观察第 5 页的图 片,弄清图画的意思。 2 、小组讨论:应该怎样 认真完成作业? 3、集体交流: 脑越用越活了 (1)书面作业:书写 工整、字迹漂亮。认 真思考后,再动笔。 (2)口头作业:认真 对待,反复朗读。第 六 板 块观察 讨论 交流小结板 书 设 计 教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6) 自主预习复习 认真完成作业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充分关注 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态度、情感、价值观这一维度在教学目标中的地位,学重视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在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地选取能充分引起学 生情感共鸣的学习资源,尽可能多地组织能充分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学反习活动。思1、长城与运河三年级语文下册 课时:2 课时 执教者:马琰毓 《长城和运河》是一篇充满强烈感情色彩的诗歌。作者通过对长城 教学 和运河的具体描写,颂扬长城和运河的雄伟壮丽,热情地讴歌了中国古 内容 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是一篇“形神兼备”的美文。分析-5- 1. 认识 2 个绿色通道的字,会写田字格中的 9 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 目标 3. 感知长城和运河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之情,增强民族 自豪感。重点:通过朗读课文体会长城的雄伟壮观、运河的美丽及它们各自在历 重难点 史上起到的重要作用。 难点: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 爱人民的情感。 教学资源 生字卡片;课件 课时划分 2 课时。其中 1-3 板块为第一课时,4-6 板块为第二课时。 预 习 按导学单上的内容进行预习。 学生活动 个性化补白 课件展示长城和运河 读题 的图片,并道出它们 来由 :有一道城墙建 交流 造了 2000 多年,是人 类历史上建造时间最 质疑 久的建筑;有一条河 开凿了 1779 年,是世 界上开凿时间最久的 人工河流。沐千年风 雨,历世事沧桑,它 们的名字将永远地刻 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 心上。有谁知道这道 城墙的名字? (出示 万里长城的图片): 让我们大声地说出这 道城墙的名字!万里 长城!有谁知道这条 -6-教师引导 第一板块 1、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 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 个像绸带, 她们蔚为壮观, 激情导入 堪称“人间奇迹”,你们 知道她们的名字吗? (师 板书课题) 2、生齐读课题。 3 、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 吗?教学流程 河流的名字? (出示京杭大运河的 图片)让我们骄傲地 呼喊这条河流的名 字!京杭大运河 第二板块 1、汇报自学情况 (1) 各自轻读课文,要求读 准确,读通顺,不多字, 检查预习 不漏字,不错字,不读破 词、破句。 (2) 学习生字。 (3) 联 系上 下文理 解部 分 词语。 2、 再读课文, 边读边想每 一部分各写了什么。 第三板块 1、理请文章思路。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 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 读懂课文 讲了哪些内容? (2)学生讨论交流。 (以 读文为主) 2、 指导学生写字, 学生描 红临写。 第四板块 1、听写生字词。 2、 课文赞颂了我国的哪两 复习导入 大建筑工程? 3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 文。 .检查生字词。 阅读课文 朽 认读生字词 驾驶 创造 谱写 绸带 嘉峪关 不 曲 奇折蜿蜒 迹(1)指名读。思考交流(2)说说字音、字 形上需要注意的地 方。读文思考交流汇报听写 交流 阅读提问:作者为何要通 过自己的&驾驶着飞 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比较:1、 导读第一部分: 作者以 什么样的方式看长城的? 为什么要这样看长城? 2、阅读探究: 阅读思考 (1)你觉得长城怎样?可 用哪两个词概括它的特 点? 思考时要给出实践限 (2) “祖先” 该怎么理解? 制 (3) 最后两行在第一部 第五板块 分中起什么作用 ? ( 突出 中心) 讨论交流 3、指导朗读。 4、 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 讨论时注意保持良好 阅读感悟 分组读,生评议。 的秩序 -7- 5、指名读, 生评议。 6、学用结合,延伸拓展。 7、精读第二部分 8、 导读: 作者在蓝天中除 看到了长城奇异的景象 外,还看到了什么奇异的 景象? 9、探究: (1) 观察书中插图 , 回答 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 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 这句话是把什么比成什 么,它们之间存在什么相 似之处,你能说说吗? (2) 你从 “北起首都北京, 南到天堂杭州 , 京杭大运 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 句话读懂了什么 ? 前半句 “北起首都北京 , 南到天 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 作用? 10、指导朗读。 第六板块 总结全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 懂了什么 ? 我们祖国的美 课外延伸 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文 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2、 我们国家除了这些人间 奇迹,还有其他的吗?读中感悟思考交流阅读写一写讨论 交流 查阅资料总结:今天,我们乘 飞机俯瞰了祖国的两 大奇迹。其实,祖国 的奇迹还有很多很 多,例如??。大家 一定要好好学习,长 大后去创造新的奇 迹。板 书 设 计1、长城与运河 长城——巨龙 运河——绸带 祖先——人间奇迹-8- 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加,课堂气氛活跃轻松,学生们读诗热 情也很高。作让为老师,都知道长城和运河是用血泪筑成的,这一课给 教 予学生的是一种忘却,是一种感谢,是一种欣赏,是一种享受。所以, 这一课的学习,我们就应该让学生读、让学生诵,让长城、运河成为学 学 生心中的“美”。反思2、美丽的南沙群岛三年级语文下册 课时:2 执教者:马琰毓 《美丽的南沙群岛》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介绍了南沙群岛美丽的 教学 风光和富饶的物产,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南沙群岛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内容 全文主题突出,层次清晰,语言优美,感情抒发真挚自然,为学生语言 积累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第二、三自然段,采用了典型的总分构 分析 段方式,也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1.学会本课 10 个生字,认识绿线内的 9 个字,理解相关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三自然段。 教学 目标 3. 通过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 感受南沙群岛迷人的景色和丰富的特产 , 激 发学生热爱祖国海疆的思想感情。重点:感悟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海疆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 难点:理解课文“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习这一写作方式。教学资源 课件 课时划分 2 课时。其中 1-3 板块为第一课时,4-6 板块为第二课时。 预 习 按导学单上的内容进行预习。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个性化补白 -9-教学流程 1、利用挂图认识南沙群 岛。 第一板块 2、简介南沙群岛。 激情导入 3、板书课题,指导读题: 美丽的南沙群岛。 4、质疑课题。读题可以配乐解说: 宽广 无限的大海真美啊,浪质疑花飞溅,蔚为壮观.一 派&烟波荡荡接天河, 巨浪悠悠通地脉&的 迷人景象.这就是祖国 的南大门,美丽富饶的 南沙群岛.第二板块 读文识字第三板块 整体感知第四板块复习导入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画 出生字,读准字音。 2、检查预习情况。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 文。 4、结合学生朗读纠正字 音。 5、 读文, 感受南沙群岛的 美丽。 1、 图文结合: 引导学生边 读边看边思考: 南 沙 群 岛 是 祖 国 的 ( ) , 也是 ( ) 。 2、 在课文中划出句子,齐 读这几句话。 3、指导写字 (1) 出示生字, 同桌互相 说说自己是怎么记住的。 (2)全班交流 (3) 指导书写, 描红生字, 纠正姿势。 1、 上节课我们读了&&美丽 的南沙群岛&&这篇课文, 你们知道些什么? 2、 这节课请同学们放慢脚 步,边读边想象,细细欣赏 那蓝色宝库般迷人的海 岛。初读课文 认读生字读文倾听读文感受观察插图练习说话描红临写回顾课文我成功 1.巩固生字. (1) 认读生字新词及把握中心其所在的主要句 子. 浩瀚 海域 岛屿 辽 阔 繁衍 心旷神怡 星 罗棋布 海龟 (2) 查字 典,说说带点字词的意 思. - 10 - 星罗棋布 心旷神 怡 繁衍 碧波 浩淼 2. 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 礁&和&域&两个左右结 构的字. 1、出示: “南沙是祖国巨 大的蓝色宝库。”“南沙 也是个迷人的世界。” 2、 自读第 2 自然段, 交流: 阅读课文 为什么说南沙群岛是一座 宝库? (1) 难以计数的珍贵海洋 生物 (2) 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 汇报交流 (3) 用之不竭的海洋动力 3、 分小组读, 通过朗读感 受南沙群岛是一座蓝色宝 库! 4、小结,提示“总分”写 法。 小结写法 5、 再看文中写 “南沙也是 个迷人的世界”这一段, 谁愿意读? 6、交流:这小节,同第二 小节有什么相似之处? (总分) 仿例学习 总:“南沙也是个迷人的 世界” 分:天空;海面;水天相 连;海中;浪涛 7、练习朗读。 小结:南沙群岛不仅是祖 国巨大的蓝色宝库,而且 是个迷人的世界,更有一 自主交流 个美丽动人的传说—— 1、 学生自读第一小节,再 次感受南沙的神奇和美。 交流: (1) “晶莹的珍珠”指什 么? “一串串晶莹的珍珠” 说明什么?(岛屿多)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介 (2)南沙群岛有多少岛 屿?结合理解 “星罗棋布” 。 绍美丽的南沙群岛 (3)早在两千多年前,我第五板块走入课文第六板块学习运用让学生摘抄课文中的 妙句佳句.- 11 - 们的祖先是怎样在南沙群 岛上生活的? 2、 这么美的南沙群岛,谁 愿意给我们做具体介绍— —下。 学生自读第一小节, 感受它的神奇和美。自读感受2、美丽的南沙群岛板书设计岛群﹛蓝色宝库迷人世界 教学本课时,我采用的方法是一边引导学生领会南沙群岛的物产丰 富、风景优美,一边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使学生进入情境去感 教学反思 悟,真切感受南沙群岛是一个充满魅力的迷人的世界,并把自己的体验 感受真切的抒发出来。3、庐山的云雾三年级语文下册 课时:2 执教者:马琰毓 《庐山的云雾》这篇课文以优美明快的的语言,运用比喻联想等手 教学 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 内容 对庐山、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本课要重点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 语言文字的含义,在读中感悟文章语言富于变化的特点和句与句之间的 分析 联系,在读中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意境,在读中内化语言,积累背诵。 - 12 - 教学 目标1.学会本课 10 个生字,认识绿线内的 8 个字,理解相关词语并能用“流 连忘返”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重点:从文字语言中体悟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 难点:初步认识总分段式,以及练习写作。重难点教学资源 生字卡片;课件 课时划分 2 课时。其中 1-3 板块为第一课时,4-6 板块为第二课时。 预 习 按导学单上的内容进行预习。 教师引导 1、 一提到庐山, 我们就会 想起学过的 《望庐山瀑布》 那首古诗,大家还记得 吗? 2、 其实吸引古今中外游客 的不仅仅是“飞流直下三 千尺”的瀑布,更有那千 变万化, 千姿百态的云雾。 3、板书课题,读题。 1、 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感 知课文内容。 2、 学生自读课文, 读准字 音,读通课文。 3、指名朗读,随机正音、 随文识字。 4、 练读课文中读得不太流 利的地方。 学生活动 个性化补白教学流程 第一板块背诵古诗激情导入齐读课题第二板块认真倾听自由读课文时,边读 边思考下列词语的意初读识字自由读文思: 变幻无常、腾云驾雾、学习生字词飘飘悠悠、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一泻千里、 流连忘返思考: 庐山的云雾有哪 第三板块 1、 些特点? 2、学习课文第一段: 学生自由朗读, 说说: 整体感知 (1) 你读懂了什么? (2) 在庐山众多秀丽的景 色中,作者最喜欢什么? 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3)你还体会到什么? (4) 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 象漫步山道,腾云驾雾, 飘飘欲仙的感觉。 (5)指导朗读。认真思考读文思考交汇体会感情朗读- 13 -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 第四板块 1、 《庐山的云雾》,庐山的 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 复习导入 象? 2、 想细细品味庐山云雾奇 丽的美吗?今天这节课我 们继续读课文。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划 出中心句。 2、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你从哪些句子具体读出来 的? 3、 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千 姿百态的云雾写得如此形 象美丽的呢? 第五板块 4、 你能不能仿照作者的方 法也来用美妙的文字形容 一下各种姿态的云雾? 5、 你喜欢这千姿百态的云 阅读感悟 雾吗?让我们读出对它们 的喜爱之情。 6、 总结学习这一小节的方 法。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 运用刚才第二自然段的 学习方法自学第三自然 段。 2、 指名说这一自然段的中 心句。理解“瞬息万变”。 3、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 是怎样的情景呢?该怎么 读出来呢? 你能象作者一样展开丰富 的想象,仿照他的写法也 来写写云雾的瞬息万变 吗? 4、指导朗读。 5、 到这里, 我们忍不住要 和作者一样感叹:云遮雾 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 返!你想说什么? 课文的第二、 三自然段 第六板块 1、 都用了总分的写法。第一 句是中心句,其它几句都 学以致用 围绕中心句层层展开,具回顾课文激发兴趣朗读课文自读第二小节,这段 话写了云雾有什么特 点?找出中心句,用思考问题“______ ”画出。 2、为了介绍云雾千姿 百态,作者哪些语句 来进行描写的?找出汇报探讨来,读一读。提示: 作者运用 ( ) 的修辞手法进行描写,把 小结方法 云雾比作( ( ) 、 ( )、 )) 和 (朗读课文运用方法学习课文总结写法- 14 - 体地描写这个特点。 2、 现在, 老师想请大家用 总分的写法选择一处景物 写一写。在写之前先选择 一处景物按照总分的方法 说一说。 板书设计写法运用3、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总——分教学反思我在引导学生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图片,使学生在头脑中初步 把文字描写变为具体的图像。然后再引导抓住重点句和重点词去进行深 一步的理解。通过图文结合,并展开想象,把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景 物拉近,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习作 1三年级语文下册 课时:2 执教者:马琰毓教学 内容 分析教材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 4 幅图片和一篇习作例文《脱棉 衣》;第二部分针对例文提出几个问题,引发学生讨论,力求通过讨论 让学生从例文中受到启发;第三部分是习作练习,由习作要求和两组图 组成。 - 15 - 教学 目标1.能借助观察图画读懂例文《脱棉衣》,感知小作者的所思所想。 2.能通过讨论交流,明确观察多幅图作文训练的要领。 3.能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书上提供的两组图,选你喜欢的一组, 练习写一件事。重难点重点:看例图,读例文,学习例文是怎样用语言描述图意的。 难点:看例图,读例文,想象习作。教学资源 课件 课时划分 2 课时。其中 1-3 板块为第一课时,4-6 板块为第二课时。 预 习 按导学单上的内容进行预习。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看图说话 个性化补白教学流程第一板块 1、 出示几幅图片, 说说你 谈话导入 都看到了什么? 2、 思考: 该如何将图片上 第二板块 的内容表达出来。 1、 图上有几个人物?能说 清图上人物的关系并给他 们分别取个名字吗? 2、 这四幅图写了一件什 么事? 3、 分图简要说说图的意 思。 4、观察第二幅图的景物, 引导学生思考叙述图上场 景的顺序。 5、阅读全文。 6. 教师小结: 全文按图写 了四段话,交代了这件事 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 方,他们看到了什么,他 们是怎么想的, 怎么说的, 又是怎么做的。 1、 观察第一组图,说说 这三幅图讲了一件什么 事,给这件事加个题目, 给图中人物起个名字。 2、 观察第一幅图。 说说图 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3、 观察第二幅图。 这时他们到了什么地方? 孙小圣做了什么?另一个讨论交流看图说话思考交流观察画面 学习例文讨论汇报读文总结第三板块看图说话- 16 - 观察图画 是怎么做的?说说孙小圣 是怎么想的,另一个是怎 运用要点 么劝阻的。 分图口述 4、 观察第三幅图。 另一个在做什么?孙小圣 的表现怎样?说说怎么批 评孙小圣,孙小圣的态度 怎样,孙小圣会怎么说。 5、 利用这样的方法, 说说 第二组图片。 第四板块 1 、根据对图片内容的理 解,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学生练写 写一写这个故事。 2、明确写作要求。讨论交流练写习作写作之前给学生一些 与话题相关的词汇, 让他们理解运用: 自言自语 姹紫嫣 红 兴奋不已 优美典 雅 得意洋洋 耷拉脑 袋 抓耳挠腮 目不转 睛 灵机一动 夜以继 日 身心投入 专心致 志 一丝不苟 悄无声 息 喜上眉梢 无言以 对第五板块 1、自我修改。 2、同桌互改。 修改习作 3、 找三篇不同层次的习作 集体评改。 第六板块 誊写习作,相机指导。 板书设计修改习作誊写习作 习作 1 观察图片 发挥想象 分段- 17 - 教学反思看图作文是对提供的一幅或一组图的内容进行描述的习作训练。连 图作文比单图作文的内容更复杂些。因而,进行看图作文的练习,必须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观察得细致,才能写得具体,抓住了重点,才能把 图中的思想表达准确。练习 1三年级语文下册 课时:2 执教者:马琰毓教学 内容 分析本次练习共安排了五项内容,包括处处留心、写好钢笔字、读读背 背、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突出了字词句学习的综合性以及语文学习 和社会生活的联系与融合。 A 类:弄清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的基础上背诵简称歌,理解带有 简称的句子。教学 目标B 类:1、书写时注意写好捺画,并巩固笔顺规则。 2、熟记 8 个成语和记诵古诗《夏日田园杂兴》。 3、练习两个笔画及含有这两个笔画(横撇、撇点)的字。 C 类: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一是让学生想说,二是让学生会说。 重点:进一步了解春节的各种民风民俗,激发对祖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重难点情。 难点:在了解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简称的基础上背诵简称歌,启发学 生留心观察。教学资源 中国地图或课件等 课时划分 2 课时。其中 1-3 板块为第一课时,4-6 板块为第二课时。 预 习 按导学单上的内容进行预习。 学生活动 观看地图 个性化补白 让学生课前查阅中国 地图及相关省份、地 了解地图 理情况的资料教学流程教师引导 1、 出示中国地图。 整体认 识。 2 、借助地图了解我国有 34 个省、市、自治区和特 别行政区。 第一板块 3、 了解有关内容: 直辖市 熟记背诵 是 由 中 央 直 接 领 导 的 城 市,自治区是少数民族聚 简称歌 居的区域,是相当于省一细听介绍 - 18 - 第二板块 理解有关 各省、 市、 自治区的 句子第三板块 写好钢笔 字第四板块读读背背级的民族自治区地方。 4、 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简 称。 5、熟记并背诵简称歌。 6、 找朋友游戏。 巩固对简 称与省、市、自治区名称 之间对应关系的了解。 1、读句子。 2、 巩固对简称所代表的含 义的认识,初步知晓我国 几大地方戏的名称。 3、运用简称的词句。 (留 心观察、记录简称在日常 生活中使用)如:黔驴技 穷、湘江、滇池、京沪铁 路等。 1、看看写的字。(“遮、 越、处” 三个字)要注 意什么? 2、讨论要注意的地方。 3、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三个 字的捺画的不同走势。 “遮”字一捺走势平缓; “越”字一捺比“遮”陡; “处”字一捺更陡。 4、指导学生认真、仔细、 规范地描红、仿写。 5、注意写字姿势。 1、熟记 8 个成语。 (1)结合《庐山的云雾》 加以理解。 (2)指导记忆。 2、背诵《夏日田园杂兴》 (其七) (1) 介绍: 范成大写了一 组《夏日田园杂兴》,今 天学习《夏日田园杂兴》 (其七)。 (2) 引导学生看图, 并借 助图画读读古诗。(大致 体会诗的意思与表现的情 趣) (3)小结。 (4)指导学生熟读背诵。 (5) 搜集其他 《夏日田园 杂兴》进行积累诵读。熟记简称游戏巩固 认真朗读理解句中简称课外延伸观察字形以小组,小组成员之 间比赛的形式进行写 字讨论交流描红仿写熟记成语理解词语朗读古诗图文对照 学习古诗- 19 - 第五板块 口语交际 聊聊春节第六板块 学写毛笔 字1、 设问导入: 今年的春节, 回顾春节时的情景 你是怎么过的?你知道过 春节时,咱们这儿有什么 习俗吗?今天咱们一起来 聊聊春节。 2、板题:聊聊春节 3、借助插图(贴春联、全 家观看 “春节联欢晚会”、 舞龙灯、吃年夜饭、给老 人拜年??)勾起回忆。 4、交流本地春节的习俗, 交流汇报 也可交流其他地方过春节 的习俗。 5、自由练说、同桌练说、 全班交流。 6、指名说。 1、认识笔画名称。 认识笔画 2、 注意写法: 横撇要注意 拐弯处的提笔与顿笔,横 要短,撇要长而舒展。撇 交流笔画书要点 点要注意起笔时顿笔,收 笔时要回锋,至折处主要 用的是笔锋,此时以提笔 为主。同时还要注意撇与 临写 点的长短和倾斜度。 3、临写笔画。 4、临写整个字。 练习 1 简称歌播放春节相关的歌 曲,将学生带入过春 节的氛围。板书设计聊聊春节- 20 - 教学反思省、市、自治区的简称学生之前接触得比减少,教学起来有一定难 度。要充分利用中国地图,将简称的学习形象化。最后要求学生留心观 察,记录简称在生活中的使用,使学习同生活相结合,收到了很好的效 果。年级 课题三学科语文备课人汪华坤课 时24.翻越远方的大山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 10 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 7 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刘翔不畏艰难、敢于挑战的进取精神,同时明白 前进道路上的一些困难看似不可战胜,但只要坚持不懈 地努力,总有超越的时候。 1.了解刘翔的不断进取、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体会他 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艰辛努力。 2.能从刘翔的故事中获得启示重难点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或生字卡片 (小黑板)挂图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化补白板块一视频引路、导入课题: 1、播放刘翔跨栏的视 观看,讨论 频。 2、你们认识他吗?谁 交流,认识,讨论 能介绍一下他? (多找 几名同学, 教师适当补 充)- 21 - 3、你们想不想知道他 是如何变成“跨栏王” 的?下面就让我们一 起来学习他写的这篇 文章。 (板书课题:翻 越远方的大山)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词。 自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出 示教学要求: (1)朗读课文,把课 文读正确、读通顺。 (2)联系上下文或查 阅工具书理解词义, 读 懂课文。 (3)思考如下问题: ①“大山”指的是什 思考问题 么? ②文中有哪些表示时 间的词语? ③刘翔是怎样一步步 打败约翰逊的? 2、 学生根据要求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 名认读,开火车读。 跨栏 田径 决赛 希腊 雅典 国际 隐隐 成绩 纪录 呐喊 当初 祝贺 遥不可及 风驰电掣 读音注意:掣 字形区 分:纪 记 (2)指名分自然段读 课文, 师相机指导读易 错、难读的句子。 文中有两处问句, 要读 好疑问的语气。 4、学生回答教师提出 提出疑 的问题。- 22 -板块二 (1) 谁能说说 “大山” 问,师生共同 指的是什么? (2)文中有哪些表示 解决 时间的词语? (3)刘翔是怎么样一 步步打败约翰逊的? 从这你体会到了什 么? 5、自由读课文,想一 想, 你有什么不懂的地 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 让我们再次读课文, 这一次请同学们默读, 感受这些词语在文中 的含义。 想一想刘翔是 在翻越这座大山时经 历了怎样的过程? 读完后试着完成这样板块三 交流材料、读文 说体会 读文交流的填空: 遥不可及(站 在山脚下)-(翻越大 山 ) 。我们能按照这条时间 线索把课文分成对应 一座的三大部分呢? 第一部分 (一至二自然 段) , 主要写刘翔刚练- 23 - 跨栏那会儿, 把约翰逊 当成一座要不可及的 大 山 。板块四四、作业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 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板书设计年级 课题 学习目标三学科语文 4.备课人汪华坤课 时2第二课时掌握本课生词新词。能正确书写、正确、流利、有感情 地朗读课文。 初步感知刘翔不断进到,不断超越自我的进取精神。 1.了解刘翔的不断进取、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体会他 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艰辛努力。 2.能从刘翔的故事中获得启示多媒体课件或生字卡片 (小黑板)挂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引入 读书 齐读课文。 交流重难点 教学资源 教学流程 板块一个性化补白板块二学习 1-7 小节 过渡:为什么在刘翔眼 里, 约翰逊就是一座 “远 方的大山”?请你细细 地读一读文章的 1-7 小 节,找一找相关词句, 画出来体会体会。 ▲刚练跨栏那会儿,根 本就不敢奢望有朝一日 能亲眼看到约翰逊。在 我看来,他就是一座远 方的大山,我到山脚下自由读文 思考 交流 个别读、齐读 讨论交流读文 讨论交流 - 24 - 的那一天都遥不可及, 更别提要翻越这座大山 了。” (1)你体会到了什么? (差距大、实力强) (2)从哪看出来差距很 大? “奢望”:读.什么叫奢 望?什么对于他来说是 奢望?(亲眼看到其人) “远方的大山”:远、 大、高不可攀/望尘莫及 “遥不可及”:什么叫遥 不可及?什么对于他来 说“遥不可及”? 连到达山脚下的那一天 都遥不可及,更别提要 翻越这座山了,所以对 刘翔来说,这是一座矗 立于“远方的大山”, 要想翻越它,只能是一 个过高的难以实现的希 望,是——梦想! (3)这座山又远又大, 想要翻越它真难啊!谁 来一读这段话。(指名 读第 2 小节)交流、 读文板块三齐读 8-11 小节 1、你读出他的心情了 交流 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 心情?(兴奋、激动) 从哪里看出来的? 2、指导朗读:你走进了 刘翔的内心,读好它! ( 指名读 3、他成功翻越了大山, 超越了约翰逊,他的高- 25 - 兴不言而喻。 (齐读) 四、总结 1、同学们,超越约翰逊 是刘翔的梦想,它看似 遥不可及,难以实现, 但刘翔凭借着自己不畏 艰难、顽强拼搏、敢于 超越的精神,成功地— —齐读,文章学到这, 你有什么感想? 2、练笔,交流(成功就 是翻越远方的大山!) 3、 刘翔不是作家, 可 《翻 越远方的大山》一文, 却深深吸引了我们,因 为他用真心、真情记录 了自己内心最真的感 受。同学们,用笔真切 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 所感,是语文学习的一 个非常好的方法。 4、“中国有我,亚洲有 我,我会再次飞翔,这 就是真我的刘翔!” 推荐阅读《我是刘翔》。 3 翻越远方的大山 2001 刘翔 未进入决赛 约翰逊 冠军 2002 刘翔与约翰逊并肩比赛,但只看到 约翰逊的背影 2003 刘翔第二,约翰逊第一 2004 刘翔超越约翰逊,夺得 冠军板书设计- 26 - 教学| 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从刘翔身上学到了为了实现 理想,不懈奋斗的精神,并学着给自己树立小目标,逐 步实现。年级 课题三学科语文备课人汪华坤课 时25、雪儿 第一课时 本文是以“我”与白鸽的相伴到别离为线索讲述了“我”为受伤 教材解读 的雪儿疗伤并精心照料它,直到它能飞上蓝天的事,表现了“我”对 鸟类的爱护,也流露了“我”对自由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A、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B、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学习 C、初步感悟“我”对雪儿的感情。初步体会“我”的美好心灵和可爱 目标 形象。 重难点 教学 资源 预习 作业 教学 流程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生字卡片 (小黑板)挂图 1.自学生字词. 2.自由朗读课文。 教师活动 一、揭题引入。 1 、今天老师带你们去读一 个关于小女孩和一只白鸽 的故事。想读吗? 2、板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故事。 1.师提出阅读要求。 2.思考:课文讲了一个怎样 的故事? 3.出示生字词(小黑板)学生活动个性化补白齐读课题。板块一板块二按要求自由读文 指名说 试读 指名读 男 女赛读 齐读 - 27 - 板块三板块四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 自由读文,注意带上表 情。 2.完成填空: ① 爸爸带回( ),我为雪 儿( ),盼望( )。 ②听爸爸说雪儿是( ), 我更盼望( )。 ③雪儿展开( ),我心里 ( )。 4.小结。 四、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一小节,说说作 者当时的感受。 2. 师引导:如果你生病在 家,爸妈都上班去了,你有 何感受呢? 3.读出这样的感受。按要求读文 回答讨论交流 深层次交流 感情读文比一比,组词。 划 huá( ) 便 bi à n ( ) 转五、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观察字形。 2.指导写字。 3.检查、评比。 交流字形, 说注意 事项。 描红zhuǎn( ) 传 chuán( ) huà ( ) án( ) àn( ) àn( ) pi zhu zhu板块五板块六板书设计: 5、 雪 儿年级 课题三学科语文 5、雪备课人 儿汪华坤课 时2第二课时 - 28 - 教材解读学习目标重难点 教学资源 预习作业 教学流程本文是以“我”与白鸽的相伴到别离为线索讲述了“我”为受伤的雪 儿疗 伤并精心照料它, 直到它能飞上蓝天的事, 表现了 “我” 对鸟类的爱护, 也 流露了“我”对自由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A、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B、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悟“我”对雪儿的感情,体会“我”的美好 心灵和可爱形象。 1、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悟“我”对雪儿的感情,体会“我”的美好 心灵和可爱形象。 挂图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收集信鸽的资料。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引入 1.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交流 2.那么爸爸带回的究竟是一只 到文中找答案 怎样的鸽子呢? 二、精读课文,感悟动人画面 (一) 自由读第 2-5 自然段。 1.你的眼前出现哪些动人的 画面? 2.自由读第 2 自然段。 爸爸带回的是一只怎样的鸽 子?从中你想到什么?小作 者是怎样做的呢?从中你体 会到什么? 3.指名读第 3 自然段。 从爸爸的介绍中对雪儿有 哪些了解?谁还知道信鸽的 资料? 4 出示鸽翔图。 多么优美的动作,(引读)终 于有一天?? 2.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3.情景读文。 4.背诵此段。 5.师生合作。 师读第 5 自然段,生闭眼想象 你看到了什么?从中你体会 到什么? 6.背诵此段。 三.总结,写话。 1.师总结。 2.展开想象,联系上下文,写 个性化补白板块一交流交流个别读、齐读 交流资料板块二读文 交流 边做动作边读文 试背 交流 齐读 试背 交流写 - 29 -板块三 板块四板块五一段话描述“我”和雪儿告别 时的情景。 四、作业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完成写话作业。 板书设计: 5、雪 儿 盼望 ↗ ↘ 我→ 相依相伴 ←雪儿(飞) ↖ ↙ 高兴与学生共读《雪儿》,那只小小的鸽子,将我和孩 子们带到了渴望健康,渴望交流,渴望自由的心境中去 了。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体会“我”的孤独寂寞,我 着重将第一段的最后一句话做为指导地重点,通过猜想 春天的窗外有什么?来了解“我”不能享受这美好的一教学| 反思切,又没有人陪伴的心理。 然后引出“雪儿”受伤时的样子,让孩子们说说自 己会不会收留它,引起学生对“雪儿”的怜爱,同时沟 通了学生与“我”的思想共同。 在反复朗读中,学生了解了“我”对雪儿的情感在 日益增强,到最后体会激疑:如果雪儿飞走了,伤还没 有好的我还会怎样呢?学生自己不觉思考,为什么“我” 要放雪儿走?当学生在 “我为雪儿欢呼! ” 中了解到 “我” 对雪儿,对自由,对健康的热爱,不解就消失的无影无 踪,情感进一步提高。- 30 - 年级 课题三学科语文备课人汪华坤课 时26.花瓣飘香 第一课时 《花瓣飘香》是一篇洋溢着浓浓亲情的记叙文,写了一个小女孩给 教材解读 生病的妈妈送花瓣的事,情节直白,情真意切。表明了她是一个敬重 父母的懂事的孩子。 A、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习 B、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目标 C、精读课文第一、二两节。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3、理解一、二自然段的内容。 教学 生字卡片 (小黑板)月季花一枝 资源 预习 1.自学生字词. 作业 2.自由朗读课文。 教学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化教学流程补 流程 白 一、谈花,激趣引入。 1 、同学们,看!今天老师 交流 给你们带来一份礼物,谁能 告诉大家它叫什么?还了 板块一 解它的什么知识? 2 、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去 读一个关于此花的故事,6. 花瓣飘香 想知道故事的内容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提出阅读要求。 按要求自由读文 凭借初读时 2.思考:课文讲了一个怎样 指名说 的故事? 试读 指名读 男 的整体印象,强 3.出示生字词(小黑板), 女赛读 齐读 注意正音。 调咀词嚼句,做 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板块二到“入境使与亲”,对“真是 个懂事的好孩 子”产生真切的- 31 - 感受。三、教学第一自然段。 1 、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 读文。 读文 2 、思考:这些月季花开的 怎么样?从哪个词可以看 讨论、回答 出? 3、指导感情读文。 四、学习课文第二小节。 1 、这些红艳艳的月季花, 吸引了无数的赏花人,可是 有一天却发生了一件奇怪 的事。什么事呢? 2、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3、从小女孩摘花的动作中, 你体会到什么? 4、指导朗读。 五、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观察字形。 2.指导写字。 3.检查、评比。 积极思考板块三板块四读书 讨论交流,读 感情读文 交流字形, 说注意 事项。 描红板块五板书设计: 板块六 6. 花瓣飘香 月季 红艳艳年级 课题三学科语文备课人汪华坤课 时26、花瓣飘香 第二课时 《花瓣飘香》是一篇洋溢着浓浓亲情的记叙文,写了一个小女孩给 教材解读 生病的妈妈送花瓣的事,情节直白,情真意切。表明了她是一个敬重 父母的懂事的孩子。 A、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 B、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培养学生从小有敬爱父母的思想品质,陶冶 学习 高尚的情操。 目标 C、说出自己在平时敬爱父母的事例。 重难点 教学 1.通过充分地朗读,体会小女孩真挚,纯朴的亲情。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美好的情感。 多媒体课件 - 32 - 资源 预习 作业 教学 流程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收集自己敬爱父母的事例。 教师活动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围绕月季花发生 了一个怎样感人的故事? 2.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 故事,感悟他们美好的心 灵。 二、细读课文,感悟美好的 心灵。 1.自由读 3—10 自然段,抓 住“懂事”来体会。 2.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小女孩的懂事?从这些语 句中你还体会到什么? 3.我是怎样对待小女孩的? (多媒体课件) 4..指导朗读。 5.你想对小女孩说些什么?学生活动个性化教学流程补白交流 板块一按要求读文板块二讨论交流 个别读 展示 读 感情读文练习说话 板块三 三、拓展交流 如果你是小女孩,除了 交流 给妈妈摘花,你还可以做哪 些事让父母高兴呢? 四、总结升华。 讨论交流 1.与女孩比一比,你平时是 怎样爱妈妈的? 2.小结。 五、作业. 选择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坚持干下去,以此来表达对 妈妈的爱。 板书设计: 板块六 6.花瓣飘香 小女孩 “我” 教学反思 - 33 送给妈妈 (爱) 摘 买板块四板块五 当晨雾中的女孩带着心灵的清香,款款步入月季花 丛,俯下身子摘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多美的境呀,多美 的情呀。课文涤荡着人性的美,人情的美,如花瓣沁人 心脾。“美文美教”!在美的朗读中品味,在美的抄录 中深蕴,在美的对话中感动,在美的情感中流泪。 围绕着女孩是不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展开朗读,读 中找到根据,读中悟出情感。年级 课题三学科语文备课人汪华坤课 时2习作 2 第一课时 《习作二》是一篇写人文章的训练。旨在通过先给别人画像,再用 教材解读 范文引路,使学生明白写人要抓住人物的特点来写,同时可以展开想 象把生活中了解的事例写进去,使人物特点更鲜明突出。 A、观察例画,学习例文,揣摩例画与例文是怎样抓住人物特点来绘画 和写作的。 学习 B、仿例,为同学、老师、家长或想象中的人画像,并学习例文的写法 目标 来写一篇习作。 C、学习抓住人物外貌、性格与爱好等写出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1.学习抓住人物外貌、性格与爱好等写出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重难点 2.用此法写一篇习作。 教学 班内一学生的画像一张 资源 预习 1.对着镜子观察自己。 作业 2.观察班内学生的长相。 教学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化教学 流程 流程补白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调查学生 1.师出示画像,请学生说画 会不会细 中的人是谁?你是怎样认 交流 心观察自 出来的? 板块一 己所熟悉 2.为什么画的像? 交流或亲近的 人。 让学生 明白观察- 34 - 的重要性。 明确写作 范围。 明确 外貌特征 和爱好都 是一个人 的特点。二、范文引路,掌握要领。 1.指导看图,说说图中的小 朋友长的怎样? 2.小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 来写自己朋友的? 3.图文结合,说说武建设有 何与众不同? 4.画像和写人要注意些什 么? 三、各自画像,尝试表达。 1. 请大家动手把自己喜欢 的人画出来。 2. 说说自己喜欢的人长什 么样? 四、评价交流,尝试写作。 板书设计: 板块五 外貌 习 作 二 性格 爱好 指名说 交流 自由读 交流 交流板块二板块三画像 交流 积极思考 动手试写板块四年级 课题三学科语文备课人课 时2习作 2 第二课时 《习作二》是一篇写人文章的训练。旨在通过先给别人画像,再用 教材解读 范文引路,使学生明白写人要抓住人物的特点来写,同时可以展开想 象把生活中了解的事例写进去,使人物特点更鲜明突出。 A、交流习作,学会修改。 学习 B、学习抓住人物外貌、性格与爱好等写出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目标 - 35 - 重难点 教学 资源 预习 作业 教学 流程 板块一1.通过充分地朗读,体会小女孩真挚,纯朴的亲情。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美好的情感。 学生的习作 熟读自己的习作。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化教学流程补白一、 小组交流, 师引导修改。 1.改病句。 交流 2.添词句。 照方方法修改 二、优秀习作,全班朗读。 倾听 交流板块二习作二是写一个自己熟悉或者想象中的人物,先画 后写。 教学中,我先游戏引入,学生在黑板上画出自己班 上最熟悉的人的样子,然后,全班猜,并说明猜测的理 由。通过这个游戏,学生很快的就明白了,描写一个人教学反思外貌时,要做到有特点,不能千人一面。 然后, 让学生画自己熟悉或者想象中人物的全身像, 要求表现其性格或者爱好特点。学生画好后,展示出来 让大家猜性格或者爱好。 最后,小组中说说这个人物的与众不同之处,讲出 具体事例。- 36 - 年级 课题三学科语文备课人汪华坤课 时3练习 2 第一课时 本次练习共安排了五项内容, 包括处处留心, 写好钢笔字, 读读背背, 突出了字词句学习的综合性以及语文学习 教材解读 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等。 的实践性。 A、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积累表示颜色的词语。 学习目标 B、按笔顺写好“驾”“碧”“望”三个字。 重难点 教学 资源 预习 作业 教学 流程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写好钢笔字。 卡片 1.自由读短文。 2.收集表示颜色的词语。 教师活动 一、 教学 “处处留心” 部分。 1.审题。 2.自由读短文。 板块一 3.检查。 4.画出文中表示颜色的词。 交流 5.仿写色彩词。 6.填空。 试写 交流 指名读 读 齐读 展示 读文学生活动个性化教学流程补白板块二二、教学“写好钢笔字”部 分。 1.审题。 交流 - 37 - 2.指导。 ①引导观察,记住字形。 ②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3.反馈。描红、练习年级 课题三学科语文备课人汪华坤课 时3练习 2 第二课时 本次练习共安排了五项内容,包括处处留心,写好钢笔字,读读背 教材解读 背,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等。突出了字词句学习的综合性以及语文 学习的实践性。 A、读背、积累 8 条成语。 学习目标 B、背诵《清明》,了解大意。 重难点 教学 资源 预习 作业 教学 流程 1. 读背、积累 8 条成语。 2.背诵《清明》,了解大意。 挂图 1.自由读成语。 2.借助工具书理解成语,了解诗的的大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谈话引入。 1.谈成语的重要性。 2.指导。 ①自由读。 板块一 ②范读。 ③自由读。 ④理解成语的意思。 3.背诵成语。 二、教学《清明》。 1.自由读诗。 2.说说自己对诗的了解。 3.背诵. 三、作业。 1.将成语和古诗抄 1 遍。 2.积累成语和古诗。 自由读 个别读 交流 试背 交流 读 听 读 倾听个性化教学流程补白板块二齐读板块三- 38 - 年级 课题三学科语文备课人课 时3练习 2 第三课时 本次练习共安排了五项内容,包括处处留心,写好钢笔字,读读背 教材解读 背,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等。突出了字词句学习的综合性以及语文 学习的实践性。 A、进行口语交际,培养学生提建议的能力。 学习目标 B、学写毛笔字。 重难点 教学 资源 预习 作业 教学 流程 1.进行口语交际,培养学生提建议的能力。 2.学写毛笔字。 挂图 1.布置教室。 2.如去春游,说说你的安排。 教师活动 一、 教学 “口语交际” 部分。 1.审题。 2.指导. 板块一 ①启发谈话:该怎样春游 ②师提交际要求。 3.练习 读交际要求 小组内讨论交 流 组内个个交流 代表班内交流学生活动个性化教学流程补白板块二二、教学“学写毛笔字”部 读题 分。 1.审题。 交流写法 2.指导。 3.练习。 描红、练写教学反思学生对春游的建议很有兴趣,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将自己 的游历经历说出来,并且讲出去春游的原由,去活动地- 39 - 点的原由。7、菩萨兵三年级语文下册 苏教版 执教者:陈静教学 内容 分析课文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军爱民的一个感人故事。朱德总司令带领 的红军以菩萨心肠为藏民着想、替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赢得了 藏胞的信赖与欢迎。全文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双线并进。一条线正面 写朱德领导的红军部队,一条线侧面写藏胞。写红军部队,着重写典型 人物的典型语言,从而体现红军的菩萨心肠,略写红军怎么找藏胞,怎 么搞春耕,详略得当。 A 类:学会本课 10 个生字,认识绿线内的 4 个字,理解相关词语并能用 “尽心尽力”造句。教学 目标B 类: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总司令和红军 战士尊重、关心藏族同胞的优秀品质。 C 类: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重点:理解朱总司令的话,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重难点难点:真正理解“要让我们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 果??”这句话的含义。教学资源 生字卡片;小黑板或课件等 课时划分 2 课时。其中 1-3 板块为第一课时,4-6 板块为第二课时。 - 40 - 预习按导学单上的内容进行预习。 教师引导 1、 同学们, 你们知道菩萨 是怎样的吗?(板书:菩 学生交流 学生活动 个性化补白教学流程第一板块 萨) 导入新课 2、说说对兵的理解。 (板 书:兵) 3、 质疑: “菩萨兵” 是谁? 为什么称他们是“菩萨 兵”? 1、自读课文。要求:画出 生字词及不认识、不理解 第二板块 的词。 初读课文 2、 检查预习情况, 学习生 字词,理解部分词语。 3、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师 生共同纠正。 (一)学习第 9 自然段 1、 学生自由读, 划出文中 有关“菩萨兵”这个题目 的句子。 2、思考: (1)“菩萨一样的司令” 第三板块 是谁?“菩萨一样的兵” 学习课文 是谁? 第 1 、 9 ( 2 )是谁这样称呼他们 自然段 的? (3) 指导朗读: 藏民们说 这句话的时候,是怎样的 心情? (二)学习第 1 自然段 1、指名读第 1 自然段 - 41 感情朗读 交流汇报 思考问题 阅读课文 读文 认读生字词 读文 读题质疑 2、交流: (1)抓住“一??早 就??”等词语体会藏民 的害怕。为什么害怕?想 象反对军队是如何对待藏 民的。 (2)朗读体会。 第四板块 1、听写词语 复习导入 2、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 已经了解了什么? 1、 学生自由读课文。 思考: “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 一样的兵”可以从什么地 方看出来?用“——”划 出来,读一读。 2、汇报交流 第五板块 (一) “这么多天了, ?? 学习课文 得 想 办 法 动 员 他 们 回 来 呀!”交流,你从什么地 方可以感受到朱德总司令 的菩萨心肠?抓住“这 么” 、 “还在” 、 “怎么?? 呢”体会朱总司令的着急 和担心。 从 “得想??呀” 体会朱总司令对藏胞的无 比关切。 (二)“这也怨不得他 们,??得赶紧帮助藏胞 把地抢种上。” (1) “怨不得”:体会朱 总司令对藏胞深深的体 谅。 (2)朗读体会朱总司 - 42 感情朗读 汇报交流 读文思考 回顾课文 检查听写 思考交流 阅读课文 令关心藏胞疾苦的爱民情 感。 (三)“不能让藏胞来年 挨饿,??要让红军播下 的种子在这里生根、 发芽、 开花、结果??” (1) 指名交流体会, 理解 “尽心尽力“,并练习造 句。 (2) 指导朗读。 表面上讲 春耕,实质上是让红军形 象在藏胞心中生根,使藏 胞们知道,红军是一心为 民的。 3、 学到这儿, 你能够说一 说为什么藏胞会说出“几 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 菩萨一样的兵呀!” 1、小结。 第六板块 2、 课后收集一下有关红军 总结全文 长征途中如何关心爱护老 百姓的故事,交流交流。 板书设计 朱德: 藏民: 急坏了 躲跑 7、菩萨兵 怎么受得了 返回 尽心尽力 流泪 关心爱护 感动 课外延伸朱德和藏胞们各说了什 么?试着在小组中演演。体悟情感把握主题- 43 - 教学反思本以为这节课不会有多少孩子喜欢,但是在教学时, 发现恰恰不是这样。孩子们还是很有兴趣的。本课我放弃 针对课题提问的环节,因为孩子们只要是预习了的,就会 对课文有些了解,而针对课题提问,问题都较浅显。因此, 在孩子们初读课文后,我指导孩子们针对课文内容提问, 指导他们在矛盾中发现疑问,在标点中找到疑问。因此孩 子们提出了 1、藏民的生活和红军无关,为什么朱德很着 急?2、书上说的“糟蹋怕了”,这里的“糟蹋”指的是什 么?3. “开花、 结果……” 后面的省略号省略的是什么?4、 为什么说朱德是菩萨司令,红军是菩萨兵?8、李广射虎五年级语文下册 苏教版 执教者:陈静教学 内容 分析本课采用“文包诗” 的形式,通过讲述李广将军在一个月黑风高的 夜晚拈弓搭箭,把白羽箭深深射入石头中的故事,表现了李广将军的力 大无穷与神勇无比。 课文创设了古诗所描绘的情境, 描述了一个有关“飞 将军” 的传奇故事,为学生深入浅出地了解古诗的意思,提供了有益的 帮助。唐代诗人卢纶的《塞下曲》共有六首,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箭破 敌、奏凯庆功等军营生活。本文由介绍《塞下曲》开篇,引出“飞将军” 李广。第三、四自然段具体描述了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便于学生自己理 解古诗的大意。 A 类:学会本课 10 个生字,认识绿线内的 5 个字,理解相关词语。 B 类: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塞下曲》。教学 目标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 武艺高超的。 - 44 - C 类:学习按故事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飞将军武艺高超。 重难点 难点:学习按故事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教学资源 生字卡片;小黑板或课件等 课时划分 2 课时。其中 1-3 板块为第一课时,4-6 板块为第二课时。 预 习 按导学单上的内容进行预习。 教师引导 1、出示《塞下曲》,小朋 友们,你们想知道这首诗 描写的故事吗? 2、板书课题。 3、简介李广。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2、 小组合作汇报生字新词 学习情况。 学生活动 个性化补白教学流程 第一板块 导入新课齐读课题 细听介绍 朗读课文第二板块 检查预习汇报预习情况 分段读文 理解射虎含义 学习《塞下曲》 讨论交流 读、背古诗 听写词语 回顾课文 读文思考 读诗背诗 细听介绍谁来读读课文 (指名读 第三板块 1、 课文)。 再读课文 2 、文章的题目是李广射 整体感知 虎,“射虎”的含义是什 么呢? 3、 根据课文的内容, 说说 《塞下曲》 每句诗的意思。 (小组先讨论, 再交流)。 4、师出示《塞下曲》,朗 读、背诵古诗。 5、小结。 第四板块 1、听写词语。 2、 说说通过学习课文, 你 复习导入 知道了一个什么故事? 1、学习第 1 自然段。 (1) 指名读。 (2) 读后讨论:这一自 然段交代了什么? (3) 介绍卢纶和他的 《塞 下曲》。 (4) 指名读《塞下曲》, 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5) 齐读《塞下曲》。 2、学习第 2 自然段。 读读,议议。 (1) 诗中的那位“夜引朗读课文- 45 - 第五板块 学习课文第六板块 总结全文弓”的将军是谁? (2) 他是怎样的将军? 3 、卢伦的《塞下曲》讲 了一个什么故事?其实诗 中所写的就是课文 3 、 4 自然段的内容。 4、学习第 3 自然段。 (1) 读课文, 思考讨论: ①这一自然段写了一件什 么事? ②这一自然段是按什么顺 序写的?先写什么?再写 什么?最后写什么? 教师小结。 (2) 继续讨论。 课文写将军听见风吹草动 的声响, 想到虎, 搜寻虎, 发现虎,射虎这一过程说 明了李广怎样? (3) 指导朗读。 (4) 诗文对照解释《塞 下曲》的前两句。 5. 学习第 4 自然段。 (1) 轻声读课文。 (2) 讨论: ①李广的随从去射虎的现 场寻找猎物,为什么全都 惊呆了? ② “不是??而是??” 一句应该用什么语气来 读?(惊叹) ③ “深深的扎”、 “怎么 也拔不出来”说明了什 么? (3) 指导读文。 (4) 诗文指导解释后两 句。 (5) 将《塞下曲》的诗 意连起来说一说。 1、 分段再读课文。 2、 教师小结。 3、谁能背诵古诗?回答问题朗读课文 思考讨论明白写作顺序交流汇报读文思考感情朗读读文思考朗读体会感情朗读朗读课文 背诵古诗知道《塞下曲》 是赞美西汉&飞 将军&李广神勇 无比的,激发学 生对民族英雄的- 46 - 敬爱之情李广射虎 夜晚 风吹草动 以为有虎 拉 板书设计 弓 猛 清晨 寻找猎物 射 扎进石头本文教学中,先通过闭书回顾预习,说说课文讲的事 件,然后引出古诗,指导学生朗读古诗,然后根据古诗和教学反思故事,在文中质疑,有个别学生对文章的主题不理解,提 出“李广不是神箭手,因为他没有射中老虎,而射中了石 头。”以这个问题作为引发点,我指导学生读课文的最后 一段,学生在朗读中理解了李广的神力,了解了李广的英 武。然后在由这个问题引导到课文第三段,使学生了解射 箭时的背景,明白“林暗草惊风”的环境,在朗读中深化 了理解。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明了了本文中的故事和诗 歌都是为了赞颂飞将军的。 本文的“文包诗”形式,可以借鉴用来指导学生自学 古诗,所以在教学的结尾处,我和学生一起回顾了本文的 结构,了解了第一段中写了古诗作者和古诗内容,第二段 中写了诗中人物的背景。第三段和第四段通过故事讲述了 古诗的意思。 我准备在几天后布置学生写自己的古诗故事,也就自 学 13 课古诗两首- 47 - 年级 课题 教材解读学习目标重难点 教学资源 预习作业 教学流程板块一板块二苏教版教材语文有效课堂框架备课 三 学科 语文 备课人 陈静 课 时 2 9、少年王勃 第一课时 这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勃在滕王阁赴宴时写下了千古 传诵的名篇《滕王阁序》,显示了王勃的文思敏捷与才华横溢。 A、学会 9 个生字,及绿线中的 3 个只识不写的生字,认识两个多音 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B、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C、初步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的壮观,秀美的景象,感 受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词。 1、多媒体课件、生字、词语卡片或小黑板。 1、朗读课文 2、积累字词 3、读你喜欢的句子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化教学流程补白 一、游戏互动,激趣引入 1、师说古诗句: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 对愁眠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生说作者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 天一色。 2、师简介王勃 二、初读课文,感知故事 自由读文 1、课文讲了关于王勃的一 标出自然段序号 初读:加强字词教 个什么故事呢?请同学们 画出不理解的地 - 48 - 到文中找答案。 2、师提阅读要求。 3、学习生字词。(出示卡 片) 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方 指名试读、正音, 男女生比读、齐 读。 注意倾听学,整体感知板块三板块四三、 细读课文, 初步体会美 好意境。 1、自由读文、思考: 自由读 此文讲了一个关于 同桌交流 王勃怎样的故事。 个别读 2、你觉得文中哪些地 小组展示读,齐 方,写得美,找出 读 来多读读。 生交流注意事项 四、指导书写 生注意观察、临 1、师引导观察字形 写 2、师范写。 反馈、交流理清文章脉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两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 朗读课文。 3、收集王勃、滕王阁的资 料课后交流。络,为第二课 时的学习做 好铺垫。)板块五板块六六、板书设计 少年王勃→→→《滕王阁序》 奇才年级 课题 教材解读学习目标重难点语文 备课人 陈静 课 时 2 9、少年王勃节 第二课时 这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勃在滕王阁赴宴时写下了千古 传诵的名篇《滕王阁序》,显示了王勃的文思敏捷与才华横溢。 A、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B、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的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王 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引导学生向王勃学习。 C、交流王勃、滕王阁相关材料,加深对王勃、滕王阁的了解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的壮观,秀美的景象,感受 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3、引导学生明白王勃的奇才背后是什么? - 49 -三学科 教学资源 预习作业 教学流程 板块一1、多媒体课件 1、找出好词佳句多读读 2、熟读课文 教师活动 一、听写词语 二、精读课文,感悟才华 1、 品读第二自然段, 思考: 写庆贺文章是一件怎样的 事?你从哪些语句可以看 出(众人有何表现) 2、品读第三、四自然段 ①众人的表现我们知道了, 王勃在干什么?闭上眼你 想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课 文插图) ②突然发生了什么事?结 合上下文理解: “胸有成竹, 笔走如飞, 拍案叫绝” 是何 意?这些说明了什么? ③第三段中的美景我们能 用哪两句诗来概括? 3、王勃写就千古传诵名篇 被称为奇才,如此的才 华是怎样来的? 4、背三、四自然段学生活动 听写检查 自由读文 思考交流 自由读,感悟美 好意境及王勃的 才华横溢, 读第三自然段 读第四自然段 个别读 说理解 反复读,体会美 好的意境 及王勃的才华横 溢 交流 试背个性化教学流程补白朗读时, 学习通过 理解关键词语理 解句子的方法; 图文结合,想象 说话,理解诗意。板块二板块三三、交流材料,增进了解 1、你还知道王勃、滕王阁 的哪些事 ? 交流 2、齐读课文 四、作业 1、背诵三、四自然段 2、 学了课文之后 , 你有何 收获? 五、板书设计 水天一色,霞鹜齐飞 美 奇才板块四板块五- 50 - 执教本课,开课时由南方三大名楼入手,让学生说 说“南方三大名楼是哪几座楼?”然后用学生熟悉的黄 鹤楼作为引,引出崔浩的《黄鹤楼》,然后引导学生了 解每座名楼都有和它同样辉煌的文章。有学生主动背诵 了《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名句。从而引到了《藤王阁记》。质疑:《藤王阁记》教学| 反思中的名句会是什么呢?学生初读, 划出名句, 加强朗读, 然后指导学生断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 色”。学生在文中找到第三段,品读体会,教师指导学 生看书上插图,体会景色的美,以及名句的意境。年级 课题 教材解 读 教学目 标 重难点 教学资 源 预习作苏教版教材语文有效课堂框架备课 三 学科 语文 备课人 陈静 课 时 2 10.大作家的小老师 第一课时 《大作家的小老师》讲述的是英国大作家萧伯纳和苏联小姑娘娜 塔莎之间的故事, 文中刻画了天真可爱的小姑娘和严于律己的萧伯纳 的形象,告诉我们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永远谦虚。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 10 个生字, 两条绿线内的 5 个字只识不写, 认识 1 个多音字, 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从萧伯纳的话中初步体会其谦逊自律的宽广胸怀,学会做人。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词。 生字、词语卡片或小黑板。 1、朗读课文 - 51 - 业 教学流 程 板块一2、读你喜欢的句子,说说课文的大概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化教学流程补 白 一、揭示课题,板题质疑 由题设疑,引发 1.看了题目你有何疑问? 质疑 2. 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 思考, 激发兴趣。 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故事 他们为什么会碰到一 起?请同学们到文中找答 案。 2、师提阅读要求。 3、学习生字词。(出示卡 片) 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自由读文 标出自然段序号 画出不理解的地 方 指名试读、正音, 男女生比读、齐 读。 注意倾听 三.细读课文,释疑 1. 这位大作家是谁?你了 谈体会,找出 解他吗? 相关句子读 2.简介萧伯纳。 同桌交流 3. 小老师是谁?你觉得她 个别读, 展示 是一个怎样小女孩? 读。 4. 萧伯纳为什么和小女孩 玩了很久? 四、指导书写 1、师引导观察字形 2、师范写。 生交流注意事项 生注意观察、临 写 反馈、交流板块二板块三板块四板块五板块六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两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 朗读课文。 六、板书设计 10. 大作家 的 小老师 ↓ ↓ 萧伯纳 娜塔莎年级 课题 教材解 读语文 备课人 课 时 2 10.大作家的小老师 第二课时 《大作家的小老师》 讲述的是英国大作家萧伯纳和苏联小姑娘娜塔莎 之间的故事, 文中刻画了天真可爱的小姑娘和严于律己的萧伯纳的形 象,告诉我们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永远谦虚。三学科- 52 - 学习目 标 重难点 教学资 源 预习作 业 教学流 程 板块一A.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B. 从萧伯纳的话中体会其谦逊自律的宽广胸怀,学会做人。 1. 复述课文。 2. 从萧伯纳的话中体会其谦逊自律的宽广胸怀,学会做人。 多媒体课件 1.找出萧伯纳和娜塔莎说的话,认真读读。 2.熟读课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引入。 齐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感悟人物品 质 1.自由读 2—4 自然段,思 考: ①临别时萧伯纳对小姑 娘说了什么话?说话时心 里是怎样想的?②小姑娘 是怎样回答他的?萧伯纳 听后有什么反应? 2.指导读第 5 自然段。 3.“小姑娘给萧伯纳的教 育” 是什么?萧伯纳为何说 小姑娘是他的老师? 三.谈体会,学做人。, 1. 说说你从萧伯纳的话中 明白了什么。 2. 那么今后我们该怎样与 人相处呢? 3 齐读课文。 4.指导复述。. 四、作业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 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了课文之后 ,你有何 收获? 五、板书设计 大作家 的 小老师 ↓ 深有感触 ← 模 仿 ↓ 平等 谦虚 读书个性化教学流程补 白板块二自由读文 思考 交流 指名读 再交流 跟读、个别读、 齐读 讨论交流 谈体会 交流 读 根据提示试着复 述课文板块三板块四板块五- 53 - 平等相待 执教了这一课,在教学中为了弥补习作二中的遗教学| 反思憾,我在这一课中,抓住了文中对小姑娘外貌描写的句 子,首先在学生读了描写小姑娘外貌句子后,请他们说 说自己感受到小姑娘是个怎样的孩子。 然后指导了写外 貌反映人物个性的方法:从整体入手,再抓住引人注意 的细节,最后加上自己对他的整体评价。这样写一个人 的外貌就会真实、形象、具体。新教育试验——构筑理想课堂之有效教学框架 年级 课题 三 学科 语文 备 课 陈 人 静 课 时 2习作 3 导学案 例文《小草中的发现》是刘常宁同学的一篇习作,小作者用一颗充满好 奇的心,发现了草丛中可爱的小生命——正在造新房的蚂蚁和摆动长须教材解 读的甲虫.小作者通过自己细心的观察,简洁的描述,展现了一个表面静悄 悄、实则活生生的昆虫世界。 习作提示部分,鼓励学生要做一个有心人,只要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就 会发现许多有趣的东西。要求学生完成一篇习作,写下自己的发现。- 54 - 学习目 标1、了解小作者是怎样用自己的眼睛发现小动物的,又是如何细致地写 出 它 们 的 活 动 的 。 2、通过例文,激发学生发现和探究的兴趣,鼓励学生用自己的一切感 官 去 观 察 身 边 的 事 例 , 力 求 有 新 的 发 现 。 3、按要求完成习作,把自己的发现认真细致地写出来。 能把自己的发现认真细致地写出来。 1、挂图 2、例文的录音。重难点 教学资 源 预习作 业1、布置把对周围的事物的发现拍下来或者画下来。 2、教师对自己的形象进行刻意的改变。 第一课时 1、读懂例文, 了解小作者是怎样用自己的眼睛发现小动物的, 又是如何细致地写出它们的活动的。 课时目 标 2、通过例文,激发学生发现和探究的兴趣,鼓励学生用自己的一切感官 去观察身边的事例,力求有新的发现。 教学流 程 教师活动 一)、引导观察,激趣导入 1、 今天, 老师来给大家上作文 课,先来考考你们,给个谜语 大家猜猜, 上边草,下边草, 当 中有个黑葡萄。 打一人体器官。 细 致 地 观 察 老 师形象上变化, ( 眼 睛 ) 说出自己的发 2、 反应真快! 我们每个人都有 现。 板块一 一双明亮的眼睛。看看谁的眼 睛最厉害,请仔细看看老师, 你发现了什么? 3 、老师今天和平常相比不一 样,那你说说老师今天是什么 样子的? 4、 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老师形 象上变化,说出自己的发现。 5、 老师的这些变化让你想到了 - 55 学生活动 个性化教学流程补白从学生的生活切 入教学, 引导学生 说说自己的发现, 在其基础上, 教师 抛砖引玉, 示范引 路, 一是给学生提 供发现信息; 二是 初知如何去发现 生活中的新变化, 从而激起学生学 习的兴趣。 什么?6、 同学们的眼睛真亮, 观察得 真仔细(二)、拓展思维,展示有趣 的 发 现1、 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 我们 总会有意无意地发现许多有趣 的事物。老师昨天让大家回去 板块二 把自己平时观察到的有趣的事 物画了下来,请把你的作品展 示给小组的同学看看,并向他 们说说你的发现。 3、 谁来向全班同学说说你的发 现。相机归类。 (三)、范文引路,指导写法 1、 同学们的眼睛真亮, 我们书 上的刘常宁同学也和大家一 样,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自由地读读文 他在小河边玩耍,发现了许多 章, 想想发现了 让他喜欢的东西,他还把自己 什么。 板块三 的发现写了下来, 请翻开书 53 页,自由地读读他的文章, 想 想 他 发 现 了 什 么 。 2、 说说刘常宁小朋友发现了什 么? 3、他发现的这些事物是什么 样 ? 自由写作, 个别 4、 你觉得他描写得怎样?为什 指导 - 56 子 的 么能写得这样生动有趣? 5、 过渡: 请同学们像他一样, 把自己的发现写下来。动笔之 前, 请看看老师给的一点建议: ①:认真细致地描写,并展开 合 理 的 想 象 。②:用词准确,语句通顺。 ③:带着自信、愉悦的心情完 成习作。 第二课时 课时目 标 教学流 程 1、培养学生自改、互评习作,引领学生在“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 人听, 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的过程中, 逐步养成 “终身受用” 的 “自 改能力” 教师活动 四、修改习作,交流评议 (一)反复朗读,细心修改 板块四 1.自主修改。 2.相互修改。 (二)交流习作,师生评议 1. 朗读习作。 请愿意将自己 的习作读给同学们听的学生 读自己的习作, 其他同学注意 听,看他哪些地方写得好?哪 板块五 些 地 方 还 需 要 修 改 ? 1、读习作,听习 作,改习作。 2. 学生自评。 让读习作的学 生自我评价, 体验习作给自己 带 来 的 快 乐 。 学生活动 自己修改满意了, 把作文读给同桌 听听,征求一下 别人的意见。 个性化教学流程补 白3. 师生评价。 教师与学生一 道参与习作的评价, 要引导公 正客观地评价他人的习作, 分 - 57 - 享他人习作快乐。板书设 计有条理的写下来 习作三 别人能够看明白习作三的教学,我吸取了习作二的教训,没有先指 导学生读例文,这样避免用例文的框框将学生牢牢套住。 而是和学生共同走到了室外,在春天的校园中,和孩子 们去共同发现。整整一节课,孩子们在垂桃的花香中, 观察层叠的花瓣。在泥土的芬芳中,逗弄着“西瓜虫”教学反 思(一种甲虫)。在他们的观察中,我是参与者,同时也 是引领者。年级:三年级 课 题学科:语文备课人: 练习三陈静课时:三教材解读本次练习共安排了五个板块,内容包括:处处留心、读读背背、 写好钢笔字、学写毛笔字。其中处处留心。 - 58 - 1、了解《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歌词大意,并尝试引吭高歌。 学习目标 2、在田字格中书写“区、臣、医”三个字,注意间架结构。 3、读读背背八条成语和《时间》诗歌。 4、在生活中学会商量。 1、了解《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歌词大意,并尝试引吭高歌。 教学重 难点 2、读读背背八条成语和《时间》诗歌。 3、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并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资源 预习作业 1.课本插图。 2.相关图片。 提前感知内容,做好预习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教学流程 1、了解《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歌词大意,并尝试引吭高歌。 2、在田字格中书写“区、臣、医”三个字,注意间架结构。 教师活动 一、教学第一题。 1 、播放歌曲《在那桃花盛开 的地方》,唤起学生对歌曲的 记忆。 2 、出示歌词,请学生自己小 声读读,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4 、这首歌词中有哪些不太明 第一板块: 白的词语?学生质疑、讨论。 (1)重点理解“荡漾”一词。 字典中对“荡漾”一词的解释 是:形容水波一起一伏的样 子。歌词中的“荡漾”应该怎 样理解? ( 2 )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是 我的故乡,是我终身难忘的地 方,从诗中找一找,“我”难 - 59 交流朗读, 注意 读准字音。 1、 读准字音, 有不认识的字 可以查字典。 学生活动 个性化流程教学补 白 忘什么?补充想象,还有什么 难忘的? ( 3 )再读读诗歌,“我”是 学 生 试 着 吟 唱 在哪儿抒发自己的情感?仅 歌曲。 仅抒发的是思乡之情吗? 5 、再次播放《在那桃花盛开 的地方》。 1、认识要写的字。 1、掌握田字格 2 、指导观察:它们是什么结 书写要领。 构呢?左右两部分都有一个 相同的笔画,是什么? 3、怎么写才好看呢?我们一 起来看看“我的发现”吧: 第二板块 2、观察例字字 形结构。3、掌握正确的 执笔姿势和坐 4 、在田字格里观察这三个 姿。字,注意间驾结构和布局。4、描红、书写 5 、练写钢笔字,教师提示握 练习 笔和坐姿,巡视指导。 5、展示互评习 6 、展示写得好的字,并指出 字。 在描、临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共 性问题,及时进行矫正性训 练。 第二课时 预习作业 1、查阅读读背背里面的有关词语的解释 2、收集带有撇字的字。 A、读读背背成语和诗歌《时间》。 B、学写毛笔字——基本笔画“撇”。 老师活动 1 、审题:指名读题目,弄清 第一板块 题目的要求。 三、教学第三题 学生活动 1、复述《少 年王勃》大意。 2、自由诵读 - 60 个性化流程教学补 白课时目标 教学流程 1、读背成语。 ( 1 )出示八个成语。要求学词语,3、感知词语 生借助字典读准成语的音,不 大意。 懂的成语做个记号。 ( 2 )交流朗读成语,纠正读 4、弄清词语意 思。 错的字音。 ( 3 )结合《少年王勃》交流 对八条成语的理解。 (4)再次朗读,加深印象。 (5)练习背诵,互相提醒。 (6)集体背诵。 (7)指名背。 2、读背《时间》 (1)世界上最宝贵的是什 么?同学们一定会说是时间。 1、 自由诵读。 5、练习背诵。 自由读背、 同座 位互相练背。2、感悟文章 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让 蕴含的寓意。 我们一起来读读《时间》这首 小诗。 ( 2 )请学生借助字典或小组 合作,读通诗歌,不明白的地 方做上记号。 (3)学生质疑、讨论交流。 第二板块 (4)提问: “小河”指什么? 为什么勤劳的人从“小河”里 捞起的是无穷的宝藏,而懒惰 的人只能捞起后悔和失望? ( 5 )同学们,你们想做什么 样的人? ( 6 )鼓励学生说说有关“时 间”的名人名言或诗歌。 3、诵读练习 4、 互相评议。- 61 - 1、欣赏书中的优秀书法作品, 请学舌功能发表感想。 2 、出示“戈、心”两字,揭 示学写毛笔字的主要内容。 第三板块 学写毛笔 钩、卧钩”。 字学生仔细观察 二字3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二字, 学 生 在 大 字 本 上书写 尤其注意红笔标注的笔画“斜4 、指导学生按图提示的运笔 走势书空。 5、教师示范。 6、学生在大字本上书写。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实例,学会商量。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并注意在日 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师活动 一、教学口语交际 1 、 谈 话 揭 示 课 题 。 要点:同学们,我们在平时的学 习、生活中,可能辉碰到做事拿 不定主意,可能会碰到做事时与 别人意见不一致的情况。那么怎 样才能拿定主意,怎样才能与别 第一板块 人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呢?我 想,最好的也是最常用的方法, 就是去跟别人商量。会不会商量 可是一种本领噢,今天我们就学 习 去 跟 别 人 商 量 。 2、自读本次口语交际要求。 3 、引导学生看图,弄清图意。 - 62 自读本次口 语交际要求。 引导学生看图, 弄清图意。 让学生说说每幅 图的意思。 学生活动 个性化教学流程 补白教学流程 4、让学生说说每幅图的意思。1、引导学生想象一下每幅图中所 遇到的事情的原因。 2、 以第一幅图为例, 让学生说说, 当你遇到这种情况时,准备怎么 第二板块 办,你准备怎样去同别人商量。 3、可选择三幅图中的一幅,找几 位同学排练一下,以便在课堂上 示范。 引导学生想象一 下每幅图中所遇 到的事情的原 因。练习三的口语交际是“学会商量”,在教学前,我 设想这应该是学生喜欢的内容,于是,我设定了交际环 境,开展了交际活动。在活动中,学生扮演角色进行交 际,可我明显的发现孩子们不会商量,这正是我需要帮 助他们解决的问题。于是我抓住交际中精彩的环节,帮教学反思助学生理解商量的语气,商量的技巧。 然后开展小组交际活动,可是当他们基本完成活动 后,上来展示的小组却仍旧没有掌握交际方式和语气。 更有甚者,竟然说:不给我买滑板车,我就自杀。 在这,这孩子的商量的技巧就不用说了,他的心理 反应的是怎样的呀?新教育试验——构筑理想课堂之有效教学框架 年级:三年级 学科:语文 备课人: 课时:二课时 - 63 - 课题:11、赶海课文叙述了“我”童年时跟舅舅赶海的一件事,抒发了作者热爱大 海、热爱生活的真挚感情,课文共 5 个自然段。第 2—5 自然段,按教材解读活动的时间顺序具体记叙了“我”的一次“赶海”的过程:赶到海边 到抓蟹、捉蟹到满载而归 A、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 B、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 词语。教学目标C、能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中词语的借代意义。 D、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童年时的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 大海、热爱童年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重 难点 教学资源 预习作业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童年时的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 热爱童年生活的思想感情 挂图 生字卡片 录音机提前感知内容,做好预习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带着问题听录音, 了解课文主要内 容。 个性化教学流程 补白—、导入新课 1、 以口头填空的形式说说对大 海的印象。 (————的大海) 2、板书课题,理解题意。 二、初读课文,了解自然段大 意 1、 读课文,读准字音。 第一板块: (1)先读准课后生字的字音, 再边读课文边画出课文中的生 字词。 (2) 出示词语, 指导读准生字 词的字音,重点指导 2、 再读课文, 把句子读通顺。 (1)要求:把句子读正确、通 顺,不添字,不漏字,不重复,自读课文,标出自 然段的序号。- 64 - 不读破句。 3、 三读课文, 了解自然段的 大意。 ( 1 )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 文,师生评议。 ( 2 ) 说说每个自然段的大 意。 二、精读课文,指导学生有感 情地朗读课文。 1、学习第 1 自然段。 (1)听录音歌曲:《大海啊, 故乡》。 (2)理解“每当??便??” 句式的作用。 ①强调指出童年时赶海的事给 我留下的印象深刻。 ②很自然地引出了下文。 (3)指名朗读,评议。 2、学习第 2 自然段。 第二板块: (1)自读课文思考: 自读课文思考: 文中哪个词表现了 指名朗读,评议。①文中哪个词表现了“我”赶 “我”赶海的迫切 海的迫切心情? 心情?② “我”初到海边,看到了哪 “我”初到海边, 些有趣的情景? (2)讨论交流,指导朗读。 看到了哪些有趣的 情景?①“闹”字表现了“我”赶海 讨论交流,指导朗 的迫切心情。 指名试读,强调“闹”字。 ②我初到海边,看到了还水退 潮的情景很有趣。 a.指名读第 2 句。 b. 读 了 这 句 话 , 你 有 什 么 感 受?(浪花像人一样,好像不 - 65 读。 忍心离开,去了又回,非常有 趣) c.指名朗读,评议。 ③我初到海边,还看到人们在 沙滩上赶海的有趣场景。 C 这些动作用什么关联词连接 a 指名读第三句。 起来的? d 指名朗读,评议。 3、小结第二自然段。 过渡:第二自然段写了我看到 的有趣的情景,第 3 自然段写 我在海边 第三板块: 了我在海边的活动 。 到底做了些什么呢? 4、写字教学 “舅、虏、捏”仔细观察字形, 把字写规范。 作业设置 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在《习字册》上描红。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中词语的借代意义。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童年时的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 大海、热爱童年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老师活动 一、复习检查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评议。 第四板块: 学生活动 默读课文, 思考:我在 个性化教学流程 补白 b 画出表示动作的 词。二、精读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 海边有哪些 朗读课文。 1、学习第 3 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我在海边有 讨论交流。 - 66 活动? 哪些活动? (2)讨论交流。 自由读第 3(3)自由读第 3 自然段,想想文中 自然段,想 哪些地方有趣。 想文中哪些(4)指名读第 3 自然段, 加深理 地方有趣。 解,指导朗读。 2、学习第 4 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指名读第 3 自然段, 加(2)理解“满载而归”“战利品” 深理解,指 的意思。 (3)指导读。 3、学习第 5 自然段 (1)指名读。 (2) 结尾再次出现歌词, 首尾呼应, 表达了小作者怎么样的感情? 二、讨论写法、品味朗读。 小作者是怎 导朗读。1、小作者是怎样把“赶海”这件事 样把 “赶海” 写的这么生动的呢? 这件事写的(1)课文开头、结尾都用了《大海 这么生动的 啊,故乡》的歌词,首尾呼应。抒 呢? 情优美。 (2) 小作者把 “浪花” “大虾” “螃 第五板块: 蟹”当做人来写,生动有趣。 (3)小作者用词很准确。 2、然我们没有赶过海,但读了这篇 课文,我们都觉得赶海非常有趣, 小作者的文章写的多好啊!小作者 的文章写的多好啊!我们再来听一 听课文录音,仔细品味品味。 3、听课文录音。- 67 - 三、说话、写话练习 1、 指名读课文后第五题, 明确说话、 写话要求。 2、启发学生回忆参加过的活动,选 指名说,评 第六板块: 出一种玩得最开心的活动,练习说 议。 一说。 三、总结全文,朗读体会 1、总结课文 同桌互说, 互评修改。 把说的话写2、有感情的朗读全文,体会小作者 下来。指名 热爱大海的思想感情。 1、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作业设置 2、抄写课后词语。 11 赶海 去赶海看见:捉、捞、捡 追赶浪花 板书设计 兴奋 抓螃蟹 捉大虾 提着“战利品”回去 课后反思 读,评议。年级:三下 课题学科:语文备课人:课时:二12、荷 花《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 边观赏荷花, 被的如诗如画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 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教材解读:- 68 - 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对热爱大自然的热爱。1. 通过看图学文,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加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发展学生观察、想象 的能力。 2. 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训练学生有条理的表述能力。 教学目标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文最后两段能背诵。并通 过补充教材《王冕看荷花》 《爱莲说》片段的略读, 《多美啊,野花》 的介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阅读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课前准备: 教学重 难点 教学资源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训 练学生有条理的表述能力。 挂图、朗读音乐、生字卡片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预习作业 2、观察石榴或查阅有关石榴的资料。 3、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都写了哪些季节?是按什么顺 序写的? 第一课时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看图学文,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课时目标 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加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发展学生观察、想象 的能力。 3、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训练学生有条理的表述能力。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一. 导语,揭示课题。 1 . 小朋友,在一年级的时 第一板块: 候,我们学习了王冕学画的 故事,知道荷花是一种很美 1.指名读课文, 注 意读音正确,不 多字漏字,不读 - 69 学生活动 个性化教学流程补 白 的花,有个小姑娘非常爱荷 破句 花,她在公园里仔细观察了 2.齐读课文, 读出 荷花后,写了一篇文章,这 你 想 表 现 的 感 就是我们书上的 《荷花》 (板 觉。 书课题) 。 荷花又叫 “莲花” 。 (板书:莲花) 2. 荷花的叶子叫什么? (荷 叶,又叫“莲叶”。) (板书:莲叶) 3 . 我们还学过一首古诗, 里面也赞美过荷花,我们把 这首古诗背诵一下。 (师生一起背古诗——宋朝 杨万里的《咏荷》) 荷花还会结果呢,它的果实 就是“莲蓬”。 二. 观察图画,把学生带入 课文描写的荷花池边。 启发:那个小姑娘看到的是 什么样的荷花呢? 三. 自学课文。 读,找出写荷花四. 自学讨论,理清层次。 香气很诱人的词 1.“我”去看荷花。 2.“我”看荷花。 第二板块: 3.“我”看荷花时展开的美 妙想象。 4.“我”又回到看荷花的情 景中。 综合板书:闻到花香 课文用什么词把三部分连接 这段话是围绕哪 .- 70 - 起来的?一句话来写的?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 为什么? 的?为什么? 5、划出写荷叶的句子 6、这段话主要写荷花,为什 么要写荷叶? 小结,这段话荷花的形状。 谁能概括的说说荷花的形状 美在哪里?板书 观赏荷花 3 、 学 习 第 三 段 理 解 姿 势 : 姿 态 看图说说白荷花有哪些姿 势?用一个词概括?(千姿 百 态 )为什么画家如果能画出这一 池 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给爷爷过生日看图写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