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我国经济稳居世界第几越稳力度越大吗?

中国商人:不会增加在越投资 南海不稳没安全感|中国|越南|商人_新浪军事
中国商人:不会增加在越投资 南海不稳没安全感
  今年5月13日至15日发生在越南的针对外资的打砸抢烧事件给越南经济带来明显打击。越南计划投资部外国投资局统计资料显示,越南今年前7个月外国投资95.3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9.9%。暴力事件更是给在越中国企业的未来蒙上阴影。时隔3个月,在越华商的现状如何?他们将继续留在越南,还是转移投资?《环球时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在采访中,不少华商仍心有余悸,“这一事件带来的影响不是当天的破坏,而是将长期存在而且每天都可能发生意外的不确定性。”很多华商担心,如果越南的安全形势继续恶化,不仅中国企业数十年劳苦和全部生计化为乌有,而且人身安全保障存在巨大风险。
  华商将目光转向越南周边
  暴力事件刚结束的一段时间里,在越华商安全感大大降低。柬埔寨山东商会会长杨兆华因生意上的事情去过越南多次,他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以前去越南住酒店,房间的电视还可以看到多个中文频道,现在能看到中文频道的酒店越来越少,而且越南的华人言谈举止也变得低调谨慎了。
  浩斯实业(越南)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玮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我们那时尽量避免去越南人聚集的场合。有同胞反映,在公共场合会被越南人追问南海争端。工业区一些非中资企业赶紧和中国公司切割,门口悬挂所属国国旗以示区分,这些举动给我们很大的压力。”
  事情过去3个多月,越南的社会气氛几乎没有当时暴乱的痕迹了。张玮说,中国人现在能随便出去吃饭,和越南社会广泛接触了。越南政府的表现非常积极。例如,中资企业刚刚收到平阳省税务局公文,明确告知,当时人工遣散的机票住宿费用都可抵税。至于其他方面如打砸的赔偿,周期会很长,还没有具体落实。
  谈到未来发展,张玮说,“我们不会在越南增加投资了。南海领土争端一天在不确定中,我们就一天没有安全感。缩小规模是未来的既定方向,大家的共识是不能再在越南多留流动资金。短期内中资企业没有在越扩大投资的可能性,而且这种形势对在越外资会产生整体上的消极影响。”据他了解,有中国企业本来要在越南扩建厂房,但事件发生后,改选在柬埔寨靠近越南边境的地方投资新厂。
  “从目前来看,可能有大部分华商会留在越南维持现状。有小部分企业可能考虑转移到别的地方。”即发成安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宋晓芳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该公司在越南的工厂保持现状,同时柬埔寨的经营也在做,之后会慢慢往柬埔寨转移。“当然,柬埔寨也不是很理想的选择,但没有别的办法,东南亚其他国家也没有太合适的。”宋晓芳说,很多人感觉菲律宾可能有仗要打,不敢去扩展。也有一些企业在考察缅甸市场,但也不是很合适。柬埔寨在效率等方面没有越南的环境好,可能相当于越南四五年前的水平。柬埔寨的假期较多,一年有1个多月都在放假,越南才十天左右假期。“但毕竟柬埔寨和中国的关系还挺好,而且人工成本相对较低,每月每人150美元,是越南的一半。所以,柬埔寨是一个相对比较合适的投资选择。”
  多次率团考察东盟国家投资环境的中亚永恒中国资产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郑书武近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她率领的一个由山东、北京、香港等地重量级工商界人士组成的代表团,在越南发生暴乱后取消了访越行程,随后很快在越南的邻国柬埔寨找到了投资机会――在柬埔寨西南沿海的贡布省建立一个经济特区。郑书武相信,这个经济特区将会吸引那些有意从越南转移到柬埔寨的投资者。柬埔寨贡布省省长奎坤华向《环球时报》记者证实,目前这个项目土地购置进展顺利,陆续有外国企业去省政府咨询进入经济特区的相关事宜。
  来自山东潍坊桑莎集团的投资负责人李清华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越南暴力事件发生后,不断有来自越南的外国投资者来该集团投资的位于柬越边境柬埔寨一侧的山东工业园考察洽谈,他们对柬埔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及美欧发达经济体给予柬埔寨的贸易优惠待遇给予极高评价。“如果撇开胡志明港,构成投资环境的所有因素中,柬埔寨都要优于越南”。他说。
(新浪军事)
(编辑:SN118)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更多减税降费措施落地 专家:获得感将加速显现更多减税降费措施落地 专家:获得感将加速显现央广网百家号题要:放水养鱼,给实体经济带来了显著红利;减税降费,为企业消费者送去真金白银,实乃一举多赢。应该看到,一系列减税降费措施加速落地,与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基本面是分不开的。专家表示,要从减税降费的决心和力度中,看到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颜值”和“气质”,看到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信心和底气——降低部分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降低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进口关税;降低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征收标准……从7月1日起,一系列减税降费措施将正式施行。多位专家表示,这些措施再加上今年上半年开始实施的其他措施,特别是5月1日起生效的降低增值税税率等深化增值税改革政策,我国今年减税降费正进入高潮,效果将加速显现。减税红包加速发放从7月1日起,我国降低部分进口日用消费品的最惠国税率,涉及1449个税目。平均税率由15.7%降为6.9%,平均降幅55.9%。据财政部关税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降税商品涵盖人们日常生活直接需要的各类消费品,惠及方方面面,包括服装、鞋靴、家用电器、食品饮料、日化用品,等等。降低关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进口成本,总体上有助于降低国内市场价格。与此同时,从7月1日起,我国降低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进口关税。“我们旨在通过降低进口关税促进汽车产业加强竞争,引导汽车产业提质增效。我们希望通过降税能促使汽车价格下降,让消费者得到更多实惠。”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全国政协常委、资深注册会计师张连起告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降低汽车进口关税、较大范围下调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能够更好地满足大众多样化消费需求。这些更直接面向消费层面的减税措施,除了让公众更深切地感知减税红利外,还能进一步释放消费在推动我国经济稳、新、活、优等方面的作用,倒逼国内相关产业进一步转型升级。”增值税改革的深化也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红利。自日起,17%和11%增值税税率分别调整为16%和10%。这部分行业直接下调了零售价格。比如,5月1日,苹果公司对原本按17%税率征收增值税的所有在售商品最终定价全线下调0.85%至0.9%。奔驰、捷豹、路虎、林肯等多家车企也发布了建议零售价格调整的信息。据青岛苏宁财务负责人刘玮介绍,他们今年“五一”促销期间超过70%的家电及数码产品折扣力度大于往年,销售额也创新高,这都与税率降低是分不开的。此外,部分商业零售企业也表示,税率改革后,随着价格调整从上游生产企业逐步传导至销售企业,产品销售价格也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降低税费给力实体从今年5月1日起,增值税三项改革措施开始实施,包括降低增值税税率、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扩围、对部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予以一次性退还,全年减税规模将达4000亿元。最近,各企业纷纷算起了自己的“减税账”。中国铁路工程集团财务部副部长李静表示,增值税税率下调1个百分点后,适用一般计税方法的建筑项目税负必然下降,并带动企业整体税负下降。以毛利率12%、净利率2%,原适用17%、11%税率,采购成本占成本总额47%的项目为例,税率下调后增值税税负降低近五分之一。中国建筑集团按照2017年含税合同价初步测算,税率调整后,应缴增值税将下降17.2%。中国冶金工业集团分析,2018年应缴增值税预计减少0.9亿元。“增值税是我国第一大税种,此次增值税改革带给实体经济企业的减负作用非常明显。”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说,改革实施近两个月来,实体经济受益明显,尤其是增值税税率降低,为实体经济企业带来了真金白银。清理规范涉企收费也取得明显效果。今年清理规范的范围不仅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项目、经营服务性收费,还涉及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住房公积金,以及工程建设领域保证金等方面。统计显示,前5个月非税收入9840亿元,同比下降9.5%。从7月1日起,天使投资个人采取股权投资方式直接投资于初创科技型企业满2年的,可以按照投资额的70%抵扣转让该初创科技型企业股权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当期不足抵扣的,可以在以后取得转让该初创科技型企业股权的应纳税所得额时结转抵扣。业内人士认为,此举将进一步推动股权投资支持实体经济,引导更多资金投向早期科技项目,激发产业创新。此外,为促进甩挂运输发展,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公告明确,自日至日,对购置挂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专家认为,挂车是物流货品承运的主要工具之一,挂车购置税减半可以为企业较大幅度节约车辆采购成本,从而降低整体运营成本。经济越稳力度越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年再为企业和个人减税8000多亿元,全年要为市场主体减轻非税负担3000多亿元。截至目前,绝大多数减税降费措施已经出台,今年的超万亿元减税降费“红包”将在下半年加速落袋,改革红利将更充分地被企业和个人感知。近几年,我国新设立市场主体不断增加,税基不断扩大。比如,2017年全国新登记企业比上年增长9.9%,日均新登记企业1.66万户。“此外,通过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等措施,企业盈利面扩大。伴随着财政收入稳步增长,我国减税降费的决心和力度也更大。”张连起说,从长周期看,减税可以“放水养鱼”,扩大税基,增强发展后劲。我们应从减税降费的决心和力度看到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颜值”和“气质”,看到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信心和底气。近期,社会高度关注的个税改革,也提上了立法议程。6月19日,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刘克崮对此表示,相比前几次个税改革,此次改革内容更加丰富,力度更大,比如实质性地启动了综合加分类的改革制度,还提出了专项扣除,可以使个税更加公平。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以及一系列新出台的便民办税措施为减税成果落地提供了高速通道。“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减税降费既是实体经济的迫切需要,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刘尚希表示,近年来我国经济稳中向好,企业利润提升、经济结构优化,这些新变化里减税降费功不可没。减税降费措施促进了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发展,增加了税源,扩大了税基,反过来又促进了税收增长。“值得指出的是,今年的减税降费政策不仅保持了较大规模,而且与税制改革结合得更为紧密。”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斌表示,增值税税率进一步简并、小规模纳税人年销售额标准统一、实施企业境外所得综合抵免政策等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以及个人所得税改革等一系列措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实现减税降费目标的同时,税制和税收优惠政策也进一步趋于完善。(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董碧娟 曾金华)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央广网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中国经济以后会是地域差距越来越大还是越小_百度知道
中国经济以后会是地域差距越来越大还是越小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1.越来越大的贫富差距。
贫富差距的越拉越大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的问题,也是影响社会稳定的最主要因素。中国人的思想,历来都是“均贫富”、“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中国人一直都崇尚“劫富济贫”,“患不均而不患贫”。第一个农民起义的领袖陈胜,在给别人当雇工时,就对同伴说:“苟富贵,勿相忘!”后来的历次农民起义,也都会喊出“均贫富,等贵贱”的口号。孔子等影响百世的思想家,尽管他们在思想深处会把人分为不同的地位等级,但在经济生活方面,他们也主张“小康”和“大同”那样人人富足的生活。因此,中国人的小康之梦首先是大家共同富裕。但是,一些少数人,在他们富裕起来以后,就把家财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甚至于为了发财而昧了良心。于是,两千多年以来,“打倒地主老财”、“打土豪,分田地”就成了占人口多数的农民和城市无产者揭竿而起的最直接的原因。1.越来越大的贫富差距。
贫富差距的越拉越大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的问题,也是影响社会稳定的最主要因素。中国人的思想,历来都是“均贫富”、“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中国人一直都崇尚“劫富济贫”,“患不均而不患贫”。第一个农民起义的领袖陈胜,在给别人当雇工时,就对同伴说:“苟富贵,勿相忘!”后来的历次农民起义,也都会喊出“均贫富,等贵贱”的口号。孔子等影响百世的思想家,尽管他们在思想深处会把人分为不同的地位等级,但在经济生活方面,他们也主张“小康”和“大同”那样人人富足的生活。因此,中国人的小康之梦首先是大家共同富裕。但是,一些少数人,在他们富裕起来以后,就把家财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甚至于为了发财而昧了良心。于是,两千多年以来,“打倒地主老财”、“打土豪,分田地”就成了占人口多数的农民和城市无产者揭竿而起的最直接的原因。3.国有企业的两难境地。1956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有企业就一直是中国经济的命脉。由于单一计划经济体制和国有企业自身两个方面固有的短板,国有企业在迅速调动全国生产能力、迅速提高综合国力的同时,也很快暴露出了许多弊端,因此,几乎是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提出经济改革的时候起,我国就把国有企业改革(当时叫做企业管理体制改革)放到了中心位置。然而,几十年过去了,一直都在喊着改革、一直都在进行着改革的国有企业却也一直都是经济体制改革最头痛的难题,一直都是关系到经济发展全局的最大的难题。曾经,国有企业遍布于国民经济的所有领域,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所有方面,几十年来,中国人对国有企业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国有企业的内部改革从最初简单的承包制,到后来的股份制改革,再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目前依然能够存在的国有企业从简单层面上来看似乎已经走到了改革的终点。在政府和企业的关系方面,经历了扩权让利、利改税、承包经营责任制和“抓大放小”等,经过对多数中小企业实行破产、拍卖、兼并、重组等,目前,国有企业的数量大大减少,国有企业再“退”、再“减”的空间似乎已经不大。进入到二十一世纪,国有企业给人的感觉很复杂,很多人对国有企业既有着很深的感情和期待,又有着太多的怨言和无奈。如果中国的国有企业继续以现在的路走下去,显然不能令国人满意;如果对其实行私有化,不仅中国的体制不答应,全国人民也不答应。可以说,国有企业走到了一个两难的境地,国有企业能不能从这个两难的境地中走出来,既是企业面临的难题,也是党、国家和人民所面临的难题,解决好了这个难题,就解决好了整个中国经济发展一大部分的难题。4.私营企业的先天不足。
有人认为中国的国有企业搞不好,完全是体制的问题,因此,主张对国有企业实行私有化,但实际上,中国私营企业存在的问题不比国有企业少。全国工商联主席王钦敏在年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形势分析会上透露,2012年,民营经济在中国GDP中的比重已超过60%。截至2012年9月,全国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已超过1000万家,2011年4月,民营上市公司数量首次突破1000家。民营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吸纳社会就业、增加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的主要来源。在这些光鲜、辉煌数据的背后,却是私营企业可怕的短命的命运。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3.7年,与欧洲和日本的12.5年、美国的8.2年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调查表明,全国每年新生15万家民营企业,但同时每年又死亡10万多家;民营企业有60%在5年内破产,有85%将在10年内死亡。5.城乡差距和“三农”问题。
千百年来,城乡差距问题一直就存在,只要把人分为城里和乡下,这差距就是明显的。城市里有着丰富的物质,更有着丰富的文化,去城里生活一直是很多农村人的梦想。城市,一直是统治阶级的上层居住的地方,居住在城市的其它各个社会阶层也或多或少享受到物质和文化上的便利。农村,曾经一直处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的时候,农民的一生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土地里为自己寻找生存条件的单调的一生,当自己没有土地而只能成为雇农或长工的时候,农民仅比犯人多一点自由。有一位农民曾经感慨地说:“城里的单位不会要傻子、疯子,有些单位还不要残疾人,那些傻子、疯子就是坐在城里的街道上,也会被人赶走。但不管什么人,只要他是个人,他都可以生活在农村”。
新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农民成为在政治上和法律上与城里人平等的劳动者,全中国的农村成为一个大家一起劳动、生活的共同体。在此后的近三十年里,城乡差距是两种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差距,农村为城市提供着粮食、蔬菜和棉花等生活必须品,城市为农村提供着各种各样的工业品,两种生产和生活方式虽然紧密联系,但谁也怨不得谁。城市的生活相对轻松、物质丰富、文化多样、个人发展空间大,城乡差距明显存在,但那时的绝大多数城里人生活得也不怎么样。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开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仅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大幕,也直接推动了城市的改革,推动了整个中国经济的改革和发展。从那时起,农业、农村和农民就一直在推动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除过短暂的一个时期以外,除过少数一些地方以外,农业、农村和农民从发展中得到的回报却太少、太慢。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农村为全社会贡献出了丰富的粮食、蔬菜和棉花等,消除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后顾之忧;从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大批乡镇企业为全社会贡献出了物美价廉的工业品;从九十年代起,农民开始为城市提供用之不竭的廉价的劳动力;进入二十一世纪,为了城市的发展,农民贡献出了自己的命根子-土地。在贡献劳动力的同时,农民也贡献出了未来—孩子,大批成年累月见不到父母、得不到应有的亲情和教育的孩子!城乡差距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好了,中国的整个经济就会健康发展,解决不好,不但经济发展会遇到大问题,整个社会的稳定和未来也会出问题。6.国际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和国外经济体的入侵。
经济发展最基本的动力是互通有无,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交通、通信等的发展,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体现在经济方面,全球经济一体化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当生产力的发展对资源、技术和信息的依赖越来越严重的时候,当社会化大生产的规模越来越大的时候,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拥有发展本国经济所必需的全部资源、资金和技术,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生产自己所需要的一切产品,也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市场能够完全满足企业对市场的需要,因此各个国家和地区在经济方面必须更加紧密地进行交流、合作,必须更大程度地互相开放市场。近50年来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又把世界各国的交往推到了一个新阶段,地球上的空间距离“缩短了”,信息的“时间差”也趋于消失。这种局面不仅大大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条件,而且加快了经济生活的国际化,使世界变得空前开放了。开放的世界使世界各国原有的“一国经济”正在走向“世界经济”,从而形成了“全球相互依赖”的经济格局。全球经济一体化衍生出了许多经济合作方式,如: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和经济联盟等,催生出了许多国际经济组织,如:世界贸易组织(WT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BG)等。当前,由于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劳动力、技术等分工合作生产的优势被充分利用,商品因为技术领先或成本低而生产的竞争力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被无限放大,各国、各地区、各企业都以强大的动力参加到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范围将会越来越广、程度将会越来越深,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各个国家、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也将会越来越大。7.从“人口红利”到“人口危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人口生育水平不断下降,全国少生4亿多人。我国“13亿人口日”和世界“60亿人口日”的到来都推迟了4年,这减轻了人口增长过快的压力。然而,另一方面,随着生育率的下降,我国人口老龄化、人口质量、人口结构等问题日渐显著。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日零时为标准时点我国大陆总人口为13.4亿,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年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平均增长率下降0.5个百分点。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普查显示,我国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例118.06(以女婴为100)。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说,近十年来,我国人口出生率大概是12‰多一点,死亡率是7‰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稍微多一点。在这样的“低、低、低”的模式下,中国人口总量的增长速度放缓,老龄人口比重增加,少儿的比重在缩小。
由于少生4亿人,我国目前还在享受着计划生育带来的“人口红利”,但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我国正面临着严重的“人口负债”甚至是“人口危机”。根据预测,随着我国总人口在2033年达到14.29亿之前继续增加,抚养比将进一步下降,从2000年的42.6%下降到2015年的39.4%,下降3.2个百分点,带来经济增长率上升0.4%。这个阶段大约持续到2015年前后。此后,随着人口老年化速度上升,人口转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由“人口红利”阶段转为“人口负债”阶段,人口老龄化加速将给中国经济长期增长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因此,2015年前后是中国“人口红利”阶段的转折点。“人口红利”是指总人口结构“中间大、两头小”,使得劳动力供给充足,而且社会负担相对较轻,带来劳动力、储蓄的增加等,从而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利。随着出生率的下降,中国享受了20多年的“人口红利”即将枯竭。“人口红利”一旦枯竭,可能就会转变成一次“人口危机”。
采纳率:90%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中国经济稳中向好格局不变
6月份即将结束,中国经济公布上半年成绩单的时点也越来越近。值得注意的是,从近期已经公布出来的部分数据来看,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稳中更优”的态势得以保持。分析人士指出,今年以来,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果持续显现、居民消费扩容升级、创业创新活力明显增强、补短板强弱项取得成效、外向型经济发展再上水平、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利条件不断增多。这表明,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格局没有变,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越来越强。
看速度:运行稳健态势好
“稳”显然是中国经济的首要特征。今年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8%,与2017年三、四季度持平。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速已经连续11个季度稳定在6.7%至6.9%的区间。支撑这个“稳”字的,显然不止经济增速这一个数据。
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1—5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2.66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75%,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国务院国资委数据显示,中央企业1—5月份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1万亿元,同比增长9.8%,累计实现利润总额6859.4亿元,同比增长22.1%;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5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32690.6亿元,同比增长30.7%,全国电影票房收入达到284.5亿元,同比增长22.4%,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5月份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中长期贷款增加4031亿元,显示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较为稳固……
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丛屹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中国经济原先存在的失衡正在不断得到纠正,经济增长的韧性和动力不断增强,一系列最新经济数据验证了这一点。
稳健的表现也让国际市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不断增强。近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亚洲开发银行将中国2018年经济增速预测分别上调0.1个、0.2个百分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维持2018年我国经济增速预测不变。
看质量:结构优化颜值高
前5个月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9.3%、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连续22个月位于50%以上景气区间、截止今年3月底独角兽企业数量世界排名第二、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亿户、一季度全国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下降9.7%……除了运行稳定,结构不断优化同样提升着中国经济的“颜值”。
实际上,在微观主体层面,质量提升的步伐十分坚实。例如,由振华重工建造的2000吨起重船日前完工交付,该船配备了振华重工自主研制的1600千瓦全回转推进器,标志着中国国产海工核心配套件首次应用到实船作业。而此前,制造推进器所需要的动力定位核心技术只掌握在国外少数企业手中。再例如,亨通电力产业集团不久前完成了交联聚乙烯绝缘光纤复合海底电缆导缆装船,其单根无接头长度达27km的数据再次创造了世界海缆行业新纪录,彰显了中国民营企业的制造实力。
在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王远鸿看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供给与需求正在更高水平上形成平衡,支撑中国经济提质增效、行稳致远的有利因素正不断增多。同时,随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各项措施陆续实施,中国营商环境还将持续改善,要素配置效率还将不断提高,中国经济将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结构优化。
看潜力:改革开放红利多
对于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形势,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以国资国企改革为代表的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有望打破上游产业的行政垄断,提高上游要素资源的市场化程度;而乡村振兴战略有望为中国经济打通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打开农村闲置要素的利用渠道。可以说,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正在打开。
“从存量来看,尽管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但我们依然保持了经济增速的稳健,没有出现不可控状况或大的波动;从增量来看,无论是三次产业结构,还是高科技在全部工业当中的占比,抑或是对外贸易及投资结构都在不断优化,中国经济旧动能正在被新动能所取代。放眼未来,我们正在进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全面深化对外开放,目的就是顺应潮流、消除扭曲,释放更大的市场化红利,让中国经济实现从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转变。”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首席经济学家万喆对记者说。
分析人士认为,虽然当前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有所加大,但世界经济复苏态势仍有望延续。对中国而言,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将不断激发市场活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将不断提升供给体系质量,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将释放新的发展潜力,打好三大攻坚战将补短板强弱项。未来,中国有条件、有能力行稳致远。(记者 王俊岭)
责任编辑:宋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调高赤字率主要是我国经济稳中向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