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______时、时尚先生小说に相谈したほうがいいです。 A.困る B. 困った C. 困るの D. 困ったの

你现在的位置: &>&
  『周刊プレイボーイ』创刊50周年の今年、新宿?歌舞伎町に『周プレ酒场』がオープン! その酒场の一角にある完全予约制のプレミアムな『周プレ酒BAR』では、现役グラドルが毎日のようにカウンター内に立って“日替わりママ”を务めている。  スペシャルな彼女たちと限定1时间で一绪に饮んだり话したりする梦のような雰囲気をお伝えしたい! そして、こんな会话をして口説けないものか…と疑似体験してもらうべく、周プレNEWSでは新连载をお届けする。  「酒の席で女性を口説いたことなど皆无」な草食系ライター?Aが毎回、カウンター越しに恋爱トークを実践。第1回にご登场いただくのは、森咲智美(もりさき?ともみ)ちゃんだ!  * * *  ―生まれて初めてグラドルさんを前にカウンターに座りましたが…セクシーすぎて目のやり场に困ります(笑)。  森咲 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笑)。元々、お酒が好きなので、ずっとお酒を饮むイベントをやりたいと思ってたんです。とりあえず、カンパイしましょうか!  ―おお、ママもカウンターで一绪に饮んでくれるんですね。カンパイ~!(おずおずと)  森咲 今日はもう4、5杯饮んでます~(ニッコリ)。以前にもママをやらせてもらったんですけど、その时は10杯以上饮んじゃって、完全に酔っ払ってました(笑)。  ―结构饮みましたね(笑)。  森咲 出番が终わったあと、マネージャーさんにガチで怒られちゃいました…(笑)。酔うと普段より饶舌(じょうぜつ)になるし、何かがハズレちゃうんですよね。大好きなハイボールだと特に酔っちゃうことがわかったので、最近はウーロンハイか緑茶ハイにしてます。  ―一応、量だけじゃなくお酒の种类でも抑えめにしている、と(笑)。そんな森咲さんが立つバーには、どんなお客さんが多いですか?  森咲 いろんな方がいますね。中には「仆、自分から喋れないんです」っていうシャイな方もいたりするんです。でも私、酔っちゃうと结构喋るほうなので、一方的に喋ってました(笑)。  ―お酒の场だと、いやらしい质问が飞んできたりしませんか?  森咲 绅士な方が多いので、そういうのは少ないです。胸元に视线は感じますけどね。でも、イヤじゃないですよ。やっぱりママなので、(胸を寄せながら)こっちで胜负を!(笑)    次ページ“今、爱人にしたいグラドルNo.1”の理想困ったとき的意思_百度知道
困ったとき的意思
私は困ったときよく友达に相谈します
怎麼翻译啊
有几个不会的生词 不知道如何翻译了
我有更好的答案
困ったとき为难的时候例句:1.私は困ったときよく友达に相谈します我在困难的时候经常找朋友商量
采纳率:35%
来自团队:
我困扰的时候,常常找朋友商量。困扰的原型 是这样的
困る「こまる」とき就是[时]困った 就是动词过去式所有翻译出来 就是
我困扰的时候,常常找朋友商量。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私は困ったときよく友达に相谈します我在困难的时候经常找朋友商量困ったとき=困った+とき=困难的+时候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论从缓和表现的视点看感情动词「困る」的使用.pdf 44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华中科技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从缓和表现的视点看感情动词「困る」的使用
姓名:郭艳平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日语语言文学
指导教师:王秋华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人类不分民族都会体验到困惑苦痛之感情。这种感情用日语表达的话可以找到「困
る」这个词,与喜悦相比,“惑”更加让我们在感情上受到煎熬,也更容易引起人际关
系的冲突。由于自己的言语行为给对方造成负担或麻烦,或者给对方带来不快的时候,
日本人深感困惑。而另一方面,自己在拒绝他人的请求或劝诱,或者表达禁止否定的情
况下,也深感为难困惑。这种左右困惑的「困る」心理,引出了日本的困惑文化。它是
制约日本人意识与行动的一种社会性格,是深藏于日本人内心的东西。
然而,以「困る」为焦点进行考察的研究还很少。本稿,以彭飞对于「困る」缓和
性格的认识为研究的出发点,参考先行研究的结果,在《新潮100 文库》中的小说和《大
辞林》等字典中选取相关例句,从缓和表现的视点,围绕「困る」,可能不能做到面面
俱到,但试图从表层的意思句法、功能出发,逐渐向深层的言语意识、言语文化推进。
同时,关于「困る」的延伸用法、「困る」的表层和真意以及人称指向也进行了考察。
本稿从缓和表现的视点围绕感情动词「困る」进行了多角度的考察,得出以下结论:
①「困る」既包含与经济能力相关的表面意思也包含着与心理状态相关的深层意义。在
汉语里还无法找到一个词能与「困る」相对应。
②以「困る」为依据衍生出来的“惑”文化是理解日本人的言语行动的关键。
③透过「困る」这个词,可以看出与言语制胜相比日语更推崇心情依存这一特征。置自
己于弱势的说话人通过传达困惑的心情,来求得对方的同情、理解和认同。
④在引起对方注意、表达禁止、拒绝以及请求的时候,「困る」的使用可以起到缓和给
对方带来的冲击、给对方留有一定的心理准备时间的功能。
⑤表达此时此刻困惑心情的「困る」是「困る」的真意。而参杂着害羞、谦虚等心情的
「困る」的用法是「困る」的一种隐含的意义。
⑥关于「困る」感情的主体也难于理解。本稿分析了这种误解产生的原因,考察了实际
的人称指向并提出避免这种误解的方法。
综合以上的结论可以说「困る」是附有独特文化和多彩的感情色彩的缓和表现。对
「困る」的考察和理解不仅仅是掌握一个词语的用法,对旨在理解日语言语意识的日
语教育和学习也大有裨益。
关键词:缓和表现 “惑”文化
言语意识 心情依存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民族を問わずに人間は「惑苦痛」の感情を体験することがある。その感情を言葉
で表現すると、日本語には「困る」がある。「喜」より、「惑」は人間を一層苦しめ
たり、人間関係における葛藤を容易に起こさせたりする感情だと思われる。自己の言
語行為により、外なる相手に負担迷惑を欠ける、不快をもたらすのは、「困る」
と感じる。一方、依頼誘いなどを拒否する、禁止否定の立場を表明するのも「困
る」と感じる。「困る」を多用されることから出てくる「惑」の文化は、その日本人
の意識と行動を制約している社会的性格であり、日本人に内面化されているものであ
ると思われる。
しかし、「困る」を焦点に、考察を行う研究がまだ少ないようである。本稿は、彭
氏の「困る」に対する緩和性格の認識を研究のきっかけにして、先行研究の成果を踏
まえ、『新潮100 文庫』及び、『大辞林』などの辞書にある「困る」及び関連した形を
考察の対象として、緩和表現の視点から、「困る」を全面的ではないかもしれないが、
表層な意味構文機能から、徐々に深層な言語意識言語文化に展開していく。「困
る」の延長線、「困る」の本音と建前及び「困る」の人称指向についても考察を行っ
本稿は、緩和表現の視点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N3语法每日一记:……た/ないほうがいい
每期为大家带来1个N3语法,希望能够被帮助N3的备考者进行语法巩固。本期语法:……た/ないほうがいい意义:最好……,最好不……接续:Vた形/Vない形ほうがいい例句:①風邪をひいているんですか。じゃ、早く寝たほうがいいですよ。/ 感冒了吗。那最好早点睡哦。②体に悪いから、タバコはあまり吸わないほうがいいと思います。/ 我觉得对身体不好,最好别吸烟了。作业:(1)疲れているときは、無理をしないほう____いいと思います。  1.が 2.と 3.は 4.へ(2)熱があるんですか。じゃ、お風呂に____ほうがいいですよ。  1.入らない 2.入りない 3.入ってない 4.入るない(3)もう夜の十一時ですから、電話を_____ほうがいいですよ。  1.かけて 2.かけない 3.かけます 4.かける(4)頭が痛いときは、早く薬を_____ほうがいいです。  1.飲まない 2.飲みて 3.飲んだ 4.飲んで答案(反白可见):1、1、2、3
  本文为大家带来日语入门学习常见的四个问题答疑,希望大家能够关注。下面是针对日语初学者接触日语所面临的问题:日语嘛,也不用特别去学,反正有“中文”都看得懂?为什么要学日语?日语好学吗?日语纯自学可以吗?相信能够给大家的日语入门学习带来一些帮助和指导。  1.日语嘛,也不用特别去学,反正有“中文”都看得懂?  首先,日语跟中文像吗?  从“形”来说,很像。因为日语里夹杂着大量的“中文”——也就是汉字。日语的成文结构为假名(又分为平假名、片假名)+汉字,其中平假名也是由中文的草书发展演变而来,可以说日语发源于中文。汉字在日本无处不见,渗透到日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中国人去到日本,在完全陌生的国度也会有一股熟悉的安心感,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通用汉字的关系。  那么既然都用汉字,那表示我们都看得懂吗?  答案绝对是否定的。  日本人引进汉字时,因为本来就是模仿,有很多汉字的写法和发音(音读)与汉语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从中国引进书写日语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自那以后日语和汉语的发音已经分别发生了变化。由于引进的时期不同以及作为引进对象的汉语的使用地区不同等因素,使得现代日语汉字的音读同现代汉语普通话在发音上存在很大差异。  日语中有不少特有的汉字书写法,比如:勉強、沢山、真剣、読む、咲く,且日语汉字绝对≠繁体中文;而即便是同样的汉字,也有完全不同的意义,比如:汽車、手紙、娘、丈夫、邪魔、喧嘩、迷惑、得意……等等太多了。  所以,可以说日语与中文形似,但你不专门学习,是不可能都看得懂的。  2.为什么要学日语?  很多人学习日语时都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刚开始一头热,然后变成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着学着变得非常痛苦,瓶颈不断还找不到突破的方法;学无所用最后觉得这门语言真没意思…………见过太多的人因为填报的专业没报上被调配到了日专、见过太多大家都在学我也随便学一下。学习语言是一个漫长且痛苦的过程,开始正式学习之前,到底有没有认真想过你为什么要学?  有人是为了去日企就业,为了去日本深造,为了学习日本的技术。——称为刚需。  有人是为了看懂动漫、日剧和追爱豆,为了自己无障碍地海淘买买买,为了去日本无障碍自由行,为了跟日本人做朋友。——称为兴趣。  有人是为了剖析日本社会,为了理解文化现象,为了架起中日友好的桥梁,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称为情怀。  无论是哪种,都不希望你学日语只是为了混一纸证书。  学不学,是自己的选择。坚持到什么程度开始前就想清楚,一旦决定就坚持下去不要轻易放弃,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路是自己选的,跪着也要走完。  记住,不是日语学了没用,是你自己没用。  3.日语好学吗?  一句话概括:入门简单,中期困难,学精不易。  要说起来,没有一种语言是好学的,谁不是往死里背和记,任何学习都别想投机取巧。就日语而言,入门的阶段是相对容易的,主要易在发音。日语的发音就是在あいうえお五个元音的基础上变化,每个假名对应一个发音,所以比起用字母组成单词发音会变化的英语、拼读结构部分读法区别甚微的韩语、大舌音的法语、小舌音的德语,日语还是算简单的。(当然如果五十音图都记不住的话你当我没说………………)  日语五十音图:  很多人会觉得日语是一门越学越难的语言,事实确实是这样。  当学完假名开始进入简单的句子语法的学习时,你会觉得其实也不难嘛。日语的语法有一种“拼凑”感,一个句型表达一个意思,比如最简单的「~は~です」就是“~是~”。初期学习日语时,会让不少人认为只需要记住固定句型,往里面再套单词直接造句就好了,最开始是这样没错,然而……这里就要涉及到日语的语言结构特点:  用一个比较好懂的比喻。如果日语的语言结构是一棵树,那么学习它的过程则是先有支再有干。也就是说,你要完整地构建起日语的语系框架,是需要在越学越多“细节”的基础上慢慢补完“整体”的。它的学习过程是层层递进的,所以基础非常非常的重要,这些初期“片段型”的一个个句型,到了后面你才能领悟到它们之间存在的关联性,甚至相互之前存在着变形和连用,这也能解释为什么越学会越难。有点抽象?举个例子:  比如让无数人崩溃的动词变形。在日语教学的时候一般是不会直接先告诉你日语有多少种变形。我们都是先学一种变形方法(ます形),然后在它的变形基础上加入与之匹配的语法句式(这里你就需要消化一段时间),然后接下来再学第二种变形(て形),以此节奏类推。当分别学完各种变形+句式后,最后合起来时才会发现:什么居然要变这么多!等一下,那是什么形来着…………  再比如,最开始老师教的——私は学生です。很好懂。然而后面它会有:  私は学生だ。  私は学生だったんだ。  ……  有什么区别啊?!那我要表达的时候该用哪句啊?!  这就是日语学习的基本节奏。  再者,日语是一门非常“暧昧”的语言。日本人在讲话时非常注重“氛围”,什么话该说不该说,什么表达传递着怎样的深层意味,揣度用词非常讲究。很多你按照教科书学到的东西在实际用起来时可能并不奏效,即使已经熟读课文三百遍,跟日本人交流依然会存在很多问题。这也是越学越难的一个原因。  只能说,没关系慢慢来,习惯就好。  4.日语纯自学可以吗?  如果你是天才,那是可以的。  但可惜,我们大部分都不是。还是前面说的,前期简单的你自己看教材是完全能消化的。到了中后期的学习,有很多东西自学就会很吃力,必须要老师or前辈给到一些提点和指导,从而得到更细致更进一步的解释,不仅仅是语言方面的,还有很多知识点会涉及到文化背景等。就目前来说,还没有发现任何一本教材是可以做到让学习者百分之百完全理解日语的。  如果你只想随便应付应付了事,自学一些简单的表达那无所谓。如果想系统的摸清这门语言,务必多多请教,报班慢慢跟着老师学也是选择之一。
日语入门学习常见问题对策有哪些?在日语初学者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建议,五十音图的学习最好在两周内学完,时间不宜拖太长。而在询问日语初学者中,很多朋友反映在五十音学习中,浪费了很多时间,花费了一个月设置更长的时间,总是学完过一段时间就忘记了。记不住五十音的音调怎么办?日语入门学习常见问题对策:如果一下子不能消化这么多的声调规则。也可以先不逼着自己记忆规则,而是直接跟读记忆单词。小技巧:无论是教材录音或是日剧综艺动漫,多听多读,在掌握了一定量的单词之后,回过头再来复习声调的规则,这样理解和掌握起来会方便许多。日语入门教材如何挑选?日语入门学习常见问题对策:新标日VS新编日语VS大家的日语。1、新标日课文内容生动,采用情境型会话,注重实用性。更容易理解。适合自学日语的同学。2、新编日语是大学日语专业使用的教材,语法体系完整,配有习题巩固知识点。自学有一定难度。3、大家的日语贴近日常对话,更利于听说能力的培养。语法相对较弱。零基础多久能考过N1/N2日语入门学习常见问题对策:兴趣为上搭配题海战术,一年左右攻克N1/N2是有可能的。跟随老师指导,慢慢学习,两三年通关的也有。选择自己可以坚持的方式学习,并明确N1不是学习的终点,了解自己的弱项,不断提升才是正道。
ただ今お聞きになっている放送は「一期一会」です。どうぞお楽しみください。今天这期节目中我们特别邀请了普通话不普通、日语发音似声优的温暖老师--小鱼老师。欢迎小鱼老师。魚先生、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まず、先生の自己紹介をいただきませんか。今天特别邀请小鱼老师过来,希望小鱼老师结合自己的经历、经验给大家分享一下如何背日语单词。皆さん、準備ができましたか。始めましょう。スタート~!1、标准日本语这本书初级上册约1400词下册约1500词,单词总数约2900词,我经常听学生抱怨,单词太多,单词挺难背了。小鱼老师,你在最初学习日语时是也有过这样的困惑吗?小鱼老师我觉得日语这门语言其实对我们中国人来说还是很友好啦,特别是在单词的记忆方面。日语的单词,基本上你只要记忆它的汉字读法就好啦。很多词在汉字字形上就和中文是相通的,一看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2、关于这个单词的读法,有什么记忆的好方法吗?小鱼老师相信学日语的大部分同学都是对日语或者说对日本感兴趣的,我当初是特别喜欢听日语的歌曲,也喜欢唱日语歌,所以日语单词中的汉字读音,大部分都是在学习唱日语歌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记住了。当然,也存在部分同学不太喜欢唱歌,那其实也可以通过玩一些日本的文字类游戏,或者看一些中日双语字幕的动画或日剧,一边看着日语的文字,一边听正宗的日本人地道的发音,一边记忆日语单词。比起死记硬背会更有乐趣,所以记得会比较轻松。3、这里特别要帮同学问一下,日语中的动词有很多,而且动词还涉及到很多的变形,怎样才能快速反应灵活的使用呢?小鱼老师动词的变形的确是初级学习的时候的难点,是每个同学都会觉得困难的。因此同学们在学习变形的时候,不要轻意灰心,学习的时候,一定要循序渐进,千万不要贪心,试图一下子把多个变形记住。我们学习一个变形,就好好掌握完这个变形之后,再学习下一个变形。4、还有什么其他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吗?嗯,在学习下一个变形的时候,同时巩固之前学习的变形,比较它们的变形方式的异同,多练习,多用,唉,总之就是一句话,孰能生巧。总结敲黑板,总结小鱼老师的学习建议,背单词这件事儿一定要多背、多看、多重复不断的总结归纳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绝对不能退缩,重在坚持、积累。
随着网络学习方式越来越便利,很多日语初学者选择通过网络来学习。那么,零基础学习日语如何入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会正面看待日本这个之前对于我们来说一无所知的国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零基础学习日语如何入门?日语入门初始,最先接触到的就是五十音图,五十音图就是日语的“字母”。日语的字母叫做假名,每个假名代表一个音节。假名有两种书写方式,即平假名和片假名,平假名用于一般书写,片假名则用于表示外来语和特殊词汇等。五十音图中,横排为“行”,竖排为“段”。例如,“あいうえお”叫做“あ行”,“かきくけこ”叫做“か行”,竖排的则分别被称为“あ段”、“い段”等。日语五十音图发音表。每个假名有对应的罗马音(参照上图)。五十音图的发音是非常重要的,在学习发音阶段务必多听多模仿,特别是う段假名,要与中文拼音的发音区分开。日语的发音相较其他语言其实是非常简单的,上手也很快。但就最基本的五十音图而言,最大的问题就是记不住。未名天日语网校隶属于未名天教育集团,是专业的日语在线学习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专业、便捷、全方位的日语在线教育产品和服务。
听力原文:  中国の上海で環境汚染対策の製品や技術を紹介する大規模な展示会が始まり、日本企業も大気汚染物質PM2.5の測定や分析を行う装置などを紹介しました。  この展示会は、環境ビジネスに携わる企業が大気や土壌、水質の改善につながる製品や技術を紹介する、中国では最大規模のものです。  今年は過去最多となるおよそ1100社が参加し、日本企業も30社近くが参加しました。  この日本企業は、大気汚染物質PM2.5の測定や分析を行う装置を中国企業の担当者に紹介していました。  また、こちらの日本企業は、土壌の汚染を改善する技術を売り込んでいました。  中国では、深刻な環境汚染への対策として、政府が今年から規制に違反した企業への罰則を強化したこともあって、環境ビジネスの需要が拡大すると見込まれています。  「高機能な、高品質な製品というのが、最近非常に求められてるということで、我々のビジネスチャンスは非常に増えてる、というふうに思ってます。」  听力译文:  介绍应对环境污染的产品和技术的大型展览会在中国上海拉开了帷幕,日本企业也展出了测定、分析大气污染物质PM2.5的装置。  此次展览会由从事环保实业的企业介绍与大气、土壤、水质改善相关的产品和技术,在中国目前是最大规模的。  今年约有1100家公司参加,是历年来参加公司数量最多的一次,日本企业有近30家参加。  这家日本企业向中国企业的负责人介绍了测定、分析大气污染物质PM2.5的装置。  还有这家日本企业在推销改善土壤污染的技术。  中国政府为应对严重的环境污染,今年开始对违反规定的企业加大惩罚力度,可以预见对环保实业的需求将会扩大。  “最近对高效能、高品质的产品需求非常多,我们的商业机会也随之增多。”
相关课程排行
芬兰语VIP一对一人200课时基础口语单项培训班
课程价格:请咨询
新编阿拉伯语初级班签包学会协议
课程价格:请咨询
泰语初级下周末班
课程价格:请咨询
福田小语种纯外教生活口语课程培训
课程价格:请咨询
佛山小语种培训到海翔是最好的选择
课程价格:请咨询
小语种奔跑吧梦想奔跑吧佛山海翔
课程价格:请咨询当前位置: >>
▲《社会语言学》讲义(2012.3)
社 会 语 言 学 讲 义2008 年 3 月第 5 回讲义 2008 年 9 月第 6 回讲义 2009 年 2 月第 7 回讲义 2010 年 3 月第 8 回讲义 2011 年 3 月; 2012 年 2 月甲、提纲一、主要内容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5讲. 第6讲. 第7讲. 第8讲. 第9讲. 第10讲. 第11讲. 第12讲. 第13讲. 第14讲. 第15讲. 第16讲. 第17讲. 第18讲. 绪论:社会语言学的兴起(2 月 24 日) 社会语言学的基本概念(3 月 2 日) 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基本方法(3 月 9 日) 语言变异暨西方经典社会语言学研究案列(3 月 16 日) 中国的社会语言学研究(3 月 23 日) 语文规划暨讨论课一:汉语的书面表达相关论争(3 月 30 日) 语言接触诸现象及其关系,狭义语言接触概念(4 月 6 日) 词汇借贷与结构干扰(4 月 13 日) 语言混合(4 月 20 日) 语言接触与语言历史关系(4 月 27 日) 基本词汇的社会文化意义之一:奇偶相间?数词(5 月 4 日) 基本词汇的社会文化意义之一:手脚并用?身体词汇(5 月 11 日) 基本词汇的社会文化意义之一:红白相间?颜色词(5 月 18 日) 基本词汇的社会文化意义之一:日月山川?自然现象词(5 月 25 日) 语言濒危暨讨论课二:如何失落母语(6 月 1 日) 社会语言学研究专题(6 月 8 日) 结语:社会语言学对语言观念的启发(6 月 15 日) 考试(6 月 22 日) [新生考试周]二、参考书目(一)基本参考教材 1、 祝畹瑾《社会语言学概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2、 [法]路易-让? 卡尔韦《社会语言学》,曹德明译,商务印书馆 2001 (二)其他同类著作 3、 陈 原《社会语言学》,学林出版社,1983 4、 陈松岑《社会语言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5、 戴庆厦《社会语言学教程》,中央民院出版社 1993 6、 徐大明等《当代社会语言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7、 郭 熙《中国社会语言学》浙江大学出版社,1999 年;(增订本)2004 年 12 月 8、 戴庆厦《社会语言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003 9、 游汝杰《社会语言学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10、 赵蓉晖 编《社会语言学――迈向 21 世纪的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年 11、 徐大明《社会语言学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年 12 月 (三)专题研究 12、 陈保亚《语言接触与语言联盟》,语文出版社,1996 13、 陈松岑《语言变异研究》,广东教育出版社,1997 14、 陈建民《中国语言和中国社会》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许嘉璐、陈章太主编“应用 语言研究丛书” 15、 王士元《语言的探索》,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 16、 王 立《汉语词的社会语言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2 17、 意西微萨?阿错《藏汉语言在倒话中的混合及语言深度接触研究》,南开大学博士论 文,2003 18、 周玉忠《语言规划与语言政策:理论与国别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19、 杨永林《社会语言学研究:功能?称谓?性别篇》,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0、 徐大明《语言变异与变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年 12 月 (四)译著 21、 祝畹瑾编《社会语言学译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22、 [英]R.A 赫德森《社会语言学》,丁信善等译,林书武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23、 [美]伊佐基《社会语言学演讲录》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9 24、 [日]真田信治《日本社会语言学》,胡士云等译,中国书籍出版社,1996 25、 [美]拉波夫《拉波夫语言学自选集》,冯胜利导读,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三、研讨提纲:1. 内容 1)理论。 2)方法。数理统计方法的应用;心理学方法应用(语感测量,自由联想??),语言 态度测量;试验的方法?? 3)实践。 自由联想,态度测试, 2. 形式 1)理论研讨。综述的;专题研究的 2)试验分析。 3)读书报告。 4)译介新说。包括翻译文本。3. 各章内容与实践、研讨项目 章节及主要内容 第1讲. 绪 论: 社会语言学的 兴起 实践项目 语言态度测验 问题讨论 ?1 那种语言更为动听?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是那 种?普通话、粤语、天津话。社会语言学:不是做出 评价,也非为了更好的评价,而是对评价加以研究。 ?2 学了语言学之后,写作水平会提高吗?是否更加 会说话了? ?3“语言大师”是指语言学家吗,为什么? 【语言学,一:主要在研究对象,距离创造对象尚远 (生成语法的理想);二、语言学距离实际的全部活 生生的语言尚远。】 【语言学的基本魅力,正在于探索对象世界,不问所 用,但求追根究底的满足人类好奇心的――科学精计划用 1 次课程 神。自觉的把研究放在基础科学研究上:研究生孩子 不一定要求能够生孩子;从这个角度反观,则又可以 见到这种科学知识、语言学知识又有巨大的应用价 值】 ?4 偏误分析,能够走多远?偏误是否都应该被纠正 的? 【社会语言学在这个意义上拓展了语言学视界中的 “语言” 不单单是正确的说话, 。 而且有得体的说话, 在后一层面上,甚至可以采用“不正确”的形式达到 得体的交际效果】 第2讲. 社会语言 介绍: 王士元先 ? 语言是天生固有的还是后天形成的? 学的基本概 生 “语言发生建 ? 普通话是不是方言? “现代汉语的各种方言” 这句 念: 模” 话中的“现代汉语”是什么? 言语共同体, 交 际能力, 语言变 体, 语体, 语域。 变异、 变体、 变 项、变量 语体、 语码、 语 域、 计划用 1 次课程 第3讲. 社会语言 学的基本方法 观察法, 实验法 调查法、统计法 计划用 1 次课程 2X 补充: 社会统计基本方 法 计划用 1~2 次课程 第4讲. 影响语言 使用的各种社 会因素 年龄 性别 阶层 文化(民族) 场合 ?你会说家乡话(民族语、方言吗?)。语体。在什 么场合说什么话。 统计实践: “XX 大赛”中 的“素质分”与 比赛结果。 实践: 自由联想 介绍: 王士元先 生 “语言发生建 模” ? 观察者的矛盾?测不准原理?调查研究法对各地区、各行业、各阶层等人的语言运用进行考察。 数学分析法对口语材料和文献资料进行数学统计和数理分析。 对比研究法分析社会因素、研究语言差异。 实验分析法用语音或心理实验仪器对语言差异进行实验分析,并作出定量 和定性的描述。 对象 第5讲. 语言变异 女国音现象讨 ? 听说过女国音吗? 论; 有无其他变 ? 异现象? 语音:w 与 v 词汇:字母词 语法:有 VP计划用 2 次课程 (总第 4~5 课) 4X 语言与性别 隐语与行话 敬语与自谦 计划用 2 次课程 (总第 4~5 课) 第6讲. 4) 语言接 触 计划用 3 次课程 (总第 6~8 课)? 语音、词汇、与语法何者变化更快? ? 哪种语言更容易学习?第7讲. 5) 语言交 际 计划用 1 次课程 (总第 9 课) 第8讲. 6) 语文规 划 计划用 2 次课程 (总第 10~11 课) 其中一次是讨论课 词式书写讨论 刘氏文字?? 汉字是低效率的文字吗? ?第9讲. 7) 语言濒 危 计划用 1 次课程 (总第 12 课)? 如何失落母语? ? 普通话推广与方言保护?方言与普通话塾为重 要? 第10讲. 社会语言 学对语言观念 的启发? 方言与语言的区别、界限在何处? ? 语言是什么?(自然语言中的语言与语言学的语 言。) ? 语言是用来干什么的?(表达思想,实现交际) ? 语言是一种流动的、能动的、自组织的活动,关于 言语行为的最基本动词是什么?―― “说” 说什么? 。 说的目的是什么? 词典:用语音表达思想。乙、讲义正文每节课尽量都有讲解、问题讨论和实践第一讲绪论一、 关于语言与社会语言学漫谈课程设计 讲义内容 备 注一、测试与实践, ? 1、问题:“那种语言更动听”之后的“语言” 话题导入: 观念 天津话、粤语、 自然语言的语言:语言有雅俗 普通话那种更动 结构主义的语言:语言无分别 听? 社会语言学的语言:社会性的语言链接语言学分类以 及社会语言学发 源 问题:二、问题讨论: 语言学的功用等 见右备注栏 三、参考: 1、 话题导入选择 二 (也可以放在第 二章): 关于“vod gsal ―敖德斯尔―维 萨”?1 那种语言更为 ? 2、备考:神奇的语言,神秘的语言――语言, 动听?世界上最动 通往人类精神家园的曲径 听的语言是那种? 印度人的语言崇拜。巴尼尼的伟大成就。梵文字母 普通话、粤语、天 是世界上最为优美的字母――: 津话。社会语言学: 乔治?萧伯纳写了一篇有趣的论文,论述以拉丁为 不是做出评价,也 本的英文字母在语音学上是如何的不适切;廿六个字母 非为了更好的评 不能担负声音的责任。(因介绍英语的英文字母而引发 价,而是对评价加 一场内战??我不会为之怨恨。)语多尖酸刻薄是他的 以研究。 习性。 萧伯纳敦促英文要用四十二个字母。 (参考 Wilson ?2 学了语言学之 所作「语言诞生的奇迹」一书的序言)。这些字母几近 后,写作水平会提 完美的梵文。谁用了梵文五十音可避免发音错误。 高吗?是否更加会 亚细亚社团创立人威廉琼斯说:「梵文不论有多古 说话了? 语言是个永远 变化的东西。 2、 相关话题 (也 可以放在第四章 “语言观念”部 分) 1 神奇的语言 2 语言转向 3 言不尽意?3 “语言大师”是 指语言学家吗,为 什么? ?5 什么是语言?现 实生活中的自然语 言与语言学视界中 的语言。 【语言学,一:主 ? 3、世界的意义、人的意义,哲学与语言转向 要在研究对象,距 离创造对象尚远 ? 4、“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语言的终极目标 (生成语法的理 与尴尬 想);二、语言学 《周易? 系辞》(??)写道:“子曰:?书不尽言, 距离实际的全部活 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 生生的语言尚远。 《庄子》曰:“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 三、语言学的基本 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 魅力,正在于探索 就不必在语言本身去求解,而应该“忘言”,在语言 对象世界,不问所 之外找答案。 这一观点也是庄子首先提出。 《庄子? 外物》 用,但求追根究底 曰:“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 的满足人类好奇心 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忘言之 的――科学精神。 人而与之言哉!” 自觉的把研究放在 列宁《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一书摘要》摘引的 基础科学研究上: 黑格尔的话:“语言实质上只表达普遍的东西,但人们 研究生孩子不一定 所想的却是特殊的东西。因此,不能用语言表达人们所 要求能够生孩子; 想的东西。” 从这个角度反观, 则又可以见到这种 科学知识、语言学 知识又有巨大的应 用价值】 ?4 偏误分析, 能够 走多远?偏误是否 都应该被纠正的? 【社会语言学在这 个意义上拓展了语 言学视界中的“语 言”。不单单是正 确的说话,而且有 得体的说话,在后 一层面上,甚至可 以采用“不正确” 的形式达到得体的 交际效果】 老, 它有最奇特的结论; 比希腊文完美, 比拉丁文富饶, 较之二者更精练。」 「自从古典文学的复兴, 亚美利加百科全书陈述: 」 「十八世纪末,在文化历史事件上没有一件比发现梵文 (西方学者)更重要。语言学、比较文法、比较神秘学、 宗教学??都与梵文的发现有关联,或者都受到梵文研 究深远的影响。」 二、 社会语言学的兴起课程设计讲义内容 关于语言学史的有趣比喻 法律学时期 生物学时期 化 学时期 数 学时期 社会学时期 ????? 艺术学时期?备注(一)相关背景 1、社会基础 1)美国:二战及其后期在全球推行战争的需要;凯 恩斯经济学与基础学科研究;由于历史或 者现实上的移民造成的双语、多语混杂现 象;黑人运动与黑人英语; 2)战后大量第三世界民族国家的独立。民族语言与 宗主国语言之间关系的处理; 3)为解决这些问题,一批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和语 言学家密切关注相关社会危急和社会问 题。 甘伯兹(John Gumperz)50 年代在印度北部的调 查,认为语言运用与社会结构和社会行为 之间有着有规律的联系; 弗格森(C. Ferguson)60 年代主持亚、非、拉美 国家第二语言学习,以及东非五国(埃塞 阿比亚等)的语言使用和语言教学普查工 作。与甘伯兹合编《南亚语言:地域、社 会与功能变异调查》,对从语言结构上的 相似性和通话程度作为语言与方言的划分 提出异议,认为必须参考某些社会条件。 拉波夫(W.Labov)1927 生于纽约。1944 年到哈 佛学习哲学和英语; 1961 年 34 岁重新走进 大学(哥伦比亚)。硕士论文(1963)是 马岛人的语音变异;博士论文是纽约黑人 方言为研究对象。1964~70 在哥伦比亚作◎1952 年 H? 丘里 (H. Currie 一译柯里) 《社会语言学的设计: 语 言 和 社会阶层的关 系》(A Projection of Sociolinguistics: the Relationship of Speech to Social Status) 最先出 现 “ 社 会 语 言 学 Sociolinguistics”术语。 ◎1964 年戴尔? 海 姆斯 Dell. Hymes)编 辑的《文化、社会中的 语言》》(Language in Culture and Society: A reader in Linguistic and Anthropology)(69 篇 讨 论 社 会与语言关系 的名著、39 页的书目) 出版。 ◎海姆斯与甘伯 兹合编的 《人类文化语 言学》 (言语人类文化 学)出版。 ◎同年, 拉波夫写 的 《社会分层与音系的 相互关联》发表。 ◎同年 5 月 W.布 赖特(W. Bright)主持 召 开 首 次社会语言学 研讨会。 ◎ 弗 格 森 ( C. Ferguson ) 正 是 1964 年夏季主持 “美国语言 学会语言学讲习班”, 并 且 个 路专家同意以 “社会语言学” 命名新 的学科。 ◎是年秋季, 美国 社 会 科 学院组成社会 语言学委员会。 ◎1966 年费西曼 (J. Fishman)《语言 的忠诚》出版,成为双 语 教 育 法令听证会的 参考材料。 调查外族移 民的语言状况, 认为必 须 尊 重 移民的语言文 化传统, 否则美国的政 治 和 文 化基础就将受 到削弱。 ◎1964 年马丁路 德? 金获得诺贝尔和平 奖;美国国会于 1964 助教;1971 年到宾夕发尼亚大学任教授, 从此把这里变成了研究“语言变异”的著 名中心。 2、哲学背景 哲学中的语言学转向;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 后现代主义(福柯、德理达、海德格尔等等;生 态主义,价值、文化多元化,反“纯粹理性”, 对“未思之物”的可认识性的怀疑:如何认识与 认识何以可能;“中国的百科全书式”的范式) 3、语言学背景 1)索绪尔的内部语言学与外部语言学 2)梅耶与索绪尔的差异。梅耶与迪尔凯姆过从甚 密。 3)布拉格学派的基础 3)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4)言语行为理论(英国奥斯汀) 3、物质、技术基础 1)盒式录音机:40 年代发明录音机很笨重,60 年 代出现盒式录音机。 2)统计方法分引入;抽样调查和数理统计 拉波夫是第一人。 (二)主要对象 社会语言学研究的是语言的社会本质(社会性); 以及不同社会背景下的语言差异:语言的差异与社会因 素。研究语言演变与社会演变的关系 广义:社会与语言的关系;从广泛的社会背景去考 察语言; 狭义:从社会环境与语言变异之间的关系中考察语 言。社会变量与语言变量之间的关系。 (三)社会语言学的语言观 1 语言的社会性 与结构主义、生成语言学之语言社会性的本质区别 2 语言的异质性 与结构主义的同质说的本质区别 3 接近语言的本质 海德格尔:人说话,哪怕我们根本不吐一字,我们 也总是说话。语言说话。纯粹的语言是诗歌,所以,人 诗意的栖居在世界上。 永远无法接近,但是我们在接近。因为我们在说话。年 通 过 《公民权利法 案》。马丁路德?金 1948 年大学毕业。1948 年到 1951 年 间, 在美国东海岸的费城继续深 造。 年起领导黑人运动。 55 1963 年,马丁? 路德? 金晋见了肯尼迪 总统, 要求通过新的民权法, 给 黑人以平等的权利。1963 年 8 月 28 日在林肯纪念堂前发表 《我有一个梦想》 的演说。 1964 年度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 1968 年 4 月,马丁? 路德? 金前 往孟菲斯市领导工人罢工被人 谋杀,年仅 39 岁。1986 年起 美国政府将每年 1 月的第三个 星期一定为马丁路德金全国纪 念日。1955 年,在美国阿拉巴马州 蒙特马利针镇的一辆公共汽车上, 帕克斯与另外三位同伴一起下班 回家,她拒绝为白人让座而逮捕。 26 岁马丁.路德? 金等领导黑人抵 制公交汽车。1955 年,阿拉巴马州蒙哥 马利市黑人为反对公共汽车上 的种族隔离制度, 坚持抵制公共 汽车运动达一年之久, 使美国最 高法院判决公共汽车上的种族 隔离违宪。 此事件表明, 黑人运 动由合法斗争发展到非暴力直 接行动的新阶段, 是黑人民权运 动开始的标志。 运动以非暴力主 义为指导方针, 采取抵制、 静坐、 游行、和平进军等方式。1957 年,南部基督教领袖会议组成, 作为民权运动最有影响的组织, 负责协调各有关组织的行动, 马 丁?路德?金任主席。1960 年, 南部各州普遍开展在公共场所 的静坐示威, 显示出运动范围已 越出某一城市的局限, 主动冲击 种族隔离制。 1961 年和 1962 年, 民权运动的重点分别是反对长 途汽车上的种族隔离制和争取 南部黑人的选举权。1963 年运 动达到高潮。4 月,在种族隔离 最严重的阿拉巴马州伯明翰市, 爆发黑人抗议示威斗争, 迫使当 局接受黑人要求。8 月,在华盛 顿举行该市有史以来规模最大 的示威游行,25 万黑人和白人 同情者举行争取就业和自由的 “自由进军” 在民权运动的巨 。 大压力下,美国国会于 1964 年 通过《公民权利法案》,1965 年通过《选举权利法》,正式以 立法形式结束美国黑人受到的 在选举权方面的限制和各种公 共设施方面的种族歧视和种族 隔离制度。1964 年以后,黑人 运动走上武装抗暴斗争的道路。 (三)主要内容 1、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划分的语言共同体的使用语言 的情况。双语双方言。多语多方言。 2、语言的地域变体,社会变体;不同社会方言的构 造特点与不同的社会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等等。 3、对各种语言变体的不同的评价和态度,不同的语 言变体对使用者社会地位的表征和影响,以及上述两个 方面对于语言系统变异演变的影响。 4、语言演变与社会演变的关系 5、各种原因引起的语言接触及其结局。语码转换, 语码混合。 6、语文规划和语文政策。 7、濒危语言现象。 8、交际事例与话语分析。 9、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教学等等。 (四)理论类型(祝畹瑾) 1、语言学的社会语言学:言语,变异,异质有序。 2、社会学的社会语言学:语文规划,母语维护、语 言濒危。 3、心理学的社会语言学。语感,语言态度,语言评 价等; 4、民族学的社会语言学:语言交际的方式、特点、 规范。(4、5 两点可以结合着说) 5、语用学的社会语言学。会话分析。礼貌原则;交 际策略;语篇分析等等。 6、应用社会语言学 1)语言与政治:语言的政治与政治的语言 2)语言与经济 3)语言与法律 4)双语教育第二讲社会语言学的基本概念一、 社会语言学的基本概念课程设计 讲义内容与板书(黑体字) 备 注?从名字读音的不同到语言的“变”。关于“vod gsal 从“微萨―”到“奥德斯尔―”; ―敖德斯尔―维 萨” 语言是个永 远变化东西。从“一西―”到“意西―” 从“白马唯色”到“白马寺”到“莲花寺” “变”!语言是个永远变化东西。? 一、社会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变体 变异、变项、变素、变式、变量 语体、语码、语域、 言语共同体 交际能力 1、语言变体:具有相似分布的一组语言项目(R. A. Hudson, 1980:42);意指是具备相同社会特征的人 在相同的社会环境中所普遍使用的语言表现形式 (祝畹瑾 1997:19,可以是语言、方言、语体或更 大的更小的项目,一个变体可以下辖其他变体) 相关概念:语言的地域变体与社会变体;语码; 地域方言、社会方言、个人方言(个人变体、个体 习语),传统的方言与共通语概念;标准变体与非 标准变体、上加变体 ――汉语方言是如何成为一种社会变体的? 2、变异:同一语言项目在不同运用环境中的差异。 社会变异(w. labov 拉波夫:social variation,因 于使用者社会属性不同),语体变异(拉波夫: stylistic variation,因于语境不同) 变项:有差异的语言项目; 变素:变异项目(变项)中实际存在的具体形式; 变化:正在扩展其社会分布的语言变异;又称行 进中的变化。社会语言学关心“如何变”与“为 何变”。 变量:经过严格界定可以加以计量的概念。 3、语体:语言的功能变体(礼仪、正式、商议、随便、 亲切) 4、言语共同体(speech community/ k?'mju? n?t?/): 又翻译为言语社团或言语社区。 通过稳定的社会交往和相对一致的语言态度形成 的具有相似语言特征的人群。 其他观点: 1)传统观:依据共同使用某种语言者 2)甘柏兹:通过人们频繁的交往而形成的,并在 语言运用方面自成体系,具备与其他类似共同体明 显差别的标记。 3)拉波夫:依据主要在于对于语言变体具有一致 的态度或者相同的评价标准。参考祝畹瑾教程 5、交际能力:运用语言实现交际的能力(dell hymes) 与生成语法的语言能力相对应;正确的说话(能力) 到得体的说话(能力)。 得体说话的基本要求:1)根据具体情景使用恰当 的语言变体;2)运用语言作为调节人际关系的 手段;3)懂得谈话规则和策略。第三讲社会语言学的基本方法课程设计讲义内容 方法 对象 认识主体 事实 真,真实,真理与知识备注? 观察者的矛盾? 测不准原理? 核心:1)从不同的角度尽可能搜集到不受调查者影响 的、关于社会背景与语言关系的一手材料; 2)采用抽样与统计的方法是面对复杂社会背景 的必须手段。真实的材料与有价 值的材料 神秘的概率??一、 基本方法框架 1、假设 2、收集材料、观察调查、实验 3、整理材料,统计 4、结论、统计检验二、具体方法 (一)分类 1、一种分类:方法自身的分类调查研究法 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阶层……的人的语言运用进 行考察。 数学分析法 对口语材料和文献资料进行数量统计和数理分析。 对比研究法 分析社会因素、研究语言差异。 相关分析法 分析社会因素与语言特点之间的相关性。不单是统计学意 义上的,更是基本理念上的 实验分析法 用语音或心理实验仪器对语言差异进行实验分析,并作出 定量和定性的描述。2、一种分类:与学科联系的角度 a“语言学方法” 记录方法,分析语言项目、结构 b“人类学方法” 获取语料 c“数学方法” 整理材料 d“心理学方法” 获取、分析、 e“实验法” 预设、获取 二、 方法的基本理论问题 方法之所以必要: 对象不会自动展现; 观察者的矛盾 归纳法与演绎法各自的矛盾(二)具体方法举要 1、隐蔽观察法 2、快速隐匿调查法 3、配对变语法 4、自由联想补充统计相关内容 统计基础 1、变量及其种类(及与均值,众数、等的关系) 统计实践: “XX 大赛”中的 “素质分” 与比赛 结果。 2、概率 3、抽样与样本 4、离差、极差、方差、 相关分析与检验 1、皮尔逊系数 2、拉姆达系数 3、伽马系数 4、统计检验第四讲语言变异暨西方社会语言学经典研究案例 一、 拉波夫的经典研究课程设计讲义内容备注计划两次用课程 参考 祝畹瑾社会语言学 徐通锵历史语言学一、拉波夫的经典研究 1、拉波夫生平与学术成就 1927 年 12 月 4 日出生于美国 Rutherford。1948 年 在哈佛大学获得学士学位, 1963 年在哥仑比亚大学获得 硕士学位,次年(1964)获得博士学位。1964 年到 1970 年担任哥仑比亚大学助理教授, 1971 年至宾夕法尼亚大 学任副教授,1976 年担任该大学语言学实验室主任。 1979 年任美国语言学会主席,1986 年还出任纽约语言 学研究所萨丕尔教授席位。 社会语言学成就:“没有社会语言学”; 实验语音学成就 2、纽约英语的社会分层研究 威廉?拉博夫在他的社会语言学著作《纽约市英语 的社会分层》中引用了统计学的控制变量方法,控制语 言变量及社会变量, 研究纽约市的社会阶层情况。 thing think this them ? θ 与 d t ?? car card four(forth) floor下东区调查百货公司调查他认为英语中的[r]音在纽约社会是一个很关键的 发音, 可以区分社会阶层。 他选取了 “four floor 四楼) ( ” 这一英语词组,在纽约市的三种档次服装店中,假装是 问路人进行访问。这三家服装店按服装的平均价位从高 到低排列分别是:Saks、 macy's 和 S.Klein。他事先已 知道四楼是卖女装, 但是在问路时还是装着不知道的 样子。他会先问一句:“不好意思, 想请问一下卖女 装的在几楼?”当对方第一次回答:“Fourth floor”他 假装没听清又问 了一遍, 仔细听对方的第二句 “Fourth floor”,然后就在一个没人看见的地方偷偷记录两次回 答的差异。这是一种很巧妙的诱导方法, 他还可以得 到人在不留心说话和留心说话的差别。 原先他预计[r] 音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多,随着社会等级(根据光顾 的服装店的价位高低确定其阶层的高低)的提高而增 多。可结果却显示:年龄越偏轻的人说的[r]音越多,并 且说[r]音最多的是中产偏下的阶层(lower middle class) 的人, 而不是最高阶层(Upper class)和中产偏上阶层 (Upper middle class)的人。他解释道,这是因为对语言 过于讲究(hypercorrection)造成的。他认为[r]音是上 层社会的语言标志, 中产偏下阶层的人非常急切地想 要达到上流社会的语言标准,于是就在自身英语中刻意 添加[r]音却导致不是[r]音的也带上了[r]音。 不过他的 这一结论引起了一些语言学家的争议。他们认为人的发 音还会受到生理、方言等因素的影响。二、 语言变异研究种种(一)变异、变项、变素与变式 (二) 变异研究种种 1、语音 1)回顾历史音变 汉语 错 tshags 上古陌母(郑张) 母、每、海、悔 汉、难、滩(h、y、 口、各、格、洛 2)共时变异研究 女国音: W―V 音变: 徐大明:2、词汇变异 1)词汇历史演变 汉语史上的几个词汇演变高峰 2)共时研究3、语法变异4、语体变异5、语码变异第五讲课程设计中国的社会语言学研究讲义内容 备 注计划讲 2~3 次课 一、中国社会语言学简要回顾(在郭熙 2005 《中国社会语言学: 现状与前瞻》 基础上整理)社会语言学于 20 世纪 60 年代在美国诞生,到 70 年代末才开始在我国起步,可以以陈原先生著《语言与 社会生活――社会语言学札记》 (1979 年三联书店香港 分店, ,1982 年北京三联书店出版)为中国社会语言学 的早期标志(或以陈原的出版作《社会语言学》 (学林 出版社,1983) 。经过许多语言工作者的努力,中国社 会语言学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一)初创阶段():从自发到自觉 一般认为,中国的社会语言学是舶来品,源于 20 世纪 60 年代的美国。中 国最早提出社会语言学的学者之一陈原则指出,社会语言学发源比较早。自古 以来,中外语文学家都曾讨论过古语与今语、文语与口语、标准语与方言在社 会功能上的差别。 欧洲 19 世纪初的方言学家对于自己民族语言内部各种变体的 调查,其实即是进行社会语言学的工作。事实上,社会语言学的诞生和有没有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是两回事。 进行某一方面的研究并不等于建立了某一个学科。 当然,一个学科的出现决不是突然从天上掉下来的。它一定是长时间学科积累 的结果。现代中国历史上的许多语言运动,如 20 世纪初期的国语运动、20 年 代的白话文运动、30 年代的大众语讨论以及北方拉丁化运动, 年代的推广普 50 通话、现代汉语规范化等等,都可以算是社会语言学的工作。但是这些运动或 工作可以说是自发的,而不是自觉的。70 年代后期,随着“社会语言学”这个 术语的出现,人们对社会语言学的研究从自发走向自觉。 这一阶段,中国社会语言学的成果主要表现在通论性的著作和理论的译介 方面。 前者除上述陈原的两本著作外, 许国璋早在 70 年代末开始引进社会语言 学,有关论文后来收入《许国璋论语言》(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 另外,还有陈松岑的《社会语言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游汝杰、 周振鹤的《方言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1980 年到 1982 年, 英国语言学家特鲁基尔的《社会语言学导论》由林书武等翻译,在《国外语言 学》连载。1987 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祝畹瑾编的《社会语言学译文集》和 前苏联什维策尔的《现代社会语言学》(卫志强译)。此外,《国际社会科学 杂志》1985 年第 5 期(中文版)以 “语言与交往:社会语言学研究个案与应 用”的专刊形式,发表了一大批社会语言学的论文,很有指导意义。可惜因为 发行上的原因,许多人没有看到。 (二)迅速发展阶段():从引进走向结合中国实际 1987 年 12 月 1 日至 5 日,中国社科院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在北京举办了 首届社会语言学讨论会。 会议展示了 70 年代以来中国社会语言学的研究现状和 水平,它标志着中国社会语言进入了一个火热的阶段,对推动我国的社会语言 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1988 年 8 月,深圳教育学院深港语言研究所主办了首次 “双语?双方言”讨论会。1990 年 11 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字应用研究 所和苏州大学在苏州召开了首届应用语言学讨论会,其中有不少的论文也是关 于社会语言学的。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社会语言学的专题研究。著作有张清常的《胡同及其 他――社会语言学的探索》(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高天如的《中国 现代语言计划的理论和实践》(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等。论文数量很多, 结集出版的有《双语双方言》(1-4 集)(分别由中山大学出版社等出版)、 《语言?社会?文化――首届社会语言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语文出版社, 1991)等等。 这个阶段,继续出版了一批关于社会语言学的译介、概论性著作和教材。 在译介国外社会语言学研究成果方面,除了《国外语言学》等杂志连续刊登译 介文章(例如 Lesley Milroy 的《语言和社会网络》等)外,还出版了佐伊基 的《社会语言学演讲录》(刘明霞等译,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9)、郝德 森的《社会语言学》(丁信善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等的中译本。 其中有的还不止一个中译本。 著作方面主要陈原的 《社会语言学专题四讲》 (语 文出版社,1988)、《社会语言学论丛》(湖南出版社,1991)和《语言和人 ──应用社会语言学若干探索》(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陈建民的《语言 文化社会新探》 (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孙维张的《汉语社会语言学》 (贵 州人民出版社,1991)等等。教材方面主要有祝畹瑾的《社会语言学概论》 (湖 南教育出版社,1992)、王得杏的《社会语言学导论》(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2,英文版)、戴庆厦的《社会语言学教程》(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3) 等等。 (三)稳定深入发展阶段(1994-):从热潮走向冷静和成熟 80 年代末到 90 年代前半期,是中国社会语言学蓬勃发展的时期。然而, 到了 1995 年以后, 中国社会语言学研究表现得相对冷清一些。 除了两年一次的 “双语双方言”讨论会在主办者的不懈努力下继续照常召开以及应用语言学讨 论会上还有人继续关注社会语言学问题外,专门的社会语言学研讨会从 1992 年起一次也没有举办。这方面的论文从数量上看也有所下降。以致有的朋友对 中国社会语言学前途感到忧虑,甚至将其类比于日渐失式微的“文化热”,提 出要重振中国社会语言学。 事实上,这一时期中国社会语言学不仅没有走下坡路,相反,它显得成熟 起来。 一方面,学术界开始就中国社会语言学形成以来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在 总结成果的同时也指出其不足,如高一虹(1996)就对中国社会语言学研究方 法等提出了很有见地的意见。 另一方面,这一时期出版的新著大多都极其注意紧密结合中国社会实际。 所讨论的问题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超过了前两个时期。 其中主要有陈保亚 《论 语言接触与语言联盟――汉越 (侗台) 语源关系的解释》 (语文出版社, 1996) 、 郭熙《中国社会语言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周庆生《语言与人类》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0)、邹嘉彦、游汝杰的《汉语与华人社会》(复 旦大学出版社、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2001)、汤志祥《当代汉语词语的共时 状况及其嬗变――90 年代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汉语词语现状研究》(复旦大 学出版社,2001)袁焱《语言接触与语言演变》(民族出版社,2001)、于根 元《网络语言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等等。此外,《双语双方言》 继续按计划连续出版(5-6 集)。其他论文集如陈恩泉主编《双语双方言与现 代中国》(北京语言与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李如龙主编的《东南亚华人 语言研究》(北京语言与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等等也为相关的研究打开了 新的视野。 当然,说这一时期社会语言学从“热”到“冷”也并非没有道理。80 年代 中后期,是中国语言学步履维艰的时期(郭熙,1996)。社会语言学的出现无 疑给它以新的希望。它和文化热一样,成了学者们竞相追逐的目标。言必“文 化”、言必“社会”,成了一种时尚。90 年代以后,随着认知语言学等的兴起 和计算机科学对语言学成果的需求,回归本体又成了中国语言学的一个趋势。 或许可以这样说,今天在社会语言学领域辛勤耕耘的人,大概是真认准了这条 道路。 中国社会语言学的新发展(徐大明 2006) 2002 年 9 月北京语言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主办了首届中国社会语言 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003 年 2 月, 中国社会语言学会在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 注册成立。2003 年 10 月,《中国社会语言学》学术期刊创刊。该刊物由中国 社会语言学会编辑出版, 在创刊号中宣布了学会的宗旨:“组织开展关于海内 外华人、中国各民族语言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2003 年 11 月, 澳门语言学会、中国社会语言学会、澳门理工学院联合主 办第二届中国社会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社会语言学会成立大会,澳门 特区政府、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语言学会、以及教育部有关部门的领导到会 祝贺。100 多位国内外语言学家聚集澳门, 就“社会语言学理论”、“语言生 活”、“语言变异”、“语言交际、应用和教学”、“语言与文化”、“社会 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等专题进行了研讨。 重要成果举要: 1)陈保亚《论语言接触与语言联盟――汉越(侗台)语源关系的解释》(语 文出版社,1996) 2)王立《汉语词的社会语言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3 年) 第六讲一、相关有趣的材料:语文规划暨讨论课一:汉语书面表达相关论争(一)网民智造: 朱式拼音化方块字(二)网民智造: “世界文”汉字译写一切语言。Chinese characters is the best words in the world, It can uniform 秦之 方Kh字t 是 其 最好的 文字t 在 其 世界, 其 可 y一 kinds of words that in this world!!! Nt
文字t 那 在 此 世界!!!all T(三)专家发明:彭泽润教授的汉语词式书写 彭泽润帖子: 汉语 的 “词式 书写 的 理论 和 实践”――评论 《语言 理论》 彭 泽润、 葆嘉 主编 李 《语 言 理论》 (长沙:中南 大学 出版社,2003 (四)百年前的汉字大批评 鲁迅――汉字不灭,中国必亡! (可能是钱玄同等首创此说) “倘若不除去他, 只有自己先死”“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因为汉字的艰深,使全中国大多数的人民,永远和前进的文化隔离,中国的人民, 决不会聪明起来,理解自身所遭受的压榨,理解整个民族的危机。我是自身受汉字苦痛很深的一个人,因 此我坚决主张以新文字来替代这种障碍大众进步的汉字。”(《病中答救亡情报访员》)、“汉字是愚民政策的 利器” 、“汉字是劳苦大众身上的结核,倘若不除去他,只有自己先死”(鲁迅全集六卷《关于新文字》。 )钱玄同――废孔学不可不废汉文。 “我再大胆宣言道: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 之解决。至于废汉文之后,应代以何种文字,此固非一人所能论定;玄同之意,则以为当采用文法剪赅、 发音整齐、语根精良之人为的文字 Esperanto”(《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 。胡适――汉字不废,中国必亡。 陈独秀――强烈地主张废除汉字,中国文字,既难载新事新理,且为腐毒思想之巢窟, 废之诚不足惜。 瞿秋白――汉字真正是世界上最龌龊最恶劣最混蛋的中世纪的茅坑 “汉字真正是世界上,最龌龊最恶劣最混蛋的中世纪的茅坑。”(《瞿秋白文集二卷》) 、“现代普通话的新中国文,必须罗马化,就是改用罗马字 母,要根本废除汉字”(《瞿秋白文集三卷》) 。傅斯年――又笨又粗,牛鬼蛇神的文字,真是天下第一不方便的器具。“汉字起源是极野蛮,形状是极奇异,认识是极不便,应用极不经济,真是又笨又粗,牛鬼蛇神的文字,真是天下第一不方便的器具。”刘半农――汉字不灭则中国新文化无望。 蔡元培――汉字既然不能不改革,尽可直接的改用拉丁字母了。 谭嗣同――尽改象形文字(即汉字)为谐声(即拼音文字)。 毛泽东――走世界共同的拼音化道路。 吕叔湘――汉字“好像一个行将就木的衰老病人” :现在通行的老宋体实在丑得可以,倒是外国印书的 a,b,c,d,有时候还倒真有很美的字体呢; “拼音文字能机械化,汉字不能机械化”“方块汉字 , 在电子计算机上遇到的困难,好像一个行将就木的衰老病人”“历史将证明:电子计算机是方块汉字的掘 , 墓人,也是汉语拼音文字的助产士。(来源??) ”附: 世界计算机界: (IBM 微软 ……)――“要么不用汉字,要么不用电脑”(Or die out ChineseW Or die out computer.)。(五)其他 “汉字拉丁字母转写法――字母汉字方案” 二、问题 (一) 汉字是否要走人类语言文字共通趋势的的拼音化道路?汉字有无问题, 汉字有无 “特异功能”? (二)繁简文字之争,规范汉字与“汉字微调”如何评价? (三) “词式书写”与语文现代化问题 三、相关材料继续补充: (一)词式书写的主要理由 a. 计算机信息处理; “今天真热” 《中国 青年报》 (6) 报道 湖南 衡山 通过 电视 直播 从 廉政 建 设 方面 “考问” 部门 主要 领导 生活 问题 的 时候,有 这样 的 话: “同时致电来询 问题目的领导也随着节目的播出而人数攀升” 。 可以消除歧义。 “乒乓球拍 卖完了” , 拼音化道路是人类文字发展史的大趋势;分词书写是人类文字书写系统的大趋势。 汉语拼音分词书写是国家法规。 汉字与字母本质相同,字母分词好,汉字应分词。 汉字连续书写语言的时候漏掉了停顿信息?? 不影响阅读速度、不影响文本大小、纸张数量?? 可以提高阅读效率? i. 开始不适应属正常。古文没有句读标点,后来采用了,开始也有很大的争议;汉语 文本从竖排到横排也有争议,所以,有争议是很正常的事?? b. c. d. e. f. g. 2)汉字效率相关问题 a. 汉字是人类文字发展阶段中较低阶段的文字系统(周有光) b. 拼音化道路是人类文字发展史的大趋势 c. 汉字所占 bt 比英语多; d. 字母 可以 在 电脑 上 直接 传输, 然而 汉字 必须 经过 “中介” 这是 明显 的 , 效率 差别。为了 减少 效率 差别,虽然 不能 立刻 实行,但是 必须 立刻 研究 设计 一 种 字 的 数量 比较 少 的 简易 汉字。 (二)其他拼音文字 (1)梵文: “句式书写” (2)越南文:字式书写 维基百科(汉语)越南条:http://zh.wikipedia.org/wiki/越南: (表格格式有调整)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C?ng hòa X? h?i Ch? ngh?a Vi?t Nam 共 和 社
主 x 越 南重要节日日期 1月1日 农历 中文名称 元旦 越文名称(国语字) T?t D??ng l?ch 越文名称 (汉喃) 西 元旦 越南最重要的假期, 一连 备注新年(春节) T?t Nguyên ?án 除夕至初三 2月3日 农历 三月初十 4 月 30 日 5月1日 5 月 19 日 越南共产党成 Thà l?p ??ng C?ng nh s?n Vi?t Nam 立纪念日 雄王祭祖日 南方解放日 劳动节 胡志明寿辰日 ngày Gi? t? Hù ng V??ng Ngày Gi?i Phóng Qu?c T? Lao ??ng K? ni?m Sinh nh?t Ch? T?ch H? Chí Minh L? Vu Lan 成立h共a越南 祖雄王 解放 H四日。祭祀越南民族始祖―雄 王,2007 年为国家假日 1975 年 4 月 30 日北越军 队攻陷南越首都西贡日 五一劳动节o念生日主席胡 纪念越南共产政权创始 志明 人胡志明 Y盂m 祭祀先人之日农历 中元节 七月十五日 9月2日 9月2日 独立日 胡志明忌辰纪念 1945 年 9 月 2 日胡 L? Qu?c Khá nh,T?t ??c Yc,立 l?p 志明发表《独立宣言》 Ngày m?t c?a Ch? T?ch H? Chí Minh T?t Trung Thu 主席胡志明 中秋 纪念胡志明在 1969 年当 天逝世农历 中秋节 八月十五日越南政府网站(越南语) http://www.chinhphu.vn/portal/page/portal/chinhphu/trangchu : 越南政府网站(汉 语) http://cn.news.gov.vn/ :(3)谚文:字+词式???? Daehanminguk/大n民(4)梵文――藏文――八思巴文――谚文 句式――字式――词式―― 字+词四、总结 a. 关于文字与语言的关系: 文字特点与语言特点相联系(相反观点:周有光 2007:藏、汉语言特点相似,文字系统不同,因此文字与语言没有必然联系;韩文来源是汉字笔画,与八思巴字无关)从梵文―藏文―八思巴文―韩文看,1)采用表意(或意音)文字还是表音文 字与语言未必有必然的联系,但是,恰恰在分词问题上与语言关系密切;2)汉藏 语系语言的自源文字彝、汉都是表意文字;借源文字则与借源有关:日语借汉字 与藏语借梵字。 b. 关于人与机器的关系: 从根本上是技术为人服务,而是人为技术服务?以人为本 c. 关于表音与表意的优劣: 表意文字的特殊优势与表音文字的一个局限(藏、英、汉语文为例:拼音文字何 以另外再需要一个音标文字?) d. 关于交流工具与文化载体; 汉字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承载了数千年文明流脉; (维族、蒙族的多种文字历史文字,韩国与越南的文字改革) 汉字本身作为一种文化遗产 e. 关于歧义消解: 1)可消解的很弱智: “今天真热”“乒乓球拍卖完了” 、 2) 不可解的更棘手: “西方媒体施压北京奥运必成输家” ( 《参考消息》
头版头条) f.可操作性上: 1)标准难以控制:汉语人对的“词”观念更接近语音词、韵律词。语音词与语 法词 2)计算机都不容易分的人工更难以分词,尤其是普通群众更难分词 3)分词标准与词感:专家标准好还是群众路线好? 附:周恩来:《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中规定《汉语拼音方案》不是拼音文字的原则。 “ ”1974 年 10 月 国家计委批准了由国防科委、 中国科学院、 四机部联合提出的 “关于研制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 (748 工程)的建议。工程分为:键盘输入、中央处理及编辑、校正装置、精密型文字发生器和输出照排装置、通用型快速输出 印字装置远距离传输设备、编辑及资料管理等软件系统、印刷制版成形等,共 7 个部分。748 工程为汉字进入信息时代 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78 年,上海电工仪器研究所部工程师支秉彝创造了一种“见字识码” 法,并被上海市内电话局采用,从而使率先使计算机的汉字输入进入了实用阶段。“见字识码”用 26 个拉丁字母进行编码,以 4 个拉丁字母表示一个汉字。这种编码方案建立在字音和字形的双重关系上,见字就能识码,见字就能打码,不 必死记硬背。由于每个汉字的字码是固定的,就给计算机码的存贮和软件的应带来很大方便。这种编码曾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为建立中文计算机网络和数据 库打开了大门,并使建立在电子计算机基础上的照相排版印刷的自动化得以实现。 比五笔字型早。第二节 语文规划其他问题1)汉字的存与废 ――文化保护与拼音化“国际接轨” 2)如何失落母语 ――母语保护与英语学习、推广共通语 “汉语热”与“汉语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 全民学英语;奇文供欣赏:一定要全民换用英语 推普与保护方言,保护方言迫在眉睫 英语普通话与方言(民族语) :未来理想的语言生活 第七讲语言接触诸现象极其关系,狭义的语言接触概念一、 语言接触基本概念课程设计 讲义内容 备 注计划讲 2~3 次课(一)狭义语言接触及其相关概念 语言的一个主要功能是表达思想内容信息。语言接触的根本动因也是为了实现信息交 流。如果两种语言(或者语言的使用者)在空间上发生了叠置,但是没有试图互相理解,没 有试图理解别的语言所表达的信息内容, “语言接触”或者说语言接触引起的语言变异就不 会发生。 例如一位双语人如果试图为别人作语言翻译时, 便发生了试图把一种语言系统所表 达的信息内容用另一种语言系统表现出来的行为: 这时候, 被翻译语言的语法结构等等往往 最容易带进翻译后的目标语言,这是很常见的现象;而相反,一位两种语言同样熟练的双语 人, 在语码转换的途中, 大多数情况下可以不假思索的由一种语言状态转换到另一种语言状 态 ,这时尽管在同一时空在同一个人身上两种语言发生了“接触” ,但是,并没有发生语言 变异,则是因为“不假思索”地、不需要试图用一种语言去表达另一种语言的的思想内容, 因此这时候,我们认为并没有发生语言接触。 通常人们使用的语言接触概念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 可以泛指一种或几种语言在空间 分布上出现叠置时所发生的各种相关语言现象。 如§4.1.1.1 所讨论的各种现象, 都是人们这 种泛指的语言接触现象,这里既有语言社会功能的转换(如语言兼用、语言替换) ,也有语 言系统的变异(如借贷和干扰) 。为了更加集中深入地讨论语言接触尤其是混合语现象的形 成机制,本书在具体讨论语言接触现象时,必须对语言接触概念作一些限制,采用了一个狭 义语言接触概念,即试图凭籍一种语言系统去感知另一语言系统所传达的信息内容,或者 以一种语言系统去表现另一种语言系统所表达的信息内容时,我们说,这两种语言发生了 接触关系, 简言之就是试图凭籍一种语言去觉知、 或者表现另一种语言 (所传达的信息内容) 。 把 “籍一种语言感知、 或表现另一种语言” 视作关于语言接触的更为严格和狭义的定义, 还有一个依据和缘由是, 我们重视的是语言接触引起的语言变异及其机制; 尽管我们也关心 语言功能的变化, 但是只有当功能的变化引起了语言变异或影响变异的具体表现时, 功能变 化对我们的研究来说才是有意义的。 而如果没有语言变异, 仅仅是语言的社会功能和这语言 运用的主体发生了变化, 这种情况不在我们的探讨范围之内。 当然广义的理解与狭义的理解 没有什么谁对谁错的问题。 狭义的语言接触讨论, 并不妨碍人们可以在泛指意义的语言接触 层面上加以研究。①①宽泛的语码转换包括随交谈者或话题的转变而转变的为情景性转换(situational switching,与此相对的是 喻义性转换 metaphorical switching) 。而有的人更严格的限制语码转换,如波普拉(Poplack 1993)把语码转 换限制在同一次连续的讲话中的多种语言的夹杂运用,而且在这种夹杂运用时各种语言片段必需符合各自 语言的内部规则。这里不管从哪种意义上理解都是可以的。 另外, 由于本章涉及了一系列新的术语概念或者对已有概念的在本书中的特别界定, 为 了论述的顺利展开,对其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在这里在集中略加说明。 母语:在本书中限定为指称自幼获得,并且在后天可以熟练运用的语言。自然可以包括 单语人的语言,以及后天习得形成熟练双语或多语者的第一语言。 母语性语言:母语,以及自幼习得或后天习得的、熟练程度与母语相当的语言,例如双 语人、多语人的语言,两种或多种语言都和母语一样熟练。母语之外的母语性语言也可以称 之为“第二语言” 。那么,母语性语言包括母语和第二语言。 外语:本书专指从未习得和接触过的语言。这样的界定后,外语不仅是与母语相对应的 概念,同时与后天习得的,已经掌握的语言亦即也是与母语性语言对立的概念。 目的语:语言觉知、语言习得和语言接触中的目标语言。 始发语:当事人自身拥有的、赖以觉知、习得和接触其它语言的语言。 始发语人群、目的语人群:如果承担语言觉知、习得或接触的是一个语言社团,则所用 语言处于始发语地位的人群称之为始发语人群; 相应的所用语言处于目的语地位的人群称之 为目的语人群。 始发语、目的语和母语性语言、外语、第二语言的关系。通常始发语都是母语性语言, 而外语只能是目的语。但是在双语和多语情况下,母语性语言(包括母语)也可以处于目的 语的地位。 源语言: 一种语言中拥有来自另一语言的成分时, 后一种语言称之为这些语言成分来源 的源语言。如借词,总有其来自何种语言的“源语言” 。混合语中的各种层次成分也可以分 析出来自何种语言的“源语言” 。 结构异源和异源结构:如果一种语言或者一种语言现象,拥有来自不同语言的成分,而 且不同语言的成分, 按系统的结构和要素 (以及对象的内容和形式) 的分野呈现不同的分布, 我们就说这种语言或者语言现象表现为结构异源现象; 同时, 一种语言或者语言现象由于结 构异源,在各个层次层面上,根据结构与要素(以及对象的内容和形式)的分野表现为不同 源语言的异源成分的交错分布,这种结构面貌,我们把它叫做异源结构。结构异源和异源结 构,一个是侧重历时的源流,一个是侧重共时的面貌,是同一现象的两个方面。 (二) “类型学距离” 如前所述,什么样的信息成为显著性成分,不仅取决于对象自身的特点,而且与观察者 有关;不仅与对象和观察者有关,而且与对象和观察者之间的特定关系的性质有关。 在语言接触中, 目的语系统中的哪些东西表现为显著性哪些东西表现为隐蔽性, 不仅与 作为信息来源的对象语言的属性有关, 而且与作为信息接受一方语言属性有关; 也就集中表 现为“试图去感知或者表达其意义内容的语言”与“借以理解和表现一种语言的语言”之间 .. 的关系, 亦即目的语语言系统与始发语语言系统之间的差异程度抑或相似程度, ――亦即 “类 型学距离” 。 过去的许多学者, 包括 S.G.Thomason 的语言接触理论的中, 强调所接触的语言之间 “类 型学的距离”对于语言接触引起的语言变化的作用。梅耶(Meille 1921)关于语法借贷只发 生在非常相似的语法体系间的观点也正是建立在类型学距离的观念基础之上的。 类型学距离, 就是语言之间在类型学特点上的相似或者相异程度。 理论上说可以是任何 可比较的类型学参项之间的相似与差异,不管是语序类型的、还是形态类型,不管是音节结 构类型还是音位系统参项。 因而任何两种语言可能从多种角度综合加以各种比较。 然而对于 实际接触中的语言来说,需要关注的,并不是这种理论上的无限可比性,需要努力关注和发 掘的是语言接触中实际对接触结果有影响的那些类型参项。 这种参项也随着具体语言和具体接触条件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显著” “相 并非 或者 异――不显著”这样简单的对应,还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大致来说可以有这样几个层级 的分别。 1)完全相异;2)异中有同;3)同中有异;4)完全相同 无论是现实生活各种现象中, 还是在语言接触中, 如果在非常不熟悉的对象哪里观察得 到有个别熟悉的地方,在非常不同的对象之间,能感觉到有局部相似的地方,往往令人印象 深刻。这是“异中之同” 。 而在类型相似程度很高的语言之间乃至在其他各种事物之间,有一些似曾相似的地方, 也往往引人注目。北京人对于南方人说普通话时舌尖舌后不分之类的特点往往感觉非常深 刻,就在于对方说的是普通话,但是与北京音有所不同的地方感觉显著。这是“同中之异” 。 所以, “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 ,都往往容易成为让人显著感知的地方;而在“完全 不同”的情况下,显著性的不同则进一步根据接触方向的不同,以及系统的结构/要素的不 同而不同;当然, “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也就是同一语言,没有什么接触可言。 在狭义语言接触中, 什么样的语音单位与结构层级的成为可以异源整合的具体的 “语音 要素”与“语音结构” ,什么样的语音要素层级成为感知与表达异语言意义内容的“匹配” 单位,也取决于被接触语言之间的“类型学距离” 。陈保亚(1996)的研究,生动揭示了语 言间的这种类型学距离,对于接触中语言之间可“匹配”语音要素的不同选择。例如,在类 型学距离很近的汉语方言之间,声调层面借贷或者“匹配”的语音要素单位是“调类” ,而 类型距离比较远的语言之间,则是“调值” 。亦即借贷或者“匹配”的语音要素单位是“调 类”还是“调值” ,与接触中的语言类型学距离直接相关。母语,第一语言 外语,第二语言 目标语 语言接触 狭义语言接触 结构与要素 类型学距离二、 语言接触诸现象的分类与相关问题课程设计 讲义内容 备 注 1、各种不同的语言接触现象 当语言间发生接触的时候, 从理论上说, 有几种可能性情况发生呢?前人总结了很多现 象,并提出了纷繁复杂的各种术语。如借贷(可以包括词汇的语音的甚至语法形式的借贷) 、 词汇借用、借词;母语干扰、底层干扰;双语双方言;语言替代;语言转用;语码转换、语 码混合;语言融合;洋泾浜语(皮钦语) 、克里奥耳语、混合语??等等。这是一个含义相 当广泛的语言接触范域,多种提法纷繁复杂,一些不同的概念之间有的相互交叉,有些同样 的提法又可能有完全不同的解释。这里,我们可以将各种现象大体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况:成 分借贷,结构干扰,语言兼用,语言替换,语言融合。 成分借贷首先是指一种语言从其它语言中借入一些成分;同时,相对于系统性、结构性 影响和变异的“结构干扰”而言,表现为一些零星的要素成分的借贷。成分借贷如一些局部 的语音借用、词汇借贷和语法影响。语言间的这种影响往往是局部的、零星的,不会对整个 语言和语言子系统的整体性质发生大的影响。 词汇借用就是最为常见的现象; 语音借用的情 况也是有的, 典型的情况如我国一些阿尔泰系语言和藏缅语族语言由于受汉语的影响产生了 双唇擦音 f 的现象。 语法现象中也可能有一些零星的借贷现象, 当不是一种系统的结构性的 影响时,我们都归入成分借贷。 结构干扰是相对于成分借用来说的。 这种影响和变异是语言间相对来说成系统的、 结构 .. 性的干扰、影响和变异。例如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母语干扰,在自觉不自觉的语言学习和模仿 时, 或者在专门地语言教学活动中, 由于受母语的影响, 所学说的语言带上许多母语的特征。 而且这种特征,往往是系统性的结构性的特征,以语音和句法为甚。人们经常说的外国人说 的中国话是“洋腔洋调” ,从语音上看,往往是外国人将母语的语音系统来匹配组合汉语音 节的结果。中国学生学习外语过程中说不好外语而戏称的“中式英语”“中式日语”之类也 、 是如此,不仅语音上可能是“中腔中调” ,而且在语法上往往也是中外并用。 借贷和干扰是语言接触研究中经常出现的术语, 但是又往往很不容易分清楚。 本书区分 借贷和干扰在考虑了观察角度的同时,更主要的是引进了结构系统和要素成分的参照标准, 亦即借贷往往是不会对整个语言的性质发生大的影响的局部的、 零星的成分借入。 如词汇的 借用, 即使像日本语和朝鲜-韩国语这样大规模借用汉语的词汇的情况, 相对地人们仍然把 它看作是一种成分的借用, 而不是结构的影响。 尽管这些借词自身也可以按一定的形式分析 出其聚合的结构,但是,借词的借入不是以这些聚合的结构为单位借入的,而是作为组句的 要素的形式借入的,注意我们在前文已经分析,当人们将要素和结构并举的时候,结构通常 指的是组合结构,而不是聚合结构。而语言的干扰却往往表现为一种成系统的、结构性的影 响。例如前述我国一些少数民族中 f 音位的产生是一种借贷,但是,如果是外国人说的洋腔 洋调的中文,其语音格局则是受到了“老外”自身母语的干扰。所以本书将借贷和干扰又称 作成分借贷和结构干扰。 不过结构和要素有时也往往难以区分, 并且要素与结构也可以是一 1 种相对的概念 ,因此借贷和干扰往往也很难清楚地分别开来。因此这里的区分不是绝对的, 然而却是必要的和有效的。结构和要素(成分)并不总是能够完全机械的分析开来。要素自身也可能有结构,结构自有其要素 成分。通常所谓系统的结构,其实是要素的一种组合结构,而系统的要素同样有其聚合结构。本书坚持这 样一种观点:现实的一切客观的对象及作为其反映的概念,彼此之间未必都能够完全截然的分析开来。对 象、概念的不同类型,既有非常典型的,也往往有一些亦此亦彼的过渡地带。例如,方言与方言的界限、 方言与独立语言的界限,或如动物与植物的界限、金属与非金属的界限??分析的原则可以是明晰的、分 类的标准可以是明确的,但是实际操作中,总有无法彻底分析开来的地方。这是种根本上的不可分析性恰 恰是最为自然最为客观的现象,根本的原因在于对象世界的无限联系和全体同一性,认为可以把一切对象 和概念截然分析开来的想法是一种理想化的机械主义。因此,在实际操作之中,干扰和借贷也未必可以完 全彻底的分析开来,但是作为观察角度,以是否系统性结构性变异作区分的依据则是完全必要和可行的。1 双语现象(bilingualism)和多语现象(multilingualism)也经常在语言接触研究中出现,可 以将其归入到语言兼用中去。 这是指一个人或者一部分人群同时熟练地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 的语言的现象。这种现象在使用不同语言的人群交错杂居的地方,非常常见。使用不同语言 的群体之间, 由于长期社会生活的交流往来, 互相掌握了对方的语言, 形成双语和多语现象。 这种情况下,两种和多种语言的交际功能往往有所不同。例如袁焱博士(2001)曾经谈到的 我国云南省阿昌族人兼用母语、汉语,或者母语、傣语,以及兼用语言之间功能上的区别。 另外,由于历史文化和政治的原因,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同时通用两种甚至多种语言,也形 成双语或者多语社会。在双语或多语现象中,还有所谓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 、语码混 合(code-mixing)等多种现象成为热门研究对象。 语言接触研究中,还经常讨论到语言替换(或称语言转用)的问题。这是由于使用某一 种语言的群体放弃自己原来的母语而转用其它语言作为母语的现象。在语言替换和转用之 后,被替换的语言也可能在替换后的语言中留下一些痕迹。这种现象,有些语言学家又把它 叫做“底层现象” 。关于语言底层问题,前苏联的语言学家有很多讨论,同时他们把底层现 象与语言的所谓“战胜”和“战败”联系起来, “所谓底层,我们是把它广义的理解为‘战 胜’语言中所吸收的‘战败’语言的成分” (B.H.鲍尔可夫斯基,1978,p 2) 。 语言接触引起语言变化最为深刻的现象莫过于语言融合。 这里又有皮钦语 (洋泾浜语) 、 克里奥耳语、混合语等等概念。有人把皮钦语(洋泾浜语)和克里奥耳语都看作是混合语, 有人把混合语和克里奥耳语区别开来, 并且不承认皮钦语和克里奥耳语是混合语。 也有人根 本不承认语言有混合的可能(本章§4.1.2.1 部分将进一步讨论这一问题) 。混合语存在与否 所涉及的一个根本问题是: 新语言的产生是否必然是单源的, 即一种或几种新的语言是否一 定得通过单一的原始语言分化而来。所以,一些语言现象在名目上叫不叫混合语并不重要, 关键是如果新语言的发生非要理解为单一的源流不可, 那么像倒话这样的语言现象其语源关 系必须归结为某一种语言,比如汉语或者藏语。而问题是,通过前文对倒话的共时运作机制 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到,无论将倒话归到汉语还是归到藏语,只要归结为单一的来源(把另一 语言成分看作是接触后的影响) ,都带来很大的困难。所以对于这样的语言现象,与其迁就 “新语言发生单源论”理论,牵强附会地解释,还不如尊重事实,承认其有多源的来源。如 此等等, 倒话现象到底在语言接触诸现象中, 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地位呢?我们进一步试加分 析。 2、从变异与变化角度对语言接触住现象的分类 人们关于语言接触的诸多术语中, 有的更注重从语言接触后语言系统发生变异的角度设 立,典型的如结构干扰;而有的则是从语言的社会功能的不同及其转换这一视角设立的,如 语言兼用和语言替换。 当然同样的现象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观察, 而客观事实对象本身可能即 涉及系统内的变异,又涉及系统外社会功能的变化。如克里奥耳语现象中,既有两种或两种 以上的语言接触发生系统混合的结构性变异, 同时也涉及由新产生的混合语言替换原来的母 语这样语言社会功能的根本性转换。因此,从功能变化的角度看,这里有一个“语言替换” 的问题,从系统变异的角度看,则有一个“语言融合”的问题。 这样, 首先是从语言系统的社会功能变化的视角出发, 还是从语言系统内的变异的视角 出发,可以把迄今为止人们讨论“语言接触”现象的各种概念分为两类: 表 5.1 接触现象类型 语言兼用、 成分借贷、结构干扰、 分类特征项目 基于语言系统的变异 基于语言功能的变化语言替换 - +语言融合 + -一类是从变异的角度出发,包括成分借贷、结构干扰以及语言融合;另一类则是从语言 外部的社会功能出发,如语言兼用(包括双语、多语现象) 、语言替换。它如人们提到的“双 语双方言” “语言转用” “语码转换”之类,其基本的出发点,都是基于语言功能的不同与转 换。 而我们关注倒话现象, 首先在于语言接触引起的语言变异, 这里更主要关心的是由于藏 汉语言的接触引发的语言系统的变异和整合; 同时在对倒话现象以及混合语的界定和形成机 制的探讨中,也还得考虑功能的因素。 从系统变异的视角看, 在上述各类现象中, 根据发生变异的程度是全局性的还是局部性 的区别,又可以分出“借用与干扰”和“语言融合”的分野: 表 5.2 接触类型 特征项目 语言系统全局变化 借用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时尚先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