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心肌梗塞的前兆症状

心肌梗塞一旦发生,应马上把患者送往医院治疗,送院前做好相应处理。
1、院前急救措施
(1)急性心肌梗塞时,应马上让患者卧床休息,绝对禁止各类活动,避免一切干扰,尽量减少噪音,并保持环境安静。
(2)对于典型患者,应立即以予止痛、减轻紧张过激情绪,假如患者有携带急救药物,应马上帮助患者口服安定片、硝酸甘油片或吸入亚硝酸异戊脂雾剂。假如能帮助患者立即给予肌注吗啡或杜冷丁则更好。
(3)对非典型患者,也应按以上措施处理,并且应注意是否有并发症出现。
(4)假如在家里备有或在抢救现场附近有急救站、流动救护车等,应迅速给予患者吸氧,并尽可能采取正规严格的抢救措施,争取时间,极有利于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在进行院前抢救的同时应同时联系专科医生,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2、送院监护和一般治疗
假如患者无并发症,急性期需要绝对卧床1~3天,并保持吸氧,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心率、心律变化及血压和呼吸,低血压、休克患者在必要时需要监测肺毛楔入压和静脉压。无并发症患者3天后可逐步过渡到坐在床旁椅子上吃饭、大小便,进行适量的室内活动。一般可在2周内出院。假如患者有出现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低血压等症状,卧床时间和出院的时间需要酌情延长。
3、再灌注治疗,缩小梗死面积
再灌注治疗是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塞最主要的治疗措施。在发病12小时内开通闭塞冠状动脉,恢复血流,可有效缩小心肌梗塞面积,减少死亡机率。越早使冠状动脉再通,患者获益越大。因此,针对所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患者,就诊后必须尽快做出诊断,并尽快做出再灌注治疗的策略。
4、家庭康复治疗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医院度过急性期后,假如病情平稳、无并发症,可允许回家继续进行康复治疗,包括:
(1)按时服药,定期复诊;保持大便通畅;坚持适度体育锻炼。
(2)不要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戒烟限酒和避免吃得过饱。
1、疼痛。心肌梗塞最先出现的症状是患者会感到疼痛,而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同,但常发生于安静或睡眠时,疼痛程度较重,范围较广,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小时或数天,休息或含用硝酸甘油片多不能缓解。疼痛的同时,患者常感烦躁不安、大汗淋漓、恐惧,并有濒死之感。
2、全身症状。心肌梗塞发作的时候,患者会出现全身症状,主要包括发热,伴有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等症状,这些症状一般在疼痛发生后24~48小时出现,程度与梗塞范围常呈正相关,同时患者的体温一般在38℃上下,很少超过39℃,这种发热会持续一周左右。
3、胃肠道症状。有部分疼痛的患者,在发病早期伴有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肠胀气等症状,重症者可发生呃逆。
4、低血压和休克。在心肌梗塞患者的疼痛期中,会出现血压下降的症状,一般可持续数周,其后再上升,但一般不能恢复以往的水平。假如疼痛缓解而收缩压低于80mmHg,患者会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尿量减少、神志迟钝、甚至昏厥、休克等症状。
5、心律失常。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后1~2周内,尤其24小时内会出现心律失常的症状,患者的心电图可呈现弥漫性异常。
6、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可在起病最初数日内发生或在疼痛、休克好转阶段出现,为梗塞后心脏收缩力显著减弱和顺应性降低所致。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紫绀、烦躁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或者进而发生右心衰竭的表现,出现颈静脉怒张、肝肿痛和水肿等。右心室心肌梗塞的患者,一开始即可出现右心衰竭的表现。
心肌梗塞是指心肌的缺血性坏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因为冠状动脉的血流急剧减少或者中断,导致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持久地急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的缺血性坏死。而引起心肌梗塞的常见的诱因一般有过劳、激动、暴饮暴食、寒冷刺激、便秘、吸烟喝酒等。
1、过劳。过重的体力劳动、过度体育活动、连续紧张劳累等过劳,都可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引起心肌需氧量突然增加,而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已发生硬化、狭窄,不能再充分扩张,因而造成心肌缺血。另外,剧烈的体力负荷也可诱发斑块破裂,导致急性心肌梗塞。
2、激动。激动、紧张、愤怒等激烈的情绪变化也可诱发心肌梗塞。
3、暴饮暴食。进食大量含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后,血脂浓度会突然升高,导致血黏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会形成血栓,从而引起心肌梗塞。
4、寒冷刺激。突然的寒冷刺激也可能会诱发心肌梗塞。冬春寒冷季节是心肌梗塞发病率较高的时间段,冠心病患者在此期间要十分注意防寒保暖。
5、便秘。便秘在老年人当中十分常见。临床上,因便秘时用力屏气而导致心肌梗塞的老年人并不少见,因此必须引起老年人足够的重视,老年人应注意保持大便通畅,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五谷杂粮。
6、吸烟、大量饮酒。吸烟和大量饮酒可通过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及心肌耗氧量增加而诱发心肌梗塞。
除了上述的六大原因之外,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超重和肥胖、糖尿病等也可能成为心肌梗苏的诱因,因此有这些疾病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加注意。
心肌梗塞患者在选择饮食时,因尽量选择易消化、能防止大便秘结的食物,多吃粗纤维的食物,戒烟戒酒,少吃带刺激性的食物。
1、膳纤饮食
水溶性的食物纤维有助于降低血胆固醇的含量,这类食物包括:大麦、豆类、糙米、水果、葡萄糖甘露醇、燕麦等,适量食用可有效预防心肌梗塞。
2、维生素C和微量元素。
维生素C能帮助加强血管的弹性、韧性和防止出血,微量元素碘可减少胆固醇脂和钙盐在血管壁的沉积,阻碍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海产品含碘丰富),镁可提高心肌兴奋性,有利于抑制心律紊乱(镁在绿叶菜中含量较多),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摄取。
3、必需脂肪酸
必需脂肪酸对健康是相当重要的。不仅心肌梗塞的饮食要多补充,健康人也应经常注意摄取,因为必需脂肪酸是在体内无法合成,而必须靠食物供应。三种必需脂肪酸分别是亚麻油酸、次亚麻油酸及花生四烯酸。
除此之外,还应多食用低温压缩植物油,像橄榄油、花生油、葵花子油、大豆沙拉油、亚麻仁油、樱草油、黑醋粟油等等,均含不饱和脂肪酸,属于多不饱和脂肪,也是好的食用油。
4、有治疗心肌梗塞作用的草药
白屈菜、蒲公英、茴香、银杏(白果)、山楂果、蛇麻草、山梗菜、香芹、红苜蓿、玫瑰实等天然草药,都对心肌梗塞的治疗具有帮助,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体质、在中医的指导下煎服使用。
心肌梗塞一般可以从临床症状中得到初步判断,患者一般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胸痛、不适、发汗、虚弱、晕眩、呕吐、甚至昏迷等症状,但小的心肌梗塞往往不易被患者发现,因此症状很容易会被忽略而导致患者得不到治疗,其结果可以是突然死亡或心力衰竭。因此要进行完整的诊断除了需要看患者的病史,还要结合患者的心电图和验血来测定心肌损害。
心肌梗塞在心电图中会表现出ST段升高和T波变化。心肌梗塞后往往可以看到受损的心组织特有的Q波。假如ST段不升高的话心肌梗塞则需要通过诊断心酶的水平来确定。
过去要结合病史、心电图和验血等检查,经过全部验证才能诊断心肌梗塞,不过目前的验血检查已经非常可靠,其酶的上升本身就可以看作是心肌梗塞的证明了。不过一般情况下还是需要通过心电图来帮助确定心肌损伤的位置,通过病史来作以后的验血和心电图检查结果的比较数据。
3、血管造影术
假如患者的心肌梗塞的情况比较严重,或者需要干预恢复患者血流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血管造影术。血管造影术是指使用插入患者动脉的导管,鉴别患者受堵塞或狭窄的血管,同时作为治疗方法。但是使用血管造影术的经验要求较高,尤其在紧急状态下非常困难,不是总可以在数小时内完成,因此一般需要专业的心脏学家来进行。
预防心肌梗塞,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避免心肌梗塞的诱因,因此特别建议大家应做到以下几点:
1、避免过度劳累。假如需要长时间劳动,且劳动强度较大,应注意休息,或者寻求别人的帮助,切勿过度劳累,尤是要避免搬抬过重的物品。过劳是目前一个很主要的心肌梗塞诱因,日常生活应注意避免。
2、注意放松精神。过大的压力、激动的情绪、大喜大悲的心情都有可能会诱发心肌梗塞,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愉快生活,对任何事情要能泰然处之。每天可以抽时间散散步,缓解压力。
3、洗澡注意事项。大家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不要在饱餐或饥饿的情况下洗澡;洗澡的水温最好与体温相当;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冠心病程度较严重的患者洗澡时,应在他人帮助下进行。
4、气温变化要当心。突然的寒冷刺激会诱发心肌梗塞,在严寒或强冷空气影响下,冠状动脉可发生痉挛而诱发急性心肌梗塞。因此大家要注意天气预报,每当遇到恶劣天气、气温急降的时候,大家特别是冠心病患者应注意保暖或适当防护。
5、注意定期体检。体检能帮助我们发现一些没有明显症状的疾病,并且及早对症治疗。像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超重和肥胖、糖尿病等疾病都有可能成为心肌梗塞的诱因,因此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对于预防心肌梗塞是十分重要的。
相关知识点
联系编辑:丁笑
联系邮箱:dingxiao#pcbaby.com.cn (#改为@)
联系电话:020-6【心肌梗塞前兆症状表现】_特点_症状-大众养生网
当前位置: >>
心肌梗塞前兆症状表现
变极易容易引起各种突发疾病,例如,心律不齐,心脏衰竭,心肌梗塞等等。生病一定要提前发现提前救治,存活的可能性才比较高,尤其是像心脏这一类的疾病,如果某天突发就有可能丧命,因此心脏之类的病,一定要提前发现提前救治,想要提前发现就一定要了解心脏病的前兆症状。才能及时预防,下面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心肌梗塞的前兆症状和表现。
心肌梗塞症状
典型症状: 50%-81.2%患者在发病前数日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等前驱症状,其中以新发生心绞痛和原有心绞痛加重最为突出,心绞痛发作较以前频繁,硝酸疗效差,应警惕心梗的可能
相关症状: 胸骨后疼痛 左心衰竭 右心衰竭 心慌气短 心音异常 心源性晕厥 心电图异常
一、症状:
50%-81.2%患者在发病前数日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心绞痛等前驱症状,其中以新发生心绞痛和原有心绞痛加重最为突出,心绞痛发作较以前频繁,硝酸甘油疗效差,应警惕心梗的可能
① 疼痛最先出现,多发生于清晨,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同,但程度重,持续时间长,可达数小时或更长,休息或硝酸甘油不能缓解。患者常烦躁不安、出汗、恐惧,可伴濒死感,少数患者无疼痛,一开始就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衰。部分患者疼痛位于上,易被误诊;
② 有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血沉增快等全身症状。发热多在疼痛发生后24~48小时后出现,体温多在38℃左右,持续约一周;
③ 疼痛剧烈时常伴有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等胃,肠胀气亦不少见,重症者有呃逆;
④ 心律失常多发生在起病1~2天,而以24小时内最多见。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尤其是室性期前收缩。室颤是心梗早期,特别是入院前的主要死亡原因。房室和束支传导阻滞亦较多;
⑤ 和休克休克多在起病后数小时至数日内发生,主要为心源性;
⑥ 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可在起病最初几天发生。
二、体征:
1、心脏体征心界扩大,心率快,心尖部第一心音减弱,可出现第四心音奔马律,多在2~3天有心包摩擦音。心尖区可出现粗糙的收缩期杂音或收缩中晚期喀喇音,为二尖瓣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所致,可有各种心律失常。
2、血压降低。
3、可有与心律失常、休克或心衰相关的其它体征。
三、诊断标准:必须至少具备以下3条标准中的2条:
1、缺血性胸痛的临床病史;
2、心电图的动态演变;
3、心肌坏死的血清标志物浓度的动态改变。
2007年 ESC/ACC/AHA/WHF联合颁布的全球心肌梗死统一定义指出,临床上具有与心肌缺血相一致的心肌坏死证据时,应被称心肌梗死。满足以下任何一项标准均可诊断为心肌梗死:
1、心脏生化标志物(首选cTn)水平升高和(或)降低超过参考值上限(URL)99百分位值,同时至少伴有下述心肌缺血证据之一:①缺血症状;②心电图提示新发缺血性改变;③心电图提示病理性Q波;④影像学证据提示新发局部室壁运动异常或存活心肌丢失;
2、突发心源性死亡(包括心脏停搏),通常伴有心肌缺血的症状,伴随新发ST段抬高或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或冠脉造影或尸检证实的新发血栓证据,但死亡常发生在获取血标本或心脏标注物升高之前;
3、基线心脏肌钙蛋白c(cTn)正常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如心脏标志物水平超过URL99百分位值的3倍被定义为与PCI相关的心肌梗死;
4、与冠脉搭桥术(CABG)相关的心肌梗死定义为心脏标志物水平超过URL99百分位值的5倍,同时合并下述一项:新发病理性Q波;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冠脉造影证实新发桥血管或冠状动脉闭塞;新出现的存活心肌丢失的影像学证据。
四、分类:临床常见的心肌梗死类型。
1、急性心肌梗死:约2/3病人发病前数天有先兆症状,最常见为心绞痛,其次是上腹疼痛、胸闷憋气等。其中心绞痛一半为初发型心绞痛,另一半原有心绞痛,突然发作频繁或疼痛程度加重、持续时间延长,诱因不明显,硝酸甘油疗效差,心绞痛发作时伴有恶心、呕吐、大汗、心动过速、急性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等。
2、无痛性心肌梗死:常见症状有上腹部堵闷、不适、恶心、呕吐、胸闷、憋气、低血压状态、休克、突然心悸、心律失常、脑卒中、感染等。仅体检时可疑心肌梗死图形。
3、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T的动态衍变持续时间较长,往往超过24h(一过性心肌缺血发作的ST-T改变常在数小时恢复)。胸痛持续至少半小时以上,符合心梗的胸痛特点。血清酶学的改变符合心梗的变化规律和(或)血清肌钙蛋白T或I升高≥正常值的2倍以上。
4、右室心肌梗死:急性右室梗死可因病变轻重、单独或合并其他部位心梗,就诊时间等因素而使临床表现不一。右室梗死的临床体征取决于右室坏死的程度,颈静脉压升高和征是右室缺血或坏死最精确的临床指标。
5、心房心肌梗死:具有典型临床及心电图的心肌梗死表现。P波具有明显的动态变化和(或)P-R段呈有意义的变化。部分患者有房性或其他心律失常。
6、心肌梗死后心包炎:一种为急性心肌梗死,于梗死后的2h至5天,一般在10天内出现。临床主要表现为具有心包炎症的心前区痛和心包摩擦音。另一种形式的心包受累发生于急性心肌梗死7~10天后,称为Dressler综合征。其临床特点主要是胸痛伴发热和不适感。
7、老年人心肌梗死:临床症状多不典型;发病前有其他疾病(、、脑血管病、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系统感染等)者多;昼夜发作规律,晨6~12时发作居多;与天气和气候变化的关系。
8、青年心肌梗死: 约90%以上患者在31~40岁首次发病,男性多于女性,绝大多数患者病前无心绞痛病史,而发病时则表现为典型的缺血性胸痛。多数患者首次是以典型的缺血性胸痛而就诊。
9、妊娠性心肌梗死: 妊娠期出现的胸痛,多数以心前区疼痛或心绞痛为临床表现,活动耐受性降低,呼吸困难。周围性水肿,颈静脉怒张,心尖搏动异位。
4179阅读3179阅读4056阅读3220阅读3907阅读3194阅读3524阅读
4448阅读4838阅读4181阅读3429阅读4888阅读4986阅读3973阅读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微信扫一扫心肌梗塞有什么症状 5个前兆需要提防
编辑:mark
急性心肌梗塞发病时有什么典型的表现呢?心肌梗塞是患有心脏病患者需要时时警惕的疾病,在我国因为心肌梗塞发作导致猝死的患者不在少数,那么现在来看看急性心肌梗塞发病的表现有哪些!
1、严重的心绞痛心肌梗塞的疼痛部位、性质、放射区与心绞痛相似。不同的是疼痛更剧烈、更持久,多发生在休息时。心绞痛可持续1~2小时甚至数小时、数日,疼痛呈刀割样、绞榨性疼痛,伴有烦躁不安,冷汗淋漓,身体不敢活动,吸氧和舌下含硝酸甘油不能减轻或只能暂时减轻。
2、可以出现其他症状如恶心、呕吐、腹胀、心悸等。当心绞痛发生24小时以上还可出现低热,体温38℃左右。
3、心脏有停跳或间歇,可伴头晕、乏力、昏厥等。最严重的是发生心室颤动,引起心脏骤停。
4、剧烈疼痛伴血压下降,可达80毫米汞柱以下,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烦躁不安、脉细快、尿少等休克表现。这通常提示心肌广泛坏死,达40%以上,病情危重。
5、突发呼吸困难、咳嗽、咯粉红色或白色泡沫样痰。
突发心肌梗塞的急救措施
突发心肌梗塞怎样处理?生活中经常遇到有人突发心肌梗塞身亡,其实很多情况下的心肌梗塞如果采用正确科学的急救措施,病人的生命可以挽留。那么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心肌梗塞突发的急救措施!
一、突发心肌梗塞的症状是什么
患者的胸骨后或心前区突然出现一阵持续性的疼痛,同时伴有全身抽搐、意识模糊、呕吐、休克等症状。
二、突发心肌梗塞怎样处理?
1、应密切注视生命征候情况同时,呼叫救护车;
2、应解松病人的衣服,让病人保持半坐位或病人感到最舒服的体位;
3、保持周围环境绝对安静。
4、若病人的剧烈疼痛仍一直持续,并逐渐放射到左腕、左手背部,病人的脸色苍白,脉搏紊乱,此种情况可选择某种姿势,像如果有桌子,可让病人伏在桌子,两手当枕,垫在头下;其次,还可叠高被子,让病人背靠,让头部也倚在被子上。此时垫好枕头,让病人仰卧,并适度的垫高脚跟。此种姿势以病人感到最舒服为准,保持姿势等候救护车。
上面的就是心肌梗塞患者突发疾病的急救措施,大家明白了吧!心肌梗塞通常是已患有心脏病患者比较容易发病的疾病,上面的急救措施大家一定要学会,这样才会挽留住患者的生命!
熬夜刷“朋友圈” 28岁男子心肌梗死差点送命28岁的某小伙, 每晚睡前都要刷一个多小时的“朋友圈”,越看越兴奋,往往到12点之后才能入睡。直到有一天,他突然胸口疼痛,后来才发现是心肌梗死。他这么年轻,怎么会得心梗呢?小伙子的急性心梗很有可能就是“刷微信”惹的祸。早晨起床后和睡前刷手机,已经成为时下很多年轻人的一种生活习惯。随时随地了解各种信息,倒是能让生活更丰富多彩,但在睡觉前躺在被窝里看手机或者平板电脑,却很可能赶走睡意,降低睡眠质量。睡觉和吃饭一样要讲究规律,人体在睡觉时间上也有一个生物钟,而睡觉前应该让心情平缓,劲爆的消息会让人处于兴奋状态,让人难以入睡,进而也会影响睡眠质量。而睡眠健康直接关系到心脏健康。威胁生命的心脏病发作,很多都是在睡眠的时候。
作息应与自身生物钟一致
那么,怎么睡眠才是最科学的方式呢?首先要养成按时就寝和起床的好习惯,尽可能不熬夜,第二天不补睡、不赖床。对于都市白领喜欢利用双休日补觉的习惯,睡眠时间也不是越长越好。一般根据白天的清醒程度,只要早上起床时头脑清晰,一天中没有疲劳感,就表示睡眠时间已经足够。而如果睡得过多,会“营养过剩”,出现“越睡越乏、越睡越笨”的“消化不良”。
哪些生活中的坏习惯会让心梗缠上年轻人呢?
1、 吸烟过多:吸烟会促使动脉硬化,增大患心梗的危险。另一个方面,吸烟会引起冠状动脉收缩、痉挛,导致血管闭塞,发生心梗。很多人就是在吸烟时心梗发作的。此前有一位23岁的心梗患者有7年的吸烟史,平均每天吸1包烟。
紫一商城热销
Copyright @
湖南紫一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公司 版权所有心肌梗死的四大症状 千万别忽视!第一个最明显
现在的年轻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再加上吸烟、酗酒和熬夜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血糖、血压和血脂等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多,很多疾病已经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属,年轻人和老年病成为常见的“组合”,心肌梗死便是其中之一。心肌梗死是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发病急,甚至会猝死。 心肌梗死发病率虽高,但由于症状不典型而常被忽视,那么,当出现哪些症状时,有可能是心肌梗死? 休息时胸痛 突然出现心绞痛,胸闷,是心梗发作的先兆,并且常常伴有濒死感。不过并不局限于胸痛,颈部、肩膀、腹部、后背都有可能发生疼痛,有些人甚至会出现牙疼或者肩膀疼。 休克和低血压 发生心肌梗死时由于疼痛、恶心、呕吐、出汗和心律失常会引起低血压,当大面积心肌梗死时可引起休克。同时患者脸色灰暗、皮肤温度较低,反应迟钝。 心律失常 有75%~95%的患者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心律失常,前壁心肌梗死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下壁心肌梗死易发生心率减慢、房室传导阻滞。当感觉自己明显心律失常时应尽快去医院就诊。 肠胃不适 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时常表现出恶心、呕吐以及有腹胀感。常常是胸痛时伴随这些症状。 其实,日常生活中,所有的疾病,最关键的还是预防,为了预防心肌梗死,我们应合理膳食,坚持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饮食习惯,戒烟、限酒、适量运动,控制血压和血脂,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从而降低患病的风险。 那么,生活中有哪些食物可以帮助保护心血管以及有效预防心脏疾病呢? 坚果:每天吃一小把坚果可以降低心脏性猝死率,这是由于坚果中的一些成分具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坚果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对于血脂水平也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燕麦:燕麦是一种低糖、高营养的食物,具有降压、降胆固醇和预防心脏疾病的作用。 芝麻:芝麻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能保持血管壁的弹性。此外,芝麻中含有的亚油酸还能够调节胆固醇。 转!做朋友圈分享这篇文章的第一人!
正在载入...
暂时没有数据
打开凤凰新闻观看更流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轻微心梗的症状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