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学院的数学与应用,英语,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化学这些是不是师范类?

我的图书馆
主管部门:山东省教育厅
学校类型:综合类
学校性质:一般本科
学校地址: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大学西路566号
德州学院()是一所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建于1971年5月。学院座落在素有“神京门户”和“九达天衢”之称的德州市。德州学院前身是德州师范专科学校。1997年,为适应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组建了德州高等专科学校。年7月顺利通过了山东省高校“双基”教学实验室评估,有3个实验室被评为省一级实验室,2个被评为省二级实验室,物理基础教学实验室被省教育厅批准作为基础教学示范中心项目进行立项建设。学院现有全日制普通在校生18030人,成人教育学生6032人,招生范围扩大到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并成功的进行了中外合作办学。现有教职工1386人,其中专任教师 997人,有教授61人,副教授350人,正在攻读和已取得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418人。
【经济与贸易类】
国际经济与贸易
【法学类】
【政法学类】
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科学类】
【体育学类】
【中国语言文学类】
汉语言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类】
【新闻学类】
【音乐与舞蹈学类】
【历史学类】
【数学类】
信息与计算科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
【物理科学类】
应用物理学
【化学类】
【电子信息类】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
【材料科学类】
【心理学类】
应用心理学
【统计学类】
【机械类】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汽车服务工程
【能源动力类】
热能与动力工程
【电气信息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化学与制药类】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交通运输类】
【轻工纺织食品类】
纺织工程专业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
【植物生产类】
【动物医学类】
动物医学专业
【护理学类】
护理学专业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公共管理类】
公共事业管理
【工商管理类】
市场营销专业
【生物科学类】
【地理科学类】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环境科学工程类】
【纺织类】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
【生物工程类】
【计算机类】
物联网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设计学类】
【美术学类】
【地理科学类】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德州学院有哪些专业_德州学院专业设置_教育培训_职业教育网(WAP手机版)
德州学院有哪些专业_德州学院专业设置作者:&&来源:网络&&阅读:113
德州学院有哪些专业&填报高考志愿时,德州学院有哪些专业和德州学院专业设置情况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以下是大学生教育网为大家整理的德州学院专业设置名单,供大家参考。&按照招生专业分类服装与服饰设计材料化学交通运输环境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应用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公共事业管理工商管理日语新闻学法学小学教育生物工程行政管理非织造材料与工程汽车服务工程生物制药应用统计学能源与动力工程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汉语国际教育风景园林食品质量与安全制药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汉语言文学音乐学美术学地理科学历史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化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纺织工程护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教育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会计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体育教育园艺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网络商务与物流外包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软件外包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财务会计信息管理方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移动通信技术方向)物联网工程网络工程(云计算方向)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环境设计英语(商务英语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外包)视觉传达设计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汽车方向)音乐表演城乡规划俄语英语(含英汉互译方向)环境设计(景观艺术设计)会计学(金融与财会管理外包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D仿真设计)网络工程(网络系统开发与管理&以上与“德州学院有哪些专业”相关信息来源于德州学院对外公布的招生专业名单,如有变动以官方信息为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上一篇:下一篇:高校在线-教育频道-搜狐网站
  中文系创建于1971年,是德州学院重点系之一,设汉语言文学和新闻学2个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建有现代文学与教育、普通话与地域方言、阅读学等3个研究所;拥有播音、编辑、摄录像、节目制作等功能齐全的新闻专业实验中心。
  该系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45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7人;教师中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24人;外聘客座教授6人,有4名教师在天津师范大学、聊城大学兼任硕士生导师,1人为省级青年学术骨干,2人为校级学科带头人,1人为校级中青年学术骨干,3人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奖,1人享受国家特殊贡献专家津贴,6人获得国家、省、市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表彰奖励。几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10余项,校级科研、教研课题4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40余部,在国家、省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20篇,有30余项教学、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有2项科研成果居于国内领先水平。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处于前列。
  目前该系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040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英语四级通过率为97.2%,六级通过率为25%,考研上线率为30.14%。多年来中文系培养的合格毕业生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区域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 本科 学制四年 文学学士)
  本专业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相应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结构,能够在科研机构、文化部门、高等和中等学校从事汉语言文学研究、教学及与之有关的文化、教育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教育及教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教师职业素养,初步具备从事本专业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主要课程: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写作、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比较文学。
新闻学专业(本科 学制四年 文学学士)
  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新闻理论知识和技能、宽广的文化科学知识,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能在新闻、出版、宣传部门从事编辑、记者、节目主持人等工作的新闻学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新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新闻业务的基本训练,具有社会活动和科研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
  新闻学、新闻学概论、中外新闻事业史、马列新闻论著选读、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与评论、传播学、新闻摄影与摄像、广告学、公共关系学、广播电视学等。
  政法系创建于1979年,现设思想政治教育、法学2个本科专业,设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学社会主义、哲学、史学、法学等5个教研室,拥有资料室、多媒体教室、电教室、微机室、模拟法庭实验室等教学科研场所,资料丰厚,设备先进。
  该系现有教职工38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6人;教师中博士学位3人,硕士学位13人;律师
3人, 3人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教师奖,5 人获省市级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称号,校级学科带头人1人。近年来先后出版著作、教材
113部,发表论文478篇,主持和完成校级以上科研立项课题26项,开发应用计算机软件1项,其中多项成果获省市级奖励。
  多年来,政法系已为社会培养政治、经济、管理等各类人才2600余人,培训各级干部300余人。为德州市及周边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类 学制四年 本科 法学或教育学学士)
  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马克思主义素养,具备哲学、法学、政治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等多种学科基本理论知识,能在党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学校从事管理工作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科研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技能和方法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思想政治工作以及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与科研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政治学、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法学概论、经济法、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论。
法学专业(学制四年 本科 法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法学知识,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关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法学思维和法律实务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法学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运用法律管理事务与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
  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学、行政法学、行政诉讼法学、民法学、商法学、知识产权法学、经济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国际法学、国际私法学、国际经济法学。
  经济管理系致力于培养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所急需的观念新、视野宽、创新能力强的现代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既精通外语、又熟悉国际经济规则并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的专业应用型人才。本系涵盖经济学、管理学两大门类,现有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工商管理三个专业,是德州学院重点发展的三大主干学科之一。现有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师3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2人,博士2人,硕士9人,注册会计师2人,注册评估师2人。建有模拟商务实验室、模拟期货、证券实验室、电子商务模拟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等。
  另外,2004年,经济管理系还将与俄罗斯两所大学联合举办中俄合作国际经济、国际商务、工商管理专业计划内“2+2模式”本科班,面向应届高中毕业生招生。
  经济管理系以“教学质量是生命,人才市场是导向”为办学原则,“崇德启智、励志博学”,励精图治,开拓创新。教学中,更加注重复合型人才能力的培养;注重外语、专业、法律、计算机、管理能力的培养;注重学位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相结合;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为培养大批质量过硬、特色鲜明、社会急需的经济管理人才而不懈努力。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普通类,本科,学制四年,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国际贸易及国际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和国际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经济学、管理学、国际企业管理方法与技巧的基本训练,具有理论分析和实务操作的基本能力。毕业生能在外经贸管理部门、外贸公司、拥有外贸经营权的工商企业、“三资”企业、金融机构和高等院校等单位工作。
  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世界经济概论、国际贸易理论与务实、国际金融、国际结算、银行货币学、财政学、统计学、会计学。
会计学专业(普通类,本科,学制四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会计学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会计、审计和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会计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毕业生能够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会计室事务所、政权与投资公司、政府机关、金融与保险机构、交通运输部门和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工作。
  主要课程:管理学、西方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经济法、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会计电算化。
  历史系创建于1984年,现设历史学本、专科专业。设有历代中菲文化交流研究所和中国历史人物研究会2个学术机构。
  该系教师队伍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教学科研水平较高。现有教职工22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0人;教师中博士学位3人,硕士学位10人,;40岁以上的教师6人,占27.3%,30―40岁的16人,占63.6%,30岁以下的2人,占9%。先后承担“中菲研究”、“历史名人大辞典”、“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高校历史专业教学改革”等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出版专著、著作、教材或参编各类学术著作共达80余部,发表论文240余篇,获市级以上科研奖励48项。
  经过近20年的建设与发展,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本、专科办学经验,已具备了较强的办学实力。1999年以来参与实施的省级“高校历史专业教学改革”课题的实践研究,加强了常规教学管理,推行了导师制、多媒体教学及学生学术论文水平明显提高。专科毕业生中已有72人升入本科院校,12人考取硕士学位,2人考取博士学位。
历史学专业(师范类 学制四年 本科 历史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历史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够在高等或中等学校进行历史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它教育或社会工作者。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历史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史实及史学研究的基本训练,以及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历史学教学和教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近代史、中国现代史 、世界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世界当代史
  数学系创建于1971年 ,是德州学院最早设置系之一。现设数学与应用数学和信息与计算科学2个本科专业和1个数学教育研究所。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
  该系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44名,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18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人,硕士学位教师12人;有1人获曾宪梓优秀教师奖,1人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1人被评为省青年学术骨干。
  科研工作成绩突出,近几年承担省部级科研立项课题5项,校级科研立项课题18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1项,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研究课题1项。“高等代数教育学的探索与研究”被省专家组鉴定为国内首创,“解析几何题库”已达到国家一流水平,荣获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建系30多年来已为国家培养了2300多名毕业生,其中70多人获得了博士、硕士学位,有30余人被评为国家或省市级优秀教师,目前该系现有在校生956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英语四级通过率为92.3%,六级通过率为21%,考研上线率为31%。数学系的本科毕业生具有深厚的专业基础和广泛的适应性,就业前景广阔,既可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也可到计算机、财贸金融、管理等各部门公司工作,而且有志在数学领域发展深造的同学可以进一步攻读基础数学、应用数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等学科领域的硕士研究生。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类 学制四年 本科 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应当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和使用计算机解决若干实际问题,既能从事理论研究,又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等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或在生产管理部门从事实际应用、开发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受到严格的数学思维训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运用手段,并通过教育理论课程和教学实践环节,形成良好的教师素养,培养从事数学教学的基本能力和数学教育研究、数学科学研究、数学实际应用等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物理学、数值方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分方程、函数论、数学模型、数学实验、离散数学、多元统计分析、计算机基础、C语言、数据库应用与MS技术。
主要专业实验:
  数学实验,普通物理实验,数学建模实验,C语言实验,数值分析实验,数据结构实验等。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制四年 本科 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培养方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运用所学知识和计算机技能解决某些实际问题,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也适宜继续攻读本专业或相关学科的研究生学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打好数学基础,受到较扎实的计算机和数学软件方面训练,初步具备在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领域从事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及设计开发有关软件的能力。
主要课程: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信息科学基础、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与优化、数值计算方法、计算机基础、C语言、数字系统与微机原理、数据库应用与MS技术、实用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图形学
主要专业实验: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数学实验,数学建模,计算机图形学实验,数值分析实验,数据结构实验,数据库及其应用实验等。
  物理系创建于1971年,至今已有30余年的历史,是我院重点系之一。现设有物理学和电子信息工程2个本科专业。物理学专业拥有学士学位授予权。建有生命科学与技术、应用电子、德州四维、应用物理等4个研究所和光生物物理学、生物信息学2个重点实验室;20个专业教学实验室,基础物理实验室为山东省基础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立项建设项目,仪器设备总值800余万元。
  该系师资力量雄厚,年龄、职称、学历结构较为合理,教学和科研成绩显著。现有教职工52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21人,高级实验师8人,;博士学位教师2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学位教师23人。近几年,先后有5位教师分别获国家、山东省、德州市优秀教师光荣称号,4人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奖。1名为山东省青年学术骨干,2人为校级学科带头人。承担国家、省级科研课题6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19篇,出版专著、教材27部,获国家专利17项,21篇论文被国际权威学术刊物录用或被SCI、EI、CA摘录,3项科研成果获省级奖励,1项科研成果填补山东省空白。
  目前物理系全日制在校生804人,物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英语四级通过率为90%,六级通过率为11.2%,考研上线率为39%。
物理学专业(师范类 学制四年 本科 理学学士)
  物理学专业主要培养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实验技能,获得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在高等和中等学校进行物理学教学的教师、教育科研人员和其它教育工作者。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进行物理实验以及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初步具备进行物理学基本理论及其应用研究的能力、从事物理教学和教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学、数学物理方法、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电子技术基础、物理教学论、固体物理、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等
主要专业实验:
  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电子技术实验、电工学实验等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制四年 本科 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是一个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的较宽口径专业。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号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受到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分析、C程序设计、微机原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高频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理论、自动控制原理、感测技术等。
主要专业实验:
  高频电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微机原理、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自控原理等
  化学系创建于1971年,是德州学院建系最早的四个系之一。现设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化学3个本科专业,在校生达647人。现有德州惠达应用化学研究所、粉煤灰研究所、精细化工研究所等3个研究所。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学教学论、化工基础、精细化工等专业教学实验室7个,仪器设备总值400余万元。
  该系有一支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39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1人,高级实验师2人。教师中博士学位4人、硕士学士13人。有1名教师在清华大学兼任硕士生导师,1人为全国优秀教师,1人为山东省千名知名技术专家。2人为校级中青年学术骨干。他们团结勤奋、开拓进取,在科学研究中坚持基础与应用开发并举原则,科研工作取得可喜成绩,近几年该系教师先后承担省、市、校级30多项科研课题,20多项成果获省、市、校奖励,有机化学被省教育厅确定为高等学校教学改革试点课程。;出版专著20余部;在国内外学术报刊上公开发表有价值的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6篇被SCI收录。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制四年 本科 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方面的知识,能在化工、炼油、冶金、能源、轻工、医药、环保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工工程学与化学工艺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计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对现有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模拟优化、革新改造,对新过程进行开发设计和对新产品进行研究开发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普通物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制图、化工工艺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化工分离过程、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化工设计。
  主要专业实验:化工热力学、化工传递过程、化学反应工程等。
环境工程专业(学制四年 本科 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建设有社会主义特色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高级技术工程人才。通过基本训练和逻辑思维的打造,获得了关于城市和乡镇工业及生活用水,气、固、液体废物等污染防治和排水工程,水污染控制规划和水资源保护方面的知识,能在政府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部门、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工作的环境工程学科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普通化学、工程力学、测量学、工程制图、微生物学、水力学、电工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外语、计算机技术及绘图、污染物监测和分析、工程设计、管理及规划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环境科学技术和给水排水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管理规划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微生物学、环境质量评价、污染物分析、环境测量学、环境生态学、水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化工分离工程、噪声控制工程、环境法规及管理、国外先进环保技术及发展。
主要专业实验:
  水力学实验、微生物实验、水处理实验(包括混凝、沉淀、过滤、气浮等实验项目)、空气污染控制实验。
化学专业(学制四年 本科 理学学士)
  培养具备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化学及与化学、化工相关的边缘交叉学科的其它领域从事工农业等方面的科研、教学、技术及相关管理工作的各类各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受到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应用研究及科技管理的能力。
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物理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结构化学、仪器分析、环境化学、化工原理、化工分离工程、化工仪表自动化、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化工设计等
  主要专业实验: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含机构化学)实验、化学工程基础实验等。
  计算机系创建于1996年,是德州学院规模最大的系,全日制在校生达1202人。现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两个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拥有设备先进、条件优越的网络中心和计算机实验中心,其中网络中心是CERNET鲁西北地区的中心接点,设备总值达200多万元。计算机实验中心实验室面积1500平方米,设有微机实验室、硬件维护实验室、网络实验室、单片机原理实验室等,其中:PⅣ以上微机630多台,微机原理与接口、单片机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设备90台套。资料室图书资料齐全,能够满足教学、科研的需要。
  该系拥有一支职称、年龄结构较为合理,学历层次高,教学经验丰富,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41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9人,;教师中博士学位3人,硕士学位17人;有1名教师在山东科技大学兼任硕士生导师,省级青年学术骨干1人,校级学科带头人2人,校级中青年学术骨干1人。近几年,全系教师共发表各类学术论文150余篇,编写教材14部,完成省级教学改革立项课题2项、校级立项课题10项,在研课题20多项。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获山东省高校省级优秀实验技术成果奖1项,获市级、校级科研成果奖20余项。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毕业生英语四级通过率为90.6%,六级通过率为16.5%,考研上线率为30.9%。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制四年 本科 理学或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有一定创新能力,受到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良好训练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能够在计算机软、硬件开发及其应用等领域具有一定的科技管理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宜到科研部门、大中专院校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适宜到企事业单位从事与计算机相关的软、硬件产品的设计开发和管理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研究与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训练,具备研究和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
  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离散数学、数据库系统概论、微型计算机原理、微机接口技术、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等。
主要专业实验:
  程序设计实验、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数据结构实验、操作系统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数据库管理系统实验等。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制四年 本科 管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数量分析方法、经济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系统和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
  管理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数据通信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概论、操作系统、计算机原理、运筹学、信息检索技术、网络营销与电子商务等。
主要专业实验:
  程序设计实验、计算机原理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数据库管理系统实验、管理软件实验、电子商务实验等。
  生物系创建于1984年,现有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2个本科专业。下设动物学、植物学、遗传学、普通生物学4个教研室,建有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人体及动物解剖生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植物生理学、细胞及分子生物学、食品科学等9个专业教学实验室,动物标本室1个,动物标本2000余号;植物标本室1个,植物标本2600余号,显微镜室1个,中心仪器室1个,大型仪器设备总值100万元。有生物科技园、遗传育种基地、高科技农业园、生物工程基地等4个教学实习基地,DNA检测中心正在建设之中。
  该系现有教职工24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6人;教师中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10人;
50岁以上教师1人,40-49岁教师5人,30-39岁教师14人,30岁以下教师4人。教师队伍具有高职称化、高学历化、年轻化的特点。
  生物系自成立以来,始终把教学与科研放在工作的首位,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勇于创新。近年来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50篇,主编或参编教材16部,承担省级科研课题8项,市级16项,校级20项,其中“山东省土壤动物调查研究”填补了省内空白。“中国对虾热休克蛋白基因及其克隆技术”已申请国家专利,有12项科研成果获省、市、校级奖励。
  生物系现有在校生430人,历届专科生的升本率在35%以上。近20年已为社会培养合格毕业生1200余人,为我市及周边地区的生物教育事业及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类 学制四年 本科 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管理工作的生物科学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
主要课程:
  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等。
主要专业实验:
  动物生物学实验、植物生物学实验、微生物学实验、细胞生物学实验、遗传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等。
生物技术专业(学制四年 本科 理学学士)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实际需要,系统掌握生命科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现代化生物技术,能在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及行政管理部门从事应用研究、技术开发或管理工作;或在高等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初步的教学、研究、开发与管理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工程原理与技术、微生物工程原理与技术、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环境科学等。
主要专业实验:微生物学实验、细胞生物学实验、遗传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生物技术实验等。
  地理系创建于1984 年,现有地理科学本科专业和旅游管理专科专业。有自然地理、区域地理、应用地理、旅游管理等4个教研室。实验室用房600多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50余万元。实验室下设天文观测、自然地理、地图测绘、地理信息系统等4个分室。地理科学专业实验室被评为省级合格实验室。1个室外观测场,在泰山、青岛、秦皇岛、北京等地建有校外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教学实验设备齐全,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
  该系有一支业务素质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22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7人;教师中硕士学位7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地理系全体教师爱岗敬业,严谨治学,教学、科研等取得了丰硕成果。共承担校级以上科研课题12项,出版编著15部,发表论文130余篇,有15项科研成果获市、校级奖励。
地理科学专业(师范类 学制四年 本科 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在高等和中等学校
  进行地理教学、教学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还适应在人口、资源、环境、测绘、规划等领域从事管理和研究工作。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接受地理科学思维和地理科学技能的训练,并通过教育理论课程和教学实践环节形成良好的教师素养,获得从事地理教学的基本能力和地理教学研究、地理科学研究、地理实际应用等各种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
  地球概论、地质学基础、自然地理学、测量与地图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概论、计量地理学、地理信息基础、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环境保护概论、区域开发与规划等。
主要专业实验:
  自然地理实验、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地理野外综合考察、地理教学实践。
  外语系成立于1980年, 设有英语本科专业,有基础英语、英语阅读、英语听力、综合英语、高级英语等5个教研室和1个应用语言研究所。现有全日制在校生868人。外语系教学设备齐全,拥有多媒体语言实验室5套、听力室2个、微机室1个,调频发射台1个,20多个教室均配有彩电,另有扫描仪、投影仪、磁带速录机、影碟机、录音机多台和各类教学影碟、录像带、录音带等设备供教学使用。该系拥有较为齐全的各类工具书、学术著作等一万余册以及中外学术期刊、报纸19种,为教学、科研和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
  该系现有教职工40人,外籍教师3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1人,讲师12人;有6人曾先后在美国、英国和日本留学;教师中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22人;3名外籍教师长年在该系任教,承担英语口语、英美概论等课程教学,使学生能学到纯正的英语。
  外语系科研水平较高,先后承担了省、市、院级科研立项课题10多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辞典、书评、教材、教参35部;有24项科研成果获得省、市、院级奖励。
  在历届“专升本”考试中,专升本录取率一直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学生学风端正,积极向上,数次在全国、全省、全市英语比赛中获一、二、三等奖。多年来外语系为国家培养合格的英语教师和其他各类人才近3000人。
英语专业(学制四年 本科 文学学士)
培养目标:
  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英语语言、文学、历史、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良好的熟巧训练,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具有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业务水平及较好的素质和较强能力。
  主要课程:综合英语、泛读、英语听力、英语口语、写作、英语语言学、英语词汇学、英美文化基础、翻译、第二外语等。
  体育系始建于1976年。是山东省较早设立的体育专业之一,设有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现设有田径、体操、球类、理论、公体5个教研室和解剖学、生理学、保健学、体育心理学、生化、生物力学6个实验室,有2个400米标准田径场,有7300平方米综合训练馆和一幢6500平方米教学楼。拥有图书资料近万余册,期刊50余种。
  该系现有教职工41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1人,硕士学位教师7人。承担体育专业及全校本、专科学生的公共体育教学、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以及开展全校群众性体育活动等工作。承担省级科研立项课题1项,发表论文18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60余部,多次获省、市、校科研成果奖。
体育教育专业(师范类 学制四年 本科 教育学学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掌握体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受到体育科学研究基本训练的体育教育人才。适宜到中专学校从事体育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管理、运动训练和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工作。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人体科学、学校体育学、体育训练、训练与竞赛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心理学、学校体育学、田径、体操、篮球、排球、足球、武术
  主要专业实验:解剖学、生理学、保健学、体育心理学、生物、生物力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德州学院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