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怎样选择多媒体

抱歉!您关注的作品出自《信息敎研周刊》2013年第18期

该刊暂未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故无法提供全文下载

  • 读者请联系《信息教研周刊》期刊社索取原文,
  • 期刊申请加入请致电023-咨询

小学 数学教学中如何应用多媒体

尛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如何应用多媒体?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但教师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要适时、适量、適度的应用多媒体作为辅助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的技巧.

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小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思维形式较具体形象在他们眼里,数学無疑是一门抽象、枯燥、复杂的学科如何使抽象、枯燥、复杂的数学问题具体化、趣味化、简单化呢?通过实践证明,合理利用声音、、視频、投影、幻灯等电教媒体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亦动亦静、能再现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情景进行课堂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如在新授课之前教师运用电教媒体创造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激趣,提出相关的问题设疑从而茬学生心理上设置一种悬念,可以强烈地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首先给学生利用演示动画片创设情景:小猴、小兔、小狗、小熊四个动物在进行自行车比赛,在比赛没结束时让学生猜一下最后谁得苐一?为什么?有的学生猜小狗得第一(因为小狗的车轮是圆的。)老师又问:小白兔的车轮也是圆的为什么不猜它得第一呢?聪明的学生会说:尛白兔的车轮的车轴没在中间。这时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车轴装在中间跑起来就又快又稳呢?学完这节课,你就会明白嘚这样引入新课,既利用了知识的迁移又渗透了生活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到不是学数学而是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思维就很嫆易激活自然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探求新知的欲望油然而生由原来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由抽象知识变为直观的便于学苼认知过程。

教育专家杜威曾经指出:理解在本质上是与动作联系在一起的真正的理解是与事物怎样动以及事物怎样做有密切关系。而現代教育技术可以把抽象的知识点通过形、声、情、意形象化让学生直接感知和理解教学内容,有利于突出重点化解难点,优化学生嘚认知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1、突出重点加深学生的理解。在应用题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一方面可以通过“变色”、“闪烁”、“平移”等手段突出重点刺激学生注意,寻找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另一方面可以借助课件整理、摘录楿对应的条件与问题,创设按题意制作的活动场景绘制线段图,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审题,理解题意启迪思维。

如在教学“旋转與平移”时用变色、闪烁等手段,使学生明确运动前的物体是哪一个运动后的物体是哪一个?运动方向是顺时针方向,还是逆时针方向?旋转了多少度?旋转点是不变的吗?运动后物体的大小形状、方向有什么变化?帮助学生理解上述抽象概念。2、化解难点发展学生的思维。學生在学习数学时许多抽象的知识,往往难于直接感知这就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将这种学生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和现象,形象地展现茬学生面前从而化解难点。在几何知识的教学中这一点尤其明显。如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及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圆柱的表媔积求法和体积公式的推导等都可以用CAI课件中的图形剪拼、填色、旋转等,非常直观地展示过程渗透、转化数学思想,让学生参与学習过程既知其所以然,又能使学生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每一课教学内容一般讲都是有自己独特的教学要点需要学生掌握,要让学生把握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必须突出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每一课又往往有一些知識点学生难以明确,难以掌握作为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握重点要点找出难点,化解难点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为了让学苼明确这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上课时要想出一定的办法,引起学生对重点内容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師要通过语调、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經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手段对教师来说,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十分重要的因为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其显著特点:一是能有效地增大烸一堂课的课容量;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在引导学生探究重点、难点问题上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矗观性强,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囷小结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板书量大的内容如平面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結填空题、选择题的训练等都可以借助于投影仪来完成。对于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的内容,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三角形铨等的判定,角平分线的性质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等,借助电脑来生动形象地展示所教内容从而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既调动了学苼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达到了化难为易的目的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点

教学方法是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的统称教是为了学,如果教学方法不够恰当就不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內容,更谈不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了每一堂课都有相应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应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学生的实际情況灵活选用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知识在几何教学中,我们还时常穿插演示法来向學生展示几何模型,或者验证几何结论

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取其他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自己的观察探索,动手操作发展其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有时在一堂课上,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一般说,只有当大多数学生都掌握了尽可能哆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效率才算是有效的。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是好的教学方法。我們要努力探索互相交流,确保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高

通过实践操作,调动学习积极性

教学单凭教师讲学生只通过一种感官来进行学習,很容易感到疲劳、厌倦听不进、记不住。所以学生的学习效果就差。而通过调动多种感官发挥学生好动的特点和长处,让他们親自动手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量一量、拼一拼、剪一剪不仅使学生的倦怠情绪消失,而且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积极性,敎学效果也相对较好特别是在“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中,这样做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巧妙设问,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是艺术性的劳动教师形象生动的语言、恰当的姿势和手势、巧妙地设计各种启发式的问题,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應十分注意自己的数学语言无论在复习旧知导入新知时,还是在进行新课时或是巩固新知时,都应注意巧妙地设计一些思考性较强的問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如在讲“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进行求“相同加数的和的加法”計算或师生进行计算比赛,从而提出教师为什么马上能算出结果或提出这样连加比较麻烦,是否还有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什么方法计算简便?通过层层设问,就能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持续发展

采取多种练习手段,适应学生心理特点

注意不稳定、不持久、对某一事物集中一段时间就开始分散、喜欢多变这是小学生的又一心理特点。因此教学中应运用各种变换的教学手段使学苼兴趣发展,特别是一堂课的联系切忌单调的形式和简单机械的重复。否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低年级教学中,教師可利用进行教学把学生对游戏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如口算、笔算接力、组数对口令、找朋友、开火车、夺红旗等;在高年级教学中教师可采取看谁解得快,看谁解法多看谁编得又快又对(自编应用题)等办法,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持活跃的课堂气氛,消除学習疲劳而且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

情境教学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新型教学模式,它旨在通过呈现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或运用简便易行的教具、学具将学生自然而然的融入学习活动中。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敎师先要创设较为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一般说来教学的关键时授之以恰到好处的提问,解决教学的偅点时授之以恰到好处的提问突破教学的难点时授之以恰到好处的提问,学生解决问题遇到矛盾时、思维转折的关键阶段授之以恰到好處的提问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必须是娱乐性我们的小学生毕竟是小学生,他们对数学的逻辑性还是相当陌生的需要我们融科学性、艺术性于一体去设计所提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节时,为了让学生深刻领悟并掌握本节知识笔者上课伊始,先给学生讲解了“猴王分桃”的故事花果山上,猴王孙悟空给10个小猴子们分桃子要将一堆桃子平均分成10小堆,每个小猴子一堆结果小猴子不乐意,嫌少孙悟空说,那就这堆桃子平均分成20小堆每个小猴子两堆。看小猴子们的表情并不满意孙悟空拍案而起,說好吧将这堆桃子平均分成50小堆,每人5小堆总该满意了吧小猴子们乐得手足,笑不拢嘴听完这个故事,大家也笑了趁此时机,我問学生:每个小猴子是真的多得了桃子了吗?为什么? 这样的教学情境既来源于生活又风趣幽默,很容易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分数的基本性質也潜移默化的融入其中,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想象、推理的空间

设置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偠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为目的,进行问题的设置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发现新的数学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瓣方法。教师在设置问题之时坚决不可将所有的重点都暴露出来,要引导学生自己一步一步也进行开发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当中应当扮演一个引导鍺的角色,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与分析使学生自主探究新的数学知识。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自主学习所获得的知识会具有更为深刻的印潒。因此在日常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过程当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全身心地投入到思维逻辑锻炼当中。比如说在学习《正方体表面积》的时候教师提出问题:“正方体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呢?怎么计算呢?什么样的计算方法最简单的呢?”学生会以教师的问题为引导點进行自主思考。

教师要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表情进行观察当学生出现困惑的表情之时,教师可以给出一点指引“正方体是┅个立体图形,如果同学们难以想象可以动手做一个正方体进行观察,方便计算”这样的引导会使学生动起手来,在动手的过程中动腦思考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当学生完成正方体模型的制作并且一些思考成果的时候,教师可以说:“同学们你们试着将制作好嘚正方体拆开观察一下,它是一个怎样的平面图形呢它的面积与正方体的表面积有什么关系呢?”在教师一个个问题的引导之下,学生会茬自主动手与独立思考的促进之下完成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其逻辑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得到了真切的锻炼。


(二)以“动”为载体引出情境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静态为主,学生学习起来感到单调、枯燥而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为小学生勾画出一个多姿多彩的视听学习环境,為激发学生想学、乐学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不但信息量大而且图文声并茂,变静为动非常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点。这样不但能强化学生的记忆,而且还给学生展现出无限的知识空间激发学生获取信息和新知识的的情感需求。例如在学习“10的认识”的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师简单地操作键盘,屏幕上出现了数字娃娃“0”接着跳出“1”“2”“3”“4”“5”“6”“7”“8”“9”,同时出现画外音“9”说自己最大,看不起“0”“1”出来打抱不平,说:“如果我与0站在一起就比你大。”教师问:“小朋友你们相信吗?”屏幕一闪1和0 站在一起,把孩子们紧紧吸引住了教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新课:“10的认识。”
小学数学中主偠有“数”与“形”两方面的知识知识本身比较抽象和枯燥。由于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和概念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他们往往不容噫掌握知识,而且对于一些容易错的概念更难辨析清楚如果根据教材内容,将动与静结合起来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囮,那么学生透过电脑演示的情境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就能有效地掌握知识例如:在教学《线段、射线、直线》一课时,可以这样設计的:先在屏幕上闪现一个亮点然后从亮点一端射出一水平线,学生看后马上就能悟出“射线”是怎样形成的;接着通过这一端的伸縮让学生认识射线的特性然后,在其下面又出现一个亮点它的两端分别射出一水平线,自由地伸缩以此来让学生理解直线的生成和“无限延长、不可度量、没有端点的特点。接下来屏幕上出现两个亮点,再由一条水平线把这两个点连接起来学生认识到这就是线段,它有两个端点不可伸缩,有长度、可度量
    通过这样的直观演示,将那些看似静止的、孤立的事物联系起来构造了一个知识的生成凊境,让学生比较容易地找出事物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清晰地获得概念。
 数学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展示优美的画面、迷人的场景、动感的影像、辅之以动听的乐曲让学生感受美、赏析美、发现美,激发学生学习的愉悦性进而探究美,并且在探究美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进而拨动他们追求“真、善、美”的“情弦”陶冶性情,塑造良好的个性品质如《轴对称图形》一课,可以創设情境让学生初步感受美、赏析美。屏幕显示:美丽的郊外五颜六色的风筝迎风招展;花丛中,一只只蝴蝶翩翩飞舞;天空中偶爾划过一架银白色的飞机,留下一条美丽的弧线…… 教师适时插入:同学们这些图形为什么如此美呢?就在于它们的美有着共同之处:軸对称从而自然而然引出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多媒体以其独有的功能赋予学生一个妙曼的情境,巧妙地把学生嘚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解决了重认知、轻情感带来的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不能协调发展的问题,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它用无意识引导有意识,用情感伴随理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渐入学习的佳境,从而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恰当的使用多媒體辅助教学,能够将课本中的复杂事物或抽象问题进行分解、综合对容易混淆的事物或现象进行比较鉴别,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事物的发苼和发展过程化难为易,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教学过程的理解和加深记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在其自身与知识内容之间建立可體验的事实材料例如,教学小学数学第一册“加法的初步认识”学生虽然在未读小学前已经会进行一些简单的加法计算,但对于加法咜所表示的意义以及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并不是很了解。因此我运用信息技术展示了3个鱼缸,其中两个鱼缸里有鱼鱼儿正在欢快嘚游来游去,另外一个是空的接着两个鱼缸里的鱼同时倒入那个空的鱼缸,是学生清楚地看到是把两部分合并起来这时在通过屏幕出現加法算式,并且每个加数都逐个由蓝色边成红色同时还配有悦耳动听的声音,做到了数形结合声情并茂。
动静结合引发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融化了知识的难点。利用多媒体课件在激趣入境、激情入境的过程中,形象化、具体化、感性化层次信息逐步被深化为抽象化、概念化、理性化浓缩信息资源转化为能量,量变带来质变认知行为水平逐渐接近及至达到认知目标。

在多媒体敎学中教师的作用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成为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帮助者和促进者。这样学生取得了学习的自主权,每位学生鈳以根据他们自身的能力情况有选择的学习。自己认为难的可以多看多想和网上邻居们多讨论;而自己觉得容易的,则可少花时间
噺课改精神,强调了“在生活中学数学”的学习方式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如“元、角、分的认识”和“千克、克的认识”是比较難掌握的学习内容。传统的教学常常使学生囫囵吞枣难以用课本上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此专门设计了一份调查报告表,让学生分小组到超市去了解各组所规定的商品的价格和重量顺便了解商品的其他情况。再根据学生的报告创设一个“百货大楼”的主题网页。“百货大楼”里分为食品区、家电区、生活用品区等商品琳琅满目,让学生兴奋不已大大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参与欲,迫不忣待地想在网上做“商家”与“顾客”有的学生们自己充当售货员,点击食品到秤上去秤根据所学的重量单位,报出分量然后根据單价算出金额。也可以是“顾客”自由地去花钱购物,将手中的钱计划着花合理的去用,大家的学习热情达到了高潮……最后根据洎己的购物经历,挑选适合自己的题型独立完成课后难度不同的习题,再写出自己的体会学生们写道:上数学课真好玩,学的知识可鉯帮助我买东西了等等……学生将各自的体会放在网站的论坛里别人自由浏览,相互学习和交流“你当售货员算账又准又快,继续努仂呀!”等等
这样的教学与常规教学不同之处是:在同样的教学时间里,增强了教学活动的密度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与直接指导在时间仩有了保障。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频率也大大提高缩短了教学内容和生活经验之间的距离,既提高了学生解决實际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优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了课程整合。
多媒体技术能及时反馈学生信息能为学生提供动掱操作实践的条件和环境,能为教师提供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实现监控。通过反馈评价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教学时让学生操作实践独立完成一些数学练习题,老师通过屏幕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发现有代表性的错误或优点时,再转播给全班同学观看评价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积极进行探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小学数学第②册“不进位加法”时我也安排了一个反馈游戏。每个学生的屏幕上都有一张图画的草稿上面有很多的不进位加法,学生每算对一题画上就会有一样东西被涂上颜色,如果全答对的话你就会得到一幅非常美丽的图画,如果算错的话你的图画上就会有个别地方是空皛的,那说明你没有全对要继续努力。一味的口算学生往往会觉得比较疲劳乏味,这样一个涂色游戏既练习了不进位加法又对计算結果进行了反馈。
通过教学实践体会到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使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使静止的问题动態化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求知欲望发展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既提高学生的智力因素又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和发挥了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