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大哪个银行股票好买哪个好

四大行问鼎全球之巅!银行股已至底部?有7大理由可以说…… _ 东方财富网
四大行问鼎全球之巅!银行股已至底部?有7大理由可以说……
作者:辣笔小强
东方财富网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四大行问鼎全球之巅!银行股已至底部?有7大理由可以说】从市盈率来看,26家上市银行整体估值较低,市盈率中位数仅为6.38倍。当前上市银行的市盈率多在10倍以下,超过10倍的仅有4家,估值最高的是张家港行,其市盈率为13.93倍。
  近日,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了“2018年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中国四大银行首次包揽1000大银行前四名。  不仅如此,其他上榜的中资银行在榜单中的排名继续显著提升,像浙商银行和江苏银行更是显著上升了20位和26位,展示了我国银行业较强的竞争能力和良好的发展态势。数据来源:《银行家》杂志  收益和资本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从上榜的1000家银行来看,全球银行业在收益和资本上均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就全球1000大银行来看,2017年合计税前利润达1.1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5.57%;即使是长期处于负政策下的日本银行业利润增长率也提高至7.6%。同时,全球1000大银行2017年一级资本总额合计8.2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1.67%,除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以外,全球所有地区的一级资本增速均突破两位数。  此次利润增速和一级资本增速水平均突破两位数为2010年以来首次,说明全球银行业复苏态势强劲。  仅2家上市银行年内上涨  虽然名声在外,但是对于A股的26家上市银行来说,年内的股价表现却不尽如人意。数据显示,截至7月3日,26家上市银行中有24家银行年内下跌,占比92%。  上涨的两家银行,成都银行和上海银行,年内涨幅分别是24.74%和8.11%。其中成都银行还是今年上市的次新股。  对于24家股价下跌银行来说,其中有17家银行年内跌幅超过10%,超过20%的有6家。而张家港行股价接近腰斩,跌幅达47.53%。数据来源:  估值中位数仅6倍  从市盈率来看,26家上市银行整体估值较低,市盈率中位数仅为6.38倍。当前上市银行的市盈率多在10倍以下,超过10倍的仅有4家,估值最高的是张家港行,其市盈率为13.93倍。  像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和兴业银行的市盈率甚至不足5倍,分别只有4.7倍、4.96倍和4.99倍。  超6成上市银行破净  从市净率来看,26家上市银行中,有16家银行是破净的,占比61%。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和光大银行破净最明显,最新市净率分别是0.61、0.67和0.68。  而对于尚未破净的10家上市银行来说,他们的市净率也是很低的,基本都在1-1.5之间,共有9家位列其中。仅宁波银行的市净率位于区间之外,具体为1.53。  银行股的春天已到?  面对银行股的低估值,以及大面积破净,市场上多认为银行股已极具吸引力。对此,中金公司认为有以下5个方面可以说明。  第一是量稳,也就是总资产增长无虞。一方面,中金公司认为中期内银行业总资产的增速不会大幅偏离名义增速。图片来源:中金公司研究部  另一方面就是商业银行总资产在2018-20三年间合计增长25%至238万亿元,届时商业银行总资产占GDP比值约为222%,回到2015年水平。图片来源:中金公司研究部  第二是价升,也就是息差已处于低位。中金公司认为,相较于银行业过去10年经营和国际同业,目前行业息差处于历史低位。社融严控后的信贷定价上行和准备金率下调将推高银行息差。我们预测2018-20三年间银行息差将上行8-10bp,相当于在2017息差2.0%水平上行4-5%。图片来源:中金公司研究部  第三是经营费用可控。员工成本大约占银行日常经营费用(刨除资产减值损失)的60%,此外物业折旧和租金约占13%。近年银行业员工总人数开始下降同时逐渐缩减网点面积,经营费用压力不大。  第四是拨备成本有望缓慢下降。加回自2009年核销的贷款后,测算样本银行累计已处置的问题贷款比例达5.4%,是目前表观不良率的3倍以上。目前年化拨备成本大约在1.2%水平,高出过去十年平均水平约35%。考虑到企业盈利能力恢复、拨贷比健康,拨备成本大概率逐步下降。  最后,银行已将杠杆调低。由于资本要求不断提高,过去十年银行业杠杆下降了约25%;而非金融企业经营杠杆则上升了21%。银行在被动降杠杆,企业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加杠杆。我们提醒投资者,在未来降杠杆的中长期趋势下,其它行业更可能受到资产增速受限、进而引发收入和利润增速下行的负面影响。图片来源:中金公司研究部  在大盘依然不断震荡调整之下,不知各位是如何看待银行股的呢?银行主题基金基金代码基金简称近两年收益手续费操作160517<b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arial';color:#ff%1.00% 0.10% 161121<b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arial';color:#ff%1.00% 0.10% 161723<b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arial';color:#ff%1.00% 0.10% 161029<b style="font-size:16font-family:'arial';color:#ff%1.20% 0.12%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银河证券,截至日期:
(责任编辑:DF207)
[热门]&&&[关注]&&&
请下载东方财富产品,查看实时行情和更多数据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刘纪鹏:A股结构不合理 建议分拆四大银行股
来源:新浪网
导读:中国股市存在着严重的结构失衡,一面是以大盘蓝筹股为代表的"大恐龙,其价值被严重低估,股价不起;另一面是以近500家创业板企业为代表的"小跳蚤",其股价却被爆炒暴涨。建议分拆四大银行股,提高大盘蓝筹股活力。
  作者:刘纪鹏 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
  从6月15日到8月26日,A股经历了一轮过山车式的。短短72天,A股从5178点跌至2850点,跌幅高达44%,下跌之迅猛,幅度之大,创下A股历史之最。牛市戛然而止,一手好牌打成了残局,其中暴露出股市存在严重的制度缺陷。为了防止股灾重演,必须完善股市制度建设,重塑股民的信心,恢复股市的公平正义。
  股灾根源是制度建设滞后 股市结构不合理
  对于此次股灾的发生原因,众说纷纭。杠杆融资的推波助澜,的大量做空,前期救市的失策,这些因素都在股灾发生过程中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最深层次的原因是股市制度建设滞后。中国股市这么多年来长期萎靡,疯牛疯熊轮替出现,股灾屡屡发生。其中的根源是股市长期存在制度性的缺陷,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大恐龙与小跳蚤两极分化,股市结构不合理。中国股市存在着严重的结构失衡,即"大恐龙"与"小跳蚤"的两极分化:一面是以大盘蓝筹股为代表的"大恐龙,其价值被严重低估,股价不起;另一面是以近500家创业板企业为代表的"小跳蚤",其股价却被爆炒暴涨。显然化解中国股市结构不合理的高风险问题,核心就是要抓住创业板这个主要矛盾。创业板之所以成为神创板,原因是其小,容易被炒作,广受投资者的追捧和青睐。以四大行为代表的大盘蓝筹之所以价格低迷,其原因在于股本太大,投资者对之弃若敝屣。
  创业板投机之风盛行 大股东肆意减持
  二是一股独大造就创业板投机之风盛行。创业板过度投机的背后是家族企业一股独大导致的治理结构失衡问题。这种情况下独立董事由大股东聘任和摆布,成为大股东利益的代言人,沦落为董事会里面的"花瓶"。在创业板企业中,大股东持股比例在30%以上的就有233家,占比达49%,而父子关系、夫妻关系、兄弟关系形成的家族控股的平均持股比例竟高达39%。同时由于创业板企业的盘子过小,在平均股本只有9500万的情况下,极易被大股东和庄家联手,在二级市场以市值管理的名义控盘,爆炒股价。无论是连拉35个涨停板上市后首季度报表却爆出亏损的(行情300431,),还是从(行情300433,)一上市,持有81%股权的周群飞便成为中国女首富的事例来看,创业板创造了无数家族一夜暴富的奇迹,也从所谓的"创新企业造血器"沦为了"富豪家族制造机"。
  三是大股东肆意减持,资本体制失血。在股价暴涨的创业板上,家族企业的大股东和高管在面对着涨到天上去的公司股价,已全然不在乎企业的发展及技术的革新,只一门心思的想着套现造富。故此,一旦解禁,大股东便利用自己一股独大的地位与庄家共舞,在二级市场上进行多频次的高抛低吸,肆意减持套现,借以在短时间内牟取暴利,实现"致富"。2015年上半年,主板公司共减持2280亿元,平均减持价格为12元;相比之下,中小板和创业板共减持2448亿元,减持总额超过了主板,且减持价格为21元,是主板平均减持价格的两倍之巨。小盘股的减持情况堪称触目惊心,也可以看出,股市目前的公平效率问题在中小板与创业板等小盘股上体现的更为明显,结构性失衡问题一目了然。
  而且监管层对创业板大股东的减持并未进行有效的规制:上交所2014年7月份曾发布征求意见稿,试图要求公司第一大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动人以及持股5%以上股东在套现减持时,应进行提前披露,但后来却不了了之;而深交所对创业板的监管力度明显更是要小于中小板抑或主板。在主板或者中小板上,控股股东与实际控制人减持在以下两种情况时需要提前2天进行披露。而创业板仅要求在第一种情况下提前两天披露,一度引发舆论哗然的(行情300104,)大股东贾跃亭姐弟的减持事件,仅通过两天共减持乐视2%的股权,就一次性获得了25亿元的现金,也成功的规避了监管,只是在事后进行了相应的披露。更何况,目前大股东的减持更是慌不择路,大量企业违规操作,即便达到了披露标准也"牙关紧闭、拒不坦白"。
  建议发起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革命
  中国股市已经走出危机,但股灾的阴霾仍未远去,股民的信心仍待恢复,股市的发展道阻且长。重新振兴股市既是反哺实体经济的需要,也是促进资本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助力中国崛起的需要。为此,股市应当刮骨疗毒,建立起健康长效的机制。为此,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其一,建立创业板泡沫50指数,提高信息披露程度。信息是资本市场的生命线,信息的披露也是以市场化手段解决创业板泡沫问题的关键。监管层应借助信息披露这一工具,要求市盈率最高的前50家企业,就其特定、爆炒的营业部、机构及投资人进行每日披露。通过上述负面清单的方式,将大股东和庄家的暗箱操作在阳光下暴晒,防止其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在二级市场进行资本运作,损害中小股民的利益。
  其二,双管齐下,发起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股权革命。一方面,要将大股东持股比例压缩到30%以内,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并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避免由大股东直接聘任独立董事,而应从上市公司协会建立独立董事人才库中选举独立董事;另一方面,对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高管等减持套现给予更严格的限制,应提前一个月发布公告,向投资者进行充分的信息披露,揭示风险,同时监管部门也应密切跟踪减持资金的去向,尤其要避免这些资金成为移民海外的"地下钱庄"。从乐视事件中,贾跃亭姐弟减持消息一经发布即引发股价下跌来看,如果有预披露这一制约机制在,大股东必然不敢肆意减持,损害中小股民的利益。
  其三,对上市公司凡是持股超过30%的一股独大的大股东与高管高价变现,出台严格的限制政策,并追踪、分析创业板、中小板等家族企业高价减持变现资金的去向。监管部门要秋后算账,追踪动辄减持几十亿、上百亿的大股东资金到底去哪儿了,股市有没有真正地反哺实体经济?两大交易所必须明确规定,无论国有还是民营企业的一股独大的大股东,即便是减持一股也要向市场提前披露。同时停止大股东幕后的大宗交易和转让,严格控制大股东违规减持。
  建议分拆四大银行股 提高蓝筹股活力
  最后,分拆四大银行股,提高大盘蓝筹股活力。交易学是资本市场发展的理论基础,人们投资股票的第一动机是获得买卖价差。从海外资本市场的经验看,金融领域的、摩根,高科技领域的微软、苹果和实体领域的埃克森美孚、沃尔玛,以上六家企业平均股本仅为47亿股;而中国四大行的平均股本为3064亿股(其中(行情601398,)股本为3564亿股,(行情601288,)3248亿股,(行情601988,)2944亿股,(行情601939,)2500亿股),二者相差竟高达65倍,这是中国大盘蓝筹股不活跃关键所在。因此,应从根本上调整我国股市结构,对四大银行实行集团公司和下属子公司一对二、一对三,甚至一对四的分拆,从业务上进行母子公司重组,从地域上对传统业务进行划分。通过拆分银行股的改革方式,"蓝筹不香、蓝筹不起"的被动局面就会被改变,进而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股市"大票慢、小票牛,结构不合理"的严峻问题。
  股市承担着发展直接融资、减少银行风险、让居民投资致富的历史使命。准确地为股市号脉并寻求治本之策,才能让股市长期健康地发展,资本市场才能振衰起弊,进而成为中国崛起的主战场,为中国梦奠定坚固的基石。
关键词阅读:
中国证监会授牌&&&民生银行资金监管&&&
数据来源:盈利宝基金研究中心,巨灵数据支持
全场购买手续费4折起!
近一年涨幅
近一年涨幅
已有&0&条评论
<span class="mh-title"
style="color: #小时点击排行银行板块股票行情:荐7只破净股被机构集体看好
银行板块股票行情:荐7只破净股被机构集体看好 下面南方财富网小编为您介绍。 在经过逾两个月的整体调整后,昨日银行板块明显异动,整体上涨3.68%,在28类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一。板块内26只成份股昨日涨幅均超1%,建设银行(6.11%)、宁波银行(4.77%)、成都银行(4.46%)、工商银行(4.44%)、平安银行(3.63%)、南京银行 (3.41%)和中信银行(3.04%)等个股涨幅较为显着。 对此,分析人士指出,昨日开幕的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传来确保放宽银行、证券、保险行业外资股比限制的重大措施落地的积极消息;另外,随着A股正式纳入MSCI时点渐行渐近,只破净股被机构集体看好银行作为MSCI新兴市场指数A股成份股扎堆的领域之一,其热度也将逐渐升温。 值得注意的是,记者梳理券商研报发现,银行业资产质量回升,基本面持续改善,板块经过前期调整后估值已进入合理区间是银行板块止跌反弹,机构普遍看好板块后市表现的重要内在因素。其中,中银国际证券表示,经过前期调整,目前银行板块市净率在0.9倍左右,板块估值下行空间有限。从中长期来看,银行板块上行动能依然充分,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息差回升以及资产质量转好背景下,基本面平稳上行;二是经过前期调整,陆续落地的监管新规对银行板块带来的压力在2018年边际减弱;三是随着A股纳入MSCI进入倒计时,海外资金流入将推动估值重估。 另外,广发证券也表示,鉴于银行板块2018年不良资产反弹延续趋缓态势,部分银行息差有望改善,配置价值提升,维持对银行板块的买入评级。
&温馨提示:本站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如有侵权行为请来信告知,信箱:.安邦、梧桐树都在买 4月或是银行股最佳投资窗
  2015年四大行年报收官,股东颇有大变阵之势。据记者统计,截至2015年末,安邦保险集团(下称安邦)通过旗下不同产品,已悄然买下工农中建四大行A股少数股份,且均跻身前十大股东。  具体而言,()2015年报披露,安邦通过“安邦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一保守型投资组合”持有工行3.9亿股,持股比例为0.11%,为第六大流通股股东,时间为2015年四季度。  ()2015年报显示,在2015年四季度,安邦通过“安邦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一保守型投资组合”及“安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传统产品”分别买入中行4.77亿股及2.08亿股,分别持有0.16%及0.07%。这两家公司构成一致行动人,因此安邦共持有中国银行0.23%的股份,为第五大股东。  ()2015年报亦披露,安邦通过“安邦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一稳健型投资组合”于2015年四季度买入8.8亿股,持股比例为0.27%,为第八大股东。  同样,()2015年报显示,安邦通过“和谐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万能产品”买入建行1.31亿股,持股比例0.05%,为第九大股东,时间也在2015年四季度。和谐健康保险是安邦保险集团子公司。  因此,安邦保险集团至少持有六家上市银行的股份。据记者梳理2015年已披露年报,安邦还持有()15.54%股份,()10.72%股份。  除了安邦大手笔买进银行股外,上周媒体报道梧桐树也曾大手笔购买银行股。分析人士称,最近种种迹象表明机构认为目前作为大盘蓝筹股的商业银行已经被低估,具有投资价值。  对此()指出,4月板块仍处于年报持续发布窗口,今年一季度业绩压力预计仍然比较大。上半年行业基本面难以看到亮点,关注净息差下半年能否底部企稳。在金融改革方面,关注一行三会监管改革,如果拨备覆盖率下调、债转股、混业、员工持股等诸多利好政策能一一集中落地,板块反弹行情或可期待。个股上,长期推荐经营稳健客户结构良好的招商银行和混业经营预期的(),今年推荐资产质量相对优异、拨备覆盖率高的()、()。  平安证券认为,目前银行板块对应2016年PB0.84倍,板块安全边际较高,同时进入业绩分红披露期,银行股息率(5.1%)较实际利率的相对收益明显。4月个股方面,维持对()、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的推荐。
责任编辑:yyc
禁止发表不文明、攻击性、及法律禁止言语
请发表您的意见(游客无法发送评论,请
还可以输入 140 个字符
热门评论网友评论只代表同花顺网友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同花顺金融服务网观点。
以下为热门自选股
代码|股票名称
同花顺财经官方微信号
手机同花顺财经
专业炒股利器
同花顺爱基金一季报出来后银行股怎么买? 看好四大行及招商银行一季报出来后银行股怎么买? 看好四大行及招商银行中华精选百家号这几天上市银行陆续公布了一季报,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我们之前一直坚持银行业分化的观点,一季报展现的淋漓尽致,四大行与招商银行,无论是营收还是拨备前利润都增长亮眼,而兴业,民生,浦发等却显得有点黯然失色了。那么这些银行的差距体现在哪里,以及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呢?资管新规落地后对银行业又有什么影响呢?▌一、差距体现之净息差与不良率从下表可以看出,在净息差方面与17年一季度比,除了兴业银行与民生银行外,所有银行的净息差都呈显著走阔趋势,尤其是具有负债优势的农行,建行,工行与股份制中的招商银行。我们可以从下表看出,16年之前,银行之间的息差并没有拉开大的差距,但是到18年一季度已经非常明显。息差方面属农行改善最大,民生似乎还未见底。下表为各银行自2013年来净息差变化情况: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没有负债优势的银行非常依赖于同业负债,当同业市场的拆借利率处于高位时,因资产端的收益率早已锁定(拿非标来说,基本上是一到三年,所以期限错配严重)息差就会收窄。而以拆出资金为主的四大行反而从中受益。下表为各银行自2013年来同业负债占比变化情况:结合上表和下图的上海同业拆借利率看出,15年与16年,同业拆借利率处于低位,同业负债占比多的兴业银行与民生银行净息差在银行业息差收窄的大趋势下还可以支持,但是17 年以来,同业拆借利率,处于高位,兴业银行,民生,浦发就开始变得难受了。但是民生这个净息差也低太夸张了。下图为2013年来一年期上海同业拆借利率变化情况:1.1.再来看不良率从下表可以看出,除了民生与浦发外,其他银行的不良率均有改善,其中农行的资产质量改善力度最大。环比来看,除了中信,其他银行都没有出现不良继续恶化的情形,环比来看,也是农行改善最为明显。所以总体来说,不良的拐点进一步确认,改善最大的属农行,其次是招行。下表为2013年来各银行的不良率变化情况:▌二、表现差异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各银行的净息差以及不良率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差异呢?虽然我们知道各家银行认定不良的标准不一样,所以不良率的参考意义有限,但是长期的差异还是需要解释的。净息差又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差异呢?要想清楚这些问题,必须回归到银行的本源。银行的资产质量决定于资产结构,而资产结构决定于负债结构,负债结构决定于存款结构,存款结构决定于客户结构,所以存款立行,也是客户立行。银行客户基础的强弱决定负债成本,负债成本反过来决定资产结构。比较明显的例子就是建行与招行的住房按揭贷款分别在四大行与股份制里占比是最高的,而住房按揭贷款之前收益率是比较低的,没有负债优势的银行做不了。另外客户的结构也决定了资产质量。以公司贷款为例,公司贷款的总成本是由利率和贷款的费用组成的。企业在不同的银行之间找贷款,同样银行也要与同行之间竞争好的企业,因此信用度高的公司比如像国企背景的公司或者上市公司、行业龙头等得以享受最优惠的贷款安排。因银行业现基本已经充分竞争,如果某家银行给客户的贷款同时具备高利率和手续繁琐的特点,那么我们就可以断言该银行的资产质量较低。因为优质的客户总是可以优先选择贷款机会,而经过一轮轮的双向选择,只有挑剩下的那些企业才愿意接受最贵的贷款。资产质量最低的银行也就是“挑剩下的”企业最集中的银行。这类银行有两个科目比较异常,那就是定期存款和表外银行承兑汇票。虽然现在已经没有“存贷比”的行政管制,但是存贷比还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各银行对存款的竞争异常激烈。相对四大行,一般的股份制银行的结算以及储蓄存款没有优势,那么这些银行就得想其他得办法来拉存款,其中一条便是要求企业接受贷款后马上转存为定期存款,来留住存款。企业的对外支付需求则通过将定期存款质押再开出表外承兑汇票的方式满足。而这就给企业带来了额外的麻烦和成本,只有那些其他银行挑剩的企业才会接受这些要求。我们可以通过企业定期存款占总存款比例以及表外承兑汇票与总资产的比例,以及贷款利率的高低来综合衡量银行的资产质量,再以逾期贷款加重组贷款占比作为验证,下表是各银行2017年公司定期存款等占比以及逾期以及重组贷款占比情况:根据上表数据,结合贷款利率的高低和贷款安排的便捷程度,可以间接的给出银行资产质量的排序,而定性的排序用于解决估值就足够了。利用上表的信息,我们可以将资产质量分为四档:第一档是,建行工行中行农行招行,第二档是兴业浦发,第三档是民生、中信。我们再用逾期贷款和重组贷款占总贷款的比例来验证,基本与上述排列符合。另外值得特别注意的是,招行的公司贷款利率竟然低于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4.35,可以看出招行的公司贷款越来越向优质客户倾斜,其逾期与重组贷款还有很大的下降空间。再来看同业存入利率,这里指的是是银行报表里面的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拆放款项,通过这个项目可以看出各银行的结算地位。因为结算活动带来的同业存款一般都是活期利率,利率较低。而同业拆入的存款利率较高,因此同业存入利率的高低实际反应了行业内部结算地位的强弱,从上表中可以看到工行和建行拥有强势的结算地位,中行因为境外资产占比较多,不好直接对比。而拥有强势的结算地位往往意味强大的负债优势,这是银行间净息差差异的根源。另外,四大行的公司定期存款远小于公司贷款,这其实是银行将居民储蓄存款投向企业的自然反映。其他银行的企业定期存款和企业贷款规模则非常接近,试想如果企业已经有足够的存款规模用于经营,又何必贷款白白接受一个利差损失呢?只有那些挑剩下的企业才会接受这种表内定期存款质押,表外开承兑汇票的安排。而这些企业一旦经济下行,将率先倒下,留给银行一堆坏账。这就是银行之间不良差异的根源。▌三、资管新规的影响今年看银行年报的感受就是,大家又开始重视传统的存贷业务了,又开始强调要回归银行的本源了。是的,如果说01年到12年所有银行都享受了中国加入WTO后经济快速增长的红利,那么12年到17年就是那些激进的银行通过非标,享受了中国经济从快速发展过渡到中速发展过程中,为实现平稳发展,启动地产与基建的红利。而现在,酝酿已久的资管新规终于落地,潮水似乎在退去,去杠杆已经成为主基调,那些过去几年激进的银行将面临缩表的痛苦。日,征求意见半年后的资管新规终于落地,而从几处修改的细节上看(比如延长过度期到2020等),监管部门采取了一定的灵活性,以避免造成流动性风险。其实资管新规对银行业的影响主要有两个,一是打破刚兑,一是去通道。至于打破刚兑,部分银行已经参照新规要求率先向净值化转型,据招行年报披露,至17年底,其75.81%的理财产品已经净值化,而保本理财可以用结构化存款以及大额存单承接。因此资管新规的主要影响在于去通道对非标的影响,而非标就是一个黑匣子,除了绕过监管投向地产以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外,里面还藏了一些不良,就是所谓的不良出表。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回避那些非标占比高的银行,之前我们统计过各家银行的非标数据,参考的是17年中的数据,虽然年末有一些减少,但是还是可以大致参考,下表是各银行17年中预估非标规模以及股份制银行传统贷款占比:▌总结在严监管,去杠杆的主基调下,回归服务实体已是大势所趋,银行业将再次回到传统存贷的主战场,而四大行和股份制中的招商银行因负债端的优势,以及自身非标资产不多,将没有太大的历史包袱,并且资产端占据了优势客户,会使得他们进一步领先过去几年激进的银行,因为这些银行除了要消化大量的非标资产外,以中小微企业为主要客户,使得他们在各行各业寡头化的趋势下,必然会承受这种趋势带来的伤害。所以我们的观点,依然是看好四大行以及股份制中的招商银行。如果说17年是银行业分化的元年,那么2018年将是银行业分化加速的一年。【作者简介】 五迷| 格隆汇·专栏作者多年股票市场投资经验
专注金融与大消费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中华精选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做最权威、真实、正能量的泛娱乐媒体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买4大银行的股票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