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怎么为人怎么做销售才能成功功

账号(邮箱/学号/手机号)
打卡学习每日学习一个新案例,日进一步成就新高度
位HR小伙伴已参与
完成今日打卡即可领取
可用于抽奖或礼品兑换
成功从学会说话开始
&人生的道路,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理想的境界,经常可望而不可及。在生活的波峰浪谷中挣扎打拼,你一定也曾经羡慕过那些看上去什么都不缺的成功人士吧?他们在工作单位、在亲戚朋友圈里都应对自如、风光无限。他们有最好的工作、最出色的对象、最体面的朋友,还在银行里有大笔的存款,甚至连手机号码都是精挑细选的。  可你知道么?他们中的很多人其实一点也不比你更聪明,也不一定比你受过更多的教育。他们甚至不一定比你长得帅!那他们怎么就比你强呢?有些人怀疑这些成功者从上一代继承了大把大把的人民币,有些人说他们和有钱人结了亲,或者干脆就是命好。事情并不是全都是这样的。俗话说得好:好人出在嘴上。人生在世做任何事情都离不开说话。真正使那些成功者阔起来的原因是他们和人打交道时,有更圆熟的说话技巧。  成功其实是一件挺复杂的事情,光有奋斗的热情而不讲究方法技巧,是很难赢得成功的。没人能光凭自己的赤手空拳打出一片天下。多少年以前,那些现在的阔佬也得拉帮结伙、收拢人心、赢得支持者,靠大家的力量推着他们往上爬,最后越爬越高,一直爬到各自领域事业和社会地位的顶峰。  那些徘徊在社会底层,只知道对大人物仰视和发牢骚的人是没出息的势利鬼。他们从人家那里得不到友谊、爱心和帮助,就骂人家是“家族企业”,或者说人家是靠“关系网”发的家。这些怨天尤人的人永远也不明白,他们的失意其实都是自己造成的。他们不承认自己存在社交问题,不知道正是自己糟糕的表达能力影响了事业的发展、搞砸了人际关系、整跑了生意。而把所有的成功者都看成是满脑袋坏主意、或者是会使用妖术能从银行地窖里往外搬金砖的恶人。  每一个成功者都必定有过人之处。要是你肯不带偏见地研究他们的话,不难发现他们所以成功,除了身上存在着很多优良的品质,比如乐意跟朋友分享利益以巩固友谊、善于赢得支持并让人们喜欢上他们等等,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掌握着很多行之有效的说话技巧,娴于待人接物,比如一张嘴就能让用人单位喜欢雇他们、上司喜欢提拔他们、客户喜欢照顾他们的生意,在竞争中占尽优势等等。  其实他们所具有的品质,我们都有一些;他们所使用的说话技巧我们也都知道一些。他们所以能走在别人的前面,取得成功,原因就在于他们身上的优良品质要比常人多,他们会使用的沟通技巧要比常人多,他们的嘴巴要比常人更甜、更能说到点子上。    诚然,成功者所以成功依靠的多半是他们坚实而富有魅力的人格。这些坚实而富有魅力的人格,是那些有心人得以能比常人掌握更多的说话技巧的基础。不过在这里,为了方便我们的学习,还是就得焚琴煮鹤,把人家的好东西分析解构了,并系统化、理论化,以方便后学者的学习掌握应用  拍摄现场上,导演终于忍不住暴跳如雷起来,他挥舞着手臂冲到一个演干部的年轻演员面前教训道:“你这不行!你的身体和对话根本不协调,哪怕一个举手投足像回事儿也好。”演员重演了一遍,导演看了还是摇头:“你在演你自己,不是在演干部,你脸上要那么多乱七八糟的表情干嘛?一看你那神情、动作就不像干部。”导演最后又甩下一句:“一定要注意你的身体语言!身体语言就是一个人身份证和说明书!”  这个导演说得太对了。在现实生活的舞台上,你的身体的每一个无意识的动作,也就是你的身体语言,是可以让人们在一瞥之下,了解你的生活史和你的全部为人的。狗能听到人听不到的声音,蝙蝠能在黑夜里侦测到人的肉眼看不到的物体的形状,那些客观存在的事物并不因我们的感觉局限而不发生作用。同样的道理,人的无意识的身体语言也对其他人有着巨大的吸引或者排斥作用。你的每一个微笑、每一个皱眉、甚至每一个哼唧声都会对别人产生影响,使他们接近或疏远你。  男人在工作中,会凭无意识放弃或选择一个目标;女人在生活中,会凭自己的感觉接受或者拒绝一个约会。在意识的层面上,可能说不清楚到底是什么道理,可是就像狗耳朵中的声音、蝙蝠眼里的物体一样,那些对于我们的潜意识发生作用的因素是客观存在的。  一位漫画家说,他的作品所以传神,原因没有别的,就是因为他不仅擅长描摹人物的外表,还擅长刻画人物的内在品质。他曾经给好多名人画过肖像画,你一看那些画立刻就可以知道画上名人的个性。  有人问漫画家:“你怎么就能把人物的性格画得那么传神呢?”  他回答说:“很简单。我一眼就看出他们的性格了。”  提问者说:“我的意思是说,要全面的理解他们的个性,你是不是也会对他们的生活状况、个人经历做一些研究呢?”  “一般不研究。我说过了,我就是看。”  “看看就可以吗?”  漫画家解释说:“其实人的个性就摆在他们的身上,你一看他们的相貌、姿态、习惯动作就能看出来。”说到这,他拿出几张艺人的照片来,指着上面的人物说:“你看这个是郭富城,他有点木讷;这个是郑少秋,很有风度;这个是刘德华,有点孩子气;这个、这个是陈冠希,你看他的眼神就有点飘移不定,是不是?”  在社交中,两个人一旦发生接触,就要发生大量可见和不可见的信息交流,要塑造一个富有魅力的个人形象,不下点功夫注意身体语言,那是不可能的。  要是你能用身体语言给人们的第一眼留下光辉灿烂的印象,这个印象就能在人们的记忆中一直燃烧,永远保留下去。为什么呢?  在我们这个高速运转、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都在时刻遭受大量信息的轮番轰炸,待人接物时,必须尽可能迅速地形成判断,对所遇到的问题做出反应,否则就会落在别人的后面。这种行为的一个后果就是,不管人们什么时候遇见你,没等跟你说话呢,已经开始根据你的身体语言给你下结论了。  你也许会质疑人们是否够有足够的感知能力烛照一切。答案是:他们有、他们的确有足够强的感知能力。就在你张开嘴唇,吐出第一个音节之前,有关你的大量信息已经通过各种有形无形的方式进入人们的脑海。你的身体语言会构成人们对你的第一印象的80%,就算你一个字不说,人们就可以大体上判断你的为人。  要是你有机会去外国,你又不懂所在国的语言,你就会有这样的经历:虽然你听不懂人们说的话,可时间一长,你还是会逐渐弄清楚很多事情。比如遇见新同事时,你可以判断出他们对你的友好程度、他们的自信心程度、他们在机构中的地位高低。要做到这些,光靠观察他们的外表和举止就能得出结论。  这其中并没有任何玄妙,我们每天在和人打交道时,都进行着类似的判断。科学研究表明,当人受到外界刺激时,在大脑进行理性认识之前,就已经先期完成了一个情感性的结论。  就在我们审视对方的一瞬间,我们就会根据对方的身体语言,对对方产生一个大体上的印象,对对方的为人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做出一个判断。  有这么一对夫妻,女的在大学里当教授,丈夫是政府机关的干部。两个人都事业有成,感情很好。女教授在大学里也是很有影响力的人物,讲课特受学生欢迎,不断有学术论文、论著出版,还兼任了好几个行政的、社会的职务,深受领导、同事和业界人士的器重。可是,当她有时跟着丈夫出去参加丈夫单位的活动时,她就特别失落,根本就没人知道她是怎么一回事。去孩子学校开家长会也是,在孩子老师眼里,她不过就是另外一个普通的孩子他妈。  女教授十分郁闷。她觉得要在一群陌生人中间做到鹤立鸡群,对不了解自己的人产生吸引力,使他们对自己产生兴趣,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其实做到这一点并不困难,要是你能熟练使用以下9个运用身体语言的技巧,你就可以让每一个遇见你的人,都把你当成不一般的人物,不管是在熟悉你的还是不熟悉你的社交圈子里。1 如何使你的微笑与众不同卡耐基在他的成功学著作里,强调成功的秘诀在于时常对他人微笑、表现出对他人的兴趣,使人们获得满足感。他的理论也许是正确的,不过卡耐基的理论最早产生于20世纪初期,而历史的车轮现在已经过去很多年了,我们的时代需要有更新的指导性的理论出台。  卡耐基的理论已经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复杂性了。一个聪明人告诉你,要入乡随俗。可你要是不知道当地的风俗的话,你怎么随俗呢?卡耐基的理论就存在这个毛病。他和许多所谓的人际关系专家一样,经常犯这种聪明人的错误。他们告诉你做什么,却不告诉你怎么做。  在今天这个世故的世界上,光知道微笑和真诚的赞美已经不够了。现在的人要精明得多、见识也更广,他们善于从微笑中分辨出更为微妙的情感,从赞美中分辨出更多的复杂意味。整天被马屁精所包围的成功人士已经对微笑和赞美感觉迟钝。女人们也时刻提防着夸自己美貌的异性,知道很多男人说这话不过是想把自己哄上床。  其实,当你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就算在卡耐基提出微笑原则的1936年,微笑也并不总是好使,更别提现如今了。  普通的微笑对于一些城府深的人根本就没有效力。你可以留心观察一下电视新闻上的各国领袖、社团要人以及企业精英,他们中间没一个是成天笑嘻嘻的马屁精。  微笑当然是有用的,但是如何笑却大有门道。成功人士了解微笑是他们的重要武器,他们善于微调自己的笑容,使之能发挥最大的效力。时机、程度和方式的拿捏可以增强微笑的力量,笑容在恰当的时机展现,会有更强劲的影响力,使得你能够带动全世界跟着你一起微笑。  雅丽是个非常漂亮的姑娘,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家外资公司的销售代表,没两年就因业绩斐然成为部门的销售经理。新参加工作的小师妹佳美却因业务开展困难找到师姐取经。雅丽说:“我下午和三个客户见面,你跟我一起去吧,观察我怎么搞定他们。”  当天下午,雅丽顺利和三个客户签订了三份合同。坐在回程的出租车上,雅丽问小师妹:“你总结出什么和人打交道的经验没有?”  佳美想了想说:“师姐你的笑声跟银铃似的,我觉得你的笑特别有魅力,我记得你在学校里就特别爱笑。”  “我现在也笑啊,我觉得还笑得更多了呢。”雅丽说。  “不过感觉不一样,可是我还说不好哪里不一样。”佳美说。“你还是跟过去一样开朗爱笑,可是人好像显得更成熟、严谨了。你跟那些客户说话的时候特别热情,我看他们都挺喜欢你的,你几乎都把他们迷住了。”  “你看出来一点,不过还是没说到点子上。你没注意到我的笑法和从前有什么不同了吗?”雅丽说。  “我还是真没看出你的笑法和过去有什么不同呢。”佳美自己先笑了。  “我的笑容和过去有一个很重要的不同。”雅丽说。“我毕业那年,离校第二天就去公司报到了,回家后老爸找我谈话。老爸跟我说,小莉啊,你明天就去上班了,正式走上社会了。你有一个开朗、活泼的性格,很容易和人相处,这点我是放心的,这说明我和你妈、学校老师对你的教育基本是成功的,当然你能有今天,主要还是靠你个人的努力。不过你有一个毛病,我必须提醒你,那就是你笑得太快了。”  “笑得太快了?伯父是什么意思啊?”佳美不解地问。  “我当时也不明白。老爸就找出一张报纸给我看,原来是一个学者写的文章,文章研究了很多成功女性的例子,其中包括英国首相撒切尔、以色列总理梅耶、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和赖斯等等,最后总结说,那些笑得比较慢的职业女性更容易给人以可靠的印象。仔细一想吧,还真是那么一回事。我从此记住了父亲的建议,在工作生活中不断自己反省实践,感觉还真是难得的金玉良言。”  停了一下,她又说:“真诚爽朗的笑容是社交中的法宝,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往往喜欢用笑来表达自己的善意,但是过犹不及,容易给人留下轻浮的印象。其实要是能稍微注意一点分寸,别笑得那么反应敏捷,往往更能给人踏实可靠的感觉。”  雅丽说得太好了。正是她那比常人慢半拍的微笑,帮她在客户心中树立起内涵丰富、深沉严谨的印象来,从而得以赢得更多的客户。虽然只不过慢了一秒钟,却使客户觉得她的笑容更诚恳、特别。  要是你对此还抱有怀疑的话,你也可以亲自上街去观察一番。嘴唇和牙齿的悲欢离合看得多了,你早晚就会发现,那些容易被当成诚实和正直的人多半都笑得很慢。可一旦他们笑了,就会像行进缓慢但吞没一切的泥石流一样魅力无穷、势不可挡。这就是本书所介绍的第一个社交技巧:像泥石流一样微笑。2 如何用眼神赢得好感希腊神话中的海伦据说可以用迷人的秋波招来舰船,美国民族英雄戴维•克罗克特据说可以用目光逼退熊,这些传说虽然有些夸张,但眼睛的确具有神奇的魔力,尤其是在激发人们的情感方面。武林高手可以把手脚锻炼成杀人的致命武器,你也可以把眼神练得追魂夺魄,只要你能熟练掌握以下两个进行眼神接触的技巧。  恋人们喜欢深情地凝视对方,都知道“眉目传情”的威力。相反,对于相互猜疑和缺乏安全感的人们来说,频繁的眼神接触却是一种恶意的侵犯。  有些相信巫术的民族害怕波斯猫,他们觉得波斯猫的蓝眼睛能看透人的灵魂。在某些文化里,和人进行频繁的眼神接触会被当成是行使巫术;其他一些文化则把盯视看作是威胁或者缺乏敬意的表现。出于对类似的问题的重视,一些政治家会在参与外事活动前,翻阅有关对方文化中身体语言含义的书,以免无意中冒犯对方。  在大多数文化里,进行适当的眼神接触都是重要的,尤其是在恋爱关系中。就是在不涉及儿女私情的职场上,有分寸的眼神接触同样能给异性以强烈的震撼力。  英国剑桥大学的一个研究中心发现眼神接触对于人际关系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研究者要求两组异性志愿者进行两分钟的随机谈话。对于一组志愿者,通过要求他们数对方眨眼次数的方式,诱导他们与对方进行频繁的眼神接触。对另一组接受实验者则不提任何诱导他们进行眼神接触的要求。  随后的询问表明,那些被数眨眼次数的志愿者都反映说,觉得对方很尊重、喜欢自己,虽然对方事实上根本不了解他们,只不过是数了数他们的眨眼次数。  一个学者曾经用切身经历说明眼神接触的力量。有一次他给人做讲座,现场有几百个人,一个女子很快引起了他的注意。这个女子的外表并不很特殊,但学者还是忍不住注意上了她,好像这个讲座是专门给她讲的似的。  为什么呢?学者发现,在整个讲座中,这个女子的视线几乎没有一秒钟离开过他的脸。就是在他陈述完一个要点作短暂停顿时,她仍旧如饥似渴地凝望着他的脸,看来是对学者的讲座非常感兴趣。学者不禁有些陶醉了。女子的专注的态度和明显的欣赏,刺激学者回忆起好多本来已经淡忘的话料和问题,滔滔不绝地讲得超出了时限。  讲座一结束,学者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找那个非常欣赏自己讲座的新知己。他迅速地穿过离座的人群,追赶到他的“粉丝”身后。不过连说了好几声“您好”,对方就是不回头,依旧还是步履匆匆地奔大门走去。  学者无奈,只好轻轻地拍了一下女子的肩膀。这回她停住了脚步,转回身来看到是学者,脸上露出不解的神情。学者嘟囔了好几个抱歉,说发现对方听讲座时特别认真,想问她几个问题。  “您能不能告诉我,您对我的讲座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个部分?”学者问。  “说实在的,我没怎么听清。”女子很坦率地说。“你在讲台上的时候,走来走去的,一会儿看东、一会儿看西,我听得特别费劲。”  学者的心一下子变得冰凉。  这个女子其实有听力障碍,她并不像学者希望的那样对学者的讲座感兴趣。她不断用眼睛看着学者的脸的唯一原因是她试图通过读唇来帮助理解!  不过无论如何,她的注目礼还是给学者留下了良好的感觉,要是学者不那么固执地追根问底,让真相沉埋,事情本来会很完美。  除了能表达尊重和好感,眼神接触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作用。频繁的眼神接触能给人留下精明强干的印象。比起感性的人,思想深刻的人能更迅速地整合所捕捉到的信息,他们善于从人们的眼神看进人们的内心深处去。他们不会因与他人对视而焦虑紧张。  耶鲁大学的研究者认为他们已经掌握了眼神接触的真理。他们的实验结果是:眼神接触越多的人,精神越奋发进取。他们在实验中要求接受实验者做一番自我展示的演讲,并指示听众与演讲者保持持续的眼神接触。  结果如何呢?研究者发现眼神接触对于男人和女人的影响是不同的,女人受到更多的目光关注的时候,容易对看自己的人产生亲密的感情。但并不是所有的男人都会产生同样的感觉。当他们被其他男人看太久的时候,有些男人会产生敌意,有些男人则有一种被威胁的感觉。甚至有一些人怀疑看自己的人是同性恋,想勾引自己。  人对于凝视会产生情感反应有生物学的基础。当你专注的目光投射向某个人的时候,对方的心跳会加速,同时会有一种使人兴奋的激素注入血管。这个生理反应和人们坠入爱河时在他们的身上发生的生理反应是相同的。如果你适当提高自己与人进行眼神接触的频率,即使是在普通的职业和社交场合,人们也会有一种他们把你迷住了的感觉。  老爷们儿之间在使用黏糊眼时,如果是在讨论私事,不能太过于黏糊,以免对*得遭到威胁,或者误会你有别的企图;男人之间讨论日常普通事儿时,可以提升一点眼神接触的频率;要是交往的对象是女性,就要更大幅度地提升眼神接触的频率。有分寸的眼神接触可以把发自内心的理解、敬意的讯息传递给对方。  我有一个姓苏的朋友,在企业搞工程设计,这个小伙子有点愣头愣脑的,大家都觉得他有点骄傲。他其实也不想那样,不过有时他粗率的言谈举止的确很伤人。  小苏自己也很苦恼,有一天和我在饭馆吃饭,跟我诉说了自己的烦恼。我就把黏糊糊地看人这个技巧教给他了。  不一会儿,服务员过来要我们点菜,小苏来了精神,立刻就开始实验新技术,好像转了性格一样,竟然扭头去看服务员。要搁从前,他的一般做法就是把眼睛凑到菜单上,看也不看服务员一眼,生硬地把要点的菜名念出去了事。但这一次,他在低头看菜单前和点完菜后,竟然微笑着分别多看了服务员一秒钟。我觉得他简直立刻就换了一个人,成了一个敏锐而有爱心的人。他的做法立刻产生了效果,虽然所消耗的成本无非就是多看了服务员两秒钟,那个服务员从此对我们礼待有加。  一个礼拜后小苏给我打电话兴奋地说:“黏糊糊看人的技巧改变了我的生活,现在大家对我的态度都改变了,都很尊重和喜欢我。领导这个星期还给我安排了个重要的活儿,我觉得都是这个技巧取得的效果。”  用黏糊眼看人这个技巧,在职场中是很有用处的,将极大地促进你事业的发展。在一般情况下,深沉的凝视代表着信任、理解和专门为你的态度。  让我们继续挖掘这个技巧的潜力。就像一剂猛药常常可以治疗多种疾病一样,黏糊糊地看人这个技巧还可以用于摧毁异性的抵抗力。3 如何用眼神赢得爱情现在我们要推出重量级的眼球大炮:超级黏糊的胶水眼!胶水眼的用处可谓大矣,大老板用胶水眼考察员工,警察用胶水眼恐吓犯罪嫌疑人,亚当们也可以用胶水眼捕获夏娃们的芳心。(要是你的目的是为了追求爱情,胶水眼可是一种被证明行之有效的催情药。)  胶水眼要想实行至少需要三个人——你、目标人和一个别的人。使用胶水眼是这么一个过程。通常情况下,你在和两个或者更多人交谈的时候,你会盯着正在说话的人。胶水眼的技巧要求你关注另外一个倾听者,也就是你的目标人,胜过那个说话的人,在别人说话的时仍旧看着你的目标人。  这种做*把你的目标搞糊涂,他或她肯定会默默地自问:“这人怎么老看我不看说话的呢?”你的目标人就会意识到你极端地在乎他或她的反应。这个技巧在某些职业场合也有用,要是你想把自己对一个倾听者的强烈敬意或支持表达出来时。  人力资源专家经常使用胶水眼,他们在第三方提问应聘者时,通过胶水眼向应聘者施加压力,同时观察应聘者对问题的反应情况。律师、老板、警察、心理学家等,也会利用胶水眼这个技巧作为心理分析工具。  胶水眼所发出的对对方感兴趣的信息,同时传递出当事人对自己的自信。由于使用胶水眼把自己放在一个评价或者判断别人的位置上,你必须慎用。用得太多的话,容易给人留下傲慢、厚脸皮的印象。  有时候完全的胶水眼的药性会太猛,所以也可以采用一个平和点的改进版。你可以也对讲话者保持适当的关注,只是在讲话者完成一段陈述时,把你的目光投向目标人。这样你的目标人就仍然可以感受到你对其反应的在意,但因为强度降低了,对方也可以不时松一口气。  要是感情已经进入实质发展阶段,胶水眼传递的就是另外一种信息。它意味着“我忍不住不看你”、“我的眼里只有你”。人类学家称眼睛为“爱情的发动机”,研究表明,频繁的眼神接触对于心跳有巨大的影响,还能使人体释放出一种叫做苯氨基丙酸的神经传导素。人要是进入情爱兴奋中,身体就会分泌出苯氨基丙酸,而频繁的眼神接触是开启这种激素分泌的阀门。  男人们可以记住,胶水眼对于女人是非常有效的,要是他们觉得你有一定吸引力的话。一个女士描述说,当面对固执的凝视时,心里会感到某种无法克制的兴奋和喜悦。当然要是女人不喜欢你的话,她就会觉得你的目光很讨厌。(因此在派出所公安局附近一定要小心不要对陌生女性滥送秋波。)4 如何与人进行眼神接触在这一节里,高中生美丽和她的老爸会现身说法,给我们讲一讲进行眼神接触的一些具体问题。  最近美丽参加了学校举办的演讲比赛,稿子、语气、手势和神情等都安排得不错,结果只拿了一个纪念奖。这让一贯自视甚高的她感到非常难过。晚饭后,跟爸爸说起这件事,本来想博取一点同情的话语,没想到爸爸却捂着嘴大笑说:“你不说原因,我就知道你的毛病在哪里,‘知女莫若父’吗——你肯定在演讲的时候看都不敢看台下的观众,一个人望着天花板演讲来着。”  “演讲可不就是演讲吗,”美丽不以为然地说。“难道连眼睛也不能闲着,还得盯着别人傻看?”  “不仅是盯着别人傻看,而是要和别人进行眼神接触。演讲时,演讲者必须周期性地逐一与听众进行眼神接触,使观众对你产生信任感、安全感以至于喜欢上你;如果你不能有效地和别人进行眼神接触的话,台下的裁判老师和观众就很容易产生你是不自信、害羞、甚至骄傲的印象来,至少他们也会觉得你不那么容易相处,这样的话,就算你讲得再好,裁判老师也很难给你打高分,观众对你的演讲的反应也肯定不会很热烈。”爸爸说。  “真有这么神奇?”美丽说。“可是我在班级演讲的时候,大家对我的评价都很高啊,为什么在学校里效果就不一样呢?”  “这就和为什么在演讲时一定要和观众进行眼神接触的原因有关了。和观众进行眼神接触,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和观众进行心灵的沟通,使观众通过你们眼神的对望,了解到你的心灵的力量,认可你的真诚和善意。你在班级演讲时,你的同学和老师都很了解你的为人,你们之间已经存在着心灵上默契,即使不用目光交流,大家也可以接受你;在学校时,大多数老师和同学都不了解你,而你又不能和对方进行有效的眼神沟通,难怪你的成绩不是很理想呢。  “关于眼神接触的重要性,科学家曾经做过试验,让一些求职者接受不同的主考官面试,要求他们在和一些主考官面试时避免看对方的眼睛,在和另一些主考官面试时使用眼神接触。结果主考官几乎都倾向于录用那些和自己有过眼神接触的求职者。还有一个试验:一组受测试者被给予同一个电影明星的两张照片,前一张照片上明星的目光正视着受试者,后一张照片上明星却望着远方。结果受试者几乎都认为头一张照片上的明星更有魅力。  “善于使用眼神接触的人,可以使自己更有支配性,也可以使自己更容易被别人所接受,这不仅适用于一般的社交场合,就是在女同学和男同学的情感交流中也很有效果呢!”  “你好坏,老爸!不要旁敲侧击了,”美丽撒娇地说。“人家可从来没有早恋过!”  “哈哈,”爸爸开心地笑道。“我可没有旁敲侧击,你自己心里有鬼而已。我只是强调一种你可能感兴趣的事实而已。”  “不错,我现在的确对你的乏味的说教产生了一点点兴趣,我能不能不耻下问地向你请教一下:到底什么是眼神接触呢?”  “什么叫‘一点点兴趣’,起码也是‘一片片兴趣’才对。”爸爸喝了一口茶水说。“不过看在你小小年纪这么好学的分上,我也只好好为人师一次了。简单地说,‘眼神接触’就是在谈话时周期性地用自己的眼睛看别人的眼睛,并和别人进行目光对视。眼神接触不仅是演讲中必须使用到的重要交际技巧,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必不可少的。理论上,如果你想让别人全面深入地了解你的思想和情感,你在说话时必须有90%的时间看着对方;在听别人说话时,至少要有75%的时间看着对方。在做公共演讲时,你也必须尽可能地与在座的观众进行眼神接触,那样,一场演讲就变成了多个小型对话的组合。  “在工作和生活中,如果不会使用眼神接触的话,遇到社交障碍或者困难也没什么奇怪的。最常见的情况就是,如果你在说话的时候不看对方的眼睛,不是被人认为胆小、懦弱,就是被人当作骄傲、目中无人。”  “可是——”美丽沉思道。“我在一些比较严厉的师长或者长辈面前时,总会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根本就不敢看对方的眼睛,就算看的话,也感到非常地不自在,怎样才能克服这种情绪呢?怎样才能比较轻松地与人进行眼神接触呢?”  “这个问题问得好。其实不仅你们年轻人有这种困惑,就是很多成年人也未必懂得如何与人进行适当的眼神接触。不过这个嘛,可就‘小孩没娘——说起来话长了。  “我想你们在生理卫生课上一定都学习过,大脑分成左右两个半球,左脑支配右侧身体的器官,右脑支配左侧身体的器官。但是事实还不仅如此,左脑和右脑的功能强弱,对不同的人来说是不同的。左脑主导的人的右眼的功能较强,大约80%的人属于这种类型;其他的人属于右脑主导,他们的主导眼左眼功能比较强。一般而言,人们的主导眼具有更强的观察力、对抗压力的能力,而非主导眼则更温柔、更容易接受别人。当我们的主导眼和别人的主导眼相对时,很容易产生紧张的情绪;当我们用自己的非主导眼和别人的主导眼相对视时,一般就不容易占据上风。  “给你讲了这些原理后,你应该明白怎样和别人进行眼神接触不紧张了吧?”  “你是不是想说,如果我们想获得他人的接受时,应该选择对方的非主导眼作为眼神接触目标呢?”  “是这样的。如果你实在不想看着对方的眼睛的话,你可以看着对方的眉心,这样可以使对方产生你正在看着他们的眼睛的错觉。”  美丽忽然不说话了,开始死死地盯着爸爸的右眼。  爸爸发现后,立刻促狭地闭上了右眼:“当然,如果你正巧是别人的眼神接触目标,希望尽可能地避免他人的影响,那么就要像我现在这样,尽量避免自己的非主导眼被对方的主导眼锁定。”  “老爸,你实在太老谋深算了,我以后不崇拜周杰伦,改崇拜你了。”美丽笑着说。  “谁希罕,老爸要是再年轻几十岁,收拾收拾,肯定比周杰伦帅多了。”爸爸开玩笑地说,一边站起来看手表。“老爸要去学习《新闻联播》了,你也赶紧做作业吧。”  “好的。”目送着爸爸走出自己的房间,美丽不由得陷入了沉思。5 如何使自己看上去像一个成功者医生用小锤子敲击你的膝盖关节时,你的小腿会立刻弹起来,这就是膝跳反应。人体有另外一种本能的反应,当你感到很幸福时,你就会觉得自己是个成功者,不自觉地挺胸昂头,嘴角露出微笑,眼神也变得柔和起来。  这副神情姿态,我们经常在成功者的脸上身上看到。成功者总是站有站样,坐有坐样,笑容平和而自豪。优雅得体的姿态神情表示,你是一个习惯于凌驾在他人之上的人。  在小孩子弓着个脊背看书、写字或看电视的时候,母亲们都没有忘记敲打孩子的脊梁骨,老师们也没忘了经常提醒孩子们“站直了!坐直了!”但他们的努力好像收效不大。很多人喜欢耷拉着个脑袋走路,仿佛那样可以捡到钱似的。这无疑会使人小看你。看来,我们需要一个比老娘和老师的劝诫好点的技巧,支持我们挺直自己的脊梁。  对于一个踩钢丝的杂技演员来说,优雅的体态、绝对的冷静、完美的平衡不仅是必需的,而且是生死攸关的。一个错误的脚步、一个肩膀的陷落、一个犹豫的观望,都可能导致表演失败、受伤甚至死亡。  小时候,有一次母亲带我去看杂技。其中有一个节目表演时,观众表现得特别热情。走上场的是七个穿金色紧身衣的青年男女,当他们背对背围成一圈向观众致意时,很多观众都站起来给他们鼓掌。老妈低声对我说,这七个人要在钢丝上玩叠罗汉,演一个特别惊险的节目。  人群很快陷入一片期待的安静中,现场只留下轻快的背景音乐和演员相互呼喊的口令声。他们一个一个地踏上细细的钢丝绳,在自己的位置上小心地稳定平衡下来,其中一些人又爬上同伴的肩膀,最后组成一个人数按3211排列的金字塔形立体人墙。  在他们下面四、五米远的地方,是没有任何防护网的硬土地面!观众眼看着演员身体搭成的金字塔,在细细的钢丝绳上慢慢增高,而塔身又时时在左右摇晃中保持着平衡,一个个都惊讶地长大了嘴巴。  最令人难忘的场面是演员在钢丝绳上整齐划一地向观众点头致意时,所表现出来的优雅和从容:每个人都昂首挺胸,身体挺直得就好像一条直线,站得那么高,却跟站在平地上一样稳如磐石。每个观众都可以感受到演员身上所洋溢出来的自豪感。  注意了,由此我们将发明一个想象的技巧,可以使你看上去就像一个浑身上下洋溢着自豪感的成功者。  想象你自己是一个世界知名的杂技演员、擅于表演铁嘴功夫的大师,在一个灯火辉煌的大剧场里,你精神抖擞、箭一样冲上舞台。  你经过一座拱门(现实中你经过的可能是办公室门、饭馆门、会议室门、甚至厨房门……),想象一根皮条正悬挂在门框上,在你头顶上四、五厘米的地方晃动。你猛然扬起脸庞向上一窜,一口咬住皮条的末端,皮条勒陷进你的脸颊,随即拉着你的身体上升。  当你上升到目瞪口呆的人群头顶时,你的身体伸展成一条完美的直线:昂首、挺胸、四肢自由舒展。后来你升到舞台的最高点,身体像陀螺一样在空中旋转着,人们都抻着脖子看你。现在你看上去终于像一个众人仰望的大人物啦。6 如何使人对你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有些喜剧演员喜欢一上台就跟观众套近乎:“那边的朋友,你们喜欢我吗?”要是得到了肯定的答案,他又会问:“你们喜欢我有多深?”观众于是笑成一团。为什么大家感到有趣呢?因为我们在内心总是默默地问着同样的问题。不管我们在哪里遇到什么人,我们总是有意识无意识地想知道对方对自己的看法。  他们看我没?他们笑了吗?他们喜欢我吗?他们是不是在一定程度上承认我的才智和独特性呢?我们喜欢那些肯定我们的人,觉得他们真有品位。要是他们态度冷淡,对我们的伟大不感兴趣,我们就有可能在暗中咒骂对方:白痴!  以上情况说明,要想赢得人们的喜欢,我们就必须告诉人们我们对他们的喜欢!可是,怎样才能充分地表达我们的喜欢呢?  两个人见面的情况,和两条小狗在公园碰头的情况没什么本质的区别。一条小狗看见另一条小狗冲自己龇牙,就也会露出自己的牙齿;看见对方冲自己摇尾巴,也跟着摇尾巴。人没有尾巴可摇,就算龇牙也没什么杀伤力,却会下意识地用缩小或睁大眼睛、握紧拳头或掌心向上摆出“我投降”的姿势表达敌意或喜欢。  人们在决定是否与你建立更密切的关系时,常常依据的就是对类似的身体语言的观察。他们会无声地质问你:“你喜欢我吗?”然后根据你的身体语言自己给出问题的答案。  要是你想和对方建立友好关系,当对方无声地质问你时,你必须回答说:“喜欢,我非常喜欢你。”  问题在于,通常情况下,“想说爱你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我们经常缺乏足够的勇气向同类表达喜爱之情。  有一次,我和女同学美萍去参加一个传媒业人士的酒会。美萍做过广告公司的文案,最近刚刚辞职,当时也没有男朋友。  我所以和美萍一起出来,是想帮她创造一个认识新朋友的机会,不管能解决工作还是情感问题都不算白来。美萍是个漂亮的姑娘,我们在酒会上时,不时有男士看她,甚至朝她微笑。美萍有时也看对方一眼,但总是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严肃表情,然后继续和我有一句每一句地说话,好像她对我特别有兴趣似的。我知道她其实只是想掩盖自己的紧张,心里多半已经问过自己好几遍了:“为什么没人过来跟我说话呢?”  过了一会儿,又有一个很帅的男士朝美萍微笑,不过看见她的反应不很积极,就转向其他目标了。我遗憾地告诉美萍,那个男的其实是某广告公司的老板,最近想扩大业务,正在到处找优秀的文案,而且那人还是个钻石王老五。美萍听了不禁笑着叹了口气。  这时,从美萍的脚下传来一个微弱的声音“你是谁啊?”我们循声望去,原来是一个4、5岁大的小男孩摇摇晃晃地抱住了美萍的右腿,正抬起脸好奇地看着美萍。也不知道是谁家的孩子。  “哦,是你啊,”看见小孩子,美萍脸上露出温柔的笑容。她弯腰拉住孩子的一只小手,轻捏了一下他肥嘟嘟的脸颊,慢声细语地地逗他:“你怎么长得这么帅呢?跟我们一起聊天好不好?”  小男孩的脸上露出阳光般的笑容,看来他很喜欢美萍。  等小男孩离开了,我终于忍不住嚼舌头说:“美萍,刚才有4、5个男的冲你微笑过。”  “是吗?”美萍小声说,目光闪烁,好像生怕我的话被外人偷听了去。  “你怎么老绷着个脸,态度一点也不友好啊。”我说。  “那我能怎么办啊?”美萍郁闷地说。“我就是热情不起来。”  “可是刚才那个小男孩过来抱你大腿的时候,你却笑得阳光灿烂!”  “是啊,”美萍说。“可那不是小孩儿吗?!”  “小孩儿和大人不都是人吗?我有个建议,美萍。等一会儿再有男人看你的时候,你也那样阳光灿烂地冲他笑一下好不好?就把他想像成一个小孩儿。然后你捏一下他的脸蛋——不捏脸蛋的话,碰一下胳膊总可以吧?再邀请他加入我们的谈话。”  “我的天,我可来不了那个。”美萍连连摇头。  但最后她还是接受了建议。  不久以后,一个很帅气的年轻人走过我们身旁,似笑非笑地看了看美萍。美萍立刻露出她洁白的牙齿,转过身正对着他说:“你好!不跟我们聊一会儿吗?”年轻人喜形于色地走过来和我们认识,一起闲聊。  过了一会儿,我就借故离开她们。两个人已经聊得热火朝天,竟然谁都没有注意到我的离去!在这个聚会上,我最后一眼看到我的女同学是她拉着那个年轻人的手一起出门时。  这个技巧叫做“假装对方是小孩儿”,它可以帮你在社交场合中,赢得新相识的好感。7 如何与人一见如故一个智者曾经提醒我们说,人们其实并不在乎你多有才智,而只在乎你有多在乎他们。这个智者是正确的,使人们喜欢你的秘诀就是向对方显示你有多喜欢对方。  你的身体是一个24小时的广播电台,随时都在向人们展示自己,你自己却常常并无意识。要想给对方造成“我在乎你”的印象,你身上的每一个方寸,从脑门的抬头纹到脚后跟,就都必须发动起来,好像参加中央电视台春晚一样认真。  不幸的是,我们在碰见人的时候,大脑却经常使用过度。莎士比亚在《尤里乌斯•凯撒》中描写凯撒说:他“有一张消瘦而饥饿的脸孔……他的心思太多……这样的人可有点危险。”在遇见一个新朋友的时候,我们也经常陷入这种“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状态,我们中的一些人必须不断地与羞怯战斗,而另外一些人又太现实主义,喜欢一遍又一遍地算计可以从对方身上得到什么好处或遭受什么损失。我们总是想得太多,却常常不能及时地向他人回馈善意。这种做法对于发展友谊、追求爱情和拓展事业可挺危险的。  我们的身体好像一挺机关枪,每秒钟能发射出一万发信息子弹。其中一些子弹会打偏,因为包含着羞怯或潜在的敌意。我们需要一些技巧确保每一发子弹都正中目标。我们必须学会使自己的身体完美的运作,不出一点纰漏。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首先搞清楚相反情况下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在不感到紧张焦虑、不否定地看待世界时,自身是处于什么情况。  很显然,当我们和那些自己喜欢或者可以完全信任的人在一起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会自然而然地进入放松状态,我们会张开怀抱、睁大眼睛、眼神变温柔、手掌心朝上、身体完全正对着对方,与对方亲切愉快地进行交谈。  既然我们在面对自己喜欢或者可以完全信任的人时,心里就不会感到紧张、不会充满戒心,我们在会见新相识时,如果把对方假装看成自己的老朋友,是不是就可以克服紧张和敌对情绪所带来的负面身体语言,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呢?  当你遇到新相识的时候,可以在脑海中,把对方想象成老朋友,你们多年以前好得要命,后来因故失去了联系。可突然有一天,你们两个突然莫名其妙地“他乡遇故知”。甭提你有多高兴了。  在这种情况下,你当然不用费心思讨好对方、拉关系、套近乎,因为你们“本来”就是老熟人,当然你也不用假惺惺地说什么“再次见到你可真太高兴了”、“这几年你过得怎么样啊?”之类的客气话。光按照一般的初识套路,打一声招呼就可以,但是效果可完全不同。  一旦把对方当成老朋友,你会把自己都吓一跳。故人重逢的喜悦溢于言表,你头摇尾巴晃地(要是你有的话)跑前跑后、你恨不得把对方抱在怀里。你一定会使对方受宠若惊,觉得受到了特别的礼遇。  “假装对方是老朋友”这个技巧,甚至可以取代语言。不管你在任何一个国家旅游,要是你不懂当地的语言,都可以毫不犹豫地使用这个技巧。要是你和一群操着外国鸟语的人在一起,你就想象他们都是你的老朋友,只是暂时忘了杂说汉语。就算他们说的话你一个字儿也听不懂,你的身体还是会不由自主地做出喜欢对方的姿态。  一个企业家去日本访问,因为不懂外语,就接受了使用这个技巧的建议。后来随团的翻译告诉他,说日本人都评价他是最友好的中国人。而实际上,他和日本人连一句话都没说过。  “你好,老朋友”这个技巧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成为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当你装作自己喜欢某个人的时候,你可能会最终喜欢上这个人。在一个科学实验里,研究者把志愿者分成两组,要求一组志愿者在和对方组员接触时装成喜欢对方的样子,结果试验结束的时候,发现头一组志愿者真的喜欢上了自己假装喜欢的对象。对第二组组员的调查则表明,他们中间普遍对那些假装喜欢自己的人怀有更高的敬意和感情。原因很简单,喜欢总是产生喜欢,爱总是产生爱,尊重总是产生尊重。使用这个技巧,你最终会发现那些陌生的“老朋友”后来竟然真的喜欢上了你。  表现得像一个成功者、一个友善的成功者一样的基本技巧,你现在已经全知道了。不过除了被人喜欢,待人接物的技巧可不止这些,你还必须表现得值得信赖、有才华和自信。下面的三个技巧将解决这些目标中的一个。8 如何使人对你产生信任感秦女士是北京一家著名猎头公司的资深经理。她曾经为多家国内公司和跨国公司延揽人才,所推荐的人才后来多半被提升到重要岗位。  一个朋友曾经向她请教识别人才的秘密。  秦女士回答说:“求职者要是说谎的话,我一眼就能看出来,撒谎的人我一概不用。”  “你怎样判断求职者在说谎呢?”  “嗯,举个例子吧,比如上个星期,我给一家小公司招聘市场部经理。求职者是个年轻女性,面试时,左腿架在右腿上坐着,手安静地放在膝头,一直正视着我。  “我问她有什么薪水要求。她眼睛眨都不眨就告诉我了。我又问她是否喜欢以前的工作,她仍然直视着我说自己喜欢。我就问她为什么离开以前的工作。当被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她的眼睛忽然转向一边,在一瞬间中断了和我的眼神接触,然后才回答我的问题。回答时,还挪动了座椅,把右腿换成架在左腿上,一度把手放在嘴前面。”  “你好像很注意她的身体动作,那很重要的吗?”  “当然很重要。我研究的就是她的身体语言。她告诉我原先的公司没什么发展机会,但是她的身体语言却告诉我说她的说法是有问题的。”  秦女士继续解释说,求职者对此问题的焦虑情绪当然不足以证明对方在说谎,但是她的反应却说明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挖掘的问题。  “我就继续考验她。”秦女士说。“我换了一个比较中性的问题,问她喜欢在什么类型的公司工作。女孩就重新恢复了镇定,把双手交叠在膝头,说她想在小公司工作,可以操作很多项目,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  “我就重新问她此前的问题,说除了缺少发展机遇,是不是还有别的原因使她离开从前的公司呢?不出所料,求职者又挪了一下椅子,再次暂时中断了和我的目光接触,说话时两个小胳膊一直相互摩擦。”  秦女士说,她又继续和这个求职者交谈了一会儿,不过根据对女孩身体语言的观察,她最终决定建议委托她的公司不招聘这个求职者。  人力资源专家和警察审问嫌犯所使用的测谎技术是相同的。他们都善于分析身体语言的意义。事实上,我们一般人也常能凭借直觉感知身体语言传递出的信息,从而识别谎言。  一个出版社招聘编辑,面试了一个求职者之后,负责面试的人事主管对同事说:“我有点怀疑这个人,我觉得他说的那些成绩可能不是真的。”  “你认为他在说谎?”同事问。  “我觉得他肯定是在说谎,但是我还拿不出证据来,可就是觉得不对劲。.”  用人单位经常会遇到这个问题,他们对求职者产生某种怀疑,但是却拿不出证据。针对这个问题,一些团体会在招聘员工时使用测谎仪检测谎言。西方一些司法结构也常常在审问犯罪嫌疑人时使用测谎仪。  有趣的是,测谎仪实际上根本就不能测谎,它只是一种可以监测人的神经系统波动状态的机器,它可以检测出人的呼吸频率、出汗情况、脸红程度、心跳、血压以及其它生理指标的变化。  那这东西准确吗?准确,一般情况是准确的。普通人在说谎的时候,会出现情绪波动和身体状态的改变,这些变化又会进一步引起说谎者陷入焦虑。自然,有经验和受过训练的说谎者,是可以愚弄测谎仪的。  就算你从不说谎,但你有时会面临被别人用语言感染情绪或者说服的情况,那个时候,对于人说谎时身体语言的了解就会派上用场。小伙子跟姑娘讲述自己的事业成功时,可能会移动自己的屁股。推销员在向客户介绍产品功能时,可能会揉自己的脖子。这些小动作都是有意义的。  事情还不仅如此。一个本不紧张的演员可能会松开他的衬衫领子,因为舞台上很热。一个在户外讲话的领导可能会频繁地眨眼睛,因为当天风很大。这些焦虑的动作,都是偶然产生的,却容易给旁观者留下有什么问题不对或对方在说谎的印象。  擅长社交的人为了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会有意识地控制任何可能导致别人误会的动作的发生。他们专注地看着谈话对象。他们从不用手摸脸。就算是胳膊疼,他们也不按摩疼痛处,就算是鼻子痒,也从来不搔痒。屋里再热他们也不松开衬衫的领子,风沙再猛他们也不眨眼睛。他们不会在人前擦汗,甚至汗珠已经流到眼睛上正在遮蔽视线。他们甘心难受,他们知道任何焦虑的动作都可能影响人们对自己的信任程度。  日,美国总统候选人尼克松和肯尼迪进行电视辩论,辩论结束,有评论家立刻断言尼克松选不过肯尼迪,批评他总在摄像机镜头前皱眉头,显得过于紧张,缺乏自信。  要是你想以一个值得信赖的形象出现在人前,就必须在和人打交道时,尽可能地控制住所有无关紧要的小动作。10 如何随时确保得体的身体语言你见过专业的滑雪表演吧?运动员站在滑雪道的顶端,跃跃欲试、蓄势待发,就等着发令枪“砰”地一声响,然后“嗖”地一声窜出去。要是你有机会在那个时候,钻进运动员的大脑,你会发现他的大脑里正在进行着激烈的生化反应,一幕幕想象的图景好像电影一样闪过运动员的大脑,描绘的都是滑雪者迅捷地冲出陡坡、忽前忽后地一个个冲过标杆、以最快的速度划过终点线的场面。  所有的运动员:跳水的、跑步的、跳远的、扔标枪的、游泳的、滑冰的、搞体操的……都运用想象的技巧帮助自己提高成绩。他们会在实际比赛前,想象自己打破了纪录、创造了奇迹。他们会在自己的脑海里想象如何弯腰、扭转、跳跃、或凌空飞跃,他们能听见风声、水花的泼溅、标枪破空的呼呼声和落地的铿锵声,他们闻得到草地、水泥地、水池、尘土的气息。  运动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想象不仅对高水平的专业运动员有效,也可以帮助业余体育爱好者提高他们的竞技水平。专家认为,要是你在意识中能看见景象、听见声音,感受到自己身体的运动,就有可能取得惊人的实际效果。  那是不是心理学家的妄想呢?绝对不是。几年前,辽宁省有一个叫姓杨的马拉松运动员在所辽宁省全运会几个星期前,突然遭遇车祸被送进了医院。小杨的伤势并不严重,但是也得在床上修养两个礼拜。大赛将近,停止训练,几乎就意味着比赛的出局。  不过令人惊讶的是,小杨最后还是如期出现在了马拉松比赛的赛道上。  “小杨,你疯啦?你这个身体状况行吗?你都在床上躺了两个礼拜了。”队友惊讶地问。  “我的身体的确一直躺在床上,”小杨俊。“不过我一直在跑步。”  “什么?”人们不禁哗然。“一直在床上跑步?”  “真的,我每天都坚持跑步。42195米,一米不少跑,就在我的床垫子上。”小杨解释说。  原来小杨是说他每天都在想象中一米不少地跑一次马拉松。他在想象中坚持了训练。  小杨最后没有打破自己以前的记录,但是他也创造了奇迹,他最后完成马拉松时,没受伤,也没有感到任何过度疲劳,这些全得归功于他在想象中一直没有放弃训练。  这种想象的技巧也适用于对身体语言的训练。如果有时间,就可以想象自己在完全放松时所能表现出来的最理想的社交形象。尽可能多地做这种练习,只有当你内心平静时,才能捕捉到最清晰生动的意象。在参加聚会、会议或其它活动前,先找个安静的地方想象一下你期待发生的最理想场面,然后再去参加活动,可以有助于你更完美地展现自我。  前面我们学习了九个有关身体语言的社交技巧。我们都知道,要是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放一个月球登陆飞船,在地面上稍微偏一点点的话,就可能在三十万公里外错过月球。相应的,人际关系中的一个细微的身体语言失误,可能意味着你永远地错失交往对象。好在有了以上这些技巧,你至少不会输在起点上。相信不久的将来,你就会像一个展翅奋飞的雏鹰一样振翅高飞、搏击蓝天。  接下来,我们将从讨论无声语言转到讨论有声语言。导语要是人们通过你的体态神情,对你产生了很好的第一印象,接下来你还得说话使他们的耳朵高兴。  表达善意而缺乏实际内容的客气话是个社交中不可或缺的交际工具,要是你希望人们觉得你挺有人情味儿,你就得学会没话找话,与人们滔滔不绝的闲谈。  闲谈?看到这两个词你是不是有点害怕了?多少胆大包天、见过大世面的人就怕见到这两个字。在一个身边没有熟人的陌生场合,他们常常不知所措,不知所云。  要是你真的害怕闲谈的话,一个事实可能会让你觉得欣慰:事实上越聪明的人,越讨厌闲谈。针对《财富》杂志推选的全球500强企业高管的调查发现,那些在正式会议上面对董事会成员、股东和下属侃侃而谈的高管们,竟然都承认他们不善于闲谈,参加非正式的社交聚会时经常觉得浑身不自在。  另外一个事实,会让害怕闲谈的人感到更欣慰:很多大明星都和你有同样的毛病。害怕闲谈和舞台恐惧症是同样一回事。当你面对一屋子的陌生人时,你感到心里好像有个小兔子一直不停地乱蹦,蹦得你心慌意乱。很多优秀的演员都有舞台恐惧症,当他们走上舞台面对成千上万陌生的观众时,也会紧张得要命。比如已经有30多年演艺经历的奥斯卡影后梅利尔•斯特里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曾经坦诚至今仍在上台演出时感到怯场。  如果你害怕闲谈,你一定会很关心这样一个问题:这种毛病有得救吗?  科学家一度声称,社交恐惧症可以用药物治疗。他们正在试验用盐酸氟西汀改变人的个性,但这个药有一些不好的副作用。不过科学家的另外一个发现是一个好消息,他们发现,当人思考并感受某种情感体验的时候,比如用特殊的技巧体验使自己产生自信,人的大脑就会自己产生某些可以转移人性情的物质。要是害怕闲谈算是一个毛病的话,这一章所讨论的技巧就是讲如何治疗这些毛病的。  科学界现在已经承认,一些人容易产生社交焦虑而另外一些人则不容易产生,并非偶然,甚至也不完全是后天教养的结果。在我们的大脑里,神经元细胞通过一种叫做神经传递素的化学物质传递信息。而有些人大脑里的一种称为去甲肾上腺素的神经传递素水平超过一般水平。这种现象发现在一些孩子身上,就体现为特别怕见生人,比如当家长要领他们去幼儿园时,吓得钻到桌子底下死活不出来。这种症状随着人的成长和社交经验的增加,会得到逐步的改善,但是如果不进行额外的锻炼或引导,还是会多多少少地影响人的待人接物。11 闲谈如何开头你来到了一个地方,被介绍给会议或者饭桌上的某个人,你和人握手,打过招呼,看了看对方的眼睛……但忽然你的神智不清楚起来,你的思路突然停顿了。你想找一个话题打破令人尴尬的沉默,可就是不知道说什么才好,最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新相识溜出了你的视线。  我们总希望自己的话一开口就出口成章,既大方得体、又深刻独特。我们希望自己能一张嘴就颠倒众生。但是,要是生活中每个人都这样好口才的话,你不发疯才怪。每个人都争抢着满口唐诗宋词、“名人名言”,同样会造成审美疲劳,实在是一场灾难。  那么闲谈时,究竟该如何开头呢?  有一个叫“门萨国际”的组织,据说其成员均由人类中占2%的极高智商人士组成。几年前,该组织曾经邀请我去参加他们的活动。我找到地方时,活动已经开始了。酒店里到处都是“门萨”的会员。我拉着行李车走进电梯,电梯里也挤满了他们的人。电梯往上行驶的时候,不知为什么原因开得很慢。  “天啊,”我有点担心,忍不住自言自语说。“这电梯是不是有毛病?”这几乎引发了所有同行者的长篇大论,他们好像都觉得不能浪费了自己132以上还不止的高智商,争先恐后地给我提供一个合理的解释。“可能是刮着护栏了。”一个声音说。另一个却争辩说:“继电器接触不良也会造成这种毛病。”我听了一会儿,感到脑袋嗡嗡直响。恨不得立刻离开这些所谓的聪明人。  过了一会儿,自己一个人呆在房间里的时候,我又想起那些门萨会员的谈话,忽然觉得其实很有趣。为什么我当时会觉得他们善意而有趣的发言很无聊呢?可能有太多的原因。或许他们说得太快了,或许我也太累了,或许他们的紧张和活力使习于懒散的我感到不舒服了……  闲谈在大多数情况不是用来陈述事实的,而是用于交流感情。闲谈有点像音乐,它强调节拍、调子,不同乐器之间应该互相照应、保持和谐一致。所以,闲谈首先应该揣摩听者的情绪状态以及心理需要。  在我没精打采的状况下,门萨会员们要是不说那些严肃的话题,说一些轻松关切的话,比如“是啊,电梯怎么这么慢呢?”“你看样子是刚到,长途旅行后一定很劳累吧?他们要是能先给个提醒咱们就带个椅子来坐着了。”“别着急,一会儿就到了。”我肯定也会高兴地回答说:“是啊,可不是吗。”然后经过一段过渡,我的精神头被调动起来了,我也不是完全不可以跟他们唠唠高深的技术问题。接着,我们也许会成为朋友。  相信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自己正经历一种心态,别人是一种心态,两个人一接触,就会因为拍子不合感到特别别扭。当你遇见一个神经兮兮的同事,劈头盖脸地问你一些问题,你还能一直保持轻松的心境吗?或者,情况相反,你正在赶会议,已经迟到了,一个熟人忽然拦住你跟你讲一个黏糊冗长的故事,不管故事多有趣,你肯定也没法耐心听完。  闲谈要想受欢迎,开始的时候必须揣摩谈话对象的心态,根据对方的心理,说对方想谈的话题。闲谈时,要把它当成唱歌,不要当成说话。先把你的谈话对象——伴奏音乐的调子搞清楚,然后随着对方的节奏来唱歌才能好听。这种技巧其实就是察言观色,迎合对方的需要。12 闲谈如何有吸引力我读大学时,发现一个同学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就是不管他出现在什么地方,都能迅速地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只要他比比划划地一说话,大家立刻老老实实地凝神静听。  我有意识地也挤进他的粉丝中间,做这个雄辩大师的听众。观察了一段时间,我忽然意识到:这个同学说的全都是老生常谈!  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听他乱讲呢?秘密在于,虽然内容很一般,但说的人激情澎湃,说得很热闹。正是他的那些激情倾倒了听众。  这使我意识到,交际中最打动人心的并不是言谈的内容,而是讲话的方式。  “与人聊天,开头说什么?”不擅长说话的人经常问这个问题。我给出的答案套用自一个曾经和我一起工作过的姑娘凯丽。凯丽总喜欢在别人午休的时候工作,几乎每次都在我去吃饭时要我给她带个浇盖饭回来。时间长了,这成了规律,我临走时也总问她说:“你想吃什么浇盖饭?”  凯丽就很客气地说:“吃什么都好。”  “不成,凯丽!”我一听她的话就有点晕。“你还是说清楚的好,饭店里那么多好吃的,我自己都不知道吃什么好,你让我怎么给你拿主意呢。”  虽然为凯丽的答案头疼,不过我在回答开头的问题时,还是要套用她的回答“吃什么都好!”与人聊天,不管说什么都好,重要的是你要态度真诚、情感丰富,充分地表达出自己的友好和善意。  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就算你说的是老生常谈,人们也会情不自禁地喜欢上你。  1943年的上半年,也就是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到处都流传着日本间谍的谣言。有一天一个美籍日本人老教授在一个火车站等车,火车一直不来,他忽然发现身边有很多美国人怀疑地盯着他,仿佛火车不来也和他有关似的。因为美日开战的缘故,人们对他的存在好像很担心。一对领着小孩的夫妇特别紧张地盯着他看,而且一边还窃窃私语。  老教授怎样破解当时的尴尬气氛呢?他首先微笑着对一个丈夫说:“今天晚上这么冷,火车还晚点,实在太糟糕了。”  丈夫冷淡地说了声“是”。  老教授继续关切地说道:“这么个冬天,火车老晚点,带着一个小孩出门就更不容易了。”接着,他又跟夫妇俩打听小孩的年纪,夸他们的小孩比实际年龄长得高大。丈夫又一次表示同意,不过这次脸上就有了笑模样。紧张的气氛被化解了。  又谈了两三句话,丈夫问老教授说:“希望你不会介意我的问题,不过我很想知道,你作为日本人,你是日本人吧?你认为日本能赢得这场战争吗?”  “噢,”老教授认真地回答说。“我也有同样的疑问。不过我知道的情况仅限于报纸上的信息。从我的角度,我实在不知道日本人在缺乏煤、铁和石油的情况下,怎样才能击败一个像美国这样强大的工业国家。”  老教授的观点其实都是老生常谈,而且含糊其辞。那些日子,美国电台上反复宣传的都是这套理论,正因为如此,他的观点听起来很中听。  丈夫对老教授的观点表示赞同,他开始转而关心老教授的情况:“你的家人现在都在日本吗?”  “是啊,他们都在日本呢,”老教授立刻神情黯然地说。“我父亲、母亲和两个妹妹都在那边呢。”  “你能收到他们的来信吗?”丈夫问。  “那怎么可能呢?”老教授的声音很悲伤。  丈夫和妻子听说后都露出同情的神色。“看来战争结束前,你没法见到他们也不能和他们通信啦!”  这对夫妇和老教授还谈了很多事情,最后,他们邀请老教授——他们曾怀疑他是间谍——在路过他们所在的城市时一定去他们家里吃饭。  这个结果全归功于老教授出色地运用老生常谈闲谈的能力。高明的谈话者知道在和关系一般的人谈话时,最好是不要有自己的新观点,最好是老生常谈。重要的是一定要态度真诚、情感丰富。  与人闲谈,重要的不是内容,而是交流情感的形式。最忌讳一上来就满口之乎者也讲大道理、说正经事,或者像前面提到的门萨会员那样急不可耐地好为人师,给人留下炫耀的印象。与人闲谈,尤其是和关系还不太熟悉的人闲谈,最好做老生常谈。记住,人们在乎的不是你说什么,而是你说话的方式和态度。  现在再说说那个在办公室等着吃浇盖饭的姑娘凯丽。有时候,正当我挠着脑袋在饭店里研究菜谱,核计给她买哪种浇盖饭好的时候,她也可能忽然打过电话来,发一点补充指示:“买什么都好,就是不能要辣的!”天啊,终于缩小了一点范围。  “买什么都好,就是不能要辣的”这个原则也可以套用在闲谈上。闲谈时,你说什么都好,只要不发牢骚、不说粗口、不抬杠就好。在双方关系不深时尤其忌讳这样。  发牢骚、愤世嫉俗,意味着你在社会上的处境不怎么高明,只有生活的失败者才那样做。说粗口、脏话,会让人怀疑你的修养水平,把你当成一个没有文化、缺乏自制力的人。喜欢抬杠、顶牛,一说话就和人家对着干,凡事务必与人相反的习惯,只会招人讨厌,孤立自己。13 如何吸引别人主动跟你说话很多单身男子或女子不用别人的介绍,也有办法结识看中的异性(香港电影里称作“泡马子”或“钓凯子”),他们所使用的微妙、委婉的手法,同样适用于在社会上或者职场中认识新朋友。这个技巧不需要你有任何特殊的本领,只要你有勇气弄一个吸引人眼球的叫做“小玩意”的道具。  “小玩意”是什么玩意?“小玩意”可以是任何你穿戴或者携带的不一般的东西——比如一个特殊的别针、一个有趣的钱包、一块古怪的手表,或者一个样式夸张的帽子。“小玩意”是一个物体,可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吸引他们走到你身边对你说:“哦,这是什么?”当然,你的“小玩意”必须配合自己的性格,同时适合时间、地点和场合。  一位女士脖子上挂了一副款式古朴的旧式眼镜,结果经常吸引好奇的人问她“那是什么?”女士就跟人家解释说那是她的祖母留下的一个长柄眼镜。从此出发,她就可以和人们发挥出去讨论佩戴眼镜带来的不便、随着年龄增长而衰弱的视力、祖母对自己的爱和逝世、甚至古董收藏等话题。  可能,你多半也曾经从另外一个角度使用过这个技巧吧。在人群里你看到一个人,想跟对方说话,你绞尽脑汁想找一个借口跟人家搭上茬,可惜就是没机会。忽然,你发现对方脖子上带着某个古怪的饰物,你立刻精神大作,冲过去假装好奇地跟对方打听那是什么,结果就和人家套上了近乎。  “小玩意”是一个用处很大的社交辅助工具,不管是在职场中还是在恋爱中。一个精于此道的年轻人不管走到哪里,脖子上都带着一串佛珠。他根本不信佛教。他知道任何想跟他聊天的女人都会走过来问他说:“这是什么?”  男同胞们,稍微用大脑想一想就明白有没有“小玩意”可不是个小问题。假如在一个聚会上,一个美女恰好相中了你,她想跟你说话,可是犹豫了半天也找不到借口,那么她只能在心里遗憾地念叨:“哦,亲爱的,你可真帅!可是,天啊,我怎么好意思无缘无故就跟你说话呢,你没有‘小玩意’!”  相应地,你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要学会观察那些你想接触的人的服饰。你可以对大老板衬衫口袋上露出的真丝手帕表示兴趣,你可以对女同事的钻石胸针表示赞叹,你也可以对客户的手上的戒指表示关注。  现在的中国,信仰宗教的人士日益增多。一个胸前带着十字架项链的人,很可能是信仰基督教的。你就可以对他说:“你这个是十字架吧?我一看见这个十字架就感到亲切,忍不住就走过来了,我其实也特别对基督教感兴趣。你是教徒吗?”  在现代社会,你的“小玩意”和名片一样,都是重要社交必需品。无论你是在坐电梯,还是等火车、参加聚餐,都千万别忘了把自己的“小玩意”露出来让大家看见。14 如何跟想结识的人搭话假设你已经用目光搜索过那个你想认识的姑娘、小伙、客户或上级领导,可惜,从额发到脚尖都看遍了,也看不到一个特异的小玩意,总之前面的那个技巧不好使了。  如果我们还想没话找话跟目标套上关系,就得使用“问那个人是谁”的技巧了。  在西方国家,要是一个主人在自己的花园洋房里举办大型聚会,经常会有不请自来的警察进来检查安全。来访的警察出于礼貌,同时显示自己的权威,多半会找到主人,随便指指一个人说:“那边那个人是谁?”然后主人就自然有一番介绍。  我们也可以跟警察叔叔学习,直接跟双方都认识的熟人打听:“那个人是谁?”然后,要求被询问者给你们互相介绍即可。  要是被问到的人当时正好脱不开身,或者你不好意思太麻烦人家,就多多少少地从他们那里套取点有用的信息。人们可能会这样介绍说:“啊,那个人是某某单位的老张。我也不大清楚他的为人。不过大伙都说他喜欢喝酒。”  反馈过来的信息不多,不过也足够你进行一次破冰之旅了。接下来你可以绕几个圈子绕到张经理身边,尽可能地装成是无意中碰到了对方,同时注意搭话时不要忘了打熟人的旗号以消除对方的戒心:“你是张经理吧,我刚才听小孙介绍你了。都夸你特别海量。你能喝多少?”  “问那个人是谁”的技巧用于认识新朋友是最具效果的,但也是最少被使用的有蓄谋的认识人的方法。使用这个技巧,只要直接去找双方都认识的熟人要求介绍即可,或者至少从熟人那里打听到一些对方的情况,从中发现可以迅速和对方结交的话题,然后打着熟人的旗号上前搭话。15 如何加入谈话中的人群你想认识一个姑娘,可是你发现她身上没有任何可以当作搭讪借口的小玩意,四处看了看,也找不到任何熟人的身影,更不好办的是,她正和一群人谈得热火朝天。看起来要想和她套上关系实在毫无办法。  什么也拦不住屡破大案要案的警察机关,警察叔叔们都有看家的绝活。在西方警匪片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西方警察使用电子窃听设备,对嫌疑人进行监视的情节。导致美国总统尼克松下台的“水门事件”就是谍报人员非法使用窃听设备遭曝光所导致的连锁事件。总之人们使用窃听手段的历史可谓久矣,关键时刻,说不得也得拿出来撑一撑场面。  如果你想加入到几个正在谈话的人中间,你可以想办法站得离他们近一点,支楞起耳朵听他们说只言片语,然后利用这些只言片语加入他们的谈话:“对不起,我刚才无意中听到你们说……”,不管讨论什么都成,只要能加入他们的谈话就成。比如可以说:“刚才无意中听到你们在议论房价,我最近正想买房呢。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没有?”  一旦你加入了小圈子,你就可以随时调整自己的方向,把谈话对象转向你的最终目标。16 如何回答“你是哪里人”这个问题你肯定没有*出席过聚会吧?那样出现在大庭广众下,可以想象,你一定会紧张得说不出话来。有两个问题:“你是哪里人?”和“你做什么工作?”,我们总会遇到,这两个问题的轮番攻击,会使人跟*参加聚会一样缺乏抵抗力。  当被问到这些问题时,大多数人的回答都很空洞、生硬,不能提供可以帮助继续探讨的丰富的信息容量。  假设你在一个聚会上,你遇到的每个人都问你“你是哪里人?”然后,你就简单扼要地回答说:“我是辽宁北票的”(或者也可以说是黑龙江鸡西的,内蒙古二连浩特的,山东泰安的等等),对你的这个答案,对方多半除了用一个空洞的微笑作为反应还能做什么呢?即使你来自一个比较大的城市,比如大连、青岛、兰州、洛阳,你在对方的脸上看到的多数情况下还是因缺乏了解而显现的迷茫,当然可能除了历史或者地理教授。人们常常因为没法深入讨论你的故乡,随即就得绞尽脑汁地思考“我下一句话说什么呢?”事实上,就算是北京、上海、深圳这样的大城市对于不是本地生长居住的外地人来说,所能激发的兴趣和所能想到的话题也是很有限的。当你告诉别人你是北京人,你能指望他们说什么呢?多半也就是“我去过天安门。”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要是你在回答那两个问题时,曾经非常经济地只用一个句子作为答案过,以后也绝不要再那么做了。当别人问你“你是哪里人”时,记得给对方的油箱加油,给对方的弹匣上子弹,给急迫的谈话者一些话题捕捉。你所耗费的不过是额外的一两个介绍你的故乡的句子,那些句子可以是一个有趣的事实、一种睿智的观感,总之只要能提供条件使提问者深入谈下去就好。  在河湖用鱼篓诱捕草鱼和青鱼时要使用不同的饵,在海上钓头脑简单的虾和狡诈的鲨鱼所用的也是不同的饵。同样的,给谈话对象所设的诱饵话题也要因人而已。假设笔者来自山东曲阜,遇见一个书法家问我是哪里人,我就可以说:“我是曲阜人,我们曲阜的碑林可有名了。”这些话,可能引发一些其它话题,比如书法、对孔子的崇拜、孔氏后人、孔庙等话题。  要是对方是一个单身年轻男子,我就可以说:“我是曲阜人,伟大的孔子就诞生在曲阜,不过有人怀疑孔子不是他父亲的亲生子。”对话由此可以朝孔子父母的婚姻、年轻人的婚恋自由、理想伴侣的难以寻觅、甚至如何和那女孩子*等方向拓展。  在参与政治性活动时,我可以和一个主观意识形态的官员,把话题引向讨论曲阜作为一个孔子文化圣地,对于主流文化的建构所可能具有的意义,从那里又可以转向其他许多话题。  问题是,你要从哪里得到那些关于你的家乡的诱饵话题呢?你可以上网查阅关于你的故乡的历史、文化和经济状况,从中发现自己需要的内容;图书馆里也会有很多书研究或者涉及到你的故乡,你可以借几本有关的书自己慢慢研看,从中总能发现一些有趣的事实或观点,适合你再和别人谈话时撩起别人的兴奋点。17 如何回答“你做什么工作”这个问题同回答“你是哪里人”这个问题一样,在回答“你做什么工作”这个问题时,你的答案同样不能过于简短。“我是医生/作家/公务员/司机。”你干脆简单地回答完了,对方却跟一条在甲板上奋力挣扎的鱼一样,不知道怎么跟你继续延伸谈话。  你也得替他们想想,谁乐意跟一个傻子似地问那种门外汉的问题,比如“什么是医生/作家是做什么的/在什么单位当公务员/你开什么车”之类的问题呢。  如果你是个律师,不必完全彻底地给一个外行解释清楚你的工作性质,越专业的解释越容易使一般人糊涂。要学会用举例子的方法说明问题。可以跟你的谈话对象讲一个与对方生活可能有关联的事例,具体说明你的工作,同时还可以引发对方的谈话兴趣。  要是你的谈话对象是一个年轻母亲,你就可以跟她说:“我是个律师。我们事务所专门处理劳资雇佣方面的事务。最近我接手了一个案子,一家公司解雇了一个女的,那女的因为生产需要治疗多歇了几天假,然后回去时就丢了工作。”做母亲的都会关心这种事情。  要是对方是个老板呢?你就说:“我是一个律师。我们事务所的专门处理劳资雇佣方面的事务。我最近接了个老板的案子,他的雇员起诉他不遵守劳动合同。”一个做老板的绝不会不关心这个话题的。  和那些让自己的工作“裸奔”的人谈话,甭提多痛苦了。有一次参加同学的婚礼,开席后,我就边吃边问左边的那男人做什么工作。“我是核物理工程师。”那人一推眼镜,很自豪地把我吓了一跳。不过我也不能问他会不会造原子弹啊,究竟什么是核物理,我实在不懂。我就问:“你的工作肯定很有趣吧?”我分明看到我在他眼镜里立刻渺小起来跟原子一边大小了。  我又跟右边那男人聊天,过了一会儿也问起他的工作。“我是一个刨工。”我那会儿都没听说过“刨工”这个词。我只好顺嘴胡诌:“做刨工应该有很多机会出差吧?”对方闷头大吃,也不搭理我了。我们三个再没言语,直到各自吃饱退席。  一位哲学教授跟朋友炫耀说:“我要去卢汶研究三个月胡塞尔手稿。”然后再无详细的说明。结果半天大伙也没人搭腔。可怜朋友们都全都不知道卢汶是比利时的一个地名,甚至不知道胡塞尔是个老外,所以教授既没跟希望的那样激起人们的艳羡,也没激起人们的好奇心来追根问底把话题进行下去。18 如何介绍人们相互认识帮助新认识的人度过初始的紧张阶段是很重要的。  “丽妍,给你介绍一下家明;家明,这位是丽妍。你们谈谈吧。”要是你这样介绍两个人认识的话,你能指望他们谈什么呢。  “丽妍啊?是哪个丽、哪个妍啊?”  “哦,嗯,你叫家明?这个名字不错啊?”  惨不忍睹!你不能责怪家明和丽妍不会聊天,错就错在介绍人的介绍方式不太聪明。说起来大多数人都喜欢这样光告诉一个名就算介绍完事。他们塞给两个新认识的人,一人一条钓竿,上面却没装鱼饵,就算有人想咬钩也没处下嘴!  善于社交的人,不一定侃侃而谈,但是绝对不会让谈话出现冷场的局面。他们的秘诀是不能光介绍姓名。当给人介绍时,要防患出现冷场的那种未然性,先给他们添加点聊天的饵料。  比如可以这样介绍:“丽妍,给你介绍一下家明。家明有一辆越野吉普,上次我们野餐烧烤就是用他的车去的;家明,这位是丽妍。丽妍是《中国餐饮》杂志社的编辑。”  丽妍听了这样的介绍就可以打听越野吉普的性能,家明也找到了机会表达自己对写作的热爱。当然也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讨论很多其它问题,诸如养车的利与弊、汽油的价格、传统饮食文化、好吃的饭馆、写作的技术等等。  在介绍的时候,要是不方便介绍某个人的工作,可以介绍这个人的业余爱好或者特长。比如在介绍一个叫奋强的男士时,可以说:“丽妍,我给你介绍一下奋强。奋强特别有书法天分。好多作品在各种比赛中获过奖。”介绍别人的才能不涉及隐私,谈话的双方都喜欢这种话题。  接下来,我们将提升一个层次,研究一些增加闲谈情趣的方法。下面一个技巧的用途是,让你的谈话对象感到你是一个说话很有趣的人。19 如何发现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就算是那些最不解风情,和妻子*后还要请教是否满意的丈夫,也不会问他们的谈话对象说:“我们今天谈得还好吧?”不过他们一定很想知道,其实我们大家都想知道。有时候我们对自己的谈话效果并不自信。  下面的技巧就是让我们安心用的。使用这个技巧,你可以跟任何一个人聊得热火朝天。要想吸引住你的谈话对象,最根本的是发现对方感兴趣的话题。  不管案情的线索多么难以捕捉,大侦探歇洛克•福尔摩斯都能用他察微知著的眼睛看穿事情的真相。就像一个永不犯错的侦探,善于社交的人不管线索多么难以捕捉,都能找到吸引人的话题,他们是语言的侦探。  亚男在护士学校毕业后,进了一家养老院工作。她很关心老年人,不过有时候也抱怨老年人的反复无常和寡言少语。她经常觉得自己没法理解老年人,与他们顺畅沟通,并为此感到很难过。  比如,她发现有一个姓魏的老太太特别任性,从来也不跟人交流。可又觉得自己帮不上忙,心里非常着急。亚男就跟养老院的陈院长说了魏老太太的情况。  “有一天我看到魏老太太情绪好像不怎么好,就主动跟她唠嗑。那会儿刚下过一场挺大的暴风雨,我就对老太太说,这场暴风雨太大了,是不是?老太太却莫名其妙地来了一句:对庄稼好。而且态度还很凶。”  陈院长问:“她说完后,你接着说什么没有?”  “我能说什么呢?”亚男黯然地说。“老太太显然不乐意搭理我。”  “你没想过她可能对农作物感兴趣吗?”  “农作物?”亚男没听明白。  “对,就是农作物,”陈院长说。“我觉得魏老太太可能很喜欢讨论和庄稼啊、农作物一类有关的话题。”  “真的吗?那我下次跟她说话的时候就试试往那个方面引导。”亚男将信将疑。  “你现在不是没事儿吗?现在就去找她唠唠。”  过了很长时间,亚男才兴冲冲地回来见陈院长。“院长,你说得太对了。魏老太太不仅喜欢农作物,而且据说还是一个好庄稼人呢。她说自己早年在乡下种过好多年的庄稼,所以对农作物、农村生活特别有感情。她还跟我说她丈夫的事儿呢。我从来没和她说过这么多话,也从来没见她说过这么多话……”  擅长谈话的人知道思想不会凭空产生。要是魏老太太提起庄稼,她肯定就有和庄稼有关的生活经验。也可以进一步地认为,她提到庄稼,说明一个问题,虽然她不怎么喜欢交流,但她在潜意识深处却希望和人谈论庄稼。  举例说,如果当时魏老太太回答亚男的是另一种说法:“不下雨的话,我得出去遛狗。”亚男就应该跟老太太谈论狗。要是她说:“我的关节炎又犯了。”你能猜出老太太想跟人说什么话题吗?  和人谈话,要耳听八方,跟一个高明的侦探一样,随时侦察各种蛛丝马迹,注意特别的情况,任何反对、跑题、心不在焉或随机提及的人物、时间、地点中间,都可能包含着谈话对象真正想谈论的话题。  如果两个人有共同点,那么就自然会有共同的兴奋点。例如,有人提起羽毛球,另一个人也喜欢的话,就会立刻相应说:“什么?你也喜欢打羽毛球?”  当然,你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成为所有球类的爱好者。你只要成为“语言侦探”就可以了。当你侦测到谈话对象的言语兴奋点时,只要表现得你对那个话题感兴趣就可以了,就多半可以引得对方对你滔滔不绝了。  使用上面的技巧,可以激发人们谈话的兴趣,接下来,我们研究一个使这种热情可以维持的方法。20 如何使人乐于与你交谈有一天,我和同事凯丽去参加一个聚会。回来的路上,我问凯丽:“今天你在聚会上认识了不少人吧?有没有特别谈得来的人?”  “有,我和一个叫邓斯文的人谈得不错。”凯丽毫不犹豫地说。  “他是做什么的?”  “我不知道。”凯丽说。  “他住哪儿?”  “我不知道。”  “哦,你知道他都对什么感兴趣吗?”  “嗯,我们从来没谈论过他有什么兴趣。”  “那你们谈什么了?”我好奇地问。  “我们主要说我的事情来着。”  “哈哈!”我明白了,凯丽碰到的邓斯文是一个很有社交技巧的老油条。  过了一段时间,我碰巧和凯丽所说的邓斯文碰到了一起,就和他谈了起来。斯文不谈论他的私生活,这引起了我的好奇,我愈发对此穷追不舍。后来搞清楚,斯文住在北京,老家是浙江海宁的,他经常来往于各地,主要做文物收藏买卖的生意。业余时间喜欢游泳和打网球。很奇怪的是,他在和凯丽接触的时候,这些情况竟然一个字没提。  我就对斯文说起我的同事凯丽,说她一点也不了解你的情况,就喜欢上你了。邓斯文笑了笑,简单地解释说:“我发现和人谈话时,要是你更多地谈论别人的生活,你就能学到更多的东西,所以我更喜欢关注别人。”  真正自信的人经常会这样做。他们了解倾听比诉说更重要,也更能使谈话对象感到高兴。  一个著名的营销专家曾经讲过这样一个营销心得,就是在推销产品时,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介绍产品上,而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关注客户的需求上,当他做到这一点的时候,产品基本上就可以卖出去了。  销售人员的这个技巧也适合于社交。记着把关注的焦点从自己身上挪开,主要地关注你的谈话对象。要是你能做到这个,你就把自己成功地推销出去了。21 如何不必担心接着说什么有些时候,即使是交际大师也会束手无策。有些人说起话来干脆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往外蹦,就是福尔摩斯复活也破解不了其心灵活动的秘密。  总会有一些谈话因为某种原因,对你来说非常重要,你却发现这些谈话已经奄奄一息,难以为继,这里有一个简单的技巧可以使谈话重新活跃起来。鹦鹉那种可爱的热带小鸟擅长于通过模仿人们的语言打动人心,这个技巧正是受鹦鹉启发后发明的,叫做“鹦鹉学舌”。  假设你正在房间里悠闲地收拾东西,身后不远处电视机正在转播网球比赛。你能清楚地听见球拍击中网球的声音,一声又一声,……忽然,这一次,你没有听到球拍击球的声音。球出界了。怎么回事?你肯定会立刻扭头去看电视。  谈话中也存在类似的情况。你说话,然后你的谈话对象讲,你讲,对方说,……反复循环。你会通过点头或者嗯啊一类的语气词,给对方反馈信息,表示对方打过来的球落到自己一边,而且你也接到了。谈话是有节奏的。  该你说话了!可是你却大脑一片空白。这样的经历对你来说恐怕不是完全陌生吧?几乎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  别怕,如果你实在无话可说、脸上也挤不出笑模样来,你还可以简单地使用“鹦鹉学舌”的方法——用一种充满同情和疑问的语气来重复对方上一句言语的最后两三个词。这也可以达到把球击回对方场地的效果。  有一次朋友小苏开车到机场接我。经过长途旅行,我已经累得几乎陷入崩溃,看见小苏来接我,我心里非常感激,可就是一点说话的精神头也提不起来,简直就当他是出租车司机一样。  我在他的帮助下把行李丢进行李箱,然后坐在副驾驶的位置,车开了就开始打瞌睡。小苏却跟我兴致勃勃地聊起昨晚和女朋友去看歌剧的事情。  通常情况下,我肯定是要假装陷入昏睡状态,用呼噜声作为回答的。不过当时我恰好刚学会鹦鹉学舌这个技巧,颇有实践一番的兴趣。  “歌剧?”听他说了好一会儿,我鹦鹉学舌一般用反问的腔调从嘴里蹦出两个字。  “对,我昨晚看的歌剧。”小苏回答,似乎没有感觉到我的冷淡。“昨晚的演出太棒了。”  “太棒了?”我又一次鹦鹉学舌。小苏看来一定觉得我对他的歌剧比对一张大床更感兴趣。“是张学友导演的,叫《雪狼湖》。”  “是《雪狼湖》啊?”我故伎重演。  小苏继续兴奋地说:“是啊,音乐特优美、情节特浪漫。”  “情节特浪漫哪?”我问。  事实上,小苏并不真正需要我的高谈阔论,他想说的话很多,需要的就是我能适时地吱一声以证明我在认真地听他说话。  接下来的半个小时,小苏给我讲了歌剧的具体情节、还有女朋友和他的不同感受。我在半睡半醒中觉得,那些备受他推崇的所谓浪漫情节其实也并不怎么样。等他终于说完了,我靠在椅子上又转向另外一个话题。  “你刚才说音乐特优美?”  我再次得逞,剩下的旅程里,小苏转而津津有味地给我介绍歌剧的音乐,最后甚至还美滋滋地哼起了其中的插曲《不老的传说》。  那天车上的谈话小苏显然谈得很尽兴,而实际上我却一直处在半睡半醒中间,只不过每隔一段时间重复一段他说过的话而已。  这个技巧的仿生学原理,你领会清楚没有?你在进行鹦鹉学舌的时候,模仿得越像,越容易把藏在浓密枝叶里的真鹦鹉引诱出来。  鹦鹉学舌可以用于探测人们的真实情感。营销高手用这个招术诱导客户说出他们通常不会直接表达出来的爱憎。下面,我们看一看二手车导购员美静是怎样用这个技巧卖车的。  有一天,美静已经陪着一个男客户和他的妻子在公司的停车场转了很长一段时间。这个人看上去对一个低价位的二手小轿车很感兴趣。类型和价位差不多的车,美静也领着俩人看了不少,他们还是不能下定决心买车。  后来他们走到一个家庭经济适用车旁边,美静问丈夫面前的车子如何。丈夫想了想说:“我也搞不清楚喜不喜欢它。”  美静没有继续把两个人往前领,开始使用鹦鹉学舌的技巧说:“不喜欢它吗?”发出要求客户进一步解释理由的信号。  丈夫嘟囔着说:“我觉得这车不适合我的个性。”  “它不适合你的个性吗?”美静学着他的话问。  “我适合比较*的类型。”  “比较*的类型啊?”美静又学了他的话一次,不过这次她不用客户提出补充意见了。“那边那些车都是*风格的。”美静指着不远处的一排汽车说。  使用鹦鹉学舌的技巧,美静帮助客人搞清了自己喜好的汽车类型。一个小时后,美静卖出了汽车。  现在,可能你想喘口气歇一会儿了吧?还是再接再厉吧!接下来这个技巧不用你花多少力气,它就是教你如何支走谈话对象,使你的耳根子清净一会儿的。22 如何帮助他人愉快地交谈“爸爸,爸爸,再给我讲一遍灰姑娘的故事。”每个父亲面对小孩子睡前发出的这种请求,都会露出微笑。爸爸知道小孩子喜欢听自己讲故事,也热情高涨,一遍又一遍地讲也不厌其烦。  在受到孩子们启发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发明一个叫做“再来一个!”的说话技巧。这个技巧有两个作用,一个是使你的谈话对象获得做父亲的愉*觉,一个是挽救越来越没劲的谈话。  曾经有这样一艘客轮,船员都是意大利人,而大多数乘客却是美国人。意大利人船长每个周末都要举行一次鸡尾酒会。一般在开始时,船长都要用断断续续的英语讲几句开场白,然后船员就聚在一起用意大利语闲扯,而大多数美国人乘客则分成另外一个圈子。船员们大多数说不好英语,乘客是大多数根本就不会说意大利语。  船长很不喜欢这种局面,他就要随船翻译解决这个问题,想办法把两伙人融合在一起。翻译也没什么高招,他的唯一方法就是拽着一个船员的胳膊,来到一群期待的乘客中间,先把船员介绍给乘客,然后就只能祈祷那船员能放松自己的舌头,说点有意思的事儿,或者指望哪个乘客能提出个比“如果所有的船员都在这里参加酒会,那船会不会停”更有趣的问题来。   不过,船员和乘客可以交流的话题实在是太少,翻译为此一到周末就愁眉苦脸的。  有一天晚上,翻译正在睡觉,轮船忽然剧烈地震动了一下,他立刻被惊醒了。听了一会儿,知道引擎已经停转了。这可不是好兆头。翻译赶紧抓起衣服往甲板上跑。上了甲板,透过浓雾,他依稀看见海面上不远的地方停着另外一只轮船。自己船上则有五六个船员正扒着右舷护栏往脚下的海面上张望,不知道在做什么。  翻译赶紧跑过去,正好看见一个男人奋力爬上摇摇晃晃的舷梯。月色中,只见他的头上裹着绷带,只露出一直眼睛在外边。船员们赶紧把他拉上甲板,飞奔着护送到医务室。  引擎随即重新轰鸣起来,轮船又上路了。  第二天早上,翻译才知道事情的真相。  原来,晚上爬船上来的人是另外一艘轮船上的维修工,他在轮船引擎汽缸上进行钻孔操作时,忽然有一丝铁屑飞起来射进他的右眼。他们自己的船上恰好没有医生,所以通过无线电发出求救信号。  国际海洋法要求任何接听到求救信号的船只,必须即时对遭遇困难的船只给与援助。翻译所在的轮船收到求救信号后,就赶去救援。那个眼睛鲜血淋漓的船员就坐了救生船渡海上船求医。船上的医生很快把伤者眼睛里的金属屑取出,保住了他的眼睛。  很快又到了开鸡尾酒会的日子。翻译再次遭遇头疼的任务。他硬着头皮照例去船员堆里抓人,这次碰巧抓到的是船上的医生。翻译就把他拉进最近的一群乘客中间,乘客们都笑嘻嘻地看着医生,翻译就给大家介绍医生。  “这个礼拜,鲁斯医生半夜起来做手术救人,保住了另外一艘船上的一个船员的眼睛。鲁斯医生,大伙就喜欢听这件事,你给大伙讲讲吧。”  跟变魔术一样,鲁斯医生这一次没有让翻译失望,他好像忽然换了一个人一样,开始讲自己治病救人的经过,本来结结巴巴的英语这回忽然流畅起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听众来听他讲话。  翻译放心地离开鲁斯医生一群人,去拽下一个船员。这时他忽然灵机一动,抓过船长的胳膊,把船长拉到一群乘客中间。“卡费埃罗船长,给大家讲一下这个礼拜你指挥的那个半夜营救行动吧?”结果卡费埃罗船长的口才发挥得也不错,讲起话来好像跑火车。  翻译又回身去找大副,把他拉到第三个人群中去。这一次,他心里完全有谱了。“萨尔瓦多先生,你给大家讲一讲那个半夜营救行动中你是怎样及时叫醒船长的经过,好吗?”  接下来,是把医生从第一群乘客中招呼过来、拉他到另一群人的时机了。这一次,医生讲话的效果更好。他兴高采烈地把刚才讲过的话又重复了一遍。翻译没工夫听他演讲,赶紧跑过去把船长拉出来介绍给另外一些乘客。  翻译不禁有些惊叹,觉得自己一圈一圈地撮合人们谈话,跟马戏团里玩碟子杂耍的差不多,必须让每一根棍子上的碟子都旋转起来。  船长的鸡尾酒会仿佛季风一样,在每一个班次的航班上都定时刮起。船长、大副、医生和一些其他船员们都喜欢跟不同航班上的乘客谈论自己在那次营救行动中的勇敢行为。翻译注意到船员们的故事在以后的航行中发展得越来越长、越来越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才能戒色成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