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籍留学生的留学生学历认证流程怎么开

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
海归就业进入“青铜时代”?&产业化冲淡学位含金量
日08:42&&来源:
原标题:海归就业进入“青铜时代”? 产业化冲淡学位含金量
资料图:留学俄罗斯11年的兰州小伙子杨洋回国后,在家乡兰州街头卖起了酿皮。中新社发 杨艳敏 摄
海外留学市场乱象丛生 产业化冲淡学位含金量
海归就业进入“青铜时代”?
“为完善我国的海外学历评估体系,教育部将规定国外学位修业年限不能少于两年(硕士),一年硕士和半年硕士将不予承认。”近日,网上一条教育部新规让一些一年制硕士陷入恐慌。随即,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现身辟谣,声称“没有此规定”。
一年制海归硕士面临就业难
“为什么你的硕士只有一年时间?一年时间能学到什么?”这是最让张航尴尬的面试问题。每逢此刻,他的心里都会浮现出一种“被质疑的不适感”。
“去香港读一年硕士,原本是为了提升自己,现在却被用人单位质疑。”张航有些无奈。
英国、澳大利亚等开设一年制硕士课程的国家与地区,都已和中国签订学历学位互认协议,让其文凭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但通过学制判断学位含金量的“偏见”仍然根深蒂固。
据记者了解,一些用人单位会在招聘期间,对海归硕士“年限”提出明确要求。
学制长短是学历含金量的决定因素?就读于香港浸会大学的岳红豆并不赞成类似的判断。岳红豆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从大三开始,她便计划去香港读一年硕士。她认为,与侧重理论、注重学术的研究型硕士不同,一年制硕士更偏向实践方面的训练,这与自己想在短时间内提升业务能力的需求契合。
当前的就业形势打破了岳红豆对未来的规划。为了在毕业之前拿到offer,从入学开始,岳红豆就多次往返内地与香港,积极参加各类招聘会,试图做到学业就业两不误。但学制上的差异还是造成不可避免的影响。
截至目前,这个广东女孩已赶赴北京、深圳、武汉等地找工作,耗费了大量精力,但仍然没有等来好消息。
岳红豆的经历与网友hatehkust相似。曾就读于香港科技大学的hatehkust,早在8年前,就历数了自己在香港以及内地找工作所遭遇的种种“噩梦”,并写下一篇流传甚广的忠告帖。
帖子中,hatehkust用“后悔”“悲哀”“歧视”“惶恐”“无奈”总结了自己的留学生涯,并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诫大家,“来香港读MSc(Master of Science,理学硕士――记者注)不仅不能镀上一层金,甚至可能成为简历上的污点。”
留学产业化 海归学位不再稀缺
2017年12月发布的《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7)》显示,目前中国已是全球第一大国际生源国,仅2016年出国留学人员总数就达到54.45万人,其中43.25万人回国发展。
留学的平民化发展以及大规模“海归潮”的到来,让学制短、选择多、花费低的一年制硕士成为出国深造的首选。据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持有Tier4学生签证赴英留学人数为7.3万人,其中授课型研究生(一年制)人数上涨最为迅速,相比2015年涨幅高达82%。
如此火爆的一年制留学不免让一些学生产生投机心理。在记者调查过程中,就有留学机构主动提供一些商业数据,明确指出哪些专业热门,哪些容易录取、性价比高。而相应的海外高校也逐年增设一些中国学生眼中的热门专业,并适时降低录取门槛,打出“直接出国,100%入学,100%毕业,双语授课,落户北京上海”的广告。
庞大的市场还催生了一些非常规的服务项目。例如,不出国就能拿文凭的认证服务,以及花高价进名校的学位买卖。一些网站甚至宣传:免GMAT、GRE,不需本科毕业即可申请包括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波士顿大学等知名院校在内的硕士学位。在记者暗访过程中,这项服务定价10万美元。
产业化让海归学位不再稀缺,市场乱象让海归就业从“黄金时代”坠入“青铜时代”。尤其是人数日益增多的一年制硕士,面临更为严峻的就业压力。
陈果是北京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的人事经理,已连续7年参加校招工作。她透露,一些单位的人事主管并不喜欢招收非名校的一年制硕士,她本人也不例外。
在陈果印象中,不少一年制硕士“心比天高”。“一方面,时间短,语言环境还没熟悉就回来了;另一方面,工资要得很高,工作水平却达不到预期。”
顺利求职还须端正心态
“混文凭的学生数量不多,但劣币驱逐良币,必然会损害留学生文凭在人们心中的含金量。”曾在英国攻读商科硕士,现就职于一家知名外企的谭文从经济学角度给出答案。在他看来,用人单位因学制原因拒收授课型研究生,只会伤害一些真正优秀的学生。
谭文表示,学位含金量的关键在于培养过程,一年制硕士只是减去了学生在校实习和做研究的半年或一年时间,但授课时的课程内容以及教授水平并没有“偷工减料”。此外,有限的时间还会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让他们做出更清晰的职业规划。“客观地讲,留学还是提供了一个机会,如何利用它则掌握在自己手上。”谭文说。
香港大学职业辅导与咨询博士孙竞认同这一看法。她说,尽管国内对一年制硕士的认可度不是很高,但求职具体还是看人、看专业。“如果个人素质高,一年时间同样可以开拓视野,提升专业能力”。
孙竞表示,学生签证原则上不允许打工,但正在就读的一年制硕士可以在校内做研究助理,或者找份线上实习,以便在一年内时刻留意行业趋势或变化,及时抓住就业机会。
“凭借能力仍然能为一年制硕士正名。”陈果说。她表示,大多数情况下,文凭只是一块敲门砖。用人单位仍然侧重求职者的专业素养、实操能力以及面试中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
“当然,还要做好一年制硕士文凭不能给你带来求职优势的心理准备。”陈果告诉记者,“不要妄想一个海归的名头就能让你当上CEO、迎娶白富美、达到人生巅峰。”
(应采访人物要求,文中张航、陈果、谭文均系化名)(马富春)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海外学历认证:海归心中共同的“槽点”-青年参考
新闻排行榜 热点新闻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 &&& 往期回顾 & &&&
路漫漫,但不得不“乖乖办”
海外学历认证:海归心中共同的“槽点”
本报记者 张慧
&&&&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范本
&&&&学位认证人数达到“峰值”时,大厅内的取号机器会停止发号。&&&▋本报记者&张&慧摄
&&&&位于北京海淀区的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办事大厅&&&&&&&&&&&&▋本报记者&张&慧摄
&&&&对海归来说,拿到海外学历认证书,如同拿到产品的“质检证明”,从此便可在就业市场上畅通无阻。但实际上,传说中的学历认证,却是很多海归心中共同的“槽点”。
&&&&“办理学历认证有种打针的感觉”
&&&&当“海归新鲜人”王安娜走出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简称留服)办事大厅所在的北京辉煌时代大厦时,天空正好响起一声闷雷。她叹了口气,用手中的皮包挡住零星小雨,却将装着办理学历认证所需材料的文件袋,紧紧护在胸前。
&&&&这是她为了学历认证第二次来这座大厦。“我小时候怕打针,一进医院就汗毛倒竖。我现在一进(留服)这楼,就是小时候进医院的感觉。”她半开玩笑地告诉《青年参考》记者。
&&&&这是端午假期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留学服务大厅的工作时间是雷打不动的工作日早9点到晚4点。“他们上班时,我也上班,他们下班的时间比我还早。好不容易我们放假了,他们也放假。想办这些手续,只能请假。”
&&&&王安娜正在一家私募公司实习,经常请假会影响她的实习评定。这一次,她总算从办事人员口中得到“应该没问题了”的答复,接下来,就是等了。
&&&&位于6层的留服办事大厅人来人往。除了学历认证,这里还办理存档、落户、公派出国手续等多项业务。在大厅两侧密集的窗口中,20~26号窗口专门办理学历学位认证。
&&&&进入留服大厅前,想办学历认证的留学生需在留服的官网上注册并填写基本信息、按照材料清单准备材料、交费,然后才能携带学历学位证书、成绩单、护照原件和复印件,以及根据国别不同而有所区别的补充材料,到留服大厅取号排队。
&&&&6月19日下午,7个办理学位认证的窗口开放了5个,王安娜等待的一个多小时里,她目测人均用时20分钟。当等待办理的人太多时,大厅门口的取号机便自动停止发号。
&&&&她第一次到留服,就赶上了“高峰时段”,因为没拿到号而灰溜溜地离开。“我当时想,不能办,咨询一下也行,让他们帮我看看材料够不够,省得下回白跑。但前台告诉我,咨询也要拿号。”
&&&&除了北京,留服在全国有41个办事处,留学生可以就近提交材料。所有材料都会通过邮寄方式,汇总到北京留学服务大厅后面的认证处,进行认证。心急的外地学生往往亲赴北京递交材料,以便节省一周左右的时间。
&&&&“上次来,也有人推着行李箱站在大厅里。”王安娜望着一名推着大号行李箱、左顾右盼走进办事大厅的高瘦男生,同情地说。
&&&&学历认证书并不“高大上”
&&&&王安娜告诉《青年参考》记者,她在美国读书时就知道有学历认证这回事,多位前辈告诉她,回国后办理学历证明,赶早不赶晚。
&&&&而从英国留学归来的方怡,直到2011年11月入职时才发现,世上还有海外学历认证这回事。2012年年初,她拿到英国学校的毕业证书,便开始有一搭没一搭地准备认证。
&&&&“当时也不知道这个东西到底有什么用。”她告诉《青年参考》记者,那会儿不明白,“有正儿八经的学位在,为什么还要认证”。
&&&&时隔3年,方怡已记不清办理学历证明的琐碎细节,只记得需要准备的材料太多。她经过认真研究,才搞明白自己属于哪类留学生。
&&&&跑了两三趟位于海淀区的留服大厅,方怡终于在2012年6月备齐了学历认证的全部素材。持久的“文件战”让她不胜其烦,“终于把材料交上去,松了口气”。
&&&&当时,在北京办理学历认证,只有去海淀区这一个选择。如今,留服增设了北京CBD验证办公室。但需注意的是,留学生只能前往事先在网上选择的办事地点提交材料,否则不予受理。
&&&&2012年7月底的一天,方怡上班时发现,装着学历认证的快递默默躺在她的桌子上。打开一看,她“傻眼了”,这个认证并不比她在英国获得的学位证书“高大上”,“就是两张平淡无奇的薄纸,一张黄褐色,一张白色”,文件上的内容甚至把她在英国完成课程的时间都搞错了。
&&&&此外,方怡觉得360元的认证费和300元的翻译费交得冤枉。留服不承认个人和小翻译公司的翻译结果。虽然他们表示,不指定任何一家翻译公司,但坐落在大厅一角的翻译柜台,在海归眼中具有“半官方”性质,为避免节外生枝,多数人都乖乖去交钱。而方怡则质疑将学位证书和成绩单翻译成中文的必要性:“翻译一张材料要花很多钱,翻译和不翻译也没什么区别。”
&&&&多种情况都可能导致认证延期
&&&&走出留学服务大厅后,郁闷的周扬在电梯旁的长椅上冷静了一会儿。他的牢骚围绕着被迫“同意”签署延长认证时间的意向书。两年前,他自己办过学历认证,这次是帮助还在老家的女朋友办理相关手续。
&&&&学历认证的过程,需本人签字。留服中心的官网上建议申请者亲自递交材料。不过办过学历认证的周扬凭自己的经验总结认为,是不是本人递材料其实没什么区别,于是主动当起了女友的代理人。他甚至在准备材料时赞扬留服越来越人性化,相比两年前,办理人不再需要《留学归国人员证明》,办理认证也可在网上交费了。
&&&&但顺利交完材料,他才发现,由于不是本人办理,他必须签署一份同意延长认证时间的意向书。认证时间为何延长,将延长多久,办事人员都没给出答案。周扬说:“我根本就不同意延长,为什么让我签字?但办事员告诉我,不签字就不用办了。”
&&&&《青年参考》记者和周扬一同查询留服官网,发现网站上确实规定“因认证辅助材料不全,涉及第三国文凭、文凭颁发为三年前、委托他人代办等原因,与我中心签署认证延期协议的申请,认证完成期限将相应延长”。周扬不服气,觉得这样的规定没道理。
&&&&留服公布的信息显示,整个学历认证评估需20个工作日以上。这还不包括邮寄时间,“工作日从我中心收到齐全的申请材料并通过初审的当日开始计算,至认证结果发放(寄出)之日结束”。
&&&&周扬告诉记者,他两年前办理时,以为一个月就能收到认证书,“那时,工作已确定,第二天我就告诉HR,一个月就能拿到认证入职。结果一个多月后,我还没收到认证,上网查询,始终是‘正在审核’,每天抓心挠肝的,在公司看到HR都绕着走”。
&&&&那么,这份事关求职的学历认证,到底慢在哪了呢?在国内媒体刊登的留服书面答复中,认证慢的主因有二:一、海外的颁发证书机构答复核查信函不及时;二、认证辅助材料不全。而不断增多的留学归国人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历认证的速度。
&&&&周扬告诉《青年参考》记者,学历证明不能加急办理,而且无论多么着急,不能自取,只能邮寄,因此一定要及早动手。递交材料58天后,周扬收到了留服中心寄来的快递,“差一点就喜极而泣”。
&&&&不过,他也承认办学历证明需要“耐心、调查,外加一点幸运”。他一个同学只用了两个星期就搞定一切,让他羡慕不已。
&&&&考公务员、进国企、落户口的“必需品”
&&&&据国内媒体报道,2014年,中国36.5万名归国留学生中,有136,712人进行了海外学历认证。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颁发的学历认证,目前是对留学生在海外获得的学历最具权威的认可。然而,并非所有在海外拿到学位的学生,都能获得认证。
&&&&据留服官网介绍,只有在该机构备案的海外高校,其学历才能被认证;双学位、合作办学和海外交流项目,只有在教育部立案,才能进行学历认证;只有在国外接受6个月以上全日制面授的学生,才能申请认证;在第二国留学,却获得第三国学历,不会被认证。
&&&&按照留服官网上的说法,学位认证并非海归的“必需品”,而是“本着自愿原则”。但方怡忍不住“吐槽”,对于在体制内找到工作的海归来说,办学历认证是规定动作,而非自选动作。打算在高校、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供职的留学生,入职时这份证明必不可少;想进政府系统,只有拥有这份证明,才有报考公务员的资格。
&&&&说到“自愿”,周扬的中指和食指在耳边勾了勾,比了个引号:“所谓的自愿,只能体现在选择工作上。不过,谁会因为不想办学历认证,拒绝‘国’字头企业啊?”他建议海归们拿到毕业证后,先去办理学位认证。“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用到,而且要打出提前量。”
&&&&学历认证书没在方怡入职时发挥作用,却是她作为海归在北京落户口必须提供的材料之一。这是很多海归办理认证的另一原因。
&&&&而对于像梁先生这样在私企供职的“北京土著”来说,学历认证就可有可无了。他告诉《青年参考》记者,自己从日本回国3年多,从没想过去办认证。
&&&&对正在办理学历认证的师弟师妹,方怡的建议是“乖乖听话,老实办”。她甚至从中获得了人生感悟,这些手续虽麻烦,但见多了“也就习惯了”。
&&&&(应采访对象要求,本版出现的人名均为化名。)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办理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为什么这么难-中国青年报
03版:法治社会
新闻排行榜 热点新闻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 & 往期回顾 & && &&&
材料再全也要跑三次
办理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为什么这么难
吕芒 本报记者 周凯
中国青年报
&&&&“今天的40个号已经发完了,你下次再来吧。”12月4日下午两点,带着一叠厚厚的材料,王业琛兴冲冲地来到上海市梅园路77号上海人才大厦一楼——上海市回国留学人员服务中心,办理国外学历学位认证,却被工作人员告知号已被拿完。好不容易跟单位请了半天假专程来办理,却发现白跑一趟,王业琛感到十分沮丧。
&&&&王业琛于1年前赴香港城市大学攻读新媒体专业硕士学位,今年7月课程结束后回到上海找工作,11月中旬一拿到硕士毕业证书后,就开始办理教育部(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国外学历学位认证。
&&&&早就听闻办理认证耗时长,为了尽早拿到证书,减少跑留学服务中心的次数,王业琛可谓是做足了功课。“我向办过认证的学长学姐讨教过经验,上网看了各种相关攻略及经验分享,还给上海市回国留学人员服务中心打过很多次电话。这个唯一的热线,总占线,运气好的时候能打通。”王业琛告诉记者。
&&&&“材料再全,至少也要跑三趟”
&&&&按照“港澳台地区学历学位认证系统”官网上的具体细则,王业琛首先在网站上注册、提交认证申请并按照要求准备好了八项材料及复印件:证件照、学位证书、成绩单、港澳通行证、留学回国人员证明以及亲笔填写的授权声明。
&&&&王业琛注意到细则里写道:关于国外学位证书和成绩单都须经正规翻译机构(公司)进行翻译,个人翻译无效。为确保万无一失,她跑到上海市留学服务中心指定的翻译机构之一——上海外服国际人才服务中心翻译自己的成绩单。一页纸的翻译,不仅花掉了王业琛200元,还让她等了整整一周。
&&&&“千算万算,没算到还有取号这等事。”王业琛懊恼地埋怨自己的“没想到”。事实上,像王业琛这样为了办理学历学位认证跑了好多趟,堵了一肚子气的人可不在少数。因为打不通咨询电话,光是咨询就跑了好几次的也大有人在。
&&&&用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的董晓峰的话来说,办理留学认证就是“各种不顺”。“我早上一开门去的,拿了号等了一上午,还没轮到我,说午休了,让我下午再去。”董晓峰拿到的是25号,但一上午只叫了22个号,他只能无奈地等到了下午。“我自己不好,去的晚了”,董晓峰悻悻地说,“本来以为去一次,材料交齐了等着就可以了,没想到还要去好几次。”
&&&&交材料的时候,柜台的工作人员告诉董晓峰还得去上海市出入境管理局打印一份他近5年的出入境记录。“网上细则里没有说要交这个的啊?”董晓峰着急地问。
&&&&“这是我们最新的规定,你急什么啊,每个来办认证的人至少都要来这里三次。”工作人员回答道。
&&&&“出入境管理局在哪儿啊?我去打印记录需要带什么材料吗?”面对董晓峰的一大堆疑问,工作人员则表示:“这些问题你都不要问我,我不知道。”
&&&&“从目前情况来看,我还得再来两次,想到就头疼。”说到这里,董晓峰叹了口气垂下了头。提交认证申请算第一次,打印完了出入境记录之后还得去银行汇款,之后要带着补交的材料第二次来留学服务中心领取初审材料,留学生需要自己将初审材料寄去北京的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等认证完成,董晓峰还得来第三次把证书领走。
&&&&请把要交的材料都说清楚
&&&&在上海市回国留学人员服务中心办事大厅,中国青年报记者看到“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上海验证点”提供了约能容纳50人等候的座位。开放的两个窗口分别为“申请人本人原件材料验证受理”与“已验证材料领取”。当被问到为什么一天只能办理40个认证时,发号的工作人员金先生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材料验证受理目前只有一个工作人员在上班,所以就比较慢。你看现在这里坐着的这些人,到下午下班之前都弄不完。你最好早上八点三刻之前到,这样可以拿到1号。”
&&&&金先生作为上海人才大厦一楼大厅的接待人员,主要工作是解答访者的疑惑、疏导并维持现场秩序。“理论上是每天早上9点上班,但我总是8点就到这里了,来拿号的人总是会到的很早。”据金先生介绍,很多来办理认证的留学生普遍都不太了解办理认证的情况,只能一个一个的跟他们讲解,尽量帮助他们减少跑来的次数。每年的11月、12月是办理认证的高峰,很多留学生会趁着放假的间隙过来。在金先生看来,近年来办理留学认证的人越来越多,但受理材料的窗口却始终没有增加。
&&&&排队等候办理的往往并不都是留学归来的年轻人,还有很多家长帮着自己的子女做国外学历学位认证。“女儿上班太忙,根本请不出假来办这个,我只能帮她跑了。”等候办理认证的张先生说,“我又搞不清楚这些材料都是些什么,每交一次,总让我再去搞个复印件什么的,来来回回也跑了有五六趟了。”
&&&&中国青年报记者打了很多次电话,终于拨通了上海市回国留学人员服务中心的咨询热线。当记者询问:领取初审材料需不需要拿号时,工作人员表示:好像不用吧。在记者的一再确认下,该名工作人员才支支吾吾地表示,“这里不是接待窗口,我只管咨询,要不要拿号我也不清楚,你去了那里再看吧。”“我就是如实地按照咨询电话里的回答跑去办理认证的,结果白跑一趟。咨询电话跟现场的办理情况根本就是脱节的。”王业琛忿忿地说。
&&&&据了解,国外学历学位认证的办理从提交申请到办理成功,整个过程一般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如果是在北京的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办理的话,时间会略短一半,过程也稍微简单些,但更多的留学生是像王业琛、董晓峰这样选择在就近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申请材料验证点”办理留学认证。
&&&&“把要带的东西说说清楚,比如汇款、出入境记录什么的,在网上看资料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说现场不能交现金;减少去的次数,增加办公窗口;让咨询电话更畅通一些。”董晓峰建议。
&&&&留学认证连着户口和工作
&&&&当中国青年报记者问到“你为什么要办留学认证”时,来自安徽芜湖的王业琛与浙江海宁的董晓峰不约而同地回答:“因为要办户口啊。”目前在上海一家外企工作的王业琛表示,虽然单位里有很多留学归国的同事,但几乎只有外地同事做过留学认证。
&&&&王业琛告诉记者,目前上海市对留学硕士的落户要求是要在回国的两年内提出申请。回国后找工作要一段时间,办理留学认证又要一段时间,两年期限一下子就到了。
&&&&“不仅是办户口,单位入职、档案上的学历更新也需要提供这个。”刚刚被一家事业单位录取的董晓峰告诉记者,“认证没办好,我到现在入职手续都没办完。”他掰着手指头算了算,“从办理国外学历学位认证到我申请户口完成,差不多需要半年的时间,只能一步一步来了。”
&&&&有意思的是,当“户口”这个敏感的词语被提起的时候,本来坐在等候大厅里互不相识的留学生们,忽然一下子都凑到了一起,七嘴八舌分享自己了解到的“落户”信息。“从明年1月1日开始,上海人才类集体户口全面停办,等我们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办理出来到时候还不知道该怎么办。”有同学说道。
&&&&今年3月,在教育部第四场新春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张秀琴介绍,2012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和留学回国人数均较2011年有所增加。出国留学人数增加5.99万人,增长17.65%;留学回国人数增加8.67万人,增长46.57%。改革开放以来,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109.12万人,有72.38%的留学人员学成后选择回国发展。然而众多的留学生回国之后,办理国外学历学位认证却成为求职、落户的首道关卡。作为国家教育部对留学学历的权威认可,大多数留学生们只能“硬着头皮”也要把它拿下。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所用人名均为化名)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留学生学历遭遇认证难:材料再全也至少跑三趟
&&&&来源:&&&&
&&&&&&字号
原标题:留学生学历遭遇认证难:材料在全也至少跑三趟
  “今天的40个号已经发完了,你下次再来吧。”12月4日下午两点,带着一叠厚厚的材料,王业琛兴冲冲地来到上海市梅园路77号上海人才大厦一楼――上海市回国留学人员服务中心,办理国外学历学位认证,却被工作人员告知号已被拿完。好不容易跟单位请了半天假专程来办理,却发现白跑一趟,王业琛感到十分沮丧。
  王业琛于1年前赴香港城市大学攻读新媒体专业硕士学位,今年7月课程结束后回到上海找工作,11月中旬一拿到硕士毕业证书后,就开始办理教育部(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国外学历学位认证。
  早就听闻办理认证耗时长,为了尽早拿到证书,减少跑留学服务中心的次数,王业琛可谓是做足了功课。“我向办过认证的学长学姐讨教过经验,上网看了各种相关攻略及经验分享,还给上海市回国留学人员服务中心打过很多次电话。这个唯一的热线,总占线,运气好的时候能打通。”王业琛告诉记者。
  “材料再全,至少也要跑三趟”
  按照“港澳台地区学历学位认证系统”官网上的具体细则,王业琛首先在网站上注册、提交认证申请并按照要求准备好了八项材料及复印件:证件照、学位证书、成绩单、港澳通行证、留学回国人员证明以及亲笔填写的授权声明。
  王业琛注意到细则里写道:关于国外学位证书和成绩单都须经正规翻译机构(公司)进行翻译,个人翻译无效。为确保万无一失,她跑到上海市留学服务中心指定的翻译机构之一――上海外服国际人才服务中心翻译自己的成绩单。一页纸的翻译,不仅花掉了王业琛200元,还让她等了整整一周。
  “千算万算,没算到还有取号这等事。”王业琛懊恼地埋怨自己的“没想到”。事实上,像王业琛这样为了办理学历学位认证跑了好多趟,堵了一肚子气的人可不在少数。因为打不通咨询电话,光是咨询就跑了好几次的也大有人在。
  用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的董晓峰的话来说,办理留学认证就是“各种不顺”。“我早上一开门去的,拿了号等了一上午,还没轮到我,说午休了,让我下午再去。”董晓峰拿到的是25号,但一上午只叫了22个号,他只能无奈地等到了下午。“我自己不好,去的晚了”,董晓峰悻悻地说,“本来以为去一次,材料交齐了等着就可以了,没想到还要去好几次。”
(责编:教育实习生、熊旭)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精彩新闻|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中留学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