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庆征文六一对联,要求把“炎校”嵌进去

求一幅学校庆六一的对联,把‘’书香校园‘’嵌进去_百度知道
求一幅学校庆六一的对联,把‘’书香校园‘’嵌进去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上联:翰墨书香沁学子下联:校园儒风润教工横批:莘学雅趣
采纳率:91%
来自团队:
翰墨飘香,书声琅琅家国事群英荟萃,赤子眷眷校园情【①翰墨:原指笔、墨,借指文章、书画。②琅琅(láng):象声词,形容金石撞击的声音、响亮的读书声音等。③群英:众多贤能之士;众多英雄模范人物。④荟萃:(杰出的人物或精美的东西)会集,聚集。⑤赤子:热爱祖国,对祖国忠诚的人。⑥眷眷(juàn):依依不舍,一心一意。】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校运会对联,要求原创,谢谢_百度知道
校运会对联,要求原创,谢谢
我校是一所优秀的高中学校,教学质量非常好,正蓬勃发展,校名是“永丰中学”。马上要开校运会了,求对联一副,如果能将“永中”两个字嵌入对联最好,倘若不能就算了,望能写出每句十个字左右的对联,不胜感谢!(我分数不多,等我挣到分给你)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上联:永保炎黄子孙优良传统下联:中显华夏儿女飒爽英姿横批:永丰中学
采纳率:51%
永攀高峰,团结奋进不言败中流砥柱,努力拼搏勇争先
百折不挠不言败,云中白鹤积极进取创辉煌,永永无穷
上联:永不放弃,丰收知识果实下联:中坚栋梁,学成建设国家横批: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校运会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很早就想把书里的关于对联的一些东西发上来 可是网上没搜到 没办法 笔录吧 也当练练打字 争取一日一小段 半年集成册)   楔子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    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自产生的那天起,就在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站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为广大人民所喜爱。这是因为汉字的独特造型与结构造就了对联:
(1)汉字的方正典雅、齐整庄重,上下联语句的工整对仗,赋予了对联结构上的均称美,给人以视觉上的    冲击力与享受。
(2)汉语音韵的抑扬顿挫,上下联语调的和谐应对,使得对联诵读时表现出神妙的音韵美,给人以听觉上    的愉悦和快感。
(3)就其内容而言,有褒扬、有批判;有抒情、有绘景;有对历史的深思、有对现在的剖析……。可以说    :优秀的对联是集思想、书法、音乐、诗歌、造型艺术于一身的完美的艺术珍品。它能启迪人们的心智、慰藉人    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对联的演革与渊源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    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这是对联最原始的    形式。
在两千多年前的先秦书籍中,就存在许多含有对偶因素的句子。例如,《诗经》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老子》中有“有无相生,难易相成。”《论语》中有“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    周”。后来,在汉赋以及魏晋南北朝盛行的骈文里,句子更是“奇偶相配”。
隋唐以后,律诗兴起,其颔联、颈联都是对仗的,把它们单独抽出来,就是一副对联。如“海内存知已,天    涯若比邻。”“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等,对联做为    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是从律诗中分化出来的。这是现代对联的来源之一。
对联的另一个来源是集句。把原来各不相干的词句按照一定意义集在一起,恰成对偶,也可形成很好的对联    。沈括《梦溪笔谈》说,王安石曾摘“鸟鸣山更幽”对古人诗句“风定花犹落”。这样,比原诗“蝉噪林愈静,    鸟鸣山更幽”更妙,因为后者上下句只有一层意思,而前者上句是静中有动,下句则动中有静。
对联的来源之三是文人的专意创作。一般认为,后蜀孟昶所作“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春联,是传世    的第一副对联。(此“中国第一联”或可作为一种提法,而不能就此论定。例如唐太宗就曾题书藏晋词一联语:    “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对联的发展、形成有其漫长的演变过程和民间性等,并不能确认哪是真正的首    联。
北宋末宣和年间,有人把四川眉山诗人唐庚的名句“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用来作门联,这是日常用对    联榜门的一个先例。
南宋的杨邦乂在金军攻破建康,威武不屈,咬破手指,用鲜血在衣襟上写下十个大字:“宁作赵氏鬼,不为    他邦臣。”朱熹筑沧州精舍,曾自书一联:“佩韦遵考训,晦木谨师传。”
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据《簪云楼杂话》记载,明
    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门观赏取乐。尔后,文人学    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明清两代,对联的发展达到全盛,主要表现在它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类对联都得到广泛的应    用。家家户户以至各行各业都有了挂贴对联的习惯。寺庙道观、风景名胜地点,用它做楹联;日常交际中,人们    用它祝寿、庆婚、哀挽、题赠;文人学士用它写景咏物,言志抒怀……
主帖获得的天涯分:0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以上是昨天码在记事本里的以后 更新估计就慢了)   对联的类别
(一)就对联上下联的语意关系上而言大至可以分为三类:
所谓正对,亦叫同类对。就是上下联的内容基本相同,它们互为关联,互为补充。比如:“春水接天长,    一网收来鱼满载;东风吹地暖,千锄种下谷盈仓。” 这种对联的上联与下联内容基本相同,它们互相补充,都    只具有“一面性”的特点。
所谓反对,即上下联的内容相反,它们互相映衬,形成对照,使楹联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从而给人以深    刻的印象。比如:
  “藕入池中,玉管通地理;荷出水面,朱笔点天文。” 刘勰《文心雕龙·丽辞》中有“反对为优”的说法,就    上边的这幅对联联以“反对”方式命意言事来看,确能引人注目,其艺术效果也不同一般。
所谓串对,亦叫流水对。即上下联意思相承,把一个意思分成两句话来说,上下联紧相衔接,联贯而下的联    语。比如:“要想着收咱失地;别忘了还我河山。”“一失足成千古笑;再回头是百年身。”
上列楹联,上下联的命意顺承连串,均有珠联壁合、一气哈成之妙。
  “反对为优”  ---------------  反着对,才容易出绝品。
  (累 主要是不习惯打标点
12:43:01)  (二)从用途上来分 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 喜联 寿联 挽联 装饰联 行业联
交际联和谐趣联等。
上文讲到 到了明代人们用红纸代替桃木 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春联 至于人们传说的王羲之改春联之事,(“福无双至今日至,祸不单行昨夜行”)纯属传说,是人们仰慕其书法而已。
春联,顾名思义是春节时人们用来表示喜庆的一种良好祝语,或表 示合家团聚生活幸福,或祝愿来年五谷丰登事事如意……。例:
运际升平人共乐 , 气当和淑鸟知春。
人寿年丰家家乐 , 国泰民安处处春。
布谷鸣春人勤物阜 , 瑞狮舞彩国富年丰。
门对青山羊免群群嬉碧毯 ,窗含绿水鸭鹅队队戏银波。(农村用)
灵活经营财源茂盛 , 薄利多销生意兴隆。(商业用)
阳光普照园丁心坎春意暖 , 雨露滋润桃李枝头蓓蕾红。(学校用)
在些我说明一点,春联和其它用途的联语在字数上有着区别,即上下联一般都是单数,取“阳”,尽可能避免双数,因为在我国传统意识中,双数为阴。
喜联又叫婚联。是人们对结婚者的一种良好祝愿。它起源于何时,无从考证。这种对联有一个特点,就是上下联语中一般都或明或暗的含有一个能表示夫妻意义的名词。例:
秋水银堂鸳鸯比翼 , 天风玉宇鸾凤和声。
梧桐枝上栖双凤 , 菡萏花间立并鸳 。
寿联现在一般很少有人再写了。在清朝时极为盛行,是老人过寿时,晚辈或亲朋好友赠送的表示赞美、祝愿长命百岁的吉祥话。这 种联语分男寿联与女寿联两种。例:
鹤算千年寿 , 松龄万古春。
曲谱南薰四月清和逢首夏 , 樽开北海一家欢乐庆长春。
北海开樽本园载酒 , 南山献寿东阁延宾。
以上是祝寿的通用联。古人大庆寿诞是有讲究的。一般大庆整寿。 这样一些专为庆贺其一整寿的联语便应运而生  例:
五岳同尊唯嵩峻极,百年上寿如日方中。(五十整寿)
甲子重新如山如阜,春秋不老大德大年。(六十整寿)
从古称稀尊上寿, 自今以始乐余年。 (七十整寿)
日岁能预期廿载后如今日健,群芳齐上寿十年前已古来稀。(八十整寿)
瑶池果熟三千岁,海屋筹添九十春。(九十整寿)
人生不满公今满,世上难逢我正逢。(百岁整寿)
以上所举之例皆为男寿联,在祝寿时,送给寿星的联语因性别的不同,联语是有区别的。
女寿联举例:
恭俭温良宜家受福,仁爱笃厚获寿保年。(通用联)
庭帏长驻三春景,海屋平分百岁筹。(五十)
玉树阶前莱衣兑舞,金萱堂上花甲初周。(六十)
金桂生辉老益健,萱草长春庆古稀。(七十)
逾古稀又十年可喜慈颜久驻,去期颐尚廿载预征后福无疆。(八十)
设帨溯当年喜花甲一周又半,称觞逢此日祝萱颜百岁有奇。(九十)
桃熟三千瑶池启宴,筹添一百海屋称觞。(百岁)   --------  下一章是谐趣联 明天再码
  4.谐趣联。
就用途上而言,相对于其他联语,谐趣的用途最广,给人的印像也最深。它或褒扬、或鞭挞;或讽刺、或赞美;或鼓励、或自勉……现撷取一二,共大家玩味。
(1)清末政治腐败,卖官鬻爵成风,某城中一中药商人花巨款买了个四品官,穿上天青褂,时人不齿,做无情对讽之曰:“四品天青褂,六味地黄丸。”
(2)苏东坡自幼在父亲苏洵的指引下,博览群书,知识越来越丰富。为了成为有用之才,他写了一副自勉联。这副对联是:“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3)近人何颜升,清末任甘肃布政使时,有留学归来的一唐姓翰林在给他的信函中误将“秋辇”写成“秋辈”,又将“追究”的“究”错为“宄”。何即以一联嘲讽:“辇辈同车,夫夫竟作非非想,究宄异穴,九九难将八八除。”
(4)古时候,有个人很喜欢附庸风雅。一天晚上,浓云遮月,伸手不见五指。他随口吟道:“黑白难分,叫我怎知南北?” 这时,恰好隔壁的穷秀才来向他借一样东西。听明来意,他让秀才对出下联,方肯借物与他。秀才想了想,脱口说:“青黄不接,向你借点东西。”主人一听,正是佳对,于是高兴地把东西借给了秀才。
  (三)对联的创作非常讲究辞格的运用。常用的辞格有以下几种:
1.拆合格.就是利用汉字偏旁的拆分和组合来构成对联,例如:闲(閒)看门中月;思耕心上田。古木枯,此木成柴;女子好,少女尤妙。
2.镶名格。就是在对联中巧妙地镶入人名或地名或事物名,例如: 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角)葛亮;风送幽香,郁郁畹华梅兰芳。两舟并进,橹速(鲁肃)不如帆快(樊哙);八音齐奏,笛清(狄青)难比箫和(萧何)。
3.急转格。就是对联的上下半联中间各自的意思向反面突然转变。例如:闲人免进贤人进;盗者莫来道者来。爱民若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执法如山,钱山靠山岂非山乎。
4.回文格。就是对联的上下联各自倒读和顺读完全一样,例如: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5.拟人格。就是利用拟人手法构成的对联,例如:鸦叫鹊鸣,并立枝头谈风雨;燕来雁往,相逢路上话春秋。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6.反诘格。就是利用反问形成对联,例如:经忏可超生,难道阎罗怕和尚?金钱能赎罪,居然菩萨是赃官?
  对联的特点
对联形式多样。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趣联故事(1)    本院昨晚听漏,三更五点五点三更,五五二十五点,点点不错,更更不差:红罗帐内兴,黑夜牢中悲,看张生乐极生悲,乐极生悲;  犯生今朝卜卦,八卦六爻六爻八卦,八八六十四爻,爻爻有准,卦卦有灵:白虎当头凶,青龙主事吉,望大人逢凶化吉,逢凶化吉。  
过去,有一小官,叫张继贤。他常与有夫之妇鲁清贞暗中勾搭。一日,他俩正在缠绵,被鲁的丈夫发觉。张与鲁的丈夫揪打起来,张失手将对方打伤致死。后来县官要判他的死刑。   
县官素知张才学不错,于是就对他道:“听说你善于作对,今日你若能据己之罪,在10分钟内作出一副好联,我就免你一死。”张曰:“君果无戏言?”县官道:“当然。”张沉思片刻,作出此对:本院昨晚听漏,三更五点五点三更,五五二十五点,点点不错,更更不差:红罗帐内兴,黑夜牢中悲,看张生乐极生悲,乐极生悲;犯生今朝卜卦,八卦六爻六爻八卦,八八六十四爻,爻爻有准,卦卦有灵:白虎当头凶,青龙主事吉,望大人逢凶化吉,逢凶化吉。   
县官听后,觉得张果然有才,而且还在联中恭维了自己一番,于是就将张的死刑改为苦役。  点评:此联创作难度大,它多处运用数字、叠字、叠句和数学乘法;数字运用巧妙,引事对比鲜明,叠字叠句组结自然;这些,又皆紧贴“犯罪”本体。  
  趣联故事(2)  
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句)?   
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牲怎能出蹄(题)!   
话说解缙年少有才,可是朝中许多老臣却看不起他,总想找机会教训他。一次在朝廷宴会上,一个老臣拟出带有讽刺意味的上联,并要解缙当场对出下联。联云:“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句)?”   
解缙知道老臣挖若他,稍加思索,很快就对出讽刺性更强的下联。联曰:“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牲怎能出蹄(题)!”话音刚落,立刻引起在座的众人捧腹大笑;那个老臣低头不语,一下威风扫地,狼狈不堪。   
点评:这个奸狡的老臣,本想用讽联来教训一下解缙,不料才思敏捷的解缙,竟以更尖锐的讽联进行回击。结果,弄得这个大臣威风扫地,狼狈不堪!下联结尾处和上联结尾处一样,同用谐音字相对,对得巧妙,骂得痛快。
  趣联故事(4)   
乔女自然娇,深恶胭脂胶俏脸   
人言虽可信,但防渭河混泾江   
1934年,粤剧表演艺术家薛觉先,因戏班排《乔小姐三气周瑜》,舞台上需要一副对联,便出上联征对。最后选中三个对句,此下联即其一。上联大意是说,乔小姐自然娇美,讨厌胭脂胶盖住俏脸。下联大意说,人言可信,但要能明察善恶,泾渭分明。   
点评:此联巧用拆字、同旁字格,上联合“乔女”为“娇”字,后五字均带“肉月”旁。下联,合“人言”成“信”字,后五字均为“三点水”旁。   趣联故事(5)  
朝登箕子之峰,危如累卵   
夜宿丈人之馆,安若泰山   
相传宋代富弼,两次出使契丹,力拒割地,晓之以和战利害,使宋辽之间相安数十年无战事。一次奉命使辽,辽使出句:“朝登箕子之峰,危如累卵。”“箕子”谐音“鸡子”,说在我辽国之下,宋国危如累卵。   
富弼针锋相对:“夜宿丈人之馆,安若泰山。”以“丈人”与“泰山”回应(中国俗称“丈人”为“泰山”),表明我宋朝坚如磐石,安如泰山,和出句一样,前后照应。   
点评:此联如同舌战,绵里藏针,寓“兵”于“礼”,佳作也。  趣联故事(6)  
东鸟西飞,满地凤凰难下足   
南龙北跃,一江虾蟹尽低头   
江西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明清两朝,尚有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十里九布政之贵,其他官员,车载斗量不计其数,当地文人墨客,引以为荣。   
广东、江西两省文人,古时曾有地域成见,互相轻视,借故嘲讽攻讦。   
一日,宋湘路过此地,当地文人立即召开欢迎宴会。他们素知宋湘为广东梅州第一才子,名义上是宴请宋湘,实际上是想来个下马威,为难宋湘,使他不敢小视当地的文人。   
宋湘明知此宴是当地文人摆设的一种鸿门宴。但他自恃才高,毫无顾忌,毅然接受邀请,单刀赴会。   
当地为首的文人当即宣布:“热烈欢迎梅州第一才子宋湘先生莅临敝地,真感荣幸之至!宴会开始前。老拙有一上联,想请宋湘先生对对,然后宾主畅谈入席。”宋湘不卑不亢地说:“好!好!好!晚生不才,敬请老前辈先赐上联,让晚生见识见识。”   
为首文人立即摇头晃脑地吟道:“东鸟西飞满地凤凰难下足;”知其把当地文人自诩为均是百鸟之王的凤凰,把广东文人贬为普通之鸟,见了凤凰,只有朝拜之举,哪有落足之处呢?宋湘才思敏捷,马上站起,两手一按,大声吟道:“南龙北跃一江虾蟹尽低头。”当广东南方的龙向北腾飞时,你们江西这些虾兵蟹将敢不低头伏地吗?   
当地文人听后,满面羞惭,方知梅州才子确实厉害,十分佩服宋湘的才气和胆识,毕恭毕敬地一齐举杯相向道:“对得好!对得妙!对得巧!宋湘先生真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真叫学生们无限钦敬!”从此之后,江西文人,再也不敢对广东文人有任何的轻视了。   点评:自古文人相轻,宋湘对的淋漓尽致,江西文人自取其辱,妙哉 !  
  趣联故事(7)  
急水流沙粗落后   
狂风筛谷瘪争先   
海瑞小时候家里很穷,他五六岁时就帮家里干活,扫地、喂猪、割草样样都干。   
海瑞7岁入读私塾。因为帮家里干活,常常迟到,老师颇为不满。   
有一天考试,海瑞又迟到了。老师很生气,为让他警觉,就决定出一上联给他对,对得出才让他进入课室参    加考试。老师在门口来回走了一会儿,摇头晃脑地念出上联:“急水流沙粗落后”。   
海瑞略想了一下,朗声对道:“狂风筛谷瘪争先”。   
老师以“粗”比喻海瑞的顽劣,批评他常常迟到。海瑞则以“瘪”贬损那些比他先到的学生腹中无物,暗示    自己是有真才实学的人。这一对句,他用上了他在筛谷时看到的现象。   
小海瑞通过贬损别人而为自己的失误辩解,当然算不得高雅;不过,作为七八岁的孩子,急中生智,    殊为难得。于是老师点头笑着原谅了他。   趣联故事(8)  
岭顶孤松春夏秋冬风债主   
江中独石东南西北浪冤家   
一天,广东才子宋湘经过乡间一路边茶店,店主见后忙招呼他停下来歇歇,宋湘坐下后,店主边奉茶边客气    地说:“常闻宋君才高八斗,擅长对联,今日幸会,请宋君对对可好?”   
“好,好,老板你就出对吧。让不才见识见识。”宋湘答道。   
店老板沉思片刻,抬头看见对面山顶上有棵孤独的松树在风中微微地摇晃,于是灵感一来,马上说道:“岭    顶孤松,春夏秋冬风债主。”   
宋湘把眼光从孤松身上扫到山下的河里,看见河中有一座大石凸出水面,正受到四面水浪的冲击,他的灵感    即刻来了:“江中独石,东南西北浪冤家。”   
“妙!对得好,对得好!”店主和围观热闹的几个人都异口同声地称赞。   
“宋才子,你的确是才智聪敏。”店主由衷地赞颂宋湘。   
“诸位过奖了,区区拙作,还望列位高手多多指教,在下就此告辞了。”宋湘说罢便向众人作了一揖,继续    上路了。   点评:宋湘借景联对,才思敏捷,不愧高人一等。  趣联故事(9)   
披一品衣,抱九仙骨,狂生无礼称愚弟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侠士有志傲王侯   
清朝末年的一天中午,梁启超前往总督府求见湖广总督张之洞。   
其时张之洞正想午休,他从门人手中接过帖子,只见上面写着“愚弟梁启超顿首拜”,甚为不悦,心想我张之    洞生于文明昌盛的京师,官为湖广总督,扬名四海,权倾江南,你这南莽的无名小辈,凭什么与我称兄道弟!   
张之洞轻轻地骂了一声“小子无知而无礼”,就随手拿笔写了一句上联,递给门人道:“送给那小子。若对    不出来,就叫他滚!”   
张之洞料定梁启超对不出来,故门人一走,他就进卧室宽衣除帽。   
门外,梁启超从门人手中接过上联一看,见写的是:“披一品衣,抱九仙骨,狂生无礼称愚弟。”   
对这显然的教训讽刺,梁启超微微一笑,想都不想,就从门人手中接笔写出下联,让门人回送给张总督。   
那时,张之洞正要上床,见门人持着对联进来,就接过一看,见是:“行千里路,读万卷书,侠士有志傲王侯    。”   
张之洞默默看了几遍,连连点头赞叹说年轻人有才有胆有志。说着就赶忙重新穿衣戴帽,亲自来到大门口迎接    梁启超。   点评:张之洞官高位显,出句对梁启超意存轻视;梁启超对的不卑不亢,傲骨铮铮。  趣联故事(10)   
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魏无忌,长孙无忌,尔无忌,吾亦无忌   
起名字最怕与大人物重复。古时有一考生,名字与考官相同。考官见后大为不快,即出一联难之。   
联曰:“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蔺相如和司马相如都是历史人物,同名而不同姓。言下之意,我为考官,你为举子,岂敢与我同名!   
考生也以两位历史人物的名字对上,非常巧妙,联曰:“魏无忌,长孙无忌,尔无忌,吾亦无忌。”   点评:以人名对人名,且又道出心中所想,亦为佳作。  趣联故事(11)  林小姐妙联逐西宾   
林员外世居林家村,府中庭院幽雅,膝下儿女一双。林翁家财富有,女儿林秀茂饱读诗书,文墨颇佳,年方    十八,待字闺中。儿子福华年仅十岁,林翁请得一叶姓教师担任西席,在家授课。   
叶先生能诗能文,擅于启蒙。但性好渔色,不甚安分。叶先生教授蒙童之余,窥见内室林小姐青春俏丽,美    貌如花,不禁神魂颠倒,遂生非分之想。   
一日,庭院的竹树长出笋尖来,叶先生灵机一动:有了,我何不如此这般,试探一下林小姐对自己的态度?    想好了以后便对福华说:“我出一个对子给你,如果对不上,你就拿去让你姐姐对。”说罢取过纸笔,随手写出    上联。联曰:“竹笋初标(粤音,冒也),几时至(才)得林秀茂?”十岁蒙童哪能对对子?福华只得拿到姐姐    处求助。大小姐林秀茂一看便知叶先生主意打到自己身上,于是便在纸上对出下联曰:“梅花始放,何曾轮到叶    先生。”并嘱其弟送回。   
看到这样的回应,叶某人情知小姐无心于己,但又不甘心,总以为如果假以时日,弄点情情义义之类,小姐    很可能回心转意。   
岁月如流,不知不觉间又是冬去夏来,炎热难耐,叶先生也情难以耐。想起林小姐的音容笑貌,他又故伎重    施,再拟一联,命福华带给其姐姐。联曰:“林密山深,问樵夫从何下手?”   
叶小姐一看,啊呀,这家伙越来越放肆了!看来不断了他的路子他是不会罢手的。好吧,叶先生,你就休怪    本小姐无情了。想到这里,林秀茂小姐挥笔对出下联,曰:“鹰猛犬智,促狡兔即刻离窝!”她还吩咐福华:你    拿去给叶先生看,叫他照着办吧。   
对子送到叶先生那里,福华把小姐的话一说,叶某人大吃一惊:这不是让我卷铺盖走吗?林府的这份西席教    务清闲,束修(教书工资)优厚,且房舍舒适,食宿均佳。这个“窝”他实在不想“离”。可是,林小姐语意决    绝,毫不留情,倘若自己死皮赖脸,硬混下去,西席的颜面何存?迫不得已,叶某人唯有找个不成理由的理由,    向林员外辞去教席,卷起铺盖“离窝”了。
  趣联故事(12)   
一天,蒙馆塾师叶先生正在午睡,有友到访,敲窗致醒。欢谈至客去后,学生回馆上下午课。该课内容是楹    联作业的练习及书法,遂以“有客敲窗惊午梦”为上联,命学生对下联。黄昏时,放晚学了,众皆完卷,福华却    未完成。叶先生命他拿回家里作为晚上的作业,明早背书时交卷。   
第二天早上,福华交出的下联是“无人伴枕负春光”。叶老师一看,联对得十分工整,但思想有问题。老师    认为福华“人小鬼大”,以戒尺责之。福华哭诉:“昨晚对到深夜仍未对好。姐姐怜我,代我对好,催我睡眠。    ”叶先生闻知后,免责福华,并问其姐情况,福华从实以告。叶顿生爱慕之念,细察联意,认为是少女怀春之诉    。放晚学时,又交一上联给福华转给姐姐。此上联是“六尺丝维,三尺缠腰三尺挂;”   
第二朝,福华拿其姐对好的给叶先生,其联文是“一床棉被,半床遮体半床闲。”叶看后,心中窃喜,遂握    笔书联:“林密山深(暗示林家闺门深锁),教樵子从何入手?”交福华转达。林秀茂看后,知叶先生产生了非分    之想,后悔自己惹祸,于是书下联给福华转交叶先生:“河干水涸,劝渔翁及早回头!”叶接联后,知遭拒,但    仍不息心,于是再致联表示真心爱慕之意。联曰:“竹笋初生,何日能来林秀茂?”林秀茂复联曰:“梅花正放    ,几时轮到叶先生。”   
叶先生接联后,知遭婉拒,深悔失态,于是去联表白:“竹本无心,奈何身外多生枝节!”林也回联以表白    自己:“藕虽有口(指藕切断后的孔),但是胸中不染污泥。”   
岁晚时,叶先生自知失态,不好意思续教下去,辞职他去,另谋高就。  趣联故事(13)知错对错  
阊门造屋,移多就少为两间   
枣棘作柴:截断劈开成四束   
传说乾隆游江南,途经苏州阊门时,见匠人将一房隔成两间屋。这很平常的事,没甚奇特,可是这位喜好舞    文弄墨的皇帝,一时兴起,把阊门和建屋联缀一起,玩文字游戏,拟成:“阊门造屋,移多就少为两间”作出上    联。平凡之事,用语自然,无矫饰词藻,毫不诘屈聱牙,也没有深奥典故。可是要作出对仗工稳、恰当妥贴的下    联,也不容易。百思不得,便将上联出示随行人员,征求下联。官员见皇帝穷思苦想不得下联,自己搔首拈须,    来复推敲,亦踌躇难定,便告知州县,征求下联。   
有一樵夫进城卖柴,恰巧见到上联,稍加思索,便揭榜应对。众人见他是山野樵夫,都不相信,便拿纸笔要    他写出下联。樵夫毫不犹豫,便在众目睽睽之下写了:“枣(枣的繁体字)棘作柴,截断劈开成四束。”乾隆看    见下联,便赞不绝口。   
一班尸位素餐的官员,平时看不起樵夫这样的劳苦百姓,现在见到皇帝称赞不绝,自觉没趣,便在鸡蛋里挑    骨头,说组成枣棘的“束”,少了一横不成束。据此以为抓到根救命稻草,自以为是,要定樵夫欺君之罪。   
樵夫面对这帮七嘴八舌的批判大会,镇定自若,不慌不忙地说道:上联阊门造屋的“阊”字,是一日一扁曰    在门内组成,门日是间,移扁曰进门,若可为间,则我多一横封住只会吃的口成“束”,有何不可呢?如下联犯    欺君之罪,上联错出下联错对,以错对错何罪之有呢?   
至此,没有人敢再掉舌头了。   趣联故事(14)  
踢破磊桥三块石   
剪开出字两重山   
楹联家李调元在广东任学政时,常到各地视察。有番禺姓傅的学童对他不服气,故意在李必经之路上用三块    石头垒成石桥来为难他。李调元坐轿经过,因石阻路,轿夫就将此石桥踢毁。傅童子装作大怒,责问。李调元只    好下轿调解。童子说:“听说你李大人善作对联,今我有一上联,请你对出。”于是念出上联。   
李开始听是七言联,以为好对,谁知想了许久也未能对出,只好回轿返府。他闷闷不乐回家。妻子见他不悦    ,问出缘故,笑道:“此有何难!”遂对出下联。   
第二天李找到傅学童以下联对之。谁知童子听后,笑道:“此联不像大人所对,应出自妇人之手。”李大惊    ,问:“何以见得?”童子曰:“男子汉气度宏大,该用大刀阔斧之联相对;而妇人不出闺门,只好针线女红之    事,故得知!”听得李调元面红耳赤,为之叹服。   
其实,李妻以“剪”对“踢”,以“两重山”对“三块石”,可谓天衣无缝,贴切十分。况且,若非能倒海    移山之巨手,又岂能“剪”出两重山,气势更非上联所能相比。可惜李大人尴尬被动,枉自受了一顿奚落。真是    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矣!
  趣联故事(15)吸烟   
口及为吸,若不撇出终是苦   
因火成烟,入能回首便成人   
雷爷爷治家较严,子孙如有吃喝嫖赌抽等不轨行为,轻则劝戒,教而不改者,启动家法打板子惩教,屡教不    改的,逐出家门,不准姓雷,并通知亲友,不得收留。雷二哥就是因为吸烟,教而未改被驱逐出门。   
上世纪初,军阀混战,社会动乱,城乡凋敝,民不安生。致使有的青年迷惘不前,灰隳堕落。雷二哥青年时    也有抱负,交友不慎,误失歧途,沉迷于烟雾吸吐之中。雷爷爷知道后,训责其改恶从善,并批评其父兄失管教    之责。雷二哥执迷未悟,便被赶出了家门。雷母深明大义,虽怜儿爱子,亦不纵容阻拦,且督促雷二嫂收拾行李    速去,避免雷爷爷更生气,将来难以挽回僵局。   
雷家兄弟姐妹十八个,几乎都是雷爷爷启蒙督教,祖孙之情很深,他驱逐雷二哥,内心也很难过,为了家借    此以儆效尤,学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用心良苦,实非得已。记得雷爷爷曾写过一首诗:“新筑茅庐四篱墙,松菊    梅竹满庭芳,儿孙若肯加倍植,桑麻成荫桂亦行。”可见他期望儿孙勤劳持家,不做寄生虫、败家子。雷母也常    说,打在儿身,痛在娘心,千万不要学雷二哥不争气的行为。   
雷爷爷驱逐雷二哥后,经常长吁短叹,不久,便忧愤成疾,卧床不起。雷二哥闻知后,备感愧悔,决心戒烟    ,痛改恶习。请大哥恳求父母宽恕,并要回家求爷爷。爷爷未置可否,雷二哥携妻带子到病榻长跪不起,直到次    日中午,确见其已戒烟瘾,爷爷才睁开眼睛,其实他并没有睡。一面叫二哥起身,并对其父说,知过能改,先允    回家,以观后效。   
当地流传二哥戒烟故事的同时,有一副对联:“口及为吸,若不撇出终是苦;因火成烟,入能回首便成人”    。不知撰者也不知传者,惟知雷二哥在广州弥留之际尚喃喃哼着此联。  趣联故事(16)  
移椅倚桐同赏月   
点灯登阁各观书   
从前,有一对青梅竹马的才子才女,他们长大后准备成亲时,女的为了试探一下男的才学,对他提出了一个    要求:他必须对上她出的一则上联后方可成亲,上联曰:“移椅倚桐同赏月”。   
才女提出的这条件奇难,并且态度非常坚决,才子只好废寝忘餐地冥思苦想。虽然如此,才子仍然对不上那    上联,而且由于劳神过度,不久就病倒了。但他对她爱得十分深笃、执著,毫不放弃,结果就因病重而凄然地与    世长辞了。   
才女听到这一噩耗,心里非常痛苦难过,后悔不已。她痛不欲生,深感万分对不起才子,结果她也在闺房里    悬梁自尽了。   
此后,每逢夜阑人静之时,在才女生前住过的房子里就经常听到一阵阵凄厉的叫声:“移椅倚桐同赏月!”   
有一个才子,他大胆豪放,博学多才,他得知这件令人悲酸的事情后,也就竭尽平生之才日思夜想地撰起下    联来。   
一晚,他和弟弟各人点着油灯,拿着它上阁楼房里各自看书,他在台前刚坐下,灵感马上涌来了。才子突然    惊喜地自言自语道:“唔,有了,有了!下联出来了!”   
次日晚,待到三更半夜之时,才子悄悄地走到那个才女自尽的房屋院子里,侧耳细听里面的动静。一会儿,    从里面传来一阵令人恐怖的叫声:“移椅倚桐同赏月!”   
才子壮着胆子,对空中大声地说道:“小姐,你的伤心郁结今晚可以解脱了!”   
“移椅倚桐同赏月!”又是一声尖叫。   
“点灯登阁各观书!”才子高声诵出下联。   
下联一出,院子里顿时寂静了下来,才子站立良久,再也听不到那尖叫声了。   才子满意地离开了院子。   
世界本无鬼神,这个故事只是个传说,不可全信,然而最值得我们赞赏的还是那副佳联。   趣联故事(17)  
三鸟害人鸦雀鸽   
四灵除你凤麟龙   
吾粤中山石岐邻近澳门,抗日战争前,澳门黄赌毒盛行,石岐深受其害。毒品首推鸦片,吸毒者形销骨立,    家财散尽,甚者家破人亡。赌博形式极多,为害市井居民者最是麻雀(即麻将),沉迷于此者通宵达旦,越赌越    大。有所谓“充顶”者,庄家出价10元,同桌者同意“充顶”,输了则需双倍付款。一宵下来便输得囊中如洗。   
再次便是“白鸽票”,由博彩公司承包。以《千字文》中之“天地玄黄”至“鸟官人皇”共80字为“字?”    ,美其名为《八十字有奖义会》,每场摇珠开出20字,按中字多寡奖。许多市井愚民为追久未开出的所谓“肓门    字”往往输得面无人色。   
善良百姓对此恨之入骨,有某文士出一联首征对曰:“三鸟害人鸦雀鸽”,意在警醒赌徒。时有一浪荡子在    石岐先闻此联,便以一知半解的常识在市井人众之处大叫:“我有一联‘三鸟害人鸦雀鸽’,谁人能对?”   
连叫两遍无人应答,浪荡子遂面有得色。当他再叫第三次时,旁有一人应声斥之曰:“你吵什么?‘四灵除    你凤麟龙’。”浪荡子当即噤若寒蝉。因“凤麟龙龟”古称“四灵”,回应者盖讥其为龟也。   趣联故事(18)之唱戏   
唱字一扁曰,曰喜怒,曰哀乐,曰出许多口舌;   
戱者半边虚,虚荣华,虚富贵,虚动无数干戈。   
以前唱戏的民间艺人,自由组合叫“戏班子”。他们各处流浪演出,如有乡镇、码头,或头面人物要他们凑    热闹,演三五天,多则十天半月,任意给点钱维持最低生活就是了。如电影《舞台姐妹》、《戏剧春秋》那样,    场地不固定,生活无保障,精神受凌辱。   
大约70年前,重庆经济日渐发达,商族集散渐多,茶馆专场满足不了人们精神文化、娱乐需求,流浪的戏班    子也希望有固定场地演出,开始租简陋场地,搭临时舞台称戏园子。重庆川剧院就是从简陋戏园子,在米亭子较    场口之间建固定舞台,取“日日新,又日新”而名又新戏园,正式售票营业。戏圈门口张贴对联:“唱字一扁曰    ,曰喜怒,曰哀乐,曰出许多口舌;戏者半边虚,虚荣华,虚富贵,虚动无数干戈。”(戏古写戱。)戏园被日    机炸毁,迁往邹容路继续营业演出,门口仍贴这副对联。   
又新戏园开业前夕,当地黑势力见有利可图,欲谋豪夺,明争暗斗,口舌不休。一见贴出此联,便藉口发难    ,硬说对联含沙射影,有意戏讽。当时军阀混战,掠地劫城,城头常换大王旗,枪杆子出政权,有位绿林出身的    军阀,占住重庆,也想分食。便说自己打天下动真枪刀,怎么虚动干戈?更有个别恶徒趁机叫嚣:封园子,砸班    子,抢戏子(女演员)。这副对联如一石激起千重浪,闹得满城风雨。   这副拆字联内涵丰富,对仗工稳,表现了我国戏剧优良文化,汉字巧妙运用,讽时警世,概括力强,很有现实意    义。可是当时面对武夫、流氓,又新戏园经理苦于应付,奔走求援。   
后来因“七·七”抗日战争爆发,民族矛盾对社会影响,军阀调防离渝,黑势力变质等原因,对联风波不了
  了之。    (联19趣味不大 未录入)  趣联故事(20)谐音联  塔内点灯,层层孔明诸葛(格)亮   湖边洗藕,户户太白李(理)长庚(根)   
宋朝苏东坡与当朝丞相王安石政见不合,左迁,谪居岭南,做官惠州。途经广州时,慕名游六榕寺和六榕塔    。苏东坡喜名刹,善交僧,乐读佛,故号东坡居士,此次南下,得偿夙愿,因此一到广州,便直奔六榕寺。寺中    和尚也知苏学士大名,住持长老知他来游,如此,郑重接待,陪同参观。更增苏东坡游兴、谈兴,以至流连忘返    ,夜宿庙中。   
日落崦嵫,月上树梢,六榕塔内灯火放明,灿烂辉煌,玲珑剔透,备感壮观。住持趁茶浓食香之际,对东坡    说:“学士下榻寒寺,真是蓬荜生辉,当六榕塔内灯火四射,小僧班门弄斧,制一上联,请学士赠阅成对。”东    坡接过所写,见是:“塔内点灯,层层孔明诸葛(格)亮”。   
六榕塔建于晋,唐初王勃游后撰文称述,名播海内,骚人墨客南来北上无不登临。住持藉此嵌诸葛孔明谐音    作联,自然纤巧。东坡看后未能即时对出下联,次日便别寺离穗,匆匆赶往惠阳上任去了。   
苏东坡到惠州当官,因是左迁谪居,心境不畅,敷衍应付政事,日常漫步郊野,荡舟西湖。一日偶见农民踩    藕去泥,湖水洗净,见此洁白莲藕,想起六榕塔灯上联,于是写成下联:“湖边洗藕,户户太白李(理)长庚(    根)。”虽非绝对,亦称奇巧,惠州西湖暗对六榕塔。读下去更美妙,唐朝李太白,字长庚———传说李白母梦    长庚而生———谐音对三国诸葛亮,字孔明,单姓对复姓,巧在自然。   苏东坡趁兴回广州,将下联面告主持和尚,传诵至今。附会之说,姑妄记之
  (网上找了些前人的拆字联 Ctrl+v过来了 明天继续趣联故事)  拆字联大全  八刀分米粉;千里重金锺。  蚕为天下虫;鸿是江边鸟。  岑溪山水今奚在;重庆千里广大乎;铁岭金山失令尊;敦煌文火享皇封;镇江金水真工夫。  此木为柴山山出;因火生烟夕夕多。  寸土为寺,寺旁言寺,诗曰:明月送僧归古寺;双木为林,林下示禁,禁云:斧斤以时入山林;尚巾如常,常边女嫦,嫦叹:桂花迎客念经常。  东庙阚西厢房,东西两厢,门户相对,方敢并坐;南京河北京城,南北双京,水土并分,可成霸业。  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分片切瓜,坚八刀,横七刀。  冻雨洒人东两点西三点;切瓜分客横七刀竖八刀。  二人土上坐;一月日边明。  冯二马驯三马冯驯五马诸侯;伊有人尹无人伊尹一人元宰。  古木枯,此木成柴;女子好,少女更妙。  故宫品茶,一口两口三口;丁香惹人,百头千头萬头。。  好女子己酉生,问门口何人可配;皇白王亥子产,岩石山钰金玉孩;抢仓手亥子出,觑虚见岩山石孩。  湖水古月,三景化影;砼石人工,于土成圩;云雨两分,日月则明;飔风心田,尤心成忧;碳石灰山,黑土作墨;鲲鱼比日,水替之潜;簧由竹共,于竹为竽;舍人口干,手奉而捧;牯牛十口,夫人雇夫;簧由竹共,于口而吁;鲲鱼比日,朋鸟而鹏;荷草可人,青心怡情。  晃岩日光照山石;好梦女子坐夕林;玉泉土下涌白水;霍山佳雨润一川;沙城水少皆成土;喊泉咸口喝白水。  閒看门中月;思耕心上田。  晶字三个日,时将有日思无日,日日日,百年三万六千日;品字三个口,宜当张口且张口,口口口,劝君更尽一杯酒。  可人何当来,千里重意若;永言咏黄鹤,士心志未已。  口十心思,思乡思友思父母;言身寸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枯古木,埋土里,洎水自菁青草;好女子,问门口,何人可悟吾心?  昆明日日比月明;岫岩山山由石出。  李广射石,弓虽强怎奈石更硬;钟馗治鬼,人曾僧可惜鬼未魅。   妙人儿倪家少女;大言者诸葛一人;武士心志在止戈;钟山寺峙立金童。  鸟入风中,衔去虫而作凤;马来芦畔,吃尽草以为驴。  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  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单戈成战;伪为人,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合手即拿。  千里为重,重山重水重庆府;一仕成任,任轻任重任务身。  墙上挂珠帘,你说是王家帘,朱家帘;半夜生孩儿,我管他子时乎,亥时乎。  乔女自然娇,深恶胭脂胶肖脸;止戈才是武,何劳铜铁铸镖锋。  青瓷非次瓦;钓竿须干竹;黄銅亦同金。  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  日月明朝昏,山风岚自起 ;石皮破仍坚,古木枯不死;可人何当来,千里重意若;永言咏黄鹤,士心志未已。  日月同辉,天下大明;孝文并举,孺子可教;鱼羊齐烹,四海皆鲜;人言可畏,不能全信;春秋半存,江山入秦;腊酒混喝,味道似醋。  日在东,月在西,天上生成明字;子居右,女居左,世间配定好字。  三个土头考老者;五家王子弄琵琶。  三女为姦,二女皆从一女起;五人共傘,小人全靠大人遮;四口同圖,内口皆从外口管。  三石磊石桥;两山出山峦;二人从人群;二马冯马道;双匕比匕锋。  山石岩前古木枯,此木为柴;长巾帐内女子好,少女更妙。  少水沙即现;是土堤方成。  十口心思,思国思家思社稷;八目尚賞,赏风赏月赏秋香。  束棘为薪,截竖开横成四束;阊门启户,移多补少作双间。  水有虫则浊,水有鱼则渔.,水水水,江河湖淼淼;木之下为本,木之上为末,木木木,松柏樟森森。  四维羅,马各骆,罗上骆下罗骑骆;言者诸,豕者猪,诸前猪後诸牵猪。  四维羅夕夕多,羅汉请观音,客少主人多;弓长张又又双,张生求红娘,男单女成双。  踏破磊桥三块石;分开出路两重山。  天下口,天上口,志在吞吾;人中王,人边王,意图全任。  羲之洗砚,黑土入白水,成墨泉;红军入蜀,千里更广大,在重庆;宁宗平冤,山丘作莫土,为岳墓。  闲看门中木;思间心上田。  屑小欺大乃谓尖;愚犬称王便是狂  一大人,二夫人,春日三人;一旧日,两昌日,影京叁日;贰炎火,叁焱火,焐口五火。  一根修竹,拆一点,折一手,只剩一斤;断腿败将,蹂断足,柔断矛,总靠断木;孤膝宫人,蹲孤足,尊孤酋,忠非孤寸;几片小岛,日复日,昌靠女,竟有几娼。  一明分日月;五岳各丘山。  一目不明,开口便成两片;廿头割断,此身应受八刀。  雨打兵刃乒乓响,东落一点,西落一点;氦轰氚子氕氘逸,重出两颗,轻出两颗。  月蒙夜色朦,朦蒙月夜色;酉星天光醒,醒星酉天光。  张长弓,骑奇马,单戈跳戰;钟金童,犁利牛,十口为田;嫁家女,孕乃子,生男曰甥。  竹寺等僧归,双手拜四维羅汉;木门闲可至,两山出大小尖峰。
  趣联故事(21)  
投水屈原真是屈
杀人曾子又何曾   
清朝时,某州境内发生了一起杀人案,纷纷传说凶手是某某秀才,秀才被抓,知府升堂审问时,他连叫冤屈。知府说:“做了秀才就不能受点委屈吗?我出一个对子,看你能否对上。”随后,知府吟出了:   
投水屈原真是屈   
这出句用的是屈原投水冤屈而死的故事,且末尾一个“屈”字,又是前面人名中的“屈”字。秀才听后,沉思片刻,即随对曰:   
杀人曾子又何曾   
曾子,名参,春秋时人。传说曾经先后有3个人向他母亲说“曾参杀了人”。第一次听到说这句话时,曾母完全不信,第二次听到时就有点信了,第三次听到这句话时,她吓得逃走了。曾母虽贤,原来是相信儿子肯定不会杀人的,可接连3次听说,她就动摇了,相信了。但曾参又确实没有杀人。这说明即使是假的,说的人一多了,人们也会信以为真。秀才用这个典故自喻,十分贴切。知府听后,心中也佩服秀才的才学。可他嘴里还是挑剔说:“我的出句中两个‘屈’字都读‘区’,而你对句中的两个‘曾’字,前一个读‘增’,后一个读‘层’,对得不工整。”秀才说:“屈字现在虽读‘区’音,古代作姓氏时,应读为‘掘’,不信的话,大人可查一查。”知府听了后,笑着说:“刚才是考你的。”随后,就把秀才放了。   
以出对和应对来判案是不可信甚至荒谬的,但这则故事说明了一个人真才实学的重要性。  趣联故事(22)朱项斗联   
梅州市古称嘉应州,素称文化之乡。传说,清代该州有朱、项两大户,对门而居。每年张贴春联时,均各请高手,从内容到书法,争奇斗胜。有一年春节,朱家早早就亮出这么一副春联:   
两朝天子   
一代儒宗   
明朝是朱家天下;另外,五代十国,即《水浒传》开头一首民谣“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其中后梁皇帝也姓朱。“一代儒宗”指宋朝理学家朱熹,也就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诗的作者。这    回项家可傻了眼。无可奈何之际,重金请来宋湘,看他有何高招应对。却说这宋湘不愧“岭南第一才子”之称,收下重金,大笔一挥,项家族人喜笑颜开:   
曾为天子父   
亦作圣人师   
汉朝天子刘邦为报答项梁鸿门宴救命之恩,拜他为“亚父”,这是项家“曾为天子父”的出处。孔子周游列国时,有一回碰到一个叫项橐的小孩在路中用土、石块砌城玩耍,孔子要他将“城堡”搬开让车马过路。谁知他竟横着脖子振振有词地说:自古只有车马绕城而过,岂有拆城让路之理?孔子一听乐了,对小项橐说,你足以做我的老师。这便是项家“亦作圣人师”的由来。   
这年斗联,自诩出过两朝天子、一代儒宗的朱家输了。   (“朱项斗联”的另一个版本 )  
相传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楚汉相争最终造成刘姓人和项姓人如同世仇,相斗不止,始终不和。结果既影响了生产发展,又影响了社会稳定。   
某地有两个村庄,一是刘姓,一是项姓,中间隔着一条河。刘项两村人老死不相往来,但就是相互斗联不止。每年的秋季将对联悬挂于村口,无非都是抬高自己,贬低对方之意。   
某年,刘姓人早早就挂出了这么一副对联:   
两朝天子   
一代军师   
此联中上联“两朝天子”说的是汉高祖刘邦创立西汉,汉光武帝刘秀创立东汉的故事。下联“一代军师”说的是明朝军师刘基(即刘伯温)的故事。项姓人要想再高过刘姓人,看来很难了。   
其时刚好有一位上京赴考的秀才路过项姓村庄,借宿村里。闻说此事,心想总是争斗下去,也不是办法,便有心促和。于是只身来到刘姓村庄,说明利害,劝说刘项和解,和睦相处,共享太平。刘姓人只当是项姓人想不出对联,才派人来说和,便要求对方出示对联,才肯言和。秀才没有办法,只好亮出一副对联:   
烹天子父   
作圣人师   
此联中上联“烹天子父”说的是项羽和刘邦争霸期间,项羽将刘邦父亲擒获。于是派人告诉刘邦,刘邦要是不肯投降,他就要将刘父烹熟了吃。刘邦听后,对来人说,若是烹了他父亲,请分一杯羹,让他也尝尝味道。项    羽终是不忍,便放了刘父。此事对于刘姓人来说,刘邦是个毫无孝道、鲜廉寡耻之辈,极不光彩。   
下联“作圣人师”说的是孔子东游,路遇小孩项橐,与他一番交谈后,孔子说,小项橐“可以为师矣”。(此事“朱项斗联”一文中已说及,在此不再多言了。)   
刘姓人看到秀才抖出这副对联,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加之确感如此斗下去,实是于家于国无益,遂同意和解。   
自此,刘项两村和睦相处,互通有无,共同发展,相安无事。但是斗联的惯例仍然保留下来,只不过不再是“抬高自己,贬损他人”了,而是成为文化交流的一块阵地。(另:“朱项斗联”中提到的“刘邦拜项梁为亚父”一事,没找到出处。)     趣联故事(23)
纪昀妙对乾隆   
清代乾隆近臣纪昀,博闻强识,才思敏捷,曾言:天下无不可对之联。   
传说他随乾隆游江南时,有一天,在苏州城内一家装裱店门口,乾隆指着上面一幅写着“装裱唐宋元明历代名人字画”的大横招牌对他说,你看这也能对吗?纪昀看后二话不说,拉着乾隆回原路就走,来到刚才路过的一家药行门口。乾隆不明就里,纪昀示意他朝上看,乾隆一抬头,不禁呆住了。只见上面也有一块大横招牌,赫然写着:“采办云贵川广各省道地药材”。   
两条市招,天然一副妙对。
  楼主,请问你上面引用的对联全都词性相对吗?例如~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个个”孔明“诸”葛亮  “郁郁”畹华“梅”兰芳
  另外,苏东坡那对实在太牵强,苏东坡本人绝不敢拿出来示人。  塔内点灯,层层孔明诸格亮  山中试炮,声声震川归有光  谷中开花,朵朵香山白乐天  
  谢花无悔,现在不争辩,请耐心等我录完,码字很累的,好吗?  ------------------------------防患未然的分界线------------------------------  趣联故事(24)  
扇面联   
人曾为僧,人弗可以成佛;   
土也是地,土皮倾斜称坡;   
女卑名婢,女又被迫作奴。   
传说宋朝苏东坡宦游杭州,某日与友人佛印和尚在家品茶,谈诗论佛。陪侍在侧的苏小妹,听起雅兴,建议三人联语助趣。联语要求,既切合本人实际,又要三方为联,两两相对,成为三副对联。一致同意拈阄定先后。   
佛印首先出句:“人曾为僧,人弗可以成佛。”   
苏东坡继之曰:“土也是地,土皮倾斜称坡。”   
苏小妹续对道:“女卑名婢,女又被迫作奴。”   
三联巧对,颇为奇美。   
楹联是挂在柱子上的对联,一楹两柱左右各一成对,扇面联打破了两楹为联的格局,三柱建筑亭为多。有柱未必有联。因此扇面联始于何时待考。据我所知,扇面联元代斗“三枪对”,元人好为。元曲中较多运用。   
清朝乾隆45年(1780年),增建避暑山庄,添设36景,在青莲岛上筑“青扬书屋”。乾隆宠姬李贵妃曾在这里吟诗作画,欣赏山光湖色,青扬书屋两旁各建一亭,一为五角翼亭,另一是三柱三角亭,倚亭远眺“南山积雪”,近听“暖流喧波”,三柱各一联语:“墨磨北海乌龙角;笔蘸南山紫兔毫;笺寄西蜀青莲诗。”这副扇面联是从元曲摘句,结合山庄景观名,并暗用李贵妃书画的笔墨笺演化融贯而成,巧以北、南、西、乌、紫、青之方向、颜色交相成对,并夸张皇家用物华贵,取典自然,修辞纤巧,无不显出汉字优美。   
可惜这副扇面联和乾隆亲题的烟雨楼联(百尺起空?,碧涵莲岛;八窗临渺弥,澄印鸳湖),皆丢失无存,不知所终。   
关于扇面联,作者曾为家乡桥亭摘马致远曲题柱:“红尘不向门前惹;青山正补墙头缺;绿树偏宜屋角遮。”   
诗有三韵小律,词有上中下三阕,联有扇面三枪。有人认为皆是“异体”“出格”(律),其实这正是我国文化丰富,多姿多彩。   趣联故事(25)   
十一月十一日   
八千春八千秋   
清代乾隆进士、文学家刘凤诰,能诗善对,而且才思敏捷,涉笔成趣。对一些常人难以应对的悬联,他能信手拈来,倚马可待,对得妙趣横生。   
有一次,一位八旬乡绅仰仗刘凤诰的大名,买了名贵纸张找上门来,求他为自己撰书一副寿联。   
当时,刘正忙于写字,见老乡绅登门,便放下手中的功夫,奉上香茶。待来者说明来意后,他欣然应允,并一边研墨铺纸一边随口问道:“寿星公您何月何日生辰?”老乡绅谦恭地回答:“十一月十一日。”   
刘凤诰听罢,二话没说,居然把老者所言的出生月日原原本本地在其送来的纸上一挥而就:十一月十一日。然后漫不经心地说:“这是寿联的上联。”   
乡绅看得目瞪口呆,心里暗暗叫苦———这也叫寿联?把好端端的名纸给糟踏了。   
刘凤诰察觉老人脸有不悦,也不搭理,依然不紧不慢地继续问:“您老今年高寿?”闻“老朽虚活八十年”后,他“噢”了一声,口中呢喃数语,迅即执起大笔,刹那间,下联也已一挥而就:八千春八千秋。   
写毕,刘朗声诵道:“十一月十一日;八千春八千秋。上联纪实,下联祝颂,老寿星,行吗?”   
老乡绅也是饱读诗书之人,他当然品赏到这副寿联的奥妙!他连忙说:“何止行,刘大人简直是妙笔生花,妙不可言!您为老朽撰书的这副寿联,窃以为还有一妙:寥寥十二言,竟有八个数字,故又是副匪夷所思的数字联!”   
说到这里,老乡绅乐得嘴都合不拢了。千恩万谢过刘凤诰后,他才捧着寿联心满意足而归。
  趣联故事(27)  
昨日奔南,今日奔北,风尘仆仆,人海茫茫。是是非非,争名夺利,终岁辛劳,形消骨立,不外为妻为儿。最可叹,数十年光阴,其如一梦。  
寅时起雾,卯时起云,泉水潺潺,松涛阵阵。清清静静,绝恼忘忧。长年休暇,心旷神怡,此真多福多寿。诚堪羡,三五个侣伴,好比八仙。   
地处珠海市斗门区中部的黄杨山,被喻为“珠江门户”第一峰,海拔581米,峰不高而山奇,山明水秀。其峰其水其石,都有许多动人的传说。不少文人墨客,慕名而来,为此间风物而折腰,流连忘返,并挥毫泼墨,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句。   
黄杨山中有八景,景景有文章。相传八仙吕洞滨、汉钟离、张果老等游四海而览名山,莅斗门而登黄杨山。只见茂林翠竹,松涛阵阵,飞瀑石鸣,流水淙淙,鸟啁蝶舞,百花鲜艳。八仙喜不自胜,手舞足蹈,诗吟赋咏,在此留下了“赤脚仙踪”、“第一石门”等传说与景观。   
与黄杨山相距不远的有一村庄叫乾务村,村中有一寺庙叫香泉寺。寺中主持称一峰大师。一峰大师原姓马,天津人,会粤语。本是**一旅长。在一场鏖战中几乎全旅覆灭,亲人失散。他自此心灰意冷,无意官场,于上世纪40年代初辗转到罗浮山,入寺削发为僧。后来到乾务香泉寺当主持,常去黄杨山游览,触景生情,感怀往事,写下了这一百字的对联。   
上联五十字为其本人军旅生涯的缩影与感叹:几十载为“党国”卖命,走南闯北,戎马倥偬,到头来如南柯一梦。下联五十字为黄杨山景色的描写,以及本人出家后与钟磬为伴,忘掉世间烦扰的寂寞与凄清、以及羡仙的舒泰心境。此联虽长,但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写情写景,顺手拈来,自然得当。   趣联故事(28):图写禽兽   
张九龄是唐玄宗时的名相,其诗刚健高古,有《曲江集》传世。在朝为官刚正不阿,敢直言议论朝政,曾一度为朝廷所倚重,任宰相多年,后被口蜜腹剑的李林甫所谮而罢相。   
张九龄罢相后回原籍曲江闲居。一日,他到山林寻幽探胜迷了路,忽见一大户人家,张灯结彩,宾客盈门,他便挤过去看热闹。人家以为是主人的宾客,便请他进屋。他也不客气地登堂入座,只见堂上挂满寿幛寿联,原来是这户富庶人家的父亲七十寿诞,大摆筵席,连县太爷、师爷都来赴宴,主人忙于招待满身罗绮的官员和地方绅士,冷落了坐在末座的布衣老叟。张九龄当时刚罢官归来,人们都不认识他,他也空手没送贺礼来,颇感有点不好意思,自个儿默不作声,低头品茗。   
到了正午开筵时,大家都互相推让县太爷高坐大位,县太爷也略表谦逊地指着张九龄说:大位还是让这位高龄的长者坐。张抱拳对众人说:恭敬不如从命。便上前把大位坐下来,而县太爷只好屈居其次,四座宾客均感不满。   
酒过三巡,寿翁之子捧来一帧寿翁肖像和文房四宝,恭请县太爷赐题像。太爷拿起笔来蘸满了墨,然后递给张,佯装谦让地说:老先生年高学博,还是请您赐墨宝为宜。张知其用意,即把笔接过,展开肖像,在像上边预留的空白地方,从右至左写下如下四字:   
兽禽写图   
满座为之哗然!主人怒不可遏,正想发作斥他。只见他又蘸墨迅笔疾书四字于下:   
中中公公   
大家都侧目怒视他,不明他为何如此放肆?只见他佯作思索后,续写道:   
之之之之   
这时,围观的人见字体写得非常工整和深饶帖意,但正读倒读,都没明其意。及至写完最后四字:   
麟凤神貌   
站在最前的太师,顿时恍然大悟!当张九龄搁笔后,他指着这16字诵道:“图公之貌,写公之神;禽中之凤,兽中之麟。”(古时书写由右至左)   
众人齐声叫好!至此主人才转怒为喜,频频斟酒致谢。张酒足饭饱后,起身告辞。众人目送他走后,暗自嘀咕:此老相貌堂堂,文笔均佳,定非等闲野老,却不知他就是一代名相张九龄。
  辛苦,学习。
  趣联故事(32)  
(一)   
五六四三,易爻变象;   
之乎也者,文字波澜。   
(二)   
五分地种三分梅,明月来时宜入画;   
之字路栽人字柳,淡烟锁处好读书。   张之洞()字孝达,号香涛,河北南皮人,故又有张南皮之称。清朝同治进士,曾任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等职。是清末洋务派首领,开办汉阳铁厂和湖北枪炮厂,并筹办芦汉铁路。有革新的政治观点,发表过“劝学篇”,主张“旧学为体,新学为用”。后由山西巡抚升两广总督,驻广州时,建筑有“五之堂”,供公余与幕僚及地方名士作文酒雅集之所。此堂建于督署后花园,是一栋豪华幽雅的书斋式建筑,极园林卉木之美。落成之后,曾举行为“五之堂”征冠首嵌名楹联活动,一时两广名士及各大衙门的幕客,纷纷撰联应征。揭晓时,被录取的多达10联,因时间距今太久,现只能记忆上录二联,可惜其余的都忘记了。此事是70年前一位清末的老贡生讲的。   
以“五之”二字取作书堂名,含义何在?今人恐知者不多。这是摘自古籍中的“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等五句带有“之”的语助词之典故。按以此二字来撰“鹤顶”联,难度颇大。因“五”字是数目词,“之”字是语助词(且还可作介词、动词、名词等解),实很难遣词命意,若非联坛老手,确实难以下笔;故应征之卷虽多,录取者寥寥。   
第一联堪称妙作,妙在能把“五六四三”这四个易卦的变化演算,拿来对以“之乎也者”四个语助词。众所周知,在清代的应试八股文和一般的文言文中,如果不在行文的起承转合处恰当运用这些语助词,则全篇文章便写成一潭死水,全无波澜,沦于平庸之作,哪能感动人呢?想作者一定是个博学而擅于诗联才士。   
据说张之洞最赏识的乃是第二联。因此联除了饱涵诗情画意之外,还工巧绝伦地以生花妙笔写出“五分地种三分梅”偶以“之字路栽人字柳”,真是匠心巧运,俨如天造地设,全无雕琢痕迹。全联不仅第一句妙,末句也工整而情景交融,允推夺锦之佳构。   
闻后人对其中的“入”画和“读”书二词,认为平仄不和,乃代乱改为“观书”、“吟诗”,平仄和则和,但境界相去远矣!  趣联故事(39)  
哑联二则   
(一)   
六塔重重,四面七棱八角   
一掌平平,五指两短三长   
(二)   
保俶塔,塔顶尖,尖如笔,笔写五湖四海   
锦带桥,桥洞圆,圆似镜,镜照万国九州   
徐渭,字文长,生于明朝,浙江人氏。相传,徐文长为杭州西湖撰过一联:“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图画;十万家烟火,尽归此处楼台。”此联气势宏伟,极言西湖美景。人们交口称赞,竞相传抄。杭州知府认为徐文长屡试不中,没有什么学问,于是命人找来徐文长,欲一试高下。知府用手指着六和塔道:“听说你很有文才,本府有一上联,让你来对:六塔重重,四面七棱八角。”   
徐文长早已听说杭州知府心胸狭窄,不能容人。于是也不答话,只是伸出手来晃了两晃。知府以为徐文长对不上,便喝斥道:“徐渭,你好大胆!本府命你对句,你不识好歹,竟敢用这些小动作戏弄本官?”徐文长答道:“小人已对出下联了:一掌平平,五指两短三长。”   
知府无话可说。   
又一次,徐文长来到西湖游玩,看见几个读书人聚在一起,似是在争论什么,便上前打听。互通姓名之后,其中一个书生对徐文长道:“方才一位仁兄出了个上联。”徐文长便道:“且说来听听。”书生对着保俶塔一指,道:“保俶塔,塔顶尖,尖如笔,笔写五湖四海。”   
此联上句末字是下句首字,是顶针联。如要对得好,确不容易。徐文长伸手指了指锦带桥,又向众人拱了拱手,接着又向四面摇了摇手。   
其中一个书生见徐文长默不作声,只是摇手不已,以为徐文长也不过尔尔,浪得虚名而已,于是便阴阳怪气道:“久仰徐先生大名,如雷贯耳。今日相见,实属三生有幸。真是‘闻名不如见面,见面不如闻名’啊!哈哈哈……”   
徐文长道:“这位仁兄高才,难道连哑联也不懂吗?本人手所指是说‘锦带桥’,拱手是说‘桥洞圆,圆似镜’,四面摇手是说‘镜照万国九州’。这位仁兄请连起来读,那就是本人所对的下联了。”   
大家将徐文长所说的连起来一读,方知其妙:锦带桥,桥洞圆,圆似镜,镜照万国九州
  趣联故事(41)  巧语妙对凤求凰   
(一 )  
相传古时有一位相国小姐,颇有文才,许多人为她作媒,她都看不上,她的理想是找一个才子夫婿。她一不要彩礼,二不论穷富,只要能对出下联即可。她的上联是:   
寸土为寺,寺旁言诗,诗曰:明月送僧归古寺;   
此上联“寸土为寺”、“寺旁言诗”为拆字法,“寺”和“寺”,“诗”和“诗”是顶真法,“月”又是“明”中的一部分,也是拆字法。“明月送僧归古寺”是一句唐诗,是用典,末一字为“寺”,与第一句末的“寺”重出,是照应。过了许久也无人能对,其父母劝她不要固执,但她仍不灰心,耐心地等下去。   第3年,一位姓林的书生赴京赶考,路过此地,看见上联觉得有趣,便对出下联:   
双木成林,林下示禁,禁云:斧斤以时入山林。   
此联对得十分工整,可谓珠联璧合。相国小姐便与穷书生成了亲。   
(二 )  
宋朝一知县的女儿也是以对联的形式选择女婿的。她的上联是:   
梨打鲤,梨沉鲤出;   
这上联是根据一棵梨树生长在河边,梨果成熟后落入河里,打在鲤身上,梨果沉入河底而鲤鱼游到水面上来的自然现象出的,巧妙而难度大。当时好多秀才前往应对,均被这短而绝的联语所困,只好知难而退。   
天近黄昏,一阵风吹过,一凑在里面看热闹的靠砍柴为生的年轻人,见树上的蜜蜂被风一吹,全部落在了地上,风停了又飞起来。突发灵感,遂对出下联:   
风吹蜂,风停蜂飞。   
下联“风”和“蜂”正好对“梨”和“鲤”,自然、贴切、工稳。就这样,打柴的小伙子靠巧对娶到了漂亮妻。   
(三 )  
清代有一姓赵的书香门第,其小姐才貌双全,一心要嫁给一个才子,便以对联求婿:   
乾八卦,坤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卦卦乾坤已定;   
对联挂出多时,秀才们也来了不少,但没有一副能使赵小姐满意。后来,有一道人看了大笑不止,连声称妙,人们便问是何缘故。他说:“东乡有一个王公子,知书达礼,非才女不娶,曾以巧联选配。”人们连忙把赵员外请了出来,双方行礼完毕,赵员外忙问:“仙道可曾记得王公子的对联?”道人应声念道:   
鸾九声,凤九声,九九八十一声,声声鸾凤和鸣。   
赵员外谢了道人,回家告诉了女儿。赵小姐喜形于色,差人给对方送去自己的上联。王公子一看,喜出望外。不久,赵王二人结为美满夫妻。  =============  谢阁老鼓励  
  呵呵,老夫给楼主加上十斤花生油!!!
  谢楼主美意!!辛苦
  趣联故事(44)   少年杨溥应对救父   
明代诗人杨溥,字弘济,湖北石首人,曾任翰林学士,武英殿大学士。他自幼聪慧过人,10来岁就精通诗对,常常妙语惊人。   
有一年,他父亲因一桩公案株连,被抓入县狱,亲友们都急无对策,杨溥便跑到县衙去向县官求情。县官见他年纪小,胆子却不小,口才又好,想试试他的才识,便出一上联要他对:   
四口同圖,内口皆归外口管;   
这是一拆合字联,把繁体的“圖”字拆成四个口字,又指明内外“口”字的关系。县官借此暗示,我乃一县之宰,主管万民,一切由我做主。   
杨溥明白县官的意思,当即对曰:   
五人共傘,小人全仗大人遮。   
这下联对得确实巧妙。把繁体的“傘”字拆开,成5个“人”字,其中一个大“人”字遮着4个小“人”字,反映了5个“人”字之间的关系,既应对工整,又奉承了县官。县官听了十分高兴,随即答应杨溥的请求,把他父亲释放了。   趣联故事(45)   一联三改   
清朝学者俞樾,自号曲园。有一日他携妻女到杭州游玩,但见这里风景如画,美不胜收。众人兴致勃勃,来到冷泉亭休息。   
冷泉亭前刻有一副对联,联曰:   
泉自几时冷起   
峰从何处飞来   
上联说的是冷泉亭,下联说的是飞来峰,两处均是杭州名胜,远近闻名。   
俞樾一边欣赏一边赞叹不已,禁不住牵动文思,便将对联改动了两个字,作为对该联的回答:   
泉自有时冷起   
峰从无处飞来   
俞妻在旁边听了,认为改得不好,便说道:泉自冷时冷起,峰从飞处飞来。俞樾把自己和妻子改动的字进行比较,觉得“冷”、“飞”二字确比“有”、“无”二字更为准确传神。   
俞女这时也插话道:   
泉自禹时冷起   
峰从项处飞来   
俞樾听到女儿的改联,晓得上联的“禹”字是指大禹治水,这样一改,改得生动。但下联的“项”字,出处何在?一时不甚明了,遂追问因由。俞女道:“世人均知楚霸王项羽力能扛鼎,项羽自己也曾作《垓下歌》曰:力拔山兮气盖世。这座高山,如非项羽大力施为,从别处拔起,焉能飞来此处?”   
俞女话音刚落,俞樾赞不绝口,连称改得好,改得豪气过人。  趣联故事(48)  讽国民党军败联   
桂省府数次搬迁,宜山不宜,都安不安,百色百变,从此凌云直上,安居乐业   
四战区再度撤退,向华失向,夏威失威,云淞云散,盼望龙光反照,气煞健生   
1944年,日本由于在太平洋战场上连连败退,海上运输线被美军切断,遂设想在中国大陆打通一条从满洲到越南的陆上通道。于是从春季开始,日军在中国大陆重新发起了攻势,结集50多万军队向豫湘桂地区大举进攻。9月14日,日军攻下广西全州。尔后,发动了桂林-柳州战役,国民党张发奎的第四战区部队狼狈逃窜。日军12月2日占领贵州独山,3日攻都匀。   
面对日军的进攻,国民党守军无心抵抗,居然连连溃败,很多时候甚至是望风而逃。在历时8个月的“一号作战”中,中国军队损失兵力五六十万,丧失河南、湖南、广东、广西等省大部和贵州一部,丢失大小城市146座及美军空军基地7个,飞机场36个。   
豫湘桂大溃败之局面,充分暴露出国民党军队的腐败。有感于此,一有识之士写下一联记录这段屈辱难忘历史。联曰:  
桂省府数次搬迁,宜山不宜,都安不安,百色百变,从此凌云直上,安居乐业  
四战区再度撤退,向华失向,夏威失威,云淞云散,盼望龙光反照,气煞健生   
上联嵌入宜山、都安、百色、凌云、乐业等地名,下联嵌入向华(第四战区司令官张发奎字)、夏威(桂系将领)、云淞(桂林卫戍司令韦云淞)、龙光(驻防钦州、防城一线的邓龙光)、健生(白崇禧字)等人名,将日寇南犯时广西省政府一搬再搬的地点和国民党将领一败再败的狼狈相清晰地勾勒出来,对仗工整,切中时弊,嘲讽怒骂的愤懑之情跃然纸上。
  默观。学习!
  哈哈凑个热闹,对联就一个出题,一个人回答,并没有大家想像中那复杂...........
  至于出得好不好,对得妙不妙就看个人的修为了.......
同意楼上 说实话 棋艺兄可是说是我半个老师 当年你的三组酬唱 让我受益颇多 没错 对联就是一个出题 一个对句 可是这里边包罗非少 不是三言两语能言明的 说简单就简单 说难也真难 平常心态就好   请棋艺兄茶    (今天不码字了 偷懒了)
  请楼上诸位茶 相互学习 取长补短 再谢楼上诸位
  开卷总有益,楼主辛苦了。
  趣联故事(51)  中秋赏月佳对多   
中秋佳节,民间赏月的习俗颇盛。文人墨客也常三五邀集,对月酌酒,赋辞作对,给后人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佳联。   
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这是重庆巫山峡瑶台上的一副咏月联,该联运用叠字手法,写出了“月到中秋分外明”的佳境,与巫山秀色为内容的下联相对,堪称工整自然,珠联璧合的奇对。   
据传,古时一秀才,仰望中秋月,突然吟出一上联: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他苦思冥想,怎么也对不出下联,直到除夕之夜,想到第二天便是新年,触动灵感,终于对出下联:   
今夜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每年中秋前后,正是著名的钱塘江涨潮时,杭州的浙江贡院有一副楹联,描述了时令与涨潮的关系:   
下笔千言,正桂子香时槐花黄后;出门一眺,看西湖月满东海潮来。   
联语所述景色宛如一幅浓墨酣畅,意境优美的彩墨画。   
台湾阿里山古月亭有一副吟月联:满地花阴风弄影;一亭山色月窥人。   
全联对仗工稳,且含无穷韵味,“弄”、“窥”两字用得恰到好处,最能传神。   
上海豫园得月楼有一联曰:楼高但任云飞过;池小能将月送来。   
全联语言通俗流畅,毫无雕琢痕迹地把一幅月夜美景图呈现在游人面前。   
扬州瘦西湖畔有一月观亭,背山面湖,风景绝佳,其抱柱上有一副赏月联,相传为郑板桥所撰:   
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  
杭州西湖水月亭有一联:  
水凭冷暖,溪间休寻何处来源,咏曲驻晖,湖边风景随人可;  
月自圆缺,亭畔莫问当年初照,举杯邀今,天上嫦娥认我不?   
此联典雅明丽,平中出奇,自然天成,富于想象力。   
云南通海的秀山涌金寺,亦有一副以月入联的佳对:   
百道湖光千树雨;万山明月一钟声。   
涌金寺位于螺峰绝顶,是一座明清建筑。登临俯瞰,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  自古文人多喜月 邀月入诗  往来墨客也贪杯 捧杯述志 以月入诗诗千首 捧杯述志志心愁    从来弄文之人少有能离开酒和月的 所留下佳品更是举不胜举 无奈 学生学浅 不敢与古人相比 但是欣赏 学习还是可以的 我是来学习的  
  好句少。
  楼主辛苦,问好!
  桃花源位于桃源县西南15公里水溪附近,因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名篇《桃花源记》而得名。园内有集贤祠、桃花观、蹑凤亭、探月亭、方竹亭、遇仙桥等建筑。    桃花源的对联较多,无名氏的几副短联尤为突出:       秦时明月;洞口桃花。  
水流花放;路转峰回。  
别有天地;不知岁时。  
可谓一字千金,不可动一字,不可移至别处,虽短但有嚼味。    几副集句联也有特色,当代刘祖荣先生一人就集了数副对联:  
集陶渊明诗联———      春秋多佳日;山水有清音。      秋菊有佳日;林园无俗情。    清代的吴悔晦也爱集联,其一云:      山鸟似犹啼往事;      桃花依旧笑春风。    清代吴玉麟集李白《送人寻桃源序》中句子为联:      花藏仙溪,落英何许流出;      水引渔者,春风不知从来。    联语平仄虽有问题,但用在桃花源却恰到妙处。    桃花源的长联也有不少,写得最好的是清末湖南桃源县人罗润章:    卅六洞别有一天,渊明记,辋川行,太白序,昌黎歌。渔耶?樵耶?隐耶?仙耶?都是名山知已;    五百年问今何世,鹿亡秦,蛇兴汉,鼎争魏,瓜分晋。颂者,讴者,悲者,泣者,未免桃花笑人。    上下联都是写历史,用典多。上联点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王维的《辋川集》、李白的《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和韩愈的《石鼓歌》,这些写渔人、樵夫、隐者和神仙的名人,才是真正懂得欣赏山水的人。下联用秦、汉、魏、晋四个典故来说明争名夺利除非一场梦,难免被桃花取笑一番,何必呢!  ===========================================  开田园诗派,韵真辞朴,千百年来第一人 读陶潜 不可不读桃花源     亭中读五柳 一纸桃花源记名千古  崖旁观渊明 数语归田园居诵万年
  趣联故事(90)  先生牛  
从前,有一个小官,后来退职靠教书为生,他瞧不起手艺人。一年端午节,一个学生请他去吃饭。学生家里正请裁缝、木匠两位师傅干活,这个学生的父亲就请他们三个同桌。那先生想:这两个“赤  脚佬”,沾了我的光,要奚落他们一下。吃饭时,他便说道:“今天东家请客,我们同坐一桌,大家来点诗文,以助酒兴如何?”两个师傅回答:“好吧。”  
他得意地开口道:  
“一点起,高、官、客,鸟字旁,鸡、鹅、鸭,无我先生高官客,尔等怎吃鸡鹅鸭?”  
裁缝师傅听了,接着道:  
“雨字下,霜、雪、露,衣字旁,衫、袄、裤,我不制缝衫袄裤,先生怎御霜雪露?”  
木匠师傅也慢悠悠地接口道:  
“一撇起,先、生、牛,木字旁,格、栅、楼,木匠不建格栅楼,何处关你先生牛!”  
那退职小官听了,脸红气急,无言可答。  ============================================    三人行 必有师 有时候大智慧都是来自民间 一则传说 当初山海关建成 题匾 天下第一关 一字最简单 同时最难 众秀才不敢下笔 一伙夫 提起炊帚 展臂一挥 一字落成 刚劲有力 峻秀潇洒 一种文人愧 。传说 虽不可信 但理应记    谦受益 挑衅莫道尊为我  满招损 受辱方知有高人
  成都武侯祠妙联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头,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想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金木土卜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  偷个懒 今天不码字了 把以前的Ctrl+v过来充数吧     4#作者:雪狼湖里砂
回复日期: 19:59:00    对不起 我不知道还要自己些 下不为例 现补上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无丈原头,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想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金木土卜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我们知道 对联 短小 精悍 种类众多 (跑题ing)    这副对联 短短52个字 熟悉三国的人应该有同感 简直就是一部诸葛武侯传 从收复荆 益二州开始 东联孙权 北抗曹操 赤壁水战巧借东风终火战 败操而奠定三分天下 南征边蛮孟获 七擒七纵得安定 晚年六出祁山 病死五丈原 等等等等概括无遗 既写出了诸葛孔明一生的功业 也概括了他的基本军事策略 甚至连他 卜卦 镶星都无遗漏 还有他之所以鞠躬尽瘁 死而后己 因为 一心只想酬三顾 。。。。。。    一副好的对联 像这幅 可以说是诸葛亮的生平传记 但他又不是枯燥的教科书 而是情感浓 趣味丰 不可多得的佳品 细品对联 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赞美 敬佩之情 列举事迹 都是史实 以理服人 以情动人     另外 温故而知新 我刚又读了一次 发现 上下联中还嵌入 一二三。。十 东南西北中五方位及五行 加起也是十 妙趣无穷  
  有一些对联都是第一次看到,感觉新鲜,顶一下,让人们晨起后看个新鲜。
  楼主辛苦了!问好?
  谢楼上 最近只顾自己看了 没更新 今天再添点  ---  
有人以中药入对,一刚一柔,一文一武,浑然成对,趣味盎然:  白头翁骑海马,身披穿山甲;  红娘子坐车前,头戴金银花。  “花联”中还有不少巧思妙对。如:  画上荷花和尚画;  书临汉帖翰林书。  
联中“上、尚、和、荷”与“临、林、汉、翰”各各字音相近,颠倒可读,趣味无穷。解缙写的一副春联更妙。联云:  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  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他用蒲、桃谐音葡萄,梅、桂谐音玫瑰,巧思妙对,不露斧凿之痕。  胆瓶斜扦四枝花:杏、桃、梨、李;  手卷横披一轴画:松、竹、梅、兰。  
这一联一下子道出了六种花:杏花、桃花、梨花、李花、梅花和兰花。可还有比它更多的,请看:  帝女合欢,水仙含笑;  牵牛迎辇,翠雀凌霄。  
联中写到的八种花名又是草药名,串起来实属罕见,特别是“合欢”、“含笑”、“迎辇”、“凌霄”当作动词来用,则更为高妙。    --------------------------------    
  对联格律意境孰重孰轻争论非是一天两天 亦非一句两句可说清楚 今就我以前看过读过做一心得 小结一下  对与错只在一念 希望看官只取所需 闲话不说     文学作品中的部分形式 如诗 词之类 特别讲求意境 景 境 事 物触动了作者的创作灵感 并且通过作者的形象思维 将它在自己的作品中再现而为读者领会 接受 从而引起无限的想象 这就构成了一种不受年代 地域限制的情感上的共鸣 交融过程 诗 词在各种文学作品中 最能发挥这样的作用 而具有诗 词内在特点的赋——骈体赋 既孕育了诗词的对偶之法 又派生出了后代的对联 (不知道不加标点各位看官能不能看清楚 回头我加上)所以 对联除了讲究对仗工稳 声调谐协之外 也同样应该重视意境的创造 古往今来的许多名联 所以脍炙人口 历久犹新
    首先倒不在于它的对仗工稳 声调谐协 而是在于它创造了一定的意境 能引起读者的丰富想象 留下有余不尽的回味    试举几例 我想可以证明这一点
   长联如昆明大观楼孙髯翁所撰 即因它再现了大观楼周围的景物特色及历史掌故——读者不一定都到过昆明领略过那里的景色 也不一定都熟知那儿的历史掌故 但因为作者善于摹状景观 历数史实 能为读者领会 接受并 引起了丰富的想象 所以能不胫而走 终成至今仍受称道的名联  
短联如 墨--泉 柳—坤 鲜—明 上下联各一字 这种奇特的形式 显然不属于文字组合成句的问题 主要在于 它创造了一种特殊的意境 引起了读者无穷的想象 所以同许多其他名联一样 被观众接受了 传播了。是不是一定要用文言文写的对联 用进许多典故 方能创出意境呢 肯定不是 如 做些鱼翅燕窝 欢迎你们老爷太太、落点残羹剩饭 养活我家大人娃娃 既无典故 又是日常口语 却因它勾起有余不尽的回味 所以也能引起人们的想象而成佳联 言佳虽大 称妙足矣 而善用典故的文言对联 阮元改过的大观楼联 甚是工整 但绝非佳联 更没有什么生命力可言   (附阮元大观http://www.yn.gov.cn/yunnan,china/3.html)      另外有一则对联故书 曾经作为文坛佳话流传 或许更可说明意境对于对联的重要性  相传乾隆南巡时 兴致所至 写了一句下联“白龙寺里撞金钟”使得那位文学侍臣纪晓岚 大笑不止 臣子在天子面前如此放肆 当然极其危险 可是纪晓岚这位河间大才子 以敏捷的才思 高明的技巧 瞒过了这位风流天子 说自己往年曾得一上联 久未成对 而今天竟为天子妙手偶得 所以不觉“手之舞之 足之蹈之” 这一来 使得乾隆十分高兴 纪晓岚不仅避免了一场灾祸 还受到了夸奖 纪公所说的上联是 “黄鹤楼头吹玉笛”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此本非绝对 普通人也容易吟成下联 何况纪昀 可见只是纪公临时凑撰的应急之作 乾降的下联之所以被他所笑 便是因为它只是如实地写了有这么一件事罢 谈不上什么意境 而纪晓岚的上联可不同了 是在文人雅士们向往的黄鹤楼头 有那么一位有趣的人物 倚栏吹起了悠扬的玉笛 是在引鹤归来呢 还是思念心中人 是抒发作者的无限感慨呢 还是美景当前 不免发着思古幽情 上下联组合在一起 使乾隆的下联生色不少     相信很多联友看过以上典故     综上 我觉得 格律是对联的基石 意境才是对联的生命 (集百先贤汇)一家之言     意在分享 谢绝评论 拍砖
  楼主辛苦顶一下  话说这些对联趣事很有意思,谢楼主了
  44#作者:雪狼湖里砂
回复日期: 18:37:00   试举几例 我想可以证明这一点      长联如昆明大观楼孙髯翁所撰 即因它再现了大观楼周围的景物特色及历史掌故——读者不一定都到过昆明领略过那里的景色 也不一定都熟知那儿的历史掌故 但因为作者善于摹状景观 历数史实 能为读者领会 接受并 引起了丰富的想象 所以能不胫而走 终成至今仍受称道的名联     短联如 墨--泉 柳—坤 鲜—明 上下联各一字 这种奇特的形式 显然不属于文字组合成句的问题 主要在于 它创造了一种特殊的意境 引起了读者无穷的想象 所以同许多其他名联一样 被观众接受了 传播了。是不是一定要用文言文写的对联 用进许多典故 方能创出意境呢 肯定不是 如 做些鱼翅燕窝 欢迎你们老爷太太、落点残羹剩饭 养活我家大人娃娃 既无典故 又是日常口语 却因它勾起有余不尽的回味 所以也能引起人们的想象而成佳联 言佳虽大 称妙足矣 而善用典故的文言对联 阮元改过的大观楼联 甚是工整 但绝非佳联 更没有什么生命力可言     (附阮元大观http://www.yn.gov.cn/yunnan,china/3.html)  ==========================================================================  链接标题打错了 应为大观楼
原孙髯翁所撰长联意境尤佳 被阮元依律改后 可读性顿失 愚以为此联乃律意境孰轻孰重争论中绝好一例   谢楼上鼓励 期望共同进步   
  开卷有益 楼主辛苦 以拜读44楼关于意境联律文章 受益匪浅 谢楼主
  呵呵 客气 立帖本意温故知新 另希望联友各取所需 不想越来越多 读起甚是费力 故一度搁浅     谢楼上回帖 清茶奉上 日后累了 欢迎常来
  汉字古、今四声平仄查询系统      1、中华国粹网友情提供:  http://www.zhgc.com/pz/pz.asp    2、天下联院提供:  http://www.txshch.com/ly/dl_pingze.php    3、汉语在线词典:  http://www.zdic.net/
  楼主真是热心肠,辛苦!敬茶!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幡,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募灵仪,北走婉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土,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藏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五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木及暮雨朝云;便断竭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  长联如昆明大观楼孙髯翁所撰,用字凝练有力。    上联,可谓 风景独特。  不过,下联,所述,大家不是应该,觉着很眼熟么?
  杨柳你想说什么?
  52#作者:雪狼湖里砂
回复日期: 9:32:00  杨柳你想说什么?  ---------------------------  长联如昆明大观楼孙髯翁所撰,用字凝练有力。=====属好联。  上联,可谓
风景独特。===============有创新。  不过,下联,所述,大家不是应该,觉着很眼熟么?===雷同。古今已有多人同语同感同咏也。
  哦 这样啊 杨柳所言有理 不过自古借鉴 引用并不鲜见 应不为过 关键是取用恰到好处
随情附景 亦能流传开来 。雷同?不错 中国汉字不过万余 不过是拿来堆砌 如要纯粹原创 恐只有仓颉敢语(呵呵 强词夺理了 玩笑话 勿以此再辩)    话题回来 古今多人同语同感同咏 又能说明什么 只能说作者所选句词精华 且下联同语同感同咏不过 数 把酒 叹
尽。。。类 有何不可 总不能说你见过一些短语 句式 就把人家万人咏诵作品给否了吧     我贴此联原意在44楼以阐明
  54#作者:雪狼湖里砂
回复日期: 10:11:00  哦 这样啊 杨柳所言有理 不过自古借鉴 引用并不鲜见 应不为过 关键是取用恰到好处 随情附景 亦能流传开来 。雷同?不错 中国汉字不过万余 不过是拿来堆砌 如要纯粹原创 恐只有仓颉敢语(呵呵 强词夺理了 玩笑话 勿以此再辩)  话题回来 古今多人同语同感同咏 又能说明什么 只能说作者所选句词精华 且下联同语同感同咏不过 数 把酒 叹 尽。。。类 有何不可 总不能说你见过一些短语 句式 就把人家万人咏诵作品给否了吧   我贴此联原意在44楼以阐明  ------------------------------------  意境是好。  但是,文学创作(包括对联),贵在创新。  如借鉴别人意境,也可。  但不属于原创的。  既然借鉴他人作品创意,当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六十年校庆对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