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开网在即,作为领导人你做了哪些准备?

案例分析题的特点及答题思路与技巧 在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中,案例分析是考查干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等方面能力的特定题型, 是公选考试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考试内容和方式。 一般分单一 案例分析和复合案例分析。下面分别阐述。 一、单一案例分析题 一般科级以下干部公选考试单一案例分析题居多。 1、单一案例分析题的特点。案例分析题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并与所对应的理论知识或 职业技能有直接的联系。(1)在公共管理的实践中较难解决的工作问题;(2)领导工作中经常 发生的需要妥善解决的问题;(3)采取必要的措施和策略,今后尽可能避免使其不能再次发 生的问题;(4)对领导管理活动具有指导、借鉴或引起人们思考,给大家带来某些启示的问 题。 案例分析类试题是根据不同层级的领导对应等级的领导能力要求提出的, 一道案例分析 题可能包含着某个特定范围内的若干个知识和技能鉴定点。 案例分析类试题采用文字描述的 方式,对领导活动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叙述,然后再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请 考生回答。考生需要回答的问题往往是当前领导和管理中的“要点” “热点” “疑点” “焦点” 或者是“难点” 。 2、案例分析题的类型。案例分析题是让考生根据给出的案例情节,综合运用所学的理 论知识和自身所掌握的技能, 对某一专题进行诊断和剖析, 以达到检测考生的公共管理和领 导水平,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生在回答试题时,应当从现实出发,以事实和数据为 依据,通过分析案例、明确问题、探讨成因,提出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以及找出最优化方案 等多个具体的分析步骤,才能最终完成答题。 案例分析题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①描述评价型。即案例分析试题只描述解决某种问题的全过程,包括其实际后果,不论 其成功或失败。这样的试题是要求考生做“事后诸葛亮” ,留给考生的分析任务只是对案例 中的具体做法进行事后剖析, 要求考生提出具体的分析意见和改进的建议, 以测试考生对现 存问题进行判断和剖析的能力。 ②分析决策型。即案例分析试题只介绍某一待解决的问题,由考生去分析并提出对策。 这类试题能有效地检测考生对公共管理原理的认知度以及领导决策的能力。 ③方案设计型。即通过案例所给出的环境、条件和可供使用的资源,要求考生运用自身 的才智, 提出具体的确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或者实施方案, 以检测考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 管理水平。 3、单一案例分析题的解答 首先,审阅案例的内容和情节。为了弄清案例发生背景和来龙去脉,可以采用 5W2H 的方法。即 Who(何人) ,When(何时) ,Where(何地) ,What(何事) ,Which(何物) , How(如何做) ,How much(费用)等一连串的疑问,即从时间、空间、人物、过去、现在 与未来等多维度、多视角提出问题,然后再认真思考,只有对提问逐一地做出正确的回答, 才能真正把握案例实情。在分析案例发生的背景和隐含的问题时,一定要注意文中的细节, 认真对待案例中的人和事。 考生应当实现中高层管理者的角色扮演, 设身处地进入案例的情 节之中,只有这样做,才能在掌握各种数据的基础上,透过错综复杂的案情, “一进门”就 抓住事件的关键,认清事物的本质。 其次,考生应当根据正确的判断,提出具体的评析意见或者解决问题的对策。 对已经解决问题的事件,考生应当对事件做出系统、深入的分析和评价,即需要对“从 事件的发生到问题的解决的全部过程”进行剖析;对“事件解决的途径、所运用的策略、方 法、工具和实际效果” 进行评估; 对“事件所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做出理论上的总结和概括。 在这里,考生应当充分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 ,以展示自己专业的能力和水平。 对尚未解决问题的事件,考生不但要解析事件,指出事件的症结所在,还要针对事件的 未来走向和趋势做出必要的推断和预测。 要求考生提出计划或实施方案的试题, 考生应根据 题意提出切实可行的计划方案; 要求考生提出问题解决方法的试题, 考生应依据所学到的人 力资源管理的理论知识,紧密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工作体会,阐明自己的见解,提出详实 的对策建议。 最后,阐述自己从本案例中引发了什么样的思考,得到了什么样的启迪,获得了什么样 的教益;如何将这些经验、收获和体会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最好结合自身所在单位的实际 进行对比分析,从而体现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撰写案例分析的答卷时,考生 还应当注重分析问题的系统性和深入性, 考虑问题思路上的逻辑性和清晰性, 文章层次结构 的条理性和严谨性,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的针对性和适用性,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等 等。 二、复合案例分析题 近年来 ,在县处级正职以上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的公共科目或专业科目笔试中,出现了 一种在形式上与案例分析题相似的复合型案例分析题(或叫做复杂的案例分析题) 复合案例 。 分析题的考查目的和解答方法有别于常见的单一案例分析题, 准备参加副厅级级副厅以上公 选考试的干部对此应予以关注。 1、复合案例分析题的特征。复合案例又称综合案例,顾名思义,就是这种案例在形式 上不止个,而由 3-5 个 300 字左右的单案例组成。下面以近年县处级正职以上领导干部公开 选拔考试中的个案例题为例,对复合案例分析题的特征和解答方法予以说明。 【案例分析】 事例一:1998 年春,某县主要领导决定在该县通向市里的主要公路沿线建设 “食用菌 百里长廊” ,要求沿路 7 个乡镇铲除公路两边正在生长的小麦,把香菇架、椴木节堆放在公 路沿线搞食用菌栽培, 以便上级领导参观。 次年 5 月, 该领导加大了建设 “食用菌百里长廊” 的工作力度,多次主持召开现场会,宣布哪个乡镇行动不力、完不成任务 ,书记、乡长就 地免职, 并明确表态, 老百姓不搞, 可以采取拉家具、 牵耕牛的办法对付, 这叫 “逼民致富” 。 事例二:某地有个县委书记为了提高该地知名度,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出要召开一个 全国性黄牛工作会议。他把会场布置在贯通三县的公路边上,下令村民们几天之内在,公路 两旁搭建很多牛棚, 且每户必须牵一头牛到指定的牛棚里以供上级有关部门参观考察。 很村 民因为家中没有养牛,不得不花钱从外地租,每头牛每天租金 10 元。该书记曾说: “关键不 是让百姓看到政绩 , 而是要让领导看到政绩。 靠着这种做法, ” 该县委书记先升任市委领导, 后来又当上了省级干部。 事例三: 某地一镇政府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一再充当投资主体先后办了 8 个公司。 由 于缺乏市场论证、技术管理人才和产品营销手段,没几年,众多项目仓促上马又半途而废, 8 个公司只运行了 3 年就被迫停办。该镇因大举借债办企业搞开发,欠下了 1 亿多元的“政 绩债” 。据测算,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该镇每年只能挤 出近百万元用于还债,还清这些 债务大约需要 100 年。 事例四:由财政投资近 30 亿元兴建的南方某国际机场,由于建设规模过度超前,目前 客运量和货运量只达到设计规模的 1/3 左右,航站楼和机场生活区大量闲置,运营 5 年累 计亏损 已达 11 亿元。如果停止营运肯定会影响到政府形象而继续营运则必然加大亏损, 有关部门陷入了两难境地。 事例五:为美化城市,东部某市有关部门在市中心广场修建了 6 座高大的雕塑。然而, 雕塑建成后,专家和市民都批评这些雕塑设计水准不高,没有艺术性,缺少美感。于是政府 便听取群众和专家的意见,决定将 6 座雕塑拆掉重建。这时群众又批评有关部门:才建成 就拆毁,根本不心疼纳税人的钱,你们当初干什么来着! 根据上述事例,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回答下面的问题: 1、造成决策失误的主要问题和原因是什么?(评析) 2、在领导工作中怎样才能做到正确决策?(启示) 从上面这个复合案例分析题可以看出, 复合案例分析题的特征是在试题类型上, 虽然由数个 小案例构成,但试卷上仍标示为“案例分析” 。在考查目的上,重在考查考生的战略思维、 宏观决策、 解决全局性问题的能力。 在案例内容上, 多以领导工作或管理活动中的问题为主。 在设问和解答上, 一般不是针对某个单一案例设问, 不是要求提出某个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 而是要求把几个单一案例涉及的问题当做某类大的共性问题, 从领导工作的基本原则或管理 活动的基本方法的层面上阐述自己的观点或提出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 在分值上, 由于 复合案例分析题的题量和难度较单一案例略大,其分值相应也高,通常在 20 分左右。 比如 2009 年 9 月湖北厅考笔试两个材料论述题都与上面这个例子类似,都占了 25 分。 2、复合案例分析题的解答思路和方法 解答复合案例分析题时, 既要借助单一案例分析题的解答方法又不能将每个单一案例分 析题的答案组合叠加, 而应根据命题人拟制复合案例分析题的考查目的, 针对案例后面提出 的问题,从领导工作和管理活动的宏观层面出发,进行深度解读。因为不需要提出具体的操 作性方法, 所以复合案例分析题最后形成的答案与单一案例分析题的答案具有显著区别。 具 体来说,复合案例分析题的答案颇似一道较大的论述题,甚至像一篇对策性论文。 如同单一案例分析题一样, 解答复合案例分析题也没有排他的最佳方法, 只要考生所答符合 命题意图和考查期望, 就是相对较好的答案。 根据复合案例分析题的考查目的及其答题的客 观要求,笔者建议尝试运用以下思路和方法。 首先,把每个材料或事件视为一个单一案例,对其反映的问题予以定性,初步判断它是 领导工作或管理工作中的什么问题。 其次, 把各个小案例综合起来看它们的共性是什么, 找出它们反映了领导工作或管理领 域中的哪类问题, 一般要看是否能与领导职能中的某项职能联系起来, 如决策、 用人、 协调、 监督等职能;或是看能否与管理中的某个方面联系起来,如职能、机制、规则、方法、环境 等。 再次, 联系案例后面提出的问题, 结合当前干部工作、 政府工作或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从宏观层面上对该问题的背景、成因、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度思考,不要对每个具体的小案例 分别去分析解答。 最后,依据有关理论或法律法规,站在较高的领导层次,联系实际工作,提出怎样才能 做好这类工作的设想,或提出如何解决此类问题的对策。 下面是关于上述复合案例分析题的简略分析解答 。 ——这组材料反映的问题在近年来的领导工作中经常出现, 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这些问 题都和领导决策有关,说明建立良好的决策机制,加强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特别 重要,提高领导干部的决策能力减少决策失误造成的危害非常必要。 结合案例分析题提供的材料依据领导决策的有关理论, 联系当前领导的决策机制、 领导 干部的管理体制、领导干部的考评办法,我认为决策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如下: 其一,错误的政绩观是造成决策失误的思想根源。在现行干部管理体制下,干部任期较 短,调动频繁,对干部一些政绩的考核尚无科学的方法和标准,一些干部急于制造“政绩” , 以利升迁。 这种早出成绩、 快出成绩的错误政绩观, 导致一些干部草率决策、 脱离实际决策。 其二, 不对决策方案进行科学论证是造成决策失误的决定性因素。 有的干部不按科学决 策的原则程序、方法去做,决策前没有设计三个以上可供选择的方案进行比较择优,对唯一 的方案也没有充分征求专家的意见, 没有进行科学论证, 也没有进行必要的试点就强行实施。 其三,决策过程缺乏民主,主要领导搞“家长制”“一言堂” 、 ,是造成决策失误的重要 因素。决策民主化是实现决策科学化的前提。但有些领导特别是一把手,在决策时抛弃民主 集中制原则,违背重大问题集体研究的规定,盲目自信,独断专行,听不进不同意见,特别 是听不进反对意见,致使决策存在先天不足。 其四,领导机关的官僚主义也是造成决策失误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有的不调查、不 研究,脱离实际、脱离群众, “先拍脑门决策,再拍胸脯保证,后拍屁股走人” ;有的热衷于 搞“形象工程”“路边工程” 、 ;有的作风粗暴,方法简单,甚至对普通群众采用强制措施。 其五, 缺乏决策失误的惩罚机制是造成决策失误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决策失误并造成巨 大损失后 ,对决策者缺乏党纪、政纪乃至法律层面上的处理,只把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轻 描淡写地说成是交了“学费” ,以后再用公共财政去填补领导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或把这 些损失留给后任领导来承担,使得一些决策者没有决策失误的后顾之忧。 针对决策中存在的这些问题, 领导者要做到正确决策, 就应以科学发展观和科学决策理 论为指导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 党的十六大把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一 项重要任务明确提出要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 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各级党委政府和每个领导干部都应掌握科学决策的 理论,都要了解科学决策的机制。 第二,广开言路,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推进决策科学 化、民主化,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民主是最好 的纠错机制。要建立健全领导专家、群众相结合的决策机制,逐步完善民主科学决策制度; 主要领导要遵守重大问题集体决策的规定;决策时要发扬民主、博采众议、集中民智,不搞 “一言堂” ;正确贯彻民主集中制,积极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第三,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踏踏实实做事,不要急功近利。要充分考虑决 策效益,做好长远规划,不草率行事,切实珍惜民力,把公共财政用于公共服务,用到以改 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上来,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第四,转变工作作风,重视调查研究,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尊重民意。强化宗旨意识, 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服务理念,不拍脑门子,不摆花架子,改掉官僚主义的陋习。 第五,依法建立健全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落实领导问责制。要加强决策监督,实行决 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加大对造成重大决策失误者的惩罚力度。 总之,领导决策事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决定领导工作成败的关键。要通过建立 健全决策的体制、制度和机制,使决策者在决策时不想失误、不能失误、不敢失误。 ——这个复合案例分析题的答案有 1500 余字, 超过了干部考试中一般作文要求的写作字数, 相当于干部考试中申论的最后论证部分, 或策论的多半文字, 足见做好复合案例分析题之不 易。在实际考试中,囿于时间限制、思维差异、专业局限、经验多寡、基础强弱,多数考生 分析不到这个程度,答不这么全面,写不了这么多,表达上做不到如此专业,可以不必强求 这样的答案。但通过上面的介绍,准备参加较高层级公选的考生,至少应该了解复合案例分 析试题需要这样做,尽量这样做。应试者要认知复合案例分析题的解题思路,揣摩复合案例 分析题的回答方法,纠正对复合案例分析题的认识误区,提高解答复合案例分析题的技巧, 增强信心,从而在公选考试中胜出。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备考指南: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备考指南:案例分析类型题的特点 备考指南 案例分析类型题虽然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出题, 但还是有一些特征可循。 掌握这些特征可 以使考生在考试时不至于产生恐慌感,避免不必要的失误。从以往的考题来看,案例分析类 型题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案例事实被虚拟得较真实 为了考查考生对于我国政府的政策, 尤其是当前国家在农村的政策理解水平, 案例分析 类型的题目通常虚拟出较真实的场景。 如发生问题纠纷的当事人名字很具体, 纠纷的时间具 有紧凑感, 地点的安排一般也是恰到好处。 这样虚拟场景的作用是让考生有置身于案例情景 之中的感觉。由此考生就无法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来处理问题。 2.案例事实往往错综复杂 首先,案例往往涉及到多方当事人。甲方、乙方、丙方等等,往往弄得考生晕头转向。 其次,案件所涉及到的法律关系往往也不止一个。比如合同关系与侵权关系往往扯到一起, 所有权关系与债权关系糅合在几方当事人之间等。再次,案件信息量丰富。由于是虚拟的真 实场景,所以考题通常提供了足够多的信息量给考生,这样一方面让案件更具真实性,另一 方面也是考查考生排除不必要信息的能力。 多余的信息无疑给考生设置了很多陷阱, 考生必 须步步小心。 3.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 案例分析类型题的目的是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 第一是分析问题的能力。 针对考题的提 问,考生必须排除不必要的干扰信息,利用有用信息对问题的本质做出判断。第二是记忆能 力。为了解决考题设置的问题,考生必须能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其中自然包括当前中国 的政策对某些问题是如何规定的这样基础性的知识点。 记忆如果不到位则很难对问题做出正 确判断。第三是语言表述能力。当考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分析问题的本质之后,就应当把 结论表述出来。 解决这些问题自然要用适当的语言回答,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要学会使用 恰当的语言来表述自己的看法。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特点, 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考生一见到案例分析类型的题就头 疼、发怵。这种类型题目的难点正在于其信息量过多,而考生往往基础知识不够扎实,所以 容易陷入出题者预先安排好的陷阱中去。另外,这类型题考察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它对考生 提出的要求更高,其难度自然而然地提升上去了。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案例分析题真题实例 ——莫让县委书记兼“村长” ——莫让县委书记兼“村长”变了味 莫让县委书记兼 【材料】近日报载,2009 年初,某省一位县委书记到该县最穷困的村当“村委会主任” (县广电局党委书记等兼任“村委会副主任”,短短九个月,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 ) 化。可是,这一决定当初连村支书都不知道,此举引发广泛争议。 【问题】请谈谈你对此事的看法。 【参考答案】我们不能否认,县委书记兼任“村长”后,该村贫穷落后的面貌,在短期 内迅速改变, 成为当地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和标杆, 不失为推进新农村改革的一项大胆尝 试。 然而,凡事都得按规律办事,都应循规蹈矩。此事之所以会引发强烈争议,主要存在以 下多重悖论: 一是违背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村民自治,独立选举的法律规定。县委、县政府根本无 权“决定”村主任人选,哪怕是兼任也不行。二是一项连村支书事先都不知道的决议,突然 宣布通过,这是对党的基层组织的不尊重,使新“村委会”和原村党支部的关系不顺。三是 形成了事实上的不公。由于县委书记亲任村长,有关政府部门负责人出任副村长,自然造成 了政策上的偏移,对其他村庄不公平。四是造成了形象工程。比如蔡店新村整体规划中每户 居民建设的房屋都是三层, 每户总共面积达到了 600 平方米。 也许村民根本不需要这么大的 房子,人为造成了资源浪费。 对一个县来说,新农村建设不是发展一个村或几个村,而是使整个农村都得到发展。如 果县委书记利用自己的职权, 把大部分资源都配置到自己兼任村委会主任的村庄, 就违背了 新农村建设的初衷,也无法把这些做法和经验在全县推广。 领导干部要深入农村,了解一线农事,这很有必要。但绝不能以兼任村长的形式,制造 新农村建设的“盆景”或“花瓶” ,要努力为所有村庄创造一个公平、公开的发展环境。在 这方面,县委书记们应该好好学习中央领导新农村建设联系点的做法,多搞一些联系点,勤 问常督,而不是以兼任村长的形式,靠吃政策偏饭而让一个村“独大” 。 ——如何看待官员道歉现象 ——如何看待官员道歉现象 【材料】从 4 月份的河南灵宝“王帅事件” ,到 5 月上旬的杭州飙车案,从 5 月中旬的 东莞城管殴打小贩,到 7 月重庆云阳两位官员因嫁女大办宴席在电视台“悔过” 。近年来, 官员道歉逐渐增多。从突发灾难、特大事故,到民众的日常生活,一个又一个道歉官员的面 孔出现在人们眼前。道歉形式也很多样:开会道歉的、登报道歉的、上电视检讨的……已成 为官场生态中的一大热点。在国外,官员道歉极其平常。最近,美国总统奥巴马就为发表含 有种族主义倾向的言论而道歉。 如何看待官员道歉现象, 官员可不可以学习一些国外道歉的 艺术? 【问题】如何看待官员道歉现象?官员道歉存在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 问题一: 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表明,政府管理机构与官员并不必然是公正无私的“道德人”,有可 能具有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特征。 因此, 一个道德再高尚的政府在遇到麻烦的时候, 都会尽量避害趋利,都想尽量最大程度地化解责任,而道歉就是化解责任的公关方式之一。 “道歉既不伤害道歉者,也不伤害接受道歉的人。 ”古罗马政治家、哲学家塞涅卡较为生动 地概括了“道歉”带来的好处。对官员道歉这现象进行分析,有助于各级官员更好地执政, 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大众。 道歉,是公民意识逐渐提高的体现。公民参与是衡量现代社会政府治理民主化程度的重 要指标。 公民美德和公民责任是公民获得公民资格的前提条件, 如果缺少必要的公民道德和 公民责任,那么就不成为公民了。官员作为公民的一员,有必要为自己错误的施政行为或权 力范围内的各种不作为或损坏人民的行为, 向人民和社会道歉。 这体现了公民意识的提高和 官员官德的提高,为政治民主进步提供了更强大的动力。 道歉,是官员思想解放的体现。以民为本,不仅是建设现代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本质特征, 更是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总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曾几何时, 官员们已经习惯了处在金字塔 的顶端, 囿于我国现有的行政运行制度和政治伦理, 官员即便不作为也依旧我行我素, “道 对 歉”讳莫如深,让他们俯下身段向社会、民众鞠躬道歉认错,本身也是官员解放思想、与时 俱进的表现。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改革和以民主为取向的政治改革,它们共同促使中国社会 发生了深刻的结构性变化。随着社会力量的不断成长,面对来自社会的民意压力,如果官员 继续保持僵化的思维模式和治理模式, 势必使自己为时代潮流所抛弃。 道歉认错是官员解放 思想民本意识的真实体现。 道歉,是以道德制约权力的体现。道歉,不仅是社会主流观念达成共识的一种美德,更 是基于和谐意识和道德良知的社会价值取向。任何国家权力除必须有法律依据外,还需要有 道义基础和社会道德舆论的支撑。一方面,权力持有者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和道德责任心, 是其合理行使权力、保证权力良性运行的一个重要条件。另一方面,一旦权力持有者行政不 作为或者施行恶政, 社会就会发挥道德伦理的强制力即道德舆论力量的制约作用, 迫使其履 行道德义务,或受到道德的惩罚,是以德治官、以德制权,用道德约束官员权力,以规范掌 权者的行为,使权力行使者为政以德,以德服人。 道歉,是官员问责方式的体现。政府是公共利益的代言人、实现者和维护者,当公共利 益受损时,向社会道歉,其实就是正视矛盾,向公众承认自己工作的不足,向公众承诺改进 工作的决心,是对自身管理职责的一种尊重,也是理性看待自己过失,严于律已、敢于担责 的表现。其行为本身就是社会民主的一大进步。从这个意义上讲,问责可以赋予民众以更大 的政治空间,有利于构建政府权力与责任间的关系,使二者达到平衡。并且,向公众道歉的 举措,有利于在短时间内缓解民众的不满情绪,避免事态的激化;同时,在时间和空间上为 政府应对矛盾赢取一个缓冲期,对解决好问题具有积极的意义。 问题二: 在对积极意义上的道歉进行分析后,我们再看看道歉存在的消极或者是有待完善的一 面。如作秀道歉、洗责道歉、缺位道歉、被迫道歉等等你方唱罢我登场,民众有了“道歉疲 劳症” ,亟需对其弊病进行分析。 一是重视政府内部系统的“道歉” 。虽然官员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可是官员的升迁奖惩 来自于”组织” ,因此,官员在职权范围内出现”失误” ,更重视政府内部系统的”道歉” 。 因为此种道歉直接关系着官员晋升,所以,道歉措词的拿捏、道歉分寸的把握、道歉态度的表 露、道歉场合的选择、道歉方式的甄别等等,都会让出现“失误”的官员煞费苦心。此时道 歉已沦为对权力的追逐而不是对“失误”的问责。 二是无法上升为政治意义上的道歉。 目前, 官员道歉整体状况仍然处于自发与非制度化 的阶段。我国至今没有建立起一套基于官员职位、职权、职责一致性基础上的、运行自如的 现代政府问责的制度化体系。现行的既有党的条例,也有政府的规章,既有中央出台的,也 有地方政府制定的,这些规章在问责的尺度、对象、结果等方面形式多样,缺乏统一性和可 操作性。当官员出现失职导致重大失误或事故时,对其问责事宜是带有浓重“人治”色彩的 同体问责,全系“组织”的一念之间,全建立在领导个人意志的基础之上的。如此局面也就 造成,失职官员的道歉仅仅在私德意义上存在,无法上升为政治意义上的道歉。 三是道歉有时流于形式。目前,很多道歉从内容到程序缺乏规范化,存在很大的随意性, 因而评价的结果很难做到客观、公正,有时候流于形式。就当下看,先前的不少道歉,大多 基于官员自身的责任意识,仅取决于领导者的自省和觉悟或者是迫于社会舆论,这样就使得道 歉流于形式,以至于形式大于内容,不少道歉过后,“失误”依旧没有改进。流于形式的道歉, 不利于责任政府的建立,也不利于强化官员的责任意识与政治伦理。并且,道歉太多而过错 又未见解决,那么政府的公信力将大打折扣,公众也会逐渐失去信心,对政府公共政策的信任 包括对政策制定机制的信任和政策绩效的信任也将会降低。 四是道歉有时并没有成为提高管理水平的正面措施。一些官员或政府出现失误后,不是 将道歉作为提高管理水平的正面措施,而是作为消极防御的手段,当某一方面问题成堆,引 起社会强烈反应时,才出面道歉,谋求改正,因而总是陷于被动。虽然一些官员也知道,民众的 不满是压制不了的,压得了一时,压不了一世,但他们总是漠视民众的需求,不把民众利益 放在心上,总是抱着侥幸心理,试图将民怨压制住。更有甚者,以道歉柔性地选择回避而不 是勇敢地直面责任。 五是成为某些官员逃避责任的“避雷针” 。一些政府或官员向社会道歉,只是政府问责中 一个表层姿态。如果没有相应的督查、追惩措施, “道歉”可能异化为别有用心者逃避责任 的烟幕弹,问责的作用也将大打折扣。在中国古代,当老百姓对某些贪官污吏发生信任危机 时,历代统治阶级往往使用“避雷针”原理进行处理,即用其他名声较好的清官来取代这些 贪官。于是,老百姓的怨恨和愤怒就会通过“避雷针”——那下台的贪官传到地下去了。故 此,道歉沦为某些官员公关“作秀”的方式和职能部门“规避责任”的工具。一些道歉是假, 害怕上级追究是真; 一些道歉不是基于没有解决好人民利益问题而反躬自省, 而是害怕自身 利益受损,是在实践一种规避责任的行为,保护自己的权力。 六是道歉主体不太明确。问责的责任体系一般包括道德责任、政治责任、行政责任和法 律责任。目前,我国的部门职能交叉,政府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行政首长的正副职之间、 行政官员之间的职权和职责划分模糊,出现了权责不清,或有权无责,或有责无权,权力和责任 不平衡、不对称的现象。什么情况下需要道歉,什么职级的官员出来道歉,在什么范围内以 什么形式道歉,公开道歉以后怎么办等等,都未形成制度,走向规范。同时,包括道歉的主 体、道歉的客体、道歉的条件、道歉的表达方式、道歉的期限、道歉后的相应追责措施等一 系列规范也很不完善。 事实上,我们过去也常常单纯从道德的角度来看待道歉官员的行为,把他们的道德动机作 为评价他们的道歉行为的唯一依据,从而对于他们的道歉行为表现出大度的宽容和理解。太 多的事实也表明:喧嚣如斯,问题依旧。官员们公开道歉的价值何在?显而易见,精彩的罪 己式“道歉” ,仅能说明领导对问题重视了。 “公开道歉”不是根治症结的良药,形成有组织 的公共舆论压力和社会道德强制力,监督官员承担政治和道义责任,迫使其克服行政不作为现 象才是猛药。 ——“民生博客”为何变成“空壳博客” ——“民生博客”为何变成“空壳博客”? 【材料】从 2008 年 7 月至今,江西 60 多位县级官员实名开博,多以解决民生问题为主 要议题。记者调查发现,部分“空壳博客”没有实质内容,有的半年都没更新过一次。 (10 月 6 日中国新闻网) 江西官员集体实名开博,始于江西省委领导的一篇关于“网络问政”的文章。官员们当 初开博并不是主动自愿,由此出现“空壳博客”很容易理解。因此,要让“民生博客”名副 其实,首先要让官员从心里接受。出现“空壳博客” ,有些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问题】试就“民生博客”变成“空壳博客”的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首先是官员开设“民生博客”的风气没有真正形成。如果主动开博官员越来越多形成风 气, “空壳博客”就会越来越少。因为在一个争先写博客氛围中, “空壳博客”很难存在。要 想让官员开博成风,职位越高权力越大的官员越要带头示范。只有当省级官员、地市级官员 勤于写博客时,在县级官员乃至乡镇官员中才会避免“空壳博客”出现。 其次是官员博客缺少“安全”保障。由于博客是相对个性化的空间,因此要允许官员在 博客中有个性张扬,甚至要允许官员说错话。但现实是,因为官员有特殊身份,个人观点往 往被当成官方声音,担心招惹是非,所以有话不敢说。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就表示, “以前自己是新闻发言人,如果批评某个现象,或者说了某些话,由于身份所限,别人都会 认为是代表教育部,现在不受身份制约,反而能够更尽情地发挥自己。 ”一方面在制度上要 允许官员在博客中张扬个性,充分表达观点。另一方面公众也要包容官员博客的某些观点。 再者是对官员的思想教育不够。 一个原因是某些官员对博客这种载体认识还不充分, 没 有正确认识“博客问政”的价值,思想还停留在传统的问政模式上。另一个原因是某些官员 对民生问题不够重视,认为写“民生博客”会给自己增加工作负担,不仅要在博客中回应民 意,还要在博客之外来落实民意。 ——选领导干部工作案例分析试题精选 大学生“另类就业” 选领导干部工作案例分析试题精选: ——选领导干部工作案例分析试题精选:大学生“另类就业”的是与非 【材料 1】伴随着高校扩招而越来越庞大的大学毕业生群体、趋于饱和的工作岗位、全 球范围内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摆在2009年大学毕业生面前的就业问题, 似乎出现了 “难上加难”的不利局面,发展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 失业,还是就业?随着大学生就业 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流入了传统意义上的“非高学历行业” 。 【材料 2】日薪 5 元,贱卖的大学生身价几何?&我是武汉的一位大学生,想在武汉找 一份工作感觉太难&,&本人不求寻到什么工作,只要您提供的是法律允许的事情&, 一位自 称是武汉大学生的网友萧何日前在汉网论坛发帖求职。 最让人大跌眼镜的是, 这名学生声称 &对待遇没有太多的追求,只希望在包吃住的基础上日薪能有5到10元就足够。& 【材料 3】高学历,会扫地?“高学历,会扫地! ”近日,在深圳人才大市场举行的一 场招聘会上,一家服装公司在其展位前打出这样的横幅。有围观者问,招一名高学历的人去 公司扫地,是不是太浪费了? 【问题】如此的就业到底是出于暂时的无奈,还是一种人力资源“下沉”的长期趋势; 是人才的“浪费” ,还是对社会生活的提升?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参考答案】我国的高等教育几年前就已从精英教育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但就业观念 却并没能实现同步转变。当前,在一些大学生脑海中,精英就业观念仍根深蒂固。在他们看来, 毕业后不能到大城市、沿海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就业,不能找到热门的、高薪的、体面的工 作,就是自己人生的失败。 而社会也对大学生初次就业抱有高期许,在一些人看来,社会职业有 着高低贵贱之分,大学生只有坐高级写字楼当“白领” “金领”,在机关上班捧“金饭碗”, 、 才不是“大材小用” 。 这种大众教育和“精英就业”之间的落差和碰撞,引发的社会后果是:不少大学生对国家 公务员这一“金饭碗”趋之若鹜,心甘情愿做“国考炮灰”也不愿考虑从事其他社会职业。 大学生当保姆、研究生卖猪肉等就业途径,常常会引来社会热议。而那些一时难以接受社会 现实的大学生,宁愿在家“啃老”也不愿选择他们所认为的“低下”职业,更有甚者干脆选择 在家“闭门不出” 。 当然,要那些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将自己定位为“普通劳动者”,对他们而言,确实会 经历一个“痛苦抉择”的过程。但这却是一个不得不接受的社会现实。因为高等教育的大众 化伴随的必然是大学生就业的大众化,很大一部分毕业生将不得不在“非精英”岗位上就业。 而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工作岗位对劳动力的教育层次势必提出更高 的要求,自然也会促使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更多地进入“普通劳动者”序列。这必然要 求大学生在择业时,要改变自己的就业观念,从“精英就业”转向大众化就业。 普通劳动者不一定全部能成为精英,但精英肯定出自普通劳动者。对我国的大多数毕业生而 言,与其沉浸在 “精英情结” 中不能自拔,不如冷静分析当下形势,明确就业定位,做好职业规划, 先“有活就干”,求得“生存”后再谋“发展” 。这,或许才是他们成为社会精英的真正路径。 ——农民不要地的话就能做城里人吗 农民不要地的话就能做城里人吗? ——农民不要地的话就能做城里人吗? 【材料】 洛阳市最近出台鼓励农民进城政策,为鼓励农民“双放弃” 如果农民同时 , 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成为“双放弃”一族进城定居,每人可获得 8000 元 至 10000 元的补贴。只放弃宅基地使用权的每人补贴 5000 元,只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每 人补贴 3000 元至 5000 元。农民在医疗保险、子女入学等方面,与城市居民享受同等待遇。 该政策还规定,凡是“双放弃”或“单放弃”的进城农民,可以参照相关政策,经批准可以 按计划生育二胎。 【问题】谈谈你对此项政策的看法 【参考答案一】 “全省首例,全国领先” 。洛阳的政策被这样“标签” ,并强调是要走“跨 越式”的农村城市化道路。可仔细检视这项政策,核心内容是“跨越”土地流转这一重要的 经济制度,让农民放弃土地承包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直接“变身”成为城里人。 这项政策的确是全国领先,领先之处在于“跨越”了土地流转政策。为了加快农村的城 市化进程, 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今年中央 1 号文件专门出台了政策: 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 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也就是说,在土地承包 权不变的基础上, 农户把自己承包村集体的部分或全部土地, 以一定的条件流转给第三方经 营。洛阳市的政策则是让农民“双放弃” ,显然突破了“土地承包权不变”这一政策底线。 从经济角度看,即便政府用补贴的形式“买断”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宅基地使用权,价格也 够低廉的。按照这项政策细节,对“双放弃”的农民按每人 8000 元至 10000 元标准补贴, 只放弃宅基地使用权的农民每人补贴 5000 元,只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民每人补贴 3000 元至 5000 元。其中,人均土地面积 0.5 亩以下的农民每人补贴 3000 元,人均土地面积 0.5 亩至 1.2 亩的农民每人补贴 4000 元,人均土地面积 1.2 亩及以上的农民每人补贴 5000 元。 而据洛阳发布的地价数据,政府拍卖出让的地价,低者每亩 30 多万元,高者 200 多万元甚 至更高,其中的差别一目了然。 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角度看, 让农民享有和城里人同等待遇是一个问题, 但更重要的是 帮农民解决住房、就业问题。只有农民有房住、有工作干,他们才会不依赖土地,转型成城 市居民。如果洛阳鼓励农民进城的政策,是只管进城,不管进城后怎样办,虽然也有提供职 业培训、纳入就业援助计划、参与廉租房申请的说法,但想想农民的弱势处境,就知道这些 连城里人都奢望的东西,对刚进城的农民来说多么遥远。 最高 1 万元的政府补贴, 在洛阳究竟能买几平方米的房?最关键的是, 农民一旦失去土 地承包权,找不到工作就没后路了,也不可能用这点资本在今后的土地流转中获得利益。可 以说,这项鼓励农民进城的政策,不是帮助农民城市化,反而可能在加快失业化。失业人口 增加,带来的是社会不安定,这是需要预先警觉的。 加快农村的城市化进程,不一定非要让农民“双弃权” 。同是公民,农民和市民在就业 保障、住房、教育、医疗、保险方面存在差别有历史原因,但也有享受同等待遇的希望。如 果地方政府有心推动农村的城市化进程,不妨首先加大教育投资,改革教育政策,让城乡人 口率先在教育上实现平等。只有当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等基础领域消除了城乡差别,才 有可能让农民放弃土地,才是加快农村城市化的关键。 【参考答案二】据称,这是洛阳为了应对金融危机,鼓励农民进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 重大举措,笔者并不质疑洛阳地方政府施政的初衷,但我想问,进了城的农民就真的能摇身 一变为“城里人”吗?丢掉了土地的农民能够在城里做些什么呢?诸如就业、住房、医疗、 环境等城市问题,洛阳,你准备好了吗?洛阳走“跨越式”的农村城市化道路有不有拔苗助 长之嫌? 众所周知, 城市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 也是工业化完成后城市发展的 必然趋势,它建立在雄厚的经济基础上面,如果单方面追求城市的人口扩大、面积扩大,那 不是真正的城市化,而是虚假的,徒有其表的,也必然会产生纷繁芜杂的城市“后遗症” 。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 ,提升农民的生活品质也必须循序渐进,而不是“一刀切”“放弃 , 土地承包权和宅基地使用权” ,两个“双放弃” ,对于无一技之长的农民来说,生活在城市的 夹缝当中,无异于彻底捆绑住了手脚,要了他们的命。 只有洛阳的工业上去了,辐射力强大了,第三产业的比重大幅增加了,城市建设上台阶 了,农民在强大的拉力作用下才会自觉进城,靠行政命令强行摘掉农民的帽子有些牵强。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 ,一切从老百姓的根本利益出发,从关注民生的角度出发,在 涉及老百姓的重大利益上,要稳妥而不是冒进,要实惠而不是形象。洛阳一纸文件,就让大 批量农民一下子加入到放弃土地的大军中,看来真有些操之过急。 ——买房加 买房加“ ——买房加“10 分” 减损的是什么? ,减损的是什么? 【材料一】买房“加 10 分” 。最近,福建永安市政府规定,在永安城区购房,总金额达 到 25 万元以上的购房户,其子女参加今年中考时可以加 10 分,而且还免收学费、择校费减 半。 【材料二】浙江省绍兴县教育局推出政策:为发挥教育在繁荣柯桥新县城中的作用,具 有大专学历及以上或初级技术职称及以上的各类人才, 在柯桥买房子, 其子女参加中考就可 加 10 分。此政策一出,在当地引起一片哗然。 【问题】请就“买房加“10 分”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买房加分政策挑战社会公平底线, 教育却成了带动房产经济增长的筹码, 而政府机关却 扮演了破坏公正与公平的负面角色。 同时, “买房加“10 分”现象,遭践踏的不仅仅是教育公平。从给金融高管子女加分, 到给买房者子女送分,我们再一次看到公平教育权是如何在地方“土政策”下扭曲变形的。 而这些政策之所以能够出台, 一方面说明当前部分地方官员法制意识还十分淡薄, 依法行政 的理念还没有真正深入人心;另一方面也说明,地方政府部门规范性文件还缺乏必要、有效 的把关和监督。 ——“重奖之下必有领导” ——“重奖之下必有领导” 【材料】近日,齐齐哈尔市委、市政府决定,对综合考核评价中被评定为优秀档次的县 (市)区和市直部门予以通报表彰,并给予奖金奖励。奖励被评定为优秀档次的县(市)区 党政主要领导人民币 10000 元,班子其他成员 8000 元;奖励人大、政协主要领导 8000 元, 班子其他成员 5000 元; 奖励被评定为优秀档次的市直单位主要领导 8000 元, 班子其他成员 5000 元。 【问题】请就“重奖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一、重奖领导是典型的“权力自肥”“权力自肥”的形式越来越多,有的已不再遮遮掩 。 掩,而是正大光明,大有“合法合规”之势头。比如,齐齐哈尔的奖励办法,是经过市委十 一届四十五次常委会议审议的,是“集体智慧” ,更是民主与集中的“结晶” 。要是有朝一日 问责起来,只怕是“集体担责” ,人人有责,有时会成为“人人无责” 。 二、 不能将公共财政变成私家金库。虽然齐齐哈尔市这笔钱的具体来源暂时还不为外 人知,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公共财政负担这笔费用真是太冤枉了。令人担忧的是,今天组 织综合考核发奖,明天、后天,是否会将日常之本分、职业底线性质的其他工作单项列出, 一一给予额外奖励呢?隔离开来看,似乎都有奖励的必要,然而再想一想,凡此种种,尽为 本分、职业底线性质的工作,公众早已为此支付了超标准的报酬,便能轻易发现到此种行为 的荒谬、不合理,是公共财政变成了政府私家金库的恶劣后果。 ——权力过于细化不利于依法行政 ——权力过于细化不利于依法行政 【材料】最近,云南水富发生一起前往安徽凤阳县石英干粉厂务工的 77 名村民中,有 12 人陆续死亡,另有 30 人感染矽肺病的事。 大量的矽肺病,是因为工作环境的恶劣:几乎所有的小石英厂,只要一开工,就是粉尘 漫天。在这样的环境里,农民工怎能不得矽肺!但事情发生后,在造成这些农民工患病的安 徽凤阳县,相关监管部门不仅未被问责,还互相打起了“太极拳” 。 环保局说: “企业营业执照管理归工商部门,职业病管理归卫生局和安监局,这些我们 都管不到。环保部门重点是监管排污。 ”凤阳县卫生局则认为,国务院早在 2003 年就调整了 卫生部门和安监部门的职责,卫生部门负责拟订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标准等,安监部门负 责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的监督检查等。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管不属于卫生部门的职责范围。 ” 而安监部门又有说法: “作业场所监管的执法主体不在安监部门,即使我们明明知道企 业违规作业,也无权向企业发出整改通知书。 ” 那么是工商行政机关吗?据说, 这些大量的小石英厂很多连营业执照都没有, 也没有法 人资格,而工商机关只能管那些登记了的企业。 其实,像凤阳这样遇事各部门推卸责任的事,随时都可以说上一大堆。比如,最近南京 就发生了五个部门奈何不了一个蛋的事:一市民因买来的鸡蛋煮熟后蛋黄不易碎,不掉渣, 而有弹性,便投诉政府有关部门。结果是,卫生部门认为自己只主管餐饮场所的卫生问题, 不便表态;而质监部门以鸡蛋属于农产品,认为自己也不好管;而农林部门表示,他们只负 责农产品的质量,如果是假鸡蛋,则超出了他们的管辖范围,食品药监和工商也拿出了各自 的理由…… 【问题】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你认为应如何解决? 【参考答案】这些看来有理的荒唐事,正说明了一个道理:权力的过分细化,不利于依 法行政。 在我们的地方政府架构中,哪一级没有十几甚至几十个政府部门!部门多了,当然要严 格分工,总不能上阵一窝蜂吧?于是,就有了虽然是同样在超市买的东西,这归工商管,那 归农林管,还有归食品药监的、归卫生防疫的…… 因此, 你还真不能简单地说凤阳有关部门在水富农民工矽肺问题上不负责任: 现在不是 讲依法行政吗?没有法律授权,当然不能管。 但且慢。让我们先来看看宪法。宪法第一百零五条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 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实行的是省长、市长、县长、区长、乡 长、镇长负责制;而第一百零七条则进一步明确,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规定 的权限,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城乡建设事业和 财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务、司法行政、监察、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 显然, 根据宪法, 在一级行政区域里行使国家权力的是一级政府, 责任人是省长、 市长、 县长;而各政府部门,只是为了便于行使这种权力而进行的内部分工,但这绝对不能成为出 了事相互推诿, 造成一级政府不作为的理由。 因为宪法早就明确了政府的第一责任人的地位。 但在目前的权力分配和行使中, 政府首长常常成了只担负领导责任的甩手掌柜, 而众多的部 门又把政府的权力割裂得七零八碎, 一旦有了麻烦, 部门之间的相互推诿当然也就不可避免 了。 看来,除了适当精简政府部门(因为古代就有这样的说法:龙多不治水,鸡多不下蛋, 扯皮多,当然和部门多有关)外,当我们在以权力法定的名义划分政府部门权力的时候,还 要先学一下宪法才行。 ——“捕杀令” ——“捕杀令”从出台到取消 【材料】近日,黑龙江省某市出台了《关于贯彻执行黑龙江省犬类管理规定的通告》,规 定从 5 月 23 日起,城区禁止养狗;违者,对其所养犬只一律捕杀。此捕杀令一出,立即引来舆论 一片哗然。不过,仅数日之后,此事件又“峰回路转”,据媒体再次报道,“捕杀令”突然变脸, “一律捕杀”字眼消失,已经成立的打狗队也暂时解散。 地方政府刚出台某项规定,在引发社会普遍“质疑”后,又暂缓执行或撤销的事件,媒体近 来多有报道:广东某市出台禁止养猪规定被旋即取消,山东潍坊市某区政府出台红头文件强制 要求公务员卖房被紧急叫停,湖北省某县发红头文件规定全年公务用烟数量被很快废止…… 【问题】请你从科学决策的角度谈谈对以上现象的看法。 【参考答案】上述影响大众的公共决策,一推出就遭遇“夭折”命运,折射出了一个重要 的命题,那就是如何完善决策制度,才能避免决策“见光死”,实现决策的真正科学化。 生活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些地方政府出台的某项规定原本是为老百姓做好事,但群众并 不买账;一些领导干部自以为是地认为某项政策是为群众谋福利,但老百姓却并不领情。出现 这种困境,根本原因在于决策的“长官化”“随意性”和“封闭性”,在于一些领导干部和部 、 门将主观意愿强加到老百姓身上,没有体察百姓处境,了解百姓疾苦,弄清百姓期待。 实际上,避免决策失误,说难也不难,只要真正实现党中央、国务院一贯强调的决策科学 化、民主化、程序化,让老百姓参与到决策过程中来,在制定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政策 时公开听取各方意见,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 和运行机制,决策失误就完全能够得到有效防范。复杂如近来的新医改方案、物权法草案,以 及更早时候的劳动法修订,之所以能被大多数人认同和接受,就在于这些重大公共决策在正式 出台之前广泛征求了意见,让不同利益方参与制定进程并进行了深入讨论。 当然,要实现决策的真正科学,要求那些习惯于“直接拍板”的决策者们放下“身段”, 自觉“去长官化”,在制定某项公共决策时,不要对此决策先有结论或明确意向并完全控制决 策的进程,使决策程序流于形式;要求决策者从那些决策失误中吸取经验教训,不要在一个地 方跌倒了,在另外一个地方又以同样的原因再次跌倒。 公共决策影响深远,需要决策者广泛搜集信息,科学理性分析,深思熟虑。公共决策的“朝 令夕改” ,损害的是决策部门的公信力,耗费的是国家有限的公共资源,这样的昂贵学费,还是少 交为好。 ——年轻干部要 接班” 不是“接腐” 年轻干部要“ ——年轻干部要“接班” 不是“接腐” , 【材料一】45 岁以下干部成腐败高危人群? 日前,广州市政府召开廉政工作会议,会 议通报的一些数字引起人们深思。据通报, 两年间,广州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 共立案查处违反党纪政纪案件 580 件 637 人,其中,政府系统违纪违法案件 198 件 227 人, 而 31 岁至 45 岁年龄段的就占 55.95%,共计 127 人。 广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苏志佳指出,近年来,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开始注重对一些 年轻干部实施长期“感情投资” ,进行“期权”谋利,31 岁至 45 岁的年轻干部成为腐败高 危人群。 【材料二】31 岁—45 岁年轻干部已成违纪违法案件多发年龄段。早年,河北省国税局 原局长李真因贪污锒铛入狱时仅 39 岁。贪官马德从政之路一帆风顺:32 岁做副县长,34 岁当县长,35 岁任县委书记,37 岁走马副市长。几乎在每个岗位上,他都是当时全省最年 轻的干部。 近年,国家药监局注册司原司长曹文庄、上海市宝山区原区长秦裕等一批年轻干部“翻 船落马” ,更引起人们对年轻干部德的关注和担忧。 【材料三】重庆 5 年 623 年轻干部落马:59 岁现象变 35 岁现象 。4 月 8 日,重庆市检 察院发布消息称,目前重庆市职务犯罪在年龄上出现新的变化,呈现出“35 岁现象” ,而传 统的“59 岁现象”已不再突出。从 2003 到 2007 年,我市检方立案查办的 35 岁以下职务犯 罪嫌疑人有 623 人,占立案总数的 16.69%。 【问题】 由以上材料,有人断言: “35 岁现象”代替“59 岁现象” ,年轻干部成腐败高 危人群。请分析此现象,并谈谈如何预防年轻官员的腐败。 【参考答案】 “59 岁现象”出现时,有人总结说是权力过期,不用白不用, “35 岁现象”出现时,又 有人说是“只问年龄只问能力” ,其实都是很片面的理解。本质上,这是同一个问题,说明 我们的反腐工作还没有找到治本之策。 腐败的本质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权力滥用, 而权力 滥用又是因为权力得不到有效制约。所以说,腐败哪里有什么高危人群,只有高危的权力, 即那些不能被有效制约的权力。无论在哪个领域,或是权力被什么人掌握和行使,都不是最 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这些受不到有效制约的权力总会想方设法进行腐败, 这跟个体的诸如年 龄、从事的职业等因素没有直接关系。 该如何预防年轻干部的腐败?年轻干部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一是要常打“预防针” 。对年轻官员常打预防腐败的预防针,目的就是要告诫年轻官员, 腐败不可为。 二是要常上“廉政课” 。除了党风廉政教育,关键是要加强群众监督和评议,让群众来 给年轻官员上“廉政课” 。 三是要常算“问题账” 。常算“问题账” ,就是要抓住各个细节,加强审计,加强财务制 度检查,加强对违反常规事例的追问,从中及时发现问题并迅速查处,以此防止年轻官员在 腐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为什么 第一” 为什么“ ——为什么“第一”的事情反被忽视 【材料】一段时间以来,生产、交通、食品、药品等领域安全事故包括重大安全事故时 有发生,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安全问题与人们的生产生 活息息相关,什么时候都马虎不得。我们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安全问题,始终强调“安全 第一” ,并把它作为各项工作的一条重要原则。然而,严峻的现实向人们尤其是领导干部提 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你究竟把安全摆第几? 所谓安全, 就是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可以接受的危险程度阈值, 超过了这个阈值就是危险 的,反之则是安全的。通俗一点说,安全就是没有危险,不出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 损失。 影响安全的因素有客观方面的, 也有主观方面的。 前者大都是自然力的作用, 如地震、 水灾、火灾、飓风、传染病等;后者往往是人的行为的作用,如工作不力、举措不当、制度 虚置、设备落后等。仔细分析近期发生的一些重大安全事故可以看出,其中不少是由人为因 素造成的,属于责任事故。这说明,在一些地方和部门,虽然“安全第一”的口号叫得很响, “安全生产”的标语随处可见,但安全问题并没有被摆到应有的位置上,没有抓细、抓实、 抓好。 【问题】为什么位于“第一”的事情反被忽视、难以落实呢?请就“安全第一”问题谈 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从思想根源上看, 还是因为缺乏强烈的安全意识, 没把安全当回事。 比如, 有的人认为安全是安全员的事儿,与自己关系不大;有的单位表面上很重视安全,但实际上 是说起来重要、 干起来次要、 忙起来不要; 有的企业惟利是图甚至见利忘义, 置安全于不顾, 让职工冒险作业、违规生产。也有一些人抱有侥幸心理,觉得遵守安全制度太麻烦,偶尔违 章一下没什么,投机取巧,粗枝大叶,结果酿成大祸。更有一些领导干部对安全问题缺乏深 刻认识,认为安全固然重要,但 GDP 增长更重要、自己的政绩更重要,自觉不自觉地把安 全放到了次要位置;特别是在“形势一片大好” 、长期平安无事的情况下,自觉不自觉地把 安全抛到了九霄云外。 诚然,安全本身并不能直接创造效益,不像项目、工程那样“看得见、摸得着” ;安全 有时也不被视为主要政绩,不能显示领导干部的“才干”和作为。然而,这决不表明安全可 有可无,安全工作可抓可不抓。因为无论哪行哪业、哪项工作,一旦出了安全事故,所取得 的成绩就会在瞬间化为乌有, 所付出的努力就会一下子打了水漂儿, 负有责任的领导干部也 必然会受到相应处罚甚至乌纱不保。这样一来,政绩又从何谈起呢?可见,无论从哪个角度 说,安全都是一个关系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须臾不可忽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忘 记责任重于泰山,必须绷紧“安全第一”这根弦。 研究表明,与传统社会相比,现代社会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危害程度有增无减,必须更加 重视安全问题和安全工作。也正因为如此,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坚持安全发展”“确保 、 产品质量和安全”等要求;科学发展观强调,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 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可以说,确保安全是推动科 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保证。 ——案例分析 创卫成了“创伪”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创卫成了“创伪”? 【材料】据 3 月 17 日《华商报》报道, “饭吃不了,澡洗不了,店开不了,原来这就是 大家日思夜盼的全国卫生城市啊!”3 月 13 日,河南焦作一网友在论坛里爆料称:全国创卫审 验期间,该市不仅关闭了市区内所有中小饭店、报刊亭、中小理发店,而且某些路段的饭店 还在一夜之间换了门脸。 “焦作工业路最西段,这些店面里有白记烩面、辣子鸡馆、逍遥镇 胡辣汤、曹记拉面等等,某些领导一夜之间让他们都转行卖铝合金和办培训班了,帮他们从 ‘最可耻’的饭店行业转型了!”如此“大动作”为哪般?呵呵,原来从,3 月 11 日起,全 国卫生城市审核检查小组开始正式对河南省焦作市进行审验了! 事件发生后, 为保证创建国 家卫生城市工作的公正性和严肃性,全国爱卫办决定: 一、 对河南省焦作市爱卫会给予通报批评, 自通报之日起取消其申报国家卫生城市资格 2 年。 二、河南省爱卫会对此事负有把关不严、指导不到位的责任,自通报之日起暂停其推荐 国家卫生城市资格 1 年。 【问题】就焦作“创卫”过程中出现的造假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按理说,创卫是个好事,对提升一个城市的品味和群众的生存质量也有不小的促进! 本 也无可厚非,然而,搞任何事情、工程,尽管我们的初衷是好的,但必须切合当地实际,尊重客 观规律,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决不能超越现实发展阶段,一蹴而就,甚至搞群众不满意的 折腾和造假! 某些地方政府为什么如此热衷创卫”,以致不惜穷尽一切手段,动用所有资源?究其原因, 恐怕是一些领导干部热衷于搞式主义,重“显绩” ,轻“潜绩”的有碍于当前发展的旧思维 在作祟。 众所周知,政绩有“显”和“潜”之分。所谓“显政绩” ,就是领导看得见,群众摸得 着,抓了见效快,出成果后掌声多的工作项目。所谓“潜政绩” ,就是投入人力、财力、物 力却不显山露水,倾注汗水、精力、心血却三年五载不见果子的建设项目。创卫的民生工程 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和政府形象问题,来不得半点漂浮和虚假。然而,目前有的地方政府和领 导在抓民生工程建设中指导思想不够端正,存在着急功近利、追求“显政绩”的现象,群众 对此可谓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今年 1 月 13 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 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以优 良作风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迎难而上、锐意改革、共克时艰。同时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 领导干部在政绩面前,要经得起“三种检验” ,(即:一切工作都要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 的检验。衡量政绩的最终标准是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 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政绩才是真正的实绩,有利于长远的“潜绩” ,才能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旅游消费券:分享蛋糕还是隔靴搔痒?” 【材料】2009 年 2 月,南京市政府宣布通过摇号的方式向 20 万户南京市民发放 2000 万元“乡村旅游消费券” ,引来诸多市民热烈参与; 进入 3 月以来,长三角地区杭州、宁波、安吉、长兴、南京、苏州、无锡等市县发放旅 游券,此后广东、山东、上海等地相继开始发放旅游消费劵。 据国家旅游局综合协调司副司长高舜礼对《中国经济周刊》介绍,长江三角洲地区 3 月发放了总价值约超过 10 亿元的旅游券。天津市和广东、四川、湖南、湖北、山东等一些 城市也陆续发放了旅游券,总价值已超过 5000 万元。一时间“旅游消费劵”火爆异常。 4 月 13 日, 成都旅游局宣布北京市民可以在京直接领取能免费游览成都 11 景区的 “熊猫卡” ; “全国百城旅游宣传周”日前也在京启动,同时京城 50 家旅行社领到了山西旅游的大礼包 ——总价值 200 万元的旅游消费券、1 万张景点门票。 素有丝路明珠之称的甘肃,也在 4 月 11 日举行“快乐老家——甘肃人游甘肃”旅游宣 传周活动仪式上, 由甘肃省各个市州和旅游企业为促销旅游发放的各种旅游优惠券累计金额 达到 4100 万元。 除去省、市旅游局倡导发行旅游消费券以外,一些景区景点也乘着这股“东风”发行起 了旅游消费券。新疆博斯腾湖旅游景区将从 4 月中旬起,率先向区内游客发放总额 10 万元 的旅游消费券, 游客凭券在指定的景区、 宾馆、 购物点消费, 可节省 10%至 20%的费用。 大 连开发区旅游协会、大连金石滩旅游集团日前分别向大连市民和国内外游客发放价值 100 万元和 1000 万元的旅游消费券。 武汉市旅游局 14 日公布, 从东湖磨山景区 3 月 29 日发放 旅游优惠券开始,市内各大景区目前发放旅游消费券近 2.25 亿元。 一时间,旅游消费券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各地市民除了踊跃参加现场领劵活动,还通 过网络、 电话预定等方式争取消费劵, 也有很多没有领到消费券的网民纷纷通过网络换购或 者购买各地旅游消费券。据分类信息网站 58.com 统计,近期每天来网站发布打折券的信息 量多达五千条,相关板块的流量也较去年同期增长了 37%。 在各种刺激旅游消费的新政中,旅游消费券在诞生伊始,就以其独特的方式、新颖的形 式而引来各界纷纷叫好。随着时间的推进,这一被普遍看好的新政,对于刺激旅游消费究竟 能产生怎样的实质意义?领取旅游消费券,究竟是分享“蛋糕”还是隔靴搔痒? 【问题】发放旅游消费券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旅游消费券对旅游行业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一是提振景区的人气,二是 维持旅游企业的正常运转。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维持旅游企业的正常运转,才能保证 一定的就业岗位。因此,旅游消费券的作用值得肯定,但是不能高估它的作用,也不能寄希 望于通过消费券拉动内需。 消费券发放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受惠人群过少。 二是手续非常复杂, 有的地方通过抽奖、 报名等方式发放, 这些方法都不能保证发放的公平性, 而这种通过政府集中购买发放的消费 券,应该保证其公平性以及保证能够发放到目标人群手中,三是使用中限制条件过多,许多 地方发放的旅游消费券, 多半是抵扣部门景点景区的门票, 全国一次性旅游消费的平均支出 为 450 元到 480 元, 而消费券在整个支出中所占的比例很小, 旅游消费券实际成了一种营销 方式,从本质上来说,这和商家的折扣是一样的。可以说,各地政府竞相发放旅游消费券, 除了促销外,也是一种炒作的噱头。 消费券发放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如在一些地方造成哄抢,印刷宣传等提高发放成本。地 方政府应该认真研究这些问题,减少其负面效应。 ——“庖丁解牛” ——“庖丁解牛”的智慧值得借鉴 【材料】庖丁是一位解牛大师。牛无疑也是很复杂的,庖丁解牛,为什么能一刀下去, 刀刀到位,轻松简单,原因是什么?是因为掌握了它的机理。牛与牛当然各不相同,但不管 中国牛和美国牛, 其机理是一致的; 每个人的生活也各有各的面貌, 其基本原理也是近似的。 庖丁因为熟悉了牛的机理,自然懂得何处下刀。生活也一样,如果我们能透解了、领悟了生 活的道理,摸准了其中的规律,就能和庖丁一样,做到目中有牛又无牛,就能化繁为简,真 正获得轻松。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未见底。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犹如“解牛”,把握经济 形势的“骨架”尤为重要。如何走出困境,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庖丁解牛”的智慧值得 借鉴。 【问题】结合实际工作,谈谈如何借鉴“庖丁解牛”的智慧面对当前的金融危机 【参考答案】真正找准“发展链”上的关键,是化危为机的首要问题。正如庖丁解牛前, 钻研牛的机理结构,想好从哪里下刀、下多深,以及“刀”的运行轨迹。影响发展、制约发展、 阻碍发展的“刀口”问题,需要排查出来。一个个问题搞明白后,着手才能达到游刃有余;要用 细心去想事、按规律去办事、以专心去做事。当前,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面临的问题很多: 怎样用足中央扩大内需的政策、用项目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如何在“危机”中抢抓“机遇”, 怎样在“减速”中把产业调“优” 、产品调“高” 、市场调“特”……对这些问题,需要方方 面面、反反复复地思考。弄明白了解决问题的条件是否具备以及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才能 为取得更好的效果打好基础。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一个又一个问题,一些地方手忙脚乱,不知从何下手。往往是头 痛医头、脚痛医脚,结果“解决”了一个问题又“冒”出了更多的问题。有的地方不对发生 的问题作深层分析,揪不住“牛鼻子” ,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啥也没抓住。还有不少地方不从 本地实际出发,别人抓什么,也跟着抓,结果是“邯郸学步” 。破解难题、走出经济“寒冬”,需 要透彻了解金融危机的深层规律。从宏观上把握规律,才能领悟具体措施的功效和作用。诚 如庖丁一样,环扣机理、化繁为简、按部就班,真正获得成功。 科学决策之后,成功的秘诀全在专一。 庖丁解牛时目不两视,耳不两听,全神贯注,心到而且 神到。 “心诚则灵、神专则成” 。应对金融危机,还需专心做事。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世界上大 部分国家和地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及时出台了一些列应对 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但是,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任务还十分艰巨。认真落实中央的部 署和决策,仍是当前一项重要的任务,需要专心、认真对待,全力以赴。 用细心去想事、按规律去办事、以专心去做事。虽都是老话,并无创新之意,但若真正做 到就能管用。 “庖丁解牛”的寓言,给我们启示和教育。我们要吸收和借鉴庖丁的智慧,并将其 用到破解发展难题上。近期,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了良好迹象。我们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在困境中把握经济发展规律,按科学规律办事,进而水到渠成、实现经济发展预期目标。 ——一些干部堕落从不愿安静开始 ——一些干部堕落从不愿安静开始 【材料】有位领导同志在谈到党风廉政建设时说“干部的生活,需要安静、清静、平静。 那些一到晚上,或逢年过节,家中就热闹的官员,值得重点‘关注’” 。 这一提醒和告诫,可谓一针见血,点到了一些干部走向堕落的要害上,触到了有的官员变贪 变腐的关键处。只要仔细考察一下,许多干部的堕落就是从不愿安静、不甘清 静、不屑平静开始的…… 【问题】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参考答案】 当今社会,名利如水银泻地,无处不在。诱惑,常常围着权力在转,往往寄生于利益之 上,而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更是为那些心怀鬼胎之徒所垂涎。一些人不择手段地挖掘、搜寻 领导干部的爱好, 再用放大镜来寻找突破口, 然后千方百计地或是搭台子、 吹喇叭、 抬轿子、 灌迷魂汤, 或是用金钱来利诱, 用美色来突破。 诱惑犹如一只苍蝇, 总爱叮咬那些有缝的蛋。 意志薄弱者,因非分的欲望与放纵的态度结合在一起,势必失去理智,总会在甜甜蜜蜜、卿 卿我我中落马坠崖,跌进罪恶的泥潭。 诱惑虽没有牙齿,但能把骨头啃断。挡不住诱惑的领导干部,总是爱“热闹” ,他们与 大款搅和在一起,吃吃喝喝,玩玩乐乐,娱乐场所和家中饮宴常见他们不倦的身影。如此这 般称兄道弟哥俩好,决计坏事少不了。把心思大量地投入于迎来送往上,又有什么时间和精 力做工作、干事业? 做到“三静” ,一个党的干部就应该具备一点“敬畏感” 。这种“怕”不是怯懦,不是束 缚,而是一种自律,一份清醒。强调要有点“敬畏感” ,就是要求他们对民众民心要有所敬 畏, 对国法党纪要有所敬畏, 对事业成败有所敬畏, 对工作责任有所敬畏。 对民众心怀敬畏, 对法律心存畏惧,是一种甘为孺子牛的公仆心,是一种执政为民的责任感,是一种拒腐防变 的免疫力,是一种谦虚谨慎的好作风,是一种克己奉公的真品行。有了一点畏惧之心,做人 处事,行为准则就不可能变得狂妄自大,肆无忌惮,甚至贪得无厌,为所欲为。口渴时觉得 能喝下整个大海,这叫贪念;真渴时只喝下属于自己的一杯清水,这叫自律。能划清贪念与 自律的界线,才得以臻至廉洁境界。 诱惑好比一条河,抵御声色货利的诱惑,是一种严峻的考验。这不同于战争年代血与火 的洗礼, 而是一场灵与肉的搏斗。 一位哲人说过: 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 要做到 “三静” , 离诱惑远一点,最好的办法就是“管住自己”和身边的人,对名利“蚊子叮金刚——不为所 动” 。作为党员干部更应该这样:尽管别人花样百般,其又奈我若何! 理想的滑坡,是伤人致命的开始;信念的动摇,是走入歧途的根子。拒绝诱惑和欲望, 乃为人处世、当官用权的重要一环,是干部生活做到“三静”必须把持的一关。如何在五光 十色中做到不迷不惑,党的干部应该常常警策自律。事实一再证明,牢记了“立党为公、执 政为民”这一宗旨,始终以党纪国法约束自己, 以他人教训警示自己,秉公用权、慎重用权, 才能少点烟酒味,多些高尚情操和健康向上的情趣,清清白白做官,堂堂正正做人,做一个 人民群众真正信赖的好公仆。 ——“精神有问题” ——“精神有问题”暴露啥问题 【材料】近日,国家卫生部专家委员、北京大学司法鉴定室主任孙东东在接受《中国新 闻周刊》采访时说: “对那些老上访专业户,我负责任地说,不说 100%,至少 99%以上精 神有问题,都是偏执型精神障碍。 他说: ” “偏执型精神障碍属于需要强制的一类。因为他 扰乱社会秩序……他们为了实现一个妄想症状可以抛家舍业, 不惜一切代价上访。 ” “你们可 以去调查那些很偏执地上访的人。 他反映的问题实际上都解决了, 甚至根本就没有问题。 他 ” 的言论,引起舆论轩然大波,目前已经有网民签名要求他道歉。 。 【问题】1、请你谈谈对这种说法的态度 2、结合你的工作实际,谈谈如何做好当前的信访工作。 【参考答案】 随着社会转型期的到来以及各种潜在的体制机制矛盾日益暴露, 上访现象已经成为一个 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上访专业户”存在的病根儿在于社会政治文化建设的滞后,因此, 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解决此问题。 首先,加强地方政府在社会政治经济建设中的服务意识。当前,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已 经成为一面光辉的旗帜,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党和政府的远大目标。 地方政府特别是 基层政府,要切实践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自觉从“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做到全 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地方政府转变观念,把老百姓的事儿放在心上,将问题解决在基层 才有可能,所谓的“精神有问题”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治愈。 其次,理顺社会关系、调节利益分配机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利益多元化趋势日 益明显。如何分配改革带来的社会利益并保证社会公平,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在社会利 益调节机制中,建立合情合理的表达机制至关重要。上访作为表达通道之一,在缓解社会矛 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信访局的统计,现在上访主要集中在企业改制、土地征用和承 包、城市拆迁、涉法涉诉等突出的社会问题上。只有进一步健全和畅通利益表达机制,建立 和健全社会利益调节机制,才能实现上访的分流,减轻上访的压力。 最后,在全社会营造宽容、协商的文化氛围。改革开放改变了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 式,张扬个性成了改革开放的鲜明时代特征。与此同时,个体意识实现了觉醒,个人权利得 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然而,由于宽容文化发育不足,过分“强调自我”的思维方式自然就 会产生矛盾。因此,只有建立宽容和协商的文化氛围,使社会问题更多地由双方协商解决, 才能避免上访现象的发生。 ——如何看待 五瓣公章” 如何看待“ ——如何看待“五瓣公章”的现象 【材料】贵州省锦屏县平秋镇圭叶村,最近因一枚由本村村民发明刻制的“公章”而闻 名全国。他们将刻有“平秋镇圭叶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字样的印章分为五瓣,分别由四名 村民代表和一名党支部委员保管, 村里的开销须经他们中至少三人同意后, 才可将其合并起 来盖章,盖了章的发票才可入账报销。这枚印章被网友称为“史上最牛公章” 。 圭叶村是国家重点贫困村。每年镇财政给村上划拨办公费 5000 元,偶尔村里也会得到 一些扶贫赠款,除此之外村里无其他收入。但是多年来,这些为数不多的公款怎么用,用在 哪儿却常常引起村民们的不满和质疑。 2006 年 2 月 21 日,村党支部书记谭洪勇召集 10 位村民集思广益。 “能不能刻制一枚审 核章,分成五瓣,四个村小组各选一个代表再加上一名支部委员,五个人各管一瓣,村里的 开销须经过其中至少三人同意后,再把五瓣合并起来再盖章。 ”会计谭洪源的提议得到村委 会的认同。 这枚“史上最牛公章” 。五块楔形木块组成的圆章恰好被套在一次性塑料水杯中,上面 分别写着“平秋镇” “圭叶村” “民主理” “财小组” “审核”字样。使用时,需将五个楔形木 块合并后组成一枚完整的公章。 这枚公章与其他财务审核公章不同的是,多了“民主”二字。 “民主就是为了实现大家 的意图” ,这比签字或者按手印更透明。自从采用“五合章”后,村民们关于村委会的财务 投诉没有了。理财小组的账目记录得格外详细,在谭洪源出示的账本上,2007 年 4 月 17 日 的支出是这样的: “米酒 3 斤×1.7 元=5.1 元,豆腐两块 2 元,猪腿 3.8 斤×7 元=26.6 元, 漠沙烟 1 包 12 元,招待县委陈书记到我村考察工作(支出金额)45.7 元” 。 【问题】根据材料的内容,简要分析“五瓣公章”的现象 【参考答案】 村料中的“五瓣公章” ,实质就是把该村的财政决策权均等地分割、分散到五个人手中, 并且每个人都可以否决其他人的意见, 从而使财政权受到约束, 既强大到足以有效地服务于 公共利益,又不会强大得损害某部分人的利益。 当然,圭叶村农民创造出“五瓣公章” ,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目前的村民自治制度存 在严重的缺陷,即缺乏足够的权力分立与制衡机制。因为选举是一种新东西,所以,相关法 律及舆论过多地关注村民选举问题,而疏于关注村民选举结束之后村委会的权力约束问题。 在现实中,这种权力经常不受约束。 当然,相关法律规定了村民监督等机制,但是,普通村民实际上很难对村委会的日常工 作进行在场监督,因为这种监督是需要成本的,村民们也必然面临无法克服的信息难题。因 为无法进行现场监督,圭叶村村民以前对公款怎么用、用在哪儿,经常产生质疑和不满。 现在村民们发明了“五瓣公章” ,这是一个简单而有效的办法,而且,这种办法还可以进一 步上升到制度层面,那就是建立权力分立并相互制衡的村委会治理结构,也就是说,对村委 会的权力进行分割,并使各个权力相互监督、相互制衡。这样,即使不把公章分为五瓣,也 可以达到制约权力的目的。 ——公开选拔党政干部和竞争上岗社会热点类案例分析题 公开选拔党政干部和竞争上岗社会热点类案例分析题: ——公开选拔党政干部和竞争上岗社会热点类案例分析题:钓鱼执法 行政执法中的“钓鱼执法” ,与刑事侦查中的“诱惑侦查” ,或者叫“诱惑取证”类似。 世界各国执法机关也都使用类似手段,比如警察扮演瘾君子向毒贩购买毒品。但“诱捕”有 着严格的控制要求,第一,诱捕对象是犯罪嫌疑人;第二,已经掌握其部分证据;第三,诱 捕时的事实不作为犯罪证据。也就是说,所设之套本身不能成为违法犯罪的证据。 大陆法系国家对此也有严格限制, 日本法律禁止执法者为了取证, 诱惑当事人产生违法 意图,因为这是国家公权侵犯了当事人的人格自律权。执法钓鱼的方式[1]第一种方式我们 可以称作“显露式” 。就是当事人本身有违法或犯罪的企图,且已经实施,但是尚未显露出 来。第二种方式我们可以称作“勾引式” 。就是当事人本身没有任何的违法或犯罪意图,而 执法部门采取行动勾引当事人产生违法、犯罪意图。第三种方式我们可称为“陷害式” 。就 是当事人本身没有任何的违法或犯罪意图, 而执法部门采取计划陷害当事人, 使当事人产生 违法、犯罪意图。 产生原因 执法经济是钓鱼执法产生的根本原因 在执法经济的利益诱惑之下(比如查处毒品按数额奖励、查处黑车和卖淫嫖娼、赌博等 按罚没款提成等等) ,我们的“钓鱼执法”大有在行政执法和刑事侦查领域泛滥成灾之势。 眼前发生的问题,不算最严重的。仅就查处黑车而言,2008 年 3 月上海奉贤区一位“黑车” 司机被所谓“女协查员”带入“执法伏击区”之后,当着执法人员的面在车内用刀捅死“女 协查员” (2008 年 3 月 9 日《东方早报》。以前上海还发生过黑车司机为泄愤绑架所谓“倒 ) 钩”的事件。 早些年,媒体还披露过在甘肃省,在短短一年时间里,三个不同公安机关的部分干警与 同一个毒贩合作,分别制造了三起“贩毒案” ,导致两人一审被判死刑、一人一审被判死缓 的、令人即使在大白天也毛骨悚然的极端恶性案件。 个别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怀着极其肮脏的利益目的,用尽手段引诱守法公民“违法” , 并把所设之套作为守法公民违法犯罪的证据, 不仅破坏了法律的严肃与公正, 破坏了社会对 法治的信仰,而且严重败坏社会风气,撕裂了社会成员间基本的和谐与互信,使社会公德每 况愈下,人们的善良、同情、友爱之心被迫穿上了重重自我保护的盔甲,使那些社会上的弱 者再也得不到人们的同情和帮助。同时,还有可能随时随地陷公民于危险和不安、甚至生命 安全都得不到保障的境地! 在执法经济的利益驱动下, “钓鱼执法”呈不断向社会扩充“执法力量”之势,提成机 制让有关部门公然在社会上“招聘”大量“钩子” ,也就是所谓的“协查员”乃至“有正义 感的社会人士” 。他们败坏了“正义”和“正义感”的名声,使社会诞生出大量不从事生产 性、创造性劳动的寄生虫,也使法律、公权力的公信陷于崩溃的危险边缘。 个案维权有可能局部讨回被放逐的公正, 但撼动不了 “钓鱼执法” 被权力滥用的根。 “钓 要对 鱼执法”斩草除根,必须先从源头上宣判“执法经济”的死刑,并且严格限制公权力机关以 各种方式在社会上“聘用”各种社会人员。一方面,法律规定国家公务员非考勿进、非有编 制勿进;另一方面,任何执法机关都是由纳税人供养,没有任何理由像公司一样“按业绩提 成” 。 1996 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虽然有这样的规定, “任何行政部门都没 有权利私自处理罚没款,都要上交国库” ,但各地财政一般会按 40%到 50%的比例将罚没款 返还给行政执法部门, 有关部门再按照四六或五五的比例返还给各分支机构, 此办法被俗称 为“两次五五分成” 。这就等于是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与个人联手设套盘剥司机。面对如此强 势对手,绝大多数司机除了乖乖挨罚,哪有半点回手之力? 从这个利益链条中,我们看到,利益的始端和源头是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不给交通执法 部门经费或所给经费很少,不足以维持部门生存,而是寄望于其创收;中端是执法部门,执 法单位创收多少与单位和领导的绩效考核挂钩, 创收得越多, 单位提成和政府财政返回得就 越多,领导和员工的奖金、福利等也就越多;末端是执法人员,单位又将创收任务分解给每 一个执法人员,并与个人奖金、福利、考核、提职加薪等挂钩。这样就在地方政府、执法部 门和执法人员之间结成了一个公权力与私利错位纠缠的利益共同体, 共同体及其成员的目标 是各自利益的最大化, 一损俱损, 一荣俱荣。 而且现在执法部门法治意淡薄, 特权思想严重, 想咋干就咋干。由于利益的驱动,更不把法律当回事,以致以罚代法屡禁不止。 专家质疑 “钓鱼” 执法的行为本身也被法学家们质疑, 北京大学法学院行政法专家姜明安教授认 为:行政执法要符合国务院 2004 年颁布的依法行政原则,合法、合理、程序适当、诚实守 信、权责统一,不能采取预谋设圈套方式执法。人民大学法学教授杨建顺认为,行政法强调 取证的正当性、要求客观、全面调查,调查取证的手段要注意合法。依据国家税制要求,打 黑车有其合理性,但打黑车采取“以恶治恶”方法不可取, “打击时要将打击黑车和‘好意 搭乘’严格区别开” 。 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会长应松年教授质疑,对“非法运营”法律上无明确界定。 而在西方国家,为节省能源,政府还推广拼车行为。如果帮助路人也算“非法运营” ,以后 有病求救谁还敢停车。应松年教授认为“钩子拔钥匙”行为是一种强制行为,强制行为须有 法律授权。他似乎在配合执法,但若无法律授权,那与抢劫有何区别?协管人员和钩子似乎 都参与了执法,需要明确执法主体。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教授认为群众可以取证、录音、举报,但拔车钥匙等采取行 政强制措施行为一定要有合法的行政授权,不能随意委托别人去做,更不能以市场方式,协 助抓一个车给多少钱。 程序违法 尽管执法者找出了诸多的理由以示执法的正当性, 但却掩盖不了实质上和程序上的违法 性,以及背后的利益驱动。回顾类似行为造成的结果,发现在“鱼钩”上晃荡着的,除了当 事人,还有更大的“鱼”——那就是法律、道德和人们的善良之心。沪上私家车车主张先生 因为恻隐之心竟然引来“非法营运”的横祸。张先生在上班途中,因路人“胃疼” ,动了恻 隐之心搭其上路,结果, “搭客”拔了他的钥匙,车外七八个身着制服的人将张拖出车外, 还被双手反扣, 卡住脖子, 搜去驾驶证和行驶证。 对方告诉张, 他们是城市交通执法大队的, 要他交钱才能拿回车, 在各种压力下, 最后张交了 1 万元才取回车。 近年来执法部门 “钓鱼” 让普通公民成为“违法者”而进行处罚的案件层出不穷,上海甚至发生过司机杀死“钓子” 的事。 社会危害 法治秩序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建立法治秩序的过程中,执法者的行为倍受公 众关注,也最有可能影响公众的法治观念。执法者严格、公正的执法行为,所树立起的不仅 是执法者的权威和形象,更是法律的权威和形象。当一个执法部门为了私利而“执法”时, 特别是引诱守法者“违法”时,社会对法律就会产生强烈的质疑。而执法者所影响的也不仅 仅是这一部门的形象,更影响了法律的形象,动摇了人们心中的法治观念和信心。行政执法 中的“钓鱼”行为,不但会让公众在守法与违法的困惑之中,模糊守法与违法之间的界限, 更是对社会道德釜底抽薪般的打击。当“钓鱼”成为常态,社会的信任危机也自然会加重, 互助友爱的美德将在“钓鱼”中失去生存的土壤。 执法者的“钓鱼” ,守法者固然是那条鱼,法律、道德也同样是那条鱼。 从法治国家的经验看,诱惑取证应受到严格限制,它绝不能由所谓的“协查员” ,乃至 “有正义感的社会人士”操作,因为他们往往对“执法”有利益诉求,倾向于“引诱”当事 人。而这种“执法钓鱼”撕裂了社会成员间朴素的情感,败坏了公德,今后那些真的生病、 临产的路人可能再也得不到帮助。 它更会引发严重的冲突,比如,去年 3 月上海奉贤区一位“黑车”司机被所谓“女协查 员”带入“执法伏击区”之后,当着执法人员的面在车内用刀捅死“女协查员” 。以前上海 还发生过黑车司机为泄愤绑架所谓“倒钩”的事件。 现代行政法治里有所谓“比例原则” ,即行政手段应该与行政目的相匹配, “非法营运” 虽有危害,但其危害的恶劣程度远低于暴力犯罪,因此,不能对其采用激进的“执法钓鱼” 手段,这一手段既存在诸多不确定性风险,又破坏了社会成员间的信任与互助,实在是害莫 大焉。 行政执法不仅需要事实正义,也需要程序正义。加紧行政程序立法,将行政执法权牢牢 限制在程序正义的笼子里, “钓鱼式执法”才会真正退出历史舞台。 张军事件经过 上海城市交通执法大队“钓鱼”执法,因触及了人们的道德底线而遭舆论质疑。此番舆 论潮起《无辜私家车被以黑车罪名扣押,扣押过程野蛮暴力》的网帖。网帖称,2009 年 9 月 8 日,上海白领张军(化名)因好心帮载自称胃痛要去医院的路人,结果却被城市交通执 法大队认定为载客“黑车” ,遭扣车与罚款 1 万元。黑车属于非法营运,根据《中华人民共 和国道路运输条例》 第六十四条规定, 未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 擅自从事道路运输经营的, 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停止经营;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所得 2 倍以上 10 倍以下的罚款; 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 2 万元的, 3 万元以上 10 万元 处 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原来那名路人是执法大队的“钩子” ,专门诱人入瓮的。该名“钩子”还强行拔掉张军 的车钥匙,七八个身着制服的人将张拖出车外。当时他第一反应是碰到强盗打劫了。他想打 电话报警, 电话也被抢走。 张军称自己被双手反扣, 还被卡住脖子, 被搜去驾驶证和行驶证。 对方告诉张,他们是城市交通执法大队的人。之后两周有相似遭遇的人先后找到张军,讲述 了自己类似被“钓鱼”执法的经历,多数发生在 2009 年 9 月 14 日、15 日、16 日、18 日。 受骗车主多为公司上班、有两人为私人老板司机。欺骗他们的“钩子”各出奇招,有说“家 人出车祸急着赶去” ,有扮成急着要生孩子的孕妇,甚至还有“钩子”一手吊个盐水瓶去拦 车的。至于故意要给他们路费、强拔车钥匙、 “扭住胳膊”带离小车、扣车及罚款万元等“钓 鱼”流程和张军遭遇一致。对此,闵行区相关部门公开在电视媒体上表态,他们的执法是合 法的。 据了解,早在 1992 年上海开始打击黑车时, “钩子”就出现了。民间钩子数量在 2006 年激增,皆因规定举报有奖,每辆次奖励 500 元。当年,甚至还出现了一名女“钩子”被黑 车司机杀害的恶性事件。 这些职业举报人形成了有组织的群体, 一般有一个 “钩子头” 和执法人员联系, “钩 每个 子”头各有地盘。一个成熟的钩子能做到既安全又证据充分,月收入少则三五千,多则五六 千元;钩子头一年可达十几万。一条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