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诗文鉴赏答题技巧课上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雨巷说课稿
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的讲读课文。文章是诗人的成名作、代表作。集中反映了作者在现实与理想冲撞下的苦闷与忧郁。这是高中阶段的第一单元,学习现当代新诗和外国诗歌。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鉴赏新诗的兴趣,丰富感情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感,提高文学素养。这是语文课程的任务。本文安排在单元第二篇,在学习了《沁园春。长沙》的豪迈气概之后,如何指导学生学好中国新诗史上的代表作;树立学生学好新诗;尝试生动学习诗歌,创作小诗的关键。学生可以借此学习诗歌情感与意象的表达与应用,学习鉴赏诗歌。
雨巷说课稿——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倡导从“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态度”三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的要求和高一学生对于散文的学习能力不强的情况下,应注重学习技巧的点拨和积累,以及情感的挖掘,我拟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情感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把握文章情感,理解意象。 知识和能力:了解有关戴望舒的知识,欣赏诗歌的形式美,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 过程和方法:探讨意象的多角度理解,感受诗歌的音乐美,理解作者的情感与思想。
新课程指出,“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因此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感受形象,理解诗中的意象,进一步把握作者的复杂思想感情。由于高一学生的诗歌素养和发散性思维还比较低,本文的难点是如何把握诗歌的表达技巧。 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我采用朗读法和讨论法进行教学。诗歌是一门抒情的艺术。情感抒发是诗歌最主要的美学特征。要让学生反复诵读作品,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以丰富思想、陶冶情操,通过多种方式的“读”使学生走进诗歌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在学生对诗歌有所感知的基础上,讨论法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对意象进行多角度理解,发挥学生自主性。
雨巷说课稿——说学法
关于学法,依据对话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主探究。本诗歌意象比较朦胧,对意象的理解和把握是鉴赏本课的关键,多元解读和问题探究能有效促进对话教学,实现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目标。
雨巷说课稿——教学过程
本课计划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主要有: 课前安排预习,朗读诗歌,搜集整理有关戴望舒的信息,这样能让学生慢慢养成预习的习惯,同时有助于学生搜集材料的能力的提高。
导入:从唐诗的两位集大成者——李白、杜甫入手。两位的风格或飘逸洒脱或沉郁顿挫,风格不同却同是文学史上的高峰,由此引出与前一篇诗歌《沁园春长沙》的慷慨昂扬不同风格的《雨巷》,并引出“雨巷诗人”。
首先:整体感知、把握文章。 新课表对诗歌阅读的要求是:加强诵读,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体验,陶冶心灵。通过学生阅读来指出情感与节奏把握上的不足之处,再放朗诵带使学生走进诗歌情境,把握情感基调。老师指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两节诗划分节奏,标出韵脚。再次朗诵,体会其音乐性。这时提问:本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其次:意象理解、情感把握 在整体感知基础上,学习从意象和意境,语言技巧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我设问本诗的意象是什么?引导学生从众多意象中找出主要意象.讨论这些意象对本文感情基调的确定的作用.这样将意象和情感有机的结合起来. 然后再让学生自主分析意象有什么特点 意象是理解诗歌的突破口,意向是融入诗人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这两个问题的解决能直接切入诗歌的核心。诗中雨巷是悠长、寂寥、潮湿而凄清的;丁香是忧愁、哀怨、彷徨的,给人孤独而忧郁的感受。在把握意象的特点之后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进一步思考如何理解这两个意象的意义。这是在深入把握意象,是鉴赏本诗的关键。可以放段江南雨巷的影视资料帮助学生更好的走进情境。在理解过程中,老师可以适当点拨和引导),如丁香意象代表孤高、美丽、忧愁的特点在古典诗词中常见,了解这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解读意象。接下来分析诗中的“我”,诗中的“我”与作者在情感上是相同的,通过讨论“我”的形象、“我”为什么喜欢逢着一个忧愁的姑娘而不是欢快的姑娘等问题来把握作者情感。诗言志,诗往往抒发诗人内心的情感和自我追求,诗人生经历、丰富的生活经验,对生活的感悟在诗中会有所体现。这个问题的解决不仅有赖于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并且需要一定历史知识 由老师与学生在对话中交流作者资料、作者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体现了读诗要知人论事的要求。讨论是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心灵对话,是思想切磋和心灵交流的过程。
再次:品味语言,提炼表达技巧 “读诗应知诗家语”,要注意品味本诗语言的含蓄性,音乐性。 可让学生再次朗读把握节奏,并找出压韵的字词。本诗的含蓄性体现在诗的写作手法上。可先由老师介绍几种常见的写作手法,再由学生根据本诗去分析作者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来表达这两个意象。
总结:这是一首借雨巷,丁香般结着愁怨的姑娘等意象来表达作者忧郁惆怅的优美诗歌。
布置作业:背诵本诗,预习《再别康桥》,并选择喜欢的章节自学分析其意象与作者的情感。
第二课时《雨巷》说课稿
一、教学理念
注重情感自我体验,唤起爱学。开放自主合作鉴赏,培养会学。把握意象,感悟情感,鼓励善学。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创造力是语文学科的任务,高中语文第一册即为诗歌单元,收录了中国现当代的一些优秀诗篇。《雨巷》排在本单元的第二课,属于必修课。学生可以借此体会、比较、鉴别不同题裁、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诗词,这又契合了新课改特别关注学生多方位情感体验,使其受到美的熏陶的要求。
2、教学目标
本诗是“雨巷诗人”戴望舒的成名作,诗人通过典型意象营造出优美的意境,同时巧妙的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因此我把本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1)反复诵读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2)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人情感.
3、教学重难点
学生对诗歌并不陌生,但是本手诗在特定的背景之下主要意象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在诵读和对意象的把握中体味出诗歌内涵的多义性并力求个性化理解就成为重难点。
三、说教法
说教法本课采用以诵读法为主其它教学法为辅的综合教学法
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多诵读有助于学生很好地把握内容理解作者情思,从而获得自我的情感体验。同时,诵读有助于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所以,教学中我指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加深理解把握情感。另外,本诗教学以体验性学习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以“四自”——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贯穿整堂课。教师只作必要的引导提示,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与感悟,并力求激发学生个性化的理解。
四、说学法
1、加强诵读,这是阅读诗词的一般方法。2、通过意象把握情感,主要是让学生设身处地的走进雨巷去感悟。3、联想比较法,通过与诗人的其他作品的比较学习,体会创作风格及作者情感。
五、教学过程(结合课件)
1、激趣导入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感受诗的意境,更容易理解“丁香”,我采用学生耳闻能熟的网络歌曲《丁香花》导入并附以介绍有关知识及其“美丽”“孤高”“忧愁”的个性。学生有了追求美的感觉,兴趣也就被激发出来。
2、作者介绍
《雨巷》是诗人的成名作,相关的情况介绍是必要的。
3、赏析全诗
① 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全诗,获得初始体验。在这个环节,学生只要读出这是一首什么诗,并对诗有初步的感受就可以。
② 再读全诗,体会意境
师生共同欣赏(课件展示)配乐朗诵音像作品,用视听的手段来展示诗歌意境,将诗歌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对诗歌的主体感悟。而教师提示学生方法即抓住几个主要意象展开联想,学生头脑里自然会勾勒出“雨巷”画面,就能体会出诗的意境。
③、三读全诗,感悟情感
学生在上一环节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和富有流动的画面美,充分发挥想象力,展示他们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在此,可鼓励学生大胆揣测诗人创作情况及情感,引导其积极思维。
教师此时再做必要的创作背景的补充可谓补学生之所需,学生对诗中所抒发的情感与追求自然会容易得多也丰富的得多。通过合作交流,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诗的理解,把握诗的中心形象(雨巷、丁香一样的姑娘)的象征意义。
④四读全诗,体会创作美
再次指导学生把情感融入朗读中体会诗歌的“美”,品味美的意境、美的语言、美的情感,加深感悟。
4、拓展阅读
引入作者的其他作品,使学生更充分的了解其情感及创作风格,通过比较联想培养学生的鉴赏和审美能力。
总之,在设计教学中我力求依照新课改的要求及理念,引导学生去阅读和鉴赏,然能力有限,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作者:我是王老师 微信号dahan775885(关注我微信,回复高一语文,免费获取高一语文习题集及解答, 复习资料)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全国高速路况均可查询,查堵车,查事故
选择地区输入准考证即可查询中考成绩
今日搜狐热点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
我的图书馆
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
&&&&&&& & 12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白菜婷的日志
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为课堂教学服务(转)
已有 151 次阅读&
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为课堂教学服务
【摘& 要】 情感活动是影响学生认知活动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以积极的情感感染学生,通过充满师爱和期待的评价,帮助学生确立可行的目标使之成功,以及利用学生情感互动等途径来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为课堂教学服务。
【关键词】 情感& 课堂教学
  情感是人作为主体对客体的某种心理反应、内部体验,是人的行为不可缺少的因素。积极的情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将会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学中教师着眼于学生求知活动中的情感体验,满足学生求知过程中的情感需求,就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和保持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为教学服务呢?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以积极的情感感染学生
  情感教育不是靠理性的灌输,而是要靠师生间心灵的感应。在教学中首先教师要有真挚的情感,要真的动情,用自己的巨大热情和对学生的关心,对知识的酷爱,对学生的责任感,去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学生的情感一旦被激发,学习兴趣就会大增,学习效果大大提高,这一点我深有感受。我在给学生介绍“陈鹤琴”时,如果仅根据书本内容来介绍陈鹤琴先生在幼儿教育实践教育理论方面的贡献时,学生往往会感到枯燥乏味,课堂气氛一定会很沉闷。因此我改变了以往的做法,先从陈老先生毕生献身幼教事业开始,用准确、生动、简练的语言,富有情感地简要介绍了他的一生,特别是陈老先生监终时留给家人的最后一句话“我爱儿童,儿童爱我”深深地震撼了学生,学生由对陈老先生的敬仰之情转化为急于想了解其在幼儿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方面的主要成就,这时我再借助多媒体,运用讲解结合谈话、讨论。
  再者,教师要挖掘教学内容中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见解,高尚的情感,并带着感情去教,将学生引进内容中的情感世界,学生心田得到滋润、主动学习的兴趣就会倍增。例如我在教“教师社会地位和作用”时,我是怀着感情从三个方面来介绍的:从教师工作的社会意义上看,“教师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工作”;从教师工作的性质上看,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教师工作的方式上看,教师是“照亮他人,燃尽自己”的蜡烛。再联系她们将来所要从事的幼儿教育这一神圣事业,声情并茂,指出要想完成自己的使命,必须要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献身精神,以此来激发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等高级情感,认真学好本领。
  二、评价中渗透师爱和期待,以激发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评价活动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要想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这种评价一定要渗透诚挚的师爱,不论学生的行为举止是否符合自己的心意,学习成绩是否优良,教师在评价中都应该怀有同样的爱心。而且不论是肯定性的评价还是否定性的评价,都应该包含深切的期望,这种期望会在师生间产生“同频共振效应”,即当教师的期望与学生的思想认识达到同一“频率”的时候,师生间就会产生认识、情感、思想等方面的“共振”或“共鸣”。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影响师生情感交流的杠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会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评价中的良好情感能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映,这种积极的情感常常表现为学生对本学科产生深厚的兴趣,正所谓“爱屋及乌”,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为了激发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总是将具有不同个性的学生加以客观中肯的分析,对他们的学习活动提出不同的期望,并根据他们在课堂中的活动情况进行适时的客观的评价,正确的给予表扬,错误的给予鼓励。
  三、帮助学生确立切实可行的目标,利用成功激励学生的积极情感
  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确立相对短期的目标,实现起来比较容易,可使学生较快地看到效果,品尝成功的快乐,由这种快乐所产生的动力会推动其获取更多、更大的成功。教师就是要设法让学生不断获得学习上的成功,经常体验这种成功的喜悦,并要及时地予以鼓励表扬,维持学生的这种积极情感,这种方法对于那些所谓的“差生”更有作用,因为他们和优秀生相比,更期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和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总是根据内容的需要,提出难度不等的目标,分别要求;在组织小组活动中,安排优秀学生给予能力较弱的学生提供帮助,教师适时给予耐心指导,特别是在讨论过程中学生思维出现障碍而中断或错误时,我总是多方引导启发,尽量让其完成,使学生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和成功的快感,认识自己,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四、利用学生之间的情感情互动来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感因素,具有极强的互动性,一个人的情感会影响他人的情感,而他人的情感还能反过来再影响这个人的原先情感,这就使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发生相互影响,产生互动效应。那么怎样才能引起这种情感互动效应呢?我认为一是要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充分相信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使学生的情感处在积极的状态之中,促进学生之间良好的信息交往,从而在互相启发中品尝学习的快乐;二是要善于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善于将学生引进与教学内容相庆的情境之中,使学生通过交流竞争进入情感“共振”的境界。例如我在教“幼儿园教学方法”这一部分内容时,我先简要介绍幼儿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让学生在头脑中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再通过观摩幼儿园教学录像,把学生分成几组,通过相互间的讨论来进一步分析每一个教学片断所包含的教学方法。讨论中学生充分发扬民主,畅所欲言 ,往往围绕一个问题学生互相争论,气氛活跃,正是在这样相互感染、热烈的氛围中,学生学得很投入。
  总之,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和保护学生的积极情感,搭起感情的桥梁。这样才能拔起学生的心弦,引起他们内心世界的共鸣,激发他们对知识的不断探求,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人工智能时代需要怎样的教师?牢记这5点,你将更具竞争力!
真实的美国学生,可能努力到令你怀疑人生
教育部通知:教师注意!2018年中小学教学用书有这些新变化!
教育孩子的路上,您不愿与老师并肩,又能相信谁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阅读。您的文章也很棒?请立即扫描二维码,使用微信发送消息给我们。如何上好中学音乐鉴赏课-音乐论文-论文联盟
您好,游客
背景颜色:
如何上好中学音乐鉴赏课
来源:论文联盟&
作者:孙华
如何上好中学音乐鉴赏课
  随着我国音乐事业的不断,音乐学科在我国基础教育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尤其是近几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中学音乐学科教学发生了重大转变,其不再仅局限于向学生传授音乐基础知识,培养学生音乐基础能力,还拓展到培养学生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这点在中学音乐课程学习中表现为培养学生欣赏和体验音乐美,感悟音乐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因此,中学阶段的音乐教育十分关键,尤其是中学音乐鉴赏课,更是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重要平台。  一、中学音乐鉴赏课教学现状  从中学音乐鉴赏课的教学现状上看,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教师和学生,都普遍表现出对音乐鉴赏课的忽视,仍然认为音乐教育只是中学教育的&冷门&、&偏门&学科,教师教与不教、学生学与不学都无关紧要。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呈现出&学生不感兴趣,教师不以为然&的现象。本文从贯彻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角度出发,谈谈如何培养学生对中学音乐鉴赏课的兴趣,并有效提高其音乐鉴赏能力。  二、上好中学音乐鉴赏课的策略分析  (一)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在中学音乐鉴赏课中,学生的情感体验是音乐欣赏过程的重要环节。无论何种音乐,都蕴含创作者的情感,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音乐赏析的过程中,首要的任务是让学生领悟音乐作品本身所蕴含的情感,这一过程称之为情感体验过程。那么,教师如何才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音乐作品中的情感,提高其鉴赏感受呢?教师需结合多种音乐要素巧妙地进行引导,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和创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就能感受到音乐作品所蕴含的感情,从而提高对音乐的鉴赏享受能力。比如笔者为了让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情绪变化,通常会将班上学生根据不同力度、音色和速度分成组别,扮演不同的角色,然后引导他们分角色演唱,以此将作品中抽象的情感化为具象的声音。学生在演唱过程中既掌握了相关的演唱技巧,又真切感悟到了作品中情绪的起伏变化。  (二)结合多媒体手段,创设音乐情境。  信息化时代,多媒体的高速发展,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在教育领域,其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创设情境,是当前音乐鉴赏课堂教学中最常采用的模式之一。教师通过多媒体手段,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意境,学生在意境中真实地感受从音乐作品中传递出来的信息和力量,从而真切欣赏和感受音乐的真善美。笔者在《飘逸的南国风》鉴赏课上,就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一幕幕美丽的云南风光,一下子就将学生带入美丽的南国,再配上优美的音乐,学生们仿佛进入了一个神奇的音乐殿堂,尽情享受南国音乐的美与南国的深厚底蕴。通过这样的方式,很容易激发学生喜欢音乐,乐于上音乐鉴赏课的情感,进而促使其更加主动地探索和了解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  (三)引导学生用心感受音乐。  音乐真正的美,只有真正用心聆听、感受的人才能得到。从中学音乐教学现状,我们可以看出,当前教师和学生对音乐的重视不够,自然而然无法真正做到用心感受音乐。要想改变这一情况,教师就需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各种条件和,引领学生喜欢音乐,爱上音乐,真正学会用心欣赏音乐的美。比如笔者在带本文由联盟收集整理领学生欣赏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时,就先跟学生详细讲述了莫扎特创作此曲的背景,包括生活的困顿、精神的压抑、上的匮乏等。学生是很感性又很善良的群体,当他们一边听教师讲述莫扎特生平的苦难,一边欣赏莫扎特的音乐作品时,心中很容易就涌起无限愁绪和感慨,仿佛亲眼见证莫扎特所遭遇的苦难和在苦难下进行创作的心境。这种通过心与心的感悟,加深了学生对《第四十交响曲》的理解,他们真正从心里明白了为何《第四十交响曲》是&含着眼泪的微笑&。  中学音乐鉴赏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音乐鉴赏,感受音乐的美,了解音乐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并最终获得美的感受和爱的体验。因此,音乐教师应当提高对音乐鉴赏课的重视度,精心设计每一节音乐鉴赏课,让学生在倾听和感受音乐的过程中,渐渐懂得欣赏音乐的美,并且爱上音乐。
欢迎浏览更多 →
相关文章 & & &
本栏目最新更新文章
   同意评论声明
   发表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内容分类导航您的位置: &
浅析“古诗词鉴赏活动课”中的情感体验
优质期刊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诗文鉴赏答题套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