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书法家费新我常用印章:从中我们要得到怎样的启示

中国第一个写左手反书的是谁?_百度知道
中国第一个写左手反书的是谁?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是书法大师写的。
福州福清市也有一个不但会写左手反书、还会左右手画画
往今来,无数书法家都将书法写成文学、记录语言、传播思想作为终生追求。而青年书法家周森在此基础上又赋予书法创新意义——左手反书,张扬着自己的书法艺术个性。 1964年出生于大别山革命老区安徽省金寨县的周森,在9岁那年,凭着家乡青山绿水造就的灵气,发现老师批改作业的红墨水透映成的反字,有一种很好玩的兴趣。从此,他又注意,人们在凭证上加盖的图章,也是反着镌刻的。随着对这一认识的日益加深,一个偶然的机会,周森认识我国著名左书书法家费新我先生。当见周森用毛笔在宣纸上挥洒自如地写下一首古诗时,费老笑着对周森说:“当大家的书法功底大同小异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时候,就看你如何去求新、求变、求异。自古以来,中国书法界就无奇不有,有倒立写书法的,有在显微镜下写书法的,有用口用脚用指写书法的,也有像我用左手写书法的,等等,但他们和我都是正字,你的右手写正字已经得心应手,如果再用左手写反字,也算是一个创新吧?”费老的一席话,给周森莫大鼓舞。经过再三考虑,周森决定由右手写正字改为左手写反字。当费老得知他竟真打算将如此绝妙的创新付诸实践时,连声称赞:“还是后生可畏!”自那次认识周森后,费老便视周森为自己的得意门生。可惜一年后,费老溘然长逝,周森痛失一位难得的导师。然而,周森为了兑现曾经在费老面前许下的诺言,便开始刻苦练习左手反书。10多年来仅他练字用坏的毛笔就有200多支。 有志的周森,始终在满是泥泞坎坷的书法之路上前行,并见到了成功的曙光:1992年周森在广州的中华百绝博览会上横空出世,成为“中华左手反书第一人”,之后被中国著名书画家吴进学称为“艺海奇星”。1998年5月和11月,周森先后在“长城黄河”杯国际书画大赛和“第二届浦江书画节”中均获一等奖,并获书坛名家启功、沈鹏、刘炳森、欧阳中石、贾靖宏的高度评价。 周森没有因声名鹊起而陶醉,他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曾在千唐志斋里、汉墓壁画前流连忘返,潜心研究,细细揣摩。交流与积累,使周森的书法作品与艺术思想越来越成熟。周森说,书法艺术是一座山峰,自己刚刚做好登山的准备,而要想登峰顶,则需要恒心和毅力,需要好的人品和好的作品,来张扬自己的书法艺术个性。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自学成名,右手却被害致残,他凭左手又成就大名!
费新我(92.5),学名斯恩,原字省吾,字立千、号立斋,后改名新我,湖州南浔双林镇人。他是用左腕运笔而名闻遐而的当代著名书法大师,其隶法古拙朴茂,楷书敦厚,行草不受前人羁绊,参以画意,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音乐感。
中国书协主席启功先生曾赋诗道:“秀逸天成郑遂昌,胶西金铁共林翔,新翁左臂新生面,单势分情韵更长。”
费新我少小时勤奋好学,喜爱图画。无师而先习西画,后从事图画范本,应用美术、劳美教材及简易美术技法等书编绘工作。
费新我32岁时辞去商店账房一职,自立画室,专事研习中、西画、书法与拳术。35岁因避日寇进侵之乱,举家迁居苏州。先与人合作开设书铺,后又组织“微明画社”与东斋(今大公园内),授教太极拳与西洋画。
五十年代初注重国画创作,刻划人物形象真实生动,线条明快流畅。曾选送在苏联展出,名噪一时。其时也作书法,以楷、行、隶书为多见,规正老实,一丝不苟,但少特色。1957年9月调任江苏省国画院为专职画师。
上世纪文革期间,被挑断右手手筋不能继续作书画。但新我并未因此而终止艺术生涯,而是开始改习左手执笔以书法。从晋唐入手,上溯汉魏,帖碑互练,忘寝废食。初时幼拙,但不耻不问,并以“岁月如流,不断新我”自勉。凡三十余年孜孜不倦。在书风上从早期追求的“顺、熟、巧、正”一改为“逆、生、拙、奇”。达到了“巧拙互用,拙茂巧稳,逆中有顺,似奇反正”的艺术效果。
尤其到了晚年,作书更具节奏感,抑扬顿挫,干湿自然,运笔快而不滑,迟而不滞,书虽止而势犹未尽。喜取逆势,若逆水行舟,奇拙互生,具有下笔随意,章法美观,挺拔雄健,凝炼遒劲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个人书艺风格。
上个世纪70年代初,毛泽东曾在一次会议休息期间问郭沫若,谁的书法最好,能否排个名词?郭老则说:“第一名应是林散之,他的狂草当代可数第一,堪称‘当代草圣’;第二名应是费新我,他不仅书法好,而且自从右手有残疾,改左手写字,练就一身真功夫,实是难能可贵。”说到这里,毛泽东插话:“费新我身残志坚,以左手练书法,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更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诗书画印”&江城老人全用左手完成
“诗书画印” 江城老人全用左手完成
中国网滨海高新:www.022china.com  时间:
12:16:10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www.022china.com/uploadfile/6.jpg" WIDTH="550" BORDER="0"
ALT="&诗书画印&&江城老人全用左手完成"
TITLE="&诗书画印&&江城老人全用左手完成" />
王铁男的左手和右手一样灵活
 左手写书法,对一般人来说可能很难。但江城老人王铁男不仅能用左手写书法,还能用左手作画、篆刻,被吉林市书法爱好者称为“左笔王”。
  65岁的王铁男家住吉林市船营区,一进他的家门,映入眼帘的就是牡丹图、山水画、书法作品,让人感受到浓浓的艺术气息。
  铺好宣纸,倒出墨水,王铁男屏气凝神,左手执笔,写了“龙腾虎跃”几个大字。拿过两支毛笔和一个水墨颜料盘,同样是左手,他又画了一幅《群虾图》。随后,他又用左手拿起刻刀,在石头上篆刻,两个小时左右,一方龙形印章制作完成。
  王铁男说,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书法爱好者,5岁时,他便开始向祖父学习书法,但一直都是用右手。
  “197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苏州市见到了著名的左笔书法家费新我,我去‘问艺’时,费新我对我说,‘你要想学我,就要用左手。’我当时就下定决心,一定要用左手做出点名堂,回到吉林市后,我就开始练习左手写字。”王铁男说,“左手字和右手字大体相同,笔顺都一样,但笔画上有差异,比如‘横’,右手很自然从左往右写,而左手却是从左往右‘推’。”王铁男说,他仔细研究了费新我的书法作品,自己摸索出一些技巧。
  1982年王铁男从东北师范大学毕业后,成了一所中学的数学老师。他一有时间,就用左手练字,无论是毛笔、钢笔还是粉笔,每天坚持练字两小时以上。
  “我觉得书法和国画是相通的,1986年,我又学习国画。”王铁男说,他向老师学习的是绘画技巧和绘画色彩,仍用左手作画。1992年,他拜在齐白石的弟子、著名书画家王漱石门下学习书法。
  “中国画具有诗、书、画、印合一的特点,我觉得一幅好的中国画作品,四者都应该有所体现,退休后,我就自己研究篆刻。”王铁男说,从此以后,他的每一幅画上都要写一首诗,并按下自己篆刻的印章。
  王铁男说,他现为中国书画艺术委员会委员,吉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2003年,他曾被聘为中国书画研究院院士,同年,他的作品在第二届海内外名家作品邀请展上被评为中国当代实力派书画家300强资格称号。
  “吉林市老年书画研究会上,1000多名书法爱好者中,只有王铁男是专门用左手写书法,大家都叫他‘左笔王’。”吉林市政协文史研究员、原吉铁文联秘书长刘永兴说,王铁男的左手创作是在传统艺术上的创新,形成了鲜明的个性。
记者&李洪洲
[打印] [关闭]
文章来源: 新文化报
责任编辑: 柘鑫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对于一名音乐家来说,耳朵或许就是生命的全部;或许只有贝多芬这样的天才,才能“扼住命运的喉咙”。对于书画家来说,右手或许是生命的全部,或许只有费新我这样征服缺陷的大勇者,才能完成凤凰涅槃般的转变,成为一代“左笔大师”。费新我(2.5),当代著名书法大师,因突患腕关节结核,右手病残,后凭借着坚强的毅力和智慧,苦练左笔书法,终于在中国书坛上脱颖而出,独领风骚。
李白诗《短歌行》四屏 费新我毛主席曾评价:“费新我身残志坚,以左手练书法,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更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启功先生也曾赋诗赞道:“秀逸天成郑遂昌,胶西金铁共林翔,新翁左臂新生面,单势分情韵更长。”日本、新加坡、美国、台湾媒体更是称其为“墨仙”、“书坛李白”&&弃商从艺,沉醉书画世界!日,费新我出生于浙江湖州双林镇一个平民家庭,取名斯恩。父亲费绮成是上海一家轮船公司的账房先生,赚钱养家,母亲操持家务,贤淑善绣,一家人和和美美过日子。作为家中长子,费新我被寄予很大的希望,姐姐费柳英则是他的启蒙老师,教会了他认字、写字。
李白诗《送友人》 费新我辛亥那年,费新我进入私塾读书,聪颖好学的他三年后转入蓉湖书院读四年级。1918春天,已是高小毕业生的费新我到上海敬业书院读书,父亲为其取字“省吾”,但半年后他就辍学。翌年,他开始在上海协恒庆出口号做学徒,白天忙着学做生意,晚上补习英语、习字作画,安排得井井有条。最幸运的是,他得到长者陈鹤年的指导,开始临习颜真卿《麻姑仙坛记》大楷、杨沂孙《说文部首》、苏轼《醉翁亭记》,写字不再是单纯的写字,书法的概念开始出现在他的脑海里。或许是为了与过去体弱的“我”说声再见,或许是为了准备开启崭新的人生,1929年,费新我取“省吾”之谐音取名为“新我”。五年以后,已经有三个孩子的费新我,毅然辞掉叶伯记出口号高级白领的工作,义无反顾地走上一条没有保障也未必有出路的道路,——“弃商从艺”,这样的行动在当时是需要多少勇气和魄力啊!从这一转变中,不难体会“新我”二字中包含的决心。
张先词《惜琼花·汀苹白》 费新我书画世界奥妙无穷,这个无声有形的世界胜过人间一切,沉醉于此的费新我无法自拔,为此他学打太极拳、练习武术、学会游泳,以提高体能。右手残疾,寄托丹青于左手!
1958年,正当费新我的艺术生涯处于黄金期时。他的右腕开始肿痛。医生诊断为舟状骨陈旧性骨折、三角骨有囊状结核性病变。虽经过多方求治。但右手腕无法治愈恢复。这对依赖右手实现艺术梦想的费新我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此时的费新我食不知味,夜不能寐。正如他事后所撰文章中说 :“心里痛苦,旁人惋惜,这是我平生刺激最大、最为迷惘的时日了。”
漫想与实情 费新我当时有人宽慰他:右手已不能再进行书画创作,虽属不幸,好在已有了工作单位,有了固定工资收入,生活可以无虑。然而对艺术追求的强烈愿望,促使他将希望寄托在左手上。他要用左手来继续实现他的艺术梦想。当年,费新我以高凤翰“一臂思扛鼎”的精神激励自己,开始用左手习字,以临汉魏碑刻为主,同时学习书法理论。此时他已从书画并举,而转为专攻书法的艺术创作。
白居易诗《钱塘湖春行》 费新我一个以右手为习惯用手的人,如果非要用左手书写,那需要超乎常人的坚强毅力。同时也要解决书写必然面临的问题,如书写的方向、线条的轻重疾缓、线与线之间的连接、结构上的布白等等。这些都需要书家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光有热情和汗水是远远不够的。正是出于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与情怀,费新我改用左手书写,更是一次艺术人生的转变。左笔书写,受用笔的反笔画顺序以及逆向书写的限制,使得很多的点画实中带虚,而虚的线条又带有墨色均匀的飞白,飞白的线条刚劲。费新我也有意识地根据左手的特性对自己的书风做了调整,他没有被动地追效右手作书的字态、笔法,而是琢磨出了一套“新我”的左笔笔法,创造出“新我”的体势字态。故其书既拙朴又灵巧,厚重而不失流畅,笔墨变化的韵律中透出自信、乐观,异趣归于自然。“左笔书法”成形,获毛主席夸奖!
渐渐地,费新我的“左笔书法”开始成形:费氏草书,凌空起笔,随起随倒,轻重疾徐一任天机。对于造型,虽受制于左臂,极易致点画内部的矛盾,但他能利用大小、疏密、斜正等对比关系,处处造险,又时时化险为夷,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力求参差而舒适”。
陆游诗句 费新我总之,费新我左笔书法风格呈现出一种生拙、奇崛、朴茂、刚劲的特点,从整体上又较好地体现了沉着与自然的境界,形成巧拙互动、熟中见生、奇而不怪、险能复正的艺术效果。梅墨生在《现代书法家批评·费新我》一文中说:“费新我先生的书法创作,总体说来是属于创新一路的。先生思想解放,大胆突破前人传统,勇于自创新面,体现出一个老年书家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与执着追求。”
▲题自画像 费新我这一点,费新我题自画像的《六我辞》作了更为详细的概括:俯仰古今,未尝有我;拈毫走笔,岂可无我;创意开窍,生发自我;敬业乐群,还期忘我;旧地重临,犹见故我;岁月如流,不断新我!从太极拳中获取灵感,融于书法!
任何一门艺术都不是孤立的形式。费新我左笔书法体现的动态美与节奏感,与他精通太极拳密切相关。当前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担任过首届苏州市武术协会会长,而费新我档案中有很多拳术、剑法方面的文字记录,披露了太极拳对书法的作用。当年练拳为了强身健体,但他从中获得了灵感,并运用于书法之上,所谓“超以象外,得其环中”。上世纪五十年代,顾笃璜负责苏州昆剧团工作,为加强青年演员的基本功训练,遂请费新我传授太极拳。顾笃璜认为昆剧的唱、做、念、打“无不贯穿着气息的运转”,而太极拳虽为武术,但它强调“内练一口气”,其形态与昆曲身段要求的圆润、协调、含蓄十分一致。作为书法家,费新我比一般拳师更懂得艺术的相通之处,因此请他授课再合适不过。内容源自书法思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卖 萌 记》萌 宝 、萌 宠 、萌 萌 众 生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x4E00;&#x952E;&#x5B89;&#x88C5;&#x5B98;&#x65B9;&#x5BA2;&#x6237;&#x7AEF;
&#x91CD;&#x5927;&#x4E8B;&#x4EF6;&#x53CA;&#x65F6;&#x63A8;&#x9001; &#x9605;&#x8BFB;&#x66F4;&#x6D41;&#x7545;
http://dingyue.nosdn.127.net/KlNJ4dzljBCIcmhGRSbF5PaxFrmHRCetHtiDw1tU0J&#x3D;WY1.jpg他右手病残,苦练左手,终成书法大家
俯仰古今,未尝有我;
拈毫走笔,岂可无我;
创意开窍,生发自我;
敬业乐群,还期忘我;
旧地重临,犹见故我;
岁月如流,不断新我!
对于一名音乐家来说,
耳朵或许就是生命的全部;
或许只有贝多芬这样的天才,
才能“扼住命运的喉咙”。
对于书画家来说,
右手或许是生命的全部,
或许只有费新我这样征服缺陷的大勇者,
才能完成凤凰涅槃般的转变,
成为一代“左笔大师”。
费新我(2.5),当代著名书法大师,因突患腕关节结核,右手病残,后凭借着坚强的毅力和智慧,苦练左笔书法,终于在中国书坛上脱颖而出,独领风骚。
李白诗《短歌行》四屏 费新我
毛主席曾评价:“费新我身残志坚,以左手练书法,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更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启功先生也曾赋诗赞道:“秀逸天成郑遂昌,胶西金铁共林翔,新翁左臂新生面,单势分情韵更长。”
日本、新加坡、美国、台湾媒体更是称其为“墨仙”、“书坛李白”……
弃商从艺,沉醉书画世界!
日,费新我出生于浙江湖州双林镇一个平民家庭,取名斯恩。
父亲费绮成是上海一家轮船公司的账房先生,赚钱养家,母亲操持家务,贤淑善绣,一家人和和美美过日子。
作为家中长子,费新我被寄予很大的希望,姐姐费柳英则是他的启蒙老师,教会了他认字、写字。
李白诗《送友人》 费新我
辛亥那年,费新我进入私塾读书,聪颖好学的他三年后转入蓉湖书院读四年级。
1918春天,已是高小毕业生的费新我到上海敬业书院读书,父亲为其取字“省吾”,但半年后他就辍学。翌年,他开始在上海协恒庆出口号做学徒,白天忙着学做生意,晚上补习英语、习字作画,安排得井井有条。
最幸运的是,他得到长者陈鹤年的指导,开始临习颜真卿《麻姑仙坛记》大楷、杨沂孙《说文部首》、苏轼《醉翁亭记》,写字不再是单纯的写字,书法的概念开始出现在他的脑海里。
张先词《惜琼花·汀苹白》 费新我
或许是为了与过去体弱的“我”说声再见,或许是为了准备开启崭新的人生,1929年,费新我取“省吾”之谐音取名为“新我”。
五年以后,已经有三个孩子的费新我,毅然辞掉叶伯记出口号高级白领的工作,义无反顾地走上一条没有保障也未必有出路的道路,——“弃商从艺”,这样的行动在当时是需要多少勇气和魄力啊!
从这一转变中,不难体会“新我”二字中包含的决心。
书画世界奥妙无穷,这个无声有形的世界胜过人间一切,沉醉于此的费新我无法自拔,为此他学打太极拳、练习武术、学会游泳,以提高体能。
右手残疾,寄托丹青于左手!
1958年,正当费新我的艺术生涯处于黄金期时。他的右腕开始肿痛。医生诊断为舟状骨陈旧性骨折、三角骨有囊状结核性病变。虽经过多方求治。但右手腕无法治愈恢复。
这对依赖右手实现艺术梦想的费新我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此时的费新我食不知味,夜不能寐。正如他事后所撰文章中说 :“心里痛苦,旁人惋惜,这是我平生刺激最大、最为迷惘的时日了。”
漫想与实情 费新我
当时有人宽慰他:右手已不能再进行书画创作,虽属不幸,好在已有了工作单位,有了固定工资收入,生活可以无虑。
然而对艺术追求的强烈愿望,促使他将希望寄托在左手上。他要用左手来继续实现他的艺术梦想。
于是,费新我以高凤翰“一臂思扛鼎”的精神激励自己,开始用左手习字,以临汉魏碑刻为主,同时学习书法理论。此时他已从书画并举,而转为专攻书法的艺术创作。
白居易诗《钱塘湖春行》 费新我
一个以右手为习惯用手的人,如果非要用左手书写,那需要超乎常人的坚强毅力。同时也要解决书写必然面临的问题,如书写的方向、线条的轻重疾缓、线与线之间的连接、结构上的布白等等。这些都需要书家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光有热情和汗水是远远不够的。
正是出于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与情怀,费新我改用左手书写,更是一次艺术人生的转变。
左笔书写,受用笔的反笔画顺序以及逆向书写的限制,使得很多的点画实中带虚,而虚的线条又带有墨色均匀的飞白,飞白的线条刚劲。
费新我也有意识地根据左手的特性对自己的书风做了调整,他没有被动地追效右手作书的字态、笔法,而是琢磨出了一套“新我”的左笔笔法,创造出“新我”的体势字态。故其书既拙朴又灵巧,厚重而不失流畅,笔墨变化的韵律中透出自信、乐观,异趣归于自然。
“左笔书法”成形,获毛主席夸奖!
渐渐地,费新我的“左笔书法”开始成形:费氏草书,凌空起笔,随起随倒,轻重疾徐一任天机。
对于造型,虽受制于左臂,极易致点画内部的矛盾,但他能利用大小、疏密、斜正等对比关系,处处造险,又时时化险为夷,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力求参差而舒适”。
陆游诗句 费新我
费新我左笔书法风格呈现出一种生拙、奇崛、朴茂、刚劲的特点,从整体上又较好地体现了沉着与自然的境界,形成巧拙互动、熟中见生、奇而不怪、险能复正的艺术效果。
从太极拳中获取灵感,融于书法!
任何一门艺术都不是孤立的形式。费新我左笔书法体现的动态美与节奏感,与他精通太极拳密切相关。
当前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担任过首届苏州市武术协会会长,而费新我档案中有很多拳术、剑法方面的文字记录,披露了太极拳对书法的作用。
当年练拳为了强身健体,但他从中获得了灵感,并运用于书法之上,所谓“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上世纪五十年代,顾笃璜负责苏州昆剧团工作,为加强青年演员的基本功训练,遂请费新我传授太极拳。
顾笃璜认为昆剧的唱、做、念、打“无不贯穿着气息的运转”,而太极拳虽为武术,但它强调“内练一口气”,其形态与昆曲身段要求的圆润、协调、含蓄十分一致。
作为书法家,费新我比一般拳师更懂得艺术的相通之处,因此请他授课再合适不过。
▲题自画像 费新我
梅墨生在《现代书法家批评·费新我》一文中说:“费新我先生的书法创作,总体说来是属于创新一路的。先生思想解放,大胆突破前人传统,勇于自创新面,体现出一个老年书家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与执着追求。”
这一点,费新我题自画像的《六我辞》作了更为详细的概括:
俯仰古今,未尝有我;
拈毫走笔,岂可无我;
创意开窍,生发自我;
敬业乐群,还期忘我;
旧地重临,犹见故我;
岁月如流,不断新我!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费新我书法多少钱一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