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上一小车装满水,给小车一初速度让它运动,运动过程中水不断从小车缓慢漏出,小车初速度如何变

甲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速度v1,与静止的乙物体相碰,碰撞过程中无机械能损失,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甲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速度v1,与静止的乙物体相碰,碰撞过程中无机械能损失,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乙的质量等于甲的质量时,碰撞后乙的速度为v1B.乙的质量远远小于甲的质量时,碰撞后乙的速率是2v1C.乙的质量远远大于甲的质量时,碰撞后甲的速率是v1D.碰撞过程甲对乙做的功大于乙动能的增量说明理由
ABC,根据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列两个方程式求解
我有更好的回答:
剩余:2000字
与《甲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速度v1,与静止的乙物体相碰,碰撞过程中无机械能损失,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相关的作业问题
分析运动状态后直接用动能定理.
光滑水平面物体的速度是V=6m/s,所以加速度为:a=6,向西受到的力为:F=ma=2*6=12N.现在是用向北8N的力作用于物体,所以物体受到的合力为:开根号(8的平方+12的平方),物体做曲线运动.不知道楼主要问什么,就这样分析了,看看适合吗?搞错了= =,加速度为:0,做功嘛?没学到,帮不上忙了.
动能是E=1/2 *m*v^2利用F,m求出速度即可,注意速度的分解与合速度F=m*aa=4 m/s^2V北=a*t=8m/sE=1/2 *m*v^2=64J故B
第一个是匀加速运动,第二个匀减速运动
用整体法和隔离法因静止,可以把甲乙看出一个整体丙,丙在力F的作用下.现F增大,则丙对地面的摩擦力一定增大.C对地面对丙的支持力等于重力不变.D错隔离甲:分解F和重力分解可知,沿斜面向上的F分力增大,当f+Fcos
A、回复力与位移成正比,在振子向着平衡位置运动的过程中回复力减小,A错误;B、振子的位移指由平衡位置指向振动物体所在位置的有向线段,因而向平衡位置运动时位移逐渐减小,B错误;C、物体向着平衡位置运动时,回复力与速度方向一致,故物体的速度逐渐增大C错误.D、由牛顿第二定律a=Fm可知,加速度也减小,D正确;故选:D.
重力势能的变化量只于重力做功有关,重力做功-mgh, 重力势能增加mgh动能的变化和合外力做功有关.∑F=ma=3mg/4 但是不知道斜面倾角,所以不知道沿斜面的位移,我就认为是S吧 那么动能的增量就是合外力做功3mg*s/4机械能变化量等于物体除重力以外的力做功的多少,如果这题中只有重力和摩擦力做功的话,机械能的变化
首先,两种情况下人都是受力平衡.受到的外力是重力以及电梯对人的作用力(竖直向上).所以电梯对人的力是相同的,又因为电梯的速度是一致的,功率=力*力的方向上的速度分量.此处的速度就是电梯的速度.所以电梯的做功功率相同.因为第二次作用时间短,所以做功少.P.S.但是两个过程中克服的重力做的功是一样的,所以第二次电梯少做的功
7h 再问: 过程。。。 再答: 前提是假设摩擦力大小不变。则由动能定理得:1/4mgh=f x 7/4h 得f=1/7mg 再由动能定理:mgh=fs 得s=7h
(╯﹏╰)额,是不是你理解错了.题目都说自动扶梯以恒定的速度v1运转,然后受力情况相同的基础上,速度就不变,P=Fv 没有增加力,F 就不变,所以功率就不变了啊.额,其实我也是高一的,错了别打我啊.不行我就去问问咱老师.嘿嘿嘿嘿
C.匀速滑下即速度不变即动能不变.而重力势能要减小.所以机械能减小.
A、相遇时,甲球水平方向上的位移为x,则从抛出到相遇所用的时间t=xv1.故A正确.B、两球相遇时,竖直方向上的位移大小之和为H,有12gt2+v2t-12gt2=H,解得t=Hv2.如果相遇发生在乙上升的过程中,则v2g>Hv2,解得v2>gH.若相遇发生在乙下降的过程中,v2g<Hv2,解得v2<gH.故B正确,C
(1)A在小车上停止运动时,A、B以共同速度运动,设其速度为v,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Av2-mBv1=(mA+mB)v&&&解得,v=1m/s&&(2)设小车的最小长度为L,由功能关系得:μmAgL=12mAv22+12mBv21-12(mA+mB)
设绳子与水平方向夹角是45度时,物体的速度是 V1,将V1正交分解在沿绳子和垂直绳子方向,则沿绳子方向的速度分量大小等于V即 V1*cos45度=V得 V1=V*根号2绳子张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增加的动能.所求功是 W=m*V1^2 / 2=m*V^2
是的动量大小一定相等设两物体质量,速度分别是m1.m2.v1,v2得到m1v1-m2v2=0 即p1-12=0 所以动量大小一定相等在一定程度上假设,两人受力相等两人施力的合力与水的重力平衡当重力不变时,假如,两人相距越近,得到两人的力的夹角变小,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可得到,合力不变情况下,夹角变小两分力变小.且当夹角为
B,因为跳伞运动员匀速说明除了重力外还有阻力,系统有耗散,机械能减小.或者换个角度说,运动员匀速则动能不变,而下落则重力势能减小,所以总机械能减小 再问: 能说一下其他三个选项为什么不对? 再答: 其他三个选项机械能都是守恒的 机械能守恒的一个判定条件就是只有重力做功, ACD都是光滑或者无阻力的(真空),都没有其他力
3秒内y轴方向位移:就是下面那个三角行面积 ½×3×40=60m6秒内y轴方向位移:是 零
由已知得:FS=1/2 m v^2=Ek (1)则:F、m、s均扩大1倍,做功为:2F*2s=4Fs,所以动能为:由(1)可知 4Fs=4Ek,所以物体获得的动能为4Ek.根据1/2 2m V^2=4Fs,代入(1)式Fs=1/2 m v^2,得:1/2 2m V^2=4*1/2 m v^2约去m,所以V^2=2v^2
我认为renzhiguo7748 的回答是正确的.可惜我级别不够高,不能插入图片.画出V与F成钝角,并把F在垂直V和沿V两个方向分解,就会很清楚看出沿垂直V方向的分力起到改变V方向的作用,所以物体做曲线运动,而沿V方向的分力则与V反向,所以会使V先减小.但当V转过一定方向后,F因为是恒力,大小方向都不变,此时F与V的夹& 动能定理知识点 & “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平板小车m...”习题详情
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0%
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平板小车m1正以速度v向右运动,现将一质量为m2的木块无初速度地放上小车,由于木块和小车间的摩擦力的作用,小车的速度将发生变化.为使小车保持原来的运动速度不变,必须及时对小车施加一向右的水平恒力F.当F作用一段时间后把它撤去时,木块恰能随小车一起以速度v共同向右运动.设木块和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求在这个过程中,水平恒力F对小车做了多少功?&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2-河南省许昌市五校高一下学期第四次联考物理试题
分析与解答
习题“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平板小车m1正以速度v向右运动,现将一质量为m2的木块无初速度地放上小车,由于木块和小车间的摩擦力的作用,小车的速度将发生变化.为使小车保持原来的运动速度不变,必须及时对小车施加一...”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对木块应用动能定理,有对小车应用动能定理,有联立解得:答案:本题考查动能定理的应用,分别以木块、小车为研究对象应用动能定理即可求得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平板小车m1正以速度v向右运动,现将一质量为m2的木块无初速度地放上小车,由于木块和小车间的摩擦力的作用,小车的速度将发生变化.为使小车保持原来的运动速度不变,必须及时对...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平板小车m1正以速度v向右运动,现将一质量为m2的木块无初速度地放上小车,由于木块和小车间的摩擦力的作用,小车的速度将发生变化.为使小车保持原来的运动速度不变,必须及时对小车施加一...”主要考察你对“动能定理”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与“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平板小车m1正以速度v向右运动,现将一质量为m2的木块无初速度地放上小车,由于木块和小车间的摩擦力的作用,小车的速度将发生变化.为使小车保持原来的运动速度不变,必须及时对小车施加一...”相似的题目:
如图所示,质量为m=1kg的滑块,在水平力作用下静止在倾角为θ=30o在光滑斜面上,斜面的末端B与水平传送带相接(物块经过此位置滑上皮带时无能量损失),传送带的运行速度为v0=3m/s,长为L=1.4m;今将水平力撤去,当滑块滑到传送带右端C时,恰好与传送带速度相同。滑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5。g=10m/s2求:(1)水平作用力力F大小(2)滑块下滑的高度。(3)若滑块进入传送带速度大于3m/s,滑块在传送带上滑行的整个过程中产生的热量。&&&&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置于倾角为θ的斜面上,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在外力作用下,斜面以加速度a沿水平方向向左做匀加速运动,位移为S,运动中物体m与斜面体相对静止.则支持力做功为&&&&,斜面对物体做的功为&&&&。
如图所示,摩托车做腾跃特技表演,以1.0m/s的初速度沿曲面冲上高0.8m、顶部水平的高台,若摩托车冲上高台的过程中始终以额定功率1.8kW行驶,经过1.2s到达平台顶部,立即关闭油门,离开平台后,恰能无碰撞地沿圆弧切线从A点切入光滑竖直圆弧轨道,并沿轨道下滑.A、B为圆弧两端点,圆弧的最低点B与水平传送带相切,传送带以v1=8m/s的速度匀速运动,传送带长为8.5m,摩托车轮胎与传送带间为滑动摩擦,动摩擦因数为μ=0.4。已知圆弧半径为R=m,AB所对应的圆心角为θ=53o,人和车的总质量为180kg,特技表演的过程中到达传送带之前不计一切阻力(计算中取g=10m/s2,)。求:&&(1)人和车到达顶部平台时的速度v;(2)从平台飞出到A点,人和车运动的水平距离s;(3) 人和车运动到圆弧轨道最低点O时对轨道的压力;(4) 人和车在传送带上的运动时间。&&&&
“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平板小车m...”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平板小车m1正以速度v向右运动,现将一质量为m2的木块无初速度地放上小车,由于木块和小车间的摩擦力的作用,小车的速度将发生变化.为使小车保持原来的运动速度不变,必须及时对小车施加一向右的水平恒力F.当F作用一段时间后把它撤去时,木块恰能随小车一起以速度v共同向右运动.设木块和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求在这个过程中,水平恒力F对小车做了多少功?”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平板小车m1正以速度v向右运动,现将一质量为m2的木块无初速度地放上小车,由于木块和小车间的摩擦力的作用,小车的速度将发生变化.为使小车保持原来的运动速度不变,必须及时对小车施加一向右的水平恒力F.当F作用一段时间后把它撤去时,木块恰能随小车一起以速度v共同向右运动.设木块和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求在这个过程中,水平恒力F对小车做了多少功?”相似的习题。噢哦,这个页面找不到了
下载作业帮可以找到更多答案当前位置:
>>>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平板小车M正以速度v向右运动.现将一..
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平板小车M正以速度v向右运动.现将一质量为m的木块无初速度放上小车,由于木块和小车间的摩擦力作用,小车的速度将发生变化.为使小车保持原来的运动速度不变,必须及时对小车施加一向右的水平恒力F.当F作用一段时间后把它撤去时,木块恰能随小车一起以速度v共同向右运动.设木块和小车间的动摩擦因素为μ,求在上述过程中,水平恒力F对小车做多少功?
题型:问答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木块放上小车后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做匀加速运动,小车做匀速运动,设运动t时间后速度为v,根据运动学公式可得:x车=vtx木=.vt=12vt根据动能定理,对于木块有:μmgx木=12mv2-0对于车有:WF-μmgx车=12Mv2-12Mv2=0综上解得:WF=mv2答:上述过程中,水平恒力F对小车做的功为mv2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平板小车M正以速度v向右运动.现将一..”主要考查你对&&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
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表达式F=kma。在国际单位制中,k=1,上式简化为F合=ma。牛顿这个单位就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定义的:使质量是1kg的物体产生1m/s2加速度的力,叫做1N(kg·m/s2=N)。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①模型性牛顿第二定律的研究对象只能是质点模型或可看成质点模型的物体。②因果性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物体的加速度是力这一外因和质量这一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③矢量性合外力的方向决定了加速度的方向,合外力方向变,加速度方向变,加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一致。其实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形式就是矢量式。④瞬时性加速度与合外力是瞬时对应关系,它们同生、同灭、同变化。⑤同一性(同体性)中各物理量均指同一个研究对象。因此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时,首先要处理好的问题是研究对象的选择与确定。⑥相对性在中,a是相对于惯性系的而不是相对于非惯性系的,即a是相对于没有加速度参照系的。⑦独立性F合产生的加速度a是物体的总加速度,根据矢量的合成与分解,则有物体在x方向的加速度ax;物体在y方向的合外力产生y方向的加速度ay。牛顿第二定律分量式为:。⑧局限性(适用范围)牛顿第二定律只能解决物体的低速运动问题,不能解决物体的高速运动问题,只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与微观粒子。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1.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可以以某一个质点作为研究对象,也可以以几个质点组成的质点组作为研究对象。设每个质点的质量为mi,对应的加速度为ai,则有:F合=对这个结论可以这样理解:先分别以质点组中的每个质点为研究对象用牛顿第二定律:,将以上各式等号左、右分别相加,其中左边所有力中,凡属于系统内力的,总是成对出现并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其矢量和必为零,所以最后得到的是该质点组所受的所有外力之和,即合外力F。。 (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同时还应该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包括速度、加速度),并把速度、加速度的方向在受力图旁边表示出来。 (3)若研究对象在不共线的两个力作用下做加速运动,一般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解题;若研究对象在不共线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力作用下做加速运动,一般用正交分解法解题(注意灵活选取坐标轴的方向,既可以分解力,也可以分解加速度)。 (4)当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的小同阶段受力情况有变化时,那就必须分阶段进行受力分析,分阶段列方程求解。2.两种分析动力学问题的方法: (1)合成法分析动力学问题若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而产生加速度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两个力的合力方向就是加速度方向。特别是两个力互相垂直或相等时,应用力的合成法比较简单。 (2)正交分解法分析动力学问题当物体受到两个以上的力作用而产生加速度时,常用正交分解法解题。通常是分解力,但在有些情况下分解加速度更简单。 ①分解力:一般将物体受到的各个力沿加速度方向和垂直于加速度方向分解,则:(沿加速度方向),(垂直于加速度方向)。 ②分解加速度:当物体受到的力相互垂直时,沿这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分解加速度,再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有时更简单。具体问题中要分解力还是分解加速度需要具体分析,要以尽量减少被分解的量,尽量不分解待求的量为原则。3.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的两类问题: (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解物体的运动情况解这类题目,一般是应用牛顿运动定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根据物体的初始条件,应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运动的情况,即求出物体在任意时刻的位置、速度及运动轨迹。流程图如下: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解物体的受力情况解这类题目,一般是应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进而求出物体所受的其他外力。流程图如下:可以看出,在这两类基本问题中,应用到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而它们中间联系的纽带是加速度,所以求解这两类问题必须先求解物体的加速度。知识扩展:1.惯性系与非惯性系:牛顿运动定律成立的参考系,称为惯性参考系,简称惯性系。牛顿运动定律不成立的参考系,称为非惯性系。 2.关于a、△v、v与F的关系 (1)a与F有必然的瞬时的关系F为0,则a为0; F不为0,则a不为0,且大小为a=F/m。F改变,则a 立即改变,a和F之间是瞬时的对应关系,同时存在,同时消失.同时改变。 (2)△v(速度的改变量)与F有必然的但不是瞬时的联系 F为0,则△v为0;F不,0,并不能说明△v就一定不为0,因为,F不为0,而t=0,则△v=0,物体受合外力作用要有一段时间的积累,才能使速度改变。 (3)v(瞬时速度)与F无必然的联系 F为0时,物体可做匀速直线运动,v不为0;F不为0时,v可以为0,例如竖直上抛到达最高点时。动能定理:
动能定理的应用方法技巧:
&1.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思路 (1)选取研究对象,明确并分析运动过程。 (2)分析受力及各力做功的情况,求出总功:&(3)明确过程始、末状态的动能。 (4)列方程,必要时注意分析题目潜在的条件,列辅助方程进行求解。 2.应用动能定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明确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找出始末状态的速度。 (2)要对物体正确地进行受力分析,明确各力做功的大小及正负情况(待求的功除外)。 (3)有些力在物体运动过程中不是始终存在的。若物体运动过程中包括几个阶段,物体在不同阶段内的受力情况不同,在考虑外力做功时需根据情况区分对待。 3.几种应用动能定理的典型情景 (1)应用动能定理求路程在多阶段或往返运动中,如果摩擦力或介质阻力大小不变,方向与速度方向关系恒相反,则在整个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或介质阻力所做的功等于力与路程的乘积,从而可将物体在摩擦力或介质阻力作用下通过的路程与动能定理联系起来。(2)应用动能定理求解多过程问题物体在某个运动过程中包含几个运动性质不同的小过程(如加速、减速的过程),此时可以分段考虑,也可以对全过程考虑,但如能对整个过程根据动能定理列式求解,则可以使问题简化。根据题意灵活地选取研究过程,可以使问题变得简单。有时取全过程简单,有时取某一阶段简单。原则是尽量使做功的力减少,各个力的功计算方便,或使初、未动能等于零。 (3)用动能定理求变力的功变力的功无法用公式直接求解,有时该力也不是均匀变化的,无法用高中知识表达平均力,此时可以考虑用动能定理间接求解。涉及功、能的极值问题在涉及功、能的极值问题中,有些极值的形成是南运动形式的临界状态造成的。如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的最高点、平抛运动等。有些极值的形成是由题设条件造成的。在解决涉及功、能的极值问题时,一种思路是分析运动形式的临界状态,将临界条件转化为物理方程来求解;另一种思路是将运动过程的方程解析式化,利用数学方法求极值。知识拓展:
&1.总功的计算物体受到多个外力作用时,计算合外力的功,一般有如下三种方法: (1)先由力的合成与分解法或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合力,然后由计算。采用此法计算合力的总功时,一是要求各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二是要求合外力是恒力。 (2)由计算各个力对物体做的功,然后将各个外力所做的功求代数和。当多阶段运动过程中不同阶段物体所受外力不同,即外力分阶段作用在物体上时常用此法求外力的总功。 (3)外力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在物体初、末状态已知的情况下可考虑从动能变化量来确定合外力做的功。 2.系统动能定理动能定理实质上是一个质点的功能关系,是针对单体或可看做单个物体的物体系而言的。所谓能看成单个物体的物体系,简单来说就是物体系内各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变,从而物体系的各内力做功之和为零.物体系的动能变化就取决于所有外力做的总功了。但是对于不能看成单个物体的物体系或不能看成质点的物体,可将其看成是由大量质点组成的质点系,对质点系组成的系统应用动能定理时,就不能仅考虑外力的作用,还需考虑内力所做的功。即:如人在从地面上竖直跳起的过程中,只受到了重力、地面支持力两个力的作用,而人从下蹲状态到离开地面的过程中,支持力不对人做功,重力对人做负功,但人的动能增加了,原因就在于此过程中人不能被看成单一的质点,人体内肌肉、骨骼之间的内力对人也做功。再如光滑水平面上由静止释放两带异种电荷的小球,对两小球组成的系统来说,没有外力对它们做功,但它们的动能却增加了,原因也在于它们的内力对它们做了功。3.动能、动能的变化与动能定理的比较:
发现相似题
与“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平板小车M正以速度v向右运动.现将一..”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41644985277229460294300170423235528手机注册或绑定手机,可免费播放5道试题。
意见详细错误描述:
教师讲解错误
错误详细描述:
当前位置:>>>
(2012防城港中考)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为了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我们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①②③及推理④。(1)为了使小车在进入平面时初速度相同,在实验中应让小车从同一斜面________由静止开始滑下。(2)实验表明:表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________(选填“远”或“近”),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________(选填“快”或“慢”)。(3)进而推理得出: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________________。
主讲:李邦彦
【思路分析】
(1)在实验中,我们是把小车放在斜面上,让小车从斜面上向下运动,从而让小车获得一定的速度.小车在斜面上的高度不同,则向下运动的速度就会不同;(2)要知道阻力大小与表面光滑程度的关系以及运动的距离与阻力大小的关系;(3)由第(2)问中所观察到的现象以及结论推理出阻力为零时的运动情况.
【解析过程】
(1)用控制变量法,让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这样小车在进入平面时的运动速度相同;(2)表面越光滑,阻力就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就越长,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3)假如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那么就没有阻力可以改变小车的运动状态了,小车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1)同一高度;(2)远;慢.(3)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本题是一道实验题,考查的是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该实验是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
给视频打分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清路绿地中央广场12号楼303室
扫一扫有惊喜!
COPYRIGHT (C)
WWW.TIGU.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题谷教育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在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