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里的人虽然不富裕,但他们很无尽之剑拮据真正结局有语病吗?

同样不太富裕的物质生活,为什么有的人就能过得有滋有味? - 知乎<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1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393,868分享邀请回答1.6K269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7K22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有钱人想的和你不一样1
有钱人想的和你不一样
  尽管有一些人对金钱口诛笔伐,却不能改变它对人们生存极为重要的事实。金钱给人们以安全感、成就感,它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带来真实幸福。虽然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是,如果说这世界上还有什么接近万能的话,答案只有一个——金钱。难怪最会赚钱的犹太民族把金钱奉为“现实的上帝”,他们称:“金钱既非罪恶,也非诅咒,而是上帝赐与的礼物。”
  每个人都有获得财富的梦想,但现实中,不同的人在经济方面却呈现出很大差异,甚至天壤之别。因为这种差异,我们的社会分化为不同的群体,可以大致概括为三大阶层:有钱人、中产阶层和穷人。其中,有钱人成为万众瞩目的佼佼者、成功人士,他们为数不多,但掌握着整个社会绝大部分财富,享受着一般人难以企及的物质生活。而我们中大多数人不得不归入穷人的行列,过着拮据甚至贫穷的日子。人们在钦羡有钱人的风光之余,不得不追问:“在相同的社会条件下,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贫与富的差别,有钱人到底凭借什么获取了享之不尽的财富?”
  其实,有钱人之所以成为有钱人,大多并非因为他们拥有超人的天赋,也不是依靠优裕的家庭条件或机遇的垂青,更不是所谓命运的安排,而是由于一个关键的人为的因素——他们想的和你不一样。这种不一样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对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认识不一样;二是对金钱及金钱规律的使用方式不一样,前者为“里”,后者为“表”,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有钱人特有的有关金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有钱人想常人之未想,想常人之不敢想,他们拥有一种全新的金钱观,他们掌握金钱的运行规律,正确理财,他们成为金钱的主人。他们善于运用房地产、股票、债券、期货、收藏品等投资工具组合广开财源,并在日常生活开支中使用一些窍门进行谨慎节流。总之,对于他们来说,赚钱与花钱都是学问。
  在理财致富方面,不能不说已成功的有钱人是我们的先知先行者,他们有关金钱的思想和行为已被他们自身的富有所证实,值得广大后进者学习和模仿。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织网。只要耐心学习,掌握有钱人的所想所为,按图索骥,顺应金钱规律行事,就能捕到财富之鱼,成为有钱人。
  因此,为了让更多的人掌握获取财富的秘密,我们推出《有钱人想的和你不一样》这本书。本书让大家了解有钱人之所以成为有钱人,穷人之所以成为穷人的根本原因常常在于这种不同的金钱观。穷人遵循着“工作为挣钱”的思路,而有钱人则主张“让金钱为自己工作”。有钱人了解金钱的运行规律并为自己所用,正确理财;而穷人由于不懂得金钱的运行规律,盲目瞎闯。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天资聪明能干,接受了良好的学校教育,具有很高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却成不了有钱人的原因。
  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说了深刻的理财知识,简单而引人深思。书中融汇了“穷人和有钱人财富观念的比较”、“有钱人的金钱观”、“如何让金钱流动起来”、“消费也是一种智慧”等许多富有鲜明时代气息的内容。也许这本书会像一把钥匙,开启你尘封已久的理财潜能;也许这本书会像一股不息的力量,帮助你不断地修正以前错误的观念和做法;也许这本书就如一扇明亮的窗户,让你窥视财富美丽的奥妙;也许这本书让你从此开始梦想的财富之旅……
  衷心地祈祷我们的努力能给你带来别样的惊喜和收获。这本书对于你也许可以用到这句哲言:一本好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2006年1月
第一章 穷人关心眼前,有钱人关注未来(一)
 21世纪,人们致富的欲望更加强烈,创造财富的途径更加多样,对财商与财富的认识更加全面。今天,社会需要财富,因为财富标志着进步与发展。我们需要财富,因为财富意味着成功与幸福。面对创富的机遇,许多人仍然安守现状,只求满足眼前的需要,成为穷人,而一部分人敢于梦想未来,积极转变观念,迅速行动,他们成为有钱人。
  穷人穷思想
  美国人罗伯特先生所著的《富爸爸,穷爸爸》一书中,穷爸爸受过良好的教育,聪明绝顶,拥有博士的光环,他曾经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修完了4年制的大学本科学业,随后又在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和西北大学进一步深造,并且在所有这些学校都拿到了金奖。他在学业上都相当成功,一辈子都很勤奋,也有着丰厚的收入,然而他终其一生都在个人财务的泥沼中挣扎,被一大堆待付的账单所困。
  穷爸爸生性刚强、富有非凡的影响力,他曾给过罗伯特许多的建议,他深信教育的力量。对于金钱和财富的理解,穷爸爸会说:“贪财是万恶之源。”在很小的时候,穷爸爸就对他说:“在学校里要好好学习喔,考上好的大学,毕业后拿高薪。”穷爸爸相信政府会关心、满足你的要求,他总是很关心加薪、退休政策、医疗补贴、病假、工薪假期以及其他额外津贴之类的事情。他的两个参了军并在20年后获得了退休和社会保障金的叔叔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很喜欢军队向退役人员发放医疗补贴和开办福利社的做法,也很喜欢通过大学教育继而获得稳定职业的人生程序。对他而言,劳动保障和职位补贴有时看来比职业本身更为重要。他经常说:“我辛辛苦苦为政府工作,我有权享受这些待遇。”
  当遇到钱的问题时,穷爸爸习惯于顺其自然,因此他的理财能力就越来越弱。这种结果类似于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人在体质上的变化,懒惰必定会使你的体质变弱、财富减少。穷爸爸认为有钱人应该缴纳更多的税去照顾那些比较不幸的人,并教导罗伯特先生:“努力学习能去好公司。”还说明他不富裕的原因是因为他有孩子,他禁止在饭桌上谈论钱和生意,说挣钱要小心,别去冒风险。他相信他的房子是他最大的投资和资产,对于房贷,他是在期初支付的。
  穷爸爸努力存钱,努力地教罗伯特怎样去写一份出色的简历以便找到一份好工作,他还经常说:“我从不富有,罗伯特对钱没有兴趣,钱对于我来说并不重要。”他很重视教育和学习,希望罗伯特努力学习,获得好成绩,找个挣钱的工作,能够成为一名教授、律师,或者去读MBA。
  尽管这种思想的力量不能被测量或评估,但当罗伯特先生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明确地关注自己的思想以及自我的表述了,并注意到了穷人之所以穷,不在于他挣到的钱的多少,而在于他的思想和行动。一直到后来,罗伯特先生都这样认为,穷人之所穷,那是穷于他的思想。
  有钱人富理念
  富爸爸没有毕业于名牌大学,他只上以了八年级,而他的事业却非常地成功,一辈子都很努力,他成为了夏威夷最富有的人之一,他一生为教堂、慈善机构和家人留下了数千万美元的巨额遗产。
  富爸爸在性格方面生性也是那样的刚强,对他人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在他的身上,罗伯特先生看到了有钱人的思想,同时带给了自己许多的思考、比较和选择。
  迄今为止,在美国的学校里仍没有真正开设有关“金钱”的课程。学校教育只专注于学术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育和培养,却忽视了理财技能的培训。这也解释了为何众多精明的银行家、医生和会计师们在学校时成绩优异,可一辈子还是要为财务问题伤神;国家岌岌可危的债务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归因于那些作出财务决策的政治家和政府官员们,他们中有些人受过高等教育,但却很少甚至几乎没有接受过财务方面的必要培训。
  富爸爸对罗伯特的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他时常说:“脑袋越用越灵活,脑袋越活,挣钱就越多。”在他看来,轻易地就说“我负担不起”这类话是一种精神上的懒惰。当他遇到钱的问题时,他总是想办法去解决。长此以往,他的理财能力更强了。这种结果类似于经常的体育锻炼可以强身健体,经常性的头脑运动可以增加自己获得财富的机会。富爸爸与穷爸爸在观念上的差异很大,富爸爸说:“税是惩勤奖懒。”并教导罗伯特努力学习之后,能发现并将有能力收购好公司,他一直认为,他必须富的原因是我有孩子。他在吃饭时鼓励孩子谈论钱和生意,并教他们如何管理风险。他认为房子是负债,如果认为自己的房子是最大的投资,那么自己会有麻烦了,他是在期末支付贷款的。
  在经济上他完全信奉经济自立,他反对那种“理所应当”的心理,并且认为正是这种心理造就了一批虚弱的、经济上依赖于他人的人,他提倡竞争、不断地投资,并教罗伯特写下了雄心勃勃的事业规划和财务计划,进而创造创业的机会。富爸爸总是把自己说成一个有钱人,他拒绝某事时会这样说:“我是一个有钱人,而有钱人从来不这么做。”甚至当一次严重的挫折使他破产后,他仍然把自己当作有钱人。他会这样鼓励自己:“穷人和破产者之间的区别是:破产是暂时的而贫穷是永久的。”他永远相信:金钱是一种力量,一种思想,他鼓励罗伯特去了解钱的运动规律并让这种规律为自己所用。
  罗伯特9岁那年,最终决定听从富爸爸的话并向富爸爸学习挣钱。同时,罗伯特决定不听穷爸爸的,因为,虽然他拥有各种耀眼的大学学位,但不去了解钱的运转规律,不能让钱为自己所用也没用的。罗伯特明白了,富爸爸之所以富,那是他拥有不一样的理财理念。
  穷人为金钱而工作
  穷人总是被动地适应工作,他们认为工作的目的只是为了挣钱,为了养家糊口。他们为工作所累,身体和思想被金钱拴在工作这架沉重的机器上,成了工作的奴隶。甚至连那些富有才华的人,也同样如此,他们绝大多数却并不富裕。
  根据对人均国民收入世界排名前30位的发达国家的一项调查,在这30个发达国家中,年收入在1~5万美元的人占绝大多数为57%;年收入在5~20万的人占10%;年收入在20~100万美元的人占2%;年收入在100~1000万美元的占0.5%;年收入超过1000万美元的人不足0.05%。我们知道,发达国家的教育系统都是比发达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大都超过20%。不难得出,在这个世界上,高教育背景的人并未全致富。反过来,有钱人也并非全部高智商且受过良好的教育。博士为中学毕业的老板打工的事到处可见,世界上有太多的有才华的穷人。
  这是为什么呢?有才华的穷人们在思索,世界许多经济学者也在研究。
  罗伯特先生的《富爸爸,穷爸爸》一书,通过对穷人和有钱人的各方面对比,告诉人们为什么穷人越来越穷。
  首先,信息时代的到来,使财富的形式从农耕时代的土地和工业时代的不动产变为今天的知识、信息、网络,财富让观念陈旧的穷人看不到它的影子,更不用说利用新的观念去致富了。
  其次,穷人追求职业保障而非财务保障。例如看到别人下海致富了,一些人边看边说:“我很满意我的位置。”另一些人说:“我对我的位置不满意,但是我现在不想改变或者移动。”他们还在固执地认为目前的职务可以给他带来生活保障,下海有巨大风险,为自己工作不如为别人或政府工作安全。
  最后,穷人不懂建立自己的财务系统的好处。有钱人让资产为自己工作。他们懂得控制支出,致力于获得或积累资产。他们因开展业务而支付的必要花费应该从收入中扣除。但是,他们研究各项开支后得出结论,只要时机允许,就将需要纳税的个人支出,用于无需上税的公司业务支出。他们让业务中免税的情况达到最大限度。
  当我们明白了穷人之所以贫穷的原因之后,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穷人为金钱而工作。
  有钱人让金钱为自己工作
  与穷人恰恰相反,有钱人从不为了金钱而工作,而是让金钱为自己工作。世界上到处都有精明伶俐、才华横溢、受过良好教育并且很有天赋的人,我们每天都会碰到他们,或许他在我们的周围,然而遗憾的是,真正能够很好利用这种才华的人总是太少,但是有才华的穷人成为有钱人,就可能是灵光闪现的一瞬间,彻底地改变一个人的财富命运。
第一章 穷人关心眼前,有钱人关注未来(二)
 在《富爸爸,穷爸爸》中,罗伯特从美国商业海洋学院毕业了。他受过良好教育的爸爸十分高兴,因为加州标准石油公司录用他为它的运油船队工作。他是一位三副,比起他的同班同学,他的工资不算很高,但作为他离开大学之后的第一份真正的工作,也还算不错。他的起始工资是一年4.2万美元,包括加班费。而且他一年只需工作7个月,余下的5个月是假期。如果他愿意的话,可不休那5个月的假期而去一家附属船舶运输公司工作,这样做能使年收入翻一番。
  尽管前面有一个很好的职业生涯等着他,但他还是在6个月后辞职离开了这家公司,加入海军陆战队去学习飞行。对此他受过良好教育的穷爸爸非常伤心,而富爸爸则赞赏他作出的决定。
  “对许多知识你只需要知道一点就足够了。”这是富爸爸的建议。
  当罗伯特放弃在标准石油公司收入丰厚的工作时,他受过良好教育的爸爸和他进行了推心置腹的交流。他非常吃惊和不理解罗伯特为什么要辞去这样一份工作:收入高、福利待遇好、闲暇时间长,还有升迁的机会。他一晚上都在问他:“你为什么要放弃呢?”罗伯特没法向他解释清楚,他的逻辑与他的不一样。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此,他的逻辑和富爸爸的逻辑是一致的,而受过良好教育的爸爸的逻辑与富爸爸的逻辑却从不相同。
  对于受过良好教育的穷爸爸来说,稳定的工作就是一切。而对于富爸爸来说,不断学习才是一切。
  1973年从越南回国后,他离开了军队,尽管他仍然热爱飞行,但他在军队中学习的目标已经达到。他在施乐公司找了一份推销员的工作,加盟施乐公司是有目的的,不过不是为了物质利益,而是为了锻炼自己的才干。他是一个腼腆的人,对他而言,营销是世界上最令人害怕的课程,但施乐公司拥有在美国最好的营销培训项目。
  富爸爸为他感到十分自豪,而受到良好教育的爸爸则为他感到羞愧。作为知识分子,穷爸爸认为推销员低人一等。罗伯特在施乐公司工作了4年,直到他不再为吃闭门羹而发怵。当他稳居销售业绩榜前5名时,他再次辞去了工作,又一次放弃了一份不错的职业和一家优秀的公司。
  1977年,罗伯特组建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富爸爸培养过迈克和他怎样管理公司,现在他就得学着应用这些知识了。他的第一种产品尼龙带搭链的钱包,在远东生产,然后装船运到纽约的仓库里。他的正式教育已经完成,现在是他单飞的时候了。如果他失败了,他将会破产。富爸爸认为破产最好是在30岁以前,富爸爸的看法是“这样你还有时间东山再起”。就在他30岁生日前夜,富爸爸的货物第一次装船驶离韩国前往纽约。
  直到今天,富爸爸仍然在做国际贸易,就像富爸爸鼓励他去做的那样,富爸爸一直在寻找新兴国家的商机。现在他的投资公司在南美、亚洲、挪威和俄罗斯等地都拥有投资。
  有一句古老的格言说:“工作的意义就是比破产强一点。”然而,不幸的是,这句话确实适用于千百万人,因为学校没把财商看作是一种智慧,大部分工人都“按他们的方式活着”,这种方式就是:干活挣钱,支付账单。
  还有另外一种可怕的管理理论这样说:“工人付出最高限度的努力以避免被解雇,而雇主提供最低限度的工资以防止工人辞职。”如果你看一看大部分公司的支付额度,你就会明白这一说法确实道出了某种程度的真相。
  结果是大部分工人从不敢越雷池一步,他们按照别人教他们的那样去做:得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大部分工人为工资和短期福利而工作,但从长期来看这样做却常常是灾难性的。
  相反,罗伯特劝告年轻人在寻找工作时要看看能从中学到什么,而不是只看能挣到多少。在选择某种特定的职业之前或者在陷入为生计而忙碌工作的“老鼠赛跑”之前,要仔细看看脚下的道路,弄清楚自己到底需要获得什么技能,不论你选择了什么工作,都不要忘记培养自己成为金钱的主人,让金钱为自己工作。
  穷人总觉得钱少,有钱人总觉得钱多
  有钱人和穷人最显著的差异之一就是,他们眼中的世界是不同的。穷人总是看到一个金钱稀缺的世界。这种观点反映在他们的谈话中:“你觉得钱长在树上吗?”或者说:“你觉得我在印钞票吗?”或说:“我可付不起。”而在有钱人的眼中则是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他们能看到一个有很多钱的世界。这一观点同样表现在他们的话语中,比如:“不要担心钱的问题,如果我们把自己的事做好,我们自然会有很多钱。”或:“不要以没钱为借口而不去争取我们想要的东西。”
  在罗伯特小时候,富爸爸在教他的一堂课上说:“一般只有两种金钱问题,一种是钱太少,另一种是钱太多。你想碰到哪种问题呢?”
  其实,大多数人都存在着钱太少这个问题。金钱就是一种观念,如果你总认为钱太少的话,那么你的现状就真的会是那样了。罗伯特所拥有的优势是,他来自两个家庭,这样罗伯特就可以感受到两种金钱问题,并且相信这两种都是问题。穷爸爸有缺钱的问题,富爸爸则是钱太多而产生的问题。
  富爸爸对这种奇怪的现象是这样评论的:“有些人通过继承遗产、中彩票或去拉斯维加斯赌博而一下子暴富,而后又突然一贫如洗,这是因为他们从心理上认为只存在一个金钱匮乏的世界。所以他们很快会失去已经到手的财富,然后又回到他们熟悉的金钱匮乏的世界中去。”
  改变“这个世界是个金钱匮乏的世界”的观念曾是罗伯特个人奋斗的目标之一。从很早的时候起,富爸爸就让他清醒地认识一旦涉及金钱、工作和致富的问题时,到底应该怎样想。富爸爸确信穷人之所以贫穷是因为他们只知道一个到处缺钱的世界。有钱人说:“你有什么样的金钱观念,你就会有什么样的金钱现状。直到你改变了金钱观念,你才能改变你的金钱现状。”
  富爸爸就自己所看到的不同的观念所带来的不同情况的财务匮乏的原因作了概述:
  你需要的安全保障越多,你在生活中的稀缺就会越多。
  在你一生中,你越是竞争,例如,在学校为分数而竞争,在单位为工作、为晋升而竞争,你就会越感到匮乏。
  一个人越想得到更丰富的物质,就越需要技能,就更需要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有创新精神的人通常有很好的财务和业务技能,有合作精神的人,通常能为自己不断地增加财富。
  罗伯特可以看到他的两个爸爸的不同态度,他的亲生父亲即穷爸爸总是叮嘱他做事要寻求保障和安全;富爸爸则鼓励罗伯特要提高理财技能和创新的能力,创造一个丰富的物质世界而不是一个贫乏的物质世界。
  在讨论金钱匮乏的世界这个问题时,富爸爸突然拿出一枚硬币说:“当一个人说‘我负担不起’的时候,这个人只看到了硬币的一面。当你说‘我怎样才能付得起’的时候,你就已经开始看到硬币的另一面了。问题是虽然有些人看到了事物的另一面,但他们只以眼睛去看它,而不用脑子去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只看到有钱人表面上做的事,而不知道他们真正在想什么。若你真心想看到事物的另一面,你就必须要知道有钱人脑子里真正在想什么。”
  中彩票的人几年后往往会破产,罗伯特问富爸爸这是怎么回事。他回答道:“一个人突然拥有很多钱,而后破产,是因为他们仍然只看到了事物的一面。也就是说,他们仍沿用过去一贯的方式来管理钱,这就是为什么他们苦苦奋斗但依然很穷的最基本原因。他们只看到了一个金钱匮乏的世界,认为最安全的做法莫过于把钱存进银行靠利息过活了。而能看到事物另一面的人,就会让这笔意外之财安全并迅速地增值。他们之所以能做到这点,就是因为他们看到了现实的另一面,在那一面是个金钱遍地的世界。他们能用他们的钱产生出更多的财富,从而更快地变富。”
第一章 穷人关心眼前,有钱人关注未来(三)
 后来,富爸爸退休了,将他的公司全部交给了他的儿子迈克,之后他找罗伯特小聚了一次。会面时,他给罗伯特先生看了一份3900万美元现金的银行报表。罗伯特吃惊地吸了口气,他说:“其实这仅仅是在一个银行里的。我现在退休了,因为我要全心全意地去做自己的事,我将把钱从银行里取出来,并把它们投入到更有效益的投资中去。我想说的是这是我自己的专职工作,而且每年我都将使它变得更富有挑战性。”
  会面结束了,富爸爸说:“我花了多年心血培养迈克去管理这个能产生出更多钱的机器。现在我退休了,由他来管理这个机器。我能放心地退休,是因为迈克不仅懂得怎样经营这个机器,而且如果出了毛病,他还知道怎样去修理它。一些富家子弟之所以会赔掉他们父母留下的钱,是因为他们虽然在宽裕的环境中成长,但他们从来没有真正地学会怎样去建造一个造钱机器,也不知道如果它坏了该怎样去修理它。实际上,正是这些富家子弟破坏了这个造钱机器。他们本身成长在金钱富足的世界里,却从来不知道要进入这个世界该怎么做。现在你就有机会用我的建议转变自己并进入富有的世界。”
  每当缺钱的恐惧与焦虑在人们的五脏六腑翻腾,并且这感觉越来越强烈时,我们就会做富爸爸教咱们的练习,我们要对自己说:“世上有两种金钱问题。一种是钱太少的问题,另一种是钱太多的问题。你选择哪一种?”我们会在脑海里不断地问自己,同时也要更精确地把握这个世界。
  我们是不是那种不根据事实、一厢情愿做事的人,是不是爱草率行事的固执的人?我们这样问自己是为了与自己本身固有的金钱观念作斗争。一旦平静下来,我们会命令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出路可能是寻找新的答案、找新的顾问或参加一个自己不擅长领域的培训班。与自己我内心深处的恐慌作斗争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我能够平静下来,然后继续前行。
  现在很多人都被金钱匮乏而引起的恐慌所吓倒,这种恐慌占据并主宰了他们的生活,并进而影响到他们对金钱和风险的态度。人们的感情也经常操纵着他们的生活,恐惧、怀疑这样的情感会导致自我贬低和缺乏自信。
  富爸爸教我们选择不同角度去看两个世界:钱太少的世界和钱太多的世界。富爸爸坚信,钱少时有个财务计划与钱多时有个财务计划是同等重要的。他说:“如果你钱多时没有计划,那么你就会失去所有的钱,回到没有钱的世界中去,这是90%的人都熟悉的世界,应学会正确地面对这个世界。”
  穷人为生活奔波,有钱人为财富忙碌
  穷人的穷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没有钱,而是他们根本就缺乏一个赚钱的头脑。有钱人的富有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现在手里拥有大量的财富,而是他们从根本上就有一个赚取财富的头脑。
  一个人所具有的思维和感觉决定了他将来能否拥有财富。富有的思维创造财富,而贫穷的思维造成真正的贫穷。
  人太穷了,就会整天为生存而奔忙和劳碌。他的头脑里没有了产生财富的渴望,也就失去了成为有钱人的条件。但一旦一个人对财富产生了强烈的渴望,并具备了有钱人的思维方式,就能迅速地改变他的财务状况。
  犹太巨富比尔·萨尔诺夫小时候生活在纽约的贫民窟里。他有6个兄弟姐妹,全家只依靠父亲做一个小职员所得的微薄收入过活,生活极为拮据,他们只有把钱省了又省,才可以勉强地度日。到了他15岁那年,他的父亲把他叫到身边,对他说:“我攒了一辈子也没有给你们攒下什么,我希望你能去经商,这样我们才有希望改变我们贫穷的命运,这也是我们犹太人的传统。”
  比尔听了父亲的忠告,于是去从事经商。3年之后,他就改变了全家的贫穷状况。5年之后,他们全家搬离了贫民区。7年之后,他们竟然在寸土寸金的纽约买下了一套房子。
  比尔的家庭世代都在经商。因为他们知道只有经商才能赚取很多的利润,才能彻底地改变自己贫穷的命运。
  在金钱法则中:钱是靠赚出来的,而不是靠克扣自己攒下来的。有钱人不赞成过分地节俭。在他们看来,钱是靠赚的,而不是靠攒的,过分地节俭、克扣自己是成不了有钱人的,那只会使自己在精神上越来越穷!
  商人有白手起家的传统,现在世界上许多犹太大亨,其发迹时间也不过两三代人。但商人没有靠攒小钱积累的传统,而且,他们没有禁欲主义的束缚,中国厨子、美国工资、英国房子、日本妻子是他们理想生活的四大目标。再加上商人的投资大多集中于金融业等回收较快的项目上,他们崇尚的是“钱生钱”,而不是“人省钱”,他们热衷的是冒险而不是勤俭持家。
  当一个人接受了人生给他的剧本角色——穷人或有钱人之后,他们总是要找出一些逻辑关系来使自己表现得更加自然:因为我生在这个贫困的家庭里,所以我是穷人,这是应该的。或者说我生在这个富裕之家,因此我的命运是注定的。殊不知,正是这一错误的逻辑推论,使他一辈子无法超越自己,战胜自己。人生的每一个角色从来不是固定的,穷人可以变富,有钱人也可以变穷,是玫瑰总会开放,是金子总会闪光,只要你肯努力,你一定能改变你的人生。
  这个世界有两个转动不息的轮子。今天的有钱人明天就可能不是有钱人了,今天的穷人明天就未必是穷人了。
  由此可见,贫穷与富有并非上天注定,不可改变,二者之间可以自由转化,转化的时机全在当事人的选择。
  要想富有,就必须学习有钱人。只有先去学习,你才会得到他们富有的经验。
  有一个百万富翁和一个穷人在一起。那个穷人见有钱人生活那么舒适和惬意,于是穷人对有钱人说:“我愿意在您的家里给您干活3年,我不要一分钱,只要你让我吃饱饭,并且有地方让我睡觉。”有钱人觉得这真是少有的好事,立即答应了这个穷人的请求。3年后,服务期满,穷人离开了有钱人的家。
  又过去了10年,昔日的那个穷人已经变得非常富有了,而以前的那个有钱人相比之下,就显得很寒酸。于是有钱人向昔日的穷人请求:愿意出10万块钱买他富有的经验。昔日的那个穷人听了哈哈大笑:“过去我是用从你那学到的经验赚取了金钱,而今你又用金钱买我的经验呀。”
  原来那个穷人用了3年时间学到了有钱人的经验,于是他获取了很多财富,变得比那个有钱人还富有。那个有钱人也明白了这个穷人比他富有的原因是因为穷人的经验已经比他多了。为了自己拥有更多的财富,他只好掏钱购买原来那个穷人的经验。
  于是,这个穷人教导人们:“要想变得富有,你必须向有钱人学习,在有钱人堆里即使站上一会儿,也会闻到有钱人的气息。”
  世界上大多数人是穷的,但穷可以改变,要想改变穷的状况,需要了解有钱人与穷人之间的区别。穷人和有钱人不是简单的钱和资产的悬殊,而是观念、思维方式和性格上的不同。穷人思想封闭、害怕风险、比较感性。有钱人思想开放、勇敢而理性。人人都想赚钱,但赚钱方式不同。穷人的钱放在银行里,而有钱人的钱放在投资和保险公司的账户上。穷人的钱在为政府和有钱人工作,有钱人则利用自己的钱和穷人放在银行里的钱为自己工作。穷人不能责怪有钱人,因为穷人自愿把钱放在银行里,而银行需要把钱借给会赚钱的有钱人以赢利。当你把钱存在银行,活期利率每年1.25%左右,而每年的通货膨胀3.5%左右,实际回报是2.25%,并且银行的利息收入是100%需要交税的。扣税后再加上通货膨胀,实际回报是负数或接近零。银行和政府永远是穷人的赢家。所以,有钱人买银行股票比穷人把钱存在银行要强得多。
  所以,要改变贫穷的状态,先要改变自己贫穷的思维方式,像有钱人一样思考。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有钱人永远属于有钱人的群体,穷人则常常脱离不了穷人的圈子。
  某些人有时却能够越过有钱人和穷人之间的巨大障碍,他们从外表上看去更像穷人,但却一副有钱人做派,即使排在有钱人之尾也在所不辞。
  有时候,位列有钱人之尾比起做穷人之首可能更不像有钱人。但他们仍宁愿挤入有钱人之列,因为这样他们就能以有钱人的方式思考问题,而排在穷人之首则永远无法摆脱穷人的思维方式。
第二章 穷人是金钱的奴隶,有钱人是金钱的主人(一)
 金钱其实就是货币的一种世俗化的称呼。它能和一切商品进行交换,并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并不是由于它本身具有什么特殊的力量,而是因为它可以充当交换媒介的标准与象征物。
  金钱无罪,但有些人却使之蒙羞,使之染上斑斑血迹,充满腐臭气味,使之变得极度的肮脏、丑恶。人本来应该是金钱的主人,可是很多时候,金钱被异化了,人成了金钱的奴隶,人被金钱支配、奴役。
  这是笼罩在善良的人们心中的一道巨大的阴影,是压在人们心头并使其害怕致富的沉重桎梏,不破不立,是该挤除这些脓疮的时候了。可以相信,在对这些脓疮进行清理消毒之后,人们将会丢下心理上的包袱,愉快地奔向致富之途。
  有钱人不光用眼睛看钱
  穷人认识不到金钱的实质意义,他们认为金钱是维持自己生存的不可缺少的东西,常常因为贪婪而沦为金钱的奴隶。而有钱人虽然认为金钱在人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他们对金钱在人生中的地位有一个理性的认识。有钱人认为不能光用眼睛看钱。
  一、金钱不能给我们带来完美的人生
  在现实生活中,人有正邪之分,事物也有正邪之别,做生意更有正邪之道的不同。对于那些走私贩毒、拐卖人口,甚至非法买卖人体器官的邪恶勾当,我们称之为走邪道。这是一种充满罪恶的肮脏的黑色交易。人们口中所称的脏钱、黑钱、臭钱,大都是指这种来路不明的金钱。
  如果说权钱交易给人们带来的是一种罪恶之感的话,那么这种邪道的黑色交易还要加上一个更为直接的厌恶、痛恨之情。因为前者不仅是普通老百姓管不了也无法管的事,而且其危害尽管巨大,但往往并不和他们发生直接的关系。后者就不同了,毒品、人口,以及器官的非法买卖,活生生地发生在普通人中间,给他们的家庭、个人都曾造成了有目共睹的无数人间悲剧。
  近年来,吸毒已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都甚感头痛的严重社会问题。无论是在家中、酒吧间、夜总会,还是在校园乃至军营里,人们都能见到吸毒者的身影。当然,绝大多数吸毒者的下场都是极其可悲的,请看某报社的一则报道:
  女青年劳妮,幼时丧母,从小缺少家庭温暖。14岁时,她与一个常注射海洛因的男孩子混在一起,后来自己也抽上了大麻叶。初中毕业后,她进入了一个售货员职业学校,但不久就离开了,并经常在吸毒者中鬼混,有时还盗窃,参加贩毒,过着放荡的生活,最后充当了妓女和脱衣舞女。
  出卖自己的亲生子女,无疑是一种残忍的行为,然而对难以生存下去的父母来说,这也是一件迫不得已的无奈之事。
  在印度的许多城市中的贫民窟里,聚居着许多贫困的多子女家庭,他们无法抚养许多小孩,只好将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孩子卖到国外去,一来减轻家庭的负担,二来也好让孩子有个活命之路。人贩子早就盯上了这种有利可图的“生意”,非法从事着人口交易。不久前,在印度某市的一所房子里,警察发现了20个婴儿,他们是人贩子从行乞讨饭的母亲们那里廉价买来的,正准备送往其他的国家。这批孩子如果被贩卖出去,人贩子头目将获利3.5万元。
  出卖自己身体上的器官,同样也是一件惨不忍闻的事情。
  肾脏是人身体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换取一个新的肾脏,也就等于获得了新的生命。但是,合法的医学移植所能提供的肾脏远远满足不了需要,于是肾脏成了可居的奇货,进入了黑社会或黑市交易市场。一些因急需钱用的穷人,被迫走上出卖自己肾脏的道路。
  在印度,由于风俗习惯和宗教等原因,禁止买卖肾脏。人贩子就把出售者一起带到美国,再做肾脏移植手术。一只活肾脏,通常的交易金额是7000美元左右。也有一些私人医生,非法为人摘除肾脏,偷偷买下,再高价走私出口。
  在欧洲的一些国家,由于黑社会组织参与了肾脏走私,因此,这项罪恶的活动更为猖獗。当一些欠债的人无法偿还高利贷债务时,黑社会组织就强迫他们出卖自己的肾脏抵债。
  吸毒者为吸毒而盗窃、卖淫、跳脱衣舞筹钱,出卖自己的孩子和肾脏者因生活逼迫用小孩、肾脏来换钱,毒贩、人口贩、器官贩子则将毒品、小孩、肾脏作为“商品”来牟取巨额的金钱。钱,钱,钱,一切似乎都因钱而起、因钱而生。即使他们拥有足够的钱,但这样的钱能为自己的人生带来幸福吗?当自己用到这些黑钱的时候,自己的灵魂能够得到安抚吗?
  因此,金钱仅仅是为目标而奋斗的产物,企图在一夜之间就能发财,这是不现实的,有这种念头的人无异于掉进深渊无法自拔。仅仅崇拜金钱是毫无意义的,有钱人认为:金钱并不能给自己完美的人生。
  二、金钱不等于财富
  有钱人认为财富与金钱之间有一定的区别,一个人最重要的首先是在他的人格上能够建立起巨大的财富,有了这个资本,才能够建立金钱的财富。人们应该体会到财富的心理根源,而不是只看到纸币。其实,金钱并不能使人真正的富有,一个人要想拥有真正的财富,必须要有内在的支撑金钱的东西。
  有钱人非常热爱知识,是因为在他们看来,知识是唯一的永远也夺不走的财富。在这个世界上,什么都是不重要的,世俗的权威不重要,金钱不重要,只有知识才是最重要的。权威失去了人们的拥戴和支持就不能形成,金钱也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而知识是你生存和发展的可靠的保证。因此,唯一可以带走的是知识,是毫不夸张的。
  在犹太人中,母亲常常会问她们的孩子:“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火烧了,你的财产也被抢光了,你会带着什么逃跑呢?”
  如果孩子们回答是“钱”或者是“钻石”的话,他们的母亲就会进一步地问:“有没有一种东西比钻石更重要,它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你们知道是什么东西吗?”
  孩子回答不上来,母亲就会说:“孩子,你们带走的东西,不应该是钱,不应该是钻石,而应该是知识。因为知识是任何人也抢不走的,只要你还活着,知识就永远跟着你,无论你逃到什么地方都不会失去它。”
  不可否认,现在的人们靠其高素质的文化,在择业和创收方面胜人一筹,如果在经商中巧用谋略那就更妙了。以美国为例,据统计,一个高中毕业生一辈子靠打工收入,比一个同样工种的初中毕业生多挣10万美元;一个大学毕业生又要比一个高中毕业一辈子多挣20万美元。而在美国总人口中,高中毕业只占35%,大学毕业占17%。这个文化水平的群体差异,使在美国的大学毕业生的收入就比美国全国平均收入高不少。
  有钱人把知识视为财富,认为“知识可以不被抢夺且可以随身带走,知识就是力量”,所以他十分重视教育。
  有统计结果表明:最近十多年来的工业新技术,有30%已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了。电子产品的寿命周期也越来越短。当今世界的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趋向全球化,知识型经济成为争夺相对经济优势的主要手段。在这样多变的世界里,任何故步自封、因循守旧、缺乏远见和不求上进的人,命运中将注定失败。许多人深明大义,不但自己学习努力、自觉接受新的知识,对后代的培养更为倾心,为培养他们成为文化素质较高的人才不遗余力。的确,有钱人的观念是正确的,他们把金钱只看作财富的一方面,而不是财富的全部。
  三、金钱并非真实的资产
  在有钱人的眼里,金钱不是真实的资产。现代社会中我们所见到的金钱都是由中央银行统一发行的纸币,其本身并不具有真正的价值,只是国家规定通行的货币符号,充当交换的媒介而已。因此,有钱人深深地知道,不能把过多的现金留在身上,相反,他们把现金变成真实的资产。
  然而,在中产阶级与穷人的眼中,金钱是真实的资产,拼命工作去赚那些并不多的薪水,把钱存入银行,他们心想钱是神圣的,是永恒不变的东西。
  20世纪50年代,具有“洋杂大王”称号的郭得胜,就拥有了自己的商行,但他并不认为金钱就是真实的资产,于是他又投身于其他行业的经营与投资,不断地扩大自己的资产。从此他走向上了一条辉煌的创业之道。
  郭得胜有着与其他成功人士相似的经历:幼年时他生活在中山老家,在私塾受教育。小学毕业后,跟父亲经营洋杂批发,逐渐地把生意扩展。这段经历对郭得胜十分宝贵,使他从少年时就开始了商业实力训练,学到了一些做生意的本领。
  日本侵华期间,郭得胜与家人逃难到澳门,在那里开设了“信发百货商行”。战后,他与家人在香港定居,在上环开办了鸿兴合记商行,批发洋杂及工业原料。1952年商行改称为鸿昌进出口有限公司,专事洋货批发,销售网遍及东南亚,郭得胜也因此赢得“洋杂大王”的称号。
  洋杂生意使郭得胜掘得了第一桶金,但他事业的真正转折点却始于取得日本YKK拉链的独家代理权,当时在港经营洋杂生意的不在少数,但唯有郭得胜情有独钟地去争取YKK拉链的代理权,这不能不归功于郭氏的敏锐——他如灵狐一般游走于商界各类人士之间,随时准备着把握迎面而来的机遇。
  人们常说,机遇只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确实如此。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拉链大行其道,所有成衣及布袋都以拉链取代原有的纽扣。加上香港当时制衣业增产迅猛,产量呈逐年递增趋势,成衣制品开始走俏于欧美,对拉链的需求量就更是逐年增长。但一般的洋杂商人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准备不足。同时也是因为拉链这东西太小,容易被忽视。但郭得胜却早就看出了这个苗头,而且不是看到拉链才联想到成衣,而是看到成衣后联想到了拉链。为了能借这一发现大发横财,郭得胜没有冒进,而是事先做好准备——利用多年干洋杂生意的关系建立起一个庞大的零售网络,这个网络延伸至东南亚各地。这些举动,就是为了赢得YKK拉链在港的独家代理权而预设的铺垫。
  综观世界商品业巨头的发迹史,他们的发展往往不是量的逐渐积累和发展,而是突进和突起。这需要有惊人的敏锐,才能把握随时可能降临的机遇,而郭得胜堪称这方面的奇才,他对机遇的把握看上去近乎一种本能,因而才获得了日本YKK拉链在香港的独家经销权。在20世纪60年代,他每年经营拉链的营业额超过1000万元。当时不仅香港的需求量大得惊人,就连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因轻工业的发达而需要大量的拉链。小小拉链,一下子把郭得胜的事业拉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已经不是经营洋杂的其他香港商行所能望其项背的了。此时同行们也明白,洋杂行再也拴不住郭得胜,他要飞出去了。
第二章 穷人是金钱的奴隶,有钱人是金钱的主人(二)
 然而,郭得胜飞黄腾达后,并不以此为满足。1958年,他雄心勃勃地向地产及建筑业进军,与李兆基、冯景禧成立永业公司,时人称之为“三剑客”。郭得胜先是买入一些小地盘及旧楼拆卸重建,其后购入沙田酒店,获利颇丰,永业公司迅速壮大。经营永业公司使郭得胜体会到,要在地产上大干一番,非得有庞大的资金不可,于是他在1963年与李兆基、冯景禧组成新的鸿基企业有限公司。那时,办事处设在士丹利街16号3楼的一层楼宇内,职员仅十余人。三大股东十分勤奋,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
  由于曾经营洋杂货,郭得胜对香港工业了解颇深,他明白香港的山寨工厂占九成,他们对小厂房需求甚殷,于是他大建工业楼宇,将其分层出售,并提供10年分期付款计划,结果一击中的,在地产界站稳了脚。其后,他又率先提供长期的分期付款买楼服务,此举大受山寨式小厂家的欢迎,他们宁愿购入工业大厦,也不愿在租约期满时因大幅加租令成本失去预算。结果,新鸿基企业有一段时间雄霸了工业楼宇的市场。郭得胜在紧随而至的地产低潮时期看准了机会,以低价大量收购土地,然后在市场复苏后高价出售,赢得厚利。1970年,香港地产高潮再起,新鸿基业已发展成为一家颇具规模的大地产公司。
  1970年,冯景禧率先退出新鸿基企业,自行投资证券业务。1972年,郭得胜和李兆基趁地产股票投资热潮,分别将“新鸿基地产”和“永泰建业”上市。次年,市民陷入疯狂抢购股票的风潮,股价之高令人吃惊,郭得胜与李兆基遂趁高潮套现,一下子就赚得了一生也用不尽的财富。
  股灾过后,郭得胜成为新鸿基地产最大的股东,并逐渐将它发展为一个多元化的地产集团,除经营地产外,还经营保险、财务、物业管理、投资控股、交通以及建设业务。到20世纪80年代,新鸿基已稳坐香港地产界第三把交椅,他成为香港资产总额靠前的有钱人。
  有钱人从来不对金钱产生依赖感,因为在他们看来,金钱不是真实的资产,只是一种符号。有钱人不为钱工作,他们认为金钱仅仅是一纸协议而已。或者说,有钱人在运作资本时,金钱只是协议书上的符号,并不存在实际意义,而真正具有实际意义的是金钱代表的资产。穷人之所以穷,就是没有看透这一点。尽管金钱只是没有价值的符号,但不意味着我们要鄙视金钱,金钱的出现是人类社会巨大的进步,大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繁荣。
  因此,有钱人认为金钱是一匹活跃的赛马,它总是不停地运动。时间、效率、总金额、现金流量、通货膨胀和风险等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直流动的趋势。无论你是否选择它们并试图影响这种趋势,它们仍将一直运动。
  假如你拿1万美元或1万人民币并将它埋在后院10年,试想一下,把它挖出来时,它能买到和现在一样多的物品吗?显然不能,我们必须认识到这种流动性总会影响着金钱,金钱将永远不会停止流动。
  从这个意义上,金钱是一匹活跃的赛马,它强壮无比,一直不停地运动。但是,除非这匹赛马被你驯服,否则它会把你拖向失控和危险的境地。
  记住:金钱并非是真实的资产,我们要努力让金钱运动,使它成为真实的资产。
  如果你不果断地采取控制金钱的措施,那么反过来它就会影响你。金钱是一匹活跃的赛马,只有善于驾驭的骑手才能骑上它飞奔。
  四、金钱是精神、文化的一部分
  理财专家认为,金钱世界是由人类学、心理学、历史、政治和财经智商等主要成分共同组合而成。他们认为金钱不单是经济和商业构想或利益的产物,更是能满足个人与大众情感、思想与行为的动力。金钱不仅仅与物质生活密切相关,同时也构成了精神、文化的一部分。金钱令人爱也令人恨。金钱能够满足人的物质上的需要,同时也能使人变得贪婪。一个人也许在其他方面能够保持理智,可是在面对金钱时却往往把持不住,迷失方向。在金钱面前,人们会变得目光短浅,看不到长远的利益。由此,我们认为,对金钱应该持有正确的态度,了解金钱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有钱人认为,钱来了又去,但如果你了解钱是如何运转的,你就有了驾驭它的力量,并开始积累财富。光想不干的原因是绝大部分人接受学校教育后,却没有掌握金钱真正的运转规律,所以他们终生都在为金钱而工作。观念对人的一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穷人常说“我可付不起”这样的话,而有钱人则禁止用这类话,他们会说:“我怎样才能付得起呢?”这两句话,一个是陈述句,另一个是疑问句,一个是放弃,而另一个则促使你去想办法。这里强调的是要不断地锻炼你的思维——实际上人的大脑是世界上最棒的“计算机”。有钱人认为,“脑袋越用越活,脑袋越活,挣钱就越多”。在他们看来,轻易就说“我负担不起”这类话是一种精神上的懒惰。“为你的财务负起责任或一生只听从别人的命令,你要么是金钱的主人,要么是金钱的奴隶”。
  显然,这就是富人和穷人对金钱思考模式的差异。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像比尔·盖茨这样的有钱人,他们对金钱运用自如,成了金钱的真正主人。
  当媒体巨子泰德·特纳捐款10亿美元给联合国的时候,他呼吁世界最富有的人,特别是沃伦·巴菲特和比尔·盖茨,也能像他这么慷慨解囊。在他们心中,用金钱产生良好的效应,资助于世界的精神文化是一个很好的主意。
  比尔·盖茨接受著名记者芭芭拉·沃特丝主持的20/20电视访谈节目专访的时候表示,他觉得,他还能活很多年,可慢慢积累财富,并且规划自己的慈善行动:
  “我很高兴泰德·特纳捐赠那10亿美元。当然,我的捐款会跟特纳的捐款同等级——并且更胜一筹。”
  被特纳的发言人指责后两个月,比尔·盖茨捐出价值120万美元的电脑设备给6所传统上招收黑人学生的大专院校,校址邻近亚特兰大——特纳的居住地。这批软、硬件赠予克拉克亚特兰大大学、莫尔豪斯学院、佩恩学院、斯培尔曼学院、莫里斯布朗学院以及不同教派神学中心。比尔·盖茨的一位发言人说:“比尔·盖茨已经捐赠超过2.7亿美元。这不是新鲜事儿。这与泰德·特纳无关。”
  比尔·盖茨在《福布斯》杂志1997年慷慨捐献排行榜上名列第四。泰德·特纳的联合国捐赠使他荣登榜首。那一年比尔·盖茨的捐献额达到2.1亿美元,都是捐给他最喜爱的公益活动。
  湖畔中学筹募建设新大楼资金时,比尔·盖茨与保罗·艾伦支付220万美元,兴建了一栋教学与科学大楼,称为艾伦盖茨楼。
  有时候,一个小型但很重要的公益活动能引起比尔·盖茨的注意。在人口仅270人的内布拉斯加州格伦维尔村里,居民收集汽水罐并且举办运动比赛,设法募集两万美元的资金,把一个从前的学校运动场改建为公园。募款委员会也请求比尔·盖茨及其他有钱人捐款,并解释说,格伦维尔村的儿童需要一个聚会场所,并且希望帮助解决好吸毒和酗酒方面的问题。
  比尔·盖茨寄了一张5000美元的支票,附带一封信,说明他通常不回应向他要钱的请求,可是委员会的解释令他感动。
  比尔·盖茨写道:“这些问题不再是大城市的问题,却逐渐成为乡村社区令人担忧的问题。”
  比尔·盖茨索取一张免课税收据,委员会照办。
  图书馆通常因比尔·盖茨慈善捐助而受益。他捐出1200万美元在华盛顿大学,设立一座法学院图书馆,以他的父亲的名字命名。
  比尔·盖茨与梅林达·比尔·盖茨设立了比尔·盖茨图书馆基金会,计划捐出比尔·盖茨自掏腰包购买的4亿美元的微软软件,给美国各地的公共图书馆。这笔4亿美元的捐赠,若加上微软已出资1500万美元赞助的网上图书馆计划,比尔·盖茨慷慨的捐赠将接近安德鲁·卡内基的赠款。卡内基捐款4120万美元用于兴建新的图书馆。如果以1997年的币值计算,卡内基的捐款相当于5.05亿美元。
  1997年,比尔·盖茨捐给图书馆的钱居美国国内之首,超过任何个人捐赠者,包括美国联邦政府在内。他相信,公共图书馆是奠定美国社会与民主的重要机构。他希望填补介于有门路取用重要信息的人与没有门路的人之间的鸿沟。
  他想在2002年之前,不论是城市或乡村,每个经济不景气的社区的每一座图书馆,都能连上因特网。那笔4亿美元的赠款,应该可以使美国16000座公共图书馆中的半数能上网。
  老比尔·盖茨管理着大约3亿美元的威廉·比尔·盖茨三世基金会。比尔·盖茨三世说,在他去世前,会把他95%的财产捐出去,他曾表示:
  “花钱花得有智慧,和赚钱一样难。有意义地捐钱,将是我后半生主要的事情——假如那时我还有很多钱能捐出去的话。
  “最后,我会把财产的大部分,以捐赠的方式反馈给我信赖的精神、文化事业,例如教育和人口稳定。
  “有一件事是确定了的。我不会留给我的继承人很多的财产,因为我不认为那对他们有益处。”
  除了比尔·盖茨个人的捐赠以外,微软也参与慈善活动。1997年,该公司捐给慈善机构和非营利组织超过1400万美元的现金,以及价值4.5亿美元的软件。微软也和美国社区各大专院校联合发起价值700万美元的计划——“工作联结”。计划的目标是为了训练更多人投入信息科技事业。
  进入21世纪之后,比尔·盖茨的捐款不得不委托专人进行管理,拉森是比尔·盖茨的私人资金管理人。他管理着比尔·盖茨没有投入微软公司股票的全部财产,这笔钱存放在比尔·盖茨的个人账户和两个庞大基金会中,其资金在1998年已达115亿美元。虽然这是比尔·盖茨财富的一小部分,但不管以什么标准衡量,它仍然是一笔惊人的巨款。拉森管理的115亿美元中,有大约100亿是在比尔·盖茨个人投资组合中。
  至于比尔·盖茨的基金会,他在最近几年里捐赠的总共65亿美元已经使它们很快上升到世界上最大的基金会行列。他以其父亲的名字设立的威廉·比尔·盖茨基金会有52亿美元的捐款,同福特、凯洛格和梅隆建立的基金会并列。
  有钱人认为回报社会应当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有些人可能难以相信,今后的世世代代的享用过精神、文化事业好处的人们可能会纪念比尔·盖茨,因为他用自己的钱建设了美国的精神、文化产业,是他为大家提供了方便。因此,金钱是精神、文化的一部分。
  五、中国传统的金钱观念
  世界上,中国是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总储蓄额达到了数百万亿人民币,然而投入到有价证券上的钱相对于储蓄额来说要少得多。究竟是什么原因呢?那是在中国老百姓的观念里,金钱是静态的死的东西。
  在2003年,据统计我国人均GDP达到1090美元,突破了1000美元大关。依据国际经济发展经验,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标志着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社会消费结构将向着发展型、享受型升级,汽车、电脑、高档电器加速进入家庭,对商品房条件的改善需求也将不断增长。尽管生活逐渐改善,居民收入整体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中国人还不具有科学的理财之道。
第二章 穷人是金钱的奴隶,有钱人是金钱的主人(三)
 勤俭持家、量入为出的传统理财观念对中国居民有着深刻的影响。CPI(生活经济指标)总是低于收入的增长幅度便是最好的证明。造成中国居民储蓄高居不下的潜在社会原因,除传统观念的影响和禁锢外,最主要原因是,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够完善和对未来不确定因素增加所带来的困扰。原来由国家统包统筹的福利制度相继取消后,医疗、教育、养老、住房等相关费用不断攀升,这为居民家庭未来的经济活动增添了不确定的因素。居民只有尽量地多储蓄资金,来保证现在尚不确定的未来所必需的开支。
  在储蓄的目的中,子女教育排在首位(36.5%),反映了中国人望子成龙的传统观念;随着中国已步入人口老龄化的国家,社会保障制度还有待完善,越来越多的居民对未来养老缺乏保障表示担忧,在储蓄的目的中养老占比(31.5%),排名第二;排名第三位的是医疗(10.1%),医疗改革后,城市居民由于防病、治疗方面的支出大幅度增长,把医疗作为储蓄首要目的的居民家庭逐渐增多。但就其银行储蓄而言毕竟不能做到每年存放几千元,就可以满足预先需要项目。比如医疗的问题,它带有明显的前置性和强制性,在居民无法确定何时需要之前必须筹措完毕。储蓄是文火慢功夫的过程,往往在需要的时候显得捉襟见肘。
  在当今银行利率持续保持低利率情况下,储蓄已经不能满足增值的要求,加之消费指数的上涨,已出现实际“负利率”的情况,储蓄连基本的“保值”也不能做到。在此情况下,家庭应该把部分储蓄转移到其他金融项目上,如保险、基金等。
  而这种金钱的观念是与东方文化传统是一脉相承的,同时也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中国古代帝王为了达到强化中央集权的目标,采取“愚民”和“抑商”的政策,大量金钱被囤积到国库中,老百姓手中的钱很少,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金钱只用来进行少量的交易,或积攒起来用于购买田地。中国历史的另一大特点就是直接从封建社会步入到计划经济时代,中间出现的资本主义社会只是昙花一现。计划经济时代也是票证经济时代,所有的生产、分配都在国家的计划指令下进行,有钱买不到东西,或不需要用钱买东西。如今市场经济的发展虽然使人们认识到金钱的重要性,但传统的金钱观并没有在大众的头脑中发生根本的变化。
  六、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现代社会从本质上说是一个经济社会,一切可以计量经济价值的东西都可以被转化成简单的金钱关系。一句话,如果你没有钱,享受生活便无从谈起,只要你有钱,你就可以换取你所需要的许许多多的东西,你就可以无忧无虑地去尽情享受生活赐给你的幸福。但这样讲,并不是如人们常说的那种财富、金钱万能,比如真正的爱情、友情之类,大家都明白是无法用金钱来买卖的。但金钱又的确是多能的,即使爱情、友情之类的东西,在现代社会中如果完全没有金钱所代表的物质基础来作支撑,则未必真正能够给你带来长久的幸福。而缺了钱,“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之类的铁的事实却常常能把人逼得半死,那真正是没有钱便寸步难行。
  说金钱“带来”幸福而不是“等于”幸福,还有一个根本性的怎样使用金钱的问题。也就是说,你要做财富和金钱的主人而不是奴隶,做主人便意味着你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气的人,一个正直而高尚的人,那么你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统率、支配财富和金钱时,幸福感才会油然布满你的全身。
  这就是金钱的魅力。
  真正懂得了这个魅力,你的金钱欲望就会迅速从你的心底充溢起来。
  除魅力之外,每个人在其一生中都会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心愿、理想,而自己的心愿和理想的实现,无疑会获得一种满足感、幸福感。但是,任何人为实现自己的心愿和理想去搞什么活动、办什么事业,都离不开经费,而要搞大活动、办大事业,一般人在经济上更是难以承担。所谓心有余而“钱”不足、“钱”不从心之类的憾事,不知难倒了多少本来是有能力有水平去实现自己的心愿和理想的英雄好汉。这些事屡屡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令人望“钱”兴叹!
  有钱人就不同了,他们有足够的财力去实现自己童年的某个梦想,或者是青年时代的某一兴趣,抑或壮年时的某种抱负,甚至是老年时产生的某样心愿。
  是的,有钱人可以完全摆脱了经济利益的束缚,毫无功利地投入到“美好理想”的建造中。那才真是一种大幸福、大满足。
  沃伦·比尔克在自己的中学母校设立了100万美元的奖学金,每年奖励10位普通等级但出勤率高、态度积极的学生。这一方面是对他在罗斯福中学时所走过道路的追思,另一方面也更重要的是,这项奖学金寄寓着他鼓励那些像他那样的普通学生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成功致富的期望。
  金融巨头索罗斯一方面在世界各地到处刮起金融风暴,另一方面又对政治抱有极高的热情。他自己曾说过:“从孩童时代起,我就抱有相当强的救世主幻想……踏进这个世界后,当现实和我的幻想拉得很近时,使我敢于承认自己的秘密……这使我快乐许多。”的确,当索罗斯拥有数不清的巨额资产之时,他不无骄傲地宣称:“我的成功使我重拾儿时无所不能的幻想。”于是,他开始使用他的特殊武器——金钱,在世界各地的政治舞台上大展拳脚,去追求他理想中的开放社会。
  1980年,他开始给东欧的“异己分子”以经济资助。
  1984年,他以每年捐助300万美元的规模,在匈牙利成立了基金会,进行文化教育活动。
  1989年,他想与美国总统布什商谈对付前苏联的新策略,并渴望与戈尔巴乔夫会晤,尽管这些目的没有达到,但他还是用1亿美元建立了国际科学基金会,使俄罗斯3万多名科学家每人平均拿到了500多美元的资助。
  与此同时,能用金钱来实现自己的心愿,造福于子孙万代者,最具有代表性的莫过于诺贝尔。
  诺贝尔的名字全世界几乎无人不知,他所设立的诺贝尔奖具有世界上任何大奖都无法比拟的影响。可以说,诺贝尔奖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比诺贝尔本人的所有发明和产业都要巨大得多。
  人称“炸药大王”的诺贝尔一生中所积累的财富是巨大的,即使在今天来看,也堪称为巨富。他的财产总共约有330多万瑞典克朗。诺贝尔一生未婚,但有其他亲属,他完全可以把这笔财产留给他们。然而,晚年的诺贝尔在考虑财产安排的时候,更多地想到的却是如何用这笔财富去推动人类的文明和进步。
  诺贝尔是个伟大的发明家,他发明的炸药在工业和建筑等行业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炸药也可以被用于战争,成为杀伤人的有力武器。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是好是坏全在怎样运用,这本是无可奈何之事。然而,诺贝尔对此却怀着深深的不安,因此,他希望把自己的财富献给整个人类的和平、幸福和进步事业!
  诺贝尔为了实现他的这一伟大心愿,在他生前的最后10年里,曾先后3次立下过非常相似的遗嘱,最终设立了如下5项大奖:
  1.在物理方面作出最主要发现或发明的人;
  2.在化学方面作出最重要发现的人;
  3.在生理或医学领域作出最重要发现的人;
  4.在文学方面曾创作出有理想主义倾向的最杰出作品的人;
  5.曾为促进国家之间的友好、为废除或裁减常务军队以及为举行与促进和平会议做出最大或最好工作的人。
  同时,诺贝尔在遗嘱中还明确规定:“在颁发这些奖金的时候,对于受奖候选人的国籍丝毫不予考虑,不管他是不是斯堪的纳维亚人,只要他值得,就应授予奖金。”这就使得诺贝尔奖跨越了国界的限制,成为有史以来世界上影响最大的奖项。
  毋须再举例了。钱,就是这样,当你把它用在正道上时,你就会看到它不断闪耀着的美丽的光辉,发射出无限的光芒,真正体现它的价值。
  因此,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是你提高财商、改变人生的第一步。如果你现在还不是有钱人,只要你有正确的金钱观,你就已经迈向了成为有钱人的第一步。人生中每一个第一步都是最重要的,但往往也是最难的。走好第一步,以后的路才会越走越顺。
  金钱是一种思想
  金钱也是一种思想,如果你希望得到更多的钱,那就需要改变你的思想,许多有钱人都是在某种思想的指导下白手起家,从小生意做起,然后慢慢地做大。从中关村到沃顿商学院的吕秋实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吕秋实从苏州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如愿以偿地分配到了市人事局工作。21岁的吕秋实兴冲冲地跑去报到,不料,市人事局的工作人员很为难地对他说:“我们这里的编制已经满了,安排不下你。要么你先到区人事局干,我们已经跟他们打过招呼了。要是不想去那里,就先等两年,等我们这里编制空缺再给你安排工作。”
  吕秋实没办法,只好到某某区人事局报到。可是那里的办事人员说没接到通知。吕秋实一气之下回到家里,想别的办法。他就不相信,堂堂苏州大学中文系的毕业生会没有工作干。
  经过一番努力,总算有几个单位要他,但是他不满意,不愿意去。他想进入政府机关,走仕途,只朝那个方向努力。可是他错过了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机会,所以即使有机关愿意要他,也非常麻烦。转眼两个月过去了,吕秋实束手无策,闷闷不乐地呆在家里。母亲特别心疼,就从箱里子掏出5000块钱,要他拿去找工作或去做个买卖。当时,他没有再去找工作,也没有去做生意,又开始埋头苦学。1987年,他考上了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的研究生。
  在他23岁生日那天,父亲专程从浙江到上海看望儿子,并拿出5000元钱替儿子承包了校外一家公司的一个部门,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了儿子,当时他非常意外,但已骑虎难下,只好包下去。于是,他偷偷地联系了3个同学,中午跑客户,晚上干活,上午、下午上课,不用多久,上学期间,吕秋实和3个同学共赚了8万元。
  研究生毕业后,他没有找工作,把2万元作为礼品送给了姐姐,剩下的1万元带在身上,去了北京。
  1991年,吕秋实到中关村的一家电脑公司任职。最初当货品管理员,每月工资500元,除去房租每月只能勉强度日。但吕秋实从不向老板提工资的事,自信老板不可能总给他这么点钱。果不其然,在短短的两年里,他先后成为业务经理、部门经理、总经理助理、人事主管、副总经理,月薪由500元到1000元到3000元,直到8000元。1993年,作为副总经理的吕秋实已经不用为生计而挣扎了,变得很清闲,每天无非见见人,签签字,然后就等着月末领那8000元钱。
  吕秋实于是向老板建议实行股份制,说我不要那么多现金,我要股份,我只是希望有为自己干活的感觉。老板不置可否,说要考虑考虑,后来就没有了下文。
  他辞职了,一个人跑到圆明园附近的一个显得有些荒凉的郊区,租了一间盖着石棉瓦的小屋,一切又跟起步阶段一样,心里踏实过了,于是又再进入了中关村电脑市场。
第二章 穷人是金钱的奴隶,有钱人是金钱的主人(四)
 那个时候的中关村电脑市场差不多可以说是一本万利,一台13000元的电脑,纯利润可以达到3000元。后来他回忆说:“2001年,一台5000元的电脑,电脑商人很可能只有50元以下的利润,甚至干脆一分钱不挣,以便靠销量从总经销商那里多拿提成,所以电脑商人们做得很辛苦,有时候还吃力不讨好。而1993年就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了。”
  吕秋实一出手就开市大吉,当年就赚了50万,第二年赚了将近100万。当外部条件变得对公司越来越有利时,吕秋实与伙伴之间的合作却出现了巨大的裂痕,合作伙伴另立门户,从合作者变成了竞争者。好在没有对公司造成致命的打击。吕秋实马上把姐姐和姐夫从新疆接来加入公司。一家人齐心合力,共同奋斗,1995年,他们挣了200万。
  财富突然像流水一样汹涌而至,这使吕秋实在自信之余也有些意外。不过他很快适应了这种大进大出的经营模式。
  1996年,吕秋实个人资产已经将近1000万。
  在这个时候,他作出了惊人的决定,毅然去了美国攻读哥伦比亚大学的沃顿商学院工商硕士,第二年,他就开始了自己的事业,到至今,他开了一家服装公司,在美国小有名气,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
  投资就是这样,起初他也只投了很少的一部分的钱,后来变得越来越多。也正如一些知名的企业家说过,金钱今天是你的,明天就不一定是你的。钱放在你的口袋里,不如拿出来投资,建立厂房,建立营销网,只有这样,才能使钱不断地增值。报喜鸟集团董事长吴志泽先生说过,不要把企业作为赚钱的机器,做企业说大点,是人生价值的体现,说小点,是个人梦想的实现,人最重要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正是这些与众不同的思想,让他们白手起家,最终成为各个行业的领头大军。如果你有志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也必须有一种与众不同的金钱思想。
  金钱是现实的上帝
  钱对有钱人来说,绝不仅止于财富的意义。钱居于生死之间,居于他们生活的中心地位,是事业成功的标志。这样的钱必定已具有某种“准神圣性”。钱本来就是为应付那些最好不要发生的事件而准备的,钱的存在意味着这些事可以避免发生。赚钱、攒钱并不是为了满足直接的需要,而是为了满足对安全的需要!
  在驻日本的联合国某司令部里,穷士兵总是无端地受到多方的歧视,根本没有尊严可谈。穷士兵只要走过,富士兵必然要满怀憎恨而轻蔑地骂一声“穷鬼”,任何人都可以随便地议论挖苦穷士兵一番,而穷士兵虽然恼火却无可奈何。
  有个叫威尔逊的军人,由于他的军衔低微,因此更是受尽了富士兵和高级军官们的歧视。大家都看不起他,背地里经常议论他,他也饱尝了人们对他的各种侮辱。但是他拥有有钱人智慧的头脑。一开始他口袋里也没有钱,他就省吃俭用,积攒一笔小钱,然后他就把这笔钱借贷出去。在富士兵中花钱大手大脚的现象很普遍,他们总是等不到发薪水的时候,就囊中羞涩了,他们看到威尔逊有钱,就迫不及待地向他借。
  威尔逊就借钱给他们,同时还要求他们在一个月内还清,且附带借贷的利息很高,但是那些士兵们早就管不了那么多了。威尔逊收到这些利息之后总是继续攒起来再借贷给那些士兵们。对于没有钱可还的人,威尔逊就让他们把他们自己的一些值钱的东西做抵押然后再高价卖出去。这样,过了不多久,威尔逊就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他还买了两部车和别墅,他变成了士兵里面的“大款”。这些待遇即使是高级军官也未必可以享受得到。那些经常过山穷水尽、灰头土脸日子的白人士兵,对威尔逊趾高气扬的样子再也没有了。他们对威尔逊惊羡不已。
  威尔逊用自己的富有为自己赢得了尊严。
  金钱不仅仅可以使你获得尊严,还可以使你获得你所能想像得到的很多东西,这些东西都和金钱有关系。有了金钱,你就拥有了大家仰慕的生活方式,有了大家对你的恭维和羡慕;你还有了发言的权利,“富有的愚人的话,人们也会洗耳恭听,而贫穷的智者的箴言却没有人去听”。在今天,金钱已经是你成功的标志和人生价值的重要衡量标准,在一些人的眼里甚至已经成为惟一的衡量标准。
  有钱人认为金钱是上帝给的礼物,是上帝给人以美好人生的祝福。对金钱的热爱不仅仅局限于现实生存的需要,而是一种精神的寄托,更是美好人生的必需的手段和工具。
  总之,金钱就成为人们现实的上帝。
  在历史上,金钱还曾多次充当了人们的“保护神”。
  埃塞俄比亚有一部分犹太人,他们自称“贝塔以色列”,意为“以色列之家”。为了让这部分犹太人返回家园,以色列政府在埃塞俄比亚政府不肯放他们出境的情况下,设法打通了同埃塞俄比亚毗邻的苏丹的关节,让他们先通过边境到达苏丹,然后再由苏丹返回以色列。
  而苏丹政府当时是敌视以色列的,为了让其同意以色列接运埃塞俄比亚犹太人,以色列政府采用了赎买的方式。以色列一方面请求美国向苏丹提供高达数亿美元的财政援助,一方面也以差不多3000美元一人的费用,向苏丹支付了6000万美元的赎金。资金来源于世界各地犹太民族的人们的捐款。
  这次行动被称为“摩西行动”,共有1万多名犹太人被接回以色列。由于行动是在苏丹政府默许的情况下进行的,不能做得过于公开。在这个关健时刻,以色列政府得到了一个真正的商人、比利时的百万富翁乔治·米特尔曼的大力协助。
  米特尔曼拥有一个航空公司——跨欧洲航空公司,其飞行员和机组人员因为每年运送苏丹的穆斯林去麦加朝拜,所以对苏丹首都喀土穆的机场情况非常了解。米特尔曼同意将公司的飞机交由以色列政府自由支配,并对此事保密。
  后来,由于运送犹太移民的情报泄露,苏丹通道被关闭了。这样从1979年起到1985年上半年为止,共有1万多名犹太人从埃塞俄比亚回到了以色列,另有1万名仍滞留在埃塞俄比亚。
  以色列以政府名义赎回本国公民。这一行动得到许多犹太民族的巨富的资助和支持。可见,金钱这位现实的“上帝”在他们观念中是多么根深蒂固。
  在犹太民族的历史上,金钱这东西一直都是他们赖以存活的根本。金钱可以在他们被异族追杀时买通别人以得到收留;金钱可以在他们被人看不起时买回自己的尊严,得到尊敬……金钱对于他们来说是如此重要,以至于犹太人将其视为现实生活中的上帝也就不难理解了。
  金钱≠成功
  成功不是以金钱来衡量的。面对金钱,穷人,包括其他一些渴望成功的人们都想在狂热梦想中等待成功,但他们却不懂得一个基本的原理,那就是金钱不是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准。有钱人虽然看重金钱,但是更看重做人的成就感。一位著名的富豪曾经这样说:“工人的工资是按工作能力或工作效果支付的,然而,人们的成就绝不是以银行存款来衡量的。”多少伟大的成功者,他们并不是富豪,相反穷得可怜。印度伟大的政治家甘地,死后留下的遗产只是两只饭碗、两双拖鞋、一副眼镜和一块老式怀表而已。海伦·凯勒,这位成功者的典范,她克服了先天的障碍,以实际行动证明了盲聋之人并非毫无前途,从而给了千千万万如她一般的人以生活的勇气,使他们得到启发,不再消沉,但她却并不富有。圣弗兰西斯曾影响过多少王族统治者、高僧圣者、艺术家,以至凡夫俗子,就连今天,他死后700年,其影响力仍然深植人心,他可算是最有成就的穷人了。
  那么,怎样成为一个成功的有钱人呢?学者威廉·詹姆斯总结出3条经常被人引用的箴言——
  第一条箴言:在形成一种新习惯或摈弃一种旧习惯的过程中,我们都必须使自己在开始时具有尽可能强烈的和坚定的积极主动精神。利用所有那些能强化新的行为方式的因素,创设与旧的行为方式不相容的约束办法;如果情况允许,公开作出保证。简而言之,要利用你所知道的一切手段,维护你的决定。
  第二条箴言:永远不容许一次倒退发生,直到新的习惯牢牢地扎根在你的生活中。每一次失误就像让一团仔细缠绕起来的线脱落一样,而一次脱落往往需要再次缠绕很多圈才能恢复原样。
  在一开始就确保成功是绝对必要的。一开始的失败往往会消极地影响到今后所做的一切努力。反之,过去的成功经历能激发今后的努力。
  第三个箴言可以加在前面两个上面:要抓住每一个可能的机会去实践你的每一个决心,并使自己获得鼓舞(这种鼓舞是你在获得你所渴望获得的习惯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的)。只有在决心和渴望产生动力效果的时候——而不是在它们形成的时候——它们才会向大脑传递一种新的“定向”。
  无论一个人掌握的箴言怎样丰富,也不管他的见解有多么好,如果不利用每一个具体的时机去行动的话,他的性格恐怕永远也不会向更好的方面转变。仅有好的愿望是不能改变旧习惯的。
  这一大段话已把道理说得十分透彻,我们可从中找到足够的依据来支持自己的决定。
  一个人成功的标准不在于他得到多少,而在于他付出多少。而根据有钱人们的观点,要使自己的事业成功,必须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1)发掘自己独到的才智。人的才智各不相同,正如我们生来就有不同的指纹,每个人从事的职业可以相同,然而,他的才能却是他一个人独具的。
  爱默生曾说过:“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使命,他的才能就是上天给他的召唤……做某些事情娴熟自如,也容易把某些事情做好,说不定这事是别人做不好的……一个人的抱负也会与自己的能力相当,而巅峰的高度,正和基础的深度成正比。”
  发掘出你独具的才能,这是必具的第一步,如果一味地人云亦云,鹦鹉学舌,没有主见和自我判断能力,那么即使表面上的成功也掩饰不了那极大的失败。
  (2)诚实。每个人的思想中,都具有不撒谎、不行骗、不偷盗的道德观。莎士比亚说:“你若对自己诚实,日积月累,就无法对人不忠了。”斯科特说:“我一开始撒谎,就陷入了紊乱的网罗里!”
  (3)热忱,以饱满的热情去迎接新的一天。
  (4)不要让你所拥有的东西占据了你的思想情感。
  (5)不要过于忧虑。
  (6)不要留恋过去。
  (7)尊重别人,而不要轻视任何人。
  (8)承担起对世界的责任。
  掌握了这8点要素,就掌握了成功的艺术,你的创业将会兴旺发达。
  打造个人财务方舟
  时代不同了,许多老的规则都要改变。穷人成天考虑的是如何维持生存,至于社会的变革、信息的变化,他们很少留心。当听到“时代不同了,你要改变你的规则”时,穷人会抬起头来表示同意,当他们再埋头工作时,仍然走老路子。我们的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与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不同,财富的代表已不再是土地、工厂,而是集中了智慧力量的各种信息,如知识、创意网络等。成功的有钱人的历程也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创造财富不一定需要“千层商台,起于垒土”式的积累,创造财富的实力并不全看年龄、智商、教育背景和政治、财力基础,更重要的是要有更新的观念。
第二章 穷人是金钱的奴隶,有钱人是金钱的主人(五)
 一、资产与负债的区别
  如果你想致富,资产和负债的区别这一点你就必须明白,这是第一步规则,了解它可以为我们打下了牢固的财务基础知识。这是条规则,听起来似乎太简单了,但人们大多不知道这条规则有多么深奥,大多数人就是因为不清楚资产与负债之间的区别而苦苦挣扎在财务问题里。
  有钱人获得真正的资产,而穷人和中产阶级获得债务,但他们以为那些就是资产。
  大多数情况下,这个简单的思想没有被大多数的成年人掌握,因为他们有着不同的教育背景,他们被其他受过高等教育的专家,比如银行家、会计师、地产商、财务策划人员等等所教导。难点就在于很难要求这些成年人放弃已有的观念,变得像孩子一样简单。高学识的成年人往往觉得研究这么一个简单的概念太没面子了。
  是什么造成了观念的混淆呢?或者说为什么如此简单的道理,却难以掌握呢?为什么有人会买一些其实是负债的资产呢?答案就在于他所受的是什么样的基础教育。
  我们通常非常重视“知识”这个词而非“财务知识”。而一般性的知识是不能定义什么是资产、什么是负债的。实际上,如果你真的想被弄昏,就尽管去查查字典中关于“资产”和“负债”的解释吧。其实资产就是能把钱放进你口袋里的东西;负债是把钱从你口袋里取走的东西。
  曾有这样一对年轻的夫妇,随着收入的增加,他们决定去买一套自己的房子。一旦有了房子,他们就得缴税——财产税,然后他们买了新车、新家具等,去和新房子配套。最后,他们突然发觉已身陷抵押贷款和信用卡贷款的债务之中。
  他们落入了“老鼠赛跑”的陷阱。不久孩子出生了,他们必须更加努力地工作。这个过程继续循环下去,钱挣得越多,税缴得也越多,他们不得不最大限度地使用信用卡。这时一家贷款公司打电话来,说他们最大的“资产”——房子已经被评估过了,因为他们的信用记录是如此之好,所以公司可提供“账单合并”贷款,即用房屋作抵押而获得的长期贷款,这笔贷款能帮助他们偿付其他信用卡上的高息消费贷款,更妙的是,这种住房抵押贷款的利息将是免税的。他们觉得真是太幸运了,马上同意了贷款公司的建议,并用贷款付清了信用卡。他们感觉松了口气,因为从表面上看,他们的负债额降低了,但实际上不过是把消费贷款转到了住房抵押贷款上。他们把负债分散在30年中去支付了。这真是件聪明事。
  过了几天,邻居打电话来约他们去购物,说今天是阵亡将士纪念日,商店正在打折,他们对自己说:“我们什么也不买,只是去看看。”但一旦发现了想要的东西,他们还是忍不住又用那刚刚付清了的信用卡付了款。
  很多这种年轻夫妇,虽然他们名字不同,但窘境却是如此的相同。他们的支出习惯让他们总想寻求更多的钱。
  他们甚至不知道他们真正的问题在于他们选择的支出方式,这是他们苦苦挣扎的真正原因。而这种无知就在于没有财务知识以及不理解资产和负债间的区别。
  再多的钱也不能解决他们的问题,除了改变他们的财务观念和支出方式以外,再没有什么可以救他们的办法了。
  正确的做法是不断把工资收入转化成投资。这样流入资产项的钱越多,资产就增加得越快;资产增加得越快,现金流入得就越多。只要把支出控制在资产所能够产生的现金流之下,我们就会变富,就会有越来越多除自身劳动力收入之外的其他收入来源。随着这种再投资过程的不断延续,我们最终走上了致富之路。
  请记住下面这些话:
  有钱人买入资产;穷人只有支出;中产阶级买他们以为是资产的负债。
  二、获得个人的财务自由
  人类渴望拥有的是自由,“不自由,毋宁死”。但自由要有钱作为保障,有钱就有更多的自由和保障。如果你有足够的钱,那么你不想去工作或者不能去工作时,你就可以不去工作;如果你没钱,不去工作的想法显得太奢侈。所以你要追求财务自由而非职业保障。
  怎样实现个人的财务自由呢?拥有多种收入来源和多次持续性收入,是一个人拥有个人财务自由和时间自由的基础。
  过去,一个家庭的收入来源很单一。现在,很多家庭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收入来源,如固定工资加房屋出租的租金收入或其他兼职收入。如果没有两个以上的收入来源,很少有家庭能生活得非常安逸。而未来,即使有两个收入来源很可能也不足以维生。所以,你应该想办法让自己拥有多种收入来源。如其中一种出了问题,会有其他收入来源支持着。
  在未来,人们需要为自己规划一套包含各种不同收入来源的收入组合,即使失去了其中一种收入来源,你也不会感觉到太大的影响,生活总会有保障。
  你拥有几种收入来源呢?
  假如你想多拥有一种收入来源,你可能会找一份兼职工作。但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多种收入来源。因为你这是在帮别人“卖命”。你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收入来源。
  这个收入来源就是“多次持续性收入”。这是一种循环性的收入,不管你在不在场,有没有进行工作,都会持续不断地为你带来收入。
  一般性收入来源可以分为两种:单次收入和多次持续性收入。
  有研究表明,并非所有收入来源都是相同的,有些收入来源属于单次收入,有些则属于持续性收入。你只要问一下自己下面这个问题,就可以知道自己的收入来源是属于单次收入,还是多次持续性收入。
  “你每个小时的工作能得到几次金钱给付?”如果你的答案是“只有一次”,那么你的收入来源就属于单次收入。
  最典型的就是工薪族,工作一天就有一天的收入,不工作就没有。自由职业者也是一样,比如出租车司机,出车就有收入,不出车就没有;演员演出才有收入,不演出就没有;包括很多企业的老板,他们必须亲自工作,否则企业就会跑单,甚至会垮掉,这些都叫单次收入。
  多次持续性收入则不然,它是在你经过努力创业,等到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即使有一天你什么也不做,仍然可以凭借以前的付出继续获得稳定的经济回报。要想获得多次收入,通常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方式,以一个作家为例,他在写书期间一分钱都赚不到,而是要等书出版后才会有报酬。这前后需要两年的时间,作家才能获得这个收入来源。但是,这种等待是值得的,此后,作家每半年就会收到一张相当优厚的版税支票。例如:金庸先生虽已退休隐居,但是每年的版税收入还是高达2000万新台币。这就是持续性收入的威力——持续不断地把钱送入你的口袋。
  第二种方式就是银行存款。存款达到一定数额,你不用上班靠利息也能生活。利息属于典型的多次收入,但是银行的利率太低。你想每个月拿到2000元,差不多要有150万元的存款,还要交20%的利息税。
  第三种方式是投资理财。就是通过购买股票、基金、房地产等项目使你的财富升值。但这首先需要你有一笔很大的资金,而且还需要非常专业的机构帮你运作,才能确保你的投入产生稳定的经济回报。这种方式在国内还不够成熟,风险比较大。
  第四种就是特许经营。像麦当劳、肯德基的老板即使什么都不做,每个月也能够获得全球所有加盟店营业额的4%作为权益金——因为你加盟了他们,就得向他们缴管理费用。
  其实,有钱人真正的财富,不在于他拥有多少金钱,而是他拥有时间和自由。因为他的收入来源都是属于持续性收入,所以他有时间潇洒地花钱。
  因此,财务自由不是在于拥有多少钱,而是拥有花不完的钱,至少拥有比自己的生活所需要更多的钱。在有钱人看来,金钱数量的多少并不是问题的关键。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怎样看待金钱,怎样根据自己的收入制定合理的开支计划。在获得财务自由的同时,我们还应关注精神的升华,获得心灵的宁静平和。
  做金钱的“总司令”
  一旦人们为支付生活的账单而整天疲于奔命,就和那些蹬着小铁轮子不停转圈的小老鼠一样了。老鼠的小毛腿蹬得飞快,小铁轮也转得飞快,可到了第二天早上醒来,他们发现自己依然困在老鼠笼里。
  一般的人们,如中产阶级和穷人,他们都在为钱而工作,他们害怕没有钱,不愿面对没钱的恐惧,对此他们作出了反应,但不是用他们的头脑。他们的感情代替了他们的思想,正是如此,他们不去分辨真相,不去思考,只是对感受作出反应。他们感到恐惧,于是去工作,希望钱能消除恐惧,但钱不可能消除恐惧。于是,恐惧追逐着他们,他们只好又去工作,希望钱能消除恐惧,但还是无法摆脱恐惧。恐惧使他们落入工作的陷阱。挣钱——工作——挣钱,希望有一天能消除恐惧。但每天他们起床时,就会发现恐惧又同他们一起醒来了。恐惧使成千上万的人彻夜难眠,忧心忡忡。
  我们要冷静地面对金钱,控制你的金钱,在你的人生各个阶段制定好你的用钱计划是非常必要的和重要的;另外就是进行投资,用钱来赚钱,等你的财富资产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你的资产将会为你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你便会最终实现财务上的自由,此时,你可以得意地说:“我是金钱的‘总司令’。”既然是金钱的主人,那就理所当然地让金钱为你工作,你也可以用金钱举办慈善事业、公益事业、教育事业等等一切有益于大众、有益于社会的事。
  有钱人与穷人的教育观念不一样
  为了让改变人生的教育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影响到智力、情感、行为和精神4个方面。传统教育主要关注智力教育,传授阅读、写作、算术等技巧,它们当然都非常重要,但让许多的人非常怀疑智力教育能否真正影响人们的情感、行为和精神等方面。
  传统教育的弊端,就是它放大了人们的畏惧情绪。具体说来,就是对出错的畏惧,这直接导致了人们对失败的畏惧。传统学校的老师不是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而是利用他们对失败的畏惧,对他们说出诸如此类的话:“如果你在学校没有取得好成绩,将来就不会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穷人也像传统学校的老师那样不断地叮嘱自己的孩子,要努力学习,考上大学拿个文凭,毕业才能找到好工作。
  另外,人们当年在校期间,常常由于出错而受到惩罚,因而从情感上变得害怕出错。问题是,在现实世界中,出类拔萃的人往往就是那些犯了很多错误,并且从中吸取到很多教训的人。
  穷人总是与学校里的老师站在同一立场上,认为犯错是人生的败笔。与之相反,有钱人则认为:“犯错是我们进步的必由之路,正是因为我们反反复复地摔倒,反反复复地爬起来,我们才学会了骑自行车。当然,犯错而没有从中吸取教训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
  这么多人犯错后撒谎,就是因为他们从情感上害怕承认自己犯错,结果他们白白浪费了一个很好地使自己提高的机会。犯错之后,勇于承认它,而不是推托到别人身上,不去证明自己有理或者寻找各种借口,这才是我们进步的正确途径。犯错之后,不愿意承认或者推托到别人身上,实在是一种莫大的罪过。
  在传统商业领域,讳疾忌医、不愿意承认错误的态度非常盛行。如果你犯错,常常就会被解雇,或者受到惩罚。刚刚开始在公司学习销售的时候,业绩不佳的销售员也常常会被公司解雇。也就是说,我们生活在一个畏惧失败的世界里,而不是一个积极学习、接受教训的世界中。因此,无数供职于各类公司的职员依然是一只“蛹”,永远等不到化蛹成蝶的那一天。是的,一个人如果终日生活在被畏惧、失败紧紧包裹的“茧”里面,怎么可能去翩然飞翔?
  在直销领域,领导者关注的是与那些业绩欠佳的人一起合作,鼓励他们进步,而不是轻率地解雇他们。事实上,如果因为摔倒而受到惩罚,你可能就永远学不会骑自行车。
  有钱人在财务上比很多人成功,并不是因为他们比别人聪明,而是因为他们比别人经历了更多的失败。也就是说,他们之所以能够领先,是因为曾经犯过更多错误。打消了自己对于犯错的畏难情绪,才有可能开始飞翔。
  直销领域成功的领导者往往都具有激发他人斗志的能力,能够触动跟随者内心中的伟大之处,激发他们奋勇向前,超越人性弱点,超越自身的怀疑和恐惧。这就是改变人生的教育的巨大力量。
  “教育”一词的本意是“教导、引导”,传统教育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它们往往建立在畏惧的基础上,畏惧失败,而不是积极应对挑战,从自身错误中吸取教训。在我们看来,现行的传统教育只能“引导”出我们内心中产阶层的一面,让人们感到不大安全,需要找一份工作,拥有一份稳定的薪水,整日生活在对犯错的恐惧之中,总是担心如果自己与众不同就会招来周围人的各种揣测。
  改变人生的教育与传统教育之间的不同价值,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前者强调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而不是单纯惩罚犯错的人,二是前者强调人类精神,而这种精神力量足以帮助人们克服智力、情感和行为能力的任何缺陷。
第三章 有钱人的财富蓝图(一)
 任何一个人,对于任何一件事,没有目标就会没有方向,没有规划就没有步骤,追逐财富也要有具体的目标。但是追逐财富不是目标越高就越好,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立,确立了目标,就是选择了致富的方向,踏上了致富的道路。
  条条大路通罗马,每个行业都可致富,我们只有选择了合适的致富道路,才有可能达到创富的目标。因此,制定一个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财富目标就特别地重要。
  有钱人有明确的财富目标
  有钱人在确立财富目标时通常需要考虑再三,在考虑的过程中,有钱人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具体量度性原则
  如果财富的目标是:“我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尽之剑拮据真正结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