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告诉你,哀绿为什么被排挤会受到排挤

事儿 | 心理学家告诉你为什么你的纹身会这么烂_VICE_传送门
事儿 | 心理学家告诉你为什么你的纹身会这么烂
纹身就是它所处社会的写照 —— 所以你知道现在烂纹身为什么越来越多了吧?不管你往哪儿看,总能看见有人身上文着恶俗的标签、愚蠢的引言、前任的名字、拼写错误的外语,甚至还有人在自己脸上文满流行语 ...... 所以为什么人们这么喜欢在二头肌上文带刺的铁丝,或是在腰上文上一只蝴蝶?这到底,是,为,什,么?为了搞清这个问题的答案,我和科比·法雷尔(Kirby Farrell)博士聊了聊。他是美国麻省大学的教授,专攻人类学、心理学以及与人类行为相关的历史学。他的新书《美国文化中的疯狂一面》(Berserk Style in American Culture),就讨论了 “伤痕” 文化(post-trauma culture)在美国社会中的位置。在他看来,烂纹身背后的心理因素其实很有意思。VICE:你为什么对烂文身感兴趣?科比·法雷尔:我主要感兴趣的,是所谓的 “自尊与自我认同的人类学意义”。我认为,纹身是人们标榜自我的一种方式。我和厄内斯特·贝克尔(Ernest Becker)一起做过很多研究 —— 你有没有听说过他写的一本书?名叫《反抗死亡》(The Denial of Death),得过普利策奖。嗯,我听说过。好,他的主要观点就是:我们之所以是万兽之灵长,是因为我们承担着对未来的期许、死亡与无意义,等等这些。我们自始至终都在反抗。文化就是对无能为力、无意义,或是毁灭之感的反抗。文化赋予我们价值与美,让我们感到生命是重要的,有着永恒的意义,尽管我们都知道它有尽头。所以也可以说,纹身是一种英雄主义和个体特征的文化表达。那有怎么解释泛滥成灾的烂纹身呢?我想有很多人会说,他们纹身是为了纪念某个人或某件事。比如说,把歌词文在身上,其实这句话很有可能俗得要命。所以实际上这是种很矛盾的心理:一方面你想彰显个性,另一方面却在潜意识里受到烂俗纹身的驱使 —— 你希望通过做和你眼中 “俗人” 一样的事,来彰显你其实可以很不一样。要想不同,你得先从某种程度上融入。所以一方面人们想要通过某些行为来标榜自我,表达个性,最终却文上了 “烂纹身”、“俗纹身”,然后起到了完全相反的效果。这两种状态的交汇点在哪里?这背后有什么概念支撑着?我们所谈论的这些认为自己特立独行、独一无二的幻想,却反而被现在鼓励这种做派的文化环境所异化了。比如美国总是在其他国家投下炸弹,为的是保护自己的 “自由”,这种 “自由” 大概就意味着个性吧。但同时,美国文化却极端保守,企业总想在人们心中留下自己品牌的固有印象。以此类推,比如说,如果你身上文了几句滥俗歌词,比如 “我会永远爱你”,或者 “不要随波逐流” 这种的,实际上你就是在给自己打上工业娱乐的标签。因为我们都知道的,多数摇滚乐队其实就是印钞机,乐手就是在台前出卖色相的模特,然后娱乐工业给他们烧钱。那,人们为什么还要这样做?一个解释是,我们都是高度社会化的动物。要明白,自我不是一件客观存在的 “事物”(thing),而是一个发生中的 “事件”(event)。当你深眠时,所谓 “自我” 其实是不存在的,因为形成 “自我” 概念的神经化学机制不存在了。从这个角度来看,其他人公然提到我们、安慰我们,或是强调我们身份的时候,“自我” 的感觉才最真实。在一些社会仪式中 —— 比如说打招呼时说 “嗨,你怎么样?不错,你呢?” —— 你其实没想要获得对方的信息。所以从某种意义上,纹身就是起到了这种作用,为你带来关注,让你感到真实,即使这种关注实际上让你成为了群体的一员。纹身是一种认证,认证了你是这群美丽而特别的纹身者中的一员,甚至你可能和别人文了完全一样的图案;同时,这种标签行为也让你感到自己比其他人更高端 —— 你会觉得:没有纹身的人品位不够,无法成为你的同类。听起来你的意思是,文化本身就是陈腐不堪的;而出于模仿这种社会文化的目的,结果我们纹上了烂纹身。文化总是以特立独行和英雄主义的幻象引诱着我们。你被广告吸引,买下了一辆崭新的宝马,因为它会让你在大街上为人瞩目。你鹤立鸡群。而那人群,只不过是一群普通人罢了,他们早晚会死掉,被世界遗忘。但此刻,所有人都在看着你,你是舞台焦点,你是主角。同时,稍稍变换角度就会发现,这也让普通人觉得 “崇拜主角” 的行为是理所应当的:人们被鼓励着去认出、去崇拜那些富人、主角、声名赫赫的人。而当你崇拜他们的时候,他们听的音乐,剪的发型,用的东西,都被贴上了他们的标签。由此,当你去接触这些东西时,仿佛也与他们共享了同样的光彩。你的意思是,这就像是我们被骗进了某种造神运动之中?嗯,这种 “被骗” 的感受应该取决与你对那些陈词滥调和个人物品的价值判断。比如说,你想要给自己文上一句你最爱的歌词,你当然会对这首歌饱含喜爱之情了。这是一种温柔而浪漫的陶醉。你经常听到有人说,“它对我而言有特别的意义”。这件物品的周围仿佛就围绕着一圈情感的光晕。为什么这种感觉对我们的自我身份有着重要意义?大多数时候,人们畏惧未来,只好借助一些熟悉的仪式,熟悉的短语,哪怕是熟悉的陈词滥调来排遣,只要它们对你有某种意义就好。在你压力过大,或者是为某件好事激动时,它就像一张安全毯,维系着你生命的意义。重点是,在这两种情况下,陈词滥调都不再是陈词滥调了,而是变成了某种具有特殊含义的东西。好的,我们稍微换个主题:纹身已经存在了几千年之久,我们甚至在寻找祖先身上的纹身。你觉得,是不是有某种人类的本性,让人总是有文身的愿望?当然了。最近的研究显示,在阿尔卑斯山脉被冷冻封存的一具尸体上发现了不少纹身,大概有5000年历史,现在这具尸体在意大利的博物馆里,兴许你可以去打个招呼。这些纹身更像是抽象的符号,而根据发现的位置,人们推断它们是用来驱除关节炎这类身体疾患的。或者,也许它们有某种魔力。如果你仔细想想,我们的行为其实从某些意义上来说都是有魔力的。想象一下,在你的符号,你的短语,你的标签之中,蕴藏着某种魔力,这种想法会让你心潮高涨,使你感到更坚强,更有力,感觉自己变得更美好。你认为这就是人性的某种本质吗?是的。作为人类,我们经常会处于某种存在主义危机边缘。如果你用现实的眼光看待世界,看到自己在整个宇宙下的脆弱和渺小,你就会崩溃。所以你总是需要虚构的故事来建立自尊,来标榜自我的重要,这当然就是文化提供给你的。所以烂纹身就是这种自卫机制的一个代表了。对,确实。它的形态和艺术,都代表了你所认同的价值。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工作条件极度苛刻,沉沦下僚便意味着个性的剥夺。你不会享受到与自己身份相称的权利。所以,人们便格外热切地试图寻找他们自己的魔力,以填补文化力量的空缺。世界上存在着金钱、伤害、死亡与罪恶,但人们仍然想感受到安全,就仿佛他们掌握着全世界一样。很多纹身看起来像一时冲动的结果。你怎样看待纹身的永久性,和自己有限生命之间的关系?很多人,尤其在他们年轻的时候,会以为自己能年轻一辈子。毕竟,大概如果我们所说的这种魔力真的有用,你就真的会感觉所向披靡,永生不朽了吧。青少年总以为自己能永生不死,这也是他们敢于去冒险、嗑药的原因。他们无法想象自己长大后与理想中的自己不一样,也永远不用担心病痛、体弱、烦恼、慢慢变老,也不用面对着黯淡的前景、渐衰的体力、以及不复以往的幻想。你认为这是对恐惧的反应,还是说,是纯粹的年少无知?嗯,你不觉得二者兼而有之吗?我想是的。你满心畏惧,却不愿承认这种畏惧,因为这会伤害你脆弱的情绪。这种被伤害过的情绪令你无力,感到不安,效率低下,等等。所以你便否定自己的恐惧。也许文化的基本运作机制就是假装一切歌舞升平,假装你毫无恐惧。但我们确实在恐惧。是的,当然。这个时代的人们对自尊、肯定和自信是如此渴望,甚至愿意去说或者去做一些古怪愚蠢的事,只因这件事让他们感到与众不同。让他们感觉到特立独行,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感觉到自己真的活着。作者:朱尔斯 苏兹达泽夫翻译:张玲瑜相关内容(点击阅读原文)
觉得不错,分享给更多人看到
VICE 微信二维码
分享这篇文章
6月25日 15:30
VICE 最新文章心理学告诉你,为什么你会自我阻碍自己成功_记忆风化_新浪博客
心理学告诉你,为什么你会自我阻碍自己成功
大考来临却流连网吧,重要比赛之前却疏于训练,失败了,那只是因为“我没努力而已”——这种现象叫做“自我妨碍”。为了避免将失败归结为自身原因,很多人会故意制造通向成功的外部障碍,以便在失败时保护自尊。
据说每个人在念书时,身边都有这样一位同学:大考来临,所有人都埋头苦读,惶惶不可终日,这位老兄却气定神闲,或奋战于球场,或熬夜于网吧,唯独不看一眼书本,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
如果他最后轻松拿下了全班第一,这就是一个学霸碾压学渣的故事。不过很可惜,真实故事的结局往往是,他考得并不好,甚至可能难逃挂科的命运。不过,面对这样的结果,他却理直气壮地说:“我就是懒得努力准备而已,要是肯下功夫,成绩肯定比现在强多了!”
这段假想的描述很熟悉吧?也许你自己就做过类似的事。不必奇怪,也不必为此感到羞愧,因为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心理学家称其为“自我妨碍”。这种行为绝不是一种故意破坏自我的行为,而恰恰是为了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我并没有真的失败———要不是因为这个我肯定能干好。
主动放弃努力,甚至故意为成功设置障碍,失败时就有了借口:这并不是因为我能力差。
为什么要和自己过不去?
为什么自我妨碍者要故意和自己过不去?他们真正恐惧的,其实是一种想象中的归因困境:也许是因为缺乏长期基础(例如平时就没好好学习),也许是因为赶鸭子上架(例如被硬拉去参加一项竞争激烈的比赛),他们已经预见到了未来的失败。
如果这种情况真的发生,应该如何解释呢?
由于害怕失败,人们会:
在求职面试前通宵狂欢;
在大考来临前疯玩视频游戏而非学习;
减少对重要的个人赛事的准备;
给对手提供一些有利条件;
在任务刚开始时不好好干,这样就不至于对自己产生过高的期望;
在那些关系到自我形象的困难任务中并不尽全力。
由于害怕失败,唯恐发现自己尽了全力仍被击败,因为一旦如此,就证明自己完了。所以宁肯不尽全力去做,来保护自己的自我形象,维持对自己的信任。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想要失败,而结果却成功了,那么你到底做了些什么?
大多数人不太愿意将失败归结为自身原因,于是他们便故意制造出一些外部障碍,这样,当失败不可避免地到来时,可以顺理成章地将其归结到外部因素上。
当自我形象和行为表现紧密相连时,“全力争取却失败了”要比“因耽搁而失败”(好借口)更让人泄气。如果我们在重重阻碍下失败了,我们仍可以维持对自己能力的信任;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竟然成功了,那正好可以提升我们的自我形象。自我妨碍有利于我们把失败归因于一些暂时的或外在因素(“我身体难受”;“我昨天晚上熬的太晚了”),而非自己的天赋或能力的匮乏,从而可以保护我们的自尊和公众形象。
在自我妨碍行为的背后,存在着两方面的动机考虑。一个是自我保护:将失败归结为自身能力不足,会威胁到自我形象,而维护积极的自我形象是人类的一种本能需求;对失败做外部归因,可以保护自尊,让我们感觉好受些。另一个动机是印象管理:我们希望保存颜面,给别人留下好印象,不希望别人将我们的失败归结为能力不足;从这个角度来看,自我妨碍也是一种操纵给他人留下的印象的策略。
​在未来注定要失败的情况下,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外部因素,是自我妨碍者维护自尊、保存颜面的方法。
不过,从长期的角度来看,习惯性的自我妨碍是一种不良的行为模式,如果你发现自己也有这种倾向,可以尝试更加积极主动地直面问题,并转变心态,将失败视为获得反馈信息、改进未来表现的契机——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而想象中的努力只能用来自我麻醉。
如想了解更多精美好看的文章,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记忆风化(ID:ji-yi-feng-hua)。
每天陪你一路读行。我等你哟!
璁板繂椋庡寲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0
博客访问:30,875
关注人气:0
荣誉徽章:页面已拦截
无锡网警提示您:
该网站已被大量用户举报,且存在未经证实的金融证券信息,可能通过欺诈信息骗取您的手续费或盗取您的个人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都排挤胡定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