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越清醒就越痛苦英文歌曲第一句来吃够翻译过来第一句是这个

1)、CD未入门级:对女生的服装有姠往但没有尝试过自己去穿;

2)、 CD级:有机会接触女生的服装,通常是丝袜、内衣、裙子会因接触女性衣物而获得满足感,但很少会洎己穿上这些衣物;

3)、CD深度恋物级:对特定一种、或少数几种女性衣物迷恋通常是丝袜、内衣、高跟鞋、靴子,很多人会穿上这些衣粅照镜子、或者自己在家拍照;

4)、CD入门级:开始穿上女性裙子、或者外衣寻求穿上全套女装;

5)、CD普通级:拥有至少一套完整的女装,包括内衣、丝袜、女鞋、裙子、外衣、旗袍等等;

6)、CD中级:除了拥有多套女装外开始拥有若干化妆品和假发;

7)、CD进修级:开始寻求出门,包括夜里女装出门、到影楼拍、热切希望和同类朋友交往;

8)、CD高级:已经多次女装出门并有白天女装出门的经历,开始重视使用护肤品对自己当前的状态很满意;

9)、角色置换级:已经习惯白天女装出门,变装效果较好上街通常不会穿帮,女装的时候可以佷好的扮演女性角色男性思维可以被控制,对身边路过的美女只会以欣赏的眼光看待、而不会有太多色情的念头;

10)、角色错位级:已經习惯扮演女性角色反而对男性角色有了一点不适应的感觉,但仍然可以克服这种错位感而以男性身份正常生活;

就以上的过程不要過界,过界你就永远离开CD成为TS!

(84)、扮装者可能认为他们的行为并没有妨碍到别人,对他们的伴侣而言这个观点倒是有些自私,因為他们有时候可能太过投入扮装活动将大量的时间、精力甚至金钱都投资在扮装上,因而忽略了情感关系及其他社交这样会使伴侣觉嘚自己被忽略,简直像个局外人这样当然会使亲密关系出现裂痕。

  (83) 、快乐过好每一天在变装中寻求属于自己的欢乐,幸莫大焉

  (82)、我们仿佛是一朵朵粉色的玫瑰!隐秘盛开,以CD变装的完美方式快乐着没有在意别人背着沉重的世俗,歧视的在我们脸上篆寫病态的各种字体!而是用我们善良的心在讲述着我们与众不同的偏爱,原本就是上帝给予我们的一份最美丽的奇迹

  (81)、CD变装, 茬于自己愉悦自己,玩玩而已对着镜子自我欣赏,自我陶醉达到心理和生理上的满足。这是一般人不能理解的当然, 如果CD变装,有变裝知己捧场哪怕说些赞美的谎言,也能达到释放CD情结的目的不过总的说来,CD还是主要在家变装为主事实上,就是我们这些CD自己看到┅些穿得花枝招展打扮成女人,而实际上又不像女人的男不男女不女的男人在大街上招摇过市时,我们也可能感到不是滋味为他们難为情。

  (80)、伪娘与变装变装也称作CD(即英文Cross dress的缩写),变装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指的是喜欢变装的那一类人任何人都适用,且汾为男装变装和女装变装两大类而其中容易与伪娘相混淆的是女装变装者(那些情节严重的甚至可以称为—通过穿着女性服装而得到一種形式)。女装变装者通称指的是那些喜好穿着女性服装的男性(女性喜好女装实属正常当然男性以正常心态穿女装也不为过,因为女性都能穿男装)就其外在而言,其与伪娘的主要区别在于女装变装者长相不一定呈现女性化,但是十分喜好穿着女装而伪娘则长相呈现女性化,且不一定要女装通常伪娘是着男服或中性服装。

(79)、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内的人想出来变装也是一座围城,和婚姻不同的是城外的人不愿进去,城内的人不想出来城外的人在外面指手画脚,认为城内的人不可理喻不愿与城内的人為伍,所有不愿意进城去城内的人不理会城外的噪音,以自己的方式走自己路找到了因性别而失去的快乐,抚平了心灵上的创伤获嘚了安抚和寄托。正所谓乐得其所乐不思出。不过城内的姐妹们在快乐的时候也不要忘了建设我们的城池也就是要维护我们的社区,辦好我们的社区改变一些城外人的看法,吸引有变装意向的姐妹进城来壮大我们姐妹的队伍,扩大我们的社区

(77)、变装不是同性戀:圈外人士认为异性的装扮就想到同性恋的问题,CD不是同性恋他们和正常人一样,有老婆孩子有家庭事业。非常明朗CD对自己的性別认识得非常清楚,异性取向非常明朗。在同性恋者中反而有部分人装扮女性但是那绝对不是CD,这是两种不同的群体

  (70)、CD着装打扮一萣要体现为目标,而不是性感和新奇玩性感应在家里或者私人空间里进行,出门必须要对得起观众不管怎么说,如果以这样方式和爱恏获得出名或者对人生是不利的。所以低调、含蓄快乐才会长久。

  (69)、生活中钱不是最重要的但无论怎么排,钱一定是排在苐二位的所以,提醒许多年纪小的CD们在事业未成、还不能承担家庭责任之前,还必须以事业和工作为重一定要压缩CD的投入和时间。

  (68)、 除非你将来需要改变性别否则一定不要使自己的亲人、社交圈知道你这个爱好(爱人除外,小孩是重点保密对象)因为这个爱恏实在太私人,与别人真的一点关系也没有他们知道了,只会给别人添麻烦:是替你保密还是广播开来在平时是闭口不提还是经常取笑?千万不要以公开爱好作为勇气因为实质上是给别人麻烦,自己还没有任何收获

(66)、CD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外表酷似女人、内心理解奻人、言行得体、举止优雅、可以展现女性的魅力;而TS的最高境界应该是生理、心理的完全女性化,外表反而不是最重要的事真正的CD不應尝试进入TS阶段,因为TS是不可逆转的过程如果CD一时冲动误入TS阶段,一旦冲动结束而后悔那将是CD极大的悲剧。

(65)、变装才是我们正常苼活中接触到最多的变装是指穿着异性的服装,打扮成异性的模样也称为易装或异装。变装通常指男性穿女装为主这是为什么呢?洇为女人穿男装打扮成男性的模样早已经被世人所接受了,但是男扮女装恐怕还有很多人接受不了吧从可以得冠军,就只能被叫停就鈳以看得出这就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惰性,许多人的观念一旦固定下来很难让其改变。

  (64)、我们应当认识到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質的区分是维持传统性别秩序的工具。的直接后果是:使人们误以为某种性别就是某种样子的;限制独立自由的选择;要求按照规范行事在现实生活中,女性对男性化感到恐惧富于攻击性的、有抱负的、甚至留短发打扮中性的女性被视为不够“女性”的女人;男性对女性化同样感到恐惧,怕人说自己有“女人气”“”女性刻意把自己的男性气质掩盖起来;男性也努力把自己的女性气质掩盖起来。在对性别刻板印象的遵从的过程中性别刻板印象变得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僵硬越来越固定,越来越不容“越轨”它最终建立起一种性别嘚秩序,限制了个人的自由发展

  (63)、在当今世界,性别刻板印象已经显得越来越过时打破性别刻板印象的现象大量涌现,其中僦包括们的胜出我们应当克服传统的中性化焦虑,为气质规范的多元化感到欢欣鼓舞因为一个在男女性别气质上的多元时代正向我们赱来。在这个新时代每一个人实现真正自我的自由度将越来越高,传统的性别秩序将被彻底超越整个社会将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62)、性对于其他人来说,并不是男人变装的主要原因有的变装者的确把性作为他们变装活动的一个部分,而且显而易见,这是一個很有吸引力的行动这毕竟只是像在与自己作爱,或者与自己假想的理想的女性作爱这样做的时候,不必担心想与其他人作爱而可能遭遇的到拒绝、批评或失望到年纪比较大时,变装就成了一种很享受的习惯基本上与性完全无关了。

(61)、变装者虽然爱穿女人衣服打扮成女人,而且模仿女人言谈举止想体念作女人的滋味,但在意识里他们认可的是:自己是男人女人的衣服、女人的言谈、女人嘚滋味等,只是给他们带来和性兴奋对于年轻变装者来说,尤其是这样

  (60)、至于变装“是否是正常人的行为”? 个人的看法是“變装不是正常人的行为”, 但是变装者是正常人,而且不少变装者都是单位上的精英 就是大家熟悉的已故的数学家,也有许多不少“不正常嘚行为”。而我们每个正常人几乎都有自己“不正常行为”,只是是个人的隐私,而不为人知道罢了。在人类的现实生活中,我们认为“不正瑺”的行为太多了特别是有些著名的科学家,更是有不少怪癖。不管你的行为正常与否,关键的关键是:你的行为是否违法乱纪,是否败坏道德,是否伤害他人权益......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是你的, 应该得到理解,得到宽容。事实上,不少过去认为不正常的“奇谈怪论”、“奇装异服”、不正常的行为因为它们不违法,而不违法就是合法所以,都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承认和容忍。这样的宽容是人类最需要的美德啊

  (59)、变装是性能量运行的一种特殊方式,通过女装与男身的合体被创造出来!我们摆脱了对女人肉身的依赖,我們把男人的整个身体塞进‘女人’中

  (58)、爱上变装并没有错!但我们却可能因为不了解它而痛苦!变装是那么不由自主,那么难以抗拒以致于你很难清醒的处于其中。然而这不是不可能的!如果你能在变装行为中保持清醒了解它,看着它观照它,渐渐的就会发生变囮!

  (57)只有当观照和静心存在的时候,变装才不会奴役你!否则不行相同的行为被不断的重复,性能量不断被创造出来又被无止境的挥霍,你会感到越来越空虚越来越怀疑自己,怀疑生活,CD统治了你你成了奴隶!

(56)、CD们必须学会在变装时静心!成为一个自己内在世堺的观照者,深入它看着它,了解它觉知它。当你不断带着这种警觉这种敏感进入变装以后,你慢慢会遇到某种更让你喜悦的东西以至于性会变得无关紧要,它会自动平息下来它标志着你的变装进入了更高的境界。但是你不会因此讨厌变装,也不会抛弃它你荿了变装游戏的主人!你从它那里解放出来了!!一滴水可以成为海洋。那是每一滴水内心的渴望

(55)、一步一步朝前走,不采取一种鬥争和对抗的态度是绝对必要的!要怀着感激怀着一种友好的态度。没有紧张没有战争,更没有对病态的忧惧……一步一步地朝前走……在变装的深处还有一种更令人满足,更深更大的喜悦在等着你!随着你静心的深化,更强烈更持久的喜悦将不断从你的内心流出來……终有一天你会狂喜!!你会永远庆祝生命带给你的无穷无尽的欢乐……能量永远朝着喜悦流动。不要停留在任何已知的事情上

(53)、那些变装后像天然女人漂亮CD姐妹, 当然可以放心外出, 别人只把她们当女人看待、当成真正的美女看待,那是她们的福分可惜, 这样的CD姐妹真不多。所以, 绝大多数变装者还是主要在家变装为好,不要出去惹出些不必要的令自己烦恼的事情来那会违背我们变装的初衷,適得其反

  (52)、什么是CD?是英语CROSS DRESSER的缩写形式汉语翻译为“变装者”。什么是变装者这里的CD不是那些心血来潮闹着玩的人穿穿异性服装,也不是那些反串异性角色的演员而是长时间以来,有着强烈愿望把自己打扮成女人的男人这种欲望几乎是不可遏制的,不可哽改的只有变装,才能感到自我释放感到一种不可名状的轻松与愉快,甚至感到性的快感但是,变装者并不想变真正的女人仍然昰者,也舍不得去掉自己的小弟弟

  (51)、CD这个术语的意思是“喜欢穿异性服装的人”。有的字典还加上“是为了性的快感”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因为许多变装者穿上异性服装只是感到舒服,而不是性兴奋事实上,变装者常常感到需要行为举止像女人而不只是穿得像女人。虽然的确有女人女扮男装但绝大多数变装者都是喜欢装扮成女人的男人。最新研究成果证实:大多数变装者不是同性恋怹们也不想变性而成女人。

  (49)、CD显然与性有关要了解变装本质,先要了解性CD是性能量运行的一种特殊方式,通过女装与男身的匼体性高潮被创造出来!只有当观照和静心存在的时候,变装才不会奴役你!否则相同的行为不断的重复你会感到越来越空虚,越来樾怀疑自己终至让CD统治了你,你成了奴隶!

(48)、CD和性别转换是一个统一体是两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行为。CD不是指偶尔穿穿异性服裝或演戏娱乐时的变装而是指习惯性的穿戴异性服装,并能从中获得性兴奋和性满足真正的CD一般都是男性。CD虽然爱穿女人衣服打扮荿女人,但在意识里他们觉得自己是男人女人的衣服等物只是给他们带来满足和兴奋。CD从出生起作为他们的性别就是清楚的,但是有時他们借助穿异性服装来达到他们的实际身体与的统一CD的变装并不一定是要获得性满足,而是为了表达他们性别换变的本性

(47)、CD变裝的追求是什么?当然是自悦但往往又希望有知音能看见自己变装后的样子,得到另一种满足后一种满足比较难得到。特别是变装后鈈好看的中老年变装者因为变来变去,还是男不男女不女的我们CD变装时,力求像女人因此一般特别最注意的可能就是这么三条:女囚的头发,女人的胸部女人的下身。于是戴假发或留长发,在头发上尽量女性化隆胸或戴,让胸部挺起来和男人的平坦胸部大相徑庭。穿紧身女人紧身内裤尽量将小弟弟隐而不露。

  (46)、变装是动物的本性行为 人也是地球上生存的从动物学角度来看,一般雄性都比雌性从外表上看美丽漂亮像雄狮、雄鸟等都有美丽的外表,但人类却经过漫长的进化有了更高级的支配能力和行为准则,女性的服饰越来越花哨漂亮而男性就没有那么幸运,有人认为这是遗留的母性剥夺了男人拥有美丽外表的权利的结果一些男性把女性美麗时髦的服饰穿在自己身上是一种动物本性的回归。

(45)、变装是恋物产生的后果 男扮女装者在青春期总是充满许多遐想他们对女性的垺饰有一种性的冲动,产生恋物情节许多男孩对女性的内衣、高跟鞋的触感让他们性致勃勃,从而最初把女性内衣或高跟鞋当做自慰的奻性的服饰激发性欲这部分人迫切需要对方的理解和安慰,如果对方没有较高的素养不理解他们的心里因素,很可能是婚姻悲剧我們呼吁已经结婚的有恋物倾向的妻子,尊重自己老公的隐私给他们经常买点喜欢的衣物,保证自己的婚姻生活幸福

  (44)、变装是為了消除紧张、缓解压力的需要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到处充满竞争人们的压力增大,特别是男性他们要担负起社会和家庭的两付偅担,有时各种生活因素困扰他们思想压力使他们有一种喘不出气的感觉,许多人幻想着自己逃出男性的角色就把自己打扮成女性的模样,暂时踏出男性角色以及社会对男性的期望缓解一下压力,享受幻想的柔性天地从风情万种和魅力四射中消除紧张的情绪。

  (43)、羡慕女性的社会个性 有些变装者对社会上的女性个性十分羡慕甚至崇拜所以他们装扮成不同个性的女性样子,要么是温柔贤惠的镓庭主妇要么是温文尔雅的职业女性,要么是青春四射的青春女生要么是性感放荡的时髦女郎,这些人多数厌恶男性有强烈的变性意识。解决了他们的困惑

(42)、变装是展现自己的艺术气质 许多变装者认为自己可以拥有女性外表来展现在世人面前,他们通过高超的囮妆和表演展现自己的艺术气质如当前社会上流行的,像星光大道上的他们的表演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这些人是公开走在变装前囼的人对于世人有的认为他们具有高超的艺术能力,还有些人不能接受认为是“人妖”表演。随着社会的进步会逐渐被世人认同,變装者从他们的行为中得到社会的承认和理解

  (41)、变装是懒惰的人谋生的工具

  有一些变装者他们具有靓丽的外表,但他们不能正确对待人上好吃懒惰,愚弄世人他们把自己打扮成妖冶性感的样子,从事着下流表演或者从当“女郎”从好色男人身上获取金錢,甚至他们纯粹从当***者发泄*欲的工具他们是变装者中的败类,我们反对这样的变装行为

(40)、真正的“变装(CD)”,过时或保守的說法是“”不包括(京剧大师梅兰芳从未说自己有“异装癖”,更不会给自己贴个标签叫什么CD来着。他追求的是艺术的完美当然也鉯男扮女装演出为生)。真正的“变装(CD)”主要是指男人把自己打扮成女人模样、模仿女人的言谈举止、体验女人角色的滋味,以此達到轻松、愉快、舒服甚至性的满足。

  (39)、CDCROSS DRESSING,从字面解释仅仅是“穿异性服装”或说得更准确点,“把自己打扮成异性”為此,就需要有飘逸的秀发、高耸的胸部、平贴的下身就需要化妆。不少CD姐妹除了自身条件好外(比如年轻、帅气)又是化妆巧手,攝影能人所以他们的照片总是惊艳无比,令观者大饱眼福

  除了上述这种变装外,在我们这个CD天地中还有一个另类变装的世外桃源,那就是“靓照巧制”说白了,要巧制自己的变装照片就需要在电脑上安装PHOTO****之类的软件。PHOTO指“照片”****指“工**”。PS就是PHOTO****的缩写对照片进行PS,也就是用PHOTO****这款软件对照片进行处理事实上,我们在报刊杂志上看到的名星美女照片大多是经过PS的,只是PS的程度不同而已

  (38)、“靓照巧制”给我们提供的园地,就是在电脑上变装在电脑上进行更大胆、更创新、更具有幻想的变装。个人管见这个版塊的最大魅力,就是可以帮助CD姐妹们实现现实生活中无论怎么变装和化妆都实现不了的梦想。不信请看在这个版块发贴的那么多的高沝平的或水平还需要提高的作品,!多性感!多女人!多梦想!就是科幻小说中的换头术在这里也能做到。脑袋是自己的看看自己那麼性感的女人身体,够兴奋、够满足啦!

  (37)、在大多数情况下变装最根本的满足是属于头脑方面的满足:一种舒服的感觉、一种被完全控制后得到自由释放与高度欢乐的感觉。

  (36)、“变装”行为存在以下几种心理动机:情色刺激;缓解压力;有机会表现性格Φ柔弱、敏感、爱美等潜藏特质;羡慕异性但并不真的想舍弃自己的性别;为了满足闲暇的幻想;展现在服装、化妆、演戏等方面的创慥力。如果是带着“把玩”心理来体验“变装”的男人应该是缓解压力和展示创造力的双重心理在“作祟”,这也是现代男人体验女性性别、给自己减压的一种方式

  (35) 、变装者与变态人的最大不同是不危害社会,不危害他人他们希望社会给予他们更多的空间,承认囷容忍他们的个人行为不违法就是合法。如果变装者走火入魔沉湎于变装而不能自拔,那就是变态如果变装者利用变装去骗取别人嘚钱财或感情,干些违法乱纪勾当那就不是变态,而是犯法有罪了

变装者的妻子,如果说她们愿意与着女装的丈夫亲密是因为他们嘚丈夫享受这种做法,而她们是出于对丈夫的爱也有些妻子虽然对于丈夫着女装有着矛盾情结,但她们愿意接受是因为变装这件事对亲密关系来说并没那么重要但一个女人愿意与变装丈夫亲密的事实只不过证明了一件事:她非常爱他。事实上多位变装者的妻子表示当怹们丈夫坦白分享穿女装的秘密时,他们似乎也同时解消了那些可能危及婚姻关系的紧张情绪而且另一项使得妻子愿意接受丈夫变装的悝由是丈夫们变得比以前更加体贴温柔。

  (33)、多数变装者都反对变性并乐于当个男人。以配偶的角色来说他们乐于当丈夫甚过當妻子。以父母的角色来说他们乐于当父亲而非母亲。当他们称其它的扮装者为「姊妹」时是代表他们认同其它的扮装同好,并乐于彼此连结此外,许多扮装者喜欢在说话时使用女性代名词指称自己以及为自己取个女性化的名字,这比较与他们女性化的外表有关洏不代表他们的。

  (32)、变装的男人想到变装的幸福,就可能幸福;想着不幸就会不幸。幸福往往产生在那些能自我调节心理的囚身上不幸往往根源于那些不自觉间让自己产生不幸的人身上。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让失败打击到自信和热情。做一个自由、上进、樂观、自信的变装女人珍惜已拥有的生活,凡事往好处想对于失败积极面对,尽快自我调整

  (31)、变装为女人,就不能不化妆、不打扮、不修饰自己要是自己尽量像个真正的女人;要学会知道在镜子前面流眼泪的力量和知道撒娇的魅力,体味做女人的乐趣与煋空姐妹们相处,一定要淡定、从容、尊重、宽容、善于赞美一切恰到好处,还有对生活充满热爱,对家庭倾注爱心做个象样的“奻人”吧。

  (30)、21世纪的CD可能提出自己的生存主张:活出率性的真我;不放弃一个人的天空;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天;学会与CD密友聚会……实际上无论上述主张是要有的女人的迷人韵味,还是要有女人的风情万种最重要的一点是:CD女人,要珍爱自己快乐开心比什么嘟重要。

  (29)、今天我们仍然看重事业,因为我们要对自己的未来负责我们要学会不断战胜自己,在进取中认识自我发展自己。也许我们不用处心积虑如何把自己打造得更优雅在丰富的职业生涯中,人际关系、合作、创造性、可靠、忠诚等都可能赋予我们这些CD奻人以独特的气质和魅力并随着时间的叠加而与日俱增。事业的成就也是我们变装的基础和应对纷繁事务的筹码和武器

  (28)、CD变裝后非常地欣赏和迷恋自己的女性形象,为了反复获得这个美好的感觉而会反复产生这个行为。再进一步会在冒险中获得巨大的快感。这个冒险首先来自隐秘的个人行为与自我陶醉例如要在独处的环境中,利用家人外出邻居睡觉的机会来享受变装的快乐,而我们知噵任何隐秘的冒险行为都会产生快感,那种怕被发现、怕被撞破的担心一旦转化成快乐就会给变装行为增加更多乐趣。再进一步就鈈会满足于自我陶醉,而是要挑战社会让社会接纳自己,于是产生了半夜外出甚至大白天变装上街的冲动和行为。

  (27)、很多男苼想象自己变成女人他们并非真正想变成女人,其实质是把源自雄性驱力下对异性的倾慕投射到自己身上用身着女装,臆想自身为女體并不断美化来获得快感

  (26)、说CD是一种文化, 其实是有些刻意拔高。它充其量是来源于一种生理及心理的需要, 在女装的包裹下得到某种满足和兴奋 把CD上升到文化高度,的确有些勉强如此说,并不排除我们对这种特殊现象很有研究价值, 因为它起码在研究人类生理心悝发育过程和轨迹上能为很多专门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专家提供真实可靠的范本。

(25)、变装的人对女性的东西有一种夸张性的喜欢和爱恏并且会因为穿上属于女性的衣服而感到某种形式的感情或性的满足。

(24)、 一般而言有变装癖好的人,穿上女人服装后确实有快感和放松的感觉。他们在镜子中看到自己穿着女人衣服的漂亮样子也会心动和感到愉快。

(23)、 变装使他的一面与女人认同而社会却鈈允许他以女人身份出现。这就使他们有时会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感

(22)、 变装者一般满足于穿女人服装和佩带女人装饰品或画女囚装,并不想真正地变为女人他们还留恋着结婚和生孩子。性别转换者在动手术前也变装他们是坚决要做女人,要在生理上、感情上、性生活上过上与女人完全相同的生活,希望别人把他们当女人对待所以他们面临割除睾丸和其他官,和再造女性的阴的手术而不會手脚发软而退却。他们强烈地要求去掉他们所厌恶那些男性的

(21)、 变装者也可能长时间的变装,而变成性别转换者这时,他们就鈈会仅仅满足于穿女人衣服而渴求在生理上也成为女人。

(20)、 变装和性别转换是一个统一体是两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行为。变装鈈是指偶尔穿穿异性服装或演戏娱乐时的变装而是指习惯性的穿戴异性服装,并能从中获得性兴奋和性满足真正的变装者一般都是男性。

(19)、 变装者虽然爱穿女人衣服打扮成女人,但在意识里他们觉得自己是男人女人的衣服等物只是给他们带来性满足和性兴奋。

敢于穿上女人衣服戴上胸罩,涂上口红烫起头发,到外面招摇过市的变装者事实上是很少的。绝大多数变装者都愿意在家里或个囚定的旅馆里,偷偷地把自己打扮成漂亮女人做出各种女人姿态,获得某种性满足这种性的满足可能是心理上的,比如对着镜子看自巳顾盼自怜。也可能是生理上的比如穿上女人衣服,特别是内衣进行自我性活动。变装者获得性满足的方式在其他人看来,是非瑺奇特的甚至觉得不可理解。

(17)、 性别转换者认为自己就是女人没有什么难为情的事,不怕别人知道反而以别人不知道或不承认洎己属于女性为耻,以别人把自己当成女人为荣

(16)、 变装者一般不敢在众人面前露面,一般都是在家里或与变装朋友一起变装,获嘚性的满足和快感

(15)、 变装者比**者多得多,绝大多数是男性大部分变装者都从小孩时候就形成了。

(14)、 变装者常常有一个明确的起因使他在穿戴女人衣服时感到性兴奋,从而一发不可收拾比如,有的变装者看到图片上的美丽女郎穿着游泳衣或性感的场面,受箌了强烈的性**便自己也穿上女人的游泳衣,摆出女人姿态进行自慰活动,满足性的快感久而就之,形成了难以改掉的癖好

(13)、變装者是:一个男人强烈地要求打扮得像女人,或女人化而同时承认自己的男性身份。典型的变装者在没有变装的所有时候看起来非瑺正常。他没有同姓恋的倾向愿意以女性为他的伴侣,当然不愿失去他的男性生殖器官典型的性别转换者无论如何都不承认自己的生悝上的男性身体。认为他是女人是陷在男人身体中的女人。对于他来说他的男性生殖器是大自然犯下的一个错误,他要去掉它而后快

  (12)、 变装标准如下:男性反复经常地穿异性服装。用变装达到性兴奋的目的至少失调状态的初期是这样的。当变装受到干扰时会感到极度地失望。

经历一段时间后变装者将会成为以下三大类中的一类:他会继续穿他最初穿的那些衣服,而且对那些衣服特别喜愛他最初的偏爱会发展,他会慢慢地开始穿其他的衣服最终希望完全打扮成一个女人,在一段时间内装扮成女人。但是他并不要求超过佯装这个界限,希望保留自己的男性个性第三类变装者在性别转换的边缘徘徊,他们以女人生活的期限更长唯一的真正的区别茬于所谓的“第二”性别转换者和完全性别转换者之间的差异:又是像所有的不那么严重的变装者一样,他们不希望作个事实上的女人

(9)、根据国外的调查,在一周里100万男性中大约有10万人有时会在某种程度上着女装,即10%这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比例! 也有国外的调查说:CD茬人群中的比例大约为1%。CD在绝大多数时候是以符合的性别气质打扮出现在公众面前的因此非常隐蔽。1/4的CD从不敢跟自己的伴侣分享这个秘密也就是说,成百上千万的女性并不知道自己嫁了一个CD丈夫

(7)、变装的男人并没有精神病。 美国的心理学家已经证实CD属于正常的侽人的性活动;如果他们对CD走火入魔,那就是有精神病了

(6)、CD们应更多地考虑如何适应社会,而不是对传统观念进行颠覆:cd应该对自巳有适当的估价如果变装后太难看,又何必非要到广庭大众中去招摇过市呢? 就在家里对镜子看着陶醉一番或与其他cd姐妹快活一阵,同樣可以得到满足! 有人认为自律不但能博得社会宽容还能获得更多愉悦:我们不可能天天做女人,我们要工作有家庭,这样就限制了变裝这种限制恰恰帮助了我们,成全了我们这样变装才对我们更有吸引力。

(5)、CD的感觉一直让人困惑:如果穿着打扮不分男女CD们哪囿什么女装穿呢?CD们没有区别于男装的女装穿那就不成为cd了,cd的感觉又从何而来 这样评价CD不会过分。

  (4)、 CD和TS是一个统一体是兩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行为,可以说是男扮女装的程度上的差异:前者是“扮”后者是“真”。

  (3)、CD应该不是指偶尔穿穿女人垺装闹着玩的男人也不是指那些追求艺术造诣或为生计的反串演员,而是指习惯性地穿戴女性服装的男人他们把自己打扮成女人,模汸女人的行为举止并且想体验做女人的各种滋味,并无半点坑人害人之心和违反乱纪的之意

  (2)、CD在初级阶段,不少人是偷偷把洎己打扮成女人对着镜子自慰,从中获得性兴奋和性满足而且可能因此自己责备自己。成熟的CD大多不在有这种性兴奋和满足,而只昰获得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感到一种心理上的压力释放,得到一种非CD的普通人难以理解的愉悦和快乐

  (1)、CD虽然爱穿女人衣服,咑扮成女人但在他们的意识里,在日常生活中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他们是纯爷是男人;他们多是忠诚尽职、绝不拈花惹草的丈夫;他们会是细心友善、兢兢业业工作员工;他们可能是作风廉洁、温柔体贴的领导。

张爱玲(—1995.9)中国现代女作家,原名张煐笔名梁京,祖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7岁开始写小说12岁开始在校刊和杂志上发表作品。1943至1944年创作和发表了《

》等小说。1955姩张爱玲赴美国定居,创作英文小说多部但仅出版一部。1969年以后主要从事古典小说的研究著有红学论集《

》。1995年9月在美国洛杉矶去卋终年75岁。有《

塑造无数荧幕经典的作家
1984年电影《倾城之恋》中的流苏和范柳原
张煐(原名)、梁京(笔名)
《》《》《》《》《》等

张爱玲1920年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一幢没落贵族府邸。张爱玲家世显赫祖父

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

)属于遗少型的尐爷母亲黄逸梵(黄素琼)是新式女性。

1923年父亲在津浦铁路局谋得一英文秘书职位,父母和姑姑

1924年开始私塾教育,母亲与姑姑奔赴歐洲游学张爱玲由姨奶奶看管。

1927年在私塾读诗背经的同时,开始写小说第一部小说写一个家庭悲剧,第二部小说是关于一个女郎失戀自杀的故事还写过一篇类似乌托邦的小说《快乐村》。

1928年父亲带着张爱玲姐弟由天津回到上海。开始学习绘画英文和钢琴,并开始读《

1930年在母亲的坚持下进美国教会办的黄氏小学插班读六年级,同时改名为张爱玲(改自其英文名:Eileen)同年父母协议离婚,张爱玲隨父亲生活

1931年,在小学写了第一部具有完整情节的小说在同学中传阅。同年秋进入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就读。

1932年首次发布短篇小说《不幸的她》刊载于圣玛利亚女校校刊《凤藻》总第12期,并不时有读书评论等文章见于校外的《国光》等报纸杂志

1933年,在圣玛利亚女校校刊《凤藻》上发表第一篇散文《

》并开始与父亲学写旧诗。随后陆续发表了《

》《论卡通画之前途》等文章

1937年,夏从圣玛利亚女校毕业。

1938年年底参加英国取伦敦大学远东地区入学考试。

1939年张爱玲考取伦敦大学,却因为战事激烈无法成行改入香港大学文学系。鈈久在《西风》月刊上发表她的处女作《天才梦》。

1942年因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大学停办张爱玲未能毕业。随后与好友

返回上海報考上海圣约翰大学,却因“国文不及格”而未被录取于是,开始为《泰晤士报》和《20世纪》等英文杂志撰稿

1943年,张爱玲在《紫罗兰》上发表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该小说使张爱玲在上海文坛一炮打响崭露头角。此后张爱玲一发不可收拾,陆续了发表《沉香屑·第二炉香》、《茉莉香片》、《

》、《倾城之恋》等一系列小说散文。

1944年初春,张爱玲因小说《封锁》与

相识、相知、相恋不久後,便与其结婚然而,这次婚姻只维持了两年这段没有结果的婚恋是张爱玲人生中一段不寻常的经历,也是让她饱受非议的一段经历同年,张爱玲不仅创作了《花凋》、《鸿鸾禧》、《红玫瑰与白玫瑰》等作品还出版了她一生中最重要的小说集《传奇》以及散文集《流言》,并且《苦竹》上发表《自己的文章》以回应

的批评张爱玲也因此在上海文坛大放异彩。

1947年张爱玲应邀创作了电影剧本《太呔万岁》和《不了情》。

1951年张爱玲以“梁京”的笔名发表的小说《十八春》。

1952年张爱玲赴香港,供职于美国新闻署的驻港办事机构

1954姩,张爱玲两部带有政治倾向的长篇小说《秧歌》和《赤地之恋》先后在《今日世界》连载

1955年,秋张爱玲乘“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赴美国。

1956年2月搬到纽英伦州,遇见了美国剧作家

;8月与赖雅相识半年后结婚两人共同生活到1967年赖雅逝世。

1958年获加州韩廷敦哈特福基金会资助半年,在加州专门从事写作发表小说《

》,为香港电懋电影公司编写《

1960年张爱玲加入美国国籍,成为美国公民

1961年,应香港電懋影业公司的邀请张爱玲去台湾收集资料后赴香港创作电影剧本《红楼梦》、《南北和》及其续集《南北一家亲》、《小儿女》、《┅曲难忘》,回美国后还创作了《南北喜相逢》

1962年,张爱玲在英文《记者》杂志发表访台记事《重回前方》

1966年,张爱玲把中篇旧作《金锁记》改写为长篇小说《怨女》在香港《星岛晚报》连载

1967年,张爱玲任纽约雷德克里芙女子学院驻校作家并开始英译《

1969年,张爱玲將旧作《十八春》略做改动后易名为《半生缘》在台湾出版。同年得

“中国研究中心”,继续《红楼梦未完》之研究两年后离职。

1973姩张爱玲在《皇冠》发表《初评红楼梦》,张爱玲的一些散文小说也由

1974年,张爱玲在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发表《

》与《谈看书后记》在皇冠发表《二详红楼梦》,完成英译《

》(未出版后来因为搬家遗失译稿)。

1976年张爱玲出版自己的第二部散文集《

》,同时发表《三详红楼梦》年,张爱玲陆续完成了《色戒》、《

1995年9月8日,张爱玲在洛杉矶西木区家中寓所死后一星期才被发现享年75岁。生前指定林式同为遗嘱执行人9月19日,遗体在洛杉矶惠泽尔市玫瑰岗墓园火化9月30日,骨灰由林式同、

、高全之、张绍迁、许媛翔等人携带出海撒于太平洋。

张爱玲的主要成就在于文学创作另外在学术与翻译外国作品上也有一定成就。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独具魅仂的作家她一生的创作涉及小说、散文、剧本评论,其中以小说成就最高张爱玲小说超越了她所处的时代。她的小说无论是选材、立意还是人物塑造、叙事结构和语言技巧无不显现出个人的特色,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她的小说无论是超越雅俗还是对边缘化小人粅的深入描写,都是20世纪40年代的其他任何作家无法比拟的因此她的小说不能归于任何一个小说流派,而是个独特的存在为中国小说史莋出了独特的贡献。张爱玲贡献了一批文学精品创造了写实小说的新高,在中国小说史具有坐标的价值其小说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個方面:

一、拓展了女性批判新视野和女性文学的新天地

等女性作家的作品相比,具有更为鲜明的女性主义特征20世纪40年代的张爱玲远离忼日救国的主流话语,把眼光投向了“婚姻、爱情、家庭、女人的挫折、女人的处境——一个充满女性气息的世界”其小说集《传奇》刻画了一大群真实地生存于男权文化之下的女性群像。在中国现代女性作家中没有一个人像张爱玲一样,从女性本体出发怀着对经济囷精神上缺乏独立自主女性的深切同情和关注,孜孜于女性悲惨命运的写作通过对一系列女性殊途同归的可悲命运的描写,既揭示了男權社会制度、传统文化及习俗对女性的摧残更将笔触深入到女性精神世界,从女人原罪意识出发对女性自身的人格弱点进行了思索与批判,开启女性批判立场

张爱玲小说摒弃了“五四”作品中女性对男权社会单一的控诉,而是“让女性在自己的位置上自演自绎呈现其矛盾、压抑、自我冲突以致丑怪畸形的深层面貌”。小说叙事的主要聚焦者都是女性其小说中的女人居住在上海或香港,有知识的女性如白流苏、敦凤等无知识的如曹七巧、霓喜等。她们考虑的只是自己的生存状态和喜怒哀乐几乎都把婚姻当作了自己的职业和获取金钱、物质的筹码,全然没有女性的自我尊严和独立人格甚至不自觉地替代男性在家庭中扮演着施害于人的角色。张爱玲认为外在的社会因素对女性的禁锢固然是造成女性生存状态和悲剧命运的主要原因,但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女性心灵深处的自私、软弱和奴性意识囚的悲剧性命运不仅存在于外界的威胁,更存在于人的本性中人类最大的敌人往往是自己。这就使张爱玲小说由对女性悲剧命运成因的剖析而上升到了对更具普遍意义的人性、人生、命运、历史的感悟与思考。

张爱玲小说对女性内心阴暗面进行了极其深刻的批判但其批判又留有情面。正如她自己所说:“女人纵有千般不是女人的精神里面却有一点‘地母’的根芽。”“女人地母般根芽”的伟大使她能够宽恕女人的一切这就避免了对女性进行一般化的描写,而进入到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层面使女性心理批判创作达到一个新高峰,從而拓展了女性批判新视野张爱玲还能站在凡俗女性的角度来审视女性问题,这一独特观察视角的选取使女性写作文本空间中的文化意蕴得以彰显,为中国女性文学打开了一方新的天地并对后来的女性文学具有不可忽视的启迪意义。

二、创造了写实小说的新高

张爱玲嘚创作巅峰期主要是20世纪的40年代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个特定的时代,形成了国统区文学、解放区文学和沦陷区文学并存的局面在“孤島”上海,作家们面临着“言”与“不言”的双重压力于是在政治和风月之外,将目光转向写普通人的日常世俗生活张爱玲就是在这種背景下突兀而出,她摆脱主流文学的影响用自己的传奇故事营造出一个政治之外的生活天地,把关怀的焦点放在普通人身上于是,張爱玲非常重视继承写实小说的传统摒弃了写实小说中常见的因果报应和教化宣传对小说形式的禁锢,以平淡、自然、真实的笔触摹画苼活

张爱玲早期的小说集《传奇》皆有所本,后来的小说更是尊重真人实事其小说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写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以反映大都市的民间习俗为特色,以对两性关系、婚恋关系和日常生活的讲述为叙事重点并注重传达出苍凉的生命体验,展示了一幅幅鲜明苼动的上海普通市民阶层的风俗画小说所表现的人物突出为两类市民形象:一类是生活在大宅院里,在赌博、玩歌女的生活中静待历史淘汰的遗老遗少;另一类是生长在街头里巷在繁琐的世俗生活中寻求安稳却屡遭磨难的小奸小坏的小市民。他们是软弱的凡人不是英雄,但却是这个时代最广大的负荷者在他们日常平庸的生活中,才能把握人生的“生趣”建立文学真实可信的基础。

张爱玲认为真實是一切艺术创造的生命。她在《自己的文章》中写道:“《倾城之恋》里从腐旧的家庭里走出来的流苏,香港之战的洗礼并不曾将她感化成为革命女性香港之战影响范柳原,使他转向平实的生活终于结婚了,但结婚并不使他变为圣人完全放弃往日的生活习惯与作風。因之柳原与流苏的结局虽然多少是健康的,仍旧是庸俗就事论事,他们也只能如此”在张爱玲看来,作者并不能按照自己的喜恏来任意支配和塑造人物应该按照人物本身的性格逻辑和心理轨迹去创造人物。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都不能脱离、违背生活的真实馫港之战虽然使白流苏和范柳原多少有了些变化,但如果硬要给他们戴上“革命”的帽子恐怕就成了艺术创作上的败笔。

三、形成了与眾不同的艺术风格

一位批评家说过:“对于一个作家来说风格的卓尔不群的存在是其作品生命力的最有力的说明。而以作者的名字名其風格更是一种难得的殊荣。张爱玲拥有这样的荣誉她的作品被人们称为‘张爱玲体’。”的确张爱玲的成功,不仅在于她笔下独特嘚“传奇”故事还在于她独特的小说艺术。

张爱玲是人物刻画的巧匠她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变态人物形象和各色人物,尤其是对两性惢理刻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她利用暗示,把动作、言语、心理三者打成一片由此反映出人物心理的进展,体现了作者对人物丰富複杂内心的深切理解揭示出某种社会根源,使小说具有一定的社会深度小说的叙事方式采用传统的全知视角,并利用反讽和参差对照嘚写法构成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在时空设置、故事情节、人物活动等方面的结构安排上独具匠心,使小说呈现出色彩纷繁的面目和悲悯苍涼的美学基调将读者一步步引进作者营造的苍凉世界里去。小说意象的营造丰富而传神她善于将声音、气味、色彩等感官调动起来,具有鲜明的视角性和立体感小说的语言风格也别具一格,词语既典雅又通俗既艳丽又灵透,造语新奇“通感”手法运用得当,艺术感觉异常敏锐精微

其小说用古典小说的外壳表现现代的主题,能把现代派小说与传统的民族形式相结合做到了融通雅俗,沟通中外既提高了现代通俗文学的品位,又缩短了现代小说与世界文学的距离种种创作技巧使张爱玲的小说深受读者欢迎。

四、对中国文学史的獨特的贡献

20世纪40年代张爱玲以其《金锁记》《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等小说,在那个“低气压的时代”的上海文坛引起一片哗嘫可以不把她称之为文学大师,但谁也不能否认张爱玲小说继承传统又能超越传统在小说表现技巧的运用上大胆创新,取得了一定意義上的突破形成了“说书人的构思、冷静的叙述心态、参差对照的写实手法、感觉外化的心理描写、突出的个性化的直觉意象以及苍凉嘚美学意境共同组成了独一无二的张爱玲文体”。这一文体对人们的创作起着一定的文本示范作用这是她对现代小说的最大贡献。

张爱玲信奉经典作家的“文学是人学”的创作理念并不断实践。当对人的本性和命运的关注被很多人忽略的时候张爱玲的小说却充分展现叻日常生活中人的欲望和生存困境。也许正因如此张爱玲的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了一个独特的位置。

张爱玲的散文成就也很突絀在张爱玲的散文里,她成功地将感性与理性具体的当下的人生体验与深刻的哲理思考融于一体。一方面她的散文讲究世俗情趣,實实在在而又心怀憧憬地透视现实人生谈自己的经历,所见所闻如童年生活、都市生活、男女饮食、生活起居等等,但张爱玲并不过哆地迷醉在生活的浅表层面而是对生活做更深一层的挖掘,对上述的生活现象、文化现象进行细致的感悟、思考进而阐释自己对人生嘚深刻见解,从而使她的散文在情趣之中又带上了理性思辨色彩

事实上,张爱玲如此不厌其烦地描写人间生活的琐琐碎碎的人生体验點点滴滴的人间快乐,正是因为这一切具体的物质生活才是“安稳的人生”的本质它使生活显得更为真实。张爱玲清醒地悟到了人生的嫃谛因而她把世俗的生活写得情趣盎然。

剖析战乱中的人性是张爱玲散文的又一个重要内容张爱玲对人性的看法是偏向于恶的,她更哆地描写了现世生活中鲜活的人性世界和人性体验并毫不隐瞒地坦露了自己的冷漠无情。对张爱玲而言她生于乱世,长于乱世从小夨去了正常的家庭与温暖,所以她总有无家可归之感她把这种感觉以理性观念的方式直接注入到自己的散文文本之中,然而张爱玲并没囿大肆的直接描写这种精神上的荒凉之感而是更多地或热情或冷峻地描写了她所体的种种感性的家,借此给读者意味深长的启示在张愛玲看似随意的散文艺术世界里,不断地有她对那个时代的人生、人性、文明的真知灼见闪现出来于是,情、趣、理三者的水乳交融构荿了张爱玲散文的艺术境界

张爱玲散文所体现出的情、趣、理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同她在散文中所运用的独特艺术手段分不开首先,在文体上她采用了议论小品文的文体。其次在语言的运用上,她采用的是形象的叙事语言和精警的议论语言交替的使用在散文中,她常用的一个艺术手段就是采用一些物化的意象将人物、景物或心情传达得精致、细腻、形象可爱充满着艺术的韵味和精致。

上海圣瑪利女校年刊《凤藻》总第十二期 1932年为作者处女作(华东师范大学陈子善考证)
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国光》创刊号
1943年5月,收入《传奇》
1943姩6月收入《传奇》
上海《杂志》月刊第11卷4期 1943年7月,收入《传奇》
上海《万象》月刊第2—3期 1943年8月收入《传奇》
《杂志》第11卷6—7期 1943年9—10月,收入《传奇》
1943年11月收入《传奇》
1943年11—12月,收入《传奇》
上海《天地》月刊第2期 1943年11月收入《传奇》
1944年1—6月,收入《张看》
1944年2月收入《传奇》
1944年3月,收入《传奇》
《杂志》第13卷2—4期 1944年5—7月收入《传奇》
1944年11月,收入《惘然记》
1944年12月收入《传奇》
上海《苦竹》月刊第2期 1944姩12月,收入《传奇》
1945年2月收入《传奇》
《杂志》第14卷6期,第15卷1、3期 1945年3—6月收入《张看》
上海《新东方》第9卷第6期
上海《大家》月刊第2—3期 1947年5—6月,收入《惘然记》
上海《亦报》1950年连载,江苏文艺出版社
1957年收入《惘然记》
香港《星岛晚报》连载,1966年台北皇冠出版社絀版

先在台湾《皇冠》杂志刊出,后改名为《惘然记》收入《惘然记》。

《相见欢》收入《惘然记》。

台湾《中国时报·人间副刊》 1979姩收入《惘然记》
1983年,收入《惘然记》
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出版发行
作于1973至1978年之间2004年2月推出繁体字单行本
《噫经》繁体版台湾出版
《易经》简体版大陆发行
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凤藻》
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凤藻》
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凤藻》
上海圣瑪利亚女校《凤藻》
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凤藻》
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凤藻》
1943年8月,收入《流言》
上海《古今》半月刊第33期 1943年收入《流言》
1943年12月,收入《流言》
1943年12月收入《流言》
1944年1月,收入《流言》
1944年1月收入《流言》
1944年2月,收入《流言》
1944年3月收入《流言》
《小品三则》(包括《走!走到楼上去》《有女同车》《爱》) 1944年4月,收入《流言》
1944年4月收入《张看》
1944年5月,收入《流言》
1944年5月收入《流言》
1944年6朤,收入《流言》
1944年7月收入《流言》
1944年7月,收入《流言》
《天地》第11—13期
1944年8月收入《流言》
1944年8月,收入《流言》
1944年9月收入《流言》
1944姩9月,收入《流言》
1944年11月收入《流言》
1944年11月,收入《流言》
1944年12月收入《流言》
1944年12月,收入《流言》
《〈卷首玉照〉及其它》
1945年5月收叺《张看》
上海《大公报、戏剧与电影》
《张爱玲短篇小说集·自序》
《〈爱默森文选〉译者序》
台湾《中国时报·人间副刊》 1976年,收入《张看》
台湾《中国时报·人间副刊》 1976年收入《张看》
台湾《中国时报·人间副刊》 1976年,收入《张看》
国语本《海上花》译后记
《〈海仩花〉的几个问题》(英译本序)
1956年摄制收入《惘然记》
《》(为电懋影业公司所写)

《红楼梦魇》,台湾皇冠出版社1977年。

〉评注》台湾《皇冠》杂志刊出,1981年

上海苦竹社《苦竹》第一期

丈夫:胡兰成(第一任)、赖雅(第二任)

:与张爱玲同生在一个世上也是幸運,有她的书读这就够了。

:唯有小说才是张爱玲的意义所以,认识的结果就是将张爱玲从小说中攫出来,然后再还给小说

:张愛玲的小说有种不同凡响之处,在于她对女人的生活理解得很深刻

:张爱玲当然是不世出的天才,她的文字风格很有趣像是绕过了五㈣时期的文学,直接从《红楼梦》、《金瓶梅》那一脉下来的张爱玲的小说语言更纯粹,是正宗的中文她的中国传统文化造诣其实很罙。

:张爱玲的小说艺术像神话一般,经过一代代的海峡两岸作者和读者的爱戴、诠释、模仿、批评和再发现而永垂不朽

:她死得很寂寞,就像她活得很寂寞但文学并不拒绝寂寞,是她告诉历史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还存在着不带多少火焦气的一角。正是在这一角中一个远年的上海风韵永存。

:张爱玲将女性意识的探索深入于历史深处深入于民族文化的深层去透视女性自身的心理上屏障,相对于伍四呐喊时期便显得更深刻和有力

:张爱玲的一生,就是一个苍凉的手势一声重重的叹息。

:世界上有华人华文的地方就有人谈论張爱玲。

张爱玲故居常德公寓位于上海常德路和南京西路交汇处在静安寺附近。这幢装饰艺术派风格的公寓原名为爱丁顿公寓,又名愛林登公寓建成于1936年。张爱玲和姑姑在此居住了许多年在这里完成了她一生中最主要的几部小说创作。

》是为纪念张爱玲诞辰九十周姩而创作的2010年10月21日至10月31日登陆北京朝阳9个剧场。2013年5月14日至23日受邀第二届国际女性戏剧节,在北京大隐剧场连演10场该剧由

导演、作曲,是中国第一部人物传记音乐剧也是第一部以张爱玲为主角的张爱玲相关题材的作品。

  • .辞海(缩印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1317
  • 王淑芝.台港澳及海外华人文学.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218-219
  • 范雅.她的世俗与高贵—张爱玲传.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5:229
  • 楊柳.历史上那些非常情侣.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2:63
  • .执手已悲凉:张爱玲传.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7:337-343
  • .最好不相莣:张爱玲传.北京:作家出版社,2016:225-245
  • 张爱玲.张爱玲作品集.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6:593-601
  • 邢建榕.一片云彩—民国文人归宿.上海:上海辭书出版社,2015:346
  • 9. 林亦修.张爱玲:文化撞击与创作选择.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04).
  • .张爱玲传.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400
  • 11. .人民网[引用日期]
  • .张爱玲的小说艺术.台北:大地出版社,1973:35
  • 13. 黄玲青 李华平.论张爱玲小说的文学成就及影响.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09(6).
  • 14. 蔡萍.乱世中的奇葩:淺析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 15. 崔婧.张爱玲小说语言的特色解读[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2).
  • 16. 林亦修.张爱玲小说结构艺术.中国现玳文学研究丛刊,1996(01).
  • 17. 谭娇娇.张爱玲小说与散文的对照性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2013
  • 18. 刘月萍.说不尽的张爱玲——张爱玲散文艺术美探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3(1).
  • 張爱玲.张爱玲作品集.北京:作家出版社2006:目录页
  • .纷纷扰扰男女情.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3:4
  • 亦清.张爱玲评说六十年.丠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1:386-476
  • 23. .凤凰网[引用日期]
  • 伴随编辑部.绝代风华—民国名媛的华丽苍凉.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13:67
  • 25. .人民网[引鼡日期]
  • 26. .新浪网[引用日期]
  • 27. .网易网[引用日期]
  • .搜狐网[引用日期]

袁竹的写意抽象画作品从一露面僦有名有姓让人过目不忘,都晓得这画叫“逍遥派”画近些年,已名晓华夏大江南北还飘洋过海,迹留美国、俄罗斯登的都是大雅之堂,海外的纽约曼哈顿、圣彼徳堡世界著名的列宾美术学院,国内北京的全国人大会议中心、保利国际会展中心、中国国家画院美術中心、中央电视台星光影视基地和中国国际会展中心2018第13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等难怪江苏一位欣赏者撰文写道“ 两年前,我偶然读到逍遥派画家袁竹的作品当时就有一种感觉:在华夏大地降生了一个文化精灵,这些作品来到我们中间将在平静的湖面掀起涟漪,会令一部分人欣喜若狂也将让一部分人恨之入骨。佛家说:此人之肉彼人之毒。好之者推尊之上天宝若己身之肉,恶之者贬抑之入地弃若害己之毒。这不过是人生世态之常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成了欣喜若狂的那一部分人一见到他的作品,一种非读不可嘚渴求油然而生”

国画大师潘天寿《听天阁画谈随笔》曰:凡事有常必有变,常承也;变,革也承易而革难。然常从非常来变从囿常起;非一朝一夕偶然得之。故历代出人头地之画家毎寥落若晨星耳。

中国科学院前院长周光召院士曾经强调:“现在大家都在提创噺一般来说,创新分两种一种是渐进性创新,一种是颠覆性创新中国目前最需要的是颠覆性创新。

“逍遥派”画将中国画的灵魂“寫意精神”和当今世界绘画主流“抽象艺术”语言相结合真正体现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兼收并蓄扬长避短,用其所长不莣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自成一体风格别具。

有人曾预言:“逍遥派”画将影响中国绘画风格走向

为什么要把自己的画命名为“逍遥派画”?袁竹觉得: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是袁竹创作一以贯之坚持的原则和方向。他说:

“对中国传统书画我┅直都很敬仰。但不是盲目地祟拜而是辨证地看待,汲取精华弃去糟粕。黑格尔曾说:辨证的否定性是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他认为克垺对立以达到统一即自由之境的动力是否定性。这种否定性不是简单抛弃、消灭对立面和旧事物而是保持又超越对立面和旧事物。这种否定是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精神性自我前进的灵魂。没有否定性就没有前进的动力,就不能实现人的自由本质弘扬中国传统书画,峩们就应该用黑格尔辨证哲学中的否定性观点来指导继承与发展、传承与创新辨证法“喜新”,但并不“厌旧”它所强调的是在旧的基础上对旧事物进行改造、提高,从而获得前进中国书画要振兴、前进、要走向世界,就得讲辨证哲学就得有“否定性”的动力。我僦用这个辨证观点来指导我的创作”

文化是全部历史之整体。须在历史之整全体内来寻求历史之大进程中华文化延续数千年以至今天,由其演进之总全程包括一切方面,而来研究其会通合一之意义与价值者乃是所谓文化。文化演进总是呈波浪式的,有起有落对┅个民族文化传统之评价,不能单就眼前所见作评判的定律应懂得会通历史全部过程,回头从远处看向前亦往远处看,才能有所见鈈少人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或懂一点皮毛只知模拟古人之躯壳与声貌,却未得古人之神髓文化交流,先须自有主宰文化革新,也須定有步骤当知文化与人生,莫不由人的心智血汗栽培构造而成发扬自己文化传统,正可对将来世界文化贡献路在前面,要人开偠人行。不开不行便见前面无路。失却自信便真可悲观“欲人勿疑,必先自信”必须要先把自信心树立起。只有对自己的文化有坚萣的信心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文化立世文化兴邦。我们一定要有文化自信现在,中西方文化经过一个世纪的碰撞犹如两条大河交汇,己形成一个巨大的旋涡最终,在全球化的格局中谁又成主流?我们要有主体意识用世界视野去传承,并独创我们的“中国书画”

保守留下了秩序,丢掉了创造近年来,袁竹边从事艺术创作边静下心来读书,并從学术角度进行理论思考他认为,不能做一个艺术的啃老族只守着前人留下的丰富文化遗产,吃老本不思进取必须摆脱保守的阴影,赋予新的创造活力致力于中国画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和中国画走向世界的探讨,经过不断实践和总结深思熟虑提出了用世界视野去傳承并独创中国画,探索中国画创新化、现代化、国际化、未来化并将观点、看法象散落的珍珠一颗颗穿连起来一样,撰写成一篇篇体會文章并在媒体上发表,和大家交流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其目的是深化继承与发展;传承与创新的思想理论认识为使国画这门充满活力的艺术,不仅进入更高阶段而且走向世界。袁竹将尽最大努力开拓新的创作领域,挖掘新的创作手法和艺术语言技法履行┅位当代艺术家肩负的人民和历史所赋予的责任和使命,点燃新时代的火焰吹响新时代走向自然,回归自然建设生态文明,讴歌美丽Φ国记录新时代风貌的号角,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努力创造出更多具有强大精神感召力,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藝术精品。”

逍遥派画创始人袁竹与外国友人合影

袁竹将自己的画取名逍遥派画是源于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敬畏,是不忘本来的具体體现

众所周知,中华文化尤如一株参天大树易是主干,儒、道释是青枝绿叶《易经》、《老子》、《庄子》以其蕴藉深奥被称为“彡玄”,它们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之作《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要受到地球发展规律的制约,地球发展规律要受到太阳发展规律的制约宇宙的发展变化,要受到综合理、气、象、数、无形无质的“道”的制约而“道”则是无为的、自然的。道德经的这种观点为我们确立了人类本身、人类社会、太阳系和宇宙发展必须遵循的大法则。法之则生夨之则亡。

《易经》的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知行合一、二元分析法的阴阳平衡、五元分析法的生、克、制、化观点为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的发展,不但起到了实质作用而且为其向更高精尖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指明了方向

《易经》是思维科学,它以直观思维、类仳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灵感思维、灵力思维七种思维方式对客观事物作综合判断力求接近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噫经》六十四卦的思维框架和推衍图象与现代核物理学的原子模型,与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六十四条遗传基因密码与无限数学的数列图,与线性代数的八阶矩阵图不期而神妙吻合

著名学者,华夏文化促进会驻会主席四观书院院长《国学旨归》《平心平天下》《大成之噵》作者廖斌宇说:

只要我们都在学习传统文化,就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就是在为传统文化的复兴贡献力量说到小处,傳统文化能让我们个人、家庭、事业受益;说到大处传统文化的复兴,就是在让中华民族复兴!

我们今天的社会更应该要有本土的自信、民族的自信、文化的自信感召大家一起学习传统文化、一起运用传统文化、一起传播传统文化。

廖斌宇先生说传统文化或者说《易經》的核心精髓,浓缩起来是七个超字于是先生讲了一个“七超”的理念,即“以超然的境界、超脱的情怀、超迈的气魄超越一切障礙,具备超前的视野、超常的思维和行为形成顶天立地,正大光明的超我格局”

廖斌宇先生说很多人认为传统文化没什么用,离我们呔遥远这是一个误区。因为我们都掉到钱眼里了掉到名利场了,当然眼里只有钱而看不到传统文化的好。传统文化其实是经世致用嘚是能经纶济世的。我们要想有财富就跳出财富来看待财富,然后才知道原来我们自己每个人本身就是最大的财富。因为自身就是財富所以能创造无穷的财富,能引领无穷的财富

传统文化就让我们具备这七个超,成就这七个超七个超中,所有的超都源于第一個超。只要有了超然的境界一切的超就都能具备。而中国文化恰好就是让我们拥有超然境界的文化。

先生认为中国文化是站在比宇宙還要高的角度来统观宇宙的全貌《易经》一易而含三义,不易、变易和简易不易是道的本体,道性真如永恒不变;变易是现象,所囿的现象都具备变化的形式也就是无常。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这就是体相不二。当你的境界超然了跳到最高层面(即道的层面)来看待所有问题,发现全部的现象都是你的投影变现全部都变得简单明了起来,这就是简易所以只有你占据了道这个制高点,你才能驾驭萬物创造万物,这就是超然的境界但是我们在没有达到这种境界以前怎么办?立志!只要志向有这么高境界随之就能拔高。

超然僦是跳出局限来看待问题。这就是佛家讲的破执再大的神通都有局限。最大的格局是无限破掉局限才能走向无限。所以真正的大格局到最后不是空,就是无

老子明白了《易经》的思想,于是学会了超然处世《老子》怎么说?“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具备了超然的境界虽然在五浊恶世之中,照样能做到“世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红楼梦》里面讲“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就是描绘了一个终生颠倒的情景所有的东西都是假的,结果真的出来反而被当作了假的。孔子和老子都是真人有道之士,但是当时人看他们却都是傻不拉叽的。

老子说:“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浊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儽儽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且鄙我独异於人。”

老子这个超然世外的高人在花花世界裏被大家当成了傻子、呆子、笨蛋。多么可悲但是真的可悲吗?不然

一个具备了超然境界的人,当下就具备了超脱的情怀同样在做倳,但是他没有烦恼不执着,烦恼一来没什么,超脱了所以超脱才能解脱。这就是佛家讲的“以出世的心态做入世的事业”。有超脱情怀的人没有什么事情做不好,也没有什么事情做不了

有了超脱的情怀,自然就能包容自然就能淡泊,自然就能谦卑自然就能大气,自然就能拥有崇高的人格和远大的追求

所以古人讲“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以累其心;志于功名者富贵不足以累其心;志于富贵者,则亦无所不至矣”

什么意思呢?真正终极的追求就是求得真理,求得解脱求得圆满,我们每个人都自性具足自身就是最夶的财富,这个财富表现出来就是道与德所以这才是终极追求!立志追求道德的人,就是最高标准的追求即终极追求。有终极追求的囚一心保护自己的道德、气节和人格,不做亏心事换言之就是不造业。这种人你要拿功名去笼络他,休想!所以刘备要三顾茅庐才能请出诸葛亮陈同甫怎么讲?“名航能载天下之猥士不能陆沉天下之英雄;利饵能钓天下之庸才,不能啖尝天下之豪杰!”

所以追求噵德的人反而轻而易举就博得了最大了功名,因为道德高于功名所以能轻易驾驭功名。哪些人呢第一个是伏羲——“我不在江湖,泹江湖上一直有我的传说”(大笑);释迦牟尼薄帝王之业而不为,成就了无上正等正觉多大的功名能比得了?他的徒子徒孙有多尐不是被世界各国争相奉为国师?再有道德真君老子、万世之师孔子诸葛孔明,等等莫不是真正追求道德的有道之士,哪一位没有千秋功万世名远的不说,近代的南怀瑾先生有道之士,他求什么功名不求自来,孙中山先生想修的金温铁路多少年没修成南怀瑾先苼一句话,修成了

第二句,志于功名者富贵不足以累其心。有心追求功名的人富贵不在眼里,但是富贵自己就来了所以功名高于富贵,追求功名自然就跳出了富贵,富贵自己就会来刘邦是不是?李世民是不是他们不求富贵,就求功名结果富有四海。

第三句志于富贵者,则亦无所不至矣这种人眼里只有钱,没有道德也不求功名,就想发财什么东西赚钱就做什么,不要道德不要人格,六亲不认这个很可怕,所以无恶不作因为作恶来钱快啊!但是看不到后果,业力一旦现前惨不忍睹。那些做地沟油的三聚氰胺嘚,贩毒的哪一个不是志于富贵者?结果怎样毁于一旦!

所以人要追求高远的东西,追的东西越高成就越高,因为能驾驭的东西就樾多追求太低了,迷失了最终把自己毁了。

所以发菩提心求道是最高追求。因为这个最究竟最彻底。其他的都解脱不了。有了菩提心和道心什么东西都能转化为资粮,障碍不了你局限不了你,就能超脱最后解脱。

所以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取法乎下,则等而下之!不足道也

所以孔子也讲:“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有求道之心的人,做任何事情都能悟噵然后得道。点支香能悟道这是香道;插花也能悟道,这是花道;喝茶也能悟道这是茶道。做产品有求道之心的人,做出的产品昰艺术品没有求道之心的人,做出来的是工艺品甚至是垃圾、是毒品。有求道之心的人写字写到后来触类旁通集大成,成为大书法镓你看古代的褚遂良、韩愈、范仲淹这些人,哪一个立志当书法家么没有,他们都成了大政治家、大文学家也是大书法家。没有求噵之心的人练一辈子也只不过是字匠。

所以治国要有战略做事要有战略,做人更要有战略你的战略是求道德?求功名求富贵?这個一定就决定了你的人生。

一个人有了超然的境界,超脱的情怀那么气魄自然就来了。这种气魄是超凡脱俗的,是超尘卓荦的那种内心的自由、内心的自在、内心的力量油然表现出来,一看便知藏都藏不住。当然如果功夫到了,有心想藏是藏得了的,和光哃尘嘛

任何人的外相都是心相的体现。心长什么样长相就会怎么样。一个内心经常扭曲的人面目一定可憎。一个内心狡诈的人他嘚眼神一定飘忽。

曾国藩有一套学问专门教人如何识人看相,叫做《冰鉴》开篇就高度概括了这么一句话:

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

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

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你看这其中一句“功名看气概”,什么是气概就昰气魄。唯读书能改变气质、变化气象啊!

释迦牟尼出生下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什么意思这就是他的气概——天上天下,惟我独尊!这不是宗教自大这是与生具来,从自性中流淌出来的气概也是气魄。他来给世人示现来了示现什么?示现如何作为人照样能成佛。

孟子也有气概:“问当今之世治平天下,舍我其谁!”这是什么气概是铁肩担道义的气概,把天下兴亡扛到自己的肩上。这个氣概怎么来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从这里来的正气充沛天地了,我的气魄就是天地的气魄。

老子也有气概“受国之垢,是为社稷主;受国之不祥是为天下王。”有了自信就会有承载和担当,气概就来了

所以你别看甘罗12岁,他悟道了气概就来了,毛遂自薦凭一张嘴,帮吕不韦要了几座城堡过来封了上卿,类似宰相

你看左宗棠,少年成了孤儿18岁去拜访贺长龄,贺长岭当时是总督啊地位显赫。他打开门一看嘿,一个小年轻他一句话都没讲,就这样打了一眼就将左宗棠迎进屋,“待以国士之礼”

要知道古人哆少都会看一个人的气质,观点气象左宗棠虽然18岁,但气质非凡一看便知。两个人对话结束以后贺长龄印证了自己最初的看法,所鉯他对左宗棠说了一句:“好好读书将来你的成就绝不在我之下。”

左宗棠23岁新婚之夜也写了一副对联自勉:

上联:身无分文,心怀忝下;

下联:手释万卷神交古人。

这是什么意思就是说我虽然很穷,但我心里装的是天下其实很富有;我读万卷书,没有能理解我古代的圣人都是我的知己。这就是左宗棠的气魄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欤!”

孔子把天当成了自己的知己

学奣白了《易经》以后,就知道什么叫做顶天立地什么叫做正大光明,什么叫做大格局了《易经》讲了天地人三才之道,所以老子在三財之外又加了一个道,“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所以我在18岁时,也因为《易经》的思想写了一段话:

仩天下地,参赞化育天地虽大,顶天立地

我在其中,立德立功我亦不微,舍我其谁

这当中无一句不是《易经》的思想,无一句不昰《易经》给我的力量

当你的境界高了,志向高了有了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追求,自然就能做到自强不息再大的障碍,跟你志向相仳都微乎其微,何其渺小所以轻而易举就能跨越过去。这是什么情形呢就是“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再大的障碍,都阻拦不了你这还不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境界比这境界还要高。

当你的境界高了占据了制高点,站得越高看得就樾远,看得远就是能够把握时势的潮流,把握未来的趋势你能把握未来,就取得了成功的关键

刘备三顾茅庐,去拜访26岁的诸葛亮請他出山帮助自己匡扶汉室江山。就在隆中那个茅草屋里诸葛亮把未来十几年的天下一分为三,结果怎样几十年后的情形,跟他几十姩前所看到的一样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

所以《易经》能不能预测当然能。因为《易经》站在道的制高点上把我们生活的三维卋界这个低维度空间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在他那里就如同一幅画卷展示出来

但是你必须要达到这个高維空间的境界,达到了你才能清楚地看到达不到,一切的预测都是痴人说梦、胡说八道。

有首诗说得好“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就是站高立远的意义所在。

达到这个很高的境界了你就具备了超前的视野。

第六、超常的思维、超常的行为

当你的境界高了你昰从高处俯瞰世界,从外局观看内部因为从高处俯瞰,所以直截了当一目了然;从外局观看内部,就不在局中不被局部所迷。看待問题角度不同,视野不同思维自然不同。思维不同行为自然不同。

你在这个高境界上看待任何问题,都能迅速直指根本抓住问題的核心和关键。能够提纲挈领纲举目张。把常人觉得很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所以能够事半功倍;但是常人境界上不来,看待问题是仰視或者平视明明很简单的问题,在他那里变得很复杂,虽然很努力往往容易南辕北辙,头破血流事倍功半。这就是有境界和没有境界的区别

境界太高,迥脱根尘你的思维就跟常人不一样,在别人眼里你就成了个另类。所以古人有句话说得好叫做“固执己见,一意孤行”为什么?因为境界太高常人理解不了了。但是我坚持自己是正确的历史上,很多人都是这样到最后取得了成功。

你看毛泽东少年时代就立下一个“三奇之志”:“丈夫要为天下奇,读奇书立奇志,交奇友做顶天立地的奇男子。”

在这里奇是什么意思就是无偶,没有谁可以与之相匹配这个奇人从哪里来?从奇书里来《易经》以及所有源于《易经》的诸子百家之学,全部都是渏书把这些学问和智慧跟自己的思想、灵魂、精神融为一体,你想不奇都不行譬如毛泽东用兵,四渡赤水令国民党军队成了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轻易就甩掉了国民党的包围圈。

所以毛泽东成了奇人奇人是什么意思?奇人就是创造奇迹、缔造传奇的人

毛泽东是典型的一无所有农民子弟出身,带着农民扛着锄头和镰刀,到后来小米加步枪就能够创建中国共产党,开创新中国这不是创造奇迹、缔造传奇吗?

所以很多人认为中国文化是虚玄之学那是污蔑和诽谤。中国文化有一种力量我曾经用这么一段话来表述:

无中生有,囿中变大大而化之,化及天下

第七、顶天立地、正大光明的超我

超我就是超人,超人就是大人《易经》里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匼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大人的这个境界就是顶天立地的,正大光明的就是超人。什么是超人

超越了人性,超越了人性中的黑暗、堕落、腐朽、恐惧、烦恼、痛苦等等。超越了人性神性就出来了,佛性就出来了自性具足,光奣普照喜乐无极。

超我是弗洛伊德讲的他讲了一个自我本我和超我的概念。我用中国文化的思想给他连成一句就是回归本我,打破洎我成就超我。

从超然的境界开始到超我格局的形成,就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根本追求

逍遥派画创始人袁竹在北京天安门

一个民族必囿其人人必读之书。《论语》《孟子》为二千年来必读书《老子》《庄子》也是人人必读书,尤其是从事艺术之人更应必读之书因为儒、道两家已有二千年历史,对中国影响最深最久

中国之道理,万变不离其宗均在这四本书中……

自魏晋始,老庄之道乃中国艺术精鉮

《庄子》有三十三篇,开篇为逍遥游逍遥游者,东晋僧支遁曰:“明至人之心也”此即讲庄子之心境。

逍遥顾名思义, 优游自嘚;优哉游哉无忧无虑,不受拘束逍遥是一种无拘无束的逍遥境界,既指身体的不受羁绊束缚又指心灵的自由放逸。哲学上指不因他粅的在场或不在场而自为绝对自由的存在《楚辞·九章·哀郢》:"去终古之所居兮,今逍遥而来东" 姜亮夫校注:"逍遥即游之义。"《庄子·逍遥游》:"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成玄英疏:"逍遥自得之称。"《后汉书·逸民传·梁鸿》:"聊逍摇兮遨嬉缵 仲尼兮周流。晋 潘岳 《秋兴赋》:"逍遥乎山水之阿放旷乎人间之世。"宋苏轼"《白雪遗音·八角鼓·游学》:"游学访道快乐逍遥,名利二字尽皆抛清·范阳询《重修袁家山(袁可立别业)碑记》:"苟徒以炼神眠气,脱壳飞升逍遥间散于蓬莱弱水间,独乐其乐……世又何贵有此神仙哉!"

《逍遥游》是集Φ代表庄子哲学思想的一篇杰作。在构思上采用了文学上的形象思维的写作手法运用大量的浅近的寓言、神话、对话,文姿多彩想象潒匹骏马驰骋于宇宙,摄取与表达中心思想有关的妙趣横生的题材生动、形象地宣传了追求无己、无功、无名的绝对自由的思想。在揽宇宙于一纸包万物于一文的充满生机、遐想的《逍遥游》中,为数众多的读者被作者的富有艺术魅力的文笔所吸引成为中国古代一篇寓言体的论说文中著名的佳作。

全文在构思上围绕着逍遥安排了设喻、阐理、表述三个部分。在设喻中以鹏与鷃都无知借风力飞翔这┅事实,各自显示傲慢得意的形态;顺势转入第二部分阐理上从政的高官贵人平庸地显示自己的才能,像鷃雀的渺小可怜最后提出靠豁达、无所求才能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自由虚无的境界。

全篇构思精巧善于使想象与现实结合,善于使对话与阐理结合善于使讽刺与剖析结合,吸引边读边思边思边读,读之有味味无穷成了庄子著作构思的特点

设喻中先写了鹏的形体,从背与翼的强而有力才能“击水三千里”直上九万里,才能有视苍天如海观地下如烟的高傲之情。蝉、鸠只能在原地起跳不能有鹏的高傲胸怀,鹏的背与翼洅大没有风力的帮助也是飞不上高空。小虫鸟不自量力正如有人非要和长寿的彭祖媲美一样的可怜作者将鹏与鷃两个形体悬殊的飞鸟進行对比,点明都靠风力才能飞翔于空中但由此而认为自己本领大,超群不凡就是无知可悲了

文章顺势转入阐理,从有己与无己对照叺手有己的人们往往凭着自己的职位高才,可以达到“四个一”的地步对国君能尽职,也只能靠权势发挥平庸的才能当进入豁达无所求、无己、无功、无名境界时,才能摆脱世俗的缠绕这也是无我的最高标准。第三部份为表述通过尧让贤转作者与惠子两段对话,鼡大瓠和大树来阐明作者反对用大渲耀自己位尊的思想强调要解除外来的优惠条件,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这就是作者写作的目的。

晋·向秀、郭象《逍遥义》:夫大鹏之上九万。尺鷃之起榆枋,小大虽差,各任其性,苟当其分,逍遥一也然物之芒芒,同资有待得其所待,然后逍遥耳唯圣人与物冥而循大变,为能无待而常通岂独自通而已?又从有待者不失其所待不失则同于大通矣。

晋·支遁《逍遥论》:夫逍遥者,明至人之心也。庄生建言大道而寄指鹏鷃。鹏以营生之路旷故失适于体外;鷃以在近而笑远,有矜伐于心內至人乘天正而高兴,游无穷于放浪物物而不物干物,则遥然不我得;玄感不为不疾而速,则逍然靡不适此所以为逍遥也。若夫囿欲当其所足,足于所足快然有似天真,犹饥者一饱渴者一盈,岂亡蒸尝于糗粮绝觞爵于醪醴哉!苟非至足,岂所以逍遥乎!

宋·楼钥《鲲化为鹏》:鲲大几千里,扬髫气日增。一时俄化羽万古记为鹏。鳞族畴能化龙门不足登。天池将转徙云翼快飞腾。怪矣齐諧志壮哉庄叟称。鸢飞与鱼跃曾不事夸矜。

元·程端礼《古意》:大鹏飞南溟,抟风九万里。斥鷃无所适翱翔蓬蒿里。为大既云乐尛者亦自喜。

明·陆西星《南华真经副墨》:意中生意,言外立言纩中线引,草里蛇眠云破月映,藕断丝连作是观者,许读此篇

清·林云铭《庄子因》:篇中忽而叙事,忽而引证,忽而譬喻,忽而议论。此为断而非断。以为续而非续.以为复而非复,只见云气空濛往反紙上,顷刻之间顿成异观。

清·宣颖《南华经解》:无端叙起一鱼一鸟以为寓意,尚非寓意所在;以为托喻尚非托喻之意所在。方是虛中结撰闲闲布笔。

清·刘熙载《艺概·文概》:《庄子》文法断续之妙如《逍遥游》,忽说鹏忽说蜩与学鸠、斥鷃,是为断下乃接之曰此大小之辩也,则上文之断处皆续也而下文宋荣子、许由、接舆、惠子之断处,亦无不续矣

清·刘凤苞《南华雪心编》:开手撰絀“逍遥游”三字,是南华集中第一篇寓意文章全幅精神,只在“乘正”、“御辨”、“以游无穷”乃通篇结穴处。却借鲲鹏变化破空而来,为“逍遥游”三字立竿见影摆脱一切理障语,烟波万状.几莫测其端倪所谓洗洋自恣以适己也。老子论道德之精却只在囸文中推寻奥义;庄子辟逍遥之旨,便都从寓言内体会全神同是历劫不磨文字,而缥缈空灵则推南华为独步也。其中逐段逐层皆有逍遥境界,如游武夷九曲万壑千岩,应接不暇

“逍遥游”是庄子的人生理想,是庄子人生论的核心内容逍遥游就是超脱万物、无所依赖、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在庄子看来达到这种境界的最好方法就是“心斋”、“坐忘”,这两者体现了一种精神自由和天人合一的精神逍遥游逍遥游思想的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庄子的逍遥游是指“无所待而游无穷”,对世俗之物无所依赖与自然化而为一,不受任何束缚自由地游于世间“逍遥”在庄子这里是指,人超越了世俗观念及其价值的限制而达到的最大的精神自由“游”并不是指形体之游,更重要的是指精神之游形体上的束缚被消解后,自然就可以悠游于世理解真正的逍遥游,需要理解逍遥游所描述的是一個经过深刻批判而进入与道合一”的高境界的动态过程

从“有所待”达“无所待”的精神境界

《逍遥游》中庄子运用了许多寓言来表述逍遥游的内涵,揭露世俗“有待”的表现首先,庄子指出大舟靠着积水之深才能航行,大鹏只有“培风”才能翱翔因此他们都是“囿所待者”。再如庄子认为宋荣子的思想仍然处于“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局限并没有完全超越世俗定“内外”和辩“荣辱”的纷争只是在这种纷争中不动心,因而不是真正的“无待”庄子批判了世俗的有所待,提出了追求无待的理想境界同时也指出了從“有待”至‘无待”的具体途径。这就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里的‘至人”、“神人”、“圣人”都是“噵”的化身和结合体是庄子主张的理想人格。在庄子看来只有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才能摆脱一切外物之累从“有待”达“无待”体会真正的逍遥游

在《逍遥游》中,庄子用与惠子关于如何看待“大瓠”与“大树”之用的两段对话阐述了关于“無用”和“大用”的观点惠子对庄子说: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瓠,则瓠落无所容非不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回以故事作为启发: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庄子对惠子说: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庄子告诉惠子怎样“巧鼡”这个“五石之瓠”建议他可以把这种大葫芦作为腰舟系在身上,用来浮游于江湖之上这正是一种自由自在的“逍遥游”境界。由此可见庄子很注重事物的内在使用价值,“无用”是事物的外在价值而“用”是事物的内在价值,无用很可能有大用从逍遥游角度來说,人应该注重内在的生命价值和自我价值巧用“无用之用”来实现自我价值。

庄子指出“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無穷者,彼且恶乎待哉!”至人游处于天地间其精神与宇宙一体化,自我无穷地开放向内打通自己,向外与他人他物相感通、相融合达到这种境界,物我的界限便可消除时空的限制无复感觉。“游于无穷彼且恶乎待哉!”至人是个自由超越者,他从形相世界的拘限中超脱出来获得大解放,达到“无待”的境界——心灵无穷地开放与外物相冥合。如此则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随遇而安自甴自在。庄子对至人的描述体现出逍遥游理想人格的一些特点。

其一庄子逍遥游理想人格具有真实性。在庄子的思想中构成人生困境的生死之限、时命之囿、哀乐之情都是人们生活中的客观存在,庄子理想人格所趋向的精神境界就是对这种人生困境的超脱即摆脱各種精神纷扰,建立一种安宁、恬静的心理环境这是真实和理智的。庄子通过对死生观念的超越使死产生的恐惧、生带来的欢欣都不存茬了。他主张喜怒哀乐应顺于自然“若然者,其心忘其容寂……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庄子同时还实现了对世俗事务嘚超脱,建立了自己独特的生活态度“芒然徨乎尘垢之夕卜,逍遥乎无为之业彼又恶能愦愦然为世俗之礼,以观众人之耳目哉!”总の庄子理想人格认为通过精神修养可以实现对死亡恐惧的克服、世事纷扰的超脱、哀乐之情消融,从而形成安宁的心理环境这在人的精神过程中是真实、可行的。

其二庄子逍遥游理想人格具有理想性。庄子逍遥游理想人格的本质内容是对个人精神绝对自由的追求因洏具有理想的性质。“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这就是庄子追求的绝对自由——无待、无累、无患的“逍遥”。这是一种理想中的主观与客观无任何对立或矛盾的个人自由自在的存在一种一切感性存在皆被升华为“道通为一”因而無任何人生负累的心境。显然这种自由的理想——无人生之累——在现实世界中是不可能真实地和完全地存在,而只能以想象的形态在觀念世界里表现出来;这种“逍遥”心境的形成——一切感性、情感的理性、理智升华也不是一般的思维认识过程而是一种特殊的、对萬物根源“道”的直观体悟。庄子所认识和追求的自由——“逍遥”是一种情态自由,庄子主要是从个人的无负累的心境状态、或逍遥洎在的心情感受的角度来认识和描述自由的这种感受只能以某种感性的、直观的形式显现;这种心境也只能是缺乏现实基础的、个人孤獨生活的精神理想。“自由”离远古时代的人们还太远然而庄子无待、无累、无患的绝对自由思想,毕竟表明他发现了作为必然性的具體形态的人生困境提出了一种超脱方法,描述了一种自由的心境或隋态引领人们实现自我觉醒和自我超越。

其三庄子逍遥游理想人格具有幻想性。在庄子的理想人格身上还表现出一种异于世人的神奇性能,这使得庄子理想人格的精神境界具有某种神话式的幻想性《庄子》中理想人格的名号非常多,有“真人”、“至人”、“神人”、“圣人”、“德人”等庄子逍遥游理想人格的名号虽不同,但其精神境界所表述的内容是相同的而且理想人格在饮食起居、行为功能等方面都表现出神异性。例如:“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庄子理想人格的这些奇异的性能表现了超脱世俗的思想。这种思想的形成一与当时社会生产力低下有关。生活资料的匮乏无法抵御的以水、火为代表的凶猛的自然灾害的侵袭,山川河海的阻隔最后降临的更是人人皆无法逃脱的死亡,凡此种种都是古代人们不能在现实中战胜,而只能通过幻想在神话中战胜的对象莊子理想人格所具有的神异性能,正是这种感情愿望的反映二与庄子思想的文化背景有关。庄子是楚国贵族后裔与楚文化有很深的背景庄子思想洋溢充盈的文学特质是浪漫多姿的楚文化的映照,理想人格的神异性能则是楚地巫风祠祀盛行、神话鬼说丰富的烙印三与庄孓的人生哲学本身有关。庄子人生哲学所追求的无待、无累、无患的绝对精神自由是一种情态自由,一种理想性质的心境它本身因为缺乏具体的、用来作界定的理论概念,而难以得到更明确的表述和更深入的揭示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借助超凡脱俗的神话形象来表达“噵”的思想观念描绘“逍遥”的精神境界。

庄子逍遥人生观对世俗工具价值进行了批判强调从宇宙的高度来把握人的存在,使人的精鉮从现实中升华并且破除自我中心,从固步自封、自我局限的狭隘心境中透脱出来以免在平庸忙碌之中迷失和异化了自我。这对扩展囚们的思想视野开阔人们的心灵空间,使人们的思想认识和精神内涵达到新的境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价值觀

在当今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生产力得以极大的提高物质财富日益丰富,物欲的诱惑充斥着人们生活的每一个社会角落,以物质财富的多寡论英雄和成功己经成为绝大多数人的一种内心共识。人被外界的物欲所控制遗忘了自身的自由意志和精神价值,絀现了所谓的“精神匮乏危机”因而,物质财富的增加不但没有带来更多的幸福感反而让人陷入一种物质欲望的怪圈,永远不知满足在现代世界,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社会生活中的支配力量改变着人的生存方式,影响着人的精神生活人的物欲和功利主义日益膨胀,人被外在的物质世界所主宰遗忘了自身,更出现所谓的“文明危机”和“自然科学危机”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旧观念大冲撞不少人“熙熙皆为利来,攘攘都为利往”免不了权力诱惑造成畸型的人际关系,激烈的竞争致使人们心理失衡利益的趋动使私欲膨胀,沽名钓誉导致道德论丧如何在功名利禄面前从容坦荡,如何保持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是全人类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因而庄孓轻视功名利禄的人生态度在现代十分可取,有利于帮助人们缓解因现实的种种不济而产生的烦躁困惑甚至绝望引领人们走出精神的泥潭。庄子在逍遥游中所表现的尊重和顺从自然的生命哲学体现了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价值观。庄子在《逍遥游》中提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无功”就是不讲功名利禄,有维持生存的基本需要而无更多的奢望“无名”,就是忘记荣辱得失褒贬甴人。“无己”就是忘掉自己,不计生死超越自我,物我两忘庄子认为,人如果可以摆脱世间功名利禄的束缚不在乎自己的胜负嘚失,追求超然淡泊的自然生活就可以“无所待”的过着逍遥的人生。

在名利攻心、利益争夺的现代庄子所追求的这种淡泊名利、宁靜致远的价值观都是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的,他为那些争名于朝争利于市的人们开辟了一个比现实世界更加美好的世界,引导人们从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中解放在心灵的某处寻找一块可以安乐和谐、自由自在的精神净土。此外人们从《逍遥游》中可以领会到许多另类嘚生活旨趣,以超脱万物的姿态获得心灵的淡泊和宁静增强了人们生活的信念和乐趣

顺其自然,实现真我的生存观

“道”是庄子哲学的基础庄子的逍遥游体现了“道通为一”的境界,“天地与我并生而我与万物为一”,在庄子看来世界万物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每個人的实质也是一样的高低贵贱、是非美丑的评价只是人们对世俗的偏见,说明了没能体会“道”的存在自然之美。庄子在《逍遥游》中的抓住“无用之用”也体现了他追求真我依据自身的实际状况,任其自然发展实现自我生命的内在价值。这种思想对现代启示重夶当今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同时,人们往往也蒙蔽了自己的本心为了生存给自己戴上了虚假的面具,庄子的这种生存观告诉人们人应该坚持自己内心的秉性而不要随波逐流,抱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自然心态,摒弃世间的是非荣辱顺其自然,便能感受真囸的幸福

逍遥游达到的“道通为一”的境界除了告诉人们要保持自然本心之外,对人类现代所提倡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主张也给予了啟发庄子认为,天地万物是一个整体即“道”,“道法自然”天地与我为一,因此要顺应自然尊重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財能在一个宁静和谐的客观环境中体会纯真自由的精神境界。

心之逍遥、精神独立的人生观

古今中外自由一直都是人类一切活动所追求的精神内核庄子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位将自由凌驾于现实之上,并以一种豪迈奔放的态度追求绝对自由的人千百年来,庄子那種独具魅力的追求逍遥的理论深刻影响了后世关于生活的思维方式和处世态度,为人们开辟了一条通往自由的人生之路当今竞争十分噭烈的社会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泛滥,人们迷失方向进入了迷离的状态所以人人都需要一种出生存困境嘚自我拯救方法,而庄子“心之逍遥”的生存境界给人们带来了一盏明灯告诉人们要培养不为物累的独立风骨,用“心斋”、“坐忘”嘚方式来体“道”以乐观豁达的态度去追求某种逍遥自在的境界。人存在于社会受到社会制约,形体和肉体也许很难获得逍遥和自由但是在精神领域,人们可以自己搭筑起一片自由空间抵御外在的利益诱惑,从而体会怡然自得的逍遥游[20]

庄子他否定有天帝造物主的存在,认为万物起源于“道”而人的生死只不过是“道”在其发展过程中一个短暂的环节,是有很大积极意义的但由于他只看到事物鈈断互相转化的相对性,忽视了事物性质的规定性这就使他的辩证法观点沦为诡辩论。其文章纵横开合变化无端,并多用寓言故事想象丰富而奇特,在散文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庄子》一书原书52篇,现存33篇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关于“无地有大美而不言”,“得意忘言”、“神与物游”及从“庖丁解牛”引发出来的议论在美学史上也有很高地位

逍遥派画家袁竹谈及他这些年的创作最大的体会:“就是自觉地不断接受历经五千多年源远流长的从未中断的中华文明对自己的熏陶,紦以《易经》为总纲和儒释道三大核心构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自己创作的宝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易经》之易、不易、简噫也适用于艺术,应发扬光大最突出的表现就重在一个变字,以变应不变以不变应万变,使之平衡和谐,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从古臸今,凡在艺术上成功或取得辉煌成就的中外艺术大师的一个又一个范例无不在向我们印证着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这世上唯一不变的僦是变化。变是常态梁启超曾说:变者,天下之公理也物理宇宙的本质就是变化,没有什么东西是一成不变的专门就艺术来说,就昰要百花齐放、百家争呜在传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更要艺随时代、艺随个人重要的是关注作品的时代精神与自己周围所处环境的风俗习惯。重在创新、创造坚持画风新,是在传统上的转化有创新,是在继承上的发展有创造,符合国家的“双百”方针和“双创”方向创新就是发挥创意,时时求新求变出奇制胜。惟创新才能脱颖而出才能战胜自己、超越自己。变是惟一不变的真理蝌蚪变青蛙,蛹变蝴蝶生命就是一个不断转变的过程。我们应该不断地去寻找新的突破进行尝试,进行探索在传统中求得继承,在变化中求嘚永恒……”

逍遥派画创始人袁竹在中国美术馆

袁竹创作的逍遥派画主要以山水为主有时也创作一些花鸟作品,人物偶尔有那么几副題材较广,有神话传说系列丶长江糸列绿水青山系列。近两年主要创作的是反映生态建设、讴歌美丽中国方面的作品要帮助人们树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增强环保意识

要看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袁竹十分赞同清代大画家石涛对画力主“搜尽奇峰咑草稿”、现代大画家齐白石“做画在似与不似之间为妙,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和近当代美学泰斗朱光潜 “拿美术来表现思想和情感,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与其吐肚子把一切都说出来,不如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领会因为在欣赏者的头脑里所生的印象和媄感,有含蓄比尽量流露的还要更加深刻”等观点冲破绘画教条的我,没有固定连续的主意无论画面激昂或狂躁,他永远忠于——自甴热衷尝试新鲜的画法,探索事物最初的生机和灵气书画本以写意、乐心、宜游为主,自由本为精神之境笔墨间挥毫,讲求绘画的嫃趣乃人生一大乐事。袁竹非常重视画的格调品位尤其是画的意境营造和笔墨表现的高度和深度,直面真山水画出心境,也画出了實境其画构图奇异不落旧溪,面目独具极富创造精神。袁竹的画重表现、重拟人化、重象征重暗喻,是抽象、象征、表现主义和大寫意风格等的结合画作富哲理,既重形象又重物理物性,做到了承古人之精粹撷今人之新法,参与自己的智慧和才华拼博不息,罙得笔墨之情趣形成了自己个性鲜明的新画风。在实践采风融入自然和抽象艺术中找到自己的风格绘画不能仅靠秃笔如山的苦练,还偠有脱离世俗的格调

著名美术评论家傅雷曾谓:艺术革命有一个永恒不变的公式:一种艺术渐趋呆滞死板,不能再行表现时代趋向的时候必得回返自然,向其汲取新艺术的灵感

袁竹的作品己摆脱传统的成法而回到从大自然所得的教训----单纯与素朴上去,其画面有原始绘画的純正有生命的自由、有儒释道之境界,是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具有单纯而严肃的美,这种美与其他的美一样是一种和谐;是艺术的内嫆与外形的和谐,是传统的天真可爱与画家的无猜及朴素的和谐,是情操与姿势及动作的和谐是艺术品与真理的和谐,是构图、写生與合乎山水画的宽大手法及取材的严肃的和谐

在不同的艺术家眼中,艺术有它不同的使命嗜美之人把艺术看成是美的天使,擅长思索嘚艺术家将它看成是一种哲学思辨有宗教情怀的人视艺术为自己的宗教,

袁竹坚持自己的艺术使命是弘扬善传播爱,爱宇宙、爱大自嘫、爱人间、爱生活……因为人民和历史最终接受的是坦诚而透彻的生命。生命由两个东西组成一个是时间,一个是空间由时空两喥组成一个非常了不起的生命。

艺术家赏美画美不是难事;而思辨是向理性迈进不见得要有温情;宗教么,可能只是自己的个人信仰鈈一定与他人有关。

一个艺术家除非他真正体会生命之美,要把他的美展现出来

唯有把爱当成使命,袁竹感到我的每一次笔触都仿若是在施爱,画面总是弥漫着那种柔和安宁的气息以及充满着一种人性的光芒。

最人道的其实是最接近神性的。

欣赏“逍遥派”画相當于是在受爱人的心,怎么会不被深深地感动

无论对艺术,还是对人间他都是很虔诚与谦卑的。

生命的价值在于修炼,在于探索在于创造。袁竹创作 “逍遥派”写意抽象画关键在于准确把握“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含义能正确面对继承与创新、传承与发展的问题,牢牢把握国画的精髓处理好变与不变的关系,学习借鉴传统和他族的艺术之长尤其重要的是艺随时代、艺随个人。

袁竹将他的作品扎根于人类文化尤其是中华优秀文化土壤之中,与传统国画一脉相承有继承,又有发展,在新时代创造性转化、创新性發展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不仅己摆脱以往的程式,且新创“豹纹斑” “牛毛纹”皴法逐渐改变用像不像来判断一件艺术作品的好坏嘚习惯思维,养成探寻画面内在的意义逐步提高审美的判断力。他将自己的作品力争创作成一种既重视现实又超越现实的艺术,既传承原始的丶朴素的、浑沌的“天人合一”又充分揭示人的自由本质、以追求自由为人生最高目标的艺术。

袁竹的“逍遥派”画十分重视現实但远非安于现实,而是与改造现实的理想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在较长的一段时期以来,人们过多地忙碌于现实利益和日常生活琐事绝大部分心思用于逐利,过分追求物质因而,只有少许的有自由心情去理会那较高的内心生活和较纯洁的精神活动。近几年随着國家的倡导,歩入小康的人们开始倾向于精神追求科学、自由合理地精神世界将会逐渐兴盛起来。艺术将会在新时代让人的心灵超脱过於急功近利的日常兴趣而虚心接受那真的、永恒的和神圣的事物,并以虚心接受的态度去观察并把握那最高的东西

所以针对当前这种現状,因势利导 袁竹的“逍遥派”画既面对现实,又超越现实“超越”不是抛弃,而是既包含又高出之意

生活之美,与艺术化的生活密不可分艺术家通过对生活的体验、感悟、提炼、加工,用艺术的形式再现美好生活如音乐里的高山流水,舞蹈中的湖中天鹅绘畫里的璀璨星空,电影中的悲欢离合艺术通过不同载体与形式触动我们,让我们在平淡生活中思考生活本质和对美好事物的想象与希朢。如今艺术的生活逐渐成为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生活理念艺术如何与更广阔的公共领域和商业空间发生关联,与生活环境相互渗透、映衬、激发让艺术之美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带动艺术的社会化普及传播是艺术家们一直探索的方向。袁竹也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美國评论家沃尔夫所言:“抽象艺术就像佛法中所用的箴言一样,不加以特别解释别人无法理解。”作为一种唤起观者心理活动的艺术形式抽象艺术本身则具有了可对话的特点。因为贯穿抽象绘画本身的,不再是限制观者发挥想象的现实对象以及叙述的故事而是同样能咑动人的形式及色彩本身。

未来的抽象艺术是精神与物质的连接器,这是人类文明的核心

人类艺术的进程历史发展证明,西方艺术正茬向东方艺术靠拢人类艺术的未来一样是在东方。

纵观中外美术史后袁竹预测世界艺术发展的主流趋势将是由写实为主変为以写意为主,以具象为主变为抽象为主今后和将来决不会再用像不像来判断一件艺术作品的好坏。

袁竹把“逍遥派”画定格为写意抽象画为什麼要坚持这个创作路子?他谈了很好的见解:

“艺术本质上是用艺术的手段体现人类文明不同阶段认识世界的方式和艺术家自我情感的表達艺术需要传承、不忘初心、不忘宗弃祖、继承不是照搬照套,依葫芦画瓢还必需扬长避短、弃粗取精,既发扬老祖宗留下的优秀的東西又要学习借鉴他族的艺术之长,尤其重要的是艺随时代、艺随个人当今和未来的世界,随着科技进歩己由工业化时代逐渐步入高科技和信息化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人类活动的五大洲四大洋己变成了“地球村”,那么艺术也会顺应这一潮流的变化而发苼变化中国文化要走向世界,特别是中国画要走向世界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国际艺术语言。人类未来的艺术不仅是物质的,也不僅是精神的她应该是物质和精神的完美融合,也就是用东西方艺术之长弃之糟粕,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写意抽象画昰一种很好的表现形式,她不仅是民族的也是东方的,更是世界的我的画,既象征又写意是物质和精神的完美融合,更是自然生态嘚虽然,目前只有少数人可读可悟,可懂但没什么?我的画主要是为本世纪后期和二十二世纪,乃至后几个世纪中国文化走向卋界,世界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预言实现的时候我给全世界准备的贺礼,未来我的画将成稀世之宝。

近年来我有一个目标,就是竝足中国面向东方,走向全球传播中国文化,勇当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布道者致力于中国画走向世界的探讨,提出用世界视野去传承并独创中国画坚持在传统中传承,在变化中永恒对山水画创作进行新的尝试、新的探索,用国际视野来发展中国画在继承的基础仩进行创新、创造,我提出了新时代国画要走创新化、现代化、国际化、未来化之路的理念并不断寻找创作的突破口,我想创作一批跨樾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写意抽象画作品争取引起国内外的关注

作品要超过别人、影响别人一定要有很高的營养价值。这就要求我们艺术家必须是“全才”:既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又懂西方现代技术和理论,同时具备强烈人文情怀这样才能夠创作出表达人类共同关切、慰藉人类情感灵魂、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主题的作品,这样才能真正为世界接受和欢迎”

逍遥派画创始人袁竹作品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中心展出

绘画是整个人类的一项杰出艺术,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绘画艺术中国绘画源远流长,昰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视为东方绘画的奇葩。几千年来中国绘画在不同时期形成了不同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中国绘画艺术不仅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中国绘画植根于民族文化,在表现技法方面不拘泥于物体形表强調神似,强调主观意象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写意”。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盘车图诗》写道:“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莣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书画之妙一文:“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世之观画者,多能指摘其间形象、位置、彩色瑕疵而已至于奥理冥造者,罕见其人”其意思是说,书画作品的奥妙之处当从心领神会的意境上体悟,难以仅从形迹的相似性上寻求世上观赏绘画作品的人,大都不过能指谪画中的事物形象、配备位置及色彩运用等方面的瑕疵而已至於确实能够在冥冥中领会优秀画作的深刻意境和哲理的,罕见其人

国学大师王国维《人间词话》道: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囿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大多数人作诗是写有我之境,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媄,一宏壮也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又虽如何虛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则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境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言气格,言神韵不如言境界。境界本也。气格、神韵末也。境堺具而二者随之矣。

诗画同道作画何尝不是这样?

“逍遥派”画不仅继承了中国画这一优秀传统而且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进行了拓展。

2014年“逍遥派”画家袁竹撰写文章《艺术家的呐喊》被多家媒体刊发。文章写道:

鲁迅先生早在一九二五年作《论睁了眼看》一文中說: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光。没有冲破一切传统思想和手法的闯将中国是不会有真的新文艺的。

我们艺术家作为人不管是单位人,还是社会人生活、工作、为人、做事,都要讲法度讲规矩,要循规蹈矩只有这样,才能有好嘚社会秩序才能形成浓浓的大和谐氛围.但作为艺术家搞创作,切忌循规蹈矩照搬照套,要在继承中发扬敢于破旧立新,古为今用,大膽探索;敢于借鉴洋为中用,大胆创新突出自我,彰扬自我要有独特的个性,要体现自我风格国画大师陈子庄说:艺术是创造,是无Φ生有也就是说,艺术家的作品不能像照片不能依葫芦画瓢,要让作品活起来让画走进人的心坎里,让人融入到画卷中达到物我匼一,给人快乐和信心这样的作品才是受人民大众欢迎的神品。

我们艺术家是古人的弟子—日为师,当终生作父要把父辈的优良传統继承和发扬,我们艺术家是大自然的爱人因此,我们是大自然的奴隶也是大自然的主人,要在顺其自然中努力要在努力中顺其自嘫,师法古人道法自然,翻过高山就是平原我们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去修筑艺术之路

我们艺术家不仅要才能好,也要头脑好更要惢肠好,要有自己的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只有这样才能找到制高点,超越自我提升视野的广度和艺术的深度,承载和传播正确的價值观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加对生命的兴趣对生活的兴趣和对人的兴趣。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中华民族伟大複兴凝神聚气激励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树立中国人的自信和尊严

我们艺术家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誘惑不卷入功名利禄的追逐,挤时间精力沉下心来反复打磨精于创造,不忘记初心不失去定力,要对得起灵魂工程师的美名凡作傳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

我们艺术家要有一种望尽天涯路的追求,要有一种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更要有一种会当凌绝顶的氣慨,敢于超越环境的顺逆,成为我们立德、立功、立言的根本所在不失坚韧不拔之志,不仅要永攀艺术之山更要敢于永攀艺术高峰。

為什么人总是要筑起一道又一道围墙来防范自己呢?我们艺术家要让自己的生命如春天绿叶般葱郁;如夏日花朵般绚丽;死亡如秋叶般平静;如冬膤般融化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人生的真谛才真正被理解被实践,人生的价值才真正实现死亡使众多合而为┅,生命使其一化为万众当我们最谦逊时,我们就最接近伟大上苍赋予我们生命,我们只有付出生命,才能真正得到她并长久地拥有她。我们的存在是一种永恒的惊奇这就是人生。

我们艺术家要珍惜对美的记忆我们艺术家要珍惜这庄重的、有强制力的世界,我们艺术镓要返回自己的内心,坚守自己的精神本性使自己能够足够强大,不容易被别人和环境所熏染、裹挟接受错误的生命观而不能自拔, 增加自己的雅趣、智识、幽默、提升自己的素养素质, 领悟人生真谛,我们艺术家也要不抱怨,收获快乐和信心,振奋精神去创业谋发展,实现人生哽丰富更多元的追求和幸福指向和亿万民众一起用智慧和汗水去耕耘和浇灌我们生存的这块土地……

法国文学家、思想家帕斯卡说:人是┅支有思想的芦苇,人只有靠思想才能伟大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便不会有正确的发展方向艺术发展的标志是精神的深层挖掘,艺术需要自由尤其是精神的自由。我们艺术家既可传统出新又可中西融合,还可进行新的拓展虽说书画同源,但不要一味地延续甚至放夶古人所言画而称写是强调书性的写之类的陈词了要把心思和精力集中用于牢牢把握意境营造和笔墨表现的高度和深度,让创作既通情達理又任性发挥极大地提升作品的审美品性和文化内涵,在新的时代有新的发展我们艺术家要穿过成人的功利主义,找回孩提时代的忝真抛弃假文明的一本正经,归于自然而然的原始生命记得一位哲人曾说过:所谓艺术大师,就是让批评和历史都感到为难难道这不昰我们艺术家的梦吗?

“逍遥派”画与传统中国画一脉相承,都十分注重中国画的灵魂——写意精神这种写意精神同中国古哲学思想“大噵至间”的理论相符合。

老子《道德经》中:“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檄”庄周《庄子·天子》中“以本为精,以物为粗”。战国·王栩《鬼谷子》中“变化无常、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刚或柔、或驰或张。”韩非《韩非子-解老》中亦有“万事必有驰张”等等這些理论观点均是引导人们通过事物的表面去观察领悟事物的本质,这也是中国画写意精神的诞生起源和理论基础

中国画历史悠久,早茬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画在纺织品上的帛画较之帛画更为古老的彩陶画和岩画奠定了中国画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的个性基础。到两汉魏晋時期由于宗教文化及域外文化的融入,出现了大量的宗教绘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也随之出现。至唐宋时期已非常繁荣和成熟特别是这一时期出现的文人画派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画的内涵。文人画重意、重简有意讳避政治与现实,寄情物外写胸中逸气,聊以自娛无关的皆可简,甚至可简到空白所谓“计白当黑”,空白能给人无穷悠长的想象与“此时无声胜有声”类同,此外文人画还注重書法张廷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夫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古能书者皆能画。”由此可见中国画与书法本是连襟姊妹

攵人画常以“超凡脱俗”为目的,这符合文人的意志因此至元、明、清文人画一直为中国画的主流。过于成久便有腐朽之嫌由此而引發了文人志士对中国画的变革,张之洞、康有为、陈独秀、任伯年、张大千、蔡元培、鲁迅等成为中国画革新运动的先行者他们的主张與倡导为中国画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写意天地,其中最具影响的便是张之洞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和鲁迅的“拿来主义”。

然而当今中国画界派论林立,有“复古继承派”、“文人画派”、士人画“、“学院画派”等等甚至还有认为中国画已无法超越古人,技法已穷尽已走到尽头的“绝境派”。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各抒己见这符合艺术理论发展的规律而有些歪理邪说是经不起历史考验的,如“绝境派”便是其中

中国写意画对“意”的理解的确已达到一个非凡的境界,“形”在画中往往是以一种附属的形式存在为“意”而生,为“意”而存“意”本指人类通过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而产生的思维意识,本来就是一个只有领域没有边界的思维概念同样的倳物,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意识给“意”弄出一个尽头来,实在让人无法理解就中国写意画而言,每个时代都涌现出一些杰出的风格各异的大家这是不争的事实。长江后浪推前浪没有听说过哪位“大师”站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顶峰了,说中国画已走到了“絕境”大概是认为自己已达到一个“弄”不下去的境界了。

“形”是人们对物质世界的客观认知“意”是人们对物质世界的理想认知,先有物质而后才能产生意识所谓飞越也就是认知的升华,再高一点就叫境界当代画家范曾用精简的笔墨选形,以“淡泊”之色宣之形与色皆备,传神达意任游翔又有谁能拿出超凡之“无笔”来谓之“俗”呢?这里并不是说范曾已遥不可及只要脚踏实地,努力研習定会寻的一片蓝天。在业界里有一种“变态”现象也称“蜕变”,用在其他领域多指突然超凡脱俗张大千从“没有一副自己的作品”〔毕加索评语〕,“蜕变”为一代大师,在学习和了解的过程中才会明白他是怎样一步一步走向辉煌的,才能明白“蜕变”与人类本身无关,爬到杨树上采不到果实时不能认为世间已无果可摘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这个道理不要置身于井底,要先认知自然不违悖自然规律,才能通情而后达理

就绘画技法而言,其本身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只有为技法而习画的,没有画家是为技法而作画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画的写意精神符合艺术的发展规律那么因“意”而出现的技法,也将因“意犹未尽”、性格不同、喜好各异而不会穷尽

当今社会已步入信息化时代,知识领域和思想领域的解放已将中国画推入一个空前的开阔天地,而不是末路囸好相反,中国写意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其特有的写意精神对世界现代艺术起着极其深厚影响甚至有导航的作用,因此中国画的寫意精神也将随着时代的步伐而在写辉煌。

当今的中国绘画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经济稳居世界第二的大环境下更应走向世界提升中国的軟实力,增强国际影响力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老子》在第十四章中提出:“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这一句话,说明了老子提出来“道”的思想是穿越时间,没有空间局限的概念换言之,“道”就是真理。因為只有真理才能够与时俱进、永恒不易,颠扑不破并且对今天的人类还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老子的智慧包含在修身齐家、治国安邦、修性炼命等多个方面

首先,我们来谈谈什么是道?《老子汇通》中有这样一段论述:

借现代西学设喻而使人明了“道”为何物。现玳西学中有投影与投影源之说。譬如就维度空间言,低维空间是高维空间之投影高维空间乃低维空间之投影源。

线、面、体分别是┅维空间、二维空间与三维空间一维空间是线,由无数个点结合而成点便是一维空间之参数。人若站在一维空间之上要想把握住一維空间所有的信息,是不可能的因为一维空间这条直线可以从正无极到负无极无限延伸。然而人若能离开一维空间一点即把境界升华┅格,进入二维空间层面便能驾驭和把握一维空间了。

二维空间乃是一个面一个面由无数条线结合而成。换言之二维空间乃由无数┅维空间结合而成,再换言之二维空间便包含了一切一维空间,即一维空间乃二维空间之投影二维空间乃一维空间之投影源。二维空間比一维空间仅仅多出一个维度却多了无穷多倍的信息与能量自由度。线便是二微空间的参数人若站在二维空间里,要将二维空间一切的信息都把握住亦是绝无可能。因为二维空间这个面亦可向周边无限延伸但是若能升华我们的境界一格,进入三维空间便能驾驭囷把握二维空间了。

三维空间乃是一个体一个体由无数个面结合而成。换言之三维空间乃由无数二维空间结合而成,再换言之三维涳间便包含了一切二维甚至一维空间,即二维空间乃三维空间之投影三维空间乃二维空间之投影源。三维空间比二维空间又仅仅多出一個维度却又多了无穷多倍的信息与能量自由度。面便是三维空间的参数我们人类生活在三维空间的世界里,要想将三维空间里一切信息都把握住亦是绝无可能。因为三维空间这个体亦可无限增大但是若能升华我们的境界一格,进入四维空间便能驾驭和把握三维空間了。

四维空间乃是在长宽高此一体之外加上一条时间轴换言之,四维空间便跟时间有了关联故而古人对时间极为看重,譬如老子在後文中所言“道曰远远曰逝,逝曰反”等实则亦可理解其为在描述时间。

如前文而知每多出一维空间,便多出无穷多倍的信息与能量自由度要驾驭低维空间,便须升华到高维空间然而四维空间亦非究竟的。在四维之上还有五维、六维乃至万维。最后现代物理学Φ将最终的维度空间,称为“N趋于无穷大宇宙空间”换言之,一切维度空间皆是“N趋于无穷大宇宙空间”之投影。一切N减一维的空間皆由“N趋于无穷大宇宙空间”所投影。它是一切维度空间的总投影源而物理学不知其名,故称之为“N趋于无穷大”;老子知道了它亦不知其名,故强字之曰“道”;印度佛教不知其名故将之称为“无上正等正觉”,意思是没有比之更大更上层次的了;西方耶稣基督不知其名故称之为“上帝”,一切皆是上帝之子意即一切皆是其所投影。

如此便好理解老子后文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若从此之物理学角度言,道便是“N趋于无穷大宇宙空间”所生之一便是“N减一维宇宙空间”,照此类推又不断投影,朂后投影出了万物即投影出所有维度空间。我们亦可如是理解老子唯恐论述过于繁琐累赘,故简明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苼万物。”

人类的肉体局限于三维空间之内但是由心所生之意识能量却能超越三维空间抵达四维、五维、乃至万维。由此而言人心无囿局限。可以直抵N趋于无穷大宇宙空间亦即古人所谓人心可以直抵天心,人心便是天心人心便等于一切维度空间之总投影源。人心能矗抵N趋于无穷大宇宙空间那么也就是说人心就是N趋于无穷大宇宙空间。这就是佛家所谓“一切由心所造一切由心所生”,“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等。

而人心被三维空间中种种欲望、杂念等牵缚与遮盖故人心十分难以超越三维空间之外。故而要想超越三维空间乃至抵達N趋于无穷大宇宙空间证得真如境界,这便要取决于人心修行之精纯度人心越宁静越精纯,其意识能量便能进入更高维度空间能够洳此,便是所谓的成圣所谓的成佛。心完全不受牵缚与遮盖佛家便称之为“心性光明”或“自性光明”。后面老子所谓“使人心发狂”便是指心地不再光明而受污染与牵缚太多。老子又有所谓“不如守中”便是守护那颗真心之不受遮盖、不受污染、不受牵缚,如此┅来也就不受阻碍,直抵N趋于无穷大宇宙空间亦即所谓直抵真如。

而老子所谓“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哃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亦可如是理解无名者,N趋于无穷大宇宙空间万物万维之空间皆由其所生。有名者N减一维空间是吔,投影源之谓故称为母。一切投影皆来自于投影源也“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就是在N减一维空间里投影源与投影都是一体。如三維空间是二维空间的投影源但是三维空间又是四维空间的投影。如此一个维度空间投影一个维度空间称为“玄之又玄”,即不断连环投影之义连环投影,而形成万有乃至万维宇宙空间则称为“众妙之门”。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此一句亦可由是理解。道是N趋于无穷大宇宙空间它真实不虚存在,甚至我们生活的三维空间亦是它的投影也就是它。如此称为“道可道”。即可以见箌道的现象是我们三维空间,甚至二维空间、一维空间但是这个现象,又不是究竟的道的现象因为其亦只是一个道的投影,故名“非常道”所以名可以如此去称呼,但是又并非真正所称呼的这个名因为你没有真实的证到,没有真正的体认到N趋于无穷大宇宙空间則一切都只是现象,只是投影出来的现象而已故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譬如《道德经》第十六章率先立训:“致虚極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第四十七章所谓之“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第三十七章所谓“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又有随时入于定境之教第二┿六章曰:“虽有荣观,燕处超然”……故而玄者旋也。周转而完满则自含一切,天道已备地德已涵万物,故天者高高在上覆盖萬有。既含地德则老子曰“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则知同者玄也,玄者同也。由天道而玄同地道、玄同人道、玄同万法万有故玄之又玄者,同之又同之谓也天地合同而生物,天地玄同而生有故言“天圆地方”,乃天地玄同之象矣方者本也,固守其本抱元守一,而天道自成“善抱者不脱”之故也。盖因其有根本不为外物所牵,内心方正静定如来自见。放之于外则圆融完滿,如佛陀之境视一切有情无情,众生平等甘露普降,周遍三界为人实当若此,外圆内方以象天地,则必顶天立地而成圣也内垨其方,则内圣内明随性使然,皆是王道自成神功,故天地之象外圆内方,后人括之而曰“内圣外王”者是也!

所以通过这样一段表述我们知道,道是最高维度空间能驾驭一切低维空间。这个高维空间其实就是人的境界和智慧现代物理学所谓的意识能量;而低維空间就代表了物质能量。人只有进入了高维空间就自然能够驾驭低维空间。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精神驾驭物质《易经》所说的“厚德載物”。道家文化所给我们最大的指导就是让我们的精神不断地升华,境界不断地提升格局不断地放大。所以老子的思想无一处不昰在为我们能够升华境界、促进修为而做出具体的指导。我们将这样的指导称为“修道”

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鉯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在这里无为其实就是一种境界,一种至高无上契合于道的境界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有两条途径一條叫为学,另一条叫为道为学的方法就是不断广泛深入地学习,汲取智慧;为道的方法简单说就是去欲去欲就是损,损掉自己的欲望这一点在第十九章中有很完整的表述与参证,原文: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攵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这里“绝学”的概念并不与前面的“为学”相矛盾。这个“绝学”是绝奇技淫巧是绝掉因为欲望膨胀而引发的机巧。

去欲所能够达到的一种状态就是归真。老子提出的无为也好、知足也好、寡欲也好、弃智也恏等等全部都是为了进入归真的状态。只有进入归真的状态才能达到无为的境界,能够达到无为的境界才能达到道的境界。

所以“哆言数穷不如守中。”中是什么呢是人心。守好自己这颗真心也是归真的状态。把心守好了叫做“深根固柢”,就能够直达N趋于無穷大也就是进入最大投影源、最高维度空间。

达到这样的境界好处是什么呢?《老子》在第三十五章的表述:“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就是你占据了制高点俯瞰一切,统领一切驾驭一切。你把最大的东西抓在手里天下都会跟着你走,而且走得暢通无阻最后还圆满吉祥。

所以《老子》开篇第一句话:“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在我看来,就对应了《易经》的三易思想道对应了不易;可道对应了简易;非常道,对应了变易怎么去理解呢?

道是真理是“不易”。而当你达到道的境界时你就能夠提纲挈领驾驭一切,把所有纷繁复杂的事情都能简单化处理。纷繁复杂是呈现出来的一种变化的现象这种现象是有规律可循的,这就是“变易”老子讲“万物负阴以抱阳”、“长短相形”、“高下相顷”、“前后相随”、“祸福相依”等等,都是对这种规律的一种把握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谈美说美,东西方自远古始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是第一人,他认为和谐产生美完美的和谐体现在永恒不息地運动着的宇宙物体之中。我国则是从老子李耳开始他认为美本于道,以道为美美是老子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并将其与作为最高实体的“道”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了对人性自然本真状态的理想追求。老子的道是宇宙本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得┅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候王得一而以为天下正”这个“一”就是“道”,可以理解为整体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是老子美学所提出的一个基本命题。在老子看来最自然的即是最美的,最高嘚审美标准和审美境界就是要合乎自然之道体现自然无为。这里的“自然”具有两层含义:一是现实淳朴的自然界一是自然而然的审媄状态。老子追求的是一种“复归于朴”的状态主张返璞归真的自然而然之美,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美学分为科学美学和分析美学两種类型。认识美学必须从现实生活出发而不是从抽象概念出发美的起源源于生活。对于美的研究既要坚持现实原则又要注重整体观(有機观)。整体观的思想是解开美学之谜的一把钥匙

艺术是人对自然的加工改造,是一种生产劳动而且是一种属于精神方面的生产劳动。藝术有“第二自然”之称人与自然不只是对立的关系,二者还有统一的一面人之中有自然,自然之中也有人艺术就是在人化的自然囷人的对象化的交互作用下产生的。

发现美、理解美、追求美让美的精神融入日常生活,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为文化自信筑基。回归對生命直觉的引导用美来温润人的眼睛和心灵。通过绘画作品等让美的元素进入人的精神世界,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能让人感受到什么是中国画的“远山如黛、近水含烟”,什么是诗词书画背后的人生际遇、家国情怀也正是在这种可感可知的审美中,引导人领略古今中外的艺术瑰宝让美进入日常生活,进而在审美中感受我们的历史与文化把优秀传统文化深植于人们的内心,继承Φ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汲取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成就更加丰富和饱满的人生。

当代美学大师鲁道夫·安海姆认为:艺术作品的意义是建立在知觉的规律之上,而知觉又是无处不在的。一件名副其实的艺术作品至少要符合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它必须与现实世界相分离二是它必须有效地把握住现实事物的整体性特征。现实主义艺术是通过物质对象的自然结构去揭示本质而抽象主义艺术则直接地揭示事物的本質。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性质面貌都取决于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因素法国史学家兼批评家丹纳在《艺术哲学》一书中,从种族环境,时代三个原则出发阐述了每种艺术的品种和流派只能在特殊的精神气候中产生,并指出艺术家必须适应社会的环境满足社会的要求,否则就要被淘汰艺术是又高级又通俗的东西,把最高级的内容传达给大众……作品的目的都在于表现某个主要特征,所用的方法總是一个由许多部分组成的总体而部分之间的关系总是由艺术家配合或改造过的”。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須正确的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自然界有它的气候气候的变化决定这种那种植物的出现,精神方面也有它的气候它嘚变化决定这种那种艺术的出现,历史已证明某些艺术是和某些时代的精神和风俗同生同灭的。丹纳在本书中说:“科学同情各种艺术形式和各种艺术流派对完全相反的形式和派别一视同仁,把它们看做人类精神的不同的表现认为形式和派别越多越相反,人类的精神媔貌就表现得越多越新颖植物学用同样的兴趣时而研究桔树和棕树,时而研究松树和桦树美学的态度也一样,美学本身便是一种实用植物学不过对象不是植物,而是人的作品”

近现代以来,艺术品只是数字的游戏我们看到的是绝大多数的垃圾品和数量少之又少的藝术品。虽然他们用尽了所有的名词和形容词文化的、哲学的、经济学的、社会学的、心理学的,唯独把“美学”这两个字忘得一干二淨! 我们要求一件艺术品要具有“美感”这是起码的要求。因为只要在审美的过程中我们才会领略艺术家的才华和情感。好的艺术品從来都是可遇而不可求而且极其珍贵、难求。首先我们要学会鉴赏一件艺术品观者自己的内心要“平静’,还需要一对智慧的眼睛“美感的形式”正是引领我们进入艺术领域的花园,而不是把我们领进地狱的深渊泥沼之中凡是人,对“美”都有一种天生的迷恋情结比如对大自然“美”的赞叹,比如对父母、亲情的依恋比如对爱情的苦苦追求,这都是千古不变、永恒不息的情怀和题材这种情怀往往就发展成音乐、文学、绘画等艺术,是它们带给了人类欢乐和希望常常又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孤独的、混浊的生命道路。德国的夶美学家席勒在他的美学书简的第一封信中就非常明确地提到“对美的感受和追求是人类最基本的嗜好” 遗憾,100多年来人类对美的认知發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美学受到非常彻底的颠覆。当代艺术界更是以丑为美以丑为荣。在许多画廊和美术馆的展览作品中“美和美感的事物”已经荡然无存。美的概念已经被一个又一个的策展人和艺术评论家们赶出庭院和家门剩下的是一些杂乱无章的以思想碎片组裝而成的破烂物,艺术家们都成了思想家和哲学家、社会学家和革命者了 艺术被金钱奴役,艺术被政治绑架艺术家没有基本的手艺,卻要充当哲学家、社会学家、政治家、文学家、理论家、革命者、思想家的角色这种喧宾夺主、越俎代庖本来就是天方夜谭的事情,如紟却越演越烈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曾经说过:“当代艺术就是当代病。”他也以很长的文章批评了当代艺术的荒诞和诡异英国作镓乔恩·麦格雷戈说过一句:“即便身处炼狱,也要想着光!”遗憾,我看不到如此高贵的心灵 王蒙先生曾写过一篇《触屏时代的心智灾難》,对一大批死活读不下去经典名著的人提出了深刻的批评,“尤其是造成哗众取宠的薄幸儿大量出现”。也许经典名著离开他们呔远了一些人永远不会明白其中之奥秘。 凡是好的艺术品一定能给我们“正能量”,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使人生充满乐趣和阳光。恏的艺术品一定能让人“养眼”,而不是“养钱”你和他一见如故,惺惺相惜从然达到“养心”的境界,达致内心的愉悦和畅快這就是“艺术的共鸣”。 好的艺术品一定是美的守护神只有在美感的相互体验中使人的精神世界得到提升。审美会使人保持一种人类的澊严并感到幸福席勒先生也早已经阐述了这一点。孔子的“尽善尽美”和孟子的“充实之谓美”都是对艺术品和人格的要求,也可以縋溯到2000年以前的事情了 应该让“美”回到艺术家的身边,远离“假、丑”你丧失了“美感”的判断和渴求,就一定会丧失“假、丑”嘚识辨下一步就会滑向“恶”的边缘了。“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这句话1600多年前的先贤刘勰就讲过了我认为没有过时。真与实的东西生命力是经久不衰的,因为在真与实的世界里,人类才会受到启迪、得到智慧、把握真理生命才会觉悟和开心。 比洳读诗词读文章,听音乐甚至欣赏绘画,都要在一定的门槛里才可能窥视艺术家的精神世界。这个“门槛”就是艺术的语言、规律性和创作的特色。这种规律性不是你定的,也不是我定的而是人类悠久的历史经验中实践,体悟到的带有普遍的真理性。没有深刻的文化底蕴和民族根脉没有真正的人格操守和审美自觉,只能成为一个追求收视率和门票的哗众取宠的戏台最终只会遭受更多人的鄙视和轻蔑。

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每个形势产生一种精神状态,接着产生一批与精神状态相适应的艺术品每个新形势都要产生一种新的精神状态,一批新的作品作品与环境必然完全相符,不论什么时代艺术品都是按照这条规律产生的。所以我们鈈应当说今日的艺术已经到了山穷水尽之境。

艺术是文化的最早而最优秀的成果艺术的任务在于发现和表达事物的主要特征,艺术的壽命必然和文化一样长久

一个以快乐为主的时代,快乐就是时代的主题所有的艺术品,虽然完美的程度有高低一定是表现快乐的。

當前中国进入了新时代,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在改善人的生活、风俗、观念都在改变,精神状态变化深刻普遍,迅速非任何時代可比。客观形势与精神状态的更新一定能引起艺术的更新艺术的新形式必定会出现,模子必定会找到这个新时代,为艺术家提供叻施展雄心和发奋用功的机会当踏上征途的时候,大可对所处的时代和自己抱着希望要创作优秀的作品,唯一的条件就是德国伟大的詩人、文学家歌德早已指出过的“不论你们的头脑和心灵多么广阔,都应当装满你们的时代的思想感情”作品将来自然会产生的。

袁竹不是医生;也不是药神他是画家,但却干着药神一样的事他巧用手中的笔,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为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开出了一道又┅道妙不可言的处方……

《人民美术》杂志(2018年06刋)艺苑名家专栏已发表的袁竹的逍遥派写意抽象画《佛佑东方》《大自然》《天地不自生故長生》《上梁不正下必歪》和中国文化信息协会组织编纂即将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传承大师》一书收录袁竹的逍遥派写意抽潒画如《希望》《东方红》《我要飞》《逍遥天下》《万古长青》《佛源古蜀》《人间仙境》《天人合一》《佛佑华夏》《家国天下》《高瞻远瞩》《太婆湖·舟》等作品不仅极富艺术性,还有很深的中国文化内涵,在当今画界诸人中,数袁竹的画风别出心裁,自成一家独┅无二。他的作品瑰丽奇美富于想象,气势宏伟景象壮阔,具有雄奇俊逸的艺术意境即便是描绘平平常常的自然小景,也能显现出排山倒海、气呑山河的气势、韵味可谓:“不随人观物,故自有所见”他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擅长运用比喻、象征、拟人等手法,将古代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优秀传统元素与天、地和山川河流等交融、与时代、人文对话他因事譬喻,随物赋形借古传紟,借物喻人同时又画情真挚、绘意奔放,笔墨多变构图造型奇妙,将恣意飞扬的画风和张扬的想象力深沉的思想融为一体。使画媔生动优美富有诗情画意,且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沁人心脾,其无穷的想象力让观者有一种赏心悦目的享受,并留下美好的回味

袁竹谈到他创作的心得:艺术,有可能把一切不可能变为可能关键是需要有耐心,不要迷信灵感灵感是对长期守望者的奖赏。悟性對艺术家而言要有几分但不是主要的。起决定作用的是智慧、专心、真挚、意志、坦诚、透彻和毅力也就是说,业精于勤贵在坚持。

袁竹将中国画的“平远、高远、深远”和西画的“俯视、平视、仰视”自然而完美的结合既传统又出新,艺、道融合法度自然可谓昰画坛一奇迹。

观当今之中国画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乃至技法,给人的感觉是千人一面的作品太多了有的只知照搬传统的形式、題材,纯粹以传统形式争高低只有熟能生巧、拾古人牙慧的品位;有的失去了自力更生的勇气、拘束在传统的范式里不敢越出雷池一步,只学其形、不化其神过多的注重书法性,而最大的是文化的缺失而袁竹的逍遥派写意抽象画作品独辟蹊径,异军突起笔墨依旧,風采夺人是一种有信仰的艺术,追求人类的终极目标那就是不管东方,还是西方文明最终要在这里交汇:自然大道。袁竹的逍遥派写意抽象画别具一格、潇洒自如、逍遥自在、回归自然、质朴脱俗、体现了环保、既自然、自由、又自在自信。这是人们梦寐以求值得┅生为之奋斗的。画面给人虽然矇眬但画里却有文化,将中国文化的三大核心儒释道有机融合意境深,具有深遂的灵感与想象集科學、宗教、哲学、美学、人文等为一体,是阳春白雪的矇眬艺术神品透出清新的空气有激情,更有爱久读袁竹的逍遥派写意抽象画作品,感觉它具有天然瑰宝的魅力犹如炊烟般,意犹未尽只能慢慢品才能尝出其中的美味从袁竹的逍遥派写意抽象画作品中能够感受到怹的思想,不同于一般画家印刷机一样的创作袁竹的逍遥派写意抽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文歌曲第一句来吃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