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的法线法线问题

跨齿数KK = α×Z÷180+0.5 ,计算结果人為取整数。α,齿轮压力角,一般都是20Z,齿轮齿数在计算公法线W时,需要参数(K-1)可以直接输入数字k,k=(K-1)

公法线W,W=(k×π×m + S + m×Z×0.)÷ cos20 其中m是齿轮模数;S是齿轮齿厚。注意齿厚S是图纸表明的最大齿厚,和最小齿厚要分别代入计算,获得两个公法线的数值构成公法线长度的两个极限值。

上述计算方法适用于20度压力角的渐开线齿轮,不论是否变位都能使用。

公法线WW=(k×π×m + S + m×Z×0.)÷ cos20 。其中m是齒轮模数;S是齿轮齿厚注意齿厚S,是图纸表明的最大齿厚和最小齿厚,要分别代入计算获得两个公法线的数值,构成公法线长度的兩个极限值

两个物体碰撞时,过接触点做公切线(唯一的)过接触点做公切线的垂线(也是唯一的),就是公法线公法线是两个物体碰撞时,力的作用方向(线)前提是不考虑摩擦力。公法线也是两个物体接触点各自曲率中心的连线。

一种齿轮公法线长度速算尺由定尺、动呎和线图组成,在两端开口的套形定尺上具有各带9个方孔的A面和B面,在各方孔的侧面标有表示螺旋角的 βn和表示系数的K2字样在定尺中間插有双面均标有各βn值和与其对应的K2值、并可左右拉动的动尺,线图为双面卡片每一面上均标有由齿数Z、螺旋角 βn、变位系数Xn和跨测齒数k组成的图表,本速算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节省计算时间,适于机械设计、制造和设备维修中广大技术人员和工人使用

齿轮公法線的计算:                    

公法线长度计算(直齿圆柱齿轮)

 方法一:利用齿轮制作软件Geartrax2007做出圆柱齿轮图,洅作出经过齿数k的两平行公法线两公法线之间的距离即为公法线长度。(其中跨测齿数k可从图中直接找出)

方法二:利用公法线长度计算公式:

K为公法线跨齿数由下面公式计算:

方法三:利用公式Wk= m( *)查表  ;*都可查相关表格。

方法同上特别指出的是:内啮合齿轮的公法線跨测齿数指的是槽齿数,公法线长度的测量亦应相应改变

注:公法线跨测齿数K对同一变位齿轮可取不同数值,但有一较佳值可利用齒轮制作软件Geartrax2007做出圆柱齿轮图,从中得出较佳值尤其指出的是《机械设计手册》表格中的跨测齿数的选取有些不尽合理,有时在实际中根本无法测出

切线方程是研究切线以及切线的斜率方程涉及几何、代数、物理向量、量子力学等内容。是关于几何图形的切线坐标向量关系的研究分析方法有向量法和解析法。

对於直线法线是它的垂线;对于一般的平面曲线,法线就是切线的垂线;对于空间图形是垂直平面。法线斜率与切线斜率乘积为-1即若法线斜率和切线斜率分别用α、β表示,则必有α*β=-1法线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表示,即法线方程与导数有直接的转换关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函数的法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