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水习源楼作文400字

习水三联新池村:山间鸡肥牛壮 唱响脱贫赞歌
山上做文章,重庆闯市场。大山深处的省级贫困村习水县寨坝镇三联新池村,发展生态养殖业,走出一条“支部 专业合作社 贫困户”的扶贫路径—
本报记者 王其伦
一进深山,凉风习习。
一条新硬化的乡村水泥公路,在习水县寨坝镇茂密的大山深处穿行。雨后天晴,雾锁青山,初夏的鸟儿飞鸣山间,山一家水一家藏在黔渝交界处的三联新池村近在眼前,不远处,紧邻而居的重庆市綦江区打通镇夏沟村、双坝村,一山襟联。
树林下,成千上万的生态鸡跑来跑去,满山鸡叫,仿佛在演奏一首脱贫曲,响彻树林,随风远去。“这里的生态鸡主要销往重庆,100多元一只,每公斤价格比普通的高出16元左右。”天驰牧业的负责人张在奉告诉记者,她的公司是镇、村引进的企业,以代养、自养等方式,向贫困户提供鸡苗、技术、饲料,每只鸡三个月出栏给予2元、3元、5元不等的代养费。张在奉的公司通过成立农康专业合作社,与村支部(村级集体经济)、贫困户联结,形成利益共同体。今年以来,这家专以养殖商品鸡为主的专业合作社在短短三个月时间存栏鸡苗4万羽、大鸡2万羽,除了带动三联新池村30户贫困户117人共同发展外,还带动习源村、永盛村、凤凰村、合心村56户186人入股投资。
高山,边远,贫困,除了28户38人政策篼底的贫困户,还有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111户298人的省级贫困村三联新池,要想脱贫,穷人怎么办?能人哪里找?项目如何定?资金哪里来?产业怎么选?市场哪里闯?
“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以‘支部 专业合作社 贫困户’的形式,围绕‘支部引领合作社、能人带着穷人干、产业围绕市场转、资金捆着项目投’的思路,紧扣大山做生态养殖文章,瞄准重庆闯市场。”寨坝镇党委书记欧勇说,全村成立了联隆肉牛养殖、农康养殖、康鹿养殖、康泰生猪养殖等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全村贫困户“家家有产业”,从而形成村民出资源(生态资源、荒芜土地入股)、村委谋产业、能人找市场的集团化脱贫攻坚氛围。
“我们在重庆租赁了冻库,开设了铺面,每天至少要屠宰一头牛销往重庆,市场根本不用愁。”在联隆专业合作社养牛场,返乡创业、而今已是村委会副主任的李世江正在忙碌。据他介绍,自2014年9月以来,寨坝镇党委、政府按照一户养殖3头牛、补助9000元的要求捆绑了49户农户,把50万元扶贫资金集中投向肉牛养殖,去年共计盈利80万元,一举实现小康家庭收入标准。今年,又动员16户贫困户有效运用“特惠贷”政策投资入股。这种由合作社担保“零风险”和“比例投资 保底分红 利润分成”的方式,让每户贫困户年终获得保底6000元至8000元的分红效益,在保底分红的基础上,精准扶贫对象和村支两委分别和专业合作社约定30%、5%作为资源入股的利润分成比例,既带富了贫困百姓,又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
“利息政府贴,风险由合作社担当,每年有6000元的分红,当然好啊!”70岁的贫困村民桂廷学一家4个人,享受到了5万元“特惠贷”,入股康鹿专业合作社,别提有多高兴。据了解,康鹿专业合作社投资210万元建成3000平方米的梅花鹿养殖基地,存栏梅花鹿110只,10户贫困户签订了入股协议书,3年后由村民自愿,可继续投资,也可退回本金。同样,该村以“特惠贷”入股农康生猪养殖的30户贫困户,每户今年也将分得6000元的红利。
出路在山,脱贫在山。走在川渝边上的大山深处,不时听到鸡鸣声声,牛儿哞哞,羊儿咩咩,一处处养鸡场、生猪养殖场、梅花鹿养殖场在林中,唤醒了贫困大山的希望。时下,“支部 专业合作社 贫困户”这一扶贫模式正在边镇寨坝演绎:凤凰村的泥鳅养殖,永盛村的冷水鱼养殖,桂园村的养蜂,习源村的萝卜种植……全镇1250多户贫困户3600余贫困人口,以土地或资金入股分红,以火一样的激情点燃梦想。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现在养了6头肥猪,还挖了一个鱼塘养鱼,等新房子修好了,开春后打算办个农家乐……”日前,记者在习水县习源村同心组张贵廷家采访时,老人掰着手指头,一桩桩一件件地向记者细说她家的脱贫计划。
  她告诉记者,家里曾历经大女儿病变残疾、小女儿因病去世、房屋又因泥石流冲毁几件大事情,从原来的富裕户变成了贫困户。现在政策好,干部好,自己身体也好,实在不想再戴这顶“贫困”帽子了,戴起不光荣。
  在党的扶贫政策的帮助下,张贵廷一家已经走在了奔向幸福生活的小康道路上……
  “只要勤快,就能过上好生活”
  冻雨霏霏,记者走进省级深度贫困村——习水县寨坝镇习源村,所到之处,一派繁忙:村民王祖文一家正在挑沙拌料、和浆砌墙盖新房;村民张宗华大姐,50多岁了,背着一筐红薯,肩头上还扛着一捆长10多米的pvc管,见记者迎面走来,喘息着说:“帮我换换肩头。”记者赶紧与习源村村委会主任袁开书一起,双手托着pvc管两头帮她换了肩,张大姐留下一声“谢谢”,又匆忙向前走去……
  袁开书告诉记者,现在虽是农闲季节,但习源村家家户户都感受到了国家扶贫政策的好处,感觉生活有了奔头,忙着跟随帮扶干部一起,做好用活扶贫措施,盼望走向脱贫致富之路。
  在同心村民组,记者跟随习水县旅游投资(集团)公司驻村帮扶干部罗相礼一行,沿着一条刚刚硬化的通组公路,前往周边群众家了解该组建档立卡贫困户目前的生活和生产情况。
  “我来了半个多月,几乎走遍了全村的所有村民组,没有看到一块超过1亩宽的田和土,全是一小块一小块的零星田土分散在山腰或沟底。”一路上,同行的驻村帮扶干部、遵义市统计局调研员文正华告诉记者。他说,习源村地理环境普遍较差,主要靠常规农业收入,无产业支撑是导致习源村贫穷的根源,外出务工是他们收入的主要来源,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独居老人、残疾人家庭。
  走进张贵廷家院坝,记者看到,他们家正在修建新房,一楼的墙壁已砌成形。“把房子修好就搬到新房去过年,我还喂了6头猪,杀两头自己吃,卖四头过个富裕年。到时,你们来吃刨锅汤啊。”张贵廷说着话领着大家进了屋。
  说起以前的经历,张贵廷含着泪,但嘴角却始终挂着微笑。她说:“近些年老伴又患了风湿性心脏病和高血压,家里几乎一贫如洗。能走到今天,我真心感谢政府和帮扶干部的关心和帮助。现在,党和政府对农村的政策这么好,只要我人勤快,什么坎都能过得去,就盼望着能过上好日子。”
  “张大妈一家从未向政府伸过手,就连房子被泥石流冲垮了,还是村里主动帮他家去镇上要了几千块钱的危房补助款,才修建的这半边房子。”袁开书指着屋子说,另外半边几乎不能住人,已经是危房了。张大妈很坚强,为了不拖习源村脱贫攻坚工作的后腿,她硬是瞒着我们四处筹钱建新房。
  袁开书说到这里,张大妈急忙插话说:“这没啥的,等开年,我利用农村‘特惠贷’扶持资金搞起养殖业,办起农家乐,还要入股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大树茶产业,那点钱还不是分分钟就还了。这‘贫困帽’说啥我都不想再戴了,真丢人。”
  发展支柱产业,彻底拔掉“穷根”
  在已经脱贫出列的王祖元家,其妻刘光银正在忙着煮猪食喂猪。“回乡下老房子来住,就是为了尽尽孝照顾好瘫痪的老人,顺便再喂几头猪,减轻点家里的负担,孩子他爹打零工那几个钱不够用。”刘光银说,她家是易地扶贫搬迁户,搬到安置点住后,丈夫王祖元在镇上干点零活,每月有二三千元收入,加上自己在老家养几头猪、种几分地,供养在贵阳读大学的二女儿没啥问题。去年,她家用“特惠贷”入股还分得了6000元。
  罗相礼介绍说,刘大姐所说的“特惠贷”入股分红收益,是他们公司在习源村帮扶发展的大树茶种植项目,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参股)+茶叶公司”的模式,规划发展2000亩,2017年已投资110万元,发展了200亩,涉及33户贫困家庭。
  “发展大树茶种植项目,所涉及到的农户均有5项直接经济收入:一是土地流转金收益;二是栽种茶树的补助收益和在茶叶种植基地务工的收入;三是入股合作社后的直接分红收益;四是在茶树下套种副作物收益;五是村集体经济二次分红收益。”罗相礼告诉记者,公司在保障国有资产不流失的情况下,将投资的大树茶种植项目分红所得总额的80%返给合作社,发展壮大习源村村集体经济,村民又可以从村集体经济中得到二次分红,其目的就是帮助习源村发展长效支柱产业,彻底解决习源村的贫穷根源。
省、直辖市政府网站
地市级政府网站
主办:遵义市人民政府
承办:遵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运行管理:遵义市大数据发展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
地址: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人民路343号
邮政编码:563003
联系电话:7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习水县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关于习源村脱贫攻坚工作的调研报告
字体:小中大 &&
8月15日至17日,旅投集团董事长率队到单位帮扶村寨坝镇习源村驻村蹲点,和寨坝镇镇长、遵义政务中心下派的第一书记、县党校下派的驻村工作组组长、村两委班子共商脱贫攻坚工作,并实地走访贫困户,与贫困户清切交谈,了解其收入来源,听取关于脱贫的相关建议。三天里,旅投集团班子成员共走访了帮扶对象张贵秋、陆久平等30户贫困户。走访结束后,同寨坝镇镇长、市下派第一书记、县派驻村工作组组长、村两委成员、村民代表就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座谈。对习源村的基本情况、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基层组织建设情况以及脱贫攻坚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一、基本情况习源村位于寨坝镇东北面,距县城74公里,离集镇4.5公里;面积12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70%,属国家一级饮用水保护区;耕地1796亩,其中耕地790亩,田1006亩,但主要是山地地形,耕地比较分散,且大多数土地被撂荒。全村6个村民组,389户,134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40户474人,2014年--2016年脱贫出列的贫困户为56户205人,还未脱贫的有94户269人,其中有31户59人属于社会兜底户;需要通过其他方式脱贫的还有63户210人,这其中有不少是大龄未婚男性。习源村为传统农业村,以传统的种植业为主,由于属于国家一级水源保护地,因此养殖业只能是农户自给自足的;而且90%的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在习源村的基本上是老年人和留守儿童。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全村大多数通组路全部贯通,少部分路还未硬化,还有不少贫困户仍居住在危房中,部分人居环境仍达不到小康的要求。二、主要致贫原因及表现通过这些天的走访调研,初步分析习源主要致贫原因是:该村地山区,交通不便,离人口密集大城市较远,同时该地区教育落后,也没有什么资源可得到开发。主要表现在:一是没有村集体经济,村委办公阵地落后,办公设施差;二是全村没有产业支撑,群众收入单一。三是习源村自然条件恶劣,山高岭大、沟壑纵横,人均耕地少,农业产出率低下。四是劳动力文化程度较低,知识相对贫乏,致富技能落后。五是村级党组织战斗力不强,经济发展落后,积累在群众中的一些矛盾长期得不了解决,群众满意度不高。三、脱贫攻坚工作思路习源村未脱贫的有94户269人,其中有31户59人属于社会兜底户,需要通过其他方式脱贫的还有63户210人,该63户210人是脱贫攻坚重点户,目前由市政务中心、县党校、建设银行习水分行干部职工结对帮扶。根据走访座谈了解到这63户每户致贫原因各有不同,有因病致贫、因学致贫、因灾致贫,还有自身发展能力不足造成贫困。针对这些实际情况,旅投集团班子一致认为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脱贫攻坚:一是从基础设施上,首先争取县交通财政资金,拓宽并硬化寨坝至重庆江津区丁山镇丁山胡12公里公路,为以后发展第三产业打下基础;其次完善通村通组通户路的硬化、老旧危房改造以及人居环境改造;二是下大力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增强村党组织、班子的战斗力,及时化解群众中长期存在的矛盾,巩固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根据驻村工作组成立临时党支部,由镇长任临时党支部书记,直接指导党建工作;三是村产业发展,由帮扶单位出资帮助,短期措施可产生效益的产业以木耳、香菇等食用菌为产业,可在一年的时间内产生收入;长期上以在25度坡耕地上发展经果林,短期可享受生态补助,长期可享受水果销售带来的收入;四是在脱贫过程中,要发挥帮扶干部结对帮扶作用,切实为贫困户脱贫做出努力,因户施策,一户一策,实实在在地产生效益;五是多项措施实现脱贫:对于愿意搬迁的采用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对于原退耕换林的采取经果林种植生态补偿一批,对于愿意发展产业的,发展产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保证群众收入增长。Access denied | www.nokiatxt.com used Cloudflare to restrict access
Please enable cookies.
What happened?
The owner of this website (www.nokiatxt.com) has banned your access based on your browser's signature (43a8-ua98).关&键&词:
习水 箐山公园 雪景 风光 如诗如画
图片描述:
&【声明】汇图网是正版商业图库,未经权利人许可,任何人不得随意使用本网站的原创作品(含预览图),否则将按照我国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被要求承担最高达50万元人民币的赔偿责任。
商用正版图片
交易 2作品 35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