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要市市现在是不是变成了广东高要市区了,二中还有吗?

高要二中实践研修活动丰富、高效!
日,我们广东省“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初中物理名教师七人在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罗质华教授的带领下,到了实践导师陈宝莲的所在学校肇庆市高要二中参加实践研修活动。
今天上午,我们在高要二中初中部接待室首先听取了张勇副校长关于学校的介绍。高要二中创办于1998年,初中生2000多人,高中生5000多人。是高要市及至肇庆市一所名校。它注重学生多元化发展,注重学生信心教育的实施,用教育科研引领新一轮学校的大发展,着力有效课堂改革和分层教学改革。曾参与多个国家、省、市课题。高考中考成绩名列肇庆市前列。建校至今,已培养了4位学生考上了清华和北大,2位肇庆市高考状元,15位高要市状元。接着,罗质华教授明确了这次活动的目的。周世安副校长则就学生信心教育作了专题讲座——点燃信心之光,开创德育新格局。高要二中的德育理念是“二中没有差生,二中人潜力无穷。”德育目标是“一个人都不放弃。”进步就是优秀,就是成功。德育原则是“发现、赏识、激励”。2006年10月,彭司先校长在二中多年办学的经验中提炼出“二中没有差生”的新教育理念,开展“信心教育”活动。以心理学为指导,围绕“信心教育”活动为核心,我们内宿生管理以“常疏导,重养成”为总工作思路。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上述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学生形成了“自尊、自律、自省”的优秀品德,筑建起优秀的道德长城。学生对学习、生活的前途充满信心,老师对学生和教育充满信心。高要二中的信心教育成果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荣获省教育科研创新成果一等奖。
下午,我们在高要二中听了学员中山市濠头中学乐水仙的一节公开课《综合能力之“阅读研究”专题复习》乐副校长通过学生了解中考物理试题的组成部分以及综合能力题的分值,引起学生对综合能力题的重视,这节课,她首先总结出阅读研究题的解题方法“阅读——逐字逐句精读问题和材料,明白求什么?研究——一笔一画勾出答案和新知,明白能求什么?解答——应用新、旧知识逐题作答,得出准确答案。”要求学生运用解题方法进行解答“2012年广东省物理中考题的综合能力题”通过分析这道题,让学生再次理解解题方法,并让学生归纳得出这道题综合了哪些题型和运用了哪些板块知识。随后,让学生尝试解答、2010年的中考综合能力题。乐副校长这一节设计新颖,思路清晰,简洁高效,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分析归类,同时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这节课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但如何引导学生“勾划答案和新知”、“如何引导学生审清题目”还有待今后进一步加强指导。
接着,广州市物理教研员,理论导师符东生给大家上了一节《关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思考》专题讲座。符老师首先从“物理实验的魅力”引出“物理课堂教学如何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如何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如何让学生物理实验中学会思考”等三个观点。她引用大量的物理案例和实验视频生动地论述了如何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她的讲座案例生动、条理清晰,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和很强的理论和实践支撑,让我们收获颇丰,不虚此行。期待明天三位名师的精彩课堂的激情演出。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或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
端州高要一江两岸比翼齐飞共创大城时代
来源: 西江日报作者:
阅江大桥正在加快建设,它对“一江两岸”加速融合和发展有重要战略意义。”对于目前端州、高要城市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中共肇庆市委党校经济教研室主任刘红星对记者说。“这样一来,端州区的第三产业就有了产业发展的基础,又能使高要第二产业发展壮大,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能够产生更大发展空间和效率。
  阅江大桥正在加快建设,它对“一江两岸”加速融合和发展有重要战略意义。记者 王正中 摄
  交通一体化:桥梁、轮渡、公交连通两岸
  家住高要南岸街道的冯先生,五年前在端州区建设三路开了一家奶茶店,每天要在端州和高要两边来回,早上8点多从家里出发前来开店,晚上打烊后再开车回家休息。
  “我老家在高要市蛟塘镇,回老家可以走肇庆大桥,回南岸的家可以走西江大桥,也可以到二塔搭乘轮渡,等到三桥建设好,回家就更方便了。”冯先生说,如今两岸交通便捷,他既可以享受南岸相对低的房价,又能兼顾端州区较大的市场,他算是“占尽便宜”。
  对于广东工商职业学院的学生小罗来说,交通的便捷,也体现在他回家的路上。“我以前每个周末要回金渡,要到长途客运站坐班车,不仅人挤人,而且也比较麻烦。现在开通了203路公交线,我坐车比以前方便了不少。”
  根据规划,肇庆市还通过建设西江三桥,并通过莲江公路(莲塘—江口)沟通广肇高速公路等基础交通设施,加强端州城区和高要城区连接沟通,促进高要市区的人口集聚和房地产业的发展,增强两岸的协调发展。
  生活一体化:高要居民常到端州逛街,端州学生不少到高要上学
  记者在西江大桥观察到,每天到了上下班高峰期,桥面上车辆川流不息,可见来回端州、高要两地的市民之多,两地交往之频密。
  冯先生告诉记者,无论是他这样每天往来于端州、高要两地的“候鸟族”,还是常年生活在南岸的高要居民,要是想大采购,首选肯定是端州区的几家大型超市,而要是生病了,病情严重一点,也会首选位于端州区的市第一医院、市第二医院、高要医院等大型医院。
  “高要也有一些购物商场,但是品种肯定不如端州这些大超市那么多。要说看病吧,端州区这边的医院也比较多一些。”冯先生对记者说。
  说起教育强校,端州区有肇庆一中、肇庆中学,而高要市也有高要一中、高要二中。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也有不少端州区的学生选择前往高要上学。
  “我们学校有不少来自端州区的学生,粗略估计全校加起来有一百多人吧。”高要一中教务处的叶主任对记者说。而高要二中的相关负责人也告诉记者,虽然该校没有对端州户籍的学生数量进行统计,但是每年该校都会接收到一些没能考上肇中、肇庆一中的端州户籍学生。
  产业一体化:两地产业协同互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实际上,城市一体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体现,而区域一体化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以区域内各城市合理的产业结构为支撑的。”对于目前端州、高要城市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中共肇庆市委党校经济教研室主任刘红星对记者说。
  刘红星表示,合理的产业布局既要拥有先导产业、支持产业和优势行业,又要使区域内各城市的产业结构有很强的互补性、相互依赖性。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区域的经济合力,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才能充分发挥各城市的比较优势,克服产业趋同、项目重复建设、区域内各城市间恶性竞争的现象。
  “长期以来,端州区和高要市由于行政区划分和经济制度上的一些原因,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经济割离局面,要实现两岸区域一体化发展,首先要分析本地区独有的竞争优势,在此基础上确定各城市功能定位,明确产业调整方向,推进有取舍的产业调整,达到城市合理分工,产业布局一体化的目标,实现整体区域经济的科学发展、持续发展。”刘红星说。
  刘红星认为,在两地一体化的过程中,端州区应当以城市经济为主,要坚持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以传统服务业为基础,加快发展新兴第三产业,实现服务业向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转变,不断提高服务业为一、二产业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增强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的整体水平。而高要南岸要充分发挥“资源、产业、区位”三大优势,突出工业的主导作用,重点实施一批对全市经济起关键作用和带动力强的重点项目建设。
  “这样一来,端州区的第三产业就有了产业发展的基础,又能使高要第二产业发展壮大,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能够产生更大发展空间和效率。”刘红星说。
  此外,刘红星表示,在一体化的过程中,两地还要加强市场建设,规范市场运作。在构建城市一体化过程中,要重点围绕珠三角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的战略定位培育一体化的消费品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市场、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和产权市场,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市场运作机制,统一市场准入和市场退出机制,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有序流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未来预期:端州高要一体化是肇庆跨越发展的黄金机遇
  记者了解到,早在1988年地改市之后,肇庆市就开始有建设“一江两岸”大城市规划的设想,那时大致确定了“一河两岸、多组团”的发展模式。而作为肇庆的主城区,端州区土地面积较小,建筑和人口高度集中,现实的需求也推动了肇庆城区的向南发展。
  刘红星告诉记者,发展“一江两岸”,端州高要一体化发展是未来肇庆跨越发展的黄金机遇,可以最大限度发挥肇庆作为珠三角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发展的需求,政府部门应当通过调整、完善各类规划,使两岸无缝对接走差别化融合式发展之路,在融合中错位发展。
  “两地要加快推进重大交通项目建设,特别是基础公共设施服务的均等化,优化生产力布局,整合开发两岸资源,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形成产业集聚和人口导入,不断提升城市的集聚力、承载力、辐射力和核心竞争力,建设宜业宜居宜游、拥江发展的现代化大城市,更好发挥城市规模经济效应,使生产要素向城市核心聚集,推动一江两岸协调发展,使两地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快的发展速度,促进全市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刘红星说。
  两地要加快推进重大交通项目建设,特别是基础公共设施服务的均等化,优化生产力布局,整合开发两岸资源,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形成产业集聚和人口导入,不断提升城市的集聚力、承载力、辐射力和核心竞争力。
  ——刘红星
责任编辑: 林双英
请文明发言,还可以输入140字
您的评论已经发表成功,请等候审核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新闻关键词
为进一步推动广东省大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广东省委宣传部、南方网决定在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中开展"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知识竞赛"活动。肇庆相关单位
免责声明:本站信息由企业注册和来自工商局网站, 本站完全免费,交易请核实资质,谨防诈骗 &&&&
& 11467.com 顺企网版权所有
发布批发采购信息、查询企业黄页,上顺企网高要市第二中学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高要市第二中学
高要市第二中学,位于,学校分为初中部、高中部两个校区,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先后获得“广东省首批“安全文明校园”、“书香校园”、“示范学校”等荣誉。
高要市第二中学学校简介
办学十年,学校共获得了省、市荣誉283项。近年来学校在信心教育的指导下获得多省、市荣誉:“信心教育”被评为广东省第一届创新德育工作一等奖;广东省首批“安全文明校园”、“书香校园”、“示范学校”;广东省“五四红旗”创建单位;肇庆市“高考培优先进学校”、高考突出贡献奖(五次)、“文明单位”、“人才建设先进单位”、“重点中学建设优质学位奖”、“五四红旗团委”;高要市“依法治市先进单位”、“文明单位”、“先进学校”、“引进培养人才奖”等荣誉称号。
高要市第二中学初中部
初中部临近象山。教学区建的如一高字,是一栋5层高的建筑,校园有篮球场8个、足球场1个和两百米跑道。校园绿化很好。绿化面积达到30%。是中学里绿化较好的中学之一。
高要市第二中学高中部
高中部教学楼呈纵列分布,现有教学楼3幢,实验楼2幢,主教学楼为7层建筑。三面环山占地60多亩;拥有篮球场10个、羽毛球场15个、足球场一个和四百米跑道。绿化面积达35%。是南岸唯一拥有塑料跑道的中学。
高要市第二中学校长简介
彭司先,男,大学本科,学士学位,中共党员,中学地理高级教师。1969年2月生于湖南省保靖县,198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地理专业,1991年毕业分配到从事中学地理教学工作,1998年调入高要市第二中学。现任校长、党支部书记;兼任高要市教育学会地理教研会会长,广东省地理教学研究会会员、会员,CAIG(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研究会会员。是高要市地理学科带头人,肇庆市地理学科骨干教师,肇庆市名校长培养对象。
彭司先同志为人师表,关爱学生,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处处以身作则,有很强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勇挑重担。全心身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为高要市教育事业的发展默默耕耘,成绩显著。彭司先同志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业务素质高,教育教学教研能力强,成果显著。年连续七年担任高三教学、高三备考管理以及高考研究工作。如2000年担任高三综合科地理教学,平均分居肇庆市第一名;2001年地理班上省线率达80%,平均分超过肇庆市平均分30分,同时所教综合科地理名列肇庆市首位;2002年和2003年所教地理班高考平均分分别列肇庆市第一名和第二名。2002年廖冠球同学以840分列广东省地理单科第二名。先后主持“园地教学法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运用CAI加强学生智能素质教育”和“以心理教育为突破口,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等多项省级教育科研课题,成果显著。积极总结并形成论文,先后在全国刊物发表论文3篇,论文获全国性奖励7项、省级奖励5项、地级奖励4项、县级奖励7项。曾荣获“广东省教育创新成果二等奖”、“广东省黄华奖三等奖”、“广东省一级用(地理)园先进个人”、“南粤优秀地理教师”、“广东中华文化基金奖章”、肇庆市“优秀教师”、“肇庆市‘三有一好'优秀共产党员”、“高要市教改积极分子”、“高要市先进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连续五年荣获“高考达标贡献奖”称号,获肇庆市“高考培优突出贡献奖”,连续荣获“教学质量一等奖”。彭司先同志自调入高要二中以来就一直负责学校的管理工作,先后任史地学科组长、教务处副主任和主管教学教研副校长、校长、党支部书记,经验丰富,教育行政管理水平高,有很强的。学校发展迅速,从1998年创办至2006年仅仅8年时间,在校教职员工由40多人增加到了现在的450多人,在校学生人数由420多人增加到了现在的5600多人,学校由一个校区发展到两个校区,校园面积由50多亩增加到了近200亩,由一年普通的面上中学发展成为肇庆市的重点中学,上本科人数由2001年的119人增加到了2006年的509人,上专科A线人数由2001年的197人增加到了2006年的713人。基本实现了“把办成‘社会放心、家长倾心、学生安心'”及“把高要二中办成肇庆乃至西江流域有一定影响力的重点中学”的初期目标。现正致力于实现高要二中的下一个目标,即“加强学习,构建书香校园;加强沟通、构建和谐校园;加强教育、构建文明校园;加强建设,构建”。彭司先同志作为学校领头人,他坚持“”的思路,在教学教研管理既善于学习他人长处,又不墨守成规,特别是高考备考研究及高考方向把握方面有自己独到之处,多年来指导高三备考工作,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八年办学,六年高考,六年蝉联高要市高考状元,实现了“六连冠”;五年高考上线率居高要市第一,2003年高考上线率更居肇庆市第二;四人次高考综合总分超过800分,2002年胡曼妮以827分被北京大学录取,实现了考生上清华、北大零的突破;学校连续三年获得“肇庆市高考突出贡献奖”;2004年邝丽芬同学分别以综合总分814(英语2)和802分(物理)夺得高要市高考历史上第一个双料状元;区文静同学以900分的成绩夺得高要市高考史上第一个广东省单科状元。六年来学校本科上线率一直保持在50%左右,专科上线率一直保持在95%左右,位居肇庆市前列。彭司先同志作为校长,“创造一流、追求卓越”是他孜孜以求的目标。积极主持制定了各项管理制度、教学科研奖励制度、教学目标管理和奖励方案、高要二中高考奖励方案、高中学生过程性评价方案等规章制度。为学校的规范化管理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担任学校党支部书记期间,积极加强党的建设,先后开展了“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继承先烈遗志、弘扬革命传统”等活动,进一步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和战斗保垒作用。2006年1月担任校长以来,学校共获得肇庆市“人才工作先进单位”、肇庆市“高考突出贡献奖”、肇庆市“新增优质学位奖”、高要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和高要市“推进高中教育发展先进奖”等荣誉。彭司先同志为人诚信,能团结教师,善于与人沟通,有较强的交际能力。善于处理好上级和同事的关系,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关爱学生,有较强的学生管理能力。工作中能廉洁自律,认真落实两个条例的精神,自觉抵制社会的各种不良风气,有很强的防腐抗变能力。
周世安,男,中共党员,1974年出生,广东省高要市人。2000年广东省教育学院物理系毕业,本科学历。2004年被评为物理一级教师,担任过班主任、级组长、团委副书记,2006年担任团委书记兼政教处副主任,2009年9月担任校长助理。周世安同志先后获得广东省优秀团干部、高要市优秀团干部;多次获肇庆市高考突出贡献奖、高要市高考达标贡献奖、高考培优突出贡献奖;多次获学校教学质量一等奖,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及优秀级组长。以创建未成人教育基地为目标,围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为中心工作,通过“信心”创新地开展德育工作,形成了“发现——赏识——激励”的育人方法,取得显著的效果,为学校构建“和谐、书香、文明、绿色”校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一直以来周世安同志所担任的级组管理工作、德育工作、信心教育工作、安全文明工作、团委工作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果。2003年担任高三级组长,高考上本科率达56%,上专科率78%均居肇庆第二位高要市第一位;2004年团委获“肇庆市五四红旗团委”;2005年担任高考备考领导成员获“肇庆市高考突出贡献奖”;2007年学校获“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信心教育获广东省创新德育工作一等奖;2008年获“广东省书香校园”;2009年担任高考备考领导小组副组长获“肇庆市高考突出贡献奖”;2009年获“广东省五四红旗团委标兵”等荣誉。
高要市第二中学学校简史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创业简史
1997年初,为了教育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适应普及高中教育的需要,上个世纪末,高要市委、市府决定在南岸城区再建一所完全中学,命名为高要市第二中学。学校于1997年3月开工建设。
1998年秋,便在并没有完全建设好的“工地”上开始招收第一届高中和初中学生,共计招收高中五个教学班267名学生,初中三个教学班116名学生,教职员工43人,然后师生就开始了将近三年的边建设边教学的时期。
1999年秋,高中13个教学班、初中5个教学班,学生近900人;教职工83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3人,中学一级教师25人。
2000年秋,高中21个教学班,初中8个教学班,学生近1700人;教职工106人,其中高级教师3人,一级教师49人。2001年7月第一届初、高中学生毕业,分别参加中考与高考,全面超额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并夺得了高要高考和中考的状元,“一炮打响”,学校也因此逐渐为社会、家长和学生认可,招生形势也一路看好。
2002年7月高考、中考继续辉煌,胡蔓妮成为第一个高要自己培养的北大学子,学校名声大震,社会认可度越来越高。可是学校的设施却跟不上发展的形势,特别是学生生活设施严重不足,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2003年6月,上级决定二中主要发展高中教育,停止招收初中新生。
2003年9月,由于二中连年高考、中考成绩十分突出,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要求来二中就读的学生越来越多,上级决定扩大二中的教学规模,开辟新校区。
2003年10月,二中高中校区正式动工建设。
2004年秋,新校区迎来了第一届高中新生,一千二百余师生又开始了新轮的边建设边教学时期。全校共有教学班61个,其中高中45个,初中16个,在校学生3400多人;教职工225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31人,一级教师93人。
2005年秋,全校共计78个教学班,其中高中56个,初中22个,在校学生4263人;教职工275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36人,中学一级教师98人。
2006年秋,我们通过采用逐步转移的方式,稳妥地实现了初、高中分离,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一校两区的管理。全校共有99个教学班,其中高中65个,初中34个,在校学生5548人;教职工335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42人,中学一级教师121人。
2007年6月,新校区第一届高中学生毕业,成绩斐然。
高要市第二中学教师荣誉
年度学校共获得20项省、市、县集体荣誉和20项个人荣誉,其中包括有:广东省创新德育工作“一等奖”、“广东省书香校园”、“广东省示范学校”、“广东省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肇庆市“高考突出贡献奖”、高要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高要市“文明单位”、高要市“先进基层团委”等荣誉称号。彭司先校长被评为肇庆市基础教育系统首批名校长;郑志平副校长等9人被评为肇庆市基础教育系统首批学科带头人、名教师;周圣军等10人被评为高要市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
高要市第二中学学校标语
办学理念:二中没有差生,二中学生潜力无穷,二中学生聪明无比!
二中人精神:团结拼搏,敬业奉献,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办学目标:加强沟通,构建和谐校园;加强学习,构建书香校园;加强建设,构建;加强教育,构建文明校园。
自信创造奇迹,拼搏续写神话。
用辛勤汗水圆大学梦,用优异成绩报养育恩。
知识改变命运,现在决定未来。
教在兴邦,干洒一腔血;学为报国,苦钻万卷书。
怕吃苦另寻他地,图安逸莫入此门。
把孝心献给父母,把信息留给自己。
我自信,我出色;我努力,我成功。
让优秀成为习惯,让目标成为常规。
宿舍区:同住一室,亲密如姐妹;遵纪守规,人人争当优宿。
自信人生两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一份信铸就一生辉煌,一个梦想托起一份希望。
今天送我一个学生,明天还你一个栋梁。
高要市第二中学管理结构
党支部书记:
副书记:冼宝明
校长:彭司先
副校长:郑志平邓伟源周世安
教务处副主任:莫展芬罗本千
主任助理:焦仕华
政教处主任:谢超雄
副主任:廖广强刘志铭王飞
主任助理:项佳豪
团委书记:苏畅
副书记:梁伟成薛丽丽伍海坤
总务处主任:何建辉副主任:冯甲明
工会主席:邓伟源
办公室主任:甘志泉
副主任:陆勇坚
高要市第二中学校长致辞
让信心教育在校园遍地开花------再进校园有感
校长:彭司先
2006年10月,我是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到山东安丘四中参观学习的,安丘四中貌不惊人,典型的,却连年创造出山东高考神话,有什么秘诀?有,这就是信心!
发现潜能,造就人才,这是信心教育的终极目的。我想,要使学校做大做强,就得“变法图强”。只要把握了潜能开发的规律,让学生成功,其实很简单。前提是“变”——让学生“变”得更有信心。其实,所有成功的教育,无一不是以强化学生信念为基础,所有孩子的堕落,无一不是因为信心的缺失!
回来后,就决定在2007年的高一级实施信心教育,实践一年来,成绩是有目共睹的:级风、、学风良好,违纪乱纪现象较少,期末肇庆市统考统改成绩全面丰收,特别是高要市学生进入肇庆市三科总分前100名的6位学生全都是我们学校的。
今学期初,我和9位行政、级组长和班主任再次踏进取经,我们到达该校,正值学生上操时间,整齐划一的队伍,震耳欲聋的口号,脚踏实地的誓言及学生饱满的精神状态,使所有参观学习者为之震撼。一个人,社会可以忽略你,但是你绝对不能忽略你自己的存在;你可能无法强制地要求社会重视你,但你可以自信地重视你自己。因为唯有你才能使自己变得富有价值,唯有你才能开发自己无穷的潜能,唯有你才能让自己魅力四射。
在坐火车回来的路上,我在想:如何让我们的全体师生真正变得更加自信,如何让自信激发每一位学生,使自己的人生因自信而享受快乐的成长,因自信而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因自信而走向幸福。
这些天来,我也没有忘记让我们的师生体验自信,督促有关人员尽快编辑好“信心教育园地”,交流大家对自信的理解,促进师生增强对自信的感悟。努力让我们更自信,从而使信心教育在我们的校园遍地开花!
我们坚信:别人做的得到我们也一定能做到!
二中没有差生,二中人潜力无穷!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没教好的学生!
(2007年10月)
高要市第二中学历届精英
宣言:又见七月流火,夏日的躁动如期而至,曾有多少人,多少次,怀着那个被描绘得五彩缤纷、绚烂多姿的梦,期盼过高考之后的这个季节,终于,金榜题名时,几家欢喜几家忧……
然而,欢喜也好,忧愁也罢,都只是对结果的担待,在承受结果的同时,相信我们都难以忘记自己曾经历过的高三岁月,在那种磨炼中,我们都或多或少的学会了坚忍和等待,一如在面对结果时,我们没有大喜大悲,不会得意忘形,也不会垂头丧气、蹶而不振。毕竟,在这个季节,我们都应该成熟起来了。
现在的我,谈起高考、谈起高中,不免有一种虽熟悉却又遥远的感觉,但人内心深处都总是怀念过去的,在一路走来的五年大学生活里,曾多少次回想高中时代的人和事,又多少次在夜深人静时惆怅高中时代那种特别的感觉已经再也不能感受到了。但庆幸的是,每当回想起来的时候,心里都会会心的笑,记忆深处那一幅幅美丽恬静的校园风景图,一张张慈祥可敬的、活泼友爱的面孔,还有一个个温馨甜美的小故事,就连那千篇一律的一个个6:40的早晨和傍晚,都显得那么的亲切和令人感动。很奇怪当初自己为什么没有发现这一切,就像在国外的时候会更爱国一样,离开了高中,才会更怀念高中。
至今还常常想起高三时用以激励自己的那句话,“前进,要自信;回头,要不悔。”每当说起来时,很多同学都说我俗。的确,对一个学中文的人来说,这句话太普通了,没有一点意境,也没有一点文采。但就这样一句再简单不过的话,却精炼的说出了我的整个人生信条,有什么比在回头看的时候没有一点懊悔更能让人欣慰、开心的呢?如果有一天从我们的嘴里说出“如果可以重新开始,如果再给我一点时间……”,这是多么让人伤心无助的哀叹,所以,为什么不好好把握今天,自信满满的踏下前进的脚步呢?时间不会等我们弥补缺憾重头再来,也许在我们的生命中已留下很多的来不及,来不及的见面、拥抱、祝福……但千万不要忘记,真正的行动从来不会来不及的,停滞不前只能给人带来遗憾。
不经意间,时间就这样在我们的身边溜过,又是一年一度的金榜题名时,不管你是状元爷还是落第者,或者是仍在高中的岁月里坚忍和等待着的一员,请都不要忘记,时间不会停留在这一刻,结束只是意味着另一种新的开始。所以,我们也不能停留在这一刻,而应该拿出我们的毅力、勇气和志气,再次踏出坚实崭新的步伐!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本科都已毕业的我再看金榜题名,真有一种时过境迁的感觉,心中之语,言难以尽,遂谨撰小文,祝各位学弟学妹前程似锦,梦想成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要市工商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