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练铁裆功治好遗精24岁,刚刚统计了一下,本月遗精三次,分别在7号,21号,和31号,这频率是不是也是正常的

梦遗频率多少才算正常的
梦遗频率多少才算正常的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梦遗频率多少才算正常的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想知道梦遗的大体信息,不要是百度百科上面的内容就好
我感觉我的前列腺出问题了,常常感觉一阵一阵隐痛,而且越来症状越明显了,同时伴有尿频,尿急的症状,改怎么治疗?
我感觉我的前列腺出问题了,常常感觉一阵一阵隐痛,而且越来症状越明显了,同时伴有尿频,尿急的症状,改怎么治疗?
性功能方面的男科病,大概有很多年了,一直也没好,要怎么治?
医院出诊医生
擅长:性障碍、前列腺、包皮包茎等
擅长:包皮包茎、性功能障碍、男性不育
提问者采纳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及药品推荐仅供参考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及胃肠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已帮助用户:193401
指导意见:你好,遗精是指在无性交情况下发生射精现象,这种现象大部分夜间睡眠中发生,一般遗精的频度可以从1~2周一次到4~5周一次不等,均属正常,若一周内有几次或一夜几次遗精,就属于一种病理现象。引起遗精主要是皮层中枢 ,脊髓 中枢的功能紊乱,以及因生殖系统某些疾病如肾虚所致,可用金锁固精丸调理。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自汗盗汗,便秘,胃痛
&&已帮助用户:220633
指导意见:你好,一般情况下,存在梦遗的情况考虑可能是跟自身体质有关系,可能是存在肾虚的问题引起的,或者是过度劳累引起的,属于不正常的表现,需要就医指导进行检查调理的
问手淫后当夜梦遗
职称:医师
专长:肠胃炎。小孩发烧,心脑血管疾病
&&已帮助用户:220984
你好!遗精分为生理性的和病理性的,建议您到专业医院检查,查明病因后实施针对性的治疗,再尚未确诊的情况下,请不要自行盲目用药,以免耽误病情.不要有太大的心里负担
问晚上梦遗,肩背酸痛
职称:医师
专长:宫颈炎,宫颈糜烂,盆腔炎
&&已帮助用户:174957
你好,你的情况是最近晚上经常会遗精,这个主要看你是否是在梦中遗精,然后对症治疗就可以了。如果有性梦并且因此而遗精,主要考虑是相火妄动,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可以通过清心安神处理一般用知柏地黄丸,如果没有做梦,甚至醒着也有称为滑精,是肾气不足,用金锁固精丸治疗就可以。
问我梦遗的情况比较频繁、基本上每个星期都会梦遗一次、...
职称:主治医师
专长:痛经,月经不调,子宫肌瘤
&&已帮助用户:47243
病情分析: 遗精是男性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是频繁遗精会导致和男性生养相关的微量元素主要包括锌、硒、铜、钙和镁等的流失,也会引起精神不振,萎靡,影响身心健康。意见建议:自我按摩用双手手指分别依顺时针与逆时针方向反复轻轻按摩丹田穴(腹部脐下方2指)和肾俞穴(腰部最细处的背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3指处),通按摩这两个穴位,可以帮助调整和改善性的功能。
二:仰卧收腹臂腿上举法仰卧收腹臂腿上举的锻炼,主要锻炼腹肌,增强性能力,对频繁遗精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取仰卧位,两臂伸直在头后,然后上举两腿同时迅速上举两臂,使双手和两足尖在腹部上方互相接触,上举时吸气,还原时呼气。
每天早晚可各进行一次,每次可做24~32下。
随着腹肌力量的增强,上述动作重复次数可逐渐增加。
问肩背酸痛已经1年了,暑假的时候手淫频率太多,现在在戒...
职称:医师
专长:脂肪瘤,痔疮,疝气,阑尾炎等,
&&已帮助用户:331897
指导意见:您好,手淫一般不会引起任何的疾病。频繁、重度的手淫可引起疾病像前列腺炎,遗精,早泄、阳痿等,不育也是有可能的 。因此建议减少手淫次数,加强锻炼。一般未婚男性手淫1周1-2次为宜!建议您可到医院检查确诊,明 确病因病情针对治疗!
问没有性生活的阶段,成年男子大概一个月梦遗一次,频率...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自汗盗汗,便秘,胃痛
&&已帮助用户:220633
指导意见:您好,您这种情况考虑是遗精,这是正常现象。 每月遗精两、三次或三、五天遗精一次都是正常现象,不要担心,如果过于频繁的有可能是前列腺的问题。
问24岁,男。梦遗史3年,频率一般是20天一次,有时5天一...
职称:主治医师
专长:男科、泌尿外科常见病的诊治。
&&已帮助用户:0
问题分析:您好,根据您以上所述的症状,一般性生活时间是10分钟到15分钟之间。看您都不到一分钟就射精了。意见建议:建议您到医院检查看看,是否出现阴茎敏感神经过度,或者出现前列腺炎、包皮过长都为影响性生活时间过短的。
关注此问题的人还看了
大家都在搜:
关注健康生活!
包皮过长因长期的尿液、包皮垢的慢性刺激,可诱发包皮龟头炎等
想做包皮手术,想咨询费用,男科医生在线》》
一次性治疗好是患者的心愿,以下介绍两种方法,其一是中药治疗
如题,怎么办呢?此类情况需要做哪些检查呢?以下为大家详细介绍
性功能障碍致身体损伤,体质下降出现神经敏感
想做生殖整形手术,多少钱?求咨询
尿道炎多是细菌,支原体等病原体感染导致,治疗需根据症状找准病因
男性前列腺炎是男性性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
最近几年,男性疾病越来越多,射精痛就是其中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
得了前列腺炎,男科医生支招!
百度联盟推广
免费向百万名医生提问
填写症状 描述信息,如:小孩头不发烧,手脚冰凉,是怎么回事?
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
搜狗联盟推广
百度联盟推广
医生在线咨询
评价成功!经常遗精怎么办_百度知道
经常遗精怎么办
本人有早泄~ 龟头敏感度过高~ 前一段时间还阳痿了~ 然后就彻底禁欲了4个月~
最后一个月里遗精了4次~ 都是做的春梦~
跟真实的射精是一样的感觉,射了一大堆~ 衬裤都透了~
然后又过了半个月~ 也就是今天早上,做了一个春梦,分两次做的~ 我就知道是春梦然后我...
我有更好的答案
男人结婚后还遗精的,就不正常
采纳率:21%
我以前经常SY=属于不良习惯,还是要坚决的纠正为好!刚开始纠正的时间段里,有遗精现象也属正常,遗精次数与原先SY的次数有一定的关联。如果遗精次数太多、遗精过程的时间段大体相当,可以考虑早睡早起安排一些事情加以纠正,通常的遗精时间段是夜里3—5点或5—7点。这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但更要提高到为了“后代繁衍”的高度去认识。也就是说,SY问题严重下去不解决,会造成终身不育。您说到了加强锻炼很好!如果您愿意,可以试一试真气运行法里“六字诀”的“吹”字。 具有固肾益肾的作用,可以帮助肾脏系统的祛病调理过程。有“精多不思淫”的说法,也就是说,精多到一定的程度,就有了固精的作用和效果了。“六字诀”——“吹”字的具体操作是,用嘴读“吹”字的口形舌形呼气,在呼气的过程里默数1,不发出“吹”字和数最呼气个数的声音,呼气完闭嘴,用鼻孔自然吸气不数,吸气完自然转入前述的呼气模式,在呼气的开始和过程里,再数2,数嘴呼气个数的时间长度与呼气过程的时间长度,大体相当。数呼气30次,为一个小疗程。做完一个小疗程后,稍微休息一下,可以再做一两个小疗程。每天可以多做不超过9个小疗程,看看效果。习惯性遗精的时间段里安排做这个效果会更好。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少看AV,把注意力集中学习身上。禁吃大蒜、韭菜、芋头(芋荷梗)秋葵、西瓜。多吃葵花瓜子、香蕉、花生油等维生素E食品,很管用
你好,谈到遗精病问题,想起某养生家说:天下惟寡欲为第一难事,亦惟寡欲为第一好事,青年能打倒这欲字关头,何患不能在成功队里,占一优胜地位,可是这样的美谈,但有几个人看的明白,现在有一半人何会这样想,请看一半沉沦于色欲之中者,不顾个人身体宝贵,手淫或一味纵情呈欲,结果造成许多遗精家,困苦一生,呻吟在病榻之上,虽欲追悔何及,虽欲精不遗不能,必待血枯精竭而后已,遗精者多么危险,又多么可怕呢,所以有了遗精病的人,赶紧医愈为秒。减少对身体伤害。
遗精的次数及频率因人而异。有的人第一次遗精后,要过很长时间才有第二次;有的一个月或一周内可能有1-2次遗精;有时连续几个晚上遗精,以后间隔很长的时间。这些都是正常的。只有持续1-2周以上的频繁遗精,或白天一有性冲动精液就自行流出,才需要去看医生。遗精的诱发因素也很多。白天看到对自己有性刺激的事物、书画、电视节目等,会在大脑皮层形成一个兴奋灶,使你在夜间梦遗。此外,被子太厚、裤子太紧、被窝过热、脚心受凉,都可能诱发遗精。生殖器受包皮垢刺激,也易发生遗精。有时由于心理紧张,生怕遗精,反而遗精的次数越多。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不少人认为遗精会失去身体的精华,伤了&元气&。民间有&一滴精十滴血&之说。这是缺乏科学根据的。一般讲,年轻健康的未婚男子1个月遗精4-5次是无所谓的,这在某种程度上有排解性压力的作用。也有些青年从不遗精,于是疑心自己性发育不正常。其实这些人也不用紧张,因为精液还可以少量多次地排入尿道,随尿液排出体外,只是不易被自己察觉而已。只有生殖器官明显异常,如睾丸很小,阴茎发育异常,第二性征不发育的青年,如果从来没有遗精,才是异常现象,应及时找男性科医师诊治。经常遗精的饮食调护经常遗精可以用饮食调理。一般采用汤、粥、煲、炖、煎、炸、蒸、煮等,宜食高蛋白营养丰富的食品。禁食过于肥甘,辛辣之品。不酗酒,不饮浓茶、咖啡。不要乱服温阳补肾之保健品。下列食疗方可以选用:(1)芡实核桃莲子粥:芡实研粉50g,核桃仁(上锅文火炒焦研粉)30g,莲子肉30g(先用温水浸泡20分钟),大红枣10枚(生去核)。上品先用凉开水将芡实粉、核桃仁粉打糊,将莲子肉、红枣煮熟,将粉糊放入滚开汤水中,离火,待温后加入少量食糖服用。有补脾益肾,固精止遗的作用,适用于脾肾两虚所致的遗精。(2)莲子煲猪肚:莲子100g,猪肚250g。先将莲子劈开,去莲子心。把猪肚洗净切成小块加水适量煲汤,加少许食盐、味精调味品服用。猪肚益胃健脾,可用于脾胃虚弱,水湿不化,湿热下注的遗精。(3)三子养精粥:金樱子、覆盆子各30g,五味子15g,粳米50g。先煮上三药15~20分钟,去渣取汁,用药汁煮米成粥。每晚睡前服食,连服1个月。有收涩固精的功效,适用于肾虚精关不固的遗精。(4)虫草红枣炖甲鱼方:活甲鱼1只(500g左右),冬虫夏草10g,大枣20g。先将甲鱼杀死,用开水烫一下,剖去外皮,挖去内脏,洗净后把甲鱼剁成6块,再放入清水中煮至六成熟时捞出,放凉水中浸漂10分钟。用清水洗净冬虫夏草,红枣用开水浸泡后捞出。将甲鱼肉放汤碗中,上放冬虫夏草、红枣、料酒、盐、葱段、姜片、蒜瓣、味精和鸡汤,盖上盖蒸2小时,取出后食肉饮汤。有益气补肾、滋阴固精的功效。适用于肾气不固所致的遗精。(5)茯苓苡仁萆粥:茯苓30g,苡仁30g,粳米50g,萆10g,冰糖适量。先煎萆煮取汁,再与茯苓、苡仁、粳米同煮成粥。粥熟后加入冰糖。再稍煮片刻,即可食用。有清利湿热的功效,用于湿热下注所致的遗精。(6)核桃猪肾治梦遗滑精方:核桃仁、杜仲各30g,猪肾(猪腰子)1具(剖开,去膜,洗净)共入锅中加水同煮。炖熟后加少许细盐食用。连服1周有效。主要功效滋阴补肾固精,用于肾虚所致的遗精滑泄。
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百度搜索一下,戒色吧
偶尔遗精一次是正常的,频繁遗精是身体出现了问题,一般是虚劳比较多,可以看一下这本书,我的频繁遗精就是看这本书照着书本调理恢复的,非常有价值全面的一本书,很科学,没有各种迷信思想,帮助了很多人恢复了频繁遗精,多看几遍,注意细节,加油,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不需要吃药花钱的
4条折叠回答
其他5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遗精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如果21岁了还遗精 是正常现象么
有些男青年在大白天莫名其妙地“遗精”,其实准确地讲叫“滑精”,它发生在清醒时;而在睡眠时做梦中发生的遗精,则称做梦遗。长时间的滑精对身体有害,常可导致头晕脑胀、腰酸腿软、心慌气短、精神萎靡、体倦乏力等症状。虽然遗精也有精子溢出,但只要次数在正常范围以内(平均每月2---3次)就不算病;滑精则不然,不论次数多少都应视为异常。体质虚弱,长期患有慢性病或腰脊髓刺激性损害、严重的神经衰弱、过度疲劳或精神紧张、精阜发炎等,都可能引起滑精。
病理性遗精的诊断主要依据下列症状。
   1. 一夜2—3次或每周数次,连续不断,甚至午睡或清醒时性兴奋和非性交状态下均有射精。
   2.婚后有正常性相关信息,仍多次出现遗精。
   3.伴有记忆力减退、情绪消沉、头晕耳鸣、腰酸膝软等症状。
   4.精液量减少或过多,质稀淡,不粘,无味,精子含量较正常减低。
  常用中成药
   中医认为,有梦而遗称“梦遗”,无梦而遗称“滑精”,可分以下5型辨证论治。
   1.心肾不交型 症见梦多遗精,失眠健忘,心悸心烦,头晕耳鸣,小便黄少,微有灼热感,舌红,脉细数。
  治宜:交通心肾。
  可选用:归...
有些男青年在大白天莫名其妙地“遗精”,其实准确地讲叫“滑精”,它发生在清醒时;而在睡眠时做梦中发生的遗精,则称做梦遗。长时间的滑精对身体有害,常可导致头晕脑胀、腰酸腿软、心慌气短、精神萎靡、体倦乏力等症状。虽然遗精也有精子溢出,但只要次数在正常范围以内(平均每月2---3次)就不算病;滑精则不然,不论次数多少都应视为异常。体质虚弱,长期患有慢性病或腰脊髓刺激性损害、严重的神经衰弱、过度疲劳或精神紧张、精阜发炎等,都可能引起滑精。
病理性遗精的诊断主要依据下列症状。
   1. 一夜2—3次或每周数次,连续不断,甚至午睡或清醒时性兴奋和非性交状态下均有射精。
   2.婚后有正常性相关信息,仍多次出现遗精。
   3.伴有记忆力减退、情绪消沉、头晕耳鸣、腰酸膝软等症状。
   4.精液量减少或过多,质稀淡,不粘,无味,精子含量较正常减低。
  常用中成药
   中医认为,有梦而遗称“梦遗”,无梦而遗称“滑精”,可分以下5型辨证论治。
   1.心肾不交型 症见梦多遗精,失眠健忘,心悸心烦,头晕耳鸣,小便黄少,微有灼热感,舌红,脉细数。
  治宜:交通心肾。
  可选用:归脾丸、人参归脾丸、封髓丹、牛黄清心丸合六味地黄丸等。
   2.阴虚火旺型 症见多梦而遗,夜寐不安,头目昏花,耳鸣心悸,神疲乏力,腰酸膝软,五心烦热,或见盗汗,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治宜:滋阴清火,安神固精。
  可选用:知柏地黄丸、滋阴降火丸、加减地黄丸、金锁固精丸、金樱英实丸、三才封髓丹(封髓丹)、还原固精丸等。
   3.肾虚不藏型 初则梦遗频作,继则滑精屡发,头昏目眩,耳鸣腰酸,面白少华或面色暗黑,精神萎靡,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而弱。
  治宜:温阳补肾,益火固精。
  可选用:右归丸、斑龙丸、龟龄集、贻阶补,肾九、锁阳固精丸、壮腰健肾丸、参茸补九、鱼膘补肾九、海马保肾丸等。
   4.肝火亢盛型 多为梦遗,阳器易举,烦躁易怒,胸胁不舒,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宜:清肝泻火,安宁精室。
  可选用:龙胆泻肝丸、龙胆泻肝片、龙荟丸、加味逍遥丸等。
   5.湿热下注型 症见遗精频作,或尿后有白色液体外流,心烦少寐,口苦作渴,或胸皖闷胀痰多,小便热赤不爽,或见小腹及阴部作胀,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宜:清热化湿,泌浊宁精。
  可用:草菇分清丸或胃苔丸合石苇散、分清五淋丸(分清丸)、金沙五淋九、石淋通片,或单用四妙丸。
  常用西药
  ①病理性遗精严重者,可用雌激素。如乙底酚2毫克,1日3次,口服。
  ②如神经衰弱,思想负担重者,可服镇静安眠剂。如安定2.5毫克,睡前服;利眠宁10毫克,睡前服。其他如谷维素、三溴片等也可选用。
  ③有慢性前列腺炎,伴尿路刺激征者,可用抗菌素或杀菌剂。如庆大霉素8万单位,1日2次,肌注;复方新诺明1.0克,1日2次,口服。
  因此,对于滑精的防治措施是:首先,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原来的疾患治好了,滑精自然会销声匿迹;其次是调整生活方式,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放松身心,滑精也会相应减轻或消失。此外,可进行冷水浴的治疗,即每天用冷水冲洗阴囊1---2次,每次2---3分钟。还可以到医院开些中成药服用。平时多锻炼。按质按量吃好三餐,调整好作息,减轻心理压力,滑精现象就会慢慢消失。
其他答案(共5个回答)
来做相关方面检查,明确原因,以免耽误病情。此外包茎、包皮过长、尿道炎、前列腺疾患等也可引起。平时注意生殖器的清洁卫生,包皮过长应尽早到医院来做手术。内衣、内裤要...
遗精是指男性在没有性交的情况下精液自行泄出的现象。根据临床可分为生理性遗精和病理性遗精。正常成年男性约有90%的发生过遗精。遗精发生的频率多数为每周1次或数周1次。过度的手淫可造成遗精,可能会每2~3天就要发生1次。如果遗精频繁的话要到医院来做相关方面检查,明确原因,以免耽误病情。此外包茎、包皮过长、尿道炎、前列腺疾患等也可引起。平时注意生殖器的清洁卫生,包皮过长应尽早到医院来做手术。内衣、内裤要勤洗、勤晒、勤更换。睡眠时尽量侧卧以减少阴茎被刺激和压迫的机会。
遗精就是指在没有性交或手淫情况下的射精。在入睡后做梦时遗精为梦遗,不在做梦时遗精称为无梦遗精,清醒状态下遗精则为滑精。据统计,约80%男子有过遗精现象。
遗精就是指在没有性交或手淫情况下的射精。在入睡后做梦时遗精为梦遗,不在做梦时遗精称为无梦遗精,清醒状态下遗精则为滑精。据统计,约80%男子有过遗精现象。
关于遗精,那是精满则溢的缘故,男生青春期发育开始后到12~14岁都会有遗精发生,遗精是没有规律可循的,一般多的一个月在1~5次左右,少的一两个月一次都是正常的。...
[推荐]长高方法
饮食方面:
注意一日三餐营养均衡化、多样化。多吃高蛋白,尤其是含有中"胺基酸"的食物,如:牛肉、肝脏、鱼肉、蛋、牛奶、乳酪、小...
您好就您这种情况梦遗是青春期的正常现象!不用担心!
您好就您这种情况一个月有一两次是正常的!也称梦遗!
遗精是指不因性交而精液自行泄出的病症,有生理性与病理性的不同。中医将精液自遗现象称遗精或失精。有梦而遗者名为“梦遗",无梦而遗,甚至清醒时精液自行滑出者为"滑精"。多...
遗精是指不因性交而精液自行泄出的病症,有生理性与病理性的不同。中医将精液自遗现象称遗精或失精。有梦而遗者名为“梦遗",无梦而遗,甚至清醒时精液自行滑出者为"滑精"。多...
遗精是指不因性交而精液自行泄出的病症,有生理性与病理性的不同。中医将精液自遗现象称遗精或失精。有梦而遗者名为“梦遗",无梦而遗,甚至清醒时精液自行滑出者为"滑精"。多...
遗精是指不因性交而精液自行泄出的病症,有生理性与病理性的不同。中医将精液自遗现象称遗精或失精。有梦而遗者名为“梦遗",无梦而遗,甚至清醒时精液自行滑出者为"滑精"。多...
大家还关注
Copyright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上传我的文档
关注微信公众号在长期的调查研究过程中,我曾多次呼吁:“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全世
在长期的调查研究过程中,我曾多次呼吁:“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全世界许多父母与教师发现,过去是孩子不了解大人,今天则是大人不了解孩子。以简单的教育对待复杂的孩子,也许正是教育困难乃至失败的基本原因之一。
&&&&1980年,中共中央向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发出号召,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1982年,计划生育政策正式被列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国人口生产实现了由高出生、高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总和生育率已经下降到1.8,进入了世界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在生产力不很发达的情况下,用30多年走完了发达国家七八十年甚至一百年才走完的历程。据2008年推算,我国30岁以下独生子女达到1.6亿,占到30岁以下人口的近30%,非独生子女也大都兄弟姐妹较少。并且,我国青年人口队列中,随着时间推移,独生子女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独生子女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在33岁(1975年出生)的人口中,独生子女所占的比重为18%,在17岁(1991年的出生)人口中独生子女占到24.8%,2005年出生人口中的独生子女已经占到了64%。(2009年第2期《中国青年研究》杂志,作者郗杰英、杨守建)
&&&&如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郗杰英研究员所分析,在一定家庭经济能力和育儿资源总量条件下,家庭子女数量是构成青少年微观成长环境的重要内容。家庭子女减少给青少年的发展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但使家庭育儿资源更为集中,使得青少年一代物质生活和受教育的条件更为优越,客观上提高了青少年一代的成长素质。
&&&&问题不在于独生子女的人数已经越来越多,而在于独生子女大多数都生长在城市,其父母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经济能力,由此他们比非独生子女享受到更好的医疗保健、教育以及信息资源。因此,独生子女的发展有可能深刻影响中国的命运。更重要的是,一些调研已经显示,独生子女的生活并不像成人想象得那样幸福,他们在成长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基于这样的思考,1996年至1997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组织进行了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现状及教育的大型调查研究。
&&&&此次研究的目的是:1.考察和描述我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的现状,即人格发展方面的主要优势和主要缺陷;2.分析影响我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的主要因素;3.提出我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的教育对策。应当说,这项全国范围内首次进行的大规模的独生子女人格调查研究,获得一系列重要发现。如新闻媒介广泛报道的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的五大优势,即充满自信、乐于助人、渴望友谊、积极寻求发展和兴趣广泛等等;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略的人格缺陷,如:在克服一定困难以取得某项成功方面的动力较弱、在伙伴交往中容易伤害别人、在勤劳节俭方面表现较差、学习兴趣缺乏等。其中,60%以上的城市独生子女学习动机扭曲,80%以上的城市独生子女具有不同程度的攻击性需要等数据,引起了教育界及广大父母的强烈关注。据日《解放日报》报道,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最新发布的上海青少年发展状况观察报告指出,“90后”青少年更自信,更善于表达和追求,能更大胆地追求独立的生活方式。同时,67.3%的青少年不同程度地认同“我觉得有些同学很讨厌”的说法,47.5%的青少年表示“和不熟悉的同学交往时,我感觉不自然”,27.5%认为“常常被同学捉弄”。上海是独生子女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该调查自然反映出独生子女的基本状况。由此可见,12年过后,城市独生子女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依然是一致的。
&&&&课题组始终认为,独生子女的问题大都不是由于“独生”造成的,而是由于环境和教育造成的。独生子女不是天生的问题儿童,这一点已经被许多研究所证实。
&&&&从20世纪开始,独生子女已渐成为一个具有世界性的社会现象,有些国家的独生子女已达儿童总数的30%~40%。早在19世纪,美国儿童心理学家G.S·霍尔及其学生鲍哈诺就对独生子女进行了研究。鲍哈诺发表了世界上第一篇关于独生子女问题的论文《家庭中的独生子女》。一些心理学家通过与非独生子女的对比研究独生子女。由于理论观点、研究方法不同,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派别:一派强调独生子女的消极方面和弱点,认为独生子女是“问题儿童”,身体健康情况不佳,并列出了20余项独生子女不及非独生子女的特点,对独生子女的个性、成长持悲观态度;另一派强调独生子女的积极方面,认为独生子女一切都优越于非独生子女(如生长发育快、早熟、性格和行为特征优越等)。近三四十年来,大多数研究人员从教育、心理学角度与医学角度否定了独生子女是“问题儿童”的观点,也否定了独生子女天生优越的观点,认为独生子女的特点是由独生的环境和周围教育的影响而形成的。
&&&&在教育方面,独生子女与其他同阶层、同文化背景的孩子没有什么不同。独生子女的特点决定于独生环境。如果独生环境使子女受到过分照顾和保护,有可能使儿童缺乏独立性、缺少经验、体弱或营养过剩、偏食、不能适应集体生活、孤独或早熟等。但这不是独生子女的天然特点。如果能够实施正确的教育,那么由于物质生活条件较好、父母有时间教育孩子等因素,独生子女身体发育和健康状况可处于中上等水平,将有良好的人格特征和行为习惯,智力发展正常或高于平均水平。关键在于独生环境和教育。所以,我们的研究重点在于独生环境和教育,即通过比较两种相反人格特征的儿童的独生环境,说明独生环境中哪些因素是儿童人格发展的积极因素,哪些是消极因素。我们已经发现:家庭中父母教养方式和父母对子女态度、学校中教师态度和孩子的学习压力、独生子女在同龄伙伴中的地位等,都是影响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当代独生子女既是“皇帝”,也是“奴隶”,即在优先享受物质生活方面,他们更像一个“皇帝”;而在精神、创造力发展等方面,他们更像一个“奴隶”。如同1993年我写中日儿童《夏令营中的较量》一文揭示的那样,不是中国的孩子不行,而是中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危机深重,我们应当为孩子改造成年人的世界!
&&&&《独生子女教育启示录》不走象牙塔之路,而是一心为独生子女的父母和教师服务,追求通俗易懂的务实风格。应该特别说明的是,从1996年到2009年,独生子女的生活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比如,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在青少年中的普及、从国家层面开始提出儿童权利的议题、有关反对针对儿童暴力的国家和地区行动的开展、关注儿童身心健康、国家将素质教育确立为教育国策等等。因此,本书的一些论述超越了1996年城市独生子女人格调查研究的范围,增加了新的章节,以适应形势发展的变化,并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对儿童教育进行了讨论。我们聘请了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心理学博士周海宏教授来谈儿童学乐器的问题,请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副研究员来谈独生子女身体健康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卜卫教授撰写了“儿童权利”、“儿童暴力”以及“儿童的媒介使用”等章节。这种讨论已经不局限于独生子女教育,相信对所有未成年人的教育都会有所启迪。&北京教育界流传着一个令人深思的故事。《中国青年报》的青春热线主编陆小娅曾在1994年“老三届子女教育研讨会”上讲过这个故事:一位母亲带着小孩子去到商场里买玩具,看到商场里的琳琅满目的玩具,母亲本以为孩子会兴高采烈,却不料孩子哭着闹着要回家。母亲很纳闷,当她蹲下来哄孩子时,她才突然发现,原来在拥来挤去的人群中,孩子什么玩具也看不见,看到的只是无数条腿。
&&&&由于孩子与成人的视角不同,他们常常看到我们看不到的东西。就像这个故事,在玩具店里,成人看到的是玩具,孩子看到的却是腿。尽管大人是为了孩子来玩具店,但孩子被拥挤的气氛和无数条腿压迫着,烦躁不堪,他有什么乐趣可言呢?
&&&&为此陆小娅告诫家长,要蹲下来与孩子说话,要从孩子的视角来看孩子的问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少年儿童研究》杂志还提出一个口号:“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
&&&&为了更好地了解孩子,我们在开始描述独生子女的人格之前,想先将孩子们的一些想法告诉家长和教师。同时也想说明,为什么在这项研究中我们会特别关注一些问题,如学习压力、伙伴关系、家庭关系等等,不仅仅因为它们是影响孩子人格发展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在目前状况下,它们可能正在成为孩子人格发展的障碍。
&&&&我们是这样了解孩子们的想法的:在全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调查问卷中,我们设计了两道自由填答的题目:“生活中你最高兴的事情是什么”和“生活中你最烦恼的事情是什么”,然后请被抽中的独生子女自由填答。孩子们对回答这两道题很踊跃,95%的独生子女(3075人)填答了第一个问题,93%(3058人)的独生子女填答了第二个问题,总共收集了6133条独生子女对“最高兴”和“最烦恼”的事情的表述。我们认真阅读了全部的表述(约20余万字),根据表述内容做了大致的分类,写出每类的主题词,然后利用计算机对这些主题词进行了统计。应该说,用自由填答的方法了解儿童的想法是很难深入的,但它最大的好处是:由于是一个抽样样本,通过这些儿童的回答可以看出独生子女状况的整个趋向。下面就是主题词检索的结果。
&&&&1.生活中你最高兴的事情是什么
&检索发现:独生子女最高兴的事情可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玩。高达21%(633人)的独生子女在描述最高兴的事情时使用了“玩”这一词汇;7%的独生子女(202人)使用了“球”,包括足球、篮球、乒乓球等;6%的独生子女(180人)说看课外书是最高兴的事情;4%的独生子女(124人)则觉得看电视是最高兴的事情。其他被叙述成最高兴事情的还有:旅游、唱歌、玩电脑,游泳、听音乐、体育运动、聊天、郊游、看卡通、过生日和探险等。独生子女对“玩”的典型表述是:“生活中我最高兴的事情是能出去玩”,“爸爸妈妈和我一起出去玩”,“能玩得痛快”,“玩的时候不受干扰”,以及“和父母许多朋友友善地在一起聊天、看电视”等。在与被调查的独生子女交谈时,我们发现,他们最高兴的事情是玩,并不是他们真正得到了“玩”的满足,而恰恰因为不能经常和痛快地“玩”,结果使“玩”成了一种生活中的渴望或期待。
&&&&第二类是关于提高学习成绩的。17%的独生子女(528人)说生活中最高兴的事情是学习成绩提高了,7%的独生子女(202人)说得到了老师或家长的表扬,4%的独生子女(135人)说当他们获得了成功的时候他们最高兴。其他有关的主题词还有:好成绩、第一名、名列前茅、奖(一等奖、夸奖、得奖等)、100分、优异成绩、三好学生等。独生子女对学习成绩的典型表述是:“考试成绩第一名”;“考试顺利,成绩好”;“我的学习成绩超过平时比我强许多的人”等等。同第一类“玩”一样,许多独生子女将学习成绩提高列为最高兴的事情,因为他们缺少好的学习成绩,总是达不到老师和家长的期望。第一名在全班只有一个,那么,没有获得如此优异成绩的孩子就幻想也能得到第一名,结果这也成了儿童生活中的一种期待。
&&&&第三类是关于朋友的。19%(586人)的独生子女说他们最高兴的事情是获得了朋友,6%的独生子女(181人)说最高兴的事情是同学理解或信任他。因为“朋友”与“同学”同时被选择的几率极低,我们可以将两个百分比合并,得到25%,也就是说,约有25%的独生子女认为他们最高兴的事情是与朋友有关的。至于是他们渴望获得朋友还是已经获得了朋友,我们还难以准确判断。从答题来看,这两种情况可能都有。独生子女对朋友的典型叙述是:“生活中最高兴的事情是与朋友交谈”,“认识许多新朋友”,“朋友能理解自己”,“与朋友一起玩”等等。
&&&&第四类是关于家庭的。我们检索了五个主题词:爸爸、妈妈、家长、父母和家庭。其百分比分别是:爸爸6%(186人),妈妈7%(227人),家长4%(117人),父母7%(213人),家庭2%(66人)。除了“爸爸”、“妈妈”同时被选中的几率较大,其他词汇很难被选中,所以,可将“妈妈”、“家长”、“父母”、“家庭”五词的百分比合并,得出20%,说明约有20%的独生子女关注家庭,希望家庭生活快乐,或者已经从家庭生活中获得了快乐。他们对家庭的最典型的描述是:“温馨家庭”、“温暖家庭”、“快乐家庭”、“父母疼我,爱我”、“父母理解我”、“父母和我一起玩”等等。
&2.生活中你最烦恼的事情是什么
&&&&独生子女最烦恼的事情也分成四类。与“最高兴的事情”不同的是,所有独生子女叙述的烦恼都是现实生活已经发生的,而不是他们的一种期待。
&&&&第一类:学习压力。20%的独生子女(610人)最烦恼的事情是学习,20%的独生子女(601人)为考试发愁,15%的独生子女(463人)担心自己的学习成绩,9%的人(268人)则感到作业的压力。其他相关的主题词还有:失败、功课、分数、名次和学习压力。独生子女对学习压力典型的表述是:“考试不及格”,“考砸了”,“分数不好”,“上课回答不出问题”,“功课不好”,“繁多的”、“堆积如山的”、“大量的”、“一大堆”以及“做不完的”作业。
&&&&第二类:批评压力。在现实生活中,独生子女受到极大的批评压力,当然这与他们的学习成绩有关。如果学习成绩不好,受到的压力更大。主题词检索的结果是:批评,263人,占9%;打,129人,占4%;骂,100人,占3%;责备,76人,占2%等。其他相关的主题词还有“不相信”、“指责”、“唠叨”、“嘲笑”、“挖苦”等。独生子女对批评压力的典型叙述是:“生活中我烦恼的事情是挨打”;“当着全班的面被老师教训”;“考试失败,爸妈打骂我”;“我常被家长骂得狗血淋头”;“考试没考好,回家被父母批评,说我没上进心”等。
&&&&第三类: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主题词检索的结果是:父母、家长,560人,占19%;妈妈,228人,占7%;爸爸,179人,占6%;不理解,217人,占7%。独生子女的典型叙述是:“父母不让我……”;“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父母限制我”;“心中的苦,无法向家长解释”;“父母不理解我”;“父母对我失望,总拿比我强的人比我”;“父母偷看我的日记”等等。
&&&&第四类:朋友。在独生子女最烦恼的事情中,与朋友的关系也占较大比例。主题词检索结果是:朋友,327人,占11%;同学,130人,占4%;吵架,100人,占3%。其他有关的主题词是:“了解”、“看不起”、“孤独”、“闹矛盾”、“好友”、“排斥”、“抛弃”等。独生子女的典型表述是:“朋友不和我好了”,“和朋友吵架了”,“失去了好友”,“朋友不理解我”,“朋友排斥我”,“知心朋友抛弃了我”,“同学看不起我”,“不能得到朋友信任”,“同学之间闹矛盾”等等。
&&&&看来,学习压力、批评压力、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交友是现代社会中独生子女的四大烦恼。从独生子女的答题来看,前三个烦恼有连带关系。因为学习不好(不好的意义只是没有得前几名),就很有可能受到家长的批评,因为批评,形成子女对父母的戒备心理和抵触心理,结果影响了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交友烦恼则相对独立于前三个烦恼。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他们更寄希望于同龄伙伴发展亲密关系,但因为缺少经验和父母、教师的必要指导,导致独生子女在交友方面的痛苦和焦虑。
&3.独生子女的自白
&&&&上面我们已经对独生子女的6000多条叙述进行了小结,现在,我们再来看看他们具体的表述。
&&&&先看12个最典型的表述,是分别由12个孩子写的:
&&&&第一个孩子:我最高兴的事是出去玩。
&&&&最烦恼的事是写作业。
&&&&第二个孩子:最高兴的事情是我考试考得好,妈妈和爸爸奖励我。
&&&&最烦恼的事情是爸爸、妈妈经常限制我的业余爱好。
&&&&第三个孩子:生活中我最高兴的事是结交了一个新朋友。
&&&&生活中我最烦恼的事是爸爸妈妈总是指责我。
&&&&第四个孩子:生活中我最高兴的事是看书,打游戏机,踢足球和打乒乓。
&&&&生活中我最烦恼的事是老师不让踢足球,家长不让打游戏机和乒乓,天天都让我做家庭作业。
&&&&第五个孩子:我最高兴的事情是,我想的在现在就可以实现。
&&&&我最烦恼的事:考试没考好,家长批评我。还有妈妈老是私自看我的日记且动不动就说我一顿。真受不了。有时我想反抗,可又害怕,怕妈妈批评得更重。
&&&&第六个孩子:最高兴的是:放假,不学习!!!!!
&&&&最烦恼的是:上课、学习、做作业、考试、家长唠叨、教师不讲理、班长不公平!!!!
&&&&第七个孩子:我高兴的是:爸爸、妈妈虽离了婚,但仍很疼爱我,关心我。
&&&&我烦恼的是:爸爸妈妈只管成绩,若一时不学,则会批评,从不管我累不累,要不要些课外的娱乐活动。
&&&&第八个孩子:最高兴的是:信任、理解、鼓励、成功、欢乐、幸福。
&&&&最烦恼的是:失败、不理解、冤枉、倒霉。
&&&&第九个孩子:生活中最高兴的事是没有作业,可以尽情地自由自在地玩上两三天,干自己想干的事情。
&&&&生活中最烦恼的事情是考试考不好,家长老是批评我们,每次考试总是提心吊胆,家长不是看我们学得怎样,他们是重视考试的分数,考高分家长就会表扬我们,如果分数不理想,他们就会骂我们,甚至打我。我每次考试之前妈妈和爸爸总是说:“如果你考不好,我就打你。”
&第十个孩子:生活中我最高兴的事情是能和朋友们快乐地玩上一天。
&&&&生活中我最烦恼的事情是父母总让我做我不想做的事。
&&&&第十一个孩子:最高兴的是能得到心爱男孩的爱。
&&&&最烦恼的是:最爱的男孩不喜欢我。
&&&&第十二个孩子:我最高兴的是有自己独处的空间。
&&&&我最烦恼的是受别人支配。
&&&&然后,我们再看一些有关“最高兴”的表述,在生活中,独生子女最高兴的事情是:
&&&&●交许多好朋友;
&&&&●吃晚饭时与爸爸妈妈交谈;
&&&&●星期天功课做完后,爸爸妈妈能带我出去玩;
&&&&●父母理解我、鼓励我;
&&&&●“双休日”;
&&&&●我学会了电子计算机;
&&&&●每个星期天我都可以去打电子游戏和电脑游戏,还有磁卡游戏,还可以去买有关电子游戏方面的书籍;
&&&&●看漫画;
&&&&●高兴地玩,而父母不管我;
&&&&●能多睡一会;
&&&&●合理利用属于我的时间;
&&&&●看电视(港台明星主演);
&&&&●夸奖我;
&&&&●好朋友一起聚会。
&&&&生活中独生子女最烦恼的事情是:
&&&&●成绩落后;
&&&&●教师、同学都轻视我,不重视我,使我无法显示自己的才华;
&&&&●有时分数不怎么样,受到同学们的嘲笑,令我很没面子;
&&&&●我的父母责打我,对我夸奖别的孩子的优点,并挖苦我,嘲笑我;
&&&&●当我成绩不好时,妈妈打我,爸爸骂我,这会影响我的自尊心;
&&&&●当我取得不好的成绩时,我不知如何面对家长;
&&&&●太孤独;
&●家长说话不算数;
&&&&●天天没时间玩;
&&&&●讨厌家长支配我的时间,讨厌家长处处约束和过问我的事情,讨厌他们总不让我做一些我想做的事,讨厌他们不带我出去玩、不了解我的心情,就算我犯了错误只会责备,讨厌他们太过封建和专制;
&&&&●平时测验成绩不好或期末没考好班主任就要开家长会;
&&&&●父母不准我同成绩较差的同学在一起,不准同男同学交往。常在我面前夸奖别人,不相信我。每次有同学打电话与我谈话后父母都要问得很清楚。星期天不准我独自出去玩;
&&&&●父母思想不开放,有时我认为对的他们总认为不对,对我不信任,对我失望,总拿比我强的人作比较;
&&&&●没有星期天,爸爸不给我星期天;
&&&&●作业题不会做,与周围同学相处不融洽,家人不和,学习不好,被人看不起,别人无视我的存在;
&&&&●父母干涉我的个人隐私,如:拆看别人给我的信件;责问我假日里是与girlorboy出去玩;放学为什么回来晚了;
&&&&●我讨厌家长说我不如别人;
&&&&●父母吵嘴;
&&&&●累;
&&&&●家长非让我干一些不喜欢干的事,如练书法。
&&&&●妈妈总是当着别人面说我的过错和不对的地方,让别人认为我不是个好孩子;
&&&&●我的父母斥责我,不尊重我。我的意见总被驳回;
&&&&●不能自己做主,总要受父母的限制;
&&&&●爸爸给电脑设密码不让我玩;
&&&&●朋友间发生矛盾;
&&&&●妈妈总是让我哭,让我做我不喜欢的事,爸爸总是骂我,打我,使我慢慢也讨厌他们。
&&&6000余条叙述大体是以上这些内容。从独生子女的“最高兴”和“最烦恼”来看,他们的生活被大大局限在学校学习活动的范围内。独生子女正在成长,他们希望独立于父母、教师,对自己的事情有自主权,在任何时候都受到有尊严的对待;他们希望有更多的时间与朋友交往和发展自己的兴趣空间;他们希望要一种没有压迫的生活。当他们的希望与成人的一厢情愿的“希望”发生冲突时,他们的成长就会或多或少地受到影响。大人们教育孩子都是为了孩子好,但经常忽略孩子的需求以及孩子对“什么是好”的定义。从这一章开始,我们将试图从儿童的视角来了解他们的生活。在这个基础上,来讨论有关儿童教育的问题。
&&&&我们希望家长读完这一章以后,能每天或每隔几天问问孩子,今天你最高兴的事情是什么,或者什么是你今天最不高兴的事情等等。然后与孩子一起讨论他们遇到的问题。这就是儿童教育。儿童教育不是告诉孩子“要做什么”以及“不许做什么”,而是要与孩子讨论他们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教育儿童首先要尊重儿童的生活和了解他们的问题。
人格,似乎是一个很学术的名词,但实际上,如果对人格略有所知的话,我们就能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人格”。一个孩子乐观自信,不怕失败,活跃而有创造力,我们会说“这个孩子具有健康人格”;若一个孩子没有安全感,常常自卑,或常主动攻击他人,我们会说“这个孩子可能有人格障碍”。
&&&&这一章专门谈论独生子女的人格。我们不希望用学术的语言来谈,而希望用日常用语来谈,有时还需要与家长、教师讨论。没有人能告诉家长、教师怎么做是最好的,因为他们面对着不同的儿童,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独特的人格。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这本书里写出各种人格特征可能给孩子的生活和前途带来的影响,然后,请家长或老师来选择。比如,我们会告诉读者,根据我们的研究,专制式的家庭教养方式将导致儿童的自卑或攻击性,民主式的家庭教育方式将大大激励儿童的成就动机等等,读这本书的家长、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些可能性考虑自己的教育方式。当然,我们也会提出一些建议,但针对某个具体的儿童时,这些建议是否合适也需要教师、家长斟酌。总之,我们要努力用最通俗的语言来讲述人格,向读者提供各种人格特征的可能影响,为家长和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关于人格,有如下五个方面的基本知识是需要我们知道的。
&&&&1.我们怎样解释人格
&&&&心理学已产生了许多关于人格的定义。据美国心理学家澳尔波特1937年统计,人格定义已达50多种,现代定义也有15种之多。也许读者会说,这么多定义,如果不是专门的研究人员,我们还有希望了解什么是人格吗?其实,那么多具体的定义对我们来说无关紧要,可以统统不管,简单地说,每个人的行为、心理都有一些特征,这些特征的总和就是人格。人格特征可以是外在的,也可以是隐藏在内部的。我们从独生子女的外部行为,来看独生子女的道德表现、个人兴趣等,又通过专门的测量,来看他们心理内部的人格需要(如是否有成就需要或攻击性需要等)、自我接纳程度和学习需要。比如:在调查中,如果一个孩子告诉我们,他经常感到学习的快乐,或总想弄明白不懂的问题,我们会判断这个孩子认知需要非常强烈;如果一个孩子告诉我们,他不满意自己的学习状况、性格,经常感到别人对自己不重视,或好像自己在各处都不能起作用,我们会判断这个孩子自我接纳程度较低。认知需要被视为健康人格之一,而自我接纳程度较低被视为人格障碍之一。在我们的研究中,类似这些都是人格的内容,它们从不同层面表现了独生子女的人格特征。
&2.人格是如何形成的
&&&&心理学有很多理论说明人格的形成。尽管有不同的观点和流派,但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人格的形成是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环境、教育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先天的遗传因素即素质,是婴儿初生时所具有的解剖的和生理的特性,包括脑和神经系统类型、内分泌腺以及身体外表的特征等。
&&&&比如,心理学家巴甫洛夫发现,神经过程平衡的人能有效地分配注意力,同时做好几件事情;不平衡的人如兴奋占优势的神经类型则在分配注意力上有一定困难。又如,荷尔蒙中的某种成分分泌过剩,容易产生兴奋,分泌不足,则容易产生疲劳,这都会引起孩子个性的变化。此外,人的身体外表也会引起人格问题。我们都有这方面的体会。从小时候起,我们就把自己的体格、容貌、身体的姿态特征与其他人相比较,总希望自己比别人有更好的身体条件。如果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往往会引起对自己本身的期待或自卑感体验。在我们这次调查中,有高达15.3%的独生子女对自己的相貌、体形很不满意,比较不满意的也达42.3%,也就是说,近60%的孩子觉得自己的相貌、体形有点问题或有很大问题。从心理学的观点看,这些孩子的人格发展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总的说来,人格就是在这个自然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对大多数身体健康、发育正常的人来说,先天的遗传因素会起一定的作用。据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陈会昌介绍,行为遗传学的最新研究证明,遗传对人格(总体上)的影响占50%。但是,其人格发展也受个体的生活史以及社会历史条件的重要影响。
&&&&一些儿童心理学家对个体生活史的作用有很好的描述,比如:
&&&&埃里克森说:人在生长过程中有一种注意外界的需要,并与外界相互作用,而个人的健全人格正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
&&&&班都拉指出:一个人的行为的获得是对他人的行为、态度和各种反应的模仿和认同,如同孩子经常模仿父母行为、语言等。
&&&&罗杰斯强调自我概念及其与现实的协调,认为:理想的自我概念是个体所希望的自我形象。人格很重要的方面是自我与现实之间的和谐,以及自我和理想的自我之间的和谐。
&&&&这些描述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即:后天的环境、教育因素对儿童人格发展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影响人格的个体生活史,而不讨论先天遗传因素。这不仅因为在一定条件下个体生活史更重要,也因为我们的目标是研究教育方式。遗传因素对儿童人格的影响这一题目更应由医学、心理学专家来研究。
&&&&3.什么因素会影响儿童人格的发展
&&&&那么,在外界经验或个体的生活史中,有哪些重要因素影响独生子女的人格发展呢?我国学者高玉祥列举了家庭、学校、生活实践(包括人际关系和职业等)三个因素。在儿童全部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子女的态度和教育方式一直在起着重要作用。这一论点已经得到了许多心理学实验研究的支持。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教授高玉祥对这些研究进行了概括(在他看来,人格与个性含义是一致的),如表2.1:
&&&&表2.1父母的态度对孩子人格的影响
&&&&父母的态度孩子的人格
&&&&支配的消极的、缺乏自主性、依赖的、顺从的
&&&&干涉的癔病、神经质、被动的、幼稚的
&&&&娇宠的任性、放肆、幼稚、神经质、温和
&&&&拒绝的自我显示、冷淡、乱暴的
&&&&不关心的攻击的、情绪不安定的、冷酷的、自立的
&&&&专横的反抗的、情绪不安定的、依赖的、服从的
&&&&民主的合作的、独立的、坦率的、社交的等
&&&&除了家庭,学校教育的作用也非常重要。儿童是在学校里形成较固定的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的,学校对儿童的评价以及儿童在学校中的地位也对儿童的人格发生着影响。在独生子女的生活实践中,另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是同龄群体。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地受到同龄伙伴的影响,年龄越大,其影响也越大。在现代社会里,除了家庭、学校和同龄群体,社会学理论也将大众传媒列为影响独生子女社会化的重要影响因素。虽然我们还未发现人格形成理论提到大众传媒的影响,但根据观察,我们认为,在大众媒介普及的今天,独生子女成长难以摆脱大众传媒的影响。因此,作为一种尝试,我们也将大众传媒列为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这样,在我们的研究中,家庭、学校教育、伙伴关系以及大众传媒被看做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4.什么是健康人格
&&&&以往心理学对人格的研究重点是“人性的疾病”(心理疾病)方面,但现在更关心“人性的健康”(心理健康)方面。心理学研究人性健康的目的是要打开并释放人的潜能,以实现和完善我们的能力。
&&&&那么,什么是健康的人格?具有健康人格的人的特点是什么?我们的孩子会变成有健康人格的人吗?
&&&&心理学家从各方面描述了健康人格的特征,我们还是来看看他们的描述:
&&&&奥尔波特: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是成熟的人。成熟的人有七条标准:(1)专注于某些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是一个真正的参与者;(2)对父母、朋友等具有显示爱的能力;(3)有安全感;(4)能够客观地看待世界;(5)能够胜任自己所承担的工作;(6)客观地认识自己;(7)有坚定的价值观和道德心。
&&&&罗杰斯: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是充分起作用的人。充分起作用的人有五个具体的特征:①情感和态度上是无拘无束的、开放性的,没有任何东西需要防备;②对新的经验有很强的适应性,能够自由地分享这些经验;③信任自己的感觉;④有自由感;⑤具有高度的创造力。
&&&&弗洛姆: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是具有创造性的人。除了生理需要,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需要,这正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具有健康人格的人将以创造性的、生产性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
&&&&弗兰克: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是超越自我的人。超越自我的人被概括为:在选择自己行动方向上是自由的,自己负责处理自己的生活,不受自己之外的力量支配,缔造适合自己的有意义的生活,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生活,能够表现出创造的、体验的态度,超越了对自我的关心。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非常关注现代教育制度和家庭教育方式能否使儿童具有健康人格。比如,根据上述描述,我们会提出如下问题:儿童能否专注于学习活动(学习活动被现代教育制度认为是最重要的儿童活动)?是否感到对所学的东西有一种胜任感?是否是学习活动中的活跃的参与者?是否有自由感?是否有获得创造性培养的机会?能否根据自己的成熟程度在一定范围内决定自己的生活?是否能够缔造适合自己的有意义的生活?是否有能力控制自己的生活?是否对新的经验有一种开放的态度等等。这些方面将在相当程度上决定儿童的人格。&我们以更通俗的语言来表述现代社会中儿童所具有的健康人格:能比较客观地认识自我和外部世界,开放的,对所承担的学习和其他活动有胜任感,充分发挥潜能的,对父母、朋友有显示爱的能力,有安全感,喜欢创造,有能力管理自己的生活,有自由感。我们希望儿童都能成为具有健康人格的人,以充分地享受人生。
&&&&5.我们怎样测试独生子女的人格
&&&&人格测量的方法主要有三种:行为观察、自陈量表和投射技术。我们采用的是自陈量表。所谓自陈量表,是我们先通过与儿童谈话、试测,筛选独生子女生活中的各种有关因素,然后设计一个问卷。这个问卷也就是自陈量表,即由被选中的儿童根据问卷项目来提供关于自己人格特征的报告。自陈量表的题目形式有多种,我们这次用的有“是非式”,如:“我很满意我的性格”——是,有时是,不是;也有“二择一式”,如让儿童在下列AB两个表述中选择一个:
&&&&A.我喜欢在某个专门项目上成为最棒的人
&&&&B.我喜欢结交新朋友
&&&&对我们研究人员来说,A题是考察儿童是否有更强的成就需要,B题则考察儿童的亲和需要。当然,这一道题目不能说明什么,我们出了36道题目来综合考察现代独生子女的人格倾向。对两道题,如果儿童都表示喜欢,我们也要求他只能选择一个最喜欢的,而儿童表示“最喜欢的”,可能就是这个儿童的人格特征。
&&&&还有“多项选择式”,比如我们列出很多种问题项目,请儿童自由选择适合他们情况的项目。
&&&&我们通过抽样技术在全国城市范围内选择参加测量的儿童,总共选择了3349名儿童和他们的家长来回答这个问卷。这3349名儿童的年龄在10~15岁之间。
&&&&心理学测量人格的自陈量表多达几十种,经常被提及的有爱德华个人爱好量表、艾森克个性调查表、儿童个性调查表、社会成熟量表以及16种人格因素测验。我们发现,量表尽管很多,但完全适合于我们的研究的很少。所以,我们在原有人格量表的基础上,经过修改、试测和重新组织,形成了新的人格测量量表。这些量表包括:
&&&&(1)人格需要量表。我们选择了爱德华个人偏好量表中的部分题目来测量独生子女的成就需要、亲和需要、扶助需要、谦卑需要、持久性需要和攻击性需要。
&(2)自我接纳量表。量表由12个题目组成,其中5个题目来自青年性格问卷,其余题目根据儿童活动特征设计。自我接纳测试得高分说明被试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有能力,有吸引力,充满自信。得低分者则对自己持怀疑态度;在事情不顺利时,自我谴责;总认为别人比自己强。
&&&&(3)学习需要量表。由于儿童的主要活动为学习活动,我们设计了由20个项目组成的学习需要量表,以从儿童活动的角度,补充说明儿童的人格特征。量表根据一项学习需要的研究成果(《关于学校情境中成就焦虑问题的调查研究》,刘晓红,1993)设计而成。
&&&&(4)道德评价量表。道德评价量表根据国家教委正式颁布的中小学德育纲要设计而成。它共有54个变量。分为相反的两个部分:优点和缺点。测试时请被试指出自己的重要优点和重要缺点。
&&&&(5)兴趣爱好量表。兴趣对儿童的某些方面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动力性作用。兴趣量表的题目主要来自对学生和儿童工作者的访问(包括试测时请学生自由填写),也参考了若干心理学书籍,经过研究者整理,形成了包括19种兴趣的量表。
&&&&上述量表是测量儿童人格特征的,对影响儿童人格特征的因素,我们也设计了若干量表:
&&&&(6)家庭教养方式量表。在家庭因素中,家庭教养方式是影响儿童个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已经有研究发现:家庭教养方式为干涉型,则子女个性多为神经质,并具有被动和幼稚的特征;家庭教养方式为专制型,则子女个性多具反抗性或服从性;或者,家庭教养方式为不关心型,则子女个性多具攻击性等等。我们根据以往4种同类研究关颖:《父母教育方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年第四期;风笑天:《偏见与现实: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与分析》,《社会学研究》,1993年第一期;张丹华:《亲子关系——儿童社会化的动因》,《外国教育研究》,1992年第二期等。,设计了由32个题目组成的家庭教养量表。
&&&&(7)伙伴交往管理量表。共有10个测量题目,主要来自1996年《中国妇女报》家教调查和与家长的谈话。我们将家长的管理分为鼓励型、干涉型和限制型。
&&&&(8)班主任态度量表。个性心理学指出,教师对儿童的鼓励态度将促进儿童人格的健康发展。在目前的学校情境中,影响儿童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直接负责教育儿童的班主任。&&根据统计结果,上述量表都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因此,测量结果(有时我们也说成“调查结果”)是有一定可信性的。
&&&&这本书的大部分内容是根据这次调查结果写成的,但并未拘泥于这次调查,它包含了我们对独生子女人格问题的大量的思考。
&&&&附:特别需要说明的问题
&&&&我们希望将我们的研究结果奉献给家长、教师,但家长、教师不是从事科研工作的专业人员,因此,我们在写作这本书时,对统计数据及表述作了一些处理,使它们更通俗化,更好读。这些处理可能会降低一些数据的精确性,但不会影响数据分析的结论。这些处理包括:
&&&&●本书所有的推论统计结果,其P值都小于或等于0.001,说明这些统计结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论城市独生子女总体,即3349个独生子女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城市独生子女的情况。但为了通俗易懂,我们只列出百分比和平均值,而未列出某些数据,如卡方值、相关系数和P值。
&&&&●为了使数据结果看起来更加容易,我们采用平均值等方法简化了一些数据。
&&&&●书中列出了大量的表格和图,是为了叙述方便。有的家长、教师不喜欢表格和图,可以跳过图、表直接阅读文字。但是,我们所选择的图、表都是非常有意义的,所以我们希望这些图、表不成为家长、教师阅读的障碍。
&&&&●如专业人员阅读此书,请参看《1996年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现状与教育的研究报告》、《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现状调查技术报告》以及《1996年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现状调查数据》(《中国青少年发展状况研究报告·1996》,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出版)。一、身体健康的内涵
&&&&什么是真正的健康呢?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指不但没有身体疾患,而且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对于青少年的健康状况,也有人认为可以从六个方面来考察:身体健康、认知正常、感情成熟、人格健全、关系和谐、行为稳定。可见,一个人的健康人格与他的身心健康是紧密相连的,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必要条件,两者共同构成了健康的重要基石。同时,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又是相互影响的,身体上的某些生理变化会影响一个人的心理变化,不良的心理情绪也会给身体带来变化。
&&&&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造就了独特的独生子女现象,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如何呢?构建其健康人格的基石是否足够深厚和坚实?本章将着重探讨如何培养独生子女的体质健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独生子女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父母们也往往给了孩子更多的健康投资,这使他们的身体发育水平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我国关于少年儿童体质健康的调查统计很多,但是大规模的、权威的独生子女体质健康调查较少,因此,要考察独生子女的体质健康状况,本章主要借鉴权威且更具有代表性的卫生、教育、体育等政府部门组织的全国性大规模调查获得的数据。
&&&&年,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体育总局、科技部、国家民委五部委每5年组织一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共5次;自2002年开始,教育部还建立了“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每两年对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一次监测,监测对象为7—22岁城乡男女学生;卫生部也从1975年开始,每10年对我国9个城市及郊区儿童生长发育状况进行抽样调查,迄今共组织了4次,2005年共调查了7岁以下儿童138775名;自1990年开始,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开始儿童营养监测试点工作,1998年正式建立全国食物营养监测体系,其中儿童体格发育为主要监测内容之一。2000年从全国40个食物营养监测点共抽取5岁以下儿童16491人。上述权威调查均可以作为本章报告独生子女身体健康状况的依据。
&&&&美中不足的是,这些调研没有单独针对独生子女群体进行调研,因此本章中我们将使用其中的城市儿童数据进行分析讨论,因为在计划生育政策实行多年后的今天,城市儿童大多为独生子女。
&&&&1.身体发育水平提高幅度较大
&&&&形态发育水平是体质健康的最直观的指标。上述各项大规模调研数据显示,少年儿童的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发育水平持续提高,并表现出生长速度加快、生长水平提高、青春期发育提前等现象。
&&&&例如,在身高、体重、胸围等具体指标上,2005年与2000年相比,城市7—18岁学生男、女身高分别平均增长0.70cm、0.31cm,体重分别平均增长1.52kg、0.82kg,胸围分别平均增长0.24cm、0.14cm。而19—22岁城市学生男、女身高分别平均增长1.05cm、0.76cm,体重分别平均增长1.51kg、0.47kg,胸围无明显变化。何玲、任弘,当代城市青少年儿童体质与健康状况研究,中国青年研究,2007年第11期。&&&全国性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结果如此,一些地方性的调查也得到了相似的结果。对比北京市1995年和2000年中小学生在形态、机能、素质等方面的指标发现,2000年北京市中小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等身体形态呈增长趋势。白文飞等,2000年北京市中、小学生体质状况分析,中国体育科技,2003年,第39卷,第11期。有研究者以、2000年河南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资料为样本,选择形态、机能、素质、健康等4个方面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发现,15年间河南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继续得到改善,即形态发育水平继续提高。杨现新,河南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动态分析,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第11卷,第6期。
&&&&2.营养状况持续改善
&&&&少年儿童们的营养状况也得到了较明显的改善。2005年,我国城乡学生中低体重及营养不良检出率进一步下降,营养状况继续得到改善,重度营养不良基本被消灭。教育部关于2002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公告,2003,教体艺[2003]12号。7—22岁城男、城女低体重及营养不良检出率分别为21.61%、32.74%,比2000年分别下降了2.1%、1.5%。与2000年相比,2005年我国城乡学生中的低血红蛋白检出率继续下降,其中汉族7岁年龄组城男、城女的低血红蛋白检出率分别为12.92%、13.66%,比2000年分别下降7.8和9.7个百分点。12岁年龄组城男、城女的低血红蛋白检出率分别为6.94%和10.41%,比2000年分别下降6.3和7.1个百分点。
&&&&3.龋齿患病率呈下降趋势
&&&&少年儿童们的口腔卫生保健水平有所改善。2002年与2000年相比,学生恒牙龋齿患病率呈现下降趋势。7~17岁城市男生恒牙龋齿患病率由11.1%降至9.25%,城市女生由12.2%降至11.0%。学生的龋齿矫治率有所提高,7~17岁男生恒牙龋补率由3.9%升至4.2%、女生由5.0%升至5.6%。同上。2004年与2002年相比,学生乳牙、恒牙龋齿患病率继续呈现下降趋势,其中7~17岁城市男女学生恒牙龋齿患病率均下降了1.2%,学生龋齿矫治率也有所提高。教育部关于2004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公告,日。&社会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经济的增长和家庭的富裕,为独生子女们的健康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使大多数独生子女们享受到了优越的物质生活环境。但同时,经济条件的改善、物质生活的丰裕也为独生子女们的成长带来了新问题。
&&&&1.挑食、偏食和营养过度
&&&&独生子女的特点关键在于他们的独生环境。由于成长环境的不同,使他们往往受到了更多的关注、照顾和保护,他们的父母们往往会尽可能地为孩子提供最好的营养和饮食,因此很多孩子几乎零食不离嘴,想吃什么有什么,不想吃的各类营养品也经常被父母督促着送进嘴里。同时,“四二一”(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使他们受到更多宠爱,他们可以尽情地发泄自己的任性。因此,在独生子女中,挑食、偏食、营养过度的现象较多。
&&&&例如,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城市儿童生活习惯研究”发现,近三成的城市中小学生存在盲目食用保健品现象。调查显示,明确表示“从来不吃”保健品(包括营养品、补品等)的中小学生仅有37.5%,“每天都吃”的有9.7%,“有时吃”的有17.8%,“很少吃”的有35%。认为“学生服用保健品(或补品)对学习有好处”的高达84.4%,认为“保健品包含各种营养成分,可以代替天然食品”的达到82.7%。
&&&&也有些独生子女过于挑食、偏食,把“洋快餐”作为主要食品。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喜欢吃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的城市中小学生高达85.2%。43.6%的每月都吃“洋快餐”,其中“每周都吃几次”和“几乎每天都吃”的有6.1%。当庆祝生日、考试取得了好成绩、同学聚餐聚会的时候,或者在节假日,去吃“洋快餐”成为三至四成孩子的选择。“洋快餐”的特点是高脂肪、高热量。过剩的脂肪和热量长期积累,容易引起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
&&&&2.肥胖和超体重儿童明显增加
&&&&膳食结构、生活方式的变化,导致了独生子女中肥胖儿童及超体重儿童比例明显增加。漫步街头,我们时常可以看到一些肥胖儿,他们的脸庞充满稚气,身材却臃肿笨重、行动迟缓。肥胖症正在逐步取代营养不良,成为城市独生子女体质健康的主要问题。有研究称,大城市独生子女已经成为肥胖的重点人群,尤其是小学男生,肥胖率已经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肥胖工作组(WGOC)2003年11月正式颁布了《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选体重指数分类标准》,分析“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数据表明,1985年大城市7—18岁的青少年儿童肥胖发生率分别仅为0.2%和0.1%;1995年超重检出率大幅增长,肥胖开始在大城市流行,北京等发达地区大城市各年龄组男生超重率猛增到10—13%,女生达6—9%;2000年我国城市儿童肥胖检出率已上升到6—8%,北京等六大省市的城区小学男生肥胖发生率为12.9%,北京等大都市更成为肥胖“重灾区”,男生7—9岁、10—12岁超重及肥胖检出率达到25.4%、25.5%,女生7—9岁、10—12岁超重及肥胖检出率达到17.0%和14.3%。何玲、任弘,当代城市青少年儿童体质与健康状况研究,中国青年研究,2007年第11期。
&&&&2002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数据显示,7—18岁城市男生的肥胖率由1995年的3.98%上升为2000年的8.86%和2002年的11.50%;城市女生的肥胖率由1995年的3.46%上升为2000年的5.60%和2002年的7.74%。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显示,7—22岁城市男生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分别为13.25%和11.39%,比2000年分别上升了1.4和2.7个百分点;女生2005年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分别为8.72%和5.01%,比2000年分别上升了0.7%和0.9%。2005年北京市学生超重率和肥胖率合计为25.3%。
&&&&肥胖不仅给独生子女们带来臃肿的体型,也给他们带来沉重的身体负担。医学研究证明,儿童青少年肥胖发生越早,持续时间越长,出现代谢综合征的可能性越大。而且,肥胖还给孩子们带来了隐形的心理障碍,使一些孩子的童年、少年时期被自卑笼罩。
&&&&3.视力不良的低龄化和重度化趋势明显
&&&&一位刚上小学三年级的女生,已经戴上了厚厚的眼镜片。她妈妈说:“班里有好几个戴眼镜的同学了,老师也没有办法再调座位,大家都说自己看不见,只好去配眼镜。反正早晚都得戴,小学不戴到了初中也跑不了。”一位就读于北京重点中学的初一女生说:“小学时班里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同学戴眼镜,可是到了初一,环顾班里,几乎找不到不戴眼镜的了。而且大家的眼镜度数都很高,班里谁500多度就算好的了。”一位小学教师说:“小学五六年级的孩子戴眼镜的较多,现在才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就有不少眼睛近视度数达到了300多度。一个班级差不多一半学生戴眼镜了。我从业20多年,发现班级里戴眼镜的孩子逐年增多。”&大家的话被一些数据残酷印证。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调查显示,我国城市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小学生39.72%、初中生68.08%、高中生80.98%、大学生82.43%。与前面几次全国大型调查相比,比例均有明显增加。不仅如此,近视眼的低龄化现象也非常令人担忧,尤其是7—9岁年龄段近视检出率明显升高,度数也越来越高。
&&&&长时间近距离写作业读书、不良的膳食结构、过多使用电视电脑、较少到室外活动等因素,都是造成近视低龄化和重度化的因素,需要独生子女的父母们特别注意。
&&&&4.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持续下降
&&&&湖北省恩施市某校举行读书节活动,全校学生在操场上站立了30分钟。就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有10多名学生因坚持不住陆续倒下;在某校初中三年级的体育运动会中,参加男女长跑的学生不足150人,结果在其中半途而废的有10人,长跑结束后出现眩晕、呕吐的有90人,由于长跑导致气虚、低血糖等并发症需要注射葡萄糖的有16人。
&&&&营养、膳食、环境、生活方式和教养方式等多种因素,导致独生子女们的体质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从而表现为运动能力不足。在2006年8月举办的“第一届青少年体质健康论坛”上,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杨贵仁指出:“虽然从总体上来看,孩子们的身高、体重、胸围等指标在不断上升,但肺活量、速度、耐力等指标在持续下降。近20年来,中国青少年的体质一直处于持续下降状态。”
&&&&一些调查数据证明了这一点。2005年与2000年相比,城市学生身体素质继续下降。其中50米跑成绩,7—18岁城市男女生均下降0.1秒;立定跳远成绩,7—18岁城市男女生分别下降了3.7cm、3.9引体向上成绩,13—18岁城市男生下降了1.2次;一分钟仰卧起坐成绩,7—18岁城市女生下降了3.7次;50米&8往返跑成绩,7—12岁城市男女生分别下降2.3秒、1.3秒;1000米跑成绩,13—18岁城市男生均下降12.4秒;800米跑成绩,13—18岁城市女生分别下降10.3秒。何玲、任弘,当代城市青少年儿童体质与健康状况研究,中国青年研究,2007年第11期。
&&&&孩子们体质下降的重要表现就是运动能力的下降,有专家将其概括为“硬、软、笨”。“硬”是指骨关节硬,缺少柔韧性,动作稍大,就易腰酸背痛腿抽筋;“软”是指肌肉没有力量,耐力差,容易导致新陈代谢低下,肌力衰退,神经衰弱,心肺功能差等;“笨”是指人的平衡性差,控制身体及力量时不是过轻就是过重,容易摔跤。
5.青春期提前到来
&&&&8岁的男孩浩浩长了胡子!
&&&&5岁的女孩同同来了月经!
&&&&北京协和医院分泌科主任伍学焱介绍说:“来门诊看性早熟的孩子是越来越多了,最近两年比十年前增加了至少3倍。”北京协和医院、儿童医院十年前门诊中看性早熟的孩子,占内分泌科门诊量不到10%。但根据近两年统计,性早熟患儿已上升到了20%以上,并逐年增多。近几年来,媒体上常常可以看到与上述类似的信息。伴随着这些令人吃惊的案例和数字,我们不得不正视的是,整个独生子女群体在生理发育方面已经出现了青春期提前的现象。
&&&&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对城市青少年进行了长达15年的“青春期教育研究”,为大家提供了一些令人思考的数据。仅1989年至1999年10年间,中国城市青少年的性生理发育就有所提前。1989年,他们对上海、北京、广州和武汉四城市3000名在校生进行青春期专项调查,数据显示,男孩初次遗精的平均年龄为14.43岁,女孩初次月经来潮为13.38岁。1999年,再次调查发现,这四城市男女青春期提前为13.85岁和12.54岁。可以看出,10年之间,男孩青春期提前了0.58岁,女孩青春期提前了0.84岁。
&&&&与此相关,初次手淫和性冲动的年龄也显著提前。1989年,初次手淫的平均年龄男孩为14.49岁,女孩为14.31岁;10年后,这两个指标降为12.64岁和10.72岁,分别下降了1.85岁和3.59岁。1989年男女青少年初次性冲动的平均年龄,分别为14.50岁、15.21岁;10年之后这两个指标降为13.63岁和13.62岁。
&&&&这是目前能查到的比较新的数据,然而距离今天已经又一个10年过去了。虽然我国近几年非常重视性教育,但调查数据非常有限。这是因为我国还缺乏专门的机构进行这样的调查,一些计生部门和学校也难以深入进行调查。不过,一份两个学生的调查报告也许可以让我们看到一些青春期更加提前的状况。北京汇文中学林伟峰、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陈曦在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科学研究中心副教授赵颖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调查。他们从2003年5月开始,利用半年的时间,通过网络共获得了3271条数据,有效数据2979条。其中,北京市中学生共调查了1795人,其中男生1062人,女生733人。统计所得的数据发现,男生初次遗精的年龄集中在12—14岁之间,平均为13.15岁。女生月经初潮的年龄集中在12岁,平均年龄为12.32岁。男生初次遗精平均年龄比1999年提前0.7岁,女生月经初潮平均年龄比1999年提前0.22岁。同时,有80.6%的男生和52.9%的女生承认有过自慰行为,约17%的学生认为婚前性行为很正常,认为只要双方愿意就可以发生性行为的初中生占45%,高中生这样认为的比初中生高近20个百分点。一些研究发现,儿童肥胖、看电视时间过多、摄入含有大量雌激素的食品、环境污染等等,都是导致城市独生子女青春期提前的重要原因。例如,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在5~9岁期间体重增长迅速的孩子青春期会出现提前现象。研究人员对181名5、7、9岁女孩进行体重和机体脂肪测量,于9岁时进行青春期发育状况评估。结果发现,5岁及7岁时机体脂肪比例较高或腰围较粗的女孩,9岁时青春期发育提前。再例如,有的孩子过多摄入含有雌激素的瓜果蔬菜、肉、禽、蛋类食品,有的孩子盲目服用一些含激素的保健品、滋补品等,这些都会导致儿童性早熟,从而导致青春期提前。&&家庭是独生子女们生活的第一环境,对孩子的人格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特殊作用。饮食、睡眠、玩耍、运动、媒介接触、日常卫生等方方面面,无一不在家庭中发生。家庭环境、父母的思想观念、言谈举止和教育方式,随时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一方面孩子通过父母学习到基本的生活常识和符合社会期望的行为规范,然而另一方面,父母自身的认识偏颇和行为缺陷,也在很大程度上在不知不觉中给孩子的行为习惯上打下深刻的烙印。另外,学校是孩子们生活的第二场所,他们每天的时间有大部分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因此教师在孩子的成长中也承担着重要的角色。
&&&&◎父母要重视孩子的营养,在家庭中倡导合理的饮食习惯
&&&&要让孩子有健康的体质,父母要先从自己做起,在家庭中保持合理的饮食习惯。例如,重视孩子的早餐,不要总是靠晚餐补偿一天的营养;父母要带头喝白开水,少喝饮料;父母不要偏食,也要帮助孩子杜绝偏食;营造和谐轻松的就餐氛围;等等。这些做法看似简单,但要理智地去坚持,还是需要努力的。
&&&&◎养成运动好习惯,让运动成为每天生活的重要内容
&&&&“中国城市少年儿童生活习惯”调查发现,对体育运动没有兴趣的父母很难在行为上给孩子积极的示范。数据显示:课余时间没有体育运动的孩子中,他们的父母有60.6%平时不进行体育锻炼,大大高于父母平时有体育锻炼的孩子的比例(39.4%)。运动和营养一样,都是孩子身心健康的基础性工程。因此,父母要先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并注意培养孩子的运动兴趣,经常带孩子运动,经常带他们到户外去体验。同时,父母还要帮助孩子寻找运动伙伴,让他们与伙伴一起运动,既能增加乐趣,又可互相鼓励和照顾,使孩子激励自己坚持运动。教师们也要尽可能保证孩子的运动权利,不要让功课挤占了孩子们的运动时间。
&&&&◎适当减轻孩子的学习负担,保证睡眠
&&&&睡眠不仅对儿童的身体健康有利,同时对儿童健康人格的形成也具有重要作用。睡眠状况对人的生活、学习、心理都有直接影响,睡眠不足,导致神经衰弱,心理疾病就容易发生。如果孩子总是处于缺觉状况,就很容易烦躁。因此,对于孩子们来说,睡眠具有特别的意义。父母和教师要调整自己的成功观,适当减轻孩子们的学习负担,让孩子们有充足的睡眠。
&&◎还给孩子休闲的权利,让孩子自主休闲
&&&&英语中有句民谚说“只工作不玩耍,聪明的杰克也变傻”。对于正在成长中的独生子女们来说,这句话同样适用,“只学习不玩耍,多聪明的孩子也变傻”。独生子女们产生的体质问题和心理问题与他们的休闲密切相关。如果父母或老师总是把孩子们圈在家里、教室里,他们就变成了笼中鸟、缸中鱼。长期生活在紧张而封闭的状态下得不到舒缓,孩子们的心理怎能充满阳光呢?建议父母和教师要树立信心,相信高品质的休闲和玩乐能使孩子更聪明,多关注孩子的人格成长,注意培养他们的休闲素质,让孩子自主安排休闲时间。最好能将每天的休闲时间落实在作息安排中,并且持之以恒养成习惯,而不仅仅是作为孩子取得好成绩后才能得到的奖赏。
&&&&◎把性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父母或教师应当把性教育当成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关心独生子女学习的同时,更要关心独生子女的身心健康。成人还要用平常心对待孩子提出的性问题,不要谈性色变。性教育的内容是相当广泛的,至少包括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性美学,以及性对人们生活的作用与意义等等。因此,父母或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孩子的身心变化,及时对他们讲解与之年龄、理解能力相符合的性知识。另外,青春期的孩子往往容易对自己的相貌、体型进行评判,他们未必能够真正理解心灵美的价值,大多容易按照时髦的标准去看待自己,因此容易产生偏差。成人们要做好引导,帮助孩子悦纳自己。
&&&&◎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做身心健康的父母或教师
&&&&为了让独生子女们拥有和谐的成长环境,经常与他们生活在一起的成年人首先应该是一个身心健康的人。没有身心健康的教师或父母,就谈不上健康的教育。作为成年人,应当将自身心理健康培训纳入到正常生活中去,将身心健康作为教师任职资格的条件之一,作为合格父母的任职资格之一。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孩子们健康的成长提供科学的指导。建议父母和教师首先要做个快乐的人,快乐的妻子、快乐的丈夫、快乐的父母、快乐的教师……只有成年人身心和谐发展了,才能为孩子创造出积极和谐的成长环境。
&一、问题的提出
&&&&在我们的印象中,现代城市父母对其子女都抱有厚望,而独生子女本人也雄心勃勃地渴望着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成功。成就需要被认为是一种积极的人格特征,它能激发、调动儿童的潜能,使儿童得到较充分的发展。
&&&&但研究数据表明,独生子女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种强烈的对成就感的渴望。与其他人格需要相比,大多数独生子女分布在成就需要的低分组和中分组。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是:父母为上了高中的女儿省吃俭用,每天千方百计地鼓励她、督促她努力学习,但女儿的学习成绩仍在下降。每天放学后,女儿都不慌不忙地打开计算机,在网络上寻找朋友的邮件……难道他们不想成为最棒的人吗?难道他们不喜欢努力办成一件事而获得成功感吗?他们为什么会这样?而这些问题,正是我们这一章所要回答的。&从独生子女对“最高兴”和“最烦恼”的自由填答中,我们已经发现,现代独生子女承受着较大的学习压力。对部分独生子女来说,学习很少是出自自己的认知兴趣,而是迫于外在的压力。这种压力来自学校教师、家长及在教师、家长影响下的伙伴们的评价。若想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就要在考试中取得好名次。而好名次只能由几个学生获得,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孩子都或多或少地感到了学习的压力。对学习压力的一些测试结果见表4.2.1。
&&&&表4.2.1学习压力(N=3275)
&&&&题目比较/非常符合不太符合很不符合
&&&&我感到学习压力很大43.6%38.8%17.6%
&&&&我讨厌考试39.7%34.5%25.8%
&&&&我不喜欢考试后排名次53.7%27.5%18.8%
&&&&我没有时间做我感兴趣的事情38.2%38.3%23.5%
&&&&我们看到,43.6%的独生子女感到学习压力较大,只有17.6%的独生子女说没有学习压力,其他独生子女介于二者之间。进一步分析可发现,独生子女学习成绩越低,其学习压力越大。学习成绩末等组里约有400名独生子女,只有7.9%的独生子女没有压力,92%都感到有较大压力。
&&&&对于压力,家长、教师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持续过强的压力对孩子是一种沉重的精神负担,容易引起孩子的心理障碍。有的则认为,就应该有一些压力,因为“人没压力轻飘飘,井没压力不出油”,越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就越应该给他们压力。考试、排名次都是为了刺激孩子的上进心。学习压力将迫使他们树立远大抱负,向高目标努力,奋起直追以达到成功的彼岸。但遗憾的是,数据分析结果发现,独生子女感到的压力越大,他们的成就需要越低。在高压力组里,成就低需要的占37.5%,中等需要的占51.9%,高需要的为10.6%;在低压力组里,成就低需要的占26.4%,中等需要的占58.2%,高需要的为15.4%。可以看出,在低压力组里,中等需要和高成就需要的百分比都比高压力组高,看来是学习压力压“跑”了成就需要。相反,独生子女感到的压力越小,其成就需要就越高,由此看来,“井没压力不出油”的说法在这里是不大适合的,这就叫做“事与愿违”。&为什么压力大反而成就需要降低了呢?可能的解释之一是:压力大多是因为总感到不成功,学习成绩较差与压力的正相关关系证明了这一点。如果孩子总感到不成功,他们就不会有一种对学习活动的胜任感,没有胜任感也就难以有持久的自信心,到这种时候,孩子们就难以产生主动获得成就的心理需要了。当压力大到一定程度时,他们甚至会选择逃避。成绩较差或压力较大的孩子喜欢看电视、玩电子游戏或沉迷网络,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逃避(我们在“大众媒介”部分会做详细讲解),这是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
&&&&相反,如果孩子没感到什么压力,当学到新知识时自然会产生一种胜任感。胜任感将给他带来一种强烈的自信和愉快的体验,这将大大提高儿童的成就需要。心理学指出,教师对儿童的鼓励态度将促进儿童人格的健康发展。在目前的学校情境中,班主任对儿童的评价及态度是影响儿童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我们根据与独生子女的谈话设计了班主任鼓励态度量表。调查结果表明一种非常乐观的情况,因为大多数独生子女都能获得班主任的鼓励,如表4.3.1。
&&&&表4.3.1班主任鼓励态度量表(N=3079)
&&&&题目非常符合比较符合不太符合很不符合
&&&&班主任认为我是个好学生20.7%54.7%20.7%3.9%
&&&&班主任经常表扬我7.0%43.2%44.1%5.7%
&&&&我经常从班主任那里得到鼓励27.8%41.6%25.3%5.3%
&&&&班主任很喜欢我15.4%52.2%28.4%3.9%
&&&&班主任很尊重我34.9%47.2%14.6%3.2%
&&&&班主任对我寄予很大希望30.0%44.3%22.2%3.5%
&&&&班主任总是很相信我31.6%47.1%18.1%3.2%
&&&&我觉得班主任很理解我29.1%40.6%24.8%5.5%
&&&&如果孩子对上述问题都是肯定性的回答,那么我们相信他们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将是非常愉快的。但是,当我们考虑学习成绩这一因素时,情况就变得不那么乐观了,这倒不是说班主任完全不鼓励学习成绩较差的儿童,应该说,学习成绩较差的儿童还是受到了班主任的鼓励,但与学习成绩较好的儿童相比,他们受到的鼓励相对较少。统计表明:学习成绩下等的独生子女共有356名,能够获得班主任热情鼓励的孩子只有19.7%,而在成绩上等的455名独生子女中,能够获得班主任热情鼓励的孩子高达52.2%。从整体上看,教师更喜欢鼓励学习成绩较好的独生子女,对学习成绩不好的独生子女,鼓励较少。我们再来看两组数据:
&&&&●在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组中,约80%的学生“经常受到表扬”,而在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组中,“经常受到表扬”的学生比例约20%。
&&&&●在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组中,约90%的学生感到班主任对他“寄予很大的希望”,而这个比例在学习成绩较差的组中是60%左右。
&&&&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孩子会说“班主任不公平”、“老师向着好学生”、“没遇到过好班主任”等话。
&&&&儿童心理学指出,教师对个别儿童的态度能对儿童学业和人格的发展起很大作用。教师若能保持不断鼓励儿童,使他们超越自己的限度,便能帮助这些儿童发挥他们学习的潜力,转而激发儿童的学习动机以及自信心。在大多数情况下,儿童的胜任感和自卑感受到老师对他们成绩的反应的影响。儿童受到的表扬越多,儿童对自己的期望就越高,学习就越努力,相反,受到的表扬越少,儿童随之产生的自我期望和努力就越低。不仅如此,教师还能间接地影响儿童人格的发展。在学校里,通常是教师如何对待某个儿童,其他儿童就会按照老师的态度来对待这个儿童。当老师鼓励某个儿童时,其他儿童也会对这个儿童持友好和鼓励的态度;相反,当老师嘲笑某个儿童时,其他儿童也会效仿。被教师嘲笑的儿童会遇到来自教师和伙伴的双重打击,这可能会减弱儿童的努力程度,并产生自卑感。因此,儿童是需要教师不断鼓励的,尤其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儿童,他们应该得到与成绩较好的儿童相同的待遇。对他们来说,这不仅仅是表扬,更是一种公正和对他们人格的尊重。&——谈谈家长对子女的态度
&&&&上面我们已经谈到学习压力与成就需要的关系,说明了持续过强的学习压力不利于培养独生子女的成就需要,我们也谈到了当教师给予学生鼓励时,学生感到的压力就较小,成就需要就较高。看来“学习压力”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现在我们来看看家长的态度,看他们对子女的态度是积极的鼓励还是消极的否定,反过来,子女对他们的态度感觉又是如何(在这个研究中,我们更重视独生子女的感觉而非家长的表述)。然后在下一篇里,我们再谈家长态度与学习压力的关系。
&&&&从自由填答和与独生子女谈话的情况看,爱、理解、信任、鼓励是独生子女最希望获得的,尤其是当他们在学校学习了一天回到家中的时候。他们对“温馨家庭”、“温暖家庭”、“快乐家庭”的主要解释也是要有“爱”、“理解”、“信任”和“鼓励”,我们统统称之为家长的积极鼓励态度。大部分独生子女对“家长积极鼓励态度”的感觉情况不错,但也发现,独生子女选择“爱”、“鼓励”和“理解”之间的百分比相差较大,比如89.3%的孩子选择“妈妈很爱我”,而选择“妈妈很理解我”时,百分比就降到了48.2%,请看表4.4.1。
&&&&这张表格清楚地表明了“爱”、“鼓励”、“信任”、“理解”、“为孩子感到自豪”几者之间的百分比的差距。它至少显示出两种差距:
&&&&第一种差距,从“爱”、“鼓励”、“信任”、“理解”到“为孩子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遗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