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关闭自己的朋友圈朋友圈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感觉

跟我想的一样,比我总结的好多了~~
还会发朋友圈,但都是些无关紧要的事儿了。加的朋友不计其数,真正说心事儿的,寥寥无几,自个儿消化了。
朋友圈关了,豆瓣开了。?
同感。可能我的想法更狂一些。微信加了一些和我没什么共同语言的人,懒得搞分组。我认为费心挑选的照片组织的文案,他们根本get不到,还总在下面发些没意义的评论。另外,没有钱,确实很难发出漂亮的朋友圈,我干脆关了,拼不过。现在生活也比较单一,很少旅游,确实没什么分享的。
同感。可能我的想法更狂一些。微信加了一些和我没什么共同语言的人,懒得搞分组。我认为费心挑选
同感。可能我的想法更狂一些。微信加了一些和我没什么共同语言的人,懒得搞分组。我认为费心挑选的照片组织的文案,他们根本get不到,还总在下面发些没意义的评论。另外,没有钱,确实很难发出漂亮的朋友圈,我干脆关了,拼不过。现在生活也比较单一,很少旅游,确实没什么分享的。
其实我相信你的点有些人是可以get到的、但那部分人也是不想说话的人、只在心里默默懂了并为之一笑。
爱影像 爱环保,理想主义 但没什么理想 广播:www.weibo.com/jiachen2018
跑的最新日记
&&&&&&&&&&&&
&(1人喜欢)
&&&&&&&&&&&&
9029人浏览
7626人浏览
10744人浏览
13670人浏览
新话题 · 250人浏览
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关闭朋友圈,取关公众号,是种怎样的体验? - 壹心理
关闭朋友圈,取关公众号,是种怎样的体验?
发表于 11:24:24
本文字数:1100字 & 预计阅读:3分钟文:千古流传 | 壹心理专栏作者前段时间我对自己的信息输入环节大动干戈,关闭朋友圈,取关了所有公众号,删掉了所有APP。若需要,再下载或关注。这时,我突然有些许别样的感触。每要重新关注回一个号,我就问自己为什么,可是回答不上来,也就觉得没动力再去关注,甚至觉得不关注也不会有什么损失。还有填满屏幕一大堆APP也是如此,当想要重新下载回来时,也找不到足够的理由。可这些信息功能的囤积为什么会发生呢?我仔细回想,发现不过是万一用得上这个心理在作祟。例如,关注了很多科技号,当时是想着,也许某天能看到一个趋势报道,改变我一生….别笑,这种故事确实有,不过这种幻想跟买彩票时一样。万一用得上,本质上还是智人骨子里的求存行为。物质匮乏的问题直到近代才被大范围解决,这之前十几万年,能吃饱肚子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于是,囤积行为便被自然选择保留下来,这在资源稀缺的时代能提高你的生存几率,但到今天反而造成了许多困惑。信息囤积跟物品囤积一样,让存放空间杂乱不堪,长期以往,反而让提取不易。信息爆炸不代表有价值的信息增加,信息囤积也不代表万一用得上,恐怕你真正要用时,却要面对一堆更复杂的选项。在做这次精简整顿之前,一块小小的屏幕上每天从早到晚都有大量的信息涌来,说实话,看不过来,又怕错过什么,这令我焦虑。精简过后,每天莫名多出了一大把时间。我大概估算了一下,之前每天处理这些信息的碎片时间接近2个小时,包括刷微博、刷朋友圈等。这些省出的时间,可以做多少事啊!实际上,同样份额的时间,用于碎片化学习和集中沉浸式学习,效果完全不同。我依然喜欢沉浸式的读书,这样才有利于进入作者的思维框架,而不是表面上的陈述。而碎片化学习,非常不利于构建内部环环相扣的知识体系。就这样,原本用于在朋友圈、微博碰碰运气的时间,花在了新领域、新技能上,收获不菲。但要做到这一点,在今天恐怕越来越难了,因为屏蔽了朋友圈直观感受如脱离了世界。除此之外我还发现,个人的学习进步动力,很可能大部分与朋友圈里的人有关,你在那能看到别人或奋力成长,或享受生活,或自娱自乐,攀比和超越的心理会主导你的行动。屏蔽了朋友圈,虽然多出了大量的时间用于沉浸式学习,但也可能会少了这份攀比带来的动力。若不是这个精简动作,我还以为自己拼命前行是因为自己想,但事实上可能跟自己无关,跟认识什么人,以及他们在如何行动有关。所以,这个精简到底是个什么体验?你想通过精简扔掉的焦虑,又得一个个全部捡回来。作罢,最后还是取个平衡点,朋友圈一周看一次,指数基金两周看一次,这真是在平坦的路面上曲折前行呢…..封图来自作者
北京大学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外聘专家
我用专业咨询技术,做你心灵的摆渡人。
800.00元/50分钟
xinli_1019
这篇文章的角度挺新颖的,也有他一定的道理停用朋友圈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会节省很多时间,去读书。没关闭朋友圈的时候,一闲下来就要去刷朋友圈,即使知道里面没有什么重要的信息,可是,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现在关了,习惯也在慢慢转变。
展开阅读全文
, 才能进行评论
我觉得自己会六神无主,很多时候和朋友的联系就靠着对方发的朋友圈,去点个赞评论下证明自己的关注。如果停用了,我大概会怀疑彼此此生不复相见了。
展开阅读全文
, 才能进行评论
从此世界清静了,再无铺天盖地的微商广告,也不用感受某些人刻意“酸酸甜甜”的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
, 才能进行评论
还是有点不适的,毕竟多年养成的习惯一天两天改不了。但这东西有瘾啊,我还是坚定的戒了吧!
展开阅读全文
, 才能进行评论
最恶心那些心灵鸡汤,就知道站在高点长篇大论,毫无实际意义。现在关掉朋友圈之后,感觉自己做事更有动力了。
展开阅读全文
, 才能进行评论
发现自己确实是不需要朋友圈的。刚开始的几天还会习惯性地点原来的地方去看看,后来完全就想不起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 才能进行评论
省去很多嫉妒心,不用再看到那些比我更出色的人耍帅了。心态越来越好。
展开阅读全文
, 才能进行评论
我有了更多的时间,我可以泡上一杯好茶、看上几本好书,不再把时间浪费在这些碎片内容上。
展开阅读全文
, 才能进行评论
哈哈,感觉自己被“孤立”了,但其实很开心啊。以前总是有人让我转发朋友圈,现在终于没有这些烦恼了。
展开阅读全文
, 才能进行评论关闭朋友圈33天是种怎样的体验? - 简书
关闭朋友圈33天是种怎样的体验?
1自打从4月中旬关闭朋友圈到今天,说好的33天早已过去,中途停更、撤人、废坑,到现在也没把完结篇发出来,心里觉得愧疚,有点对不住被我吊起了胃口的小伙伴儿的感觉。本想抽时间好好理理再告诉大家,择日不如撞日,看今天风轻云淡,适合闲谈,就此叨叨我的感受。好好的关什么朋友圈?其实没关朋友圈之前,我也是个挺能晒的主。那一天花花绿绿、红红蓝蓝的,弄得风生水起。朋友圈里欢乐多,虽然偶尔也因为晒娃拉个小仇恨,中个小躺枪什么的,但还不至于从此决绝。促使我关圈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源于“对品质生(睡)活(眠)”的追求,呵呵呵。都说当妈有三宝,奶粉、尿不湿加手机。身为一个家有俩娃的全职妈妈,什么规律、自律凡是和律沾边的字眼,更是统统和我没关系。娃醒我陪娃,娃睡我陪手机。家人说娃睡你不睡,活该你受累。其实我也特别想休息,怪只怪朋友圈太神奇,方寸间的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博古通今。说好的只看一会儿就睡觉,结果一条点进去,无数条勾引人的消息又出来了。刚看了个你不看就删了,接着又来个你不得不学的多少条军规,我等微信小白早被人家10w+研究得透透的,所以欢天喜地的被信息拎着脑袋去帮别人数钱。就像去超市购物一样,奔着一把牙刷去,满满当当一购物车出来,心里还特么有成就感,下意识行为真可怕。当一个人连精力都没有的时候,一切美好都是空谈。某个清晨,当我再次送走月亮,拿着手机迎来日出时,猛然觉得,嗯,似乎哪里有些不对,我堂堂三十几岁的人了,被手机绑架得死死的,打脸打脸。于是痛定思痛,开始学着为人生做减法。这就是我关朋友圈的缘起,一言以蔽之,经营不善。2关闭朋友圈之后,我的生活有什么变化?从量子力学理论的角度讲,关闭朋友圈这个举动,已然带动我整个生活频率的改变。至少目前看得见的改变有三:关闭朋友圈之后,最直接的变化莫过于我收获了一种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俗话说得好,补啥也不如补觉,这次是充分认识到这个理儿啦。休息时间有了保障,睡眠质量大大提高,精力自然而然就回来了,以前看手机看的昏天黑地,那脑袋整日晕里乎鲁的,跟晕车一样难受。现在,该吃饭的时候就好好吃饭,该休息的时候就好好休息,腰好腿也好,走路不累,上楼不喘。心里一高兴,脸上自然笑容多,脸上笑一多,看啥啥顺眼。关闭朋友圈的第二个收获是我有更多机会关注每一个当下。没有朋友圈的待阅强迫症,有更多机会体会和自己在一起的放松,和家人在一起的温馨,和朋友在一起的惬意。有一天陪女儿去散步,一阵风过后,浓郁的花香扑鼻而来,我一下子辨别出来是最喜欢的栀子花。细细一找,原来我们最熟悉的小区花园里,不知何时竟换种上了一片栀子树,可我浑然不觉。后来我带女儿认真的走了一圈,发现我们熟悉的小区里,竟然藏着数十种有趣的花草,真够我们忙活的。
风景处处 处处风景
寂静法师说他特别想开一个课程,教人怎么活得象个人样,只为了纯粹体验生命的美好。我呢,也特别希望能去上他这个课,只为体验一个人怎样才活得象个人样。关闭朋友圈第三个收获是我尝到了心不囿于外物的甜头。开始省视自己的生活,并带动自己各个层面的断舍离。人非草木,七情六欲这关真心难过,要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哪是一个关朋友圈就能达到的境界呢。不过以此让我看见一些端倪还是可以的。刚闭圈的几天,实在不好受,心里空落落的,总觉得还有件什么事没做,这分明就是瘾头发作的症状啊。好在我关闭朋友圈的同时开始在简书嘚吧嘚,所以刚开始几天,轻松日更,好不惬意。日子不久,新问题又出来了,以前看手机从微信开始,后来又变成了从简书开始,没事就翻翻翻,因为有输出,还变得特别关心阅读量与点赞,这不是和以前一样换汤不换药嘛。这下懂了,说到底,我需要关的不是朋友圈,是心和瘾。我需要远离的,不是手机,是我执。小我不除,命好不到哪里去。真正开始体会放下后,就觉得很多东西都不那么重要了。不光日常所用的物品,还有那些一直心心念念的想法。上李欣频老师课程时,她曾建议我们把自己心中多年想做而未做的事情一一罗列出来,去探究这背后满足的都是自己哪些需求,最后发现,很多事情根本不是自己所需,而是一些耗费自己人生能量的木马程序罢了。分清孰可为孰不可为,对于一个三十又几的人来说是件有份量的事情。“因此如果你是认真的,那么就去行动,去做,不要去追逐某些含糊不清的理论或理想,而是去结束那些你奉若珍宝的事物——你的野心,不管是灵性上的、身体上的还是生意上的野心——结束它。那时你自己就会看到,一次崭新的绽放发生了。” ——克里希那穆提《你将成为自己的光》3关了的朋友圈还开不开?我记得小时候生病了吃中药,每每医生给开完药方后,常常听母亲或者奶奶追问大夫一句:这副药的药引子是什么?那个被称为“药引子”的东西极其平常,总是生姜啊大枣啊什么的。我不懂药理,但觉得这个词很有意思,大抵药引子就是为了把药性给引出来吧。关闭朋友圈于我就是一个药引子,为的是引出断舍离这副药,治疗上瘾的病。微信也好,简书也罢,它们只是一个工具。工具从来都是中性的,用格西老师的话说,它们是空性的。就象房间里放了一支笔,人走进来看见它说它是笔,但如果走进来的是一条狗,没准它会把这个物体认成磨牙棒。可是人和狗都离开后,这支笔躺在房间里,什么也不是,也什么也是,完全取决于进来的是谁?有人觉得朋友圈有毒,有人觉得朋友圈有料。他们肯定都对,因为朋友圈是空性的,有毒有料完全取决于说话的人赋予了它怎样的含义。至于我自己,我想目前我还会关下去,等到自己修炼到“人从花中过,片叶不沾身”的境地再说吧。有病吃药,没病谁还吃药呢。
图片发自简书App
4格西老师在《能断金刚》里提到,职场中人一年之间应该专门为自己设一个“森林圆圈日”,远离家人,走进森林,清空自己。我想,我这关闭朋友圈的时日,也算得上是过了个森林圆圈日吧。不管你的戏码有怎样的套路,千山万水,最终只为遇见一个人——那个最真实的你自己!过自己想过的的日子,说自己想说的话吧。世界那么大,谁会有心思关心你说瞎话。
灵性阅读爱好者
灵性成长实践者
书路——荆棘鸟 请帮忙点击上图,不影响您浏览 荆棘鸟 作者:【澳】考琳·麦卡洛 内容简介 这本书是一部澳大利亚的家世小说,以女主人公梅吉与神父拉尔夫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描写了克利里一家三代人的故事,时间跨度长达半个多世纪之久。 年富力强的神父一心向往罗马教廷的权力,但他却爱上...
年后的第一个周末,空气冷寂,北京市西直门外上园大厦B座4层2#电梯内走出一位拎着灰色行李箱的年轻小伙子,他来到401室外用右手合拢的食指与中指敲了敲淡红色的木门,伴随着门被打开时发出的“嘎吱”声响,一位身材魁梧、目光犀利身穿黑大衣与黑皮鞋约莫四十五岁的中年男人出现在门框内。...
昨晚闺蜜家出了点事,我急着问妈妈该怎么办,妈妈教我安慰她,随着也跟我聊起了感情的事。 我妈年轻的时候很漂亮,颜值不比现在的美女低,追她的人也很多。 那时,青春正好。 那时,感情都不参杂现实。 ⒈ 刚毕业那会,我妈身边有挺多男生追她,类型都各不相同,只是我妈都不喜欢。 冬天,...
今天孩子换了个写作业班,速度快了很多,质量也不错,看来学习地点和氛围很重要,但也不知道是不是新的环境还木有熟悉。希望越来越好吧!
不愿意把我们所有相处的时间都放在作业上,不愿意我们所有的矛盾点都在作业上,希望能够母慈子孝,不想整日鸡飞狗跳。
这些日子里,各种真假共享经济模式不断在我的朋友圈里刷着。 各明星代言,各大平台,行业老大加入的消费分享模式,号称只要消费和分享,你就能有不菲的收入。 对这种事,我一般都是持怀疑态度的,但不也轻易否定。毕竟,机会来临时都是丑陋的。 这些模式的宣传有很多是依托共享经济这个名词的...
近几日,关于幼儿园虐童事件频频出现。上海曝光幼儿园老师给孩子嘴里塞芥末,北京幼儿园老师又拿针刺孩子,还给孩子喂不明药片,甚至,对幼儿园的孩子们进行性侵……
我真的只想问一句:生而为人,你配吗?
幼儿园是3——6岁幼儿的教育机构,甚至更早的早教,从...
片名:《生命终曲coda》 导演:Alan Holly 活着的人不会浪费时间去理解1秒钟的意义,因为活着的人,大多数的时间都要用来浪费。直到死神来临的一刻,1秒钟的意义才是人生的全部。 人类有太多的理由来蹉跎时间了,懒惰的时候,失意的时候,茫然的时候,放纵的时候,等一个等不...关闭一个月的朋友圈,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关闭一个月的朋友圈,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精读君百家号身边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关闭朋友圈。有人说:“微信朋友圈越来越有那么点情感绑架的味道,哪个朋友晒个娃你忘记给点赞,没准就暗暗结下了梁子。”有人说:“朋友圈刷久了,习惯碎片阅读之后,连一篇超过2000字的文章都读不下去,更不用说读完一本书了。”有人说:“其实你讨厌的不是朋友圈,而是总想点开朋友圈、不够自律的自己。”【一】关闭朋友圈的一个多月里小椰子:请您先简单地自我介绍一下吧。Prodigal:我是Prodigal,工作之余,我喜欢阅读,运动和旅行,接触新鲜事物,刷新自己的对外部世界的认识程度。小椰子:看到您说过,您之前有过将朋友圈关闭一个月的体验。请问有什么心得体会?Prodigal:事实上,在关闭朋友圈的那段时间里,刚开始的那几天还真有点不适应,但是慢慢地后面就习惯了。只要不产生依赖,就会养成习惯,成为自然。小椰子:越来越多的现代人患上了“朋友圈综合症”,每过一会儿就想点开朋友圈的小红点,不刷不快。您觉得这是为什么?Prodigal: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想点开朋友圈的小红点,不刷不快,我觉得这是因为在这个碎片化阅读的时代,碎片化的信息太多,而且大部分的碎片信息,只要浏览即可,无需深入阅读,更无需深入思考。久而久之,人们也就不爱动脑子,不爱深入思考,渐渐失去了注意力和独立判断能力。最后,就会养成所谓的朋友圈综合症,产生了依赖心理,总是害怕自己不看朋友圈就会错过什么重要的信息一般,不刷不快。其实这点也类似于强迫症一般,强迫症是指把一些正常的生理心理现象当做不正常的东西而极力摆脱并产生强烈的痛苦的心理冲突,并进入恶性循环,形成强迫性对立思维。【二】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小椰子:在不刷朋友圈的时间里,您是否会感到孤独,感觉被朋友遗忘?Prodigal:大多时候,我都不会感到孤独或者是被朋友遗忘。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因为我认为网上的世界大多都是虚拟的,很多东西并不是很真实。并且,网上的世界不是我的唯一,可以说是比较次要的,有些事没必要都去网上留下什么痕迹。有事没事的时候打个电话或是发个短信,大家出来聊聊天喝喝茶,感觉比网络世界真实多了。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不要去追一匹马,用追马的时间种草,待到来年春暖花开之时,就会有一批骏马任你选择。完善自己,不需要去刻意迎合别人。如果自己变得优秀,自会有优秀的人来找你。小椰子:看到您说: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请问在独处的时间里,您都会做些什么事情来提升自己?Prodigal: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人要学会独处,培养独处的能力。独处可以使自己得到片刻的宁静,同自己对话。独处的时候,在大部分时间里,我都会用来阅读和思考。比如把不懂的思考题多想一想,还会通过写日记和做笔记,通过记录和反思的方式,可以更好的还原和检讨,提升自己的认知深度。我还会偶尔给自己安排一些感兴趣的事情,比如听听音乐、练练字、从事自己的业余爱好等等。每个人都会有孤单的时候,在属于自己的时间里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也是人生的一种乐趣。小椰子:如果请您推荐一本书籍,您会推荐什么书?为什么?Prodigal:我想推荐一本《狂热分子》。有些人,见过一次后再也没见了;有些书,看过一次再也不会看了,但《狂热分子》是一本值得看很多遍的书。在这本书中,与其说是介绍群众运动,不如说是在写狂热分子。狂热分子,看到这个名词就会想到希特勒,想到群众运动。看书时,这样的场景总是出现在头脑:演讲台上,有人振臂高呼,大喊口号,演讲台下,群众蜂蛹,跟随其后。如果作为一本政治性读物,这本书体例严谨,分部、章、节,结构十分清晰,将狂热分子的特征详细描述。但是,我更愿意把它当做一本心理剖析的书。群众运动、狂热分子本觉得有点讳莫如深,但作者将此描述得极为通俗易懂,一看就明白。许多人说在用语方面像《蒙田随笔集》,确实很像。作者对狂热分子的特征分析入木三分,相当有力地表现了他们的特点。通读此书,感觉每个人都极有可能成为群众运动中的一员,成为一个狂热分子,事实上,很多都是隐性的狂热分子。【三】把时间和注意力当作最重要的资源小椰子:您坚持每周都阅读并写作,请问您是怎样做到坚持输出的?Prodigal:人们可以拥有更多的精力,知足于较少的睡眠,通过实践或训练可以提升一个人的精力。比如即使工作繁忙,总是出差的人,也可以通过合理的饮食和锻炼来提高勤奋工作的能力。而且,如果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十分投入,那么就更有可能拥有充沛的精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以前我很少有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最多就是读完一本书后思考一下,就会把书放一边了,很少重温,也没有有意识地把读过的书整合起来,连接起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变成适合自己的东西。后来我认识到输出是成长的关键,当我把思想、观点、方法落实成白纸黑字的时候,我才会明白,其实我的理解很肤浅,其实我的阅读质量很低,其实我所知并不多,其实我的表达能力还不够。在认知上,从碎片化认知逐渐提升到系统化认知,达到了一定的认知深度,形成了自己的一些定见。在行动上,因为有了方向,有了目标,有了方法,就会很少拖延。即刻行动,做就对了,边行动边思考边调整,有时候就是更好的策略,因为行动是思考的成果,没有实际的行动,思考再多也毫无意义,知行从来都是合一的。在习惯上,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管是在生活中、工作中或者是学习中,都让我养成了自律和坚持的习惯。小椰子:如果您身边有着重度“朋友圈综合症”患者,您会给TA提什么建议?Prodigal:如果我的身边有重度“朋友圈综合症”患者,我会建议他们:虽然看朋友圈时,我们很容易获得及时的信息,但是都太过碎片化,不容易吸收,价值也不大。这样不仅会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还会造成我们注意力的缺失,把真正重要的事情给耽搁了。把不太重要的先放下,这样就会把时间和注意力放在目前对自己来说更重要的事情来。把时间当成最重要的资源来看待,把注意力也当成最重要的资源来看待。虽然现在电子设备的使用率很高,是一个硬趋势,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也是一把双刃剑。适时地放下电子设备,你会发现,给生活加关注,不把时间浪费在低头看某个发明上,生活就会变得无比充实和真实,十分幸福。小椰子手记:以上,就是此次对Prodigal所做的采访。也许正如Prodigal所说,关闭朋友圈并不是终极目标,停止对它的过度依赖才是。适时地放下手机,学会电子静默、深度阅读,给生活多一点关注,也许你的人生会不自觉地发生改变。希望你能找回初心,找到专属于自己的爱好,坚定信念,日拱一卒,那么一切皆有可能。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精读君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精读好书,精选好物,精进成长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闭朋友圈入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