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时间管理,给孩子养成一个好习惯,28天你有么

当你觉得教孩子很累时,最需要的是改变自己,说中很多家长的心声
跟多家长都需要一个格外令人满意的孩子,其实是对自己的不满意。说到心坎,就因为对自己当下生活不满,希望孩子有更好的将来,有时很焦虑,怕他不够优秀,将来难立足,总想要自己的标准来衡量他限制他,其实要变的是自己,自己变好了,才能更好的引导他。
亲子关系中最常见的一种错觉,是父母觉得自己一心一意为孩子付出,孩子却还感受不到父母的用心,认为父母不爱自己。
很多时候,觉得养育孩子很累,往往是父母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养育孩子为什么累?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孩子的问题过度焦虑。
而这个焦虑的根源,在于对孩子缺乏真正的了解,进而对教育没有一个宏观的把握。
主要表现在:关注细节,害怕出错,遇到状况时习惯于寻求捷径,简单而粗暴。
短期内一个问题按捺住了,另一个问题又跳出来。或这个问题暂时按压下去了,过不了多久又反弹一次,而且反弹得更厉害。
之所以没有耐心慢慢从根源扭转,是因为没有把握,无法等待,更担心白费劲。
如果父母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一直处于这种不断"失火"与"救火"的状态,情绪自然很容易失控。
久而久之,这种失控累积的负面影响让他们成为"惊弓之鸟",面对风吹草动表现过激。
他们会对孩子处处不放心,害怕他生病,不让他玩水;担忧他安全问题,处处保护;担心他学习不好,守在身边紧紧监督。
当教育日常变成了这样,一定会很累。
有些父母可能走向了另外一头,平时不主动去关注孩子的成长,有问题了才开始纠正、指责,一直处在给孩子"纠错补漏"的状态。
孩子会认为自己都是问题,感觉沮丧、内疚、失败、自卑、不值得爱,低自尊。
最后他会觉得反正自己无论怎么做,都不能令父母满意,甚至认为父母不爱自己,由内疚转为恼羞成怒,从而"破罐破摔"。
父母则会认为自己一直都在用尽心力去为孩子付出,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
不仅对孩子产生各种不满意,也开始怀疑自己、讨厌自己,感觉累、烦、委屈,甚至失望、痛苦乃至愤怒。
双方在较劲中身心疲惫,感情疏离。
原因其实很简单,双方之间相互不了解,而问题的根源在于父母。
解决的方法就是:学习,改变自己。
父母需要学习了解孩子,了解自己,也需要学会让孩子了解自己
这个了解,不是浅表上的了解,比如他喜欢吃什么口味的食物,穿什么款式和颜色的衣服等等。
而是了解孩子的个性发展特征,成长规律,能否与现在这个世界好好相处,将来需要面对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他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只有这样的了解,才能有一个宏观的教育方向,对自己和孩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都胸有成竹。
这样的确信,让父母笃定而不慌张,不会只盯着眼前的小细节手忙脚乱,而是从容淡定化解孩子成长的各种状况,心平气和的引导孩子成长。
良好的沟通能让孩子成长得更好。在鼓励孩子表达情绪的同时,大人也需要向孩子真诚坦露自己的情绪。
父母让孩子了解自己,孩子才能学会换位思考,体会父母的付出,学会如何去爱父母。
因此,父母不要掩饰自己的"弱",生病了,不舒服了,要舍得让孩子来照顾自己,而不是强撑着给孩子做事。一味地逞强,会让孩子以为父母不需要他们。
该孩子经历的痛苦,也不要人为替他绕过。只有经历过,才能理解别人的痛苦。
你把孩子照顾得太好,孩子到了外面就过得不好。因为人舒服惯了,承受挫折和痛苦的能力就会变得脆弱。当孩子走出家庭,走向社会,没人照顾时就失去了适应能力。
学会改变自己
杨杰在《让孩子心悦诚服》里说,我们的人生地图,至少要通过三组关系来定位。一是与自己的关系,二是与他人的关系,三是与世界的关系。
如果与自己相处不好,不接纳自己,很容易产生自我否定和自我攻击;
与他人相处不好,就会失去对人的信任和安全感,变得脆弱而无助;
与世界相处不好,就会拒绝变化,失去好奇心,甚至怀疑人生。
只有处理好这三种关系,才能很好地处理好亲子关系。
因为孩子是凭天性和直觉生活的,很多孩子的问题,源于父母在处理这些关系时就已出现了问题而不自知。
需要一个格外令人满意的孩子,其实是对自己的不满意。
大人无法处理好亲子关系,心中就会有一个理想小孩的形象,希望孩子主动符合我们的期望。
有时候还会出现"心理退行",把自己退缩成孩子,等待孩子改变来讨好我们,安慰我们 "受伤"的脆弱心灵。
要知道,孩子的表现不符合期待,恰恰是在提醒父母把从前忽略的课程补上,不断完善自己。
自己变好了,你会发现孩子也变好了。不是你需要孩子变得更好,而是孩子需要更好的你来引导他。
父母的整个人生,都会参与到对孩子的教育中去。把自己的观点传递给孩子的同时,也把局限和偏见一起传给了他。
孩子的人生起点是父母的肩膀,终点是他自己。
成长的路上,请走在孩子的前面,因为我们高,看得更远。因为我们走了更多路,领悟更深。这个漫长的求索过程,既是为自己也是为孩子。
没有原则的父母,教不出孝顺的孩子!
▼ 孩子太磨蹭,父母只会说“赶快”
有位女性朋友说,自己每天一起床就开始各种催:做上早饭,开始催孩子起床;孩子好不容易从床上坐起来,又要催他穿衣服;穿好衣服,接着催孩子洗脸刷牙;等孩子坐上了餐桌,就开始催吃饭–有时候连吃早饭的时间都没有,只能把早饭打包给孩子路上吃;最后催孩子拿书包、换鞋、赶校车……整个早晨都火急火燎的,等到上班时早已精疲力尽。
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我们似乎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不停追逐着截止日期,做什么都要赶时间,焦虑成了每天的关键词……
最后的结果是,我们也把这种焦虑的感觉传给了孩子。其实大可不必这样,面对孩子的各种磨蹭,我们应该能找到办法来解决,教会他们如何控制好自己的时间。
▼ 应对孩子的各种磨蹭,父母要这样做
很多孩子从上幼儿园开始,早上总是磨磨蹭蹭,被这样那样的东西所吸引,不能按时到校。那么我们如何帮助孩子改掉磨蹭的坏习惯呢?
1. 告诫孩子迟到的后果
请明确告诉孩子,如果迟到会有什么后果,比如“爸爸妈妈上班迟到了,就会被扣工资,这样就不能给你买很多礼物。”“你上幼儿园迟到了,就会错过和小朋友一起吃早餐,还会被老师训话。”孩子明白这些利弊,下一次就会权衡之后,做出有利于自己的选择。
2. 提前让孩子准备好第二天出门要带的东西
前一天晚上就让孩子选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鞋子,收拾好自己的小书包。这样做不仅能让孩子期待新的一天,第二天出门的时候也很从容,会更积极面对幼儿园生活。
3. 睡前与孩子一起规划第二天日程
睡前是我们与孩子交流的好时机,不妨聊聊今天发生了什么,明天将有什么好玩的事情。这样孩子会对第二天有一种热切的期盼,不仅早上会很快收拾好自己,往往在幼儿园还会有更加出色的表现。
4. 设置一个奖励日程表
与孩子一起做一个日程表,并设立一定的奖励机制。比如,今天孩子按时上床睡觉了,就在日程表上贴一朵小红花,如果一个月积累了50朵小红花就可以满足他的一个小愿望。这样,孩子在做事时会有一种动力,激励他们努力、按时做好,改掉磨蹭的坏习惯。
5. 在孩子太磨蹭时给予一定惩罚
当孩子太磨蹭时,要给予他们适度的惩罚。比如,某次让孩子磨蹭个够,然后陪着他一起迟到。之后把迟到导致的各种问题说给孩子听,让他留下一个深刻的认识,以后务必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 做好6点,让孩子成为时间的主人
孩子之所以磨蹭,往往是因为没有观念观念。作为家长,我们可要及时帮助他们哦~下面给大家分享6个小方法。
1. 学会设定优先级
帮助孩子学会设定优先级是培养孩子时间管理能力的重要一步。在日常生活中,建议帮助孩子搞清楚眼下什么事情是应该马上就做的,什么事情可以以后再做。孩子养成了对事情分优先级的习惯,才能学会更合理的做好时间规划。
2. 检查孩子的时间分配
平日里我们要注意观察孩子对时间的分配情况。当学习是当前主要任务时,如果孩子花费过多的时间在玩耍上,我们就应该提醒孩子注意规划好学习和游戏的时间。
3. 在日历上做规划
我们可以让孩子在日历上做好每天的规划,并监督他们是否按照规划去做了。比如,孩子要完成读书的任务,我们可以和他们一起计划每天读几页,到几号完成,并标在日历上。从小就培养孩子自律的习惯,不要去随意拖延。
4. 前一天晚上做好准备
早晨总是忙碌的,为了保证我们能按时上班,孩子可以按时到幼儿园,最好要前一天晚上就做好准备。晚上提醒孩子准备好明天早上要用的东西,收拾好自己的小书包。这除了可以加强孩子按时上学的观念,也能教会他们如何为自己的时间负责任。
5. 设置一个奖罚机制
在一些事情上为孩子设立一个最后期限,并依此设定一个奖惩机制。如果孩子在指定期限内很好的完成了任务,要给予一定的奖励,鼓励这种行为;相反的,如果没有完成任务,就要接受一定的惩罚。
6. 规划好户外活动的时间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产品的使用越来越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很多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手机、平板不离手,极度缺乏户外活动。我们一定要多鼓励孩子走出家门,去接受大自然的洗礼,与小朋友们玩耍,多多享受童年专属的乐趣。
窝里横的孩子,人前两副面孔
周末去朋友莉莉家玩,难得相聚我俩聊的很起劲。
这时,客厅里传来6岁孩子多多哭闹的声音,“坏奶奶,都怪你,把我的玩具弄脏了,你赔。”
奶奶赶忙去安慰,孩子一听来劲了,一直冲奶奶发脾气。
我问莉莉为什么不管,她的回答却令我讶异:“我们都已经习惯了。这孩子你跟他讲道理又不听,等他脾气消了就没事了。”
结果呢,奶奶带孩子下楼重买了玩具。
买的玩具跟孩子要求的不一样,原本不打算惯着他,结果孩子更加不依不饶。
事后朋友跟我说:“这孩子就是窝里横,也就敢在我们跟前这样,出了门你看他敢不敢?随便一个霸道点的孩子就能把他吓哭了!”
有时候,孩子在外人面前特别乖巧,尤其是在学校常受到老师表扬。
可是回到家里立马变样:对父母大呼小叫,饭不吃、水果不碰,坐过的沙发也避开,还不让家长进他屋子。
仗着长辈的包容,孩子也越来越霸道。最宠爱孩子的人,成为孩子最不尊重的人。
小时候被宠坏,长大了就是祸害
父母爱孩子是本能,父母付出所有,却滋生孩子高人一等的优越感。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①让孩子做事时,他却总跟父母谈条件:“我帮你洗碗可以,但你要给我买变形金刚。”
②没有任何原由,孩子总对家人发脾气。尤其对爷爷奶奶最频繁发难:“菜这么咸,你老糊涂了么?”
③自己什么也不干,却对家长吆三喝四,“奶奶,帮我削个苹果;帮我把房间里的书拿过来“。
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会这样?
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我们太宠孩子了。隔代抚养的家庭,更容易产生这样的问题。
孩子乱发脾气,爸妈稍微严厉点,奶奶就护着孩子,“你这么大个人啦,干嘛还跟小孩子过不去!”
然而,一味迁就下去的话,孩子就会明白怎么横都没事,反正有人护着;想要什么东西,哭闹就有效。
然后,很多家长会跟孩子说:“你只要好好学习,其他的都是我们来做。“
这看上去是在关心孩子的学习,却阻碍了孩子的劳动、付出的机会。你的爱太过浓密,却错过了让孩子学习感恩的机会。
时间长了,孩子觉得父母的付出是应该的,却感受不到成人世界的不容易。
你辛苦养育了他一辈子,到头来他却成了榨干你、嫌弃你、甚至仇视你的白眼狼,这让操劳一辈子的父母感到侧骨的冰凉。
付出越多的父母,越容易助长孩子的受之无愧感,往往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在孩子眼里,父母的爱与付出都是常态,一旦他眼里的常态被打破,就会心生怨恨。
所以,别等以后孩子成人了,却学会了:把最坏的脾气留给最亲的人。
孩子“窝里横”,该怎么引导?
首先,再苦再难,也一定要亲自带孩子。
孩子敢在家里“横行霸道”,完全是他们懂得依仗老人和父母的教育观念不统一的漏洞,看脸色行事。
所以说,为了防止老人对孩子宠爱无度,一定要自己带娃。即使爸妈带娃,意见也要统一,不能你严我松。
其次,家里有规矩,家长有底线。
不要无原则的宠溺孩子,说白了,就是在家里给孩子树立规矩,让孩子知道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让孩子从小就双语
学英语从小开始,学着更加容易
今日搜狐热点3K12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5092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实力派FM随时随地·听我想听下载手机APP扫一扫 下载喜马拉雅FM手机APP选择下载方式关注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关注我意见反馈1.您可通过官方App在‘帮助与反馈’中留言(推荐)2.拨打客服热线:400-838-5616功课这么忙 为何这些孩子还能每天阅读30分钟?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本文转载自@启橙北美少儿英语。
我们都知道课外阅读对孩子的重要性。根据“国际惯例”,每天能保证至少20-30分钟的阅读量是基础教育阶段孩子们必须做到的。根据英国教育部统计,英国8-16岁孩子每天课外阅读时间通常是30分钟。
为了让孩子们重视阅读,美国人还做过分析,学生阅读和成绩之间的关系。
A等学生每天读20分钟书,一个学年就能有60小时阅读时间(美国孩子每年上180天学,一天不多,一天不少),到6年级结束阅读量达到180万词。这样的孩子,成绩会在90%百分比以上(也就是说,成绩比90%的同龄孩子好)
B等学生每天读5分钟,一学年阅读时间15小时,到6年级结束阅读量达到28.2万词,成绩在50%左右(成绩比50%的同龄孩子好)
C等学生每天读1分钟,一学年阅读时间3小时,到6年级结束阅读量达到8000词,成绩在10%左右(成绩比10%的同龄孩子好)
根据美国美国教育组织 Renaissance Learning 公司发布了学年美国K-12(幼儿园到高中)学生阅读大数据报告。美国孩子从K年级(相当于咱们幼儿园大班)到12年级(相当于咱们的高三),平均每个学生一个学年读了34本书。从本数来看,小学二年级达到顶峰(58.6本),过了6年级,阅读本数下跳不少,到了高中毕业那年,平均阅读量只有4.8本(但每本书的篇幅会大幅增加,总阅读量还是一直提高的)。
总之,孩子要多读书,是必须的。问题是,咱们这里,孩子们的功课那么忙,尤其是随着年级升高,保证孩子的课外阅读时间变得越来越难。
最近我们在小花生App社区发起这个话题:你的孩子能做到每天阅读30分钟么?怎么做到的呢?
这个话题征集到了好多花友的经验,我们挑选并总结出了9条大家试过的,既管用、孩子也喜欢的好方法。这些经验里,既有时间管理的好点子,也有能让孩子们主动变着法子读书的小“秘诀”。既有意思,也很实用。一起来看看吧!
每天抓紧早中晚的碎片时间&能挤出无数个“30分钟”
五年级,每天能用碎片时阅读1小时
@DONG136,孩子11岁左右
五年级娃,校内校外功课都很紧张,每天半小时甚至1小时读书都是挤出来的,再次印证了不知道谁的名言“时间就像海绵,挤一挤就有了”。利用好碎片时间,阅读时间可能比想象的半小时还要长。我们主要利用的碎片时间有这么几个。
1、在校期间,娃书包里常年装着一本闲书,我要求她带中文书;并约法三章,上课和活动时间不能看书,还有没有时间看书了?事实证明,有的。比如短暂的课间休息、没意思的广播时间、午管时间、偶尔的自习时间......
2、睡觉前的20-30分钟。一天的紧张学习加运动,娃很辛苦。每晚九点至九点半结束“战斗”,空出20-30分钟的时间让娃自由阅读。这个时间段,选书和读书形式视清醒程度而定。
3、周末外出的等待时间。包里随时装本书,等餐时,默默掏给她一本书......
作业再多,碎片时间积少成多也有收获
@行云流水275,孩子8岁左右
我孩子学校作业非常多,最多的是语文,有2次竟然一天2篇作文。现在一周大致4篇作文,同时还有抄生词、抄生字、默写、造句、摘抄课文、练习册、试卷、背诵等;数学一天200多道题(口算题只是其中一部分);英语比较少。同时我家还要学琴、学围棋、上主持人课、游泳、英语网课。上次清明节前一天,作业超多,作文有2篇,家长群叫苦不迭,但我家在学校基本都做完了,只留了一点尾巴,后面3天就很轻松。试图平衡课内学习、兴趣班和课内阅读确实很难。我家的策略是: 1 课外阅读主要是挤碎片化时间,比如早上上学前、临睡前、等车等等 2 对兴趣班要求很低,不考级,不施压,仅以培养兴趣为主。平时孩子随身带着至少2本书。虽然时间不宽裕,但积少成多,总有收获。当然,如果作业少点,感觉我家的课外阅读能更上一个台阶。
精打细算,阅读时间均匀分布在一天之内
@上弦月108,孩子13岁左右
妞目前小六,阅读时间分布在
1、早晨梳头时,十至十五分钟;
2、午饭后至午觉前,十五至二十分钟;
3、下午放学到家后,先吃水果再写作业的时间,十至十五分钟;
以上已经超过了半个小时,另写完所有作业后,时间自由安排,也有可能阅读。
每天的日程表里&一定要有阅读的一席之地
放学放得早,读书要记好
@芝麻和HELEN,孩子8岁左右
我们放学后的时间安排:
4:40-6:00户外运动时间;周一,周五占用此时间段上声乐和篮球课;6:00-6:30吃晚饭;6:30-7:30做作业(如果剩余时间,就用来读英语课外书,做奥数题,练字三选一);7:30-8:00弹琴;8:00-9:00读书。
大致这样安排,最终9:30左右上床睡觉比较普遍。有时会为了阅读或其他事情牺牲钢琴时间。
每天固定时间亲子阅读,营造读书氛围
@Owen&Vito,孩子9岁左右
小学阶段,半个小时的阅读时间只能多不能少了啊,小三,我们家的课外班非常少,除了一周三次的外教课,就是乒乓球,并且时间都比较随意,学校老师会在上午就布置作业,中午除了吃饭还有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这期间我会给出40分钟要求高效完成作业,写不完放晚上,实际上这四十分钟基本已经完成大半,剩下还有三四十分钟是我们的亲子英语阅读时间,很轻松享受,在床上半躺着,可以吃些水果,零食。下午放学再给出四十分钟作业时间,一般情况作业就全部完成了,吃饭,玩耍,跳绳,听评书随意,八点四十准时洗刷,九点到九点半是固定的中文阅读时间,然后秒睡,也就是说一天至少一个小时阅读时间。
把读书变成每天睡前必须做的事儿
@樱樱木,孩子8岁左右
一年级,中午加晚上一天能有两小时阅读吧。中午没作业可以看一个小时,有作业可以看半小时,我们8点洗完澡,睡觉前还可以看一个小时。很多碎片时间也都能看,起床了看10分钟,上厕所看10分钟,吃饭前吃饭后都会看,所以一天的阅读时间还是挺多的。
提高课内作业效率&自然就会空出大把时间阅读
减少重复作业,就能多看书
@徐汇嘟妈,孩子15岁左右
小学高年级功课增多了,我们和孩子一起研究如何找到时间看喜欢的书。孩子研究如何能少做作业,发现高质量完成作业可以减少订正重复抄写等,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同时还发现背默很花时间,孩子的解决方案就是在课堂上背出来课后直接默写.....
听课效率高,无用功就做得少
@芝麻和HELEN,孩子8岁左右
校内时间一定要好好利用。听课的效率一定要重视起来。这一点,家长可以和老师多了解情况,从作业,考试情况也能看出一二。和孩子好好沟通,让孩子具备认真听讲的能力和自律性。从我个人经验看,低年级只要听课效率高起来,课后复习和作业占用的时间极少。
写字速度变快,读书时间自然变多了
@小茁,孩子9岁左右
三年级开始作业突增,孩子字写的太慢,所以有些费劲,因为他们三年级才开始有写的课后作业,有时候完成作业剩下的阅读时间很少了,我们强调9点必须关灯睡觉的,所以偶尔不阅读,坚持的不好。四年级以来,孩子的写字速度提高很大,有时候看同学在学校写作业,他也学着在学校做一部分,放学后做作业也比较主动了,不像1-3年级一直靠催着做。有时候8点左右就完成了,后面就是随便晃晃,随便阅读。他喜欢的沈石溪的书读了不少,也积累了部分好词好句。写作文有了明显提高,完全独立完成。
学校里完成课内作业,挤出的时间每天能读本章节书
@猫猫?,孩子7岁左右
基本每天都有一定时间让猫猫读课外书。每天会让她读本章节书. (比如最近读的I survived 系列),西班牙语和(或)日语时间各20分钟左右,意大利语法语或韩语分不同日期轮流学习,好在八岁以下孩子学习是学语言,不是学外语. 另外RAZ分级效果好,farfaria书本有图有料,考虑到古文诗歌和中英文作文越来越重要,基本也就有论语,唐诗和写作时间,我想小童孩子平时有好奇心,有一定的专注力是很好,但为了视力,及时休息,进行体育锻炼重要,我们常常在阅读后去打打网球或游泳,劳逸结合的生活。最后如果有人问校内作业,目前孩子一般在校内时间做完,暂时我不烦恼。
课外小灶兴趣班&都得给阅读让路
每天规定作业只写两小时
@灰灰216,孩子11岁左右
五年级,作业我规定最多写两个小时,超了就不要写了,所以半个小时阅读随随便便就能做到。具体时间安排如下,我们基本上4点过几分钟到家,休息一会儿就吃饭,饭后再休息一小会儿然后出门玩,5:40左右回家,再休息一会儿,这几个碎片时间孩子会选择看微信或者看书,加起来就有半个多小时了。6:00-8:00写作业,8:00-8:40自学初中数学,然后是自由时间,孩子自己看喜欢的小说,这样又有半小时,9:30之前洗澡上床,我会给她读十几分钟的中文书,基本上这时就睡着了。早上6:00-7:00之间醒来,然后趴床上看书,7点起床洗漱吃饭,7:35出门,期间会抓紧碎片时间看书,边看kindle边刷牙什么的,总的来说每天至少一个小时的阅读时间肯定有的。
没有课外作业,只有课外阅读
@Aimee June,孩子11岁左右
我家孩子五年级,没有课外培训班。平时作业在晚八点左右完成,我们不安排课外作业。我会指定英语阅读半小时,其他时间安排比较松散,可能是孩子自己看中文书,也可能爸爸带着读科普,也可能写写毛笔字或去楼下运动一下。最近孩子感冒嗓子不好,早上的半小时早读时间也拿来阅读。
对我们孩子来说阅读是很大的乐趣,所以阅读时间不难保证,难的是我们大人如何合理安排,争取在各项事务中达到平衡。
砍了兴趣班只为留出阅读时间
@Cicibomsica,孩子7岁左右
小一上是每天带一本书去学校,一天一本初章。下学期没带那么多了,学校教室有图书角。回家完成功课我努力挤出时间阅读。砍了其他兴趣也要留出阅读时间,但也有没时间的时候。再有就是零星时间听书,我觉得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吧。
养成阅读习惯的孩子&会自己找一切机会读书
当阅读作为激励时,所有效率都提高了
@灰灰的白,孩子7岁左右
基本如果在上学前实现自主阅读的孩子每天半小时以上应该绝对没问题的。因为孩子会自己找时间,用一切机会阅读。而且有阅读作为激励,会提高其他事的效率。比如,如果在六点前完成作业,你可以看书到七点。或者快点洗澡,一会还能看会书。这些说法都会非常有吸引力。
如果没有养成习惯,平时看书需要催促的呢,我觉得可以充分利用假期的时间,多多开展亲子阅读和阅读拓展活动。保证假期里孩子的各种形式阅读时间每天两小时以上。假期就是我们给孩子培养习惯的好机会啊。一定要好好利用!
孩子会主动利用学校资源补阅读
@海绵姐姐,孩子7岁左右
一年级下,中文可以自主阅读。学校班级里有图书角,课间午休期间应该能读10-20分钟。放学后先阅读30分钟再做其他事。晚上睡前读书10分钟甚至更久,这样每天能达到1小时中文阅读时间。
定一个伸伸手就能够着的阅读目标&每一步都有成就感
有了目标,才能主动找时间
@徐汇嘟妈,孩子15岁左右
初中后功课更多了,且阅读不能再凭兴趣了,随着阅读内容加深阅读数量似乎有所受限,和孩子讨论后制定了目标为每年30-40本书,中英文不限,但书目共同制定,阅读完成在小花生做记录。有了目标孩子就着手找时间,发现校车上等待时可以看一会儿,睡前可以看一会儿,每天不赖床可以有10-15分钟用于阅读,这样七七八八加起来每天至少有半个小时,而且不耽误其它娱乐。
让阅读时光&变成一天里最轻松温馨的时刻
看书时间是女儿最快乐的时光
@sweet478,孩子9岁左右
我家孩子二年级,现在基本每天能保持半个小时的阅读时间。因为下午回家比较晚大约五点才到家,休息一会儿,练琴30至40分钟左右,户外运动30至40分钟左右(我一贯坚持多运动精力才充沛)才回家吃晚饭,吃完饭基本是7点半了,做作业要一个小时或一个半小时。时间充裕的话可以看一个小时的书籍,大约9点45分上床睡觉。现在娃的阅读习惯已养成,除非特殊时期,不然每天都要看看书,还说看书时间是她最快乐的时光。
让阅读成为生活中的调剂
@DONG136,孩子11岁左右
偶尔的浪漫时间。周五,结束了一周的学业后,告诉孩子今天不需要做任何功课,带着书去咖啡馆、饮料铺、甜点店....或者可以喝东西的书店,放松好不好?我娃通常都会上钩的。
三年级的女儿,觉得阅读就是一种放松
@糖糖和考拉妈妈,孩子9岁左右
我们三年级,作业的量每天大概一个半小时到两小时,每天练琴40分钟到60分钟,英语阅读时间是30分钟,奥数30分钟,除去吃饭洗澡,剩下的时间几乎都是阅读,阅读对她来说就是放松的方式。
挤不出时间时&用孩子最能接受的阅读材料提高效率
用孩子喜欢的书填补他的碎片时间
@小花生洋洋妈Lucy,孩子8岁左右
阅读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会每天坚持中华经典诵读还有古诗词的诵读这类,耗时不太长还能让孩子欣然接受并积极投入的阅读书目。日积月累后,娃儿不知不觉也能背下来很多古诗词了。
多准备素材,让孩子自主选择
@芝麻和HELEN,孩子8岁左右
采取主题式阅读往往可以提高效率,根据孩子的喜好,多准备素材还是必要的。
寻求好工具的帮助&成就感满满的孩子更爱读书
用小花生App做阅读打卡,学会时间管理
@一念之间97,孩子8岁左右
众所周知,阅读需要长时间坚持才会有积累、有效果,所以从儿子一岁开始,我们就开始了亲子阅读之路,从儿子上小学开始,我们的时间突然紧张起来,经常拿不出时间来阅读课外书,加州的课程学习也一度中断了好几个月。反思儿子一年级的整个学习过程,虽然与孩子刚刚升入小学,需要一定的适应过程有点关系,我觉得更大的问题还是出在时间管理上,所以如何帮助儿子进行有效的时间管理是个很头疼的问题。
于是在今年暑假的时候,我决定启用小花生的阅读打卡功能,和儿子一起安排好时间,将我们的加州课程的学习和日常的阅读很好的规划一下,尽可能的按照计划执行起来,坚持了100多天。
本文转载自,点击。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微博,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责任编辑:Sunday-fine
Sina.cn(京ICP0000007) &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