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南极圈出现极昼时,长沙的长沙气候特点点是

资源篮中还没有资源,赶紧挑选吧!
辽宁省抚顺重点高中协作校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
ID:1087421
资源大小:830KB
抚顺重点高中协作校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试卷分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6页。
第I卷(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计60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读我国极地考察站资料,完成1~3题。
极地考察站 地理坐标 建站时间
长城站 62°13′S, 58°57′W
中山站 69°22′24″S, 76°22′40″E
昆仑站 80°25′01″S,77°06′58″E
1.我国昆仑站位于长城站的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2.昆仑站站到南极点的最短距离约为
3.当我国昆仑站的昼长为一年中最大时,下列叙述可信的是
A.长城站、中山站和昆仑站的昼长均为24小时
B.地球在公转轨道运行至近日点附近
扫一扫手机阅读更方便
预览已结束,查看全部内容需要下载哦~
扫一扫手机阅读更方便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南极圈出现极昼的日期是(&)
A.3月21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
C.9月23日前后
D.12月22日前后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以下试题来自:
单项选择题关于昼夜长短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当北半球各地昼长时,南半球各地也是昼长
B.每年夏至时,北极圈出现极夜,南极圈出现极昼
C.当昆明昼短夜长时,位于南半球的悉尼也是昼短夜长
D.春分秋分时,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3)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相反
(2)③;②;④;①;
(3)甲;丙;乙;丁.
(1)66.5&;
(2)赤道;
(4)昼短夜长;
(5)9月23日.极昼与白夜
关键词:     
极昼与白夜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发布时间:
  极昼,是出现在极圈范围内的一种“太阳终日不落”的现象,所以又称“永昼”。极昼只出现在地球南、北极圈以内地区。太阳直射于北半球时,极昼出现在北极地区;而极夜则出现在南极地区。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时则反之。如太阳直射在北纬10°,则北纬80°—90°地区将出现极昼,南纬80°—90°地区则为极夜(不计大气折光作用和日轮视半径)。在南极圈和北极圈以内,每年都会有极昼和极夜季节。其持续时间之长短,则因纬度而异。在南极和北极,每年都有半年极昼和半年极夜。除了南极和北极以外,极昼期内,太阳在一日内仍然有高度和方位的变化。
  白夜,则是另一码事。它是大气光学作用导致的夜晚天空明亮的现象。即:太阳落山(落入地平线以下)后到第二天日出前的这段时间内,天空通宵处于晨昏朦影状态。这种夜晚,人们可以不必借助灯光而跟白天一样从事各种活动。
  白夜出现在夏季的高纬地带,这段期间在南、北纬50°处,可持续一个半月;在南、北纬56°处,可超过3个月。
  白夜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地球外围被一层厚厚的大气层包围着。高空大气对于处在地平线以下的太阳光具有折射和散射的作用。早晨,太阳还未升上地平线之前,人们就已感到天亮了;傍晚,太阳虽已落入地平线以下很久,但天空仍是久久黑不下来——这种日出前和日落后天空发亮的现象,我们称它为“晨昏朦影”,又叫“曙暮光”。在日出前叫“晨光”;日落后叫“昏影”。一般以太阳中心在地平线下6°为民用晨光和昏影的界限。只有当太阳中心位于地平下18°(天文晨光和昏影的界限),天空才会进入真正的黑夜。如果日落以后到次日日出以前太阳都不低于地平下18°,就会发生白夜——整个夜晚天空都会呈现出黄昏或黎明的景色。
  总之:1、极昼是指极圈以内地区的白昼,太阳处于地平线之上。它是一种“太阳不落”或是“太阳终日在地平线上兜圈子”的现象。
  2、白夜是指高纬度地区的“明亮的夜晚”,是太阳处于地平线以下,“夜空仍然明亮”的现象。它是大气对阳光的折射和散射作用的结果。
  3、极昼只出现在南、北极圈以内。极昼期的长短,是随着纬度而变化的——纬度越高,极昼的持续期也越长。
  4、白夜既可以出现在极圈内,也可以发生在极圈外。其发生范围,可以由南、北极点(南纬或北纬90°)外延至南、北纬48°34’地带。另外,极圈内的白夜总是出现在极昼期前后。极圈外的白夜,北半球发生在夏至日前后;南半球则发生在冬至日前后。纬度越高,亮度越亮,白夜持续期也越长。
  5、极昼时的光照是太阳在地平线之上发出来的“本光”,因为这是在“白天”。白夜时虽然天空仍然明亮,但毕竟是处于“朦影状态”。所以,在亮度上,两者是不一样的。& (来源于日《中国气象报》 作者:王乃仙)
主办:中国气象局办公室 承办: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 Email:zgqx_cma@cma.gov.cn 协办:中国气象报社 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46号 邮编:100081 联系电话:010-
纠错热线:010- 纠错邮箱:qxbjc@vip.sohu.com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号 站长统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沙气候特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