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少阴症合并症是什么症状

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7太阳病概说(2)太阳病提纲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7太阳病概说(2)太阳病提纲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太阳少阴合病治在少阴!【伤寒论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1,728贴子:
太阳少阴合病治在少阴!收藏
今天突然悟出这一条,没有更多的论述了,就这一句。寻余所集,思过必有益。。。
表里同病。
表证+里虚寒,先救里后解表
少阴也是表证啊,若说少阴肾经太阳膀胱经,又落入了俗套,这样看起来像是表里了,但无法理解少阴本证这个里证竟然可以用麻黄发汗。少阴本无头痛,但现实中少阴病却有头晕蒙又带点痛的症状,以前认为那是少阴头晕,现在看来压根不是这样。少阴是不可能有头痛头晕的,但少阴有怕冷恶寒之证,又出现头痛头晕的症状,那实际是挟带了太阳病,头痛(头晕)恶寒那是太阳之证。所以少阴病有头痛头晕症状的,实际上那是太阳少阴合病!这个认识就解了以前蒙混不知的状态,推而论之,还更加有深一步地认识。。。。
灌顶大法,通壬督二脉了
推而论之,阳明太阴合病,治当也在太阴!时医们常常胡说八道什么太阴里实证,说得一愣一愣的还挺有道理似的。其实也是不明这个所以。从太阳少阴这二个表证可以合病来看,阳明太阴这二个里证也完全可以合病。这就是时医们错以为的阴寒里实之证。太阴里虚寒证是不可能有里实之证,有里实之证又没发热的那实际上只是个阳明实证,阳明实证只里实不发热是完全可以的。所以太阴里虚寒证又看到里实时,那实际上只是阳明太阴合病也。。。。
太少两感,1桂枝加附子汤 2大青龙加附子汤
内外都要治
那请问阳明太阴合病是什么症状?该如何用方?
同在表,怎么能合病呢,并病有可能
登录百度帐号【转载】六经辨证+六经辨证的理论定义: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条经脉+蔡长福六经辨证文字稿
发布时间:&&&来源:&&&463人关注
  六经辨证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六经辨证 英文名称: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six channels theory 定义:以阴阳为总纲,用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作为辨证纲领,从邪正盛衰、病变部位、病势的进退缓急等方面对外感病进行分析辨别,并用以指导临床治疗的辨证方法。 所属学科: 中医药学(一级学科) ;诊断学(二级学科) ;辨证(三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汉代张仲景著《伤寒论》,将外感疾病演变过程中的各种证候群,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其病变部位,寒热趋向,邪正盛衰,而区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六经。几千年以来,它有效地指导着中医学的辨证施治。
  太阳病证治
  一、临床表现
  《伤寒论》说:&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概括:凡出现发热,恶寒,头痛,项强,脉浮等脉证,就叫太阳病。太阳病分为经证和腑证二类。经证为邪在肌表的病变;腑证是太阳经邪不解而内传于膀胱所引起的病变。
  二、病理机制
  1、太阳经证:分为三型
  (1)其人营卫不和,卫失固外开阖之权,肌表疏泄者为中风(即伤风,不是脑溢血)。
  (2)其人卫阳被遏,营卫郁滞不通,肌表致密者为伤寒。
  (3)其人外受温邪,津伤内热者为温病。
  中风: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表虚证)。
  伤寒:发热,无汗,恶寒,脉紧,体痛(表实证)。
  温病:发热,口渴,不恶寒(里热证)。
  中风、伤寒、温病,均屑表证,所以均有&发热,头痛,脉浮&,但其鉴别点是:
  中风:脉浮缓,有汗,舌苔薄白。
  伤寒:脉浮紧,无汗而喘,舌苔薄白。
  温病:脉浮数,发热,口微渴,微恶寒,舌尖舌质红绛。
  2.太阳腑证:分为二型
  (1)邪气内入膀胱,影响膀胱气化功能失调,以致气结水停,小便不利,为蓄水证。
  (2)热结下焦,瘀血不行,以致鞭满如狂,小便自利为蓄血证。
  蓄水证:发热恶风,小便不利,消渴,水人则吐,脉浮数。
  蓄血证:小腹急结或鞭满,如狂发狂,小便自利,身体发黄,脉沉结。
  鉴别点:蓄水是邪人膀胱气分,故只有小便不利而无神志症状。蓄血是邪入膀胱血分,故只有神志症状而无小便不利。
  三、治则方药
  1.太阳经证治法
  (1)中风:为太阳表虚证,是卫强营弱,营卫不和,治疗中风只需调和营卫,汗出病解,可用桂枝汤。
  (2)伤寒:为太阳表实证,腠理致密不得汗出,非开表发汗不足以祛邪外出,可用麻黄汤。
  (3)温病:为内热津伤,《伤寒论》未出方治,个人意见:当以辛凉轻透为主,可用银翘散。
  2.太阳腑证治法
  (1)蓄水:系膀胱气化不行而致水气停蓄,五苓散(茯苓、猪苓、桂枝、泽泻、白术)具有化气利水的功能,故为蓄水证主方。
  (2)蓄血:系瘀血不行,热结下焦,应攻瘀逐血,可根据轻重缓急,选用桃核承气汤。
  3.太阳病兼证治法
  (1)太阳中风兼气逆作喘,用桂枝汤加厚朴、杏仁治之。
  (2)太阳病兼项背强几几(即拘急不舒),有汗属表虚,无汗属表实,虚用桂枝加葛根汤,实用葛根汤。
  (3)太阳病兼热郁于内(内热,烦躁,口渴),有汗属表虚,无汗属表实,虚用桂枝二越婢一汤,实用大青龙汤。
  (4)太阳病内挟水饮(干呕,痰软),如表实无汗,心下有水气,证见发热恶寒无汗喘咳干呕的,治以小青龙汤。如太阳中风而水气僻积胸胁,证见发热恶寒汗出头痛,心下及胁部痞鞭满痛,干呕短气,表证已解的,用十枣汤(芫花、甘遂、大戟、大枣)攻之。
  (5)太阳病兼里虚不足,如阴阳两虚心中悸而烦者,治宜以小建中汤。如气血亏乏,心力不继,脉结代,心动悸者,治以炙甘草汤。
  阳明病证治
  一、临床表现
  《伤寒论》说:&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伤寒三日,阳明脉大。&
  &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衣,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清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则止后服。&
  &阳明病,汗出多而喘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
  概括:凡出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脉大等证,就叫阳明病。阳明病分经证和腑证二类;阳明经证是邪在胃中的病变;阳明腑证是邪在大肠的病变。
  二、病理机制
  1.阳明经证:外邪入里化热,热与燥相合于胃中,以致消烁津液,出现身热、汗出、口渴引饮、脉洪大等。
  2.阳明腑证:外邪人里化热,与大肠的燥热相合,以致津液被耗,燥结成实,阻滞于中,即产生潮热、谵语、便秘、腹满而痛、脉沉实等证。
  三、治则方药
  当其高热散漫之际,则以寒凉药清热为治,所以阳明经证主要用清法,可选用辛寒苦寒清解里热的方剂;若热与实结于大肠则以寒下药为治,急下存阴,争取时间,不使煎熬津液,所以腑证主要用下法,可选用苦寒泻下的方药。
  1.阳明经证治法:阳明经证是里热蒸腾所致,表里俱热,所以治宜石膏汤。
  2.阳明腑证治法:阳明腑证是邪热已与大肠糟粕搏结成实热证。治疗的目的是排除燥实,清肃里热。由于病变有轻重缓急的不同,所以阳明腑证的治法有三个方子:调胃承气汤为泻下缓剂,是治疗腑实初起,结而未实,或津液受损以燥热为主的证候,小承气汤是治疗腑实以痞满实为主;大承气汤是治疗腑实以痞满燥实为主。
  &实则阳明,虚则太阴&,这是一句有实践经验的中医谚语。阳明病可以转变为太阴病,也就是抗病力由强到减弱的表现,预后不良;太阴病也可以转变为阳明病,则表示抗病力由弱转强,预后佳良。
  少阳病证治
  一、临床表现
  《伤寒论》说:&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鞭,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
  &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鞭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
  概括:凡出现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细等脉证,就叫少阳病。少阳证是邪在肝胆的病变。
  二、病理机制
  外邪侵犯肝胆,肝胆之气火上逆而亢,以致出现口苦、咽干、目眩。邪在胆而逆(影响)在胃,故有喜呕不欲食等消化功能失常。气机不爽即发生胸胁苦满。邪正相争,正气虚弱不能抗邪外出则往来寒热。
  三、治则方药
  1.少阳正治法
  少阳病无太阳之表证,邪不在表,故不可发汗(若汗则耗伤津液,反使病邪内传);无阳明之里实证,邪不在里,故不可用下法(若下则阴虚火动而易成惊);胸中无邪实,邪不在胸膈,故不能吐(若吐则伤阳成悸)。所以少阳有三禁(禁汗、禁下、禁吐)。少阳病的治疗原则,应以和解表里为主(即不发汗的解热法),然而,少阳病多是有兼表兼里,可在和解的基础上,兼用太阳汗法,或兼用阳明下法,随证施治。
  因为少阳病是邪居半表半里,有和解表里作用的小柴胡汤为少阳病的正治方。
  2:少阳兼证治法
  (1)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痛,心下痞结,微呕,是少阳兼太阳病,可用柴胡桂枝汤。
  (2)少阳证而复见腹满痛,郁郁微烦,心以下急,大便不通,舌苔干黄等,是少阳兼阳明里实证,用大柴胡汤。
  (3)少阳病腹中拘急而痛,脉象浮1啬沉弦,是少阳病兼里气不足,先用小建中汤补虚,服药后里虚得复,而少阳病证不减,再用小柴胡汤和解之。
  (4)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等,是邪热陷于少阳,水饮不化,当宜柴胡桂枝干姜汤和解宣饮。
  (5)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身痛不可转侧,是邪入少阳正虚神浮,可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6)热气(胃热)上逆呕吐、寒邪犯胃而腹痛,是上热下寒,用黄连汤清上温中。
  太阴病证治
  一、临床表现
  《伤寒论》说:&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鞭。&
  概括:临床上凡是出现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时腹自痛,脉缓弱等证,就叫太阴病。是脾虚湿盛,病在脾经病变。
  二、病理机制
  寒湿内阻,损及脾阳,或寒邪直犯脾经,损及脾胃都会影响水谷的消化和排泄,寒湿邪阻运化,故时腹自痛。寒湿犯胃故呕吐。胃气呆滞故食不下。寒湿不化,脾气不升,故见自利。
  三、治则方药
  1.太阴病正治法
  太阴病因属里虚寒证(脾胃虚寒,故其治疗原则,当以温法补法为主,以温中散寒为重点。如表证偏重的,先行解表;里证为急的,先治其里。《伤寒论太阴篇》没有肯定方子,我们根据里虚寒证来看,自当温里为主,特补出理中汤为太阴病主方。
  2.太阴病兼变证治法
  (1)既有下利腹胀满(太阴里虚证),又有身体疼痛(太阳表证),是里虚挟表,当先用理中汤温里,然后再用桂枝汤治表。
  (2)表证未解,而又有腹满时痛,用桂枝加芍药汤(桂枝汤加重芍药用量),表未解挟有宿食而里实满痛,用桂枝加大黄汤。
  厥阴病证治
  一、临床表现
  《伤寒论》说:&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时安者,此为藏厥。&
  &伤寒发热四日,厥反三日,发热四日,厥少热多者,其病当愈,四日至七日热不除者,必便脓血。&
  &伤寒厥四日,热反三日,复厥五日,其病为进,寒多热少,阳气退故为进也。&
  概括:厥阴病在临床上可归纳为四类:
  (1)上热下寒证: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为上热证;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为下寒证。
  (2)厥热胜复证:为四肢厥逆与发热交错出现。
  (3)厥逆证:就是四肢厥冷,轻者不过腕踝,重者可越过肘膝。
  (4)下利吐哕证:热利下重为湿热下利;下利谵语为实热下利;下利清谷为虚寒下利。干呕、吐涎沫、头痛为寒饮呕吐;呕而发热为发热呕吐;哕而腹满为里实哕逆。
  二、病理机制
  病至厥阴,则肝木失调,心包也受邪犯,相火上炎为热,心火不能下达为寒,所以有上热下寒;在正邪交争中,阳胜阴衰则热多寒少;阴胜阳衰则寒多热少,所以有厥逆胜复。病邪内陷,气血紊乱,阴阳不能顺接,所以有各种厥逆证。肝胃气逆或湿热下注或实热壅结或脾胃虚寒,所以有吐利。
  三、治则方药
  厥阴病为里虚而寒热错杂之症,其治法:上热下寒者,治宜寒热并用,厥阴寒证则宜温里寒,厥阴热证则宜清下热,厥多热少治宜温阳。厥少热多自愈。
  1.厥阴病证治法
  (1)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是寒热错杂证,治疗也当寒温并施,乌梅丸是厥阴病寒热错杂证的主方,又善治蛔厥证与厥阴久利。
  (2)吐逆自利,食入即吐,气味酸臭浑浊。本证也是上热下寒,证情比较复杂,故也寒热并投。上热宜清,下寒宜温,正虚宜补,用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药如方名)治之。
  (3)下利不止,手足厥逆,咽喉不利,唾脓血。邪热当清,寒邪当温,正虚当补,郁阳当宣,寒热杂呈,故用药也当温凉补散兼施,用麻黄升麻汤。
  (4)利下粘腻脓血,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口渴,脉数有力,是热性下利,故以大苦大寒的白头翁汤治之,有很高的疗效。
  (5)血虚受寒,正气被郁,手足厥冷,脉细欲绝,当归四逆汤最为适用。
  (6)干呕、吐涎沫、头痛,为寒饮呕吐,用吴茱萸汤。
  2.厥阴病变证治法
  (1)呕而发热,是病邪由阴转阳的佳兆;法当因势利导,用小柴胡汤和解之。
  (2)下利谵语是实热下利,厥阴邪热外出,与肠胃之热相合,因燥实尚未结鞭,故只宜小承气汤缓攻之。
  3.厥逆证治法
  (1)下利厥逆,大汗出,身微热而恶寒,小便利,脉微欲绝,阴盛阳微,阳气有外脱之象,为寒厥证,急当扶阳抑阴,用四逆汤。
  (2)口干、舌燥、烦渴引饮、小便黄赤,属热厥证,用石膏汤。
  (3)肤冷、时静时烦、得食呕吐、常自吐蛔、为蛔厥,乌梅丸具有降逆止呕,温胃安蛔,故为蛔厥主方。
  少阴病证治
  一、临床表现
  《伤寒论》说:&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
  &少阴病,恶寒身蜷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
  概括:少阴病是六经中最后层次和最危重的阶段,多出现精神极度衰惫、欲睡不得,似睡非睡的昏迷状态。少阴病是邪在心肾的病变,分寒化热化二种。
  二、病理机制
  阴气不足,故脉微。阴血不足,故脉细。虚弱萎靡故但欲寐。心肾水火不济,病邪从水化寒,阴寒内盛,故出现一派寒化症状。若病邪从火化热伤阴而阴虚阳亢,则出现一派热化症状。
  三、治则方药
  少阴病的治疗原则,以扶阳,育阴为主法。寒化则扶阳,宜温补法;热化则育阴,宜兼清热法。少阴兼表用温经发汗法;实热内结用急下存阴法。
  1.寒化证
  本证是少阴病过程中较多见的,其症状是:无热恶寒,脉微细,但欲寐,四肢厥冷,下利清谷,呕不能食,治疗当以回阳救逆为急务,宜四逆汤。
  2.热化证
  以阴虚阳亢和阴虚火热相搏二种为主:
  ①心烦、不得卧、口燥咽干、舌尖红、脉细数、属阴虚阳亢,宜清热育阴的黄连阿胶汤。
  ②下利、小便不利、咳嗽、呕吐、口渴、心烦不得眠,用猪芩汤滋阴清热,分利水气。
  3.少阴兼太阳表实证
  发热恶寒无汗、足冷、脉反沉,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或麻黄附子甘草汤(药如方名)。
  4.少阴兼阳明里实证
  口燥咽干,腹胀鞭满而痛,不大便或下利清水,宜用大承气汤急下存阴。
  中医辨证方法之一。以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来划分疾病的深浅及邪正盛衰的辨证方法之一。汉代张仲景在《素问&热论》等篇的基础上,结合伤寒病证的传变特点总结而成。适用于外感病的辨证。
  六经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病证即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是六经所属脏腑经络的病理变化反映于临床的各种证候。六经辨证即以六经病证作为辨证论治的纲领,概括脏腑、经络、气血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用以说明病变部位、性质,正邪的盛衰,病势的趋向,以及六经病之间的传变关系。
  六经病证从病变部位上讲,太阳病主表,阳明病主里,少阳病主半表半里,而三阴病统属于里。三阳病证以六腑的病变为基础,三阴病证以五脏的病变为基础。所以说六经病证实际上基本概括了脏腑和十二经脉的病变。但由于六经辨证的重点,在于分析外感风寒引起的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及其传变规律,因而不能等于内伤杂病的脏腑辨证。从病变的性质与邪正的关系看,三阳病多热,三阴病多寒;三阳病多实、三阴病多虚。可见,六经辨证也寓有八纲辨证的思想。
  六经病证是经络脏腑病理变化的反映,而经络脏腑是相互联系的整体,故某一经的病变,很可能影响到另一经。所以六经病有相互传变的证候。其传变规律有传经、合病、并病、直中等。
  病邪从外侵入,逐渐向里传播,由这一经的证候转变为另一经的证候,称为传经。传经与否,主要取决于受邪的轻重、病体的强弱和治疗得当与否。传经的一般规律有:①循经传。就是按六经次序相传,如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或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②越经传。不按上述循经次序,而是隔一经或隔两经相传,如太阳病不愈,不传少阳而传阳明或太阴。③表里传。是互为表里的两经相传,如太阳传少阴。
  两经病或三经病同时发生的为合病,例如太阳病伤寒证或中风证与阳明病同时出现,为&太阳阳明合病&。凡一经之病,治不彻底;或一经之证未罢,又见他经证候的,称为并病。例如太阳病发汗不彻,因而转属阳明,为太阳阳明并病。凡病邪初起不从阳经传入,而经中阴经,表现出三阴经证候的为直中。尚有里邪出表,由阴转阳的传变方式、为正气渐复,病有向愈的征象。
  运用六经辨证,能正确地掌握外感病发展变化的规律,在治疗上其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六经病证的治疗原则,三阳病重在祛邪,三阴病重在扶正。
  六经辨证
  中医对病证进行分析归纳,以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来划分疾病的深浅及邪正盛衰,从而为施治提供依据的辨证方法。主要用于外感病的辨证分析,据感邪时间长短、病邪轻重、正气强弱等情况,将外感病大致划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个阶段,揭示了外感病邪侵袭人体所引起的病机变化及传变规律。六经辨证也可用于外感兼内伤以及内伤杂病的辨证。
  六经辨证为汉代张仲景所创立,论述见于他所撰著的《伤寒论》。该辨证方法是在《内经》中《素问&热论》关于外感疾病论述的基础上,结合脏腑、经脉病机变化以及邪正消长的临床特点,加以命名并发展而来的。它把疾病过程分为阴阳两类,即三阳和三阴。三阳病证即太阳病证、阳明病证、少阳病证。三阴病证即太阴病证、少阴病证、厥阴病证。凡邪盛正气未衰,多属三阳病证,治疗当以祛邪为主;凡正气虚衰,多属三阴病证,治疗当以扶正为主。六经病证中,太阳主表,阳明主里,少阳主半表半里(即少阳为邪气由阳入阴之枢),太阴、少阴、厥阴统属于里。不仅如此,六经病证又是经络、脏腑病机变化的反映,其中太阳、阳明、少阳病证以六腑病变为基础,太阴、少阴、厥阴病证则以五脏病变为基础。所以说六经病证实际上基本概括了脏腑和十二经的病变,临床上当结合脏腑辨证、经络辨证、〖HTK〗八纲辨证运用。但由于六经辨证的重点,在于分析外感病邪侵袭人体所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其传变规律,因此与也针对内伤杂病的脏腑辨证尚有不同。
  太阳病证 太阳主一身之表,统摄营卫,而人体卫气具有抗御病邪侵袭的功能。外邪始袭人体,则正邪相争于表,导致营卫失调,主要表现为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脉浮等表证,治当解表。但由于患者体质有强弱不同,病邪性质和感邪轻重有所差异,故太阳病证尚须进一步辨别是太阳中风(表虚),还是太阳伤寒(表实),主要凭据恶风或恶寒,脉浮缓或浮紧,尤其是有汗或无汗加以区别。表虚证有汗,主要是由于患者伤于风邪,卫表受伤,腠理疏松,卫不护营,营阴外泄而汗出,治宜疏风解表、调和营卫,代表方为桂枝汤。表实证无汗则因外感寒邪,卫气被遏,腠理闭密,毛窍收敛而致,多兼见咳嗽、气喘等肺气不宣表现,当用麻黄汤以散寒解表、宣肺平喘。
  阳明病证 阳明是正邪斗争的极期,主要反映胃肠病变。多由太阳病治疗失误,邪热内传入里,伤津化燥而燥结成实所致,或因燥热之邪直犯阳明而成。根据证候特点的不同,阳明病证有阳明经证和腑证之分。阳明经证系邪热弥漫全身,而肠中无燥屎内结,以大汗出,大热,大渴而心烦,舌苔黄燥,脉洪大为辨证要点,治宜清热生津,方如白虎汤。若阳明里热与燥屎相结便成阳明腑证,既可见身热,汗出连绵,日晡(下午3~5时)潮热,舌苔黄燥或焦黄起刺,脉沉实有力等里热炽盛表现,又可有腹满疼痛拒按,便秘等腑气不通之象,甚则燥热之邪挟浊气上攻心神而见烦躁,谵语,或神志不清,治宜清热攻下,可选用不同的承气汤。
  少阳病证 多由太阳病发展而来,亦有初起即为少阳病证者。此时邪气尚存而正气已伤,邪正多相持于表里之间。如邪胜则恶寒,正胜则发热,正邪分争便寒热交替出现,所谓&寒热往来&。因而少阳病的特点是既非发热与恶寒并见、全身疼痛之表征,亦非发热不恶寒、大便燥结之里证,而多伴见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苦满,心烦喜呕,不欲饮食,脉弦等少阳经气不利、胆气犯胃、气机不畅之症。故治法不若太阳病解表可愈和阳明病&清&、&下&可痊,而须和解少阳,即一面祛病邪,一面扶正气,方如小柴胡汤。
  太阴病证 病入三阴,太阴首当其冲。太阴病可由三阳病治疗失当,损伤脾阳而致,或因脾阳素虚,寒邪直中太阴,以致寒湿内阻,脾之运化功能失职,气机升降紊乱造成。其表现为腹满,呕吐,食欲不振,腹泻腹痛,喜温喜按,口淡不渴,舌淡苔白,脉迟或缓等。上述太阴病证与阳明病证同为里证,只是阳明病多表现为实证、热证,太阴病多表现为虚证、寒证。但在发病过程中可以相互转化,如阳明病而中气虚,即可转为太阴病;太阴病而阳气渐复,亦可转为阳明病。由于太阴病证为虚寒里证的开始阶段,病势较少阴、厥阴病轻浅,治宜温中散寒,方如理中汤。
  少阴病证 主要是病在心肾。可因太阳病治疗不当,损伤心肾阳气,太阴病呕吐下利进一步严重,累及肾阳,或肾阳素虚,寒邪直中少阴,从而使全身内外失去心肾阳气的温煦等原因造成。可见全身性虚寒表现,如畏寒蜷卧,精神萎靡不振,嗜睡,手足厥冷,脉微细,或见下利清水样粪便,小便清长,舌淡苔白等。此外,少阴病亦可因心肾阴液受损,虚热内生,邪从热化,以致肾阴亏于下,心火亢逆于上而成,出现心烦不眠,口燥咽干,尿黄,舌尖红或红绛少苔,脉细数等症。因此少阴病又有寒化和热化之分。
  治疗少阴寒化证宜回阳救逆,方如四逆汤;治疗少阴热化证则宜滋阴降火,方如黄连阿胶汤。
  厥阴病证 厥阴为疾病终期转化阶段。如阴寒由盛极而转衰,阳气由虚衰而恢复,则病情好转。若阴寒盛极,阳气不能与之接续而先绝,则病势危重。如阴寒虽盛,但阳气尚能与之抗争则呈现阴阳对峙,相互交争,出现口渴,自觉一股气从下腹上冲心胸,胃脘部疼痛、灼热,饥不欲食,甚至吐出蛔虫,四肢厥冷或厥热交替(阴气胜则厥冷,阳气复则发热),厥多热少,神志昏乱等寒热错杂的症状。治当调理寒热,方如乌梅丸。
  合病、并病 临床上病情变化很复杂。上述六种病证既可单独出现,亦可两种或三种合并出现。如头项强痛,恶寒发热,四肢关节微痛等太阳病证既可与阳明病的身热,口渴,下利黄色粪水,肛门灼热等里热症状同时出现,亦可在太阳病邪未尽的基础上,进而出现呕吐、胸胁苦闷等少阳病证。对于太阳与阳明合病可用葛根汤发汗解表、生津止利,而太阳与少阳并病时可用柴胡桂枝汤双解太阳与少阳。
  追问:还是没能理清思路,何为六经?为何要这样分类?各经有什么具体含义?要怎样系统运用?网上的看过啦,但不够究竟,希望有高人用自己心得指点一二
  回答:
  经者,气血流通之处也。人之脏腑与某经相通,即为某经之府,其流通之气血原由府发出,而外感之内侵遂多以府为归宿。
  伤寒治法以六经分篇,然手足各有六经,实则十二经也。手足之经既有十二,而《伤寒论》但分为六经者何也?按《内经》之论十二经也,凡言某经而不明言其为手经、足经者皆系足经,至言手经则必明言其为手某经。盖人之足经长、手经短,足经大、手经小,足经原可以统手经,但言足经而手经亦恒寓其中矣。《伤寒论》之以六经分篇,此遵《内经》定例,寓手经于足经中也。彼解《伤寒论》者,谓其所言之六经皆系足经,是犹未明仲景着伤寒之深意也。
  经者,气血流通之处也。人之脏腑与某经相通,即为某经之府,其流通之气血原由府发出,而外感之内侵遂多以府为归宿。今将手足十二经及手足十二经之府详列于下。
  手足虽有十二经,其名则分为六经,因手足经之名原相同也。其经有阴有阳,其阳经分太阳、阳明、少阳,其阴经分太阴、少阴、厥阴。其阴阳之经原互相表里,太阳与少阴为表里,阳明与太阴为表里,少阳与厥阴为表里。凡互为表里者,因其阴阳之经并行,其阳行于表,阴行于里也。至于经之分属于府者,足太阳经之府在膀胱,足少阴经之府在肾,足阳明经之府在胃,足太阴经之府在脾,足少阳经之府在胆,足厥阴经之府在肝,此足之三阴、三阳经与府也。
  手之太阳经其府在小肠,手之少阴经其府在心,手之阳明经其府在大肠,手之太阴经其府在肺,手之少阳经其府在三焦,手之厥阴经其府在心胞,此手之三阴、三阳经与府也。阳经为阴经之表,而太阳经又为表中之表。其经之大都会在背,而实则为周身之外廓,周身之营血卫气皆赖其卫护保合,且具有充分之热力,为营卫御外感之内侵,是以《内经》名之为巨阳。推原其热力之由来,不外君、相二火,君火生于心之血脉与肺相循环,而散热于胸中大气(一名宗气)以外通于营卫,此如日丽中天有阳光下济之热也,是以其经名为太阳。相火生于肾中命门,肾原属水,中藏相火,其水火蒸热之气,由膀胱连三焦之脂膜以透达于身之外表,此犹地心水火之气(地中心有水火之气)应春令上透地面以生热也,为其热力发于水中,故太阳之经又名太阳寒水之经也。为太阳经之热力生于君、相二火,是以其经不但以膀胱为府,而亦以胸中为府,观《伤寒论》陷胸诸汤、丸及泻心诸汤,皆列于太阳篇中可知也。
  至于人病伤寒,其六经相传之次第,详于《内经》素问热论篇,谓&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肌肉,其脉侠(同夹)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而鼻干不得卧也;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脏者故可汗而已;四日太阴受之,太阴脉布胃中络于嗌(咽喉),故腹满而嗌干;五日少阴受之,少阴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六日厥阴受之,厥阴之脉循阴器而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经络受病入于府者,故可下而已,此《内经》论六经相传之次第也。至《伤寒论》六经之次序,皆以《内经》为法,而未明言其日传一经,至愚生平临证之实验,见有伤寒至旬日,病犹在太阳之府者,至他经相传之日期,亦无一定,盖《内经》言其常,而病情之变化恒有出于常例之外者,至传至某经,即现某经之病状,此又不尽然,推原其所以然之故,且加以生平临证之实验,知传至某经即现某经之病状者,多系因其经先有内伤也。若无内伤则传至某经恒有不即现某经之病时,此在临证者细心体察耳。
  至于六经之命名,手足皆同,然有因手经发源之府而命名者,有因足经发源之府而命名者。如太阳经名为太阳寒水之经,此原因足太阳之府命名,而手太阳亦名太阳寒水之经者,是以足经而连带其手经也。他如阳明经名为阳明燥金之经,是因手阳明之府命名(手阳明府大肠属金,其互为表里之肺亦属金),而足阳明经亦名阳明燥金之经者,是以手经而连带其足经也。少阳经名为少阳相火之经,此因足少阳之府命名(胆中寄有相火),而手少阳经亦名为少阳相火之经者,是以足经而连带其手经也。太阴经名为太阴湿土之经,此因足太阴之府命名(脾为湿土),而手太阴经亦名太阴湿土之经者,是以足经而连带其手经也。少阴经名为少阴君火之经,此因手少阴之府命名(心为君火),而足少阴经亦名少阴君火之经者,是以手经而连带其足经也。厥阴经名为厥阴风木之经,此因足厥阴之府命名(肝属木而主风),而手厥阴经亦名厥阴风木之经者,是以足经而连带其手经也。此手足十二经可并为六经之义也。
  由以上看出,六经是指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条经脉而言。伤寒病开始时,风寒之邪从皮毛腠理而入,再循经脉深入脏腑,发病过程有特定规律。中医描述为由表入里,正气渐衰的过程。六经病的传变,往往与正气、邪气、治疗、体质等因素有关。 一般外感病的循经传变途径
  太阳 (小肠经、膀胱经) 阳明 (大肠经、胃经) 少阳 (三焦经、胆经)太阴(肺经、脾经)少阴(心经、肾经)厥阴(心包经、肝经)
  太阳病 指外邪开始侵犯表体阶段。又称为表证。
  阳明病 指外源性风寒邪转化为热邪者燥邪,直接传入脏腑,影响阳明经相关部位。亦可由于治疗失当导致津液虚耗所引起。表现阳气未衰,邪气盛极的激烈情况。
  少阳病 指表证未能及时缓解,病邪开始侵入内里,但又未达内部阳明水平的过度阶段,属于半表半里之证。
  太阴病 病位在里,表现虚寒湿证。是由三阳病传入中焦,或脾胃素虚所致。
  少阴病 表示病在心肾,出现严重虚寒,整体机能衰退情况。
  厥阴病 病变的最后阶段,正气与病邪相争。但身体正气已衰,阴阳严重紊乱。证候表现极为错综复杂。
  根据六经辨证,三阳经病及三阴经病的表现 病证 基本病变 主要症状太阳外风 头痛、发热、出汗、恶风,脉浮缓。表寒恶寒、发热、无汗、气喘、头颈痛、全身痛、骨节疼痛。苔薄白,脉浮紧。阳明 里热兼燥 高热、出汗多、非常口渴、面红、心烦。脉洪大,舌苔黄燥。胃肠实热 身热、下午潮热、便秘、腹满痛拒按、烦躁、严重者谵语、神志不清。脉沉实有力,舌苔黄燥或焦黑起刺。少阳半表半里口苦咽干、视力模糊、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厌食、心烦、恶心。舌苔白,脉弦。太阴脾胃虚寒腹满胀、时痛时止、喜温喜按,腹泻、呕吐、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脉迟或缓弱。少阴阳虚内寒畏寒、精神萎靡、手足冰冷、腹泻、泄泻未消化食物、恶心、渴喜热饮、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微。阴虚火旺心烦、失眠、口燥咽干、小便黄。舌尖红,干燥少苔,脉细数。厥阴寒热错杂口渴不止、寒热错杂、胸中疼热、饥不欲食、食则呕吐、四肢冰冷。舌苔白腻、脉弦数。总括来说,阳经病属表、多热证、实证;阴经病属里、多寒证、虚证。三阳经病治疗,以祛除邪气为主;三阴经病治疗,以扶助正气为先。
  蔡长福六经辨证文字稿最近蔡长福老师想把自己的一生的思想,做一些概括性的报告,奉献给各位。以《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为载体,结合实际医案,讲解了蔡老师对于六经辨证的个人理解。以后再有录音,还会继续补充。
  仓促整理,未加润饰。以后继续完善补充。希望有缘者,珍惜。
  自然界有两个人,一男一女,谓之两合,两合成为夫妇,生下六个儿女,三男三女,此为六合,合成八个数,谓之八卦。又叫天地人。八卦推演成六十四卦。这是六十四卦的起源,也就是易经。
  人有两脉六气,两脉是父母之精气,精气走于里,六气走于外,合为一体,为一个人,这叫做活,这叫做脉气人气先天气,动之有形很正常。何谓脉气?脉是什么?脉是人活着的信号,是人生死的信号,病与不病的信号,生命长短的信号,脉在人体上起这个作用,他是周而复始,生生不息,数不够而病,停则死,达不到四个数,不够数,就叫做病,停则死,所以叫做生生不息。六气是什么?三阳气走外,三阴气走里,后边为太阳气,前面为阳明气,左右为少阳气,三气合为一体,加上内源三阴之气,人才有造型,两脉不足,六气就病,两脉不病,六气不病,人体动之有形,站如青松,坐如泰山,精神豪爽,气质昂扬,一身正气不败,这叫做动之有形。动之无形,若要太阳经病了,人体型不正,人向后栽,向后仰,比如仲景杂病&痉病&有汗为柔,无汗为刚,发病时候就后仰,反张,咬牙啮齿,瞪眼。这就是太阳经病了。
  阳明经有病,人走路向前栽,跑得快,停不住,稳不下,站不稳,这就是动之无形。
  少阳经病了,人左右摇摆,不是左歪就是右歪,不是左瘫就是右痪。这也是动之无形。
  六气之中,三阳气在外,三阳气好比千斤柱,支撑人体气血,人体骨架,人体不晃不倒,走路正常,一旦三阳经衰败,人体走路姿势就异常。内三阴气衰败,人之肚腹五脏就病,人就失去原来的形状,人体脸色变,面色无光,动之无形,气不接续。
  六气是什么?来源于黄帝内经,就是六经,六经就是六气,六气在解剖看不到,针灸刺激试验就看到了,太阳经走于后,针刺太阳经络就会上下传感,到头到脚,太阳之气,这是肉眼看不到的,肌肉解剖也看不到。这是前人用高招探测出来的,六经就是这样探测出来的。没有六气两脉,人就是死肉一堆,人就不行了。人的六气六经多麽重要,所以人无六气,就没有人的造型,人没有两脉,人必然要死,这就是六脉六经六气六病。
  张仲景借助黄帝内经,写出了六经辨证,这是医学大道,这才是真正大道,张仲景对内经了如指掌,写出六经是人体根本道理,人活就是因为有六经而活。
  任督两脉不病,六气不败,人体不会生病。张仲景悟出大道,写出六经,辨出条文。六经不病,不出现条文,六经病后,才出现新条文。仲景伤寒论是这样写出来的。我们后人往往不理解六经六气。
  每一个人学习伤寒论方法不一样,有人从背诵脉诀、背诵汤头开始,有人从条文开始,各有不同的学法,我以前也在条文上下了很多功夫,但是最后在临床上疗效不佳。诊断慢,辩证不准,我才在医宗金鉴看到了张仲景六病大道,六经六气,仲景写六经是笼统写,伤寒杂病是一体之作,六经六气合为一体,读下来都记住,是很难的,不好读不好记忆,条文繁多,上下连贯,难读难记,所以清朝吴谦他们 等大医高手群英荟萃,为了后人容易学,编写出六经大纲。据听说,医宗金鉴成为清朝医学教科书,可是今天很少有人重视学习医宗金鉴,伤寒论都在读,很多人读读就放弃了,有人说伤寒,写伤寒,写六经,讲六经,却在临床上用不上六经,就不按照六经辨证,方子写不到位,症状认识不到位,仲景柴胡汤中柴胡八两,为何要用八两?白虎汤证为何是石膏一斤?主症一出现,老祖爷就有确切把握,没有八两厚朴,疾病不能到位,厚朴七物汤厚朴也是八两,桂枝二两,甘草三两,看看八比二,我看后人有的书厚朴用到20g,那么桂枝怎用?炙甘草怎么用?所以在临床上不按仲景原方比例开方,效果不但不佳而且会有反作用,这就叫做脱纲离体。
  我今天提出六气,就是张仲景六经,六经即是六气,六气即是六经,仲景提出六个病名,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那是名称,那是疾病定位。太阳经就是走于后背,从足部小拇指开始向上走,窜到了颈椎。
  所以太阳病,项背强,几几然,自汗出恶风,鼻鸣干呕,恶风,怕冷。所以仲景定下六个病名。
  太阳病一发作,就会循经到颈椎。
  太阳病病于后,阳明病病于前,二拇指外面有个内庭穴,内廷向上循经,过了足三里向上行走,走过肚脐两边往上,从下颌到面部,交汇到眉棱骨。这叫做太阳经走于后,阳明经走于前。 前后症状出现了,脸上难受,必然是阳明表证,颈椎难受,必然是太阳风证,两侧耳朵难受,头眩目眩而耳聋,必然是少阳经表证,我们临床上抓住三阳,我们诊断就快了。不会出错。
  病人来到,第一句问,后脑勺颈椎可难受?如果难受,那就确定太阳病。眼上脸上额头上可难受?如果难受,这就是阳明经病了。
  耳朵难受,背气,头晕头眩,那就定位少阳病了,医生临床先把大三阳病抓到手,第一步,我们症状才有头,干什么都要有头。
  今天三阳经我从中间讲,两阳不谈。太阳走,阳明守,少阳等。
  我今天谈论阳明经表证,何谓阳明表证,各位翻开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阳明经第一句话,葛根浮长表阳明,缘缘面赤额头疼,发热恶寒而无汗,目痛鼻干卧不宁。
  一对夫妇生下六个儿女,三阴三阳,就是三男三女,这六个儿女,加上父母,就是八个数。这六个儿女,父母都给起上名字,第一经大儿子大名叫做太阳,小名叫做膀胱,这是父母给孩子起的两个名字,一个大名一个小名。太阳为大名,膀胱为小名。太阳经功能是什么?主外不住里,好比边防战士一样,保护治安,保护人体外围,外边风寒不能侵犯人体,太阳经的工作就是这个,保护人的外围。可是这个大儿子天生有一种病,不足之处,他有一种病,就是怕冷,一辈子就害这个病,太阳经的本质就是怕冷。
  三阳性格各不一样。二阳阳明主内,干什么呢?三顿饭做饭烧饭,全靠阳明经料理,人三顿能吃能喝,就靠阳明经。阳明经本性怕热,怕热不过刹那间一时就过,阳明经主热,他就是怕热。
  少阳经是个小阳,是个弱体,他的作用可大了,他的主要功能就是调和,像个调解员一样,调和五脏六腑,三阳经受外邪之后,少阳经可以调和,他可以调和十一经水道,十一经不足以及垃圾之处,就像下水道一样,就像清洁工一样,他来调和。少阳本性主病不足是既怕冷又怕热,寒热来往,说冷就冷,说热就热,这是少阳经的不足。我们应该记住三阳的本性,我们学伤寒论就容易进门了。阳明本性怕热,太阳本性怕冷,少阳的本性寒热来往,既怕冷又怕热,他的作用就像调解员,调整三阳,十一经垃圾以及不足之处,到了下水道他来清洁,少阳就像打扫卫生的清洁员一样,所以三阳不和,小柴胡汤用过了,三阳就调和了。少阳就起这个作用。
  三阳是三个儿子,老大老二老三,还有三个闺女。太阴是大闺女,厥阴是二闺女,少阴是三闺女,这三个闺女属性也不一样。太阴在五行中属土,土喜干燥,怕寒冷,经典上讲:脾气干燥,遇寒就发。她喜温,怕受凉,受凉肚子就胀,人爱吐食。这是太阴不足,本性与弱点。
  厥阴本性就是怕邪干扰,怕冷,怕凉,她温度少,阳热不能侵犯,受热侵犯就生病,全靠少阴先天之气供养,肝脏才不寒冷,肝脏常寒而不温,厥阴有病大纲身怕冷,肝藏血,怕热怕冷。
  少阴,少年之少,这个了不得,延年益寿,返老还童,它的生命力是无限的,可是我们后人往往不够重视。一般人结过婚,就肾亏了。这是肾亏骨空,少阴天天不足,少阴不足,三阴借不到少阴阳气,三阴就病了,三阴一病,膀胱能量达不到,膀胱化寒气,少阴不供养。少阴病,太阳病,经典上叫做两感伤寒,经典上又叫做直中伤寒。人过了发育年龄,成年之后,两感伤寒就常年携带。每个人身上都有。可惜很少有人知道。太阳经未罢,传入少阴。少阴本不该发烧,怎么还发烧呢?这个发烧是从太阳发上来的,有人感冒了发烧,有人不发烧。少阴本性不足,也是怕冷,少阴怕冷部位不同,厥阴怕冷四肢厥,少阴怕冷在背后,少阴病,背恶寒,口中和,但欲寐。什么叫做口中和,无论少阴病多严重,病人不耽误吃喝,口中味道还好。背恶寒,背后就像有凉水一样,吃什么药都不管用。但欲寐,是睡不够,不够睡,吃完饭就想睡,这种困倦,不耽误吃,不耽误喝。北方人叫做懒病,睡不过瘾,越睡越舒服。其实这不是懒病,这是少阴病。
  三阳热盛也好睡,三阳热盛归于脏腑,也嗜睡,睡的不一样。是昏昏欲睡,睡着了脸上淌油汗,睡着时间久了口中发燥发干。这是三阳热盛昏昏睡。
  少阴病是但欲寐,三阳热盛是昏昏睡。我们要分开。要知道人好睡觉是什么原因。三阳热盛昏昏睡,少阴好睡觉是吃着饭也要睡,不睡就心里难过,头晕乎乎,睡一觉起来就舒服。
  若是内热长期不懈,来个新感冒,坏了,三阳热盛招来外感,不发烧,这人昏昏欲睡,能睡几天几夜。
  关键是三阳热盛昏昏睡,少阴病但欲寐,把他要分清。学伤寒论就好学了。
  有个学生问我,老师,这个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我看了一些西医书籍,病毒的携带,没有发现有明确某个药物可以让病毒转阴,这个学生很钻研,不知道张仲景伤寒论有没有论述甲肝乙肝,老祖爷有没有确切的方子可以让病毒转阴?我看中医界也没有某个名医的方子可以确切让病毒携带转阴。我困惑了很多年,我就去找经方。张仲景可讲到甲肝乙胆,病毒携带?
  我回答:仲景祖师没有直接谈到甲肝乙肝,但是张仲景不是这样讲的。他又问:六经辨证可能把病毒转阴?
  我说,可以阳转阴,不超过一个月,就可以阳转阴。
  西医这个甲肝乙肝这个病名,是依靠什么起的?(关于西医命名甲肝乙肝这一段蔡老理解很可能有错误,敬请谅解。)医宗金鉴上面有。
  人世间,十天干代表干,十二地支代表地,放在一起就是六十甲子。
  西医命名甲肝乙肝丙肝丁肝,医宗金鉴上有一段口诀,是这样的: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已脾乡,庚是大肠辛属肺,壬是膀胱癸肾藏。十个天干和五脏六腑靠起来了。甲五行为木,在东方,就是胆,就是少阳,乙就是肝,就是张仲景厥阴经,丁是心脏,戊是胃,己为脾,庚是大肠,辛是肺壬是膀胱,癸是肾脏。 所以医宗金鉴命名脏腑,靠十天干,是这样起的名字,所以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已脾乡,庚是大肠辛属肺,壬是膀胱癸肾藏,你把三阳辨透了,辨好了。那么甲肝乙肝就可以治愈了,甚至可以药到病除。
  甲肝乙肝是怎么来的呢?按照仲景三阳学,病毒携带是表证长期不解除造成的,太阳经不解除,阳明经不解,少阳经不解,三阳经不解除,时间长了经化热气,热气时间长了就化成毒,化成这个毒,在经络里面出不来,就化成了病毒阳性。这就是阳性来源。
  张仲景可具体提出哪一个方子呢,有,你们有兴趣记一下,回家做一个实验,我一辈子治疗不少,一般一个月就可以转阴。
  第一个方子,柴胡桂姜汤,你要加减好了,这个大三阳就可以转阴。
  里面热盛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两个方子交替吃,不超过一个月,一般就能转阴,今天我讲到,好与坏,大家 共同参考,大家回去试验。我觉得甲肝乙胆不是难题。
  大家看看,柴胡桂枝干姜汤,是不是三阳病方子?我平时,加上葛根,加上麻黄,加上茯苓,大家看看这个方子一组合是不是走三阳啊?有桂枝,有柴胡,我加上葛根,再加上麻黄。大家想想, 三阳不就解除了吗?三阳经表解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从里面清热,好了,病毒想让他有也不能有。我治疗这个病一般一个月就可以阳转阴。同道的,相信的回家,把三阳辨清楚。
  什么叫做病毒携带,长期不发烧的感冒,叫做病毒携带。
  各位同道想一想,你们每天十几个甚至上百个患者,
  问问同道的,但是发烧的病人的,你们见过几个啊?高烧四十度,三十八九度,是不是很少见啊?
  你们是不是一般见过的都是不发烧的病人啊?你要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就知道人体为什么会有病毒携带,病毒携带是这样来的。
  不要看长期不发烧,内脏的大病都是不发烧的感冒造成的后果,全都是不发烧的后果造成的内热病毒,发烧的感冒医生好辩证,不发烧的感冒就难了,就难以辨证了。
  大家想一想,为什么人不发烧?人到了成年结婚之后,少阴虚,太阳经衰败,所以不发烧。经典上讲到,六腑有病发烧,三阴有病不发烧。为什么六腑有病发烧?正常的六腑,三阴足,三阳足,阳气是个纯阳体,一体不变,一感冒,发烧就来了。
  举例来说,我们吃奶的孩子,感冒不超过两个小时,往往就发高烧,他淌过汗,马上就好,一会就能吃饭,小孩子就管。冬天小孩子放在被窝里面,不超过十分钟就身上滚热。
  老年人为什么喜欢带小孩睡觉为什么?老年人脚冷,捂不热,小孩子脚头上一方,一时就热了。这是为什么?
  小孩子是纯阳之体,没有超过十二岁,先天纯阳未败,被窝放上十分钟,小孩身上滚热。
  再问问大家,回忆一下,你们接触到天下这么多病人。
  四肢怕冷的人,有几个发烧的呢?不讲男人,讲讲女人,女人厥阴病,手脚冻烂,四肢冰凉,也不发烧,到了天亮也捂不热,脚到了天亮也不热,各位想想,不发烧本身就不是一种病吗?这是一种大病在里!特别是三阳经一败,人感冒就无烧,感到不发烧,无名的病就多啦,何为无名的病?咽炎、头疼、脖子肿大、两肩肿、两肩胀、颈椎病、腰椎疼、腰背胀、背后难受、全身酸软无力,身上发胀,这都是无烧的感冒啊!医生不知道,化了内热,转到胃底,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脂肪肝、胆结石、肾结石,全身酸软无力,再治不掉,花内热化病毒,肝炎,黄疸型肝炎,肝腹水、肝硬化,尿毒症、肾炎、紫癜、败血症、大家看看,这些病,有几个发烧的?各位想想看,你们一天看这些病人,没几个发热的。我们在临床一定不能忘掉,三阳不足人无烧,外面无烧不代表无病,发烧不在外面烧,脏腑就是这样被烧坏的。三阳热长期不解,就在里面烧。
  我今天谈谈阳明经,我当初治一个病人,是个女生,二十八岁,是个大学生。十几岁就有一种病,到处治不好,就是脸红,一激动就满面通红,烤手,耳朵发热,满脸发烫,眼珠发红,这个病,吃了各种药,到处求医治不好。同道的,我们想想这是什么病啊?我们回忆回忆,张仲景哪一个条文谈到这个病?脸发红,脸发烫,耳朵发热,眼珠发红就像抵人牛一样,她就是不能激动。这个女孩是个大学生,不结婚,治不好病坚决不结婚。来找我看病,进门我就看到脸通红。仲景那个条文提到这个病啊?
  我说小姐你治疗什么病?我就是这个脸红,一直治不好,从十几岁,一直到现在治不好。我这到底是什么病?怎么就是治不好?
  我一下子想起来,脸红,我回忆到医宗金鉴,阳明病第一证,葛根浮长表阳明,缘缘面赤额头疼,发热恶寒而无汗,目疼鼻干卧不宁。我想起来这四句话,难道是阳明经表不解的病吗?我就问&你入睡可难,入睡难,鼻子可难受?鼻子难受,眼眶可难受?眼眶难受,鼻子可干?鼻子干。
  我想起来这四句话,什么叫做真正的六经辨证,这才叫做真正的六经辨证。我就问她,你一激动就脸红,烤手,鼻子可冒热气?我鼻子一出气,气味烫手,我入睡难,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阳明经目疼鼻干卧不宁。缘缘面赤额头疼,只谈到面赤,没有谈到热,大家回忆一下,黄连汤是不是可以治疗脸上发热脸上烫啊,&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我就想起来脸上还有黄连汤症状。时间长了,经表化热,表里不解,形成的。
  鼻子冒热气,阳明经汽化热,我问可有口干?口干,想喝水。
  这叫经表同病。同道的,想想什么方子可以治疗这个病啊?
  很简单,葛根汤加黄连加白虎汤。
  我给开了三服药,六天。有没有效果?第七天来到我的门诊,未进门,我远远就看见,脸色不红了。
  坐下来就笑了,老师,我痛苦了二十年了,现在我我脸也不红了,讲话也不激动了,脸也不烫了,鼻子也不冒热气了。口也不干了。大家想一想,阳明经表证多麽重要啊?
  阳明经表合病,经汽化热,鼻子冒热气,舌头干,长期不解除,郁热不得外发,经气一发,热气一冲,脸能不红吗?
  原文上不都有吗?大家看&葛根浮长表阳明&第一句话是不是理法方药?
  葛根是葛根汤,浮长代表脉,表,表证,阳明是病名,阳明表证。
  葛根浮长表阳明,缘缘面赤额头疼,缘缘面赤,表寒,不太红,红的不太狠,有表寒,赶到经汽化热,一激动脸就会大红,就像红布一样,脸烫手,耳朵烫手。
  你们遇见过这样的病人吗?要是遇见这样的病人,不要多加考虑。这就是阳明经表化热证。就是表闭不得外泄,造成脸红。
  葛根汤走表,黄连上清热,白虎汤清阳明经气之热。
  六天过去了,女孩子一切平静,睡觉也不难了,脸色也不红了,也不激动了,人就感觉到轻松有劲了。她自己说得清楚,我这二十多年,天天昏昏沉沉,眼发红,眼看不清楚,热气一上来,就像雾蒙眼一样。
  二次来,我就去麻黄,原方不动,又给了三剂药,十二天告愈。一切正常。
  大家想一想,这个六经辨证多么重要,方子没有脱纲,病人没有离题。这才是真正的六经辨证。
  还有阳明表证一个病案,有个男孩子二十一岁,什么样子?
  脸上起一脸的脓包,发青发紫,戴红而不红,一天腹泻多次,一天吃饭无数次,吃过就拉,我一搭脉,右脉浮长细软,按之无力,中焦脉特别空虚,这是什么脉证啊?是不是葛根证?脉象浮长,这是葛根证,细软无力,这是中焦亏虚。滨湖脉诀有四句话,不知可否记得?
  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浮而有力多风热,浮而无力是血虚。
  他是浮而无力 脾胃虚弱,他中焦虚,中焦衰败,
  他的少阴脉空虚,肯定有手淫,我就问他,你有梦遗吗?有。有手淫吗?有。
  平时生活习惯怎样?开商店,吃方便面。十五六岁就开商店,吃方便面为主。吃得中焦衰败,脾也虚了,脾化寒。
  我问可能吃冷的东西呢?不能吃,吃过凉的马上就难受。
  我们想一想,脉浮长,细软无力,特别关脉一按就没有了。这种病人,根据他的脉象,不能吃凉的,应该用什么方子治疗呢?简单,葛根汤加小建中,加理中汤。
  五剂药,吃十天,回来一看,脸上疙瘩已经减少很多了。
  他脸上起疙瘩,到外地皮肤病研究所,吃了这么多药,越吃越严重。这是中虚,中虚寒败,阴阳二气都不足,葛根汤专走脸,小建中汤补脾阴,理中汤补脾阳,阴阳平衡,表一解,葛根配麻黄,专走面部,一个月之后,脸色光洁,疙瘩褪尽了。
  同道想想,六经辨证多麽重要,我们奔着六经向下走,就好学了,这才是真正的辩证法。
  仲景祖师就把葛根汤写在面目上,我们大家要知道,老祖爷方子定位就在这里。你不能错了。只要面目上有病,我们就要考虑到葛根汤,不管脉小脉弱脉沉,有证,没有脉,就看虚实了。
  我们临床上不会出错,不懂脉不行,有证没有脉的,也有葛根证啊。
  我还遇到一个病人,小女孩子,二十多岁,毕业以后,到了一个公司打电脑,和老板相处了了几年,得了一种病,月经前必然感冒,不是一般感冒,一直到月经之后,喘不出来气,讲不出来话,到处求医,看了很多老中医,没治好。月经后胸闷气短,不能吃饭,怕冷无汗,月经期间肚子痛死去活来,生不如死。
  那是一天晚上她妈带她过来的。我一号脉,右脉浮长细软无力,中焦脉迟,起不来,根据脉象,根据症状,她的脸不很红,就这样,葛根证定下来了,她是寒,寒厉害了脸色就不红,经没有化热,脸就不红。
  根据这个人症状和脉象,我们看看我们还需用什么方子能把病治好。
  简单,葛根汤加减,加上理中汤,附子理中汤,我重用干姜与附子,加上当归与黄芪,三剂药,回家吃。吃完一次,夜里面淌一身大汗,
  电话就来汇报 ,我好了,胸闷也好了,肚子不疼了。
  第七天回来,又给了三剂药。
  吃完了告愈了,肚子痛好了,胸闷好了,一切正常。
  一个月之后,又回来了,病又犯了。
  为什么?中焦没有健全。小女孩子爱干净,经期前非要洗澡,我在临走交代,月经前不要洗澡。记不住,月经来前要洗澡。她的生活环境与众不同,吃冷吃凉,长期在空调下坐,吃饭不及时,
  动则生阳,静则生阴,长期把脾胃弄弱了,外面又受了寒。胃气不得上发,这种感冒,就是二阳合病胸中闷,
  葛根汤是不是治疗二阳,大家回忆想一想,葛根汤解除三阳之表,加上理中汤,建立中焦,元气一回,中阳建立,感冒自然就好,我给小姑娘讲好,这次按照一个月吃。
  小建中加葛根加理中,三方合一,吃了一个月。
  三个月后来了,拎着烟酒,到了屋里,高兴的说,我怀孕了。
  我们大家想一想,不是疾病治不掉,是我们临床上辩证不准,脉象不懂,实际病就在眼前,舍近求远,小题大做。不要钻进脏腑里面找,脉浮长,不要看脸不红,这样也是葛根证,经气没有化热,脸不红,我们要把他区别开,发红不发红不能一概而论,不发红是中焦寒,发红的是经汽化热。
  不发红的,我们临床上把两个问题辨别清楚,
  你还要背条文?不用背条文了。
  还有一个病案:
  小女孩子二十七八岁,额头上疙瘩长满,发青发紫发红女孩子爱美啊,到处求医,治不好。脸色待红不红,不是太红。找到我的门上,我就一个病,额头上长疙瘩,疙瘩十多年治不好,二十七八没结婚,你能不能把我的疙瘩治好?我也不敢谈对象。能不能治好?我说不难治疗,你坚持一个月,就差不多好了。她说,行,我坚持一个月。我号脉,浮长,软细而弱,左手脉细软弱沉,右手脉浮长软弱,无力,大家想一想这个应该用什么方子治疗呢?还是葛根汤、理中汤、麻黄附子细辛汤上去。
  头十天,有麻黄,后来去掉麻黄,光用细辛,葛根一直不变。
  一个月,小姑娘脸色雪白光洁,一切疙瘩褪尽干干净净。
  大家看看,阳明表证有多少啊?又不发烧,你按照发烧治疗不就坏了吗?我们同道在临床上要注意,这个表证,我们要把握这一关。
  只要右脉浮长软,就是气血不足,软重按无力,中焦虚,建中补中,随意而用。
  左手脉沉细无力,麻附辛就上来了,加上细辛,加上附子,两感病解除,阳明表证解除,中阳建立,一个月告愈。大家想一想,葛根证到底有多少啊?
  还有一个病案:
  一个女人,三十一岁,到处求医无效,什么病?她坐下后,双手一伸,手掌皮很厚,就像老姜皮,我问你,脚上有没有?脚上也有。
  我问你,平常睡觉可难,回答说:睡觉难,翻来覆去睡不着。
  我一搭脉,右手脉细长无力,重按空虚,我当时考虑,这个人偏瘦,一派寒象,一派冷象,一派虚象。
  她有时急躁,心烦,睡一会就醒了,睡一会就醒了。我搭过脉后,我问你来治疗什么病?我就来治疗手掌脚掌,我的手掌脚掌,我每个月都打一针,打了针以后,手脚皮都鼓起来,然后把皮用刀刮掉才能走路。每个月都是如此。
  我说你还有什么症状?
  平时睡觉难,入睡难,月经过了以后,一个星期都不能睡着。
  想到这里,月经前入睡难,月经后入睡难。这两个入睡难有什么区别?第一个入睡难绝对是葛根证,目疼鼻干,眼难受。这是葛根证。
  经后为什么睡觉还难,心里还烦呢?考虑她血不足,月经后入睡难,心烦睡躁不着,大家想想什么方子?就月经后入睡难,心里烦躁这个问题。用什么方子?
  月经后睡不着,就是血虚,突然间血没有了,血液不还大海。人入睡就难了。简单,我就用葛根汤加酸枣仁汤,重用干姜,甘草,我跟她说,一个月好。一个月后,手脚光洁,一切皮肤病褪光。和常人一样。
  一个月之后,拎着烟酒来了,高兴的说,我怀孕了,我为了治疗这个手脚,治疗了二十年了,我只以为是手脚的问题,认为和不怀孕没有关系,哪里知道这个不怀孕和手脚也有关系,一直不能怀孕,吃过你的药,我怀孕了。我高兴,病人也喜欢。我就说:你才怀孕,这才怀孕,在家里,上车下车,走路都要注意,你体质弱,不要落产,她答应的挺好,结果有一天,坏了,天气阴,被子潮乎乎,站在走廊里面,搭起被子晒被子,双手一用力,小孩子落产了。气血不足不够用,人大动脉血管,没有平衡,怀孕的时候不能牵拉,不能高伸手,很容易掉胎。
  下次来,又吃了一个月,再次怀孕了,生了一个男孩。我们大家想一想,葛根汤多麽重要,所有身上皮肤病离开葛根汤不行。身上长麻点脸上黑斑,都得用上葛根汤。
  阳明表证,前面已经讲过三个医案,本人水平有限,不足之处甚多,我的这些医案,仅仅可以作为临床参考。我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阳明表证,再讲几个医案:
  当初我治疗一个中年妇女,三十几岁,这个人白白的皮肤,很漂亮,雪白的皮肤,偏胖,一身胖肉,肚子大,可是脸上不好看,脸上一脸的麻鹊斑,乌云密布连在一起,来看病。
  看什么病的呢?
  患者回答说,我有囊肿和肌瘤。
  我搭脉:阳明脉浮长,问诊,吃饭也行,就是肚子胀,身上没劲,身体重,我看这个样子,必然身上重。我问这个肌瘤囊肿有多久了,患者说,一年多了吧。没治好。
  根据她的脉象,细长细软无力。体质很虚,当时我就根据她的脸,根据她的脉象,我就辨她有葛根证。肌瘤与囊肿怎么治疗呢?我加上桂枝茯苓丸,加上麻杏石甘汤,麻杏苡甘汤,半个月以后,这个病人体质突然一变,体重减少了十几斤,脸上麻点先是发黑,然后起白皮,最后暗淡,然后就少了下去。
  一个半月后,身材大为变好,医院检查,肌瘤囊肿都没有了。体质也瘦掉了。
  这个人从那么胖变为那么苗条,为什么你用这个几个方子?大家想一想,葛根汤走表,走于面部,麻杏石甘汤,麻杏苡甘汤是不是消皮中之水啊?麻杏石甘汤是不是清肺中之热啊?
  一个半月,这个人就瘦了,下半个月,我用小建中汤,吃了半个月。小建中汤吃了一个月到一个半月,这个病完全治愈了。面色大变,脸上黑斑全都消失,身材苗条,发肿发胖全都正常。
  这种病人,怎想起来用这个方子呢?这个病人是皮中有水啊,麻杏苡甘汤消皮中之水,麻杏石甘汤清肺中之热。葛根汤解阳明之表,三方合一,里外同治。桂枝茯苓丸,消水消淤。所以脸色大变,摸摸脉,还有体质虚,所以建中汤用上,肌瘤囊肿全部消失。这是一个医案。
  我还治过一个,云南人,四十一岁,没有怀孕,不能吃芒果,不能闻芒果,有人在家里吃芒果,两天以后,她来到家里,闻到芒果气味,脸就肿了。这样的案例我见得不多,开始感觉难以辨证,前人没有讲,后人没有论。这叫什么病呢?我问你身上痒不痒呢?回答说,身上痒。我看她很瘦,没有肉,气不接续,我一搭脉,虽然人瘦,脉非常有力,右脉细长,不浮,我问脸上可有症状,额头难受,眼难受,始终觉得不舒服,按左脉,弦紧有力,右脉虚,左脉弦紧有力,大家想一想,根据这个症状,四十一岁没有怀孕,瘦成这个样子,十二岁就吃芒果,脸肿,治了一个星期,才把脸肿治好。 皮肤病半辈子了,皮肤病耗人,耗营卫,耗血,耗肠胃,当时,我就给她开方,葛根汤领头,重用干姜,重用白朮,重用炙甘草,合并龙胆泻肝汤,二方合一。
  第二次来见我,跟我说,吃了你的药一个星期,就能吃两个芒果了,然后吃了一个半月,就怀孕了。现在孩子都不小了。芒果过敏,我也很少见过。
  这是一个葛根汤医案,我用葛根汤加上升麻,专治表证,身上痒。加上龙胆泻肝汤,治疗表有热,里有热,肝经湿热不泻。遇到这种皮肤病,要想到这个方子,如果不对症,可能一辈子都治不好。
  曾经治疗一个老者,六旬左右,走到我的门上,跟我说,我浑身疼痛,吃了不少药片,治不好,去医院检查,医院说我痛风。我就问,你是怎么疼呢?老者回答,我是风气疼,一到感冒时候,浑身疼,关节胀,关节疼,关节发烫,特别是两个脚大拇指,疼痛,一动就响,两个膝关节疼痛不能走,发烫。我就看一看,这个老人,一脸老年斑,双手老年斑,我想,这有可能是个葛根证,我就一搭脉,两脉细长有力,我问道,你饮食如何?老者回答,我能吃能喝。平时可喝酒?喝酒,啤酒不能喝,喝辣酒没事,喝辣酒不但没事,喝了还好一点。我当时就考虑了,就问,你小便可有发热,可有沫子,可有气味啊?老者回答,有,小便烧,小便气味,小便起沫子。
  我就问他,你吃饭也行,喝酒也行,犯病就不能走,这是你的主要问题。
  你大便如何?老者回答,我的大便时好时坏。根据他的症状,葛根证,加上茵陈五苓散,加上白虎汤,给他开了五剂药,十天,十天之后,他来到我的门诊,笑了,说,哎呀,这药太有效了,身上特别轻松,原来我的身上特别僵硬,腿上僵硬,腰上僵硬。吃过以后身上不硬了,关节活动了,也不疼了,我觉得身上特别的轻松。大家想一想,他有这个效果吗?
  葛根专门走二阳,走经表,老年人大便不解除,不正常,长期内热,外面寒,包着里面热,按我讲痛风是这样来的,当时我葛根汤加上茵陈五苓散,加上小承气,病人说,关节不疼了,身上轻松了。病人还说,我的皮肤变了,变白了。我讲你愿意继续吃吗?老人说,继续吃,连续吃了三个月,一切疼痛消失,手上脸上老年斑全部褪掉,什么都没有了。头发也好了,大便也好了,大便通了,就用葛根汤加减,加上理中汤,大便不通就用葛根汤加上小承气,来回治,来回治,就是葛根汤不变,吃了三个月,一切正常。
  大家想一想,什么叫做痛风啊?我的理解,老年人能吃,大便不能解,脏腑化热,热无出路,于是热结旁流,哪里都能走到啊,于是湿热流注关节,外面突然受了风寒,外面寒包着热,所以痛风病是这样来的,茵陈五苓散清里面湿热,利湿热下行,葛根汤走表,承气汤走里,大便通了,我加上理中汤,就这个方子,来回翻,来回翻,整整吃了三个月,老头一切告愈。
  同道的,我们想想,葛根汤多么重要,只要你看到病人身上有麻点,老年斑,扁平疣,只要出现这些症状,就可以考虑葛根汤。不管他的脉有没有,我们舍脉可以求证。一般不会有错。
  当初我喜欢听戏,记得特别清楚,一个唱花旦的女人,三十多岁,只是嗓子有音,鼻子没有音,听戏听长了,人也认识了,她就问我,你是个先生吧?我说是的。她讲,我有一种病,已经十几年了,影响我的发音,嗓子出来音,就是鼻子没有音,我需要鼻音回音的时候,回不过来,小音出不来,唱不好听,特别感冒的时候,音就出不来了。我问,你还有什么情况呢?她说,我说来就狠了,我鼻子里面胀,眼眶子胀,眉毛的里面一直涨到头脑瓜,痒到顶,一直到头发里面,唉吆,我生不如死,一到感冒的时候,我特别难过,那个黄鼻涕,粘稠,比脓还粘稠,难看。我这个黄鼻涕,十几年了,看过不少地方,没有治好,到处医生都说我是鼻炎,各种药物,吃的,喷的,吹的,我都用过了。就是治不好。
  我说好,你晚上卸妆以后,洗洗脸,到我诊所里面去,到了晚上,两口子都到了我的诊所。我讲,你是热性的,热性的鼻炎,难治,要是凉性的好办,你是化热了,我问你,你的心里可有急躁?她说,我急躁烦躁,一阵一阵出汗,说难过的时候,哧拉一声,身上开始冒热气,想到了这里,我一搭脉,果然不错。双脉沉弦有力,鼻子眉棱骨疼,眼睛发胀,这是标准的葛根证,葛根证日久时间长了,经气就化热了,人就怕热,躁,急,说时战汗,一身热气往外冒,我当时就想,根据她的症状,根据她的脉象,稠鼻涕,黄鼻涕,痛起来两个眼睛不能睁开,一开灯就觉得灯光往里面刺,疼得受不了,感冒的时候,早晨起来出门,对着太阳一看,两个眼睛就发胀就不能睁眼了,这是一个典型的医案。
  我当时用葛根汤,加上黄连连翘,这两味药用量特别大,黄连三十克,连翘三十克,麻黄二十克,葛根六十克,白芍二十克,炙甘草二十克,桂枝二十克,石膏六十克,知母三十克,小承气放进去了,加上柴胡与黄芩,最后我一考虑考虑,脓鼻涕出不来,热闭还是寒起啊,我就加上细辛,葛根汤本身有麻黄了,细辛麻黄配上了,他专走窍,药抓给她,让她晚上卸妆不唱戏了,辛苦一点,回家先熬药,肚子饿,先吃点饭,然后吃药,淌汗,两口子回家吃过饭,把药喝下去了,我让她吃过药以后,躺在床头上脸朝下,看看可有东西淌出来。
  喝了一碗药,就觉得半小时身上就来热了,微微汗出,出过汗以后,就趴在床头上,脸朝下,鼻子开始是流稀的,后来是稠的。第二天,来告诉我,老师啊,你可知道昨晚上我淋了多少黄鼻涕啊,一大碗里面得有半碗黄水出来。我就知道这种鼻炎了,这么多黄水,哪里来的呢?我就想起了《医宗金鉴》黄疸篇,黄鼻涕长期不解,要用蔓荆子散,这种黄鼻涕是肝胆有热造成的,时间长了,解不开了,成了浓痰,一感冒,热在里面一胀,搁西医叫做炎症,扎得痛,本身阳明主热,阳明为水谷之海,长期不解除,经气化热,热气往上喷,再加上一感冒,外气里气,里外不通,所以眼睛里面发热发烫,电灯是热光,就特别不敢见电灯,特别是早晨七八点的太阳,不敢见太阳,从这一点,阳明经表化热,长期不解除,化湿热,分泌物粘液在脑,在鼻管,出不来了,嗓子有音,鼻子没有声音,一副药吃了三次,头天晚上吃了一顿,淌汗差不多了,人也精神了,鼻子不疼了,鼻涕也不淌了,她又问我,可能继续吃?我告诉她,你晚饭过后,再吃一次,还是那样躺着。晚上吃过饭后,又吃了一次,有面朝下趴在床头上,又是流出来了半碗黄脓涕,一剂药吃了三个晚上,第三天鼻涕就少了,慢慢就只有清水了,最后病人来见我,就说,老师啊,你太有本事了,我现在脑子啊,不知道有多清醒,脑子就像一汪水一样,我也不糊涂了,眼也不难受了,原来一天到晚脑子昏沉沉,昏沉沉,一道唱戏背词,就记不住了,我原先脑子特别好,一看到好词语,我就记下来,后来一唱到关键时候戏词就忘了,我就在戏台上转啊转,我那个对象是敲梆子的,她转到戏台角上,他对象知道老婆记不住戏词了,男人偷偷的递词,她讲就这样我过了好多年。我太可怜了,我永远忘不了你啊。请我吃饭,又给我买了衣服。她说我走南闯北唱戏,凡是医生来,我都真心对待,医生来听戏,我从来都不要钱,他听戏的钱我出,可是都没有治好我的病。
  从这以后,这两口子对我太好了,只要我进了戏场,这一对夫妇就带两个孩子,拿一包香烟,一包茶叶,给我放好凳子。
  我那个时候,每天上午看病,下午听戏,那个在淮南行医我就是这样的,很快活,一天不紧不忙就过去了,所以那个时候淮南戏园子里面这个典型的医案我是永远忘不掉的。
  我还治疗一个病人,这个病人眼睛怕光,怕光到什么程度呢?这个患者是个男人,一到晚上,老婆要开灯,他不让开灯,必须要点蜡烛,所以这个世上奇病怪病,说不定什么时候就遇上。他一看电灯眼睛就疼,就胀,老婆孩子不愿意,小孩子念书写字,(点蜡烛)根本不照(方言:不行)啊。为了这个眼睛怕光,两口子不知道骂了多少架,打了多少架,后来这两口子找到我了,他老婆对我讲,俺这个男人啊,这个毛病改不掉,为了这件事,孩子也吵架,我们两个也天天吵架,他晚上不叫我开灯,这到底可是病?我一听就哈哈大笑,我说这当天然是个病,并且是个大病。并且很多医生不知道这是什么病。我说,你过来,我一搭脉,不错,阳明经气化热,胃腑化热,我说你鼻子可干?夜里面可打鼾?他的老婆讲:打鼾!那个鼾声隔着几间屋子都不能睡觉!呼呼,一睡觉就那样。听到这个话我就明白了,标准的葛根汤证,眉棱骨痛,眉棱骨胀,怕电灯,怕光线,葛根汤,加上承气汤,黄连连翘,白虎汤,加上大柴胡,三剂药吃过了,眼睛不难受了,晚上也能开灯了,几个方子合方,吃过了,连解带拉带出汗,三剂药吃了五六天,症状全部消失,虽然这不是一个大病,不是一个死病,但是人受罪啊。比如夜里面打鼾,吵得人睡不着,小品里面都有,夜静更深,人人想安静,却打鼾,两口子也不照啊,打鼾时间长了,谁能睡得着?所以这个医案,就吃了六天药,全部好了,非常简单。为什么好这么快速呢?对症啊,葛根汤,加上承气汤,黄连连翘,白虎汤,加上大柴胡,我们想一想,这叫做表里双开,上下双开,六腑敞开,经表解开了,热气清掉了,打鼾也没有了,就从那以后,没有了。我记得当时葛根用的大,葛根用了一百多克。所以我就知道这个葛根,阳明经上,离开葛根这个病就难治了。
  阳明还常有表证,为什么阳明常有表证?太阳一罢,第一道防线不当家了,阳明当家,风寒就直接袭击了阳明经,风寒袭击阳明,人还不知道,不发烧,烦躁,出汗,鼻子疼,打鼾,一般医生不知道这是阳明经感冒了,阳明经经表解不开出现的后果,头胀鼻子胀,怕灯光,打鼾,打鼾声音响的,就想要憋死一样。就是鼻子里面粘液分泌物太多了,堵死了。嘴要是不张开,就有可能憋死,半夜里面憋到一定程度,忽的一下起来坐着。这个葛根对于鼻子,是一个好药,加上麻黄开窍最快,这是一个我永远难忘的医案。
  (骘宁曰:大黄非阳明症状明显慎用,当今太阴水湿者亦多,则有机会如蔡老以前说的肾着等汤可上,其他总之辩症治之)
  还有一个医案,那个时候在淮南开诊,天刚亮有一个老头来敲门,喊道,老师啊,你来就救人啊,我说:怎么回事?谁啊?回答道:我就是你门邻,开门果然不错,把他儿子带过来了,他儿子不到三十岁,一进门,拉一个什么架子呢?手脚不停乱舞,上下颌不断地大开合,腮部痉挛扭动,我也从来没见过这样的病人,一见这个病人,我很惊奇。我就问老人,怎么回事啊?回答,我儿子晚上有人请吃酒,吃酒回来,开空调睡觉,结果第二天凌晨就不照了,嗷嗷一叫唤,我们打开门一看,在床上就是这个架势,当时害怕了。就带过来了,父母都很恐慌。我一看,就问,你多长时间了?他爸爸讲,就昨天晚上开始,喝了酒之后。我问,你平时睡觉可打鼾,眉骨是不是疼痛,眼睛胀不胀?额头可难过?眼皮子可跳?眼皮子可抖?回答说,这些症状全部都有,我平常眼皮子跳,平时上下一跳一跳,上下都跳,有时候半边脸发木发胀难受,也没当回事,眉棱骨也痛,额头也难受,还怕灯光,睡觉打鼾,喝过酒,骑着摩托车回来,淌了一身汗,回家洗过澡,开着空调睡觉,忘了关,一觉睡醒,就出现这个症状,好了,我问,你大便可好解?回答说,不好解,几天一次,当初,我问,你可愿意吃中药?愿意,老头说,赶紧给他抓药。于是我给他大剂量的葛根汤,我记得麻黄二十克,桂枝二十克,炙甘草二十克,加上八十克葛根,加上黄连二十克,连翘二十克,柴胡六十克,白芍三十克,黄芩三十克,我记得还有厚朴六十克,大黄三十克,枳实三十克,我给他说吃了以后连淌汗带拉肚子,如果能达到这个效果,病就好了。
  病人拿着药回家了,回家立即熬上,我让他放了二两生姜,枣子不要放,告诉他药熬好了,喝下去一大碗,出汗不要怕,拉肚子不要怕,盖上被子好好睡觉,一身汗淌出来
  就一剂药,喝了一次,半个小时开始出汗,慢慢慢慢脸就正过来了。为什么?葛根、麻黄、桂枝使上劲了,快啊。麻黄这味药走而不守,发散表邪最快,所以前人讲&麻黄汤,信心傲,走三关,窜七窍,每个毛孔都走到&,麻黄的作用这么大!标上葛根来温度,所以这两味药用上,加上黄连清热,葛根也是通阳,大柴胡泻热,加上白芍能护肝阴,这种喜欢喝酒的人,酒化内热,肝阴亏损,肝阳上亢,黄芩清六经之热,白芍护肝保肝,治疗肝阳上亢,为什么老祖爷大柴胡汤不用补药,用白芍,这是为什么?就是脏腑化热,胃化热,少阳是小阳,小柴胡汤证一过,人不知道,柴胡汤证误治,就是大柴胡形成,胃也生热,大肠也生热,热无出路,热气上行,攻到面部上,这也叫中风,所以葛根上去,专解这个表,麻黄解这个表,桂枝解这个表,加上生姜,这几味药来上劲,喝过了热气就要往上窜,所以所以前人讲&麻黄汤,信心傲,走三关,窜七窍,每个毛孔都走到&,麻黄的性质就这么好,得当的地方用上了,吃了就来效。葛根升津解表,升阳保阳,又能护津液,又能解表,所以葛根跟麻黄配上了,劲头大啊,上行特别快。这个嘴歪眼邪这个医案我也终生难忘。
  吃过这个方子以后,我就用桂枝柴胡各半汤加上葛根,吃了十天,告愈了,一切正常。
  第一服药,大便拉过了,汗淌过了,身上没劲了,用桂枝柴胡各半汤,清除内热,解解小表,柴胡解解里,十天以后,嘴歪眼邪就没有了,我们同道的注意,遇到像这种情况不要惊奇,这是面部神经化热,造成的嘴动,如果嘴不动,只有眼皮动,嘴歪掉了,这是寒,造成的表闭,这个患者是内热造成的中风,一下子受了凉,热无出路,洗过澡加上空调一开,表闭住了,热气出不上来,热气冲到面目,必然面部神经收缩错乱,一错乱,那个筋就带着上下颌呱嗒呱嗒上下乱动,不停。见到这样的症状,我明白了,是热性的中风。
  寒性的面部神经麻痹,那个葛根汤加上麻附辛,喝过了比这个还要快速。在面部神经麻痹上,我就分了这两类,结论了这两个方子。葛根汤加麻附辛治疗寒性的表虚性的;嘴动下颌乱动的,那是热性的,表寒化了内热造成的这种中风。所以这种面部神经麻痹,要分成两类来看,我们同道的要记在心中,不能忘记。
  转自:经方医学论坛http://www.hhjfsl.com/jfbbs/read.php?tid=28601
  蔡长福治疗乳腺疾病略例
  蔡长福老师治疗疾病独具手眼,临床疗效比较卓越,我跟随学习之后大开眼界,受到众多启发。在此分享一下蔡长福老师治疗乳腺疾病的一部分思路。希望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蔡长福老师根据自己临床实际经验,创作了乳腺疾病辨治歌诀,这部分歌诀并不能涵盖所有乳腺疾病的治疗办法,但是可以给予医生治疗思路的启发:
  乳腺疾病医辨证,辨清表里再用方
  寒胀怕冷不出汗,麻附细辛逍遥方
  热胀痛疼臂难举,麻黄汤加逍遥方
  乳核疼痛病人怕,药用柴胡桂姜方
  解说:
  乳腺疾病医辨证,辨清表里再用方
  寒胀怕冷不出汗,麻附细辛逍遥方
  蔡长福老师认为治疗乳腺疾病要彻底坚持仲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原则,不能受&乳腺炎&、&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乳腺囊肿&等病名干扰。而是要从整体脉证去治疗。
  比如乳腺疾病病人如果出现乳房寒冷,病人怕冷,不出汗的症状,可以考虑使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逍遥散治疗。蔡老师二十多年前在安徽鹤山县遇到一个32岁女病人,在菜市场卖卤菜,医院检查出乳腺癌,要求其尽快手术,患者家属已经准备好钱,准备第二天手术。蔡老师正巧在菜市场遇见患者, 诊察到患者乳房肿胀、四肢无力、胸闷气短、心烦急躁、胸腹胀、背部胀、大便不通,怕冷、无汗、诊脉细弦。因而想到此是伤寒直中少阴,治疗要太阳少阴同治,于是就告诉患者可以先吃一副中药再决定是否手术。蔡老师给患者开了一剂麻黄附子细辛汤合逍遥散加川芎。患者服用后得小汗一夜,大便遂通畅,乳房肿胀疼痛消失,身体其余不适症状也几乎全部消失。病人身体好转后,最终未去手术,虽然不能确诊癌细胞是否消失,但是病人痛苦得到了极大缓解。
  热胀痛疼臂难举,麻黄汤加逍遥方
  病人如果出现乳房热、胀、疼痛,手臂难以上举,可以考虑使用麻黄汤加逍遥散。蔡老师遇到这样患者较多。多年前蔡老师在鹤丘县,遇到一个二十七八岁的女病人,乳房发红疼痛一周,浑身痛,无汗,脉弦紧有力,脸色红润,蔡老师使用麻黄汤加石膏合并逍遥散。服用一剂后几乎全部不适症状消失,患者后来购买了三盒逍遥丸服用,最终康复。
  乳核疼痛病人怕,药用柴胡桂姜汤
  乳核疾病表现为乳房部位出现形状大小不一的硬结肿块,是生于乳房的肿瘤。临床表现有胀痛、刺痛,严重者如刀割样痛等。蔡长福老师认为多数乳核疾病是由于三阳郁热久而不解造成,可以考虑选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蔡老师在三年前,遇到一个打工者,带着两个孩子在外面打工,医院确诊乳腺癌,蔡老师观察到病人左乳房部位有多个硬核,疼痛难忍,脉细软,饮食正常,大便次数多,略稀。蔡老师根据病人生活工作条件,流汗多,易受寒,推测病人郁热被表寒封闭,并且身体虚,于是使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并逍遥散加川芎,服用一个疗程(十天)以后,病人久久不来复诊,过了一个多月后病人来看望蔡老师,说自己一切症状消失了,非常感谢老师。
  一般医生治疗乳腺疾病多从肝郁气滞、痰凝血瘀等立方,蔡老师的思路或许可以给大家一些启发
了解该症状的其他鉴别诊断:
有哪些症状
、、、、、
风湿免疫科
、、、、、、
今日坐诊大夫
刘晋河副主任医师
擅长:风湿免疫病、内科杂病、男科学及皮肤病
脉缓&是怎么引起的?
脉缓&如何治疗?
脉缓&吃什么好?
脉缓&病人的经验分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阳和少阴合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