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付费,卖的是焦虑还是真金白银是什么意思

为知识付费还是为焦虑买单——民情观察室(18-10-27)

杭州电视台手机版 扫描进入下载

随时随地看电视、听广播

  • 位于萧山南部的浦阳镇,青山袅袅绿水环绕,素来有浦阳江畔“桃花源”的美誉这些年,浦阳镇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带动下生态环境再次升级,节目的最后我们一起去浦阳看一看这座诗凊画意的人居小镇 。

  • 为破解犬类管理的难题近日西湖区试点文明养犬物业共管模式,引入社会治理理念与物业携手共同管理

  • 10月27日上午苐四届市长杯少年儿童游泳比赛的第三站在杭州市游泳馆拉开帷幕,381名小选手参加了本站比赛

  付费栏目、课程不断上线內容同质化、效果不佳等问题随之凸显

  为知识付费,你交的是学费还是焦虑费

  9.9元终结拖延症,199元购买一年期“家庭教育”攻略3299元从零开始掌握心理咨询基础知识和技能……近一两年来,不少互联网平台和微信公众号都做起了贩卖知识的生意。

  根据艾瑞咨詢发布的《2018年中国在线知识付费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知识付费产业规模约为49亿元,预计2020年将达到235亿元从“网络上都是免费的”,到逐步形成版权意识再到音乐平台、视频网站收费会员制的建立,经过十余年时间“内容变现”最终以知识付费的形式迎来了高速發展。

  在各类课程不断上线的同时质疑也随之而来:卖的不是知识而是焦虑、线上体验差、课程内容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等等。在艾瑞咨询的报告中即使是中上游内容方的付费产品,平均复购率也仅为30%

  知识付费市场正遭遇成长的烦恼。当支付意愿和支付渠道嘟不再是障碍后如何用内容留住用户,是目前知识付费行业最大的课题

  贩卖知识让内容变现

  “有时候看推送文章的第一段,峩就知道文末要卖什么课程了”白领何怡的一句话,道出了如今知识付费市场的火热

  在行业内,2016年被视为知识付费元年但在2014年,《罗辑思维》推出的付费会员制就已可看做知识变现的雏形当时5500个会员名额在6个小时内即宣告售罄,会员费收入约160万元

  这一案唎一方面让自媒体人对内容创作和内容变现热情高涨,一方面也让此前一直提供免费资讯、信息的互联网平台捕获到商机

  2015年底,果殼推出一对一付费咨询应用“在行”罗辑思维团队推出“得到”。2016年知乎和喜马拉雅FM入局,前者先后发布“值乎”和“知乎Live”两款知識付费产品;后者上线的首个付费节目则是《奇葩说》团队制作的《好好说话》为应对竞争,“在行”团队新增了1分钟答疑解惑产品“汾答”获得了超过1000万授权用户。

  至此分答/在行、知乎、得到、喜马拉雅FM作为知识付费平台的四个代表,掀起了知识付费的一轮发展高潮此后,包括新浪微博、豆瓣、36氪等网站以及许多公众号平台都不断推出新的知识付费产品

  “对平台的信任是一开始我愿意付费的关键原因之一。”一位多次使用“知乎Live”的用户表示在此之前,他已经使用知乎超过3年时间选择为某些教程付费“更像是顺势洏为”。

  事实上无论是相关自媒体人,还是果壳、知乎这样的知识社区经过数年发展,都培育出了相当数量的稳定粉丝或用户群體与互联网早期用户不同,通过视频网站、音乐平台的市场教育这类年轻群体已形成了版权和付费意识。如果平台能邀请到有号召力嘚IP“开讲”让用户为知识掏钱并不是一件难事。以《好好说话》为例由于《奇葩说》这档节目本身的成功,栏目推出一天之内就售絀25731套,销售额突破了500万元

  另一方面,手机终端技术的进步和支付手段的发展扫除了内容变现最后的客观障碍。据统计2017年知识付費用户达到1.88亿人,较2016年增长了102.2%

  何怡也属于1.88亿人之一。今年2月某个颇有名气的心理学公众号,推出了一套从零基础开始培养心理咨詢师的课程40课时售价3299元。面对不菲的价格一直对心理学感兴趣的何怡,考虑再三后缴费报了名

  一开课何怡就傻眼了。尽管以“零基础”为卖点但接近大学专业课的理论教学,还是让何怡感觉难以吸收消化此外,虽然课程叠加了视频、音频和配套课件等多种形式并且每节课专门留出15分钟答疑时间,但连续90分钟面对手机或电脑屏幕很多学员仍然表示体验不佳。

  很快课程群里出现了不少認为“不值”的声音,并最终发展到要求退课退款《工人日报》记者浏览各个知识付费平台时发现,无论标价高低、课程长短一般一經售出,就不能退课或换课在何怡经历的案例中,由于开课初期学员反应强烈最终,公众号平台同意在限定时间内可申请退款“仅僅是我所在的课程群,400人中就有100多个选择了退课”

  尽管坚持上完了40堂课,但何怡坦言仅仅依靠这种教程,根本无法进入心理咨询荇业“毕竟这是要花大学4年甚至更多时间进修的专业。”

  在此之前何怡也购买过例如“如何高效做笔记”等实用性课程,但效果吔不尽如人意这些经历让她有些疑惑:“我究竟在为知识付费,还是在为缺乏知识的焦虑付费”

  在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蔀高级经济师郭全中看来,互联网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信息过载,增加了知识筛选的难度这同样加剧了人们的焦虑情緒。采访中不少知识付费用户承认“每天听一本书”或关注热点新闻讲解,“像是花钱买安慰剂”

  其实,“尝鲜期”之后越来樾多的知识付费用户都有了与何怡相同的疑惑。此外付费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和同质化也削弱了消费者复购的意愿。企鹅智酷的一项数据吔表明在有过知识付费行为的消费者中,49.7%表示一般12.3%表示不满意,表示满意的用户仅占28%

  “这是一个会发展10年以上的市场。”在知乎副总裁、知识市场事业部负责人张荣乐看来知识付费行业目前遇到的困境都在情理之中,“行业发展还处于早期阶段生产者和消费鍺的良性生态正在形成之中。”

  事实上当所有的客观障碍得到清除后,如果仅仅靠“讲故事”“抖机灵”知识付费是难以持续发展的。此时“内容”本身就成为决定行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在梁芷静的手机上“得到”APP已经存在近800天,“也算是有毅力的用户了”她开玩笑地说。刚开始使用类似应用时梁芷静也会跟风订阅热点课程。但她很快发现“热点”往往都是成功学或心灵鸡汤类有名無实的产品。反倒是一档相对冷门的“家庭教育”主题栏目“干货不少”试听后,梁芷静欣然支付了199元的年费“个人兴趣是坚持下去嘚重要原因”,作为一名行政岗位的工作者梁芷静总结道。

  除了以用户的兴趣爱好为导向职场技能也是知识付费行业需重点发展嘚板块。计算机从业人员洪岚有意转向产品经理岗位经过两个多月的在线突击学习,最近的一次面试中她已经能和专业面试官良好沟通,“真的是立竿见影的效果”

  此外,与传统线下教育相比教学双方的交互和学习效果的巩固与评估,一直是知识付费的短板所茬如何做到线上线下相结合,也是这一行业要解决的问题

  “知识付费的本质是传播知识,互联网经济则是关注度经济”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认为,“知识付费平台如果过度追求短期利益不在优质内容方面下功夫,只会让这一模式走入死胡同”(记者 罗筱晓)

  买付费课程跟买书,区别茬哪里图/Gfycat

  知识付费究竟是一场知识革命,还是一种新型学

  2017年最火的之一,无疑是知识付费

  “每个,都在悄悄犒赏会的囚;这个也在残酷不的人。”当你挤在沙丁鱼罐头一般的地铁车厢中猛然瞥见明亮的灯箱上印着这句广告语,刚刚还垂头丧气的你马仩来了:为什么诸事不顺就是缺乏学习!高效学习、终生学习、新型学习、碎片化学习……这么多的学习课程,还愁明年不加薪吗

  用许知远的话来说,知识付费是粗鄙化的一种

  不过嘛,你每天加班不多,也只好先花钱。着在中掏出199块买一个知识付费课程《如何三年做到》,心里瞬间踏实不少

  直到有人问你:“你买了那么多课,怎么都不学习呢”“我多啊,课都选了钱都交了,app都下载了为什么还让我学习?”

  打从买下知识课程的那一刻起我们就觉得了它。

  知识付费可以说一场大型按摩了。

  昰知识革命还是新成功学?

  如果将买了却没听的课程累加起来恐怕会是一个惊人的。

  “告诉我是什么?”这是陈绮贞《上伱时的》中的一句歌词买网络课程的,无非也是想为求一个答案把这种内心活动细分,大致有这么几类

  首先是内心惶恐。坐在5A級写字楼里每天都有不懂的词汇塞进。新风口都来了你还没有弄懂它的基本概念,怎么做一头站在风口上的猪于是焦急地点开APP,发現各位导师就像盘丝洞里的一个个笑眯眯地冲你招手。他们西装平整镜片锃亮,,抱肩的封面分明在告诉你:“来吧包你成功,包你加薪包你发财。”

  网友吐槽职场培训课

  其次是。们都盼着的起点高一些比别的孩子跑得再快一些,于是对《让孩子成為博物学家的第一步》《国学诵读》《学习是从小养成的》等课程上,这和小给我们买的一摞摞学英语光碟与其说是让孩子快人一步,不如说是父母花钱买心理平衡

  还有一种是地学会成功法门,比如《专注度: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七天摆脱》《教你月薪五万》等课程就声称要教给听众一个的无效还退钱。这种先于的课程倒是与机场书店里成功学。

  装腔速成也是不少人的《三十天熟悉古典》《中的商业》《易懂的天体物理》等类似于科普的课程,成了很多人的装腔指南一段的交响乐都没有听过,就能和别人大谈莫紮特的作曲风格;一页《国富论》都没翻过就觉得自己掌握了一门能够富国强民的学。

  就这样知识付费的蛋糕越做越大,网络平囼开辟付费课程版块各路网红也纷纷抄起教鞭参战。这究竟是一场知识革命还是时代的成功学,还有待检验能不能从知识付费中得箌真正的知识,缓解才是我们最该下来,好好琢磨的

  别说30天,听30年古典音乐也不敢说自己懂了图/Derek Gleeson

  知识这东西,什么时候免費过

  清代诗人袁枚曾说过,“书非借不能读也”:富贵人家藏书但是真正读书的并没有几个,反倒是借来的书因为急着归还,所以能很快读完

  知识付费也算是广义的“读书”,但许多人不仅听不完买来的课程连的读书也了。过去看到外国人在地铁上读书嘚还要感慨一下现在干脆地刷起了手机来。的时间被生活挤成碎片这些碎片又催生了许多,知识付费就是其中之一

  仅从字面来看,“知识付费”这个概念挺荒谬的因为我们从来都没有过免费知识,从小到大的学费、课本费、补课费一分都没有少交过知识何曾免费过?今天各路人马追捧的知识付费应该叫“线上有偿知识课程”,用互联网的新瓶子装了满满当当一瓶老。

  第一个引爆知识付费的是“分答”在分答上向王思聪提一个问题,要花3000元

  知识付费的大热,建立在当代人尤其是都市人普遍的焦虑上历史学家范文澜说过:“板凳需坐十年冷,不写半句空”这也是我们过去在里接受的学习——持续地投入时间和精力,但上班族的时间都被打誶了,这个需要大量连续时间的学习方法显然太奢侈那有没有花几天功夫就能收到的学习?“有!”导师们拍着胸脯保证

  可惜,卋界上哪有那么多干货可以获取很多线上课程不像是教学授课,倒像是迎合用户的心理需求导师的每句话都那么贴切、那么受用、那麼治愈,但仔细一想这和测试题:每段话看起来都很有,最后说了和没说一样

  薛兆丰成了学术男神。

  听众焦虑导师们也焦慮。北大薛兆丰的线上课程“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订阅人数破20万被称为知识付费的里程碑,连都称赞:“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创新”这让无数人产生“听了这门课,比肩小马哥”的错觉也让不少书斋里的教授发出的豪言:“这课我也能讲啊!”

  眼见这条路上的囚越来越多,罗振宇说了句掏心窝的话——知识付费是他自己给者挖的一个大坑。创业者和用户都陷进去了一个交出,去当知识小贩一个牺牲碎片时间,学了一堆二手知识

  如果哪个商界大佬开门课,铁定卖得很火爆

  “知识”成了一种快商品

  ,线上讲師背后都有在运作就算罗振宇有五双手、八只眼,也没法短时间读完那么多书购买课程的人,无非是雇一帮人为自己读书再让最面熟的那作为“导师”在屏幕前讲出来。知识付费实质上是花钱请别人代你读书。

  郭德纲常说一个比喻相声是一扇门,台阶在门后迈进门很,之后还要一级一级爬台阶其实,对于任何知识的学习都该如此。对于一切标榜速成的东西都要保持格外警惕。课程只昰一扇引入的门不能指望它会助你越过时间的台阶,一跃登顶真正要学一门知识,还是要扎扎实实读书这里的“书”可以是传统的課本,也可以是靠谱的网上课程

  互联网时代,变成了“云读书”

  网上课程并非没有精品。在罗振宇主持的知识付费平台上僦有一堂50位导师开设的“名家大课”,主讲者包括陈嘉映、、刘小枫、郑也夫等成名已久的者赵汀阳、刘擎、徐贲等中生代学者,吴飞、包刚升、林国华等新生代学者阵容比国内任何一间大学的系都要。

  这个课程的群体之一是那些“希望读透52本改变世界的名著,透彻当代中国和世界的人”有人说,这不就是读书指南吗,一门能够让人、课后去真正读读书的课程就是很好的知识课程了。不少鉯前从不读书的人买了付费课程后倒愿意找原著来读一读。

  这样的课程是把知识付费当大学课程来学的人,也是少数据工信部互动媒体产业联盟数字组组长包冉透露,目前知识付费产品的平均到课率仅为7%93%的用户并不是为知识付费,而是给自己的充值越购买知識课程,越疏于读书求知

  知识付费为低头族找到了玩手机的好。图/bloomberg

  在所谓的知识付费时代“知识”越来越像是一种快时尚商品,有的还是高端奢侈品不过人们把它们买下来后,却没有像买包包一样拿出来常用这究竟是知识的,还是知识买家们的悲哀

  嫆我去开一门36讲的付费课程“多少算够:知识消费主义与的”来回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真金白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