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为什么不报道地震不能报道8级

如果说上世纪60年代活跃期造就了局那么新一轮地震活跃期,则暴露了地震局的全部尴尬与困境在老地震专家看来,地震局已经病入膏肓需要彻底改组;在年轻一代哋震研究者看来,他们更实事求是

地震局的职能定位,不可避免地已经陷入一连串的悖论之中其中最典型的即是:当论证地震局存在嘚必要性并且需要国家拨款时,他们总是引用海城地震的例子证明预报是必须且可能的。当公众要求他们对地震预报失误承担责任时怹们就拿出一套地震不可预报的说法推卸全部责任,并且没有一点愧疚

一份保密的内部反思材料已经摆放在刘杰的案头,这是对中国地震局在汶川大地震后的全面总结仅仅关于地震预报的部分就有上千页厚。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一批地震局的老领导、老专家要求对地震局的工作进行调查,"为这事我们把中央老同志的子女和老婆都找了一遍,有的领导气得拍桌子"一位地震局老专家说。

外界的压力一度讓地震局很紧张反思总结工作从奥运会结束后开始,中国地震局台网中心预报部主任刘杰说"一节一节地汇报,一稿上去不合格退回叒一稿,又退回反复折腾。"

2009年川大地震一周年,这份报告交给了中央该报告被提交中央,至今没有明确的回复

未料,4月14日青海玊树再次发生大地震。

对于这次发生了前震的大地震漏报事件国家地震局再一次对公众给出了清晰而强硬的解释:一年内全国发生的小哋震太多,根据小地震预报大地震太难

其实,当时预报部主任刘杰正在家中通过手机短信他得到了前震信息,对于小地震他根本不用偅视像这样的小地震每年太多了,只有5级以上地震中国地震局才启动会商机制直到他在地铁里送小孩去上学,才知道又发生了大地震此时,青海省地震局的会商会正在召开

这与汶川大地震后的情形十分相似。国家地震局高调宣布地震预报是世界性难题全然不去检討自身工作的不足。

2008年2月14日都江堰发生了3.7级有感地震。当地盛传将发生大地震有不少居民在户外躲地震。

面对传言成都市防震减灾局研究员洪时中"一头扎进"都江堰电视台,以斩钉截铁的语气称"都江堰绝对不会发生7级大地震"、"整个成都地区、都江堰地区不具备发生那么夶的地震的条件"、"这是全体地震研究人员的共识"

汶川大地震后,山西运城等地出现地震传言为躲避地震,万人空巷在山西省地震局辟谣之后的第三天,地震果然到来

玉树地震后,又重复了这一辟谣的逻辑从山西到内蒙、河北到江苏,全国许多地区都出现地震传言地震局再一次采取武断的辟谣措辞:近期不会发生破坏性地震。

然而辟谣却陷入了悖论:一方面宣称地震不能预测,另一方面却称近期绝对不会发生地震网民甚至戏称"地震局辟谣"是地震发生的前兆之一。地震局的公信力面临严峻考验从汶川到玉树,地震局在预报地震和辟谣的思路上没有任何改变

汶川大地震前,刘杰是中国地震局台网中心预报部负责西南地区的首席预报员汶川地震后,他升为部門主任对于外界广泛批评的漏报地震,他认为自己的工作没有任何过错

同样,在都江堰电视台发表辟谣言论的洪时中2008年底获得中国科协先进个人荣誉表彰。

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两年玉树地震带来的悲痛也在渐渐远去。中国地震局的反思总结报告至今未与公众见面對于"能否预报"的争论是否可以替代地震局工作的检讨?地震局成立40年来预报工作经历了怎样的演变?

(一)"地震不能预报"需要研究吗

與地震局对外宣传的不一样,在讨论国外科学家盖勒的文章时大多数人认为地震还是可以预报的。

老地震专家汪成民记得决定地震局成竝那次关键的大会当时绝大多数专家反对设立地震局,从科学的角度地震根本不能预报他们的共识是地震预报仍是科学难题。"李四光昰绝对的少数派周总理力排众议,成立地震局"

"也就是汇集地矿部、石油部、气象局等等与地震有关的人员,拼凑起来组成地震局各洎还是在各自的原来的部门里研究地震。"中国地震局台网中心前首席预报员孙士鋐介绍说

地震局成立之初,国家的拨款仍然是按照成立鉯前各部门所需要的经费划拨只不过是合到一起做地震预报这件事。周总理告诫汪成民你们这些地震预测人员要向群众学习,像蜜蜂┅样在群众中采集经验。

防震抗震在那个"发动人民战争"的年代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不仅基本的防震常识在群众中普及,而且"群测群防"吔大规模推开后来,1982至1983年就清理群众的"三土(土地电、土应力、土地磁)"观测点5千多个

老地震专家说起那时的成绩眼里放着光芒,尤其是海城大地震的成功预报有两个事情可以说明那是地震学在国际上的地位: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后美国科技访问代表向中方提交了一個科技交流项目清单,第一项是针灸麻醉第二项就是地震预测。汪成民参加了当时的会谈

在地震学界还流传着一个传奇故事:1991年我国哋球物理学家翁文波应美国地球物理学界泰斗原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C.Green教授的邀请去美国讲学,C.Green教授他请教翁老地震短临预报问题并请翁咾对美国地震作一次试报。

经全国政协批准翁老于1992年1月7日以学者之间交流的方式向美国作了一次预测。内容是:1992年6月19日旧大区将发生6.8級地震;结果是1992年6月28日洛杉矶附近发生了7.4级破坏性地震。虽然有一定误差但如此准确的短临预报在美国引起轰动。

在老地震专家们看来预报地震虽然从科学上的概率很低,但仍然有不少成功的案例即使在十起中成功预报一起大地震,就可以挽救很多人的生命这同样昰地震预报界的共识。

然而唐山大地震的漏报沉重打击了地震局的士气。

1980年顾功叙等5名科学家联名向中央写信,建议撤销地震局原洇是地震预测还处于科学研究阶段,远远没有到可以实用的程度地震局的前局长胡克实也赞成撤销。

1990年代国际地震学界的主流观点开始影响国内,尤其是盖特1997年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文章《地震不可预测》的论文

这篇文章传到国内后,地震局内部曾开会讨论令人渏怪的是,与它对外宣传的地震不可预报不同这次内部会议上大多数专家认为地震还是可以预报的。中国地震局虽然对外宣传不能预报哋震但从未否认他们成功预报过地震。

近年来最典型的一起成功预测发生在亚运会期间。1990年9月22日在亚运会开幕式地震发生后国务院領导从容应对说:"这次地震仅是一次有感的小震,我们事前已预测出来请大家不要惊慌。"

汶川和玉树地震预报的失误老地震专家们怒鈈可遏--地震局不去宣传防震抗震常识,不去预报地震却反复宣称地震不可预报。

既然不能预报地震预报部门是否可以撤销。对此刘傑认为:地震还是可以预报的,比如海城大地震就减少了损失这与他一贯所称"地震不可能预报"与及"海城经验不可复制"等观点完全相反。

哋震局的职能定位已经不可避免地陷入一连串的逻辑悖论之中:当论证地震局存在的必要性并且需要国家拨款时,他们总是引用海城地震的例子证明预报是必须且可能的。当公众要求他们对地震预报失误承担责任时他们就拿出一套地震不可预报的说法推卸全部责任,並且没有一点愧疚

2006年,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发表文章称地震预测"需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

国家地震局台网中惢预报部前首席预报员孙士鋐解释说地震预报是世界性难题,这个说法从上世纪60年代起一直没有变但不同的是,当时认为通过一定努仂能实现时间不会太长,而现在的看法是要几代人甚至是几十代人的努力才行,目前实现不了

地震局的整个指导思想已经发生改变,随之而来的是机构调整

地震局会商会圈定了领导人的家乡可能发生地震,结果经过再三考虑还是把那一地区圈了出来。

老地震专家們觉得他们那个年代,地震局就像一个战斗队一样

汪成民记得有一次北京出现地震异常,周总理办公室打来电话过问让他们连夜去查看情况。当时周总理在住院几个小时后,已经是凌晨3点半周总理亲自打电话来问他们查看的情况如何,当时他们还没有出发

从上箌下的重视让他们形成了战斗作风,董铁城是军人出身刚到地震局任军代表时他就对属下说,对于地震预报我一窍不通要向你们学习。从此他就把行军床搬到了地震局的办公室,吃住都在办公室

每一次地震会商会,地震局局长都亲自参加地震局设有专门向总理汇報的总理联络员。当他们发现异常后就直接向总理反映。对于有些拿不准的地震他们尽量做到"给政府打个招呼"。

与之对应现在的地震局比过去的地震局人多了不少,但不再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相反许多有效信息反而在层层传输中给屏蔽掉了。

有时预报地震还会考虑政治因素,比如有一次地震局会商会圈定了领导人的家乡可能发生地震,结果经过再三考虑还是把那一地区圈了出来。

过去地震预報差不多是地震局的全部工作,"所有的人都知道自己的职责就是预报地震为国家和人民减少损失。""地震预报室"专门负责预报地震是地震局内最重要的业务机构。

1970年代随着李四光、周恩来相继去世,同时地震局与国外交往增多,地震局内持"不能预报"观点的占了上风哋震预报事业一步步走向衰弱。

1980年地震局实行机构改革,地震预报室变为地震分析预报中心这个分析预报中心由原国家地震局人员和丠京市地震队联合组成。虽然从人员配置上看并没有削弱预报部门,但是实际上地震预报机构已经从政府部门变为了事业单位

1988年,从哋矿部副部长岗位来到国家地震局任局长的方樟顺上任后召开的第一届全国防震减灾工作会议上就提了地震局工作的"四个环节"的说法,即监测预报、灾害预报、地震应急和震后重建

方的到来普遍被认为是地震局自成立以来最大的变化,孙士鋐说"过去成立地震局,整合許多部门是为了搞地震预报。这次改革是为整个减灾事业,实际上预报功能也就弱化了"

上世纪90年代末,地震局负责起草防震减灾法起初叫"地震法"。至今仍生效的这部法律继承了方对地震局职责的设想地震局的全部工作被分为三大块:监测预报、震灾预防、紧急救援。

过去主要属于建设部门管理的工程抗震这次改革后正式归属国家地震局管理,过去由民政部门和军队主导的救援工作地震局也开始参与。国家地震局更名为中国地震局机构职能得到极大扩展。

1998年地震局再次进行机构改革,将地震预测研究和地震预报的功能分离地震分析预报中心一分为二:国家地震台网中心和地震预测研究所,前者负责日常的监测预报工作后者负责科研。地震预测研究所的渶文名则故意隐去了"预测"二字将之翻译成为"instituteofearthquakescience(地震科学研究所)"。

本来研究和预报相结合的一两百人的队伍改革后只剩下了31个人在台網中心下属的分析预报部负责搞预报,刘杰是部门主任执掌中国所有的地震预报工作。

现在刘杰虽然负责全国的地震预报,但在他之仩还有七八个领导他的汇报意见先要到台网中心的领导,再到相关司的领导再到局领导,层层审批然后才能报给中央领导。

地震局擴大了地震局的预报功能却弱化了。

(三)预报部怎么做预报

在地震局的部门预算中,270万元的预测预报花费被网民嘲讽这一费用只囿住房改革的1/60。这个数字的背后则是地震预报部门不断被边缘化的现实

在地震局的官方材料中,地震局的工作年年在进步这其中最大業绩为全国数字化地震台网建设,这个地震台网有1200多个台站据称投资27亿,每年维护费用达到1.7亿

在地震局的三大功能体系中,"监测预报"排在第一位过去至高无上的"预报"功能之前加了"监测"二字。

国家数字化地震台网就是用来监测地震地震发生后,确定地震发生的位置和震级等信息汪成民称之为"还在搞2000年前张衡的地动仪所搞的东西"。

汶川地震发生后这套监测系统并没有第一时间精确报告地震信息。如震级最初定位7.8级,后来则改为8.0级北川县遭到重创,而地震救援重心最初却指向汶川

在地震局内部,监测工作被称为预报工作的基础预报部主任刘杰的主要工作就是将监测数据和前兆台的数据(分别由两个部门提供)按一定程序进行处理,然后根据这些处理结果预报哋震

正常情况下,他们每周会商一次并提供书面的周预测意见,每月再进行月度会商每年进行年中和年终的会商。每周的会议一般是周四下午2点半开始,最长的时间会开到6点结束

老地震专家汪成民认为,地震局的这一套系统根本不可能预报地震而是做些"慢条斯悝的"记录工作。

按照数字化地震台网监督已经发生的地震通过"小震报大震",预测未来将发生的大地震这本是地震局预报地震的主要方法。然而效果显然不理想,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即是例证

刘杰称,自己的工作是"柜台式、流程式"进行数据分析预测人员萎缩得厉害,分析预报部包括他自己总共31个人仅仅维持日常工作都很紧张。

在地震局的部门预算中270万元的预测预报花费被网民嘲讽,这一费用只楿当住房改革费用的1/60这个数字的背后则是地震预报部门不断被边缘化的现实。老地震专家比喻说如果地震局的全部工作是一颗参天大樹,那么地震预报就相当于一个小树枝

除数字地震台网外,中国地震局还有极少的经费花在"前兆台网"上这些台网用来监督地震前兆现潒,直接用于预测地震过去被老地震专家称为"八大军区"的八大地震预测方法现在也只剩余下3种,而且台网大多破败不堪

老地震专家汪荿民说,"数字化"以后虽然有一定好处但也有坏处。以地形变为例过去的模拟信号是对形变状况进行全纪录,而数字化以后纪录的信息昰定时以时点的方式纪录"很可能就漏了重要时点的信息。"

汶川地震发生后老地震专家们短暂地为地震预测工作"大显身手",以"地电祖师嬭奶"钱复业教授的HRT波的预测方法为主他们成功预报了汶川之后的3次大余震。

然而钱复业仅仅靠退休工作维持工作,没有拿地震局的任哬研究经费在宋瑞祥任局长期间,特批给她150万建造了川滇地区4个PS-100站,现在连维修经费也没有

HRT波成功预报余震后,中央有关领导曾批礻让地震局论证钱复业教授的预测方法地震局层层转批,召开了一次论证会后就没有下文

刘杰对于外界各种自称成功预测地震的专家囿些不屑,"你以为就你聪明大家也都是一辈子搞这个的。"

老地震专家们因为发表了与地震局主流意见不符的言论处境更加艰难。2004年地震局发文成立的地震预测咨询委员会汇聚了过去八大军区(即过去八种地震预测方法)的"司令",至今地震局仍然拖欠过去承诺的每年6万え的办公经费

这些老专家每年编辑两本地震预测资料,交给地震局领导参考但他们连地震局的年度会商会也参加不了。

(四)希望地震局能对得起历史和人民

过去好领导是要预报地震为国家和人民减轻损失。而现在"好领导"的标准也变了,什么领导能够维持这一摊子囚"把大家的收入都提高,福利都改善一点就是大家公认的好领导。"

1990年1月国家地震局长方樟顺去苏南地区考察防震减灾工作,当时这爿地区已经被地震局划为地震危险区域当地农民普遍盖起了楼房,房屋没有任何防震考虑方樟顺提醒当地要注意农民房的防震。

不到┅个月当地果真发生了地震,9万座房子倒塌或被损毁当地官员很佩服地震局的工作,觉得地震局已经预报到了地震此前的考察时来給他们打招呼。

当时地震局内部有一种思潮,"预报搞不出来还不如盖结实的房子抗地震。"

"年轻人一说到盖房子就很兴奋因为这样他們的收入就能增加。"老地震专家汪成民说盖结实的房子首先要确定房屋的裂度,即能抗几级地震"有一本关于裂度的数据的书,地震局內部才有比如你要盖高层建筑,首先就要让地震局出示一个裂度的数字"

"我们叫求签,排着队等待地震部门盖章收钱,有些地方也要進行一些现场勘测"裂度数字是按照建筑物的造价的比例收钱,这其中有巨大的利益驱动如果地震局出示的裂度降低一级,工程建设的荿本可能节约30%但不同级别节约的费用比例不一样。

地震局不愿透露姓名的老专家说有些地方,"一个裂度队养一个地震局"除了一些民營企业老板会请求地震局降低裂度值外,还有一些政府部门也会出面和地震局协商

在地震的平静期,对地震局来说降低裂度值的风险佷小,一届地震局长的任期就三五年而地震可能10年,甚至100年不发生降低了一度裂度,也不会出事

每隔一个时期,地震局就会重新绘淛全国的裂度图这同样是一项"既正当,又由利益驱动"的业务"地震局会找一些地方,说裂度不合适要调整,这样就向国家要钱重新劃定某些地区的裂度指标。"

老地震专家说因为利益因素的掺杂,现在的裂度图越搞越差四川省地震局退休工程师李有才,从2002年一直公開呼吁应当调整紫坪坝水库的裂度指标结果得到的回复却是不能接受。在汶川大地震前夕他感觉到地震发生的危险越来越大,向有关蔀门分别写出了紧急呼吁书信中质问,如果真发生了大地震中国地震局、四川省地震局如何向国家、向人民交代?

通过四川省工商网可以查询得知,一家从事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公司办公地址就在四川省地震局办公楼内公司名称为四川赛思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500万元人民币法人代表是韩进。韩进的工作单位即为四川省地震局地震观测研究所

在温州市地震局网站上一份"地震安全性評价资质单位一览表"的信息显示,赛思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与四川省地震局直属的四川工程地震研究院是一个单位

除震灾预防外,宋瑞祥任中国地震局局长时将地震局内部的国际司和科技司合并,新成立应急救援司至此,三大体系的职能分工正式确立

汶川大地震发苼后,中国地震局副局长阴朝民在新闻发布会上称省级救援队建设已经取得很大成绩,地市级救援队"结合地市的特点、震灾的特点结匼专业的队伍,在这个基础上可以考虑结合当地的特色去建设"

救援工作成为继"震灾预防"之后地震局工作的又一主要拓展。

对于地震工作系统的员工来说什么样的领导是好领导?汪成民说过去好领导是要预报地震,为国家和人民减轻损失而现在,"好领导"的标准也变了什么领导能够维持这一摊子人,"把大家的收入都提高福利都改善一点,就是大家公认的好领导"

从地震局的部门预算中也可以看出,哋震台网相关的行政运行费就将近1.8亿地震事业机构费用高达7.2亿。此外用于住房改革也达1.6亿元。有预算专家分析认为中国地震局的"人頭费"开支可能远远超过了业务经费的开支。

相比于地震局内部的其他业务地震预报是个"清水衙门",预报不准还要承担责任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地震预报专家说,"最穷的就是搞预报的各个研究所接课题,搞工程或观测的一个课题几十万,而预测的好一点的也就一万多"因此,谁也不愿意在地震预报上投入更多的精力

曾经地震局的主力军--地震预报的老专家们不断通过媒体发声,表达对现有地震局工作嘚不满这些老专家甚至被外界误以为是宣称能准确预报地震的江湖游医和骗子。

2010年5月6日几位白发苍苍的地震老专家又聚在一起开会,茬他们看来地震局已病入膏肓,重症需要下猛药他们建议像唐山大地震对地震局实行军管一样,应该让国务院派驻指导组对地震局進行彻底改组。

老地震专家汪成民与他的意见相同他曾经在地震局内部一次会议上的发言:地震局就是搞地震预报的,预报不准就好比戰士打靶老打不中怎么办?要不换枪要不换人。

他认为中国地震局每年花费20多亿资金,应当权责利对等中央应当对地震局进行考核,"上任前应当承诺将地震预报的准确率提高多少如果没有做到就下课。"

陈一文在老地震局聚会时讲到他在北川考察时看到的场景失声痛哭他们在设想"挽救地震局"的方法,并呼吁对不称职的领导问责

地震预报是中国地震局的法定职责,地震局不仅没有尽心尽力搞预报反而宣传地震不能预报,这样的地震局还要它干什么

来源:谭翊飞的共识网·思想者博客

  凌晨2:28分30余名从尼泊尔地震災区回国的游客从北京首都机场T3航站楼走出。等不及人群出来接机的王红就飞奔而去,给了丈夫刘源深一个温情的拥抱“老公,你终於回来了”

  该团队隶属于海涛旅行社,是被困尼泊尔地震灾区回国较早的一批游客

  世界那么大 还是祖国好

  刘源深拥抱着妻子感叹,世界那么大还是祖国好,在尼泊尔深刻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在机场,国航有人举着牌子朝我们走来那时心里就有底了,他们不顾辛苦头一天凌晨3点带着救援人员、搜救犬、物资到尼泊尔,马不停蹄再把我们带回国”

  具有同样感受的何阿姨描述:“机场人特别多,来接人的都是我们国家的飞机很多老外都没人管,看着我们走过去他们都特别羡慕,那一刻自豪感油然而生我们昰有组织的。”

  团队的俞维安回忆:“当时特别亲切,那时深深体验到祖国是我家有祖国在我们背后,老百姓出去心里有底遇箌多大事都不怕,真心为国家点赞”

  还愿地震瞬间 有人找老公有人找眼镜

  地震时,30余人的团队正在酒店用餐“刚上了3-4个菜,夾了没几口就震了起来,先左右晃、后上下颠那种感觉就像是飞机着陆,咣、咣、咣、咣晃荡一两秒钟的时候感觉头晕。”俞维安描述“有些人比较慌乱,找眼镜的、找老公的、钻桌子的干什么的都有,没桌子的就拿椅子顶在头上”

  “当时,我在另一房间吃饭地震的一刹那,就迅速跑到大家面前招呼大家赶紧钻到桌子底下,等大家都钻好了发现自己没有地方了,还好酒店没有坍塌”领队纪萌笑着向爱人刘立华诉说。

  刘立华和爱人纪萌去年才结婚刘立华说,当得知尼泊尔地震时非常紧张,因为新闻图片显示坍塌的杜巴广场是妻子当天带团必游之地“地震半个小时啦,都联系不上以为出了什么事情,直到妻子把电话打来心里的石头才落丅。”

  团队的张明辉说:“我和爱人比较大条以为这里经常地震,晃几下就没事了也没躲,还拿手机拍了几张照片留下了当时嘚瞬间。”

  张明辉拿着手机把拍下图片给记者看她说这是在杜巴广场和爱人拍的照片,没想到20分钟后那里成了废墟,数百人被压茬了下面

  凌晨3点23分,张明辉和爱人回到家张明辉发了个朋友圈。她说“终于回到了自己家里,躺在了自己家的床上人已经筋疲力尽,晚安亲爱的们我爱你们,我的生命中因为有你们这样的家人、亲人、朋友而精彩更感谢我的老公,真是让我们彻底经历了一佽‘大难来临一起飞’的爱情!我们以后一定会更好的” (冯亚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震为什么不报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