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元比八十元4比5少百分之几几

一件衣服涨价百分之三十,又降价百分之二十,仍获利八十元,这件衣服原价多少_百度知道
一件衣服涨价百分之三十,又降价百分之二十,仍获利八十元,这件衣服原价多少
我有更好的答案
设这件衣服原价X,则(1+30%)(1-20%)X-X=801.3×0.8X-X=801.04X-X=800.04X=80X=2000(元)答:这件衣服原价2000元。
采纳率:93%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3.14比8少百分之几_百度知道
3.14比8少百分之几
3.14比8少百分之几
我有更好的答案
(8-3.14)÷8=4.86÷8=60.75%,你好,本题已解答,如果满意请点右下角“采纳答案”。
采纳率:81%
来自团队:
(8-3.14)÷8=60.5%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一本书按原价的80%出售.就是按八十元出售.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题目详情
一本书按原价的80%出售,就是按八十元出售.&&(判断对错)
考点:百分数的意义、读写及应用
专题:分数和百分数
分析:一本书按原价的80%出售,就是按原价的80%出售,解答即可.
解:一本书按原价的80%出售,就是按原价的80%出售.故答案为:×.
点评:关键是找准单位“1”,再明确百分数的意义进行解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科目:小学数学
一套住房按原价的&98%出售,也就是打折出售.
科目:小学数学
解方程::=:x;&&&&&&&&&& 4.2×5÷(x+5)=3;&&&&&&&&& x+(3x-16)÷25%=10(x+1).
科目:小学数学
一瓶油连瓶重1.7千克,用去一半后连瓶重0.95千克,原来瓶中有油多少千克?
科目:小学数学
一个圆柱的高是底面直径的π倍,那么这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
科目:小学数学
为实施国家廉租房建设,银川市计划第一季度完成廉租房50000套,实际一月份完成16000套,二月份完成了25000套.(1)一、二月份完成了计划的百分之几?(2)还剩百分之几没有完成?(3)二月份比一月份多完成了百分之几?(4)一月份比二月份少完成了百分之几?
科目:小学数学
商店出售一种DVD,原价是400元,现在八折出售,现价多少元?便宜了多少元?
科目:小学数学
一个数的50%与70的80%一样多,这个数是.
科目:小学数学
学校组织四年级同学去旅游,租了2辆汽车,每辆乘坐24名学生,租车费一共是960元.进山时,每人买门票15元,乘坐索道上山,每人交费25元钱.(1)平均每人分摊多少元租车费?(2)这次旅游他们一共花费多少元钱?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  八十年代以前的五毛钱,能顶现在的多少钱?要回答这个问题,简单的对比和物价比较,都是荒诞不经的。  要想比较完整的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知道当时的这笔钱对当时的人们的生活意味着什么。
楼主发言:51次 发图:0张 | 更多
  从实际使用上看,估计在十块钱左右。  
  一盒火柴2分,一个作业本8分,一瓶猪肉罐头7毛,糖果一分钱两个,一支钢笔两毛,听说就这些了  
  农村的好像一天不到一块钱  
  50吧。
  已经有人用物价对比回答了一些。前面说过,单纯的物价对比其实很失真。  要对比,首先要知道当时的五毛钱,对当时的人们生活,意味着什么。  五毛钱,对当时的城市人口来讲,也是有很大区分的。  对十二三级以上的高干来讲,五毛钱不过是月收入的千分之二三,是个可以完全被忽略的数字。  对一般的双职工家庭来讲,约是家庭月收入的百分之一点五左右,虽不到可完全被忽略的地步,但也确实是无关紧要。  对单职工家庭来讲,这就是一家人一日必须的伙食费用了,这笔钱,省省也是能省出来的,但得要多少天的俭省节约才能省出来呢?一个星期?或者是十天?这是四十年前的事情了,今天肯定没几个人能知道这些了,但可以肯定的是,两三天的时间是绝对省不出这笔钱的。  说到这儿,会有人出来抬杠:这家人断一天伙食这笔钱不就省出来了?难道这家人断一天伙食全家人就得死光啊?为五毛钱一家人扣扣缩缩的,至于吗?  凡是说这样的话的人,或是有这样想法的人,不客气的说,这都是些“何不食肉糜”的傻逼。如果不是,则这样的人就必然是人渣!  “节省”和“扣除”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节省可持续进行,扣除则不可能持续,这两者是有根本区别的。顺便提一下,“节省”与“节约”两者之间也不同,大讲汉语言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语言之一的人,如果不能或不屑于理解这两个词间差别的,不是骗子就是傻逼。  讲到这里,我该说我对这个问题的对比方法了:这笔钱对当时人们生活的意义,或者说是重要性。
  你得说好以前到什么时候,你要到50年代那还没现在值钱
  那要看你用工资比,还是物价比  物价还要看是用大米白面比,还是用房价比  差别大了,没法评估
  @热-17 14:45:55  一盒火柴2分,一个作业本8分,一瓶猪肉罐头7毛,糖果一分钱两个,一支钢笔两毛,听说就这些了  -----------------------------  奶油冰棒5分,烧饼6分
  太后说六七十年代一只大龙虾,注意,不是小龙虾,5毛钱。。。  那时候工资大约十几块钱,父亲是空军军官,好像36块钱。
  嗨,这种比对有意思,因人而异。比如对我而言,五毛钱相当于40块话梅糖,或者8块运动巧克力。对我的父母,钱包了偶尔少了五毛也许不知道(因为这是我偷过的最大数额)。对捡废品的老人,相当于辛苦捡拾的一小推车废纸。或者积攒20个牙膏皮。  记得当年听到有人和存自行车的吵架,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是说这2分钱的事儿!也不知道不是说存车费他们在吵什么?那么5毛相当于存25次自行车。值得吵25次架!
  小时候五毛钱是不小的钱了。记得六一儿童节时,一般的家庭给孩子就是五毛钱。是三天也就是三顿饭的花销。一根麻花劲五分钱,一瓶汽水二分钱。一根冰棍二分钱。
  相当于回帖一次。  
  八十年代以前,五毛钱到底值多少钱,前面就当时的城市中绝大多数人分析了这“五毛钱”对当时人们的生活意义。十二三级以上的高干,就当时的一般中型城市而言,充其量也就百十来个,可忽略;单职工家庭,没有统计数字,但凭个人生活经验感觉,不会超过总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如此说来,五毛钱,整体上讲对当时的城市人口不算什么负担。  但,整体上讲,当时的中国人口的主体不是城市人口,而是农村人口。  五毛钱,对当时的农村人意味着什么?  我原来有一贴,《给八十年代以前的农民算算账》,这里我再把当时农民的收入简单说一遍。由于当时是“人民公社”时期,所以一种算法基本上能保证在全国都适用,除了港海澳台。  基本算法假设:人均耕地三亩,粮食单产每亩(小麦)300斤,各种费用刨除,纯收入200斤;一般家庭五口人,平均每人年分粮(小麦)300斤,食用油2斤。注意,时间单位是年。  本人北方人,只对小麦了解的多些,所以这里以小麦为基本价做计算。  一家五口人,耕占有面积15亩,年纯收入便是3000斤小麦;粮食是统购物品,共分四个档:0.11、0.12、0.13、0.14四个价格档,这里以0.12元为标准价算,3000斤小麦相当于360元。另外副食经济作物因种植数量有限(以粮为纲),这里就完全忽略,但收获凭空计入。  一家五口人,年分粮1500斤,折合180元(当时生产队普遍将口粮价格计为0.14元这种做法这里就不讨论了);食用油10斤,每斤0.6元,共6元;两项合计,186元。  这样算下来,每户每年收入是360元,除去食用粮油,实际到手收入是174元。平均到每人,每年是34.8元,按月计,每月不到2元,也就是不到四个五毛。  下面进入换位思考。  在一个物价便宜到不可思议的时代,住房是你自己的,你不必考虑你的食品的支出,因为粮油是免费供给的,你也没必考虑副食蔬菜问题,因为你有一块自留地,只要经营的好,这些都以解决,没人收你的物业费。你要考虑的,是你的生产工具,如身上的衣料,照明电费,食品烹饪消耗等一些日常开支,但你的月支出限额是2元。  这种情况下,一盒《经济》牌香烟九分钱,一尺最便宜的白布也是九分钱,一张邮票八分钱,一根奶油冰棒一毛钱(五分的哪位你是把冰棍的格价记成冰糕的价格了),一场彩色电影两毛五分钱,一个二两的馒头五分钱,一个作业本八分钱,小学生上学报名入册要交五毛钱(一年也就两次),如此等等,你还会觉得这些东西都很便宜、便宜的跟白给了一样差不多吗?
  奶油冰棍五分一根。5角钱是城镇一个人近两天的生活费。这是八十年代以前的事了。
  结论:  八十年代以前的五毛钱,对月工资在200元以上的家庭(十二级以上高干)来讲,不算什么,即使是这是个有七八口人的大家庭;对月入在70到100之间的五口之家(双职工),五毛钱是需要留意,但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  对月入50元的五口之家(单职工),五毛钱是你不能不重视的一件事;  对月入30元以下的五口之家(农村)来讲,地上捡了五毛钱,你绝对发不了财,但要让你因为一些必须做的事而多付出这五毛钱,对已经咬牙勒紧裤带的你,这与灾难有何差异?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草,什么意思?  五毛钱,很少,少到你可以从不去考虑它;五毛钱,很多,多到因为它能成为你生活的全部内容。  但,绝不会有人因为五毛钱而发财,无论什么时候。  所以,拿八十年代以前的五毛钱的采购水平与今天的采购水平对比,很荒谬;拿八十年代以前的物价水平与今天的物价水平对比,白痴。
  物价几十年不变,油条涨一分钱都有人下来查的年代,五毛钱是很大的钱了。
  两间房子,60平方,800元  
  当时的五毛钱对农村人来说确实意义重大!
  83年一块砖2分,现在一块砖4毛
  我十天的零花钱
  看一场电影两毛钱,镇上到县城二十公里两毛五。有个代课教师一个月五块工资。  
  @武二浪子
18:28:15  两间房子,60平方,800元  -----------------------------  瓦房,立柱和横梁都是上好的木料。八零年以前二线城市私有房的价格。是私有房,不是郊区农民房。
  @良心让狗吃一半
18:37:23  我十天的零花钱  -----------------------------  双职工家庭,或是干部家庭,并且在家受娇宠。十天五毛的零花钱,不是因为家里拿不出更多,而是当时的文化氛围下,再多就会受邻里非议。
  姜昆的相声:炒辣子鸡,一毛七,红烧肉,两毛九  牛羊肉,1块一斤,没肉的羊蝎子,一毛七一斤;大米,一毛三分九,大白菜,3分3一斤
  @热-17 14:45:55  一盒火柴2分,一个作业本8分,一瓶猪肉罐头7毛,糖果一分钱两个,一支钢笔两毛,听说就这些了  -----------------------------  猪肉0.74元,小学每学期2.5元,冰棒0.02元,鸡蛋0.05元一个。  
  @热-17 14:50:07  农村的好像一天不到一块钱  -----------------------------  我们那里全劳力一天(10分工分)年终决算约合0.6-0.8元。  
  @徒呼奈何
16:08:22  你得说好以前到什么时候,你要到50年代那还没现在值钱  -----------------------------  80年代以前一般理解是75-79年左右。  
  @热-17 14:45:55   一盒火柴2分,一个作业本8分,一瓶猪肉罐头7毛,糖果一分钱两个,一支钢笔两毛,听说就这些了   -----------------------------  @吃遍中国美食
16:20:47   奶油冰棒5分,烧饼6分  -----------------------------  丰收、经济牌香烟是0.08元一包。  
  84年大学食堂吃饭一餐一毛六左右,五毛够吃三顿。现在比大概100倍。  
  农村一天的工资3毛
  @血煮的美利坚
18:33:10  9o的5分钱相当于现在2块  -----------------------------  这个对比是可以进行的,算法对与不对都无所谓,因为九十年代的五分钱与今天的两块钱,都是你随时可以施舍出去的一个数字,折成玩具扔了,或是没手纸时给用掉了,这对你都毫无心理负担,所以它们之间是可比的。  八十年代以前的五毛钱,对一部分人来讲,特别是对农村的一部分人来讲,有可能成为生活中很大的一个负担,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在这一点上,也许今天的房贷才能与之相似,但以天的房贷数额与八十年代以前的五毛钱的价值对比,明显很荒谬。  说八十年代以前的五毛钱能顶现在的五十元,物价面上的算法是纯数字游戏,因为它没考虑两者间给人们造成的心理压力:今天的五十,或是五百,甚至更多些,只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才有可能对少数人造成心理负担,这其中还可能有一部分人是因为一口气的原因,这一点,两者没法对比。  如果情境条件相似了,算法的错误是可以修改的;如果情境条件间无法做对比,无论什么样的算法,都是风马牛。
  你不用说那么多,就以收入来计算就行。  那时普通上班的,月工资大多在30至70元之间,也就是一天1元到2元多一天。再高工资的人我也没见过,不能代表大多数。五毛相当于日工资的一半到五分之一,和现在2000元一月,每天70元比较,相当于10多元到30多元。  如果和当时农村收入比,那就更多了。  我母亲曾有一次见到卖苹果的,六毛一斤,她犹豫很久,下狠心买了四个,不到二斤,花了一天工资。
  @热2017
14:50:07  农村的好像一天不到一块钱  -----------------------------  @sgz6888流耶
19:14:45  我们那里全劳力一天(10分工分)年终决算约合0.6-0.8元。  -----------------------------  10分工分和全劳力一天不是一回事,有时一个全劳力一天的工分可能是十二分,有时也可能是七分,这与劳动强度和时令变化引起的天长时间有关。  再,一个劳动日值0.6到0.8元的生产队,已经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就了,当然如果是城郊的蔬菜生产队,则又是另一回事了。
  @zxdtyzxd-17 19:30:07  你不用说那么多,就以收入来计算就行。  那时普通上班的,月工资大多在30至70元之间,也就是一天1元到2元多一天。再高工资的人我也没见过,不能代表大多数。五毛相当于日工资的一半到五分之一,和现在2000元一月,每天70元比较,相当于10多元到30多元。  如果和当时农村收入比,那就更多了。  我母亲曾有一次见到卖苹果的,六毛一斤,她犹豫很久,下狠心买了四个,不到二斤,花了一天工资。  -----------------------------  六毛,平均每个差不多半斤,这是特级红元帅。  普通上班的,这是城市人口。当时大陆中国的最多人口是农村人口,所以你的算法不具普遍意义。
  @徒呼奈何
16:08:22  你得说好以前到什么时候,你要到50年代那还没现在值钱  -----------------------------  @sgz6888流耶
19:17:03  80年代以前一般理解是75-79年左右。  -----------------------------  你这说的是七十年代后期。八十年代以前,一般是以人民公社成立后算起,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因为这个时期,社会形态到思想意识,都较为统一。
  八十年代末,烧饼五分钱,菜盒一毛钱,肉夹馍两毛钱,肉汤面五毛钱  
  @热-17 14:50:07   农村的好像一天不到一块钱   -----------------------------   @sgz6888流耶
19:14:45   我们那里全劳力一天(10分工分)年终决算约合0.6-0.8元。   -----------------------------  @越教越傻
19:30:55   10分工分和全劳力一天不是一回事,有时一个全劳力一天的工分可能是十二分,有时也可能是七分,这与劳动强度和时令变化引起的天长时间有关。   再,一个劳动日值0.6到0.8元的生产队,已经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就了,当然如果是城郊的蔬菜生产队,则又是另一回事了。  -----------------------------  正常情况下全劳力一天就是十分,双抢时或者包工时不一定,我们那的副业开展得不错。  
  八零年上小学课本费五毛(语文数学课本)到学期末还有找零。  
  七十年代我上小学,每学期交五毛钱,桌椅自备,课本、课堂作业本都是学校发,家庭作业本自购。
  我记得83年我读小学二年级带5角钱到学校交书本费丢了,闹到校长哪里去了,然后发动十几个老师在学校找,找了一个多小时才找到。
  82年的时候,某天晚上,我和小伙伴,一个凑了2两粮票,一个凑了5分钱,两人合资去食堂买了一个馒头分着吃了。。。顺便说一下,我们都是双职工的孩子,爹妈都是大学生毕业,收入在当时应该算高的。。不过我的爷爷奶奶在农村,父母每月要寄10块钱回去,反正也不宽裕。。。我们小孩子经常去山里挖些草药,捡点废铁废铜卖,然后自己买点糖,水果啥的。。。最痛心的是几个小伙伴合力攒到5块钱,然后藏在墙缝里,最后不见了。  也是那几年,我们班里去承德避暑山庄春游,我买了3个冰激凌球,花了6毛钱,以土豪的姿态震惊了全班小伙伴。。。  隔壁邻居,发了工资后立刻存到银行,然后随用随取,据说能多几毛钱的利息。。  不过对于小孩子而言,当时的5毛钱是大钱,对于成年人来讲,也就是那么回事。。。
  九几年上初中 家里一星期给三元零花  
  七十年代,父母每月给五角钱的零花钱,很不错了,有点土豪的感觉。。那时适合小孩的吃的、玩的一般也就一分到几分钱,奢侈点也就一、二角钱,五角钱可以搞很多活动了。
  以前的五毛钱虽然值钱,但也没那么玄乎,说的好像命根子似的!以前的人也不是读书,劳动 ,娶妻 ,生子一样不少吗 ,逢年过节不也是礼尚往来吗 ,说的好像天塌了一样,好像全国都是小岗村,没有大寨乡一样!  
  一个冰棍2分,现在最少也要2块。应该是5块钱。
  大寨人一个工多少钱,小岗村多少钱,俺们村平均一个工还近一块钱呢 ,当年娶妻生子也不见得比现在窘迫  
  @反贱单刀导弹
09:41:24  一个冰棍2分,现在最少也要2块。应该是5块钱。  -----------------------------  同样的冰棍现在是5毛钱
  80年代初的5毛钱,大约相当于现在的15元。
  2斤大米  
  那时候外婆经常会给五分钱的零花钱,这样就非常好理解了,当时我6岁!  
  我乘轮船3小时,4角钱。
  @龙行江湖AB
18:43:10  看一场电影两毛钱,镇上到县城二十公里两毛五。有个代课教师一个月五块工资。  -----------------------------  代课教师,也叫“民办教师”,是文革中国家无力支出教育经费后在农村出现的一种现象。你说的这五块钱是他们的教学补助。代课教师除了每月的教学补助外,还在原来的生产队里中等偏上的劳动工分,所以他们的实际收入要比普通农民高许多。
  在票据时代  商品价格=货币+票据  那些忽略票据的人,纯粹是文盲!
  @热-18 09:42:29  大寨人一个工多少钱,小岗村多少钱,俺们村平均一个工还近一块钱呢 ,当年娶妻生子也不见得比现在窘迫  -----------------------------  大寨一个工多少钱,当时和后来的各种新闻似乎从来没有报道过。小岗村太穷,pass。你们村平均一个工近一块钱,怎么来的?可以算算吗?如果当时有三分之一的人民公社农民能有这样的收入水平,人民公社就绝不会解散再办回的“乡政府”去。
  @sunze686
10:26:41  2斤大米  -----------------------------  这个我知道,没了粮票,2斤玉米还得是最便宜的时候,2斤大米这是绝不可能的。
  五毛钱在八十年代初,在学校食堂吃早餐:一个馒头、一两稀饭、一碟咸菜,四分钱;中餐:四两米饭、一个红烧肉,两毛四分钱;晚餐:一个馒头、二两面条、一个素菜,一毛钱。一日三餐共计三毛八分钱。吃完晚饭,到工厂大礼堂看场电影五分钱,看完电影吃根冰棍两分钱。好家伙,还有剩余的。
  没有人说毛时代比现在富裕,但不考虑时代特征就简单拿在一起比五毛钱的价值就很肤浅无知无聊了,就好像你现在得意洋洋的说你比小时候强壮多了 ,并且还把小时候喷的五毛不值!  
  假如是在饿死的边缘,恩格尔系数占比非常非常大的情况下,这个5毛钱的确还是很多的,那个时候米是一毛2一斤,当然还要有粮票,算2毛一斤,和现在的2元5毛一斤的米的品质差不多,用一个等价物来折算,比较合理
  我10岁的时候5分钱可以买熟的甜山药豆半脸盆,然后会用学校发的书本换狗肉冻子吃,一本语文书得换近1斤狗肉冻吧!
  我告诉你们一个真理吧:物价越低的地方,越穷。
  @太古遗民
21:55:39  我记得83年我读小学二年级带5角钱到学校交书本费丢了,闹到校长哪里去了,然后发动十几个老师在学校找,找了一个多小时才找到。  -----------------------------  83年上大一,家里给15元,三等助学金15元。每月有剩,奖学金每年有150元(三等)算是自己的私房钱。  
  @小球球的天空
14:27:30  假如是在饿死的边缘,恩格尔系数占比非常非常大的情况下,这个5毛钱的确还是很多的,那个时候米是一毛2一斤,当然还要有粮票,算2毛一斤,和现在的2元5毛一斤的米的品质差不多,用一个等价物来折算,比较合理  -----------------------------  极端情况与一般情况没有可比性。  举个例子:你是个学霸,每次考试都在九十五分以上,我若因此规定你若成绩低于九十六分你就得受惩罚,明显中不想给你喘气的机会;我若据此规定你每次的成绩不得低于九十九分,表面上看似乎还留着一分的余地,但实际对你来讲这就是惨无人道。  恩格尔系数对社会管理有意义的只是它的中间段,两个极端状态,一端是个人财富满足到个人可以无视社会权力运行,另一端则是社会权力若要运行就必须依靠纯粹的暴力,这两种极端状态都必然会导致社会结构崩溃,因此不具社会意义。  这里所讲的“五毛钱”到底是多少钱,本意其实就是说这种靠近极端状态下的“五毛钱”,所以把它与过去的还是现在的实物作价对比,都没有意义。
  @热2017
  大寨人没有说所有的设施都是自己修的,但大部分是大寨人辛苦干出来的,各种宣传材料也说过有些东西是大寨成为典型后的奖励,人家何曾隐瞒过,是你孤陋寡闻,有选择的引用罢了!大寨的各种事迹都是公开的,你尽然可以装没看见 ,但一个劲的故意曲解就没意思了!   -----------------------------------------------  当年“农业学林寨”,所有的宣传材料中,从未提起过政府对大寨有过资金还是物质上的“奖励”这回事!  政府不提这种事,原因很简单:“统购统销”政策榨尽了农村的每一粒粮食!奇低的粮价,苛刻的粮食收购政策,令农村能维持正常的生产已属奇迹,这般情景下,政府若提曾给大寨有过资金或物质上的“奖励”,瞬间大寨的形象就会崩溃。  不提传说中的政府派直升机为大寨“抗旱”,只说当年参观的人们看到哪几座高架渡槽的感受:从材料到设计,那几座渡槽建设的费用,大寨如果用粮食去抵,即便大寨高产,也不是它大寨能在二三十年的时间里还得清的!那绝不是一般的农村生产单位能享受得起的,甚至县一级的也享受不起,河南林县红旗渠的建设过程就是一例:可怜到从医院要半截输液皮管,两头插两个小药瓶灌些水来做水平仪!!  时过境迁,把当年人们的困惑今天用一个“奖励”来糊弄,还有没有底线??
  @热2017
  大寨人没有说所有的设施都是自己修的,但大部分是大寨人辛苦干出来的,各种宣传材料也说过有些东西是大寨成为典型后的奖励,人家何曾隐瞒过,是你孤陋寡闻,有选择的引用罢了!大寨的各种事迹都是公开的,你尽然可以装没看见 ,但一个劲的故意曲解就没意思了!   -----------------------------------------------  当年“农业学林寨”,所有的宣传材料中,从未提起过政府对大寨有过资金还是物质上的“奖励”这回事!  政府不提这种事,原因很简单:“统购统销”政策榨尽了农村的每一粒粮食!奇低的粮价,苛刻的粮食收购政策,令农村能维持正常的生产已属奇迹,这般情景下,政府若提曾给大寨有过资金或物质上的“奖励”,瞬间大寨的形象就会崩溃。  不提传说中的政府派直升机为大寨“抗旱”,只说当年参观的人们看到哪几座高架渡槽的感受:从材料到设计,那几座渡槽建设的费用,大寨如果用粮食去抵,即便大寨高产,也不是它大寨能在二三十年的时间里还得清的!那绝不是一般的农村生产单位能享受得起的,甚至县一级的也享受不起,河南林县红旗渠的建设过程就是一例:可怜到从医院要半截输液皮管,两头插两个小药瓶灌些水来做水平仪!!  时过境迁,把当年人们的困惑今天用一个“奖励”来糊弄,还有没有底线??
  现在的年轻人说买不起房的就是矫形儿,八十年代工资不到40元,一套70多米的平房,当时就一万多,还不能贷款,那个时代的年轻人简直是绝望,在上海三代人挤在一个10几米的房子里生活不是个别现象。  
  房子不管啥时候都是屁民身上的一座山啊!前些日子碰到一个炒房的,分享了他的理念:中国的房子只要是三线以上城市,绝不会低于300个月的平均工资,如果有那就买,保赚!!!  
  还应该计算一下其他电子产品和其他民用商品,我知道的当时12吋黑白电视480元,是我一年的全部工资。单开门冰箱、洗衣机的价格忘记了,哪位知道也请报一下,录音机、手表也都比较贵。现在一个月的工资可以买50吋液晶电视、大冰箱、全自动洗衣机,家用汽车那时谁敢想?和过去不能比,天壤之别。
  八一年,朝阳市站前饭店,一碗鸡汤混沌,真的鸡汤馄饨,两个吊炉饼,四毛九分钱
  @热2017
17:41:59  大寨人没有说所有的设施都是自己修的,但大部分是大寨人辛苦干出来的,各种宣传材料也说过有些东西是大寨成为典型后的奖励,人家何曾隐瞒过,是你孤陋寡闻,有选择的引用罢了!大寨的各种事迹都是公开的,你尽然可以装没看见 ,但一个劲的故意曲解就没意思了!  -----------------------------------------------  @热2017:
  你孤陋寡闻,有意选择而已,当年的宣传资料我见过,现在也可以给你发,但鉴于你的脸皮问题,我想没必要了,跟你认真是闲的蛋疼,   -----------------------------  有句话叫“无知无畏”,这话用在你身上可谓十分恰当。  知道文革批刘时,百姓熟知的刘的罪状都有那些吗?现在的人要回忆,很难记得全,但有许多你若说出,便能勾起人们足够的联想。这其中就有一条是“物质刺激”“奖金挂帅”。  文革中“物质刺激”“奖金挂帅”被坚决的认为是“封资修”的东西,除非大寨是刘的“黑典型”,否则,“奖励”这东西对大寨实际上不管有多少,也决不能说出来。一旦说出来,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发放“奖励”的人在用实际行动抽老人家的嘴巴!  说实话,我很希望你能拿的出这样的东西,因为我一直想为大家证明,“人不要脸则无敌”这句话不仅仅是为老百姓准备的,太多的时候把它用在“伟人”身上也一样的恰如其分。
  其实最近这十年是恶性通货膨胀时期,人民币已经变成废纸了,而失业率越来越高。2005年补个自行车轮胎2元,现在要5元。2005年一客饭4元,现在要14元。2005年一张游泳票15元,现在要35元。2005年一个包子6毛,现在要2元。这十多年中国人生活水平是严重下降的。
  不知道楼主想论证什么。我只知道物价不物价钱不钱的都没有吃饱肚子重要。改革开放以前,全国还没有达到温饱,而现在大家都是小康以上了,这个对老百姓老说才有意义。
  @阿非的小弟的小弟
10:20:40  不知道楼主想论证什么。我只知道物价不物价钱不钱的都没有吃饱肚子重要。改革开放以前,全国还没有达到温饱,而现在大家都是小康以上了,这个对老百姓老说才有意义。  -----------------------------  “物价不物价钱不钱的都没有吃饱肚子重要”,这句是根本。当物价便宜到你没粮票有钱也没用的时代,“便宜”不及鸟用。当你兜里的钱足够你没有多大心理负担的去大餐馆点餐时,物价便是高了,那又如何??
  @snowamoon
16:21:14  太后说六七十年代一只大龙虾,注意,不是小龙虾,5毛钱。。。  那时候工资大约十几块钱,父亲是空军军官,好像36块钱。  -----------------------------  @番茄炒蛋-19 10:49:06  上市市的工人工资是36块,共军军官怎么可能只有36块。还有大龙虾5毛?在哪个年代哪有大龙虾吃?除非他老爸是驻扎在南海的  -----------------------------  排级干部,文革中有段时间连级干部也是如此。哪时候没有军人补贴,军队干部与地方几乎没差别。36块大概是行政25级吧(十一类地区)。
  70年代中期后期,5毛钱是一个单身的工人一天的伙食费。中文单位食堂吃,1毛多一点,有肉片吃,晚上如果自己买菜做饭,还可以喝一点酒,可以抽1毛钱左右一包的烟。吃得并不太差,但绝不丰盛,基本上有肉有菜而已。当时大米凭粮票,籼米0.164元一斤,梗米0.178元一斤。这是上海的水平,外地不知道。但是在当时的上海郊区5毛钱不是小事,很多农业户口的人家,不到年终全家没有10元现金。  
  我父母双职工,70年代末都是是副科级干部,一家4口,父亲当时的目标就是每个月最少存银行10块钱,力争一年存款140元。  
  差不多15元吧
  @太嚣张啦
14:40:22  从实际使用上看,估计在十块钱左右。  -----------------------------  差不多
  有人不是做过评估,X255倍。当年的“万元户”资产相当于目前的“255万”。
  最好用购买粮食的能力来比较,其他的没意义。  
  不要夸了,当时买一辆自行车都要省一年工资。
  那个时候的5毛,相当于现在的20块钱。
  那时候五毛钱相当于现在几千块。
  五毛钱不过是月收入的千分之二三,是个可以完全被忽略的数字  楼主不妨试试拿每月1000元工资,然后每天忽略个2-3元钱
  八几年过六一 家长给一块钱
巨款啊 可以买很多好吃的
  我85年读书,每天早餐1毛钱,可以买一个大烧饵块。现在每天早餐10块,一碗米线,半饱。
  @兰爸:
  胡说八道!36.50元,是青工工资,1976年上海青工评级后就不止36.50元了。至于老工人,一百多元的多得很   14:42:33   毛主席什么时候说过“越穷越有理”?你这个矮匪的造谣分子,离开造谣就要死吗?至于奖励,不要说大寨,在上海农村我都看到过,农民出售给国家的粮食,超过了数额,国家就是要给奖励的。生产的棉花多了也要奖励粮食的,从来没有人说这是修正主义。这跟物质刺激和奖金挂帅完全是两码事。  ——————————————————  白痴,知道哪年月除了大学生外,一般工人与普通干部间的工资几乎没有差别这回事吗? “1976年上海青工评级后就不止36.50元了”,这话说的,把真实时间到少提前了五六年。白痴你知道吗,在1978年之前,至少十几年的时间里,全国没有任何一个地方的工资标准发生过变动。不管怎么吹牛逼瞎咧咧,你总得多少知道些历史,否则你就不是吹牛逼瞎咧咧了,而是秀智商丢先人了。  上海老工人工资水平一百多的多的很,这有什么稀奇,刚解放公私合营哪阵子,大工厂里工资二百多的老工人哪也是论堆儿论扎的。还有一点你更不知道,六七十年代入职的工人的工资为什么就与五十年代的老工人的工资没有可比性呢?真相打脸啊,这可不仅仅是打老人家一个人的脸,连共产主义的脸都打了,你知道吗?  老人家没讲过“越穷越有理”,老人家讲过“越穷越革命”吗?哪年代,这两句话间有差别吗?  至于给生产队以实物的形式奖励这回事,我当年见过“返销粮”,至于粮食奖励,呵呵,白痴,你知道“统购统销”的粮食政策是怎么回事吗?上网查查,自己慢慢打脸去吧。
  @逍遥酒徒
15:05:31  五毛钱不过是月收入的千分之二三,是个可以完全被忽略的数字  楼主不妨试试拿每月1000元工资,然后每天忽略个2-3元钱  -----------------------------  以现在水平论,每月1000元,然后每天忽略个两三块钱,我做不到;但如果是月入10000元,每天忽略个二三十元,这个绝对没压力。  现在你能明白我这个贴子是想表达什么了吗?
  二两的馒头五分钱一个
五毛钱能卖十个馒头
  @7-07-20 16:13:14  二两的馒头五分钱一个
五毛钱能卖十个馒头  -----------------------------  把粮票带上行吗?没粮票你想买馒头?
  1985年南京方家营一碗大馄饨一毛七,16年底建宁市场大馄饨六元,这样算相当于现在16.5元左右  
使用“←”“→”快捷翻页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4比5少百分之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