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管理学原理的案例分析笑话

十大经典管理学定律
细细品味以下所说的话,想想应该怎么管理。如果还想进一步学习更多的管理知识,以下十个原理说不定对你有所启发。
1、彼得原理
每个组织都是由各种不同的职位、等级或阶层的排列所组成,每个人都隶属于其中的某个等级。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一个结
论:在各种组织中,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彼得原理有时也被称为向上爬的原理。 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一名称职的教授被提升为大学校长后,却无法胜任;一个优秀的运动员被提升为主管体育的官员,而无所作为。对一个组织而言,一旦相当部分人员被推到其不称职的级别,就会造成组织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导致平庸者出人头地,发展停滞。因此,这就要求改变单纯的根据贡献决定晋升的企业员工晋升机制,不能因某人在某个岗位上干得很出色,就推断此人一定能够胜任更高一级的职务。将一名职工晋升到一个无法很好发挥才能的岗位,不仅不是对本人的奖励,反而使其无法很好发挥才能,也给企业带来损失。
2、酒与污水定律
酒与污水定律是指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在任何组织里,几乎都存在几个难弄的人物,他们存在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把事情搞糟。最糟糕的是,他们像果箱里的烂苹果,如果不及时处理,它会迅速传染,把果箱里其他苹果也弄烂。 烂苹果的可怕之处,在于它那惊人的破坏力。一个正直能干的人进入一个混乱的部门可能会被吞没,而一个无德无才者能很快将一个高效的部门变成一盘散沙。组织系统往往是脆弱的,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妥协和容忍的基础上的,很容易被侵害、被毒化。破坏者能力非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破坏总比建设容易。一个能工巧匠花费时日精心制作的陶瓷器,一头驴子一秒钟就能毁坏掉。如果一个组织里有这样的一头驴子,即使拥有再多的能工巧匠,也不会有多少像样的工作成果。如果你的组织里有这样的一头驴子,你应该马上把它清除掉,如果你无力这样做,就应该把它拴起来。
3、木桶定律
水桶定律是讲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这完全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这就是说任何一个组织,可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水桶定律与酒与污水定律不同,后者讨论的是组织中的破坏力量,最短的木板却是组织中有用的一个部分,只不过比其他部分差一些,你不能把它们当成烂苹果扔掉。强弱只是相对而言的,无法消除,问题在于你容忍这种弱点到什么程度,如果严重到成为阻碍工作的瓶颈,你就不得不有所动作。
4、马太效应
《新约·马太福音》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3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道: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报告: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于是,国王奖励他5座城邑。第三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1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帕里,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1锭银子赏给第一个仆人,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这就是马太效应,反应当今社会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即赢家通吃。对企业经营发展而言,马太效应告诉我们,要想在某一个领域保持优势,就必须在此领域迅速做大。当你成为某个领域的领头羊时,即便投资回报率相同,你也能更轻易地获得比弱小的同行更大的收益。而若没有实力迅速在某个领域做大,就要不停地寻找新的发展领域,才能保证获得较好的回报。
5、零和游戏原理
零和游戏是指一项游戏中,游戏者有输有赢,一方所赢正是另一方所输,游戏的总成绩永远为零,零和游戏原理之所以广受关注,主要是因为人们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能发现与零和游戏类似的局面,胜利者的光荣后面往往隐藏着失败者的辛酸和苦涩。 20世纪,人类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经济高速增长,科技进步、全球一体化以及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零和游戏观念正逐渐被双赢观念所取代。人们开始认识到利已不一定要建立在损人的基础上。通过有效合作皆大欢喜的结局是可能出现的。但从零和游戏走向双赢,要求各方面要有真诚合作的精神和勇气,在合作中不要小聪明,不要总想占别人的小便宜,要遵守游戏规则,否则双赢的局面就不可能出现,最终吃亏的还是合作者自己。
6、华盛顿合作规律
华盛顿合作规律说的是一个人敷衍了事,两个人互相推诿,三个人则永无成事之日。多少有点类似于我们三个和尚的故事。人与人的合作,不是人力的简单相加,而是要复杂和微妙得多。在这种合作中,假定每个人的能力都为1,那么,10个人的合作结果有时比10大得多,有时,甚至比1还要小。因为人不是静止物,而更像方向各异的能量,相互推动时,自然事半功倍,相互抵触时,则一事无成。 我们传统的管理理论中,对合作研究得并不多,最直观的反映就是,目前的大多数管理制度和行为都是致力于减少人力的无谓消耗,而非利用组织提高人的效能。换言之,不妨说管理的主要目的不是让每个人做得更好,而是避免内耗过多。
7、手表定理
手表定理是指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当他同时拥有两只表时,却无法确定。两只手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手表定理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给我们一种非常直观的启发,就是对同一个人或同一个组织的管理,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甚至每一个人不能由两个人同时指挥,否则将使这个企业或这个人无所适从。手表定理所指的另一层含义在于,每个人都不能同时选择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否则,你的行为将陷于混乱。
8、不值得定律
不值得定律最直观的表述是:不值得做的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这个定律再简单不过了,重要性却时时被人们忽视遗忘。不值得定律反映人们的一种心理,一个人如果从事的是一份自认为不值得做的事情,往往会保持冷嘲热讽,敷衍了事的态度,不仅成功率低,而且即使成功,也不觉得有多大的成就感。 因此,对个人来说,应在多种可供选择的奋斗目标及价值观中挑选一种,然后为之奋斗。选择你所爱的,爱你所选择的,才可能激发我们的斗志,也可以心安理得。而对一个企业或组织来说,则要很好地分析员工的性格特性,合理分配工作,如让成就欲较强的职工单独或牵头完成具有一定风险和难度的工作,并在其完成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扬;让依附欲较强的职工,更多地参加到某个团体*同工作;让权力欲较强的职工,担任一个与之能力相适应的主管。同时要加强员工对企业目标的认同感,让员工感觉到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值得的,这样才能激发职工的热情。
9、蘑菇管理
蘑菇管理是许多组织对待初出茅庐者的一种管理方法,初学者被置于阴暗的角落(不受重视的部门,或打杂跑腿的工作),浇上一头大粪(无端的批评、指责、代人受过),任其自生自灭(得不到必要的指导和提携)。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一段蘑菇的经历,这不一定是什么坏事,尤其是当一切刚刚开始的时候,当几天蘑菇,能够消除我们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让我们更加接近现实,看问题也更加实际。一个组织,一般对新进的人员都是一视同仁,从起薪到工作都不会有大的差别。无论你是多么优秀的人才,在刚开始的时候,都只能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蘑菇的经历,对于成长中的年轻人来说,就象蚕茧,是羽化前必须经历的一步。所以,如何高效率地走过生命的这一段,从中尽可能汲取经验,成熟起来,并树立良好的值得信赖的个人形象,是每个刚入社会的年轻人必须面对的课题。
10、奥卡姆剃刀定律
12世纪,英国奥卡姆的威廉主张唯名论,只承认确实存在的东西,认为那些空洞无物的普遍性概念都是无用的累赘,应当被无情地剃除。他主张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这就是常说的奥卡姆剃刀。这把剃刀曾使很多人感到威胁,被认为是异端邪说,威廉本人也因此受到迫害。然而,并未损害这把刀的锋利,相反,经过数百年的岁月,奥卡姆剃刀已被历史磨得越来越快,并早已超载原来狭窄的领域,而具有广泛、丰富、深刻的意义。  奥卡姆剃刀定律在企业管理中可进一步演化为简单与复杂定律:把事情变复杂很简单,把事情变简单很复杂。这个定律要求,我们在处理事情时,要把握事情的主要实质,把握主流,解决最根本的问题,尤其要顺应自然,不要把事情人为地复杂化,这样才能把事情处理好。
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幽默图解团队管理学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幽默图解团队管理学
从公司的管理阶层,到最基层的员工,最困扰他们的问题往往不在市场上,而是在团队内。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懂一点,只要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并带进日常生活的思考中,你就能学会理性判断、获得分析周遭环境大小事的能力!没有空洞理论,只有寓教于乐,《幽默图解团队管理学》以幽默触摸管理学的精髓,让读者在轻松一笑间领悟团队管理的内涵与实践价值。
幽默图解团队管理学基本介绍
幽默图解团队管理学内容简介
·幽默笑话+趣味图解+管理常识=团队管理一本书轻松读明白!   ·笑死人不偿命的10万个团队管理学冷笑话,一笑你就懂了!   ·懂一点团队管理,即使不领导团队也不会被团队淘汰!   ·最轻松、最全面、最适合团队成员共读的一本书!   ·一本书告诉你:如何形成和保持领导魅力?什么样的薪酬制度最合理?   怎样提高个人、团队执行力?哪种人才在团队中最受欢迎?
幽默图解团队管理学作者简介
阡陌,女,现居北京,经管类图书撰稿人,写作风格风趣幽默,通俗易懂。曾出版过多部经管类图书,主要作品有:《每天学点金融学大全集》《从零开始学炒股》《犹太商人的22条天规》等。
幽默图解团队管理学图书目录
第一辑 团队成败关键在人——笑谈人才选用之道 /1   没拔毛之前是狮子——笑谈素质冰山模型 /2   工业间谍的录取通知——笑谈情景模拟面试法 /4   看大门的守门员——笑谈STAR原则面试法 /7   距离悬崖多远合适——案例面试法 /9   兔子的求职历程——投射效应的影响 /11   上一次你是来面试的——现实工作预览的重要性 /15   轧狗还是轧人——霍布森选择对人才选拔的影响 /17   抓住骗子推销员——乔布斯法则:网罗一流人才 /19   不是洗澡堂——玻璃天花板效应:为女员工提供平等的机会 /21   重金买骨——海潮效应:建立吸引人才的企业文化 /23   新来的狮子——蘑菇管理定律:为新员工提供表现机会 /25   近视眼士兵的用处——德尼摩定律:量才而用 /28   在旗杆上跳舞的胆量——托利得定理:大度容人 /31   戴高乐的困惑——任用具有野鸭精神的员工 /32   没人关心阿富汗人——刻板效应与用人误差 /34   最大的发现——韦尔奇原则:选择适当的人 /36   神奇的猪——梅考克法则:管理是严肃的爱 /37   会说话的狗——能者如何多劳 /40   卖睡衣的瞌睡虫——善于用人之短 /42   第二辑 不会用人你就自己累到死——人才培育与管理 /45   猫价浮动的原因——大荣法则: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 /46   老婆适合做门卫——通过培训提升员工的胜任素质 /48   下地狱的牧师——以“经纪人”的理念培育员工 /50   买一个奴隶的学费——建立学习型组织 /52   被开除的勤奋员工——如何收回培训投资 /54   魔鬼的样子——磁力法则:高压手段会遭到抵制和报复 /56   严禁请假通知书——柔性管理法则 /59   为亲爱的付钱——感情管理 /61   报复上司的办法——蓝斯登原则:一定要保持梯子的整洁 /63   热衷赛跑的老山羊——完全了解事实真相的必要性 /65   给阿拉伯人看的海报——跨文化管理 /67   经理的心愿——变革前为员工预热 /69   第三辑 让正能量在团队间涌动——人才激励法则 /73   诱惑力不够的诱饵——激励理论(一):马斯洛需求理论 /74   猎狗与兔子——激励理论(二):双因素理论 /75   跳船求生——激励理论(三):超Y理论 /77   发财秘诀——激励理论(四):生存—交往—发展理论 /79   倒霉的兔子——激励理论(五):强化理论 /81   罢工的小狗——激励理论(六):成就激励理论 /83   驴子挨打——激励理论(七):公平理论 /85   屋檐上的草料——激励理论(八):目标设置理论 /87   电脑的用途——引进“鲶鱼”激励员工 /89   只会叫嚷的经理——彼得原理:晋升有风险,激励须谨慎 /91   他还想吃——员工会根据奖励的标准做出行为选择 /94   为未来的小汽车努力——横山法则:激励员工自发地工作 /96   从捐款箱里拿钱——避免批评的超限效应 /98   流放所有女人——运用异性效应激励员工 /100   救生圈的妙用——蓝柏格定理:为员工制造必要的危机感 /102   沙漠超车——用榜样人物激励员工 /104   沉默和独身——杜嘉法则:管理者自身成为激励员工的力量 /106   让大家听见——赞赏员工应广而告之 /108   只给20分钟——坎特法则:尊重员工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 /109   只爱喝啤酒——激励大忌:一种激励手段适用所有的员工 /111   警察的作用——站在员工的立场上 /113   安全着陆的伞兵——挑战性的工作并不对所有员工产生激励效果 /115   价值600美元的鹦鹉——与员工分享利润 /117   不说话的鹦鹉——物质激励是必不可少的 /119   第四辑 高效能员工是这样炼成的——绩效与薪酬管理 /123   加薪——什么是绩效考核 /124   黑人的三个愿望——让员工知晓绩效目标 /125   土拨鼠的去处——如何防止目标置换 /127   三人评画——360度绩效评估 /129   迟到的感悟——年度绩效评估的滞后性 /130   疯子的聪明——避免恶魔效应 /132   话匣子——绩效考核容易出现的九个误差 /133   食品店的胖老板——定势效应对绩效考核的影响 /136   割草的男孩——反馈效应:把考核结果反馈给员工 /139   不可能的事情——欧弗斯托原则:注重沟通的开始 /142   医生的嘱咐——避免绩效沟通的言不及义 /144   车祸——对低绩效员工不宜心软 /146   开玩笑——全面薪酬战略 /148   为什么不干掉他——避免薪酬管理的“格雷欣法则” /149   老人的高招——德西效应:重视外在报酬,兼顾内在报酬 /151   以牙还牙——低薪策略的双输性 /153   加薪纪念——发挥薪酬的激励效用 /155   私事——薪酬:不能说的秘密 /157   第五辑 让你的团队良好运转——组织建设管理 /159   拔头发——沙因定理:让员工参与目标制定过程 /160   三只兔子——成就高效团队的基础:信任 /161   懒惰的人——组织公平感是团队管理的基石 /163   将军的高招——手表定律:避免多头领导 /165   高招——规避团队合作的责任分散效应 /167   六只脚更快——史提尔定律:合作是一切团体繁荣的根本 /168   如此分工——蚁群效应:弹性工作流程模式 /170   上帝的惩罚——为团队成就庆功 /172   在地狱发现石油——如何与非正式组织相处 /174   GDP的故事——团队冲突并不总是恶性的 /176   老鼠偷油——塑造企业文化:规避螃蟹效应 /178   乔治的遭遇——时间杀手(一):流连于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180   岂有此理——时间杀手(二):拖延 /182   回信——时间杀手(三):开门办公 /183   子贱为官——有效利用时间(一):授权 /185   伤心的故事——有效利用时间(二):谨记目标 /187   永远不会有孩子——有效利用时间(三):会议管理 /189   丢车——有效利用时间(四):80/20原则 /190   拐弯抹角——有效利用时间(五):30秒电梯演讲 /192   厌倦有价——有效利用时间(六):莫法特休息法 /194   精简机构——有效利用时间(七):奥卡姆剃刀定律 /196   第六辑 别让两个人在同一个地方犯错——制度建设 /199   到底谁差劲——修路理论:完善制度 /200   车票打孔——破窗效应:及时矫正和补救正在发生的问题 /201   未被保险——坠机理论:依靠英雄不如信赖机制 /203   非洲猎狮——制度化管理的柔性化 /204   我是来办事的——热炉法则: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206   量过了才吃——制度的作用:引导 /207   耶稣对一个小孩的启发——制度的威慑性 /209   喝酒——弃人治取法治 /212   深夜推车——路径依赖原理:制度的惯性 /213   驾驶员和猪——谨防号令不明 /215   不划算——制度要规避人性的弱点 /217   第七辑 团队管理的关键细节——决策与授权 /219   不是只有你才有爷爷——决策的权变意识 /220   野外露营——吉德林法则:把问题写出来就成功了一半 /222   悬赏——鸟笼效应:战略与能力相匹配原则 /224   仓库计划——摞补丁效应:解决问题应到位 /225   囚犯的选择——沃尔森法则:把信息和情报放在第一位 /228   鸡亡事故——费斯法则:拿到第二个之前,不要扔掉第一个 /229   双料冠军——反木桶原理:寻找企业的核心优势 /232   领带——儒佛尔定律:有效预测是决策的前提 /234   诀窍——生态位原则:在自己的生态位做强做大 /236   难题——布利丹效应:决策中犹豫不决、难作决定的现象 /238   明智的决策——危机处理的创新性原则 /240   理与清洁工——授权:远离事务性工作 /241   信任——柯维定理:授权并信任才是有效的授权之道 /243   请示——倒金字塔管理法:避免印加效应 /245   尽职的护士——伯恩斯定律:尊重员工的自我管理意识 /247   宁死不招——哪些权力不可授予给员工 /249   蜈蚣买汽水——为下属提供支持性资源 /251   领班的嫉妒——对待下属越权的方式 /253   第八辑 管理就是要上下同心——团队沟通 /255   碎纸机——费斯诺定理:学会倾听 /256   尝汤——位差效应:平等交流是有效沟通的保证 /257   老板的要求——警惕沟通中的失真效应 /259   皮包还在原处——管理者应该具备的沟通技巧 /261   快去接电话——选择合适的沟通渠道 /263   面试——古德定律:成功的沟通,在于准确地把握他人观点 /265   荒岛——同理心使沟通效果倍增 /266   不忍心——行为具有更强的说服效果 /268   裸体的女郎——男女沟通的差异 /270   第九辑 领导别人先管好自己——自我管理 /273   项目经理——管理者的基本技能 /274   管理顾问——管理的艺术性 /276   以愚招客——出丑效应:增加管理者魅力 /277   炒菜——独断扼杀员工的创新性 /279   辞职——克里奇定理:没有不好的组织,只有不好的领导 /281   堵车——威尔逊法则:为员工解决问题 /282   兔子如何吃掉狼和野猪——成为最能干、最有权力的主管 /284   为什么要鼓掌——影响力的来源 /286   同意——监狱角色模拟实验 /288   录用回答——以结果论成败 /289
幽默图解团队管理学序言
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团队管理。在工作中我们会发现,以团队为基础的工作模式能够拥有更高的绩效。这是因为,与其他工作方式相比,团队能把互补的技能和经验汇聚到一起,并能够获得更多、更有效的信息。所以作为一个管理者,就必须懂得团队管理。   随着职业经理人阶层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团队管理,探究其中的哲思与奥秘。不过,关于“什么是管理学”的问题,不妨先看这样—个小笑话——   一个美企管理者到德国子公司考察,当地公司派了一位业务员约翰接待他,这位业务员兢兢业业,认认真真,带领美国人游遍德国,给美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两年后,美国人再次来到德国这家公司,对接机的司机说,自己还想找那位名叫约翰的业务员作向导。司机回答:哦?我劝你还是换个人吧!约翰“业务员”已经成了约翰“经理”了,如今他什么也不会,只会坐在椅子上冲别人哇哇大喊大叫……   对于很多管理学的外围看客而言,他们所能想到的团队管理就是管人,虽然也知道这是一门伟大的学问,但对于其中的理论逻辑却从未知晓。因此,团队管理有如佛龛上的供神,虽然被很多的人叩拜,但它真正的理论精髓却从未到达人心。   如果你曾经自主经营企业,在开创事业的过程中可能产生过这样的困惑——   为什么我所招聘的人在面试的时候看起来十分优秀,但招至麾下后,却屡屡表现失当,不能按照职务的要求完成工作?难道我真的慧眼失察?   为什么我为某个员工加了薪升了职,他却依然要拂袖而去,毅然倒戈投向我的竞争对手?   为什么我把公司的重要部门全权交给某个员工管理,对方不能全心全意共同创业,反而另起炉灶?   如果你在企业中已晋升为管理阶层,在行使职能的时候,你也许对这些问题迷惑不解——   公司从外面聘请专家为员工进行培训,本来是为了提升公司的业绩,然而不料培训后,羽翼渐丰的员工非但没有对公司的栽培感恩图报,反而提出加薪的要求,甚至选择离开公司。如何才能避免出现“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培训后果呢?   为什么绩效考核结果公开后,员工常常怨声载道?   为什么我每天尽心竭力地工作,仍然疲于应战,而另一个部门的主管却能优哉游哉地与客户享受打高尔夫的乐趣?   对于上述种种问题,本书进行了微妙的解析,不过杜绝了正襟危坐的形式,而是遵照寓教于乐的原则,以笑话触摸团队管理的精髓。这种立意,一是希望读者在开怀的瞬间,能够有所体悟,能够从笑话中透析团队管理的理论内涵与实践价值;二是想说明,管理学并非真的有如皇宫生活那样不能体察,它隐含在谈笑问、幽默处,正是普通大众常常在不经意间所流露的哲思洞见。   翻阅此书,你还能在谈笑间与许许多多的管理定律不期而遇,它们浓缩了众多管理学者和企业经营者的思想精髓,既丰富了管理学的内涵,也扩充了管理学的理论框架。比如,此书所涉猎的管理定律包括:揭示企业新人尴尬处境的蘑菇管理定律,为企业的薪酬设计提供指导的德西效应,优质员工驱除劣质员工的格雷欣法则,强调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热炉法则……   总之,这本《幽默图解团队管理学》,从智趣的角度审视团队管理,希望通过这种曲径通幽的手法,能使读者笑中有智、笑中有得。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管理学原理论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