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污言秽语综合症症已经好几年了,但是吃药没什么效果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491531',
container: s,
size: '150,90',
display: 'inlay-fix'
怎么治好抽动秽语综合症?
大家好,我是一个孩子的父亲,我的孩子今年7岁半了,前年被广州儿童医院确诊为患了抽动秽语综合症,现在氟哌啶醇已经吃到1粒/次,每天早晚两次,还有其他如安定\康脑灵等辅助药,但仍然压制不到症状.这几天他抽动的特别厉害,手和脚不停的在晃动.我们看在眼里很揪心,却毫无办法.谁能出一些良
大家好,我是一个孩子的父亲,我的孩子今年7岁半了,前年被广州儿童医院确诊为患了抽动秽语综合症,现在氟哌啶醇已经吃到1粒/次,每天早晚两次,还有其他如安定\康脑灵等辅助药,但仍然压制不到症状.这几天他抽动的特别厉害,手和脚不停的在晃动.我们看在眼里很揪心,却毫无办法.谁能出一些良方妙药医治好我孩子的病,或者是能减轻一些他的症状.现在孩子没法上学,只能呆在家里.....有心人可发邮件或者留言到QQ1 谢谢...
你好!在传统中医文献中,祖国医学素有“五脏藏神”等理论,认为“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强调脏腑功能失调是精神行为障碍性疾病的发病基础,具体到小儿多动症,一般的发病机理为外感风热邪毒(肺热肝风)、先天性格因素(心肾不足)、消化功能失常(脾胃不和)有密切关系,所以用清肺敛肝、养心补肾、调和脾胃、熄风化痰中药治疗常可以起到健康益智、宁神开窍的良好作用。实践证明:中药治疗该症,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减轻多动症状,并能使患儿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加强,学习成绩改善。
西药则从抑制,镇定方面去考虑,很难起到治本的良好作用,对脏腑功能的失调,最好用中医治,请找好医生辩证开药调理.
其他答案(共4个回答)
认为抽动-秽语综合征病因有先后天之分。先天因素是先天禀赋不足而致阴阳失调,如遗传因素而致基因缺陷,产伤而致头颅损伤、难产、剖腹产、出生时窒息等均为患儿禀赋异常。后天因素包括病毒感染、头部外伤、肝气郁结、情志不遂、痰火内盛、环境改变、心神不宁、活动量增加、心情过于激动等。先后天因素共同作用,致使阴阳失调,阴不制阳,阳躁而动。阴虚而致阳亢是本病主要的发病机制;肝风痰火是本病主要致病因素。所以建议家...
中医认为抽动-秽语综合征病因有先后天之分。先天因素是先天禀赋不足而致阴阳失调,如遗传因素而致基因缺陷,产伤而致头颅损伤、难产、剖腹产、出生时窒息等均为患儿禀赋异常。后天因素包括病毒感染、头部外伤、肝气郁结、情志不遂、痰火内盛、环境改变、心神不宁、活动量增加、心情过于激动等。先后天因素共同作用,致使阴阳失调,阴不制阳,阳躁而动。阴虚而致阳亢是本病主要的发病机制;肝风痰火是本病主要致病因素。所以建议家长去专业的中医医院去治疗。
抽动秽语综合征的诊治
主讲人 赵坤
抽动—秽语综合征又名Gilles dela Touette syndome, 即Touette syndome(TS).是一种家族性神经精神性疾病,常在儿童期开始,临床以多发性抽动,爆发性发声为主,病程在一年以上,常有起伏波动的特点.此外,还可能有各种行为紊乱(如注意力缺乏多动症ADHD),强迫观念与行为(OCD),认知障碍(如智能迟钝,学习困难,视觉或运动失知),本病首由Itad(1852年)报告,因Gilles dela Touette(1885年)进行系统描述而得名.
以前本病的流行率约占人群的0.8‰,现在发现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可达1‰,男女之比为3:1.
国外本病发病人数也不少,我国发病逐年增多,目前已经成为广大研究者研究的热门课题,武汉,北京,上海湖南,江西等多省都有本病的专科门诊.发病呈上升趋势.
二 病因与发病机制
本病的病因目前尚未确定,有些人认为本病与遗传有关,有些人认为与外伤有关,尚有些人认为与精神因素有关,从研究情况看大致有几种观点:
1.遗传因素
本病经病史调查,10%病人有家族史.跟踪对照研究发现儿童抽动症之后代中20%患抽动,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但至今未找到致病基因.1992年Kidd等进行了一项较大的基因组连锁分析,排除了80%的常染色体区域包含TS基因的可能.随后的研究进一步排除了TS大家系与多巴胺D1,D2,D3,D4,D5受体,多巴胺B羟化酶,酪氨酸酶,酪氨酸水解酶,5-羟色胺IA和7受体,色氨酸氢化酶等基因的连锁关系,也与Huntington病无连锁.所以尽管多数学者认为遗传因素在抽动证家系中起重要作用,但至今未发现其致病基因.
2.多巴胺受体因素
从氟哌叮醇治疗TS的抽动症有效之后,人们认为抽动症的发生是多巴胺能受体超敏化所致.对此进行了实验研究,在实验鼠腹腔内注射中枢神经毒素Immodipopidmfile7天后,数天可致类似TS,经氟哌叮醇治疗症状又趋好转,使用苯丙胺则使病情恶化.病理部分认为是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的靶细胞受体问题,究竟是由于受体本身发育不成熟,还是受体超敏感,则无定论.
3.脑解剖生理因素
从解剖生理视点而言,行为异常与脑边缘系统有关,躯体运动则与锥体,锥体外系统有关,纹状体的大部分传入纤维来自边缘系统海马,杏仁核,通过多巴胺与5-羟色胺起调整作用,而纹状体支配边缘系统的神经通路甚少,因此本病时的行为改变认为与杏仁—纹状体的通路的障碍有关.Baumgadnes等报告根据新近MRI
检查证实TS者基底节区的体积不对称,并发现成人TS的胼胝体比对照组明显缩小.ADHD患者胼胝体前区明显缩小(胼胝体分为膝部,体部和压部,体部又分为前区部,中区部和后区部,支持TS和ADHD额皮质下巡回路径受累的神经机制学说).
4.精神因素
Wide和Sileman分析170例抽动症后发现,不同肌组受累频率有一个从上部到足下降的顺序.并认为心理幼稚是抽动症发生的先决条件,并认为精神因素是促发因素.我们研究观察,初发病人可有从上到下的规律,并且很多患者无精神因素.
5.代谢因素
还有人检查发现TS患者基底节(主要是纹状体)部位糖利用率高于对照组16%.可能与双额颞叶基底部位代谢有关,虽然患者CT,MRT以及尸检尚未发现1例形态学异常,但从PET或SPECT检测中发现TS有区域性功能紊乱有助于对其病因及定位研究.
此外尚有很多人做了多方面的研究.
有人经试验认为TS机体免疫功能异常或C3降低为独立的免疫学因素之一.
济宁市对患儿行韦氏儿童智力量表进行PIQ,VIQ,FIQ测试,均显示患者的智商较少儿平均水平低,且智力发展不平衡者多.中国医科大脑研究所通过韦氏记忆测定也认为,病人简单记忆功能不受影响,复杂记忆功能降低.
浙江省对本患儿行遗传度,分离比分析,遗传因素在TS发病中占重要地位,遗传方式呈多基因遗传.
山东医科大学经对患者脑诱发电位的研究,提示TS患儿脑功能受到损害,损害部位涉及整个大脑及脑干,但体格发育没受影响.
安徽报导:用荧光法和生化法测定患者血液多巴胺等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及钠,钾ATP酶活性的变化.显示:TS患者儿茶酚胺(主要是多巴胺)含量的高水平,5-羟色胺转换率的增高以及钠,钾,ATP酶活性的改变可能是多发性抽动症的发病机制之一.
从以上研究看出,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很可能是一个复杂的生化代谢过程,涉及面广,因此对病因的探讨尚需进一步努力.
1 单纯运动抽搐(SMT):为意外的,突发性短暂运动,以孤立的个别形式出现,如眨眼,耸肩,晃头,眼上翻或鼻翼颤动.如果总是出现一种相同的单纯动作,称之为刻板性抽搐或非变异性抽搐.单纯性抽动应与肌阵挛及舞蹈病鉴别,SMT的发病可以自我控制,而肌阵挛和舞蹈病不能自行控制.
2 复杂性抽搐:是一种有目的像是执行某一项随意性动作,为协调的连续性动作,如摸鼻子,触碰他人,好象在闻吸样动作,跳跃,秽亵行为(可憎行为)以及模仿行为等.无目的复杂性抽搐则包括摇头,耸肩,反复踢腿以及各种面肌运动等表现.很象故意做鬼脸,所以一般家长都把这种疾病当作毛病而打骂,增加了患者的精神负担及心理负担,从而使病情加重.
出现以上这些情况注意与运动过度,智能低下静坐不能等鉴别 ,鉴别的要点为,TS病人有单纯性抽搐或发声性抽搐,而以上病人无.
而眼球的跳动偏斜要与舞蹈眼,垂直性眼球震动鉴别.注意病史及其他症状.
3 感觉性抽搐:TS病人中约40%出现感觉性抽搐:反复出现局部不适应如压迫感,痒,冷,热,痛或其他感觉,为抑制这种不适应感,减轻办法就是增加爆发性抽搐,这种不随意的动作,常被病人领悟为是随意的.
4 发声性抽搐:通过鼻腔,口,咽喉之运动发出的不随意的响声,从单纯的清嗓子声到发出带有单词音的嘀咕声或唠叨声,甚至发出不适当的声调,令人讨厌的猥亵言语.此类发声亦可分为两种:简单发声抽搐如清嗓子声,怒吼声,吸鼻声等.复杂性发声抽搐如秽语,模仿语言或重复语言等.引起发声抽动最常见的部位是喉部,抽动时呈呼噜声,咳嗽声,洁喉声等,
舌肌抽动发出咂舌,咔哒,嘎等声,鼻部抽动呈现喷鼻声,气喘声哽咽声等,由于患者紧张,因此语言表达方式生硬,单调,断断续续,而患者又想表.达清,因此可以出现重复语言等.膈肌,腹肌抽动也与压迫性的语言表达有关.秽语往往发生在最不适宜的地方和场合,内容与性交配,排泄,及亵渎宗教有关,可能为脑功能循环短路有关.除此外,相似的还有精神性秽语和秽语行为,前者为脑内重复出现秽语词,未表达出来,后者为秽语手势.除此之外还会出现共鸣,行为紊乱,精神不稳定,轻者表现多动易激惹,重者出现强迫行为(OCB),注意力缺乏多动症(ADHD),破坏行为(DB),学习障碍(SP)等.强迫行为可以摸危险品,破坏行为可表现为攻击他人,对抗社会,有些可以出现自残.有些患者智商本身没有问题,但由于行为紊乱造成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
对本病的治疗,目前有两种方法,西药和中药,。西药治疗主要采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D自身受体激动剂,a受体激动剂和其他药物。
1. 多巴胺受体阻滞剂:
TS的发病机制与N递质失衡及受体异常有关其基底N节纹状体多巴胺(D)受体超敏是比较公认的观点,因此现在用(D)受体阻滞剂如氟哌叮醇。氟哌叮醇属于抗精神病药的丁酰苯类药,有强安定作用,它与另一类抗精神病药吩噻嗪类化学结构完全不同,但药理作用却非常相似,有抗精神病作用,也有椎体外系副反应,氟哌叮醇椎体外系副反应也比较明显,其反应可表现为震颤,运动障碍,静坐不能,流涎等。可以用安坦对抗。
本病由于基底神经节纹状体多巴胺D受体超敏感引起,而本药可以阻断多巴胺受体,阻断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的a----肾上腺素受体,从而减轻抽动的发生。
剂量从每天每公斤体重0、05mg开始,逐渐加量,分2---3次口服.
氟哌叮醇大量使用还可引起心肌损伤,肝功损伤等.所以用时必须从小量开始.
2. 哌迷清(Pimozide)
哌咪清属于抗精神药的硫杂蒽类药,本类药与吩噻嗪类基本结构相似,仅在噻嗪环第10位氮原子被碳原子所取代.本药与氟哌叮醇作用相似,在镇静和致急性肌张力障碍副作用方面比氟哌叮醇少.
起始量 1mg, 夜晚睡前服,然后上调至3-6mgd分2-3次服用,最大量≤10mgd, Q-T间歇延长者避免使用.使用前常规做心电图.并且开始用时易出现疲倦.尽管本药少见唾液,腺体分泌障碍,造血功能障碍等,但仍须定期查心电图,血象,肝功,长期使用,6---12个月检查一次.
本药有糖衣片,片剂,膜包衣片等三种剂型.
3. 维思通(Rispeidone)
为苯丙异恶唑衍生物,与D2受体和5-羟色胺2(5-HT2)受体有很高的亲和力,对D受体有阻断作用1~6mgd 分2次使用
副作用为体重增加和疲倦.用时药量应慢慢上调以减少副作用的发生.在用药的过程中应注意监测体重.本药的椎体外系副作用较少,可望成为治疗抽动证的替代药.
4. 氯氮平(Clozapine)
是一种弱D2受体和强5-HT2受体阻滞剂,对D2,D3和5-HT1受体有弱亲和力,对D1,D4,5-HT2A受体有中度亲和力,对5-H2C,肾上腺素能d1和α2组胺能H1和毒蕈碱受体有强亲和力.有研究报导本药可治疗迟发性TD,所谓迟发性TD是指在长期应用精神抑制药过程中出现的运动或发声性抽动.迟发性TD与纹状体D受体超敏感有关.因此本药能够治疗。本药属于抗精神病的长效脂类化合物.
5. 其他药:
舒必利,三氟拉嗪,丁苯喹嗪,硝苯吡啶,异搏定,氟桂嗪等也有阻滞D受体的作用.
三氟拉嗪属于吩噻类抗精神病药,舒必利属于其他类抗精神病药.是一种选择性D2受体阻滞剂,可控制抽动,且副作用小.三氟拉嗪可阻断D受体,在控制抽动方面与氟哌叮醇,泰必利相比有相等的疗效和相等的副作用,只是镇静作用较小.
硝苯吡啶,异搏啶,氟桂嗪为钙拮抗剂,细胞内的钙离子参与神经递质的释放,钙拮抗剂可阻滞钙离子进入细胞内,降低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从而减少了神经递质的释放.此类药有阻断突触后D2受体及抑制突触前D1受体活性作用,因此可以控制抽动.但由于此类药尚未进行双盲对照,现在临床应用较少.
二、D自身受体激动剂
D自身受体激动剂是起部分性或完全性激动作用还是还是起D2受体阻滞作用,取决于他们的内在活动,在内源性D活动高的情况下,主要起阻滞作用,在内源性D活动低的状态下,主要起激动作用.目前使用的是培高利特.培高利特.对D1和D2受体的亲和能力构成了控制抽动证的基础.平均治疗量是177+-61цgd
优点;无锥体外系副作用.
三、a受体激动剂
目前国外治疗本病的常用药是可乐定,主要对于轻中度TS患者及伴有行为问题如:ADHD的患者,其首用剂量为0.05mgd,然后上调至最小的有效剂量.开始用时每日服用2次,由于其半衰期短,以后改为每日3----4次,每日总量不超过0.5mg,本药起效慢,需4----6周方可起效.
本药控制抽动的作用可能是抑制了蓝斑区突触前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而使抽动症状减轻.
此外胍法新也是一种有效的a受体激动剂,对抽动证及行为障碍有较好的疗效,为有前途的替代药
三:ADHD和强迫障碍的药物治疗:
约50%抽动证患者伴有ADHD,该伴随证对患儿的社交行为和情感发育造成的不良影响比抽动证本身要大,用于治疗ADHD的中枢兴奋药利他林可加重或诱发抽动症状给治疗带来矛盾与困难.除了可乐定,胍法新,苯炔胺治疗本病外,
三环类抗抑郁药去甲丙咪嗪对TD伴ADHD 的治疗有效.平均治疗用量为50mgd, 大多数病人对此药有良好的耐受性,但有导致猝死的可能.
强迫障碍:抽动病人中有部分可出现强迫障碍,如频繁触摸,拍打摩擦等,维思通治疗本病有效, 另对选择性5- HT再摄取抑制剂如氟西汀或氟伏沙明,与低剂量D阻滞剂如氟哌叮醇或哌迷清联合用药治疗也有效,但二者合用可诱发帕金森神经机能障碍.用药需从小量开始,然后缓慢上调剂量至疗效最佳而副作用最小为止.
对于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的轻证TD患者,只需进行心理调试.
四:中医治疗
祖国医学文件中无本病的病名记载,根据证候特点,属于惊风范畴,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若过度紧张,神机受累或外邪留恋,均可致肝失疏泄,肝郁化火肝阳上亢,阳亢则引动肝风而发抽动;阳亢则耗伤肝阴,肝阴不足筋脉失养而拘挛抽动.风善行数变,,故抽动部位多变.肝气横逆,脾失健运,水湿不行,则痰浊内生,蒙闭清窍,则伴口出秽语,怪声呼叫.肝阴不足,心失所养,故心神不宁,注意力不集中.病久经络阻塞,气血淤滞,致成久病不愈之怪疾.
在治疗上祖国医学将本病大体分为四型:肝风内动型,痰火扰神型,脾虚肝亢型,阴虚风动型.
肝风内动型:因肝气郁结,化热化火者,当疏肝解郁,清肝泻火,龙胆泻肝汤加味.化火伤阴者,羚羊钩藤汤加味.
痰火扰神型:应涤痰醒神,涤痰汤加味.
脾虚肝亢者,二陈汤加缓急熄风汤.
我们经临床治疗发现,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一般病程较长,多为肝气郁结,久而成火,练津成痰,痰郁互结所致,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除健脾化痰,平肝息风以外,尚需配合活血化淤之血府逐淤汤治疗.经治疗多数患者可痊愈,个别年龄较大,(青春发育期后)病情较重者可终身携带.
总之,本病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疾病,治疗比较困难,并有人认为本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只是在成人中发病间隔时间长,也比较轻,.但是我们发现多数患者经过治疗可以缓解,有些病人尚可自行缓解.大部分病人在青春期症状缓解或消失.小部分病人症状不改善.极少一部分病人病情加重.在我们治疗的200例病人中只有2例症状没有缓解.1例出现精神病样发作.改用西药治疗,此两例病人年龄均较大,17岁左右.另有一例6岁患儿经过20付中药治疗无效后改用西药.其他病人经过纯中药治疗均症状减轻或缓解.临床研究还发现难缓解的多为秽语证者.从病因学研究看,TS患者青春期或青春后期由于性激素的变化导致兴奋性氨基酸作用而影响症状的改善.另外对重证人格紊乱者也会随年龄增长而有所改善.总之,本病多数用中药治疗可以控制和缓解,然而由于本病出现的行为紊乱如:敏感,易激惹,注意力缺陷多动证,学习问题,破坏行为等对患者的心理,精神影响较大,而使患者不能适应社会.有些病人抽动完全缓解,但由于人格障碍而不能适应社会,而间接影响学习及正常交流,此时患者家长仍认为患者处于病态,所以本病后期,心理,行为,精神问题变的更为突出,治疗上也更为复杂,要求除药物治疗外,尚须配合家庭治疗,社会治疗,心理治疗,精神治疗等.
总之本病在病因及治疗上尚处于研究阶段,我们也在对本病进行观察研究,希望同行共同努力,发现新的问题.
比较困难,但是也有自愈的,
病情分析:
  1.心理行为疗法 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鼓励患者参加体育活动,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免过度紧张和劳累.
  2.药...
抽动-秽语综合征又称多发性抽动症,也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综合征,以面部、四肢、躯干部肌肉不自主抽动伴喉部异常发音及猥秽语言为特征的综合症候群。特征是患儿...
您好!既然医生诊断过,最好听医生的,如果不放心可以到另外一家医院看看。
抽动秽语综合征的诊治
主讲人 赵坤
抽动—秽语综合征又名Gilles del...
病情分析:
抽动秽语综合征,是指以不自主的突然的多发性抽动以及在抽动的同时伴有暴发性发声和秽语为主要表现的抽动障碍
指导意见:
,儿童抽动症,症状较轻者,可自行...
应该是抽动症.
抽动症与多动症有什么不同?
儿童多动症又称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症,是一种较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的问题,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学习行为及性情方面有缺陷...
答: 每次月经来总是比上次提前几天,腰痛,腿抽筋,浑身没劲,昏昏欲睡的,月经量却不多,老年人说这是气虚,是吗?可以怎么调理呢?
答: 病情分析:
您好,流行性感冒多是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
指导意见:
可以自行买些板蓝根冲剂冲服,一天数次,像喝茶水...
答: 您好,中医治疗肺癌中可以发挥作用,而且有时候效果还不错。比如对于痰湿蕴肺型患者,会出现痰多咳重,神疲乏力,胸痛发憋,腹胀便溏浮肿,舌质暗或胖淡、苔白腻,脉滑。治...
答: 神经紧张.应吃中药
大家还关注
Copyright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什么是抽动秽语综合征什么是抽动秽语综合征健康活法儿百家号张俊海,解放军306医院,神经外科Tourette综合征(Tourette syndrome,TS)又称Gilles de la tourette综合征、抽动秽语综合征(multiple tics-coprolalia syndrome),于1885年由法国医生Georges Gilles de la Tourette详细描述。本病可以发生在世界范围各个地域和所有人种,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地区和种族之间有一定差异,黑人患病率低而犹太人患病率高,东欧人好发该病。年发病率为0.5~1人/10万人口。抽动(Tics)是一种不随意的、突然发生的、快速的、反复出现的、无明显目的的、非节律性的运动或发声。抽动不可克制,但在短时间内可受意志控制。包括以下几种:①简单运动抽动:突然的、短暂的、没有意义的运动,如:眨眼、耸鼻等;②复杂运动性抽动:稍慢一些的、持续时间稍长一些的、似有目的的动作行为,如:咬唇、刺戳动作、旋转、跳跃、模仿他人动作、猥亵动作等;③简单发声抽动:突然的、无意义的发声,如:吸鼻、清咽、犬吠声等;④复杂发声抽动:突然的、有意义的发声,如:重复特别的词句、重复自己或他人所说的词或句、秽语等。所有形式的抽动都可因应激、焦虑、疲劳、兴奋、感冒发热而加重,都可因放松、全身心投入某事而减轻,睡眠时消失。抽动障碍是儿童青少年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障碍。目前报道:约5%-20%的学龄儿童曾有短暂性抽动障碍病史,慢性抽动障碍在儿童少年期的患病率为1%-2%,Tourette综合征的患病率为0.05%-3%。男孩多见。抽动障碍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其中,以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的病因研究最多。该障碍病因复杂,可能是遗传因素、神经生理、神经生化及环境因素等相互作用的结果。研究发现在一些家庭中,Tourette综合征、其他类型的抽动障碍和强迫症之间存在的一定联系,因此,提示Tourette综合征、其他类型的抽动障碍、强迫症可能为共同的遗传易感性的不同表达。该障碍与神经生化因素之间的关系。患儿可能存在以下异常:①多巴胺活动过度或受体超敏;②苍白球等部位谷氨酸水平增高;③去甲肾上腺素功能失调;④五-羟色胺水平降低;⑤乙酰胆碱不足,活性降低;⑥γ-氨基丁酸抑制功能降低;⑦基底节和下丘脑强啡肽功能障碍。目前,最受关注的是兴奋性氨基酸,如谷氨酸和多巴胺系统间相互作用的异常。约50-60%的该障碍患儿存在非特异脑电图异常;少数患儿存在头颅CT的异常,如脑萎缩;部分患儿存在左侧基底节缩小及胼胝体减小,提示患儿可能存在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通路的异常和脑的偏侧化异常;PET研究提示患儿存在双侧基底节、额叶皮质、颞叶的代谢过度。应激可诱发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发生该障碍。该障碍可能与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自身免疫有关。药物(中枢兴奋剂、抗精神病药)也可诱发该障碍。该障碍多起病于3-10岁,其中4-7岁为最多,但也可早到2岁。主要临床表现为简单运动抽动,通常局限于头、颈、上肢,少数可出现简单发声抽动。抽动持续时间不超过1年。该障碍通常起病于儿童早期。主要临床表现为一种或多种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但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并不同时存在。其中以简单或复杂运动抽动最为常见,部位多涉及头、颈、上肢。发声抽动明显少于运动抽动,并以清嗓、吸鼻等相对多见。症状相对不变,可持续数年甚至终身。该障碍为抽动障碍中最为严重的一型。一般起病于2-15岁,平均起病年龄为7岁。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发展的多部位、形式多种多样的运动抽动和一种或多种发声抽动,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同时存在。该障碍症状一般起始于眼、面部单一运动抽动,时有时无,以后逐渐发展到颈部、肩部、肢体、躯干的抽动,并持续存在。抽动形式也从简单到复杂,最后出现秽语。通常发声抽动症状较运动抽动症状晚1-2年出现,多为简单发声抽动,复杂发声抽动较少,约15%的患儿存在秽语。该障碍症状累及部位多,次数频繁,对患儿情绪、心理影响较大。约有一半患儿伴有强迫症状,一半患儿伴有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症状,并有部分患儿伴有自伤行为、情绪障碍或学习困难。诊断要点1.短暂性抽动障碍①起病于18岁之前;②有单个或多个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常表现为简单运动抽动;③抽动天天发生,一天多次,已持续两周,但不超过12个月;④除外Tourette 综合征、小舞蹈症、神经系统其他疾病或药物所致。2.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①起病于18岁之前;②以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为主要临床表现,但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并不同时存在;③抽动常一天多次,可每天或间断出现,抽动持续时间一年以上,一 年中无持续两个月以上的缓解期;④除外Tourette 综合征、小舞蹈症、神经系统其他疾病或药物所致。3.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①表现为多种运动抽动和一种或多种发声抽动,两者同时存在;②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患儿感到十分痛苦和烦恼;③起病于18岁之前。抽动天天发生,一天多次,持续时间一年以上;或间断发生,一年中症状缓解不超过两个月;④排除其他疾病。鉴别诊断1.风湿性舞蹈症(小舞蹈症)儿童多见,为风湿性感染所致,以舞蹈样异常运动为特征,无发声抽动,有风湿性感染的体征和阳性化验结果,抗风湿治疗有效。2.肌阵挛型癫痫为癫痫的一种类型,症状与运动抽动相似,但症状出现时伴有痫样脑电发放,无发声抽动,脑电图检查有助诊断,抗癫痫治疗有效。治疗治疗之前必需对患者的心理、社会、教育、及职业适应等方面做仔细而全面的评价。对抽动障碍做明确诊断之前需要了解其完整的病情、病程、家族史、及心理社会史。必需对患者的自我意识、家庭和同伴的意见以及学习参与情况进行评估。治疗应以及时的综合治疗为原则,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饮食调整和环境治疗。但是到目前为止,药物治疗仍然是首要的治疗方法。抗抽动药物治疗原则如下:(1)首选药物对于轻或中等程度的抽动障碍患者,首选新型抗精神病药、可乐定和硫必利等,对重症患者首选氟哌啶醇和匹莫齐特等。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缓慢调整药量至疗效最佳而不良反应最小为止。(2)联合用药当使用单一药物仅部分症状获得改善,或抽动障碍伴有相关行为障碍时,可考虑联合用药。对重症患者单一用药往往疗效不佳,只有采用联合用药才能有效控制症状。(3)维持治疗目的在于巩固疗效和减少复发。维持治疗时间一般在6个月~2年,或更长时间,停药过早易导致症状复发。维持治疗量是以达到保持病情稳定的最低有效量为原则,一般为常规治疗量的1/2~2/3。(4)停药若抽动障碍儿童对药物反应良好,症状得到充分控制,且不良反应较小,则考虑治疗1~1.5年后,在减量的基础上逐渐停药。若症状再发或加重,则恢复用药或加大药量。药物治疗是目前抽动障碍最重要的治疗方法,药物选择的原则如下:(1)对于严重的抽动障碍儿童,早期应用合理的药物治疗是非常必要的,也是综合治疗成功的基础。目前常用的药物主要有氟哌啶醇(haloperidol)、硫必利(tiapride, 又称泰必利)、哌咪清(pimozide, 又称匹莫齐特)、硝西泮(nitrazepam)等。氟哌啶醇是最常使用的药物,约85%的患者可获得较好的疗效。硫必利是轻症患者比较喜欢选用的药物,其特点是副作用比氟哌啶醇少。也有用五氟利多、氯米帕明、抗抑郁剂、纳曲酮等药物治疗抽动障碍或抽动障碍合并行为和情绪症状的报道。特别是近几年随着精神药理学研究的进展,应用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喹硫平、利培酮、奥氮平、阿立哌唑等药物治疗抽动障碍已经成为新的治疗趋向,特别是对难治性病例效果更佳。崔永华和郑毅等(2005)对照研究了132例难治性Tourette 综合征,应用利培酮治疗,有效地改善了难治性Tourette 综合征的运动、发声抽动和综合损伤效应,疗效肯定,副反应相对较轻。(2)对于难治性病例,近年来除抗精神病药以外,作用于中枢a受体的药物(可乐定,clonidine),男性激素受体药物(氟他胺,flutamide),烟碱及乙酰胆碱受体药物(美卡拉明,mecamylamine)均有使用的报道。探索新药已成趋势。郑毅等(2001)采用丙戊酸钠合并氟哌啶醇治疗难治性Tourette综合征,疗效肯定,副反应相对较轻,为Tourette综合征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方法。(3)治疗难治性病例共患的强迫、多动、焦虑、抑郁、自伤和冲动伤人症状,近年来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成为抽动障碍治疗的又一难题。一般多采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合并抗抑郁剂和/或抗焦虑药物联合治疗。对采用多种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病例,还可试用深部脑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或神经外科立体定向手术等非药物治疗。此种方法效果如何尚无充分的研究报道,有待深入探索。心理治疗应加强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治疗、家庭治疗,从而帮助患儿和家长正确认识该障碍,正确看待和处理所遇到的问题(如同学的耻笑等),消除环境中对患儿症状产生不利影响的各种因素,改善患儿情绪,增强患儿自信。习惯逆转训练、放松训练等对治疗该障碍也有一定帮助。疾病预后抽动障碍的治疗目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控制核心症状或目标症状。抽动障碍治疗前应确定治疗的目标症状,即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最大的症状。抽动常常是治疗的目标症状,但也有些患者的目标症状是强迫观念和行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症状等。目前随着认识的深入,我们渐渐认识到真正损害孩子社会功能、对孩子造成巨大伤害的都是抽动障碍的并发症。所以积极控制并发症成为本病最重要的治疗目标之一。(2)最终的目的是恢复社会功能。治疗的最终目的是使患儿能够成为比较正常的成人,能够融入到成年人的社会里去。短暂性抽动障碍预后良好,患儿症状在短期内逐渐减轻或消失;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的预后也相对较好,虽症状迁延,但对患儿社会功能影响较小;Tourette综合征预后较差,对患儿社会功能影响较大,需较长时间服药治疗才能控制症状,但停药后症状易加重或复发,大部分患儿到少年后期症状逐渐好转,但也有部分患儿症状持续到成年,甚至终生。康复1. 应该树立一个理念:要认识到“抽动”是病不是“坏毛病”。治疗的目标不仅仅在于控制抽动症状或其合并症状,更重要的是保持和增进患儿的社会功能,患儿的抽动症状可能难以完全消失,但尽量使患儿的社会功能不受影响。很多因素如情绪问题、压力、上呼吸道感染都可能加重抽动症状而使症状不断波动,不要因此不断增加药物的使用剂量。2. 目前关于抽动症的治疗方法主要还是药物治疗,尤其在国内更是如此。但是药物存在副作用,况且现在并不能证明药物可以影响抽动症的预后和自然病程的进程,只是对症性的控制抽动症状。因此在选择药物治疗时,要权衡治疗效果与副作用之间的利弊,只有治疗的利大于弊时才使用药物治疗。对于短暂性抽动和轻度的慢性抽动尽量不用药物或选用副作用小的药物。应用的药物种类较多时,应根据临床表现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药物。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健康活法儿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健康跟快乐是我一生的追求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多动秽语综合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