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降脂药物的分类及选择除调脂作用外还有哪些作用

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他汀类药物除调脂作用外的临床有益作用_张建英,阿托伐他汀钙片,辛伐他汀,瑞舒伐他汀钙片,辛伐他汀片,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钙胶囊,他汀类降脂药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他汀类药物除调脂作用外的临床有益作用_张建英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他汀类药物有哪些?_百度知道
他汀类药物有哪些?
提示该问题下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上市的他汀类药物有5种: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其中,普伐他汀和辛伐他汀是在美伐他汀基础上经化学加工而成的;氟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是化学合成的。这些药物更为大家所熟悉的是它们的商品名. 我国研制的中药“血脂康”胶囊,主要含有洛伐他汀,因此也可列入他汀类。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他汀类药物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李建军:他汀类药物的非调脂作用及其机制
我的图书馆
李建军:他汀类药物的非调脂作用及其机制
按:他汀类药物具有多效性哦!
李建军:他汀类药物的非调脂作用及其机制
& & & &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冠心病诊断治疗中心 主任医师
  摘要:他汀类药物的问世,堪称心血管药物治疗学的重大进展。其重要意义在于首先是一系列大规模的临床试验结果相继证明,与其它心血管药物治疗相比,他汀类药物可更显著地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且在冠心病的一级、二级预防中均有重要的作用。其次是他汀类药物有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的其它作用,包括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炎、抗氧化、稳定斑块、修饰心肌重构、改善凝血功能、减少神经内分泌激活、刺激内皮祖细胞分化、减少骨质吸收、抗肿瘤等,统称之为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或非调脂作用[1-10]。从而为心血管疾病防治领域带来了新的概念。本文概述其作用与机制,为临床更全面深入认识他汀类药物提供参考。
关键词: 他汀;多效性作用;冠心病
    作者简介:
  通信地址:100037 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冠心病诊疗中心
  E-mail: .cn
  他汀类药物(Statins)即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阻断HMG COA转变为胆固醇的前体-甲羟戊酸,并反馈性激活肝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使得胆固醇的合成减少,清除增加,从而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另外通过抑制肝细胞合成载脂蛋白B-100,从而降低甘油三酯,是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降脂药物。上世纪80年代一系列大规模的临床试验的结果相继证明:他汀类药物可以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在冠心病的一级、二级预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目前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治疗药物之一[1-10]。
  随着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的增多及基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他汀类药物产生的获益远大于降脂作用本身,并且观察到使用他汀类在其降脂作用尚未显现时即可产生获益,提示他汀类有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的其它作用,称之为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pleiotropic effects)。现已发现和证实的作用包括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炎、抗氧化、稳定斑块、修饰心肌重构、改善凝血功能、减少神经内分泌激活、刺激内皮祖细胞分化、减少骨质吸收、抗肿瘤等。由于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作用,其在冠心病以外的其它领域也得到了探索性应用,亦因此成为当今调脂治疗领域里争论的热点之一。本文将从他汀类药物多效性作用之机制及其在临床上应用之现状做一概述。
他汀类药物多效性的作用机制
  综合现有研究结果,目前认为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主要是通过抑制异戊二烯类的合成发挥作用。异戊二烯类化合物是胆固醇生物合成通路中的中间产物,这些中间产物是许多蛋白质翻译修饰的重要脂质连接分子,其中包括Rho等小分子G蛋白和小三磷酸鸟苷(GTP)结合蛋白,在细胞生长和信号转导通路中起重要的作用[1]。
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降脂作用本身可以改善内皮功能,但研究发现阿托伐他汀80mg治疗后24小时内内皮功能即可得到改善,提示他汀类改善内皮功能的作用可以发生在血清胆固醇降低之前,推测可能有其它机制发挥作用[2]。随后的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的此类作用是通过抑制异戊二烯类的合成,上调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及其活性,增加内皮细胞中NO的合成,并抑制内皮细胞中超氧阴离子的生成,减少NO的灭活,从而介导血管舒张,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并抑制白细胞向血管内皮趋化及血小板的黏附聚集,从而发挥改善内皮功能的作用。
  国外及我们的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抗炎的机制与调节炎性核转录因子кB(NF-кB)有关[5,8]。由于他汀类药物可降低Rho蛋白的异戊二烯化,使Rho蛋白不能附着于细胞膜,进而降低了Rho蛋白的生物活性,释放进入细胞核的NF-кB减少,最终降低黏附分子、炎症因子的表达,促炎因子水平下降。他汀类药物尚能明显降低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 CRP)的水平。其它的抗炎作用机制还包括减弱炎症细胞向斑块内趋化和聚集、抑制金属蛋白酶的表达等[2]。业已证实,他汀类药物的抗炎作用也是心血管保护和减少急性冠脉事件发生的主要机制之一。
抗氧化作用
  他汀类药物通过阻断Rho家族的小GTP结合蛋白活性,通过下调产生氧自由基的酶和上调抗氧自由基的酶之活性,减少血管氧自由基含量;同时在信使RNA(mRNA)和蛋白质水平上调过氧化氢酶、对氧磷酶等抗氧化酶的活性,从而发挥其抗氧化作用[3]。
改善心肌重构
  他汀类药物可通过下调血管紧张素(Ang)Ⅱ受体-1,抑制血管紧张素Ⅱ介导的心肌肥厚和纤维化,并能阻断包括下调Rho家族小GTP结合蛋白活性在内,并与心肌肥厚相关的多种细胞内信号通路[9]。另外他汀类药物还能减轻心肌间质纤维化:一方面,他汀类药物直接抑制Ⅰ型、Ⅲ型胶原合成及其mRNA的表达;另一方面,他汀类药物通过调节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物活性来改善心肌间质的重构。
阻断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
  在起搏器介导的兔心力衰竭模型的实验中观察到,他汀能显著降低肾交感神经活性,降低血浆肾上腺素浓度,改善心率变异性,调节交感神经张力和自主神经功能[1]。另有研究证实,他汀具有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的多效性作用,可通过降低Ang转换酶的活性和心肌细胞中的AngⅡ的水平来减轻由于负荷增加引起的心肌肥厚。
对凝血系统的影响
  他汀类药物可抑制凝血系统的多个环节,促进纤溶、抑制血小板,减少血栓的发生[7,9]。NO可以减轻白细胞的激活和抑制血小板聚集,而他汀类则间接通过增加内皮NO的产生和生物利用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并且不依赖于血浆胆固醇的水平。他汀类除了抗血小板的作用以外还通过影响凝血系统发挥着抗血栓形成的作用。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存在于巨噬细胞、内皮细胞和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平滑肌细胞,是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启动因子。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可减少人类培养单核-巨噬细胞和内皮细胞的TF表达,且表现为剂量相关性。Bourcier等发现,他汀类药物可以减少人平滑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的合成,增加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活性,从而调节纤溶平衡,促使斑块破裂时纤溶而减少血栓的形成。
刺激内皮祖细胞的分化
  他汀类药物可通过提高eNOS生物活性改善内皮祖细胞(EPCS)的募集和动员,促进新生血管的生成。他汀类药物动员EPCS呈现剂量依赖性。但目前为止他汀类药物影响EPCS分化和改善祖细胞功能的具体机制尚未明确,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上应用的新的探索
  众所周知,他汀类药物可以明显降低冠心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起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当今冠心病治疗最有效的药物之一。随着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概念的发现和证实,人们探索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上应用新的适应症之热情方兴为艾。
他汀类药物治疗肺动脉高压
  他汀类药物的抗炎、抗增殖、抑制微血栓及促进内皮细胞N O表达的作用可能对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有效[9]。Nishimura等用辛伐他汀治疗严重肺动脉高压的大鼠,结果显示辛伐他汀组大鼠肺动脉压力、右心室肥厚、小动脉中膜厚度、血管阻塞分数、新生内膜厚度呈进行性下降。Kao等新近的研究共入选12例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和4例继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随访1-3年,共死亡4例,存活12例,绝大多数病人6分钟步行试验步行距离增加,右心室压下降,心排量增加,提示他汀类药物在肺动脉高压治疗领域有一定应用前景。
他汀类药物治疗心力衰竭
  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石是阻断神经内分泌失调,而他汀类药物通过抗炎、改善内皮功能、减轻氧化应激与调节神经体液因素等对心力衰竭产生作用[1]。虽然早期没有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评价他汀类药物对心力衰竭的疗效,但一些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他汀类药物对心力衰竭可能有益。4S试验及ELITE-Ⅱ研究均表明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其死亡率均较非他汀组显著降低。PRAISE研究的回顾性分析显示,1,153例重度缺血性和非缺血性心力衰竭病人中有134例(12%)服用他汀类药物,经过平均15个月随访,他汀类药物组病人死亡危险降低42%。校正年龄、性别、糖尿病、吸烟、心力衰竭病因、射血分数及心功能分级等因素后,他汀类药物治疗仍可使病人死亡风险降低62%。回顾性的分析Val-HeFT研究入选的5,010例心力衰竭患者,发现其中1,602例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随访第二年时与未使用者相比,使用他汀类药物的病人死亡率明显降低。上述研究均显示慢性心衰患者可以从他汀类药物治疗中获益,但由于这些研究均不是针对他汀类药物设计的,且为回顾性研究,故其可信程度大打折扣。最近公布的三项瑞舒伐他汀前瞻性研究让人质疑他汀类药物对心力衰竭治疗的疗效。UNIVERSE研究共入选了87例心功能Ⅱ或Ⅲ级的缺血性或非缺血性心衰患者,这些患者被随机给予瑞舒伐他汀40mg/d或安慰剂治疗。随访6个月后发现,两组间在左室射血分数、左室容积、炎症标记物等方面并无显著差异。新近公布的瑞舒伐他汀心力衰竭研究(CORONA)是在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进行的一项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该研究入选了5,011例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10mg/d)和安慰剂组,平均随访32.8月。主要终点为心血管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或脑卒中的联合终点。次要终点包括全因死亡、任何冠脉事件、因不稳定型心绞痛或心衰加重住院等。结果发现,尽管瑞舒伐他汀治疗可减少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因心血管事件而住院的次数,但两组间在主要联合终点上并无显著性差异。对于瑞舒伐他汀在主要联合终点上的阴性结果,研究者认为,可能与该研究入选的患者有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或心肌病变而他汀类药物已不能逆转有关。最近发布的GISSI-HF同样得出了类似的阴性结果。目前,临床上将他汀类药物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仍持谨慎态度。此外,有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对心力衰竭患者还可能存在潜在的不利影响:他汀类药物可抑制甲羟戊酸-异戊二烯合成途径,而使辅酶Q10合成减少,因此可能影响线粒体功能,损伤患者心肌和骨骼肌功能。因此,有学者推荐,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考虑同时服用辅酶Q10,以防止他汀类药物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另外在慢性心力衰竭时,内毒素(细菌脂多糖)增加,并刺激炎性细胞因子产生增多,而血浆中富含胆固醇或甘油三酯的脂蛋白可能具有凝固或中和内毒素的作用。因此有人推测,由于他汀类药物的调脂作用减少了血浆脂蛋白水平,从而可增加内毒素的作用[3]。这就有可能导致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升高,从而对慢性心力衰竭的预后产生不利的影响。将他汀类药物应用于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不仅具有以上所提到的顾虑,将患者的胆固醇水平降至何种程度也是尚待解决的问题,这也将大大阻碍了他汀类药物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为了明确这种治疗措施的利弊,亟需更多大规模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只有这类临床试验的结果才能最终明确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是否应该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
他汀类药物治疗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瓣狭窄(AS)的常见原因为年龄依赖性的退行性变,其组织学特征和易患因素与动脉粥样硬化类似,因此推测他汀类药物可能对其治疗有效[9]。既往的一些回顾性研究提示他汀类药物可能延缓疾病的进程并且减少手术的需要。另外前瞻性的RAAVE研究也证明他汀类药物对AS治疗有效,但该研究为非随机化研究,而已经结束的随机、双盲的SALTIRE研究(共入选155例患者)的结果则提示他汀类药物对延缓AS的进程没有作用。目前正在进行的二项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SEAS(Simvastatin and Ezetimibe in Aortic Stenosis)和ASTRONOMER(Aortic Stenosis Progression Observation: Measuring Effects of Rosuvastatin)将有助于阐明他汀类药物是否有助于治疗主动脉瓣狭窄。
他汀类药物治疗心律失常
  Mitchell等评价了他汀类药物在预防冠心病患者室速/室颤(VT/VF)复发方面的作用[9]。所有患者随机接受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和植入自动复律除颤器(ICD)治疗,研究结果显示,与未服用降脂药组比较,ICD组联合应用他汀类降脂药后VT/VF复发减少了40%,全因死亡下降36%,心脏死亡减少39%,提示他汀类药物具有抗室性心律失常作用。既往的一些临床观察和回顾性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治疗可以使房颤的风险降低。2006年Ozaydill等将48名房颤持续48小时以上,拟行电复律的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电复律前,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有6人和2人自行转复,其余患者行电复律。到3个月时,治疗组有3人(12.5%)房颤复发,而对照组为11人(45.8%),表明阿托伐他汀可能减少电复律后房颤的复发。ARMYDA-3研究首次证实术前1周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d)可显著减少择期心脏手术后的新发房颤(35%比57%,P=0.017),使房颤发生危险降低61%(P=0.017)并缩短住院时间(P=0.001)。但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与标准剂量治疗相比,强化他汀治疗并不能进一步减少房颤的复发。
他汀类药物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他汀类药物对肾脏的保护作用除了通过降低血脂带来的间接益处外,可能还与抑制系膜细胞增殖、抑制炎症因子表达及减少细胞外基质沉积有关[1,2]。在多种进展性肾小球疾病中,系膜细胞活化和增殖起关键作用,其结果是导致细胞外基质增加,而他汀类药物具有抗细胞增殖作用。在肾病综合征动物模型的研究中,他汀类药物可减轻肾脏结构和功能的恶化。辛伐他汀和洛伐他汀能剂量依赖性抑制血小板生长因子(PDGF)、内皮素、AngⅡ诱导的系膜细胞DNA合成和PDGFB链基因表达,说明他汀类药物对肾脏病变的作用至少部分与其对细胞的直接作用有关。辛伐他汀和洛伐他汀还可抑制环孢素诱导的人远端肾小管细胞和肾皮质成纤维细胞增殖。Douglas对15项临床研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尿蛋白水平。基线尿蛋白越高,尿蛋白降低越多。其机制可能与他汀类改善内皮功能从而改善肾脏血浆蛋白通透性异常有关。2002年,希腊阿托伐他汀与冠心病评估研究的亚组分析显示,长期他汀类药物治疗能够明显地改善肾脏功能。在1,600名被观察者中704名未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其肾脏功能在3年随访中有所下降,肌酐清除率降低了5.2%。他汀类药物常规治疗组患者肌酐清除率则增加了4.9%,而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组患者肌酐清除率则上升了12%。他汀类药物改善肾功能的效果在那些基线水平时合并有肾功能不全症状的人群中最为显著。
他汀类药物改善心肌缺血
  第57届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年会上公布的DUAAL研究结果显示阿托伐他汀能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短暂性心肌缺血[10]。该研究为一项随机、双盲、平行、多中心研究,结果显示,阿托伐他汀治疗可使冠心病患者的CRP水平降低40%,短暂性心肌缺血事件风险降低66%,超过50%的患者动态心电图未提示短暂性心肌缺血发作,同时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和硝酸甘油用量显著减少。刚刚结束的2008AHA年会上揭晓的JUPITER研究更为他汀类药物锦上添花。该研究共入选17,802例“外观健康者”,LDL-C&130mg/dl,CRP均升高。至1.9年随访时,瑞舒伐他汀组主要终点较安慰剂组降低了44%,本研究因此提前终止。
他汀类药物减轻围手术期损伤
  LIPIS研究首先证实他汀类药物可明显减少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9]。随后ARMYDA-1研究是证实术前使用阿托伐他汀预治疗可降低围手术期心肌损伤发生率的随机研究。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择期PCI前7天随机接受阿托伐他汀或安慰剂治疗。术后,阿托伐他汀组心肌梗死发生率为5%,安慰剂组为18%(P=0.025)。提示PCI前7天使用固定剂量阿托伐他汀短期治疗是减少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唯一因素。其机制可能与他汀类药物减轻围手术期损伤有关。
他汀类药物防治脑卒中
  他汀类药物的降脂、抗炎、抗氧化、稳定斑块、降压、防止血栓形成可能在脑卒中的防治中起到一定的作用[1-3]。他汀类在脑卒中的防治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目前认为它是预防脑卒中发生和复发的主要药物。最近发表的SPARCL研究是第一个前瞻性探讨他汀类药物对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二级预防试验,认为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80mg/d)在无冠心病的缺血性脑血管病/TIA患者中具有预防卒中复发的作用。尽管阿托伐他汀组出血性卒中和肝功能异常发生率较高,但两组的全因死亡率类似。遗憾的是目前还没有他汀类药物能降低一般人群脑卒中发生危险的证据。他汀类药物在缺血性卒中和TIA预防的中国专家共识(草案)认为:他汀类药物是卒中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降脂治疗中的主要药物,他汀类药物预防缺血性卒中获益的趋势与预防冠心病事件获益的趋势一致。
他汀类药物的抗感染及抗风湿作用
  由于他汀类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人们推测他汀类药物可能有抗感染和抗风湿作用[1,9]。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他汀类药物的使用与脓毒血症和败血症风险降低有关,并且可以改善类风湿关节炎症状。而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均为回顾性研究或从实验室获得的证据,且结果并不一致,他汀类在感染及风湿治疗中所起的作用有待于前瞻性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来证明。
他汀类药物与肿瘤的关系
  既往PROSPER研究发现老年患者接受普伐他汀治疗后新发癌症总数及癌症死亡率均有增加的趋势,而随后的一些荟萃分析发现与不使用他汀者相比,使用他汀者发生癌症的危险增加并无统计学差异。而且另有部分研究提示他汀类药物可以使肿瘤的风险降低,并认为肿瘤的治疗过程中,他汀类药物主要通过促凋亡与抗增殖的作用来抑制肿瘤[9]。研究发现在淋巴母细胞瘤与骨髓瘤的治疗过程中,他汀类药物能够通过作用于线粒体的Smac/DIABLO蛋白,使其向胞浆转移,与凋亡抑制蛋白(IAP)结合,激活Caspase-9介导的线粒体凋亡信号通路,同时他汀类药物还能激活Caspase-8,起到放大凋亡信号的作用。
他汀类药物治疗器官移植排异反应
  由于他汀类药物可以阻滞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性抗原与T细胞内黏附分子1受体相互作用,具有强大的免疫调节作用,并能抑制单核细胞趋化和抗体依赖性细胞毒作用,故推测它能降低器官移植排异反应的发生率[9]。Wenke对72例接受心脏移植的患者进行为期8年的研究,4年后发现辛伐他汀组明显获益,因此所有患者均接受辛伐他汀治疗,8年后结果显示心脏移植早期接受辛伐他汀治疗的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4年后再开始服用辛伐他汀的患者(88.6%比59.5%),而移植血管病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后者(24.4%比54.7%)。
他汀类药物对骨骼的影响
  实验室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可以促进骨骼形成,可能对骨折、骨质疏松、溶骨性疾病治疗有效[9]。一项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能明显降低髋骨骨折的危险性,并与剂量有关。其在临床上的使用还有待于大规模前瞻性的研究来证明。
  综上所述,他汀类药物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病的一级、二级预防,由于胆固醇升高是冠心病致病性的危险因素,他汀在冠心病防治方面的神奇功能应主要归功于降低LDL-C的作用。但人们发现他汀类药物干预的不仅是血脂水平,更多干预的是心血管病危险水平,有重要的独立调脂的多重作用。但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除了心脑血管疾病,他汀类药物在其它领域的应用绝大多数还处于探索阶段,多为一些实验室研究及回顾性研究,研究结果也并不一致,而且需要注意的是某些非降脂作用可能是有害的,仍需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致谢: 本文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 0 6 7 0 8 6 1 ,070171),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7082081),中国高等教育博士点项目专项研究基金 (,) 部分资助。
  参考文献
  1. Kwak B, Mulhaupt, Myit S, et al. Statins as a newly recognized type of immunomodulator. Nat Med 9-1402.
  2. Li J-J. Early, intensive and long-term statin therapy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focus on an anti-inflammatory mechanism. Vasc Dis Prevent ):181-186.
  3. Fang C-H, Li J-J. Statin, like aspirin, should be given as early as possibl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Med Hypotheses -196.
  4. Crisby M, Nordin-Fredriksson G, Shah PK, et a1. Pravastatin treatment increases collagen content and decreases lipid content, inflammation, metalloproteinases, and cell death in human carotid plaques. Circulation -933.
  5. Wang H-R, Li J-J, Huang C-X, et al. Fluvastatin inhibits the expression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a and activation of nuclear factorkB in endothelial cells stimulated by C-reactive protein. Clin Chim Acta
  6. Li J-J, Li Y-S, Chen J, et al. Rebound phenomenon of inflammatory response may be a major mechanism responsible for increased cardiovascular events after abrupt cessation of statin therapy. Med Hypotheses 9-1204.
  7. Cannon CP, Braunwald E, McCabe CH, et a1. Intensive versus moderate lipid lowering with statins afte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N Engl J Med 5-1594.
  8. Li J, Li J-J, He J-G, et al. Inhibition of atorvaststin on C-reactive protein–induced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 pulmonary artery smooth muscle cell by nuclear factor-B pathway. Cardiovasc Ther -14.
  9. Bonetti PO, Lerman LO, Napoli C, et al. Statin effects beyond lipid lowering-are they clinically relevant? Euro Heart J -248.
  10. Deanfield JE, Sellier P, Thaulow E, et al. Potential anti-ischaemic effects of statins in chronic stable angina: incremental benefit beyond lipid lowering? Euro Heart J 3-1352.
(责任编辑:陈雪英)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数万名医为您提供优质、专业、及时的医疗咨询服务
,权威专家在线为您解答
他汀类药物非降脂作用的临床应用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他汀类药物非降脂作用的临床应用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当前位置: >>
高血脂与他汀类降脂药
杨锐高血脂与他汀类降脂药在世界前十名畅销药中,他汀类药居然占有3个,可见这类药物应 用之广泛,也足以证明高血脂的人数增长之快速。高血脂是俗称“三高” 中的一高,发病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在不断 攀升,有报道说目前我国1/3的成年人血脂偏高。 有调查表明,在我国高血脂异常的患者中有达80%的患者对高血 脂症给人的健康造成的巨大威胁并不了解。这个比例是惊人的,也是十 分可怕的。我们的血脂由四种物质组成: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 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这三项中只 要任何一项超标就属于高血脂(高密度脂蛋白高有抗粥样硬化作用)。 这些多余的物质在血管上像泥垢一样沉积形成斑块,使血管腔严重狭 窄甚至闭塞,血液流通不畅或阻断。血中的胆固醇又与动脉弹性硬蛋白 结合,血管变硬,变脆,失去原本的弹力活性,导致重要器官动脉供血不 足,从而引发冠心病、脑中风、肢体坏死等。不仅如此,高血脂还可引发 诸如高血压、糖尿病、老年痴呆、肝硬化等多种疾病,甚至诱发癌症。有统 计证实,全世界每天因高血脂症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近3600 人,我国每年因高血脂引起的心梗、中风、偏瘫、致残、致死人数以每年递 增12%的速度上升。为此有人把高脂血症称为吞噬人类健康的第一隐形 杀手。或许在生活中我们都听说过亲朋好友、熟人或公众人物突然因中风 或心肌梗塞去世的消息,有的甚至还很年轻,令人唏嘘不已,为之惋惜,慨阅 读医学 1 5万   方数据 叹生命无常。其实他们的突然去世并不是偶然的,有调查证实50%的心梗 患者未得到预防,在绝大部分心脏病患者中80%是无症状的安静者, 86%的心脏病患者在发病前十年就有血脂、血压异常的危险因素存在。 上世纪90年代初,国际医学界开始进行大规模调脂治疗研究,结 果证实长期服用调脂药物不仅降低血脂,同时也明显减少冠心病、心肌梗塞、脑中风的发生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在降血脂药物中,当属他汀类的临床研究和使用最为广泛。他汀类药物是上世纪70年代发现的新型 调脂药物,自从1987年第一个他汀类药物上市后,从第一代的普伐他汀、洛伐他汀、辛伐他汀到第二代的氟伐他汀,如今第三代的阿托伐他汀也已应用于临床。在相同剂量下,其调脂强度依次为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和氟伐他汀。临床指南建立了降低胆固醇.这一冠心病调脂治疗的首要目标,而他汀类药物是降低胆固醇的首选 药物。近年来又有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除了调脂作用外,还具有改善内!lD皮功能,使血管松弛,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聚集,诱导平滑肌细胞的凋亡和抑制炎症反应等调脂外的作用。多项证据显示对动脉粥样硬 化不仅能减缓斑块的形成,减小斑块大小,还能稳定斑块,阻止其发展。有专家认为他汀类药物干预的不仅是血脂水平,更多干预的是心血管病危险水平,对于临床心血管事件的防治有重 要意义。因而在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高血 压、糖尿病、慢性心力衰竭、脑卒中、心律失常、 骨质疏松、阿尔茨海默病(即老年痴呆)等等方面都积累了大量临床研究和治疗的数据。但由于他汀类药物对降低甘油三酯的作用不如胆 固醇,因此我们不能不提到另一类调脂药物――贝特类调脂药物。其中于1998年在美国万   方数据 开始上市的非诺贝特可显著降低甘油三酯,适度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 度脂蛋白,并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发挥良好的调脂作用,被认为是降 低甘油三酯的首选药物,因而在l艋床上应用也很广泛。有人用试验证实 了他汀类合用非诺贝特对混合性高脂血症治疗的疗效,认为联用可更 好地改善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血脂谱。值得一提的是他汀类药物作为一种降血脂药物,在心血管疾病治疗方面的地位已经确立,但近年来亦作为一种抗肿瘤药物在进行研究,经 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也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分化,抗血管生成,降低肿瘤细胞侵袭转移能力以及化学预防作用,但其目前还处于实验阶段,在临床上最终能否成为抗肿瘤药物还需要时日。 “是药三分毒”,降脂类药物亦不例外。肝脏是胆固醇的主要合成场 所,他汀类药主要作用部位也是在肝脏,其对肝功能的影响是临床必须鎏¨重视的。但肝转氨酶(ALT或As町升高,多为一过性,一般发生于用药后!一1~3个月,即使继续沿用原剂量他汀类药治疗,70%患者转氨酶将自然 恢复,持续性升高的不超过1。2%,导致停药的为0.7%。出现肝转氨酶 异常如何处理呢?心血管病专家告诫,ALll/AST升高达正常值3倍以 上需停药,必要时可予保肝药物;ALT/AsT升高正常值3倍以下可继 续用药治疗,但需密切监测肝功能。肌毒性是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中较 为严重的,肌病即肌痛症状(肌肉疼痛)、无力和(或)痉挛甚至溶解 坏死,磷酸激酶的含量高于正常值1 O倍。临床实践中应用他汀类药 治疗的患者肌肉症状发生率为O.3%~33.0%,这是应该密切关注的。此外,他汀类药物还有轻度的胃肠道反应,主要表现有恶心、腹痛、便秘、胃肠胀气等。总之,服用他汀类降脂药应在严格检查之后,在专. 业医生指导下用药,并做好观察和监测,对这类药物的使用似乎更需要患者的用药依从性。10万   方数据
注意他汀类降脂药的不良反应_药学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且能轻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目前应用最广泛,...同时存在的其他 疾病、血脂水平,以选择合适的药物...他汀类或贝特类降脂药的选择 - 他汀类或贝特类降脂药的选择 血脂异常患者的饮食疗法虽然十分重要,但不是每一位患者 都能长期坚持,而且其降脂的作用也只有 10%...一般的他汀类药物适用于治疗除纯合子家族性(遗传性)高胆固醇血症以 外的任何...罗伐他汀、匹伐他汀)是最为经典和有效的降脂药 物,广泛应用于高脂血症的治疗...遵化论文网职称论文发表网-高脂血症他汀类降脂药临床观察论文选题题目 -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yunfabiao.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他汀类药物的降脂外作用作者: 他汀类药物的降脂外作用作者:魏宇淼 廖玉华 华中...脂药物治疗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中,仅26.5%的患者血脂 水平达到了1997年《血脂...口服环孢素及他汀类降脂药物治疗的案例分析_临床医学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摘 要...2.2 环孢素与阿托伐他汀的相互影响 由于环孢素治疗可致显著高脂血症, ...他汀类非降脂作用的研究 -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非降脂作用 自从 1997 年美国开发第一种调节血脂新药DD洛伐他汀以来, 国外已先后开发出一系列 他汀类调脂药...他汀类降血脂药物项目投资环境分析 第一节 我国高血脂症发病趋势 一、高血脂症疾病概念 二、高血脂症分型 三、中国人高血脂症流行病学趋势 四、他汀类降血脂...他汀类和贝特类降脂药临床联合应用研究 - 三羟基三甲基辅酶 A(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简称他汀类)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 调血脂药 物之一,也是曾经被认为很...降血脂用药零售终端:他汀类垄断市场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降血脂用药零售终端:他汀类垄断市场
来源:米内网 随着社会发展, 人们的饮食呈富余化趋势, 因...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ww.tceic.com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他汀类降脂药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