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伊里昂伊苏8盖亚大平原夜间上的是什么修道院

绝壁上的空中修道院:虔诚和信仰的选择_百度宝宝知道
&绝壁上的空中修道院:虔诚和信仰的选择
宝宝1岁7个月LV.14
   在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希腊,一个关于虔诚的故事千百年来在一群奇异的巨石之巅真实地演绎着。希腊中部色萨利平原和品都斯山脉交界的地方,一群几百米高形状各异的陡峭巨石孤傲不驯地直入云霄,像达利的画一样神秘怪异。
传说中是宙斯在一次发怒时扔下的岩石形成了这群怪石
  传说中是宙斯在一次发怒时扔下的岩石形成了这群怪石;科学的解释是具有三千万年历史的巨石,原先在海平面以下,由于海水的冲刷而形成这怪异的形状,后来海平面下降海水回退,就成了现在这样的地貌;相传14世纪中叶,为了躲避土耳其士兵的杀戮,希腊东正教徒们逃进Kalabaka(卡兰巴卡)山里,在一座座山崖高耸、奇石林立,如刀削般直立的悬崖峭壁顶上兴建了新的修道院。 这是与世隔绝的人间净土,令人惊叹的建筑奇观&&Meteora(迈泰奥拉),即&漂浮半空中&之意。
  虽然知道它的建造使用的方法和恒山的悬空寺大同小异,但身临其境,还是很为古人能在绝壁造如此的工程惊叹。早在公元十世纪开始,僧侣们就选择在此避世,并慢慢开始在这些参天的巨石顶上建筑修道院。鼎盛时期,这里有大大小小24个修道院,岁月变迁之后,大部分都废弃了,只留下6座仍有教士修行的可供游人参观。而抵达修道院的工具是绳索、藤篮和滑车,或者一百多级陡峭的石阶。
  到迈泰奥拉旅游,都住在Kalabaka小镇,人口只有12000左右,是个宁静的地方。由于有修道院,街上时不时可以看见穿着黑袍的修道士,有的还带着妻儿(东正教一般的神父是可以结婚的)。一直认为教士的黑袍配十字架的穿着远远胜过七彩霓裳,尤其当你在街上遇到一个特帅的年轻牧师时,更让我坚信这个道理。
  穿过Kalabaka镇,来到最靠近Meteora的Kastraki(卡斯特拉基)村。村子坐落在山上,民居都是沿山而造的。傍晚时分,各家飘出袅袅炊烟。入住了一家巨石下的旅店。这是一座老房子,室内布满老式希腊 家具 ,干净温暖。一楼的餐厅只坐了几位客人,柔和的灯光,墙上挂着猎枪和各种漂亮的铜制装饰,透着粗犷而怀旧的气氛,壁炉里发出木炭的噼啪响声,喝着Ouzu酒(当地的一种酒),身上暖暖的,心里也暖暖的。主菜是羊排,因为这羊肉是主人家自产的。 只见主人拿着带血的大块羊排径直来到壁炉边, 他在炉火前架起烤肉架,把肉放在架子上,在肉上刷了调料和橄榄油,然后把肉放在壁炉的火上烤。不一会儿浓郁的肉香就散开了,羊排发出的滋滋声让人暗暗垂涎。
  当地的老村民都非常热心,不但会帮你提供和设计最佳路线,按着他们提供的路线,贴着这些巨石一路蜿蜒而上,进入了Meteora这片巨石森林。最早的修道院是由来自希腊北部圣山Athos(阿托斯)的僧侣Athanasios(人名:阿桑纳西奥斯)在530多米高的巨石顶上建造的。之后经过不断发展,Meteora在拜占庭时期成为盛极一时的教区,共有24座山顶修道院。16世纪以后,Meteora慢慢衰落,寺庙渐渐失修,时至今日只保存了13座,实际上只有其中6所保存得较好,轮流开放给游客观赏。
  在巨石间雾气缭绕的Agios Nikolaos Anapafsas修道院,颇有神秘的感觉,绝壁间还完整地保留着当初僧人们修炼 生活 的洞穴(大的石缝)。沿着从巨石壁中凿出的狭小石头台阶小心往上走(这些台阶是为了方便来访者,在近些年建造的),气喘吁吁地来到了巨石顶。这座建于1510年的小寺庙外形古朴,却十分精致,在寺院的屋顶还建着一座非常小巧的亭子。进入大门, 所有女性参观者都必须套上修道院为大家准备的长裙子。寺内十分清净,耳边只听见屋檐滴水的清脆声,的确是个安心修炼的地方,寺院内部保存着完好的圣徒壁画,修士们在此静静地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这些高耸入云的陡峭巨石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它们独特的地理环境给修士们提供了清心修炼的好场所。可是几百年前的修士们是怎么建造它们的呢?比较公认的说法是使用吊索。当初无论物品还是人,都是靠那些吊绳上的篮子到达巨石顶的。如今在多个山顶修道院仍然保存着这些吊索。光靠这些简单的小吊索,要建造整个在几百米高的陡峭巨石顶上的寺庙,并且长期在上面生活,其中的困难和艰苦真是难以想象。也许是大自然的奇迹加上人类虔诚的理念,执著的信仰,使修士和信徒们选择了这样的生活方式。
扫码或保存
邀请好友扫一扫分享给TA或者穷游大洋洲
贝尔格莱德
卡尔斯鲁厄
斯特拉斯堡
弗罗伊登施塔特
蒂蒂湖-新城
德国腓特烈港
丁克尔斯比尔
阿尔科巴萨
弗拉基米尔
塞萨洛尼基
Ouranoupoli
Skiti Agias Annis
Mount Athos 顶峰
Holy Monastery of Agios Pavlos
The Monastery of Simonos Petra
The Monastery of Great Lavra
The Monastery of Iviron
The Skete of Saint Andrew
Holy and Great Monastery of Vatopedi
The Monastery of Esfigmenou
The Hilandar Monastery
The Saint George The Zograf Monastery
上海—乌鲁木齐—莫斯科
阿布拉姆采沃
谢尔盖耶夫
莫斯科—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尔
弗拉基米尔
圣彼得堡—乌鲁木齐—上海
上维谢乌(Viseu de sus)
阿拉韦尔迪
埃奇米亚津
 ·  16:43
塞尔维亚一共有4项世界文化遗产,其中的两项都是修道院,都位于塞尔维亚西南部的新帕扎尔地区:斯塔里斯和索泼查尼修道院(Staff Ras and Sopocani Monastery),1979年评为世遗;斯图代尼察修道院(Studenica Monastery),1986年评为世遗。我们在首都贝尔格莱德租了一部小车,开去南部地区,在斯图代尼察修道院内住了一晚,游览了新帕扎尔城及其周边的好几个世遗修道院,之后,开车去了塞尔维亚东南部的尼什,最后转回贝尔格莱德,还车。
贝尔格莱德
1835 个浏览
165 条回复
 ·  20:10
初来乍到日凌晨2:30从北京出发,开始了德国之旅。这次计划的南德自驾路线包括经典的慕尼黑啤酒节、天鹅堡、海德堡...,也包括了一些国人游记少有提及但很有意思的地方,比如霍亨索伦城堡、莫尔布龙修道院、黑森林徒步、齐柏林博物馆......行前,文科女负责各种发散想,理工男负责做出自驾路线图。当地时间凌晨6点多到达法兰克福机场。我们总是坐这样的航班,落地就是新的一天开始。跟着机场指示出关、拿行李、租车,到达地下停车场,一辆崭新发亮的宝马等在那里,心中欢喜。没有休息,径直往第一站海德堡开去。海德堡和施派尔历史与诗情经过飙车(高速不限速)、绕路、找停车位,逐渐摸索和熟悉了交规和各种标志,终于找到海德堡粮食广场(Korn Platz)的停车场,出停车场抬头就是城堡了。跟着指示牌徒步行走却错过了登山的齿轮火车站,径直到了城堡门口。去售票点租讲解器的时候,接待的老头和我们说,我们是第一个租的,还特地在给我们的地图上写了个“一”,用中文说了你好,觉得德国人真可爱,gentleman。从机场一路出来,心情由北京的天空逐渐过渡为海德堡的天空。海德堡城区位于奥登林山边上,内卡河畔。登高俯瞰,城堡耸立于肩,河流环绕其旁,古城内散落着大学、广场、主街、小径、老桥。古城里的一切,好像有种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你走进她,尝试了解她。海德堡城堡建于十二三世纪,在1537年和1764年两次遭受雷击,同时又经历三十年战争和大同盟战争的毁坏,如今古堡内外四处可见的红砂岩的残缺废墟,却又添了一种莫名味道,似乎在那里骄傲的站着、静静地讲诉着,昔日的辉煌、过往的沧桑、从未屈服的脊梁。走进城堡内部,透过保存下来的雕像,能想象原本这里如何尊贵华丽,国王站在顶上俯视他的臣民,发号施令,一骑传过城堡大门,把他的旨意带向远方。门上的天使雕刻,精致传神,寄托了艺术家对失去的孩子的思念......走入城堡房间,看到著名的大酒桶。传说在中世纪,水源不洁净,贵族们把葡萄酒当水喝,所以城堡周围的平民都要上缴自家酿的葡萄酒代替赋税,酒就存在这个大酒桶里。大酒桶非常高,像是一座两层的楼房,酒桶上面竟然还有个舞池,人们顺着木桶的楼梯爬上木桶顶端,又唱又跳又笑又闹.......那为什么德国还这么盛产啤酒呢,因为穷人们把葡萄酒都上交了,只能喝啤酒......中午,来到城堡后优美的花园。里面有男主歌德青铜像,当时他在海德堡邂逅了女主玛丽安娜。青铜像旁边的石椅刻着女主的爱情诗句“高墙开花之处,我找到了最爱的他”,男主也留下了那句著名的“我把心儿遗忘在了海德堡...”。文科女跟着讲解器听了歌德的情诗,留下了难忘的回忆...然而理工男们,要知道背后的故事是,当时66岁的歌德过来拜访老熟人,遇到他老婆,也就是女主,然后两人天天在花园拍拖,离开时老先生意犹未尽,留情诗为念。离开了城堡,跟着熙熙攘攘的人流,在老街上闲逛,这大约是古城最热闹的地儿。河边,随手取景便是一幅画儿。我们跟着地图找到了海德堡大学,参观了大学博物馆。文科女发现除了黑格尔,她喜欢的马克思韦伯也曾在此求学,并任名誉教授。大学礼堂。校长来讲话了,大家欢迎。在这样有着悠久历史、名士辈出的大学读书,学习的动力会不会更强呢(文科女)?在这样风景如画,泡妞前辈辈出的古堡旁读书,学习的积极性会不会更高呢?(理科男)海德堡大学的学生监狱,1823年到1914期间,此处用于监禁违反校规的学生,结果反而变成涂鸦的场所。不知这是否也说明,一定的约束更有利于创造力的发挥?大学博物馆门口,邂逅了不同的街头艺人。有写生、小乐队组合,还有人在引导实践行为艺术,让路过的人们自由组合,彼此尽可能长时间的专注对望。人们越来越忙碌,也可能越来越忽略彼此的了解和关怀,忘记了生活的意义。已经是下午了,饥肠辘辘,该来顿正餐了。在理工男的带领下,我们找到了海德堡大学食堂。哎,原来大学食堂可以是这样的.....这样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下午,约上三俩同学、好友,在食堂外的草坪上坐坐,吃点儿甜品,来杯咖啡,甚至可以小酌两杯,还有比这样的校园生活更令人羡慕的吗?最大的罗马式教堂在海德堡的时光飞快,如果有时间能住上几日就好了。按行程计划,我们抓紧时间顺路去了施派尔,目标是施派尔皇帝大教堂。大教堂由皇帝康拉德二世1030年斥资建造,建筑过程历时30多年。这是世界上存留最大的罗马式教堂建筑,从里到外就一个感觉,大、大、大。进去的时候,唱诗班正在排练,于是我们找个地方安静地坐下来小憩。歌声和着管风琴的伴奏,无比空灵。这座教堂同时也是中世纪德国皇室的最终归属地。唱诗班席位的下面,是保存完好的未经改动的地下墓室。我们抓紧时间进去参观了一下。“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地下墓室是一处凝聚了时代精神之精髓的名胜古迹,是欧洲最大的罗马式柱廊。作为萨利安、施陶芬和哈布斯堡王朝统治者及其妃嫔们的埋葬之地,这一地下墓室连同大教堂一起成为中世纪帝国的象征。”——引用自德国国家旅游局网站。从教堂出来,太阳正在落山,教堂正面在夕阳下变成了红金色,更显古朴和庄严。站在教堂所在的小镇广场,我们伴着夕阳看人们快乐的回家,孩子们在绿地上玩耍,镇口的告示牌上是音乐会、游艺活动、展览......莫尔布龙修道院和奔驰博物馆真正的清修地第二天早上,我们从卡尔斯鲁厄的住处直奔莫尔布龙修道院。莫尔布龙修道院始建于公元12世纪,最初是一个与世隔绝、自给自足的修行人世界,里面有自己的教堂,农田,磨坊,有独立的输水系统。外面的小镇是700多年后才跟着出现的。修道院里只有两类人,一类是修道士,必须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懂拉丁文(那个年代社会的知识精英);一类是工人,负责各种后勤保障工作。两类人有着各自独立的活动区域。最初的修道士们反对教会世俗化,他们认为人应该追求来世生活和精神上的拯救,所以采用清修方式,严守教义,生活俭朴、孤独。走进修道院,内饰简单唯美。摈弃浮华的外在,充实自己的心灵。修道院有严格的清规戒律,其中静默之规(rule of silence)颇为奇特,所有的修士平日只能沉默清修,如果实在有要事沟通,只能来到这唯一特定的房间(下图)里讲话,谈话内容只限于公事。取水的地方简洁的花窗庭院(亮点自寻)修道院外墙,建有防御工事。后期人心不古,修道院逐渐从苦修的清净之地,成为教会分支。越来越多的修道院开始和教会一样积累起不小的财富,为防备强盗和暴民,也逐渐建起防御。汽车王国从莫尔布龙修道院一路向东,从中世纪古建筑回到现代工业,赶往斯图加特参观德国最好的汽车博物馆——梅赛德斯奔驰博物馆。博物馆每层都有自己的主题,里面有各时代的奔驰车型。我们跟着讲解器,从奔驰的过去到现在,在时空中穿梭,慢慢的去参观,去惊艳,去叹服,去聆听每辆车背后的故事,去感受这个汽车王国强大和发展。除了展品,印象深刻的是螺旋通道长廊展现了19-21世纪世界大事记,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方方面面。让你感受奔驰乃至整个汽车工业在大时代下的沉浮。比尔葡萄园傍晚时分我们来到住处——比尔葡萄园里的一家酒店。这个酒店在穷游上受到多位中国女性在游记里追捧。我们跟风在这里住了两晚。酒店阳台即景,一下子忘了旅途的疲惫。德国周日的酒店是没晚餐的,商店也不开门。晚上我们在镇子上找到一家味道很好的米其林(Roccele's),餐厅的炖牛肉和烤鱼很棒,葡萄酒自不必说。次日清晨,文科女趁理工男没起床的时候在山上的葡萄园游荡了会儿。斯特拉斯堡第三天,开车去法国的斯特拉斯堡。这是小学课本里《最后一课》所记叙的地方。斯特拉斯堡是阿尔萨斯地区首府,夹处在德法两国之间,一直处于两国争端的风口浪尖。不过讽刺的说,在阿尔萨斯地区推行强制语言同化政策的并非德国,而是法国。在穿越德法国境线的时候,我们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被拦车检查了,有两个帅哥查护照,遗憾的是不敢确定是德国人还是法国人(反正也听不懂),是警察还是军人。虽然只有1小时车程的距离,但明显感受是到了法国。法国人与德国人气质不同,透着浪漫和优雅(也可以说有点劲儿劲儿的),德国人则更显沉稳干练。教堂斯特拉斯堡大教堂法文名字叫做“圣母教堂”,雨果曾以“集巨大与纤细于一身令人惊异的建筑”来形容他,教堂材质用孚日山的粉红色砂岩石料筑成,非常壮观。教堂有个1570年造的天文钟,每天中午12:30一堆游客等着看天文钟里会动的小人,耶稣会向列队经过他面前的偶人三致祝福。另外一组转动会每一刻钟进行一次,预示着生命的四个阶段从死神面前走过。教堂里面有个于1385年的风琴台和它右下角著名的奇特装饰“Rohraffe”——“大喊大叫的猴子”。精致的管风琴和花窗在古城随意溜达,走进另一个非景点的圣多玛教堂。原味儿的古朴与现代抽象装饰有机地结合。在大教堂附近的简餐,尝了尝当地特色flammkuchen,有点像披萨。顺便说一下,德国的高速一般不限速,而且开车很规矩,都是从超车道超车,超完即回,可以轻松开到200多,景色也好。但是城市里就尽量改坐其他交通工具好了。斯特拉斯堡里面开车单行线很多,又看不懂标识,靠着车载导航满处找停车位,停到景点附近还有停车时间限制,后面我们又把车移到离景点稍远的停车楼。德国市里路边停车要用咪表,根据时间,投入钱,打一张停车票放在车窗里,因为要先算好时间,所以很不方便。有时候也看不懂标记,以为是免费停车,结果被罚了几次。小法兰西尽管建筑风格带有明显的德国特征,小法兰西却是绝对的法国气质,浪漫,迷人,又充满着生活气息。纵横交错的运河桥梁,褐色屋顶、外墙用黑木条搭建的中世纪木桁架房屋和巴洛克风格的砂岩建筑,还有散步的老人,游戏的孩子,读书的学生,让你好想融入其中。路上碰见的老太大概都是这类样子,美美的装扮,优雅的气质。河对岸,一个小孩儿在给一个小小孩儿推秋千霍亨索伦城堡和图宾根帝王的城堡这一天,我们的目标是霍亨索伦城堡。作为德国最著名的两大城堡之一,霍亨索伦城堡在非正式网上欧洲最美的十大城堡排名里位列第四,但游客不多,尤其同我们后面去的新天鹅堡售票口长长的队伍以及随处可见的国人相比,简直可以说冷清。古堡至今仍归霍亨索伦家族所有,虽然向公众开放,但感觉应该没有刻意作宣传,也没有接待大规模游客的准备,这可能是其比较冷门的原因。城堡始建于11世纪,但后来被毁,现存的是1850年至1867年间重建的。城堡是普鲁士王国和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统治家族——霍亨索伦家族的发祥地。霍亨索伦家族人丁兴旺,有两个主要分支,里面最有名的就是腓特烈大帝(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这可是拿破仑和希特勒都推崇的人物哦。从山脚下远望城堡,满满的权游即视感。登上城堡,脑中浮现的关键词是“战争、权力、权威、秩序.....”。这才是男生心目中理想城堡的样子,气势恢宏,防御完善,坚不可摧。跟后面去的童话城堡新天鹅堡比起来,像是两个世界。这大约也能一定程度地解释为什么霍亨索伦家族一直延续壮大,成为普鲁士乃至最终整个德意志的统治者。就像战国时期看上去粗犷但励精图治、率先改革的秦国最终统一了中国。从城堡往下望去,江山如此多娇......以前皇帝就站在这里,心中念叨,“看的到的看不到的,都是我的......&下图是偶像腓特烈大帝的雕像。一位不仅政绩卓著(在位期间普鲁士的疆土扩张了一倍多),而且特别有个性的普鲁士皇帝。小时候是个文艺青年,不肯和老爸学习治国练兵,喜欢音乐,被逼急了,18岁还想和小伙伴一起逃离皇家去英国。但是长大成为真爷们,牛X的不得了,不但是军事天才,一人横挑奥地利法国沙俄三国,在政治、经济、哲学、法律、甚至音乐诸多方面都颇有建树,同时个人魅力极强,俄国皇帝都是他的铁粉。怎么说呢,小时候是李煜,长大同时还是唐宗宋祖,还自带偶像光环,怎么看都是现代穿越过去的。去年,我们参观过他的无忧宫。腓特烈大帝的名言:“假如你高兴别人的领土,那你就把他拿过来。辩护律师总是请的到的。”另外发现德国这个国家吧,在中世纪时期,内部诸侯林立,大大小小数百上千个小邦,又地处欧洲腹地,强邻环伺,认怂的基因早淘汰了,所以城堡多,战争也多,文化也多元,出有个性的真男人。准备进入城堡里面的宫殿。城堡里的宫殿采取限流参观,每批进去的游客都配专人讲解。讲解员是位50岁左右气质干练的女士。宫殿很实用,内饰简朴而不失高贵。印象深刻的是两个房间,一个摆有退位德皇以及现在家族成员的照片,讲解员对现在家族后人的称呼仍是“Prince”“Princess”,她告诉我们,每年某个固定时间整个家族要在城堡聚一次。另一个房间里整整两面墙画着霍亨索伦家族族谱,以一棵爬墙树开枝散叶的形式讲述家族的过往和兴衰。家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1世纪。讲解后参观展览室,这是当时的王冠。匆匆而过的图宾根离开城堡已是下午四点,我们还是执著的去了图宾根。这是座悠悠古城,有中世纪的老房子、迷宫般的小巷。她同时也是座大学城,四处可见充满活力年轻的学生。相比于海德堡,她并不缺历史和底蕴,但少了几分热闹,更像一位安静的沉思者。荷尔德林塔。诗人荷尔德林疯掉以后,被木匠收留在黄色的小楼里度过了最后的日子。老市政厅意犹未尽,却突然下起了大雨,我们担心天黑开车不安全,饭都没吃上,匆匆离开了图宾根。有些抱怨下德国人的固执,不到饭点是坚决不接待你的,一口都不让你吃。狼狈在大雨中跑到停车场,在大雨中开车赶路,在大雨中被拍超速。跟着Google Map,赶去预定的民宿——沃尔德故居民宿。晚上8点多开到荒郊野外一间独栋漂亮小楼,看了门牌没错,但里面怎么没有亮灯......叫人敲门也无人应答。四周也是黑的,只有很远处才有依稀的灯光,电话也联系不上。彷徨无所依。冒雨从草坪绕到小楼后面,惊喜的发现有二层有个小窗户有光,拍窗户拍起一个胖子,一脸懵圈的看着我们,弄清原委后告诉我们这不是我们预订的民宿,只是名字碰巧相同(千万不要在地图软件里直接输入住处的名称.......)胖胖的德国大叔人真好,让我们进屋,给我们水喝,帮助联系我们预订的民宿。再度冒雨黑天赶路,等我们到达住处的时候,已经晚上九点多了,感觉又饿又冷。好在之前在斯特拉斯堡的超市瞎买了两盒方便面,杯装的,里面只有奶酪一样的调料,不过确实是加开水就能热乎乎的吃,于是和超市买的其他食品一起作了晚餐。黑森林梦想的栖居我们住的这家民宿是个森林里的独栋别墅。德国普遍喜欢把屋子作的很漂亮,外面摆满各种鲜花和饰物,里面有豪华卫生间、地暖,很nice。清早起来,女主人非常热情,跟我们聊天,给我们地图,告诉我们徒步路线。真想在山林里,有个这样的属于自己的栖身之处,一直住下去。后院的柴房到处可见温馨可爱的小细节徒步黑森林是巴符州西部的一片森林山脉的总称,从巴登-巴登向南,一直延伸到接近瑞士的地区。“黑森林”名字的由来,是由于林中松树和杉木密布,远望森林接近黑色。黑森林地区有山、有瀑布、有湖有无穷的风景可以观赏,冬天还可以滑雪。房东告诉我们,附近最适合徒步的地方是距这里60公里左右的另外一个小镇,可以登上一个高点俯瞰黑森林。我们最终还是只选择在附近转转。看标牌附近是有鹿的,蹑手蹑脚走着,可惜还是没有遇到。通向秋天的铁路路在何方?树上的小屋,爬上去看看。山花烂漫黑羊羊归途遇到的骑马美少女。天气风光惬意全景公路以比尔葡萄园为起点,在黑森林自驾这几天,我们都在走黑森林全景公路(B500)和L96乡村公路。B500位于巴登-巴登与弗洛伊登施塔特之间,从路上可以清楚地看到黑压压的冷杉林高地、绿树葱翠的山谷,其中以瓦尔德基希、圣彼得、圣梅尔根、蒂蒂湖,直到Hinterzarten为止的50公里为最,这50公里被LP德国称赞为拥有梦幻般美丽的景色的道路。自驾天堂,follow me:)在路上开敞篷车的帅老头儿。真希望我们老了以后,也能像他这样年轻。大城小镇路过的小镇(忘了名字)希尔塔赫到达希尔塔赫时已经接近中午了。小镇位于德国黑森林东部,Schiltach河与Kinzig河的交汇处。这里有中世纪风格的漂亮的房屋,被称为"黑森林最漂亮的小镇"。全镇80%都是桁架结构的木屋,鳞次栉比,刷着各种颜色。老市政厅我们在老市政厅对面的一家装修得很中世纪的餐馆午餐,薯条加炸猪排还不错。理工男那份是德式面条加牛肉。弗莱堡弗莱堡,德语的字面意思是“自由城堡”,距法国和瑞士都不远,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很早就成为这一地区的工商业重镇。就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而言,弗莱堡大教堂不逊于赫赫有名的科隆大教堂。大教堂于1200年开始兴建,1513年正式完工,历经300多年。教堂大门上栩栩如生的圣经人物绘画和彩雕。中世纪的教堂内部,庄严肃穆。弗莱堡大学教授出资修建的礼拜堂好美的圣母城市的特色水道,始于13世纪,为城市提供消防用水和牛马的饮用水。水据说是从黑森林山上流下来的。佛莱堡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大学城,在新城的街道上,随处可见活力四射的学生。这位同学,你真酷!!!滴滴湖新城傍晚我们到达蒂蒂湖新城。滴滴湖,德语少女湖的意思,是德国境内最大的水质达饮用标准的高山湖,湖方圆2平方公里,位于海拔850米的高山之上,湖水深达40余米。住处是一位老先生经营的私家小楼,环境和位置很好,但设施比较老旧。有意思的是,第二天我们吃早餐时发现,这家酒店的所有服务人员都是老头儿,难道是几个老哥们儿退休合作开的店?在滴滴湖新城,我们终于吃到了正宗的黑森林蛋糕。新鲜奶油的香气混着樱桃酒的醇香,在加上吃到樱桃带一点酸的味道,好吃的不得了,欲罢不能。完全不是国内吃的那种撒黑巧克力甜腻腻的渣渣。一块吃完再来一块。康斯坦茨湖沿线齐柏林博物馆从滴滴湖新城出发,我们来到位于腓特烈港的齐柏林博物馆。齐柏林博物馆,有名的是里面有一个LZ 129兴登堡号飞艇的一个1:1的复制品,长40米,可以进入参观。作为一个机械迷和军事迷都要看一眼的。里面还有各种飞艇知识的讲解。1900年,德国的齐伯林伯爵制造了第一艘硬式飞艇,一战时,德国就开始用飞艇轰炸伦敦、巴黎。1931年开始建造商用齐柏林飞艇,1936年开始载客飞行,这一年完成了17次跨大西洋的往返旅程,飞行时飞艇异常平稳,以至于人们能将一支笔立于桌子上而不会倒下。但是日,发生了一次类似泰坦尼克号的事故,兴登堡号正在新泽西州莱克赫斯特海军航空总站上空准备着陆,艇身突然莫名起火,火势迅速蔓延直至坠毁,起火原因至今不明。由于无法解决氢气易燃的问题,从此,商用飞艇的时代彻底结束。飞艇内部结构,圆柱体是氢气罐。飞艇模型烧毁坠海的残骸事故新闻图片里面还有各种精巧的机械、飞艇模型、关于热动力的科学实验,精美的图片可以带走。港口和小镇腓特烈港腓特烈港的人并不少,主要都是欧洲老年游客。人们坐在港口旁的咖啡馆里喝着东西聊着天儿,很惬意,很随性。我们中午也是在附近的Felders餐厅吃的饭,烤鱼很鲜美。一位老爷爷推着老奶奶看大湖,给她拿吃的......好暖归来的私家游艇林道从腓特烈港沿康斯坦茨湖一路向东,到达另一个港口小镇林道(Lindau)。港口的老灯塔,石狮灯塔,一个新的,一个老的,相对而望,各有味道。码头。本想坐游船体验一下,可惜错过了最后一班的时间。安静美丽的小城,几乎没什么游客。漫步在古城的石板路上,一个骑着自行车的小男孩儿突然冲你大喊“你好!”,我们也热情地回他“你好”,好开心.......后来发现很多德国孩子都会说“你好。”“你好吗。”而且不会认为你是日本人什么的,对德国的好感又涨了一分。老市政厅墙面的湿壁画很惊艳,还有长椅上的胖蜀黍老城中心巴洛克风格的主教堂肯普滕赶到小城肯普滕已经七点多,酒店的工作人员都下班了,天色昏暗,门口点着小蜡烛提醒你找到了旅馆。我们按预约码在机器上check in, 然后机器吐出了我们的门卡。德国经常会遇到这种无人服务的,去年住民宿,连房主都没见到......。拿着门卡,文科女寻思,这是哪间房的卡呢,又没字。肯普腾的街上冷冷清清,见不到人。我们为了觅食,找到一家酒吧。推开门,吓了一跳,满满的人!德国人晚上的活动就是凑一大桌人一起喝啤酒,男人一桌,女人一桌,男人女人一桌。点啤酒的时候我们说只要一杯,服务员mm显出很意外的表情,文科女又要了一杯才释怀。各种口味的啤酒和香肠,真是永远的美味。话说理工男胖,吃个饭也要这么看手机,等于一下子暴露了国籍天鹅堡天鹅堡是德国旅游的名片,德国14000个城堡中最著名的一个。游客很多很多,因周杰伦的婚纱照被国内女生热捧,去旅游的同胞也很多很多。秋天的阿尔卑斯山层林尽染,为天鹅堡更增添了几分童话色彩。景区包括高天鹅堡和新天鹅堡。新天鹅堡的主人公和设计者是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而高天鹅堡是由他的父亲马克西米连二世买下并重修的,路德维希二世在高天鹅堡长大。高天鹅堡参观从高天鹅堡开始。比起普鲁士国王,巴伐利亚国王显然更加会生活,也更加爱艺术。印象深刻的是路德维希二世还是王子时的卧室,四面墙都被画覆盖,背景是蓝色,上面刻画了仙境里,几位不同姿态、气质优雅的裸体女神。这更像是一位有些忧郁的艺术家的房间。新天鹅堡走进新天鹅堡,也是尝试着走进路德维西二世的内心世界。少年时代带着无限憧憬继承王位,却无力改变现实,更无力恢复其想象中的、中世纪时期国王的荣耀。于是选择逃避,倾其全部心力修建城堡宫殿,试图构筑内心的理想世界。导游称他the mad king,应该说,他是一位博学,有着深厚底蕴的设计大师,古罗马,哥特,拜占庭元素可以和谐地混搭在一起,再融入他最爱的瓦格纳歌剧。而后人徜徉于如此美丽的城堡中,谁又会在意他到底是不是一位好国王?逛完城堡和博物馆,我们在湖边坐坐(里面有真天鹅),等到夕阳西下,旅游团散去,悠闲的自驾离开,前往慕尼黑。慕尼黑我们傍晚到达慕尼黑,住在近郊的酒店。因为啤酒节的缘故,酒店价奇高,后悔四个月前没有果断订下高口碑的Airbnb民宿。仍然是无人冷清的街,我们摸黑意外找到了一家中国人开的店,吃了德式中国自助。接待我们的伙计是大连人,早年就来到德国打工,问我们,当地报纸说的北京的雾霾严重到开车看不到路是真的吗?绘画馆第二天上午我们先去了德意志博物馆(展览科学技术的),结果买票的队伍从队头走到队尾要三分钟,哎,德国人民是有多热爱科学!还是绘画陈列馆吧,选择溜达着过去。不同于柏林的厚重,慕尼黑给我们的感觉是快乐和浪漫的,时不时能见到穿着巴伐利亚民族服饰,准备去庆祝啤酒节的年轻姑娘们。路过街头,这本来是路德维西一世的纪念碑,被人们自发的用来纪念Michael Jackson。老绘画陈列馆德国慕尼黑最为出名的美术馆之一,也是世界最著名的六大美术馆之一。馆内珍藏的作品主要是中世纪至18世纪中叶著名画家们的油画作品。伦勃朗(第一幅是自画像)鲁本斯老绘画馆对面就是新绘画馆,展出19世纪欧洲各地的绘画,以收藏梵高、莫奈、高更等19世纪以后近代绘画巨匠的作品为主。梵高莫奈高更其他喜欢的画儿宁芬堡宫次日清晨,我们来到慕尼黑城西的宁芬堡宫。1644 年,为庆祝小王侯的诞生,王侯及夫人命人在慕尼黑西部修建了这一夏季行宫。宁芬堡宫是德国最大的宫殿,也是欧洲规模最宏大的皇宫之一。宫殿后面有个超级大和超级漂亮的巴洛克式花园,有长长的河,天鹅、大雁和鸭子,有游客,也有来散步和跑步的市民。经常看到身材好的帅哥美女从身边跑过。宁芬堡宫内,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路德维希一世(也就是新天鹅堡设计者路德维希二世的爷爷,艺术是有遗传的)整整一个厅的美女画廊。这位国王喜欢美女(也是位文艺风流不大靠谱的国王),请画家为他遇到的各种美女画像,这些美女身份迥异,有贵族、交际花,也有普通平民。觉得右下角的姑娘最为清纯美丽,据说是位铁匠的女儿。啤酒节重头戏来了,啤酒节!现场到处都是穿巴伐利亚传统服装的人,男士是背带、短裤,中间有绣花带纽扣。女性是白色低胸短衫(Dirndl)和围裙,好像赶市集。里面有各种巨大的大棚,外面是游乐场和各种摊。棚子很大很大,装饰的很漂亮,中间一般是乐队表演,周围是很多长条桌。顺便说下,据考证传统的巴伐利亚服装并不是低胸的,相反裹得很严,有壮壮的感觉,(强壮而勤劳的日耳曼姑娘)。后来是为了迎合男性游客才改良成低胸的。租车、酒吧、饭店、旅馆都能经常能见到穿传统服饰的姑娘。这小姑娘有范。我们找地方坐下没多久,同桌来了一群孩子,估计也就是一群初中生,现场被查了年龄。然后不管认不认识就开始和我们碰杯,喝,嗨的不得了,德国小孩比我还能喝,一人单独一扎不够,一起凑零钱再买几扎,你一口我一口的喝。一般喝高兴了,或者乐队奏祝酒歌,就碰杯喝,坐着喝、站着喝,站椅子上喝、站桌子上喝,跳着舞喝。有个妹子首先上桌子带头喝、带头跳,带头嗨,然后就大家鼓掌,然后一起上桌喝、上桌跳,一起嗨。还有两个人隔着老远跳上桌子拼酒的,一扎全下,大家又鼓掌,又一起喝,一起嗨。反正就是喝啊、嗨啊、跳啊。这是一个邻座的爽朗妹子,干杯。这帮孩子上椅子边喝边嗨。长条椅出去不麻烦别人,直接翻椅背。感觉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一下子近了不醉不归特雷西亚草坪,这些人是在等晚上那一场吧。喝的醉醺醺的,坐公交回家了......纽伦堡温馨的住处到达纽伦堡时,大约六点四十,比邮件里跟房东约定的时间早了十几分钟。定的民宿仍然是棟别墅,敲门没有回应,于是我们把车停在街上等。这时别墅的院子里走出位特别有范儿的白发老头儿(后来我们知道这是棟双拼别墅),文科女便上去问他。他用相应的语言问,“你会说法语吗?”文科女摇摇头。“西班牙语呢?”摇头。“意大利语呢?”还是只能摇头。他无奈而优雅地耸了耸肩......哎,您能不这么逗我们吗?没等多久,房东一家回来了,带我们上楼,我们惊喜地得知整整二楼乃至三楼都是我们的。好奢侈啊。超大的客厅、读书角、工具齐备的厨房,还有三个卧室.....房间的陈设特别温馨,真的像回家了一样。房东还特别有心的给我们送来了繁体字版的关于纽伦堡历史的书。最爱的小空间餐桌和房东的书厨房,居然备了筷子后来我们在这里做了一顿面条儿(“我有一颗周游世界的心,怎奈我还有一个中国胃。”)用姜饼代替月饼庆祝了中秋节(但是那传说中的姜饼真难吃啊)原样重建的城市这里不按行程,提前介绍下纽伦堡。纽伦堡,曾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直辖市,中世纪时期一度辉煌,19世纪成为工业发展的领头羊,后又成为纳粹的重要据点,二战时被炸成废墟。真正让这座城市在国际上名声大噪的,是二战后在这里设立的“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皇帝堡是中世纪时期纽伦堡的皇家城堡。其中一个陈列厅展示了纽伦堡在二战中被毁后的图片,以及古城又是如何被原样复原的。是的,原样复原,每栋房子,每座桥,每条街道,还有教堂,广场,所有一切。后来我们参观的几个大教堂也有类似的介绍,教堂内部雕塑、绘画等艺术作品的修复更为不易......不得不佩服德国人对自己文明的尊重。在皇帝堡的庭院里看到一位女老师,带着一群戴着中世纪装饰的孩子们来参观皇帝堡。联想到帝都还有中国其他的地方,历经各种破坏加保护不力,真正能代表中华文明的古迹古建所剩不多了。但愿我们的后代不要只能通过冰冷的文字来感知我们的历史和传统文化……皇帝堡的礼拜堂,好像也是皇帝会见普通民众的地方。据说当年皇帝及贵族们坐在上层祈祷,看到的是耶稣的微笑。而平民们则只能位于下层礼拜,角度不同,看到的则是耶稣发怒的脸。皇帝堡有口深井,导游放了蜡烛下去,井很深很深。倒了一杯水下去,很久才听到回响.....(图片来自网络)这是工作人员将一个带蜡烛的托盘放入井下,托盘带摄像头,全程直播整个打水过程。圣洛伦佐大教堂建于1243年至1477年的哥特式大教堂著名的大型挂饰——天使报喜木雕像。天使向圣母玛利亚告知她将受圣灵感孕而即将生下耶稣。圣体安置塔二战时的废墟照片。主集市广场的美泉,是一座精致的高17米的八角形金字塔,上面饰有40座雕像,塔周围的铁栏杆上嵌有金色圈环,很多人在许愿。还在附近买到了很好吃很新鲜的草莓。丢勒故居阿尔布雷希特·丢勒是文艺复兴时期,德国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他的画风以细致和写实而著称。这幢建造于1420年的木框式房子,是丢勒在1509年直至1520年去世间的住所和画室。有些遗憾的是,丢勒的名作现都藏于美国和欧洲其他各国,故居里展出的都是二战以后德国画家临摹的。丢勒和同时代意大利同行的最大不同,是他对印刷术的精通。展馆的介绍里说,1500年左右的欧洲是天才的时代,1503年,达芬奇创作了世界上最著名的画作“蒙娜丽莎”,而1504年,丢勒在创作一直以来最具影响力的铜版画“亚当和夏娃”(图片来自网络)。展厅里的铜版画印刷机画室房间接近傍晚了,我们在纽伦堡的古城、湖边随意溜达。浪漫之路从慕尼黑离开,我们开始了浪漫之路。一路晴晴雨雨,偶尔还能邂逅彩虹。丁克尔斯比尔第一站,丁克尔斯比尔。这是德国巴伐利亚州的一个市镇,距罗滕堡以南50公里。历经30年战争和两次世界大战几乎没有损坏,完整地保存了中世纪风貌。据说这是浪漫之路上最古雅的地方。古城入口小镇上的圣乔治大教堂,德国南部最典型的晚期哥特式教堂之一。这里很少见到游客,教堂里面放的是鲜花、各种农作物、姜饼,是希望新的一年有好的收成吧,旁边还贴着当地孩子的画,是当地人生活的一部分。不像国内的寺庙烟熏缭绕,供奉的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神仙,其中财神爷的香火总是最旺的。换车在去丁克尔斯比尔的路上,驾驶屏一直提示胎压低,我们停车发现,车胎不知什么时候划了个大口子。宝马是没备胎的,于是果断更改行程,先去纽伦堡找租车公司换辆车。不确定这样对不对,爆胎后还上高速多少是有风险的,但是看其他人的游记车坏了耽误行程,维权不得又觉得我们还好。这一路理工男开的战战兢兢,保持80迈的时速,手紧握着方向盘。还好顺利找到租车公司,服务人员很爽快,给换了辆同档次的奥迪,这个风波有惊无险,但导致取消了后面班贝格的行程。顺便介绍下加油。德国的加油是自助的,我们不会加,看着旁边的人加一次就学会了,不过第一次不知道要先戴手套,洗了很多次手。加完去里面的商店告诉店员是几号机器,付款就可以了。罗腾堡罗滕堡,也是二战幸存下来的中世纪小镇,旅游胜地。德文含义是“红色城堡”,城内房子屋顶大多暗红色,小尖顶,木质框架,城镇被一圈城墙和塔楼包围着。很有童话小镇的感觉,被精心雕琢过,却又不失纯朴。著名的步云莱,LP德国的封面。市政厅门洞上面的脑袋是什么意思?城墙上望小镇另一端罗滕堡还是德国有名的圣诞小镇。我们去了世界闻名的圣诞市集总店。?theWohlfahrt,据说有超过3万多种圣诞产品。满眼都是可爱的玩具,文科女淘到了很多小东西。罗滕堡同时还是泰迪熊的故乡。淘来的各种小玩意儿已经在我们家书架上了偶然看到这种五星红旗套青天白日旗的表达方式,觉得德国人的政治情商挺高。维尔茨堡古城维尔茨堡坐落在美因河畔,741年建立主教管区。10世纪以后为主教城市。1805年成为莱茵联邦维尔茨堡大公国。1814 年并入拜恩王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毁坏,战后重修。圣基利安主座教堂我们从住处出发,没有开车,按照酒店服务员告诉我们的,乘坐有轨公交车来到市中心(googlemap查不到维尔茨堡的公交线路)。刚到市中心又赶上了雨,于是我们赶紧钻进了圣基利安主座教堂。这是维尔茨堡城内最古老、最美丽的教堂之一。始建于1040年,在漫长的岁月中,又被添加了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和巴洛克式风格的各种印记。其两座高耸的红白砖塔楼,是老城内最标志性的风景之一。教堂本身也超过百米长, 非常宏大。印象深刻的还包括教堂地下室,有各主教的墓穴和现代抽象风格的纪念装饰,庄严肃穆。主教宫/维尔茨堡官邸主教宫是一座马蹄形的巴洛克后期建筑,始建于1719年,与凡尔赛宫、维也纳美泉宫齐名,1981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当年维尔茨堡的大主教权力很大,实际上成为控制当地的诸侯,所以称为“主教王子”。主教王子们在美因河对面的玛丽安堡住了几百年之后,一位大主教,Johann Philipp Franz von Schonborn 在一次诉讼中拿到一大笔资金,于是开始修建一座奢华的巴洛克宫殿,也就是维尔茨堡主教宫。宫殿里面,最NB的是大厅顶上的长30米、宽18米的天顶壁画,由威尼斯画家乔瓦尼o巴蒂斯塔o提埃波罗绘制,以欧亚美非四大洲为主题,是世界上最大的天顶壁画(居然忘了拍照,图片来自网络)华丽的礼拜堂名画家的作品(好像是提埃波罗)主教宫在二战时也严重被毁,其修复归功于John Davis Skilton,他是1945年驻守维尔茨堡的美军少尉,负责艺术和文物部门(看来即便是对敌国,美国人也很重视人类文明成果的保护)。他以极其严谨和敬业的态度,组织了对主教宫初期的修复工作,尤其是完成了对提埃波罗壁画的修复,这被视为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走出主教宫,在街上随意溜达,意外看到一个外观很特别的教堂。内饰简洁大气。教堂的一角正在做仪式,牧师嘴里念念有词,给穿着白色裙装的小女孩儿施圣水。我们也被感染,祝福孩子聪明、健康。在Weinhaus的午餐,味道不错,典型的德国风味。法兰克福到了法兰克福,先去机场还车。还车的路上,意外看到机场附近着了很大的火。住在离市中心很近的地方。清晨,站在阳台上,眼见的是一个漂亮、秩序井然、现代感很强的城市。这也让我们意识到要终于告别古堡、教堂、森林、别墅,准备回家了。旅行的最后一天,我们不能免俗地逛街购物。法兰克福的购物中心,也是此行我们见到国人最多的地方之一(另一个地方是天鹅堡)。街上还遇到中国的房地产公司雇佣的留学生,在拦截国人配合他们做在德国投资房地产意向的调查。在购物中心某个开放的咖啡厅里,我们看见一个小男孩安静专注的写写画画,与周围浮躁喧闹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离开前,我们匆匆来到中心广场,准备看看法兰克福大教堂(主座教堂)法兰克福大教堂于1239年为圣o巴依托洛莫依斯而建,1365年成为罗马帝国选举皇帝的正式场所。1562年到1792年间有10个皇帝在此加冕。教堂里有个牧师在布道,看样子有很多信徒,听的队伍一直排到了门外。主要目的地的历史渊源从中世纪到二战结束前,德国经历了神圣罗马帝国(962-1806年)、德意志联邦(年)、德意志第二帝国(年)、魏玛共和国(年)和德意志第三帝国(年)。神圣罗马帝国时期,德国境内诸侯林立,由几百到上千个小邦组成。从13世纪开始直至帝国灭亡,实施选帝侯制度,选帝侯即德意志诸侯中有权选举神圣罗马皇帝的诸侯。初期有七个选帝侯,大家一起选举出来的皇帝就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后来,由于帝国内部一部分信仰天主教、一部分信仰新教,又有各种利益,于是大规模内战开始,外部势力也趁机纷纷加入,内战演变而成的一次大规模的欧洲国家混战,就是三十年战争,也是历史上第一次全欧洲大战。这场战争使德意志各邦国大约被消灭了60%的人口。神圣罗马帝国变得名存实亡。神圣罗马帝国时期,海德堡是十二三世纪法尔茨选帝侯的都城;南部的巴伐利亚州从1180年开始,成为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知名人物包括路德维希二世、茜茜公主)封地,直至1918年该地区都归家族统治。1415年,霍亨索伦家族的腓特烈一世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购得了勃兰登堡地区,同时也被确立为勃兰登堡的选帝侯。1701年勃兰登堡选侯腓特烈三世(同时是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将勃兰登堡选帝侯国和普鲁士公国合并,在皇帝的许可下晋升为王国,普鲁士王国正式成立。纽伦堡是中世纪多位德意志皇帝诞生和居住的城市,在1423年依册令成为“帝国自由市”。18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的体系内的奥地利和普鲁士王国开始崛起。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腓特烈二世)能征善战,单挑了法国、奥地利、俄国。通过七年战争,奠定了普鲁士王国的基础。法国大革命后,普鲁士参加反法同盟,先是被拿破仑打的找不到北。最后终于取胜。神圣罗马帝国在1806年灭亡后,德意志邦联在1815年成立,普鲁士渐渐取得领导权。俾斯麦出任普鲁士首相,经过外交和军事的努力,至1871年德国宣布完成统一,德意志帝国成立,也称“德意志第二帝国”。神圣罗马帝国灭亡后,南部的巴伐利亚成为“巴伐利亚王国”,纽伦堡归入巴伐利亚王国,成为工业重镇,也因产业工人的增加,成为社会民主党的基地,最终成为纳粹的重要据点。普鲁士统一德意志以后,巴伐利亚王国臣服于德皇(这也是路德维希二世郁郁不得志的原因)。帝国主义国家围绕着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造成后面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德皇退位。二战德国再次战败,纳粹德国也称“德意志第三帝国”。后记为什么此行选德国?5年来,我们每年都是借助十一假期加年休假外出旅行。而前些年去过的美国、意大利、西班牙、奥地利和捷克等,都是“蓄谋已久”的。2017年要去哪儿却始终没有想好。直到不能再拖的时候,由于文科女刚刚迷上了卓老板聊科技,德国是牛逼科学家辈出的地方,而理工男一直看二战题材,于是一拍即合。这篇游记提笔的时候,已经是旅行的近半年之后了,所以多少有了些回忆录的感觉。文科女和理工男一直很懒,之前只旅行不怎么写游记。也许是年龄大了,也许是这次旅行真的走心了,也许是经历的很多故事,觉得应该记录下来,虽然中间很多次都想放弃,还是坚持写完了。这是我们的第一次国外自驾行,也是第一次写这么长的游记。这样的过程除了合作,别无他路。经常觉得,文科女和理工男像是完全不同的物种,性格、思维方式、表达方式和行为方式完全不同。合作过程中的酸甜苦辣,难以尽于文字之中。好在,路是走过来了,游记也写完了,生活还在继续.......最后,感谢朋友们耐心读完我们的游记。
卡尔斯鲁厄
斯特拉斯堡
弗罗伊登施塔特
蒂蒂湖-新城
德国腓特烈港
丁克尔斯比尔
1186 个浏览
 · 3天前
锡纳亚(Sinaia)锡纳亚,又译西奈亚,位于芒特尼亚的历史地区,是罗马尼亚普拉霍瓦县的一个城镇和山区度假胜地。这座城镇得名于1695年西奈亚修道院,这座修道院依次以圣经中的西奈山命名。十九世纪晚期,罗马尼亚国王卡洛尔在小镇附近建造了他的避暑别墅“佩莱城堡”。西奈亚(sinaia)位于普莱伊提西北约65公里(40英里),布拉诺夫以南48公里(30英里),在普拉霍瓦河谷的一个山区,就在布基山脉以东。这个城市是徒步旅行和冬季运动,特别是滑雪滑雪的热门目的地。在这些旅游地标中,最重要的是佩莱城堡、佩利城堡、西奈修道院、西奈赌场、西奈火车站,以及弗朗茨约瑟夫和Anne Cliffs。西奈亚也是罗马尼亚作曲家George Enescu的夏季住所,他住在卢明尼别墅。The city is a popular destination for hiking and winter sports, especially downhill skiing. Among the tourist landmarks, the most important are Pele? Castle, Peli?or Castle, Sinaia Monastery, Sinaia Casino, Sinaia train station, and the Franz Joseph and Saint Anne Cliffs. Sinaia was also the summer residence of the Romanian composer George Enescu, who stayed at the Lumini? villa.普拉霍瓦河上游谷地、海拔844米的布切吉山坡上。冬温夏凉,风景优美。人口1.5万(1983)。电气化铁路要站。有精密机械和食品加工等工业。南喀尔巴阡山区的疗养和旅游中心,有许多现代化的旅馆、疗养院、野营地、运动设备及古老的城堡、修道院等。北郊有布什泰尼等山地疗养区。每年有旅客50多万。西奈亚所在的山区是bucegi自然公园区。公园总面积为326.63平方公里(126.11平方米),其中58.05平方公里(22.41平方米)受到严格保护和庇护。布基基自然保护区包括山脉的所有突兀区域,如:库多、Furnica和Piatra Ars?。山区不断受到山区救援巡逻队和山区警察的巡逻。西奈亚永远,或秋季,是主要的节日之一,发生在西奈亚。电影节的目标是在引进现代表演者的同时,重现20世纪40年代的氛围。这个节日曾经在九月的最后一个周末举行,但最近被改为每月的第一个周末。在节日期间,西奈市中心对机动车辆关闭了。这里充满了人、食物和儿童的游乐设施。为期三天的节日包括开幕式、罗马尼亚著名音乐艺术家的音乐会和娱乐活动。Sinaia Forever, or the Autumn Festival, is one of the main festivals that takes place in Sinaia. The goal of the festival is to recreate the atmosphere of the 1940s while bringing in modern performers. The festival once took place during the last weekend of September, but was just recently changed to the first weekend of the month. During the festival, the downtown area of Sinaia is closed off to motorized vehicles. It becomes full of people, food stands, and children’s rides. The three-day festival consists of the opening parade, concerts from well known musical artists of Romania, and amusement rides.[3
 ·  21:37
本文目录1、葡萄牙的四座“世遗”修道院简介(第3楼)2、从科英布拉南下,经停三座“世遗”修道院(第4-6楼)3、托马尔的基督会院(Convento de Cristo)(第7-37楼)4、巴塔利亚第一眼(第38楼)5、巴塔利亚修道院(Mosteiro da Batalha)(第41-67楼)6、阿尔科巴萨修道院(Alcobaca Monastery)(第68-79楼)7、阿尔科巴萨小镇一瞥(第80-85楼)8、到山上去,阿尔科巴萨及其修道院尽收眼底(第86-92楼)这是琳姨的第199篇游记帖。如果您是琳姨的粉丝,可能您会想看琳姨的其它帖子。琳姨精心炮制了一个专门的“目录贴”,那里有琳姨的全部游记及其链接,分门别类,便于查阅。欢迎光临:《琳姨的游记目录和链接》请您点击:http://bbs.qyer.com/thread-.html热切希望:您的批评和指正!衷心感谢:您的点评和点赞!
阿尔科巴萨
2882 个浏览
 ·  06:20
Glen Abbey Golf Club,格兰修道院高尔夫俱乐部,加拿大最著名的高尔夫球场。修道院、修女挥杆徽标、闹鬼、举办过28届加拿大公开赛、“金熊”尼克劳斯生平独自设计的第一个球场、加拿大高尔夫协会、加拿大高尔夫博物馆及名人堂所在地、ClubLink 公司旗下顶级(Prestige级)球场排名第一……太多的光环耀人眼目。更要命的,是这个球场也许很快就会被夷为平地而变为一片商业住宅区。不抓紧机会体验一次,没准就是永久的遗憾。根据维基百科数据,截至2017年9月,加拿大安大略省共有818个高尔夫会所,其中不少会所拥有不止一个球场,因此安省保守估计拥有上千个高尔夫球场。加拿大球场最大的特色是其自然风光,没有太多的人工雕琢,但天然质朴,或溪水潺潺,或大树参天,或巨岩耸立,或山势险峻,春夏鲜花环绕,秋天遍地红枫,再加上野生动物徜徉其中,走上球场,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与自然相和谐……而Glen Abbey球场,更因其辉煌的历史而赫赫有名。
240 个浏览
 ·  13:19
写在前面的话:本次俄罗斯之行,是对自由行的一个大挑战!欧洲那些语言,法语西语意语,就算看不懂也能略猜一二,而且景点基本设施比较完善,路牌标志都相对清晰;日语虽然也看不懂,但是汉字到处都是,不至于迷路;韩语也是稀奇古怪,圈圈杠杠,但好在当地比较重视旅游业,尤其是重视中国人给他们带来的旅游效益,到处都是中文,到处也能听到普通话。。。但是这次,俄语真是一个字也不认识,而且听说英语在当地并不普及,人也相对不是很热情,最要命的是,人家不CARE旅!游!业!!认为他们经济发展并不需要旅游业带动。。。汗死~~先上传一些有用的信息吧,各种地图、计划都在了,有些是我的东西,有些是从别人那里批发过来的东西。但是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具体的还是参见我的游记,有不明白的可以问我哦~~注:穷游版面改过了。。。之前上传的都没有了,有需要的小伙伴留下邮件地址,我发给大家~~为啥决定去俄罗斯,十一还是个好季节,北半球的秋天,欧洲已经被否掉,定的太晚了,9000+往返实在不划算!!(就算定的早,十一估计也不会便宜吧?)本来想去埃及的,后来利比亚不断打来打去,加上非洲的埃博拉病毒,还是省省吧。。。海岛也没兴趣,转念想到俄罗斯,十一正是秋色渐浓的好时候,机票也相对便宜。除了语言和乌克兰打来打去的事情,其他好像都很合适~~因为语言的问题,一开始想跟团的,省的烦。后来发现,主要也就是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两个城市,那么大的城市,语言应该不是大问题吧?于是决定还是自由行。。。攻略看着看着,越看越慌,原来不止这两个城市,莫斯科周边的金环小镇和彼得堡周边的银环小镇都是精华所在啊!!而且小镇的交通不是很发达,要不就是坐城际列车subtrain(不能提前购票,需要当场购买),要不就是公交车。。。我最害怕公交车了,完全不知道到了哪一站,哪里该下车。。。好在,穷游上去俄罗斯的好多都是中老年级别的啊,不会英语也不会俄语,靠着小纸条走天下!!(我觉得有用的小纸条都已经整理完毕,提供大家下载了)有他们的鼓励,想想我们俩年轻人应该不成问题吧。。。。
弗拉基米尔
74625 个浏览
395 条回复
 ·  14:01
本文目录1、概说格拉纳达(Granada)(第1页,第3楼)2、千万别把车开进那些小巷(第1页,第4楼)3、提前预定的阿宫门票放了我鸽子(第1页,第9楼)4、阿尔汉布拉宫(第1页,第12楼)5、阿尔拜辛(第2页,第20楼)6、圣尼古拉斯教堂和眺望台(第2页,第23楼)7、教堂、教堂、教堂(第3页,第32楼)8、圣米盖尔巴赫教堂(Iglesia de San Miguel Bajo)(第1页,第9楼)9、格拉纳达大教堂(Granada Cathedral)(第3页,第40楼)10、格拉纳达之夜(第4页,第49楼)这是琳姨的第206篇游记帖。如果您是琳姨的粉丝,可能您会想看琳姨的其它帖子。琳姨精心炮制了一个专门的“目录贴”,那里有琳姨的全部游记及其链接,分门别类,便于查阅。欢迎光临:《琳姨的游记目录和链接》请您点击:http://bbs.qyer.com/thread-.html热切希望:您的批评和指正!衷心感谢:您的点评和点赞!
2540 个浏览
 ·  10:30
微信搜索“这里是塞尔维亚”,获取全塞最IN活动资讯,票务信息,出行信息,以及旅行途中的趣事。钱币就如同名片展示着一个国家最具代表性的特质在多数居民信奉东正教的塞尔维亚东正教教堂在钱币上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塞尔维亚货币“第纳尔(dinar)”,最早的使用可追溯至13世纪初。目前流通的版本,始发于2003年,其中硬币上的图案,均为建筑。后来,10面值和20面值的硬币上,出现了人物和其他图案。文章介绍的,仍以始发时,硬币正面的建筑图案为准。1 第纳尔———图案: 塞尔维亚国家银行(旧址)地点:贝尔格莱德作为发行机构,塞尔维亚国家银行也在钱币上露了一把脸。钱币上的是银行旧址,实际办公早已进驻摩登大楼。1884年,国家银行正式成立时,连场地都是租的。当时塞国商人Jovan Kumanudi 在米哈伊洛大公街(回顾)上,建起了一座新的建筑,并直接依照自己妻子的名字,命名为“Hristina Kumanudi's house”。国家银行租用的,就是这座房子。后来,由于四通八达、地段极佳,米哈伊洛大公街和彼得国王街交汇的拐角处被买下来,作为新的银行用地。不过1887年最初的建筑设计方案出来后,建设部和银行上层意见不一。最后重任落在了享有盛誉的奥地利设计师Konstatin Jovanovi?肩上,这成为了他在贝城的首个项目。1890年银行落成后,塞尔维亚王室将“圣萨瓦勋章”颁发给了 Konstatin,以表彰他在建筑领域的卓越贡献。外立面的窗户装饰,从底层有规律的图形装饰,到顶层深受15世纪佛罗伦萨宫殿装饰影响的拱形元素,每一层,都富于变化。建筑风格和形式上,设计师明显得到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宫殿的启发,多用绘有图案的拱顶。内部的装饰,华丽而不失设计感。通过狮身人面像、鹫、中央的水星装饰, 传达成功、富裕和繁荣的理念。由于功能的增多和人员的扩张,原先的场地已显得狭小。于是在1922年,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扩建,这才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不规则五边形建筑。2 第纳尔———图案:格拉恰尼剎修道院地点:科索沃格拉恰尼剎修道院位于科索沃峡谷东部的尽头。说起中世纪的修道院,似乎远在天边、遥不可及。可能会有人对于这所修道院的建造者,略有印象——他就是斯特凡家族“丁香谷国王”的儿子Milutin。回顾三分钟看懂塞尔维亚历史 (看看斯特凡家族是怎么回事儿)这一南一北的两座要塞,隐藏得有点深(Magli? 堡垒告诉你父子两代的故事)继承了老爸的浪漫基因,却并没有习得他的专一,Milutin一生接过五次婚,同最后一任妻子 Simonida 的分分合合也令人唏嘘。不过今天要说的,是热衷于建造教堂的Milutin。据记载,他一生资助修建的教堂达十所之多。当他得知格拉恰尼剎的圣母教堂损毁殆尽时,决定在原址上重新修建,格拉恰尼剎修道院便诞生了。这也是Milutin捐赠修筑的最后一座教堂。格拉恰尼剎修道院属于拜占庭建筑风格的杰作, 其结构同装饰元素完美统一。中央圆顶的四周,均匀的分布着四根独立的支柱。内部的精美壁画,是由14世纪早期,两名希腊画家所创作。经历了近700年的风吹日晒,多场战争洗礼,修道院在无数次的修复中,也得以留存下来。现在在波黑南部城市特雷比涅,建起一座完全仿造格拉恰尼剎的新修道院(也被称为 “新格拉恰尼剎修道院”)。从外观上看,更加细致鲜艳,独少了一份时光磨砺过的厚重和真实。5 第纳尔———图案:Kru?edol 修道院地点:Fru?ka Gora国家公园在诺维萨德以南,Fru?ka Gora山脉向东延伸的尽头,Kru?edol 修道院静静驻立,超过了五个世纪。山下的入口处,一座教堂造型的红色建筑充当了城门。穿过建筑,沿着不宽阔的山路直向前走,便来到Kru?edol 修道院前。修道院的构造,有点像四合院。最外层的建筑,是僧人的宿舍,呈规则的四边形分布。修道院就坐落在这个四方庭院中。走进静谧的院落,草木茵茵。听着从教堂中传出的颂歌,恍惚间好像回到了五个世纪前。这座典型的巴洛克式风格修道院,由塞尔维亚中世纪末代王朝 Brankovi?家族于15世纪初所建。这个家族的所有成员以及两位东正教的领袖,都被葬在此处。18世纪初,Kru?edol修道院被土耳其人烧毁。之后在教会的支持下,又很快得以修复。二战期间,修道院毫发未伤,只是难逃文物珍宝被抢夺一空的命运。10 第纳尔———图案:斯图代尼察修道院地点:斯图代尼察位于塞尔维亚中部的斯图代尼察修道院,是塞尔维亚正教会修道院中规模最大的一座。从U??e(村庄)站点出发,有巴士能直达修道院。进入幽静的庭院,花木繁盛,疏落有致。站在庭院中,山间特有的静谧,让人的内心也变得格外平静。修道院的建筑,设计风格独具匠心,将古罗马式元素同拜占庭风格巧妙融合。两座教堂——圣母教堂和国王教堂,其外墙均由白色大理石筑成,圣洁而不失威严,犹见昔日荣光。800年前, 这里是中世纪塞尔维亚的政治、文化和精神中心。12世纪,尼曼雅王朝的创建者斯特凡·尼曼雅一统天下,创建了“尼曼雅”这个伟大的中世纪王朝。1196年春,圣母教堂终于完工,这位开国元勋决定放弃王位,并在斯图代尼察修道院举行了宣誓仪式。之后,他前往希腊,同自己的小儿子Rastko(世人所熟知的“圣萨瓦”)在修道院修行。圣母教堂三年后,老国王去世。Rastko带着父亲的遗物,回到了斯图代尼察。尼曼雅王朝的继任者们,都对此地格外关照,并对修道院进行了扩建。那座小巧别致的“国王教堂”,就是尼曼雅王朝的第八位统治者Milutin 所建。教堂内中世纪壁画,是一种创作难度极高的“湿壁画”。历经八个世纪,部分已有褪色脱落。保留下来的,仍在无声的讲述先祖们的光荣事迹。注: 09年发行面值10元硬币,图案为第25届夏季大学生运动会标志。20第纳尔———图案:圣萨瓦教堂地点:贝尔格莱德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圣萨瓦教堂确实有一种摄人心魄的威严。远道而来的人在初见教堂时,总是会惊叹洁白如玉的大理石和花岗岩筑成的外墙,松绿石色半圆形吊顶以及高达12米的镀金十字架。这座世界上最大的东正教教堂,是后人为了纪念并供奉这位塞尔维亚伟大的“启蒙者”所修建的。圣萨瓦是一位真实的人物。他本名“Rastko Nemanji?”,是中世纪尼曼雅王朝开创者斯特凡·尼曼雅最小的儿子。Rastko并不倾心于政治和权力。相反,他十分尊崇修道院生活。20岁左右,便前往有着希腊圣山之称的阿索斯山修行,并改名“萨瓦”。斯特凡国王没能说服萨瓦回到塞尔维亚,却被儿子的精神信念所触动,放弃王位,来希腊同萨瓦一同修行。作为塞尔维亚的首位总主教,萨瓦的功绩不仅体现在宗教上,更体现在社会、文化、法律等方方面面。他立下了塞尔维亚已知最早的一部宪法《Zakonopravilo》,还被认为开创了塞尔维亚中世纪文学的先河。萨瓦受到塞尔维亚人世代敬仰。在16世纪时,萨瓦的遗体遭到了土耳其侵略者的烧毁。19世纪时为了供奉萨瓦,在遗体被毁的弗拉查尔高地,人们决定建起教堂。不过直到1935年,教堂才正式开建。一战、二战和北约的战火,让建造一波三折、一拖再拖。直到2017年,教堂的内部建筑才基本完工。外部仍在修建当中。对于塞国人来说,圣萨瓦更像是一座象征信仰、灵性、文化和自由的指向标。贝城居民来此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并向神明默默祝告。在重要的节日,人们也会聚集在此,一起庆祝。注: 圣萨瓦教堂图案的20元面值硬币只在2003年发行过。之后发行的,图案均为人物头像。
401 个浏览
 ·  23:10
从阿索斯山回来有一阵子了,每天忙忙碌碌,凡尘琐事,难得可以静下心来完成自己的圣山游记。已经走过近50多个国家了,难得遇到可以让我感动的地方,伊朗是第一个,第二个,就是阿索斯山,这片被东正教视为圣地的土地。特殊的政治环境,与世隔绝的僧侣生活,古老而充满了历史的修道院,美丽的自然环境都忘我难以忘怀。短短的一周,认识了好多善良的人,也很有缘的结识一位祖籍大陆的教士,还在Esfigmenou修道院和采蜜人一起工作,参加了好几个多彩而神秘的宗教仪式,我的心已经留在这片净土了。看贴前不妨先聆听一下教士们完美的祷告和声,实用信息集锦1. 阿索斯山在那里?阿索斯山全称阿索斯山自治修道院州,希腊北部马其顿地区的一座半岛山,被东正教认为是圣山。 古典时期, 此半岛被称作 Acte 或 Akte。 政治上被认定为阿索斯山修道院自治州,20间东正教修道院包含于此世界遗产中, 并于希腊共和国的主权内组成自治州。宗教上,阿索斯山是由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直接管辖。阿索斯山修道院自治州的旗帜,大家都知道希腊的位置:忘记希腊的雅典和南部那些拥有历史古迹和美丽自然的海岛,往北走到红色标注那里,有没有看到三个像手指一样直插入海的半岛?从左边数第三个手指,就是东正教的圣地 - 阿索斯山了。再拉回来,2. 我可以去阿索斯山吗?需要哪些签证,或者许可?如何来申请?对于中国国籍的参观者,申根签证+阿索斯山许可。阿索斯山隶属于希腊,所有持有有效申根签证即可前往。注意啦,阿索斯圣山严禁女性入内。境内甚至没有雌性动物,据说由于没有母鸡,鸡蛋也是从外部世界进口的。所以抱歉女同胞们,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女生不可以前往阿索斯山。怎么申请进去阿索斯圣山的许可?对于非东正教徒,请提前安排好申请许可,阿索斯山接受最多提前6个月的申请。每次入境可以呆最多四天三夜,超过这个时间的,请直接去位于自治州的首府KARYES的阿索斯山朝圣者办公室办理递延。申请步骤,1,制定好计划,去几天,发详细的时间安排给 ,请注明自己的身份情况,宗教信仰,还有为什么要去阿索斯山,几号入境,几号出境,从哪里出入境等信息,最后别忘记附加护照第一页的拷贝件。2,基本上在1-2周会得到电子邮件答复。3,出发前2周请直接电话阿索斯山,再次确认入境时间,再次确认可以实地拿到许可,电话号码,2578。4,出发当日前往入境小镇的朝圣者办公室索取,阿索斯山的入境许可有个专门的名字叫做diamonitirion,索取的时候需要缴纳30欧。我的diamonitirion,上边会标注你的国籍和宗教信仰,由于是比利时国籍,所以我的宗教信仰被直接默认为天主教,好吧。。。。3. 什么季节什么时间去?网络上中文信息很少,主要参考了很多法语驴友的信息,个人推荐四月中到五月初前往阿索斯山,一是这个时间段的气候比较合适徒步,正好是阿索斯山的春天,天气不是很热,而且可以看到很多盛开的花朵,下雨也很少。二是这个时间段可以赶上东正教的复活节,可以看到一年一次的多彩的宗教仪式。唯一的缺点就是人多,大部分虔诚的朝拜者是来自于希腊本地,东欧,俄罗斯,乌克兰的东正教徒,所以修道院的住宿会比较紧张。别忘记了,对于非东正教徒,是需要申请许可才可以入境的,而且每天最多发放100个许可,所以在复活节去的时候,请提前半年准备申请许可和住宿。关于住宿,下边会单独阐述。4. 如何前往?目前主要的2个入境城市是位于希腊的Ouranoupolis和Lerissos。附近最近的大城市是位于希腊东北部的Thessaloniki。个人推荐从Ouranoupolis入境,因为不管从哪里入境,都只能通过轮渡前往阿索斯山。Ouranoupolis这个小镇的轮渡还是挺多的,从Thessaloniki通过陆路也比较容易到达。我的路线是直接从比利时直飞到Thessaloniki,第二天乘坐最早的一班巴士前往KTEL Chalkidikis巴士站,从那里做直达大巴前往Ouranoupolis。注意,KTEL Chalkidikis巴士站不在市中心,很郊外,快到机场的一个位置,不要和火车站附近的巴士站搞混,请提前把时间查好,强烈建议住在KTEL Chalkidikis巴士站附近。所以,最常用的入境顺序是,到达Thessaloniki,在T住一晚上,第二天一大早巴士或者打车前往T的KTEL Chalkidikis巴士站,从KTEL Chalkidikis巴士站乘坐前往Ouranoupolis的直达大巴,到了Ouranoupolis后下车走两步就可以到朝拜者办公室,在那里交钱领取之前已经申请好的许可,拿到许可后在走一条街去买前往阿索斯山的轮渡船票,根据自己的形成安排选择在什么地方下船。几个参考网站:KTEL BUS, http://www.ktel-chalkidikis.gr/index1.php?hit=1轮渡时间表, http://www.mountathosinfos.gr/pages/agionoros/ferry_info.en.html关于具体的交通方式,包括轮渡,也可以参考下述链接,已经很详细了,http://www.athosfriends.org/PilgrimsGuide/planning/·
from Thessaloniki: inter-urban bus (KTEL Chalkidikis line) to OuranoupolisArrival coordinated with ferry boat·
in Ouranoupolis: get diamonitirion (visa) at Pilgrims' Bureau office·
get ferry boat ticket at Athoniki office·
from Ouranoupolis: take ferry boat to Daphni (port of Mt Athos)Arrival coordinated with Mt Athos bus and with the south coastal boat5. 阿索斯山的内部交通有哪些?轮渡,小巴,还有靠自己的腿,前边2者并不是什么时候都有,小巴时刻基本和轮渡到达时间挂钩,注意,节假日的时候轮渡巴士基本没有,所以做好徒步的准备。圣山几个需要了解的点,KARYES,圣山的首都,延续许可的小镇,可以找到一些超市和商店,还有唯一的一家饭店。DAFNI,圣山的主要港口,有几家饭店和几个商店,外部世界来的轮渡都会在此停靠,可以换成其他轮渡或者乘坐巴士前往其他修道院。具体的交通信息如下,·
from Daphni:(a.) take Mt Athos bus from Daphni to Karyes (capital & travel hub of Mt Athos) (with stop at Xeropotamou)OR(b.)
tale small boat (Mikra Agia Anna) along south coast (to Simonopetra,
Grigoriou, Dionysiou, St Paul's, St Anne's, New Skete, Karoulia,
Kafsokalyvia)·
from Karyes:(a.) continue (after a lunch break) on Mt. Athos bus from Karyes to IvironArrival at Iviron coordinated with arrival of small boat (karavi)OR(b.) walk (to Koutloumousiou, Pantokratoros, Stavronikita) or take mini-bus to more distant destinations·
from Iviron:(a.) take the coastal boat (karavi) on down the NE coast (to the Arsanas Karakalou, on past Provata to the Megisti Lavra)OR(b.) walk to a nearby destination (Karakalou, Philotheou, Kaliagra)6. 徒步需要准备哪些装备?除了正常的装备外,请自备防止蚊虫叮咬的外敷药品。在DAFNI港口的商店里请买好徒步线路地图,这个很重要,因为很多线路的标识都不是很清晰。请注意,阿索斯山很多蛇,包括响尾蛇,徒步时请注意。遇到蛇请止步不动,等蛇走了在通过。7. 其他注意事项 (摄影,衣着等)圣山任何角落都不允许摄像,拍照的话自然的环境中可以,一旦进入修道院,在未经过朝圣者接待处的许可前请勿拍照。教堂内部一律严禁拍照。在征得同意前,严禁拍摄僧侣。哪怕你提前询问,我的经验,大部分僧侣会拒绝你的拍照要求,他们认为拍照会干扰到他们的修炼,所以请用你的双眼发现这片圣地。所有朝圣者请穿着整齐,长袖长裤,不可以穿短袖短裤。不过实践证明,在一些不正式的场合,短袖还是可以接受的,不过还是建议尊重当地的规定。教堂内部请保持肃静,非东正教的教徒请不要进入朝圣内部区域,不明白的话,在进入教堂之前询问一下僧侣,有些比较开放的修道院,非东正教徒可以在教堂内部边缘地带观看宗教仪式,但在有一些教规严格的修道院,非东正教徒无法进入教堂。8. 怎么解决吃和住?阿索斯山很适合穷游,因为住宿和食物都会有修道院免费提供。关于住,修道院会免费提供给朝圣者床位,至于舒适程度就可以放一边了不用考虑了,毕竟我们是来朝圣的,阿索斯山相对封闭,条件比较简陋,住宿都是大通铺。有一些修道院的住宿很不错,有水有电,有一些修道院住宿条件很简陋,没有洗浴设施,晚上也没有电,请自备充电宝。后边的详细游记中会展示给大家我去过的修道院的住宿评价。关于吃,阿索斯山禁止吃红肉,(鱼肉可以),建议爱吃的你多带一些干果。阿索斯山上除了首都KARYES和DAFNI港口外没有商店,朝圣者都会住在修道院,并且和僧侣们一起吃斋饭,基本都是在每天的礼拜之后,请提前向僧侣咨询礼拜的时间,礼拜你可以参加也可以不参加,但是务必在礼拜结束前到达教堂门口,礼拜结束后跟着大家去食堂吃饭。吃饭的时候先要祈祷,念一段经文后开始吃饭,吃饭的过程中也会有僧侣诵经,诵经结束,所有人必须马上停止吃饭,并站立离开,所以吃饭的时候请注意速度。吃饭是请不要交谈,也不要发出噪声,吃饭结束后先让僧侣们离开,然后再随着其他朝圣者排队离开。只有早饭和晚饭,没有午餐的概念。总之,修道院是处处欢迎你的,哪怕你只是路过,需要喝水,想吃东西,请直接询问每个修道院的接待处,他们会很乐意帮助你。请进入修道院接待处前,准备好自己的许可,有些修道院需要验证你是否拥有有效的许可。如果前往的时间段在各大宗教节日前后,请出发前务必预定住宿,尤其是一些热点的修道院比如GRAND LAVRA,VATOPEDI, SIMONOPETRA等。预定的话最好通过邮件预定,电话很难打,传真号码基本上发不出去。邮件我会在之后的游记中提供。注意,SIMONOPETRA只接受已经收到预定确认的信徒的住宿要求,直接过去会被拒之门外。其他修道院,直接过去没有预定,如果还有床位,他们会很热情的让你留宿。9. 行程如何安排?来阿索斯圣山,一定是要多看看那些历史悠久的修道院,感受千年来一尘不变的僧侣生活,当然了,阿索斯山的自然环境也是数一数二,美丽的大海,壮丽的阿索斯顶峰,丰富多彩的徒步路线,真的是一片精彩的圣地。我的出行时间安排在2016年的东正教复活节,4月28日出发,29日入境,和僧侣们度过5月1日的复活节,中间去KARYES延续一次许可,一直到5月6日出境, 初步的计划还是奉行多走多看,所以就参照网络上一个法国驴友的徒步路线制定了如下路线,Day1, Agias AnnisDay2, Summit Mont Athos, Skite Agias Annis, Agios PavlosDay3, Dionisiou, Grigoriou, Simonos PetrasDay4, Dafni, Karyes, get new permit, Iviron, ferry, great LavraDay5, Great Lavra, ferry, Iviron, Stavronikita, Pantokratoros, VatopediouDay6, Esfigmenou, HilandariouDay7, Zografou, Konstamonitou, Dochiariou, XenofontosDay8, Panteleimonos, Xiropotamou, Dafni, ferry back大概走了一个环线,重要的修道院都可以走到, 后来发现完全拷贝并不是办法,复活节基本没有公共交通,所以只能边走边修改计划,而且中间徒步迷路一次。个人建议,真的没有必要暴走,去了圣山,可以多花一些时间在一个修道院里发呆,主动和僧侣们聊天,如果可以争取到一些和僧侣们干农活的机会,那就更好不过。最后实际走过的路线,Day1, Agias AnnisDay2, Mont Athos ascension, Skite Agias Annis, Agios PavlosDay3, ferry to Simonos PetrasDay4, Karyes, Iviron, Great LavraDay5, Great Lavra, bus to VatopediouDay6, hike to Esfigmenou, HilandariouDay7, EsfigmenouDay8, Dafni, ferry back强烈推荐爬到圣山的顶峰,虽然很累,但是景色美的不得了。圣山上分布着大大小小20个修道院(Monastery),还有一些小型的修道院(Skite),20所自治修道院:大劳拉修道院(希腊语:Μεγ?στη Λα?ρα),公元963年興建,是山上最早的修道院瓦托派季乌修道院(希腊语:Βατοπ?δι 或者 Βατοπα?δι)伊维龙修道院(希腊语:Ιβ?ρων,格鲁吉亚人建造)希利安达里乌修道院(希腊语:Χιλανδαρ?ου,塞尔维亚修士)Dionysiou(希腊语:Διονυσ?ου)Koutloumousiou(希腊语:Κουτλουμο?σι)潘多克拉托罗斯修道院(希腊语:Παντοκρ?τορο?)Xiropotamou(希腊语:Ξηροποτ?μου)佐格拉夫修道院(希腊语:Ζωγρ?φου,保加利亚修士)佐希亚里奥斯修道院(希腊语:Δοχειαρ?ου)卡拉卡拉修道院(希腊语:Καρακ?λλου)菲洛塞奥斯修道院(希腊语:Φιλοθ?ου)西蒙岩修道院(希腊语:Σ?μωνο? Π?τρα 或 Σιμων?πετρα)圣保罗修道院(希腊语:Αγ?ου Πα?λου)斯塔夫罗尼基塔修道院(希腊语:Σταυρονικ?τα)克赛诺丰多斯修道院(希腊语:Ξενοφ?ντο?)圣格里戈里奥斯修道院(希腊语:Οσ?ου Γρηγορ?ου)埃斯菲格迈诺斯修道院(希腊语:Εσφιγμ?νου)圣潘代莱蒙修道院(希腊语:Αγ?ου Παντελε?μονο? 或者 Ρωσικ?,俄罗斯修士)孔斯塔莫尼泰斯修道院(希腊语:Κωνσταμον?του)每一个修道院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历史,所以很难说应该选择哪个。实在要选择的话,我个人很喜欢西蒙岩修道院(Simonopetras), 大劳拉修道院(Great Lavra) 和 瓦托派季乌修道院(Vatopedi)。关于修道院的历史,请参考,http://www.mountathosinfos.gr/pages/agionoros/mountathos.en.html景点游记Day 0 - 布鲁塞尔到Thessaloniki中午12点就从公司逃出来了,回家拿好行李,然后驱车前往位于布鲁塞尔南部CHARLEROI的廉价航空机场,我买的是瑞安航空从CHARLEROI直飞THESSALONIKI的航班,大概在出发前4个月就预定了,往返才140多欧,省去了转机雅典的麻烦。不过廉价航空的行李还是单独收费的,大概25欧一件托运行李,20K,够用了。兴奋的看着屏幕,就要出发了。瑞安航空是欧洲最大的廉价航空公司,线路很多,尤其是一些小城市,比起大型的航空公司来说很有优势,主要是直飞,很不错。网址,https://www.ryanair.com十分凑巧,在机上还遇到了希腊美女同事,聊聊天,3个小时就顺利抵达THESSALONIKI了。来自希腊的美女同事,拿出行李,直接在机场外等78路巴士前往市区,犯了一个错误,前往不要把Thessaloniki-Chalkidikis和MAKEDONIA Bus Station搞混了。Thessaloniki-Chalkidikis Bus Station才是前往OURANOUPOLIS的巴士站,距离机场很近,离市区很远,没计划参观THESSALONIKI的话,建议从机场出来直接到这个巴士站附近过夜。如何到达请参考,http://www.ktel-chalkidikis.gr/index.php?act=viewCat&catId=1004MAKEDONIA Bus Station位于市区火车站附近。我一开始两个车站没弄清楚,直接预定了MAKEDONIA Bus Station附近的青旅,所以第二天还要一大早再折回到机场的路上前往位于郊区的Thessaloniki-Chalkidikis Bus Station,很费时间。THESS HOSTEL很不错,主要是特别的干净,入住当晚2个床的房间就我一个人。http://thesshostel.gr/收拾了一下出去觅食,希腊不错啊,很多小店都开门到半夜,很适合我这种夜猫子。随便吃了一些,困得不行,要休息了,第二天还要起早。DAY 1 - THESSALONIKI-OURANOUPOLIS-AGIAS ANNIS漫长的一天,一大早就爬起来,四点半到达火车站乘坐45路巴士,一路晃来晃去,4点不到就到达Chalkidikis Bus Station,排队购买前往OURANOUPOLIS的车票,13.5欧单程。冷清的巴士站巴士准时出发,到达时间完全和前往圣山的轮渡衔接,很是方便。开车了,这天气,一直在下雨,等车的时候认识了新西兰人JASON,聊的很投机,原来他想成为僧侣,此次前往圣山便是寻找可以收留他的修道院,后来在圣山的旅行中,又和他多次碰面,也许这就是圣山奇妙的地方。一路上迷迷糊糊,2个多小时候总算到达了OURANOUPOLIS。下了车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去拿进入圣山的许可,需要缴纳费用30欧,许可有效期间为4天3夜。下车跟着人流走两步就到领取许可的朝圣者办公室了,扛着绿色大包的就是JASON,进去后交上你的护照和30欧,就可以拿到所谓的签证了。后来才发现,由于自己是比利时国籍,宗教默认为基督教天主教。。。。。其实我是无信仰人士。买船票的地方也是人头攒动,很拥挤啊,买到了9点45出发的轮渡,单程7欧多。没看到别的亚洲人,听着口音基本都是从俄罗斯,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等地来的东正教徒。雨中的OURANOUPOLIS主街,4月底的希腊北部还是比较冷的。和JASON继续聊天,找了一个咖啡厅坐下来等轮渡。乘坐轮渡出发,总算要踏上圣山的土地了,小小的激动一下。OURANOUPOLIS的标志性建筑,某塔楼,给JASON大哥露个脸,一路上海鸥好多,一直跟着轮渡和我们前往圣山,远望阿索斯山的主峰,阿索斯山,我真的来了。由于要做到阿索斯山搬到的最南端,所有就顺着轮渡从海上欣赏一下南部海岸的各个修道院。每一个都很有特色,很壮观。经过的第一个修道院,Monastery Dochiariou继续,路过 Xenophontos Monastery深深的被各个修道院的建筑美所吸引。当然,轮渡也是一个认识新朋友的好地方,比如,来自俄罗斯的ROMA,来自伦敦相机没电池,让我帮他拍照以后电邮给他的ALEX,移民澳洲的希腊人C。在之后的旅行中,和JASON,ROMA,ALEX又多次重逢,有缘。路过路过,传说中的俄罗斯修道院 St. Panteleimon Monastery,普金曾多次前往。典型的洋葱头建筑,出门旅行不带相机充电器的ALEX继续前行,到达阿索斯山的港口DAFNI,很多人下船在此乘坐巴士前往阿索斯山行政首都KARYES,从K有很多小巴开往各大修道院,DAFNI虽小,五脏俱全,有自己的海关,邮局,纪念品商店,还有阿索斯山上仅有的2家饭店之一。我没有下船,继续跟着轮渡往南走到Kafsokalivia,轮渡在哪儿会按照原路往北折返。看到了傲视众修道院的Monastery of Simonos Petra拉近一些,很是壮观,Osiou Gregoriou monasteryDionysiou Monastery继续路过,阿索斯山的主峰,海拔2033M。分布在圣山周围的SKITI,也就是小型的修道院,澳洲希腊人C,我们一起从AGIAS ANNIS下船,AGIAS ANNIS到了,只是港口,还要徒步爬到半山腰才可以到,来阿索斯山体力一定要好,随身行李越少越好,毕竟我们是来朝圣的,不能穿太暴露的服装,请忘记短裤短袖,海滩很美,但是严禁游泳。。。一上岸就被2个骡子吸引了,开爬,四月底的北部希腊,上午出发前还是阴雨绵绵,现在近中午,天气很闷,抗着20KG的背包,无力了。真的没力了,还好和澳洲希腊大叔C一起爬到他朋友的SKITI稍做休息,又是给倒茶倒咖啡的,很是热情。告别大叔后自己一个人继续爬,AGIAS ANNIS,就是山腰上的红色建筑,貌似不远了。。一路上虽然很累,但是风景甚好,北部希腊四月已经是春意盎然了,总算到了,大门打开,进去发现没人,HELLO了半天,总算有个长老出来迎接访客,忙着招呼着倒水还有希腊传统的乌佐酒是少不了的。一路上尝试和僧侣拍照,基本都不喜欢被拍,所以出于礼貌,我还是拍猫好了。客气的和长老聊天,问他能不能留宿一晚,长老爽快的答应了。看着几个僧侣在一起搬运花盆,我就冲上去帮忙,大胡子长老一直夸我,过一会儿天黑了有东正教的复活节仪式,非东正教徒原则上不可以进去的,但是住持破例让我去,开心。然后呢,带我去看房间,阿索斯山的住宿基本都是大床铺,床铺条件都还不错,提供毛毯和拖鞋,卫生间一般,蹲式的厕所比较多,淋浴基本都很简陋,不过免费包吃包住,在阿索斯山这个相对隔绝的地方,我已经很满意了,旅行的意义有时候并不在于舒适度如何。浴室和卫生间都是在一起的,房间内的无敌海景晚上7点开饭,饭菜也很简单,僧侣们不吃红肉,鱼肉和鸡蛋OK,还有奶酪和蔬菜,僧侣们是喝红酒的!!!入餐的基本程序是快到吃饭时间到食堂门口集合,先让僧庐们进去,朝圣者在进入,统一发号施令后才可以坐下用餐,用餐期间会有教士做祷告,祷告结束吃饭完毕,大家都要站立,感谢上帝,等僧侣们出去后在排队走出食堂。切记,迟到了就无法进入食堂了,所以每到一家修道院,请提前打听好几点祷告,几点开饭。吃饭时请切勿大声喧哗,也不要和邻居讲话,事实是大家都在低头大吃,因为吃饭时间真的很短,祷告结束就不能吃了。阿索斯山的第一顿晚餐,豌豆汤,大葱,苹果,面包片,西红柿,水或者红酒,请忘记肉类。。。。宿舍里认识了几个前来等山的希腊人,决定第二天一起去爬阿索斯山顶峰,然后呢,晚上9点第一次进入东正教教堂参加复活节祷告,居然一直折腾到半夜3点多。好安静,好美的晚霞。OVERDay 2 - Agias Annis-Mount Athos-Agias Annis-Agiou Pavlou Monastery上午6点就爬起来了,因为上午要和几个希腊人一起去登顶,很匆忙的冲洗了一下就出发了,也没想那么多,后来证明结果很惨。早晨空无一人的AGIAS ANNIS内廷阿索斯山的顶峰海拔2033米,想着自己都登顶过6088了,应该不算什么,充好体力开始爬山。一路上聊天,得知其中的一个希腊人是专业登山者,我就跟着走好了,路上可以看到很多僧侣们留下的法器。还有各种休息站渐渐的云雾多了起来,总算走到了半山腰的补给站,稍作停留,喝水休息,然后冲顶。补给站其实是可以住人的,但是条件真的很简陋,只有床,没有浴室也没有WC,喝水靠一个硕大的储水罐。继续冲顶,2点左右,算一下从上午不到7点出发,直到登顶,一共爬了7个小时,视野很美,可以俯瞰到整个阿索斯半岛,累死累活的也值了。在山顶上逗留了不到一个小时,要下山了,希望可以在天黑前赶回AGIAS ANNIS,半路上单独去喝水,结果发现和2个希腊同伴走散了,大家也没有留个联系方式,心慌啊,这路标不是特别清楚,只能跟着感觉走,总算在下午六点顺利到达AGIAS ANNIS。结果发现大门紧闭,自己的背包已经被放出来了,敲门无果,出来一个僧侣告诉我一大早出发的时候没有及时告知长老,根据院规,要被驱逐,晕菜。。。。身心疲惫的我又不得已扛起了20KG的行李,该去哪儿呢?天黑了怎么办? 看了一下地图,最近的选择就是前往Agiou Pavlou Monastery,圣保罗修道院。没办法,走吧。两腿无力啊,前往圣保罗修道院的小路很多上坡,路上居然一个人都没有遇到,绕着山道走了快2个小时,总算看到对面的圣保罗修道院了,神啊,赐予我一对翅膀吧,强烈建议行李少带,越轻越好,在这个交通部怎么方便的圣山里,腿才是王道。再拉近一些的圣保罗修道院,僧侣们真的是过的纯天然的生活,修道院山脚下都是他们自己开垦出来的梯田。天呢,也是渐渐的黑下来了,总算走到了,此时唯一想做的就是马上躺下睡觉,真的不行了。还好接待我的僧侣超级热心,因为已经过了吃饭时间,他们还特意去厨房帮我找了食物,很是感动,第一次感觉葡萄干原来是这么的好吃,接待处墙壁上的修士合影还好还有床位给朝圣者,可以留宿了,宿舍里就可以祈祷通往浴室的走廊浴室里的水时冷时热,我已经管不了那么多了,在宿舍里认识了同样在酣睡的罗马尼亚人GABRIEL,也是过来求学的,希望可以在这里研究神学,成为一名教士,也和我讲了好多东正教的奇迹事件,知道我是'天主教徒'后还建议我转东正教,推荐了好多书,学习了。其实到最后我也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了,因为一天的登顶徒步,我已经麻木了。今天是耶稣进地狱的日子,GABRIEL让我和他一起去祷告,从晚上10点到第二天早晨6点,不好拒绝,抗到半夜偷偷溜出来,实在是太困了,我需要休息。睡了。OVERDay 3 - Agiou Pavlou Monastery-Simonopetra Monastery早早的就爬起来了,空荡荡的修道院,正好可以仔细观赏一下各种古老的壁画,在静静的庭院中散步,修道院边上的梯田,看到了葡萄和桃子,阿索斯山基本只有施工的车辆和从首都KARYES前往各大修道院的巴士,车辆很少,尤其是在节日比如复活节期间,公共交通都会停用,而且除了大型的修道院可以通过巴士抵达外,大部分中小型修道院都只能徒步前往,所以在制定计划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这个因素,在圣保罗修道院看到的车牌,所以,行政上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法国里昂商学院emba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