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博士杨雪杨雪老公赵海个人资料料

第九届感动江大人物候选人(集体)事迹
方塘有约大学生心理互助之家
&&&&&同心互助 共同成长
方塘有约——大学生心理互助之家成立于2010年,7年以来,他们以“同心互助,共同成长”为宗旨,从名不见经传到蜚声校园,从勤学自助到关爱助人,“方塘信箱”遍布校园,方塘热线电话24小时有人值守,方塘邮箱为同学们答疑解惑,他们为新生进行团体辅导100余场次,700余名同学通过活动打开心房,他们关注福利院老人心理健康,为老人送去70多场节目,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去聋儿康复中心、走进武汉市救助站,热心帮助500余名孤残、留守儿童。
方塘有约走进了协和医院肿瘤科,为癌症肿瘤病人送去温暖与关怀,并以《肿瘤癌症病人心理状况类别与对策》为课题进行专项调研。方塘有约走进汉阳区社会福利院,以“人间重晚情,老年得关爱”为主题,关怀孤寡老人,为老人们带去青年学子的真诚与爱心。方塘有约在自身不断成长的同时每年都会不定期地开展对外学习交流活动:每年两度拜访身残志坚的心理咨询师杨雪姐姐,并分别以“亲情”、“信仰”、“接纳自我”、“调节情绪”等为主题交流心得,探讨学术问题。此外方塘有约的服务还扩展到了武汉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和湖北省聋儿康复中心,为流浪儿童和残疾人送去关怀,解决他们的心理困扰。
大学校园里大一新生的适应问题一直是学校关注和学生苦恼的难题,几年来方塘团队探一套针对江大新生的团体拓展培训体系,帮助新生改善人际交往的问题,使其更快的适应大学生活。
校外的一系列志愿者活动得到了校内外的肯定,并先后获得湖北省“助残文明号”、武汉市“助残先进集体”和校内多项荣誉称号,团队事迹被长江网、武汉教育网、四川新闻网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
(推荐单位:教育学院)
光电化学材料创新团队&&&
在环保中体现“产学研用”
“环境友好光电化学材料优秀中青年创新团队”于2013年由湖北省教育厅批准成立,该创新团队结合武汉地区光电子产业发展需要,开展光电化学材料对环境生态的危害和资源再利用技术的研究。目前该团队集结了我校相关领域的中青年骨干,形成以刘继延教授为主要学术带头人的研究群体,在平台建设、人才引进与培养、科技创新、学术交流、成果转化、产学研结合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成绩,为武汉市光电子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并于2013年获“武汉市工人先锋号”和“创争活动标兵班组”的荣誉称号。 
创新团队与华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联想(武汉)有限公司等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与产学研合作,组建了柔性显示材料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发挥基础研究与产业直接相结合研发平台的功效,集成化学材料、工艺、电子、工程等跨学科的合作,解决柔性显示关键技术,在柔性显示材料与技术方面建立一整套自主知识产权体系,获得全产业链的技术开发成果,对行业技术提升、推动武汉光谷显示产业科技进步具有重大意义。此外,创新团队还获科技部等部委批准“高精细电路用各向异性导电胶膜ACF”、“挠性高密度印制电路板用耐热超薄合成树脂胶膜”等国家级重点新产品4项,主持和参与制定“GB/T14709挠性印制电路用涂胶聚酰亚胺薄膜”等国家标准4个,在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近五年来取得直接经济效益5亿元。
目前,创新团队承担和完成了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9项,其中国家级20项(863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项),省部级10项,市级9项,总科研经费超过2800万元;发表SCI、EI论文111篇,实现科研论文质与量的共同提升;获省部级奖励2项,市级2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8项,授权14项。(推荐单位:机关党委)
杨小玲青年志愿者服务队&&
让志愿服务精神薪火相传
“杨小玲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以服务武汉、辐射湖北、走向全国的理念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服务,主要涉及科教人文、绿色环保、国际赛事等多个领域。该服务曾获“荆楚学雷锋示范团队”、“本禹志愿服务队”示范团队、2016春运“暖冬行动”优秀组织单位等荣誉称号。
杨小玲志愿服务队作为武汉志愿者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他在武汉园博会、武铁历年春运、武汉科技馆、“汤尤杯”羽毛球锦标赛、IEF国际青年嘉年华、中国期刊交易博览会、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中国绿公司年会等重大活动中做出了积极贡献。该服队通过志愿者义务卖报募集资金于2015年在杨小玲所在的武汉市第一聋校设立“爱心奖学金”,累计捐赠善款八千余元,聋校受助学生近百人。服务队还在园博会犟妈所属门店“犟妈食坊”建立志愿服务基地。2016年春节期间,“杨小玲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共计300名志愿者以汉口火车站和武汉科技新馆为工作场所,开展了总时长近三千小时的志愿服务,获得校内外以及广大媒体的一致好评。
&“杨小玲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目前注册人数达到3000余人,涉及全校18个本科学院,近3万余人次参与过志愿服务工作。该团队成立以来为持续发挥团队社会效能而搭建了4个有效平台,即文化传承基地、基层服务基地、社会机构基地和专业场馆基地。该服务队以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向八方游客展现了武汉人、江汉大学青年学子的热情与真诚,在志愿者的道路上,奉献出美好的青春,谱写出世代传承的志愿精神。 (推荐单位:商学院)
&&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
&仁心妙手 医患连心
心血管内科是我校附属医院的临床重点学科,由于很多患者发病突然,少钱或是忘带医保卡,因此,在心内科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任何医生和护士可以签字为病人担保入院,先救人再考虑费用。
  有一次,一位病人被120送至心内科病房,到医院才发现医保卡没带,值班医生毫不犹豫地为病人住院签字担保。经过一夜的抢救病人病情终于稳定下来,第二天患者老伴把医保卡拿来,结果发现无法使用,大家一边安慰患者,一边以最快的速度帮助解决了问题。
  心内科妙手回生也不乏其例。2011年8月8日晚心内科收治了一名年仅25岁急性胸痛的男性患者,入院后被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值班人员立即启动紧急预案,通过一个小时紧张的手术,患者得救了。术后第三天《武汉晚报》、《长江日报》、武汉电台等媒体都对这一成功病例进行了报道。
  心血管的病人需要终身服药,特别是支架术后的病人。怎样为患者省钱呢?他们把病人的药归为三种,即必须服用、可以服用且效果好、不服用且无不良后果。在患者出院或在门诊就诊时,医生都会向患者交代清楚。《长江日报》报道的《与病人商量着开药》就是出自心内科。
  在心内科有一位特殊病人吴小虎,是一个弃儿,在心内科已经住了整整三年。吴小虎是因为在路上摔倒被110送至心内科,虽然吴小虎患有肝硬化,但科室没有推诿,为他抽腹水、输液,管吃、管穿。
心内科为救人没有节假日概念。他们承担了繁重的教学任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现有高级职称医师6人,70%的医师具有硕士以上学位。 (推荐单位:校附属医院)
单车俱乐部&&&&&&&&
&车行天际 寻梦起航
单车俱乐部成立于1997年,由体育学院教授李国峰、毕建中担任教练。在两位教练的带领之下,单车俱乐部一步步走向辉煌,在2014年10月10日闭幕的全国优秀自行车俱乐部颁奖大会上,单车俱乐部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近两百个俱乐部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十佳大学生俱乐部”称号,并多次获得比赛第一的成绩。
单车俱乐部从2013年始就不断的刷新自己的成绩。2015年5月,成立一支死飞车队,这支队伍是在继2008年公路车队和2011年山地车队建成后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成绩的背后饱含着汗水。单车俱乐部比赛选手分为破风手和冲刺手,为了保证比赛成绩,车队队长为车队队员安排了明确的训练日程表:每周一至周三上午6点训练,绕三角湖骑行一周,全程约43公里;周四、周五于健身房锻炼腿部力量;周六绕湖骑行两圈,全程约86公里;周日骑行拉锁河一趟,全程约109公里。除常规训练之外,他们还有爬坡训练、冲刺训练等。
2015第五届环青海湖全国大学生公路自行车邀请赛时期,为了备赛,车队从饮食到生物钟都做了调整,同时,他们还关注每一个可以影响到比赛成绩的因素,提前做好了应对措施。在赛前的几个月中,为适应高海拔环境,队员们佩戴着口罩模拟高原低压环境,一直沿青海线骑行到昆仑山口。每天都要骑行100多公里,最终,我校自行车队在全国18所高校代表队中脱颖而出,夺得团体冠军。
&2016年单车俱乐部迎来了新的荣誉:3名队员入选中国大学生自行车车队,将与北京大学等高校学子共同代表中国大学生参加2016年于菲律宾大雅台市举行的世界大学生自行车锦标赛。  &&&&&&&&&&&&&&&&&&&&&&&
英语助教班&&
Good morning——清晨的第一声问候
外国语学院英语助教班于2007年成立,是以“为学生服务,开创特色辅助教育”为宗旨,以“服务坚持
创新”为班训的学生社团组织,共帮助过1400个班集体,4万余名学生,服务时长近千小时。2015年,助教班吸引了38个新助教,有9名非外院的学生,他们相互交流,相互促进,本着让更多学生“爱英语学英语
用英语”的目标而默默奋斗!
天刚蒙蒙亮,被闹钟唤醒的他们,醒来第一件事就是回想昨晚深夜备课的内容。为了不打扰室友,他们小心翼翼地洗漱,吃过简单的早餐就赶去工作。助教班授课内容从最初单纯的英语发展到法语等小语种。授课形式也从班级无差别教学发展到分等级小班教学,他们在教学模式上形成了文科模式、理工科模式、体艺模式和专科模式,有的放矢地进行针对性教学。有很多助教们会挤出业余时间在每周四下午为基础薄弱的学生无偿辅导。偶有突发状况不能上课,小助教们也是第一时间就赶往教室补上缺的课程,甚至有的带病上课。
至今,助教班已逐渐由成立之初的“半官方”团队成长为了一支百分百的志愿服务型学生团队。繁忙的工作外,小助教们不忘自身的提高与发展,个人斩获多项荣誉:2014年“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湖北赛区二等奖、2014年华中地区英语辩论赛三等奖、2014年WDSF世界体育舞蹈大赛中国体育公开赛优秀志愿者、2014年“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一等奖、2014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B类三等奖等。然而,他们最享受的是清晨一声“Good
morning”,熟悉却叫不上名字的同学问候,这让他们充满成就感。(推荐单位:外国语学院)
法律援助中心&&&
向弱势群体伸出援手
法律援助中心是专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义务法律服务的公益性组织。中心主要由法律诊所和义务法律服务社的“双师型”教师、学生和执业律师组成,以“关注社会,积极参与;以所学回报社会,让人人享有正义”为宗旨,以“一面法律之盾,一颗仁爱之心,一双援助之手”为基本理念,竭力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高质量的无偿法律服务,获得了多项奖励和荣誉。
四年来,法律援助中心普及法律知识、维护法律尊严,先后办理了:劳动纠纷案件40余件、婚姻纠纷案件50余件、侵权纠纷案件30余件、交通事故案件30余件,共累计办案160余件,案件结案率82%,办案成功率95%。
法律援助中心的成功典型案例摘要:
讨薪。张某某诉武汉市花桥商场劳动争议纠纷案:商场连续十六年每月无故克扣当事人内退工资百余元。2014年底,四处碰壁的当事人找到了江汉大学法律援助中心,学子徐佳芬和杨宏接手了这个案子,他们跑银行、到工商局查询企业信息,由于临近期末,他们一边准备考试一边准备开庭材料,在指导教师的陪同下找有关单位磋商,终于得到了武汉市江岸区人民法院的胜诉判决。
养老。吴某某诉合众优年养老院侵权纠纷案:年逾八旬老人半身不遂,住在合众优年养老院安享天年,却在深夜不慎摔倒,全身几近瘫痪。此时,养老院声称己方无过错,拒不承担任何赔偿责任,她怀揣最后一丝希望寻至法律援助中心。周思培、肖阳同学作为老人的代理人,亲自走访事发地点,积极调查取证,用爱和耐心与我方当事人沟通交流,用法理和人情与对方当事人协商谈判。他们拟出的谈判方案最终得到了双方当事人理解和赞同,顺利解决了该纠纷。&&&&&&&&&&&&&&&&&&&&&&&&&&&
(推荐单位:法学院)
国旗仪仗队&&
&&&&&爱国护旗 无尚光荣
国旗仪仗队是一个以爱国护旗为使命,以传扬爱国主义精神为己任的准军事化学生社团组织。从2008年8月8日至今,已由当初成立时的8人小团队发展壮大到现在三军仪仗队54人规模,由当初仅承担校内升国旗任务的社团到现在可以登上国际舞台展示我校学子风采的团队。
日常军事训练是国旗仪仗队前进的基石。外练体型,队员们每周两练,每次3小时,一年日常训练时间累计达到350余小时。此外,每年暑期会安排高强度的一周集训,每天训练雷打不动的要达到7小时。师生在微博为之点赞:“练为战,不为看”,“国旗班,江大第一班!”
7年里,团队每天按照《国旗法》的规定准时升收旗,共计升收旗近4000次,风雨无阻。队员们在大学期间内共获得各项荣誉66人次,其中三等奖学金及以上荣誉44人。
&“立足江大,辐射社会”一直是国旗仪仗队传播爱国护旗精神的口号。在校内,国旗仪仗队是一支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学生团队;在社会各界人士眼中,国旗仪仗队是一张体现我校学子良好风貌的名片。仪仗队与汉阳区一些中小学建立了“实践助教”机制。对中小学生进行国旗培训,进行爱护国旗教育,言传身教是他们的荣耀。仪仗队还在武汉国际大赛事上完成了不少的颁奖升国旗任务。特别是在2015年6月3至7日,第21届亚洲田径锦标赛上,校国旗仪仗队受邀执行开幕式及比赛期间所有比赛项目颁奖升旗仪式任务。他们以零失误、高质量的动作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得到组委会高度赞扬和书面感谢。(推荐单位:机关党委)
继教学院王一凡&&&
携父旅行的孝道传奇
王一凡,继续教育学院教务管理人员,曾获校教学管理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他十载携父旅行,谱写了一段孝道传奇。
  百善孝为先。2008年,王一凡母亲离世,曾将毕生精力与心血投入到新中国建设事业中的父亲,为了不给儿女添麻烦,坚持独居在中南建筑设计院,因担心父亲一人孤单,王一凡便萌发了带着父亲去旅行的念头,这一走,便坚持了近十载。
  每逢周末、小长假、寒暑假,他就开车带父亲出游,北至山西、河北,南到福建、珠海,东至江苏扬州,西至云南腾冲,至今已跨越20余个省市,车行15万公里,他带父亲用双脚丈量着土地,把孝心洒满人间。
  带老人出游,健康安全是最重要的,如何在保证旅途趣味性的同时,又保证老人的安全是每次出行王一凡最重视的问题。每次出发前,他都会做认真细致的旅行安排。为了照顾老人休息,避免疲劳,他每到一个休息点,为老人打热水,帮老人按摩捶背,缓解坐车劳累。十余载下来,他带父亲走过的路,拍过的照片已经整整装满3个500G移动硬盘。
在王一凡的影响之下,中南建筑设计院、华中师范大学、江汉大学的不少人也加入到了带着父母旅行的队伍中来,他的儿子也被父亲举动感染,只要有时间,就去陪爷爷聊天,帮爷爷做饭。王一凡所付出的孝心,展现了中华民族朴素而真挚的人性之美。
数计学院邓宏涛&
学生梦想的守护人
邓宏涛,男,副教授,数计学院计科系副主任、党支部书记,校十佳班主任、校青年岗位能手。
  他一直秉承“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成才服务”的工作理念,注重对学生思想导航,学习解惑,心理疏导,生活关心。他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言行举止,从点滴小事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所带班级早晚自习出勤率一直很高,良好的班风蔚然成风。
  他利用专业特长引导学生,授业解惑,所带班级专业课成绩名列前茅。他还积极帮助学生“创业”、“就业”,多次邀请企业知名人士为学生进行网络、软件开发等学科竞赛培训,邀请曾经指导过的优秀毕业生回校为学生作报告,组织学生创建了学校产学研基地“8
1”团队和网站设计制作工作室,配合学校完成了一系列学科项目,如:江汉大学掌上导游APP、教育创意游戏蔬菜数学APP、儿童教育APP等产品的研发。他指导的学生团队项目赏金猎人——O2O众包服务平台项目分别获得2015年全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湖北省赛区铜奖,第四届武汉市属高校学生创业大赛三等奖。扶植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创建注册了两家科技创业公司,并积极提供资源,为其发展出谋划策。
  他坚持个人在软件工程、算法分析与设计、数据库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科研态度严谨,刻苦钻研,近年来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0余篇,多篇论文被EI收录,主持或参与多项省、市级科研项目和横向科研课题。
多年来,他正确处理好教学与科研工作关系,做到了科研工作出彩、教学工作出色,赢到了广大师生一致认可。站在教育的神圣讲坛,他守望着自己的理想,守护着学生的梦想,谱写着精彩的师者人生。
教育学院兰军&
用心敬业 用爱育人
兰军,女,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曾获市教育系统“先进女教职工”称号。
  她勤奋努力,严谨治学,学术成果丰硕。专著获得省市政府奖励2项,主持完成多项省部级、市级科研项目,发表几十篇学术论文,多篇被EI和CPCI-SSH收录。
  工作中,她坚持科学发展观,谋划好学科建设,制订了学科规划和相关制度,目前,学院教育学科特色明显。她积极推进学院与校外机构的产学研合作:与开发区教育局共建实习基地,为市农业局培训农技师,为市远城区培训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疏导教师。她先后到开发区几所中小学作学术报告,参加区教师课题评审工作,还参与市政府调研项目,为市政府教育决策提供咨询。
  她注重将研究成果渗透教学中,工作勤勉踏实。讲授教材《跨境教育研究》,就是以她长期在中外国际教育交流领域的研究成果编著而成。她还注意与学生沟通交流,注意将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在课堂中体现。同时,让学生深入校外开展实习,并将校外成功人士请进课堂。她所教课程学生反映好,教学效果优,曾获校教学质量奖。
她关爱学生,经常和学生促膝谈心。在教书育人同时,不断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联系学生参观企业、到法院旁听案件、到中小学观摩公开课等。她还积极指导学生科研,指导学生撰写论文,组织学生参加市政府委托课题,并获得校学生科研论文优秀指导教师奖、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工作者。
机关党委庄桂成&
博达学识& 儒雅风范
庄桂成,男,文学博士,江汉大学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武汉市政府津贴专家,获第九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5年入选湖北省宣传文化人才培养工程“七个一百”项目和湖北省首届湖北文学人才培养工程项目。
  主要从事文学基础理论研究、武汉作家、诗人研究和武汉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先后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湖北省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武汉市社科基金项目、武汉市人才工程项目等十余项。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武汉大学学报》、《江汉论坛》等发表论文70多篇,出版专著《中国文学批评现代转型发生论》,受到学界好评,认为该书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严密的逻辑结构”,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研究了中国文学批评现代转型的发生问题。论文先后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共党史研究》摘录。
  他不仅自己积极科研,还带动同事和学生一起参与科研。总是极力帮助同事申报国家级课题,传授申报心得和经验,帮助他们修改申报书。他还积极组织科研团队,开展科研服务社会工作。例如,帮助武汉健民集团以“叶开泰传统中医药文化”为主题先后成功申报汉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他还倾力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带领学生参与自己的科研项目。近年来,先后指导学生校级重点项目3项,一般项目6项,指导学生发表科研论文8篇,指导3名学生获得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
附属医院刘敏&
二十年如一日救死扶伤铸医魂
刘敏,女,附属医院综合三科主任,主任医师,
曾获“武汉市创新能手”称号,所在科室被评为“武汉市优秀青年文明岗”“武汉市文明用语示范岗”。
  20年来她始终坚守在临床医疗和科研工作第一线,每年接诊病人上万人次,她手机24小时开机,只要有病人随叫随到。每次坐诊她都会给老龄患者一张字条,上面写满所开药物服法方法,并附上自己电话。她还主动将自己电话打印在每份出院小结上,对待患者的电话咨询她总是热情解答,从无怨言。&
  刘敏以扎实的临床基本功和精湛医技,挽救了无数患者生命。2012年1月,她发现并成功抢救一例被误诊为胃病的心梗患者,被多家媒体报道。还有一位老年心脏病支架术后患者,是黄继光生前老战友,多年来刘敏坚持定期上门为老人服务。
  刘敏既是患者心目中的好医生,也是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她承担学校临床医学本、专科心脏病学的授课及临床实习、见习工作,借科内业务学习、疑难病历讨论等机会传授学生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她主持、参与完成省卫计委、市科技局、市卫计委课题10余项,其中3项课题经鉴定达国际先进水项,6项课题达国内领先水平,3项成果获“武汉市科技进步奖”。主编及参编学术专著各1部,译著1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
她还积极参与各种大型义诊和卫生下乡、社区医疗服务活动。2008年到汉南区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医疗帮扶工作,并协助当地医院申报课题成功立项,受到当地卫生部门好评。她所在科室坚持每周下社区服务基层,并与社区医务工作者共同编著完成《老年心血管疾病的社区健康管理》一书。
人文学院何冬梅&
和学生一起美丽绽放
何冬梅,女,人文学院副教授,曾获湖北省普通话大赛二等奖,武汉市教师普通话大赛一等奖,武汉市档案局“兰台梦”演讲比赛一等奖,江汉大学青年岗位能手、校十佳班主任称号,全国蒲公英第十四届青少年优秀艺术新人优秀指导教师。
  “让我和你一起成长”,这是担任播音班班主任时,何老师对33名学生说过的一句话。这句话表达了她的一种自省——打造最好的自己,一种承诺——你的身边有我,一种愿望——期待你的成长。除了繁忙的教学,她还要经常参演与指导各种大型赛事,处理江汉大学语言文化研究中心的日常事务,紧张、忙碌已经成为生活常态。在班级管理中,她努力开发学生潜能,让他们在活动中找到自信,学生在主持、演讲、朗诵等各类比赛中屡屡获奖。
  她是一个充满爱心的老师,学生们都喜欢和她交流谈心。无论她当天有没有课,每个中午,在J16五楼,学生们都能找到她。学生生病了,她会细心呵护;学生闹情绪,她会耐心疏导;学生遇到学习困难,她主动辅导;学生想家了,她会请他们到家做上一顿好吃的解解馋;学生们出去参加比赛,她让丈夫开着小轿车来来回回两三趟,把每个人都接到家里吃她亲手做的饭。
  一心为了学生,她却常常忽略了自己的孩子。有一次她给学生打了一个多小时电话,面对女儿的一个小要求大发雷霆,女儿含着眼泪对她说:“妈妈,你把自己的耐心与爱心都给了学生,就不能分一点给我!我才是你的亲生女儿!”每每想起这件往事,她愧疚不已。
在平凡中坚持,才造就了平凡的伟大,造就了感动的力量。她曾经为孩子们写过一首诗:“乘梦飞翔,美丽绽放。”而此刻,所有的孩子们却只想对她说一声:“是您给了我们梦想和翅膀,谢谢您与我们一起美丽绽放!”
离退休处余旭炎&
心系扶贫 造福乡村
余旭炎,曾任学工处副处长,
2012年,59岁的他被任命为校农村小康建设工作组组长,从那时起,他就坚持每周自驾私车往返驻点村,带领工作组开展工作,风雨无阻,一干3年多,毫无怨言。我校驻村工作组连续3年被授予“武汉市先进驻村工作组”。
  他带领工作组深入江夏区湖泗街张桥村调查研究,谋划扶贫工作新思路。向学校及市里申请资金,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整治环境,改善村容村貌,如兴修水利、修路,给村民装自来水、有线电视,改造电网、电话网络,使驻点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村民得到实惠。
  他尽心尽责,着眼于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2013年,张桥村遭遇旱情,他勇敢承担起抗旱救灾重任,带领工作组奔赴抗旱一线,吃住在田间地头,每天对旱情进行分析研究,和村民们一起挑水抗旱。同时还筹资购买抗旱设备,实行田间灌溉,力保人畜饮水,将旱灾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连续1个多月高强度工作,使他身心疲惫,但他以决不言苦累的精神感染了村民们。2014年,他和工作组为张桥村申请政府资金,修缮水库,最终解决大部分稻田灌溉问题,造福村民。
他注重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在他的引导和鼓励下,多名在外工作的优秀青年回乡,参加村委干部竞选,主动把所学知识和实践经验投入到家乡建设中。
化环学院曹一平&
领航学子科研 书写无悔人生
曹一平,男,化环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他指导学生撰写发表了6篇高质量论文,其报道连续两年获评我校十大新闻。他将所有科研成果、奖励全部给了学生,为学生谱写灿烂人生。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到校园,曹一平就早早来到学校,将实验室的灯打开。他说,灯亮着学生就会明白曹老师的实验室永远欢迎着他们,未来的光明也许就从这个实验室里开始。
“严字当头、爱在其中”是他的写照,从学生的文献阅读、日常实验操作到论文撰写,他都悉心指导,经常陪伴学生做实验至深夜,甚至女儿高考他都因在实验室指导学生而无暇顾及。为了指导学生科研,他用自己工资弥补经费短缺。2012年,曹一平指导本科生吴明在《化学通讯》(影响因子
6.169)发表了论文;2013年,曹一平的硕士研究生李进以3篇SCI第一作者,影响因子累积为10,被成功保送南开大学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分析化学博士研究生;2015年,他指导研究生王娟在《化学材料》(影响因子为8.535)发表论文。
&  “在曹老师身上,我感受到不仅仅是师生关系,更像是父亲与孩子的关系,让我这个远离家乡的孩子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学生郭小龙说。学生病了,他会带着看病并支付医药费;为了给远离家乡学生家的温暖,他经常邀请学生们到家中聚餐;为了调节实验的枯燥,他会丰富学生们的课余生活,带学生一起去郊游、钓鱼、划船、烧烤,去感受生活的美好。
医学院梁勇&&&&
把科教事业视为自身使命
梁勇,男,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生导师,环境与健康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他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选武汉市“十百千人才工程”,并先后获得第十届持久性有毒污染物(PTS)国际研讨会青年科学家奖、武汉市“双创”劳动竞赛创新能手、武汉市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梁勇爱岗敬业,长期从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毒性效应与环境健康影响的科学研究、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为了取得科研成果,他寒暑假都是在实验室度过的;为了搞科研,他每周只在周末才回到汉口的家中,与妻儿团聚。梁勇还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能力,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吸引本科生进入实验室参加科研实践,他悉心指导了数十名本科生参加科研项目的研究,以培养大学生的科研兴趣与能力。在他的指导和帮助下,学子姚晶发表了1篇SCI论文,并以此获得湖北省2012年度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他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并参与了863计划、973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科研经费总额近300万元;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3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名。
在推进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工作中,梁勇积极向领导推荐并联系合适的院士专家人选,在多次往返北京洽谈合作后,最终于2015年3月协助学校促成院士专家工作站正式挂牌,并成立环境与健康研究院作为院士专家工作站的教学与科研平台。作为研究院的常务副院长,梁勇在不到一年的时间中确定了研究院的发展方向、建立了科学的管理制度、落实了稳定的校内外科研合作。在他的引领下,研究院自成立以来成绩斐然。目前,研究院已基本形成以院士、教授为学术带头人,博士和中青年为骨干,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的学术研究梯队。
音乐学院董勇&
台下的严谨呈现台上的精彩
董勇,男,音乐学院讲师。他创作的舞蹈作品多次获奖,其中群舞《那些年》获湖北省第六届青年音乐舞蹈大赛一等奖,群舞《雏雀林》获第四届香港国际舞蹈大赛获编导一等奖,群舞《如梦令》在中央电视台(CCTV-4)面向全球播出。多次获得校“三育人”、“先进工作者”、“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作为舞蹈艺术者,他是一个对生活充满热情对艺术满怀激情的创作者,他用舞蹈探索人生的真谛,以情感温暖人心。工作中,他一丝不苟,以其独特人格魅力感染身边的人。他会为一个舞蹈动作和学生在舞蹈房反复琢磨,反复推敲到深夜;为了让舞台灯光效果更好,他会与舞美老师商榷甚至争论到红脸。他最看重一年一度的舞蹈专业毕业汇报演出。他说:“每年的毕业舞蹈专场,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生中不可复制的精神寄托,对家长们来说是学校四年来给出的一个满意结果,家长放心地将孩子送到江大来学习,我有什么理由不教好他们呢?”在
2015年舞蹈专场彩排中,他与学生们一直从下午6点排到凌晨3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完成作品,他让所有工作人员和演员回去休息,自己却和灯光师留下完成整台晚会灯光合成,直到天快亮了。第二天他又第一个出现在演播厅检查灯光、道具等以保证晚会万无一失。有人问他:“你每年都这样吗?”他很快乐回答:“必须这样,舞台上无小事,只有在台下做足文章,才能保证台上精彩呈现。”
他以上好每堂课、带好每届学生为理念,始终坚持站在舞蹈实践和理论的第一线,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艺术实践平台,将一群普通舞蹈专业学生,从学校演播厅带到了中央电视台央视春节晚会一号演播厅这个全国最大的舞台上。
马克思主义学院熊腊仙&
用爱心播撒阳光的人
熊腊仙,女,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30多年来,她始终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和热爱,献身教学,关心学生,团结同志,严于律己,乐于奉献,深受学生喜爱和同事赞许。在家里,面对瘫痪在床的公公和半身不遂又患有精神疾病的婆婆,她耐心服侍,任劳任怨,深得公婆夸奖和邻里一致好评。
  对待教学工作,她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倾注了大量心血。十几年来,一直承担学生“爱国主义演讲”决赛培训工作,在选手多、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情况下,常常利用休息时间帮助选手一遍遍修改演讲稿、传授演讲技巧,常常工作到晚上7、8点。
  她对学生充满爱心。有一次,得知一名女生家庭很困难,每餐只能吃个馒头,马上介绍学生做兼职,当这名学生急需用钱时,又及时给予帮助。还有一次,她在课间休息时发现一名男生冻得浑身发抖,急忙将自己儿子的两件毛衣和羽绒服拿到学校,为了照顾学生自尊心她专门请一个男老师给送了过去。
熊老师在家里是公公婆婆夸奖的好媳妇,是儿子眼里的好妈妈,是邻里赞美的五好家庭。她几十年来善待公婆,从没与老人大声说过话,对老人的要求总是有求必应。去年以来,公公一直瘫痪在床,因大小便失禁而常常弄脏裤子、床单、被子等,她每次为老人洗澡、洗衣服、做卫生都要花去二三个小时,极尽孝道。面对患病的婆婆,她耐心服侍,寻医问药,开导宽心,赢得了家人和邻里的赞许。她的姑子常常说:“我妈妈是世界上最难伺候的人,只有我嫂嫂能与她相处好,有的地方嫂子做到的我这个女儿都做不到!”邻里说:“熊老师真勤快!每天买菜做饭服侍病人忙个不停。”她的公公婆婆也赞不绝口,逢人便说:“她是世界上最好的媳妇!”熊老师用行动践行着中华儿女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外国语学院乐文婉&&
热心公益的英语达人
  乐文婉,女,中共党员,外国语学院学生。她以为校争光为使命拼搏不息,获得过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专业组一等奖、华中区IDEA第七届英语辩论赛特等奖等多项荣誉;作为武汉人,她热心参与各类志愿服务,以对城市诚挚的爱关怀弱势群体,向世界展示武汉青年风采。
  乐文婉第一次代表学校参加华中区英文辩论赛时,由于缺乏比赛经验,铩羽而归。回校后,她坚持学习,努力为辩论做知识和技能储备。第二次参赛名列第八,第三次进入半决赛,但止步决赛,14年12月,她第四次代表学校参赛,多年的积累与经验,6000篇中外报刊阅读、9000分钟的听力训练让她与小伙伴在两天六轮的高压比赛中一路领先,最终揽夺冠军,获特等奖,同时她成为华中区第七届英语辩论赛个人积分排名第一的辩手。当主持人念出"Our
champion is Jianghan
University."时,她热泪盈眶,3年的拼搏与努力让江大与她一同站上了领奖台。
从大一入校起,乐文婉就积极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回馈社会。作为救助保护站的常驻志愿者,她陪伴孩子们成长,并组建了一支志愿服务团队,号召更多的同学加入,一起关爱孤儿与留守儿童。团队获得过市级和校级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荣誉称号。为助力武汉文明城市创建,她连续2周站在寒风中的街头进行志愿服务,而在领到补贴后,她拿出奖学金和做义工的全部补贴为救助站的孩子们添购80余本读物。她还承担了中国体博会和东亚杯决赛的志愿翻译工作,以良好的专业知识和周到服务,展现武汉青年文明与风采,得到了外宾的一致称赞。
物信学院任逸&&&
仰望星空 脚踏实地
  任逸,男,中共党员,物信学院学生。怀着对宇宙万物的好奇,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冷门学科”——物理学和天文学作为他执着追寻的目标。
  每年都会前往神龙小学、武汉市实验初级中学普及天文知识到汉口江滩开展天文观测活动,引导学生和公众探寻星空的奥秘,累次参与人次已达1000余人。
  作为物理社社长的他不仅仅通过课堂教学、社团培训活动把他所掌握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的教授给社团的百余位低年级同学,更是带领他们进行各项创新实验和科技制作,开发创新思维、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在“铁氧体温度传感器”项目的研发过程中,他一方面带领大家积极搜集有关资料,为了筹备到处奔波,另一方面凝结团队力量共同奋战,让每一位成员在研发过程中都得到了锻炼。通过他的努力和付出,在担任社长的一年里,物理社不仅获评2014年度校优秀社团,更是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国家级、省级竞赛等各类奖项。
  当他发现校园存在自行被盗现象后,带领团队,投入研发一种新型防盗系统。经过整个暑假的反复试验,研制了一款“基于GPS定位技术的自行车防盗系统”。该项目得到校保卫处的密切关注,并将在进一步的优化后将其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推广。
  一次,有位同学因运动不慎而导致手臂骨折,闻讯后的他在第一时间将受伤的同学送往医院,并一直陪同同学做完各项检查事宜,并主动负责在医院的陪护工作。由于同学家长身处外地不能及时赶到,他便先行为同学垫付相关费用,更是多次往返学校和医院为其送去生活用品。在同学术后,他将自己的笔记拿出来细致的讲给这位同学听,把老师上课强调的重点知识耐心地予以讲解,使同学得以跟上学习进度。
他在今年研究生考试中取得了超过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笔试分数线62分的优异成绩。
医学院孙磊&&&
热心公益求历练
  孙磊,男,中共党员,医学院学生。先后担任班长、医学院第一学生党支部副书记、兼职辅导员等职。他获得省、市“优秀志愿者”称号。其所在班级连续两年获得“四红旗团支部”称号。
  热心公益的孙磊,5年来从未停止过志愿服务的脚步。大一时他就参加了医学院的义务卖报和“爱心超市”闲置物品互换活动,并组织同学参加武汉市“爱我百湖”湖泊保护志愿者行动。2012年底,他通过层层选拔,从5000余名志愿者中脱颖而出,成为武汉市首批地铁文明志愿者,在春运期间服务旅客。因表现突出,被市精神文明委员会、长江日报集团、武汉市地铁集团联合授予“优秀志愿者”称号;他投身湖北省留守儿童“希望家园”建设工作志愿者服务,因表现突出,被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共青团湖北省委员会、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湖北省少工委联合授予“优秀志愿者称号”;他还先后参加了全运会足球预赛湖北赛区、“青春志愿行温暖回家路”铁路春运、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的志愿者服务。
作为班长,孙磊发挥带头作用,凝聚班级力量,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协助辅导员管理好班级。他所在的班连续两年获得“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作为学生党支部副书记,他带领医学院学生党支部同武汉市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纪念馆联合举办“学习十八大精神,实干托起中国梦”的主题图片展。他自己也先后参加了市“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学习班,并代表我校学生干部参加了“湖北省大学生骨干培训班”的学习。
美术学院张艺&&&&
无声世界的纯净与精彩
  张艺,男,美术学院学生,他不到一岁时,因不明病因的高烧让他失去了听力,张艺的病情让山东菏泽小县城的这个家庭背负起了巨大的经济负担,但要强的父母为了给孩子一个好的出路坚持遍访名医,却终究无能为力。张艺在三岁时配上了技术落后的助听器,开始慢慢的接触到轻微的一丝声音,嘴里发音不准,说话含糊不清。年幼的张艺在画画方面展现了异于常人的天赋,他克服残疾带来的种种困难,自强不息,刻苦训练,在画画方面颇有天赋的张艺在无声的世界里总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小学中学获奖无数。
  考入我校美术学院后,张艺为画疯狂,为画痴迷。开放的校园环境让他有了更大的创作空间,从此以后美术学院的教学楼里经常暗夜中亮起一盏明灯,那是张艺在苦心作画,钻研技艺。在大学学习期间,张艺像个天真贪婪的孩子,凡是与美术相关的知识他都想学习与掌握,几乎每个年级、每个班级的画室,他都去旁听过,几乎每一个模特,都被张艺刻画的惟妙惟肖,在美术学院素描大赛中,张艺脱颖而出,斩获优秀奖。
这个坚强的孩子有一颗热心公益的心,时常参加美术学校院青协的志愿者关爱残疾儿童的活动,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感化着同他一样有着不幸遭遇的孩子们,鼓励孩子们要坚强。他的世界里没有声音,也就自动屏蔽了所有的喧嚣,所以他的世界更纯净。张艺说:"听障是老天给予我的礼物。无声的世界很精彩。因为无声所以更能激发我的专心创作。"特殊的经历,让张艺把对生命的思考更多融入到绘画中。张艺说,他想用绘画的语言来跟这个世界沟通,把他眼里最美、最纯真的风景献给世界。
生科院杨壮&&&
投身养殖早立志
  杨壮,男,中共党员,生科院学生。先后获“校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实习生”称号,进入金果园创业,开展美国七彩山鸡养殖,获黄陂区科技局创业补助资金两万元。
  出身农村的杨壮在大二下学期就萌生了创业的想法。他不仅大量阅读与养殖相关的书籍,还前往安陆养殖地进行考察,向养殖户请教七彩山鸡的养殖经验。回汉后,他在家试养了一批七彩山鸡,摸索出了许多独到的心得。2015年,在院领导的支持下,杨壮与武汉金果园达成合作协议,开启了美国七彩山鸡养殖之旅。8月,他带着借来的5万块钱和团队进入金果园开始创业。9月,武汉千翼珍禽养殖有限公司成立,他们从天河机场迎回500只刚刚出壳空运到武汉的雏鸡。育雏期间控温尤为重要,每隔两个小时就要加一次煤,杨壮和他的团队成员就24小时轮流值班。2016年1月,养了4个月的500只野鸡即将出栏。黄陂电视台对杨壮和他的团队作了专访,腾讯新闻、长江日报也进行了跟踪报道。长江日报集团还特地组织网友自驾到果园购买野鸡。几天之内,500只野鸡全部售空。一个月内,公司销售额达到5万元。这让杨壮很感激,他说一定会回报社会。他的努力得到了黄陂区政府的关注,该区政府提供了两万元的项目资助。
  他多种渠道打听优良品种,前往多个土鸡养殖场地实地考察。他在做好养殖业的同时发掘更多优质的农产品,与金果园的特色结合在一起,希望实现共赢。年后园内桃花绽放,他马上想到快到果园赏花旺季,便在养殖区养起了孔雀,用以吸引更多游客。
他也想运用自己的互联网思维,帮农民更好更快地销售他们的产品,改善他们的生活。他说自己不会忘记创业初衷,助力农业发展。
音乐学院李贺伟&&&
全心投入&&
  李贺伟,男,中共党员,音乐学院学生。他来自农村,怀揣着梦想来到我校音乐学院舞蹈表演系。由于是普高生,专业基础薄弱,独到异乡一开始不适应环境,生性乐观的他,不但没有退缩,反而越挫越勇。每天早功都认真练上课教的动作,在课下他会一个个动作反复练习。他总是虚心地请老师和同学们观看他的表演,然后真诚地听取他们的意见,努力改进。
  他连续三年获得校三等奖学金,多次获得校级“优秀青年志愿者”荣誉称号。在工作中他兢兢业业,在班级中四年都担任班长一职,热心为大家服务。作为党员,他乐于奉献,在空闲时间就会到附近的养老院去,给哪里的老人们,带去精彩的表演,送去真情的欢乐。
2015年12月,在专业老师的推荐下,他去了2016年春晚演员选拔现场。通过了重重考核,他以优良的基本功顺利进入了剧组排练。他跟随剧组去往北京,排练的两个月,早上6点多就要起来,天还没亮就出门。然后就是进入紧张的排练,一站到舞台上就是一天。到中午都没有休息。只要回到在休息室,大家就横七竖八的趟在自己的凳子上,而他则继续练。排练最早也是在12点结束,要是任何的有问题,一般都排练到凌晨的三四点才能回去休息。像这样天还没有亮出去,半夜三更回去,都是家常便饭。他在全球华人瞩目的春晚舞台上参与了《春来福到》、《迎着梦想的光荣》、《多想对你说》、《回声嘹亮》、《难忘今宵》等多个节目的舞蹈表演部分,他的表演获得了导演组的一致好评,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法学院李腾&&&
扶弱助困& 勇于担当
  李腾,男,中共党员,法学院学生。他学习认真,刻苦钻研,积极参加各类学习竞赛和志愿服务活动。大学三年,在专业学习之余的他一直投身于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社会实践和课题研究之中。
  他在有关老师的指导下,组建社会实践团队,开展了对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实地走访和调查。他利用假期时间,起早贪黑,深入到每个服刑人员的家庭,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用真心真情与家长沟通,关爱服刑人员的孩子,帮助他们解决成长中的烦恼,临近开学的时候,他和小组成员一起策划了江大游园活动,让一部分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走进大学校园,和家长一起做互动游戏,在开阔视野的同时激发孩子对学习和生活的热爱,在三角湖边,家长和孩子们手牵着手,有说有。
  他所进行的社会实践项目开展后,引起了校内外的广泛关注,也得到了湖北省民政厅、武汉市民政局等部门及长江网、武汉晚报等多家媒体的宣传报道,为他们争取到了更大了的社会关注。“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项目在2014年获得湖北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和江汉大学暑期社会实践二等奖等荣誉。他撰写的《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监护问题现状调查》荣获2015年湖北省第十届“挑战杯·青春在沃”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
  他在担任江汉大学义务法律服务社副社长和班级学习委员期间,多次参与并举办义务普法活动。从英才广场、教学楼中庭、湘隆时代广场、宁康园社区到开发区管委会法律援助窗口,都可以看见他为市民提供法律服务的情景。
从一个法学初学者到关注弱势群体,维护社会公平的实践者,他尽其所能,扶助弱者,回报社会,同时也感染了身边的人。
设计学院赵甫恒&
青春在爱心中绽放
赵甫恒,设计学院学生,今年大年初三晚,他在家乡潜江市瞄新村,跳入河中救助一位落水老人,见义勇为事迹被媒体广泛报道,受到社会广泛赞誉,获得2016年“武汉市岗位学雷锋标兵”称号。
  在班上担任团支书的赵甫恒,在开展好日常团日活动之余,积极组织同学们参加义务卖报等志愿服务活动,并主动协助辅导员做好有关工作,积极配合其他班干部组织班级活动,配合班主任分担班级事务。因出色工作表现,曾获学校五四表彰“优秀团干”称号。
  今年2月10日,大年初三晚上8点,赵甫恒和几个发小在村子里散步,突然听到前方有人喊救命,他连忙赶过去,只见路面漆黑,河中有灯光,岸上围着一堆人,一辆四轮电瓶车侧翻入水,里面有人在喊。新修的水泥斜坡很陡峭,微微冷风中,赵甫恒不顾岸上人的劝阻,滑下斜坡,跳入水中,从被困淤泥的三轮车中打开车门,救出困在车中的老人。上岸后,老人手机已被水泡坏,赵甫恒赶紧用自己的手机帮其联系到家人将其接走。次日,老人家属要表达谢意给赵甫恒拜年,但他已经离村返校,并婉言谢绝了他们的登门致谢。
  老人家属致电报社,救人事迹传开后,《楚天都市报》记者对赵甫恒进行了采访,他在采访中说,救人的事是件很小的事情,“我去救他,或许我会有危险,但不去救他,老人就一定有危险”,并表示,接受采访是希望可以让更多的人在他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让社会充满爱。
赵甫恒以自身的经历感染着身边的人,激励更多的校园学子像他一样,更多关爱他人,向身边人传递社会正能量,让青春在奉献爱心中盛情绽放。
数计学院段卓辉&&&
科研路上勤求索
  段卓辉,男,中共党员,数计学院学生。现任数计学院“8
1”团队队长、2014级计科1班党员班主任等职。获得包括“蓝桥杯软件和信息技术大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和省一等奖、全美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在内的多项国家及省级竞赛奖项,先后获得校长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
  段卓辉作为团队骨干参与研发了“江大掌上导游”APP。为攻克难关,他经常吃、住在实验室里,一学习就到凌晨3点。该APP整合了校内资源,深受师生好评,荣获了2012年ITAT软件设计大赛团体赛二等奖,目前已拥有近千次的校外下载量。2014年暑假,已是“8
1”团队队长的段卓辉带领组员开发了 “玩转江大”APP
,为推动掌上智慧校园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此项目获得校暑期社会实践一等奖。
  段卓辉与团队指导教师商量并筹建了HTML5开发小组。先后和校学工部、招就处、校青协合作,研发了“江大学团小微”、“江大就业”微信平台,制作了志愿者报名管理系统,开发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现场招生面试系统。他还带领团队开展了“基于HTML5的混合移动应用开发模式研究与应用”、“基于Android的儿童教育类游戏的调研和开发”等一系列校极科研项目研究,后者作为教育类益智游戏在APP市场发布。
段卓辉还利用假期到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学习交流,参与项目研发。他加入武汉大学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家庭动态负载的三相智能平衡”的研发团队,和该学生联手完成了基于核心的拟合局部优化计算机算法。2014年,他通过面试到中国电信公司实习,前往中越边境,进行了电信网络基站的部署。
化环学院胡碧云&&&
还人们一片纯净的天空
  胡碧云,女,中共党员,化环学院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先后获得“绿色新生力”全国大学生环保公益项目大赛等多项全国和省、市赛事的二、三等奖;其论文《武汉市后官湖与三角湖污染现状及两湖连通后水环境风险浅析》在绿色科技期刊发表。
  大一寒假胡碧云就主动申请参与了老师关于PM2.5以及灰霾研究的科研项目。为调研武汉道路交通PM2.5污染状况,她一天6个小时站在人行天桥上测数据;手提沉重的设备在各个采样点间往返。她决定给房子设计PM2.5隔窗。大二暑假,她建立了自己的团队并申报了校级暑期实践项目。她翻阅各类期刊、书籍,顶着烈日跑遍武汉三镇寻找实验材料;她一天14个小时扎在实验室里,一次次实验,更改图纸,否决精心做出的模型,终于完成了新型PM2.5隔窗的设计与制作,并通过试验证明其有较好的驱霾效果。她们的项目在人民网举办的“绿色新生力”大学生环保公益项目大赛中从300多个团队里脱颖而出,摘得全国二等奖。胡碧云也作为第一发明人将实践成果申报了实用新型专利,并于2015年9月通过审核。其成果在多家媒体作了报道,在人民网上的阅读量达十万余次。她带领的团队还获得了市第二届环保创意大赛优秀环保设计奖等多项荣誉,她个人也荣获为武汉市优秀社会实践个人。
  大三下学期,胡碧云又加入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团队,顶着烈日到后官湖考察十余次并撰写了《武汉市后官湖与三角湖污染现状及两湖连通后水环境风险浅析》的论文,在绿色科技期刊发表。她还参加了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的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获得全国三等奖。 
胡碧云坚信,只要有理想,肯努力,就能找到自己人生的价值和方向。
人文学院郭园园&&
有志雏鸟正奋飞
  郭园园,女,中共党员,人文学院学生。她利用所学多次深入社区调研,获得第一手资料,撰写研究报告为相关机构提供参考。她多次获得全国及市文学作品竞赛奖项,多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和校一等奖学金。
  为深入了解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前景,更好地掌握专业理论,郭圆圆先后赴上海、苏州和南京进行了相关调研,撰写了1万多字考察报告,为武汉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建设提供了参考。她还积极参加农博会、中博会等各类博览会志愿者服务,提升专业实践能力。
  在暑期社会实践和科研活动中,她带着团队先后对汉正街的历史与现状、老年人健身情况等作了调研,写出了《我与汉正街的故事》、《老年人全民健身社区化现状调查与研究》等研究报告,前者获得院级项目二等奖,后者为老年人健身及社区文化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热爱写作的郭园园还参加了院记者团。为提高新闻采写能力,她常常6点起来啃相关专业书。大一时,她就发表新闻稿件20篇,其中两篇人物专访被青春网刊载。她还荣获了我校第一届江汉大学学生记者杯“十佳记者”称号。她带着团员组织学院宣传报道工作,学习新媒体管理方法,策划了该院黄金书屋公益募捐的系列宣传活动,改编了该院《青春动力手册》,都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她还积极参加包括记者大赛、书法比赛、在内的各类国家级、省市级活动,获得各类奖项20项,证书4项。
来自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农村的郭园园深知父母身患疾病还要供她读书的艰辛,她努力学习获得奖学金,做家教赚生活费,寒暑假回家,她也是到地里做农活,在家里收拾屋子,力所能及地减轻家里的负担。
机建学院雷阳&&&
志愿精神点亮青春
  雷阳,男,中共党员,机建学院学生。家境并不是很好的他,家里还有一个弟弟也在读高中,兄弟二人的每年的学费、生活费全靠父亲务农的微薄收入支撑。当他揣着生源地贷款证明来到三角湖畔的那一刻,他在内心感谢国家政策给予他帮助,度过难关的同时,他更加清楚唯有加倍的努力才能回报所有关心、帮助他的人。进入大学,他依旧过着“高中式”的生活,周末不回家,图书馆成了最好的去处。三年来他的专业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为了更好的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他报名参加了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大赛,为了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从报名的那天开始,他便在实验室积极备战,他时常奔走于图书馆与实验室之间,借阅相关书籍;为了更好的了解相关的实验数据,他经常整天坐在电脑前运用相关软件进行模拟运算;9个月的努力奋斗,两千多张的设计图纸,数不清多少次在实验室通宵达旦,最终,他们在湖北省赛区取得了常规赛一等奖,挑战赛第一名的好成绩。
从“文明回收,绿满校园”志愿服务活动到“绿丝带”拔塞活动再到“中国期刊交易博览会”志愿服务活动,到处都充满着他的身影,他几乎把自己全部的课余时间用来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三年时间里,他组织并参与国际性志愿服务活动4项、国家级志愿服务活动9项、省市级活动20余项,校院级活动50余项,全校共有5000余人次参与到这些志愿服务活动中,个人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1200多小时。江汉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被评为湖北省“十佳公益组织”,同时获江汉大学“十佳社团”荣誉称号,而他自己也多次被评为“优秀志愿者”。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杨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