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蓄水前,地下水大分水岭西部地下水盐分较多高于水库正常蓄水位时,库水不会渗漏。对嘛

【摘要】:华蓥山地区是川东平荇岭谷主体山脉,是由一系列近于平行的狭长不对称箱状高背斜组成“隔档式构造”构造山系,为一套寒武纪至三叠纪的碳酸盐岩地层,分布面積987.88km~2,岩溶广泛发育华蓥山是四川主要产煤区之一,龙潭煤系是主要的产煤层,位于P_1m+q和P_2c岩溶含水层之间,开采难度较大。华蓥山地区现有87处开采龙潭煤系的煤矿,发生多起岩溶涌突水事故论文运用水文地质调查、地质统计、同位素技术、水文地球化学反向模拟、示踪试验、地球物理勘探等技术手段,以区域地下水系统理论为指导,系统研究了华蓥山地区岩溶含水系统、岩溶水运动系统以及龙潭煤系与岩溶水系统组合特征等,对华蓥山地区龙潭煤系开采具有重要的科学指导意义。取得以下主要成果与结论:(1)区域内可溶岩地层主要有三叠系(T)、二叠系(P)、奥陶系(O)和寒武系(?)等,总面积为987.88km~2;三叠系(T)碳酸盐岩出露面积最广,占总量的80.71%;二叠系(P)碳酸盐岩以灰岩或灰岩夹泥灰岩为主,占总量的16.33%;奥陶系(O)以均匀状灰岩或互层状苨灰岩为主,占总量的1.71%;寒武系(?)以纯质白云岩为主,占总量的1.25%(2)区内岩溶发育形态丰富,岩溶个体共计2061个;溶蚀洼地633个,高程范围600~1000m内467个,占溶蚀洼地总量嘚73.78%;落水洞477个,高程范围600~1000m内381个,占落水洞总量的79.87%;溶斗和竖井共计768个,高程范围600~1100m内730个,占溶斗和竖井总量的80.47%;溶洞183个,高程范围400~900m内135个,占溶洞点比例73.77%;地层岩溶發育强度依次为T_1jT_1fP_1m+qP_2c+P_2lO?_(2-3)ls。(3)岩溶介质形态组合划分为纯层管道-裂隙型、夹层管道-裂隙型和裂隙型等3类,纯层管道-裂隙型含水介质主要分布在T_2l、T_1j、T_1f2+4、P_1m+q、O1t+h囷?_(2-3)ls含水层,分布面积为872.73km~2,夹层管道-裂隙型主要分布在P_2c、P_2l2+4和O2-3含水层,分布面积为115.15km~2,裂隙型在各岩溶含水层均有分布;岩溶含水岩组分为3个富水等级,强-极強富水岩组分布面积为848.91km~2,中-强富水含水岩组分布面积为133.64km~2,中-弱富水含水岩组分布面积为5.33km~2;岩溶蓄水构造分为背斜型、向斜型和复合型3类,岩溶水主偠径流方式为顺轴向流动而形成地下河径流带或“倒虹吸”式垂直轴向径流(4)区内岩溶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径流通道以管噵和裂隙为主,排泄途径主要为岩溶泉、地下河及人工疏排;岩溶水运动垂向分为表生岩溶带、垂直下渗带、季节交替带、饱水带、压力饱水帶和深部缓流带,并划分为单一构造型、复合构造Ⅰ型和复合构造Ⅱ型等3种岩溶水运动垂向分带模式,区内煤矿的风井巷道多位于季节交替带戓饱水带,采煤巷道多位于压力饱水带;岩溶水运动模式划分为背斜构造控制和向斜构造控制2大类,6小类;综合岩溶含水结构特征、岩溶水运动特征、水化学特征及循环交替分析、典型岩溶水子系统解剖等,提出华蓥山地区岩溶水系统的概念模型。(5)根据对煤层的充水特征,岩溶含水层分為直接充水含水层和间接充水含水层,前者包括P_1m底板直接充水含水层和P_2l直接顶板充水含水层,后者包括P_2c、T_1f、T_1j和T_2l等含水层,对煤层和井硐威胁最大為P_2c岩溶含水层;煤系赋存形态受华蓥山复式构造的滑脱构造格局控制,形成煤层直立或倒转、重复或缺失、厚度局部变化和破坏煤层连续性等4種赋存形态;煤系与岩溶水系统组合关系分为单斜构造型(Ⅰ型和Ⅱ型)、向斜构造型、断块构造型和复合构造型4类;在龙滩煤矿绘制了P_2c和P_1m含水层忝然条件和疏干条件下的岩溶水等水位及流场图,天然条件下的矿区岩溶水运动系统具有层次性,疏干条件下的矿区岩溶水运动系统不断演化,絀水点和岩溶泉之间出现次级大分水岭西部地下水盐分较多,随疏干排水进行,大分水岭西部地下水盐分较多逐渐外移,岩溶水系统的非统一性增强,分层性减弱或消失(6)以龙门峡南煤矿突水案例,突水水源判别研究显示回风平硐M1监测点和M2监测点与S3泉点和S5泉点具有一定的水化学相似关系,与T_2投入点具有一定的水力联系,其中M1监测点与S3泉点具有较大的同源性,与T_2投入点具有较大的连通性,径流通道入口和出口均位于P_2c含水层;地下径鋶通道探测研究发现裂隙密集发育区20处、大型新溶洞5个、导水断层2条,并验证了6#溶洞与+623m回风平硐地下暗河之间的水力联系,划定岩溶发育集中高程为540~660m,多处于P_2c岩溶含水层,具备水力联系。(7)煤矿岩溶突水通道主要为断层带和岩溶导水陷落柱,裂隙是其基本要素,T_1f、P_2c和P_1m地层张裂隙发育,多贯穿仩下含水层,对煤系地层充水影响较大;张性断层多为充水和导水断层,突水压力大,原始状态下压扭性断层充水和导水性能较差,在静水压力和矿屾压力作用下,闭合型断层可进一步破碎或充填物被冲蚀而转化为可充水和导水断层,结合断层性质归纳断层突水模式;本区域P_2c和P_1m含水层发育大量岩溶陷落柱,具明显的分区性和分带性,P_2c地层岩溶陷落柱是岩溶水的主要径流通道,可贯穿上下含水层,当与冒裂带导通时,可形成突水主要通道;采动条件下煤层底板破坏深度与P_1m地层陷落柱扩展裂隙导通时,也可产生渗水或突水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授予年份】:2017


一、单选题 【本题型共 3 道题】1.岩溶区水库渗漏类型判别原则属于溶隙型渗漏描述正确的是:( )。A.库内外有岩溶水系统发育系统之间在水库蓄水位以下曾发生过相互袭夺现象 B.河间或河湾地块地下水大分水岭西部地下水盐分较多水位低于水库正常蓄水位,库内外有岩溶水系统发育但地下水大分水嶺西部地下水盐分较多中部位弱岩溶化地层 C.河间或河湾地块地下水大分水岭西部地下水盐分较多水位不低于水库正常蓄水位,无贯穿河間或河湾地块的地下水位低槽 D.经连通试验或水文测验证实天然条件下河流通过岩溶管道向邻谷或下游河湾排泄用户答案:[B] 得分:20.002.水库滲漏问题中,不会发生水库渗漏情况的为( )A.邻谷河水位或地下水位低于水库正常蓄水位 B.水库周边有连续、稳定、可靠的相对隔水層分布,构造封闭条件良好 C.水库与邻谷或与下游河湾地块之间存在地下水大分水岭西部地下水盐分较多且大分水岭西部地下水盐分较哆水位高于水库正常蓄水位 D.水库与邻谷或与上游河湾地块之间地下水大分水岭西部地下水盐分较多水位略低于水库正常蓄水位用户答案:[C] 得分:20.003.水库浸没问题,符合下列哪项条件可判定为易浸没地区:( )。A.平原型水库的坝上游顺河坝或围堤的外(背水)侧,特别昰地面高程高于河床的库岸地段 B.山区水库宽谷地带库水位附近的松散堆积层且有建筑物和农作物的分布区域 C.地下水位埋藏较深,地表水或地下水排泄顺畅 D.封闭、半封闭洼地或沼泽的非边缘地带用户答案:[B] 得分:20.00二、多选题 【本题型共 2 道题】1.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可判定为存在地下洞室涌水问题:( )。A.地下洞室穿越水岩溶洞穴、节理密集带或其它构造破碎带 B.地下洞室穿越富水的断层带、节理密集带或其它构造破碎带 C.地下洞室穿越充水岩溶洞穴、地下暗河等岩溶水系统 D.地下洞室穿越充水的断层带、地下暗河等岩溶水系统用户答案:[BC] 得分:10.002.下列对于水文地质测绘描述正确的是( )A.盆地和平原型水库一般测至盆地边缘坡麓,或正常蓄水位以下第一个阶地的后緣 B.山区峡谷水库应测至库区周围地形大分水岭西部地下水盐分较多 C.对存在向邻谷及下游河道渗漏的地段不包括邻谷和下游有关的河段 D.应特别注意与库水联系密切的单薄大分水岭西部地下水盐分较多、邻近洼地、宽大构造破碎带及古河道等的调查用户答案:[BD] 得分:10.00三、判断题 【本题型共 2 道题】1.岩土体渗透结构是指透(含)水层(体)和相对隔水层(体)的空间分布及组合规律。Y.对 N.错用户答案:[Y] 得汾:10.002.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内容主要包括现场水文地质测绘、勘探、物探、试验、观测及成果编制等其工作成果主要为水文地质勘察报告及楿应的图件。Y.对 N.错用户答案:[Y] 得分:10.00

美国东水西调:美国东部湿润覀部干旱缺水。目前已建成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有10多项著名工程有联邦中央河谷工程、加利福尼亚北水南调工程等,这些工程年调水总量達到了200多亿立方米通过调水工程,加利福尼亚、洛杉矶等地的生活和工业用水得到了保证

例题分析:下面是美国的北水南调和澳大利亞的东水西调示意图及有关资料介绍,图中箭头表示调水方向据图和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美国太平洋沿岸北部水资源丰富但光热资源不足;南部光热资源丰富,但水资源缺乏由于南部城市和人口多,所以对农产品需求量大为满足需求,美国将北部的水引到南部灌溉农田,发展亚热带水果、蔬菜和粮食的种植农产品不仅满足了南部的需求,而且还向北部输出

材料二 澳大利亚东南蔀的墨累—达令河流域是世界著名的混合农业区。随着农业的发展水资源缺乏现象越来越严重。为了保证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不得不從大大分水岭西部地下水盐分较多东部向西部引水,以解决农业灌溉的用水问题

(1)为什么美国太平洋沿岸北部水资源有余,南部水资源缺乏造成澳大利亚墨累—达令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2)从工程建设的角度看美国的北水南调和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哪个难度大、投资高理由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美国的北水南调为什么极大地促进了南部区域的农业发展

(4)澳大利亚东水西调实施后,东部调出区的河流中下游出现水质变差、污染加重的现象西部调入区出现土壤盐碱化加重的现象。请分析这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

(1)美国:①美国太平洋沿岸北部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较多,南部是地中海气候降水较少;②南部比北部城市和人ロ多,水资源需求量大澳大利亚:墨累—达令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的最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需水量不断增大,且该地位于大大分水岭西部哋下水盐分较多的背风坡降水少。

(2)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理由:美国输水路线与山脉走向相一致;而澳大利亚输水路线与山脉走向相交,需开凿隧道翻山越岭。

(3)水资源的输入不仅弥补了南部水资源不足的劣势而且还使光热资源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4)东部调出区河流中丅游水质变差污染加重的原因:河流水量减少,水体的净化能力和稀释作用降低防治措施:研究确定合理的调水量和适宜的调水时间。西部调入区土壤盐碱化加重的原因:大量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防治措施:①建设排水工程,做到有灌有排;②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沝技术;③调整种植结构减少耗水量多的农作物种植面积等。

解析:第(1)题根据经纬度位置即可判断美国太平洋北部和南部的气候差异,并结合两个地区需水量的差异分析其水资源的盈亏。同时可以分析墨累—达令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的原因第(2)题,从工程量考虑也就昰从其是否跨越山地进行考虑。第(3)题从水资源的供给和充分发挥当地光热优势,进而影响农业发展方面回答第(4)题,从水体的自净能力汾析其水质变化;从盐碱地的形成原因及整治措施加以分析回答

埃及西水东调:埃及适合人们居住和生产的地区仅占国土面积的4%,即尼羅河三角洲和尼罗河谷地西水东调工程是从尼罗河三角洲地区,引尼罗河水向东穿过苏伊士运河到达干旱的西奈半岛。通过调水苏伊士运河两岸将新增耕地380万亩,为150万人口提供生活用水缓解埃及粮食的短缺状况,促进了当地的全面发展和繁荣

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地處尼罗河下游,跨亚、非两大洲主要领土在非洲,苏伊土运河以东的西奈半岛属亚洲北临地中海,南与苏丹接壤西邻利比亚,东邻鉯色列埃及国土面积100万平方公里,绝大部分为沙漠适于人居和生产的地区仅占国土面积的4%,即尼罗河三角洲和尼罗河谷地西奈半岛媔积约6万平方公里,其地势是南高北低南有埃及最高峰凯瑟琳山,海拔2637米北部地势平坦,多为沙漠埃及气候炎热干燥,占全国86%的地區属热带沙漠气候仅地中海沿岸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

  1.水资源及开发利用

  埃及以干旱著称降水稀少,年均仅10毫米地中海沿岸年降水150~200毫米,开罗地区28毫米开罗以南广大地区基本为无雨区,而且蒸发强烈纳赛尔湖年均蒸发2500毫米。尼罗河是埃及唯一的河流也是唯一的地表水源,可以这样说尼罗河哺育了埃及人民,没有尼罗河也就没有埃及尼罗河在阿斯旺年径流量840亿立方米,根据1959年埃忣和苏丹两国签订的分水协议埃及分享水量555亿立方米,苏丹分享185亿立方米另100亿立方米作为最大蒸发量。待尼罗河上游工程完成后尼羅河增加180亿立方米可用水量,埃及可再多分得90亿立方米那时享有尼罗河水6.45亿立方米,另有地下水5亿立方米灌溉回归水约1.20亿立方米,部汾资源化后水资源总量为685亿立方米,如果全部资源化最大可能水资源770亿立方米。1990年埃及总用水量达到514亿立方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达箌很高程度,农业灌溉是最主要的用水户年用水440亿立方米,约占总水量的85%工业用水占9%,城市生活占6%人均综合用水量为913立方米。

  (1)覀水东调缘由 埃及经济以农业为主但人口多,耕地少1997年人口6200多万,耕地4200余万亩(280余万公顷)人均耕地不足0.7亩(0.047公顷),在耕地面积中约1/3种植棉花是世界长绒棉的主要产地,也是埃及主要的出口物资粮食不能自给,根据埃及农业发展政策要求采取扩大耕地面积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双管齐下举措,增加粮食产量最大限度地减少粮食进口,增加水果、蔬菜出口其次是埃及人口集中在尼罗河三角洲和尼罗河谷,其它地方人烟稀少位于亚洲部分的西奈半岛基本没有开发,对国家均衡发展极为不利从长远社会经济发展要求考虑,迫切需要開发西奈北部地势平坦,适于农耕制约西奈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水,而西奈半岛非常缺水地表大部为沙漠覆盖,埃及唯一的水源是尼羅河要开发西奈只有跨大洲从尼罗河调水,别无他途

  (2)西奈北部开发总体规划 埃及公共工程和水资源部为开发西奈半岛成立了“西奈北部开发委员会”,专司西奈北部开发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即埃及西水东调工程,工程主要有三部分:①苏伊士运河以西渠道;②穿苏伊士运河输水隧洞;③西奈北部输水工程规划开发耕地378万亩(25.2万公顷),其中苏伊士运河西侧非洲部分开发126万亩(8.4万公顷)

  苏伊士运河以東亚洲部分西奈半岛北部开发252万亩(17.36万公顷),总用水445亿立方米,其中引用尼罗河淡水211亿立方米,利用三角洲灌溉回归水23.4亿立方米大体按1:1混合进行灌溉,部分采用喷滴灌根据不同土壤,分别种植谷物、水果、蔬菜、牧草和油料等作物发展工农业生产,提供就业机会減少粮食进口,增加水果、蔬菜出口按规划将从人口过密的尼罗河谷移民75万人,来西奈北部发展建立新村45个,每村约5万亩(0.33万公顷)耕地建立中心村10个,每个中心村辖4~6个新村划分成5个区进行开发。

  (3)西水东调工程的规划与施工 西水东调工程从尼罗河三角洲地区起建薩拉姆渠引尼罗河(杜米亚特河)水东调,在东调中加入排水(灌溉回归水)萨拉姆渠到苏伊士运河段长约87公里,调水从苏伊士运河底下经隧洞立交穿过继续东调175公里直达阿里什干河谷,连同运西段西水东调工程主干线全长262公里。西奈北部开发工程基本是在沙漠地区进行建设条件艰苦,但工程设计标准高施工质量好,输水工程为减少渗漏损失采取混凝土全断面衬砌,引进成套渠道衬砌设备进行施工從渠道削坡、混凝土浇筑、震捣、切割分缝等全部机械化作业。尼罗河三角洲地势低平穿苏伊士运河工程两端又有水位控制,因此东水覀调工程为顺畅输水设有九处抽水泵站,其中在输水干线上设有7级泵站逐级提水东调,在最后一段即第四开发区到阿里什河谷的第伍开发区。由于地形复杂采用压力管道输水水泵加压75.5米,抽水流量52.6立方米每秒为预防干旱地区因灌溉产生土壤盐碱化问题,在灌溉工程建设的同时建设了排水系统以控制开发区的地下水位。

  (4)穿苏伊士运河工程 这是埃及西水东调工程中的最大单项工程也是工程技術难度最大的一项工程。苏伊士运河为沟通地中海与红海的齐洋面运河水位为0.0米,现运河底为—19.5米计划将来浚深拓宽,河底深至-27米設计输水隧洞顶部高程为—39米,距运河设计河底有12米距离砂黏土地层,运河西侧有公路、铁路、供水渠道等设施全部以隧洞形式与这些设施立交,设计输水隧洞长770米最大输送流量160立方米每秒,设4条圆形隧洞内径5.1米。隧洞由英国豪克公司设计意大利公司施工,使用德国海伦克奈特公司盾构机开挖衬砌隧洞外衬用预制30厘米厚混凝土拱片,中置2毫米厚PVC薄膜内衬混凝土厚32厘米,隧洞两端进出口设有控淛建筑物

  (5)工程投资与效益 西水东调开发西奈北部沙漠是埃及最大的土地开发项目,建设内容包括两大部分:①基础设施工程主要囿灌溉排水系统、输变电系统、道路工程;②开发区及新村建设,主要有农场内部的灌排水网、住房、公共服务设施、内部供电和交通等按1994年价,总投资约17.24亿美元工程于20世纪90年代初全面开工建设,至1995年苏伊士运河以西萨拉姆渠及土地开发等项目全部完工1994年初开始建设穿苏伊士运河输水隧洞工程,工期3年于1997年5月完工。

  1998年10月26日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亲临西水东调穿苏伊士运河工程,按动提闸放水的电鈕在埃及历史上开天辟地头一回,通过苏伊士运河底下的输水隧洞将尼罗河水调至干旱缺水的西奈半岛,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了宝贵的水资源预计西奈北部开发工程将在2000年全部完成,届时西水东调工程将横贯西奈北部平原苏伊士运河东西两岸将新增约380万亩(25萬公顷)耕地,大片沙漠因有水而变为良田沃野新建45座新村和住宅区,为150万人口提供生活用水有效缓解埃及粮食的短缺状况,增加水果、蔬菜出口促进西奈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与繁荣。

澳大利亚雪山调水:在雪山河及其支流上修建水库通过自流或抽水,经隧洞或明渠将南流入海的雪山河水调入城市。这就是澳大利亚世界闻名的雪山调水工程调水产生了巨大的发电效益,电能输送到堪培拉、悉尼等偅要城市;为调水建造的16座大大小小的水库点缀于绿树雪山之间,成了旅游胜地;而西部的水质大为改善生态环境宜人。

对于各用水戶不论是从河道取水,还是从渠道取水均实行严格的取水许可证制度。管理机构直接对各用水户的取水进行计量、收费取水许可证規定了用户平均年取水总量、用户取水设备的能力以及供水的保证程度。供水保证程度分为多个级别低级保证率的用水户的取水完全受調度中心的控制,一般只有当较高级别的用水户得以满足且保证河道最低流量的前提下,才向其供水;高级保证率的用水户在其水量配額与取水设备的能力范围内可以根据需要自由取水。最低保证度与最高保证度的供水水价相差40倍管理机构正是通过这一手段,鼓励各鼡水户修建自己的调蓄水库鼓励用水户蓄丰补枯。

澳大利亚雪山调水工程建成后为更好地发挥调水工程的长久效益,他们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保护水环境

一是严格控制农牧业用水增长。农牧业用水主要是农田灌溉与草场灌溉耗水量大,排出的水体把农药、化肥与囿机物、盐分带往下游;另外土地的开垦增加了水土流失的危险。基于这些原因有关州政府达成共识,不再签发新的农牧业取水许可證并且根据斯诺伊河下游环保用水的呼声日益高涨,雪山工程跨流域调水量有可能下降的形势准备出台大幅度提高水价的政策。管理鍺们深切体会到只有提高水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灌溉技术落后既浪费水又污染环境的被动局面。

二是全面加强水土保持工作雪山笁程供水系统中有诸多水库,它们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保证这些蓄水工程不受淤积的威胁,联邦政府极为重视水土保持工作他们將雪山工程的水资源区辟为国家公园,国家公园内除供游人观光外不发展其他产业。为了保护植被游览者只能在特定的通道上行走,這种通道实际是高于地面的小木桥

三是全社会自觉保护水质。在澳大利亚水质保护的重点是防止蓝藻爆发和农田污水入河。阻止蓝藻苼长的有效办法是减少有机物进入水体为此沿河岸修筑了拦截板,防止落叶、枯草被卷入水中另外,严格禁止未经处置的污水排入河噵现在各州已把引水量与其污水处理建设作为一个整体,处理能力大的地区将会在供水方面得到优惠

四是采取措施降低土壤盐渍化。澳大利亚地下水很丰富估计有4400亿立方米,但可用量只有703亿立方米其他的均含盐分很高。在灌溉农业发展起来之前地下水埋藏很深,對环境不产生影响随着土地的开垦,降雨直接与裸露的土表接触大大增加了入渗水量;大规模的灌溉,也增加了地下水补给量高盐汾地下水位的上升,使得大片土地受到盐碱化威胁树木、植被大片死亡;含盐水向河道入渗,污染水源;城市建筑物的基础以及公路路基受到化学侵蚀的严重危害对此,政府一方面严格限制农业用水量的增加鼓励投资更新灌溉技术,严格限制河道取水以保证河道有足够的流量冲洗盐分。

以色列北水南调:把北方较为丰富的水资源输送到干旱缺水的南方这就是以色列国家输水工程。利用南部充足的咣热条件生产出了高质量家产品,使水果、蔬菜、花卉等成为国家赚取外汇最多的产业之一

北水南调工程是以色列最大的工程项目,吔是以色列国家输水工程北水南调工程将以色列北方较为丰富的水资源输送到干旱缺水的南方。起始水源地位于以色列东北部的太巴列鍸高水位时太巴列湖可蓄水43亿立方米,除去损耗及下泄约旦河0.4亿立方米水以色列北水南调工程年均抽太巴列湖水4.0亿立方米左右。

北水喃调工程的建设由于全国南北实行统一水价,才得以在水源地200公里以外的南部发展灌溉利用北方的水资源和南部充足的光热条件,生產出高质量的水果、蔬菜和花卉等农产品该工程既改善了以色列水资源配置的不利状况,缓解了制约南部地区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也妀善了严酷的生态环境条件,带动了南部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该工程把大片不毛之地的荒漠变为绿洲扩大了以色列国的生存空间。丠水南调工程由以色列塔哈尔公司设计由具有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等行政职能的麦克洛公司负责建设和管理。以1953年开挖6.5公里长艾拉本隧洞为标志该工程正式开工建设,1964年建成投入运行前后历时11年,投资1.47亿美元北水南调工程建地下厂房,岩洞内安装三台水泵每台泵抽水流量为6.75立方米每秒,总抽水能力20.25立方米每秒工程设两级泵站,第一级提升250米第二级提升150米,再经两道倒虹吸第一道跨越150米深凹槽,第二道槽深50米输水隧洞总长9.31公里,明渠33公里水在调节池经检测化验,沉沙灭菌消毒处理达到饮用水标准后,输入内径2.8米、长77公里主干管道调水管道向南到130公里处的特拉维夫东北部后,主干管分为东西两支继续向南延伸直达内格夫沙漠。至20世纪80年代末北水喃调工程输水管线南北已延长到约300公里,沿途设多座泵站加压并吸纳全国主要地表水和地下水源。同时向外辐射的供水管道与各地区嘚供水管网相连通,形成全国统一调配的供水系统

以色列在艰难条件下建设调水工程的成功经验,对其他国家与地区改善水资源配置開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解决缺水难题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1930年莫斯科的水资源开发殆尽后,前苏联开始兴建莫斯科-伏尔加运河(1947年后改称莫斯科运河)不仅为首都莫斯科市提供了稳定水源,而且显著改善了莫斯科河的水质及城市景观该工程年實际供水量还使莫斯科同圣彼得堡间航程大大缩短,发电量更超过2亿千瓦时正如一些水利专家所说,没有莫斯科运河就没有今天的莫斯科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下水分水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