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好多清代资料被人可惜我是水瓶座隐藏了,只能找到一些边角料。

在清代有很多人读过红楼梦原稿为什么没人知道后四十回故事_百度知道
在清代有很多人读过红楼梦原稿为什么没人知道后四十回故事
我有更好的答案
家道的败落,生活的困厄,他的最大不幸乃是他花了十年辛苦,呕心沥血地写成的“百余回大书”,居然散佚了后半部,仅止于八十回而成了残稿。如果是天不假年,未能有足够时间让他写完这部杰作倒也罢了,然而事实又并非如此。早在乾隆十九年甲戌(1754),雪芹才三十岁时,这部书稿已经“披阅(实即撰写,因其假托小说为石头所记,故谓)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除了个别地方尚缺诗待补、个别章回还须考虑再分开和加拟回目外,全书包括最后一回《警幻情榜》在内,都已写完,交其亲友们加批、誊清,而脂砚斋也已对它作了“重评”。使这部巨著成为残稿的完全是最平淡无奇的偶然原因,所以才是真正的不幸。  我们从脂评中知道,乾隆二十一年(即甲戌后两年的丙子,1756)五月初七日,经重评后的《红楼梦》稿至少已有七十五回由雪芹的亲友校对誊清了。凡有宜分二回、破失或缺诗等情况的都一一批出。但这次誊清稿大概已非全璧。这从十一年后(乾隆三十二年丁亥,1767),作者已逝世,其亲友畸笏叟再重新翻阅此书书稿时所加的几条批语中可以看出,其中一条说:  茜雪至《狱神庙》方呈正文。袭人正文标目曰《花袭人有始有终》,余只见有一次誊清时,与《狱神庙慰宝玉》等五、六稿被借阅者迷失。叹叹!丁亥夏,畸笏叟。  又一条说:  《狱神庙》回有茜雪、红玉一大回文字,惜迷失无稿。叹叹!丁亥夏,畸笏叟。  又一条说:  写倪二、紫英、湘莲、玉菡侠文,皆各得传真写照之笔。惜《卫若兰射圃》文字迷失无稿,叹叹!丁亥夏,畸笏叟。  再一条说:  叹不能得见宝玉《悬涯撒手》文字为恨。丁亥夏,畸笏叟。  批语中说的“有一次誊清时……被借阅者迷失”,时间应该较早 ,“迷失”的应是作者的原稿。若再后几年,书稿抄阅次数已多,这一稿即使丢失,那一稿仍在,当不至于成为无法弥补的憾事。从上引批语中,我们还可以推知以下事实:  一、作者经“增删五次”基本定稿后,脂砚斋等人正在加批并陆续誊清过程中,就有一些亲友争相借阅,先睹为快。也许借阅者还不只一人,借去的也有尚未来得及誊清的后半部原稿,传来传去,丢失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从所举“迷失”的五、六稿的情节内容看,这五、六稿并不是连着的;有的应该比较早,如《卫若兰射圃》,大概是写凭金麒麟牵的线,使湘云得以与卫若兰结缘情节的;学射之事前八十回中已有文字“作引”,可以在八十回后立即写到;有的较迟,如《狱神庙》;最迟的如《悬涯撒手》(涯,当为山部,以下同),只能在最后几回中,但不是末回,末回是《警幻情榜》,没有批语说它丢失。接触原稿最早的是脂砚斋,应是读到过全稿的;畸笏叟好像也读过大部分原稿,因而还记得“迷失”稿的回目和大致内容,故有“各得传真写照之笔”及某回是某某“正文”等语;只有《悬涯撒手》回,玩批语语气,似乎在“迷失”前还不及读到。  二、这些“迷失”的稿子,都是八十回以后的,又这里少了一稿,那里又少了一稿,其中缺少的也可能有紧接八十回情节的,这样八十回之后原稿缺的太多,又是断断续续的,就无法再誊清了。这便是传抄存世的《红楼梦》稿,都止于八十回的原因。  三、上引批语都是雪芹逝世后第三年加在书稿上的,那时,跟书稿有关的诸亲友也都已“相继别去,今丁亥夏,只剩朽物(畸笏自称)一枚”,可见《红楼梦》原稿或誊清稿,以及八十回后除了“迷失”的五、六稿外的其余残稿,都应仍保存在畸笏叟的手中。如果原稿八十回后尚有三十回,残稿应尚存二十四五回。但也有研究者认为脂批所谓的“后三十回”,不应以八十回为分界线,而应以贾府事败为分界,假设事败写再九十回左右,则加上“后三十回”,全书亦当有一百二十回,残留之稿回数也更多。残留稿都保存在畸笏处,是根据其批语的逻辑自然得出来的符合情理的结论。若非如此,畸笏就不会只叹息五、六稿“迷失”或仅仅不得见《悬涯撒手》文字为恨了。  四、几年前我就说过,《红楼梦》在“甲戌(1754)之前,已完稿了,‘增删五次’也是甲戌之前的事;甲戌之后,曹雪芹再也没有去修改他已写完的《红楼梦》稿。故甲戌后抄出的诸本如‘己卯本’、‘庚辰本’等等,凡与‘甲戌本’有异文者(甲戌本本身有错漏而他本不错漏的情况除外),尤其是那些明显改动过的文字,不论是回目或正文,也不论其优劣,都不出之于曹雪芹本人之手。”(拙著《论红楼梦佚稿》第 286页)最初,这只是从诸本文字差异的比较研究中得出的结果。当时,总有点不太理解:为什么曹雪芹在最后十年中把自己已基本完成的书稿丢给脂砚、畸笏等亲友去批阅了又批阅,而自己却不动手去做最后的修补工作;他创作这部小说也不过花了十年,那么再花它十年工夫还怕补不成全书吗?为什么要让辛苦“哭成”的书成为残稿呢?现在我明白了:主要原因还在“五六稿被借阅者迷失”。倘若这五六稿是投于水或焚于火,再无失而复得的可能,曹雪芹也许倒死了心,反而会强制自己重新将它补写出来,虽则重写是件令人十分懊丧的事,但时间是足够的。现在不然,是“迷失”,是借阅者一时糊涂健忘所致,想不起手稿放在哪里或者交在谁的手中了。这是常有的事。谁都会想:它总还是搁在某人某处,没有人会存心将这些片段文字隐藏起来,说不定在某一天忽然又找到了呢。于是便有些等待,曹雪芹等待交给脂砚等亲友的手稿都批完、誊清、收齐,以便再做最后的审订,包括补作那几首缺诗或有几处需调整再拟的回目。可是完整的誊清稿却始终交不回来,因为手稿已不全了。对此,曹雪芹也许有过不快:手稿怎么会找不到的呢?但结果大概除了心存侥幸外,只能是无可奈何;总不能责令那些跟他合作的亲友们限期将丢失的稿子找回来,说不定那位粗心大意的借阅者还是作者得罪不起的长辈呢。说这位马大哈未料自己无意中成了中国文学史上千古罪人自不必说,可悲的是曹雪芹自己以至脂砚斋等人,当时都没充分意识到此事的严重性,总以为来日方长,《红楼梦》大书最终何难以全璧奉献与世人。所以在作者去世前,脂批无一字提到这五六稿迷失事。  谁料光阴倏尔,祸福难测,穷居西山的雪芹唯一的爱子不幸痘殇,“因感伤成疾”,“一病无医”,绵延“数月”,才“四十年华”,竟于甲申春(日后)与世长辞。半年后,脂砚斋也相继去世。“白雪歌残梦正长”,《红楼梦》成了残稿已无可挽回。再三年,畸笏叟才为奇书致残事叹叹不已。但畸笏自己也犯了个极大的错误,他因为珍惜八十回后的残稿,怕再“迷失”,就自己保藏起来,不轻易示人。这真是太失策了!个人藏的手稿能经得起历史长流的无情淘汰而幸存至今的,简直比独得有奖彩券的头奖还难。曹雪芹的手稿,除了伪造的膺品,无论是字或画,不是都早已荡然无存了吗?对后人来说,就连畸笏究竟是谁,死于何时何地,也难以考稽了,又哪里去找他的藏稿呢?曹雪芹死后三十年、程伟元、高鹗整理刊刻了由不知名者续补了后四十回的《红楼梦》一百二十回本。续作尽管有些情节乍一看似乎与作者原来的构思基本相符,如黛玉夭亡(原稿中叫“证前缘”)、金玉成姻(原稿中宝玉是清醒的,在“成其夫妇时”,尚有“谈旧之情”)和宝玉为僧(原稿中叫“悬涯撒手”)等等,但那些都是前八十回文字里已一再提示过的事,毋须像有些研究者所推测的,是依据什么作者残稿、留存回目或者什么提纲文字等等才能补写的。若以读到过雪芹全稿而时时提起八十回后的情节、文字的脂砚斋等人的批语来细加对照,续作竟无一处能完全相合者,可知续补者在动笔时,除了依据已在世间广为流传的八十回文字外,后面那些曾由畸笏保存下来的残稿也全都“迷失”了。续补者绝对没有看到过曹雪芹写的后数十回原稿中的一个字。  现在该说说版本了。这里不打算谈版本的发展源流问题,只想说说我选择版本的基本原则。  迄今为止,已出版的《红楼梦》排印本,多数是以程高刻本为底本的;只有198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的本子,前八十回是以脂评手抄本(庚辰本)为底本的。另据刘世德兄相告,南方某出版社约他新校注一个本子,前八十回也取抄本,尚未及见。又早在五六十年代间,俞平伯已整理过《红楼梦八十回校本》在人文社出版,此书虽受红学研究者所关注,但一般读者仍多忽略,“文革”后没有再版。  为什么《红楼梦》本子多以程高刻本为底本呢?除了那些有几家评的本子原先清人就是评在程高本上的这一原因外,我想,还因为程高本经过后人加工整理,全书已较少矛盾骶触,文字上也流畅些,便于一般读者阅读;而脂评手抄本最多只有八十回,有的仅残存几回、十几回,有明显抄错的地方,有的语言较文,或费解,或前后未一致,特别是与后四十回续书合在一起,有较明显的矛盾抵触,尽管如此,我仍认为以脂评本为前八十回底本的俞平伯校本和红研所新校注本的方向是绝对正确的。  众所周知,程高本对早期脂评本来说,文字上改动是很大的。如果这些改动是为了订正错误,弥补缺陷,倒也罢了,事实又并非如此。在很多情况下,程高本只是任意或为了迁就后四十回续书的情节而改变作者的原意。比如小说开头,作者写赤瑕宫的的神瑛侍者挟带着想历世的那块石头下凡,神瑛既投胎为宝玉,宝玉也就衔玉而生了。程高本纂改为石头名叫神瑛侍者,将二者合而为一。这样,贾宝玉就成石头投胎了,从逻辑上说,当石头重回青埂峰下,把自己经历写成《石头记》时,宝玉就非同时离开人世不可了,光出家为僧仍活着是说不通的。我想,这样改是为了强调贾宝玉与通灵玉不可分的关系(其实,这种关系在原作构思中处理得更好),以便适应后四十回中因失玉而疯癫情节的需要。再如有一次凤姐取笑黛玉说:“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众人都笑了起来。李宫裁笑向宝钗道:“真真我们二婶子的诙谐是好的。”对此,脂评揭示作者的用意说:“二玉之配偶,在贾府上下诸人(当然包括贾母、凤姐在内),即观者、作者皆谓无疑,故常常有此点题语。我也要笑。”“好赞!该她(指李纨)赞。”可见原意是借此表明后来宝黛婚姻不能如愿,颇出乎“诸人”意料之外。然而到程高本,末了这句李纨说的话被改成宝钗说的了:“宝钗笑道:‘二嫂子诙谐,真是好的。’”故意给读者造成错觉,仿佛宝钗很虚伪,早暗地与凤姐串通一气,这与后四十回续书写“掉包计”倒是能接得上榫的,只是荼毒了曹雪芹文字。还可再举一例:第七十八回中,在贾政命宝玉、贾环、贾兰做《姽婳诗》前,原有一大段文字论三人之才学,说环、兰二人“若论举业一道,似高过宝玉”;若论做诗,“不及宝玉空灵娟逸,每作诗亦如八股之法,未免拘板庸涩”,宝玉则在做诗上大有别才。又说“近日贾政年迈,名利大灰,然起初天性也是个诗酒放涎之人,因在子侄辈中,少不得规以正路。近见宝玉虽不读书,竟颇能解此,细评起来,也还不算十分玷辱了祖宗。就思及祖宗们各各亦皆如此,虽有深精举业的,也不曾发迹过一个,看来此亦贾门之数。况母亲溺爱,遂也不强以举业逼他了。”等等,程高本都删得一干二净,用意很明显:为了使后四十回的情节得以与前八十回相连接,不互相矛盾。若不删改原作,则宝玉奉严父之训而入家塾读书,改邪归正,又自习八股文,终于精通举业之道,一战中魁,金榜题名,名次还远在本来“高过宝玉”的贾兰之上等等的情节就都不能成立了。  原作与续书本不一致,删改原作去适应续书以求一致是不可取的;而在程高本中,这样的删改,多得难以一一列举。这里应该说明的是为适应续书情节所作的改动,并非都起自程高本,不少在甲辰本中已经存在,因此,我颇怀疑甲辰本底本的整理加工者,就是那位不知名的后四十回续书的作者,而程伟元、高鹗只是在它的基础上的修补加工,正如他们自己在刻本序文中所说的那样。程高本还有许多无关续书的自作聪明反弄巧成拙的增删改易,也早经不少研究者著文指出过,这里就不必再赘述了。总之,我们不能不加分析地为求一百二十回前后比较一致,减少矛盾而采用程高本为底本,因为那样做的代价是严重地损害曹雪芹原著;我们宁可让这些客观存在着的原作与续作的矛盾抵触的描写继续存在,让读者自己去判断,这也比提供不可靠的、让读者上当的文字好得多。  前八十回文字以早期脂评抄本作底本的本子不是也已经出版了吗?为什么还要再另搞一种呢?俞校本或红研所校注本的出版,对红学研究所作的贡献自然是很大的,后一种我有幸也参加做了一些工作。不过近年来,我经过反覆比较研究,认为要搞出一个真正理想的本子,选择某一种抄本为底而参校其他诸本的办法,对于《红楼梦》来说,并不是最好的办法。比如说庚辰本吧,在早期脂评抄本中,它也许是总体价值最高的本子,因为它兼有比较早、比较全和保存脂评比较多等优点。选择它作为底本该没有什么问题了吧?事实不然,只残存十六回的甲戌本,其底本比它更早,文字更可信,更接近曹雪芹原作的本来面目,庚辰本与它差异的地方,绝大多数都可以看出是别人改的。因此,就这十六回而言,甲戌本的价值又显然高出庚辰本,只可惜它所存的回数太少。以庚辰本为底本,虽则也可以参甲戌本校补一些文字,但毕竟只能改动些有正讹、存与漏、优与劣之分的地方,其余似乎也可以的文字(若细加推究,仍可分出高下来),只好尊重底本保持原样了。这样,从尽量恢复曹雪芹原作面貌来说,就不无遗憾。比如以回目来说,第三回甲戌本作“金陵城起复贾雨村 荣国府收养林黛玉”,对仗通俗稳妥,上下句有对比之意;在“收养”旁有脂评赞曰:“二字触目凄凉之至。”可见为雪芹亲拟无疑。至庚辰本则被人改作“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词生句泛,黛玉寄养外家之孤立无援处境全然不见,可谓点金成铁。又如第五回目,甲戌本作“开生面梦演红楼梦 立新场情传幻警情”,此亦雪芹原拟之回目,有第二十七回《葬花吟》眉端脂评引语可证,评曰:“开生面、立新场,是书多多矣,惟此回更生更新,非颦儿断无是佳吟,非石兄断无是情聆,难为了作者了,故留数字以慰之。”此批庚辰本亦过录,文稍有异,曰:“开生面、立新场是书不止‘红楼梦’一回,惟是回更生更新,且读去非阿颦无是佳吟,非石兄断无是章法行文,愧煞古今小说家也。畸笏。”初加批语时,雪芹尚在世,故只言留字相慰;至作者已逝,畸笏再理旧稿,遂改末句而加署名,亦借此别于其他诸公之批。经改易过的批语“开生面、立新场”六字未变,反而更写明是指“‘红楼梦’一回”,可知畸笏所见的作者自拟回目始终如此。庚辰本虽录此批,但其第五回回目却已被改换成“游幻境指迷十二金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这一来批语“开生面”云云就不知所指了。  至于正文,可证明甲戌本接近原作,庚辰本异文系旁人后改而又改坏了的地方更多。拙文《〈红楼梦〉校读札记之一》(载《红楼梦学刊》1991年 4期)曾举过几个明显的例子。其一是第五回宝玉至迷津惊梦的描写。甲戌本:“那日,警幻携宝玉、可卿闲游至一个所在……”至迷津,警幻阻宝玉前进并训诫一番后,“宝玉方欲回言,只听迷津内水响如雷……”写的是警幻主动导游和宝玉不及回话,这是对的,因为惊梦本是警幻设计的“以情悟道”的一幕,警幻始终是导演。己卯、庚辰本改为宝玉、可卿脱离警幻私自出游,直至危急关头,警幻才“后来追来”;又改警幻“话犹未了,只听迷津内……”——连话都不让她说完,使宝玉、可卿和迷津中妖怪都不受警幻控制,倒像水中之怪比警幻更加厉害。还将迷津中“一夜叉般怪物(按:象徵情孽之可怖,因无可名状,故谓)窜出直扑而来”句改为“许多夜叉海鬼(按:此坐实其为海中群怪)将宝玉拖将下去”等等,都是不顾作者寓意、单纯追求情节惊险而弄巧成拙文字,非出于作者之手甚明。其二是第七回写周瑞家的给凤姐送宫花去。甲戌本说她“穿夹道从李纨后窗下过,越西花墙出西角门进入凤姐院中”,正如脂评夹批所说,这是“顺笔便墨”,间带点道李纨其人。可是庚辰本在“后窗下过”句后,又平添上“隔着玻璃窗户,见李纨在炕上歪着睡觉呢”一句,不但成了蛇足,还闹了个大笑话。因为紧接着就写周瑞家的问大姐儿的奶妈说:“奶奶睡中觉呢?也该清醒了!”可见已到不该再睡中觉的时候了,当然,周瑞家的万没想到白昼里凤姐夫妻间还有风月之事。庚辰本居然把“奶奶”改成“姐儿”,成了“姐儿睡中觉呢?也该清醒了!”前面刚说奶妈“正拍着大姐儿睡觉”,怎么反而要将姐儿弄醒呢?姐儿是哺乳婴儿,有昼夜都睡觉的权利,有什么睡中觉、睡晚觉的?改来改去,李纨不该睡中觉的,倒要她睡;姐儿该好好睡觉的,倒不让她睡。这样的改笔,曹雪芹看到,非气得发昏不可。其三,第六回贾蓉来向凤姐借玻璃炕屏,起初凤姐不肯,贾蓉就油腔滑调地笑着恳求。甲戌本接着写道:“凤姐笑道:‘也没见(按“真好笑”“真怪”的意思,小说中常用)我们王家的东西都是好的不成?一般你们那里放着那些东西,只是看不见我的才罢!’”己卯、庚辰本的涂改者弄不清意思,就把“我”字改成“你”字,又添了些话,重新断句,成了“凤姐笑道:‘也没见你们,王家的东西都是好的不成?你们那里放着那些好东西,只是看不见,偏我的就是好的。’”这有点像改字和标点游戏。以上数端,以庚辰本为底本者都未能参照甲戌本改正过来。  其实,《红楼梦》因为整理和传抄情况的复杂,一种较迟抄录、总体质量不如其他本子的本子,也可能在某些地方却保留着别本已不存的原作文字而显示其合理性;反之,那些底本是作者尚活着的年代抄录的、总体可信性较大的本子,也不免有些非经作者之手甚至不经作者同意的改动或抄漏抄错的地方。如第三回描写黛玉的容貌,有两句说其眉目的,是: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  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这里下句用的是甲辰本文字,在底本很早的甲戌本中,这一句打了五个红框框,写成“一双似□非□□□□”,表示阙文;庚辰本无法补阙,索性重拟两句俗套,将九字句改为六字句,叫什么“两弯半蹙鹅(应是‘蛾’)眉,一对多情杏眼”,与脂评所说的“奇目妙目,奇想妙想”全不相称。甲辰本补的文字,似乎勉强通得过了,其实也经不起推敲,因为下文接着有“泪光点点”之语,此说“似喜非喜”,岂非矛盾?又“笼烟眉”是取喻写眉,“含情目”则是平直实说;“烟”与“情”非同类,对仗也不工。近年出版的列藏本,此句独作“似泣非泣含露目”,没有这些疵病,可知是真正的原文。列藏本的文字也经人改过,总体上并未优于甲戌、己卯、庚辰诸本,但也确有骊珠独得之处 。再如第六十四回,甲戌本无,庚辰本原缺,有人曾疑别本此回文字系后人所补,今此本此回回目有一首五言题诗,为别本所无,回末有一联对句,仍保留着早期抄本的形象,推究诗的内容,更可证此回亦出于曹雪芹之手无疑。同样,梦稿本等也有类似情况,如第四回正文前存有回前诗,为甲戌、己卯、庚辰诸本所无。  即便甲辰本、程高等较晚的、被人改动得很多的本子,也非全不可取,如第五十回芦雪庵即景联句中,有两句是写雪花的:  花缘经冷□,色岂畏霜凋。  出句末一字,庚辰、蒙府、列藏本作“绪”,义不可通,是错字无疑;戚序、戚宁本以为是音讹,改作“聚”,其实是“结”的形讹,谓六出雪花乃因为寒冷而结成,而甲辰、程高本倒存其正。再如第十六回写六宫都太监夏守忠来传旨“立刻宣贾政入朝”,庚辰等诸本接着都说“贾赦等不知是何兆头,只得急忙更衣入朝”,这就怪了,宣入朝的是贾政,何须贾赦忙碌代劳!况下文说,入朝两个时辰后,元春“晋封为风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的消息传来,“贾赦、贾珍亦换了朝服,带领贾蓉、贾蔷奉侍贾母大轿前往”谢恩。很显然,前面的“贾赦”是“贾政”之误;但诸本皆同庚辰本误作“贾赦”,唯甲辰、程高本作“贾政”,不误。  总之,要校出理想的前八十回文字,只选一种本子作底本的办法存在着难以避免的缺陷,是不可取的,唯一妥善合理的办法是用现存的十余种本子互参互校,择善而从;所谓“善”,就是在不悖情理和文理的前提下,尽量地保持曹雪芹原作面貌。这是一项须有灼见卓识又麻烦费事的细致工作。既然这是唯一正确的办法,我也好这样做,用加倍的认真、细心、使工作尽量做得让读者和自己都满意。  在整理出版古典白话小说中,文字改革发展的成果是应该也可以体现的。简化字、新式标点、分段已经普遍实行,我想可以再进一步。一个是“他”字,旧时代表了今天的“他”“她”“它”三个字,《红楼梦》当然也是不分的,只有“他”字。这次将它分开来了。我以为这样做有利无弊,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阅读,就像繁体字改简体一样,不是不尊重也不是擅改原著。另一个是“那”字,它代表了今天的“那”和“哪”两个字,这次也分开了,使读来能一目了然,全照现代汉语规范化用法。  同样的道理,较陌生的异体字、另有别义的借用字等也没有保持原样的必要。如“玩耍”“玩笑”“游玩”的“玩”,小说中用“顽”,现在也改过来了。又小说用了许多“舡”字,其实都是“船”字,没有不改的理由。再如“笑孜孜”其实就是“笑嘻嘻”;“搭赸”就是“搭讪”;“□(上竹左氵右蓦)”即“涮”;“跴”是“踩”;“賸”现在都写“剩”;“敁掇”现作“掂掇”;“愚强”或“愚[亻强]”现在写是“愚犟”;“伏侍”现通用“服侍”;“终久”现为“终究”,“委曲”为“委屈”,等等,这些也都改了。还有“带”借作“戴”的,也改了;“一回”与“一会”不分的,能分的都分,个别确实难辨的,则仍其旧。
采纳率:80%
后四十回是高鹗续写的,也许当时没传开。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橘子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当前位置:>>>>
一个月工资给老妈买貂皮大衣
: 【】今年我给妈妈买了件貂皮大衣,原价1万多,打折很厉害,才4000多。我豁上花了一个月的工资,横下一条心买了。老妈辛苦一辈子,应该有件好衣服穿,更何况这种衣服不会过时,再说了,最终还不都是我的吗。嘿嘿~~~
起个大早、跪拜祖先,走乡串户,见人拜年。今年的红包拿了多少?又发出去多少?初一的拜年是移风易俗了,还是传统的“三跪九叩”?其中自有乐趣。
初三初四走亲戚,今年的出行方式是不是升级了,亲戚家有啥新变化……
大年初二回娘家,给泰山大人带什么礼?见了“两桥”是不是感慨万千?回娘家永远是男人过年重要的“一关”。
今年的新衣流行什么款式,我买新衣花了多少钱?【我之所以写这本东西,是希望自己经历的事情,能够被清晰地记录下来,因为它是如此的匪夷所思,如此的复杂...】《吴邪的私家笔记》完整版(解密盗墓笔记中的各种事物的由来,老九门,七星鲁王,云顶天宫等) - 神秘野史的日志,人人网,神秘野史的公共主页
好东西,看到这状态的立马去添加微信账号:auv277,然后输入“1.2.3.4。5挨个试试,别说我没告诉你。。你懂得。。
共1179篇&&
【我之所以写这本东西,是希望自己经历的事情,能够被清晰地记录下来,因为它是如此的匪夷所思,如此的复杂...】《吴邪的私家笔记》完整版(解密盗墓笔记中的各种事物的由来,老九门,七星鲁王,云顶天宫等)
写在一切之前&
我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会用上这本笔记本。&
对于一个整天游手好闲,写字机会只剩下付钱签单的人来说。竟然会忙到脑子不够用,该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情。但不知道为什么,我一点也笑不出来。&
我之所以写这本东西,是希望自己经历的事情,能够被清晰地记录下来,因为它是如此的匪夷所思,如此的复杂。仅希望一切都能在这本笔记中得到还原,如同事情的起因,如同其它一切。&
这件事情的起因,在二00三年的二月一日,一个金牙老头在快打烊的时候到我店里来,问爷爷的事情。&
当时我长个心眼,没怎么搭理他,不过这事情怎么看怎么奇怪。爷爷的事情,我们家里压下去已经快六七年了,再没人提过,为何这个金牙会突然问起?&
看他那派头和讲话的强调,不是善茬。&
后来,隔壁的钱老板告诉我,他认识来我店里的金牙老头,那家伙臭名远扬,名叫金万堂,是北京新月饭店的老庄客。&
新月饭店是潘家园的升级产品,有了家底的倒爷盘口都开在那边,不用风餐露宿,也不用和雷子正面冲突。我的资历不够,还没法进去,只是有一些耳闻。据说,里面随便一件东西放上柜面,都是翻着金砖的买卖。&
这家底厚实的老家伙跑到江南,到我这么一个屁股大的店铺里来套磁,究竟是何居心?&
当时我告诉自己,有机会要查一查,不过这个念头转眼就忘了。做我们这一行的,怪人、怪事太多,开个古董铺也不得安生,我不是很在乎这点破事。&
不过那一天我颇有点感慨。说起来我的境遇很惨淡,隔壁楼外楼开了外堂,还有了点心加工厂,连领班都是开着小车来上班,自己却得每个月省吃俭用给手下发工资,老板当得非常窝囊。当时想,卖古董的还没开饭馆的风光,这是什么世道?不如说服我老爹,把这店盘了开饭馆得了。&
当然这只是随便说说的,我完全没想到之后会发生这么多事情。如果能早知道,我就一把火把店烧了,以绝后患。&
说归说,事实是我们不可能知道未来的事情,所以最后我不可避免的陷了进去,然后越走越深。&
可即使如此,我也没有想到,自己之后必须使用这种方式来理清楚整件事。&
现在的我仍处在过程中,结局仍旧不明朗。回顾记忆中的种种点滴,不如趁机整理一下,理出一些东西来,也方便之后再查阅。&
终有一天会得到答案。我坚信,并且坚持。&
家族介绍:九门提督&
我爷爷乃至我这辈的事情,源头大约是在老长沙。镖子岭、裘德考,当年埋下的种子,似乎到我这一代才终于长成。&
为了对于长沙当时的风土人情有一个集中的了解,我理出了爷爷的笔记中与&九门提督&相关的内吝,配合之前他曾说过的大量趣事,一并写下。&
都是好些年前的事了,回头读来,颇有感觉。&
老长沙的九门提督中,外八行的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几个盗墓贼家族势力庞大,涵盖文物走私的所有环节。几乎所有的明器要流出长沙,必然得经过其中某一家。&
为何称呼为九门提督?对此有多种说法,其中最被认可的是,因为古代大城有九个城门,来住客商进出城,必须选择其中一个,取的就是这个意思。&
在长沙城里做买卖,你只能在这九大势力中选择一个,没有其他路可以走。&
我所了解这几个奇人的事迹并不多,主要是爷爷不希望我知道太多他们过去的事情。这些人做的事情,在道内是美谈,在道外说出来却是劣迹。&
老九门和后来的新九门几乎没有可比性,新九门大部分都是自封的,而老九门确确实实是靠口碑一点一点传出来的。在那种资讯闭塞的年代,要使人口口相传,必须真有极度特别的经历。不难想像,这些人到底是厉害到了什么程度,才能使得民间排出这个顺位来。&
九 门还可细分为三个部分,上三门都是家道殷实的老家族,而且正式身份大体已经漂白,有着门面上的正当买卖,在官面上势力庞大,倒斗主要靠自己的伙计。上三门 中的确有一些极度厉害的伙计,身手极好且忠心耿耿,但也正因为这样,他们的逐渐老去,不可避免地决定了上三门的日渐没落。&
平三门是夹喇丄嘛的主力,这是些孤单英雄,手下最多是几个徒弟,整天在山里走。这些人都比较年轻,而且贪欲很重,杀人、越货都干,名声是拼杀出来的,所以也没什么顾虑。开国之后的大案子,都和这批人有关系。&
下三门,则是以往古董商靠的商人,主要以倒卖为主,虽然功夫不弱,但是不太自己活动。他们和平三门的来住关系密切,至于上三门,本身规模太大,根本无利可分了,所以和下三门几乎没什么来住。&
如果要用一个字来概括,上三门是这一行当里的官,平三门是贼,下三门则是商。自古以来,官商贼都是互相勾结,这里当然也不例外。&
一、上三门&
上三门的三位老当家,都是赫赫有名的老瓢把子,当时道上说一不二的人物。说他们是土夫子,可能有点屈就,因为当时他们家族的势力已经类似于小军阀。&
自秋收起义开始,三家中人大部分都投身了革命,其中有一个还是开国的功臣,只是这个就不方便多说了。&
大佛爷叫张启山,长沙第一大家。因为家里有一尊不知道从哪里运来的大佛,因此得了这个外号。&
张启山的风水造诣十分高深,和南派盗墓的风格很不相似,是南迁的北人。江湖传说,张启山能看三代土,站在山上,一眼看去,这山三百年前是什么样子的,三百年后是什么样子的,都能了然于胸。所以,张家所发的大冢,别人都找不到,往往能得奇宝。&
张启山手上的镯子就是从粽子身上收过来的,叫做二响环,敲一下,这实心的玉镯子能响两下,珍贵得紧。环上有一个铭记,他认为这肯定是对镯,肯定还有一只配成对,于是不惜千金求镯,想配成&三连响&,一时传为美谈。&
张大佛爷最传奇的故事,是对日抗战时带着家眷从东北逃到长沙的经过。&
东三省陷落之前,张大佛爷还是一个毛头小伙子,他的老爹已经预感到形势不妙,早先把女眷先送到长沙的岳父岳母家里,自己打点营盘细软,准备和儿子和几个伙计等船,顺长江下去。&
想不到还没等到船,日本人先打来了,一行人被困在辽省之间的乡村里。为了冲出包围圈,他们偷过边界,结果张大佛爷他老爹被机关枪扫死,他自己和几个伙计进了集中营。&
当时,进这种地方就意味着要被带到黑龙江挖煤矿去了,那是永无出头之日,必死无疑。但是日本人的看管很严,逃跑的人大半会被抓回来直接用刺刀捅死,很少有人能成功。&
张大佛爷潜伏在那里,仔细观察,发现那些人逃不掉的主要原因,在于日本人的狗太厉害。集中营在山中,山上、山下都有岗哨,看似很好逃跑和躲藏,但是山上多灌木,一路过来会留下很重的气味,只要狼狗一放,怎么躲都会被找到。&
他还发现,日本人只追两天,如果两天内追不到,就会放弃,因为这段时间足够你跑进山里,里头林木参天,地域太大,放狗也没有用了。&
他于是琢磨着,要想成功逃出去,必须找到一个能躲两天且让狗找不到的地方。而要狗找不到,必须满足一个条件,就是有积水。水是一种阻断媒介,可以隔绝气味。&
该去哪儿找可以躲藏一个人的积水处呢?太浅的积水无法完全遮盖气味,太深的积水山上又没有。眼看集中营的人一车接着一车被运走,他心急如焚,偏偏毫无办法。&
有一天,他在运材的时候,发现集中营西边的山坡上,有一座古墓。&
这座古墓形如鬼爪,而且造在山阴,形式极差,墓主生前肯定得罪了不少人。看墓周围的地势,保存得却挺完好。&
张大佛爷一转念,计上心头。若能摸到那个古墓边上,将墓顶打穿,里头遇雨必会积水。日后只要逃到古墓里,潜伏在积水中,那些狼狗就找不到了。&
但是,古墓位在集中营外的山坡上,自己一爬出去很可能就会被发现打死,如何才能平安到达,需要设计。&
他苦思冥想,并和手下几个伙计商议。砸穿墓顶需要两个时辰,时间太长了,而且手上没有工具,所以这个事情不太能偷偷地干,必须想一个办法让日本人带他们出去,在日本人的眼皮底子下把事情干成。&
后来他们想一个冒险的法子,趁日本人不注意,毒死一只狼狗,把死狗支解了,从铁丝网上朝那个方向抛出去,把尸块全部甩在古墓附近。&
若干天后,日本人发现少了只狗,开始奇怪。这时候狗尸已经长满了蛆虫和蜈蚣。日本士兵当然不肯亲自处理,就让张大佛爷拿铁铲来就地埋了,自己远远拿枪看着。&
张大佛爷出去,挑了在古墓边上的区域,小心翼翼地往下挖掘,挖出一个深坑。山里地下全是树根,他不时故意发出铲子砍树根的声音。到了坑底,估算着日本人只能看到他的上半身,立刻对着一边的墓墙用力敲击,敲了十几下,终于敲裂了。&
日本人忽然警觉起来,靠过来看。他反应很快,立即铲起一块泥把裂缝盖上,然后上来把狗尸铲下去。之后,他再把裂缝撬大一些,把狗尸迭起来,靠在口子上,拍泥进去把缝堵好,把坑填了。&
上天感应,三天后就下了一场暴雨,一连下了一天一夜。张大佛爷感觉时机成熟了,就告诉伙计做好逃跑的准备。雨天是最好的时机,身上的味道会被雨水冲掉。&
九月的某一天,一场大雨之后,七个人消失了。日本人带着狼狗一路搜索到山外,竟然连一点痕迹都没有发现。&
自此,那七个人再也没有在东北出现。不久后,在遥远的长沙,民间忽然掀起一股抗日风潮,一个伟人从中脱颖而出,改变了近代中国的历史。&
这是否也和张大佛爷有关系?不得而知。&
排名第二的爷,叫二月红,是个唱戏的旦角,在长沙花鼓戏里班子里还算个名角。&
二 月红的盘口是旧社会典型的盗墓盘口,表面是个班主,带着戏班到处走南闯北,其实白天唱戏,晚上就干盗墓的勾当,家伙都放在衣箱里,戏班里个个都有武功底 子。下了斗也是奇景,我爷爷说他见识过一回,那帮人倒一个小斗,根本就不碰墓底,用一根竹竿游着墓壁走,动作行云流水,那功夫也不知道是怎么练出来的。&
二月红不止唱腔优美,身怀绝技,而且据说是一个美男子,所以风流韵事不断,和很多名媛都有暖昧的关系,喜欢泡在J院里。&
他最出名的事情,反而和盗墓没有关系,是他年轻时候给一个&女儿&赎身的故事。&
当时卖J女,从杨州一带的规矩,都是人贩子背着闺女,从闹市走一圈,这就是昭告天下,这丫头要被卖进去了。如果有谁要打抱不平的,就在这一圈里站出来,要截就拿银子出来,我们也不推人进火坑。一旦进了J院,对不起,那就不是你说了算的了。&
此外,这也是告诉那些达官贵人,今天晚上又有黄hua大gui女可以kai苞了,准备好洋元来打那个金枝吧!&
当时二月红还不是班主,这种戏班都是世袭的,他的老爹还在,他只是少班主。&
一 日,他在快活楼上喝早茶,看到一个十几岁的丫头被背着游街。他知道事态炎凉,这种事情也见怪不怪,那个年代,穷苦人家的丫头被卖进J院,老实说也未必是件 坏事,再怎么说至少可以吃到饱饭,遇到个好的恩客,说不定还能做个几房的姨太太,有翻身的机会。流落在外面,被人遭蹋是常有的事情。&
但是一看那个丫头,二月红却是一愣,竟然认识,是经常去的一家面摊家的女儿,小他五岁,从小就是像哥哥一样看着她长起来的,非常乖巧。怎么一下子就沦落到这个地步呢?&
看着小姑娘在人贩子背上哭得梨花带雨,二月红不禁唏嘘。&
那姑娘生得十分的水灵,四周围观的人很多,很快,这些人可能都会成为他的一夜恩客。她一边哭就一边往人群里看,试图从各种各样的嘴脸中寻找一丝同情和怜悯。&
就在那一刹那,她看到了茶楼上的二月红,一下认了出来,好像看到了唯一的希望,用尽气力喊了一声:&哥!&&
那充满绝望和乞求的目光,让二月红震了一下,立刻回想起当年跟在他屁股后面的、牵着小手的小妹妹。&
自己是否可以就这么袖手旁观,把一部分记忆葬送掉?&
当时的人,大多都练就了一副铁石心肠,这么做并无不可,但人终归是有感情的动物,如二月红这样的多情之人,住住会因为一个眼神而做出很多事情。&
他当下就知道,自己非救她不可。&
不过,他的父亲不可能同意,他身上不可能有钱给她去赎身。&
二月红当时也是少年气盛,当下帽子一摘,和同伴施展绝技,从茶楼上如壁虎般游墙而下,拦在了那个人贩子之前。&
那人贩子吃了惊,已经很久没有碰到拦街的人了。他自然不希望碰上这样的事,因为收拦街的钱,为了显一个义字,要比收J院的钱低两成,不由暗骂晦气。这大清早的,哪来的丧门星挡财路?但是一看这几位爷的身手,那爬下来的声势,他知道,这些人不能惹,于是只得陪笑应酬。&
二月红同样知道,这也是外八行中的一行,和他们自家肯定也有渊源。外八行之间彼此不能起冲突,否则恐怕会和整个老九门的人闹僵,因此也不敢直接把这人贩子做了了事。&
两边说着掐起架来,那人贩子就给了个天价,意思是你滚吧!这女的你救不了。&
二月红没有别的选择,他不能向老爹拿钱,也不能硬截人,要救这个丫头,只有出这个价钱。但是,他又肯定拿不出来。&
那人贩子道:&这丫头是平二老鸨点的货色,这位爷如果拿不出这个钱来,那么还请让开。要真对这丫头好,今天晚上不妨去点那个灯,头一夜你柔点儿,就是她的福气了。&&
二月红已经无名火起,就对他道:&钱我有!我也要劝你一句,这财为不义之财,这么大桩的富贵,你要想想自己担当不担当得起。你要觉得担得起,那我给你取来,不过还是那一句,小心富贵烧身。&&
人贩子不信有人肯拿这么多钱来买一个小丫头,当即应了。他会在闹市再游一圈,二月红则必须在这段时间内准备好钱财。&
二月红留下伙计守着那人贩子,自己急赶回家中,穿戴上浑身的装备,跨上快马奔向西郊。不多时,快马奔回,已多出一身黄土和三支金钗。&
这个丫头后来成了二月红的夫人,育有三个儿子,在三十二岁那年病逝。短短十几年的幸福时光,她一直在丈失的怀抱呵护中,再没有受到一点苦。&
那之后,二月红才变得浪荡不羁。&
作 为一个女人,在当时的社会,我觉得她已经可以称得上幸福了。也正是因为这样,其他女人都对二月红趋之若鹜,但始终没有一人能再撩动死去的情感,活在他心中 的,永远是那个面摊的小丫头。这种感情生在哪里?旁人无从知晓,也许是在那一声&哥&中,也许是在飞奔进出城的快马上。&
遇上这样一个男人,是那丫头的大幸,又是其他女人的大不幸。&
二月红终身未续娶,活到一百零二岁,死后与妻子合葬。他的棺材比妻子的高出一截,为的是让在地下等待了多年的丫头,能够再次靠在他的肩膀上,听他婉婉而唱的戏腔。&
半截李,李三爷,在上三门里最有门道。&
他是个残疾人,两只小腿年轻时候给同伙打断在斗里,困了一个星期,靠喝棺材水才活下来。之后脚就废了,只好在身下面垫一块蒲垫,手拿两块砖头撑着行动。&
可能是这种经历造成不小的刺激,所以他是九门里比较心狠手辣的一个,疑心病极重,对人极度不信任。甚至有市井传言,他晚上都睡在古墓里,和粽子为伴,说活人比死人可怕得多。&
虽然如此,半截李的盗墓功夫却是一绝。他的双手力气极大,而且非常灵活,身材矮小,徒手爬树比正常人还快,可以入很多人进不去的地方,拿到很难拿到的东西。&
但是,很奇怪,和二月红一样,他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同样不是斗里的事情,而是他和他嫂子的一段感情。&
他的大哥早死,父母双亡,从十几岁起就由嫂子照顾。在那个懵懂的年纪,嫂子既是嫂子,又是娘亲。生活困苦,为了拉扯这个小叔和自己的孩子,他嫂子吃尽了苦头。半截李那副敏感的心肠和极端的性格,可能也是由此产生的。&
有一次,他嫂子在别人家里洗衣服,因为把一件旗袍给洗破,被打聋了一只耳朵。之后没多久,那家被整个儿烧光了。那是一件悬案,但是所有人都在传,应该正是半截李干的。&
叔嫂两人同在一个屋檐下,随着半截李的长大,闲言闲语开始多起来。确实,那种屋子,就拉一条帘子,总是能看到一些不该看到的东西,更何况他的嫂子年纪来说并没有比他大多少。&
气氛变得越来越怪,半截李看嫂子的眼神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他嫂子是经历过男女之事的人,怎么能不明白?多年守寡也让她很恐惧自己身体的奇怪反应,便把半截李打发到其他地方去当学徒,但他无论如何总要回来。&
半截李当时很明白地知道,自己和嫂子之间出了什么问题,但是他想得很天真。嫂子的生活是没有希望的,自己必须自强,才能让她不再受苦,之后他可以娶她进门,替大哥照顾她。这是他当时琢磨的最好结局。&
为此,他偷偷去跟了倒斗的学手艺,和很多当时的小鬼一样,做着一夜暴富的黄粱梦。结果却是被打断双腿,差点死在斗里。&
闻讯,他嫂子伤心欲绝。一个介于丈夫和儿子之间的男人,如今落得了残疾,痛苦是双重的。本来以为即将熬出头,日子却跌入更深的黑暗,她更愧对了丈夫临终的托付。&
但是,同时,激烈的感情波折也冲破了心理的防线,这是两人都始料不及的。&
之后,她更加细心的照料半截李,给他擦shen,帮他fang尿,他们之间的肌fu之亲越来越多,越来越平凡,也越来越无法控制。后来,连半截李自己都能发现,他大嫂的眼神变了。&
终于,某一年的大年夜,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屋外大雪纷飞,屋内充斤着喘xi的声音。积压多年的激qing瞬间爆发,一切都疯狂了。&
一年后,半截李回到曾经被困的古墓,拿回了自己偷偷藏起的明器。此时的他已今非昔比,被背叛的仇恨和对大嫂的愧疚使他变得极度心狠手辣,而且不给人留任何余地。接下来&
,他找到当时的几个同伙,把他们的腿打断,一个一个拖到自己待过的古墓里,活活饿死在里面。&
神鬼怕恶人,半截李发达了,买了宅子,开了盘口,之后日渐安定下来。他收的伙计大部分都是残疾人,其中一个哑巴,之后自成了一派。这里略过不提。&
发达之后,半截李便想娶他嫂子进门,但是她不肯,认为自己已经脏了,当年答应亡夫照顾好小叔子,不能变成这种情况,希望他能另娶一个干干净净的姑娘。&
由于她十分坚持,这事情后来就不了了之,但半截李也坚决不肯另娶。为了彻底断了他的念想,他嫂子便想找一个老实男人改嫁了,但是半截李当时乃是长沙出名的狠角,谁也不&
敢去攀这个富贵。&
传言,他嫂子最后还是给他生了一个儿子。&
我很想写一个悲情故事,例如写他嫂子被人逼死,或者难产死掉,但世上住住不会有那样决绝的现实。人世间已有太多不幸,不管半截李多么凶狠,我还是希望他能长命百岁。以&
极度的恶来维持一点点善的幸福,虽然令人唏嘘,仍不失为大丈夫。&
女人会希望这段畸lian能成正果,男人会希望多知道一点那年大年夜里的细节,不过这件事情也就这样了。另外唯一能确定的是,我爷爷见过半截李的大嫂,那是她四十岁生日的&
时候,是一个十分漂亮的女人,眼中的神采让他记忆犹新。如果自己有这么一个大嫂,肯定也不会愿意让别的男人娶走。&
我听了就问他,奶奶知道你的想法吗?结果得了一百块零用钱。&
好了,这就是八卦。不过这总算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男人若要保护自己所爱,请你足够强大,不要让女人为自己牺牲,或者,至少要让她们的牺牲有回报。&
二、平三门&
平三门的三个人中,前面两个已经很熟悉,只有排行第六的黑背老六比较陌生,他的故事可以详细说说。&
陈皮阿四,四阿公,恐怕是老九门里身手最好的一个,一手铁弹子打得比枪还准,九爪勾可以勾回十几米外的生鸡蛋。&
陈皮阿四最早是二月红的徒弟,因为天资极高,被破格收留。从大理上讲,长沙土夫子功夫绝不传外地人,从小理上讲,浙江人也唱不了花鼓戏,所以算是绝无仅有的事情。外人因此猜测,二月红和陈皮阿四之间,可能有一些不为人知的渊源。可惜,真相早已飘散在历史中。&
如果说上三门的传说大部分都是英名、美名或者是市井八卦,平三门的传说大部分就是恶名了。特别是陈皮阿四,恶名最盛。&
假设半截李是个大流氓,陈皮阿四就是流氓中的航空母舰。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这人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他最出名的是杀徒,当他的徒弟,住住是一朝富贵、一朝丧命。&
陈 皮阿四和其他人不同,他极其的大方,也几乎没有什么家业,倒来的东西立即分发挥霍光,所以当他的徒弟可以一夜富贵。他教授徒弟技能则是从&功能性&着眼, 倒一个斗之前,首先会仔细琢磨,到了万无一失的地步,接着找一些认为适合的人,传授一些东西给他们,然后下斗。成则成了,不成则罢,对这些人的生死安危, 绝对不负责。下地后若是碰上状况,住住只有他一个人脱身。据说,就算能救你,为了杜绝后患,他也不会伸手。在自己陷入危险的时候拿人当替死鬼,那是常有的 事。&
跟陈皮阿四混,本身就是一种赌博行为,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出卖,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财。&
不过陈皮阿四也有一个优点,就是说一不二,他会先和讲清楚你要冒的险,得手之后也不会赖你应得的帐。艺高人胆大,很多走投无路的高手会选择依附他,这一批人都玩命之徒,手艺极其高超,声势最盛的时候,除了半截李的人,上三门其它两门都忌讳他们。&
这群人干过的最惊天动地的事情,简直狠毒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说出来怕都没人相信。&
有一回,他们来到一个村,发现地形很奇特,于是在当地打听传说,知道这个村子的雪化得特别早。&
如果村子下面的地质有问题,就会导致地面温度比其他地方略高,雪自然化得早。陈皮阿四感觉有戏,这下面,恐怕有什么好东西。&
但是,在哪一个位置呢?民居太多了,完全无法判断,不得已之下,只能一家一家去找。可在村里作业不比野外,杂眼太多,进展非常慢。&
一开始,他们想把那最关键的一家房子买下来,但是那人家的大院子里住了太多人,谈起来十分麻烦。陈皮阿四心一横,做了个手势,宰了!&
当天晚上,一行人摸进宅院,拿出毛巾和勾凤梨的弯刀,把大院子里的人全部杀光,将尸体堆到内房,撒上石灰,接着便堂而皇之地住进了院子里,开始探地。&
然而找了半天,却发现那家下面什么都没有,地方不对。&
陈皮阿四当然不死心,隔天晚上潜入隔壁家,依样画葫芦再把人全部杀光,故技重施,可依旧不对。&
如此反复,死的人越来越多,第一家杀的人都已经臭了。陈皮阿四的人就好像夜魔一样,每天晚上如黄鼠偷鸡般杀人。到了最后,今晚去杀哪一家,完全是投骼子决定的。&
半个月之后,大半个村的人都杀空了,陈皮阿四才发现自己这回判断错误,下头根本就没有古墓。心灰意冷之下,他干脆放放火烧村,一举灭掉剩下的四十多条人命,包括小孩和孕妇在内,一个都没放过。&
这件事情成了大案,后来被一个徒弟喝醉了捅出去,牵涉其中的人全被逮到枪毙,只有陈皮阿四一个人逃出,远走广西,因而在卧佛岭碰上倒吊镜儿宫的事。&
我无法想像,以前的陈皮阿四到底穷凶极恶到了什么程度,能了解的是,远避广西之后,他收敛了很多。那一桩大案,还是多少改变了他。&
吴老狗,狗五爷&
吴老狗就是我爷爷,长沙吴家第一代,盗墓村里出来的正统土夫子,鼻子在解放初期被废。他的帮事太熟悉了,不必累叙,只稍微提提。&
我爷爷和陈皮阿四一样,也经历一次大案,而且案件的等级更大,正是战国帛书案。&
这个在当时很轰动的案子,因为牵涉太广,不能说太多。总之,几乎导致了长沙土夫子的全面洗牌,老九门从此没落,一蹶不振。我爷爷则在被骗之后来到杭州,才有现在的局面。&
为什么狗五爷的名气这么大?原因正在此。可这并不是美名,毕竟那一次风波中,那么多人锒铛入狱,那么多人人头落地,只有我爷爷活下来,多少会有一些传闻。&
在我自己的感觉,那一次的事件,是上头对长沙老九门产生注意并着手取缔的开始。爷爷从此一直深居简出,十分的低调,所以听到有人突然问起他,我很难不吃惊。&
狗王狗五爷,最有趣的当然是他养的狗。&
我爷爷是个狗痴,养了不少狗,对于狗的了解很深。同时他也吃狗肉,而且吃得最欢,非常奇怪。&
他最喜欢的狗叫做三寸钉,是一只很小的西丄藏獚,天生养不大,只有几百克,总是被他揣在袖子里,带来带去。&
我爷爷说,这种狗也是最警惕的一种狗,非常不信任陌生人,要得到它的信任很难。如果感觉有人心怀不轨,能在袖子里警示主人。正好我爷爷在出事之后就很不相信人,世态的炎凉让他心寒,便一直带着这狗。不过落脚杭州之后好了很乡,这地方没有老长沙那么多是是非非。&
我对三寸钉的刮目相看,源自爷爷说过的一件事情。&&&&
他向来是怕鬼神怕人心的,但也有例外。&
有一次,他去广西的南宁,住在一处招待所里,当天晚上去上公用厕所,发现那地方有点奇怪,好像曾被改造过,四周全钉着木板。&
他吃坏了肚子,一边拉就一边百无聊赖地往木板之间的缝隙看,后头竟然是一扇铁门。&
他想了一下,明白过来,该是老板把走廊隔出大概一两个平方米大的地方,做成厕所。这门,本来是在走廊尽头的。&
奇怪,这样不就少了个房间?老板为什么要这样干?&
木板有弹性,钉子腐朽了,他索性掰开来住里看,发现后头的铁门已经锈得不成样子。门上有元宝蜡烛的痕迹,门缝却是焊死的。&
铁门是那种栅栏门,里面还有一道木门,算是最早的一种防盗门。把手伸过去推一把,木头门没有锁,能推开。&
以我爷爷的胆量,当然不可能只因为这样就被吓到,直接用手一推,想把木头门推得大开,看个究竟。想不到推开到一段距离,一下就撞到了某个东西,推不开了。再用力推了几把,他意识到不对,不是卡住是什么东西的感觉。&
卡住门的,好像是个人。&
他吸了口京气,立即将木门关上,扭头就走。身后,隐约还传来木门被掰开的声音。&
回到自己房里,他感到事情奇怪,但是等了片刻,没有其他动静,也就不愿细想。过往遇到的古怪事情太多了,也许是这里的老板有偷窥的癖好。&
睡到半夜,他却突然感觉到浑身不自在,且闻到一股非常奇怪的昧道。迷迷糊糊中睁开眼睛,一下就看到床头站着一个奇高无比,脑袋奇长的人,身高加上头长,肯定超过两米,但是瘦得犹如柴干,且没有穿衣服,身上的皮肤在窗外透入的月光下,似乎是透明的。&
再一看,三寸钉此刻正趴在他身上,非常镇定地和那两米高的怪物对视,不但没有吠叫,而且一点也不害怕。&
之后爷爷又昏昏沉沉地睡去。再醒过来时天已大亮,一切无恙,回想起夜里的情形,出了一身冷汗。&
离开南宁以后,他一直对这件事情耿耿于怀。那个怪人到底是什么?当时三寸钉的样子,也让他感到奇怪。&
后来去打听,有人告诉他,那怪人有点像一种嗬形症患者。至于西丄藏獚,那是西丄藏的礼佛犬,菩萨座下的狗,一般都养在庙里。那天晚上趴到你身上,也许是要保你的命。&
因为这件事,三寸钉成为他养的十几只狗里最吃香的一只。那只狗也确实有点神,我爷爷去世的第三天,它不见了,再也没有出现过。也或许是乱中给人偷走吃了吧!&
说到黑背老六,这有一个典故。&
据说有些时候,土夫子下到墓中,不觉得有什么异样,等到爬出盗洞,却突然感到有人搭他的肩膀,怎么也扯不开。&黑背老六&这个外号就是这么来的,他的肩膀上有一个黑色手印,据说就是给&搭&的。&
人说遇到这种事情,要闭眼回头吹一口气,把那只搭肩的手给吹走,力气越大,成功率越高。吹完之后不能再回头,不然肯定会看到让人不愉快的东西。&
黑背老六是个很低调的人,连爷爷也和他交住不深,只知道他曾是陕西的一个&刀客&。&
何谓刀客?先看一段陕西县志里的记载:&
刀客会,是关中地区下层人民中特有的一种侠义组织.其成员通常携带一种临潼关山镇〔今属阎良区)制造的&关山刀& ,长约三尺,宽不到两寸,制形特别,极为锋利,故群众称之为刀客.&
刀客约产生于清咸丰初年,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或严密的纪律,但有一个类似首领的人物,大家都称之为某某哥,在他以下的人都是兄弟,围绕首领活动.&
刀客分散为各个大小不同的集团,画地自封,以潼关以西、西安以东沿涸河两岸较多,渭北更多.这些人一向有反抗统治阶级的精神,也有打抱不平、拔刀相助的义气.辛亥革命时,便有大批刀客参与,走向历史舞台,发挥侠肝义胆精神,为革命抛头颇、洒热血。&
如今,渭北平原刀客已经成为遥远的历史,就像经历了一百多年时间洗涤的关山刀一样.传说和故事慢慢地生锈,失去原来面目&&&
说起九门提督的共性,应该是智慧,不管是阴谋诡计还是正常谋略,这些人都有着人精一样的脑子。在当时的环境里,这是必须的技能。黑背老六却是个特例,没有这方面的传言,是九门里面唯一一个打手出身者。&
当 刀客不需要脑子,因为他们的刀永远要比脑子快。在西北的日子,黑背老六过的是刀口舔血的生活,真正的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每天如此。所以他来长沙之后,也 只有这一种办事模式。他的刀快到什么程度?正是所谓&闹市一路过,沿街落人头&。他走在街上,走过你身边,你的脑袋就掉下来了,没有人能发现是谁挥的刀。&
不知道这有没有经过夸张,不过黑背老六在长沙的确很不受欢迎,因为他的做派完全是个西北人,而且沉默寡言,别人根本无法和他交流。他倒斗就是为了拿东西,然后卖掉,没有徒弟,只身一人。道上的人一直怀疑,他是否会在地下和粽子对砍?&
这么一个孤单侠客,住住会沉浸在一两个人的温柔乡里,然后争风吃醋,黑背老六便是如此。&
温柔乡是个英雄冢,他吸鸦丄片,整夜住在J院里,只找一个老J女。有一回那个老J女被强卖,黑背老六居然千里走单骑,凭着单刀把她抢回来。&
因为吸食鸦丄片,他时常进入一种癫疯状态,每天半夜都要练刀,练到精疲力尽,白天则缩在一边,好比乞丐。给人的感觉就是是个疯子,陪伴他的只有一个老J女和一把快刀,恰如好多武侠小说中的情节。他们之间究竟是单纯的互相需要,还是另有其它,无从猜测。&
为何把这个人排入九门之中?爷爷说,可能因为他正巧叫黑背老六。而最开始,他们都叫他阿六。&
黑背老六是一个非常沉默寡言的人,但也恰是这种特别的性格,让他十分的出众。大大小小的人都知道他,都不敢惹他,同时也都没必要害他。他成了一个异类。&
解放后期,曾经有红卫兵想批斗他,他以七十几岁的年纪连杀三人,后来被军队击毙,是九门中唯一一个无后、无家产,结局悲惨的人。&
不过也有传言说,他在被击毙之前就彻底疯了,因为下斗从来不做防护措施,五十不到身体便垮了。那个老J女已经先死了,他的最后年头就如乞丐和孔乙己的混台体,隔三差五拿一些小零碎出来卖,换点酒吃。解放后鸦丄片被取缔,改吃锈铁钉。&
这个人并不算是一个完全的盗墓贼,但是他也不是一个浪客,更不是一个游侠,没人能给他一个定义。正如旧社会的一种典型,没有追求,没有愿望,也没有智慧。&
如果有一个能托付的目标,他或许能成为一个很好的伙计,也许会在当家的安排下结婚,慢慢地学会爱,在有了家、有了孩子,开始相对地对人生有一点感觉。&
很可惜,唯一拥有的,不过就是&活着&二字。&
我会把那个老J女当成黑背老六和现实世界的介面,可能只有在和她做丄爱的时候,他才能感觉到自己的存在。她一死,他和这个世界就彻底断开了,从此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所以疯了。&
&&爷倒的不是斗,爷倒的是绝望。&
我在这里敬黑背老六。
三、下三门&
下三门是故事比较少的一门,因为他们都是做生意的人,不太亲自下斗。由于关系近,业务住来密切,平三门和下三门一向有联姻,比如解家和我外婆就有亲戚关系。&
七姑娘,霍仙姑&
做为老九门里唯一的一个女人,白沙井的霍仙姑霍婆子,可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巾帼不让须眉。她的家人跟了老毛革命,文化大革命的时候老底被翻出来,霍家由此销声匿迹,传说是隐入了幕后,被大人物保护了。&
每回说起霍仙姑,我爷爷都得先看我奶奶在不在附近,因为他和霍仙姑有一段住事,在家里是敏感话题,必须避开我奶奶,否则她会揪着我爷爷的耳朵骂:&老鬼三几十年了,你还惦记着那个狐理精!"&
不错,霍仙姑确实和我爷爷有过一段暖昧的过去。&
由于这个话题不能细谈,所以不知道这段感情,是发生在我爷爷遇到我奶奶之前,还是之后。如果是之后,那问题就大了。这也没法去问我奶奶,她会用打毛线的棒针打我的头,把我赶走。&
当然,事实也许是另外一种情况。也许爷爷只是和霍仙姑有一些业务来住,因为人家太漂亮了,引得奶奶吃醋。&
霍仙姑是有这种资本的,从她的外号就能看出来,当时的仙姑就是仙女的意思,说明她的漂亮是得到公认的。而且我爷爷说,她确实配得上&仙&这个字,因为这女人有一种让人无法直视和褒玩的气质。这气质是与生俱来,无法修练出来的。看着她,男人根本没有办法产生什么邪念。&
我于是问我爷爷,难不成霍仙姑是一个超级飞机场,身材比洗衣板还平?&
他说当然不是,霍仙姑有一米七高,喜欢穿旗袍,皮肤很白,短发。她的气质来自于她的眼神,那是一种出世的眼神,清澈得要命,好像从来没有被世俗污染过。看着她的眼睛,她让你做什么事情你都愿。&
现在想想,这有点像闷油瓶啊!难道霍仙姑就是变性了的闷油瓶?脑海里对她的印象就成了闷油瓶穿着旗袍的样子。&
不 过,霍仙姑的圣洁并没有持续一生。大概三十几岁的时候,她爱上当时的一个军官,这人后来成为老毛手下的得力干将。据说开国以后,一次政界的舞会上,她的出 现艳惊回座,连苏联的几个官员都看得目不转睛。但也可能因为如此,她给她的丈失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打到。之后虽然得到平反,当年的霍仙姑 却变成了霍婆子。&
我爷爷最后一次见到她,是在电视上。风华仍在,气质仍是那般,可毕竟不是小女孩了,让人唏嘘岁月的无情。&
这样一个女人,我总觉得有点阮玲玉的感觉,怎么也想像不到她能排到老九门中,而且还位居第七。难道她也能下地?&
爷爷就道,霍仙姑本来也不常下地,而且他们家里下地是透过一种很特别的方式,类似于之前盐矿里的做法,打一个很大的洞,倒挂下去,用一种特制的钩子趴挂在墓顶上。这种做法需要柔韧性非常好的人和非常有力气的人配合,所以霍家的当家都是女人,女伙计的地位很高。&
但是女人一多,是非就多,霍家因此也是内耗最大的一家,家族斗争一直很厉害。&
霍家的女儿不止一个,霍仙姑拿到当家人的地位,经过非常曲折。&
当时霍老太去世,几个女儿以及霍老太的几个妹妹,还有堂姐妹,都盯上了当家的位置。而且这还意昧着家族势力的重组,所有人都在观望。&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假设你现在做生意的头目是跟着霍二小姐混的,可霍二小姐没有得到当家的位置,那么那个头目很可能会立即失宠,这么一来,你之前的关系都白搭了。后来接替的人也有自己的利益团体,好处是不是还会分给你?很难说。&
为了上位,霍家的人必然得和外界势力结盟,而霍仙姑的结盟对象,就是我爷爷。九门提督里,上三门不管江期琐事,最好什么事情都跟他们没关系,所以不太会出手这类很可能出大事情的阴谋诡计。平三门和下三门则正好相反,对此一直很热衷,因为这和自身利益切实相关。&
最 被霍家几股势力希望提供支持的,是解家。解家老爷做事情实在太稳了,而且家底殷实,伙计什么的都很厉害,无论是火拼还是玩玩官面上的阴谋诡计,有解家在后 面,十分稳妥。但是解九爷如此精明的人,自然不会被套入局,而且家大业大,也不怕你霍家换个当家后就不来登门,所以倒最沉得住,只静观其变。&
至于陈皮阿四,做事情太过乖张,和他合作有极大的风险,搞不好辛苦拼来的基业会被反噬掉,没有人敢贸然拖他下水,反倒是他自己蠢蠢欲动,想在其中拿点便宜。霍家的人既怕他到自己这边来,又怕到他别人那边去,情势变得更加复杂。&
黑背刀客老门是个神经病,自然没人去找。而奇门八算齐铁嘴,盘口小,光靠着一张铁嘴,也不可能让其他人让位,用处不大。&
这样算来,最靠谱的就是我爷爷了。&
狗五爷为人讲义气,在江期上有比较高的号召力,也有几个很不错的徒弟各居一方,手下弟兄很服贴,下线实力强大,家财殷实。最重要的是,他和另外几个人的关系都可以,几方他都摆得平,特别和解家的关系很好,很得解家老爷赏识。&
霍家的几个姐妹都派人送过茶贴,想请我爷爷去喝茶谈事情。至于最后他为何选择了霍仙姑,这就很耐人寻昧了。据说,霍仙姑为此的确做了些牺牲。&
到底他们之间有些什么?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在那个年代,女人想要换取一些东西,总是要付出凄凉的代价,就算是霍仙姑,美貌也只是一个条件。相比较起来,现在这个时代虽然还是如此,但总算有了不少进步,至少,女人退一步,后面不再是深渊。&
不知道是应该庆幸,还是觉得更加可悲。&
奇门八算,齐铁嘴&
奇门八算齐铁嘴,是下三门里一个比较奇怪的人。&
霍家和解家都是大家族,立足于开创盘口,从蒙东到岭南,两家都有势力,齐铁嘴走的却是完全相反的路线。从以前起,他的盘口就只有一个,就是长沙老茶营的一个算命摊。&
这个算命摊在一条走廊的深处,后面是个小香堂,专门给人解签,同时算命。有货要拿,交六文钱,算命先生会带你到内堂,后面有个很大的厅房,里面全是宝贝。&
一般情况下,这种小盘口很吝易被淘汰掉,偏偏齐家的盘口开了几代,一直生意红火,简直火得不行。&
有人觉得非常奇怪,不明白其中有什么蹊跷。后来才知道,齐铁嘴做生意有一个奇怪的规矩,就是每个人来买货,他都会给对方算一卦。&
奇门八算是长沙第一算,算得极准,而且只给买货的人算,叫做送算。这个放到现在来说,就属于差别竞争力,或者叫衍生价值。&
地里营生和盗卖古董的人都极其迷信,奇门八算名声在外,就算不要货,都有人愿意为求一算跑来随便买一件,生意因而源源不断。&
那么,奇门八算到底有多准呢?&
可以说,神乎其神。&
解放前夕,曾有一个掮客来齐铁嘴香堂里买货,什么东西都没看上,却看上了香堂里的一只香炉。&
这只香炉并不是古董,可见这掮客眼界不高。当时的伙计请示齐铁嘴,他很讲规矩,卖古董的就是卖古董的,怎么会卖香炉?就没准。不想那伙计自己起了贪心,心说香炉才几个钱?我卖给他,偷偷再买一个来替换上,那钱不就是我的了吗?于是偷偷卖了,又怕被发现,就打发那人快走。&
当时齐铁嘴在里头看着,等那掮客来求上一卦,没想到对方头也不回就走了,觉得奇怪。招来伙计一问,那家伙胆子一怯,全说了出来。&
齐铁嘴听完告诉他,这么做,一是冒犯了神灵,二是冒犯了祖师爷,是大忌,恐怕要遭报应。说这话是要吓死人的,那伙计立即把钱全拿了出来,说自己只是利欲薰心,问有没有化解之法?&
当时这个伙计正要下村去收村租,齐铁嘴推卦一算,不由皱眉,把刚才卖香炉子的钱全部拿出来,让他把这些钱带在身上,收来的钱则放在箱子底。并且嘱咐他,瓜农今年的份钱就免了。&
那伙计很奇怪,莫名其妙地上了路,到了村里才发现当年下大雨,瓜农没有收成,根本缴不起田租,就算硬收也绝对收不起来。&
回来的途中,他在同路上遇到强盗,身上的钱全被抢去,对方却没有伤害他的性命,也没有搜箱子就跑了。&
回到香堂后不久,那强盗就被抓住了,竟然正是村里其中一个瓜农。&
原来,当年的瓜全被雨水全泡烂,那人走投无路,只好落草为寇,却见被劫的是免了自己份钱的账房先生,不忍杀人灭口,又怕被认出,因而劫了一点钱就慌忙跑了。&
不难推想,如果那伙计没有免了瓜农的份子钱,这一次必死无疑。又如果他没有把卖香炉的钱放在身上,箱子里的银子必然遭劫。&
事 后,伙计问齐铁嘴,这到底是怎么算的?齐铁嘴告诉他,买香炉的钱,就是买炉钱,而买炉钱,不就正是买路钱吗?意思是这一次出去会有匪截,截的就是买香炉的 钱。另外,当初那掮客不算卦,就是卦不算,那不就是瓜不算吗?自己造的业自已背,幸好祖师爷念你是初犯,给了你一条后路,以后要小心做人,不要再犯这种昏 了。&
伙计服贴,从此再也不敢逆齐铁嘴的意思。这件事情的经过很快被传出去,传遍全长沙。&
小解九,解九爷,外八行里唯一的一个正统知识份子,还曾经在日本留过一年的学。&
解家是一个楷模似的家庭,不像之前所有的人,这一家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特点,是势力最平均的一个家族。无论人手、套路、渠道,都不是最出众的,但却也是最能够用的。&
九门提督里,解家的生意做得最稳,虽然不见得最赚钱,可一直没有任何的凤波。谁也不找他麻烦,也很难找他帮忙。&
解九爷是一个做事按部就班、天衣无缝的人,对于一件事情的任何可能性,都能在发生之前想到,事先定好对策,这可能也是没有人愿意和他作对的原因之一。&
这种人,一般是平淡无奇的,几乎没有任何奇闻异事传出来。要说有什么可以讲的,只有一件趣闻。&
当时广州有一个棋圣,被一个军官请来长沙斗棋,竟可以同时和八个人下棋,杀得几个棋手都丢盔弃甲。正好解九爷工于心计,平时最好的就是下棋,也算是个棋友,便知道了这个事情。&
那 十年间,长沙下象棋下得出名好的,一个是解九爷,另一个就是我家的二叔。解九爷以奇局见长,设局厉害,我家二叔则以解局见长。可以说,一个喜攻击,一个喜 欢防守反击。但是他们是分属两个时代的人,解九爷下得最好的时候,&&&&& 我二叔还不到火候,所以事情传出后,只有解九爷出面。&
然而,解九爷天性不爱露面,最后决定再开一场一对八的棋局,其中一局由他在幕后指挥。&
对弈的结果让人膛目结舌,那高人赢了解九爷,却输掉其他七局。&
有几个棋手在一边看棋,就啧啧称奇。解九爷的那盘棋,下得可以说惊心动魄,明明破绽百出,偏偏每次眼看就要输了,又被扳过来,但是优势又不明显,还是被人压着,如此胶着,最后还是输了。&
解九爷就对其他人道,这叫臣子棋,是那些自身棋艺高超,却又不得不和那些地位很高者一起下棋的人发明的。比如说和皇帝下棋,你必须输,但是又得输得非常艰难,让皇帝认为自己是靠实力赢的。&
靠临场应变下这样的棋非常困难,所以就有人琢磨出很多的套路,专门做胶着难下的棋路。不过,这样的棋路毕竟一开始就是奔着输去的,便有人又问了,为何不直接赢了,挫挫对方的锐气?&
解九爷道,人家从广东一直杀到这里,斗棋无数,自然有着自己的门道。这种人只挑软柿子涅,如果八个人里面有一个棋力和他相当,他必定会绕过去,反正赢七个输一个也不算丢脸,还是他厉害。这样的比赛方式,本身就是个陷阱。&
当然,此人肯定是有真材实料的,至少博闻强记的功失非常厉害,因为这种下棋的方法,要非常高的记忆力和对于棋局的熟悉能力,应变力反而是其次。&
解九爷抓准了这点,先用臣子棋露出破绽,引他入局。对方肯定是认为这人棋力最弱,必先攻之,欲杀出优势,其他的棋路便只是周旋了。&
这 是一对多的基本方式,不可能对所有方面都是猛攻,必是几方攻击几方守。几局之内,注意力并不平均。解九爷巧妙利用这一点,几次眼看就要输了,却又下一个奇 招振转过来,始终把形式集中在他欲赢却不能赢的境地,看似破绽很多,但没有一个真能用。打个比方,就好比少女撩拨你的情欲又不让你近身,委实难受。&
如此一来,这人既不肯干脆地放手,专心攻其他人,又无法再进一步,最终被一个难摊子给拖死。&
长沙方面本来就是想下他的面子,一赢七输,他的确面子全无,但是事后再怎样反省,只会认为问题出在自己身上,不会想到这棋局背后藏着阴谋。&
众人听完都佩服得五体投地,当晚喝酒庆功,很是欢畅不提。等人一走,他儿子却再次提问:&老爹,到底是如何?"&
解九爷大笑曰:&田忌赛马也。&&
原来,当时每人各在一室内,所以实际状况外人不明。那一盘臣子棋,实为另外七个人合下,其他七盘才是解九爷所下。&
解九爷棋力在那人之下,真的一对八也必输无疑,改用这个办法,七人之力加总,必然高于一个,成功牵制住那人大部分精力,而他招招猛攻,既没有输一两盘的顾虑,又占了对手被牵制的便宜,最终七局全下。&
整件事情既没有人察觉,也没有任何破绽,解九爷设局、破局、斗棋,最后淡过旁人的追问,每一步都是天衣无缝,可见其智之深,其计之诡了。&
一、&&&& 关于第一次行程&
从杭州到山东瓜子庙的行程是我全权策划的,为此损失了一万多块钱。&
按最初的想法,这是学费。即将要下古墓的预判,让我完全没有了平时的精明,直到拿到了账单才发现,自己其实被三叔算计了。&
购物账单(复印自三叔的笔记)&
洛阳铲头&&&&&&&&&&&&&&&&&&&&&&&&&&&&&&&&&&& 五个&
攀山绳&&&&&&&&&&&&&&&&&&&&&&&&&&&&&&&&&&&&& 两百米&
林德大号开山刀(加厚的)&&&&&&&&&&&&&&&&&&& 两把&
小斧头&&&&&&&&&&&&&&&&&&&&&&&&&&&&&&&&&&&&& 三把(两斤半以内)&
高山背包&&&&&&&&&&&&&&&&&&&&&&&&&&&&&&&&&&& 五个&
无烟炉(固体燃料)&&&&&&&&&&&&&&&&&&&&&&&&& 九罐&
冲锋衣&&&&&&&&&&&&&&&&&&&&&&&&&&&&&&&&&&&&& 3XL一件、XL两件、M两件&
螺纹铜管&&&&&&&&&&&&&&&&&&&&&&&&&&&&&&&&&&& 五十公分长,二十根(需要加工附图纸)&
虎头管猎枪&&&&&&&&&&&&&&&&&&&&&&&&&&&&&&&&& 四把(需要加工做短)
其他主要开支&
一、长途客车:杭州汽车北站出发,五张票,每张两百九十五块。&
行李托运得专门找一个李师傅过安检,一千五百块。&
二、租车:到济南后找新泰来租车公司,费用六千块。租来的是一辆中巴,正好是我的驾照可以开的座数。妈的!三叔者老狐狸,连司机钱都省了。&
三、住宿:济南丽天大酒店,标准间两间,一间加床,总共六百五十块。&
由济南前往瓜子庙,车程另需六个小时。&
二、瓜子庙&
瓜子庙何以得名,有两种说法。&
其 一是当地传说,古时候曾有一位大将凯旋而归,缴获了很多珍宝,到了这个地方却碰上了马瘟,死了很多马,没有办法把珍宝带走,那位大将无奈之下开窑熔金,把 那些宝贝都&& 铸成金瓜子形状的金片,抛入当地的河水中,并下令不得捞取,以后看到一颗金瓜子流落出去,就杀灭全村。&
因为这位大将战绩过人,威信极高,果然没有一个人敢去打捞,这些金瓜子逐渐被河沙掩埋。&
改朝换代之后,开始有听闻这个传说的人前来打捞,为了阻止这些贪婪的外来者,当地村民便在离河不远处修建起将军的雕像,果然成功震慑了那些乱民。后来,他们干脆在将军的雕像上修建一座庙宇,就叫做瓜子庙。&
今日,这座庙自已不存,不过瓜子庙的名字和故事却流传了下来。&
第二种说法,却与上述内容截然相反。&
据说这里的河流产金沙,呈瓜子的形状,不少从外地前来捞金沙的人干脆定居下来,并建起祠堂庙宇,许多代之后,因为很久以前金瓜子的来由,把这地方称呼为瓜子庙。&
据我考证,第一个传说中的大将,极有可能是伍子胥。相似的民间传说在江苏溧阳也有,且非常有名,为何会出现在山东则不可考。一般的推测,这边的移民,可能有相当部分来自于江苏,所以将那地方的民间传说带到了山东。&
西 (银家认为是&公&但书上就写了个&西&)元前五百多年,即春秋末期,楚平王冤杀伍子胥父兄,伍子胥逃出昭关,渡过长江,投奔吴国,昼伏夜行连走了七天, 来到溧阳黄山里的濑水(自高淳固城湖经南渡、溧阳、徐舍、西氿、宜城、东氿入太湖,宜兴段又称南溪河)边,遇到在河边浣纱的史贞女,向她讨饭吃。&
伍子胥吃了面糊,叮嘱史贞女不要对别人讲他到过这里,以免追兵知道他的去向。史贞女为了让伍子胥放心逃命,并保全自己的贞节,竟抱起一块大石头,投濑水自杀。&
后来,伍子胥率领吴国兵马打败楚国,报了父兄之仇。在回吴国的途中,到濑水凭吊史贞女,铸造了三斗三升的金瓜子,撒在水中,作为报答。&
我不想以最坏的人心揣测当年的那些枭雄,不过这个历史故事,还是让我看到一个残忍的可能。&
越王勾践请和时,伍子胥曾劝新吴王夫差趁机灭了越国,一统江南。可见他做事决绝,绝不留余地的人。一个能忍辱负重几十年,而后杀回国报仇、开坟戮尸的人,性格可见一斑。&&&&
再想一想,正如中国近代史上很多被迫的&牺牲&一样,有多少所谓的烈士,是真正死在敌人手里?&
尔浣纱,我行乞;我腹饱,尔身溺;十年之后,千金报德。&
呜呼!河边的浣纱娘,有没有可能是为了成全一个美妙的谎言,被迫在刀剑下死去?或许伍子胥还是感到了些许的良心不安,可凭着撒落的千金,真的能平复吗?&
又或者,事情没有我想的这么简单。伍子胥本身就是以盗墓出名的将领,在河边洒下金瓜子,恐怕有别的用意。也说不定,这些金瓜子根本是从上游的古墓中冲下来的,或是在敛葬运宝的时候,被人不慎倾泻如河中。&
真相已不得而知,只能猜测了。&
三、战国帛书译出的地形图&
翻译战国帛书的关键是拆字。把一个字拆成矩阵,所有的细节形成一个庞大的矩阵,而且还分维度。寻出其中合适的点,这些符号便表示着他们相连之后的线条代表着什么意义。&
这一套符号体系十分的复杂,幸好拜电脑所赐,现在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图复原。&
这种方式后来被广泛地用于&样式雷&(清代著名家族,专门设计皇家宫殿、园林)的设计中,不知灵感是否正得自战国帛书。&
使用Google earth,贴合翻译出来的纹路,大概是这个样子。可以发现,契合度还是蛮高的,这份地图显然不是儿戏。&
【下面这段是网络中的,书中没有。但认为此段很有意义所以没删~~~~】&
我自问是学建筑的,对于我所进入的古墓,我总是用我所谓的专业眼光来审视一番,我的导师和我说过,真正的建筑,你在其中能感觉到它的呼吸,而所谓的灵性,大部分起于结构,所以我对于古墓的结构总是特别的在意。然而,真正开始去思考和分析,却发现其中的水太深了。&
四、七星鲁王宫平面图&
按照我的分析,瓜子庙一带可能有一个古墓群。&
尸洞明显是一个被打通的山洞,这座山中空洞不晓得是如何产生的,但是两边的通路一定是鲁殇王盗墓时候开凿的盗洞,我们不知道山脉中地下水系的流向,按照现状看,水盗洞将溪涧中的水引过这座大山,很可能是为了方便运出古墓中的陪葬品。&
七星鲁王宫,由陪葬的祭祀墓地到达真正的古墓所在,大概有一公里长的墓道,相连的那些错综复杂的嵌道,最后都会到达蛇柏所在的地宫,真正的棺椁被埋在刨开的大树之内。这棵树肯定是很久以前古人栽种的,这样的直径,树龄少说也有千年。&
西周的古墓大多结构较小,因为国力的关系,真正的堡垒式的古墓,只有少数帝王可以享用,这座古墓结构也不算太雄伟,仔细剖析,发现应该是由三座古墓连结而成,祭祀墓为陪葬陵,七星棺处为疑冢,嵌道所到的巨大山洞是为真正的墓室。&
那么,那些嵌道是用来做什么呢?&
看嵌道的损毁程度,应该是在古墓修建同期建造的。如果说是工匠用以逃生的暗道,未免太过于复杂了。如果是防止外人进入古墓的迷宫,我觉得直接毁掉入口更加方便快捷。&
&地书&上的记载的一些文字告诉我们,这些暗道之间,有术数的排列关系,古人显然煞费苦心。这让我更感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和二叔讨论了一下,才茅塞顿开。&
以前我一直认为,古墓中的这些嵌道,用处应该是防范外界的侵入,但事实上最简单的保护办法是封闭嵌道,这就是一种矛盾,显然思考方向错了。&
反向思考一下,我们会发现,有着九头蛇柏的山洞,也许并不是古墓,更像一个宗教场所。&
齐鲁多方士,他们有很多秘密的修道和聚会场所,甚至君王都有秘修之地。当时,方士往往带着教派和政治的背景,比如说墨家也是信奉鬼神说的,但是墨家弟子就有严明的组织性,俨如现在的邪教。后来的张角兴兵,用的也是方士的名义。&
古人看到方士在山中出入,且行踪诡秘,之后的以讹传讹,所以山东的仙人传说很多,修仙之风会愈演愈烈。这个山洞可能就是如此产生的。&
我希望能从当地以前的一些传说中得知蛛丝马迹,查阅了山东的很多县志,发现确实有不少切合点,但都非常的晦涩和不确定,大部分只能靠猜测。&
五、沉船打捞&
王盟发来邮件,收到了2003年的古玩拍卖年鉴。这鬼东西每年都会寄过来,我到现在都不知道是谁寄的,反正上面的东西没有一件是我们小老百姓玩的。&
看了新闻,上个月美国人送了一只滑板上了火星,NASA的老头子们互相庆祝,我就安慰自己:他们连火星都上去了,我去海底找个人,总不至于那么困难吧!&
阿宁告诉我的事情,我并没有完全听清楚,对于他们公司也不了解。稍微搜索了一下,发现这公司确实存在,标志是柔化的三角珊瑚。有这种企业AI设计的公司都不会太小,应该可以相信他们的专业性。&
这么大规模的打捞公司,在海外也不多见,因为一般海底打捞专案都是国有的,其中牵扯到了大量的机密和财富,各国政府都不太愿意放手,让私有企业去进行这种带传奇色彩的商业活动。&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日本沉船&阿波丸&的打捞计划,传说船上载有北京人的头骨,所以当时无数的国外打捞公司都愿意提供免费援助,但中丄国政府全部拒绝了。&
现在国际上还有争论,为什么当年美国人要击沉这艘船?&
当时的目击报告显示,这艘巨船在大雾中以极速航行,似乎急于赶到目的地。很多阴谋论都认为,除了北京人的头骨,船上肯定还运有其他的东西,而正是这件东西,逼得美国人不得不撕毁协议,击沉日本民用船只。&
历史充满了迷,没有人能知道那些沉在海底的废墟中,藏有什么秘密。自然,让那些秘密沉于海中,在控制之下,比暴露于唯利是图的寻宝者眼前要好。&
不 过,从另一方面看,虽然所有的国家对打捞专案都有严格的审查,实际上这种监管却很无力。所谓天高皇帝远,在远海,打捞基本上无法监管。我听我几个带货的朋 友说,现在的西沙几乎成了战场,什么国家的船都有,冒进冒出的,海防根本追不上。而且这个利益太大了,一船出去,回来就是一千多万,转几手到香港就是两到 三亿的港币,抓住也只判十年左右,脑子烧坏了才去贩毒。&
这听得我真是心痒痒的,几天两到三个亿,李嘉诚都得低头。风险又低,比偷猎玳瑁好多了。那偷猎玳瑁赚二十万,都得冒着掉脑袋的风险。&
国内外一些有名的沉船打捞事迹:&
阿 波丸。日本邮轮,装载40吨黄金,12吨白银,40箱珠宝和日本人从中国搜略来的大量文物,另有3000吨锡锭,3000吨橡胶以及数千吨大米。1945 年3月28日被美国潜水艇在福建海域击沉,后于1977年到1980年展开打捞,当时捞上来的物品,总价值达5000万美元(1980年的5000万美 元!)!&
歌德马尔森。中国商船,1752年从广州出发,驶往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在香港海域沉没。1986年,海底大盗迈克~哈彻从船中打捞处青花瓷器二十三万九千件,重达45公斤的金锭125块。价值2000多万美元。&
泰星号。中国商船,在南海发现,同样是迈克~哈彻,从船上打捞上来100多万件瓷器,其中有60万件因为成色普通和无法运送被他砸碎。剩下的部分在德国拍得3000多万美元。&
&阿托卡夫人&号。西班牙殖民船,1622年在哈瓦那海域沉没,1985年被寻宝人费雪发现,打捞出8吨黄金,500公斤宝石!所有出水文物价值4亿美元。也为此,费雪放弃了自己的公司的营运,寻宝经成为他人生中唯一值得追寻的东西。这种心态,我觉得和现在的三叔很像。&
因为船的载货量巨大,所以有一船十墓的说法,大型商船上面运载的瓷器数目几乎是天文数字。漫漫岁月中,沉没于海上丝路的巨船数量又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这些巨大的宝藏还远未开启。&
不过,关于阿宁的公司,我在网络上只能看到一个简单的页面,没有过多的资讯,似乎没有高调地做过什么项目。我对于国外古玩的这一套并不了解,只能小心行事。&
六、西沙群岛&
西沙群岛又名宝石岛,是中国南海诸岛四大群岛之一,由永乐群岛和宣德群岛组成,这片大大小小的珊瑚岛屿群,漂浮在三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上,美丽而纯净。&
《旧 唐书》记载,从唐朝起,中丄国政府开始正式管理海南岛以南海域。古代这里被称为&千里长沙&,是南海航线的必经之路。早在隋代,中国便派使节经南海到过今 天的马来西亚,唐代高僧义净亦由此到达印度。满载着陶瓷、丝绸、香料的商船由此驶过,因而被称作&海上丝绸之路&。&
由于远离大陆,人迹罕至,西沙群岛四周的海水十分洁净,最高能见度达到40米,另有着连绵数公里的珊瑚礁,是绝佳的潜水海域。&
&& 摘自《维丄基百科》&
对于目的地,碗礁,我查过一些资料。&
所谓的碗礁,在中国有好多个,渤海湾,东海,南中国海都有。被称呼为碗礁的主要原因很形象,就是渔民经常在这些礁石的附近捞到瓷碗。&
大部分的碗礁都是暗礁,且位于海上航线的要道处,古代沉船多集中在附近,散布了大量物资。&
由此我发现,古代礁石的称呼有意思,值得好好地研究。&
我之前唯一听说过国内比较有名的海洋考察,就是&碗礁一号&。这一次我们的目的地,显然会和这个过程很类似。&
七、清澜港&
我已经从青澜港出发,船上一点娱乐也没有,除了看海,只有听收音机。&
这里能收到台湾、大马、越南的电台,唯独收不到大陆的,非常奇怪。大概因为收音机是台湾制的,老式的台湾收音机可能把电台焊死在几个固定的频率上。&
昨天又重新想了一遍阿宁和我说的话,感觉这后面的事情有点不对劲。有机会还要多想想,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有点没法集中注意力,也许是船抖得太厉害了。我坐船的机会不多,能不晕进船舱里已经让几个渔夫刮目相看了。&
九、海底古墓平面图&
海葬是沿海民族特有的敛葬方式,不过和维京人的远海海葬不同,这里的海底古墓,是陆地敛葬向海底变种的一种特殊方式。说穿了,其实只是把古墓弄到海底。&
历史上使用水底古墓敛葬的人并不少,比较出名的有锦溪陈妃水冢,沈万三银子浜水底墓。而我最感兴趣的,是曹操。他的坟墓,传说就在许昌清潩河中。&
几个传说,前两者有迹可循,后者只有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里才能窥得蛛丝马迹。读了之后,我觉得真有那么一些根据,当中所言,听来不像是当时的人能杜撰出来的。&
《聊斋志异》中的原文如下:&
许城外有河水汹涌,近崖深黯。盛夏时,有人入浴,忽然若被刀斧,尸断浮出。后一人亦如之。转相惊怪。邑宰闻之,遣多人闸断上流,遏其水。见崖下有深洞,中置转轮,轮上排利刃如霜。去轮攻入,中有小碑,字皆汉篆。细视之,则曹孟德墓也。破棺散骨,所殉金宝尽取之。&
异史氏曰:&后贤诗云& 尽掘七十二疑冢,必有一冢葬君尸。 &宁知竟在七十二冢之外乎?奸哉瞒也!然千余年而朽骨不保,变诈亦复何益?呜呼,瞒之智正瞒之愚也!&&
翻译过来的内容很有传奇性,大概是有人来到悬崖边的河中,突然好像被刀砍了一样,断成两段,尸体浮出水面。后面又有人去那地方,也是这样。大家感到河底有蹊跷,就断流查看,见悬崖淹没在水下的部分有一个深洞,洞口有一个插满刀的转轮,里面是竟曹操墓云云。&
我见过很多的古墓中的奇异机关,知道这样的机关对于古人来说完全不难,难的是让转轮旋转的动力,这恐怕就是古墓建在水底的原因。要实现一些能长时间使用的机关,必须要有千年源源不断的动力,河流为之一。而汪臧海想得更远,他使用了海流和潮汐。&
不过,这个传说也有破绽。我就很怀疑,是什么使得历经千年的刀刃锋利如初,水底环境十分不适合金属保存,除非这些部件都是黄金制的。&
另 一个破绽是,把古墓的口子通过某些手段封闭起来,显然要比装置一个机关合理得多。试想,如果当时入浴的人没事,这个古墓也就不会被发现,你做一个转轮,总 有偶然伤人的一天,到时必然有人会潜下去看个究竟。能制作这种机关的能工巧匠应该会想到这一点,为什么还会犯这种错误。&
依我看,恐怕其中另有隐情。&
中原发展总以水土流失为代价,曹操时代的清潩河应该水量更大,古墓是在水下很深的位置。到了蒲松龄的时代,水位下降得很多,使得河底的古墓能以人力潜入,浮尸恐怕是探墓的同行,被机关暗算,又或者是起了杀人夺财的心,因而使得古墓暴露。&
我一直在想,汪臧海的海底墓穴是怎么建造的?&
在有水的环境下,在当时的人力物力下,除了沉船墓,其他方式几乎不可能的。读到这个资料却让我灵机一动,得到很多启发。&
是否有这样一种可能?汪臧海先在海底区域内筑坝,形成一个环岛,接着排出海水,做成大概的旱地,在其中挖一个巨大的坑。然后放水,驶入墓船,再次抽出海水,使得墓船随着水位的降低缓缓沉入坑中。最后毁坝,海水回灌。&
从平面图看,这个海底墓穴的结构非常复杂,如果不是这种方式,它沉入海底的过程必须精确到使用微积分来计算,恐怕不可能。&
既然古人可以截停一条河,为何不能在海底修起环岛?&
按: 回去查了查课本,发现这有一个问题,就是古人无法处理渗水,海底的海沙透水太好,建造这种水坝,使用的人力物力要比沉船还要多好几倍。我为此请教以前的老 教授,他仔细想了一下,说关键应该在那些巨大的石锚上。石锚分布在四周宽广的海域里,相当于现在的斜拉锁一样的结构,在整艘船沉入海底的过程中,起到调节 平衡的作用。&
十、楼船想象图&
和胖子讨论了一下楼船的结构。这个玩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可惜不是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