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工智能毕业工资行业工资那么高?

李开复:为什么人工智能博士生能拿300万美金年薪?-齐鲁财富网
李开复:为什么人工智能博士生能拿300万美金年薪?
近日,在中国&硅谷&中关村,李开复向网友们分享了他的新年&硅谷见闻&。他表示:做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博士生,现在一毕业就能拿到200到300万美金的年收入的offer,这是有史以来没有发生过的。以前这些学校的博士生在硅谷都可以拿到高薪,但是从来没有到250
& & & & 15天,100人,2016年新年伊始,李开复亲自带队奔赴硅谷。
  26位鼎鼎大佬,DST米尔纳、Google皮猜、雅虎杨致远、YC孵化器SAM、安卓之父Andy Rubin&&
  18家时下最富盛名企业,苹果、谷歌、Facebook、Airbnb、特斯拉、推特、YC孵化器&&
  科技创新圣地硅谷有哪些趋势正在发生?什么样的科技会在下一阶段席卷全球、改变世界?通过投资奠定了当下互联网格局的DST创始合伙人米尔纳如何找&百亿美元公司&创始人?安卓之父Andy Rubin正如何重复他的安卓奇迹?Google升级Alphabet背后怎样的雄心抱负?
  近日,在中国&硅谷&中关村,李开复向新浪科技分享了他的新年&硅谷见闻&。这些见闻包括他对当前中国创业者的思考和建议、硅谷最前沿的科技、正在发生的科技趋势、结合谷歌的战略可以预见的未来,以及对于今年火热当中的VR和AR的思考。
& & & & & & & & & & &&
  以下为李开复口述实录的整理:
  1、机器人
  先讲一些比较吸引眼球的东西吧。我觉得在每个会议上都有一些有趣的讨论。比如跟Andy Rubin(Android之父)的讨论就非常有意思,他做的公司叫Playground Global,其实《华尔街日报》上已经报道了很多。见到他的那天,我们正好看到了那个Boston Dynamics(谷歌旗下军用大型机器人公司波士顿动力)的那只机器狗。
  这只机器狗很好操作,我也玩了一下。说起来还挺有缘分的,因为Boston Dynamics的创始人Marc Raibert,之前是CMU(新浪科技注:卡内基梅隆大学,李开复母校)的教授,我是学生的时候,他的办公室就在我隔壁。那个时候他在CMU做的项目是一个会单脚跳,然后跳一分钟都不会摔倒的机器人。不过那个时候,如果你拿着棍子轻轻一碰,它就会倒了。而且当时还有一捆很粗很长的线,连接在电脑上,这就是最早的情形。
  前几天刷屏的那个怎么踹都不会倒的机器狗和机器人,其实已经迭代进步了很多。当时Marc Raibert创立Boston Dynamics,并且获得了美国国防部的研究经费,专门做机器人研究。从一只脚做到四只脚,再做回两只脚,每一步推进都很不容易,所以已经花了美国国防部可能接近上亿美元的经费了。然后,谷歌看上了它就把Boston Dynamics买进来了,买进来以后谷歌就没有让它再拿国防部的钱。
  当时买Marc Raibert的Boston Dynamics的决策者就是Andy Rubin。因为Andy Rubin做了Android之后,Google希望把Android和Chrome并起来,由Sundar Pichai(谷歌CEO皮猜)接替他的管理。然后创造了GoogleX,就把Andy Rubin请到Google X去里面做机器人,因为他自己爱好一直是机器人。而且Android本身也是手机机器人。我们和Andy Rubin交流那天,刚好Marc Raibert带着机器狗来拜访Andy Rubin,所以我们见到了。这是关于Google机器狗和机器人我所知道的。
  2、机器人平台
  Andy Rubin后来离开了Google X,创立了一个叫Playground Global的公司。简单来说,他的公司就是希望做一个机器人版的安卓平台。那我们如果以手机来参照的话,大概在十年前,你如果要开一个手机公司可能要花一两亿美金做研发,才能把手机做出来,但是现在你可能花一百万美金就能做出来了。因为你可以有各种代工,有标准模块,然后软件用安卓,还有其他。如果你不要什么特色,你就是要搞一个手机出来。那现在来说,创造手机这个的硬件的成本已经被降低了一百倍,然后就普及了。所以你看现在乐视为代表的互联网手机厂商全都跑出来了。当然,小米创业的时候做手机还是挺贵的,不过在此之后就越来越便宜。
  同样的,Andy Rubin也认为说,如果机器人要普及这一天也必然发生,那他做的事情就是希望降低机器人创业模块之类门槛。比如安卓提供了智能手机的模块,让一个开发手机的,从手机硬件,一直到软件都变得容易,而且成本降低,让更多人进来了,这一下才能真正让更多人围绕手机进行创业,要不然创业门槛太高了。
  Andy Rubin现在认为机器人也差不多在十年前智能手机状态下,所以做一个机器人平台,让更多的人来做机器人的创业,这会是一个改变世界的事情,也是他从孩童时代的一个梦想。所以Playground Global就是一个Android for robot,但是它不只是那种会走路的机器人。如果你要做一个简单的工业机器人,或者是一个像IFA的那个扫地的机器人,都是可以的。从机器人模块的角度来看,机器人基本就是一大堆传感器,组合起来,然后有学习训练和控制,让它能够动&&动手、动脚、动它的爪子之类的。此后再有其他部分里加入系统、输入和识别之类。
  这就是Andy Rubin跟我们分享的他的梦想。他的模式其实跟创新工场的初期非常相似,基本上是由一个孵化器来深度参与一些项目,然后把其中挖掘到的有价值的模块拿来标准化。接着再把好的项目拆分出去,作为独立的公司发展。
  当然他也和我们讨论,在中国有没有机会来做一个Playground,他已经拿了一些中国的投资,媒体有报道。至于未来是否会和创新工场合作,我们现在还不方便说。总之,我们很佩服他的远见,但他要做的东西,因为加了硬件,复杂度会变大很多,这个可能会是一个挑战。
  而且就我看来,他的这次创业,跟小米在一定程度上有点类似。不是说他做的产品类似,而是做这个东西需要有一种巨大的能量,需要有一个创始人,可以无限地吸入资金、然后投资,接着来打造别人认为很难的事情。所以在这方面,我觉得雷军跟他有很相似的地方。因为他也有大批鼎鼎有名的投资人,而且投入非常巨大,估值又巨高,又是做的一个特别长远、困难度很大、风险很高的设计。
  另外一个很有趣的事情,也有一点讽刺的意味在里边。Andy Rubin现在的办公室在Fry&s Electronics,这是硅谷极客多年买零件的地方,和中关村差不多,不过Fry&s Electronics就是一个统一的大卖场,只此一家。比较早的时候,像我们这些极客到了周末就会去那边看,有什么便宜的PC板,然后可以买回家拼凑,或者家里的硬盘没有了,去那边看有没有打折,总之就是各种电子元器件的批发市场。
  但是后来因为电子商务,大家买东西就不去卖场了,所以Fry&s electronics就卖掉了一半的楼层给Andy Rubin。他也跟我们说了下他的&野心&,他说Fry&s Electronics一定是要倒闭的,我现在就拿他楼层的一半,然后等着它倒闭,它倒一层我拿一层。
  所以Andy Rubin还是蛮有意思的,有一些收获是:在最前沿的领域里面,在机器人和智能硬件的这个领域里,我们怎么去重复安卓的奇迹。
  3、人工智能
  另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做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博士生,现在一毕业就能拿到200到300万美金的年收入的offer,这是有史以来没有发生过的。当然我觉得硅谷的公司都在追捧这个方向,而且基本是四大名校:斯坦福、MIT、CMU、伯克利。以前这些学校的博士生在硅谷都可以拿到高薪,但是从来没有到250万美元/年的薪资水平。
  这为什么会发生呢?第一,是因为真正懂深度学习的人现在还不是很多,所以供需不平衡。
  第二,是因为很值。Google拿到这样的人,他就可以马上用他赚一百倍的钱。因为你只要把这样的一个人用在某个领域,比如说,假设谷歌要用他手上的现金做最聪明的二级市场的财务投资,这一个人一年就赚出一百倍来,所以这事毫无疑问是划算的。
  第三,是因为涉及竞争。Google会很不希望这样的人落入他的竞争对手怀中。因为Google有这样一个领先的优势,但如果这个人去了Facebook、微软,马上就会给后两家机会。所以现在是一个关于人才的战争。对于这一批一年可能少于50个的博士毕业生,这三大公司:Google、Facebook和微软,都在用不合理的价钱去挖。
  这个给了我两个启示。一方面是遗憾自己生太早了,我就在这个领域,但是那时候没有公司这样来挖我们。另一方面是类似的人才战争,可能也会在中国发生。
  中国的大学恐怕没有这样的50个博士,但是我们这边有几所&大学&里毕业的,也是跟硅谷一样的。这几所&大学&的名字叫做腾讯、百度和阿里巴巴。所以这些人未来会不会因为数据的诱惑,或者对公司的忠诚留下来做点事情呢?还是这几家公司之间互挖,可能会成为很有趣的事。
  因为我自己是做这方面的,所以我觉得深度学习虽然很厉害,但是没那么了不起。你让一个聪明的人学两年,他也可以有这个价值。所以这也就是说,我们是不是应该来帮助培训一千个中国的深度学习专家,这些都是很有趣的讨论。
  然后我也问了他们,你们这样拼命的竞争,再过两三年,中国学这些东西也不难,中国数据也比你们多,你们这套公开了,中国在这个领域的人才可能会比美国多。
  因为在中国,百度、腾讯、新浪微博等等的数据量也非常大,如果在中国也有250万美金的年薪诱惑,中国人会更疯狂地冲向这个领域。所以我相信这个领域最后应该也是一个中美领跑的状态,虽然现在中国是远远落后美国,毕竟美国有斯坦福、伯克利,CMU、MIT出来的人,而且是不断流动。但对于中国来说,这批人可能就在百度、腾讯和阿里。现在百度、腾讯和阿里自己hold得住这些人,但是长期来说他们也不可能永远hold住。而且长期来说,小米、奇虎360也都会有这样的人,所以这会是一个很有趣的业界竞争的状态。
  于此相关的,领英的霍夫曼提到马斯克和彼得-蒂尔他们成立了一个开源平台Open AI。这个Open AI成立主要是为了防止Google、Facebook和微软这样的大公司形成垄断,你们有那么多计算机,那么有钱,又把最优秀的人全挖进去了,所以我们就要搞一个开放式的开源平台,来确保这个东西能够被更多的人快速学习掌握掉。所以这是一个很有趣的事情,硅谷考虑得很超前。
  4、VR和AR
  整体来说,关于VR各AR,主要感受主要有这么几点。
  先那VR来说,对于这个领域的发展,有一批人是非常乐观的,另外一批人则认为我们还早了一个cycle&&就是说现在还在摸索状态,因为内容不够多、体验不够好、太贵,然后还要连一个PC,拉一根线,可能真的还在一个玩家的时代。
  就创新工场来说,我们也综合了一些意见。我们的看法是,VR长远来讲对社会的影响应该是特别巨大的,而且随着摩尔定律等作用,它应该会越做越炫,越做越不头昏,越做越没有线,越做越轻,越做越小。最终变成一个,也许不是眼镜,但是是某一种模式,让你不知不觉就把它融入到你的生活里面去了,这一天是绝对会到来的,会是一个巨大的产业,会改变所有的事情。
  但是具体方面,我们可能会稍微保守一点。我们可能对这种五到十年的未来,抱有一个很乐观的期待。但是对于他到底能不能在一两年之内,Oculus也好,HTC的产品也好,他们在一两年之内能不能打破一个玩家的领域,能不能达到普及的状态,我们可能还是抱一个观看和怀疑的态度。
  当然我觉得从投资的角度,现在看到好公司就得投了,因为你不能进入cycle才投,只是说我们如果对它期望值很高,说它要颠覆什么的话,我们还有一点时间。
  还有就是从应用层面来说,VR我自己以前在SGI做过,做3D的东西。所以我个人对于VR的看法是,它的第一个突破一定是在娱乐方面。因为我们讲了那么多3D的东西,都还没有被验证,而且人们对3D的需求基本上只有在娱乐内容相关的领域得到了验证,所以基本上就是看电影更爽、玩游戏更爽、然后越做越逼真,大概是这样一个状态。有点像电影业和游戏业的一个延伸,但需要说明的是,这个延伸是一个巨大的延伸。
  AR来讲,它是可以有不同领域的应用。AR可以用在教育方面、辅助方面、服务方面等等。AR的应用是能够直接被证明价值的,而不只是让娱乐感更爽更强,可以在一些领域挖掘出一些垂直性的应用,这是大家的一个达成的认知。
  中国在AR和VR方面的机会,我觉得可能会跟屌丝群体和性价比用户相关,可以再观察一段时间。这个领域竞争的门槛会相对比较低,但到底能不能快速发展,可能还要一点时间。
  5、谷歌的野心
  此外还去了Google见了Sundar Pichai(GoogleCEO皮猜),斯坦福人工智能方面的教授李菲菲,以及领英的创始人霍夫曼。与他们谈论的主题都是人工智能相关的,具体的就不一一说了,可以把我的总结分享一下。
  去年Google调整成Alphabet,其实我们也知道他们为什么这么做,但这次去了就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基本上,Google想要做一个&机器大脑&出来,这个&大脑&具体来讲,它其实是下列几件事情的结合体。
  第一,你要有特别大的数据量,而且这个数据量最好不是公开的,是你私有的,而且是可以不断地更新、增加的。因为你要没有这个东西,你就没有竞争优势。
  第二,你要有特别巨大的机器平台,能够在上面运作、学习、迭代,让你的&大脑&越来越聪明,而且用这个数据能越做越好。
  第三,你需要一批特别棒的深度学习或者机器学习的专家,他们知道怎么去弄海量的服务器和海量的数据,从里面把数据变成一种认知和知识,以及能做的事情。
  一旦有这三件东西之后,你是可以应用到其他领域的。用在搜索上,就是一个搜索排序&&这个&大脑&能把世界全部索引了,然后你搜什么我就能告诉你,做一个最好的排序。用在生活领域,就是一个Google Now,可以告诉你今天要去什么地方吃饭,你最好搭地铁去,然后路上可以买花,提醒你老婆生日快到了,实际上是把这些东西都结合起来了。用在广告领域,就是怎样投放一个广告能让你赚更多钱。
  而且之前我们这些IT人总是想着如何用IT让生活更美好,往往忽略了这套数据为什么不能用在基因排序?为什么不可以用在生物科技、制药、健康领域?或者是你可以想象的所有领域,因为一旦你有了这个巨大的数据,你的价值就巨大了。
  于是你可以看到,Google从Genentech(美国基因泰克公司)挖了CEO,来做Alphabet里面的医药公司的CEO,所以Google的野心是非常清晰的。他用搜索和广告来塑造了一个巨大的&大脑&,这个&大脑&让聪明的工程师来调整,用巨大的数据来学习,加上巨大的计算量来不断地迭代。然后把这三者配到一起,找一个领域的新数据进来,比如说我们要学癌症的治疗,假如能够有一个什么库&&某个国家的所有人的一种基因、癌症病例,然后让数据滚起来,你还跟医院结合起来,有一个回馈的途径,知道是否有效,不断去追踪,实时迭代,可能就会掌握癌症治疗的方法。
  所以Google的方向,或者Alphabet的方向就是不断地找新领域,找一个该领域内的领军人物,拥有相关的大数据,再配几个机器学习专家,给他们一大堆机器用来计算,就能产生价值了。这会在任何领域都攻无不克。帮年轻人找对象、吃什么、推测所有的事情,甚至军事,都没有问题。
  归结起来,Alphabet的野心就是成为一个无所不为,用&大脑&来驱动并颠覆传统行业的一个公司。他们一定有很多内部的方法来分析,接下来开展哪个领域,是医学、建筑、房地产、金融还是二级市场之类的。
  举个例子,Alphabet做一个银行相关的应用,来分析你的信用和风险能力。你找银行借一千万,如果只看银行内部资料,那么银行只知道你在这里存了五百万、在新浪科技上班等信息,但如果我有另外一个爬虫,能把你的其他数据都爬来,比如你还在美国高盛藏了两千万、在开曼群岛买了一栋房子,咚咚咚,&大脑&就会告诉你可以借钱给他。
  所以Alphabet这么一来,可能就会成为世界上最伟大,同时也是最可怕的公司。当然我觉得有这个野心的公司其实很多,但是Alphabet应该是最有基础把它做好的公司。
  于是这也就引发了几个很重要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有这么大数据量的公司,他应该如何付出社会责任,实现自我管制?不作恶是一个问题。不伤害人类、伤害用户是另一个问题。所以Google设立了一个道德委员会专门用来审核他在人工智能方面的一些发展。
  与此相关的是,当这个超级人工智能出来以后,它是真的帮助人,还是会毁灭人的?这个话题我在CMU的毕业典礼上专门做过演讲,谈到我们作为计算机科学家的责任感。
责任编辑:武计苹
齐鲁财富网移动客户端
48小时点击排行
要将齐鲁财富网设为上网首页吗&&&&&&&&
要将齐鲁财富网添加到收藏夹吗
齐鲁财富网,
门户( qlmoney.com) 服务于大众的财经信息网,部分资讯引用互联网金融信息,如有侵权,我们将立即删除!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 鲁ICP备号程序员工资为什么这么高? - 知乎<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982,560分享邀请回答3774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8977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休闲娱乐生活服务其他类别扫扫有惊喜
人工智能研究生年薪可达56万,25万都是白菜价,AI到底有多火?人工智能(AI)的发展一日千里,将行业人才的薪酬推高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要说这一届秋招什么专业最打眼,那就非人工智能、深度学习领域的相关专业莫属了。为了抢夺这方面的人才,谷歌中国、微软、BAT、华为、网易等大型企业给校招生开出的年薪水平均在30万以上,谷歌中国更是开出56万年薪给人工智能岗位。甚至,现场已经收到offer的一位应届生表示,“年薪25万人民币的技术岗位现在没有吸引力,在我们看来都是白菜价。”当很多大学毕业生还在为10万元年薪欢呼时,炙手可热的AI专业应届生年薪已高达30万~50万元,干个三五年后很有可能涨至80万元。不过,这个价位主要针对的是研究生学历人才。一个人工智能的程序员竟然能赚5个普通程序员这么多?看来小编我要换专业了,抓紧去自学人工智能编程,希望还能赶得上潮流,一名AI方向的技术类毕业生能拿到的薪资已经相当于有3到5年工作经验的普通岗位工程师薪资。当然,AI专业方向的毕业生大部分是博士学历,不过他们约为25到30万的起薪水平,就算与一般的软件开发类博士毕业生平均起薪(18.5万)相比,也是要高出35%到50%的。
热门新闻更多
实时热点榜单热门视频
阅读下一篇视频推荐AI人才薪酬那么高,你想转行吗?
AI人才薪酬那么高,你想转行吗?
文 | 前方智能 伐木丁丁
如果说2016年人工智能还处于上升期的话,那么2017年其毫无疑问是迎来了一场大爆发。
从各大巨头前赴后继地拥抱人工智能,到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企业一轮又一轮的新融资,无不标识着整个行业的欣欣向荣。
但这一波人工智能的大爆发,不只体现在巨头和融资上,也反应在相关人才的薪酬里。
近日,纽约时报调查指出——普通AI专家(刚走出校门的博士或硕士),有几年工作经验的人,一年可以拿到30万—50万美元(甚至更多)的薪水以及公司股票。
AI人才薪酬水涨船高
随着这一轮深度学习的带动,人工智能这几年来高速发展,整个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激增。
科技行业巨头们在人工智能上押了巨额赌注,从智能手机到物联网,从智能医疗到自动驾驶,无不寄予厚望。
在这种形势下,业内大牛收到的薪水和公司股份可以说一个比一个吓人。
即便在一个从来不忌讳在高端人才上花大钱的行业来说,也是令人震惊的。
举例来说,2016年6月底曾在微软研究院(MSR)效力多年的孙剑博士以“八位数年薪+两位数股权”加入国内人工智能创业公司Face++(旷世科技)。
再如,2016年底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李飞飞加盟Google并将领导云计算集团旗下新成立的机器学习部门,据传年薪到了300万美元。
而在2014年加入百度的吴恩达,作为百度首席科学家,其主要负责百度研究院的领导工作,尤其是Baidu Brain计划,据披露百度开出的年薪高达1200万美元。
但是相比其Google前员工Anthony Levandowski,这些还只是算小数目。近日据Google披露,在其加入优步Uber之前,曾获得了超过1.2亿美元的奖励。
而对于一般性岗位而言,据拉勾网数据报告称:
5-10年工作经验的从事人工智能工作薪资达到3.05万/月,一般的开发岗位在2.3 万/月。
10年以上人工智能从业者的薪资平均达4万元/月,一般的开发岗只有3万/月。
AI人才供不应求
这俩年来,随着云计算基础设施的强大和神经网络研究成本降低,人工智能正在走入更多领域。
但该领域的主导者为谷歌、Facebook、微软、亚马逊、百度、腾讯、阿里等巨头企业,但一批围绕着人工智能的初创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从国内来看,近几年来各大IT巨头相继布局AI领域。
百度研究院四大实验室硅谷人工智能实验室(SVAIL)、深度学习实验室(IDL)、大数据实验室(BDL)与AR实验室相继成立。
虽然此前已有优图实验室、What Lab、微信北京研发中心、智能计算与搜索实验室,腾讯在2016年还成立了AI lab,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为主要研究方向。
阿里核心AI基础技术的提供者iDST(数据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成立于2014年,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成立于2016年,更多地偏向消费级产品。
与此同时,垂直领域企业也百花齐放,出门问问、face++、脸云科技、商汤科技、图森、蓦然认知等企业纷纷成立。
不过不管是巨头还是初创企业,它们都面临着人才短缺的问题,不管是大公司还是创业公司都在努力将尽可能多的人才招至麾下。
蒙特利尔独立实验室Element AI称,在全球范围内,掌握必要技术能够认真从事AI研究的人不到1万人。
2014年,Google以6.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当时员工大约50人的AI实验室DeepMind。根据该公司最近在英国公布的年度财务账目,随着实验室扩大到400名雇员的规模,“员工成本”总计1.38亿美元,算下来一名员工34.5万美元。
2015年,Uber从卡内基梅隆大学的AI专业招聘了40人,参与其自动驾驶汽车项目。
过去几年里,学术界最有名的AI研究人员中,四人离开斯坦福大学的教授职位或请假。在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20名人工智能教授中目前有六人处在休假或部分休假状态,为外部公司工作。
但是,AI人才还是十分匮乏。
根据拉勾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7月底,拉勾平台上AI职位发布数量同比2016年全年增加25.8%,同比2015年增加2.7倍。
从供需方面来看,2016年,AI领域,岗位与求职者数量的比例为0.39,2017年岗位与求职者数量的比例为0.77。
据拉勾分析称,人工智能相关人才的增长远不及行业的招聘需求增长。
于是,顶尖人才的跳槽几乎成为业界常态,越是巨头企业越是常见。
业内人士表示,有段时间微软与亚马逊几乎是1:1的状态在互挖墙脚,中国的企业更喜欢挖国外巨头的墙脚,不少企业将实验室设立在美国的一大缘由就是为了方便收揽人才。
如何才能成为一名高薪AI人才? 当下AI领域人才招聘现状是分层的,各个大学和研究机构的顶尖AI人才,几乎被巨头包揽,而初创公司的人才招聘多以社招和定向培养为主。尤其是定向培养方面,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
虽然说AI领域对于学历较为看重,但实际工作中还是可以通过自学来实现转行的。
如果是想往这方面转的话,智能君建议首先需要确立自己的职责,是算法开发还是算法应用,这两个差别很大。
如果工作的性质是通过算法去解决一些实际的业务问题,偏算法应用,那得需要更专注于了解业务以及算法的使用场景。
如果工作性质是去开发算法,提升效率,那么需要更多的关注数学推导能力以及编程技巧。
机器学习算法对数学的能力要求是非常高的,这就是为什么BAT很多算法开发工程师都是数学专业毕业的原因。
当明确了自己的定位,还需要有大量的数据在特定的场景下去不断磨练自己对数据的认知,对数据认知的过程就是将业务抽象成数学公式,将数据转化为特征的过程。
这个能力会比推导算法更重要,在这里给大家一些推荐:
1.首先可以去看吴恩达的关于机器学习的斯坦福公开课,还有一些相关书籍,比如:《机器学习实战》、《统计学习方法》、《机器学习实践应用》。
2.另外可以去参加Kaggle的比赛或者天池大赛,可以获得许多与高手切磋交流的机会,这些交流会让人快速成长。
3.此外多多实践,通过现成的开源工具:R、Spark-MLib、Sklearn等等。下载好数据,选定一个场景,自己用代码去跑跑效果。
李开复曾经说过:“做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博士生,现在一毕业就能拿到200到300万美金的年收入的offer,这是有史以来没有发生过的。”
虽然这个被大多数业内人士称为极个别现象,但这也侧面反应了整个市场的火热。
别的不说,就从普通职员一年可以的薪水或者期权来看,也是相当有诱惑力的。
那么问题来了,AI人才薪酬这么高,你想转行吗?
——————————————年薪25万只是白菜价,程序员人人工资都那么高吗?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提到程序员,除了代码你还能想到什么?大概可是高薪了。  近几年,程序员工资一直居高不下。日前,一份2018届互联网校招高薪清单在网络流传,清单显示了众多知名互联网企业技术类岗位的年薪水平,动辄30万以上的出价。    这份网络热传的校招薪水榜显示,包括谷歌中国、腾讯、大疆、海康、华为、网易游戏、阿里巴巴、滴滴、百度等知名互联网企业,今年给校招生开出了30万以上的年薪。梳理显示,其中谷歌中国的人工智能岗位年薪最高,达56万元人民币;其次是微软的算法工程师岗位,年薪51万;随后是谷歌的算法工程师岗位年薪50万;排在第四、第五的是腾讯公司的基础应用研究(SSP)岗位和腾讯云后台研发工程师岗位,年薪分别是45万-50万、32.4万。  从拿到这些企业offer的同学反馈来看,这份清单显示的年薪水平还是比较准确的。另外,今年互联网企业中研究深度学习、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岗位比较火热,在他们看来,校招年薪25万人民币只是白菜价。  互联网校招的行情究竟有多高?  有来自第三方的数据信息显示,2016年腾讯对技术类研究生开出的工资是1.2万元&16~1.8万元&16,年薪最高可达28万;阿里对技术类人才的薪资为1.3万元&15~1.8万元&15;百度对开发类人才开出的待遇是1.3万元&14.6,不过百度2016年校招略有缩减。值得一提的是,搜狗、去哪儿以及O2O领域风头正劲的新美大等公司也直逼第一梯队,搜狗和美团都开出1.3万元&15~1.6万元&15的待遇。  互联网企业的强势发展让他们在人才争夺战中开始脱颖而出,薪酬待遇逐步高于传统企业,“除了舒心的办公环境,互联网企业还开出了学生们无法拒绝的高额年薪”。上述行业人士分析指出,2016年校招来看,月薪基本在0.6万元~1.8万元。相较而言,包括地产等行业已不再像前两年的势头高企,给出的毕业生薪资大多中规中矩,月薪在0.5万元~1万元间浮动;自带光环的顶级财会事务所也已经多年没有大幅上调,薪资在0.85万元~1.3万元;通讯业最高年薪也不过10万元。  程序员工资为什么这么高?  工资是市场决定的,所以要分析供需——行业红海&就业机会。在所有职业当中,程序员是增长得最快的,自动化软件化趋势肯定会继续下去。程序员并不多,很多公司都是招不到程序员的状态。写程序的人不多,而到专业程度的有会减少一批。  行业利润高,以前见过一个做高精尖领域的实业老板,公司在香港上市,他最骄傲的一件事就是,总会有人问他,你公司的毛利为什么可以做到和互联网一样高?侧面反映出,IT行业的普遍利润可以和最高端的传统行业媲美。而利润高的地方,人力成本自然大。    “高薪清单”并不具普遍性  从前面的2018届互联网校招高薪清单来看,算法工程师岗位普遍吃香。而从热门领域来看,人工智能方向的薪水表现则堪称抢眼。据一家数据研究机构提供的报告信息显示,目前国内人工智能相关岗位应届毕业生的起薪基本都在1.25万元/月以上,毕业三年后人工智能岗位的技术人员,平均月薪在2.5万元以上,基本实现薪酬翻番。“作为典型的技术驱动型行业,人工智能相关岗位的薪资水平、就业满意度都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该领域薪酬溢价明显,目前已逐渐成为整个互联网行业最多金的岗位。  “50万招人工智能开发岗,有可能,但类似几十万的薪水其实并不具有代表性。”知名人才招聘平台前程无忧的高级经理王剑接受采访时告诉北青报记者。真正掌握最为前沿的技术,比如清单中提到的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等,这样的顶尖技术人才从毕业生人群看也是人数不多的。  而去年极客学院官网的报告显示,大数据工程师和后端开发工程师及移动开发工程师是薪酬榜的前三名。居于榜首是大数据工程师。运维工程师最悲催,在哪个城市都不好过,薪酬是平均薪酬的 3 分之二;测试工程师和游戏工程师薪酬表现也比较疲软。    35岁问题同样让码农焦虑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变革,大龄恐惧症越来越多地在技术圈被人讨论。很多程序员在工作5-10年以后,都会开始思考5年、10年甚至更久以后的自己,会是怎样一种生活工作状态,以及是否会被时代抛弃。  大到BAT,小到创业公司,喜欢年轻员工成了许多企业招人时的隐形规定之一。比如华为就明确规定员工45岁以后必须退休。阿里这几年也在追求团队年轻化,35岁以上的程序员申请P8以下的职位成功率很低。  在100offer此次采访的企业中,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表示平时在招聘技术人才时,普通开发人员的年龄不得超过30岁,架构师年龄不得超过35岁。而许多高速发展的创业公司,更是年轻人的天下,从CEO到CTO,平均年龄不超过30岁的情况比比皆是。  现在的互联网世界,似乎成了年轻人的天下。那么,那些工作10年以上,年过35岁的程序员都去哪儿了呢?  大多数程序员的晋升路径并不复杂,无非以下几种:  技术型:初级工程师-&中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架构师(技术专家)-&技术总监-&CTO  管理型:工程师-&项目组长-&项目经理-&项目总监-&技术总监-&CTO  交叉型:初级工程师-&中级工程师-&项目经理-&技术总监-&CTO(此路线技术和管理交叉进行,每个阶段做的事情不固定)  转行型:初级工程师-&转行产品、设计、销售、运营等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成长路径没有这么一帆风顺。大多数程序员在工作3-5年,知识和技术吸收积累到一定阶段后,会开始考虑继续做技术还是转行,这取决于一个人在技术上的天赋有多高。    如果选择继续从事技术,就要考虑是在技术上专精,还是走上管理岗位。虽然很多程序员技术水平达到一定阶段后都会被公司推上管理岗,但是更加痴迷专注于技术的人,在做了一段时间管理后还是会选择回归纯技术领域,成为一名技术专家或者架构师,比如前端界的大神Winter。  很多大龄程序员会在某一阶段迷失了方向:自己究竟喜欢技术还是擅长管理?只要这个问题没想清楚,就会长期陷入一种一人多职的状态,在高速进展的繁忙工作中理不清头绪,看不清未来。  100offer咨询了一些企业HR的观点,其中有一条建议比较中肯:  大龄程序员在选择工作时,首选要认清自己,再去选择环境和公司。  比如先确定自己是属于比较有激情、活力、愿意终身学习新技术的那一类人;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想脱离一线技术,想把更多精力放在管理上的那一类人。  如果是第一种,可以选择一家快速成长的创业公司,将自己的技术价值最大化地发挥出来;如果是第二种,就选择那些组织架构相对臃肿的大公司,这些公司盘子够大且没有太多坑需要踩,因此对年龄稍大且有丰富经验、能安于现状、踏实做事的人存在一定需求。  很多时候,大龄程序员之所以会焦虑,主要还是两方面原因:一种是家庭生活难两全带来的抉择,另一种是对自身技术水平的不自信。而后者才是大多数大龄码农焦虑的源头。  而那些对自己技术不自信的人可能多年都在从事着普通开发的岗位,既得不到职位的晋升也提不起学习新技术的兴致。如某互联网金融公司的HR所说,这一现象在面试的过程中就能体现出来。比如他们曾面试过的很多大龄码农,使用的框架和技术比较老旧,虽然他们对新技术也有所了解,却因为精力有限的原因没有落地执行,这种类型的程序员自然与高速发展的企业并不匹配。  这个时代很残酷也相对公平,残酷的地方在于世界的变化之快容不得人有片刻懈怠,公平的地方在于:不论你是年轻还是年老,都要靠实力说话。那些被时代抛弃的永远都是跑得比较慢甚至在原地徘徊的人,即所谓的工作十年却只有一年工作经验。  年轻程序员的优势在于年轻和激情,大龄程序员的优势在于阅历和经验。所以,年轻程序员不要有跨越年龄阶段的焦虑,大龄程序员也不要觉得年轻人抢了自己的饭碗。每个年龄段都有自己要解决和面临的问题,认清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和渴望,再去寻找适合自己的栖身之地打怪升级,才是当务之急。  最后,祝各位程序员朋友,1024节日快乐!  今天加班吗?      什么时候也整个硬件工程师节啊....哎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阅读下一篇
网易通行证/邮箱用户可以直接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工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