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才19岁膝盖疼痛的原因从去年一直疼痛到现在不知道怎么回事

昨天晚上3点下雨,然后小腿开始疼,不是膝关节,一直到现在8点。请问为什么,我才19额,请知道的解释下_百度知道
昨天晚上3点下雨,然后小腿开始疼,不是膝关节,一直到现在8点。请问为什么,我才19额,请知道的解释下
我有更好的答案
有风湿、关节炎、痛风、腿部受过伤等很多原因,要及时到医院检查一下。
采纳率:13%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膝关节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投诉类型:
投诉理由:
我有更好的答案
请输入您的回答内容
我想去黄褐斑,我今年23岁有月经不调的毛病,我从19岁就开始长黄褐斑,去年吃过一段中药治疗,效果不错,最近太忙中药一直没坚持吃,就想问问还有没适合我这种月经不调型去黄褐斑的办法,大概要多少钱,做几个疗
病情描述:
我想去黄褐斑,我今年23岁有月经不调的毛病,我从19岁就开始长黄...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正规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病情分析:很多女性由于月经不调引发了黄褐斑,你需要到正规医院做个检查,了解引发月经不调的原因,然后先把月经调理正常再治疗黄褐斑,这样才能达到彻底解决症状。例如我们医院,是以
本回答来自: 求医网& | &
& | & 18:32
查看更多关于“”的相关常识>>
购药推荐:
美白防晒相关疾病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共2条医生回复
 主任医师 中医科-中医综合科
高碑店市中医院
咨询范围:擅长中医养生、保健、康复、推拿、按摩方面以及中医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尤其是外感病症、消化内科和脑血...
病情分析:
软组织的损伤可能性最大,现在可以考虑理疗也可以应用一些活血化瘀药物,当然如果疼痛持续不缓解就要做一下详细的检查了
写写医生 那么可以继续用红花油吗 可以热服吗 大约多长时间能好
红花油可以用,热敷也没有问题,具体多长时间能好还要看你自身的情况
相似问答推荐
挂号科室疼痛科
哪些症状肌肉疼痛、肌腱撕裂、汗出、晕厥
检查项目体格检查、血液化验
并发疾病肌肉疼痛、肌腱撕裂、汗出、晕厥
常用药物阿司匹林、吗啡、杜冷丁
相关医院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元)
猜您可能关注的疾病
Copyright & 2011  
提示:本网站旨在提供医患咨询互动服务,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医生门诊时间也请最终以医院当日公布为准。
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王祥瑞大夫本人发表
老年人膝盖疼痛,找不到病因。请医生帮忙鉴定。谢谢!
状态:就诊前
希望提供的帮助:
我父亲到底膝盖怎么了,该检查的检查了,没骨质增生,没风湿,还是疼痛,疼在父亲身上,痛在女儿心上。父亲是个坚强的人,看着他走路一阙阙的,应该挺疼的。现在父亲没做事的时候喜欢用热水袋缚缚,他说可以忘记疼。 我不是学医的,医生治不了,恨不能从医。只能通过网络查询,尿酸偏高会引起关节疼痛,可父亲只高出8个点。肌酸激酶高可能是肌肉损伤等引起。难道父亲是肌肉损伤?我不知道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父亲前年有被的士碰过一次,当时他骑的摩托车,被刮伤,左小腿流血了,后来包好了。现在疼的是右膝盖。 另外,父亲做脑检查,显示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他说有时头晕,一直感觉头上、后脑勺有吱吱的噪音……我不知道尿酸、肌酸激酶是和这些症状有关,还是和父亲的膝盖有关?? 请医生帮帮忙,鉴定下我父亲这下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疼痛??该去什么科就疹?十分感激您!!谢谢!!
状态:就诊前
谢谢大夫您的回复,您的文章太专业了,具体要和哪个病症对号入座,我一个外行的看得不是很懂,也不知道怎么办?您能给点建议吗?比如有没有抹的什么药膏?按摩什么的?谢谢
&建议到医院疼痛科做松解治疗或理疗
疾病名称:老年人膝盖疼痛,走路一阙一阙。&&
希望得到的帮助:我父亲到底膝盖怎么了,该检查的检查了,没骨质增生,没风湿,还是疼痛,疼在父亲身上...
病情描述:老年人,65岁。近一年,右膝盖疼,走路一阙阙。 去医院检查,做了检查。1、2014年2月。拍片,片被护士弄丢了,有报告,写着无明显骨质增生,我父亲问那怎么会疼,医生答,有一点点骨质增生。汗…...
疾病名称:老年人膝盖疼痛,走路一阙一阙。&&
希望得到的帮助:我父亲到底膝盖怎么了,该检查的检查了,没骨质增生,没风湿,还是疼痛,疼在父亲身上...
病情描述:老年人,65岁。近一年,右膝盖疼,走路一阙阙。 去医院检查,做了检查。1、2014年2月。拍片,片被护士弄丢了,有报告,写着无明显骨质增生,我父亲问那怎么会疼,医生答,有一点点骨质增生。汗…...
疾病名称:几个月前腿膝盖疼痛,今天摔倒不能走路&&
希望得到的帮助:症状情况,需不需要去门诊就诊?需不需要吃药?还是贴药膏,有什么注意事项
病情描述:几个月前腿和膝盖走路时疼痛,今天走路时摔倒后一侧膝盖炸裂疼痛,不能走路。
疾病名称:不明原因左腿外侧膝关节经常性的疼痛难忍已两周&&
希望得到的帮助:希望医生就检查结果给出治疗方案
病情描述:女,64岁。不明原因左腿外侧膝关节经常性的疼痛难忍已两周
疾病名称:膝盖疼痛,走路困难&&
希望得到的帮助:谢谢。
病情描述:您好张医生,我父亲70多岁,最近膝盖疼痛,走路困难,5月13号早上(周一),去贵医院,找您看一下,谢谢。
疾病名称:老年人膝盖骨质增生&&
希望得到的帮助:想问下大夫我姥爷这种情况能否做膝关节镜,或者有什么能真正缓解的办法?
病情描述:姥爷今年79岁,最近一个月右腿膝盖有疼痛,并且逐渐加重,在当地医院做了X片,说是有骨质增生只能这样,但现在姥爷右腿走路困难,有疼痛
疾病名称:请问到底是哪里有问题?&&
希望得到的帮助:请问这个到底是什么病?有什么治疗方法吗?
病情描述:年起,公公就经常在步行一段时间后感觉到左膝关节和左腿根部疼痛,特别是到了冬季,疼痛感更强,去当地医院拍片后,并没有发现什么问题,说是老年人都会这样以及软组织退化。公公的血压...
疾病名称:走路、蹲起时膝盖疼痛&&
希望得到的帮助:应该去医院哪些科室看诊合适?有没有什么可以缓解疼痛的外用药物或方法?
病情描述:3月起左膝盖疼痛,蹲起、走动时疼痛剧烈,坐或躺时不疼;用过一些民间药酒擦痛处,效果不佳
疾病名称:老年人走路膝盖疼痛&&
希望得到的帮助:请医生给我一些治疗上的建议
病情描述:老年人走路双侧膝盖疼痛,下蹲疼痛更严重点。上海六院就诊两次,没拍片。青浦中山医院拍了x片,效果不明显,现在走路都呈o型状了。因为膝盖部有很多种毛病,想进一步检查治疗,以便针对性治疗。...
疾病名称:老年人半月板损伤,膝盖退行性病变&&
希望得到的帮助:近期准备来找陈医生看病,看能否做微创治疗?想先在本地医院做好检查,看病时带报告来...
病情描述:80多岁的老年人,多年膝盖痛,近期加重,走路困难。曾去医院看过,膝盖半月板损伤,退行性病变,有骨刺并少量积水。打过润滑油,做过针灸治疗。效果不大。
投诉类型:
投诉说明:(200个汉字以内)
王祥瑞大夫的信息
腰背痛,颈肩痛,会阴痛,胸痛,带状疱疹痛及后移痛,糖尿病性疼痛,术后疼痛治疗
王祥瑞,男,主任医师,教授,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疼痛科主任,麻醉与重症医学部主任,博士生导师,中...
王祥瑞大夫的电话咨询
90%当天通话,沟通充分!
疼痛科可通话专家
全国疼痛诊疗中心
副主任医师
疼痛诊疗中心
副主任医师
全国疼痛诊疗中心
副主任医师
天津环湖医院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
大连市中心医院
疼痛诊疗中心选择背景颜色:
选择字号:
妈妈不要为我流泪
  14岁的少年在一次意外事故中高位截瘫,他的轮椅人生该怎样度过? &#年3月12日下午,年仅14岁的美国少年游泳队运动员、加利福尼亚州一所中学八年级的学生张士柏,怀着“今天——训练场;明天——奥运会,为炎黄子孙争光”的雄心壮志,走上自己的赛位,与队友们一起作赛前的最后一次练习。但就在这时,发生了意外事故:他由于起跳时用力过猛,头部触及池底,造成颈椎骨断裂。  经过72小时的抢救、观察,医生终于在最严酷的诊断书上签了字:他已经高位截瘫,不可能再站起来。  14岁,这正是人生憧憬五彩理想的年华。要一个在各科学业和武术、网球、游泳、跳水等方面都才华出众的少年,突然接受这沉重的打击,是多么难以承受啊!张士柏不断轻声问自己:“今后该怎么办?”此刻,从小意志坚强的他,想起了残疾人中的那些英雄。他们勇敢接受命运的挑战,终于使生命之花重放异彩。士柏慢慢地平静下来,他对身边的亲人、医生、护士说:“你们放心吧!我不会自暴自弃。”  他以惊人的毅力,忍着剧痛,按照医生的要求坚持锻炼。学校派到医院来给他上课的老师,无不钦佩他顽强的学习精神。他在病床上学完了八年级最后三个月的课程,当年9月升入高中。四年高中的课程,他又以全校第一的优异成绩提前一年毕业,荣获美国总统布什签名颁发的“学业成绩奖”。他被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和加州伯克利大学同时录取。在大学里他又用一年学完了两年的课程。  5年多过去了。直到今天,张士柏的父亲张东平先生一听见救护车的尖叫声,仍会感到撕心裂肺的痛楚。他会立刻想起那天在训练场把士柏抬进救护车赶往医院的情景。士柏的母亲刘黎芬女士是个画家。每当她回忆起事故发生的前两天,士柏对她说的“妈妈早盼望我们幸福的一家一起去跳一次舞,我们一定让您在最近就实现这个愿望”;每当她想起童年时代的士柏从学校捧回演讲、速读、劳作等比赛的奖品时那副兴高采烈、天真可爱的样子,她仍会情不自禁地流泪。张东平先生说:“我和黎芬这5年能熬过来,恰恰是士柏惊人的毅力鼓舞了我们;也只有我和黎芬最清楚士柏这5年走过的路是多么不容易。”士柏读书,起初只能用嘴一页一页地翻;写字,只能用一支特制笔,套在手腕上,依靠还能稍稍活动的大臂,带动小臂和手一笔一笔艰难地写。为了不让大臂的肌肉再萎缩,他让家人把一个特制的哑铃系在手臂上,一下一下地举。经过反复的练习,他现在终于能自己推轮椅。操作计算机时,也能每分钟击键25次了。由于胸部以下的皮肤不能排汗,他每天都严格按照医生的喝水要求来调节体温:早上和中午各100毫升,晚上625毫升。  斯坦福大学为了便于士柏学习,特地把教室从二楼改到一楼,又花了一万多美元改装教学楼和宿舍的门及卫浴设备。校方对他说:“我们愿尽最大的努力为你的学习创造方便条件,但考试的要求却不能因为你是残疾人而有丝毫降低。”熟悉美国大学教学方法的人都知道:教师通常只在课堂上作简单的提示和答问,然后就布置大量的书目让学生在课下自己阅读和写论文。这对士柏来说,是多么艰难!但是,他不仅出色地完成了专业学习,而且还刻苦学习中文,通读了《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唐诗三百首》这些古典名著。张东平夫妇为有士柏这样超凡的儿子感到自豪和骄傲。他们经过商量,决定赠予爱子士柏20万美元作为他的生活保障费。日是士柏的18岁生日,吹熄大蛋糕上的最后一支蜡烛后,他向全体家人亲友宣布了一个经过认真思考,感人肺腑的决定。他说:“爸爸妈妈把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20万美元的巨款赠给我,使我又一次深深体会到家庭的幸福和温暖。但是,我已经成年,即将进入博士班学习,我相信自己已有谋生的能力。4年多来,我之所以能战胜命运的挑战,关键就在教育二字:父母的教育、学校的教育、社会的教育。我决定把这20万美金捐献给我们的故乡——宁波北仑作为奖学金,为中国的教育兴旺、科技发达、人民幸福尽到一份海外赤子心。” &#年10月25日,张士柏和他的父母姐弟都特地从美国飞到宁波北仑。当士柏用他那萎缩的双手,把一张20万美元的支票交给北仑区区长时,学生们高声唱起了他们献给张士柏的一首歌。 &#年9月16日,张士柏和他的父母,又一次回到北仑,向600多位在中小学教学中成绩优异的教师和学生颁发奖金,并和师生们一起开了6天座谈会。有一个不到10岁因受电击失去双臂的孩子,去年来参加了座谈会,今年他又来了。他对士柏哥哥说:“我现在已经能用牙咬着笔,写好多好多字了。”  现在,张士柏已经成了世界知名人物。*向全世界播报了他的感人事迹。美国太平洋电视台专门制作了一套录相带介绍张士柏的奋斗历程。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已有30多家中外文报纸刊登了张士柏的事迹介绍和照片。其中有一篇英文文章的题目是:“在这个中国学生的字典中,没有‘不能’二字”。  (选自《辽宁青年》1994年第5期,唐贤可 文)  在一月的一个恐怖深夜里,一个暴徒绑架并且强奸了她。当暴徒把她从公路桥上推入12米以下的冰水中时,她心里只有一个强烈的愿望:“我一定要活下去。”  我一定要活下去  伊丽莎白驾驶着一辆褐色的“本田”小轿车,飞也似的驰进惠顿市(马里兰州)广场中的停车场,车里的收音机正播放着小号悠扬的音乐。她是一位普普通通、不爱说话的人,此刻愉快地跟着音乐轻声哼唱。伊丽莎白已经30岁了,从事医院门诊咨询工作,专门规劝那些嗜酒者戒酒,并做他们的家庭工作。今天,她的5场接待交谈,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她驱车穿过停车场,找了一个距那家自动售货商店有5个空车位的地方停了下来。这时,已将近晚上10点钟,商店也快关门了。她来这儿是想买些柑橘汁,为明天的早饭作准备。  一个名叫鲍姆加特纳,年方25岁的青年人正守候在这家商店的外面。他曾因盗窃和强奸罪在1978年被判了10年徒刑,在监狱中呆了6年后,已被提前释放。出狱后,他被原来的老板解雇,连女朋友都跟别人跑了。如今,他对一切都充满仇恨。  伊丽莎白走出商店的时候,注意到自己的车旁停靠着一辆深蓝色的小货车。她还看到有一个男人在那儿晃动。她的头脑中闪过一个念头:“会出事吗?”  她赶紧向车子走去,打开车门,一下子溜了进去。可是,正当她伸手去关车门时,那个男人突然出现在门边,手里还拿着一把长长粗粗的刀。  “不准叫,否则就干掉你。”鲍姆加特纳低沉而又凶恶地威胁说。他叫她挪过去,然后命令她发动车子。他一手驾车,另一手握着刀对准她的胸部。她倒抽了一口冷气,“我会平安无事的。”她心里安慰着自己。  “我饿极了,”他开口了,“我又饿又累。”  “我的钱存放在马路对面的右边那家银行里。”伊丽莎白说着,努力使自己镇静下来。“我们可以到那儿去取钱,不过,你要答应我,给你钱后得放我走。”  “好吧。”  伊丽莎白这才稍微端详了他一下。这人看上去很肮脏,在零下30度的天气里竟然只穿一件薄薄的棉布做的拉链开领夹克衫。当车子驰到那家银行自动取款机前时,他掏出一副手铐。咯嗒一声,一只锁在伊丽莎白的左手腕上,另一只抓在他的右手上。  取走80美元后,鲍姆加特纳又重新开动了车子。“现在该取下我的手铐,”伊丽莎白说,“你已经得到钱了。”  “不行,把手放到背后去!”他命令道。他把她的双手一起扭到身后去,再将另一只手铐卡在她的右手腕上,然后才开动车子。  “你骗人!我们做了一笔什么样的交易呵!”伊丽莎白使劲地挣扎着,用脚踢他,想把脚踩到刹车踏板上,再把他一下子推出去。可是,他根本不理睬她,他驾车在惠顿市转了10分钟后,就往北开去。这时候,他开始讲话:“我当过囚犯,现在我要人爱,懂吧,我正想找个人爱爱。”  伊丽莎白这才知道鲍姆加特纳是想奸污她。  她的脚和膝盖天生就有毛病,小时候动过好几次手术。手术后的好几个月,她的双脚被石膏固定住只能坐在轮椅里,一直到10岁那年,她才重新慢慢学会走路。所以,她是懂得如何抵御痛苦和恐惧的。“这场苦难一定会过去。”她苦苦思索着,“我要尽一切努力让自己平安度过。”  这个晚上,她还从她的犹太血统中获得力量——祖辈教导她,再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了。她不断在心中默念着:“任何痛苦都能忍受,我只要能活着。”  夜里11点过不久,鲍姆加特纳把车停在马里兰州埃里克里杰镇的一个有16个房间的埃克塞克汽车旅馆门前。他停好车,把伊丽莎白的双手锁在汽车方向盘上,然后进去登记住宿。  第8号房间又小又冷,鲍姆加特纳打开伊丽莎白的手铐。他先是看了一会儿色情电视,突然,猛地一下将伊丽莎白拎了起来,扔到床上……  鲍姆加特纳像野兽一般地发泄着*,伊丽莎白的心在淌血。  15分钟以后,鲍姆加特纳爬起身来,凶恶的目光使她不寒而栗。  上了汽车,她的双手又被铐在身后,手臂不住地颤抖着,人也恍恍惚惚。可是,她不时惊醒过来,焦急不安地朝车窗外看,想弄清是在什么地方。  突然间,鲍姆加特纳来个“U”形大转弯,把车子停在一座桥的中间。这座桥从一座山谷水库上跨过,周围是一片人迹罕至的树林地带,显得非常僻静和荒凉。他叫伊丽莎白下车,然后把她推到近一米高的桥栏杆旁。  伊丽莎白尖叫起来,她只感到自己被抬起来,扔了下去,一直往下掉,往下掉,掉到了12米以下的冰水中。她的右边身体先碰到水面,她把头露出水面,月光下,她看到自己离岸边约有140米远。她心里很清楚,自己只有奋力挣扎,才有可能活下去,不然的话,很快就会失去知觉而死去。由于双手被手铐铐住,她只能背朝下地在水中漂浮。她拚命用脚蹬水,大口大口的喘气声在桥下回响着。“蹬!”她心里不停地呼唤着,“蹬,蹬,蹬!”  终于,伊丽莎白的肩膀碰到了花岗石的堤岸边,从她被扔入冰水中,时间过了差不多10分钟。“救救我!”她使足气力叫着。四野除了偶尔从桥上急驰而过的汽车发出的哀鸣声外,没有任何动静。她只得靠自己的力量攀着石堤往12米的高处爬去。  伊丽莎白使劲摔打着手铐,真是不可思议,她的一只手竟然奇迹般地挣脱出来,她甩掉了身上湿透的外套,抓着陡峭的石堤往上爬。她终于爬到了顶上,浑身上下直打着哆嗦,摇摇晃晃地站在公路边。这时,鲍姆加特纳和她的车子已经不在了。  “要继续前进,不然,你马上就会冻死在这儿。”她想,“一只脚已经跨出去了,你能行!”  终于,大约在凌晨2点15分,也就是伊丽莎白从寒冷的水中爬出约有20分钟后,有人驾车经过,发现了她,停住了车子。  “我被坏人强奸了,”伊丽莎白哀求说,“请搭救我吧!”  “上车吧。”那人驾车迅速朝两英里以外的伯顿斯维莱镇驰去。沿途是零零落落、各式各样的百货商店和快餐馆店,可是,在伊丽莎白的眼里,这都是她所见过的最美的一些景致。她,平安了。她,死里逃生了。  伊丽莎白被送进蒙哥马利州立医院接受医生和护士的治疗护理。与此同时,警察也开始搜寻那个暴徒。过了10天,鲍姆加特纳的哥哥直接把他送到惠顿——格伦蒙特警察局里。  在候审期间,伊丽莎白努力使自己从对生活悲观失望、精神压抑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她相信自己的精神不会被这场不幸击垮。她几个小时地泡在游泳池中,强迫自己僵硬的膝盖弯曲活动,因为她懂得,受伤的部位再不活动,肌肉就会萎缩。伊丽莎白决心重新开始生活,她需要的是自信和生活的勇气。  然而,她还是不能使自己完全摆脱忧郁的心境。她变得神经衰弱、心烦意乱,时常会一下子情不自禁地痛哭起来。过了不久,她同另外3名同样的受害者一道参加了一个医疗中心组织的为期6周的心理治疗。有整整大半年,伊丽莎白的老朋友都相继来关心探望她,听她不断重复讲述自己的遭遇。而她每讲一次详情,都感到心灵上的痛楚减轻了不少。 &#日,法庭审讯的第一天,气候转晴且有凉意。伊丽莎白身上带着一条绣花手帕上法庭,这是另一位“难友”送给她的纪念物。是呵,这条手帕会使她想到人世间许多美好的事物和真挚的友情。  在法庭上,暴徒的辩护律师争辩说,伊丽莎白同意那个暴徒的奸污,甚至还说,她从桥上掉下去,是为了逃脱绑架而故意跳下去的。这位律师的辩护激起了听众的极大愤慨。伊丽莎白站了起来,她平静而又坚定地回答着问题。  经过将近4个小时的激烈辩论,陪审团做出了判决。  鲍姆加特纳被判处犯有蓄意谋杀未遂、非法绑架、强奸、故意性虐待、持刀抢劫、还有另一起抢劫等罪名。1个月后,法官判决他连续4个无期徒刑再加上60年的监禁。法官还建议,罪犯鲍姆加特纳将“永不假释”。 &#年1月6日,也就是伊丽莎白遭到暴行整整一年后的这天,她同朋友们一道来到那座石谷桥上。“我要用一种奇妙的方式来使这一日成为我新生活的开端。”她说,“我们取一个盒子,外面绕着一些东西,然后把它高高地扔到水里。”  山谷寒气逼人,朋友们都拥挤在一起,伊丽莎白点燃了警察局的判决书,从桥上扔了下去。这意味着她的一场噩梦已经结束。然后,她无限感慨地高声朗读了《圣经》诗篇中的第23首诗句:“我不再畏惧任何邪恶了。”  (选自《青年博览》1988年第7期,[美]拉里·埃利奥特 文 罗立芳 编译)  医生说他永远也站不起来了,没有别人的帮助就无法生活下去,然而他飞上蓝天,成了第一个通过鉴定获得民航驾驶执照的四肢麻痹患者。  独自飞上蓝天 &#年7月28日,在美国俄勒冈州的梅德福机场,从事飞行25年的潘·帕特森从未碰到过这种奇事,他面前这个坐在轮椅里的年轻人麦克·亨德森,一个四肢瘫痪的人居然想学飞行。  帕特森瞟了一眼亨德森的四肢,他的大腿软弱无力,根本无法使用尾舵踏板,又怎么能驾驶一吨多重的飞机呢?最让这位飞行教员伤脑筋的是亨德森的手,他的五指虽在,但简直不能动。帕特森认为这是不可能飞行的。然而是什么促使他没有照直说呢?也许是眼前这个年轻人显而易见的决心以及他那迫切的表情。无论如何,有某种东西在这位直率健壮的飞行教员内心引起了共鸣。他说:“也许我可以教你,但按照联邦飞行条例,你必须具备自己上下飞机的能力。”说罢,朝不远一架单引擎教练机努努嘴:“我去准备一杯咖啡,如果我回来的时候你登上了飞机,那我们就算说定了。”  8年前,22岁的亨德森是一名海岸警卫队队员,一次不幸从船坞上跌落下来,刚巧摔在一根漂浮着的圆木上,摔伤了第五与第六根脊椎骨,致使他胸部以下完全瘫痪,手臂也没有多少活动能力。医生说他永远也站不起来了,没有别人的帮助就无法生活下去,但他仍积极锻炼恢复身体。  3个星期以前,他被人抬着坐了一次飞机。当时他曾想到自己可以学开飞机。他有时间,有特级抚恤金做学费,当时主要担心的是自己是否有操纵飞机的能力,然而现在他才认识到,登上飞机的艰难也许不亚于驾驶它。他身体的恢复状况还远远接受不了一架派珀·切罗基的挑战,那驼峰似的座舱,宽宽的机翼在早霞中光彩夺目。  麦克将轮椅靠近机身,一只手搭在机翼的后缘,另一只手支撑在轮椅上,尽可能将自己撑了上去。然后转身面对着机身,用右肘机敏地挪动着,一点一点地向驾驶舱移动。  帕特森在屋子里目睹了这令人难以置信的一切。他说:“简直是在机翼上匍匐前进。只能用这个词来形容,他用了45分钟,当我走出去的时候,他正坐在驾驶员的位置上,血从磨破的肘部流出,舱内到处是血污,看到他经受了如此的痛苦,我知道没有什么能阻止他的决心。”  但当帕特森送麦克去联邦航空局做体格检查时,担任检查的医生——一位老资格的飞行员戴维·斯托达德博士感到为难。他在电话里说:“我的天,他身体能动的部位还不到百分之十!”帕特森坚持己见,并说,如果他为自己这个学生的飞行技能担保,那么医生是否愿意与麦克一同飞行,以亲眼鉴定?医生同意了。  现在的一切都取决于教员和学生了。他们一起着手解决新出现的每一个问题。戴在头上的一套通讯设备可以使他不必用手拿着无线电话筒。他们还把舵柄改成垂直移动,这样可以使麦克不用脚而用右臂来操纵不易控制的尾舵。让帕特森高兴的是麦克的手指显得越来越灵活,但他又担心他的力气不够,这样在大风时起飞和着陆,就无法将驾驶杆拉回来。麦克倒想了个主意,为什么不做一个金属的钩套在他的手腕上?这样放、拉不就都自如了吗?麦克自己在家做了头一个样品,生铁把手腕都磨破了。后来他又用医院的轻铝板与一只手套固定在一起,使用起来很是方便。  进行了几周的训练之后,他们便给斯托达德去电话。医生在机场亲眼目睹了麦克坐在轮椅上灵巧地围着飞机绕了一圈,仔细地进行飞行前的例行地面检查。在教员和医生都上了飞机之后,他又做了起飞前的仪表检查。几分钟后,马达轰鸣,飞机向跑道尽头冲去,然后跃入灰色的天空。  飞机对准了喀斯开与锡斯基尤山脉之间的宽阔飞行通道,麦克像他的教员一样灵巧地做了一个大角度转弯,然后回头对惊呆了的医生嫣然一笑,举起双手示意他完全是自己一个人在驾驶。 &#年11月14日,麦克在空中飞满了20个小时,飞机稳稳地停下来后,帕特森跳下飞机,转身对麦克喊道:“再飞两个起落,我在办公室等你!”放单飞的时刻终于来到了,麦克用右手推上油门,松了手闸,调整一下方向便滑出跑道。几分钟之后他便飞上蓝天。  在300米的高度,麦克感到一阵未曾有过的激动,他浮想联翩:这是我有生以来做过的最伟大的事情!帕特森在地面等待着。“怎么样?”他问。“简直像在梦幻中!”麦克答。他想,这是一生中确实能为自己的安危完全负责的时刻,而我现在就能做到这一点!  以后的几个月里,麦克在斯托达德医生的帮助下成为第一个通过仪表鉴定获得民航机驾驶员执照的四肢麻痹患者。斯托达德医生说:“是麦克的意志使他出类拔萃,他的成功确实是一鸣惊人,令人难以置信。”麦克的教员帕特森则说:“去和麦克飞一次,你就会理解他。”  (选自[美]《读者文摘》1988年第6期,杰克·芬彻文 于建华 译)  她失去了右腿,又失去了右肺。患有肺癌和装着假肢的她,仍然登上舞台,走完了12米长、4米高的钢丝绳……  独足走钢丝 &#年3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曼斯菲尔德大学的舞台,聚光灯的光圈集中在她的身上。此刻,全场观众屏息凝望着奇勇和壮美的活剧——身患绝症的安琪儿·沃伦德在高高的钢丝绳上,优雅而自信地向前一寸寸地移动着……  她,是世界上唯一靠假肢来表演走钢丝的人。  许多年前,安琪儿曾在完全不同的世界中生活。  安琪儿原名伊丽莎白·平泰伊,小名莉齐,生于日。她在7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六,从小随父母从匈牙利迁到纽约北郊定居。  由于家里穷,孩子们很小的时候就被社会服务机构不定期地分散寄养于他人家庭里。因此,“寄养生活”成了莉齐童年的一种生活模式,尽管她从未被任何一个家庭长期领养过。动荡的生活使她变成了十足的流浪儿,并且养成了酗酒和吸毒的恶习。然而,凄惨的境遇并没有改变她乐观自信的性格,她经受住了磨难和艰辛,努力改变自己的生活,并在一家冰淇淋店里找到了一份固定的工作。  有一天,商店中心区停车场附近人山人海,莉齐发现人们抬头看着钢丝绳上的一位男子。他潇洒自如的步子令观众着迷。他就是著名的高空杂技表演世家沃伦德家族的后裔,史蒂夫·沃伦德。他从3岁起就登台演出,曾创造过许多显赫的奇迹:他曾在一根高于水面250米的钢丝上作惊人的表演,还在系于两辆飞速行驶的汽车间的钢丝上作“不怕死表演”,这些奇迹曾记载在《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一书中。那天演出结束,史蒂夫公开征求一位志愿者,以便在下一场演出时同他一起登台。他目光扫向人群,一下子就认准了冰淇淋店的那位姑娘。  沃伦德帮助莉齐从基本功练起。莉齐说:“我真的喜欢登上那绳子。我脱去鞋子,手搭在他的肩上,一步一步往前挪动。他是那样结实、可靠,以至我相信,只要有他在场,就不会摔下来。”沃伦德后来说:“从她的优雅、自信的步态上,我看出了她的天才。她几乎没有惧怕感,这正是一位高空杂技演员应该具备的先决条件。” &#年8月,17岁的莉齐成了安琪儿·沃伦德。婚后不久,他俩去加利福尼亚州演出,以后又去群山中的大贝尔城。史蒂夫打算在那儿训练安琪儿掌握走钢丝技巧,使她成为当之无愧的沃伦德家族成员。  安琪儿在1米高处学会了一切必备的技巧之后,史蒂夫便把钢丝升到了3米。对安琪儿来说,这简直意味着重新开始。当她从高处往下望时,吓得几乎忘记了学过的一切。她曾经10次从绳上摔下来,幸亏每次都用手抓住了钢丝绳。  训练虽然艰苦,安琪儿却充满幸福感,她说:“每天都要学高难动作。我爱新的技巧,新的成功。我爱一切!”  随着训练强度的增加,安琪儿右脚踝部的老伤也严重起来——安琪儿11岁时,有一天突然踝部剧痛,此后,这个部位一受碰撞就会疼痛。她的踝上方可以明显摸到一个橡胶般的肿块。  安琪儿还经常咳血,X光拍片显示,肺和踝均无异常。医生们仔细查阅了她的病史,对她的踝部进行切片检查,报告出来了,诊断结果残酷之极:恶性平滑肌肉瘤,一种极为罕见的细胞癌!她被安排在希望城国家治疗中心动手术。1987年8月下旬,安琪儿的右腿从膝盖以下被截去了。  医生劝告安琪儿放弃重返钢丝绳,许多亲友也反对她再冒险上台演出。  但是,安琪儿顽强地站了起来。动手术后没多久,她先是靠双拐,后来靠手杖,最后靠假肢学会了走路。  截肢4个月后,安琪儿出院了,她着手从事“不可能”的事——重返舞台。  史蒂夫站在钢丝绳下面,密切注视着她的全部动作——她慢慢爬上钢索,全神贯注地迈出假肢,她得用眼而不是用腿去判断位置,还要显出轻松自如的样子,这是多么不容易!而她竟然做到了,史蒂夫欢呼了起来。  可就在当晚,安琪儿突然感到胸部剧痛,几乎难以呼吸。急诊!诊断结果是:肺衰竭。  安琪儿决定住院检查,她很快地被确诊为患了肺癌。外科医生为她切去了左肺的三分之二。3个月后,又动了一次手术,她的右肺也被部分切除了。身心的一切痛苦,她都以难以想象的意志在克服……  即使是在最好的环境下,走钢丝演员也必须具有十分好的体力与灵敏性——史蒂夫的平衡杆重30千克,安琪儿的重16千克,这重量足以使肌肉常常扭痛。平衡时,他们得高度集中思想,以适应不时变化着的钢绳摇晃、风向风速。如果是两人或两人以上一起表演,他们还得绝对保持同别人的协调一致。  安琪儿能用半只肺去适应这样严格的要求么?在钢索上,安琪儿天天都感到胸肌像裂开似的疼痛。医生说,那是因为胸背切开部分的肌肉还没有完全长好。事实上,她还不能将手举过头,还常常感到胸中空荡荡的。  经过了几百个小时的艰苦训练之后,安琪儿又登台实习了,她登上了12米长、4米高的钢索。就在起步的一刹那,恐惧第一次涌上了安琪儿的心头:身体能行么?我会摔倒么?会摔成终生瘫痪么?整整两个小时,她呆在台上没有动静。她努力使自己镇静下来,终于踩上了钢绳。她感到16千克的平衡杆越来越重。她花了25分钟才走完12米的钢丝绳。  这次实习极大地增强了她的信心。当她体力稍稍恢复之后,就高兴地说道:“我干得太精彩了,我有把握重新上台!” &#年6月,安琪儿重新登台7个月后的某一天,一阵熟悉的剧痛又在胸中绞起,她又咳出了血痰。经仔细检查,医生确定:肺癌复发。  宾夕法尼亚州的外科医生与希望城治疗中心的专家一致认为,必须再一次施行切肺手术。他们说:“你得做好思想准备——这以后,你就只能永远依附于一台供氧机器为生了。”安琪儿回答说:“至少我还可能得救。我知道,只要我活着,即使我的大部分器官被切除了,我还要让生命发出一点光。”  然而,在一系列病情检查之后,得到的结果是:无法动手术。癌已扩散至全肺,无法挽救了。 &#年10月,安琪儿随史蒂夫回到了宾夕法尼亚州阿勒格尼山上的老家。她立即帮助儿子——小史蒂夫拉起了训练用的钢索。她不止一次地向孩子解释:她将死去。小史蒂夫显然渐渐懂得:没有什么能摧毁妈妈的精神,但总有什么东西能损毁妈妈的身体。他焦急地问:“妈妈,你死了以后,能重新生出一个身体来么……”妈妈笑答:“我不是已生出了你么……”  安琪儿说:“我能留给孩子什么呢?最重要的是:我一定要他记住,要经常想到自己已有的东西,而别老是想自己没有的东西。一个人如果能充分地运用他所拥有的,那他一定能活得很好……”  (选自《世界之窗》1993年第4期,采日 译)  一个盲人,用3年时间,抄完了电视大学中文专业的全部教材,总数达700万字,用坏了7支盲笔,手指因扎字而变了形。一斤馒头,一块咸菜,一杯白开水是他一天的饮食内容。他终于大学毕业,而且写出27万字的小说。  他赢得了光明 &#年6月19日,天津广播电视大学对1982届的毕业生进行验收考试。  考场上摆出了奇特的阵容:三对一。一个教师念考题,一个教师记录考生的口述答案,一个教师专管录音,但考生却只有一个!这个考生三十七八岁,中等身材,衣着整洁,面容俊秀,双目紧闭。  他是个盲人,叫郑荣臣,天津市重光五金厂工人。  没有任何照顾,盲人的试题和明眼人一样,但奇迹却出现了。郑荣臣回答问题条理分明,周密严谨,口齿清楚,从容自若,对答如流。考试难度之深,比明眼人的普通笔试不知要难多少倍。然而,他却以自己智慧的光彩,使所有目睹者叹为观止。他征服了考场!  不久,考试揭晓,盲人郑荣臣在近2000名明眼人考生中,各科成绩名列前茅,作文成绩在全体考生中独占鳌头。  人们难以理解,难以接受。只有郑荣臣自己清楚这其中的甘苦,他脸上掠过了一丝微笑。  不知足者 &#年,天津广播电视大学第一次公开招生,已近不惑之年的郑荣臣报了名。他的举动,立即引起一片议论:  “瞎子上大学——瞎胡闹!”  “唉,真不知足,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何苦找罪受!”  是啊,若论生活条件,郑荣臣在盲人中大概要算佼佼者了。他的爱人是一个明眼人,正牌儿的女大学生,还有一个聪明活泼的宝贝儿子。他还不知足吗?可是郑荣臣的心中,感到的却是知识的饥渴。何必让所有的人都理解自己?他需要和爱人尹玉萍商量一下。  “喂,我报名上电大了,你看呢?”  “上就上呗,这样的好事我有啥说的。”尹玉萍淡淡地回答道。  郑荣臣舒心地笑了。心心相通的妻子最了解自己,简简单单一谈,就妥了。  尹玉萍抬起头来,看了一眼郑荣臣,心中漾起一股柔情,脑海里映出一组组画面:  郑荣臣一岁半那年在天津时,不幸患了一场麻疹,贫穷和愚昧夺去了他的双眼。他哭嚎着打滚,朝地面砸自己的头,撕碎手边的一切,扑向妈妈的怀抱。  郑荣臣在北京盲校时,一曲深沉动情的《二泉映月》,拨动了一位音乐教授的心弦。他立志学音乐,学作曲,让优美的旋律像甘露一样在人们心田里流淌。  在沈阳盲校时,由于一场车祸,他两次手术,左手腕变形,左手食指扭歪。手坏了,意味着从此和音乐绝缘,这是比失明更可怕的打击。为此,他在病床上三天不吃不喝…… &#年,郑荣臣在天津当盲校教员。不久,“文化大革命”砸烂了一切,也砸烂了盲人教育事业。当他再一次被迫离开他曾决心为之献身的事业时,从不轻弹的泪水浸透了衣衫。  这一切,有谁比尹玉萍更了解?  习惯势力使正式入学遇到很大困难,郑荣臣拄着手杖四处奔走,到处游说,说得口干舌燥。  老师们被感动了,破例收下了他。  但是,连他自己也没有预料到,他所要攀登的,竟是这样一座陡峭的山峰!  一千个日夜  盲人上大学,第一个遇到的就是没有教材这个难关。要攻克这个难关,唯一的办法就是抄,不但要抄书,而且还要用录音机录下老师讲课的全部内容,然后再一字一字抄成盲文。为此,郑荣臣抄了整整三年。  每天夜间一点左右,郑荣臣就轻轻摸索下床,戴上耳机,打开录音机,调整好音量,然后抽出盲文纸,把纸卡放在盲文写字板上,开始抄书。一下一下,将钢条做的盲笔用力扎在厚纸上,一个汉字要扎上好多次。在万籁俱寂的深夜,有谁能想到,一个盲人为追求知识,日夜拼搏,将血肉之躯化作盲文中的点点珠玑!  抄,拼命地抄!从夜间一点直到早上七点,郑荣臣才放下盲笔,摘下耳机,活动一下麻木酸疼的全身,把熟睡中的儿子叫醒,爷俩一块去吃早点。然后,儿子去上学,郑荣臣去上班,开始了一天紧张的八小时劳动。  三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每天都拚命似的抄上七八个小时,每天要抄写近万字!  那时候,郑荣臣的爱人尹玉萍正在天津财经学院苦读,平素不回家。为了减轻挚友、同事赵敬文的负担,郑荣臣一个人担负起抄两套书的活儿。他要劳动、上学、带孩子、料理家务,要以每个月五十几元的收入,维持这三口之家的生活,其艰难困苦可想而知。  一斤馒头或一斤烤饼,一块咸菜或一包大果仁,再加上一杯白开水,就是他全部的伙食内容。偶尔熬上一锅最便宜的蔬菜,也要连续吃上几天。抄书时,他可以略微“奢侈”——一包劣等烟丝和一杯清茶。  夏天蚊虫叮咬,冬天冻麻手脚,他忍受了;累坏了,困极了,痔疮又犯了,痛得浑身打颤,他扑倒在床上忍上二三十分钟,爬起来再抄。盲人上学,不能拉下一节课,拉下了就没法补。真好像是前有高山,后有追兵,他蹒跚摸索,只能背水一战!  夏天的一个晚上,电台播放广播课,郑荣臣刚刚沏满一壶热茶,忽然听见儿子在床上喊他。他刚一回头,想顺手把茶壶放在桌子上,没想到,茶壶底正搁在烟斗上,倾倒了,一壶热茶全泼在他胸前,顿时起了一片水泡。痛得他头上直冒冷汗,叫出声来,孩子也吓得哭喊不止。邻居们闻声赶来,给他上了药,劝他别抄了,他苦笑着点了点头。但夜里一点,他又准时起来了。胸前全是燎泡,坐着不能抄,他就在椅子上半蹲半就,最后干脆站着抄,仍旧是通宵达旦。  严冬,窗外北风呼号,窗内寒气逼人。深夜,他披着棉被正专心抄书,突然“咕咚”一声,紧接着孩子在地上大哭起来。啊!孩子从床上掉下来了。他慌忙半跪在地上,摸着孩子,抱在胸前。坐在床沿上,他摸着孩子头上摔肿的疙瘩,一阵内疚,一阵心酸:“才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呀!”他久久不敢动,直到孩子安静地在怀里又睡着了,才把孩子轻轻放好,然后又拿起了盲笔。  周六晚上,尹玉萍从学校回来了。这位“孩妈妈”大学生尽管学业紧张,住校不能回家,但还是尽了一个贤妻所能做的一切。平常,每次回家,她都要一边料理家务,一边给郑荣臣彻夜读书。多少个不眠之夜,轻声慢语,娓娓动人,像一曲柔美的二胡独奏,从心田里流淌着爱的旋律。她领着郑荣臣浏览了数不清的艺术宫殿……但是,这次回来,她看到大人孩子这副惨相,心疼地哭了。她要退学,回家来照顾他们。一向对妻子温柔体贴的郑荣臣,当妻子要为他做出最无私的牺牲时,却勃然大怒。他举着烟斗,激动地在屋里走来走去,声色俱厉地说:“你上学,我也上学,难道都是为了我们自己?如果为了自己,我们何苦把身家性命和孩子全搭上?想想我们的盲人兄弟吧,想想盲人的将来吧,我们这一代,只能当铺路的石头啊!……”  妻子似呆似痴,把孩子紧紧搂在怀里,不作一声,两行热泪,无声地顺着脸颊流下来。  尹玉萍和郑荣臣在患难中相识。是什么纽带将她同一个盲人连接起来的?不正是读书、学习吗?尹玉萍原是辽宁省实验中学成绩优异的高中毕业生,父母都是知识分子。“*”中,家里被抄得精光,她挑着两筐书下乡务农。谁知读书竟成了一大罪状,她被“革命派”批斗得遍体鳞伤。在发狂似的烧掉了所有的书之后,她精神失常了。  天作良缘。当她在天津表姐家养病时,正巧遇到了郑荣臣(他是她表姐的同事)。这位盲人刻苦学习的精神,立即使她叹服了。在读书中,他们找到了共同语言,慢慢地建立了感情。爱情神奇地医治好了精神上的创伤。他们冲破世俗的偏见,幸福地结合了。1978年,郑荣臣又支持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大学……  高山流水觅知音。此时此刻,尹玉萍望着郑荣臣激动的面容,如同看到了一颗水晶般的心,她又一次叹服了:还有啥说的,既然两人志在顶峰,又怎能在半坡回头呢? &#年9月,郑荣臣和尹玉萍双双从大学毕业了。3年,郑荣臣以惊人的毅力,抄完了电视大学中文专业的全部教材,总数达700万字,这些装订整齐的盲文书,摞起来可以从地上直堆到天花板。在郑荣臣清贫的家里,它算是最醒目的摆设。  3年时间,他的盲笔用坏了7支。他的右手由于长年用力扎字,手指已经变形。  一台最简单的录音机,创造了最高的利用率。由于长年按动,在那硬塑制成的按键上,被手指磨出了一个明显的凹坑。  《琵琶情》  大学毕业了,生活掀开了新的一页,也向他提出新的问题:怎样做,才能把学到的知识尽快贡献给自己的盲人兄弟?  他决定写小说。  写小说,谈何容易!盲人的眼前没有色彩,没有形象,没办法进行形象思维。  “什么是红色的?”  “就像火一样的颜色。”  “火?为什么不烫手呢?”  郑荣臣天真地想:哪怕让我有一分钟的时间,睁开眼看看这色彩斑斓的世界!当然,这不可能。他只好多听书,多揣摩,多问明眼人,然后生出自己的心意来。  他搞文学创作,要比明眼人多付出几倍的劳动。先要扎出盲文,然后再摸读,用录音机录下,最后由尹玉萍给他抄写下来。过度的劳累损害了他的健康。他常常觉得心慌气短,体力不支。厂保健站多次督促他住院治疗。但是,他被激情所鼓舞,无法休息。哒哒哒哒的扎字声整整响了40个冬夜。到1983年元月,一部长达15万字的长篇小说《琵琶情》终于脱稿了。他到了胜利的终点,但也终于垮了。大年初六,又一次痔疮引起的大出血使他昏倒。他被送进了医院,经过化验,血色素由正常人的13克至15克下降到4.2克。  当27万字的第二稿完成的时候,希望又一次对他露出了笑脸。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非常关注这本书的出版,并把这本书作为急件处理。《琵琶情》的责任编辑邢菁子,一位60来岁的老太太,几次来津指点郑荣臣改稿,并告诉了郑荣臣最新消息:《琵琶情》很受关注,将以最快的速度出版;这是我国即将出版的第一部由自幼失明的盲人写成的长篇小说。  郑荣臣怦然心动,手颤抖着,几次也没有点着纸烟。他一时还不能完全领略这个消息所包含的价值,只觉得激动,只觉得应该感谢。  他发自内心的激情却是从作品的字里行间透射出来的。他的《琵琶情》是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展示了中国新旧两个时代,塑造了一个盲人音乐家如何饱经辛酸,最后走上革命道路,成为一个自觉的共产主义者的形象。它所透射出来的,是盲人的心声,盲人的礼赞,是盲人对党的一片赤诚。  他站在桌前,两手前伸,摸到了一台崭新的盲文打字机,心头又是一阵激动,不禁潸然泪下。3月25日上午,市民政局局长范宝俊带着许多人到家里看望他,握着他的手,搂着他的肩,低声而亲切地告诉他:为了你创作方便,给你送来一台盲文打字机;考虑到你创作环境不好,准备给你调剂一处房子;另外,想办法给你爱人看病……  “这……太感谢啦……”他心慌意乱,口齿讷讷,想站起来行个礼,又觉得不妥;坐下,心里发热又坐不住;想给客人们敬烟,手哆哆嗦嗦伸进口袋,才想到自个儿抽的烟太次,拿不出来待客……  郑荣臣思绪万千。他长长地真情地扪心自问:“你给这个世界,创造了什么价值?你得到的,能够用价值衡量吗?”  (选自《天津日报》日,李连春 傅琳 文)  小尤金没有家庭的温暖,没有良好的教育,18岁到餐厅洗碟子打杂过活,19岁残疾而不自弃,坚持自学而使他在22岁时制造出小飞机,成了一名年轻的工程师,如今他已是“空中医疗中心”的经理了。  飞出“独此一处”的人  一个拥翠叠绿的小岛,屹立在东印度洋汹涌的怒涛之中,与大海山环水抱,同沐朝晖。在一块巨大的海蚀柱上,镌刻着这个小岛诱人的名字:独此一处。  在这个孤岛上,最为孤寂的,莫过于尤金·克里夫了。他下肢残废,孑然一身,躺在海滨的病榻上,凝视着远去的海鸥……  尤金·克里夫的父母婚后一直不和,从小尤金降生到这个孤岛上起,就成了性格暴躁的父亲的出气筒。母亲跟人有私,儿子成了她的障碍物。小尤金没有享受到孩提时代应有的家庭温暖,更没有机会受到良好的教育。  尤金18岁了,必须自立。他到餐厅洗碟子,帮人打杂。他省吃俭用,买了一辆旧汽车,当上了出租汽车司机。  一天深夜,他驱车经过一处袋鼠经常出没的地方。由于他未关闭车前灯,路旁的袋鼠见到强烈的灯光,以为是敌人来袭击,就跳到公路上奋起反抗,与汽车相撞。汽车滚进了山沟,他严重受伤,不省人事。  当他在医院里苏醒过来时,双腿已被截肢!他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听海滨的惊涛拍岸,想自己的茫茫未来,浑身打起冷战。  女友莎丽小姐来看尤金时,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她掉转头哭着跑了,从此与尤金分了手。  覆水难收,徒悔无益。面对这般境地,尤金的心却异常地平静。尤金并不甘心虚度余生,他要重新开始生活。  他以一种奇特的旁人不可想象的方式来对待肉体上的痛苦。每当伤口疼得他大汗淋漓时,他并不哼哼,而请求护士替他借点书来看看。  “借书!什么书?”护士小姐莫名其妙地问。  “什么都行,只要能够解除我的痛楚。”  护士感到茫然。她胡乱地借来几本有关飞机工业发展情况的书,其中有一本威廉·波音的传记。正是这本书,给这位青年带来了希望之光。  威廉·波音是美国西雅图一位木材商的儿子。他向往在蓝天飞翔,于是在西雅图市郊办起了一个木头飞机厂,利用那里廉价的木材制造飞机。由于威廉·波音的不懈努力,飞机越造越先进,从木制飞机到金属飞机,以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办成了美国最大、最先进的飞机制造公司。如今的波音707、波音747、波音767等,更是誉满全球。  尤金也要上天!  他孜孜不倦地自学起飞机构造原理、机械制图、航空理论等枯燥乏味的知识来。这对一个处在肉体痛苦之中、文化程度不高的19岁残疾青年来说,是多么不容易!  他装上了假肢。19岁了,却要像咿呀学语的孩童学步那样,重新学习站起来,迈开第一步——步履维艰的一步。  他迈着这双假腿,进出于图书馆、阅览室,太疲乏了,就到大海里练冲浪,冲浪运动是这个国家青年人的一项特殊嗜好。许多运动员由于冲浪,时常被海水弄湿的头发在烈日下曝晒变得发白了。那些胆小而不敢驾驭巨浪的男孩子们,却用漂白药水弄白了头发,冒充自己也是冲浪勇士。尤金·克里夫的头发显然也是白的,然而却是真格的!他像健康人那样,带着一副滑水板,在大海的波峰浪谷里上下穿行。在那踩风破浪的弄潮儿队伍里,谁能想象,尤金·克里夫的双腿是装上去的!  他顽强地进行体育锻炼,用更顽强的意志进行自学。他像一块吸水的海绵,浸没在知识的海洋里,如饥似渴地吸收着。  奇迹终于出现了。  3年后,尤金·克里夫设计出一种世界上最轻巧的飞机。这种飞机只有100千克重,可以乘坐12个人,时速300千米。它不用跑道,可以在普通的公路上起飞,平时可挂在小汽车后面带走。  22岁的尤金·克里夫,驾驶着自己设计的小飞机,拖着他4年前驾小汽车致残的双腿,直上蓝天。他越过小岛的山峦,跨过海洋,像海鸥那样自由飞向自己的目标。  志气、信心、希望,使尤金·克里夫成了一位年轻的工程师。  尤金·克里夫没有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如今,他又成了一名为社会谋福利的企业家——“空中医疗中心”的经理。  “空中医疗中心”由许多“空中医生”组成。这种“空中医生”自己驾驶着飞机在空中巡航,随时可以用无线电与地面上的病人联系。平时,绝大部分病人都可以通过“空中医生”把病治好。万一病人的病情严重需要住院,“空中医生”则把病人接上飞机,送往医院。  尤金·克里夫说:“作为一个伤残者,社会已经给我以厚爱,使我感到人生是美好的。所以,我要报答社会,报答人生。”  美国著名的盲人女学者海伦·凯勒说过:“当一个人感到有一种力量推动他去翱翔时,他是决不应该去爬行的。”尤金·克里夫断了双腿而不甘愿爬行,他翱翔了。他不仅飞出了孤寂的“独此一处”,而且已飞出澳大利亚,飞向世界!  (选自《武汉企业家》1985年7期,叶进 文)  他连连考了高分,却一次也没有被高校录取,只因为他是一个残疾人。他毫不气馁,再次拼搏,体重只剩下38千克,头发几乎掉光了,最终被录取了,而后又考上了研究生,当上了大学教授。  我是大学教授  徐方赋刚出生8个月,事情就有些不妙起来,他发了一次高烧,生命危在旦夕。父亲说:人都吃不饱活着也遭罪。可徐方赋却活了下来,只是两条腿从此就软软的,再也没了支撑身体的能力。明白人告诉他母亲,这叫小儿麻痹症,长大了只能是瘸子。母亲很发愁,一怕儿子长不大,更怕孩子长大了没饭吃。  徐方赋小,不知道愁。长到7岁,娘交了5角钱,他上了学。一年级念完了,二年级的教室在二楼,教师看他爬楼费劲,就说:“你还在一楼念一年级吧。”徐方赋说:“行。”徐方赋又念了一年一年级,仍然高高兴兴,他觉得学校人多,好玩,念几年级无所谓。  念了7年小学的徐方赋成绩很好,考上了重点初中。从此,他就搬到镇里,住在姐夫家。在初中,他仍是少年不知愁,爱玩,也淘气,有时难免被姐夫骂得“狗血喷头”,但仍不思“悔改”。当时可谓无忧无虑。终有一件事给了他一点震撼,使他开始了一点成人的思考。初中毕业,他考上了中专,当他兴高采烈地去体检时,招生办的人说:“你就不要体检了。”他当时大惑不解,当他很郁闷地回到家里问姐夫时,姐夫只是很沉重地叹了一口气,就再也没说什么。徐方赋没有走进中专的大门,现在他开始明白了,他和普通人是不一样的。  上高中,他开始懂事了,不再贪玩,专心学习。他不能忘记临毕业时,初中老师和他的那一次深夜长谈。老师告诉他,只要你有毅力,还是有前途的,并且讲了很多关于保尔和张海迪的故事。这是他人生里很重要的一笔精神财富。  上高中时,他在报纸上看到一则能“给小儿麻痹患者带来福音”的广告。姐夫要带他去治。临行前,他征求老师的意见,老师说:“什么事自己要尽最大的努力,但要做最坏的打算。”他去治了,钱花了,腿却仍然如故。但他没有太多的失落,因为老师那句话给了他承受能力,而且在他以后的生活中,一直成为他坚强的支撑。  他在做最大的努力,他也在做着最坏的打算。他学习非常用功,成绩在年级里名列前茅。1983年,他第一次参加高考。三天考试后,他便在家里心满意足地等着发榜,因为,他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他考了501分,名列全县文科第一名,结果没太出乎他的意料。然而,真正录取时,比他低很多分的人都被录取了,遗憾的是没有哪个学校向他敞开同情的大门。因为他的腿,他名落孙山。对于这一点,他似乎还有点心理准备,他自我安慰地认为,因为是残疾人,分数可能要求更高;他天真地认为,只要分数考得更高一些,会有学校录取的。他决定明年继续参加高考。  真正的打击是在他没有一点心理准备的时候发生的。当他到县高考补习办公室,去申请参加明年高考补习时,一个干部看了他的成绩卡后说:“成绩好有什么用,你这样的人还参加什么高考。”言辞尖酸不留情面。徐方赋据理力争,可人家就是不答应。徐方赋很不理解,难道一个残疾人,就不能上大学,就没有参加补习的权利?!平时很老实的他,第一次发火了。然而在权力面前,有多少委屈,有多少不平,终究无能为力。同学们劝走了他,争吵没有一点意义。  从补习办出来,天已快黑了,同学们劝他不要回家了,晚上还有台风。但此时的徐方赋脑子里一片空白,他执意回家。他的姐夫家离县城4000米,这对一个双腿残疾的人来说是很遥远的路程。走到半路,天空狂风大作,暴雨骤来。他不想躲避这风雨,只觉得这风雨和他的心情一样。这风这雨来得太小太弱,他认为自己是一个社会的包袱,是一个没有权利做很多事的人,是这个社会不接纳也不需要的人。他真希望风更大一些,雨更急一些,让这风雨和黑暗吞噬了自己。  当他绝望地在泥泞的山间小道上翻滚和爬行时,他的姐夫打着手电接他来了。当姐夫看见他顶风冒雨艰难挪动着自己残疾的双腿时,什么也没有说,便迎上前背起了他。徐方赋伏在姐夫的背上眼泪止不住流出来,在这坚实的肩膀上他才真正感觉到一种委屈。到了家里,他忍不住放声哭了起来。当姐夫知道了原委后,说了一番至今让徐方赋不能忘怀和感动的话:“你7岁父亲就死了,你姐是老大,我们有义务把你培养成人。他们不让你考,就凭这句话,咱非考不可。我和你姐砸锅卖铁,也供你考大学,一直考到不能考了为止!”  姐夫给他买了很多学习资料,为了满足他的自尊心又给他开了一个小卖店。徐方赋开始在家里复习。1984年高考,他考了515分,高出录取分数线48分,不但在县里,在省里也是前几十名。然而,由于同样的原因,他仍没被录取。  姐夫说,不录取咱们再考!姐夫又到补习办,巧的是补习办换了人,这位领导很支持徐方赋参加高考。徐方赋可以堂而皇之地参加高考补习了。如果说,这次高考对徐方赋来说是一个考验,还不如说是对他姐夫的一次考验。姐夫每月48元工资,补习一年的费用要几千元,这种考验程度可想而知。  徐方赋要参加第三次高考了。补习班里没有住宿的地方,而徐方赋腿脚又不便,天天回家也不可能。姐夫又托人,把他安排在补习班所在地的一个礼堂的舞台上住,这空空荡荡的舞台成了徐方赋的归宿。夏天成群的蚊子扑面而来,而舞台又无处挂蚊帐;冬天他只能缩在被子里瑟瑟发抖。这些对徐方赋来说都是微不足道的,他只有一个信念:发愤读书。太多的磨难已使他明白,如果他不在学习上高人一等,他就无法获得平常人拥有的权利。他起早贪黑一门心思地学习,以至有时晚上熬不住,睡了过去,耗子在脑袋上爬他都不知道,直到耗子的屎尿拉在他的脸上,他才惊醒过来。而为了这点睡眠他还会后悔不已,觉得自己缺乏毅力。有一种力量在鼓舞着他,那就是,他虽是残疾人,但他要争取到正常人的权利,他要向世人证明,残疾人并不是社会的包袱,而且也能为社会做出巨大的贡献。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用顽强的生命力去拼搏。临近高考,他的体重降至38千克,由于过度的疲劳和缺乏营养,他的头发几乎掉光了。  个人的努力最终还是取决于社会的认可。1985年,国家教委等四部委联合下发通知:在同等条件下应鼓励残疾青年人学深造。看到这消息后,徐方赋激动地“跑”回姐姐家报喜。当姐夫看到骨瘦如柴、头发斑秃的徐方赋时,第一次为这消息流出了激动的泪花。  这一年高考,徐方赋考了533分,高出录取线61分,这个成绩使他进入全省文科前15名。  春天终于走进了徐方赋的心田,在他最惧怕的体检这一关时,他第一次看到医生在体检表上给他盖上了“合格限考”(身体合格,有些专业限考)的字样,当时他激动得几乎要晕了过去。这一年他考取了杭州大学外语系。  在大学里,他依然刻苦学习。他给自己定下了两个目标——入党和考研究生。他没像很多人那样考上了大学就算大功告成,他仍保持高考时的那种劲头,为了自己的目标而拼命地努力。他觉得残疾并不是太可怕的事情,对人来说最可怕的是失去目标,失去追求。上大学的第三年他入了党。1989年5月,他考取了清华大学外语硕士研究生。一个农家子弟终于走进了首都的最高学府。在这所学府里他不但学到了更丰富的知识,而且对人世的温暖也得到了最深刻的体验。  临近毕业,导师考虑到徐方赋的身体能更好地适应以后的工作,便劝他到北京积水潭医院做矫正手术。但昂贵的手术费使他不敢奢望。导师拿出了2000元,同学们也纷纷捐款。最让人感动的是,一位英国籍教师在临回国前托人给他带来一个信封,里边有650元钱,还有一封信:“这点钱是我要回国时卖废品挣的,我留着也没用,留给你。”徐方赋太了解这位外籍教师的苦心。她是用英镑换的钱,但怕伤了他的自尊,而采取这种变换的方式。  手术还算成功,他可以拄拐杖行走了。  研究生毕业后,石油大学(北京)接收了他,从此,这位残疾人登上了大学的讲台。  徐方赋的母亲曾经担心他的残疾儿子活不长,吃不上饭,后来又担心他娶不上媳妇。而现在这些,对于徐方赋来说已不算问题。徐方赋娶了媳妇,而且是一位很体贴他又很漂亮的媳妇。在常人眼里徐方赋应该感到有一种归宿了,而徐方赋想的不仅仅是个人生活的满足,也不仅仅停留在我已不是社会包袱的水平上,他觉得他应该同社会上所有有志向的人一样,对这个社会有所贡献。  他的天地只有三尺讲台,而他面对众多的学生却是一个博大的天空。教书育人责任重大。  初上讲台,徐方赋难免紧张,而学生们面对这样的老师也难免有各种各样的想法,也许头几节课徐方赋是失败的。徐方赋感到内疚,但更主要的是他又像高考时一样鼓起了新的勇气:不能误人子弟,我要让学生在每节课都能得到最充足的知识。他认真编排教案,仔细研究教学方法,有时备课备到深夜。课余之时他还阅读各种书籍。用他的话说,我肚里有一桶,才能给别人一瓢。他的课讲得越来越有声有色,连最挑剔的同学在他班里上课都感到放心。1993年这位只有二十几岁的小伙子开始给研究生上课,而且大受这些和他年龄相差无几的研究生们的欢迎。  由于他课讲得好,课也越来越多。现在每周23节,有时一天就8节课,每每讲到最后一节他都不知道自己的声音是从哪里飘出来的。讲课是个累活,尤其对他这样的残疾人更是如此。他在家里做饭,站上5分钟腿就发酸,所以他宁可做最简单的饭菜。但在课堂上,他一站就是几个小时,而且不厌其烦直到讲透为止,腰酸腿痛的程度只有他媳妇知道,因为他一回家就躺到床上*不止。 &#年,因教学质量高和全年700多学时的工作量(是一般教师的3倍多,列全校第一),徐方赋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这年他31岁。  面对徐方赋,我们这些肢体健全的人,真应该仔细思考点什么了。  (选自《青年文摘》1997年第10期,龙戈 文)  灾难与不幸,使本该多彩的年华失去了光泽,为了拯救濒于绝境的家,她要停滞自己的求知梦。大山深处的女孩,用她羸弱的身体和柔嫩的双肩,扛起生活的重担,是坚韧,也是伟大……  六十八封“平安”信  宋彩玲,这位延安吴旗县西北角周湾镇姚峁则村普通农民的女儿,今年才16岁,身高不过1.51米,体重刚刚40千克,却以其惊人的毅力,奏出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乐章…… &#年1月,对宋彩玲一家来说,是个祸不单行的日子。就在宋彩玲的哥哥宋文山光荣入伍后的第25天,宋彩玲年岁已高的父亲宋万俊,在进城买化肥的路上失足掉下了10米深的山崖,不幸身亡。宋彩玲的母亲本就有脑血栓的老病,身体不大好,闻此噩耗后病情突然加重,瘫痪在床,生活无法自理。  守着父亲冰冷的尸体,望着床上痛不欲生的母亲,她,一个不满14岁的女孩,一声声凄凉的呼唤,撕裂着大山的心扉。苦命的妹子,你该怎么办?大山低吟,寒风哭泣……  村干部和亲友都劝宋彩玲:“拍封电报给你哥哥,叫他回来吧!你个弱女子,咋能撑起这个家呢?”“是呀,是该叫哥哥回来呀!”但这时回荡在宋彩玲耳边的是父亲生前说过的那句话:“咱祖祖辈辈就文山当兵了,家里再有困难也不能拖累他。”经过一次次的思考后,宋彩玲在昏暗的灯光下,眼里噙满着泪水,给远在重庆当兵的哥写下了“平安”家信:  “哥,家里好着哩!你不要挂念,安心在部队工作。上次你怨爸不给你写信,爸忙着呢,天天垒羊圈。妈的病也好多了,还能帮家里喂猪。你说需要一点钱,现在家里没有,过一段时间就给你寄去……”  谁知她这一写,就写了一年零九个月! &#年8月,宋彩玲要上初中二年级了。可是,瘫痪在床的母亲谁来照顾?繁重的家务劳动,又谁来操劳?上学用的学费,谁又会给她?默默吞下委屈的泪水,她给学校捎去了一张请假条……  为了让哥哥安心军营,她却要停滞苦苦追求的求学梦。  在宋彩玲所读的周湾中学,老师和同学都称赞她:因为学习刻苦,她以镇第二名的成绩升入了初中。可是现在,因为家里的困境,她却不得不辍学了。老师急了,同学们哭了……  夜已深了。劳累一天的宋彩玲望着母亲熟睡的面孔,想着自己的遭遇,她真的想放声大哭一场。她多么想把家里发生的一切都告诉远在重庆当兵的哥哥,好让他来为自己分担忧愁呀!但是,她不能。她想到好久没有给远方的哥哥写家信了,便趴在炕头上又给哥哥写了一封“平安”信。“家里一切都好,爸妈好着呢,妈那个病听人说能治好,我就给妈治了。现在,妈能喂猪,能走快路。妈妈爸爸还让我告诉你,叫你安心当兵学习,不要想家……”  第二天天还没有亮,宋彩玲就翻身起床,用那条比自己高出好多的扁担从井里担回两桶水,然后就去拦羊,喂牛,割草,劈柴,做饭洗涮,给母亲熬药……  母亲不解地望着女儿:“你怎么还不去上学?”宋彩玲强忍泪水说:“妈,我学习不好,不想念书了。”母亲生气道:“你不上学,我也不治病了!”话音未落,母女俩就抱头痛哭。 &#年7月份,宋彩玲的哥哥宋文山从部队来了一封信,说他准备参加成人中专函授学习,希望家里能给他寄些钱来。  拿着哥哥那封渴望答复的信,宋彩玲十分焦急:到现在,为安葬父亲,给母亲看病,已欠下外债一万多元钱。家里再也找不到什么值钱的东西了;向别人借吧,原来借的还没有还呢,怎么好意思开口呢?  刚巧这时,县里组织数学竞赛,宋彩玲以优异成绩被选上了,活了15年从未进过城的宋彩玲低着头对老师低声说:“老师,我学习不好,不去了。”  老师看出宋彩玲的心事,说:“车费学校出,另外补助你20元生活费,希望你能考好!”  考完试,宋彩玲谎称自己有事,她一个人打听到县医院方向,在医院门口徘徊了好久,最终她还是走了进去。“我能不能卖血?”护士看了看她说:“你太瘦小了,不行。”宋彩玲固执地说:“我的身体好着呢,我家里没有钱,你就让我进去吧!”宋彩玲眼噙着泪水把家里的遭遇讲了一遍,大夫只好心疼地抽了她400CC的鲜血,付给她800元。  拿到了钱,宋彩玲急忙赶到邮局,给哥哥寄去了200元,并在附言栏里用了父亲的语气留言:“文山,钱寄去了,好好干,要好好学。”  然而,宋彩玲自己因长期营养不良而严重贫血,在步行回家的路上,她昏倒了…… &#年8月份,好心的乡亲们实在不忍心看着宋彩玲操劳受苦了。他们背着彩玲给部队的领导写了一封信,告诉了宋文山家里的真实情况。宋彩玲知道后,连连说道:“你们不该把这一切告诉我哥!”她急忙赶到了邮局,给部队首长发了一封电报,要求替她隐瞒实情。然后,她又给哥写了一封“平安”信:“哥,家里好着呢,不要挂念,安心在部队工作……”伴随着信的还有一张“全家福”。  连同给哥哥的这一封信,宋彩玲在一年零九个月中,共写了68封“平安”信。  部队领导知道了宋文山家的情况后,立即安排他回家探亲,高高兴兴回家的宋文山在路上听说了家里发生的一切,顿时愣住了。他连颠带跑地赶到家,对着父亲的遗像放声大哭。他反复地问着妹子:“你来信不是说家里爸妈好着吗?”  宋彩玲只好把前后经过如实地告诉了哥哥。  宋文山情绪激动,他问妹子为何不把父亲去世的消息告诉他。宋彩玲低声地解释道:“这些年没告诉你,家里不也好着哩吗?”  宋文山追问道:“那200元钱哪里来的?”  宋彩玲说:“借的!”  “问谁借的?”  宋彩玲本不愿意讲,但见哥哥盯着不放,她便边哭边把自己卖血的缘由讲了一遍。宋文山不听则罢,当他得知自己读书用的钱是妹妹的卖血钱,这位钢铁男儿禁不住失声痛哭,他紧紧搂着妹妹……  “14岁的妹妹14岁的心,我泪格萤萤落下来嘴里头噙,军功章映着妹妹红透了的心,妹妹心儿暖军营……”  好军妹的事迹感天地,爱心分给大家享,捐款成了助学金,年轻的妹子,你的心怎么就这么善良!  好军妹的事迹传播开后,热情鼓励的信件与捐款雪花般飘向那个偏僻的小山村。宋彩玲感激那些对她伸出援助之手的人们,但她却要让更多的人享受爱心,她要用余下的一万元捐款,资助那些与她一样渴望上学的孩子们。  宋彩玲是不幸的,但她却是坚毅的,今天我们感激她,传颂她,因为她有水晶般的情怀和对共和国的万般深情。  (选自《风流一代》1997年第8期,王新元 文)  她得了怪病,20多年高位截瘫卧床不起。可她带着重病的躯体,在病床上教300多位青少年学唱歌,考进音乐高等院校的有54人。  愿你听见这支歌  一 &#年,那是一曲《祝酒歌》就能唱醉亿万人心的岁月,新生活的帷幕正向每一个中国人拉开。这年的7月17日,进京参加粉碎“*”后的首次全军文艺汇演的沈正兰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怪病击倒。她的丈夫王文恒是辽宁省歌舞团的乐队指挥,正在沈阳指挥排练,一个电话通知他和孩子火速来京。  “妈妈!妈妈!……”孩子的声音像敲门似的开启了她的眼睛,泪水涌了出来。她的手已不能动弹,无法为孩子抹泪。两个孩子,女儿14岁,男孩11岁,一边一个为她擦泪。  她的病患在脊梁骨内,蛛网膜大面积粘连,胸二位置脊髓囊肿压迫神经,从此高位截瘫。眼下高烧不退,尚未脱离危险期。  3个月后,当她要回沈阳时,大夫告诉她丈夫:一、她已经不会咳嗽,一旦肺内感染,痰出不来,就会出现危急情况,因此一感冒就可能使她丧生。二、她没有控制大小便的能力,排泄障碍可能引起尿毒症。三、很难避免的褥疮会导致败血症。  “如果,”她丈夫问,“我们非常细心地照料,能使她不得那三种病吗?”大夫委婉地说:“太难了。”  这一年,沈正兰只有38岁,王文恒40岁。正是从这一年起,他带领两个孩子,开始了一场感动天地的生命保卫战!  他们竭尽全力,也无法使她不患上述三种病,但每一次她都从死亡线上醒转来。1984年,她首次患尿毒症,被抢救回来后,双肾从此不规则萎缩,左肾功能丧失,右肾还剩下一半功能,身体状况更严峻了。此后又4次病危,但每次都转危为安,连医生也感到,她的生命是个奇迹。  更让人惊叹的是,她的歌声在舞台上消失后,有那么多人到她的床前来学唱歌。截至1996年底,跟她学音乐然后考入高等院校的已有54人。 &#年春天,我在沈正兰的音乐小屋见到她时,她坐在一张特制的教学椅上,满头黑发,王文恒的头发却全白了。  沈正兰说:“如果没有我的学生,我活不到今天。如果没有我的爱人,我也活不到今天。”  二  “我从小热爱音乐。”她说。她曾代表学校参加大连市的朗诵比赛,她朗诵《卓娅》得了奖。从小姑娘到考入沈阳音乐学院,她所受的教育一直响着“卓娅”似的旋律。 &#年下乡劳动时,她同高年级同学王文恒相爱了。王文恒分配到辽宁省歌舞团的第二年,她原本也可以分去,但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来招人。沈正兰是声乐系的,那年月,部队的需要就是她的选择。  沈正兰入伍后既当演员又当教员,风风火火16年,一直能感到自己实实在在地被团体、被战友们需要。谁知突然瘫痪了。她要接受这个再也不可能去工作的身体,接受这种活法,这是她的第一难题。  沈正兰从北京转院回沈阳治疗,女儿王明明告别了中学,成为协同父亲照顾母亲的主力。丈夫要上班,还要照顾她。丈夫趴在床边睡着了,她发现他头上突然有了白发……自己不但对社会无用,对丈夫对孩子也无法尽妻子所能和母亲之责了。“我何必拖累他们呢?”可是她不会翻身,连自杀的能力都没有。从家到医院骑车要40分钟,女儿被汽车撞上的幻觉车轮般地在她大脑中旋转……拒绝打针吃药,不喝不睡,眼圈全黑了。此时,不但在病体,她的精神也到了死亡的边缘。  医生给了大剂量安眠药,她不知道自己昏睡了多久,醒来时发现女儿的眼睛哭肿了。儿子说:“妈妈,我怕!”  她问:“怕什么?”  孩子似乎怕说出来,父亲替孩子说:“怕失去妈妈。”  “妈妈有用吗?”她问。  两个孩子在两边用脸贴住了她的脸,说:“有用。”  “有什么用呢?”她梦幻般地想着。孩子和丈夫总在为她按摩肢体,尽管她胸二以下没有知觉,她心中的坚冰还是融化了。“文恒,我们回家吧。回家!”她说。  那时,他们一家4口,只有14平方米。可那毕竟是家。  当从社会大舞台撤退到家庭这个小堡垒时,她开始感到,即使自己已经残废,但只要活着,对亲人就是重要的。  三  沈正兰不能忍受丈夫和孩子为她日夜奔波。回到家,她的情绪相对稳定了。这时,她的左手手指会动不会握,右手手指一点儿也不会动,大小便仍然失禁,吃喝拉撒都不能自理。一只苍蝇溜进屋里,飞到她的脑门上,她没有驱赶的能力,只会摇脑袋。苍蝇很快就不怕了,她只能任由它叮。要使她不被一只苍蝇欺负,少受细菌侵害,丈夫和孩子日夜做了多少工作,外人是难以想象的。  “正兰得病之后,我真是感到了深深的孤独。”王文恒教授说,“极端困难的时候,我在心里喊,谁能帮我一把?没办法,我只好把孩子当大人看,跟女儿说,爸爸跟你商量……”  早在沈正兰出院之初,前进歌舞团调整住房,团长在全团大会上说:“只要沈正兰还活着一天,就要让她住好一些。”要给沈正兰一套三居室,外加一个厨房。全团鼓掌。这事,沈正兰一家人都没有提出要求。沈正兰得知这一消息后,当时就哭了。 &#年,王文恒去大庆等地演出,200多人的队伍,就他一位乐队指挥。省歌舞团团长来看王文恒的家属,看到门锁着,从窗户望进去,才看到沈正兰躺在床上。  “团长,”正兰说,“对不起,我姑娘去买菜了。”团长就在门外等。  明明买菜回来,团长才进了屋。看到这个家,团长感动得握住明明的手:“姑娘,你不仅是在帮助母亲,也是在帮助父亲,帮助我们。”  这一年,明明已是17岁的大姑娘了。失学了,将来怎么办?如果明明能唱歌,也许不失为一条道路。可是,明明有没有唱歌的基本条件呢?跟明明商量后,女儿说:“妈,你让爸走远一点,我给你使劲唱。”  那个秋天,这位搞音乐的父亲沿着一条河,听着满耳的风声,真的走得很远很远……家里,女儿站在母亲床头,起初是唱,后来就是吼,是喊。沈正兰后来告诉丈夫:“明明喊啊喊,我听到了音乐,真正的音乐。让我感到,为了生存,挣扎,挣扎!”女儿吼得满头是汗,母亲听得热泪盈眶。  就这样,女儿成了沈正兰瘫痪后的第一个学生。半年后,沈正兰教着教着,能坐住了,头也抬起来了。1981年4月,明明参加沈阳市第一届青年歌手大奖赛,以一首《玛丽诺之歌》一举获得第一名。  又过一年,明明考上了沈阳音乐学院声乐系。“接到录取通知书,我们全家都哭了。”沈正兰说。  四  然而,就在这期间,沈正兰自杀,用拴在床架上给她锻炼的绳子……被发现时,指甲都紫了,所幸终于被抢救回来。  部队的领导来了,丈夫单位的领导也来了,问为什么,是不是受了什么委屈?王文恒惊魂未定,说:“我说不清楚了。”  人们从沈正兰的话中知道她最近想得很多……她两个孩子都是在大连娘家生的,女儿刚满月就断奶了,一直放在大连带。她说,孩子小时候,我没有给他们换几块尿布。她看到儿子的裤子破了,里面全是用白胶布贴的;丈夫就这几年,头发全白了;女儿有了成绩,她很高兴,心想自己所能做的也就是把女儿教出来,再不能因为自己而影响女儿专心去走她的前程……  她说:“我没有遗憾了,我想让他们解脱。”  人们带着难以形容的心情离开了。夜深了,儿女们也睡了,王文恒又在为妻子换尿布。正兰问:“你烦我么?”文恒说:“你怎么能这么说?”正兰又问:“我还有用吗?”文恒说:“怎么会没有用呢?”妻再问:“有啥用?”文恒想了想说:“儿子将来也要考大学的。我的工资只能供一个孩子上大学,只要你还在,我们的工资就能供两个孩子上大学。”  “这么说我还有用?”  “有用。”  请不要以为这样的夫妻夜话太俗,一个残疾人深刻的痛苦,恐怕只有深爱她的人才知道,她伤残的肉体和精神都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肯定。  “可是,以前我胸二以下没知觉,现在全是麻的,有时有的部位碰一下就很疼。这疼痛天天跟着我,你知道我有多么痛苦吗?”  “我怎么不知道呢?我现在给你梳头都得很轻很轻。”  “所以,我也想过,这样活着太难受了,生不如死。”  “不!有知觉了,就是在恢复。你一定会好的,会站起来的。”  不久,能支持沈正兰活下去的最有力的因素出现了,由于教明明成功,团里的战友送了三个女孩来跟沈正兰学声乐。她们都是战友的女儿,一个高考落第在家呆着,另两个正上高中。  家里从此有外人进进出出,带来感冒的细菌就可能引起严重情况,但是如果不让沈正兰教,她将无法忍受生命的空虚。  三位姑娘来了。1年后,她们都考上了沈阳音乐学院师范系。  此后,同事的孩子、朋友的孩子、朋友的朋友的孩子陆续来了。学生一来,她就兴奋,就忘了疼痛。学生一走,她就瘫在床上,时常还发出*。王文恒曾这样对我说:“沈正兰年轻时是很活跃很漂亮的,但我是在她38岁得病之后才真正认识她。”  教女儿唱歌时,沈正兰为女儿示范,还只能唱到4(F2),这个音刚刚进入高音区,她就再也唱不上去了。可是她不服气。学生们走后,她就在床上练唱。她在屋里吼啊喊啊,那声音在一个乐队指挥听来是非常难听的。丈夫一再劝她算了,可她不放弃,依然唱,依然吼。王文恒说:“一个人在做她永远也不可能做到的事,可她还在争取,我心里非常难过。”  突然有一天,屋里冲出一个高音,一声又一声,非常嘹亮。王文恒正在厨房,他被歌声牵进卧室。这时,他们有一架800元的小钢琴,在钢琴上一试,这是唱到了i(C3  )!王文恒立刻想到了意大利的帕瓦罗蒂,这位世界著名的“歌王”因能把这个高音唱得最好,被称为“C3  之王”。王文恒简直不敢相信妻子唱出了这个音,这个音像光芒那样照射着这位乐队指挥的心。  王文恒曾经请教过医生:“她怎么可能唱出那个高音呢?”  医生解释说,当她带着强烈的愿望经年累月不停地练,体内会产生某种“代偿”能力。  现在,我们已分不清是沈正兰在帮助学生,还是学生在帮助她增长生命的活力。学生,已经是她生命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五  在沈正兰家中,我还看到了他们的一位养女。她的父母离婚后,她5岁被父亲送到这儿来,头上长着虱子。刚来她就说:“大娘,我跟你结婚吧!”这是父母的争吵和离婚在一个5岁孩子的心灵中刻下的痕迹,是她盼望沈正兰能收下她所表达的语言。  当沈正兰表示自己带不了她时,她伤心地说:“我就知道我不该出生。”沈正兰心中一颤,似乎感到世上还有比自己更需要帮助的人。他们夫妇收下了她,给她改名傅迪。取的是启迪培育之意。起初,我难以相信,怎么是由残疾人来收养这个孩子呢?然而傅迪就在我的眼前,11年过去,她已经16岁了。自小读书,就是王文恒送她去学校,再接回来。现在念完了初中。  沈正兰的儿子王阳立志学医,考上了中国医科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国家卫生部工作。女儿王明明如今在法国巴黎皇家师范学院留学。邻居曾说,像你们家这种情况,就不该让孩子离开你们。王文恒说:“正兰和我都被限制住了,我希望我们的孩子也能像别人的孩子一样,只要他们有可能发挥自己,我们都支持他们去辉煌。”儿女们离家远行前夕,曾端水再一次为母亲洗脚,都泣不成声。  儿女们结婚时,父亲都曾经送给孩子一句话:“记住,这是你们一生都可以骄傲的,你们有一个伟大的母亲。”  儿女们也深深体会到,他们还有一个多么了不起的父亲啊!  沈正兰说:“我丈夫每天晚上为我翻三次身,20年了,他没有睡过一个整的觉。”每翻一次身,是一次清理:取走湿的尿布,用热水把身子擦干净,再换上干净的尿布。更困难的是,20年来,沈正兰始终没有控制大便的功能。每两三天,丈夫要为她使用一次开塞露通便。开塞露只能解决浅处的问题,积在深处的出不来,丈夫就用开水煮肥皂,再用一个专用的管子把经消毒过的肥皂液注入肛门深处,并小心翼翼地用手帮助她大便。这样的工作每周要一次,说每次大便都好像一次“手术”,是不算夸张的。  六  沈正兰爱学生。经她培育的不仅有大学生、中专生、业余和专业的歌手,还有中小学生,总数近300人。在她病危的日子,学生去医院看护,被门卫拦住后总是说:“我来看我妈!”谁会有这么多孩子呢?沈正兰的故事每一次都会感动医院。学生们日夜守护在老师床前,生怕失去她,那一声声呼唤,必在冥冥之中产生神奇的力量。  当一个人被病痛和死亡的恐惧折磨时,会有如生活在地狱,要驱走痛苦和恐惧,仅凭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每当她进入音乐,进入教学,进入孩子们的世界,地狱就消失了。  地狱消失,天堂就到来。5月,树绿了,花开了,学生们会推她出去沐浴阳光,她的丈夫紧紧相随。这时,邻里街坊都会驻足投去敬佩的目光。谁会说她的脚下没有路呢?在这东方的地平线上,正走来这样一位女子,一位男子,还有这么一群学生……  (选自《家庭》1997年第9期,王宏甲 文)  19岁时,战斗的炮火残酷地夺去他的四肢和左眼,右眼视力也只有0.3。他不以功臣自居,执意离开了荣军疗养院,以顽强的毅力,不仅学会了自理生活,而且还拖着残肢带领群众治山治水,在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一干就是25年。一部40万字的自传体小说,历时7年,7易其稿,是他字字凝血,口含着笔写成的。  中国的保尔——朱彦夫  “我坚信‘行源于心,力源于志’。人的生命有两部分,一部分是躯体,一部分是精神,精神生命才是第一自我。”  沂蒙山的春天特别妩媚。在沂源县城一座缀满绿叶、鲜花的小院里,大病初愈的朱彦夫接受了我们的采访。以上就是他关于生命问题的回答。  64岁的朱彦夫,四肢全截,失去左眼,头、背部至今还残留着弹片,右眼视力也只有0.3。  是他,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场上,英勇阻击强敌身负重伤,而后又以非凡的毅力基本学会了生活自理;  是他,主动要求离开荣军疗养院回到故乡,残躯担重任,在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一干就是25年,带领群众治山治水,脱贫致富;  是他,在新的环境下刻苦学习文化,矢志写书,为给新一代留下精神财富而呕心沥血。军委副主席*同志称赞其为“铁骨扬正气,热血书春秋!”  在学会走第一步路的地方重新站立起来  昏迷半年之久的朱彦夫终于醒了过来。  他抬起两个胳膊,大吃一惊,发现两只手从手腕以下被切掉了;一伸腿,又发现两脚也从膝盖下被截去;用残臂一触,左眼眶成了空洞。他以为这是梦,可当他用牙去咬自己的胳膊时,发现这一切都已是不可改变的残酷现实了。他大喊大叫:“我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膝盖各个部位疼痛图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