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无非就是对间接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用分配而已,为什么不符合对外报告需要?

&&|&&显示模式:&&|&&字体: 中&&|&& &&&&
全部显示第十六章 作业成本计算第二节 作业成本的计算方法二、作业成本的计算方法(2)三、作业成本法的优点和局限性
公司管理会计师划分了下列作业、间接成本集合及成本动因:
间接成本集合
两种产品的实际作业量如下:
豪华型作业消耗
普通型作业消耗
调整次数(次)
机器小时(小时)
包装单数量(个)
(1)采用传统(产量基础)成本计算制度,以直接人工工时为分配标准,确定两种产品的单位盈利能力。
(2)采用作业基础成本计算制度,确定两种产品的单位盈利能力。
&&【答案】
&& 直接人工小时合计==100000(小时)
&& 间接成本分配率=000=200(元/小时)
&& 分配给豪华型的间接成本=200×0(元)
&& 单位豪华型的间接成本=0=1000(元/台)
&& 分配给普通型的间接成本=200×00(元)
&& 单位普通型的间接成本=00=1000(元/台)
& (2)每一作业成本动因的成本动因率
&& 调整成本分配率==10000(元/次)
&& 机器运行成本分配率=500=100(元/小时)
&& 包装成本分配率=00=50(元/个)
&& 豪华型打印机应分配的间接成本=10×00=7750000(元)
&& 单位豪华型的间接成本=0=1550(元)
&& 普通型打印机应分配的间接成本=10××00(元)
&& 单位普通型的间接成本=00=816.67(元)
(2)公司按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2015年2月5日,该公司接下A客户一个500台甲产品的订单,400台乙产品的订单,其订单生产实际要求为:
检查次数(次)
设置次数(次)
发票数(张)
直接工时(小时)
(3)2015年2月28日,为A客户加工的产品全部完工,本月根据材料分配表,该批产品所耗费的直接材料的实际成本甲产品为1250000元,乙产品为1100000元。
(4)2015年2月28日,根据工薪分配表、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燃料和动力分配表、材料分配表及其他间接费用的原始凭证等归集的2015年2月的间接费用实际发生额如下表所示:
作业成本集合
间接成本(元)
车间管理成本
(1)若公司按预算作业成本分配率分配作业成本,发生的差异可以直接结转本期营业成本,则在作业成本法下,A客户500台甲产品和400台乙产品应分配的作业成本是多少,产品总成本是多少?
(2)若公司按预算作业成本分配率分配作业成本,发生的差异按照分配的预算作业成本比例分配给甲乙产品,则在作业成本法下,A客户500台甲产品和400台乙产品的实际产品成本是多少?
&&【答案】
& (1)质量控制预算作业成本分配率=500000÷10000=50(元/次)
&& 机器设置预算作业成本分配率=1000000÷(元/次)
&& 账款登记预算作业成本分配率=6500÷250=26(元/张)
&& 车间管理预算作业成本分配=300000÷30000=10(元/小时)
&& 500台甲产品应分配的作业成本=50×250+100×2000+26×50+10×(元)
&& 甲产品成本=直接成本+已分配的作业成本=800=1563800(元)
&& 400台乙产品应分配的作业成本=50×400+100×3000+26×40+10×(元)
&& 乙产品成本=直接成本+已分配的作业成本=040=1501040(元)
&& 甲产品应分配的差异
&& =/()+1/(000)+(-340)×1300/()+/(00)=8945.73(元)
&& 乙产品应分配的差异
&& =/()+1/(000)+(-340)×1040/()+/(00)=12964.27(元)
&& 甲产品成本=5.73=(元)
&& 乙产品成本=64.27=(元)。
(三)应用条件
1.从成本结构看,这些公司的制造费用在产品成本中占有较大比重。
2.从产品品种看,这些公司的产品多样性程度高,包括产品产量的多样性,规模的多样性,原材料的多样性和产品组装的多样性。
3.从外部环境看,这些公司面临的竞争激烈。
4.从公司规模看,这些公司的规模比较大。
标识本段讲义内容
标记名称: (30个汉字以内。)
字体样式:
修改该笔记  成本的归集,分配是成本会计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不同行业选择恰当的成本归集,分配是非常重要的。但我们在实践中无不看到对于此块的缺位及盲目。我希冀通过开帖的方式与大家讨论,以共同进步!   成本的归集   成本的归集,主要通过会计科目抑或成本中心进行收集(注:我们公司采用SAP)。会计科目:材料成本,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明细科目: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包装材料,生产一线工资,待摊费,水电,折旧等 。成本归集,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个心得,对于会计准则我们需要的是准确地理解,而不是在字面层次,理解其精髓。比如材料成本中的辅助材料,什么性质的材料应该归集入该科目呢?制造费用中的机器配件,什么样的条件可以资本化?如此等等,我们要深刻,准确地理解会计科目的定义。我不知道大家对该处有无其他的分享。   使用会计科目进行归集完毕,那么进行分配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特别是目前企业对成本的重视,企业在市场的销售价格打压,获利区域日益减少,可以毫不夸张地叙述: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也许就是成本数据分配的问题导致企业决策方向的错误。如:赚钱产品因分配的问题计算出不盈利等等。我们目前所接触的成本分配方法,最主要有:定额法,作业成本法,标准成本(注:我更喜欢将它当作管理的方法)     先发一段吧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同意楼上的
我们公司现在也在为成本核算发愁,很难算出单个产品的实际成本。直接影响到公司的销售单价的制定。    要考虑的因素实在太多了,不知楼上公司采用的何总方法?请指教
  这是一个好论题
  好的,学习SAP的,继续等你的下文。
  等待你的下文,希望你在具体点。
  顶起来,别沉了,基础而又极为重要的问题
  要准确算出单个产品的实际成本,挺复杂的!期待!
  残疾人基金一张245 6.6,工会经费一张1164,查帐补收增值税一张6835.03,补收所得税12280.09,增值税/所得税滞纳金各一张797.96。怎么做分录。  
  如上面几位朋友的帖子所言,成本的分配与分摊业已成为一个重要的,需解决的问题。至少让大家头疼的问题 。成本会计或者管理会计将成本数据计算准确,建立自己的核算体系,对于提升自身于企业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会计是需要适时转型的,管理会计是可以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对于成本的分配,分摊.刚开始接触SAP时,朋友推荐我读孙纹的“SAP财务管理大全”(注:初学SAP者可看此书),里面介绍SAP CO 模块时,对于成本中心的叙述中,花了很大的章节介绍对于间接费用的分配,分摊。依然记得他介绍了一个远洋公司下面有5条船跑业务,对于不能直接归集到轮船上的成本,即间接成本,其采取了使用作业时间进行分配的方法,这就是SAP对于成本分配,分摊的最主要的方法---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 。今年的CPA考试--财务成本管理亦将作业成本单独开了一章进行考核。
  期待会计高手们前来指教.大家顶起来,别潜水!    我毕业后一直做成本会计.成本核算其实必须要建立在自己熟悉公司产品生产流程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做出较为准确的核算.个人感觉每个公司的成本核算都不太相同,也与我们在书本上学到的有比较大的区别.建立一套较准确的成本核算体系非常难,希望高手们出来分享自己的经验.    
只有核算准确了,才能有下一步的分析,才能为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作业成本法对于间接费用的分配,分摊是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作业成本法起源于美国,更加具体点应该是美国的水电业,因为水电业的材料成本,人工成本于生产成本的比例是很小的,更多的是制造费用,即费用成本,对其发扬光大的为罗伯特·卡普兰(平衡记分卡亦为其贡献)。作业成本,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 。我们可以将我们的制造产品的工序分解为具体的动作。
  不明白,还是不明白.
  好文期待中.....从事生产型企业的成本核算,想扩大自己的视野.....大家别潜水,都出来吧!  
  有请斑竹发表高见
  成本归集,单纯依靠会计人员是很难精确的,尤其是生产规模较大的公司,车间领用的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很多,究竟用到了那个产品上,需要有车间或生产人员详细的统计,归类。能分清楚具体品种的,归集到具体品种上;不能分清的,按照产量或者合适的方法进行分配。至于人工费用的分配要看单位的工资计算标准,是计件的,直接可按照产量归集到具体的产品中,及时工资,则要根据产量或者其他合适的标准进行分配。固定资产折旧,低值易耗品摊销等费用很难归集,只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分配了。
  首先,我想回答下“苍天一潭”的问题。的确成本归集,单纯依靠会计人员进行归集是很难精确的。所以企业ERP应运而生,成本工程师的概念出现了,前者可以带出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性内容BOM(Bill of material),物料清单,即使组成产品材料成本的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包装材料的明细清单,明细耗用量等,那么BOM制定就牵涉到很多部门,如标准化部门,工艺部门,研发部门,质量部门等,若将部件废品率结合进去(抑或材料利用率),我们可以根据订单需求及BON构成企业的MRP 等等。可见成本计算并不是一个部门的事情。另外成本人员是一定要理解产品,了解工艺的。    
依然谈论我们的作业成本法。为什么我会对作业成本法如此推崇。我想与其带来成本观念的革新及成本数据的准确有很大关系。什么样的成本数据是准确的?仅仅将财务报表的数据通过定额或简单的分配入当月完工产品及在产品。我想这仅仅满足了财务报表的数据,具体点就是成本结转或销售毛利率表的编制。这样的数据可以提供给管理层否?如果这样的数据管理层,特别是成本扭曲的数据提供给管理层那我们的决策的制定是多么的可怕,因为你的决策依据都是错误的。举个具体的列子,我们公司为索爱生产一款产品,销售需求及毛利贡献都是可观的,若我们按照单纯的成本分配,如作业时间,其人工作业时间为 330 S(秒),制造该产品某工段2008年06月直接人工发生额2,726,913.02,人工作业时间621,487,577.51,该产品的单位人工为1.49 。但实际生产情况是这样吗?实际情况是制造该产品的效率指标为10,000/142 ,单只产品人工不超0.8,若以该数据为管理建议,那么该款产品应为我们人工效率改善的重点,但其实呢该产品的人工效率一直在提升,得出如此控制建议肯定会导致我们控制方向的错乱。故成本数据并不是仅仅来源于财务报表的分配,分摊;来源于那种粗放式的计算。  
  如前所述,对作业成本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其实我也很想听听大家对作用成本的看法及实施心得,毕竟可以集思广益。   作业成本法对于间接费用,即不能准确分摊,分配至产品的成本或费用有较好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对于一些工厂产品特别多,如我们公司一个装配车间需要生产不同型号的产品近100余种,一条生产线同时在线5-8种不同的产品。对于制造费用项目中之折旧,生产性管理人员薪资,摊销,机物料消耗,水电费等,就必须采用准确的分配,分摊方法 。
  整理一下:    重点讨论期间费用    归集如何分类更合理。(受益部门/产品)    分配如何制定标准。(标准更好的量化)    本人认为,品种,工艺只是次要的问题,只要有很好的模式和方法,ERP会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公司也用sap,很好奇CO的模块。
  精辟之言,收藏!慢慢琢磨!
  这么好的帖子 都没有什么人顶    话说得大一点,天涯难道就没有做成本经验丰富的人吗?
  各位非常抱歉!月底及月末都在忙着为报表及后续分析。我会很快更新。     谢谢!
  跟上,顶贴
  不管ABC还是一般分摊法,个人认为能直接归属的一定要直接归属,不能直接归属的才用分配,ABC不过是一种思路,你看没看<作业成本的第一本书>?扯谈,举例不明,结果来源不清,仿佛传统成本就是王八蛋.  还是没用心研究
  依我个人做成本的意见,感觉把仓库进出仓材料管理好,在分配归集中我是根据各个产品领用材料的多少按一定的比例分配.不过此方法简单,但要老板点头,方可执行
  各位:不好意思!让大家久等了 .今日差点从深圳回不来了.因台风的影响取消了很多航班.我想先回复下一些朋友的体温:     lsh225     ABC成本法其本身就是适用制造费用于生产成本比例中过高的企业.对于您所说的&直接归属的一定要直接归属,不能直接归属的才用分配&.是这个道理.但在选择具体分配率或规则上需要斟酌 .     gf2608      仓库做好其收发存报表是其工作职责之一.我们更加需要将其延伸至少车间的物料管控.仓库发出的材料不仅仅是是存货的减少,其实亦是另一 种存货的增加(你想想是那块存货的增加)  
  学习中。。。。。。。
  发现很多别字    真是不该
  会计并不是一门精确的科学  
  sap财务管理大全这书在那里可以看到,内容怎样?比较想了解了解
  作业成本法对于间接费用的分配,分摊是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但是,作业成法至少10-20年后才适合中国的国情实际需要!
  我做过成本会计,但不很成功,很难做呀,不准,甚至差别很大,怎样归集才会准确呢,现在不做这块了,但还是很想把这块搞明白
  作者:lsh225
回复日期: 21:05:00
      不管ABC还是一般分摊法,个人认为能直接归属的一定要直接归属,不能直接归属的才用分配,ABC不过是一种思路,你看没看<作业成本的第一本书>?扯谈,举例不明,结果来源不清,仿佛传统成本就是王八蛋.    还是没用心研究    -----------------------  同学,作业成本法也支持&能直接归属的一定要直接归属,不能直接归属的才用分配&的说法.有问题吗?对&不能直接归属&(的这部分才是传统和作业法的分歧所在.传统分配的标准很单一,一般就用产量或工时分摊,而作业法按照实际情况采用的标准更多所以也就更准确.特别是在直接费用占的比重小间接费用占的比重大的企业,作业法的重要性是不严而喻的.当然,作业也有弊端,就是工作两更大吧.
  记号,学习..
  怎么没人继续讨论了呀?!学习中。。。    个人不是做成本的,只是从书本上学到的一些理论上的东西  感觉作业成本法的分配更准确,但是实施起来是有难度的  而且作业成本法也是2008年才写进CPA教材的,理论可能不是很完善,实施起来有许多的细节问题需要妥善处理。  
  成本核算很灵活,每个公司的做法都不一样,要讲究联系实际与生产工艺流程,当然这是从大方面讲,我是食品行业成本主计,大家多交流,最好结合具体流程实际业务,其实我在实际核算过程中也有很多问题没法解决.......附:
  我其实跟着LZ看过好几次贴了。  但我觉得LZ对成本的思考并不是很多。  说来说去还是以前那么几句。  而且很多说法,我觉得都太公式化了。  
  介绍一下我们公司正在应用的 cost driver  这就是复杂的作业成本法造下来的孽。    制造费用  mfg amount  mfg qty  direct material cost  internal st  Man Month    期间费用  Volume  sales amount  
  在ERP系统当中,标准成本的数据由IE提供.
  者:小猪倌的小猪
回复日期: 11:24:00     你好:不知道还你还有没有印象记得我哈~~~  成本作业法,作业量相当大~~故这种方法一般只用于财务软件较为优秀的企业,也就是说大企业才有可能做的这么精细,为了更好的制定销售定价,对企业的盈亏做好管控,增加企业的竞争力,一般的企业若是品种繁多很难实现。  作业成本法的还有要顶就是标准的制定,只有标准制定精确才能可行。  费用分摊到产成品的方法很多很多,但道理只有一个,谁收益谁分摊,主要是那个更为合理,只有对产品的生产流程有着足够的认识,才能做的更高。  
     作者:男会计
回复日期: 21:14:00
      会计并不是一门精确的科学  ------------------------------------------  但总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设基础之上的。拿成本费用分配来说,找到的成本动因,并以此建立假设,基于这种假设的分配方法就是当前条件下最好的分配方法。  楼主继续啊
  举个具体的列子,我们公司为索爱生产一款产品,销售需求及毛利贡献都是可观的,若我们按照单纯的成本分配,如作业时间,其人工作业时间为 330 S(秒),制造该产品某工段2008年06月直接人工发生额2,726,913.02,人工作业时间621,487,577.51,该产品的单位人工为1.49 。但实际生产情况是这样吗?实际情况是制造该产品的效率指标为10,000/142 ,单只产品人工不超0.8,若以该数据为管理建议,那么该款产品应为我们人工效率改善的重点,但其实呢该产品的人工效率一直在提升,得出如此控制建议肯定会导致我们控制方向的错乱。故成本数据并不是仅仅来源于财务报表的分配,分摊;来源于那种粗放式的计算。  -----------------------  10,000/142 ,单只产品人工不超0.8,不明白这个数据怎么得来的?难道“制造该产品某工段2008年06月直接人工发生额2,726,913.02,人工作业时间621,487,577.51,该产品的单位人工为1.49 。”不是实际情况吗?
  收藏了,请继续。。。。。。。。。
  致歉:     谢谢我们“小猪倌的小猪”所提及的问题。的确先前对一些问题没有进行梳理。我想我会珍惜与大家交流的机会!     杨勇
  TO YDCHH1603:     SAP财务管理大全,是一部不错的SAP理念普及书。很值得一看 。建议另外一本有很部错,MY SAP 财务管理。
  To huwenbao821018:    
作业成本法是需要很多基础数据,很多公司都是借助专门的软件完成的 。有些公司也在SAP中做了二次开发 。    
  深刻的贴,留个脚印先
  也来学习会计
  作者:帅的惊动中南海
回复日期: 1:12:00
           作者:男会计 回复日期: 21:14:00           会计并不是一门精确的科学    ------------------------------------------    但总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设基础之上的。拿成本费用分配来说,找到的成本动因,并以此建立假设,基于这种假设的分配方法就是当前条件下最好的分配方法。    楼主继续啊       会计毋庸置疑,当然是一门很精确的科学。从我们学会计第一天起,接触到的那句“千古名言”,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回到我们需谈论的主题:关于成本归集,分配及作业成本的讨论。    看了大家的很多回帖,总结下大家对该问题的看法:    1)成本核算方法的差异性
因生产流程及工艺的异同及管理层所需要成本数据的广度、深度的不一样。故我们的成本核算方法存在差异性。有的公司可能会采用作业成本法,有的可能需要使用分批法,如造船厂。合适本企业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2)怎样做好成本会计
不会做或做不好成本会计,这是大家遇到的一个问题,而且我想它很具有普遍性 。我敢打赌,绝对数人对成为优秀的成本会计都感觉迷茫。尽管大家都在一个完善的企业,也许你继承下来的只有上报的报表或数据,问题:为什么要这样做?我怎样在原来的基础上做好它。我的建议是理解下成本会计的本质,两点:它也是会计,它具备会计的两个功能:核算&监督 ;它是管理会计的范畴 我们具备管理会计所具备的能力吗?核算数据,通过数据发现问题。    3)作业成本法
大家对作业成本法有较大的误区 。很不客气的说大家对其认识很肤浅。
  继续关注,学习中
  我们公司是采用实际成本的方法,而且也是品种法,要算每一个产品的成本。由此还需要算出每一个产品的毛利。
  看来楼主是把作业成本看得太神奇了。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只是在制造费用的分配上有稍微的差别,但也不是绝对,比如:产品的包装工段,对于包装人工,在采用计件工资时,此时两者没区别;只有在采用计时工资时才会有分配上的不同,传统成本可能是按工时平均分配,作业成本法可能会采用按包装产品的数量进行分配,此时那种分配方法更准确?这是不可一概而论的,它牵涉到公司的成本核算要求,以及准确与更准确的“利润率”(支出与带来的收益比)。
  看了楼主的内容,感觉就是一个推销SAP软件的主。    没有多少实际企业的内容。
  看了很多人的回帖,发现大家对于作业成本法真的是理解太少,居然有人比较出,其最大的差异是分配的方法,你可知道你分配方法的异同直接导致了你结论的大相径庭,在当前微利时代,具体而言,就是售价与成本相差无几,你的管理层还容忍你计算出的成本误差吗?    目前使用的分配方法可以正确反映实际成本吗?如折旧,若采用机器作业时间比定额不知道要精确多少,给管理层提供的建议也直观。
  我公司为制造企业,产品规格繁多,使用直接材料也都不同规格,同时规格用使用不同的专用刀具进行加工,在车间核算员不作为的情况下,作为成本会计怎么处理好
  作者:zhiming167
回复日期: 14:58:00
      看来楼主是把作业成本看得太神奇了。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只是在制造费用的分配上有稍微的差别,但也不是绝对,比如:产品的包装工段,对于包装人工,在采用计件工资时,此时两者没区别;只有在采用计时工资时才会有分配上的不同,传统成本可能是按工时平均分配,作业成本法可能会采用按包装产品的数量进行分配,此时那种分配方法更准确?这是不可一概而论的,它牵涉到公司的成本核算要求,以及准确与更准确的“利润率”(支出与带来的收益比)。    *************************************  我基本同意上述说法。    对于作者:yangyong_may,所说的“分配方法的异同直接导致了你结论的大相径庭”,这基本是在型号之间的归属上有所不同,如果你的老板对于客户别型号别利润很敏感的话,在分配方法上你可以采取有利的那一种。  而至于到底哪一种才是更精确的,用工时分还是用产值分,一般来说不会有太大的差异,对于市场成熟型产品来说,产值大的花费的工时会比较高。
  对于作者:yangyong_may,所说的“分配方法的异同直接导致了你结论的大相径庭”,这基本是在型号之间的归属上有所不同,如果你的老板对于客户别型号别利润很敏感的话,在分配方法上你可以采取有利的那一种。    而至于到底哪一种才是更精确的,用工时分还是用产值分,一般来说不会有太大的差异,对于市场成熟型产品来说,产值大的花费的工时会比较高。  *************************************      我真不知道为什么现在还有这样的论调出现。做成本的岂用这样滥的方法及思想。这也是我现在很少来天涯会计的主要原因,素质太差。按上面的论调,我是不是可以将老板喜欢的产品成本故意摊薄?部分人员的思维真的有很大的问题,固步自封。  
  不同的行业,采用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  即使是同一行业由于管理水平的不同,也会有所不同.  当然要做一名合格的成本会计,对本企业的产品、生产流程要有深刻的了解。
  要做一名合格的成本会计,对本企业的产品、生产流程要有深刻的了解
  哪一种CostDriver才是最正确的,很难去界定。  是售价是产值是工时?  只要这种分配说得通,在道理上站得住脚,那么它就可以说是基本正确的。但如果说非常精确?我看恐怕只有将每一笔费用都分析一下都设定一个costDriver才能精确,但这可行吗?    所以以下两位的话我都很认可。 作者:帅的惊动中南海 虽然反驳了“会计不是一门精确的科学”,但同时他也承认,成本分配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假设基础上,假设基础是基于会计人员的经验设立的。  真正的成本,当然是只有一个,但对于成本会计的结果来看,总是千差万别的。最好的分配方法,是见仁见智的。  +++++++++++++++++++++++++++++++++++++++++++++++++++++++++   作者:帅的惊动中南海 回复日期: 1:12:00          作者:男会计 回复日期: 21:14:00               会计并不是一门精确的科学      ------------------------------------------      但总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设基础之上的。拿成本费用分配来说,找到的成本动因,并以此建立假设,基于这种假设的分配方法就是当前条件下最好的分配方法。        
  小猪倌的小猪      终于看到有人说成本动因了
  我觉得公司成本核算方法跟公司的产品以及工艺流程都有很大的关系,公司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个人觉得标准成本比较好,从预算、控制、分析来说都比较有效。成本分配应按照受益原则,可以追溯的直接追溯。
 广告删除AIR0731
  标准成本可以实现分析的功能  预算功能,个人觉得做计划成本可行
  这是个好论题,记下号先.有空再看咯!!我对成本也很有兴趣~~  
  成本的控制一直都是很多企业头疼的问题
  想邀请大家对我们谈论的这个话题做一个总结以为2008年总结一部分    另:想开帖讨论下在经济危机下的各企业的成本控制措施    谢谢
  记号!
  作业(Activity)是企业为某一目的而进行的耗费资源的活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相互联系、各自独立的活动,也可以作为企业划分控制和管理的单元。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或者生产过程的每道工序都可以视为一项作业。  在作业成本计算中,一般将作业分为以下四种:  1、单位作业(Unit Activity)。即使单位产品受益的作业。此种作业的成本一般与产品产量或某种属性成比例变动,每生产一个单位执行一次,而且各个单位所消耗的资源数量大致相同,如直接人工成本、直接材料成本、机器能量和折旧等成本项目。  2、批作业(Batch Activity)。即使一批产品受益的作业。批作业的资源消耗往往与产品或劳务数量没有直接关系,而是取决于产品的批数,如整备过程的成本、批检验成本、材料处理和运送成本等成本项目。  3、产品作业(Product Activity)。即使某种产品或顾客的每个单位都受益的作业。这里,成本和产品的种类成比例变动,如对每一种产品进行工艺设计、编制材料清单、为个别产品提供技术支持等。  4、过程作业(Process Activity)。即为了支持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进行的作业。这类作业与个别产品严重脱离,只取决于组织规模与结构。因而,其成本的分配具有主观性,如工厂管理、生产协调等。  现代企业实际上是一个为了最终满足顾客需要设计的一系列作业活动实体的组合,所以可以把企业视为作业链(Activity Chain)。  (三)成本动因  成本动因(Cost Drivers),又译作成本驱动因素,是对导致成本发生及增加的、具有相同性质的某一类重要的事项进行的度量,是对作业的量化表现。成本动因通常选择作业活动耗用资源的计量标准来进行度量。如研究开发费用的支出与研究计划的数量、研究计划上所费的工时或者研究计划的技术复杂性相关。这三者就是研究开发费用的成本动因。按作业成本法的原理可将成本动因分为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两类。资源动因是衡量资源消耗量与作业之间关系的某种计量标准,它反映了消耗资源的动因,是资源费用归集到作业的依据。作业动因是作业发生的原因,就是将作业成本库中的成本分配到成本标的的依据,也是将资源消耗与最终产出沟通的中介。一个企业成本动因的数量多少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复杂程度密切相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越复杂,其成本动因就越多。在高新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成本动因的数量也日趋增加。但是,并非所有的产品或劳务都耗用同样数量的作业量,而且它们的成本动因也各不相同。这样,进行产品成本计算,如果忽略这一点,简单地以直接人工成本等作为制造费用分配标准,将导致成本信息的失真。  
  楼主比较活跃!经常看见您的身影!呵呵!
  看到有人写作业成本的普及版了
  看看,呵呵,学学
成本是什么?为什么许多企业要算成本?难道就像日常生活中的的柴米油盐那么简单么?    第一 概念  
成本无论从核算层面还是从管理层面上来说都是一个粗和细的博弈。举例:一个公司有可以到产品成本,可以到生产订单成本,可以到渠道成本,可以到客户成本,主要是看你的管理水平达到哪层。一个好的成本体系建设主管是会根据的发展战略进行体系建设。  第二
成本从范围上来说,中国基本上大部分企业都在算(由于职业关系,见到的企业还算多)制造成本,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管理会计的理论拓展,一个企业的制造成本的核算并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的核算,现在慢慢向前后端延生。  
向前从单纯的成本会计从领料开始核算到加入对采购成本核算,进而到供应商成本的核算。  
在向前由于现在经济社会的需求不断更新,产品也在不断更新,新产品推出的时间越来越快,产品设计占有重要位置,假如等你到生产的时候再去控制成本的话,只会控制小头,假如能根据市场销售状况,预先就进行成本测算和成本控制,会提高产品的竞争力(许多日本企业就是这么干的)。  
往后现在成本只算到出厂成本远远不够,首先物流就要考虑进来,第二客户的订单的个性化需求也要考虑,在现在分销的体系下,渠道的返利也占成本的很大一部分,更不要说还有销售人员的提成等费用。      
(待续,有空再聊)  
  最近有些朋友在我blog上的留言,有几条给了我很大启示也愿意和大家分享:  成本的工作重点在日常控制    如上贴其要义在我们成本的深度和广度会随着管理的不断深化而深化。这点是毋庸置疑的,当然也揭露出我们现在的成本控制的确是在制造成本上倾注了太多,有的公司其控制也许仅仅在主营业务成本,殊不知,从属于生产成本。另外成本的控制可以仔细研读下自己公司的报表结构,确认并分析报表结构,你的成本控制思路也就豁然了。    上贴提到的日本企业的成本预算及控制,的确在日本的很多企业中存在成本企划的管理理念,其根据:    Target cost(目标成本)=产品销售单价*目标利润率    将目标成本分解至各部门构成其KPI。该方法在日本的汽车制造业广泛运用,汽车业推出新的汽车系列,大多数是在平台设计,平台生产。零件替换较多,该方案亦可根据相应的需要进行调整目标成本。
  各位,有空谈下食品行业成本核算的技巧,有空本人专门开个地盘讨论本话题。
  好久没有来更新自己的这个帖子,但是一直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其实每家企业都会面临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案例,大家一起来更新并分享心得。   目前各家企业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金融危机之影响,特别是出口比例较大的企业或公司,不知道各位朋友所就职的公司里面有哪些成本控制的措施,我来先谈谈我们的吧:   1)建立了成本会议制度
公司于07年年末就建立了成本会议制度,每月Review我们各产品的成本数据:看差异,分析差异,定目标等。   2)实时成本制度
我们建立起来了一套实时成本报告体系,即每周我们都可以得到当期的实时成本数据。   4)营运资金周转及预算功能加强
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监控以及对重要应付账款的监控报表体系;  
预算功能的进一步加强(发现预算其实做地很烂)   3)其他:采购降价,引入第二供应商;取消加班工资;生产车间实行弹性的工作时间等。     亦想听听大家的看法。     谢谢     
     作者:帅的惊动中南海
回复日期: 1:16:00
      举个具体的列子,我们公司为索爱生产一款产品,销售需求及毛利贡献都是可观的,若我们按照单纯的成本分配,如作业时间,其人工作业时间为 330 S(秒),制造该产品某工段2008年06月直接人工发生额2,726,913.02,人工作业时间621,487,577.51,该产品的单位人工为1.49 。但实际生产情况是这样吗?实际情况是制造该产品的效率指标为10,000/142 ,单只产品人工不超0.8,若以该数据为管理建议,那么该款产品应为我们人工效率改善的重点,但其实呢该产品的人工效率一直在提升,得出如此控制建议肯定会导致我们控制方向的错乱。故成本数据并不是仅仅来源于财务报表的分配,分摊;来源于那种粗放式的计算。    -----------------------    10,000/142 ,单只产品人工不超0.8,不明白这个数据怎么得来的?难道“制造该产品某工段2008年06月直接人工发生额2,726,913.02,人工作业时间621,487,577.51,该产品的单位人工为1.49 。”不是实际情况吗?  
  这其实是一个财务报表口径和管理报表口径问题:   (2,726,913.02/621,487,577.51)*330=1.49  
10,000/142 ,142个人一天生产10,000PCS.   财务报表的目的是Balance,而管理报表是通过财务报表发现管理的价值
  大家亦可以将自己在分析中遇见的问题贴上来哦
  作者:yangyong_may
回复日期: 8:44:00
      好久没有来更新自己的这个帖子,但是一直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其实每家企业都会面临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案例,大家一起来更新并分享心得。     目前各家企业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金融危机之影响,特别是出口比例较大的企业或公司,不知道各位朋友所就职的公司里面有哪些成本控制的措施,我来先谈谈我们的吧:     1)建立了成本会议制度 公司于07年年末就建立了成本会议制度,每月Review我们各产品的成本数据:看差异,分析差异,定目标等。     2)实时成本制度 我们建立起来了一套实时成本报告体系,即每周我们都可以得到当期的实时成本数据。     4)营运资金周转及预算功能加强 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监控以及对重要应付账款的监控报表体系;     预算功能的进一步加强(发现预算其实做地很烂)     3)其他:采购降价,引入第二供应商;取消加班工资;生产车间实行弹性的工作时间等。         亦想听听大家的看法。         谢谢      楼主开了个好话题。本人也很喜欢成本核算,在此斗胆提点想法:  1、是否考虑了出口退税的具体政策?相关的费用(关键是运输费吧?)是否考虑了进去?  2、有没有资金筹措的压力?会不会因此而增加成本?  3、库存管理有提高的空间吗?  4、在出口量大量萎缩的前提下会考虑委托出口和自营出口的成本对比吗?  5、需要精简人手或者缩减部门吗?
  日资公司的办法也很多。  
1、增加送货量,减少送货次数。  
2、调减库存天数,降低库存材料。  
3、对于低值易耗品采用材料管理办法,类似于进销存的管理, 减少在库量。  
4、减少加班,部分待业。  
5、国外材料寻求国产化  
6、增加客户,提高设备的开工率。等等
  通过大家的谈论,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大家想到的成本控制措施都是“直接”的,其实成本的范畴有很大,我们关注了制造端的成本,但与之相对应比如费用类,企业运营管理类
  1、隔行如隔山,不同的行业采用的成本核算方法可能不相同;即便在同一行业内的不同企业,其成本核算方法也可能不相同。因此个别企业的方法可能有其特殊之处。  2、成本分派有两类方法,即追溯和分配。如存an有因果关系,则追溯到成本对象(此种情形最为合理);否则,只能依据受益原则或公平、合理性原则,分配到成本对象。  3、分批成本法和分批成本法是两种极端的成本计算制度,对于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如电线电缆行业)可以采用分批和分步结合的方法--作业工序法。  4、鉴于高度自动化的企业(如采用CIMS)出现且不断增长,则传统上对间接制造费用主要采取一种分配基础的方法就容易造成分配不公,由此产生对间接制造费用分配采用作业成本法,以便计算出准确的成本信息,为管理者作出决策建立合理的基础。  4、ABC的目的是为决策服务,由此管理者需要知道如何运用ABC于管理,这就是ABM.我想有可能的话,看看吕长江翻译的《高级管理会计》,也可看看陈工孟主译的书等。  
  建议看看上财潘飞老师写的管理会计案例(记不清书名了),其中关于许继的案例。
  谢谢几位朋友推荐的书籍。我想和大家继续讨论下成本的分析方法。希冀大家于周末时候踊跃报名,我们一起拟定一些议题,大家集思广益,谢谢!
  这才是真正的会计核算,占位学习。
  ddddddddddddddddddd
  小会计记号一下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制造费用转生产成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