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体检指导意见教学科研,有没有类似的纠结听大家的意见

& 登录/注册
您可以从小木虫客户端获取VIP通行码,无需登录继续浏览
STEP1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新版客户端
(已安装客户端用户请无视)
STEP2登录页面下方获取VIP通行码
VIP通行码:
小木虫,学术科研互动社区,为中国学术科研免费提供动力
违规贴举报删除请发送邮件至:
广告投放与宣传请联系 李想 QQ:
QQ:&&邮箱:
Copyright &
MuCh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小木虫 版权所有& 登录/注册
您可以从小木虫客户端获取VIP通行码,无需登录继续浏览
STEP1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新版客户端
(已安装客户端用户请无视)
STEP2登录页面下方获取VIP通行码
VIP通行码:
小木虫,学术科研互动社区,为中国学术科研免费提供动力
违规贴举报删除请发送邮件至:
广告投放与宣传请联系 李想 QQ:
QQ:&&邮箱:
Copyright &
MuCh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小木虫 版权所有不再有985、211了?“双一流”政策对高校和科研人员有何影响?
我的图书馆
不再有985、211了?“双一流”政策对高校和科研人员有何影响?
世界一流大学的概念反映的是在全球占主导地位的研究型学术机构的规范和价值——特别是美国和西欧的。这种理念基于德国的研究型大学,特别是在美国、日本和其他发达国家对这种模式认可后,其在19世纪末成为主导的学术思想——by Philip G. Altbach。菲利普·阿特巴赫(Philip G. Altbach)为波士顿学院教育学院的教授。波士顿学院为美国一所顶尖私立研究型大学。图片来源:www.bc.edu近2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大学在各种国际大学评价体系中获得了整体性的进步,部分大学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大力支持是大学取得快速发展的核心因素。中国建设重点大学的成功经验也为世界提供了样板,日本、德国、法国、英国、韩国,及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纷纷仿效,由此带动了世界高等教育的新一轮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点建设模式将迎来新的模式。“双一流”政策是什么?创建世界一流大学(WCU)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竞争性政策。纵观各类计划,做法基本类似,都是通过国家或地方政府遴选若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大学进行重点投入,期望它们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跻身世界一流。这种重点投入本质上是一种政府公共拨款政策。大部分国家将资金投入到大学,赋予大学较大的资金自主使用权;也有部分国家或地区采取投大学和投学科相结合的模式,政府“一竿子”管到学科。本轮中国的“双一流”政策同时聚焦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希望通过分层和分类的建设思路,鼓励高校的“差别化发展”。主要包括三种建设思路:三种建设思路一是拥有多个国内领先、国际前沿高水平学科的大学,要在多领域建设一流学科,形成一批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一流学科,全面提升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或前列。二是拥有若干处于国内前列、在国际同类院校中居于优势地位的高水平学科的大学,要围绕主干学科,强化办学特色,建设若干一流学科,扩大国际影响力,带动学校进入世界同类高校前列。三是拥有某一高水平学科的大学,要突出学科优势,提升学科水平,进入该学科领域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双一流”政策有可能真正意义上实现高等教育的重新洗牌吗?211、985的文件虽然失效了,但是高等教育中的分层关系依然存在。此外,事关中国高校命脉的资源事实上并非经费拨款,而是博士和硕士学位点。一所大学如果只有一个综合实力一般的博士点,甚至连博士点都没有,它争创“双一流”之路必将充满荆棘。“双一流”政策是怎么出台的?高等教育与科技创新是事关国家命运的核心战略。当“刘易斯”拐点来到,“人口红利”吃尽的时候,唯有教育和科技红利能够引领中国的未来。从这个角度讲高等教育与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国之重器,就跟一个国家需要国防力量的强大一样,世界一流大学在相当程度上已经成为了一种公共产品。学术界对211和985政策存在两种完全不同的声音。我们姑且称之为集中派和分散派。集中派认为世界一流大学是公共产品,应当由国家投入进行建设;分散派则认为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是准公共产品,集中投入只会破坏公平竞争的环境,破坏高等教育管理的秩序。“双一流”政策很好地调和了集中派和分散派的矛盾,在较大范围内形成了共识,得到了各方的支持。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面临巨大的挑战,高层次人力资源要素和科技创新要素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要素。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则是供给这两种要素的关键性主体。此外,从中央部委的主导意见来看,发改委和财政部期望的重点建设纳入整体拨款和教育部所期待的重点建设继续作为专项管理之间也形成了一定的调和。不过,“双一流”宏观政策出台经历了较长的周期,而“双一流”政策细则也并未在2016年初顺利出台,可见在具体的操作方式上仍然存在一些分歧。6月3日,教育部下发红头文件,宣布部分规范性文件失效,其中共有8份是和“985”、“211”工程相关的文件。随后网络疯传“国家废除‘985’、‘211’工程,重点大学重洗牌”的消息,教育部官方对此回应,不存在废除“211”工程、“985”工程的情况,并提出今后将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突出绩效原则,避免重复交叉。图片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双一流”政策的目标是什么?虽然211、985政策有力地撬动了中国“塔尖”高校的建设,但是仍然留下了不少遗憾。“双一流”政策延续了211、985政策的世界一流大学(985更加侧重)和世界一流学科(211更加侧重)的政策追求,但是也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改革。“985”工程大学源自日江泽民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讲话。最初入选“985”工程的高校只有9所,至2011年年末,共有39所高校位列其中。在此基础上,教育部推出“211”工程,意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共计112所高校。图片来源:123rf。“双一流”政策目标是: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双一流”政策如何评估?抽丝剥茧之后,“双一流”的政策目标和具体建设任务实际上是很模糊的,其根源在于“世界一流”无法精确定义。大学排名?但大学排名和学科排名本身充满争议,这样的内容不可能进入政策文本。尽管如此,主管部门在对高校进行绩效评价的时候,仍然会将该内容作为至关重要的依据,进而使得相关的指标成为指挥大学发展的“指挥棒”。在中国,每年都会有多个版本的大学排名出现。而大学排名不该成为考核学校发展水平的唯一指标。图片来自网络。发展改革和财政部门则认为教育主管部门不应该将大学排名或学科排名作为“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的主要指标,应当跳出就排名评价大学的路子,更多地考察代表性成果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和贡献度,更多地跟踪毕业生的成就,更系统的评价高校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更加侧重考察高校在全球事务中的参与度和国际学生的吸引力。“双一流”政策将“建立健全绩效评价机制,积极采用第三方评价,提高科学性和公信度。在相对稳定支持的基础上,根据相关评估评价结果、资金使用管理等情况,动态调整支持力度,增强建设的有效性。”(《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2015)“双一流”政策评估如果属于项目评估,未纳入项目的建设内容和成效不应笼统进行总结。如果该评估的学术性很强,应当更多地发挥学术共同体和专业性团体的作用。此外,无论何种评估都应当遵循一些原理:例如评估指标体系应当具备科学性和共识性,评估指标之间应当具有排斥性,评估指标权重配置应当与指标影响力相匹配。据悉,2016年已经下拨的“双一流”建设经费分配依据主要是第三轮教育部学位中心一级学科评估的结果,第四轮一级学科评估结果的数据采集已经完成,其结果或将成为今后动态调整的重要依据。我们还应意识到,世界一流大学不应该局限于指标,它应是精神性的。世界一流的大学,“它虽然坐落于某一个城镇,在地理上限于一个国家,但在精神上从来不局限于一个国家,它是属于世界的。他的教师和学生来自世界各地,走向世界各地,影响世界各地,这就是他的普遍主义活的载体。”(丁学良,2004)“双一流”政策对高校和科研人员有何影响?重点建设经费本身对高校的影响并不是十分重要,重要的是高校可以因此而获得一种政策地位,地方政府以此为依据配套建设经费,行业企业以此为依据建立或深化合作,人力资源市场以此为依据开展人才招聘工作,学生报考择校也有了方向,一切都显得顺理成章。如果“双一流”政策聚焦于如何促进中国大学走向世界,既聚焦全球(Global)背景下的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也重视本土(Local)背景下的国际化,“双一流”政策将成为学科和教师的福音。教师可以出去,但心中有本土;教师也可以不出去,但心中有世界。教师所提供的课程,所开展的研究,既事关全球,也关怀本土。“双一流”政策只是在这个背景下,重在赋予大学、学科和教师更多的学术资源和学术自由。同时“双一流”政策也成为促进教育行政管理“从办教育走向管教育,直接管理走向间接管理,从微观管理走向宏观管理,从教育管理走向教育治理”转型的“催化剂”,中国的大学教师将真正迎来春天。“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必然意味着一流的教育,既包括一流的研究生教育,也包括一流的本科教育。”如果“双一流”政策聚焦于如何提升中国大学的西方学术水准,继续将商业性大学排名和科学计量工具奉为评价大学、学科和教师的“宝器”,“双一流”政策将成为学科和教师的噩耗。一批学科将在弱肉强食中被砍掉,一批教师将在弱肉强食中被边缘化,而他们恰恰是大学学术生态环境的重要构成,也是维持大学多样性(Diversity)的重要元素。“双一流”最终不能导向真正意义上的多样化,而是单一标准在高等教育领域的胜利,以及在教育治理转型的过程中对高等教育控制的强化。“双一流”政策能催生世界级大学吗?世界一流的本科生教育是通识教育,通识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人的整体素质、共同价值观(Common Value)和审辨式思维(Critical Thinking),而并非培养人的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世界一流的本科生教育是科教融合的培养模式,本科生科研是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探究的培养方式。世界一流的研究生教育更加意味着师生的亲密接触与共同的科研合作。不要忘记,这种培养方式非常昂贵,学生培养支出一般都会占据学校总体预算的80%以上,其中主体部分是支付给教师的薪酬支出。丝毫不具备竞争力的薪酬,让大学教师在自主创收中耗尽余热,如何能够保证教师真正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创造性的人才培养工作中呢?所以人才培养改革的核心应该是高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蔡达峰,2012)改革的关键是让教师收心,只要教师收心了,他们自然会研究教学法,自然会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生培养工作中来。教学改革者需要理解一点,跟广大教师相比,自己对本科生教育和各专业领域学生培养的理解仅仅是冰山一角而已。高等教育的直接提供者是大学教师,离开了教师的全情投入,学生培养改革终将无所作为。跟世界一流大学相比,世界级的大学是World-class University更好的翻译。所以,“双一流”真正致力于建设的应当是精神层面的“世界级大学”。如果我们纠结于能拿到多少重点建设经费,过分在意在几个所谓的关键指标或者一个简化的指标体系下,中国大学能否与哈佛、耶鲁、牛津、剑桥相PK,我们从一开始就失去了成长为“世界级大学”的胸怀。本文作者:张端鸿,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讲师、硕导,发展规划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复旦大学管理学博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高等教育政策和高等教育评估领域的研究,主持各类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登录/注册
您可以从小木虫客户端获取VIP通行码,无需登录继续浏览
STEP1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新版客户端
(已安装客户端用户请无视)
STEP2登录页面下方获取VIP通行码
VIP通行码:
小木虫,学术科研互动社区,为中国学术科研免费提供动力
违规贴举报删除请发送邮件至:
广告投放与宣传请联系 李想 QQ:
QQ:&&邮箱:
Copyright &
MuCh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小木虫 版权所有& 登录/注册
您可以从小木虫客户端获取VIP通行码,无需登录继续浏览
STEP1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新版客户端
(已安装客户端用户请无视)
STEP2登录页面下方获取VIP通行码
VIP通行码:
小木虫,学术科研互动社区,为中国学术科研免费提供动力
违规贴举报删除请发送邮件至:
广告投放与宣传请联系 李想 QQ:
QQ:&&邮箱:
Copyright &
MuCh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小木虫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校转型指导意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