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肾阳虚能吃胃肠安丸小孩能吃吗吗

得了胃炎 可以吃胃肠安丸吗
温馨提示: 由于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快,很多时候往往都是不能按时吃饭。这样的话就很容易的胃病。那么,得了胃炎,可以吃胃肠安丸吗?
阅读了本篇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阅读了本篇文章的用户还提问了
据阅读为你提供的健康资讯
读者关注的疾病
消化系统用药
消化系统关注较高商品
还没有任何项目!中医阳虚体质的调治
&&&&&&&&&&&&&&&&&&&&&&&&&&&&&&&&&
阳虚主要指肾阳虚,肾阳是一身阳气之根,源于先天,具有温养一切脏腑,推动它们生理功能活动,促进物质转化作用,根据中医五行学说,肾主水,它和肝木、心火、肺金、脾土都有相生、相克、反侮等关系,故有肝阳虚、心阳虚、脾阳虚、肺肾阳虚等等。
肾阳足时,则能温暖脏腑,肢体,主宰水液气化,助气血化生,强健筋骨,固涩下焦等。
二、阳虚体质产生主要原因
阳虚体质产生主要原因为,年高肾衰,久病伤肾,房劳过度等,阳虚体征,它也是气虚进一步发展而成的,又称阳虚火衰。气虚和阳虚都是功能减退性病变,气虚一般局限在某一脏器功能减退,代偿功能减弱,体质虚弱,全身症状较轻。而阳虚除脏器功能减退外,全身性生理功能明显减弱,代谢功能和内泌功能降低,代偿功能较差,有的甚至完全失去无抗病能力。
三、阳虚体质临床症候
阳虚体质人,形体多白胖或面色淡白无华,皮肤松软不实,平时怕冷喜暖,体温偏低,手脚发凉,喜欢热饮,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四肢倦怠。阳虚体质人性格内向,多沉静。
中医认为,肾主水,化气,主骨,主生殖,故阳虚体质常表现为,腰膝酸软,腰背冷痛,畏寒肢冷,尤以下焦为甚,面白或黧黑,大便久泻不止,或五更泄泻,易患慢性肠炎,小便频多,夜尿多,大便溏薄有泡沫,完谷不化,有浮肿现象,以腰下为甚,甚则全身肿胀,男子阳痿,头发稀疏,有黑眼圈,口唇发黯,口臭;面红油腻,中年男子性欲就开始减退,女子白带偏多,不孕。阳虚体质有痰饮、消渴症状,也有头晕目眩,精神萎靡,心悸怔仲,咳嗽等现象。
阳虚体质人可出现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慢性肾病,血清蛋白明显减少,易患慢性心血管疾病,如气促、低血压、心动过缓、早搏频多,或心力衰弱、气急紫绀、慢性肝病、腹水、消瘦,也会出现慢性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减退,也易生痤疮、烦躁、失眠等。
阳虚体质舌淡胖,苔白,脉沉迟。
四、阳虚体质应对方法
【一】饮食方面
阳虚体质应少吃苦、寒凉、黏腻食品,如:柿子、苦瓜、绿豆、凉茶、马蹄、梨、李子、枇杷、西瓜、芹菜、冬瓜、黄瓜、藕、百合、甲鱼、鸭。
阳虚体质宜吃“发”的食品和甘温益气益肾食品,如:狗、羊、牛、鸡及鹅肉、麻雀、鸽蛋、鹌鹑、韭菜、葱、蒜、胡椒、辣椒、枸杞菜、鳝鱼、淡菜、海虾、豇豆、刀豆、黑豆、胡萝卜、洋葱、黄豆芽、香菇、山药、大枣、荔枝、桂圆、樱桃、栗子、少量用酒、红糖、糯米及牛奶加红茶,虫草加鹅肉。
【二】生活方面
应多见阳光,常慢跑、散步、打太极拳、做广播操运动,常洗温水澡,夏天在空调房不宜时间太长,冬、深秋要保暖,尤其在足下、肾、腹及丹田部位,少吃生冷食品等。
【三】阳虚体质人宜按摩的穴位
宜按摩的穴位有:关元、命门、神阙、足三里、涌泉、肾俞、中极、气海、太阳、印堂、风池、阴陵泉及阳陵泉。
【四】阳虚辩证施治药方
阳虚主要指肾阳虚,而阴、阳之间是密不可分的,所以肾气生成必得肾阴滋养,常补肾阳的药方中有配伍益肾阴之药,使阳化气,阴成形,阳生阴长,同样益阴药中也有益阳药,可见《中医平和、阴虚体质调治》一文中补阴药方配伍中也用了补阳药,如菟丝子、鹿胶、羚羊角等。
养阳虚的原则:温化水湿,畅通气血。
(一)阳虚体质治理主要中药
主药:附子、肉桂、鹿茸、鹿角胶、紫河车、海狗肾、巴戟天、淫羊藿、蛤蜊、杜仲、杜仲叶、续断、骨碎补、菟丝子、沙苑子、核桃、韭菜子。
辅药:肉苁蓉、锁阳、补骨脂、益智仁、狗脊、虫草、人参、大枣、薤白、干姜、桑葚、蛇床子。
(二)阴虚体质脏腑辨证施治药方
(1)症候:水肿反复消长不已,面浮身肿,腰以下尤甚,按之如泥,凹陷不起,腰痛酸重,四肢冷、怯寒神疲,面白或灰暗,心悸胸闷,喘促难卧,腹大胀满,尿量少或反多,舌淡胖,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无力。治宜温肾助阳,化气利水——济生丸合真武汤加减(制附子、巴戟天、泽泻、车前子、牛膝各10、肉桂3、淫羊藿8、白术、茯苓各12)。
(2)症候:小便点滴不畅,排出无力,或有尿闭,面白,神气怯弱,畏寒肢冷,腰膝酸软,或肢体浮肿,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或弱。治宜温补肾阳,化气利水——济生肾气丸加减(制附子、茯苓各12、桂枝、山茱萸各6、肉桂3、熟地黄、山药各15、车前子、泽泻各10)。
(3)症候:腰部隐隐作痛,酸软无力,缠绵不愈,局部发凉,喜温喜按,遇劳则甚,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少腹拘急,面白,肢冷畏寒,舌淡,脉沉细无力。治宜补肾壮阳,温煦经脉——右归丸加减(制附子、鹿角胶、杜仲、菟丝子、枸杞子各10、肉桂3、熟地黄20、山药15、山茱萸6)。
(4)症候:经断前后,行经量多,色淡暗,或崩中漏下,精神萎靡,面晦暗,腰背冷痛,小便清长,夜尿频数,或面浮肢肿,舌淡,或胖嫩边有齿印,苔薄白,脉沉细弱。治宜温肾扶阳——右归丸加减(制附子、肉桂各6、熟地黄24、山药、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杜仲各12、山茱萸、当归各9)。
(5)症候:带下量多,绵绵不断,质清稀如水,腰酸如折,畏寒肢冷,小腹冷感,面晦暗,小便清长,或夜尿多,大便溏薄,舌淡,苔白润,脉沉迟。治宜温肾培元,固涩止带——内补丸加减(鹿茸、沙苑子、刺蒺藜、紫草茸各15、肉苁蓉、菟丝子、黄芪各20、肉桂6、制附子9、桑螵蛸10)。
(6)症候:体弱,精疲,腰腿酸软,头晕目弦,肾亏精冷,性欲减退,夜尿多,健忘失眠。治宜补肾壮阳,壮筋骨,益气血——龟鹿补肾丸(菟丝子(炒)、锁阳(蒸)、金樱子(蒸)各51、淫羊藿(蒸)、续断(蒸)、酸枣仁(炒)、炙黄芪、山药(炒)各43、狗脊(蒸)、制首乌、熟地黄各64、炙甘草、陈皮(蒸)各21、鹿角胶9、龟甲胶(炒)13、覆盆子(蒸)85)。
(7)症候:肾亏阳弱,记忆减退,夜梦精溢,腰酸腿软,气虚咳嗽,五更泻,食欲不振。治宜固肾补气,强身补脑,增进食欲——龟龄集(人参、鹿茸、海马、枸杞子、丁香、穿山甲、雀脑、牛膝、锁阳、熟地黄、补骨脂、菟丝子、杜仲、石燕、肉苁蓉、甘草、天冬、淫羊藿、大青盐、砂仁等)。
(8)症候:肾虚水肿,腰膝酸重,小便不利,痰饮喘咳。治宜温肾化气,利水消肿——济生肾气丸(熟地黄160、山茱萸(制)、山药各80、牡丹皮、泽泻各60、茯苓120、肉桂、附子(制)各20、牛膝、车前子各40)。
(9)症候:肾阳不足,腰膝酸冷,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反多,痰饮喘咳,消渴。治宜温补肾阳——桂附地黄丸(八味地黄丸)(肉桂、附子(制)各20、熟地黄160、山茱萸(制)、山药各80、牡丹皮、茯苓、泽泻各60)。
(10)症候:神疲气衰,畏寒肢冷,腰膝软弱,阳痿遗精,或不育,或饮食减少,大便不实,或小便自遗,舌淡苔白,脉沉迟。治宜温补肾阳,填精补髓——右归丸(附子、肉桂各6、鹿角胶(炒)、菟丝子(制)、杜仲(姜汁炒)、山药(炒)各12、熟地黄24、山茱萸(微炒)9、枸杞子(微炒)9、当归9)。
(11)症候:①肾阳衰微,水气内停,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恶寒腹痛,下利,或肢体浮肿,苔白不渴,脉沉;②伤寒太阳病(小肠经),发汗,汗出不解,仍发热,心悸,头眩。治宜温阳利水——真武汤(茯苓、白芍、生姜各15、白术、附子(炮去皮一枚)10)。
(12)症候:腰背冷痛,小腹拘急,面色黧黑,唇口干燥,目暗耳鸣,心忪气短,饮食无味,倦怠乏力,小便滑数,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治宜温补肾阳,填精补髓——鹿茸丸(鹿茸(酒浸)、附子(大包、去皮)、肉苁蓉(酒浸)、牛膝各3、杜仲(炒、去丝)4.5、熟地(焙)15)。
(13)症候:遗精滑泄,神疲乏力,四肢酸软,腰酸耳鸣,舌淡苔白,脉细弱。治宜补肾固精——金锁固精丸(沙苑蒺藜(炒)12、芡实(蒸)、莲须各12、龙骨、牡蛎各6、莲子肉适量)。
(1)症候:面苍白,口唇发绀,呼吸困难或浅促,额汗不止,四肢厥冷,虚烦不安,或神淡漠,右胁下出现痞块并渐增大,舌略紫,苔薄白,脉细弱而快,指纹青紫,可达命关。治宜温补心阳,救逆固脱——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人参4.5、制附子5、龙骨、牡蛎各8、白芍6、甘草3)。
(2)症候:多因久病伤及心阳,或素体弱,又感外邪,症见心悸怔忡,神疲乏力,畏寒肢冷,面苍白,头晕出汗,甚则肢体浮肿,呼吸急促,舌淡肿或淡紫,脉缓无力或结代。治宜湿振心阳,宁心安神——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桂枝4.5、炙甘草5、党参8(或人参3)、黄芪8、龙骨、牡蛎各6)。
(3)症候:心悸,自汗,神倦嗜卧,心胸憋闷疼痛,形寒肢冷,面苍白,舌淡或紫暗,脉细弱或结代。治宜益气温阳——保元汤加减(人参6、黄芪15、肉桂3、炙甘草10、生姜10)。
(1)症候:多见全身浮肿,腰以下尤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闷腹胀,纳减便溏,面萎黄,神疲乏力,四肢倦息,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沉缓或沉弱。治宜健脾温阳利水——实脾饮加减(干姜、制附子、大枣、泽泻、车前子、厚朴各10、草果仁、木香各5、大腹皮、白术、木瓜各12、茯苓15、炙甘草、生姜各6)。
(2)症候:食少倦怠,形寒肢冷,腹痛肠鸣,大便溏写,面色苍白或萎黄,舌淡苔白,脉细弱或沉迟,每因受寒或饮食不慎而加剧。治宜温中健脾——附子理中汤加减(党参15、白术、制附子各10、甘草6、干姜5)。
(3)症候:①吐血,衄血,尿血,小儿病后喜涎唾及胸痹;②脘腹冷痛,喜温喜按,呕吐痞满,不思饮食,自痢不渴,四肢不温,舌淡苔白或白滑,脉沉迟。治宜温中祛寒,补气健脾——理中丸(干姜、人参、白芍、炙甘草各9)。
症候:多见眩晕,耳鸣,头目胀满,口苦,失眠多梦,遇烦劳郁怒而加重,甚则仆倒,颜面潮红,急躁易怒,肢麻震颤,,舌红苔黄,脉弦或快。治宜平肝潜阳,清火熄风——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钩藤、牛膝、杜仲、黄芩、栀子、菊花各10、石决明15、桑寄生、白芍各12)。
5、肾肺阳虚
症候:精气不足,久咳虚喘,神疲乏力,不寐健忘,腰膝酸软,月经不调,阳痿早泄,易患慢性支气管炎,肾功能不全,高血脂,肝硬化及慢性肾功能不全。治宜补益肺肾,秘精益气——金水宝片(发酵虫草菌粉)。
6、肾心阳虚
症候:心悸而痛,胸闷气短,动则更甚,自汗,面白,神倦怯寒,四肢欠温或肿胀,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或腻,脉沉细迟。治宜温补阳气,振奋心阳——参附汤合右归饮加减(人参、附子、淫羊藿、补骨脂、炙甘草各10、肉桂3、熟地黄12、山茱萸6)。
7、肾肝阳虚
症候:须发早白,遗精早泄,头眩耳鸣,腰酸背痛。治宜滋肝补肾——七宝美髯颗粒(制何首乌640、当归、枸杞子(酒蒸)、菟丝子(炒)、茯苓、牛膝(酒蒸)各160、补骨脂(黑芝麻炒)80)。
8、肾脾阳虚
(1)症候:面浮肢肿,按之没指,晨起头面肿甚,月经推迟,经行量多,色淡质薄,腹胀纳减,腰膝酸软,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腻,脉沉缓或濡。治宜温肾化气,健脾利水——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加减(桂枝、炮附子各3、生地黄24、山茱萸、山药各12、茯苓、牡丹皮、泽泻各9、白术、甘草各6)。
(2)症候:形体胖,颜面虚浮,神疲嗜卧,气短乏力,腹胀便溏,自汗气喘,动则更甚,畏寒肢冷,下肢浮肿,尿昼少夜频,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治宜温补脾肾,利水化饮——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制附子、桂枝、白芍、生姜各10、茯苓、白术各12、甘草6)。
(3)症候:小便短少,色清,甚则尿闭,面晦暗,滞色,形寒肢冷,神疲乏力,腰以下肿为主,纳差,腹胀,泛恶呕吐,大便溏薄,舌淡,舌体胖,边有齿印,苔白腻,脉沉细。治宜温补脾肾,化湿降浊——温脾汤合吴茱萸汤加减(制附子、淫羊藿、制大黄、吴茱萸各9、干姜、姜半夏各10、人参6、陈皮、白术各10、茯苓12、六月雪、生姜各15)。
(4)症候:肾阳衰弱,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四肢厥冷。治宜补肾助阳,温中健脾——桂附理中丸(肉桂、附片各30、党参、白术(炒)、炮姜、炙甘草各90)。
(5)症候:脾肾阳虚,体虚乏力,食欲不振,腰膝酸痛,失眠多梦。治宜益气健脾,补肾安神——刺五加片(刺五加浸膏)。
(6)症候:命门火衰,脾肾虚寒,五更泄泻或便溏腹痛,腰酸肢冷。治宜温肾暖脾,涩肠止泻——四神丸(肉豆蔻(煨)、五味子(醋制)、大枣(去核)各200、补骨脂(盐炒)400、吴茱萸(制)100)。
9、脾胃阳虚
(1)症候:呃声低长无力,气不得续,泛吐清水,脘腹不舒,喜温喜按,面色白,手足不温,食少乏力,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治宜温补脾肾上呃——理中丸加减(人参、干姜各10、白术10、吴茱萸、甘草各5、丁香1.5、柿蒂12)。
(2)症候:痰饮病,胸胁支满,目眩,心悸,或短气而咳,大便溏,舌苔水滑,脉弦滑。治宜健脾渗湿,温化痰饮——苓桂术甘汤(茯苓20、桂枝15、白术10、甘草5)。
(3)症候:不思饮食,呕吐酸水,胃脘满闷,四肢倦怠。治宜温中和胃——香砂养胃丸(木香、砂仁、枳实(炒)、豆蔻(去壳)、厚朴(姜制)、广藿香各210、香附(醋制)210、白术、陈皮、茯苓、半夏(制)各300、甘草90)。
(4)症候:脾胃虚寒,腹脘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治宜温中健脾——附子理中丸(附子(制)、干姜、甘草各100、党参200、白术(炒)150)。
(5)症候:脾胃虚寒,脘腹疼痛,喜温喜按,嘈杂吞酸,食少,胃及十二指肠溃痬。治宜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小建中合剂(桂枝、生姜、大枣各111、白芍222、甘草(蜜炙)74)。
(6)症候: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寒凝胃痛,脘腹胀满,呕吐酸水或清水。治宜温中散热,健胃止痛——仲景胃灵丸(肉桂、元胡、牡蛎、小茴香、砂仁、高良姜、白芍、炙甘草)。
10、阳虚水盛
(1)症候:腹胀满,形似蛙腹,朝宽暮急,面苍黄,或白,脘闷纳呆,神倦怯寒,肢冷浮肿,小便短少不利,舌胖,质紫,苔淡白,脉沉细无力。治宜温补肾脾化气利水——附子理苓汤或济生肾气丸加减(附子、人参、白术、胡卢巴、泽泻、陈葫芦、车前子各10、干姜5、鹿角胶6、茯苓12)。
(2)症候:发热而欲近衣,形寒怯冷,四肢不温,少气懒言,头昏嗜卧,腰膝酸软,纳少便溏,面白,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苔白润,脉沉细无力。治宜温补阳气,引大归元——金匮肾气丸加减(制附子、桂枝、牡丹皮、泽泻各10、生地黄15、山茱萸6、山药、茯苓各12)。
(3)症候: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难,小便清长,面白,四肢不温,腹中冷痛,或腰膝酸冷,舌淡苔白,脉沉迟。治宜温阳通便——济川煎加减(肉苁蓉、附子、火麻仁、当归、升麻、泽泻、枳实各10、牛膝12)。
(4)症候:阳虚欲脱,冷汗自出,四肢厥逆,下利清谷,脉微欲绝。治宜温中祛寒,四阳救逆——四逆汤(附子(制)、炙甘草各300、干姜200)。
11、补气温阳
(1)症候:元气不足,血虚浆清。治宜补气温阳——保元汤(黄芪、人参各15、甘草5、生姜一篇及少量糯米)。
(2)症候:腰痛脚软,下半身常感冷,小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尺脉(对应肾脉)沉细,舌淡而胖,苔薄白不燥,有脚气,痰饮,消渴现象。治宜温补肾阳,化生肾气——肾气丸(地黄24、山药、山茱萸各12、桂枝、附子各3、泽泻、茯苓、丹皮各9)。
五、部分脏腑阳虚主要表现
(一)肾阳虚
腰背酸痛,遗精阳痿,女子宫塞,不孕,白带稀量多,多尿或失禁,或小便清长,面色苍白,畏寒肢冷,下利清谷或五更泄泻,舌淡胖有齿痕,苔白,脉沉迟无力,而两尺(肾脉位)尤甚。
(二)心阳虚
心悸,自汗,气短,神倦嗜卧,心胸闷痛,形寒肢冷,面苍白,舌淡或紫暗,苔白滑,脉细弱或沉迟或结代。
(三)脾阳虚
食少,倦怠,懒言,乏力瘦弱,纳少,形寒肢冷,腹胀腹痛,喜按,每因受寒或饮食不慎而加剧,呕恶、嗳气、肠鸣,胃感寒凉,大便溏泻,且不易成形,面苍白或萎黄,易患胃下垂,脘腹隐痛,少气、脱肛,低血压,低血糖疾患,舌淡苔白,脉细弱或沉迟。
(四)脾肾阳虚
面白,形寒肢冷,肢体浮肿,小便不利,腰膝、腹部冷痛,久泻久痢,或五更泻,粪质清稀,完谷不化,腹胀如鼓,舌淡胖,或淡嫩,苔白滑,脉沉细迟细弱无力。
Δ本文中的治病方药,是依据病体的临床表现和望、切及体征等给出的,同时也给出方药组方配伍及用量(中医认为,方药之秘在于剂量),它们可在治病用药时作为重要参考依据,但是因为每个人的体质、病因等以及季候、寒、热的内、外因素有别,故应辩证施治,则文中给出的方药及单味中药须在医生指导下才能使用。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胃肠安丸脾胃不好能吃吗_百度知道
胃肠安丸脾胃不好能吃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可以吃的 对肠胃好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拉肚子吃胃肠安丸行吗感觉不是消
拉肚子吃胃肠安丸行吗感觉不是消
发病时间:不清楚
拉肚子吃胃肠安丸行吗 感觉不是消化不良
您输入的回答少于20个中文字,请补充输入。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精选回答(2)
秦皇岛社区中心
擅长: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皮肤科常见病 。
你好,根据您的描述是腹泻,建议你口服诺氟沙星,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的。
临清市医院
擅长:擅长各种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
你好,如果是消化不良引起的,是可以服用的,同时配合服用整肠生,做一下腹部热敷治疗,效果不佳时及时到医院检查确诊。
向医生提问
(完谷不化)
完谷不化是中医术语,而西医称为消化不良,是一种临床症候群,由胃动力障碍所引起的疾病,也包括胃蠕动不好的胃轻瘫和食道反流病。消化不良主要分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器质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中医的“脘痞”、“胃痛”、“嘈杂”等范畴,其病在胃,涉及肝脾等脏器,宜辨证施治,予以健脾和胃,疏肝理气,消食导滞等法治疗。
症状起因: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很多,包括胃和十二指肠部位的慢性炎症,使食管、胃、十二指肠的正常蠕动功能失调。患者的精神不愉快、长期闷闷不乐或突然受到猛烈的刺激等均可引起。胃轻瘫则是由糖尿病、原发性神经性厌食和胃切除术所致。老年人的消化功能减退,易受情绪影响,有时食物稍粗糙或生冷及食物过多过油腻时也可诱发。值得强调的是,一般在家中自我治疗的轻型消化不良,大都由于情绪不好、工作过于紧张、天寒受凉或多食不易消化食物所引起,仅有轻微的上腹不适、饱胀、烧心等症状。消化不良可由特发性、先天性、炎症性、传染性或胰腺疾病所致,也可继发于多种全身性疾病。如乳糜泻为麸质敏感性肠病,是原发性肠道吸收不良综合征。因小肠粘膜缺乏某种肽酶,不能把麸质代谢产物α麸蛋白彻底分解,而麸蛋白对小肠粘膜有强烈损害作用。进食的麸质在肠粘膜局部刺激lgA抗体产生,而且可与lgA形成抗原-抗体原复合物,沉积于肠粘膜,在补体参与下发生变态反应,引起肠粘膜损伤。吸收不良综合征包括热带性和非热带吸收不良综合征,及小儿乳糜泻。流行于热带地区的吸收不良综合征,以慢性脂肪泻、多种营养素缺乏,口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为特性,抗生素治疗有效;而小儿乳糜泻和非热带性吸收不良综合征病人,主要是不能耐麸质而引起吸收不良综合征。
可能疾病:&&&&&&
常见检查:
&&&&&&&&&&
就诊科室:消化、中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哪些人不能吃胃肠安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