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thub 第二次上传第二段

今天恢复直播时间 第2段
您未安装Flash Player或者版本过低,请点击
分享给好友
复制视频ID
<input type="text" class="link-txt" value=''>
微信扫码分享
视频排行榜按住视频可进行拖动
嵌入分享:
&正在加载...
安装爱奇艺视频客户端,
马上开始为您下载本片
5秒后自动消失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学段教材教学目标&&&&&(潘丽莎上传)
一、数与代数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进一步学习整数、分数、小数和百分数及其有关运算,进一步发展数感;初步了解负数和方程;开始借助计算器进行复杂计算和探索数学问题;获得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应避免繁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避免对应用题进行机械的程式化训练。  
(一)具体目标  
1.数的认识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万以上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2)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3)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并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4)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5)了解自然数、整数、奇数、偶数、质(素)数、合数  
(6)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和分数的意义,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探索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转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为分数)。  
(7)能比较小数、分数的大小。  
(8)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数的运算  
(1)能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2)认识中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 过三步)。  
(3)探索和理解运算律,能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4)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  
(5)能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 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6)能解决有关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7)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8)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  
(9)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3.式与方程  
(1)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  
(2)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如3x+2=5,2x-x=3),了解方程的作用。  
(3)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4.正比例、反比例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比及按比例分配的含义,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2)通过具体情境,认识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  
(3)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图,并会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4)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关系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5.探索规律  
&& 探求给定情境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
二、图形与几何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学习图形变换和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在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探索现实世界中有关图形与几何的问题;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应注重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 具体目标  
1.图形的认识  
(1)结合实例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  
(2)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3)知道平角与周角,了解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4)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  
(5)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知道扇形,会用圆规画圆。  
(6)认识三角形,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  
(7)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8)能辨认从不同方向(前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  
(9)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展开图。  
2.测量  
(1) 能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能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45°,60°,90°角。  
(2)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知道面积单位千米、公顷。  
(4)通过操作,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为定值,掌握圆的周长公式,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会用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6)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米3、分米3、厘米3、升、毫升),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米3、1厘米3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  
(7)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以及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8) 体验某些实物(如土豆等)体积的测量方法。  
3.图形的运动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操作等,在方格纸上认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能在方格纸上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将简单图形平移,会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3) 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 能从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并运用它们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案。 
&4.图形与位置
(1) 了解比例尺;在具体情境中,会按给定的比例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 
(2) 能根据物体相对于参照点的方向和距离确定其位置。 
& (3) 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4) 在具体情境中,能在方格纸用数对(限与正整数)表示位置,知道数对在方格纸上点的对应。
三、统计与概率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进一步学习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将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含义,并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有意识地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根据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并进行交流;应注重在具体情境中对可能性的体验;应避免单纯的统计量的计算。  
(一) 具体目标  
1.简单数据统计过程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可使用计算器)。  
(2)会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能选择适当的方法(如调查、试验、测量)收集数据。  
(3)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4)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  
(5)能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并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  
(6)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 
2.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例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能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2)通过实验、游戏等活动,感受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并能进行交流。
四、综合与实践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通过数学活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并能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  
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实际问题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数学信息,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学生尝试独立地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 具体目标  
1.经历有目的、有设计、有步骤、有合作的实践活动。
2. 结合实际情境,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3.在给定目标下,感受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设计思路、制订简单的方案解决问题的过程。
4.通过应用和反思,进一步理解所用的知识和方法,了解所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通过学习2011年版的《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首先,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感受到这次课改绝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其次,学习完新课标,我理清了工作的目标和方向,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加强修养才能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也只有真正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才能为孩子们奉献出既“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github 第二次上传 的文章

 

随机推荐